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金属的作用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3:03:36

有色金属的作用篇1

关键词:赣州;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管理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63(2013)02-0089-04

0引言

江西省是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储备量的重要省份,并以其出产的铜、钨、铀、钽铌和稀土,俗称“五朵金花”而最负盛名,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产业支撑成为江西工业发展的最强大支柱力量[1-2]。2010年,江西省划分了四大重点矿业经济发展区,位居首位的赣州市隶属赣南地区,钨矿储量全国第一,稀土储量则居全国第二,除此之外的铜、锡、铅、钼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优势也十分显著[3-4]。有色金属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如何对其进行有效的开发与管理始终是亟获解决的重要课题[5]。赣州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具有信息量大、类型多样、来源分散、变化频繁等特点,传统的管理系统只能实现赣州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的属性数据管理,而无法直观了解赣州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的空间分布状况、开发与保护现状、调查评价、以及勘查规划等信息,这给科学、正确的决策带来了困难。

基于GiS的赣州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管理系统,是一种集数据管理、资源规划、环境保护、业务办公、信息于一体的多功能系统软件,而且能把有色金属管理、业务办公以及有色金属规划这三项重点职能做以整合与集成,实现有色金属业务处理的全面自动化。

1系统需求分析

11数据需求分析

赣州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管理系统需要的基础数据分析如下:

(1)基础地理数据:赣州行政驻地、赣州各县行政驻地、赣州行政区划、赣州各县行政区划、公路、铁路、矿山道路、河流、湖泊、赣州各县经济、工矿企业、交通服务。

(2)基础地质数据:等高线地形图、地层、岩型、构造、地貌、地探、化探、遥感异常。

(3)有色金属评价数据:有色金属矿山、有色金属矿山基础设施、有色金属预测评价、有色金属矿山经济、有色金属矿山储量、有色金属价格、许可证管理、企业状况。

(4)有色金属废弃矿山治理数据:土地利用类型、植被覆盖、有色金属废弃矿山、废弃矿山治理。

12用户需求分析

赣州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管理系统在运行过程中需要涉及三类不同用户,分别为:系统操作员、系统管理员和领导用户。每类用户在系统中实现不同的功能、承担不同的工作,具有不同的权限、满足不同的需求。对这三类用户的功能需求分析如下。

(1)系统操作员。进行系统的操作工作,功能包括:信息查询、数据统计、空间分析、图表输出、有色金属成矿预测、有色金属矿山经济评估和有色金属废弃矿山治理等。

(2)系统管理员。进行系统维护和数据编辑工作,功能包括:数据入库、图形编辑、日志管理、用户管理、错误信息处理等,同时也要行使系统操作员的各类权限。

(3)领导用户。对系统操作员提供的各类数据进行审核,这些数据包括了有色金属图表统计数据、有色金属成矿预测数据、有色金属矿山经济评估数据和有色金属废弃矿山治理数据等。

13功能需求分析

通过与赣州市矿管局进行长期调研工作,确定赣州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管理系统需实现的功能如下:

(1)基础数据库管理。包括数据库建立、图层管理、地图操作、系统管理。

(2)信息查询。快速灵活图文并茂地可对有色金属矿山、有色金属废弃矿山、水系、交通、赣州各县经济等数据进行全面的信息查询。

(3)数据统计。对查询结果、空间分析结果和有色金属矿山、道路、河流、社会经济等数据进行全面统计,统计结果可以气泡图、堆积图、柱状图和面积图等形式进行生动显示。

(4)空间分析。对有色金属废弃矿山分布范围进行地形分析,确定地形类型,再对有色金属废弃矿山分布范围进行缓冲区分析,确定治理影响范围,并且将分析结果同赣州各县经济进行叠置分析,确定废弃矿山治理方案。

(5)图表输出。对信息查询结果进行tXt、excel、Html、Xml、pDF格式输出,对空间分析结果进行地图导出和打印输出,对水系、交通、赣州各县经济等数据统计结果图进行图像导出和打印输出。

(6)有色金属评价。进行有色金属储量估算,并根据该储量估算有色金属潜在经济价值,再估算有色金属保证度,同时还要进一步估算有色金属年需求量。

(7)地理信息。县市两级有色金属查询与公众对有色金属不合理开采利用的投诉、举报等信息的收集和统计。第2期刘小生,等:基于GiS的赣州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智能计算机与应用第3卷

2系统总统设计

21系统开发环境

赣州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管理系统的开发环境需要充分考虑数据处理速度、存储空间容量以及系统调试运行等各方面要求,确定其开发环境具体配置如下:

操作系统:windowsXp、windows7、windowsServer;

开发工具:VisualStudio2010;

GiS平台:arcGiS10.0;

数据库平台:oracle10g(或者oracle10g以上版本);

第三方插件:JanusSystem;

22系统框架结构

赣州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管理系统采用C/S和B/S混合结构。该框架一方面充分发挥了C/S结构的响应速度快、系统交互性好、空间数据处理能力强、存储效率高等优势,另一方面也完整集结了B/S结构共享性强、多用户浏览、零程序安装和维护简单等优点,系统框架结构如图1所示。

2.3系统设计模式

系统C/S结构采用插件式GiS应用框架,并包含插件契约、插件容器、插件引擎和宿主程序四个部分。其整体实现原理是宿主程序(mainForm)通过插件引擎(pluginengine)将指定文件夹(pluginFolder)中满足插件契约的插件文件(.DLL)读取至插件容器(pluginCollection)中,并按照插件文件的类型进行解析,再在宿主程序中实现与插件文件相应的用户界面层(JanusSystem)对象,同时也要进行事件委托关联。

系统B/S结构采用三层框架,分别是数据访问层、业务逻辑层和用户界面层。三层框架代码的编写较为繁琐,而代码生成器则是针对此类问题的一个有效方案。目前生成三层框架的代码生成器主要有中国的动软和美国的CodeSmith。本文系统采用中国的动软,因其更为适合中国人的开发习惯。三层框架的生成过程是:打开动软代码生成器,添加服务器,点击新建项目,选择简单三层框架,再点击生成,至此,三层框架即已设计完成。

3系统开发与应用

31系统开发

赣州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管理系统以windows为操作环境,arcGiS10.0为GiS平台,oracle10g为数据库平台,利用.net平台下的C#编程语言进行开发。系统采用C/S和B/S混合结构,其中C/S采用插件式GiS应用框架设计模式,利用arcGiSengine组件技术和第三方插件JanusSystem实现,主要功能包括有色金属查询与分析、有色金属统计与输出、有色金属预测评价、有色金属废弃矿山治理;B/S采用三层框架,利用arcGiSServer(arcGiSapiforSilverlight)技术和技术实现,主要功能包括县市两级有色金属查询与关于公众对有色金属不合理开采利用的投诉、举报等信息的收集和统计。

32系统主要功能实现

程序运行后,启动赣州市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管理系统登录界面,正确键入用户名和密码后,即可登录进入系统主界面。系统主界面由如下部分构成,分别是:标题栏、菜单栏、工具栏、图层管理、鹰眼地图、主地图显示和状态栏,主界面显示如图2所示。系统主界面启动后,将默认加载系统数据库数据并进行地图渲染。

点击“主”工具栏上的“数据管理”命令,弹出数据编辑窗口如图3所示。窗口左侧列出了空间数据库中的全部数据,鼠标点击任一图层,在右边的显示区域就会看到图层的属性值、图层的范围和图层的元数据。鼠标右击要素数据集弹出操作快捷菜单,菜单内容包括有重命名、删除、注册为版本、新建要素类、导入和导出。

点击“基础工情管理”菜单上的“数据报表”命令,弹出数据报表窗口如图4所示。在窗口左边的图层目录中选择一个图层,就会在右边的数据报表控件中显示该图层的属性值,在数据报表工具栏上点击“导出”命令,就能以excel、pDF和word方式进行数据导出。

点击“基础工情管理”菜单上的“统计图表”命令,弹出统计图表窗口如图5所示。在窗口中的操作流程为:首先选择图表类型(包括线状图、柱状图、饼状图),再选择图层,然后又选择图层的值字段和标注字段,若点击“颜色”按钮,可以改变图表的颜色;而点击“图表三维视图”复选框,可将图表以三维立体形式显示;当点击“生产图表”按钮,即可生成统计图表;最后则点击“图表输出”按钮,可将图表以图片形式完整输出。

点击“主”工具栏上的“数据管理”和“数据编辑”命令,新建一个有色金属预测研究区。再点击“有色金属评价”菜单上的“基于GiS和证据权重法的有色金属预测模型”命令,将弹出格网单元划分窗体,选择“格网单元保存路径”,又选择“研究区要素图层”,确定划分的行数和列数,点击“确定”按钮。然后,将弹出选择证据因子窗体,在“可选证据层”中选择证据层到“已选证据层”中,再次点击“确定”按钮。其后,弹出“计算证据因子权重”窗口,可以看到各个证据因子的权重值,又一次点击“确定”按钮。将弹出“格网单元后验概率”窗体,查看各个格网单元的后验概率,此时点击“统计图”按钮,将弹出统计图表,查看后验概率的统计情况,最后再点击“确定”按钮,生成崇义淘锡炕钨矿预测评价远景区如图6所示。

点击“主”工具栏上的“系统”命令,弹出赣州市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地理信息系统主界面如图7所示,B/S系统主界面包括了以下几部分:标题栏、菜单栏、主地图窗口、导航条、比例尺和投影尺。其中的菜单栏的条目则涵盖了基础数据库管理、基础工情信息管理、有色金属评价和废弃矿山治理。

4结束语

赣州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管理系统是集诸多高新技术,如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技术、计算机技术于一体的功能丰富、强大的实际应用系统。系统特点突出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功能模块齐整完备。主要包括,基础数据库管理功能模块、基础工情信息管理功能模块、有色金属评价功能模块、有色金属废弃矿山治理功能模块和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地理信息功能模块。另一方面,创新点优越独到。一是将GiS技术引入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管理中,开发了基于GiS的赣州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管理系统;二是建立了赣州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地理要素分类编码体系,为信息共享、交换和分发提供了保证;三是针对赣州有色金属矿山的实际情况,建立了基于GiS和证据权重法的有色金属预测模型。

基于GiS的赣州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管理系统已经在赣州市矿管局得到了实际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郑四华,姜琴.江西工业企业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竞争力研究.企业经济,2006(10):113-115.

[2]张朝辉.基于arcengine的煤炭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D].陕西:西安科技大学,2009.

[3]邹国良,陈富生.赣州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对策研究.山西冶金,2006(4):50-52.

有色金属的作用篇2

关键词:有色冶金废渣有价金属回收技术

中图分类号:tF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4(a)-0095-02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能源紧缺问题也日益突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经面临着严重的能源紧缺问题。金属资源作为我国当前社会发展中的一种重要资源,金属资源的需求量正在与日俱增,然而在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受计划经济的影响,依然采用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进而造成许多金属资源得不到合理的利用,存在浪费严重、利用不合理等问题。在这个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下,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发展节约型经济已成为我国现代社会发展的主要内容,为了更好地满足我国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针对有色冶金废渣中的有价金属进行回收有着重要的意义。

1我国有色冶金废渣现状

随着我国工业的发展,对金属量的需求不断增加,我国为了更好地满足我国工业发展的需求,近年来,不断加大金属冶炼规模,为我国现代社会对金属资源的需求提供了保障。然而在我国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受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依然采用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以至于金属冶炼行业中,存在着金属利用效率低、浪费严重等问题,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我国有色冶炼金属废渣为1500万t,冶金废渣总量非常大,在这些冶金废渣总量中,含金属成分较大(如表1),且可以被利用。通过我国当前一些冶炼金属废渣中的金属含量中可以看出,许多有色金属含量较大,如果这些废渣被随便处理掉,就会造成巨大的浪费和损失。就我国当前社会发展形势而言,我国多有色金属的需求不断增加,而我国有色金属生产厂较少,如果将这些冶炼废渣中的有色金属进行回收将会给我社会发展提供更多的能源需求,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有色冶金废渣中有价金属回收的意义

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我国能源紧缺问题日益突出,而金属资源作为我国现代社会发展的一种重要资源,其作用和价值日益突出。我国当前有色冶金废渣总量大,这些废渣中的有价金属含量多,如果将这些有色冶炼废渣随机处理掉不仅会造成能源的浪费,同时还会给环境造成一定的危害。随着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加大循环经济的发展,加大资源的再生利用,发展节约经济已成为我国当代社会发展的主要内容。针对我国当前有色冶金废渣中的有价金属,加大这些有价金属的回收利用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我国经济发展对金属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对有色冶金废渣中的有价金属进行回收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能源紧缺问题,不断满足我国经济及社会发展的需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其次,保护环境。这些有色冶金废渣中的许多金属如果被排放到环境中,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为此,对有色冶金废渣中的有价金属进行回收可以减少对环境的危害,有效地保护环境质量。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大力回收有色冶金废渣中的有价金属不仅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同样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基本要求,更是开拓新的经济增长领域、促进经济转型的重要选择。

3有色冶金废渣中的有价金属回收技术

3.1溶剂浸出技术

溶剂浸出技术属于一种化学方法,主要是将有色冶金废渣加入液体溶剂,让有色冶金废渣中的有价金属溶解于液体溶剂,进而浸出有用的金属[1]。例如,利用盐酸浸出有色冶金废渣中的铜金属,在废渣中浸出二氧化钛等。

3.2离子交换法

离子交换法作为一种主要的净化技术,在当前有色冶金废渣中利用离子交换法可以提高有价金属回收效率[2]。离子交换法中,XFS4195树脂和eDta-Dtpa-壳聚糖是许多金属(如Cu、ni等)离子的良好吸附剂,XFS4195树脂Cu>>ni(i)>>Co(ii)>Zn(ii)>>al(iii);eDta-Dtpa-壳聚糖Cu(ii)>ni(ii)>>Co(ii)=Zn(ii)>>al(iii)。而离子交换剂无毒、易再生、不挥发,环境污染轻微,用于有色冶炼废渣中有着显著的作用。

3.3沉淀法

沉淀法属于一种化学制备方法,沉淀法通常是在溶液状态下将不同化学成分的物质混合,在混合液中加入适当的沉淀剂,经过化学反应后,再将沉淀物进行干燥或锻烧,从而制得相应的粉体颗粒[3]。在有色冶炼废渣中,利用沉淀剂对废渣中的Fe、al、mn等金属元素进行沉淀,通过控制温度和pH,沉淀出Fe和al离子。

3.4磁流体分选技术

磁流体分选技术术语一种物理技术,它是利用某种能够在磁场作用下磁化的现象,选取中索要分选的对象[4]。在有色冶炼废渣中,许多有色金属在磁场环境下都能产生磁化现象,产生吸力或者斥力,利用磁流体分选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有色冶金废渣中有色金属的回收效率,如,将经过筛分或风力分选及磁选后的富含铝的垃圾放人水池中,通过调整水溶液的密度,使铝浮出水面,而其他物质仍沉在池底。这是最常用的铝回收法。

3.5电场分选

作为金属,首先它自身属于一种导体,在电力作用下,它能够产生电场,不同的金属在导电后的都会产生属于自己的运动轨迹,利用电场分选,对有色冶炼废渣进行分选,按照各种金属的运动轨迹来进行提炼、分离,达到废渣中有价金属回收的目的[5]。

3.6电积法

用电积法制取金属是湿法冶金法的最后一道工序。文献[1]的反萃母液适于使Zn沉积在铝阴极上,使用锌电积槽标准条件,获得超纯金属锌[6]。用HCl浸出电弧炉烟尘并用置换沉淀法净化的溶液进行电解。阴极电流密度为300~2000am-2,能耗为2.7~4.9Kwh/kgZn,电流效率高,HCl损失

4结语

近年来,我国工业规模不断扩大,对有色金属资源的需求不断加大,使得我国有色金属资源面临着较为严峻的局面。同时,我国现代有色冶金行业中,受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影响,有色冶金效率低,资源利用不高。在我国有色冶金行业中,有色冶金废渣总量,有色冶金废渣金属含量较大,且这些金属可以被回收利用。在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过程中,发展节约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走可持续化发展道路已成为我国现代社会发展的主要内容。面对我国紧张的能源问题,加大有色冶炼金属废渣中的有价金属的回收利用既是我国现代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我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加大有价金属回收技术的应用,加大有色冶金废渣中有价金属的回收利用,不仅可以为我国现代社会发展提供充足的能源需求,同时也是对我国环境保护的一种重要途径,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参考文献

[1]黄灿,向楷雄.有色冶金废渣回收技术的现状和未来趋势[J].科技与创新,2014(23):6,8.

[2]吴越,裴锋,贾路,等.废旧锂离子电池中有价金属的回收技术进展[J].稀有金属,2013(2):320-329.

[3]姚芝茂,赵丽娜,徐成.锌冶炼工业有价金属回收潜力与现状分析[J].中国有色冶金,2011(1):49-54.

[4]陈进利,吴勇生.有色冶金废渣综合利用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08(10):22-25.

有色金属的作用篇3

关键词:风险管理视角;有色金属矿山;工程造价;工程管理

我国有色金属矿山众多,因此将有色金属矿山建设和管理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上。同时,将有色金属矿山建设与管理目标设置为保障国家资源可持续供应、维护生态环境平衡、提高矿山生产盈利能力。一些学者从风险管理视角对有色金属矿山工程造价控制做了详细分析,希望能从工程造价控制及管理角度,进一步实现有色金属矿山建设和管理目标。

1风险管理与有色金属矿山工程造价关系分析

本文主要从风险管理视角下分析有色金属矿山工程造价控制和管理,首先要了解风险管理与工程造价控制之间的关系[1]。本文提出,两者相互约束,相辅相成,规范、严谨的风险管理是约束有色金属矿山工程造价控制的必要条件,合理的工程造价控制又是进一步提高有色金属矿山风险管理水平的重要前提,以下具体分析两者的关系及管理意义。(1)风险管理是约束矿山工程造价控制的硬性条件。在我国,有色金属矿山开采作业必须保障安全生产,这也是所有作业开展的前提。在风险管理视角下,有色金属矿山工程造价控制就受到了风险管理的约束。我国有色金属矿山工程有着风险性较高的特点,在矿山开采作业中,开采技术要求高、作业流程复杂,且开采环境相对艰难[2]。一些有色金属矿山开采作业人员虽然具备充足的开采经验和高超的技术,但仍存在安全意识缺乏的问题。因此,有色金属矿山开采满足安全生产是重要管控内容。一般情况下,在进行有色金属矿山开采过程中需要搭建一系列工程,包括勘探工程、井巷工程等,目的是更好的确保矿山开采作业的顺利进行。基于风险管理视角下,实现良好的风险管理是有色金属矿山工程造价开展的硬性约束条件。(2)开展矿山工程造价控制有利于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另一方面,通过开展合理、有效的有色金属矿山工程造价控制,对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第一,开展科学、严谨的矿山工程造价控制,体现着矿山工程单位管理水平的高低,企业对建设工程管理精细化程度较深,在生产安全管理工作上也能有效落实。第二,开展科学、严谨的矿山工程造价控制,可以有效避免有色金属矿山工程建设过程中各种资源的浪费。第三,科学、严谨的矿山工程造价控制可以进一步提高有色金属矿山工程建设质量的管理与监督水平,避免人为私自更改工程建设环节程序及标准,降低了矿山开采企业弄虚作假的违规行为,这势必会提高矿山工程建设可靠性、安全性,并在隐形层面上也提高了矿山工程风险管理水平。

2有色金属矿山工程造价控制影响因素

(1)有色金属矿山工程项目影响因素。基于风险管理视角下,我国有色金属矿山工程在建设和开采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工程造价控制的影响因素;有色金属矿山建设的复杂性,内容涉及较多,导致矿山工程建设临时调整和变更较多,这也是影响工程造价控制的主要因素之一。(2)矿山工程施工监管系统不健全。在有色金属矿山工程施工中,相关单位很容易忽视对工程进度控制内容,从而使得有色金属矿山工程造价出现不合理情况。大部分有色金属矿山工程单位只重视工程造价控制,对工程进度控制却不够注重。矿山工程缺乏健全的施工监管系统,在开展工程造价控制时就会面临许多问题。

3风险管理视角下有色金属矿山工程造价控制有效策略

(1)加强矿山工程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在矿山工程设计阶段,设计单位可以依据工程各个环节分配投资限额进行方案设计。在具体方案设计过程中,通过估算、概算、预算三个步骤控制工程投资,并防止图纸设计、技术设计随意更改,控制整个工程实际投资不超过企业预计投资金额,从而做好矿山工程造价控制工作。加强推广标准化设计。在矿山工程设计阶段,可以对有色金属矿山实施标准化设计,从而影响整个工程进度、质量及工程造价。标准化设计方案能有效预防设计人员私自更改或提高设计标准,对保障矿山工程施工工期、控制工程造价有着一定作用。严格控制矿山工程设计变更,控制工程投资。在对有色金属矿山工程进行造价控制时,仅凭矿山企业的控制与管理力度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与设计单位加强合作,共同提高工程设计水平。工程图纸设计单位要学会运用先进设计技术,转变设计理念,充分考虑矿山工程风险管理,在设计过程中最好确定施工工艺、施工顺序以及辅助专业技术等内容,尽量避免在施工阶段进行设计变更,这对控制矿山工程后续索赔有着积极作用。(2)施工阶段的矿山工程造价控制有效策略。在有色金属矿山施工阶段,更要严格把控造价控制,并秉承不盲目准求高质量,不一味降低成本的造价控制原则,具体分析有效的工程造价控制策略:①加强有色金属矿山基建工程进度与质量的管控,对基建矿山工程做好造价控制,改善窝工、怠工现象,避免工期延长导致的费用增加。同时,注重施工质量管理,避免不必要隐患导致的返工现象出现;②做好施工过程中设计变更控制工作。在矿山工程施工前,必须认真审核设计图纸,提前做好计划,避免后续出现变更导致的滞工、返工现象造成不必要成本浪费;③加强矿山基建工程施工费用管理。矿山单位要提前做好资金使用计划,将成本的管控与工程进度管控相统一协调,按照合同规定对工程计量进行审核验证,及时向对方单位支付矿山工程进度款,避免违约现象发生;④加强矿山施工阶段材料设备成本控制。在采购相关材料时,应建立起价格信息制度,并及时掌握区域和国家造价动态;此外,通过详细对比和评价矿山工程建设需要的材料设备性能,从而选择性价比最高的材料设备。(3)加强矿山工程结算阶段造价控制。在有色金属矿山工程结算阶段,也要对工程造价做好严格的控制和管理,因此需要注重以下几个内容:一是详细检查矿山工程施工状况与施工设计方案是否相匹配;二是根据国家检验标准检验矿山工程建设是否满足规范要求;三是对矿山工程造价进行全面检验。由于有色金属矿山工程工序繁杂,因此很容易受到内外界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矿山工程建设延期,或者超出预算成本等。所以,在矿山工程结算阶段要重点注意以上内容,并积极采用分层结算法,与各监管部门加强合作,共同保障矿山工程结算阶段的造价控制准确、合理性。

有色金属的作用篇4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尤其是在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完善条件下,诞生了一大批的企业,这些企业的类型也是多样的,伴随着这种发展现状,有色金属企业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势头,其正在努力寻求上市的机会,一些有色金属企业通过自己的努力也逐渐上市,企业要想很好地上市就必须做好上市前的准备工作。本文笔者就有色金属企业上市前的准备作一个论述。

关键词有色金属企业上市准备

在21世纪的今天,我国经济呈现出一种高速稳步发展的态势,在这种发展态势下,给有色金属市场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有色金属市场出现了新一轮的大牛市,那些金银铜铝等有色金属相关类企业在经营上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尤其是在近两年的经济收益创造出了历史上的新高水平,与此同时,我国的有色金属行业也面临着一个很大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在2005年的时候有色金属企业进行了一次股权分置的改革,这为有色金属行业充分利用资本市场进行企业自身的整合和为整个有色金属行业的整合发展创造和提供了一个大好的发展时机,另一方面也是个挑战,因此,有色金属行业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一个行业。

一、有色金属概念及其地位:

金属是一种具有光泽、有良好的导热性、导电性与机械性能的物质,同时它还是一种具有正的温度电阻系数的物质。目前世界上已知的金属有86种,一般情况下,人们习惯把金属分成两大类,有色金属和黑色金属,除了铁、锰、铬这三种金属之外,其他的金属都可以称作是有色金属。有色金属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有色金属可以叫做非铁金属,是铁、锰、铬以外的所有金属的统称,广义的有色金属还包括有色合金,有色合金是以一种有色金属为基体(通常大于50%),加入一种或几种其他元素而构成的合金。总的来说,有色金属是指除了铁、锰、铬和铁基合金以外的所有金属。有色金属具有其重要的地位,它是国民经济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人们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发展、国防事业等必不可少的基础材料和重要的战略性物资,在当今时代,工业的现代化、农业的现代化以及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等方面的实现都不能离开有色金属,有色金属的应用领域是非常广泛的,使用数量也是一个庞大的数字,当前许多国家,尤其是工业比较发达的国家,都纷纷建立和发展有色金属行业,同时不断增加有色金属的战略储备。

二、有色金属企业上市前的准备工作

有色金属能够带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特点,促使有色金属企业纷纷建立和涌现,并凸显出了其迅猛的发展势头,伴随着这一现状,各个有色金属企业也都在寻求上市的契机,在当前的有色金属企业的发展中,上市是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增强企业综合实力与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之一,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大多数的大中型有色金属企业正在积极进行上市前的前期准备工作。有色金属企业上市前的准备工作要做好以下所述的方面:

(一)做好上市前的财务准备工作

众所周知,财务是每个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没有资金企业将寸步难行,因此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是不容忽视的,必须不断强化和完善财务管理工作,财务管理工作的好坏也是决定企业能否成功上市的关键因素之一,对于有色金属企业来说也不例外,其同样必须加强和完善财务管理工作,有色金属企业在上市前,应该根据企业现阶段的经营规模和管理模式,在恰当的时机改进和完善财务管理工作,而目前我国大部分的有色金属企业虽然具备了一些基本的上市条件,但在财务管理工作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弊端,导致企业上市的时间一拖再拖,对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影响了企业长期发展目标的实现,也不能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有色金属企业的领导或主管人只是在营销上有专业的知识,但是对于企业财务管理方面的相关理论基础和方法等方面缺乏对其的深入研究和探讨,导致难以为企业的成功上市提供基本的管理理论支持,也不能适应企业上市的基本管理需求,另一方面,一些有色金属企业在上市前一味地片面重视对资金的募集,而忽视财务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同时还缺乏相关的财务管理监督机制,造成财务管理工作不能够顺利而有效地实施,进而出现有色金属企业在财务管理工作上长期存在效益相对较差等诸多现实问题。从这些就可以看出,在有色金属企业上市前,必须努力做好各方面的财务管理工作,以保障企业成功实现上市,要做好上市前的财务准备工作必须做到:

1.财务管理目标和理念要创新

有色金属企业在上市前,财务管理目标、理念的创新是其基本的财务准备工作,同时也是有效提升企业财务管理质量和效率的前提条件,在有色金属财务管理目标和理念的创新上也要注意一些问题:

(1)实现有色金属企业的管理目标是其财务管理工作希望实现的最终目标和结果,这也是其能否成功上市的决定性和关键性因素之一,在有色金属企业进行财务管理目标的创新工作时,要注意综合分析外部经济环境变化的趋势,并把握好这一前提,在这一前提下结合企业的实际发展状况及其内部控制环境的变化,达到在财务管理目标的合理性、时效性和客观性上有所提升的目的。另外,在有色金属企业进行财务管理目标的创新工作时,还应该注意明确财务管理工作的难点和重点,注意协调好各项财务管理工作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得有色金属企业能够以上市的基本要求为根据,合理地对财务管理目标进行调整和完善。

(2)我国在全面实施新会计准则之后,各个企业面临着管理工作调整这一问题,有色金属企业也不例外,其所面临的市场经济形势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伴随这些微妙变化的发生,有色金属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环境也出现了微妙的变化,这一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表现得会越来越明显,因此,有色金属企业在财务管理理念上的创新显得非常重要,应该在适当的时机创新其财务管理理念,财务管理理念的创新也是推动其成功上市的关键性环节。有色金属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理念的创新工作时要注意以长远的目光看问题,而不是只注重短期的企业利益,要为企业上市后的财务管理工作打下强有力的基础。

2.构建企业上市服务的财务管理平台

我国有色金属企业要在上市前的财务管理准备工作中,加强政策完善与组织领导,积极构建为企业上市服务的财务管理平台。

3.财务管理工作要提高透明度

有色金属企业在上市前,要不断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透明度,并且实行以网站为主的信息披露方式,在企业现有的财务信息管理系统基础上,加强专业财务信息披露网站的建设和管理,从而提升其在财务管理在信息上的整理、收集与保存等方面的能力。

4.深化财务信息系统的应用

要充分发挥财务信息系统的最大效能,加强财务信息系统的应用,并定期对信息系统运行环境进行检测,从而促进企业财务管理的规范化,提高管理能力和管理效率。

5.强化财务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要高度重视财务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建设,并建立人才激励约束机制,创造良好的财务信息管理人才环境,确保财务信息管理人才的稳定性。

6.加强财务信息系统的安全保密工作

要切实做好财务信息系统的安全保密工作,从安全技术和管理制度操作流程等方面入手。做到保密工作与财务信息系统同步规划和实施。

(二)提高有色金属企业效率

有色金属企业的效率是其成长能力、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集中体现,反映其整体经营状况和资源配置情况,是决定其上市业绩优劣的最重要因素,因此在上市前一定要提高企业效率。

参考文献:

[1]娄士朋.有色金属企业上市前财务准备浅论.企业研究.2011(18).

有色金属的作用篇5

【关键词】钛金属材料着色工艺美术创新

钛作为一种现代金属,早在1795年被德国化学家克拉普鲁斯(martinHeinrichKlaproth1743—1817)发现并命名。1948年,美国科学家用镁还原法提炼出批量的海绵钛①,从此钛金属进入工业大规模生产行列。20世纪以来,以钛创作艺术品在西方发达国家发展迅速,基础研究也较成熟,尤其作为首饰材料的运用已不足为奇。但在工艺礼品、建筑外观、器皿等工艺美术领域的运用也仍不够广泛。在中国,钛金属在工艺美术作品当中的运用还是一个崭新课题,尤其是在着色方面的研究,还处于初级探索阶段。随着钛金属相关加工设备的完善,钛金属在工艺美术创作当中的运用会越来越多。充分利用钛金属的低密度、耐腐蚀、生物亲和性、可变色性等特征,在造型艺术领域取得突破并非只是一个梦想,笔者主要谈谈钛金属在工艺美术领域发展的两个新途径。

一、从钛金属的造型特征谈其在工艺美术当中的发展途径

钛金属强度高、密度小、质量轻、耐腐蚀性强,具有一定的延展性和极强的生物相溶性,几乎不与生物发生任何反应。而工艺美术作品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跟人体或食物接触密切。钛的这些特征符合生活用品的基本条件,非常适合充当工艺礼品、首饰、旅游纪念品、器皿以及其他工艺美术作品的原材料。

以金属器皿为例,唐代之前是以铸造器具为多,传统的铸造器又以锡、青铜材料为主,器具往往厚重,日常使用并不方便。加上青铜氧化易产生有害物质,不太适合制作日常生活当中的饮具和食具。唐以后,由于冶金水平提高,人们可以提炼出较高纯度的金、银、铜等贵金属,提高了金属的柔韧性和延展性,从而使锻造器皿逐渐增多。锻造器皿与铸造器皿相比重量减轻,既节约了材料成本,又让使用者使用方便。高纯度纯金、银、铜等虽然在工艺制作方面相对容易(易于锻造、焊接、錾刻图形等),因其强度低,在使用及运输当中容易受外力作用而变形或损坏。另外,历史上曾经流行的锡制器皿、铁制器皿、铝制器皿也因材料本身缺陷而逐渐被淘汰。这些材料或影响日常使用,或影响健康,给生活带来不便,是退出历史舞台的根本原因。用柳宗悦的观点来说就是:“工艺之美就是实用之美……就是健康之美……失去了实用价值,同时也就失去了美。”②因此,工艺美术只有兼顾了便利性、安全性、实用性才有可能具备真正的美或价值。

新材料能够发展完全在于其性能更优越。由于钛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利用其延展性可作为锻造、冲压等工艺创作作品。钛的强度与钢接近,但比钢更具柔韧性,即使只有五分之一毫米厚度的钛板其强度也非常高,能经受普通碰撞或摩擦。钛的比重是铁的60%,这就决定钛金属适合做体积夸张但质量很轻的艺术作品。钛金属的耐候性、环保性比其他传统金属材料都可靠,完全可以用于城市雕塑、建筑外观装饰等大型作品当中。另外,钛金属几乎不与有机物发生任何化学反应,耐高温、耐腐蚀,是食器、饮具、首饰等与人体发生密切关系的工艺美术作品的良好材料。

钛金属以上的优异特性足以让其在工艺美术材料领域占有一席之地。但钛金属相应的制作工艺并未完整开发,这导致钛金属在以往很长一段时间没被艺术家利用。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行业分工细化以及工艺文化的传播,新材料的诞生往往催生了相应的加工技术。李砚祖讲过:“工艺美术造物活动史实际上是一部不断发现材料、利用材料、创造材料的历史。工匠们在创造活动中,不仅创造了器物,而且创造了利用材料的方法和经验。”③钛金属利用初期,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比如艺术造型当中的切割、弯曲、锻造等问题,与传统材料有所差别,尤其是作品的连接方式问题是钛金属用作艺术造型的难点之一。一般情况下,钛金属不能用焊接的方式进行连接,只能用铆接、包接、绑接等传统工艺来处理。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钛金属的造型形式,影响了钛作品的艺术表现效果。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很多问题得到解决。在短短的几十年时间里,钛金属的成型技术已经逐步完善,给艺术家创作开辟了材料新天地。

综上所述,传统工匠或者艺术家可以凭借自身经验的积累达到掌控自然材料的能力。但在现代社会环境下,面对繁杂的新型材料和技术时,光凭艺术家本人很难做到完全熟悉和利用材料特性为造型服务,借助其他行业的科技力量已经成为现代工艺美术发展不可或缺的条件。诚然,在工艺美术领域,现代化设施的利用有利有弊。科技作为工艺美术的辅助条件,利用不当,会生产出呆板、冷漠、污秽甚至令人厌恶的工艺品;利用得当,可以提高工艺美术作品的质量,以及工作效率,甚至催生新的工艺门类。比如日本在吸收中国传统景泰蓝工艺后,经过科学的选料和工艺研究,创造出更为华美的“七宝烧”工艺。与传统景泰蓝相比“七宝烧”工艺及流程并没有太多的改进,其突出的贡献就是对材料的改进和细化。类似现象还包括造纸、陶艺、漆艺等,这些中国传统工艺在日本的长足发展与其科技的投入有很大关系。从根本上讲,工艺目的就是要改变和利用材料属性,艺术家运用工艺将材料创造成作品,需要对材料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因此,新材料的诞生必定派生新的工艺体系,已有的传统工艺不能满足创作需求的时候,就需要艺术家以外的力量来研究生产相应的工具或者方法来解决工艺问题。材料本质属性又需要工艺的发展来发掘和利用。材料的更新对工艺美术的发展变革具有重要意义。

二、从钛金属的着色特征谈其在工艺美术当中的发展

2001年,美国爱荷华大学金工首饰系主任阮其可(Kee—HoYuen)教授在清华大学工艺美术系举办了一次钛金属艺术讲座,笔者最早了解到钛金属艺术创作部分理论。讲座还展示了阮其可教授一些钛金属艺术作品,笔者当时被作品缤纷的色彩深深打动。直到2010年,比利时皇家美术学院Laurentmax—DeCock教授在京以工作坊的形式开办了一期钛首饰创作培训班,这是笔者真正意义上接触这种新型材料。在国内,钛金属在工艺美术作品当中的运用还处于初级探索阶段,其色彩研究仅仅是科学家在改变金属表面强度的附属品。但是钛的可变色性在艺术造型上的运用意义重大。钛金属的色彩运用不仅能提高艺术作品的表现力度、改善传统工艺方式、提高工艺效率,甚至还能促成新的艺术门类的诞生。

钛金属的自然色泽是一种银灰色,经过特种工艺处理后,可呈现不同颜色,其着色工艺最常用的有三种,包括大气氧化法、阳极氧化法以及离子注入法。大气氧化法是用电炉、火枪等在大气中加热的方法,让钛表面生成彩色氧化膜;阳极氧化着色法是在特定的电解液中,利用电解作用使钛表面形成有色氧化膜,随着电压或者电解液的变化可获得不同颜色膜层。另外还有离子注入法,就是采用氮离子注入和激光束氮化等现代表面改性与化学热处理技术,改变钛金属表面色泽。前两种着色方法相对简便,能够获得丰富的色彩,较适合用来处理体积不大的工艺美术作品。

拿首饰作品来说,传统的首饰材料仅限于金、银、铂、铜等材料,材料本身色彩极其有限,人们为满足色彩需求,往往在首饰上镶嵌其他材料,如宝石、珊瑚、螺钿、大漆、珐琅、羽毛等,为解决这些材料与金属结合的难题,促成了相应的镶嵌、平脱、错金银、烧蓝、点翠等工艺。可以想象这些工艺在经过漫长时间的经验积累才逐渐形成传统。在恪守传统工艺的同时,只要合适的材料的出现必然会有相应的工艺诞生,其目的就是为了创造更美的工艺作品。这里指的美当然包括了工艺美和材料美。正如日本著名民艺理论家柳宗悦所说:“工艺之美,就是材料之美。对材料的忽视也就是对工艺之美的忽视。”④工艺与材料是不能区分对待的,材料的属性决定了工艺的方法,而工艺的运用不能忽视材料本身特征。

在材料本质属性问题上,现代雕塑之父布朗库西(ConstantinBrancusi1876—1957)最先意识到材料对作品的影响力度,他利用工业生产领域的抛光技术将其青铜雕塑表面打磨成镜面,从而改变了作品审美特征。因此,英国现代艺术批评家赫伯特·里德(HerbertRead1893—1968)认为:现代雕塑的诞生很大程度归功于钢铁的发现和运用。钛金属作为现代工业文明的新型产物,决定了其加工工艺也需借助现代科技,这为现代工艺美术的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钛金属的可着色属性只有进一步开发利用,才有可能产生更为成熟有效的工艺,极大地丰富金属的色泽,提高金属艺术作品的表现力度,让工艺设计、创作、消费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最终创造更有特色的工艺美术门类。另外和金银等贵金属相比,钛金属材料具有价格上的优势。目前国内市场对钛金属开发还处在原始发展阶段,未来的发展潜力巨大,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艺术价值。

就工艺美术创作而言,材料本身的研究不是最终目的,将没有生命的材料转化为富有思想情感的艺术品,是每位艺术家要解决的问题。就工艺美术家而言,对各种材料的挖掘是为了更好地实现艺术创作,使每一种材料都能达到最理想的表现效果。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并对作品的最终效果产生影响。工艺美术教育的发展,应该走出学院,不仅要到民间看传统,还要与科学研究相结合,从而真正实现科技为艺术插上翅膀的目的。

(注:本论文为2012年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社科计划科研成果)

注释:

①张招贤.钛电极工学[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3:38—69.

②④柳宗悦.工艺之道[m].徐艺乙,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28—29,42.

③李砚祖.工艺美术概论[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76.

参考文献:

[1]赫伯特·里德.现代雕塑简史[m].余志强,译.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1989.

[2]柳宗悦.民艺四十年[m].石建中,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尚刚.古物知新[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

有色金属的作用篇6

关键词:有色金属;行业;经济态势

中图分类号:F426.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6)31-0032-0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迅猛的发展。在这个建设发展过程中,有色金傩幸担ㄒ韵录虺啤氨拘幸怠保┦俏夜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实际上,由于有色金属的基础材料和战略物资地位,本行业的产业发展又与国家的基础建设与整体经济发展的速度都有很高的相关度,现在世界大多数国家,特别是工业发达国家,都把发展有色资源工业,增加贵重有色金属储备作为重要的战略规划。进入21世纪后,我国有色金属工业也得到迅速发展,但是,行业爆发式的发展也带来若干急需解决的问题。在当下“十三五”建设阶段,我们更应该重视这些问题,找出原因并解决办法,以行业的健康发展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做出积极的贡献。

一、我国有色金属行业的发展现状

经过多年的建设,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2015年11月“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成就展”上,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以下简称“本协会”)会长陈全训指出新世纪以来本行业“产业规模包括产量、消费量、贸易量连续十多年居世界第一”,在技术研发领域、支撑经济发展能力以及国际经营能力方面也都有了巨大成就[1]。但与此同时,多位业内人士表达了对行业发展态势的担忧,如张培良指出:“供应过剩、需求疲弱、企业亏损,是目前我国有色金属行业面对的残酷现实。”[2]李天恩认为:“过去十年以规模促发展,重产量轻质量,忽视技术的粗放型矿业经济发展模式,形成了有色金属市场泡沫式繁荣景象。”[3]两人对2016年的发展趋势分别做出了“有望触底回升”和“企业亏损面将继续扩大,短时间内难以回暖”的预测。

2016年7月,本协会了《上半年有色金属行业经济运行形势简述》,简述指出:“今年以来虽然有色金属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出现积极变化,尤其是行业企业利润由下降转为增长,但企业经济效益持续回升的压力依然较大。”[4]同月布的《上半年有色金属工业运行情况及对下半年预测》对行业运行的基本情况定位是“生产平稳、市场稳定、效益好转、资金困难”,“产业运行底部已经形成,但回升的动力依然不足,并存在短期回调的风险”,初步预计三季度及下半年“有望继续保持稳定的运行态势”,但仍然面临前期所存在的有效需求不足、市场价格动荡等几个方面的问题[5]。

以上现状,也反映在最新公布的若干数据中。由张凌洁执笔、本协会与国家统计局等单位联合制作的《8月份中经有色金属产业月度景气指数报告》中,8月份该景气指数“为23.2,较上月回升2.0点,……初步判断,有色金属产业景气指数近期在‘偏冷’区间持续回升,呈现筑底趋稳的态势”[6]。实际上,报告所列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的景气指数中,今年7、8两月是仅有的两次超过20的月份,去年11月该数值竟低至10.8。而报告所列《中经有色金属产业景气指数趋势图》中,2012年后,该指数长期徘徊于15~30之间的“偏冷”区域,2015年9月至2016年2月更是长达半年时间运行于数值15以下的“过冷”区域――对比鲜明的是,受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的传导而致2008―2009年指数的最低点也未曾跌破15这一“偏冷”的下限数值。由莫欣达执笔、本协会的《8月份中色铝冶炼产业月度景气指数报告》中,8月份该景气指数“为33.32,较上月回落0.11点,位于‘偏冷’区间上沿”[7]。该指数2012年起也是多年运行于20~35之间的“偏冷”区域。与之相近的同期的另一大支柱产业领域――铜的8月份中色铜产业景气指数也是“仍处‘偏冷’区间”[8]。

上述三份报告中也各自提供了“先行合成指数”――该指数对本行业的发展趋势有一定的先导作用与预示意义,由m2(广义货币)、发电量、汽车产量、LmeX指数(伦敦金属期货指数)等7个指标构成的有色金属行业先行合成指数为78.9(“2005年=100”),虽较上月增长1.9,但由于其数值增幅趋于平缓,所以,“预计短期内有色金属产业仍将继续维持在‘偏冷区间平稳运行态势。”[6]由m2、电力电缆、Lme铜结算价等6个指标构成的中色铜业先行合成指数“自2016年4月起逐月小幅下降”,持续下降“表明未来铜产业下行压力不断加大,铜产业将持续在偏冷区间运行”[8]。而由m2、发电量、Lme铝结算价等5个指标构成的铝冶炼行业先行合成指数自2016年5月以来“逐月回落,2016年8月为70.03”[7]。这同样也预示着铝冶炼行业的发展不容乐观。

二、有色金属行业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其影响因素

对于本行业的长期偏冷区间及上行艰难的局面,今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2016]42号”文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营造良好市场环境促进有色金属工业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益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42号文件”),简明扼要地指出本行业的深层次矛盾与问题:结构性产能过剩、市场供求失衡等,背后的影响因素为,“受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变化影响,有色金属市场需求低迷。”[9]本文认为,除该文件强调的产需矛盾外,行业发展中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还包括以下若干方面。

(一)在有色金属价格下跌影响下,企业亏损,利润率低下

虽然本行业地位重要、成就斐然,但据统计,2015年,“全行业平均利润率为-2.82%,8651家规模以上有色金属工业企业中亏损企业1965家,亏损面为23%。”[10]今年上半年,本行业有了“减亏成效显著”的积极评价:“亏损企业的亏损额同比下降11.8%,其中亏损铝企业同比减亏22.4%。”[11]而根据已披露的上市企业半年报,2016年上半年中国铝业(SH60160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7448千元,加权净资产收益率为0.15%;而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则为-750398千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92%。

导致企业亏损与行业利润率低的重要因素,即行业的产品价格因素。自2013年以来,有色金属市场价格一直处于下行通道。尤其是2015年“10―11月期间,在期货市场的推波助澜下有色金属价格呈现断崖势下跌。主要有色金属价格已跌到金融危机以来的低点,大部分金属价格已跌破平均生产成本线”[4]。

从行业现状看,2015年Lme基本金属价格全面下跌,2014年取得不错涨幅的锌、镍等金属也未能幸免独善其身。而到了2016年,随着自去年以来供给侧改革的深化,国内骨干有色企业纷纷提出减产限产措施,虽然在多重因素影响下,“有色金属价格出现反弹,但总体仍远低于去年同期”,其中,1―5月Lme3月铜、铝、铅、锌的价格同比分别下降了20.77%、13.7%、8.15%和18.5%[4],同比降幅惊人。8月份的相关景气指数报告中,Lme铝结算价同比下降1.56%[7]。Lme铜结算价则同比降幅达到14.63%,Lme当月期铜和三月期铜的价格“环比分别下跌2%和2.03%,同比分别下跌6.5%和6.25%”[8]。这些先行指数重要构成成分的数据仍然令人难以乐观,预示着本行业的回暖之路任重道远。

(二)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产业集中度低

目前,我国有色金属行业产业链较短,原材料初级产品多,高附加值的精加工产品少。这样的产业结构就造成有色金属以初级产品甚至以矿物原料进入国际市场,却又以高昂的价格从国外购买深加工产品的现象。因此,产业结构的不合理,是制约产业健康发展的另一问题,而结构升级将是决定我国有色金属行业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因素。

影响产业结构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产业的集中度,应该避免众多同类企业重复生产与各自为战。目前,我国有色金属行业中产业集中度低,根据我国现有有色金属行业不同规模企业的产值份额数据来看,大型企业产值占28%,中型企业占27%,小型企业占45%。由于我国有色金属行业产业集中度低,直接导致在行业规范管理、技术研发投入、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等方面难度很大。

(三)技术因素下的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严重

在有色金属材料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一方面本身即消耗大量的资源和能源,另一方面向环境排放大量的废气、废水和工业固体废弃物,环境污染严重。多年来,由于提炼技术及再生技术的不够完善和科研水平的不够高精,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废水、废气、固体废物、二氧化硫、烟尘和粉尘的排放量(产生量)均在整体指标上排前十,有色金属行业每年产生废石上亿吨、尾砂7000多万吨,占用大量土地。在处理过程中,数亿吨废水只有少部分复用或处理达标后排放。有色金属材料生产过程的许多材料含有一定量的有毒金属,如汞、钍等,产生的废弃物已成榛肪澄廴镜闹匾因素之一。同时,随着有色金属产业产量的不断提高,三废排放量和固体废物堆存量也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因此,有色金属行业降低能耗、对“三废”进行综合利用就显得格外紧迫[12]。同时,由于存在产能过剩、过度依赖国外市场、资源储量少、技术开发能力不强、产品结构不合理、企业综合实力弱、海外资源开发进展缓慢等结构性矛盾,导致我国有色金属行业产能持续扩张与环境生态恶化的矛盾更加突出,污染事件时有发生。而在“十三五”期间,随着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进一步落实,行业发展过程中环境保护的要求将越来越高,这势必提高生产成本,给企业及整个行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压力。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三、应对有色金属行业问题的措施

目前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发展正处于“结构转换、模式重建、风险释放”的关键期[4],针对本行业的现状与问题,42号文件给出了“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益”的指导思想,要求严控新增产能、加快推出过剩产能、加强技术创新、扩大市场应用、健全储备体系和积极推进国际合作等[9]。本文认为还可在以下方面进行努力。

(一)保持行业供需平衡,推动供给侧改革

对于产能的控制,实际就是重视行业供给与经济需求之间的动态关系,在供给领域合理规划行业的持续发展态势。针对市场价格的萎靡,我们应在供给侧合理减少生产,以生产效益的追求代替生产数量的目标。这将有利于稳定有色金属的价格。以铝行业为例,今年年初中国电解铝弹性生产步伐仍在延续,与此同时新增产能投放有限。随着原铝消费保持稳固增长,市场供需过剩矛盾有望进一步缓解。随着铝金属企业上缴各项基金逐步落实到位,以及自备电厂改造环保设备陆续动工,国内电解铝行业的成本重心将进一步上移,从而抬高铝价底部支撑。我国经济在今年仍将维持温和增长,原铝在建筑等传统依靠投资拉动消费的领域,其增长潜力已经比较有限。但与此同时,人民币贬值所带来的铝材出口持续增长,以及铝在交通运输领域和对其他材料的逐步替代增加,都将对原铝消费增长带来支撑。总体来看,中国原铝消费增速依然处于全球高位水平。

(二)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有色金属行业淘汰落后产能、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是一项重要措施。应该通过建立市场准入制度、严格执行落实产业政策、环保政策和环境税等,加强资本运作,推动企业逐步淘汰落后的生产技术和产品,进一步提高有色金属工业总体水平。由于落后产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在时间上和地域上来分析,实施难度较大,因此应该在此时借助发挥政府部门的力量。利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启动,将有助于化解有色金属行业落后的产能,抑制新增产能的增加,提高工业的发展质量。中国先后退出的落后产能和不具有竞争优势的高成本产能,极大地改善了市场供求关系,为全球有色市场的健康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最现实、最有效的方式,是依靠资本市场和资本运作的力量,加快有色金属行业的重组兼并,推动产业升级,鼓励以各种方式开发境外资源,开展境外合作。这样与单纯依靠市场和行政手段相比,更加符合市场规律,有利于优势企业快速发展,实现资源效益最大化和环境效益最大化。

(三)以科技推广节能减排,降低生产成本

通过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来降低企业生产成本、降低能耗、减少排放是有色金属行业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保障。我国有色金属产业每年的生产需要大量的原材料,并且在生产过程中许多原料都无法获得充分的利用。再加上生产的设备都属于高消耗品,从而造成企业的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如何有效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是企业长期发展的有效方法。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可以利用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来推进生产的可持续性。推动企业逐步淘汰落后的生产技术和产品,加强引进新的技术和设备,保证企业能够长期发展。另外,有色金属的生产都要消耗大量的资源和能源,并产生大量的固体废弃物、废水和废气。这些“三废”即是污染物,需要尽可能地减少,但同时也是可利用的资源。在有色金属工业采矿、选矿、冶炼以及加工生产流程中,近年来我国有色金属行业许多企业都认识到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加大了科研投入,形成了一大批技术水平高、应用效果显著的科技成果。同时,政府和行业协会也在铜、铝、铅、锌等品种的冶炼环节开展节能减排技术创新和产业化示范,并且已经产生显著的示范效果。

四、结语

通过有色金属行业发展现状分析可以看出,我国有色金属行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国际上行业大环境不景气,国内则存在着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集中度低、产能过剩与能耗环境等方面的问题。面对这种现实局面,我们要从提高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大力发展和推广节能减排技术、大力发展再生有色金属产业等方面着手,进一步深化改革、优化布局、重视科研,为我国有色金属行业的可持续性健康l展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屠雯,张博.“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成就展”隆重举行[J].中国有色金属,2015,(23):28.

[2]张培良.把准行业脉搏推动铝产业迈向新高度[J].中国有色金属,2016,(1):43.

[3]李天恩.2016年有色金属经济形势展望[J].中国有色金属,2016,(1):39.

[4]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有色金属企业经济效益持续回升压力依然较大――上半年有色金属行业经济运行形势简述[J].资源导刊,2016,(8):23.

[5]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上半年有色金属工业运行情况及对下半年预测[J].中国金属通报,2016,(7):68.

[6]张凌洁.8月份中经有色金属产业月度景气指数报告[J].中国有色金属通报,2016,(9):58-59.

[7]莫欣达.8月份中色铝冶炼产业月度景气指数报告[J].中国有色金属通报,2016,(9):61.

[8]马骏.8月份中色铜产业景气指数报告[J].中国有色金属通报,2016,(9):60.

[9]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营造良好市场环境促进有色金属工业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益的指导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6,

(18):35-38.

[10]严井池.浅析供给侧改革对我国有色金属行业发展的影响[J].中国金属通报,2016,(8):66-67.

有色金属的作用篇7

[关键词]赣州地区;有色金属产业集群;产业链;技术创新体系

一、当前赣州地区有色金属产业现状分析

(一)有色金属产业集群的概念。有色金属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区域内,基于当地独特优势的自然条件和特色人文环境,围绕某一主导有色金属产业的开采、加工等大工业活动,并以此为基础,将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组织、协会、科研院所等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高度集中,并形成产业持续强势竞争力的现象。另外,有色金属产业集群属于资源型产业集群,它是相对于资本、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而言,有色金属矿产流动性最弱,以有色金属开采、加工的资源型企业在资源禀赋地区具有空间集聚现象。

(二)赣州地区有色金属产业发展的优势。赣州地区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十五”期间,有着“世界钨都”、“稀土王国”美誉的赣州地区有色金属产业实现了突破性的发展,钨的储量占全世界的26%,离子型稀土储量占全国的40%,氟盐化工原料也十分丰富①。有色金属产业作为赣州工业的第一大支柱产业,不仅使得这些优势矿产资源迅速得到开采、加工和利用,其产业成长为支撑赣州经济大厦的脊梁,而且赣州有望成为全国乃至世界重要的有色金属产业基地。中国五矿集团、日本住友、北京安泰科技等一批合作项目纷纷落户赣州市;江西耀升工贸发展有限公司、赣州华兴钨制品有限公司、赣州特精钨钼业有限公司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也在快速发展壮大。

赣州地区有色金属产业产值大,产业的影响力强。与“九五”末相比,“十五”末有色金属产业工业增加值从3.56亿元增至30.1亿元;销售收入突破100亿元大关,达107亿元,增长5.64倍;利税总额达到14.1亿元。“世界钨都”、“稀土王国”的地位和作用正在逐步增强。为促进钨业的健康有序发展,赣州市钨业协会推行了行业自律和联合报价制度,以引导和规范市场秩序。目前,钨精矿的年平均价格达到了10.6万元/吨,每吨比2005年增加1.8万元。钨产品结构不断优化,企业竞争力逐步增强,产业影响力日益提升,钨产业现已成为全市工业的领军力量②。以前依靠卖原矿,因而在价格和产业发展上受制于人。现在一手抓控制资源,一手抓深度加工,赣州钨业开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左右全国市场。赣州有色金属产业正朝着“世界新钨都”的目标迈进。而这一成效的取得正是得益于独特的有色金属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的推行,其大大提升了该区域的竞争力。

(三)赣州地区有色金属产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

1、赣州地区有色金属产业结构单一、产业链短。虽然赣州地区有色产业集群迎来了一个重大的发展机遇,但是同样存在着严峻的挑战。赣州地区的有色金属产业发展缓慢,步履蹒跚。目前,该产业集群的结构模式仍然是以原料供给为中心的发展模式,产业链条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延伸。虽然近几年某些企业状况有所改观,但总体上有色金属产业没有做大做强做精,整体产业缺乏影响力和带动力,没有在资源整合的基础上提升有色金属产业的精深加工。绝大部分小型矿业追求短期利益,采富弃贫、采易弃难等掠夺性开采现象普遍存在。有色金属产业结构不合理的情况严重,矿产品结构单一,加工度严重不足,没有与其他相关的产业联系起来,走规模化、集约化之路。

2、赣州地区有色金属产业水平落后,产业集聚程度较低。无休止的低水平重复建设,产业年销售收入比没有形成比例,低水平重复建设隐藏着巨大的投资风险。我们在赣州地区的崇山峻岭中发现,除了“大跃进”式的无序滥采外,低水平重复建设比比皆是。在目前钨矿产品冶炼加工设备一半以上处于闲置的背景下,钨加工制成品也仍以初级产品出口为主,附加值低,作为储量世界第一的资源优势没有在经济上体现出来。相反,国外企业买进赣州地区的廉价成品、半成品,加工成高精尖产品后返销中国市场,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在国际市场上,占有资源优势的赣州地区有色金属产品却没有价格优势。德国经济学家韦伯对产业集群分为两个层次:低次聚集阶段和高次聚集阶段。而赣州地区的有色金属产业集群仅仅还停留在低次聚集阶段,只见单个企业内部规模扩大,而不是同类或不同类企业集中构成的比例增大。并且,赣州的有色金属产业集群也主要是靠政府推动,并没有上升到由市场自发驱动和政府推动两者兼顾的产业集群模式。

3、有色金属产业集群发展的生态环境较差,非法采矿点多。国家已经把有色金属行业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试点行业,因为有色金属资源终究会枯竭。赣州地区的有色金属产业污染十分严重,致使在很多矿区附近河水常年混浊,河床抬高,矿区环境令人担忧。据统计,赣州市信丰县当时全县有1000多个开采点,导致新增水土流失面积3.7万亩,淹没耕地400余亩,给7个乡(镇)30多个行政村5万多村民的生产和生活造成巨大的危害。所以,赣州地区亟待发展有色金属循环经济。另外,在利益的驱动下,很多当地人不顾生产安全,在没有办理任何采矿手续的情况下非法对有色金属资源大肆开采,造成当地有色金属产业开采秩序混乱,根本没有做到“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

二、赣州地区有色产业集群模式的作用机理分析

(一)发展赣州地区有色产业集群能带来外部经济效应。马歇尔认为产业集群可以带来外部经济效应,包括规模经济和外部范围经济。通过集聚效应使边际收益递增,生产成本降低。同时,通过集聚效应可以加强营销优势,形成“区位品牌效应”。如法国香水、意大利时装等。而赣州地区有色金属产业集群也类似会在该地区产生巨大的外部经济效应,因为经济外部性主要来自于集群内部的R&D外溢和信息、知识、技术等资源性外溢,使集群内企业互补,降低各种活动的成本。地区存在着优势,并不是取决于与其他地区相区别的比较优势,而是来自于该地区明确的产业分工所达到的外部经济效应的程度。相同的企业之所以能够聚集在一个地方,很大的原因是规模经济在起作用。由于大量的企业聚集在一起生产,就形成了很大的规模,同时也产生巨大的需求,这种规模经济效应足以保证在这个地区的企业能够得到从中间产品到劳动力的高品质、低价格的供给。

(二)赣州地区发展有色产业集群可降低其企业交易等成本。产业集群的形成是专业化分工、产业的报酬递增的一种空间表现形式,是劳动分工深化、交易效率提高的一个过程。产业集群是一种能够有效降低交易费用的“新制度”形式。当把交易费用这个经济分析的基本概念放入产业集群中来进行探讨时,地理上集中的含义意味着集群内企业拥有共同的制度、文化、社会环境,而这可以有效降低知识与经验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正是影响交易成本的一个主要方面;地理上的集中自然意味着消除或大大减少因为空间距离产生的交易费用;集群也是信息的集聚,其本身就具有网络化的特性,这既有利于信息的收集,也有利于信息的传播,这明显降低了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交易成本;集群内企业长期合作,内部信誉体系比较完善,可以有效防止机会主义以及道德风险等。因此,签订、执行契约等所需要的交易费用也大大减少。同样,有色金属产业集群的发展能降低该地区企业交易费用。科斯的交易费用理论认为,产业集群可以减少环境的不确定性,改变小数目条件,克服交易中的机会主义和提高信息的对称性等,这样有色金属产业集群的成长壮大可以减少企业内部的产品生产成本。而对于企业之间,可以逐步打破企业间的相互“自我屏障”,减少企业间信息沟通的时间成本及其他费用。在赣州地区发展有色金属产业集群,很容易减少各种不必要的成本,例如运输成本、技术传播、扩散成本,等等。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赣州市龙南县稀土开采建场为例,各地竞相投入开采,许多县效仿全民上阵,都以“零打细敲”、大面积乱挖滥采为主,这样的结果必然导致生态环境、劳动力、资源流失等付出巨大成本。转贴于

(三)赣州地区发展有色金属产业集群可产生集群剩余。赣州地区有色金属产业大部分是中小企业,这种新的产业运行模式即产业集群的形成对于小企业来说很容易享受研发溢出效应,产生集群剩余,即企业在加入集群氛围之前的利润与加入后的利润之间所形成的差额,它包括收益剩余和成本剩余。鉴于赣州地区资源禀赋的特点,钨矿与稀土等有色金属产业都并非高科技产业,而是属于资源型产业,因此,适度的产业集群能使他们追求收益剩余。

产业集群对一地区的贡献远远不止这些,如根据就业集中度或区位商来衡量企业集群的程度,同样也知道产业集群能提高该地区的就业率,利于技术、制度扩散与创新。总之,有色金属产业集群对于该地区来说是一种新型、有效的区域经济发展途径。

有色金属的作用篇8

党的十报告中,明确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思路,这为广西有色金属产业发展指明了出路。本文将根据国家战略发展需求,结合广西有色金属产业实际情况,尝试为广西有色金属产业构建出一套全新的发展模式,促进广西有色金属产业可持续发展。

一、广西有色金属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广西有色金属工业快速发展,建立了具有一定基础和相当技术水平的产业体系。拥有“右江”、“金海”、“飞碟”、“芭焦”、“南方”、“漓佳”、“甡”牌等一批名牌产品,为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广西有色金属产业还存在一些不足,亟待改进:

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偏低:广西大多数小矿山开采、选冶技术和装备相对落后,采选综合回收率在50%左右;大部分矿床的共、伴生矿产综合利用程度较低,综合利用水平不高;尾矿综合利用和二次回收利用率低。以丹池成矿带大厂锡多金属矿田为例,特大型矿山铜坑矿开采回采率为90.69%,锡、锌选矿回收率分别为71.18%、73.42%;中型矿山高峰锡多金属矿,开采回采率为95.6%,锡、锌、铅、锑选矿回收率分别为73.96%、85.62%、90.39%、88.78%;而小型矿山五一矿大福楼矿区,锡开采回采率为89%,选矿回收率则只有61%。

产业结构不合理:当前,广西有色金属工业采、选、冶、加工结构和产品结构不合理,优势矿产品的深加工水平不高,中低端产品比重较大,精深加工产品少,氧化铝、电解铝、铝材加工产能比例严重失调,锡深加工产品种类少、产量低,部分矿山企业管理水平及生产效率低下,资源效益和经济效益较差。

抗风险能力较差:广西有色金属产业集中度较低,企业协同能力不高,竞争能力不强,未能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自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以来,广西十种有色金属产量虽有增加,但排名却在下降,尤其是2012年龙江河污染事件发生后,在全国排名降至第13位,表明抗风险能力差。

环境污染问题突出:矿产开发导致矿山植被、景观、土地、水体均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众多小企业冶炼技术装备水平较低,环境保护意识不强,“三废”达标排放率低;部分城市中的有色金属冶炼厂等,严重影响了附近居民的生产生活,厂区和社区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城中厂“退城入园”迫在眉睫;有色金属工业园区构建水平较低,对园区企业的引导、监督不到位,未能真正做到循环经济。

二、广西有色金属产业发展G-peSt分析

1.地理环境因素分析

广西地处珠三角经济圈、西南经济圈的结合部,沿海、沿江、沿边,且处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中心地带,连接国内和东盟两个市场,利于双向沟通中国与东盟。尤其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泛北部湾经济区和泛珠三角经济带的建设,形成广西有色金属产业发展的多重优势。

此外,西江水系西接云贵、贯穿广西、东连粤港澳,境内贯穿梧州、柳州、来宾、南宁、桂林、百色,已建成5个内河港口和4个内河口岸,是大西南通往粤港澳的一条黄金水道。西江黄金水道的建设整治,有利于广西有色金属产业沟通依托香港,走向北美、欧盟以及全世界。

2.政治法律因素分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的颁布和《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08-2015年)》等的制定,为我国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的开发提供了法律和政策依据。

2008年后,国家和广西分别制定了《中国有色金属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2009-2011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广西壮族自治区有色金属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2010-2020年)》等,为指导有色金属产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2012年,广西出台了《关于开展以环境倒逼机制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攻坚战的决定》,为广西有色金属产业的调结构、转方式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3.经济环境因素分析

近年来,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持续推进,有色金属行业全球范围的联合、兼并与重组层出不穷,竞争日益激烈,为我国有色金属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2008年以来,由于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导致全球经济增长动力不足,有色金属行业危机四伏。

但党的十中,强调要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培育一批拉动力强的消费增长点,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为我国有色金属产业注入了复苏的希望。

4.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资源和环境面临着严峻挑战,民众的环保意识逐渐增强。党的十报告中,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思路,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强化和提高了民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

这要求广西有色金属产业的发展必须以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核心,以绿色科技为动力,坚持保护优先、开发有序,合理进行功能区划分,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推动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

5.科技环境因素分析

随着世界有色金属产业的发展,布局与结构调整的深化,当前企业规模化、经营国际化、技术高端化、产品特色化、原料多样化等成为产业发展的基本指导原则。“低能耗、短流程、高效、无废少污、高附加值”的科技为先导的产业发展模式成为国际有色金属工业采用的主流模式。

近年来,我国有色金属工业产量持续增长,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但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低;能耗总量快速增长、节能技术亟待突破;环境污染矛盾突出、清洁生产任重道远;初级产品能力过剩,高端产品严重短缺等方面的问题。这也为广西有色金属工业探索新的发展模式提出了要求。

三、广西有色金属产业发展模式构建及应用

1.模式的构建

李赋屏(2008)[1]认为,工业循环经济主要包括工业企业内部小循环、生态工业园区中循环、区域性综合协调发展大循环三种模式;王贵明(2008)[2]提出构建以自组织为内在动力、政府规划为协调机制的自组织-规划共生的网络型产业共生组织,认为经济因素、政府管制和中间组织是产业共生组织形成的主要驱动因素;吕俊杰(2007)[3]以共生理论、网络组织理论和生态学理论为主要理论依据,系统地探讨了产业集群共生机制的效应及作用机制,为产业集群共生机制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借鉴;李自豪(2010)[4]探讨了产业集群演化的自组织特征和自组织机制,认为建立和完善集群创新网络、培育集群品牌、扩大集群开放度是产业集群升级的内在机理和动力。

本文在前人提出的循环经济和产业集群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其面临的G-peSt环境,认为要实现广西有色金属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应构建以生态文明战略为导向,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为支撑,单体企业循环——园区循环——园区间循环的网络化多层次发展模式。

2.模式的诠释

(1)模式的理念

模式的构建必须以生态文明战略为导向,只有这样才能在发展环境普遍污染、矿产资源日益匮乏、企业社会意识依然淡薄、人民环保意识逐渐增强的多重因素制约下,真正实现广西有色金属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模式的核心

由单体企业循环、园区循环、园区间循环构成的三个网络化发展层次是模式的核心。首先,产业内的企业主体深刻理解生态文明战略的内涵,把企业建成循环经济型企业,是实现广西有色金属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其次,打造区别于传统工业园区的以产业集群理念为指导的,由循环经济型企业、科研院校、政府、中介服务机构协同发展的自组织-规划共生的新型生态工业园是实现广西有色金属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这有利于园区内企业在自组织共生交换基础上,通过政府规划指导、政策规制和公众参与,以及非政府组织的技术资金支持,实现在专业化分工的基础上协作创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分散风险,形成各企业间高度的一致性或和谐性。

再次,打造以西江黄金水道为基础的水路、公路、铁路优势互补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纽带,以市场、技术、人才、产业链等有机联系的各新型生态工业园协同发展的园区间循环是实现广西有色金属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3)模式的保障

有色金属产业是广西支柱型产业,是广西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广西的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关系紧密。因此党的十报告中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各方面和全过程,勾勒出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模式的保障。

3.模式的应用

(1)树立生态文明意识,建设循环经济型企业

广西有色金属产业链上的所有企业都应该按照国家及产业发展的紧迫要求,树立生态文明意识,承担起产业转型升级的重任。必须按照循环经济的减量化(Reduce)、再使用(Reuse)、再循环(Recycle)“3R”原则设计生产过程,促进原料和能源的循环使用。通过实施清洁生产和iSo环境管理体系,积极采用生态工业技术和设备,设计和改造生产工艺流程,形成无废、少废的生产工艺,使企业内部生产上游产品所产生的“废物”成为生产下游产品的原料,在企业内部实现物质的闭路循环和高效利用,节约资源和能源,避免环境污染,实现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双重效益,把单体企业建设成循环经济型企业。

(2)融合产业集群理念,打造新型生态工业园

广西新规划或需完善的有色金属工业园应融合产业集群理念,构建自组织-规划共生的新型生态工业园。在百色,宜发挥铝资源丰富、平果铝、银海铝、华银铝、信发铝等大企业聚集、铝工业基础好等优势,打造铝工业全产业链型生态工业园。在河池,宜发挥有色金属之乡的优势,突破当前环境破坏严重、乱采现象不绝、冶炼厂林立等困局,构建有色金属循环经济产业园。在梧州,宜发挥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临近粤港澳等优势,打造以广西有色再生金属有限公司为龙头、以30万吨再生铜等项目为基础的再生有色金属生态工业园。在南宁,宜发挥省会所在地,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举办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集聚等优势,构建有色金属新材料生态工业园。在柳州,宜发挥工业基础雄厚、有色金属产业人才丰富等优势,结合当地汽车、机械等的发展需求,打造有色金属加工产业园。吸引各类人才、企业、科研院所、中介组织、金融机构等在产业园区的集聚,完善集群创新网络、培育集群品牌、扩大集群开放度,最终将各工业园区建成宜居宜业的生态工业园区,充分挖掘人、自然、产业和谐发展的强大潜力。

(3)倡导协同发展精神,构建园区之间大循环

为进一步发挥有色金属产业作为广西传统支柱产业的作用,促使各地区间有色金属产业协同发展。广西有色金属产业应发挥区位优势,把握产业发展的机遇,打造以政府规划指导、政策规制为支撑,努力促使公众的参与和支持,以西江黄金水道为基础的水路、公路、铁路优势互补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纽带,以市场、技术、人才、产业链等相联系,将百色、河池、柳州、南宁、梧州等地的新型有色金属生态工业园区紧密联系起来,实现各园区之间有机衔接、分工协作、信息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构建出各生态工业园之间大循环,最终将广西有色金属产业打造成符合国家生态文明战略、结构合理、竞争力强、高层次可持续发展的产业。

四、结语

本文提出了发展广西有色金属产业应采用以生态文明战略为导向,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为支撑,单体企业循环——园区循环——园区间循环的网络化多层次发展模式,并就模式的应用进行了简要阐述。但为了使模式具有更好适应性,还需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不断对影响广西有色金属产业发展的因素、模式运行机制等进行深入的研究。

项目来源: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基于产业集群理论的广西协同创新机制研究”(合同编号:桂科软13180037)。

参考文献:

[1]李赋屏,朱国才,周明芳.《广西矿业循环经济》.北京:地质出版社,2008.40-44

[2]王贵明.产业共生组织的运行机制与驱动因素.《改革》,2008(6):61-65

[3]吕俊杰.产业集群的生态共生机制研究.河北工业大学硕士论文,2007(12)

[4]李自豪.基于自组织理论的产业集群演化机理研究.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10(1)

作者简介:

有色金属的作用篇9

关键词:有色金属;资源;循环利用

0、引言

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材料都是国家经济和国防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整个材料工业去得到巨大的发展。而金属行业作为材料行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产量更是连续世界第一。金属行业的发展,为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同时,由于行业的特殊性,消耗大量不可再生矿产资源的同时,更是由于长期粗放式的发展模式,对环境带来了极大地危害。如今我国矿石主要依赖外部进口,随着我国对金属材料需求的进一步加大,这一依赖程度将会进一步加大,这种高程度的依赖进口的产业在国际贸易中越来越受制于它国,影响到了国家的安全稳定。

1、资源循环利用概念

资源循环利用,简而言之就是将废弃的资源经过一定的技术理出,被人们重新利用的过程。详细来说就是要利用社会已经使用过的产品、或者产品生产过程中剩余的边角料及废料等作为重新的利用资源。事实已经证明,一味的开采矿石,一提高金属材料产量的作法是不明智的,因为这种不可再生资源总有被开采完的一天。而如果能够将社会中废弃的资源重新利用,充分提高材料的利用率且减少矿石开发的同时,更是可持续发展所必须的。

2、有色金属资源循环利用的意义

由于国家的矿产资源是一个国家经济国防的基础,近年来我国金属矿石的过度开采、冶炼给资源、能源、环境等方面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问题,尤其是冶金行业,更是一个高耗能高污染的行业。虽然我国的主要金属矿产储量丰富,但人居占有量少。经过长期的开采,部分地区矿产资源已经出现了枯竭现象,如不能解决这一问题,长期来看,将不利于我国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因此,为保证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开展金属材料的循环利用已刻不容缓。

3、我国有色金属循环利用的现状及出现的问题

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金属材料循环利用技术方面的研究,而欧美国家由于经历过工业革命,甚至矿产资源的重要性,道理开发金属资源的高效利用技术并将其列入国家的战略性高度,因此发展较快,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而我国有色金属循环利用技术与西方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主要是设备及技术落后,产业化程度低。

3.1社会对有色金属循环利用意识不强,缺乏相应的法律制度

很多民众,还没有认识到有色金属材料的循环利用的重要性,国家缺乏这方面的宣传工作,这就为其循环利用有关的工作的开展不利。而法律制度这块,可参考发达国家,他们已经相继出台了相应的法规。这样我们可避免走弯路。

3.2再生金属企业规模化程度低

我国再生金属企业数量发展迅速,近年来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然而这些企业绝大部分为小规模的企业,小规模企业注定了在技术和工艺上的相对落后。不利于有色金属材料循环利用的规模化,制约了其进一步发展,落后的工艺设备,影响了其应有的效果。很多企业在循环利用有色金属材料的同时,给环境造成了二次污染,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3.3技术及生产设备落后

由于企业规模的限制,绝大部分企业的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跟不上时代的进步,对金属的利用效率低,且通常为高耗能、高污染。有些只回收容易处理的金属,没有技术对其他金属回收,丧失了资源循环本身所具有的优越性。

3.4科研投资低,力量薄弱

由于企业通常经费有限,长期以来在资源循环方面的投资就严重不足。而全国范围内,这以技术的研究单位少,发展时间短,科研力量薄弱。因此这就成了制约有色金属资源循环利用整个行业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

4、有色金属循环利用的好处

传统的有色金属材料生产模式的主要特征是需要大量的矿石、消耗大量的能源、造成严重的污染。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一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只有采用有色金属循环利用,有色金属行业才能取得可持续发展。具体优点如下:

4.1金属循环利用可减少矿石开采

社会上一方面矿石资源越来越少,另一方面是废弃的金属制品、矿石废料及富含金属的各种物料却越来越多。这些废料的金属含量普遍比原矿更高,如果这部分废弃的资源能够得到有效的循环利用,不仅经济效益上比冶炼原矿石更高,产生大量社会效益的同时,更能减少矿石的开采。

4.2金属循环利用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对于有色金属工业,产生的大部分的环境污染都是源自矿石本身。原矿石在冶炼加工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废水、废渣等污染物。而金属循环利用,一方面其本身即产生相对较少的污染物,更重要的是减少了原矿的开采,间接也减少了其带来的污染,从而改善环境。

4.3金属资源循环利用可以节约能耗

有色金属行业是一个高耗能的行业,一般要想增加产量,增加能耗是必然的,而在能源日益紧张的今天,单靠采取一些小的措施所取得的效果有限。相对而言,金属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所耗能相对少很多,因此加大金属资源循环利用的力度将有利于降低行业的耗能。

4.4有色金属资源循环利用行业更安全

相对于传统的有色金属行业,矿石的开采过程中给,难免会出现各种的问题,尤其是在小规模的矿山,每年都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而金属循环利用行业,不用开采矿石,从而可以使得行业生产更安全。

4.5有色金属资源循环利用行业投资少

因为金属循环利用,不用开设矿山,减少工艺流程的同时,降低了基建投资和生产成本。如生产1t再生铝比从矿石中生产1t铝节约投资87?5%,生产费用降低40%~50%,因此发展循环利用大有可为。

4.6有色金属资源循环利用行业可增加就业

这一行业的收集、拆卸、分类及生产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工人完成。因此可解决大量的就业问题,对于社会的稳定是有利的。

5、为促进有色金属资源循环利用行业的发展,应采取的措施

1)加强对资源循环利用的宣传。让更多的人认识到这一举措对于国家和社会来讲是有利的,只有全社会都认识到这一点的重要性,并参与到其中,将会加快有色金属循环利用行业的发展。

2)国家要给予相应政策支持。对于这种利国利民又有利于自然环境的行业,国家及各地政府应该在政策上予以支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并严格执行。以促进行业发展。

3)加大科研经费。我国有色金属循环利用行业,与西方国家相比,在技术和设备上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加大科研经费,充分利用废弃的有色金属资源的同时,还可减少其对环境的二次利用,充分体现其发展优势。

4)促进企业规模化。事实证明,小型企业所具有的技术资源有限,这就必然会降低其循环利用的优势。只有建设规模化的企业,才能在技术上加大投入,更能扩大产业规模,充分的发挥金属资源循环利用的优势。

6、结语

有色金属资源循环利用行业的优势很明显,而我国在这一行业的发展现状令人堪忧。然而我们相信,国家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将会促进有色金属资源循环利用行业的快速发展,其实更好的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作者单位:郑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邱定蕃,吴义千,符斌等.我国有色金属资源循环利用[J].有色冶金节能,2005年8月第4期,6—13

有色金属的作用篇10

[关键词]食品添加剂;重金属;检查显色剂;硫代乙酰胺

[中图分类号]R155.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6(a)-124-02

目前,食品添加剂中的重金属检查方法国家标准采用的是饱和硫化氢溶液作显色剂的比色法,该法污染严重,制备繁琐,且新鲜制备的饱和硫化氢溶液具有强烈的腐蛋臭味,毒性极大,会使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中毒,产生头昏、恶心、呕吐现象,重者丧失意识、昏迷、窒息甚至死亡。本文研究一种毒性较小且效果明显的显色剂来替代饱和硫化氢溶液显色的新方法,应用该法在较多食品添加剂中进行试验,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1显色原理

国家标准中食品添加剂的重金属限量检查方法采用的是硫化氢的比色法,待测溶液在缓冲溶液的调节下,pH值控制在3~4的范围内,样液中重金属离子(以铅计)与硫化氢作用生成棕黑色或黄棕色硫化物,当含量很少时,呈稳定的悬浮液;同法处理铅标准液,通过比色法比较深浅做限量测定[1]。

样液中参与反应的金属离子种类受到硫化氢溶液的浓度和整个反应溶液的酸碱度制约,而在一定pH值的溶液中,硫化氢气体的溶解量一定,所以在整个比色反应的溶液中加入pH3.5的醋酸盐缓冲液是关键。只有控制了整个体系pH值为3~4的弱酸条件,才能控制样液中只有重金属类的阳离子参与到比色反应,从而与标准铅溶液比较,测定其重金属限量(以铅计)。

H2S=2H++S2-pb2++S2-=pbS

所以只要不改变整个反应介质的pH值,另选一种毒性较小、制备简便的硫离子溶液作显色剂应该是可行的。

硫化钠在水溶液中水解虽呈强碱性,但当其浓度和加入量都较低时,不会使整个缓冲介质的pH值有所改变,可发生重金属阳离子与硫离子的显色反应,所以硫化钠的稀溶液可符合上述要求。

同样,硫代乙酰胺在弱酸性条件下的水解产物可与重金属离子反应,产生金属硫化物均匀混悬液,溶液稳定,反应较快,也符合上述要求。

2实验过程

2.1实验仪器与试剂

所用仪器均用10%硝酸溶液浸泡24h,以除去玻璃仪器可能带来的重金属干扰。

2.1.1试验仪器50ml纳氏比色管;标准比色液oY系列(上海药品检验所)。

2.1.2铅标准液称取高纯硝酸铅0.160g,溶于10ml1%硝酸中,定量移入100ml容量瓶中,用去离子水稀释至刻度,临用前用去离子水稀释100倍,使成1.0ml相当于10μg的铅。

2.1.3硫代乙酰胺试液取硫代乙酰胺4g,加水使溶解成100ml,置冰箱中保存。临用前取混合液(由1mol/L氢氧化钠溶液15ml、水5.0ml及甘油20ml组成)5.0ml,加上述硫代乙酰胺溶液1.0ml,置水浴上加热20s,冷却,立即使用。

2.1.4硫化钠稀溶液取硫化钠1g,加水使溶解成5ml,待完全溶解后加入甘油5ml,混匀。将此浓溶液用水稀释20倍,即得。

2.1.5饱和硫化氢溶液将硫化氢气体通入不含二氧化碳的水中,至饱和为止。本品应临用新制。

2.1.6其他试剂醋酸盐缓冲液(pH3.5)、酚酞指示液、6mol/L稀盐酸、1mol/L稀氨水:试剂均为分析纯、纯化水。

2.2实验方法与设计

2.2.1显色剂的选择实验分别吸取标准铅溶液0.5,1,2,3,4ml,再分别用三种不同显色剂对各浓度标准铅溶液进行显色比较,具体方法为:取三支纳氏比色管,每管各加入相同量的标准铅溶液,加水至25ml,混匀,加入pH3.5的乙酸盐缓冲液3ml,混匀,分别加入三种显色溶液一定量,混匀。静置5min,观察显色效果。

2.2.2重金属限量检查方法取3支纳氏比色管,a管含对应含量的铅标准液,B管含对应量的供试溶液,C管含a管和B管的内容(作为回收实验),用酸、碱、缓冲液调校各比色管内溶液的pH值为3~4后,加入显色剂,置于暗处,反应2~5min,待a管显色清晰,在白色背景下观察,如B管深于a管,则样液重金属超标;如B管浅于a管,而a管又浅于C管或相当于C管,则样液重金属含量低于指标;而如果B管虽浅于a管,但a管又深于C管,则实验结果无效,回收实验未通过。

2.3实验结果

2.3.1硫代乙酰胺试液能在弱酸性条件下与重金属离子反应,使溶液显黄棕色,与20μg标准铅溶液显色的效果最深,时间仅需2min,颜色与oY系列标准色比较,相当oY标准3号色。

2.3.2硫化钠溶液与重金属离子反应时,溶液浓度稍大易发生白色浑浊,影响比色效果,而加入一定量甘油,并稀释20倍甘油水溶液会缓解这种情况,经实验得出加入此溶液1.5ml与重金属离子可达到了良好的效果,量小不易分辨,量稍大会产生浑浊,但其反应时间需要5min才能达到显色明显,且要达到oY标准3号泽需要与30~40μg标准铅溶液反应。

2.3.3饱和硫化氢溶液反应时的反应时间、及标准铅溶液的量与硫化钠溶液相当。结果具体见表1。

2.3.4对食用水蜜桃香精、食用乙二胺四醋酸二钠、食品添加剂山梨酸分别用硫代乙酰胺溶液替代饱和硫化氢溶液作显色剂,按2.2.2法检测重金属限量(以铅计),结果样品溶液均浅于标准溶液,且显色效果明显,反应仅需2min。

3讨论

国家标准中规定饱和硫化氢溶液显色的反应量为10ml,而经实验得出硫化钠溶液的最佳显色量为1.5ml,硫代乙酰胺溶液最佳显色量仅需2ml,可大大减少毒性及环境污染,且相对来说硫代乙酰胺溶液在较短的时间内与较低浓度的铅溶液反应能产生最为清晰明显的显色效果。

用硫代乙酰胺溶液作显色剂检验食品添加剂中重金属限量是合理可行的,该试剂具有制备简便、毒性小的特点,该法显色明显、快速实用,对环境及实验人员的危害都较小,可作为食品添加剂重金属检查的分析检验方法。

[参考文献]

[1]杨淑华,阎西哥,王彦青.食品用包装材料及成型品重金属限量方法探讨[J].预防医学论坛,2005,9(11):632.

[2]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m].二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附录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