风电运维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7:39:29

风电运维方案篇1

[关键词]电网;电网风险预警;电网检修及其风险预警的结合;

中图分类号:tm7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1-0136-01

前言

如今我国民众对电量的需求越来越高,对电网造成的负担越来越大,也对我国对电网的监督管控工作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由此电网检修工作也就越来越重要,如果在电网检修工作过程中用电器等设备紧急跳闸会对电网造成严重的影响,甚至会引发事故,造成人员和财产的损失。

1、将计划管理制度与电网检修计划相互结合

电网停电计划必须与其他各项工作相结合,尤其要以电网重点工程、基建、重点技改项目为工作的首要重点,与其他检修工作进行配合,两者相辅相成。为了能够实现电网风险预警与电网检修计划相辅相成,需要把计划管理制度与电网检修计划相互来连接起来。

1.1检修计划要与计划管理制度一起统筹考虑

电网输电设备计划需要每周制定一次,根据各单位对于设备所需要的检修情况进行统一的规划和部署,并与各单位的停电计划相结合,并且还需要做好电网停电应对方案,使工作百无一疏,做到以下几个方面即可使电网安全稳定:一是电网设备运行维护单位要在每周第一个工作日向电力调度通信中心提交下一周的电力电网输电设备运行计划,在电力调度通信中心商议审批后下发至各维护单位;二是当需要申报较为重要大型的维修维护工作时,各单位需要一起提交相应的电网运行停电方案,上级单位进行研究讨论,讨论通过后下发至各维护单位;三是各单位要做好各单位的本职工作,避免产生重复停电现象,影响运行。

1.2要确保检修制度与日计划管理相互维系

在每周的计划指导下还要做好每日的计划指导,每天按照日计划进行设备维护维修工作,严格按照计划进行,防止因未按计划进行而导致电网运行出现安全问题与事故。

做到以下几点就可以严谨执行日计划管理制度:一是在每周所做的计划安排中未出现的项目不可出现在日计划中;二是每日计划中必须包含维护维修单位电网维护工作的时间安排,就是停电的时间与需要停电的设备、电网如何运行的方案和方式、停电这段时间需要工作人员做的任务工作量以及这个日计划一些需要重点注意的方面,并且电网运行维护单位的每日计划必须由专业人员制定。

2、电网临时停电制度与管理制度相结合

电网临时停电制度与管理制度相结合是有效保证电网维修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要保证电网临时停电管理制度起到应有的作用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做好临时停电的申报工作,在需要临时停电检修时,需要提前向上级部门提交有关临时停电的书面申请或报告等有效文件,通过上级审批后才可进行相应的停电维修维护工作;二是设备维护维修相关单位的临时停电申请需要上交给电网调通中心,电网调通中心做好后期的管理与记录工作;三是临时停电计划管理要经过专业人员的研究,且为保证电网安全运行,提高电网运行效率,减少停电次数和停电面积必须使维护单位停电计划与维护单位绩效相挂钩。

3、关于电网运行风险等级和电网检修中需要制定的保护预案

电网运行风险等级和电网检修中需要制定的保护预案可以有效地保护电网在运行方面的安全,如果做到这些方面可以是网在运行过程1中发生突发事件可以很好地去应对,更好的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对于电网的检修问题和电网风险如何降到最低有以下几个方式可以参考:一是想要加强对变电运行工作过程中的设备维护工作维护保养工作,就要给工作人员更多学习和时间的机会,使得他们学习的理论知识可以很好地发挥到工作中来,提高工作效率;二是想要减少电网在运行过程产生的问题就要在工作之前合理安排电网的运行方式,做到合理规划;三是想要最大限度的缩短工程时间,就要施工部门应该提前各项准备,例如人员调配的问题、工具机器的提供等,这样才能使工程时间大大缩短;四是相关的电网运行调通中心需要提前做出事故处理预案,并对预案进行相应的演练工作,确保在突发事件下处理事件的高效性,让电网安全运行。

4、电网的风险管理规章要严密执行

只有严格按照电网风险预警管理规章进行操作才能做好电网的风险预警工作,想要做好电网的风险预警管理制度要落实以下几点:一个是要确保电网运行工作时间时各个相关单位的工作职责,让责任落实到具体工作人员;另一个是让电网运行管理工作中每个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和负责方向以及方案的运行安排;三是维护单位人员的工作奖惩制度。电网运行维护单位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落实电网的风险预警管理规章,做好各单位的本职工作,让电网风险预警工作更加完善,使我国的电网运行更加高效安全

5、电网检修计划一定要与电网风险预警相互衔接起来

要想使检修计划有效的落实到生活工作中去,需要做好电网风险预警,只有把电网奉献预计做好才能保证电网检修工作杜绝突发事件,能够有效地避免了重复检修、重复停电的现象,提高了电网运行效率,在国际上有许多案例告诉我们,实现电网风险预警与检修计划紧密结合后,很少会出现重复停电的现象。

除此以外科学合理的检修计划能够保证电网调度中心的良好运行,杜绝了大范围的电网运行事故,并且严格控制了在同一时间停电的次数以及停电时长,使得最大限度的降低了城市电网运行危险,保证市民们的正常用电。

6、结语

总而言之,电网检修工作是人们生活、工作用电的重要保障,想要更好开展电网检修工作,就要做好电网预警,使电网检修工作能够要有序进行,避免突发事件的发生,通过以上的分析,希望有关部门能够真正将电网计划管理制度、电网临时停电制度与电网检修计划紧密结合,并依据我国电网检修工作合理地制定电网运行风险防范措施,严格执行电网风险预警管理制度,实现电网风险预警与检修计划的紧密结合,促进我国电气的发展,保障国家与人民的用电问题。

参考文献

[1]李仲青,高翔,李永丽,胡炎,姜宪国.考虑继电保护隐性故障的风险评估技术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6,(S1):29-35.

[2]曾繁耀,黄昭荣.短期电网负荷预测方法研究[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6,(08):84-86.

[3]刘沁哲,陈启鑫,卢恩,陈钢.考虑液化天然气供应风险的气电联合系统运行分析[J].电网技术,2016,(09):2831-2837.

[4]朱坚强,吴颖.考虑大规模光伏接入的机组检修中等备用率法的改进[J].电力与能源,2016,(01):80-82.

风电运维方案篇2

(中交上海三航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200032)

(CCCCShanghaiSanhangscienceResearchinstituteCo.,Ltd.,Shanghai200032,China)

摘要:本文介绍了三维技术在工程行业中的发展现状及可行性,并通过结合一些工程项目的成功应用案例指明了该技术在行业中的研究方向。文中也提到了在工程中进一步应用所需解决的一些问题,同时也对该项技术未来的发展前景和研究方向进行了阐述。

abstract:thispaperintroducesdevelopmentsituationandfeasibilityofthethree-dimensionaltechnologyinengineeringindustry,andpointsouttheresearchdirectionofthistechnologyintheindustrythroughthesuccessfulapplicationofsomeprojectcases.thepaperalsomentionstheproblemssolvedbythefurtherapplicationintheengineeringandexpoundsthedevelopmentprospectsandresearchdirectionofthistechnologyinthefuture.

关键词:三维技术;工程;应用研究

Keywords:three-dimensionaltechnology;engineering;applicationresearch

中图分类号:tU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5)19-0218-03

作者简介:孟若轶(1983-),男,上海人,工程师,本科,研究方向为三维技术与工程技术的结合应用;姚人臣(1986-),男,上海人,助理工程师,本科,研究方向为三维技术与工程技术的结合应用;徐力宁(1987-),女,上海人,助理工程师,本科,研究方向为三维技术与工程技术的结合应用;曹静(1988-),女,上海人,助理工程师,本科,研究方向为三维技术与工程技术的结合应用。

0引言

随着计算机软硬件及其设备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图形学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已步入了三维可视化的应用。用计算机来模拟现实中的各类物理特性,处理一些实际问题变得十分便捷,因而使其在社会各领域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三维技术发展迅猛,在影视和广告领域,该项技术的应用效果显得尤为突出,强烈的真实感已让人分辨不出真假,成为了与人们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一种技术。同时,由于其模拟的真实度较高,在军事、工业制造、医疗、教育等领域也已不同程度地使用了该技术。在工程行业,该项技术的需求日益迫切,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随着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新工程技术的诞生使得一些原先较难实施的工程项目变得可行。然而,新技术的推广需要一定的适应过程,需要使设计方了解该项技术,认同该项技术才能够得以实施。因而在技术推广的过程中,用三维技术来展示新技术具有良好的效果,有助于深入了解新技术的优势。同时,对施工方来说,运用新的工程技术对传统的施工工艺也是一次改进的过程,三维技术的运用有助于使施工人员统一认识。如今,一些工程项目对安装的精度要求也越来越高,利用三维技术所特有的空间特性来进行施工模拟,各类物体的预拼装模拟,将提早发现现场施工中可能产生的问题,避免耽误工期,有效地降低了施工投入。对于设计类的项目来说,所见即所得的优势可以提前解决许多内部构件之间的干涉问题,提高准确性。目前,三维技术在工程行业中的应用还十分有限,相对来说,工程投标中运用的较多,但其它方面的运用基本上都是各自为战,没用统一的规划,因为使得投入的成本较高,资源的重复利用率较差。产生这种情况一方面是技术上的标准有待于进一步明确,另一方面则是认识上的原因,三维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范围还不够清楚。本文将从一些实际应用案例来介绍三维技术在工程中可以运用的主要方面。

1三维技术在工程技术展示上的应用

将三维动画技术融入于工程技术展示中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施工过程虽然可以通过录像的方式记录下来,但由于受到拍摄角度和环境等因素的限制,还是有不少画面是无法通过录像记录下来的。三维动画的表现则不受这些因素的限制,动画能够将许多抽象的内容以某种具体的形式表现出来,尤其是用于解释一些技术原理的时候,更是发挥出了其独特的优势。近年来,随着动画渲染引擎的不断发展,动画的渲染质量也在不断的提高,画面也变得更具真实感。如今工程领域的各种新技术也随着社会的需求在不断的涌现,实现了许多以前无法完成的目标。然而新技术由于实际应用案例较少,人员的认同度不高,因而推广的过程比较困难。运用三维动画对该类技术进行展示,可使相关人员全面了解技术的原理及其先进性,扩大影响力,为新技术的推广运用做好铺垫。我们对水下挤密砂桩技术的推广就是运用三维动画和视频拍摄相结合的表现方式,运用动画技术将砂桩施工的整个工艺流程以及地基施工后的加固机理进行展示,明确了挤密砂桩的作用。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地质条件和地质形态复杂多样,同时也是世界上海岸线最长的国家之一,东部沿海地区地层表面普遍赋存着大范围、深厚的海岸与近海沉积软土层。水下挤密砂桩作为水下软土地基加固的主要手段,其成功应用将成为大量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建设不断向外海、深水海域发展的关键要素。

在工程竞标阶段,三维动画用于技术投标方案展示也有着较好的效果。通常,我们会对一些重大项目或者施工技术创新的工程使用三维动画来进行方案的阐述,可视化的施工方案让原本煞费口舌还会一头雾水的施工过程很直观地展现在业主面前,使业主对方案的理解更加深刻,在众多的方案中脱颖而出。当项目中标后进入施工阶段,三维动画又起到了技术培训的作用,使施工人员有了统一的认识,增加了技术交底的质量。

2三维技术在施工方案设计和验证中的应用

海上风电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国家能源局对外公布《全国海上风电开发建设方案(2014—2016)》,总容量1053万千瓦的44个海上风电项目列入开发建设方案,这标志着我国海上风电开发将进一步提速。与陆上风电场建设相比,海上风电场的施工难度更大,三维技术应用到该领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从第一个东海大桥海上风电场运输及安装项目起,在方案设计阶段就用其进行了大量的模拟。之后参与的国内各个海上风电场安装项目投标,方案的可行性均在制定阶段就通过三维软件进行了验证。

纵观国内和国外的各种风机安装工艺,海上风机安装方式主要分为两种:海上整体安装法和海上分体安装法。海上整体安装法用于深海区域,海上分体安装法一般用于浅海及潮间带地区。风机海上整体安装法就是将风机的所有组件以整机的形式安装到海上平台之上。因此它需要在风电场的附近有一块陆上拼装场地,并配有出运码头,风机的整体组装都在码头边完成。这时,在码头边配置的吊机位置就显得尤为重要。既要保证吊机的起吊重量和工作半径能满足所有风机组件的安装,又要保证在安装过程中,所有物件不发生碰撞。东海大桥100兆瓦风电场项目就是采用了海上整体安装法,方案设计阶段通过三维模拟及时发现了方案规划中陆上吊机吊臂与带风叶、轮毂的机仓可能发生的相碰。风机下塔筒为15米,中塔筒为33米,上塔筒为32米,风机机仓高4.5米,风机单叶片长43米,当安装带风叶、轮毂的机仓时,整个组件横向最大宽度为80米,竖向最大高度为69米,长度为15米,带风叶、轮毂的机仓吊装重心位置在机仓侧,从轮毂头部往机仓方向8米处,在进行该组件吊装时,吊机最低起吊高度需在85米以上,因而吊机的位置十分重要,既要保证在吊机的工作半径内,又要保证能起吊相应的重量,同时还要保证吊机臂不与机仓相碰,因而在选择吊机位置时,多次通过三维进行空间模拟,排除空间上的干扰,最终确定了吊机的摆放位置,为正式施工提供了理论依据,节省了实际施工时的投入。风机整体运输和安装时,为保证风机整体平衡,需安装平衡梁,通过三维模拟,降低了原先平衡梁支撑风机塔筒的高度位置,同样也达到了保持风机整体平衡的目的,从而也降低了在运输过程中平衡梁搁置在运输驳上的井字架高度,节省了材料。(图1)

海上分体安装法一般采用自升式平台或半潜驳坐底,以形成固定的平台。通过安置在固定平台上的起重设备驳上,逐一将各种风机组件吊装到风机基础上。响水2兆瓦风电样机安装项目就是采用的海上分体安装法,运输驳的选型,各个风机组件在运输驳上的摆放位置、摆放方向也很有讲究,这关系到运输驳进场后是否能够较为顺利的完成所有安装,节省施工时间。通过三维模拟后,适当调整了各个风机组件落驳时的位置及摆放方向,避免在风机分体安装时,各个组件相互间的干涉,优化了安装的效率。

3三维技术在工程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钢桩作为码头的重要结构,其在海洋环境下的腐蚀情况十分严重,运用专用涂料进行涂层防腐是当前主要防腐技术方案之一。我院研制了钢管桩防腐修复水下机器人用以修复已建的码头钢桩,通过为码头下方暴露在空气和水中的钢桩重新喷上防腐涂层来实现延长码头寿命的目的。在该设备的具体设计阶段,三维技术也发挥出了不小的作用,为设备的整体布局提供了空间的依据。该设备包括作业井主体、内部行走机构、控制系统、液压系统及配套设备。在一个设计形长3800mm,形宽2830mm,总高5500mm的空间内要包含压载舱、泵舱、砂舱、螺旋桨、左右推进舱、活动瓣以及排水管道、气管、内部圆周和上下行走机构的空间是十分紧凑的,在设备进行防腐修复工作时,还要保证内部机构在进行圆周和上下运动时,不与各种管线发生干涉问题。

4三维技术在工程行业的应用前景

随着三维技术发展的日趋多样化,工程行业的应用领域也将更加广泛。首先,用于工程技术的三维表现方式将变得多样化。首先,三维动画在一定的时间内仍将作为工程技术的主要展现方式,使不同需求的人都能从中了解到相关的信息。其次,基于虚拟交互的三维技术已逐渐运用到许多行业,也将逐步进入到工程行业中。与三维动画的不同之处在于可以和受众产生互动,同时其画面是实时渲染的,且画面质量近似于三维动画的效果,使得其在未来的应用具有良好的前景。如进一步和专业分析软件结合,并利用计算机显卡上GpU的强大运算能力进行各种动力学的计算,则可实现实时的仿真模拟功能。如与互联网相结合,通过网络收集传感器从施工现场发回的各类检测数据,通过交互式三维平台实时的将现场的变化以三维的画面显示,有助于加强施工过程的管控。另外,随着Bim技术在工程行业的推广,工程模型的三维模型精准度更高了。在进行各类施工方案的模拟时,可达到图纸级的精确性,对于那些精度要求高,拼装较多的工程,通过该技术进行预检查,有助于提前解决实际问题,避免返工而耽误了工期。如今,三维扫描已取得了较大的进步,未来,可结合三维扫描建立实际施工后的三维模型,通过与设计时的模型进行对比,有助于施工中的质量管控,并为投产后的运营管理维护留下了较为全面的数据。三维技术在工程行业中的应用前景是十分广阔的,因而如何最大效率地整合和利用三维技术来降低投入成本是企业所面临的问题,对于各种三维应用来说,三维模型是最基本的要素,因而在建立三维模型时,就需要考虑使用通用性较强、精准度较高的三维数字模型标准,以供不同专业的人员使用。同时,建立一些标准化的三维技术解决方案来应对工程中产生的实际问题,有助于其在工程行业中的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计算机图形学在视觉特效领域的应用.

风电运维方案篇3

【关键词】apm系统;UpS供电;增加冗余;标准变压器

1 apm系统UpS供电存在的安全风险:

旅客捷运系统(automatic people mover,简称apm)是用于搭载首都机场三号航站楼国际进出港旅客的首选运输方式,在apm系统的运行维护过程中我们发现该系统的UpS供电方面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具体如下:

1.1apm系统UpS主机输入电压、旁路输入电压高达254伏,此电压不是UpS末端负载电压所能接受范围,且影响UpS电气设备的服务寿命,目前UpS末端负载所接受的电压均为经过UpS整定后的230伏。

1.2UpS供电的外部设备主要是:ato、atp、车站门、道岔、通信、pLC、中控设备、信号等设备。ato、atp是apm系统控制车辆自动运行和安全的设备,就系统供电状况来看,当UpS主机发生故障:由于变压器输出电压过高达到653伏,静态旁路由于电压过高不会自动导通供电,直接导致设备断电,系统停止运行。

1.3UpS不能向上述设备提供稳定高质量的电源,则会使这类设备造成故障,无法使用甚至造成全系统停止运行;其次,在apm系统中所有设备的电源是单路电源提供,非两路电源提供,当外部电源无法正常供电时,UpS只会提供1小时供电直至电量耗尽,最终使相应外部设备断电,系统停止运行;因此UpS能否正常使用在本系统中显得尤其重要。

1.4在系统电压过高且不稳定情况下,UpS的报警信息显示为“与旁路不同步,静态旁路不可用”,当故障时UpS不会自动切换至静态旁路为设备提供电源,也不能手动转换为机械旁路,而电压过高会使用电设备烧损,影响系统正常使用,电池只能提供1小时的电量供应,鉴于现场状况可以推断,在UpS出现故障时,不能实现UpS旁路供电保证末端设备正常工作,进而影响apm系统正常运行,不能实现转旁路对UpS主机进行维修维护,不能实现对UpS电池进行更换工作。

2 UpS供电风险的解决方案及可行性探讨:

2.1调整apm整体电网电压水平

整体调低apm系统300、301断路器侧主变压器共8个的电压水平,一次侧电压输入值为10.5千伏,调整该变压器二次侧输出电压为615伏,如此可保证使得UpS变压器的二次输出电压为425伏,UpS主机的输入电压、旁路输入相电压均为245伏,进而满足UpS的使用要求。但此种方案存在一定风险:

(1)apm轨道部分区域轨条电压偏低,车辆空调设备将停止工作,车辆电机会有丢失相位报警;

(2)运行线路(车站内)轨条末端电压偏低,车辆发车(电机启动)时电源质量偏低,可能引发车辆故障;因目前在运行线路上,车辆运行状况较为稳定且良好,若轻易调整apm整体电网水平,势必造成车辆子系统的工况波动。

2.2UpS前端增加稳压器

UpS输入端增加大容量工业用电源稳压器,但此法无法保证UpS输入的电源质量,apm系统电网电压水平受车辆运行影响波动较为频繁,目前市场上的稳压器能否在电网波动频繁的工况下保证长期平稳衡定的电源输出,还有待考察。

2.3UpS输入变压器改造

将目前apm系统采用的600伏/415伏 不可调式UpS变压器进行改造或者替换为600伏/380伏可调式UpS 变压器,本方案可保证UpS恢复正常工况,但相对而言,工程周期长,且风险较更大,故不予推荐。

2.4增加UpS主机:

增加一台同型号或等功率UpS2主机,此方案可保证在UpS1主机需要维护或出现故障的情况下,可顺利转旁路而对UpS1主机进行维修维护工作。本方案可由两种方式实现:

方式一:将UpS2与UpS1进行负载软分配,即2台主机同时并行在线,当其中一台主机出现故障时,通过UpS的并机软分配模式,将末端所有负载全部转移至另一台UpS主机上,如此可实现关闭故障UpS,进行维护而末端负载设备不受其影响。但apm现场使用的4台UpS主机中有3台不具备并机模式运行功能,故此方式不推荐使用。

方式二:将新增UpS2的整定输出作为原有UpS1的旁路输入,UpS2长期在线热备,末端负载设备下挂在原有UpS1不变,若是UpS1主机需要维护,可顺利切换至旁路,末端负载设备工况不受影响。若是UpS2 主机需要维护,可直接关机对其进行,因为UpS2此时的输出仅仅是UpS1的旁路,只要UpS1没有故障,末端设备工况不受影响。当然如果UpS1、UpS2同时出现故障,那么可以转为主机手动旁路供电。

2.5UpS输入电源变压器更换为标准变压器

将现有的由10千伏一次降压后转换为600伏,二次降压转换为415伏的非标准模式,通过更换标准变压器,实现由10千伏直接转换为380伏,脱离与车辆牵引电源电网用电。

下图为更换标准变压器前后供电模式对比

3解决方案的确定及实施效果

风电运维方案篇4

1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电网企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愈发重大,当前电网规模不断扩大、智能化程度逐渐增强的同时,也面临着建设任务繁重、设备老化、负荷增长过快、外力破坏、自然气候恶劣等问题,这些都对电网安全可靠运行造成威胁。电网检修计划专业要通过安排合理的停、送电检修计划完成基建项目建设、设备检修处缺、用户报装送电等,达到改善电网结构、提高设备运行健康水平、满足用户可靠用电的目的。

目前检修计划管理更多地依赖人为经验,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不足,没有标准的核心流程,无法满足企业及电网的发展要求,且存在如下三方面管理短板:(1)缺少核心流程固化,出现管理空白。由于检修计划涉及专业多、周期长、节点多,在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将影响电网检修工作的实施。如果多个部门及专业间业务流程不能很好地对接,管理制度及标准不统一、多头管理、界面不清,就容易出现管理空白点;(2)存在信息壁垒,横向协同不足。信息系统进行数据维护局限在本专业,信息无法实时获取、有效共享,容易出现重复停电。此外,检修申请需要经过可靠性、重要用户、保电任务、设备情况等多专业信息的校验,信息壁垒拉长了审核时间;(3)基础管理松动,风险管控能力不强。在检修计划管理过程中,存在一些较为普遍的基础管理问题,相关资料的及时性、准确性有待提高。部分业扩、基建工作因为“时间”和“现场”两大因素的不确定性,对安全生产埋下隐患,不利于风险管控。如何合理安排综合停电检修计划、融入风控措施、降低电网运行风险,如何在保证计划刚性执行的同时,把握检修节奏,确保相关重点工程按期实施,是检修计划管控及风险防控面临的形势和主要解决的问题。

2建立协同机制,改善管控措施

针对以往电网输变电设备检修计划工作中的问题,我们通过建立协同机制,梳理优化了检修计划管理核心业务流程,以信息化手段固化流程标准,将人员岗位与流程环节一一对应,选定并监控关键环节,识别对应绩效指标,在实现跨专业的横向协同的同时,推动检修计划专业的纵向贯通。

2.1流程之间无缝衔接,建立流程管理新模式

通过端到端流程梳理,将检修计划管理全流程与相关业务流程进行衔接,完成与设备大修管理流程、设备缺陷管理业务流程、业扩全过程管理流程、基建工程综合管理流程以及供电可靠性管理流程等其他专业核心业务流程的无缝连接,消除专业管理的交叉点和空白点。

2.2流程对接信息系统,依托“大数据”打造“多维度”检修计划任务池

在检修计划制定阶段,应用“大数据”工具集成各专业系统建立了多维度“检修计划任务池”,通过实时读取各专业系统信息,第一时间将各类需求纳入池内实时滚动,为调度部门及时了解检修需求,捏合同类申请、优化检修计划安排提供信息支撑。另外,“多维度”体现在各专业间的信息横向协同共享。每一项检修申请都要经过n-1、能否带电、陪停、保电任务、重要用户、重复停电、可靠性等信息校验,即在计划编制阶段通过对跨专业、多维度条件的校核,提前进行电网安全风险评估。

2.3采取“全、强、重、严”策略,实现风险全面管控

提出“全过程、强管控、重评估、严把关”的管理策略,明确专业管理要求,推行重大工程停送电标准化管理,实现各专业全过程跟踪;有效强化电网运行各环节风险管控,建立“月分析、周预警、日校核”风险管控机制,预警通知,督促风险防控的落实;重点流程引入过程评估;严把资料审核,确保基础资料的及时准确。

2.4“两纵两横”,加强协同

应用协同机制,纵向加强与主网停电计划安排上的沟通、配合,加强电网运行方式管理,深化细化两级电网安全稳定分析,合理安排运行方式,做严做细检修期间电网运行风险评估。通过风险评估,优化停电计划安排,调整运行方式,制定专项事故预案。横向加强与兄弟单位调控系统的协调工作,超前准备、有效结合,避免重复停电,构建更全面的风险防控体系,提高电网供电可靠性。

3具体案例分析

为配合某220kV变电站电源线施工,对施工路径上的现有4条110kV线路进行切改迁移及架空入地改造,归属基建工程。工程施工共涉及4座220kV公用变电站、5座110kV公用变电站、3座110kV用户变电站、4条110kV线路;需要4个单位、6个部门、11个专业进行全过程配合完成。

在获取施工信息的第一时间,建设部门即将4条110kV线路检修需求录入本专业系统,“检修计划任务池”同时监测到其他部门有相同设备检修需求,在年度检修计划制定过程中,我们捏合了相关变电站避雷器预试、设备例行试验等工作。在季度停电计划任务池中,营销部提出了相关业扩工程检修需求及用户站内部检修停电需求,涉及线路与该切改工程一致。通过梳理以上信息,为我们在月度检修计划编制过程中提供参考依据,实现了综合线路、变电站、用户站等多方面的停电需求,避免重复停电。

在停电施工方案审核环节,建设部门组织调度、运检、营销、安监等专业对《线路切改停电施工方案》进行审核,各专业部室根据专业管理职责、制度和标准,通过方案审查、安全分析、承载力分析、停送电时序、电网运行方式调整、风险管控等方面的审查,最终形成准确可行的停电施工方案,经调控中心批准停电计划后,正式执行。整个过程实现了多管理体系协同运转,打通了专业、部门壁垒,保证了流程的有效流转。

以电网倒闸操作流程为例,通过检修计划专业流程与上线运行的“两票”系统、风险预警系统进行对接,调控中心日检修计划“两票”编制人员,按照新设备投入申请,检修申请票,方式单、批准书、保护定值等资料,准确编写变电站倒闸操作票。同时《电网风险预警通知书》,由运检部、营销部、安质部、办公室进行会签,并反馈落实措施。所有工作节点达到了上线系统对专业流程的全过程管控,流程对专业工作的指导和助力更显增益。

4管控成效分析

基于全流程的检修计划过程管控及风险防控全方位提升,从针对日趋复杂的外界环境和提高内部管理水平的角度,统筹考虑,创新探索出的全周期、全覆盖、全集成的停电计划管理理念。深化应用协同机制,建立多专业间的流程无缝对接,依据不同岗位职责,将专业管理制度,标准深度融合,通过前期方案审查、方式安排、安全校核、预案编制,提前组织各部门细致审查施工方案,对施工准备、施工要求、关键节点、停电范围、停电时序、方式安排、负荷转移、事故预案、供电可靠等方面全面进行审查,形成成熟方案落实执行,大大提升了专业管理效能,确保了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逐渐形成节奏有控、安排有序、工作有效的安全生产新秩序。

风电运维方案篇5

关键词:智能电网;配电;运维一体化

一直以来,国内的配电网在运行时,通常根据不同的工作职责进行明确分工,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并完善了电网调度、运行、检修等业务分类,这种分工模式在我国传统配电网运行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电网的改造和优化,配电网日益智能化、规模和结构越来越复杂、庞大,现行的分工模式难以满足智能化电网的要求,基于此,国家电网公司在构建“大运行、大检修”体系中提出配电网“运行维护一体化”,通过这种一体化模式优化作业流程和资源配置,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本文对智能电网背景下的配电运维一体化建设进行探讨。

1运维一体化概述

运维一体化是指在对配电网进行维修、检修时,不再采用传统的分工处理的模式,而是经过合理的调整,将配电网运行和检修都归属于同一部门,以便释放资源效能,提高运营效率。

运维一体化的具体内涵包括下述两层含义:第一,组织机构一体化。将传统配电网运行的各个职能部门进行整合,整合后建立专门的部门承担配电网运行和检修的各项任务,形成相对闭环、功能完善的运管部门;第二,员工职责一体化。对相关员工进行综合技能培训,使同一员工能够掌握各个不同岗位的运行和检修技能。

2基于智能电网运维一体化建设的难点

2.1运行、检修工作的差异性

虽然在配电网在运行、检修时的对象都是电力设备,但两者要求存在较大差异,前者要求必须具有较强的综合性知识,后者要求较强的专业性知识,同时随着电压等级的升高,对运行、检修的专业技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建设运维一体化时,相关人员掌握专业技能的难度更大,培训周期也会更长。

2.2现场作业时安全控制难到位

在对配网进行检修时,实施必要的安全措施,进行安全交底,是确保安全作业的基本条件。传统的检修模式,在检修或者对设备状态进行变更时,必须经过相关工作人员许可把关,检修完成后,由专门的人员进行验收。这种模式能够确保运行和检修双方责权分明,监督到位,能确保工作质量。而在实施运维一体化后,在此方面很容易造成缺失。

2.3工作强度和风险增加

在建设运维一体化后,相关人员工作时必须承担运行、检修两方面的职责,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劳动强度和风险,若没有建立相配套的激励机制,则难以调动工作人员开展运维一体化的积极性。

3基于智能电网的运维一体化建设方案

3.1运维一体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要建立运维一体化方案,确保各项工作的高效开展,必须要坚持下面两个基本原则:第一,安全第一的原则。不论对配网进行何种改革,必须确保安全第一,不仅确保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也要确保配电网的安全运行。第二,效能释放的原则。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综合效益是改革的落脚点,建设运维一体化方案关键考虑下述2方面的效益:第一,单位的管理效益;第二,人员的工作效率。

3.2运维一体化的实施方案

在管理上,将配网运行和检修部门进行合理的整合,形成生产组织和组织机构一体化的具体方案,具体方案通常包括下述2种。

方案1:将配网运行和检修管理部门整合统一,但两者的职能仍然属于不同班组,仅在组织层面实施“运检合一”。这种运维一体化方案具有下述几点优势:第一,对机构进行精简,业务办理流程简化,所有职能部门归属统一,提高了机构的综合执行能力;第二,便于实现运行和检修职能的互补和调剂;第三,所有职能部门统一管理,减少了传统的协调环节,提高了全局的工作效率。采用这种方案也存在下述不足之处:运维一体化程度不高;归属同一部门管理,在特殊情况下难以进行有效监督。

方案2:在同一部门,将运行和检修归属同一班组,在单一任务中,两者却相对独立。采取这种方案具有下述几点优势:第一,精简机构、流程简化,提高综合能力;第二,在同一班组,为员工个人素质的提升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第三,在不同时段,能够有效实现对运行和检修管理的统一调整和安排。采用这种方案存在下述不足之处:运维一体化程度不高;极易导致岗位职责不清晰。

对于员工职责一体化的实施方案,根据不同类型员工的任务、职责等,通常采用下述3种方案。

方案1:运行人员承担部分维护、检修任务。具体方法是:对于电力设备的检修级别进行分类,a、B级通常由专业人员进行检修,其他由运维部门自己承担检修工作。这种方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工作效率;但是由于通过不同部门维护,很容易造成检修主人缺失。

方案2:检修人员承担部分操作任务。具体方法是:检修人员在现场工作时,布置现场的安全措施,同时为电力设备进行维修并验收等。这种方案虽然节约了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对员工的专业技能具有较高的要求,同时也容易造成职责界限难以界定。

方案3:员工个人运维一体化。具体方法是:通过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考核,使其即懂运行,又懂检修,建立专门的运维工种,在工作中同时承担运行和检修的职责。这种方案既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也提高了电网的运行效率;但是这种方案对员工的综合素质具有很高的要求,同时提高了运维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和安全压力。

3.3实施运维一体化建设的重点问题

在进行运维一体化建设时,必须注意做好下述几方面:要循序渐进的推进维运一体化建设;稳步实施运维一体化的推进过程;重新建立员工的激励机制,提高员工在巨大劳动强度和压力下的工作积极性。运维一体化建设任重而道远,在建设时要注意考虑好各方面的因素和环节,确保电网的高效运行。

风电运维方案篇6

1负荷计算

冷负荷计算结果为空调负荷4063kw,折合到面积指标为123w/m2。对夏季的的冷负荷进行整理,统计不同冷负荷段的出现小时数和出现频率,详见图1。可以看出,15%负荷率以下时间占36.6%,20%至70%负荷占61.2%,75%至100%负荷占2.2%,中低负荷的运行小时数的比例在90%以上,因此冷机台数和容量方案将以匹配中和低负荷为主要目的。本项目生活热水负荷为1731kw,最高日热水量为236.86m3(60℃),平均日用水量为189.5m3(60℃),其中包括客房部分为1483kw,厨房部分热水负荷为248kw。日平均用水量为189.5吨,检修期10天总热量需求110194kwh。

2夏季空调系统方案综合比较

考虑初投资、年运行费、配电容量、维护、维修费用、占用机房面积情、主机寿命、对用热需求的支持、制冷性能与气候的关系等多个因素,两种制冷方案的综合比价如表1和表2。

3检修期生活热水系统方案比较

市政热力每年检修期为10天,时间为春秋季节,此期间酒店不需要制冷,空调冷机处于空闲状态。考虑工程的进度问题,本项目不采用燃气制取生活水,避免燃气相关建设手续。采用风冷热泵制热工况制取生活热水,不能与市政热力共用管路,相应水泵流量增加30%,水泵设备选型投资略有增加。将其中一台单冷风冷机组换成风冷热泵机组,配电容量不需要增加,机房空间不需要增加,风冷热泵比单冷风冷机组多投入20%,本方案初投资增加了48万元。电费按照1元/kwh计算,每年检修期生活热水运行费用为3.67万元。调研了北京同类宾馆项目,针对备用期生活热水问题,大多推荐采用小型并联式电热水器[1~2],热水器功率为100kw以下,不属于特种设备,不需向技术监督部门报装、检验,可以安装任意合适的位置。本工程面积建设费用按照3000元/m2考虑,配电费用为600元/kw,电热水器设备初投资210万元,本方案初投资共计258万元。电加热热水器初投资增加258万元,比风冷热泵方案多投入210万元;电加热热水器年运行费用为11.6万元,比风冷热泵方案年运行费增加7.93万元,两种检修期生活热水的方案比较如表3。

4系统方案综合比较与结论

4.1综合经济投入比较

综合考虑初投资投入、运行费用、运行难度、系统衰减率、舒适性等多方面因素,推荐采用水冷中央空调系统结合电加热热水器制取生活热水方案(市政热水10天检修期)。将中央空调与生活热水系统综合分析,利用全生命周期费效比概念,进行权衡分析。由于两种方案的初投资、设备寿命以及运行费不一致,为了更为公正合理地进行经济性分析,采用全寿命期内的费效比分析,即在全寿命期内满足相同需求的情况下,制取相同数量的空调冷量和生活热水所需要的费用,包括初投资(考虑电力增容、机房占地等)、运行费、维护保养。如表4所示,水冷机组与电热水器的方案的寿命周期内费效比为1266.4元/GJ,风冷热泵为1417.1元/GJ,在满足相同的服务质量下,每提供一份能量后者比前者多投入12%。风冷机组方案每年的综合投入为211万元,水冷机组方案每年的综合投入为189万元,后者节省22万元。建筑寿命内风冷机组方案总投入为10562万元,水冷机组方案总投入为9439万元,后者节约1123万元。

4.2综合运行效果比较

对风冷和水冷中央空调两种方案进行分析,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两种方案均存在运行不当的问题。相对而言,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表面看上,风冷机组集成度高,系统简单,水冷冷水机组运行维护比风冷热泵复杂。而目前物业管理人员水平一般,对于自控集成度较高的风冷机组,不懂得或者“不敢”去操作优化,平时仅启停机组,遇到问题便需要厂家来解决,反而带来了运行保养费用的升高。而水冷机组集成度低,物业管理人员可以根据天气状况控制冷却塔开启台数,根据湿度调节冷机冷水出口水温,这些自发的简单的操作,便可以实现了显著的节能效益[3~5]。

2)水冷冷水机组实际运行性能比风冷热泵高,从实测效果来看,风冷机组的实际运行性能衰减较快,同一个项目同一时段测试发现水冷机组实际制冷效率是风冷机组的2倍;上海某办公楼在节能改造过程中,将部分风冷机组更换为水冷机组。

3)从气候特征来看,风冷机组更适合在南方地区采用,夏季炎热潮湿的时段较长,而北方尤其是北京地区,夏季“桑拿天”延续时间短,夏季大部分时间处于温度较高、但是空气较为干燥的状况,更适合水冷冷水机组的节能运行。

4)从项目规模来看,风冷机组适合小规模项目,风冷机组发展初期多以模块涡旋机组为主,噪音低,近年来出现容量较大的螺杆风冷热泵机组,应用在中等规模的项目上,额定制冷效率为3左右。水冷螺杆式机组与离心式冷机发展趋于成熟,很难找到效率更高的替代品,制冷效率至少在4.1以上。

风电运维方案篇7

关键词:电力生产;安全风险控制;建安全管理

1前言

电力生产的安全风险控制类问题是对电力市场发展产生影响的重要部分,同时也是重要的安全保障关注类问题。整体电力生产和电力传输的科学维护都需要基建安全管理为基础,所以,做好电力生产安全风险控制和基建安全管理,对于整体电力市场发展有重要意义。

2电力生产安全风险控制

2.1电力设备的维护

电力生产实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要想保证电力生产效率的不断提升,则需要依赖于电力设备质量与相关技术的不断完善。通常情况下,电力设备的维护主要包括检修和维护,检修需要在电力设备发生故障并停止运行之后进行,而设备的维护则是通过日常对电力设备的有效监管做好对电力系统安全性的有效控制。但有必要在对电力设备进行维护的过程中做好适当的保护措施。

2.2电力运行的维护

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性,除了需要做好电力设备的维护之外,还应当加大对电力运行的维护力度。在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过程中,电力设备作为基础,运行的过程其实就是电力生产的过程,直接关乎电能的产出,因此做好电力运行的维护实为保证电能质量与安全的至关重要的环节。对此,本文认为首先应当确保电力设备的运行能够严格符合相关标准;其次,电力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一旦发生故障则应当第一时间进行处理以免损坏其他电力设备;第三,对于电压器与互感器等设备应当全程密切关注并保证参数的合理性,尽量确保万无一失。

2.3电力系统的维护

在电力生产过程当中,对于风险控制的实效性直接关乎电力的安全。尤其是社会的现代化发展作用下,电力的安全已经不仅仅是关乎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头等大事,更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正常用电,宏观层面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与社会生产的稳定性。电力生产除了电力设备与电力运行之外的另一大构成就是电力系统,相对来说,电力系统的维护工作则略为简单,包括做好对电力运行数据真实性与准确性的维护、借实时数据的传输保证电力设备运行监测的实效性、保证电力系统运行状态的安全等,只有确保维护工作到位,才能提升电力系统的运行质量。

2.险控制的策略

在电力企业生产经营发展过程中,一旦发现电力基础设施遭到人为破坏和自然因素的影响,应该立即采取维护管理措施,消除存在的电力生产安全风险因素。同时,在电力生产过程中,应该采取合理的替代方法来提高对电力生产风险的控制效率,进行电力生产相关设备更新,采用技术性能较高,运行稳定高质量同时低故障发生率的设备,有效避免电力生产的故障和危险问题出现。

3电力基建安全管理方法

3.1强化安全责任制度

电力生产安全风险控制作为电力生产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有必要通过责任制的落实对其加以约束,也就是要通过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强化电力基建的安全管理力度。一方面,安全责任制度应当全面贯彻到企业的运营当中,通过良好环境的创设使所有员工均能够具备良好的安全责任意识。对此,电力企业应当在日常全面强化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使工作人员在提升责任意识的基础上具备更能满足电力系统顺畅运行的技术水平;另一方面就是可效仿国家电网公司执行层级负责制,以保证制度的有效性[1]。

3.2提高安全管理意识

电力企业安全管理意识对于企业安全风险控制行为具有直接的主导作用。因此对于电力基建的安全管理工作人员来说,有必要对其进行与时俱进地电力生产安全管理培训。这种培训并不应当仅仅局限于技术层面,同时更应该致力于创设良好的电力生产安全管理环境,借环境当中所蕴含的文化风气对企业员工的安全意识产生潜移默化地积极影响,以此从根本上避免电力生产过程中不必要的安全隐患。与此同时,电力基建安全人员的安全意识亦是一项必备的综合素质,企业需要不断加大对相关人员安全责任的宣导,使“安全第一”理念更好地融入企业集体[2]。

3.3开展基建分包管理

通常情况下,电力企业的电力生产具有特定的流程,对于电力基建工程来说,更多地使由负责相关流程的分包单位完成,而分包单位则会因规模与实力等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不同程度的差异性,施工质量的控制难以面面俱到,也就决定了分包单位对电力基建工程施工质量的影响。在电力生产过程中,电力基建工程是分包单位和工程建设单位需要关注的工程重点环节,也是各自负责的重要工程部分,所以,整体的电力基建工程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直接会受到来自分包单位的施工质量影响。对此,电力企业在对分包单位进行选择时,需要全面审核分包单位的详细资质,包括分包制度的完善性以及分包工程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与业务水平等等,并切实以电力企业自身的利益为出发点将相关规定全面普及,通过对基建工程的分包管理最大程度确保工程的质量。

3.4建立信息共享平台

电力企业的电力生产安全风险控制意义重大,但安全事故的发生并非电力企业所愿,然而事故的发生又难以彻底避免。对于已经发生的事故,电力企业应当根据实际状况第一时间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对安全事故的责人员彻底追查,落实责任制度,形成案例归档并吸取经验教训以便于日后加以改善。与此同时,还应当形成有效的预警机制与应急预案,最大程度避免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3.5正确处理安全事故

安全事故问题是需要各行业企业提高关注和重视程度的重要问题,一旦出现企业安全事故问题,必须要采取合理解决措施,深入分析事故发生原因和事故应对方法,通过安全案例分析吸取经验教训,针对问题环节加以防范,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安全管理方案,由此可以避免未来再发生类似安全事故问题。所以,关注和重视安全事故问题的正确处理对于电力生产安全风险控制和基建安全管理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4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研究符合目前社会电力市场发展实践需要,整体电力生产和电力传输的科学维护都需要基建安全管理为基础,所以,做好电力生产安全风险控制和基建安全管理,对于整体电力市场发展有重要意义。

作者:崔鹏程单位:大唐环境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特许经营分公司

参考文献:

风电运维方案篇8

对于可再生能源行业而言,风力涡轮机的选址和配置是一项重大挑战。丹麦能源公司维斯塔斯希望应对该项挑战,将公司业务拓展到全新市场,并积极促进风能在全球的普及。因此,维斯塔斯将利用iBm大数据分析软件和系统优化风力涡轮机配置方案,从而实现最高效的能量输出。

通过在iBm“烈焰风暴”超级计算机上运行iBm Biginsights软件,维斯塔斯公司得以分析诸多类型的拍字节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如气象报告、潮汐相位、地理空间与传感器数据、卫星图像、森林砍伐地图,以及用于精确安装定位的气象建模研究等——这些以前需要数周时间完成的分析工作现在只需不到一小时即可完成。锁定风能市场制定智慧决策

维斯塔斯技术研发厂房选址和预测部副总裁Lars Christian Christensen表示:“维斯塔斯提供的涡轮机通常都要服役数十年,因此客户要求在安装之前了解涡轮机的能源输出量和投资回报率。通过使用iBm的软件和系统,现在可以迅速回答这些问题,从而有利锁定新的风能市场,帮助客户实现雄心勃勃的可再生能源目标。”在选址过程中,涡轮机一旦投入运转,维斯塔斯工程师就会使用全新的软件和超级计算机预测其性能,包括分析各个叶片对气候变化的反应,并确定最佳维护时间。在未来四年内,该公司将有望对更多类型、规模更大的气象数据集进行分析,其分析量届时可达20拍字节以上。如果能源公司安装风力涡轮机时定位不正确,涡轮机产出的电力便不足以为风能投资带来合理的回报,也无法保持较低的电力成本。涡轮机正确定位的主要因素包括空气湍流和风向,以及空间、生态和美学方面的考量。据悉,维斯塔斯在丹麦的厂房选址与预测部门将充分运用iBm在分析上的专长,为客户设计新一代风力技术。届时,iBm将安排一支大数据分析项目专家团队为该部门提供全天候24小时技术支持。此外,维斯塔斯能够以虚拟访问方式访问iBm位于硅谷的大数据开发实验室,此举将进一步帮助其探索发掘分析技术在风能领域的全新应用途径。

iBm信息管理软件总经理arvindKrishna表示:“维斯塔斯与iBm的合作展现了大型组织如何利用大数据分析和超级计算机制定智慧商务决策,在有力推动增长的同时解决大数据这个全球最紧迫的问题。现在,维斯塔斯正在帮助客户在不受数据传播速度和数据来源的限制下从各种类型数据中获得信息。我们相信这种至关重要的能力将为整个行业带来变革。”据美国风能协会报告显示,如果美国的风力发电容量到2030年能增加到20%,全国便可以减少至少7600吨二氧化碳排放,并节省4万亿加仑的电力行业用水,以及12%的天然气消费需求。在欧洲,对于加速风力发电场交付和选址的技术需求也日渐增长。德国能源与公共事业协会最新报告显示,2011年上半年,德国的电力产量中20.8%来自风力等可再生能源,该数字创下历史新高。新西兰也在2011年采取了一项十分积极的能源战略,要求国内90%的电力均采用风力等可再生能源发电。

解读数据模式与趋势

iBm info Sphere Biglnsights软件采用开源技术apacheHadoop,可提供大规模并行处理框架、太字节到拍字节级别数据的可扩展存储,并可通过其BigSheets组件支持情景假设。Biginsights是iBm大数据软件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平台还包含infoSphereStreams软件,可实时分析流入组织的数据,并通过检测其变化了解数据中是否出现了新的模式或趋势。

维斯塔斯公司在1222台相互连接的SystemxiDataplex服务器上运行Biginsights软件,这些服务器经过工作负荷优化,共同组成了“烈焰风暴”超级计算机,每秒钟能进行150万亿次运算——相当于每名丹麦公民每秒进行3000万次计算。在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名单中,Firestorm名列第53位,同时,它还是这份名单上的第三大商用系统,并以其更卓越的能效取代了维斯塔斯最初使用的惠普系统。风机关键部件仿真提升核心竞争力

在风电行业,无论是历史悠久的风电巨头,还是奋起直追的后起之秀,关键部件的研发与设计都是企业、投入的重点。

国电联合动力技术有限公司作为才进入风机制造业的后来者,经过4年发展,已能够超越东汽、明阳,成为华锐、金风最强有力的挑战者。在发展过程中,国电联合动力曾遇到重重阻力。风力发电机叶片是风力发电的重要部件,正如众多风电企业一样,国电联合动力在研发过程中曾为叶片设计、优化及多场耦合等问题头疼不已,一款适合的软件不仅能够解决燃眉之急,也能够为未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奠定基础。

nUmeCa软件作为旋转机械行业的公认标准,为国电联合动力风力发电机叶片的仿真计算、三维叶片的优化设计以及叶片的多物理场耦合分析计算提供完美的解决方案,计算结果与实验值十分接近,国电联合动力领导对结果十分满意。

此外,nUmeCa还针对国电联合动力的工程实际提供了针对性的软件培训,使得其工程师快速地掌握软件的使用。目前,国电联合动力已采用nUmeCa软件对6mw风力机进行分析和优化,并将多场耦合分析纳入平台中,现性能优异的6mw风力机已推向市场。国电联合动力还表示,未来会将nUmeCa软件长期作为其提高产品性能的核心软件纳入其研发平台中。

设计能力驱动风机效率提升

全球快速发展的风能产业冲击着技术极限,为保持核心竞争力,风能企业需要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应对挑战。

总部位于英国诺丁汉,服务遍布欧洲、亚洲以及美国,为客户提供设计服务、技术咨询以及风机驱动系统的开发仿真技术的RomaxwinD公司,利用其在航空航天,汽车、海事和重工业领域所获得的知识和20多年来的运营经验来应对此项挑战。尽管在此不断发展的领域有了5年多经验,且对风能项目进行过大量投资,并在再生能源工程的技术开发中保持着领先地位,RomaxwinD仍然希望发展其特色竞争力来稳固领导地位。

其中成功的关键是利用强大的设计能力来生产驱动系统效率不断提高的风机。RomaxwinD高级项目工程师David Reetham解释了确保最大效率的复杂事项:“齿轮间相同的负载分配对确保其可靠性和低振动性十分重要。通过考虑结构偏离、安装条件、重力、装配和制造公差的影响,Romax winD改进了其软件仿真,以更好地预测每个齿轮的复杂分配。”

通过使用其自身内部专用软件定义变速箱的概念、进行宏观和微观几何分析,并结合Catia解决方案进行虚拟产品设计和利用enoVia Smartteam解决方案进行协同生命周期管理,公司为风能产业领域的制造商和经营者提供最高质量的设计及对变速箱,轴承和驱动系统的分析。

“优化驱动系统的规格和特点后,就采用了Catia解决方案对设计概念进行开发和精炼,使其能够用于制造生产。Catia解决方案也用于优化最初的设计,这样就能使生产的3D数字模型尽可能地同步。”David Reetham说。

RomaxwinD使用enoViaSmartteam解决方案来确保此复杂活动设置的顺利进行。通过提供更佳的配置、释放控制以及提供部件和组件之间错综复杂的链接,该解决方案有效地提高了设计生产力,设计师记载部件和组件的装配和拆卸,而版本控制确保顺序和可追溯性能够得到维护。

在诸多项目中使用达索公司的解决方案使得RomaxwinD对实现最佳效果的方法有了更好的理解。对驱动系统、桨叶俯仰与偏航的细微改变、高度细致的选材以及与其相关制造技术的定位使得Romax winD处于风轮机设计和开发的前沿。

加强管理度“寒冬”

光伏产业经历了多年来的发展,一些企业业务规模不断扩大、业务和管理越来越趋于复杂,面临着诸多严峻问题:如整合企业资源,加强管理来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和效益,改善企业业务流程,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强客户关系管理;降低制造成本,缩短供货时间,提高产品质量和产能等。如今,光伏产业初遇“寒冬”,这些挑战却依然存在。

天合光能有限公司作为专业从事晶体硅太阳能组件生产的制造商,一直是中国光伏行业的领军企业。凭借遍布亚洲、欧洲、北美等地的销售和营销网络以及安装商合作伙伴,其高品质的光伏组件给世界各地的并网和离网状态下的民用、商用、公用以及大规模的公共设施带来洁净、可靠的太阳能。为适应公司国际化、集团化发展需求、应对庞大的组织架构,企业引入一些专门的信息系统,如oracle eRp系统。

目前oracle eRp系统已经在天合集团及海内外14家子公司上线使用。并实现了与meS、workflow、HR、信用管理等系统的集成。以eRp为代表的“雄鹰项目”,涵盖了市场销售、主计划、采购、制造、物控、仓储、关务、质量、工艺、技术、财务、资金、HR等部门,涉及决策分析、财务管理、国际采购管理、物料采购及项目采购管理、仓储管理、运营主计划、物料计划及控制管理、生产订单管理、销售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供应商门户、成本管理、资金管理、保税物资管理、业务流程优化、海外分公司运作、预算管理等业务。

通过片、瓦转换解决了生产以片为计量单位,而销售和统计分析以瓦为计量单位的问题,解决了太阳能行业这两种不同计量单位粗略、框算转换的难题,可以给管理层提供多纬度的成本分析:预算管控方案,实现了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分析三维一体、多版本的全面解决方案:

风电运维方案篇9

本次改造主要是根据企业电机系统设施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针对电厂系统特点,对#3、#4、#5、#6锅炉引风机、一次风机、二次风机共计12台(电机总装机容量3900Kw)6KV电机进行变频节电技术改造,采用高压变频调速技术,根据工况需要,控制电机的转速,来调节风量的变化,以替代落后的挡板调节方式,以减少电能损耗。同时,风量的变化由非线性改善为线性,使得炉膛的燃烧效能控制变得更及时、精确。从而达到节能降耗和提高自动化程度的双重目的。本次节电技术改造新建一座高压变频室、增加变频调速装置12台、DCS控制系统、、通风系统及配电设施。

1.1变频器选型

近年来已有很多大中型电厂采用变频技术进行节电技术改造的实例,实践证明不但节电效果明显,而且提高系统的安全性,不存在运行风险。此次节电技术改造设备选用原则,变频技术先进,成熟可靠。选择雷奇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LoVoL系列高压智能节电装置(变频器),该产品由移相变压器,功率单元和控制器组成。高压变频器采用模块化设计,互换性好、维修简单,噪音低,谐波含量小,不会引起电机的转矩脉动,对电机没有特殊要求。高压变频调速系统的结构图如下:

1.2电气改造方案

采用一拖一自动旁路控制,实现变频/工频自动切换。旁路柜在节电器进、出线端增加了两个隔离刀闸,以便在节电器退出而电机运行于旁路时,能安全地进行节电器的故障处理或维护工作。旁路柜主回路主要配置:三个真空接触器(Km1、Km2、Km3)和两个高压隔离开关K1、K2。Km2与Km3实现电气互锁,当Km1、Km2闭合,Km3断开时,电机变频运行;当Km1、Km2断开,Km3闭合时,电机工频运行。另外,Km1闭合时,K1操作手柄被锁死,不能操作;Km3闭合时,K2操作手柄被锁死,不能操作。自动旁路控制结构图如下:

1.3系统控制方案

(1)本地控制:利用系统控制器上的键盘、控制柜上的按钮、电位器旋钮等就地控制。(2)远程控制:变频器与DCS系统连接,进行数据通讯,使运行人员通过DCS系统画面对变频器的工作电流,运行状态及故障信息进行监控,由DCS实现控制。

1.4系统散热方案

设备自身发热量较大,运行环境的温度和湿度会影响设备的稳定性及功率元件的使用寿命,为了使变频器能长期稳定和可靠地运行,采用室内空调冷却方式,满足设备对温度和湿度的要求。

2变频改造效果分析

2.1节电效果

节电改造前,锅炉正常工况下引风机档板的平均开度在70-80%左右,二次风机在35-45%左右。采用落后的档板调节控制方式,用电量高居高不下,影响机组的经济运行质量。本次节电改造于2012年10月安装调试完毕,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测试,以3#锅炉引风机为例,原工频电流由平均49.5a下降到变频后的36-39a,功率因数由0.8左右提高到0.95左右。从12台改造后的风机运行情况看,完全能够满足锅炉运行工艺的要求(主要是风压、风量、加减风的速率等)。运行后一年的电表数据表明,经过变频改造后12台风机总计节电量为280万Kwh,比挡板调节控制方式节能率达到23%,节能效果十分显著。并且电机在启动、运行调节、控制操作等方面都得到极大的改善。

2.2其它效果

(1)采用变频调速控制后,杜绝“大马拉小车”现象,既提高了电机效率,又满足了生产工艺要求;(2)采用变频调速控制后,由于变频技术装置内的直流电抗器能很好的改善功率因数,功率因数由0.8左右提高到0.95以上,提高了有功功率,减少了设备和线路无功损耗;(3)实现了电机的软启动,避免了对电网的冲击,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4)减少风机叶片和轴承的磨损,延长大修周期、节省维修费用。风机、管网振动大幅减小,降低了噪声对环境的影响;(5)变频器的过载、过压、过流、欠压、电源缺相等自动保护功能,使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大大提高;(6)由于变频器具有工频/变频自动切换功能,变频器发生重故障时可在2-3秒内切换到工频运行,且在变频调速控制系统检修维护或故障时,工频控制系统照样可以正常运行,满足风机系统对电机高可靠性运行的要求;(7)实现了高压变频装置与主控室DCS系统连接,DCS系统能够满足实时性的要求,经过电厂运行的逻辑实现对变频器的控制,对各种数据的分析和判断,这也是电厂提高效率的关键环节之一。

3结语

风电运维方案篇10

H3C广电行销部总监刘志凌认为,只有将广电行业做深做透,才有可能将成功模式复制到整个行业。

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双向整改和多业务转型成为了整个广电行业的新风向标,H3C随即投身到了这场轰轰烈烈的网络改造运动中来。而在深入了解这一市场后,H3C发现广电行业很复杂。“广电行业的分散型特性使厂商必须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各地广电的网络建设情况各不相同,一个地方的模式很难完全复制到其他地区,广电总局目前也无法结合全国广电情况拿出一个整体的规划。这与电信运营商以省为单位,统一规划整网改造形成了很大反差,也非常不利于我们在短时期内将成本降下来。”H3C广电行销部总监刘志凌介绍。

“与其他一些主流网络设备厂商更看重单一市场的规模不同,H3C的优势是善于从单个客户突破,将一个行业做深做透,这样才有可能将成功的模式复制到整个行业。近几年来,H3C在拓展金融、政府等分散型行业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完全有能力深入广电行业市场。”刘志凌非常自信的表示。实际上,从双向整改启动至今,刘志凌拜访过的有线电视运营商累计已达百家之多。

产品针对广电行业定制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市场调研后,H3C公司发现,要真正切入到广电市场,就要针对目前各地有线电视网络不同的情况,拿出真正适合不同用户需求的网络改造方案,而不是全盘照搬其他行业的一些解决方案。

近年来,广电和电信在各地展开了激烈的圈地运动――将光纤铺设到了新建小区的楼道和农村的村口。这让H3C看到了机会,针对新建的小区,H3C提出了epon+Lan的改造方式,而针对那些比较老的小区用户改造,H3C则提供了epon+eoc的改造方式。其中,epCn+eoC分为有源eoC和无源eoC两种方式,有源eoC又称epCn(同轴无源以太网),是H3C专门为广电双向网改造研发的专利技术,具有传输距离长,能跨越分支分配器、高带宽、支持QoS和集中网管的特点。目前,这种方式已经在全国很多地区得到了采用。

在设备方面,H3C也充分考虑到了广电行业的需求,例如,针对有线电视运营商在新建小区基本是光纤到楼,H3C提供了8个端口的epon设备。据H3C运营商广电拓展部南方区部长陈登介绍,目前H3C正在原有的epon设备上,重新开发适合广电业务的功能。目前,H3C已经推出了一整套针对广电网络端到端的网络改造方案――imn信息媒体网络。“目前我们是能够提供最完正解决方案和设备的供应商”,刘志凌自信地表示。

帮运营商承担风险

“有线电视运营商绝不能再走先单改再双向的老路。”刘志凌认为,尽管先期整转地区虽然能够享受到较好的政策支持和价格优惠,但由于以赠送单向机顶盒为主,运营商难以享受到互动增值业务带来的收入。“有线电视运营商必须通过双向改造搭建全业务平台,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公司化治理和资本制,才能够享受到互动增值业务带来收益。”

目前几乎所有正在开展双向整改的运营商都将超过一半的资金都砸到了数字机顶盒上,而没有能力进行大规模的网络改造。针对这一情况,刘志凌表示,像H3C这样有实力的设备厂商能够帮助运营商分担一些风险。在H3C提供的整网解决方案中,每个产品的利润率都不相同,一些针对广电行业开发的产品目前还处于亏损状态,要依靠其他产品补贴。

此外,刘志凌表示,由于有线电视网络属于公益性的网络,收费偏低,目前只能保证基本运营,因此控制网络运营和维护的成本非常重要。H3C的设备采用了集中统一的网管,可有效减少网络运营与维护的工作量,降低维护管理的成本。

坚持自己的技术路线

在有线电视网络双向改造的过程中,已经形成了CmtS和epon两种技术流派,而H3C是epon的坚定支持者。在H3C看来,epon无疑代表着未来网络发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