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策略研究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2:38:48

语文教学策略研究篇1

摘要:汉语是我们的母语,因此语文教学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字理解能力和事物认知能力等各方面能力都有重大的帮助。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初中语文的教学策略在面临各种机遇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威胁。本文分析了初中语文教学现有的策略,并根据目前的情况预测了语文教学策略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策略研究

所谓教学策略,是指为实现教学目标、目的和完成教学任务,根据地方实际和学生特点综合采取的一系列手段、方法的总称。教学策略是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针对一定的教学情境和教学需要而制定的。初中语文教学的策略就是根据初中生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充分考虑到社会环境等不可抗因素,制定最优的方法途径,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做到听说读写齐头并进,同时也能实现身心的协调发展。为了更好地达到这一目的,制定和实施教学策略时就不能按部就班、墨守成规,而是要具备一定的弹性,给予老师适度发挥的空间。优化初中语文教学策略是指在初中语文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根据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注重对影响初中语文教学效果的内部和外部因素的调控来优化师生的教学行为最终使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言语能力、思维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自主、丰富、平等的教学实践活动中获得协调发展。

1、初中语文教学现有策略的缺点

1.1只注重知识的训练。在目前的教学方式中,教师的教学更多的是把语文当做一种工具来教,注重知识的训练,而不注意培养学生的语文审美素养,使得大部分学生都对语文失去了兴趣。文字其实是一件很美的东西,用来表达作者的感想。但是语文课堂上大多把文章拆开,强调句子语法或者修辞,以标准答案圈住学生的思维和心灵碰撞,破坏了整体的美感。在课后,老师又会不停地布置大量的家庭作业以加强这种知识上的训练,占用课余时间的同时也让学生产生疲劳,不愿意也没时间再去进行一些自主的阅读工作。

1.2应试教学。现在,由于中考的压力,老师是为了考试而教,学生是为了考试而学,急功近利,而语文素养往往是在潜移默化中产生的。所以,很多学生为了提高成绩,考高分,就花更多时间在数理化等可以较快速提高的学科上,轻视了语文的学习。而且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由于考试只考阅读跟写作,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就缺乏了很多听和说方面的训练,同时也没有相应的课外活动将课本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学生没法得到全面的发展。

1.3教学方式单一。如今,随着网络信息越来越发达,学生对于知识呈现方式的需求也有了变化,传统的课堂教学对于学生课后阅读的控制更加捉襟见肘。学生对于网络流行小说的兴趣已经远远大于对世界名著等的关注度,课外阅读量少,传统文学作品正在逐渐被边缘化。这就要求教师更多地利用各种媒体资源,引导学生更多地进行课外阅读,提高学生文学素养。

2、初中语文教学策略的未来发展方向

2.1炼基础知识和基础能力。语文作为基础性学科,对学生的价值是多方面的。它不仅是认知和表情达意的工具,更能陶冶情操,升华心灵。因此在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首要的任务就是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功底,听说读写样样不可少。教师不能仅局限于课本的知识,更要进行拓展性的学习,让学生正确地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并在实际运用中加深理解,加入自己的感悟。锻炼出良好的语文学习的基础知识和能力非一日之功,不能单纯的靠死记硬背,更不能为了应付考试而随便放弃。这种能力将伴随着学生今后一生的发展,为学生未来独立地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所以语文教师必须予以相当的重视。

2.2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习兴趣。新课改后,现代的课堂教学讲究的是“以人为本”,即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其主观能动性,自主学习。对于初中生来说,辨别能力相对还不成熟,教师有很大的引导空间。首先,教师要丰富课堂形式,完善课堂内容,针对初中生的兴趣点,综合利用多媒体技术,摆脱传统语文课堂沉闷的现象,实现师生互动。其次,教师要改变语文在整个教学系统的地位,教语文不只是教给学生一个工具,更是要教他们学会如何从感性的角度去欣赏文学作品,培养他们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从而能够自觉自主地去学习。然后,教师要营造一种课外主动学习的文化氛围,加大学生跟文学作品的接触面,加强同学之间的交流,提高学生对课后阅读的兴趣和情感。教师通过参与这种学生间的活动,能够以最轻松开放的方式发现学生的个性所在,并验收学生自主的成果。

2.3建立新的评价体系。原本的考试评价体系已经没法适应现在的教学发展。要从根本上改变现在初中语文教学的弊端,就要改变现有的评价体系,“人对所有的激励都会产生反应”。传统的考试只注重结果,并且只集中在阅读和写作两个方面。新的评价体系就要教师跟踪学生的平时表现和活动并作出评价,作为最后成绩的一部分,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和讨论,课后也多进行课外阅读训练。而且除了卷面成绩,还要加入听力、演说等方面的成绩,促使学生们在这些方面投入更多精力。在总分方面,也可以改变算数加总的方式,给各个学科合理地设置权重,采用加权加总的方式,以防之前轻视语文学习的现象发生。

3、总结

这是一个快速发展的社会,初中语文教学的策略也要与时俱进。语文教学不只是一个学科,更是一门学问。中国五千年历史对文章的重视使得历史上积淀了厚重的文化,《红楼梦》、《水浒传》等不仅是一本书,更是一个时代,一段人生。如今快餐文化反而让这种积淀慢慢被时间冲刷殆尽。现在教师的重任除了教会学生语文学习,更是要改变旧的策略,让学生们能够将我国的文化传统继续传递下去。作为教师要懂得与时俱进,走在时代的前沿,更好地利用学校的有效资源,让我们的课堂更加的出彩,让我们的语文教学有更大程度的创新,为初中语文教学的发展提供更多有效地教学方式方法。

参考文献:

[1]高启天.浅谈初中语文教学的策略[J].教育革新,2008.11.

[2]郑玉宝.优化初中语文教学策略的探究与实践[D].西北师范大学,2006.

语文教学策略研究篇2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学生通过写作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锻炼自己的思维,所以个性化作文教学就成了作文教学的主流。文章通过分析教师在实施个性化作文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小学语文个性化作文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个性化作文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4)27-0024-01

新课标中明确要求,写作要有个性和创新性,写作时应该由作者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兴趣爱好等,自己安排写作的内容,这种个性化的写作最重要的就是素材的积累,特别是生活素材的积累,以便能在写作中抒发自己的情感。因此,个性化作文教学应该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出发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小学语文个性化作文教学策略

1.作文在命题上缺少个性化。写作最基础的环节就是作文的命题,只有确定了作文的题目,才能围绕题目展开写作内容,因此,个性化的命题对个性化作文非常重要。但当前,教师在作文的命题上并没有太多的个性化可言,教师在拟定作文题目时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主观性,不符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他们的年龄特点,很多都是凭借着自己的所感、所想来拟定题目,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思维方式的发挥。

2.教师对学生的写作训练缺乏个性化引导。在小学阶段,都会配有专门的作文训练课程,目的就是为了给教师充分的时间帮助学生解决写作中出现的问题,但调查发现,多数教师都不会有效利用。现阶段,教师在学生的作文写作训练上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忽视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和特点。写作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在长时间的学习过程中一点一滴锻炼出来的,而小学又是接触写作最早的阶段,对学生以后写作能力的养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若在小学阶段得不到有效训练,就会直接影响到他们以后的写作水平。而大多数教师把过多的精力放在了写作技巧的讲解上,没有认识到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性,使多数学生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式,在写作中不能体现自己的个性。也因为这种模式化的写作方式,导致大部分学生都丧失了写作的兴趣,给个性化作文教学带来了困难。

3.教师评价标准过于形式化。对学生来说,教师的评语就是对他们写作成果的最好肯定,但很多教师都不重视对作文的评价,在评价上过于形式化,忽视了对学生个性化创作特点的评价,因而扼杀了他们写作的兴趣。调查发现,教师对小学生作文的评语主要是优良中差或者是甲乙丙丁这几个内容,没有具体的评价语言,不能针对学生写作中出现的具体问题进行详细评价,时间一长,学生在写作中积累的问题就会越来越多,阻碍了其写作水平的提高和个性化写作思维的发展。另一方面,有的教师虽然对学生作文中出现的具体问题给出了评价,但并没有涉及个性化写作的相关内容,严重阻碍了学生个性化写作的发挥。

二、小学语文个性化作文教学策略研究

1.教师应该转变观念,树立个性化作文教学的观念。笔者认为,教师应该树立自己的教育观念,特别是在作文教学上,更应该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应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写作。同时,作为整个语文教学活动的领导者,教师还应该树立个性化作文教学理念,帮助小学生正确地认识作文、了解作文。因此,语文教师只有真正认识到个性化作文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才能在实际教学中以个性化作文为教学基础,引导学生提升自身的作文水平。

2.教师的作文命题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命题作文就是所有学生都根据教师拟定的题目来写作,这是最传统的作文写作训练方法,但新课标要求教师要进行个性化的作文教学。因此,语文教师要深入研究作文命题,将作文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以学生生活中的素材为写作对象,这样才能激发他们对生活的回忆和想象,从而写出能表达自己真实情感的文章。另外,教师也可以利用小学生的个性思维特点,进行多种写作题材的训练,可以通过提供话题,让学生围绕这个话题进行写作,体裁不限,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写作能力。例如,教师可以以“学校”为话题,让学生们自拟题目,由于不限体裁,可以是记叙文、说明文,也可以是诗歌和散文,通过这种不限体裁的写作方式,学生可尽情地抒发自己的情感,促进个性化写作能力的提升。

3.对学生的写作内容进行个性化指导。学生写作训练、教师指导应该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因为学生的写作能力基本上都是在后天的学习、锻炼中慢慢磨练而成的,因此,教师的个性化作文教学应该以学生的生活环境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样选用的题材才是学生所熟悉的内容,才能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快乐的写作氛围。教师也可以选用情境教学,以小学生感兴趣的材料为教学内容,可利用童话故事,让小学生在充满童趣的环境中完成个性化的写作。例如,在小学作文练习课中有这样一个题目:从下面几组事物中任选一组,以他们为主人公,想象一下他们之间可能发生的故事,然后根据自己的想象编成一则小故事。注意语句通顺,条理清楚,如果不想写提供的事物,可另选题材。①铅笔、橡皮、转笔刀;②小溪、河流、大海;③眼睛、耳朵、鼻子、嘴。在开始练习之前,教师可以先设置一个童话情境,通过这一童话情境引入这节课需要练习的内容,如教师可以先问学生喜不喜欢读童话故事,喜欢的童话故事有哪些,然后再为学生讲解自己创作的童话故事,让他们为这篇童话故事续写一个结局,最后再引入该堂课需要练习的内容。通过这种方式来发散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写作。

4.教师应该对学生的作文进行个性化评价。所谓个性化评价,即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评价方法,尊重学生作文上的差异,鼓励他们进行写作理念的创新,并根据其作文的类型进行不同风格的评价,在评价过程中,不能单纯地利用一个字对整篇文章进行评价,应该使用不同的评价标准。例如,如果写的是看图作文,只要学生把图片中所表达的意思表达清楚了并且语句通顺,教师就应该对其进行表扬;而对没有表达清楚的学生,则要针对他们的不足进行特殊指导,帮助他们改正不足。通过这种灵活的评价方式,能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培养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资助性,有利于其实现个性化发展。

对小学语文教师来说,小学语文个性化作文教学是一项长期坚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不断地转变教学方法,才能与学生自身的发展特点相适应。而我国素质教育的实行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了保障,只要小学语文教师积极地响应国家素质教育的号召,以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就一定能为学生的个性化写作创造轻松的环境和条件,让学生切实抒发自己的情感,充分展示他们独特的个性与魅力。

参考文献:

[1]吕艳辉.小学语文个性化作文教学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2]殷涛.个性化作文教学研究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10.

[3]王爱梅.“个性化”作文教学策略举隅[J].小学语文教学,2012,12(6):12-13.

语文教学策略研究篇3

关键词:朗读教学模式;两翼训练;朗读能力的提高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2-221-01

一、抓课内带课外,促进学生朗读能力提高

课堂是朗读训练的主阵地,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组始终坚持抓“一线两翼”,并以此拟定了一些相应的策略,即抓课堂朗读训练为主线,抓好晨读和课外朗读为两翼。以此拟定了课堂教学抓指导,晨读训练抓个案、课外朗读抓巩固等一些研究策略,并根据拟定的策略设计了学生晨读训练和课外朗读训练阶梯评价表,记录学生实验过程中的变化。总结出了以下几种策略。

1、朗读训练分类指导

教材中的文章往往是编者从众多的优秀文章中筛选出来的,文质兼美,可读性强。不同类型的文章,课题组在实践中总结出不同的指导方法。

(1)写景状物、优美散文。可配乐将学生引入文本情景或教师范读,激励学生创造性朗读。

(2)寓意童话类文章。可运用夸张演绎的方法进行创造性朗读。

2、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多读

为了让学生把课文读熟读透,达到朗读要求和“以读代讲、以读促解”的目的,在指导朗读的时候,课题组采取了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1)集体读。这是一种全员参与的朗读形式,要防止有的学生充数,人数不能过多,过多会降低学生的朗读兴趣。

(2)分小组读。小组全体成员参与,可分段接读,也可小组内自行组织朗读,教师做好“服务性”调控工作。

(3)领读。(4)分角色朗读。(5)表演朗读。(6)比赛朗读。(7)配乐朗读,想象展示朗读。

二、如何抓好“两翼”这个课外朗读训练,提高学生朗读能力,课题组进行了这样的实践:

1、晨读训练抓个案

教师有针对性的记录3―5名学生在朗读中出现问题,拟定相应对策,以备下次训练时纠正。通过晨读训练抓个案的方式,许多在朗读方面存在问题较大的学生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2、课外朗读抓巩固

通过课外朗读抓巩固的方式,有效的促进了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由于课题操作紧扣教学,课题记录关注过程,又加上在实施过程中始终忠实地记录学生朗读能力提高的过程,整个实验反映出学生的朗读水平从“正确流利”到有“感情朗读”的发展过程,反映出学生从朗读能力弱到学会朗读的发展过程,以及不同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层次

三、朗读教学的模式

第一步初读感知:学前读――整体感知

具体又分为两个环节:预习和初读

第二步再读理解:学中读――理解感悟

这一步包括的内容比较多,基本贯穿整节课。它包括:读中思,读中悟。读中品,读中议。读中说,读中赏。(详见教案、资料)就这样,学生从前面的“初读感知”――“理解感悟”――“读中赏析”,学生经历了“走近文本”――“走进文本”――“融入文本”的情感体验过程。

第三步三读领悟:学后读――吟诵积累

指导学生吟诵积累,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现“重感悟、重积累、重应用。

四、抓教研,善总结,促进教师教科研水平提高。

通过在实践和研究中,课题组总结出朗读能力评价的基本要求和提高朗读能力的一些策略。

1、明确了朗读的总体要求

2、总结出朗读指导的策略

课题组在实验过程中针对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采取个案研究、集体会诊等方法查找成因,梳理总结出小策略多条,下面是一些小策略:

(1)、针对学生语气平淡、读不出情感等现象,采取创设情境,入情入境的朗读方法。

(2)、针对我校学生方言较多的特点,进行易混淆音节的发音训练。

(3)、针对不同言语中字的发音变化规律,指导学生字的音变。如“啊”的音变等。

(4)、针对学生“高声朗读就是有感情的朗读”的误区,指导学生不同类型的文章,感情基调不同读法也不同,做到能收能放,随着感情的变化,语速、语调、语势等节奏都应有变化,不能一调而终。

(5)、针对学生朗读兴趣不浓的现象,采取、变换多种朗读的形式,激发学生朗读兴趣的方法。

时光飞逝,一晃两年过去了,学生朗读能力得到明显提高,教师指导朗读的能力也得到提高,这是课题工作取得的一些可喜成绩。由此,也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如:学生阅读量增加,促进了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家校之间的默契不断增强,促进了学生朗读水平的巩固。

当然,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也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如:

1、教师的积极性还是不够高,有拖拉现象。

语文教学策略研究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教学策略

一、引言

长期以来,我国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有效性并不高。部分教师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作为主要教学目标,导致学生的写作水平并没有得到真正提高,也没有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综合素质。

新的时代背景下,教师需要对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进行改革与创新,需要提出更有针对性与建设性的教学策略。但目前,还没有相应的理论基础支撑这一工作,阻碍了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发展。

基于此,本文对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策略的应用进行研究,以期能够为相关人士提供有益参考与借鉴。

二、转变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模式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一些教师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束缚与限制,更关心学生所取得的成文分数,而不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在错误观念的引导下,传统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进入一个误区,导致教学模式存在极大的问题。

具体地说,教师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的作文分数,要求学生对优秀的范文进行模仿。这就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意识,忽视了写作的本源。同时,教师为了提高学生文章的质量,一味要求学生积累经典的语句,并硬性要求将其添加在自己的文章中。在这种模式下,学生不再从生活中取材和立意,导致习作虽然拥有较多华丽的辞藻,却没有真实的思想感情,无法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模式,让写作回归本源。首先,教师应该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写作的对象,从生活中进行作文的立意和构思。其次,教师应该让学生在文中表达真实情感,即引导学生利用平凡的语句吐露真情实感。再次,教师需要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的文采,引导学生在文中加入适当的修辞手法为文章增添亮色。

例如,在小学语文的写景作文教学中,教师以“动人的春”为主题展开教学。在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利用周末时间进入大自然,在实践中寻找写作对象。基于此,学生就拥有了足够的时间取材、构思和立意,并站在真实的角度写作。

在这种背景下,学生的思维和意识才能得到启发,才能够在充分地思考中提高自身写作能力。更关键的是,学生不再机械地借鉴和模仿,这就使写作成为精神层次的劳作,而不是机械的体力劳动,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实现学生从“要我写”到“我要写”的转变。

三、灵活利用多媒体开展更有效的写作教学

教师应该考虑到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能够在写作教学中接受更专业和全面的指导。因此,教师可以灵活利用多媒体开展更有效的写作教学。

例如,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学会描述人物的方法,通过更加细致的描写突出人物的特点。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只能够通过大量讲述和为学生阅读相应的范文。但是,失去对比与参照,学生通常难以建立直观具体的形象,难以理解教师的所言所述,降低了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提高教学质量。具体地说,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与设备给学生展示相应的人物形象,使学生能够拥有直观的参照与对比。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以此为对象组织学生进行人物描写,并将学生描述进行对比。

与此同时,通过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方便的互动交流平台。例如,教师可以在网络上创建相应的网页或者论坛,并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主题进行细节的描写,最终上传作品。这就能够引导更多学生和教师对其进行点评,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同时借鉴他人的观点,提高写作能力。

四、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与交流

教师应该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考虑学生的心态。从某种程度而言,教师会对学生造成一定的压力,使学生变得紧张和拘束。同时,教师的观点与意识都是站在成人角度而言的,因为师生能力、意识的不同,导致教师的观点和想法不一定能够被学生快速接受和吸收。

教师可以将教学者变成学生,即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让学生在激烈的交流与互动中实现共同进步。例如,教师以“难忘的一课”为主题开展写作教学,要求学生描写自己经历过的最难忘的一堂课。

首先,教师按照一定的条件与标准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其中,教师需要考虑学生的语文基础、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才能保证学生开展有效的合作与交流。其次,教师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分享观点,首先要探讨什么叫做难忘的一课,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作文的取材、构思和立意。最后,教师要组织小组中的学生相互批阅对方的作文,要在批阅过程中发现对方的优点和缺点,同时经过反思提高写作能力。

在此过程中,学生会站在自身的角度进行思考和分析,并提出更能代表众多学生想法的观点。这就能够引起小组中学生激烈讨论,并且在讨论中交流写作的立意与构思。同时,在相互批阅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借鉴其他同学新的立意和构思,积累值得收藏与借鉴的优美语言,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提高。

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发挥引导职能。例如当学生在遇到思维困境时,教师可以提出适当的意见,启发学生的思维。但是,教师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性,要尊重学生的思想和意识。

总的来说,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重要性得到进一步体现,促使众多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这就需要众多小学语文教师在本文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教学工作不断进行总结与反思,并结合个人观点与实践经验提出更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推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玲玲.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策略的应用研究[D].渤海大学:2013.

语文教学策略研究篇5

【关键词】小学语文有效性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6-0134-02

一、传统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受传统观念的束缚

目前我国小学教育的模式还偏向传统化,所以在教学成果上的成效上还不是十分明显,在教育的模式上采用的方式还是一味的灌输,在这种学习观念之下,遏制了小学生的兴趣的发展,语文作为一种对于小学生的思想启蒙,在这种模式之下的学习是必然受到极大的影响。

2.教学方法单一

大多数的小学语文教师认为,小学语文的教育主要是字词的认识,往往忽略了语文教育在思想启蒙和学习模式上的作用。当前小学语文的教育还是主要依靠课堂上的教学,小学生在家庭或者其他压力之下,一味的继承老师所讲的东西,不能从根本上了解所学知识的意义,对于所学的知识的实践十分欠缺,忽略了语文教学的真正意义。

3.师生之间交流不足

小学语文的教育中存在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师生之间的交流。语文作为一种小学生日后使用的一种交际工具,其实践的最大意义就在于交流,这种方式的教学之下,很难完成小学语文教学的真正吗目的,对于老师来讲,会使得老师不能了解每个学生的受教育情况,不能进行因材施教,对于学生来说,会减少学生对于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大大减少,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说,对于小学语文的教育都是不利的。

4.其他客观因素

影响小学教育水平的原因还有:教学设备的影响以及地区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总的来说,就是小学的语文学习环境的不同,小学语文教育讲究知识的逐渐培养,由于各种原因,小学语文教育在有些地区不受重视,往往为了分数的提高,注重理科的学习,忽略了小学语文对于小学生未来成长的重要性。

二、小学语文教学的策略

1.教师素质和语文教学工作的严谨

要想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要有较高水平的教学队伍,首先教师要有良好的品质,懂得尊重学生,在专业教学方面,有自己的独特的方法,可以对小学生语文学习进行引导,并且在性格上不急躁有耐心,小学语文的教育是一项责任重大的任务,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所以在对他们进行语文相关的教育的时候困难较大,教师在具备以上素质的情况下,还要有与时俱进的学习态度,通过对于一些成功教学案例的分析,将他们的经验大胆的应用到自己的语文教学中,为小学语文教育打下一个扎实的硬件基础。

2.教材结合实际

目前,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小学语文的教学也比较注重教师对于其他课外资源得利用,这就要求教师在对于教材的了解程度上必须达到熟练,能通过自己对于教材的阅读,把握教材设定的寓意。课堂作为一个学生学习最主要的场所,把握好课堂上的效率,对于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小学生一般对于一些课外知识的d趣明显比课本要高,利用这个特点,教师可以将教材与课外的其他的资源进行类比,并且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首先激发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将课本的思想植入到课外学习资源中。具体的做法就是以于学生的交流为主,小学生性格活泼,教学中与他们的交流可以有效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小学语文主要培养目的就是让他们具有把握简单课文的能力,这就需要老师要组织、引导好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并通过检查、纠错、引导等方式为下一步的课堂教学做准备。除此之外,在教学的时候,把握好教学的重点,营造良好的课堂的氛围,从而提高课堂上语文学习的效率。一方面是字词等语文基本素养的积累和应用,另一方面是课文内容的拓展延伸: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的不同,来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有的问题不必在课上完成,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自己去寻找答案。

3.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大部分小学生由于其年龄特点,所以在自学上面还是有较差的自觉性,所以教师为了提高教学的效率,保持教学的高效不仅靠的教学队伍的知识储备,关键还是需要靠教学手段和方法进行改进,通过合适的办法对他们进行引导,在教学的时候可以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情境的创设往往可以将学生融入到课本的相关设定问题中,培养出他们自己发现问题的能力,以及换位思考的习惯,使得小学生在未来的语文学习中,可以对于一些相关知识的获得有更多的渠道。

4.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对于小学生语文学习也是十分重要的,小学生习惯于人云亦云,对于任何事物还没有形成自己独立的判断,有了良好的学习氛围,首先在行为上可以使小学生也步入到语文教材的学习中,然后通过使用教学手段使得他们进一步的融入到相关问题的思考中,通过和他们感兴趣的东西的一些结合,使他们可以根据语文知识的学习提出一些问题,在对于他们问题的解答中,让他们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5.教学讲究小学语文学习的循序渐进

语文的学习讲究循序渐进,小学语文教育首先是读书识字,然后是对于短文的进一步理解。交流识字的方法很多,教师可以根据情境来让小学生识字,或者是编一些儿歌来辅助识字等。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多媒体等手段,在识字的基础上,用小学生喜欢的方式(游戏或讲故事)来展现文章的内容,这样不仅可以使他们在对于语文的学习的过程中展现出极大的兴趣,也可以实现理解短文内容产生思维的跳跃的目的,这种循序渐进的方式对于小学语文的教育有助于达到小学语文教育寓教于乐的成果,对于小学语文的长效型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小学生是未来促进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小学语文作为一个从思想和基本生活上的启蒙课程,在未来就需要在课堂教学变化的基础上,从根本上革新小学语文教育的教学理念,改善课程设计的方式,进一步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严琳.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4年.

[2]姚秉含.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D].聊城大学,2014年.

语文教学策略研究篇6

关键词:教学氛围;学生主体;情境预设;情境对话

现代社会中,人们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密切,一个人的交际能力是现代文明人必备的综合素质之一,口语交际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在学生时期,学校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阵地,在中学语文课堂上更是需要以口语交际来辅助教学,引导学生和谐愉快地与他人交流。但在实际口语交际教学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教学形同虚设,往往只在学生回答问题过程中一笔带过,难以在具体交际情境中开展练习。因此,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提高对口语教学的重视,强调口语交际,提高学生交际能力。

一、口语交际情境教学问题

1.口语交际情境教学氛围薄弱

受到传统应试教育影响,中学语文考试往往只注重拼写、阅

读和写作等模块,很少考察口语交际,一些教材的编排也将口语交际放在无足轻重的地位。在这种大背景下,学校和教师一般会忽视口语交际教学,在教学中只走个形式或者轻描淡写带过,这种现象已经成为大多数学校的常态。有些教师乐于让学生多练习口语,但是由于自身理论知识的缺乏往往却有心无力,难以创设生动逼真的情境,没有真正理解口语交际的内涵和特点,不能提供学习口语交际的氛围和情境。对于学生而言,口Z交际在他们心中的分量更被其他应试项目挤占得所剩无几,难以科学有效地提高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

2.无法实践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目前在初中口语交际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学校仍然采用以老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填鸭式”教学,在课堂上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对口语交际提不起兴趣,缺乏自主发表观点以及与同学探讨的机会。课程安排上虽然偶尔有情境教学,但当学生展示后,有的老师对学生的表现却缺乏及时评价和鼓励,学

生失去口语交际欲望,在课余时间难以自主学习探索,口语交际技能也就得不到真正锻炼。

二、实施口语情境教学的意义

口语交际是现代公民必备素质,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合理进行情境教学,可以深化学生的感性认识,同时,老师事前有目的、有计划地创设生动和谐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投入情感体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对认知的构建。

三、实践口语情境教学的策略

1.预设合理情景

如果学习脱离真实生活,那么人们将无法学以致用。对于口语交际这种教学活动,更要强调创设合理情境,但是口语交际教学与真实口语交际行为存在很大区别,所以构建情境并不是对生活场景的简单复制,而是应该在生活情景基础上结合所学知识有针对性去预设,这不仅要求老师用心思去找寻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场景,更要求老师与学生有一个融洽的师生关系。例如,在学习《我的老师》这篇课文过程中,就可以创设情境,让两个学生分别模拟老师和学生,展开课堂对话,如提问题或民主探讨等,让学生体验一下老师上课的感受。这是学生最熟悉的场景,但角色互换以后学生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在锻炼口语交际的同时还能体会老师的用心,一举两得。

2.合理设计情境对话

口语交际不仅是单方面的说,而是需要双方进行交互,使表达与倾听相结合,从而平等、尊重地进行交流。教学过程中的口语交际,是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利用情境教学的说与听结合的互动,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合理设计对话,将学生摆在主体地位,避免“填鸭式”教学。例如,在学习《济南的冬天》这篇课文时,老师可以构建情境,借助多媒体,让学生介绍自己心中家乡的冬天,同时老师也要参与讨论过程,可以事先准备几个课题,如冬天的人、冬天的建筑、冬天的草木等具体物象,给学生表达机会,让学生学会倾听,并就其他人的体会深入交流。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而且更提高了学生以身边环境为情境基础的口语交际能力。

口语表达是现代文明人在社会上生存的基本素质之一。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情景教学不只以锻炼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为目标,更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人格形象的塑造,所以老师应当加强自我理论修养,善于构建情境,开展口语交际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语文教学策略研究篇7

[关键词]文化互文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5-0120-02

高考英语科目改革及国家相关政策调整使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学生诉求有所变化,英语教学也相应调整。单一灌输西方文化或强化中国文化,无法满足学生的诉求和教学的需求,只有让两者在内容与方式上相互碰撞、互通互融,即达到“文化互文(intertexuality)”,才能将教授知识与弘扬文化融为一体,将学习技能与传承精神合二为一。

一、调查问卷设计

本文属于教研项目初期研究,旨在了解大学生在接触大学英语前的学习动机,及初步接触大学英语且接受文化互文策略后的学习心理。研究对象为2014级非英语专业的175名本科生,研究时间2014年9月至2015年1月(即大一第一学期);问卷分为“文化互文策略运用前”与“文化互文策略运用后”2阶段,共9题,涵盖“学习英语的初衷和动机”、“中外文化渗透意识”、“文化互文策略教学效果”和“对文化互文策略的建议”等4方面,有效问卷171份。

二、调查问卷结果与分析

“学习英语的初衷和动机”方面:(1)80.7%的学生期望“流利的口语表达”,其次是“灵活的笔头表达”、“扎实的语法”和“语言背后的文化”及“其他”;(2)动力来自“以后求职的需要(31.58%)”及其他因素如(按票数多少排序)“尽快通过Cet4/6”、“喜欢英语”、“具备所学专业所需的英语基础”、“考研考博的需要”、“想与外国人交流”、“出国的需要”;此外“没什么原因,反正一直在学”、“想了解外国价值观”和“其他”并列最后。

“中外文化渗透意识”方面:(1)节日文化方面:95.91%的学生更青睐中国传统节日;(2)姓氏文化方面:对于中国人起洋名,62.57%的学生认为“无所谓,就是个符号”,26.32%的学生认为“洋气有个性”,6.43%的学生认为“没必要,中国人用中国名就好”,只有极少数同学认为“反感,崇洋”;(3)文字文化方面:对于外来词越来越多,63.74%的学生认为“是中西方文化相互融合”,24.56%的学生认为“是中国文化吸收采纳西方文化”,少数学生认为“是西方文化潜移默化入侵中国文化”;(4)传媒文化方面:对于现代青少年喜欢过洋节、说洋话、穿洋牌、唱洋歌、看洋片,分析原因如下:(按票数多少排序)“西方文化更先进”、“喜欢,想多了解”、“有个性/时尚”、“随大流”、“洋气”、“更吸引我”、“西方文化随处可见可听可接触”、“大环境/文化全球化的影响”、“赶潮流”、“崇洋”、“显得有文化”、“更符合年轻人的思想品位”、“没真正了解中国文化的美”、“希望得到他人的欣赏/认可”、“学习英文”、“习惯性选择”、“西方文化传播到位,中国文化传播缺失”、“不知道”等。

“文化互文策略教学效果”方面:83.04%的学生认为“很好”,“更理解目标语言的内容和文化(54.93%)”、“激起好奇和兴趣(28.17%)”、“增加课堂趣味性(15.5%)”;16.9%的学生认为“没差”,因为“不了解教学目的(39.39%)”、“方式有待改进(33.33%)”、“无法激起兴趣(15.12%)”。

“对文化互文策略的建议”方面:48.54%的学生希望“中西文化并重”;24.56%的学生希望“能以中国文化为主,辅以西方文化”;22.81%的学生希望“能以西方文化为主,辅以中国文化”;极少数学生希望“不谈文化,只讲语言”。

三、教学策略方法探讨

笔者以《新视野大学英语教程读写教程(第二版)》第1册前5单元为例,提出下列可行的教学方法。

(一)文化对比法

讲解第一单元Sectiona的“junior”时可引入姓氏文化:西方社会为表示对长辈的尊重或怀念,儿子的名字可与父亲或祖父相同,但需加上“junior”(即“Jr.”);中国人刚刚相反,晚辈的名字会避讳父亲或长辈的名字以示尊重,避讳原则是:避皇帝、避上级、避圣贤、避长辈。以上均可举例说明。文化对比法使好奇转化为学习“junior”的动力,增加纵向积累;同时也使他们了解中国文化的“避讳原则”。

(二)文化类比法

第三单元Sectiona与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朱自清的《背影》在情节内容、写作手法和情感升华方面均有可比之处。文化类比法使学生从熟悉的文章入手,向陌生的课文“移情”,有效避开生词或语法造成的理解障碍。通过对主题和情感的把握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这对后续展开的思想内涵、布局谋篇及遣词造句等方面的挖掘或赏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文化互文让教与学都在“话语”层面,而非“词句”层面,这对以跨文化交际为目的的大学英语教学大有裨益。

(三)文化扩展法

第四单元Sectiona的“pitch”和“tone”可扩展至中英的语言特点:中文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支,音调语言,即有四声(fourtones);而英语属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支,语调语言(intonation),即音高(pitch)和重音(stress)在句子层面的集中组合,可举例说明。文化扩展法既补充了“pitch”和“tone”的含义,又拓展了英语语言学常识,让非英专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四)文化引申法

第五单元Sectiona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较远,可让学生在课下(如一周内)自行分组,自行命题,完成以aiDS为关键词的主题内容(资料搜集、文字撰写、幻灯片制作、台上宣讲及答辩等);课堂宣讲与答辩后,教师进行总结和评价。文化引申法不仅避免了课堂的枯燥或尴尬,还让学生通过团队合作主动深入地学习了课本上没有的“艾滋病”相关知识,并以书面和口头的形式表达出来,最大程度地领略了实际运用层面的语言状态。虽然微观上每组学生所选主题不尽相同,但宏观上却是中外文化在艾滋病领域的碰撞。学生在语言与社会方面均主动参与,主动思考,受益匪浅。

四、结语

研究对象学习目的和动机较实际,教师可合理务实地设置教学内容;他们的吸收力与可塑性强,能基本辨识文化融合、渗透与入侵及其形式与程度,有自己的理解、态度和坚持,教师可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环节,尊重共性,发扬个性。

研究对象认可文化互文策略,且希望继续运用,中西文化并重,因此教师可源于教材,高于教材,通过“文化互文”使教与学更主动深入,同时注重自身的文化积累、人文素质和人文修养,善于将热情、巧思与创意融入课前准备和课堂讲授中,让授课的内容和形式令人耳目一新。

由于尚处研究初期,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如文化互文策略的教学目的不够明确、内容不够新颖、方式有待改进等;另外,中西文化侧重比例、分寸拿捏、系统的方法、干预程度及学习效果监测等问题均是日后要持续关注和研究的。

【参考文献】

[1]梁艳红.浅谈大学英语教学融入中国文化的重要性[J].海外英语,2014(04):39-40.

[2]尚菲菲,郭晓林.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双文化输入[J].教育教学论坛,2014(01):263-264.

[3]张黎黎.中国英语、文化认同与大学英语教学[J].现代交际,2014(10):213-214.

theStudyofStudents’DemandsandtheCultureintertexualityStrategyinCollegeenglishteaching

LiuChun

(South-centralUniversityfornationalitiesHubeiwuhan430074)

语文教学策略研究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

所谓“有效的语文教学”,就是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获得进步与发展,使其语文素养得到提升,并亲历学习过程和掌握学习方法。衡量语文课堂是否有效,主要看我们的语文教学是否能关注“全人”发展的教学,是否能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是否能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1.课前准备,有效课堂教学的基础

1.1强化有效备课

备课强调独立钻研、自主备课与合作研究、集体备课相结合。教者首先要深入研读教材、感悟和把握住教材的内涵,自主备课时还要考虑到适合任教班级学生学法的研究与设计。在此基础上,带着自己的思考,加强同教研组教师的集体备课,共享收集的教学资料,拟定教学的重点难点训练点,商讨有效高效的教学策略。自主备课与集体备课的有机结合,能切实提高教学程序预设的有效性,为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高效奠定坚实的基础。具体可从以下四方进行有效备课:

1.1.1确立全面性教学目标

目标对课堂具有引领作用,是一堂课的方向,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因此,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考虑,以更好地实现课程的总体目标。在此基础上,还应照顾全体学生,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情况制定分层次教学目标,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发展要求。

1.1.2充分开发教学资源

首先是教材资源。新教材给教师更大的创造空间,给学生更大的探索空间。如一位教师备古诗《赠汪伦》一课时,搜集了以往学过的李白的送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抓住两者的联系与区别,设计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其次是生活资源。一位教师备《花名歌》一课时,先是抓住城市绿化的扩建,人们能够接触更多的花卉,常常有些花叫不上名来,引出问题后,大量展示生活中的花卉及对应的名称。第三是网络资源。网络把整个世界缩小了,在课堂里轻点鼠标,就可以发现大量有价值的资源。一位教师备《海底世界》一课时,在搜集到的众多海底生物、矿产的图片、课件中精选一部分,使得从未见过大海的学生有了身临其境之感,甚至对见过大海的学生也激起了新鲜之感。

1.1.3生成教学问题

好的问题能带动一堂课,好的问题需要设计,也需要生成。在备课中考虑的问题生成,主要还是预设性的,需要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学习活动,预测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可能会产生什么问题。如一位老师在《长征》、《荔枝》等课的教学中,把质疑问难的环节放在学生预习中,并下发专门的“金思问”作业本,把提问题的权利还给每一位学生。自己备课时则将学生感兴趣的、有价值的问题“纳”了进去,真心做到了“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服务。

1.1.4灵活选择教学方式

即倡导教师根据教材、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选用教学方式、设计教学方法。

1.2注重有效预习

没有学生高质量的预习准备,就不可能有高效的课堂教学。具体要求:一教给学生一些预习方法。如“不动笔墨不读书”,并通过课堂反馈提高预习质量的达成度;二有针对性地提出某些预习要求。如熟读课文,学会生字词等,让学生提前进入学习状态,节省课堂上宝贵的时间:三重视预习的课堂检查。四指导学生学会采用不同的方法,收集与学习内容有关的资料。

2.兴趣激发,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学习积极性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浓厚的兴趣,主动、自觉地进行学习内容的探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越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越高。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詹姆士曾用实验证明,通过激发兴趣,人的积极性甚至可以增加3―4倍。有人推出了这样一个描绘性公式:学生的学习成绩=能力×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

2.1语言激趣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做到:吐字清晰,语句流畅,形象生动,铿锵有力,感情饱满,语言精练。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语文课的魅力,感受到语文课的趣味。讲课时语言应游刃有余,如行云流水,娓娓动听,通俗易懂,简明扼要,有抑扬顿挫之感,学生就会聚精会神地听讲。教师应努力提高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让学生感受到文章的知识美、意境美、语言美、图画美、思想美,使他们对语文课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应适当、适量地给学生范读课文,一方面帮助学生提高朗读水平,另一方面让学生体味到文章的妙处,领悟到文章的意蕴,感受到文章的魅力。

2.2肢体激趣

课堂教学当中,教师应像演员一样,表情要丰富,动作要自然,姿态要大方,这些对激发学生的听课兴趣也十分重要。教师应充分发挥表情和动作的效应,比如教学文学作品时,就可摹拟作品中的人物的动作、说话的语气、心理、外貌等,学生的注意力定会高度集中,对课文的印象就会加深,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

2.3情境激趣

语文与美术是相通的,教师可用美术来教学,比如诗歌、散文、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就可用绘画来教学,给学生以直观、可感的意象,学生定会对所讲的课之有加。文学作品,尤其是散文配上音乐别有一番韵味,学生就会感受到文章的意蕴,感受到美的存在。此外,教师适当地配唱,也将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听课兴趣。

3.合作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语文教学策略研究篇9

【关键词】中学语文;校本教研;策略;研究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学校越来越重视学生对多样化教学的要求以及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鉴于种种要求,很多学校在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之外设立了校本课程,以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校本不同于其他课程由专门教育人员进行教研,它是以教师为主体来进行教研的。校本教研有效地提高了中学语文教学质量。

校本课程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注重对学生的个性培养,这也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之一。针对这个要求,传统的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显然不能满足要求,校本课程正是为了实现对学生实施个性化教育而产生,它的产生是十分必要的。

校本课程的目的就是为了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提高中学语文的教学质量。所以,在进行校本教研时应当通过一些科学有效的策略来提高校本研究的质量。

一、目前中学语文校本研究中出现的问题

1、入职前语文教师的培训不足

一般来说,首先,入职前的语文教师的专业知识十分丰富,但是教育知识也理论却相对欠缺,这就导致了语文教师专业知识同教育理论之间出现分离;其次,学校一般会对入职前的语文教师进行职业培训,却很少对教师的科研能力进行培养;再次,很多语文教师都十分热衷于科研活动,但是由于经验不足,并且很少深入的进行研究,这就导致班级很难形成浓厚的科研氛围,并且教师缺少相关的指导方法。

2、校本教研制度建设落后

中学校本科研要注重理论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而当前的中学语文校本教研最主要的问题就是理论和教学实际相分离,这种现象的产生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主观原因是一些学校的教研主体主要是教师队伍,从而缺乏专业教育人员的参与,客观原因是传统的教学考核方式没有发生变化,学生成绩仍然十分重要,导致校本教研缺乏动力。因此,将教研和教学有效地相结合是校本教研成功的关键。

3、校本教研与教师的日常教学任务分离

由于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很多中学语文教师会认为校本教研会对他们的日常教学工作带来影响,并且教研活动会挤压他们进行教学的实践。如果校本教研不能同日常教学相结合,就很难发挥校本教研成果的作用。根据调查现实,很多地方学校的中学语文校本教研仅仅仅停留在“研究”的层面,而为有效地将研究同教学结合起来。

二、提高中学语文校本教研科学有效性的策略

1、注重教师培养,明确校本教研目标

在进行中学语文教研活动时,一定要对语文教师进行科研培养。将普通语文教师培养成一名成熟的科研队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通过调查研究,校本教研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手段之一。通过对教师进行必要的培训并使其能够胜任校本教研工作符合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同时,对语文教师进行校本教研培训不仅要对入职前的教师,在职的教师也应加紧学习。总体而言,对入职前教师的培养更应引起我们的注意。因此,为了保证校本教研的顺利进行,一定要制定合理的培养计划,以便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促进校本教研的发展。

2、将中学语文校本教研常规化和制度化建设

以中学语文校本研究突破口,使校本教研向学科化、常规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这不仅是中学语文校本教研的需要,也是整个校本教研运动的需要,符合我国学校教育的实际。

3、提高中学语文校本教研的创造性

创造性是指人们应用新颖的方式解决问题,并能产生新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心理过程。中学语文教师的实践经验是校本教研的创造性的重要来源。一方面,充分发挥教师的实践经验智慧,打破传统校本教研固定、程序化的模式。不同学校之间应该有不同的要求及其表现,相同学校在不同的使其也要有不同的要求及其表现。教师要根据教育实践的要求进行多元化的校本教研。另一方面,创新是校本教研的要旨,打造校本教研的创造性就是构建校本教研的灵魂

4、健全中学语文校本教研的保障系统

校本教研的保障系统主要包括:资源保障、制度保障、行政保障以及学校的文化建设等。只有通过建立、健全中学语文校本教研的保障系统,才能发挥中学语文校本教研的应有作用。要发挥校本教研的应有作用,应当注意以下方面。

语文教学策略研究篇10

一、语文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是鼓舞和推动学生不断学习的动机,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为今后学生的学习之路打开了一扇门。有效的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在课文教学过程中紧抓文章的经典之处,并带领学生充分领略其中奥妙。例如,法国著名作家维克多?雨果的短篇小说《“诺曼底”号遇难记》中的《船长》一文,它主要讲述了哈尔威船长在两艘轮船相撞即将沉没的时候,镇定自若,不畏生死将全船的乘客成功救出而自己却随船沉落大海的故事。我在讲述这篇文章时,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大海的声音及船长激动到怒吼的声音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充分体会在生死存亡之际,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崇高精神。通过老师的讲解,学生不仅深入到了课文的情境中,还激发了学生对这篇课文的学习热情。学生不仅总结出了本文融情人景、情景交融的手法,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情感被激发了,探究作品的兴趣被激发了。

二、语文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一切创新都依赖于具有创造力的高素质人才。创新能力如此重要,就需要我们从培养娃娃的创造性思维抓起,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针对小学生创造力发展的特点,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我认为创造性思维离不开丰富的想象,想象是创造的灵魂。创造力的首要条件就是要有想象力,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注重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哪吒闹海》这篇文章在学习时,可以充分运用现有的教材,拓展学生的想象。老师可以鼓励学生将故事中哪吒“手套金镯,腰围红绫,脚踏风火轮”的俊俏男孩形象画出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

三、语文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