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精品课程申报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2:23:04

在线精品课程申报书篇1

关键词:精品课程高等学校林学

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教育部正在制订的《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内容之一。精品课程是指具有一定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优秀课程。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内容,是学科建设的重要体现,也是反应该学科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目前有一门部级精品课程、四门省级精品课程和九门校级精品课程。2004年和2005年我们进行了成功申报了《森林培育学》校级、省级和国家精品课程,在申报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现就申报林学类精品课程的体会和应该注意的问题谈一下自己的看法,以供参考。

一、申报精品课程的体会

(一)教学材料准备要充分

完备的教学材料是申报精品课程的基础和前提。精品课程的评审现在都采用网上审评的办法,这就要求参加申报的课程必须要有内容丰富的教学材料。教学材料一般包括教材、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授课教案、讲稿等。这些材料都是教师在组织教学时的必备材料。同时,还要在每一章节列举完整的习题、思考题、实验指导、实习指导、参考资料目录等材料。这些材料是填写精品课程申报书的依据,要求内容齐全、新颖。所有教学材料都要形成电子文件,认真校对,严防出现错别字。字体适中,字形要美观大方。

精品课程的内容要体现教学改革的方向,在内容体系方面,要充分反映现代教学的特点,处理好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的关系,体现林学类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重视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网页制作要规范

网页是整个教学内容的展示途径和载体。为提高评价结果的可靠性与可比性,现都采取专家网上评审。评审专家往往根据申请者提供的网页资料,采用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申报课程进行评价。这就要求网页制作要特别规范,页面既要简单明了,又要能够反应这门课程的全部内容和特点。从2005年以来林学类课程申报的情况来看,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栏目设置要规范,严格按照网页制作的要求来规范网页内容

由于专业特点和学科特色的要求,很难有统一的标准对网页栏目做出规定,这样,不同课程就出现了各自不同的栏目内容,但是,有些栏目也不一定能恰当地展示想要表达的内容,甚至有些哗众取宠。

为了加快精品课程建设的步伐,教育部出台了《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实施办法》,并于2005年对该办法进行了补充规定,我校每年在组识和实施精品课程申报前都会根据国家精品课程申报的新要求,及时更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精品课程网页制作规范”,这一技术文件为网页的制作提供了最新依据。因此,栏目设置必须以此为依据,布局要求规范、科学。

具体来讲,网页的栏目要按照学校“精品课程评估指标说明”中规定的内容来设计,尽可能简单明了,大方得体。页面菜单必须包括精品课程评估指标中的一级指标,包括教学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特色及政策支持等内容。各个菜单要按照二级指标及相对应的主要观测点和评估标准来设计。

2.连接和导航要科学、合理

由于评价的内容繁多,部分内容相互重叠,网页必然要用到连接和导航等方法和手段。可以将有真正内涵和联系的内容进行连接,路径要进退自如。胡乱连接和返回首页或上一目录困难,给浏览网页造成困难,难以达到预期的展示效果。

3.展示材料要齐全

网页中要展示的内容除过最基本的一线教学材料以外,还要求一些其他支撑材料。比如教学队伍结构及整体素质、同行评价和学生评教等。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些资料往往不能齐备或材料达不到申报的要求,网上提供的资料不能反应我们的真实情况。比如,学生评教不尽全面,同行评价的专家知名度不高或缺乏影响力,这就给课程的总体评价带来负面影响。

另外,除过文字材料外,特别要利用网络优势充分体现我们的教学特点。林学专业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专业,实践性很强。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应该有包括照片

等在内的大量资料积累,制作网页时可以专门设置一个栏目来展示这方面的内容。

4.切忌过分追求网页的色彩,忽视其实用性

精品课程的建设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网页的制作大都是业余的网页制作人员和专业课教师共同完成,这样就会出现页面表达不到位、不全面或不准确的情况。业余的网页制作者和教师往往喜欢采用艳丽的色彩来体现某个内容,而这不符合网页制作的最基本的要求,网页缺乏和谐、自然的感觉,达不到最佳的设计效果。

5.必须时维护网页

目前每门课程可以参加校级、省级和国家精品课程的申报,并且是逐级申报。有些课程在申报校级精品课程后,由于某些原因,已经制作的网页得不到及时的维护和更新,出现了网页上的错误不能及时纠正、新产生的教学材料和成果不能及时体现的现象。

(三)努力提高多媒体课件质量

多媒体课件是课程评价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现代化教学手段的重要体现。现在大多数课程的多媒体课件都是采用powerpiont的形式来体现。但这一手法比较单一,没有表现出多媒体的真正效果。

(四)加强教学研究工作,争取更多的教学成果

教学研究是教学工作的内容之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保证,也是申请精品课程必备的内容之一,教学研究项目是教学研究的体现和主要途径。从目前申报的情况来看,教学方法缺乏深入研究。

学校每二年都要进行教学项目的审批和教学改革项目成果的评定,足以表明学校对教学研究工作的重视和支持。然而,有些课程缺乏教学改革方面的研究项目和成果,对经批评课程的申报造成一定的影响。但这并不表明这些课程没有进行教学改革和教学方法的研究,而是对这方面的工作没有进行系统的研究,没有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成果。

(五)注意特色栏目的培育

林学一级学科的每门课程都有各自的特点和风格,这些特色和分格可以用最能体现课程特色的栏目来体现。从目前申报精品课程的情况来看,特色栏目非常缺乏,仅有个别课程制作的网页中增加了特色栏目。如刚刚获得国家精品课程的《森林昆虫学》就有昆虫形态数据库,既增加了课程展现的内容,又很好地体现了该课程的特色,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和效果,为申报国家精品课程增色不少。

(六)进一步预告教学录像质量

教学课堂录像也是申报精品课程的必备内容之一。在提供的教学录像资料中,机位少、画面单一是我们的课堂录像存在的主要问题。申报精品课程申报最少要求有一个小时的课堂教学的实时录像,完全可以按照“精品课程录像技术规程”来完成进行录像,实现多机位、画面丰富的要求。

二、申报精品课程应注意的思考

精品课程建设要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具有鲜明特色,并能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显著,具有示范性和辐射推广作用。通过2年来的工作经验和体会,我们认为在申报精品课程时要注意以下事项:

(一)提前做好申报精品课程的准备工作,确保完备的教学资料及相关材料

在每年七月份精品课程评审之前,要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申报前的准备。教学材料主要包括教材、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授课教案、讲稿、习题、思考题、实验指导书、实习指导书等材料和课程简介、课程特色、教学队伍、主讲教师简介、参考文献目录等相关资料。

(二)制作网页要规范,严格按照网页制作的要求制作网页

设置合理的栏目,科学链接和导航,以自然的色彩和画面表达课程内容,及时维护和更新网页都是网页制作中应该特别注意的问题。

(三)努力提高多媒体课件质量

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充分利用声音、图像、动画和文字的表现手段,使多媒体的质量有一个很大的提高,保证我们的申报材料占用绝对的优势。

(四)加强教学改革方面的研究,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积极申报教学改革项目,加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和研究工作。特别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在教学方法上要协调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关系,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为目的。

(五)增加特色栏目,提高录像质量

进一步挖掘和分析课程的特色,形成具有一定代表性和说服力的特色栏目。比如,林业类的课程我们可以充分考虑黄土高原和干半干旱的地域和气候特点,以此为基础形成特色栏目。另外,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要考虑多机位录像,保证有一个自然、流畅和内容生动的教学录像。

参考文献:

[1]杜风国,孙广仁.森林资源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中识别类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j].中国林业教育,2004,(3).

[2]沈国舫,翟明普.关于造林学教学改革的几点看法[j].中国林业教育,2004,(5).

[3]黎起秦,韦恹乐,张国宏.21世纪种植类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j].高教论坛,2004,(3).

[4]杨华,华巍.多媒体教学演示系统的开发于设计[j].中国林业教育,2001,(5).

[5]福建省“211工程”重点学科“森林培育”的发展与展望[j].中国林业教育,2001,(4).

在线精品课程申报书篇2

关键词:精品课程高等学校林学

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教育部正在制订的《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内容之一。精品课程是指具有一定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优秀课程。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内容,是学科建设的重要体现,也是反应该学科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目前有一门部级精品课程、四门省级精品课程和九门校级精品课程。2004年和2005年我们进行了成功申报了《森林培育学》校级、省级和国家精品课程,在申报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现就申报林学类精品课程的体会和应该注意的问题谈一下自己的看法,以供参考。

一、申报精品课程的体会

(一)教学材料准备要充分

完备的教学材料是申报精品课程的基础和前提。精品课程的评审现在都采用网上审评的办法,这就要求参加申报的课程必须要有内容丰富的教学材料。教学材料一般包括教材、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授课教案、讲稿等。这些材料都是教师在组织教学时的必备材料。同时,还要在每一章节列举完整的习题、思考题、实验指导、实习指导、参考资料目录等材料。这些材料是填写精品课程申报书的依据,要求内容齐全、新颖。所有教学材料都要形成电子文件,认真校对,严防出现错别字。字体适中,字形要美观大方。

精品课程的内容要体现教学改革的方向,在内容体系方面,要充分反映现代教学的特点,处理好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的关系,体现林学类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重视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网页制作要规范

网页是整个教学内容的展示途径和载体。为提高评价结果的可靠性与可比性,现都采取专家网上评审。评审专家往往根据申请者提供的网页资料,采用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申报课程进行评价。这就要求网页制作要特别规范,页面既要简单明了,又要能够反应这门课程的全部内容和特点。从2005年以来林学类课程申报的情况来看,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栏目设置要规范,严格按照网页制作的要求来规范网页内容

由于专业特点和学科特色的要求,很难有统一的标准对网页栏目做出规定,这样,不同课程就出现了各自不同的栏目内容,但是,有些栏目也不一定能恰当地展示想要表达的内容,甚至有些哗众取宠。

为了加快精品课程建设的步伐,教育部出台了《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实施办法》,并于2005年对该办法进行了补充规定,我校每年在组识和实施精品课程申报前都会根据国家精品课程申报的新要求,及时更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精品课程网页制作规范”,这一技术文件为网页的制作提供了最新依据。因此,栏目设置必须以此为依据,布局要求规范、科学。

具体来讲,网页的栏目要按照学校“精品课程评估指标说明”中规定的内容来设计,尽可能简单明了,大方得体。页面菜单必须包括精品课程评估指标中的一级指标,包括教学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特色及政策支持等内容。各个菜单要按照二级指标及相对应的主要观测点和评估标准来设计。

2.连接和导航要科学、合理

由于评价的内容繁多,部分内容相互重叠,网页必然要用到连接和导航等方法和手段。可以将有真正内涵和联系的内容进行连接,路径要进退自如。胡乱连接和返回首页或上一目录困难,给浏览网页造成困难,难以达到预期的展示效果。

3.展示材料要齐全

网页中要展示的内容除过最基本的一线教学材料以外,还要求一些其他支撑材料。比如教学队伍结构及整体素质、同行评价和学生评教等。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些资料往往不能齐备或材料达不到申报的要求,网上提供的资料不能反应我们的真实情况。比如,学生评教不尽全面,同行评价的专家知名度不高或缺乏影响力,这就给课程的总体评价带来负面影响。

另外,除过文字材料外,特别要利用网络优势充分体现我们的教学特点。林学专业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专业,实践性很强。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应该有包括照片等在内的大量资料积累,制作

网页时可以专门设置一个栏目来展示这方面的内容。

4.切忌过分追求网页的色彩,忽视其实用性

精品课程的建设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网页的制作大都是业余的网页制作人员和专业课教师共同完成,这样就会出现页面表达不到位、不全面或不准确的情况。业余的网页制作者和教师往往喜欢采用艳丽的色彩来体现某个内容,而这不符合网页制作的最基本的要求,网页缺乏和谐、自然的感觉,达不到最佳的设计效果。

5.必须时维护网页

目前每门课程可以参加校级、省级和国家精品课程的申报,并且是逐级申报。有些课程在申报校级精品课程后,由于某些原因,已经制作的网页得不到及时的维护和更新,出现了网页上的错误不能及时纠正、新产生的教学材料和成果不能及时体现的现象。

(三)努力提高多媒体课件质量

多媒体课件是课程评价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现代化教学手段的重要体现。现在大多数课程的多媒体课件都是采用powerpiont的形式来体现。但这一手法比较单一,没有表现出多媒体的真正效果。

(四)加强教学研究工作,争取更多的教学成果

教学研究是教学工作的内容之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保证,也是申请精品课程必备的内容之一,教学研究项目是教学研究的体现和主要途径。从目前申报的情况来看,教学方法缺乏深入研究。

学校每二年都要进行教学项目的审批和教学改革项目成果的评定,足以表明学校对教学研究工作的重视和支持。然而,有些课程缺乏教学改革方面的研究项目和成果,对经批评课程的申报造成一定的影响。但这并不表明这些课程没有进行教学改革和教学方法的研究,而是对这方面的工作没有进行系统的研究,没有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成果。

(五)注意特色栏目的培育

林学一级学科的每门课程都有各自的特点和风格,这些特色和分格可以用最能体现课程特色的栏目来体现。从目前申报精品课程的情况来看,特色栏目非常缺乏,仅有个别课程制作的网页中增加了特色栏目。如刚刚获得国家精品课程的《森林昆虫学》就有昆虫形态数据库,既增加了课程展现的内容,又很好地体现了该课程的特色,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和效果,为申报国家精品课程增色不少。

(六)进一步预告教学录像质量

教学课堂录像也是申报精品课程的必备内容之一。在提供的教学录像资料中,机位少、画面单一是我们的课堂录像存在的主要问题。申报精品课程申报最少要求有一个小时的课堂教学的实时录像,完全可以按照“精品课程录像技术规程”来完成进行录像,实现多机位、画面丰富的要求。

二、申报精品课程应注意的思考

精品课程建设要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具有鲜明特色,并能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显著,具有示范性和辐射推广作用。通过2年来的工作经验和体会,我们认为在申报精品课程时要注意以下事项:

(一)提前做好申报精品课程的准备工作,确保完备的教学资料及相关材料

在每年七月份精品课程评审之前,要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申报前的准备。教学材料主要包括教材、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授课教案、讲稿、习题、思考题、实验指导书、实习指导书等材料和课程简介、课程特色、教学队伍、主讲教师简介、参考文献目录等相关资料。

(二)制作网页要规范,严格按照网页制作的要求制作网页

设置合理的栏目,科学链接和导航,以自然的色彩和画面表达课程内容,及时维护和更新网页都是网页制作中应该特别注意的问题。

(三)努力提高多媒体课件质量

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充分利用声音、图像、动画和文字的表现手段,使多媒体的质量有一个很大的提高,保证我们的申报材料占用绝对的优势。

(四)加强教学改革方面的研究,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积极申报教学改革项目,加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和研究工作。特别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在教学方法上要协调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关系,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为目的。

(五)增加特色栏目,提高录像质量

进一步挖掘和分析课程的特色,形成具有一定代表性和说服力的特色栏目。比如,林业类的课程我们可以充分考虑黄土高原和干半干旱的地域和气候特点,以此为基础形成特色栏目。另外,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要考虑多机位录像,保证有一个自然、流畅和内容生动的教学录像。

参考文献:

[1]杜风国,孙广仁.森林资源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中识别类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j].中国林业教育,2004,(3).

[2]沈国舫,翟明普.关于造林学教学改革的几点看法[j].中国林业教育,2004,(5).

[3]黎起秦,

韦恹乐,张国宏.21世纪种植类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j].高教论坛,2004,(3).

[4]杨华,华巍.多媒体教学演示系统的开发于设计[j].中国林业教育,2001,(5).

在线精品课程申报书篇3

一、支持重点领域

*市农业星火富民科技工程项目必须发挥区县比较优势,按照“重点聚焦、面上兼顾”、“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工作原则,重点引导科技要素深入基层,推进区县农业科技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和促进多元化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建设。

(一)动植物新品种推广示范

针对“一区一业、一镇一品”的发展需求,加快动植物良种、良法的推广应用,进一步提高郊区种植业、养殖业等良种覆盖率。

1、开展主要农作物新品种引种、试验、繁育等关键技术应用示范,加快优质品种示范应用;

2、开展特色林果、花卉等新品种引种、筛选、试种基地建设,完善一批良种引进与繁育示范基地,加快品种改良;

3、开展区县特色家畜、家禽、特色水产品的养殖适用技术应用示范。

(二)农业实用新技术集成应用

1、农作物优质高效种植技术。选择若干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基础较好的区域,按照标准化生产和管理的要求,加快规范化种植技术、无公害生产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等农业种植技术标准的应用与示范,在蔬菜、特色瓜果、高附加值花卉等方面建成一批特色农产品的出口基地和名牌产品的生产基地。

2、畜禽、水产生态养殖技术。集成应用优质无公害饲养、疾病防控、高效繁殖、环境控制等一系列生态健康养殖关键技术,形成生态健康养殖技术体系,实现畜禽、水产等养殖业安全、优质、生态健康生产,保障畜禽、水产品食用安全。

3、农产品深加工技术。以蔬菜、水果、种子等农产品贮藏、保鲜、包装、储运、精深加工等先进适用技术开发为重点,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强农产品竞争力。

(三)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

以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线,以“富民、惠民”为重点,立足农业科技和民生科技的发展,建立一批农业专业化合作组织,推进农业专业化合作组织科技示范,促进多元化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发展,今年重点支持以下服务体系建设:

1、新农村科技示范村/示范镇建设。按照《*市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试点)实施方案》,今年重点推进已列入部级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镇、村内的企业或经济实体(地理位置在示范点内),围绕本村本企业或经济实体经营发展的需要申报项目。支持探索科技促进农民脱贫致富的新模式、新机制;支持符合城乡一体化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项目。

2、农村专业化合作组织建设。重点支持区县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农村专业化合作组织,支持其发展“科学家+公司+农户”、“公司+民营研究机构+农户”等不同模式的多元化科技服务载体,围绕农民和合作组织成员的需求开展科技、流通、市场等方面的服务,为*农村专业化合作组织的整体发展提供示范。

3、农业科技特派员基层创业项目。鼓励和引导市有关涉农高校、农业科研院所、农业推广机构的农业科研人员深入农村基层,开展新农村建设迫切需要的科学技术指导,普及科技知识,加速农业科技成果应用。

二、总体要求

1、各项目申报单位和组织单位要以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线,以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培育新型农民为重点,以促进农民就业增收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以转变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方式为目标,以当地资源特色和支柱产业为基础,以机制和体制创新为动力,围绕先进、实用、便捷的农业技术成果应用、推进区县、乡镇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农村科技服务建设、区县农业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领域进行项目申报和组织。

2、为了逐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今年的农业星火富民科技工程项目,原则上由郊区县农业企业或者农村经济组织牵头,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组成联合体进行申报;不具备研究力量的牵头单位申报的项目必须要有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为依托和技术支撑。

3、为了提高申报项目的质量,必须充分发挥各区(县)科技主管部门贴近农业生产第一线的优势,在本通知后,各区(县)科技主管部门作为组织推荐单位要切实把好项目的初审关,负责组织本区(县)“*年度*市农业星火富民科技工程项目”的组织、初审、推荐等工作。

申请单位提出的项目申请须经网上提交成功并打印,打印材料报送到各区(县)科技主管部门审核,由区(县)科技主管部门汇总后,并组织专家进行初审,初审合格后正式行文向*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推荐。

4、各区(县)所申报的项目数原则上不超过5个,市科委将根据各区县科委的推荐建议,组织专家进行复评后择优录取。对于批准立项的项目,原则上要求区县政府予以一定比例的经费配套。市级以上农业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牵头申报的项目不予受理。

5、已获得*年、*年度市科委农业科技领域其它类别项目资助研究内容不予立项。

6、项目实施期限:2012年6月30日前完成。

三、申报要求

1、凡符合本项目要求,在*注册的单位均可从“*科技”网站上进入“在线受理科研计划项目可行性方案”页面,下载填写《*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计划项目课题可行性方案》(版)等相关表格,并通过“*科技”网站提交可行性方案和其他所有表格。提交成功后,书面材料一式四份报送到所在区(县)科技主管部门,由区(县)科技主管部门初评后集中报送。

2、课题的申请起始日期年3月2日,截止日期为年3月20日。

3、课题申报时需提交书面材料如下:

(1)区县科技主管部门出具的推荐函以及项目汇总表一份。

(2)在线提交成功后打印出的《*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计划项目课题可行性方案》一式四份,报送的书面材料需与网上提交内容一致。

(3)附件材料各一份(网上填报时也需提交原件扫描稿)。

所有书面文件请采用a4纸双面印刷,普通纸质材料作为封面,不采用胶圈、文件夹等带有突出棱边的装订方式。

4、网上填报备注:

(1)登陆“*科技”网,进入网上办事专栏;

(2)点击《科研计划项目课题可行性方案》受理并进入申报页面:

-【初次填写】转入申报指南页面,点击“专题名称”中相应的指南专题后开始申报项目(需要设置“项目名称”、“依托单位”、“登录密码”);

-【继续填写】输入已申报的项目名称、依托单位、密码后继续该项目的填报。

(3)有关操作可参阅在线帮助。

在线精品课程申报书篇4

关键词:地方出版社,职业教育,教材开发

本科院校、高专、职业教育技术学院、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独立学院、民办高校等学校参与职业教育办学使我国的职业教育呈现出更为鲜明的多样化和地域性的特点。地方出版社的出版方向大都具有明显地域性,这与职业教育的地域性发展特点不谋而合,所以地方出版社具有开发职业教育教材的独特优势。地方出版社所开发的职业教材发行范围小、发行折扣灵活、利润空间高,其出版活动具有较强主动性。

基于地方出版社开发职业教育教材的优势分析,其开发职业教育教材可沿以下路径进行。

一、以区域合作开发为主渠道

地方出版社开发职业教材要以区域合作开发为主渠道。我国的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有着最直接、最紧密的联系,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是职业教育最基本的职责和职能,所以地方出版社要发挥熟悉本地经济发展的优势,与本地职业教育院校紧密合作,在本区域内联合企业共同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职业教材。区域合作开发职业教材的步骤是:编写教材的教师深入当地企业生产一线,请教优秀企业技术骨干,对职业标准和岗位要求进行考察,并及时将行业发展的新技术、新知识、新工艺和新经验写入教材,再将初稿交出版社论证开发。通过这一模式开发的职业教材,能够凸显职业教育实践性的特点,支撑职业教育教学、实训、实习等各个环节的学习。

在实际工作中,地方出版社可以以联合本地职业教育院校开发公共课为基础目标,再针对某所学校具体的专业课程进行精耕细作,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为其量身定制教材。

二、以政策支持为突破口

政策支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第一,规划教材的申报。规划教材是由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国家规划组织出版单位申报、专家评审立项、出版单位编写或修订,再由专门的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教材,它们具有统一的标识,在教材选用中具有优先性。一般来说,规划教材包括由教育部评选的部级规划教材和各省市评选的省级规划教材两种。对地方出版社而言,部级规划教材与省级规划教材意味着其职业教育教材品牌的树立。另外,规划教材的申报也能切实打破某些高校对出版社所设定的科研分级,让地方出版社拥有更多更优质的作者资源。当下,地方出版社要吃透教育部在“十三五”规划时期关于职业教育的政策,避强补缺,着眼新兴专业及学科建设的选题策划,积极为规划教材的申报做好准备。2016年我国“十三五”规划展开,这对地方出版社是一个极大的政策机遇。

第二,相关基金立项的申请。相关基金立项一般是在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针对教材建设设置的专款专用的经费。例如,国家职业教育示范校建设、精品课程建设等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都有教材建设经费。地方出版社可以参与学校的招投标申请,同时配备合适的市场销售策略,将此类项目的成长性发挥至最大。

三、以立体化教材开发为引领

与基础教育相比,职业教育内容的实践性更适合学生的在线学习和自主学习,所以职业教育教材的建设必须以数字化为突破口。地方出版社想要取得职业教材开发的主动权就一定要在深入了解职业教育教学、实习、实训的基础上,跟随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开发立体化的职业教材。立体化教材开发的形式多样,包括特色鲜明、质量高、效果好的课程教材以及相关课件库、教材库、名师库、试题库、文献库、案例库等。地方出版社可以根据不同专业课程目标和人才培养方式的要求自由选择立体化教材的呈现方式。地方出版社开发立体化职业教材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第一,将原有职业教育教材进行充分的整合,进行数字资源的立体化补充。第二,在新的职业教材的开发过程中,将立体化的数字出版内容作为其选题策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充分论证,保证每一本职业教材的出版都体现立体化的发展方向。

四、以品牌打造为立身之本

强势的品牌有利于商品的销售。这一规律同样适用于职业教育教材的出版与发行。地方出版社更应该注重打造自身的品牌,始终以使用院校的认可为努力方向,在选题策划、组稿、编校、制版、印刷各个环节严把质量关,精益求精地打造自身品牌。针对职业教材专业类别众多、出版周期短的特点,地方出版社除了严格三审三校制度外,应建立印前质检制度和外审专家审读制度,并制定严格的奖惩措施,从而保证职业教材开发的内容质量。大象出版社出版的河南省中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河南省中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精品教材――“中职汽车教材”就以其过硬的质量和良好的使用口碑确立了职业教育教材开发的良好品牌。

五、以对外合作为补充

职业教育教材开发的对外合作即出版社与其他图书出版公司的合作。因职业教育教材的品种繁多、出版周期短,地方出版社可能无法应对集中生产。地方出版社更应该积极寻求以开发职业教育教材为专长的图书出版公司为合作伙伴。在选择对外合作对象时,地方出版社一定要考察其生产规模、销售渠道是否能够完全胜任合作的任务。在合作过程中,地方出版社一定要严格按照《图书出版管理规定》的要求,坚持三审三校制度,严把图书质量关,在合作中处于主导地位。对外合作可以作为地方出版社开发职业教育教材的补充,使之在扩大自身职业教育教材开发品类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宣传自身,并拓展图书的销售范围。

六、以良好的服务为发行拓展

地方出版社应该竭力为教材的使用者提供良好的服务,一方面可以提高教材本身的发行量;另一方面也可以将这些服务作为教材的增值形式取得经济效益。地方出版社在为职业教育教材提供良好服务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在线精品课程申报书篇5

各位、各位同事:

大家下午好!

现在我就申报高级讲师职务向及同志们作思想和工作汇报。

一、个人基本情况

二、政治思想及表现

本人能够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三十年立足讲台,以春蚕吐丝、蜡炬成灰的无私奉献精神,恪尽职守,爱岗敬业,一生与书为伴,诲人不倦。遵守劳动纪律,以招之即来、雷厉风行、任劳任怨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强烈的责任心赢得历届校领导和全校教职工的普遍赞扬。

三、教学工作

在教学方面,本人能够独立承担一门以上课程的教学工作,并认真钻研教材,研究教学大纲,设计教学方案,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实际需要和接受能力因材施教。对于护理专业,则以扩大其知识面和激发其文学兴趣为主,其他专业则以提高阅读分析能力和写作技能为主。对于汉语基础稍差的新疆籍同学则以慢进度,多重复,细梳理,勤诵读为主。课下及时了解同学们的思想动态,倾听他们的意见,耐心辅导他们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给他们传授正确的读书方法和治学途径,精心细致地批改他们的作业,切切实实提高他们的语言文字水平。多次以公开课的形式对赴外地实习的学生进行基本功训练,收到良好效果。教学综合考评多次名列全校参评教师的前百分之三十。

多年来,我先后讲授过《语文》、《医古文》、《医学写作》等课程,并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每年的授课学时多在四、五百节以上,最多时超过700节。

四、教科研工作

作为一线教师,本人努力争当一个科研型、学问型教师,边教书边研究。授课之余,积极投身教科研工作。任讲师以来,先后在Cn杂志上发表六篇,在各类报刊发表知识小品和科普文章近百篇。

2、《xx》载于2002年12期《xx教育》。

3、《xx》载2002年8期《xx》。

4、《xx》载2002年12期《xx天地》。

5、《xx》刊于郑州大学2003年9期《xx》杂志上。

6、《xx》刊登在山东曲阜师范大学《现代xx语文》2011年第5期。

7、2006年,由部级出版社出版了《xx》一书,20余万字。

8、《xx》一文荣获2004年市教育科研优秀一等奖。

此外,本人指导的学生在全国第五届中职校“文明风采”征文比赛中获得三等奖,在河南省第二届中职校”文明风采”征文比赛中获得优秀奖。

五、其他工作

根据自己多年来的工作业绩,对照上级有关文件精神,本人觉得已完全具备高级讲师评审条件,特申请晋升高级讲师职务。

在线精品课程申报书篇6

关键词:得实平台;表面贴装技术;精品资源共享课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4-0136-03

近年来,中国成为全球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基地,在现代电子装联技术中,表面贴装技术(Surfacemountedtechnology,简称Smt)所占比重越来越大,电子产品的Smt化率已到90%,因此企业对掌握Smt设备的操作与编程及工艺实施的Smt技术人才需求旺盛。重庆在人力资源以及电子制造业发展基础等方面都占有先机,在电子制造业迅猛发展,在此背景下我校部级示范专业微电子技术专业与富士康科技集团深度合作,开设Smt技术方向的订单班,使《表面贴装技术与工艺实施》成为一门“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一致、核心技术一体化”的任务驱动行动导向课程,主要培养面向电子类企业中从事Smt生产、管理与服务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精品资源共享课是以高校教师和学生为服务主体,同时面向社会学习者的基础课和专业课等各类网络共享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将通过科学布局,优化课程内容,进行系统建设,实现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共享,更好地满足学习者和教学者需要,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精品资源共享课是精品开放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教高函〔2011〕8号)[1]、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教高厅〔2012〕2号)[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2013年部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推荐工作的通知》(教高司函〔2013〕53号)、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申报2013年精品资源共享课的通知》(渝教办高函〔2013〕150号)精神,对我校原省级精品课程《表面贴装技术与工艺实施》改造升级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其主要任务是基于得实平台,完成基本资源、拓展资源及特色资源的探索和建设。

一、基本资源

基本资源应系统、完整、科学,反映表面贴装技术与实施工艺课程教学理念、教学思想、教学设计、资源配置等核心资源,有力支撑教学目标的实现。包括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案或演示文稿、重点难点指导、作业、参考资料目录和课程全程教学录像等反映教学活动必需的资源。

1.课程设计理念。在明确人才培养定位的基础上,力争以行业、企业需求为原则,“以岗定课、理实一体、学做交融”,实现学习工作的一致性,最终培养出面向电子类企业中从事Smt生产、管理的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广泛采用五步工作机制,即:针对工作岗位解析职业能力,依托行业企业共建实训基地,面向职场需求实施能力鉴定,立足真实环境组织一体教学,基于工作过程重构课程体系[3]。灵活运用三阶段分析法,即校企专家共同参与学习情境的设计,其中第一阶段是通过工作任务归并法实现典型工作任务到行动领域转换,第二阶段是通过工作过程分析法实现从行动领域到学习领域转换,第三阶段通过工作任务还原法实现从学习领域到学习情境转换的。

2.课程内容设计。根据企业调研及校企专家综合研讨,确定课程核心内容:Smt设备的操作、编程和维护,选择“设备+产品”作为教学载体进行基础性和综合性学习情境的设计,即:以“设备为主、产品为辅”设计基础性学习情境设计;以“产品为主、设备为辅”进行综合性学习情境设计。依据“市场为导向、职业岗位需求为基础、提高学生能力为目标”的原则选取教学内容,基础性学习情境内容重点是设备的理论知识、基础性的操作、编程和维护;综合性学习情境内容重点是通过生产由简单到复杂的5种典型电路板,强化技能训练,逐步提升设备的操作、编程和维护技能,实现学习工作的一致性。围绕核心知技点,选取组织课程内容,实现“核心技术与课程内容一体化”。依据“微电子技术”职业岗位需求,确定出“印刷参数设置”、“贴片工艺编制”及“再流焊温度曲线设定”作为课程的三个核心技能,并围绕核心知技点,选取组织课程内容。与行业企业合作,基于“表面贴装”工作过程,以真实的Smt“设备+产品”为载体,遵循“工作任务由单一到综合、工作过程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开发设计了“Smt工艺流程的基本认知、表面贴装生产准备、表面贴装设备操作编程、表面贴装品质控制、表面贴装生产线的运行及工艺优化”五个学习情境,共计19个学习性工作任务,将知识与技能溶入到工作任务与工作过程中。学生自主活动由少到多,循序渐进,职业能力由低到高成长,由新手逐步转化为技术能手,具备职业任职资格。围绕核心技术技能,开展行业认证,实现“核心技术与行业认证一体化”。电子行业针对表面贴装职业岗位出台了很多职业标准,许多区域性和行业化的技能鉴定也已陆续涌现,例如,上海职业技能鉴定机构于2006年开始进行区域内的Smt职业技能鉴定,并颁布了《电子表面贴装技术人员(1-4)》职业标准;中国电子学会开始进行《表面贴装(Smt)专业技术资格(助理工程师、工程师)》的认证工作;许多国际性的行业协会组织,如ipC等,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标准规范,如《电子组件的可接受性标准ipC-a-610D》、《电子组件的返工和维修标准ipC-7711&7721》、《电气与电子装配焊接要求ipC-J-StD-001D》等,并开展了相关的资格认证。本课程将上述职业标准和规范融入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开展《表面贴装(Smt)专业技术资格》的培训和认证,“教最新的、学有用的”,培养“短过渡期”或“无过渡期”的Smt设备操作、编程、维护等岗位的高技能型人才,可以获取《表面贴装(Smt)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助理工程师)》、《防静电系统职业资格证书(中级检验员、高级检验员)》和《无铅焊接技术证书》,将教学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落到实处。

3.课程组织设计。在校内表面贴装生产性实训基地一体化教学场所,围绕“印刷参数设置”、“贴片工艺编制”和“炉温曲线设定”三个核心技术技能,设计了“表面贴装工艺流程的基本认知、表面贴装生产准备操作、表面贴装设备操作编程、表面贴装品质控制和表面贴装生产线的运行及工艺优化”共5个学习情境。学习情境分为基础性学习情境和综合性学习情境,工作任务安排遵循任务由简单到复杂;技能要求由低到高;教师的参与由多到少;学生的自主活动由少到多;学生的职业能力由低到高递进的规律。从对表面贴装生产线的整体认知入手,让学生对表面贴装生产线的工作环境、设备、工艺过程和管理规范有一个整体的感性认识;然后从简单的设备操作开始,循序渐进,逐步扩展到设备的维护和编程;当学生熟悉了整个生产线的环境、管理规范,熟练掌握了基本设备操作技能后,通过5种典型电路板的贴装生产过程,进行生产线的整体运行和工艺优化技能训练。在校内表面贴装实训基地,学生分组轮岗,完成产品生产的全过程。生产的过程包括接收订单、制定计划、设计工艺、准备材料、生产运行、质量控制、产品交付等各种生产环节的内容,学生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掌握专业技能,同时通过分析解决实际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通过分工合作,达到了包括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在内的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并且每学期择机安排学生到合作企业进行企业顶岗实习,重点培养学生对企业工作环境的适应能力,包括体验企业文化、遵守企业的管理制度、适应企业作息制度、遵守操作规范、增强沟通合作能力等。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进行企业化运作,校企共同经营。依托电子制造产业,以切实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的,以校企双赢共进为原则,以企业的组织形式为保障,对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进行企业化经营。可为实践教学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变消耗性实训为营利性生产,提高自身造血功能,并形成良性循环,为学生提供真实职业情境的教学环境,实现校内带薪顶岗实习。“双师”结构的教师团队协同完成“教、学、导、考”的教学过程。采用工学交替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集中授课,分组实施。充分利用表面贴装生产性实训基地、多媒体教室及虚拟操作机房开展一体化教学,学习与工作交替进行,实际操作和虚拟训练互相补充。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六步完成每一个教学任务。《表面贴装技术与工艺实施》是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根据课堂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通过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六步完成每一个教学任务。通过这些方法逐渐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提高学生的“方法能力”,完善学生的“社会能力”。有针对性地采用各种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过程。实行学习过程考核和综合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案。

4.基本资源具体形式。基本资源按照课程概要、教学单元、教学资源,或按照课程概要、课程模块、教学单元和教学资源来组织[4],每个情境都包括:电子版教材、步进学习、重点难点、学习辅导等。其中实践教学:实验环境、实验内容、实验指导、虚拟仪器实验和“后课程”实践训练;网上习题共有300多道题,题型有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简答题(计算题),全部有答案,每个情境都有20~40道题;师生互动:网上留言、提问、答疑、讨论、疑难解答、联系方式等;参考资料:包括参考书目、参考期刊、参考网站。

二、拓展资源

拓展资源是指反映课程特点,应用于各教学与学习环节,支持课程教学和学习过程,较为成熟的多样性、交互性辅助资源。例如:案例库、专题讲座库、素材资源库,学科专业知识检索系统、演示/虚拟/仿真实验实训(实习)系统、试题库系统、作业系统、在线自测/考试系统,课程教学、学习和交流工具及综合应用多媒体技术建设的网络课程等[5]。拓展资源在技术上要遵循基本资源建设技术等要求。本课程搜集整理了大量的拓展学习资料,方便学生自主学习、拓展知识,包括:各种企业标准、规范,设备的操作手册,视频操作示范、动画示范,产品案例,工艺经验,工具、设备与材料图片等。将所有教学资料数字化,建设了内容丰富的互动式课程网站,包括学习指南、学习情境、虚拟教学、视频教学、学习资源、师资介绍、在线自测等栏目,内容丰富、安排条理,并开设了学习论坛,为学生自主学习、拓展知识,在线交流提供了方便。此外本课程还开发了三维立体的虚拟教学软件、在线自测等特色资源:以校内实训基地的表面贴装生产设备为原型,构建了表面贴装生产线各设备的三维立体模型,开发了交互式虚拟教学软件,包括虚拟设备、虚拟操作、虚拟编程三个环节。使学生可以借助虚拟软件了解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和表面贴装的工艺流程,为学生学习和教师授课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在线自测:分情境安排的习题、作业、试卷及答案等。

三、得实平台

得实平台是得实信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开发的得实软件精品资源共享课平台Version8.5(简称得实平台),主要为教师提供了一个方便的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和管理平台,同时支持教师在线申报精品课程,专家在线评审精品课程。教师通过运用此平台可以实现的主要功能包括:申报精品课程:老师可以在线创建申报站点,进行各级精品课程的申报;课程建设和管理:可对课程内容、课程信息进行建设和管理;课程资源管理:老师可上传与课程建设相关的所有课程资源,包括ppt、文本、案例、视频等资源,并可在课程资源中心对资源进行统一集中管理;作业、练习、试卷管理:创建与课程相关的作业、练习与试卷;交流互动:包括论坛、聊天室、在线答疑设置等;精品课程网站美化:系统提供多种课程美化功能,包括课程模板、网站横幅、皮肤、网站栏目等的管理,满足个性化需求。通过该平台使表面贴装与工艺实施课程实现了正真意义上的共享。

四、建设效果分析

表面贴装与工艺实施课程从精品课到资源共享课的转型、升级,课程资源系统、完整、丰富、适用、易用;从服务高校教师为主到服务学生、高校教师和社会学习者并重,从以高校为主承担优质资源共享到国家、教师和高校共同承担优质资源共享和开放,用基本资源实录真实的教学过程,以基本资源+拓展资源展示课程的进化分类指导的课程设计+教学团队的教学过程。从而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系统、完整的教学资源保障,能与实际教学条件相结合支撑教学活动,达到本课程教学目标,应包含课程简介、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授课计划、教案、习题等;拓展资源是在基本资源基础上,面向学生和社会学习者扩展的自学、培训、进修、检索、科普、交流等内容,体现课程技术特点并向产业领域扩展。

五、结语

通过搭建立体教学资源体系和创新教学组织形式,《表面贴装技术与工艺实施》课程经过长期不断的改革和建设,已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具备一定的示范作用。特别在课程整合、强化实践环节训练等方面具特色明显。虽然该课程已被评为重庆市市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但在今后在持续更新与共享、建设环境方面还应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Z].教高函〔2011〕8号.

[2]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Z].教高厅〔2012〕2号.

[3]姜大源.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结构的理论基础[J].职教通讯,2006,(1):7-9.

在线精品课程申报书篇7

一、研究内容和期限

专题1世博园区建设规划及后续利用研究

研究目标:针对世博会“城市试验区”、“创新广场”、世博园区新能源利用和园区后续利用、以及世博科技推进的需求,完成相应的规划方案,为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主题提供技术支撑与保障。

研究内容:(1)世博会“城市试验区”建设规划与技术;(2)世博会“创新广场”规划研究;(3)世博园区太阳能、半导体照明应用与展示规划研究;(4)世博园区氢能汽车运营规划研究;(5)世博园区后续综合利用研究。

进度要求:*年9月30日前完成。

专题2世博园区建筑科技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目标:针对智能化生态建筑建设、既有建筑可持续利用的需求,通过新材料、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的研究开发与集成应用,提升世博园区建筑科技水平。

研究内容:(1)智能化生态建筑技术集成研究;(2)既有建筑可持续利用技术集成研究;(3)蓄热、相变等新型功能材料的开发与应用示范。

进度要求:*年6月30日前完成。

专题3世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与应用科技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目标:针对世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在地下空间、生态环境和园林绿化建设等方面开展集成创新与应用,充分体现资源综合利用的循环经济理念。

研究内容:(1)世博园区地下大空间结构、生态化规划与技术集成;(2)世博园区雨水收集与回用以及工程废弃物资源化利用;(3)世博园区空气环境治理和小尺度环境气象综合服务研究;(4)世博园区园林绿化建设技术集成;(5)原工厂旧址受损土壤修复技术与应用。

进度要求:*年6月30日前完成。

专题4世博园区运行科技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目标:面向世博运行管理和应急需求,开展世博会综合运营、信息采集、以及应急等方面的关键技术研究,保障世博会的有序和高效运行。

研究内容:(1)世博会运行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研究;(2)基于射频识别、无线传感等技术的世博园区人流导引和服务系统研究;(3)基于无线通信技术的多功能应急指挥系统研究;(4)网格化世博特许经营模式与应用。

进度要求:*年6月30日前完成。

专题5世博会展示科技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目标:以展示精彩世博为目标,开展世博展示科技与科技创新展示的研究,实现现代声光电技术的集成创新。

研究内容:(1)增强虚拟现实实时互动与大型异型屏技术集成与应用;(2)以中医四诊信息为基础的中西医信息融合智能诊断系统研究;(3)模型机械与多层空间成像集成关键技术研究。

进度要求:*年9月30日前完成。

专题6世博会安全科技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目标:针对世博会期间可能面临的安全问题开展科技攻关,以消防、泄露和紧急事件,以及直接关系到身体健康的食品供给与饮用水保障为突破口,解决相关的关键技术形成示范。

研究内容:(1)世博园区市政基础设施消防规划与技术研究;(2)紧急交通事件动态处理研究;(3)世博会特供食品安全生产技术研究;(4)用于饮用水与蔬菜类等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分析仪器研制。

进度要求:*年6月30日前完成。

二、申请方式

1、本指南公开。凡符合课题制要求、有意承担研究任务的法人、自然人均可以提出申请。申请人从“*科技”网站【备注:在线填写可行性方案时,“特征”请选择“专项”;“是否定向”选择“否”;“申报市科委计划类型”请选择“世界博览会科技专项-相应类别”中选择要申报的具体类别进行申报】上进入在线受理科研计划项目可行性方案及下载相关表格,在申请截止日期前提交申请。

2、课题责任人年龄不限。鼓励通过项目培养优秀的中青年学术骨干。作为课题责任人和主要科研人员,不得同期参与承担的863、973、国家科技攻关和*市重大、重点科研项目数超过二项。课题申报应与世博需求直接相关、明确应用目标与应用对象,有直接应用单位的项目优先支持。已申报今年市科委其它类别项目者应主动予以申明,未申明者按重复申报不予受理。

3、每一课题的申请人可以提出不超过2名的建议回避自己课题评审的同行专家名单(名单可以随项目可行性方案一同提交)。

4、本批课题的申请起始日期为*年7月13日,截止日期为*年8月7日。课题申报时需提交书面可行性方案一式4份和所有表格。书面文件请采用a4纸双面印刷,普通纸质材料作为封面,不采用胶圈、文件夹等带有突出棱边的装订方式。

在线精品课程申报书篇8

一哄而起,遍地开花。校校有课题,人人有课题,课题铜牌处处挂,立项证书满天飞。课题成为装点门面的工具,成为晋职、晋级的敲门砖。好像教师有了立项课题,就成为专家型教师:学校承担了立项课题,就成为科研型学校:校门口悬挂上课题立项铜牌。学校的品味就显得与众不同。 

只有形式,没有内容。举办课题立项开题仪式时,有关部门、有关领导、有关专家悉数到场,轰轰烈烈、热闹非凡。但立项之后,却无后续工作,静等结题。这样的课题承担者,把课题立项作为满足虚荣心和粉饰门面的点缀物,也可能有一些课题承担者,主观上也想努力,想搞出点名堂来,可是不具备研究能力,心有余而力不足。课题申报立项者芸芸,能结题者寥寥,能真正落实到教学实践的更是凤毛麟角。 

好大喜功,贪求虚荣。作为教学研究的主体,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总会遇到不少需要解决的问题。教学的过程本身也是研究的过程,只要有益于教学工作,平时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都可以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观察、论证,从中总结规律、得出方法、预见问题、解决问题,这本身就是课题研究。所以,课题研究理应追求的是真实性、有效性、指导性、借鉴性,与立项的级别不一定有多大直接联系,更不能认为立项的级别越高越好。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不少学校、不少教师在课题选择上,不是从本校实际出发,也不是从教学需求出发,而是好大喜功、贪求虚荣,刻意追求课题立项的级别,校级、县级、市级、省级、部级逐级攀升。学术研究的水平不见得有多大提升,学术研究氛围不见得有多大改善,但立项课题的级别却越来越高,大门上的铜字招牌越来越鲜亮,一些虽然实用但级别低的课题甚至无人问津。实事求是、严谨细致的治学精神不见了,却助长了学术研究的喧嚣和浮躁之气。 

领导专家,挂名充数。许多级别高的重点课题,其研究团队的构成,充斥其间的往往是单位领导和有关专家,一线教师寥寥无几。应该承认:一些宏观和战略性的课题,由领导挂帅、专家引领是正常的,因为任务的完成需要团队力量,需要领导和专家的技术支撑、政策支持、经费保障、人力配置,但一般的课题,特别是教学中的具体性问题,不必要那么多领导和专家在其中挂名充数。因为他们既不作为,也无力指导;结题证书上,没做什么工作的领导和专家的尊姓大名往往在前,真正为课题实验做具体工作的一线教师却居于末位,甚至榜(证)上无名,严重挫伤了这些同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脱离实际,空洞无物。课题研究的目的在于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应源于实践并指导实践。选题须有应用价值,真正解决某方面的问题。而我们常常见到的,选题不是从教学实际出发,而是沽名钓誉,追时髦、逐新潮,什么问题时髦就“研究”什么,看似研究教学,实则空洞无物。至于是否有益于教学实际,能否解决具体问题,则不在考虑之中。 

先有成果,后有研究。教育科研本应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通过科学论证、规划和实施,探寻规律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实际上,一些老师往往是有题目、有结论而无过程,学年初申报课题立项,学年末申请课题结题;或先有结论、后有过程,依据结论、拼凑过程,什么素材能佐证结论,就罗列、拼凑该类素材:所谓实验方案、调查材料、研究报告,其来由要么捏造数据,要么抄袭拼凑,得到的是貌似丰富的泡沫化“成果”;有的老师发表几篇论文,或在某机构参加教学成果评比获奖,也一律作为课题研究成果,生搬硬套、牵强附会。这样的研究看似成果丰硕,实则空洞无物。 

管理混乱,鱼龙混杂。一线教师从事教育课题研究,理应得到上级教育机关和学术团体在政策、学术、人力与资金上的支持。正规的课题研究可以促进教师成长,推动团队建设,而商业机构以盈利为目的的所谓“课题”,不仅无助于教育科研,反而败坏了教育风气,加重了经济负担。当前官方和民间的课题管理机构良莠不齐。不少商业机构,比如形形色色的民间团体和机构打着教育科研的名义,滥发广告和文件,拉教师入伙,出售结题证书、荣誉证书。有的商业机构还和基层教育管理部门的个别工作人员结成利益共同体,以部门名义进行课题招标,那些不明真相或急于晋级、晋职的教师,对此趋之若鹜;有的教育管理者也希望单位能一夜出成果,明知是假课题,但睁一眼、闭一眼,助长了假大空和功利主义的风气,使严肃的教育科研笼罩在浓烈的铜臭味之中。而另一部分人兢兢业业、皓首穷经,用三年时间才能完成一个课题的“书呆子”,面对这样的科研环境,只能仰天长叹。 

二、当前课题研究中非技术性问题的解决对策 

细致审查,谨慎立项。课题必须着眼于教学实际,解决具体问题,过程管理须有章可循。经调研后立项的规划课题,必须由教育管理部门通过网站、文件等公示招标,未经公示的课题不得立项;立项审查要严格论证,一要从严审查立项申报人的学术水准、信用记录、科研经历和已有成果,一般不得越级申报。因为我们无法想象连学校小课题都无力完成的教师,居然在一夜之间就具备申报完成省级甚至部级课题的能力。二要审查申报课题是否立足教学实际。三要审查申报者是否具备解决研究问题的实力(人力、物力条件)。四要论证课题研究结论有无推广价值。在审查推荐课题申报材料时,单位要细致分析课题的主管机构性质、管理规章、收费标准、结题程序等,不能被主管机构大而空的头衔“唬”住,而要看其是否以收费为目的。若宣传得天花乱坠,但落在实处的却只有“钱”字,诸如这样的课题,级别再高也不立项。 

严格把关,规范结题。各级主管部门对教育科研成果的验收,应严格结题程序,强化过程检查,把好结题关口。发挥专家团队的集体作用,减少人情因素的干扰,防范少数人的暗箱操作,特别要审查课题研究解决了什么问题,具体成果又是什么? 

证书认定,正本清源。在职称评审中,省市人事和教育主管部门是科研成果认定的最高审查机构,不仅要审查结题证书纸质材料,而且要审查研究过程和研究结论;审查什么机构颁发(官方机构还是民间社团)?政策依据何在?有无体现研究过程?凡打着科研幌子,以盈利为目的的机构所颁发的证书,一律不予认可;对参与买卖证书的教师,予以惩戒:从源头上切断买卖课题证书的利益链条,以严肃科研制度,净化育人环境。 

在线精品课程申报书篇9

一、科学推进专业调整与建设,主动融入地方产业结构

1.开展专业市场调研活动。2013年1月,我处利用寒假组织全院各系负责人及教研室主任赴娄底及长株潭地区有关企事业单位、相关行业开展专业市场调研,获取了大量客观的第一手人才市场资料与数据,为学院科学制定《2011-2015年专业建设规划》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

2.合理调整专业布局。把与学院核心能力和服务面向相符合的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主体的制造类和以煤矿开采技术为主体的资源类两个重点建设大类调整为紧密对接地方产业的机电一体化技术、煤矿开采技术、畜牧兽医等三个专业及专业群。针对娄底提出的着力打造长株潭汽车制造和工程机械等产业的配套协作服务区的战略决策,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组织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等新增专业的申报工作并顺利通过省教育厅的评审;停止表演艺术、国际贸易等与地方经济联系不紧密的专业招生。

3.加强专业制度建设。进一步重视专业人才培养指导委员会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的的地位和作用,聘请区域内相关行业有影响的专家参加人才培养指导委员会。切实施行行业企业专家和学院专业带头人会签培养制度。

二、继续深化教学改革,彰显学院办学特色

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各专业依照各自特征进一步探索和实践“三融合、三对接”(人才培养融合地方需求、专业紧密对接娄底主导产业;人才培养融合企业资源、课程紧密对接职业岗位能力;人才培养融合职业标准、教学紧密对接实际工作过程)为特征的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煤矿开采技术专业实行“前校后矿”的免费订单培养,学生学费全部由地方政府和煤炭开采企业承担,由学院提供场地、设备、师资及教学、生源等教学资源,由企业提供专业课程的设置方案、专业技能实训的部分师资,负责实践课程教学及合格专业生的安置;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与湖南湘丰娄职农业装备有限公司和娄底赛德机械有限公司合作开展“校中厂”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畜牧兽医、园林技术、建筑工程技术等专业开展基于工学依次交替的“工作学期”环节模式改革,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与行业企业合作实行“一接两融”的双证融通培养模式改革;公共事务管理系酒店管理等专业初步探索出了企业、学院和学生三方共赢的“123160”订单培养新模式。实现“一批小订单、两年在校专业学习、三个月定向专业综合实习、一个职业资格证书、六个月的毕业顶岗实习、在企业零距离上岗”。

2.产学研平台建设。以人才培养为主要目标,主动建设各类产学研基地,为学生零距离接受岗前职业技能培训提供平台。机电系与娄底赛德机械有限公司联合建立实训基地,年均加工能力为400台套,产值600万元,承担啤酒瓶贴标机、农机配件等产品的来料加工生产任务,既加强了以产品工艺路线为导向的职业技能培养训练,又为顶岗实习学生提供合理报酬,减轻了家庭负担;积极探索以“专业+系部+师生员工”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实体的产学研实现形式,依托学院具备比较优势的会计专业,学院独资组建了娄底弘智商务咨询有限公司,大大改善了该专业的校内生产性实训条件,学生的专业技能进一步提高。

3.课程体系改革。按照“基于工作过程、定于工学结合”的思路积极推进课程体系改革。机电系机电一体化专业《机电设备维修》、数控专业《数控编程技术》等专业核心课程重构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模块化教学内容。组织四门课程通过省教育厅、高职高专教育专业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等三条途径申报部级精品课程,其中《商务英语实用写作》立项为英语类教指委精品课程,《会计综合实训》通过湖南省教育厅的推荐,在全省排名第三,成为省级精品课程。

三、强化实践教学,突出职业能力培养

1.严格执行实践性教学任务。期初制定《学院实践性教学任务安排》表,通过实施抽查等督促手段,保证实践性教学任务落到实处。全年累计完成实验实训课时8000多节,实验实训项目开出率达100%。

2.加强实验实训条件建设。一年来共投入资金100多万元,为实习工厂三期安装起动机,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了测量实训室、新闻编辑与制作实训室、数控加工车间等校内实习实训基地,改造和扩建了计算机房、语音室等。进一步加大了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和调整力度,截止到2013年底,校外实习基地达199家。

3.全面实施“双证书”制度。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制度建设、规范考核鉴定程序等举措,在全院各专业全面推行“双证书”制度。全年共组织车工、钳工、焊工、维修电工、助理营销师、秘书、电子商务、网络编辑师等十多个工种鉴定15场次,共计鉴定3748人次,学生合格率为95.2%。由于组织工作得力,学院职业技能鉴定所、高新技术考试站被省劳动厅评为优秀等级。

4.组织学生参加技能抽查。教务处牵头、组织相关系部制定了迎接省教育厅组织的专业技能培训工作方案,组织会计、财务管理、数控技术、动漫设计等四个专业08级学生进行专项技能强化实训,并于12月中旬带队赴有关院校参加了此次专业技能抽查。

5.积极组织学生参加部级、省级技能竞赛。全年共获部级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省级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15个。其中,电子信息工程系学生申琼良、刘光祥作为湖南分赛区预赛选手入围“众友杯”、“天华杯”全国电子专业人才设计与技能大赛总决赛,分别获得“单片机设计与开发”总决赛一等奖、“电子组装与调试”总决赛二等奖的好成绩。

四、注重教研工作,夯实教学改革基础

1.创新常规教研活动。本年度共立项156个院级专题教研活动,下学期出台新的资助标准,资助经费从300-500元提高到500-1000元,教师参与教改的积极性高涨。全年共组织院级学术讲座27个,系级讲座58个。积极组织教师参加省级及以上各类教育教学研究机构论文评选活动,共有13篇论文获得省级以上奖励。在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学会与省教科院职业与成人教育研究所联合主办的2013年XX省职成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中,易爱良、邓海燕等两位教师送评的论文《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改革与发展应与地方经济和产业结构紧密对接——一娄底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湘方言地区高职院校英语专业语音教学现状调查研究》荣获一等奖。

2.规范教研课题管理。组织了11年立项的4个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接受省教科院专家组的中期检查,组织立项了15个院级教研课题,组织对06、07年教研课题的结题评审,共有14个课题结题。组织教师申报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科研规划项目四项,徐元俊老师申报的《高职院校办学体制改革与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研究》、李和平老师申报的《以技能竞赛为导向的电类专业实践教学探索》等两个课题通过省职成教学会初评,呈送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终审。

3.开展教学比武活动。组织4名教师参加湖南省高职院校专业课说课竞赛。教务处承担了说课课件的审核、说课录像的制作及资料的上传。邱智鸿老师主讲的《导游实务》课程荣获旅游管理类二等奖;邹慧鹏老师主讲的《调酒技术》课程荣获旅游管理类三等奖。龙育才、梁艳丰两位老师主讲的《机械设计基础》、《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在网络预赛中获得三等奖。成功组织学院2013年度说专业、说课程比赛暨第六届教师教学比武决赛。参加决赛的20个团队在“说”的形式与内容上有创新,“说”的内涵与效果有进步,每一个团队能自觉地把高职教育理念融入专业建设,落实到课程层面,传递到教师实践,基本实现了诠释理念、探索规律、交流经验、展示成果、推动改革、促进提高的活动预期。

4.教学简报发挥引导作用。本年度共编辑刊出7期简报,在宣传最新高职教育理论与政策,介绍人才培养经验,提炼教育教学特色,传播校内外教学新闻、动态等方面的信息沟通和舆论导向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五、参与学院项目建设,提炼教育教学品牌

1.参与学院国家骨干职业院校申报工作。承担了骨干校申报材料中申报表、建设方案、可行性论证报告中有关指标的材料撰写工作。具体指导六个重点建设专业建设项目和四个其他建设项目的论证与撰写。

2.认真做好省级示范院校建设工作。按照我院省级示范校年度建设目标,稳步推进省级示范院校建设。承担省级示范校建设年度检查准备工作。负责14个二级指标(其中9个为关键指标)和2个主要建设项目年度发建设的综述材料撰写与佐证材料的装盒工作。

3.组织重点项目的申报工作。组织软件技术专业、机电一体化专业等教学团队申报2013年XX省高等职业教育省级教学团队。以吴莲贵教授为带头人的“软件技术专业教学团队”顺利通过省教育厅评审,被评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

4.加大教学资源建设力度。以湖南职教新干线建设为契机,组织教学信息、精品课程和网络课程等教学资料上传,有力地促进了学院教学资源信息化建设。全年共编写校本教材6本,正式出版26本,发行量大28000册以上。

六、规范教学管理,加强教学质量建设。

1.组织学院首次系部教学工作评估。组织教学工作评估专家组于10月中旬对各系部2012-2013学年度教学工作进行评估。专家组通过看、查、访等方式,对系部的办学定位、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教风与学风、教学管理、教研科研、特色与创新等方面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审查。按照评估工作方案,电子信息工程系获一等奖,机电工程系、建筑与艺术设计系获二等奖,财经贸易系、外语系获三等奖,以上五个系部荣获2012-2013学年教学工作先进单位。我处还组织进行了教学工作评估经验交流会。此举既是对各系部既往工作的检查,给各系部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对促进各系部进一步深化教学内涵建设、加强教学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规范日常教务管理。合理调配教学资源,教学计划落实、教学任务安排、教材征订等日常教务工作有序运行,教学常规管理规范有序。每学期坚持期初、期中、期末深入系部进行三次教学常规检查。每逢期末,出台学院考风考纪建设工作方案,加大考风考纪与诚信考试教育。

在线精品课程申报书篇10

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大力实施“文化立县”战略

蒙自县委、县政府于2003年提出“文化立县”战略,把文化建设摆到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具有高而远的战略眼光。近年来该县文化事业虽有较大发展,但距“文化立县”目标的差距还很大,还需要按既定目标加快文化发展速度。要认真学习和贯彻十七大精神,按照中央提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省、州提出建设民族文化大省、大州的要求,进一步解放各族干部群众的文化思想,让文化与时俱进,大力实施“文化立县”战略,使文化真正发展成为蒙自的立县之本,魅力之源。

二、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加快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铸造云南近代历史文化名城

蒙自是云南古县之一,万年前就有古人类“蒙自人”活动,建县2000多年,置蒙自县至今700多年,百年前就创造了云南第一个海关、第一个邮政局、第一条民营铁路等十几个云南历史第一,这是蒙自最珍贵的历史财富和文化遗产。要把这些文化遗产当作滇南中心城市建设的资源而不是包袱,进一步挖掘各类文化资源,加快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重点修复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蒙自海关旧址,恢复重建蒙自昭忠祠、老城东门楼及对外通商旧址,保护和开发明清一条街、龙刹灵湫等重要历史文化片区,铸造云南近代历史文化名城。积极组织文化遗产申报工作,申报县城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申报新安所、碧色寨为部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申报碧色寨火车站、芷村火车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配合州级申报米轨、寸轨铁路为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雨过铺镇永宁彝族花灯为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积极把蒙自申报为全国文物先进县。通过保护好众多的文化遗产,增强蒙自的历史人文底蕴,彰显蒙自的独特魅力。

三、多轮并举加强文化建设,积极打造红河州文化中心

文化建设,重在基础,重在投入。要按照县委、县政府“建设全州六个中心”的要求,加快建设全州文化中心。配合州级建好红河艺术大剧院等五大文化中心,与州级共建共用共管蒙自体育场、红河体育馆等体育场馆,建设部级文化馆、图书馆,建设省一级文化站11个,建设村级文化室50个和村级篮球场86个,搞好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试点县工作,夯实全州文化中心基础设施和硬件设施。同时,配合州级办好各种大型文体活动,打造艺术精品,丰富城市广场文化活动,使州府蒙自成为富有活力的文化中心,成为大型文艺体育活动最佳举办城市和群众文化活动最繁荣城市。

四、培育文化产业,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努力打造滇南文化产业圈

时代要求文化经济化,经济文化化,文化经济一体化。文化产业的GDp需要创造,民族文化的Dna需要传承。作为新兴的滇南中心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必将带来文化产业的迅猛发展。蒙自是云南省县域文化建设试点县,被评为云南省文化产业特色县,2007年文化产业产值占全县GDp的比重达6%。要按照县委、县政府“培育六大支柱产业”的要求,积极培育发展文化产业,使之成为最具发展潜力的支柱产业。近期要重点培育扶持好红河州新华书店蒙自书城、昆明新知(蒙自)图书城、红河雪梅舞蹈中心、星海音乐学校红河分校、帅达广告公司、奔牛俱乐部、影视拍摄、大型娱乐场所等骨干文化产业,并切实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形成蒙自文化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打造滇南文化产业圈。

五、塑造蒙自文化第一名片,打造蒙自过桥米线文化品牌

蒙自过桥米线有着300多年的历史,过桥米线饮食及其过桥米线传说这一特定的文化现象已传播至海内外,成为外地人了解蒙自的第一印象。红河州建州50周年大庆,州委、州政府对红河总结提炼出三句话,即“七彩云南的缩影,哈尼梯田的殿堂,过桥米线的故乡”,过桥米线还被评为“云南十大名片”,中国中央电视台、韩国国家电视台等海内外媒体多次到蒙自拍摄过桥米线,足可见过桥米线的文化影响和地位。因此,在众多的蒙自文化品牌中,应把蒙自过桥米线塑造为蒙自文化的第一名片,倾力打造蒙自过桥米线文化品牌。配合州级抓好以过桥米线文化为载体的大型电视连续剧《天下一碗》,编辑出版大型图书《过桥米线》。开展好成立于蒙自的云南省过桥米线协会各项工作。建设中国过桥米线文化城,举办中国蒙自过桥米线文化节。筹建成立蒙自过桥米线股份有限公司,申报原产地认证及标准认证,规范发展过桥米线的生产经营销售各个环节,真正把蒙自过桥米线发展成中国著名、世界知名的饮食文化品牌。

六、推进多元文化共同发展,不断提升蒙自文化影响力

蒙自悠久的历史使之成为云南不可多得的多元文化特色县,这里汇聚了中原文化、边地文化、西方文化、军旅文化、党史文化,五种文化相互交融发展,塑造了蒙自的文化魅力。要充分发展繁荣各种文化的特色和优势,大力挖掘和壮大各种文化的物质和非物质载体,使蒙自多元文化获得共同发展,不断提升蒙自文化对内的感召力和对外的影响力。要充分发挥蒙自作为全国文化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试点县、全国体育先进县、全国少数民族体育先进县的作用,在荣获国家文化部群星奖的基础上,大力扶持文艺创作、编排和发展竞技体育,积极参加国际国内重大赛事,争夺文艺体育大奖,提升蒙自的文化精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