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的重要意义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23:53

碳中和的重要意义篇1

[关键词]低碳消费传播情景政府

一、低碳消费的内涵

关于低碳消费,学者们从广义、中义和狭义三个方面进行了定义。广义定义认为低碳消费是一种低成本、低资源和能源消耗、低温室气体排放量、低危害的消费方式,它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一种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态消费方式。中义定义认为低碳消费的内涵比绿色消费和可持续消费更广泛。其实质是均衡物质消费、生态消费和精神消费。狭义的低碳消费是指消费结构低碳化,即低碳消费品在消费结构中的比重的提高。

二、消费者低碳消费意愿的外部影响因素分析

(1)低碳消费意愿的心理归因和政策干预路径模型

根据行为动机理论以及学者们的相关研究,个体心理意识和社会参照规范是影响消费者低碳消费意愿的根本原因,而信息传播媒介和情景结构通过影响个体心理意识和社会参照规范进行影响消费者低碳消费意愿。具体如图1低碳消费意愿的心理归因和政策干预路径模型所示。其中个体心理意识包括环境问题认识、个体责任意识、低碳消费知识、感知个体效力,社会参照规范包括消费习惯观念、社会风气氛围、政府机构表率、榜样形象标杆。情境因素包括基础设施配套、产品技术条件、经济激励政策、行政法规政策,低碳传播沟通包括传播力度、传播方式、传播渠道、传播对象、传播主体。

(2)外部因素分析

根据上述模型的分析,得知影响消费者低碳消费意愿的外部因素主要是低碳传播沟通因素和情景因素。

低碳传播沟通因素主要包括传播主体、传播力度、传播方式、传播渠道、传播对象等五个方面。它们通过影响个体心理意识和社会文化氛围进而影响低碳消费意愿。有研究表明,首先,从众心理是影响低碳消费意愿的重要因素。一方面消费者绿色消费意愿的群体压力,能够增强消费者的环保意识进而促使低碳消费意愿的产生;另外一方面认同心理和攀比心理是导致我国居民高碳消费行为的重要原因之一。其次,消费者环保认知水平也会对低碳消费产生影响。一方面环境知识与环境友好行为之间密切相关;另一方面消费者对低碳设备和物品的认知也会影响其对低碳产品的消费。此外,社会责任意识强弱会直接影响低碳消费意愿。具有强社会责任意识的人更可能进行低碳消费,比如更倾向购买生态包装产品。从众心理、环保认知水平、社会责任意识是个体心理意识的表现,而它们受到低碳传播沟通因素的重要影响。

情景因素主要包括基础设施配套、产品技术条件、经济激励政策、行政法规政策。它通过改变个体行为的成本收益、行为便利性、难易程度等情境条件来影响消费者低碳消费意愿。具体而言,基础设施配套会通过影响消费者低碳消费的难易程度进而影响低碳消费意愿,比如公共自行车的供给可以增强消费者低碳出行的便利性进而降低其自驾出行的意愿。

三、增强消费者低碳消费意愿的政策研究

根据上文外部影响因素的分析,本文认为应该通过改变低碳传播沟通和情境因素两个因素来增强消费者低碳消费意愿。鉴于消费者低碳消费的意愿转变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引导消费者低碳消费时,应该针对消费者低碳消费感知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措施。

(1)强制阶段,采取财政补贴和税收政策

采取财政补贴和税收政策一是要对消费者低碳消费行为进行鼓励,二是要通过征收惩罚性税收提高消费者高碳消费的成本进而抑制高碳消费。

(2)同化阶段,政府树立低碳消费榜样

因为政府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影响力,所以如果政府能以身作则,带头进行低碳消费,那么对消费者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政府树立低碳消费榜样,首先,应完善绿色采购的立法以及实施机制,明确和规范绿色采购实施流程;其次,不能仅仅关注末端产品,还要注意产品的生活过程是否符合绿色标准;最后,还需要建立低碳消费考评机制以监督和改进低碳消费的实施。

(3)内化阶段,利用教育、科技和文化的力量增强低碳消费意识

此种方式主要是在消费者对低碳消费有一定的接触和了解之后,利用低碳传播沟通来培养和加强消费者的低碳消费意愿。为保证低碳消费传播的有效性和持续性,政府应该考虑在预算中增加专门的低碳消费宣传支出项目,确定低碳消费的宣传和培训长久有效;其次,政府应该提高教育支出、科技支出和文化支出,加强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比如增设垃圾回收网点、改善公交系统、推广农村的沼气工程。这些都将促使消费者认可并接受低碳消费。

参考文献:

[1]孟艾红.城市居民低碳消费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经济观察,2011(10)

碳中和的重要意义篇2

【关键词】中学生;低碳意识;策略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能源储量日益减少和环境日益恶化,人们越来越觉得生存和发展受到严重威胁。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低碳生活方式越来越被人们所推崇,低碳生活也逐渐走入到人们的实际生活和工作。但环境保护不是一部分的人的责任,应该在学生时代就应该养成低碳生活的习惯,从小就应当开始培养学生的低碳理念。

1培养中学生低碳意识的重要性

低碳生活旨可以概括为“适度吃、住、行、用,不浪费,多运动”,它是一种自然而然节俭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态度,是一种心境和价值观,能促进人、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处。但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家长对孩子的要求比较低,孩子往往处于养尊处优的生活环境中,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状态,缺少对别人感受的关心,对环境的保护心态,往往在生活中存在一味贪图舒适性而缺少低碳环保的理念。因此在学校中培养正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迅速变化的关键时期的中学生的低碳生活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顺应了社会转型的需求,有利于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进一步实施。

2培养中学生低碳理念的措施

2.1将低碳理念融入学校素质教育

低碳生活理念的养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应从思想认识上重视中学生低碳生活理念的培养,开展低碳生活各种宣传教育活动,营造浓郁的低碳校园氛围。

中学应将低碳生活理念列于素质教育教学课程,开设低碳理念教育相关的课程,培养中学生对低碳生活的认知,将环境教育与低碳教育紧密联系起来,让中学生对低碳生活有深刻的理解。此外,将低碳生活理念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让中学生耳濡目染低碳生活的气息,感受低碳生活的优势和好处,并充分利用校园广播与宣传栏作为宣传阵地,以社团、班会等为平台,深入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宣传低碳意识,传播低碳生活理念,营造良好的低碳文化氛围。

2.2以教师为着力点,推行低碳意识与思想品德相结合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也是学生正确的生活观和世界观的引导者。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教师还承担着积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修养和生活习惯,因此教学具备将道理理论与知识结合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适当适时的向学生传授低碳生活理念。首先,教师要不断加强理论知识储备和知识结合、创新的能力。在给中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培养的同时进行对学生低碳生活的引导,使得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良好的低碳意识,并能在实际的生活和学习中并践行低碳理念。

2.3开展低碳生活理念的教育活动

当代中学生是将来社会建设的承担者,他们的生活理念直接影响着工作理念和导向,因此要强化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行为,让他们形成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的低碳生活理念终极目标。首先聘请相关领域的权威人事坐讲,可以开设低碳生活理念专题讲座,就能源、环护和低碳生活等热点话题进行讲解,深化对低碳生活的理解,逐渐树立低碳生活理念。其次,开展低碳生活主体的校园活动,充分发挥中学生的创造性,以低碳为主题的活动,例如发明创造、演讲比赛以及作品展览等形式,让学生亲身参与到低碳生活活动中,体味低碳的身心乐趣和意义,逐渐引导学生做校园低碳生活的实践者,倡导低碳生活。最后可以在全校师生中举办低碳生活的评比活动,积极倡导师生节省水电、无纸化办公等低碳行为,用实际行动自觉减少资源索取,践行低碳生活方式,培养学生环保、节能、可持续发展的低碳生活理念,在具体的行动中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提升低碳实践能力。

2.4建立低碳生活践行考评激励机制

建立低碳生活践行考评激励机制是践行低碳生活、低碳校园的保障机制,可以用约束力让学生形成节约环保的习惯,让低碳理念内化的自身的素质道德中去,逐步形成正确的低碳生活观和价值观,为以后的生活和工作打下低碳的基础。首先,制定并完善中学生低碳生活准则,以低碳为目,结合中学生学习、生活的需求特点,以学生低碳操作便利化、易行化为原则,制定一套低碳生活准则。其次,构建合理考评奖励机制,将低碳生活行为纳入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考核评价体系,加强学生低碳生活行为的约束能力,养成自觉践行低碳生活的良好习惯。

当代中学生对低碳生活缺少必要的认识,而中学时期是学生养成正确的生活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因此加强中学生的低碳意识具有巨大的意义。在中学的教学过程中应当将低碳生活理念列入素质教学和道德教学中,以多样的教育方式逐步培养学生的低碳价值理念,以必要的低碳生活考评激励机制为保障,促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低碳理念,为建设社会与环境和谐的社会主义的努力。

参考文献:

[1]傅志寰,牛田瑛.关于低碳发展的认识和思考[J].中国工程科学,2010,12(6).

碳中和的重要意义篇3

课题名称低碳不低叹

指导教师刘豪

班级长寿中学高2013级27班

课题组成员

选题的目的、意义

目的:1通过调查资料,认识低碳所带来的影响,了解我国对低碳的所带了的贡献,以及认识到贯彻低碳的重要性。

2通过社会调查问卷和询问专家,培养社会实践能力,提高整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

3学会互相帮助加强交流团结协作

意义:1通过有关资料的查找和收集,拓展低碳的知识{张静怡负责}

2通过查阅文献和采访专家,了解低碳生活的重要意义{彭代玉负责}

3通过调查与采访,了解社会民众对低碳的看法和一些小窍门{胡洁负责}

4通过走访不同的地区城市农村,调查不同的年龄阶段比较他们对低碳生活的了解程度{程鑫车文星负责}

5学习研究性学习方法,体验科学研究的乐趣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的切入点、主要问题、重要观点等)

1认识到什么是低碳生活,低碳生活的重要意义。

2认识到低碳,刻不容缓,势在必行。培养低碳意识。

3掌握一些实用的低碳小窍门,在日常生活中提倡并去实践生活,尽量减少二氧化碳的

排放量,认识到改善生存环境从我做起。

4了解什么是低碳经济。以及科技引领低碳时尚。

研究方法、手段、途径等

一:文献法

我们通过互联网,书籍,报纸,杂志等各种渠道查询相关知识,了解低碳的现实意义。

二:调查问卷法

对民众对低碳的认识程度调查,问卷如下:

关于低碳的问卷调查

尊敬的诸位:您好

我们是长寿中学《低碳不低叹》研究小组。设计了这样一份关于低碳的调查问卷,

望大家在百忙之中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如实回答相关问题。

本问卷回答无对错之分,而且你的回答是保密的,调查结果仅供课题研究使用。因此,您不要有任何顾虑,请你如实填写。我们真诚希望得到你的支持和帮助。

1.您的年龄阶段

a.15岁以下b.15~20c.21~30d.31~50e.51以上

2.您对低碳了解多少?

a.在报纸电视上关注过b.略有耳闻c.不知道

3.您认为“低碳”是关于哪方面的?

a.降低二氧化碳b.节约能源c.发展新能源

4您认为“低碳”与我们生活关系大吗?

a.没关系,那是政府的事b.某些方面有关系c.与我们生活没关系,d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

5您主要是用什么交通工具?

a.私家车或打车b.公共交通工具c.走路或自行车

6生活中有意识地做以下环保的事情么?如节约用纸,少使用一次性塑料袋、一次性水杯,如节约用纸,少使用一次性塑料袋、一次性水杯,关掉不用的电脑程序,随手关灯、开关、拔插头……用的电脑程序,随手关灯、开关、拔插头

a.当然,一直做得很好b.偶尔,想起就去做c.不注意

7.低碳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环保,做了本卷,您是否愿意加入到低碳行列中来呢?

a.十分乐意b.会尝试在生活中多注意一下c.一般

感谢你的合作!

碳中和的重要意义篇4

关键词低碳经济低碳校园涵义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

ConstructionoftheCampusinCarboneconomyperspective

wULiang

(XinhuaCollegeofSunYat-senUniversity,Guangzhou,Guangdong510320)

abstractLow-carboneconomyisanewdevelopmentconceptofhumansocietyinthefaceofgrowingpressureonglobalwarmingraised,andlow-carboncampusasoneofthesubsystems,acorrectunderstandingofitsmeaningandsignificancefortheconstructionoflow-carboncampusprovideasolidfoundation.Byvigorouslypromotetheconstructionoflow-carboncampus,developinggreenpractices,organizationalenvironmentalorganizations,wastecollection,andothermeasurestodevelopalow-carbonlifestyleofstudents,providesadevelopmentpathfortheconstructionoflow-carboncampusconstruction.

Keywordslow-carboneconomy;low-carboncampus;connotation;pathway

1低碳经济的提出与内涵

在1998年就有一些学者指出为了遏制气候持续变暖,应该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并进一步提出国际碳排放机制的三个过程:首先短期内,制定鼓励低成本碳减排做法的政策,其次在近期和中期,建立更有力的机制实现碳减排常规化,最后形成一种追求低碳经济的生活方式。不过在2003年2月英国《我们能源的未来——创造一个低碳经济》这一白皮书以前,对低碳经济的研究并没有引起学术界的注意。当时提出重视低碳经济是由于英国正处在由能源供应向能源供给的过渡时期,英国充分认识到了能源安全的重要性,气候变化的威胁已经迫在眉睫。2006年气候经济学之父尼古拉斯·斯特恩的《气候变化的经济学》报告使学术界对于低碳经济这一概念的重视提上了一个新的高度,报告中明确提出假设按当前碳排放的水平计算,那么到了二十一世界末世界的温度会提高2~3℃,到了二十二世纪,上升幅度将达到5~6℃,到那时会使全球GDp呈现5%~10%的衰减,对于那些贫穷国家这一比例还会更高。

在低碳经济概念被公众广泛接受之前,类似的概念如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循环经济等已经为公众熟知。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三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联系是都强调人类经济行为的可持续性,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考虑到生态环境的承载力;区别是提出的背景不同,绿色经济是对应于早期粗放式经济的发展使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受到污染破坏而提出的,循环经济是对应于中期经济发展过程中极度一次性消耗地球资源而提出的,而低碳经济则是对应于碳消耗和碳排放威胁到地球能源安全和造成气候异常而提出的。认识三者之间的不同点有助于我们加深对低碳经济的理解,因而提出的政策建议更具有针对性。

2低碳校园的内涵及其意义

随着低碳经济概念的提出,许多与其相关的概念也纷纷被人们重视起来。如低碳商业、低碳消费、低碳生活等。厘清这些概念对于我们更好地建设低碳校园具有指导性的作用。低碳商业作为低碳经济的一个子系统,可视为是低碳经济条件下的商业或符合低碳经济规律的商业模式。低碳消费是生活的一种态度,反映了低碳生活的要求。社会要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必须以大众的消费模式为根基,这种消费方式体现出人们的一种心境,一种生活习惯。

“低碳校园”属于低碳经济的一个子系统,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低碳经济发展的战略要求,在保证正常教学科研和校园管理的基础上,将有利于校园环境的管理方法融入到学校的日常工作之中,不断研究并应用先进的技术,提倡和推广地消耗、低排放、低污染和高效率、高效益和高效标的观念,全面统筹学校内部和外部资源来切实提高师生的环境理念,进而打造一个资源集约、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化发展的新型校园。

社会的发展要靠受教育者的推动,受教育者对于低碳经济的理解和实践关系到社会是否能持续将这种理念贯彻下去,而不是昙花一现。因此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就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高校,作为创新型国家的前沿阵地,是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的场所,面对低碳经济的要求,高校作为特殊的个体,应首先担负起先锋责任。如今的高校学子不但具有敏锐的社会洞察力,而且具有创新和社会实践能力,是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军人物。因此,建设低碳校园,让学子们随着环境养成低碳消费、低碳生活的态度非常重要而迫切。

3构建低碳校园的途径

3.1学校加强宣传力度

学校成立了环境教育领导小组,制定具体的创建方案,并组织开展创建低碳校园活动。学校把创建低碳校园的指导精神落实在每周的工作会议中,通过会议、学习、交流,让全体教师更深刻地理解低碳的含义和低碳学校的特征,提高全体师生低碳文化素养。

3.2学校精心统一计划,开展绿色实践活动

如结合一年一度的“植树节”,提倡植树活动。这对构建低碳校园,增加碳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良好的操作性。植树节是为了提醒人民重视树木,鼓励人民爱护树木并倡导人民种植树木。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有植树节,据联合国统计,目前世界上已有50多个国家设立了植树节。我国在1979年2月23日的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决定——3月12日为“植树节”。树木对于人类的生存,对于地球的生态环境,都是起着非常重要作用的。印度的一位教授就对一棵树的生态价值进行了计算,如果一棵树的树龄为50年,那么在其一生中将产生价值约31200美元的氧气;对有害气体进行吸收处理,产生价值约62500美元的大气净化效用;增加土壤肥力、涵养水源形成的价值分别约31200、37500美元;提供鸟类及其他动物繁衍场所的价值约31250美元;产生蛋白质价值约为2500美元。不包括树木本身的花、果实和木材价值,总共创造了约196000美元的价值。因此,学校应大力提倡植树活动,积极组织全校师生在校园里,或是去植物园,或是其他公共区域进行义务植树。

还可以利用如每年4月22日的“世界地球日”、5月31日的“世界无烟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等,组织形式多样的环保纪念活动。在这些节日里,可以结合各级团委来开展主题团日活动,进行具有节日特色的知识竞猜活动,组织各类演讲比赛等。同时,各个二级学院可以针对专业特色来组织关于“低碳生活,你我有责”的专题活动,如法学院的关于保护环境的知识法律普及活动;旅游学院的低碳旅游知识活动;资源与环境学院的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主题活动;艺术学院的环保物品设计活动;工商管理学院的低碳点子创意活动;人文与传播学院的低碳生活DV摄影活动等。

3.3组织环保社团

在传递“绿色、低碳、生态、环保”的理念方面,学生社团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社团的带动下,可以使学生经常参加一些社会公益活动,最终逐渐成为学生的自然选择和习惯。全国各大高校中涌现出不少这样的社团,其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自然保护协会”——致力于培养长江中下游水鸟保护的志愿者,协会不但组织大家在校内观鸟、宣传鸟类知识,每年还会到鄱阳湖、南艳湖等地开展相关学习和实践鸟类知识的活动。经过长期积累,已集结出版了华东地区第一本校园观鸟手册。在厦门大学全国高校中唯一一个致力于海洋科普的社团蔚蓝社、以“红树林保育项目”为特色的绿野协会等,都受到同学们的“热捧”。因此,我们学校也可以结合专业特色,开创几个具有低碳特色的学生社团,让同学参与其中,尤其是研究生更应该起到带头作用。

3.4让分类垃圾桶不再形同虚设

分类垃圾有利于垃圾的回收利用,减少再处理垃圾时的资源消耗,从而减少碳排放。大家都知道垃圾分类回收的好处,但一般的分类垃圾桶上仅仅标有“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字样”,一般我们根本无法正确识别,导致分类的虚设。尤其是校园里,作为大学生,我们首先应该培养其正确识别的能力,那么就可以从日常生活的校园里着手,将垃圾桶上具体标明常见的可以回收和不可回收的垃圾种类,以便于我们形成一种正确分类的习惯。这一点可以借鉴厦门大学的做法。在厦门大学校园里有一种“特殊垃圾桶”,除了标有普通垃圾桶都有的“可回收”、“不可回收”字样,还把具体的垃圾名称列得清清楚楚。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垃圾直接写在垃圾桶上,一看便知。走出校园开展活动可以引起较大的社会影响,但从身边做起更为重要,这是在培养一种生活态度。许多好的创意可以增加碳汇,创意来自生活,来自身边,也在改变生活。

3.5学生身体力行,注重日常低碳生活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主动增强危机意识、节约意识与环保意识,真正了解节能环保对国家及个人的意义。在节约用纸方面,少用纸巾,重拾手帕;每张纸都双面打印,相当于保留下半片原本将被砍掉的森林。在节约用电方面,时时刻刻注意节约用电,要做到随手关闭电灯、电脑、电视、空调、饮水机等电器设备,做到人走电停,这是个人修养的表现;不坐电梯爬楼梯,省下大家的电,换自己的健康;在节约用水方面,洗澡时不以直放水,水桶可以结合起来使用,最好可以安装节水型浴头;自备水壶,少喝瓶装水,尽量节约自来水。在消费方面,购买简单包装的商品,选购绿色产品、绿色食物,倡导绿色消费;少用一次性制品(木筷、纸杯、纸巾等),减少垃圾。做好计划统计,尽量一物多用。学会旧物利用,让有限的资源延长寿命。以上也只是笼统地谈及几个方面,在具体的生活中,我们还应该会结合个人特点,目的是要节约使用不可再生能源,合理应用强再生能源。

总之,高校作为传播知识、培养人才的摇篮,在全人类为保护生存的家园而奋斗的今天具有庄严的使命、重大的责任,把“低碳校园”打造成低碳经济的教研机构、低碳排放的高校社区、低碳环保的花园环境和低碳行为的示范基地,充分利用校园的优势资源,发挥校园的教育职能,引导人们养成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对国家和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汪潇潇,杨海勇,龙奋杰.高校低碳校园规划与建设路径研究[J].建筑经济,2013.7:82-85.

[2][英]帕尔默(palmer,J.a)著.21世纪的环境教育:理论、实践、进展与前景[m].田菁,刘丰,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碳中和的重要意义篇5

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近年来,由于人类社会对环境问题的日益重视,“低碳旅游”、“生态旅游”成为旅游业的热点,但在许多舆论宣传和研究文献中,对这两个概念的使用却是模糊不清,甚至混淆。因此,有必要进行概念剖析和区分。1生态旅游与低碳旅游定义剖析生态旅游目前还没有一个完全统一的定义。最早提出生态旅游的谢贝洛斯•拉斯喀瑞对生态旅游做出如下定义:“带着研究、欣赏和品味自然风光、野生生物及当地文化特征的目的,去往相对没有被污染或破坏的自然区域的旅行活动。这种旅行,既包括在没有遭到破坏的森林的随意漫步,也包括在偏僻地区对独特自然现象的探索和研究”。世界旅游组织将生态旅游归属为专项自然旅游的一种,认为生态旅游是以生态为基础的专项自然旅游,强调旅游的“原生态”,如小规模组团去参观自然保护区,或者体验异域民俗文化,等等。而我国旅游行业内对于生态旅游的定义比较通俗,也易于被公众接受和理解,认为生态旅游是一种新型的旅游方式,主要依靠自然和生态资源吸引旅游者前来观赏和感受生态环境,在此过程中达到普及生态知识、维护生态平衡的目的。也有学者从旅游者角度给生态旅游定义,认为生态旅游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旅游体系,它以大自然为舞台,以生态学思想为指导,品位高雅,强调休闲、保健、求知和环保理念,既使旅游者获得身心健康、知识乐趣,又能增强旅游者热爱自然和保护环境的意识。虽然国内外对生态旅游的定义各不相同,或者各有侧重,但这些从不同角度的定义却都有两个共同点:①都认为生态旅游是以自然为基础的旅游活动,②其主题都强调为保护自然做贡献。从生态旅游概念的演变,可以看出,生态旅游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涉及到环境教育、可持续发展、文化熏陶乃至人类的道德规范和社会责任等诸多方面。“低碳旅游”概念是在全球气候变暖、低碳经济理念深入人心的大背景下提出来的,这个概念的提出可以追溯到2009年5月举办的世界经济论坛。在一份题为“走向低碳的旅行及旅游业”的报告中,将低碳旅游定义为一种减少“碳排放”的旅游,是一种减少污染、降低能耗的绿色旅游方式,它要求将出行观光、度假休闲等消费行为的碳排放量控制在合理的水平,使旅游业能成为环境友好型的产业。蔡萌,汪宇明认为,低碳旅游是指在旅游发展过程中,通过运用低碳技术、推行碳汇机制和倡导低碳旅游消费方式,以获得更高的旅游体验质量和更大的旅游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一种可持续旅游发展新方式。低碳旅游是旅游业对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响应,它倡导在旅游过程中的餐饮、住宿、交通、游憩、购物、娱乐等环节中减少污染、节约能源、降低碳排放、减少碳足迹,用行动来实现和谐社会、节约社会和文明社会的建设目标。相比生态旅游,低碳旅游有着更为具体的定义———“减少碳排放”的旅游,也有着更为明确的目标———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2生态旅游与低碳旅游的内在契合性分析在旅游行业,生态旅游与低碳旅游都是很时髦的词,虽然两个概念提出的时间不同,但概念提出的背景却是相同的,即世界环境的日益恶化,人们越来越关注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它们都是环保观念在旅游业的自然反映,也可以说都是“环境危机倒逼人类反思和改革”的产物。提出这两个概念的初衷也相同的,即唤起人们的环保意识和对人类未来的责任意识,注意到旅游业快速发展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充分考虑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子孙后代着想,注重资源的节约与环境的保护。应该说,低碳旅游和生态旅游具有相同的理念和共同的目标,都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其最终目标都是为了旅游业乃至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旅游是在传统乡村旅游基础上融入了生态文明理念而发展起来的,相比传统乡村旅游“对大自然的体验”,生态旅游更强调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既要保证经济效益,又要保证生态效益。因此,低碳旅游倡导的“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低碳特性与生态旅游追求生态文明的核心理念在内涵上是共通一致的。可以说,低碳旅游与乡村生态旅游具有某种内在的契合性,在发展自然生态旅游的过程中引入“低碳”的概念,对于推动低碳教育、传播低碳理念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在食、住、行、游、购、娱的每一个环节推行“环保与节约”,能进一步推进乡村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3低碳旅游与生态旅游的区别低碳旅游与生态旅游是两种不同的范畴。目前大多数人倾向于将生态旅游的对象限定为自然景观,当然国内也有些专家认为一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人文、民俗景观也可归属为生态旅游的对象。但不管怎么说,生态旅游只能算是一种针对特定的旅游对象(自然景观)的旅游活动,属于自然旅游的一部分,通常是一种小规模的专项自然旅游,它是旅游市场中的一个细分市场。而低碳旅游指的是一种旅游方式,一种减少污染、降低能耗、减少碳足迹的绿色旅行方式。低碳旅游对旅游资源、游客类型、旅游规模等都不作限制,任何一种旅游活动,都可以通过旅游环境、设施、旅游消费等方面实现低碳化而成为低碳旅游,因此,虽然低碳旅游与生态旅游二者不属同一范畴,但低碳旅游作为一种旅游方式,就是在原有旅游方式基础上限定温室气体的排放,以更小的旅游“碳足迹”来承担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行业责任,其涵盖范围比生态旅游涵盖的范围要更大。低碳旅游与生态旅游具有不同的侧重点。生态旅游借鉴了生态学的有关理论,强调旅游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注重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的有机结合;低碳旅游则吸收了低碳经济的相关理论,其核心是通过能源技术创新和人类消费发展观念的转变实现可持续发展。此外,生态旅游在陶醉于大自然的享受时,注重保护和修复旅游景区的自然文化生态系统;低碳旅游则表现为两个方面:作为旅游市场供应方的整个旅游产业链的低碳生产行为和作为旅游市场消费方的旅游者在整个旅游活动过程中的低碳消费行为。生态旅游是由于大众旅游的自然取向性调整而催生出的一个新型的旅游市场,它属于自然旅游,但又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自然旅游,而是注重保护和修复自然生态系统、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的自然旅游;低碳旅游着眼于节能减排和减少环境污染,强调旅游市场供方的“低碳生产技术”和旅游市场需方的“低碳消费方式”,要求通过低碳生产技术的创新和旅游消费方式的转变来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二者的区别在于,生态旅游更侧重理念的宣传,倡导维护自然生态系统,而低碳旅游更侧重从实践角度说明实现旅游低碳化的具体行为要求;相比较而言,生态旅游更象是一种空泛的理念口号,而低碳旅游是一种可以量化(对减排的量化)的旅游,其可操作性和实践性更强。#p#分页标题#e#4低碳旅游是对生态旅游可持续理念的实践与深化生态旅游与传统的旅游方式有明显区别,它强调景区内野生动植物的自然属性,是一种时尚、高雅、休闲式的,并蕴涵自然生态文明的旅游形式。但是,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生态旅游的相对局限性日益明显。如果没有低碳旅游方式做保障,生态环境必将被破坏,低碳旅游强调“低碳化”,通过控制旅游中的碳排放量将环境保护落到实处,低碳旅游旅游环境的生态性,进一步关注旅游环境的整体发展,其内涵不断扩充和丰富。生态旅游更多地体现的是一种绿色的“理念”,而低碳旅游更多地体现为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从生态旅游到低碳旅游是旅游业发展过程中从理念到实践的飞跃,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相比生态旅游,低碳旅游有着更为明确的定义和更具体的目标———碳减排,其针对性强,因而有利于指导低碳旅游各项实践工作的开展。碳减排的可量化性体现出低碳旅游强大的可操作性,建立相应指标体系并将减排量化工作落实到各项指标,可以解决生态旅游在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在当前全球环境恶化、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有效地将低碳旅游概念引入到生态旅游,实现可持续理念的实践深化,需要政府、旅游企业和旅游者的长期努力。从政府层面看,低碳旅游的推行需要依靠政府部门的强力推动,战略上规划与协调,政策上支持与引导,观念上宣传与教育。还要建立制度保障,并实行追究机制,对破坏环境的高碳旅游行为要追究其履行生态补偿责任。从旅游行业协会看,要尽快制定旅游行业的低碳生产标准,包括低碳旅游产品、服务、管理的低碳质量标准,从而使旅游企业的旅游产品开发、经营及管理达到制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从旅游消费者看,要树立低碳意识,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共同维护人类的生存环境。

碳中和的重要意义篇6

【关键词】低碳建筑;发展前景;城镇化建设

一、低碳建筑在我国的发展前景及意义

(一)低碳建筑的发展前景

低碳建筑物的发展能迅速而有效地降低碳的排放量,这是其最直观的利益。除此之外,发展低碳房地产业,不仅是国家整体将碳排放目标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的承诺的要求,而且还是实现低碳建筑产业走健康发展之路的必然要求。由此可知,低碳建筑对于我国发展和谐经济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低碳建筑的发展,不仅可以缓解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温室效应的压力,而且是建设生态城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途径。低碳建筑理念下的房地产发展不仅带给房地产企业家强烈的社会荣誉感,其中隐藏的商机还可以在企业之间的竞争中为开发商带来切实的经济利益。从长远发展来看,房地产行业必将从粗放型向集约型、效益型的方向发展。随着国家在产业政策上的引导和民众低碳意识的逐渐加强,房地产行业未来发展的新方向必将朝着低碳地产行进。

(二)发展低碳建筑的意义

1.发展低碳建筑的经济意义

现今社会,尤其是在我国加快城镇化建设的脚步下,人们对居住环境和建筑物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在建筑物的建造和使用过程中不惜消耗大量的能源和资源,以求住房环境的优越舒适。因此就产生了能源和资源的过度损耗和浪费,同时也会直接导致碳排放量的增长。在此大背景下发展低碳建筑,不仅有助于节能环保的绿色建筑材料的推广,同时也可以降低由于高造价而带来的经济压力,这就意味着可以降低单位GDp的能耗,对我国的发展具有可观的经济意义。

2.发展低碳建筑的环境意义

建筑物在建造的过程中,所引起的大气污染、电磁污染、噪音污染所占的比例已超过了环境总污染的1/3。不仅如此,建筑物在建造或拆毁重建的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也达到了一个可观的程度,且难以降解,清除不及时会改变土壤的特性,影响周围植物的生长。而低碳建筑的特点就是低排放、低污染,则发展低碳建筑,能减少二氧化碳对环境的污染,减轻日益加剧的地球温室效应带来的消极影响。

3.发展低碳建筑的社会意义

低碳建筑不仅能够给人们提供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而且最大限度的满足人们对建筑物环境舒适度的要求。低碳建筑可以通过使用自然通风、自然采光、新能源利用、中水回用等高新技术,提高资源不断循环利用的效率,达到建筑环境健康舒适的目的,从而保证人们的健康生活,体现发展低碳建筑的社会价值。将发展低碳建筑与建设和谐社会相结合,两者之间相互影响,达到人、自然、建筑物的和谐统一。

二、低碳建筑在我国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一)公众参与度不高

全球气候正在不断恶化,环境污染和气候问题在我国表现在越来越突出,在这样的情况下,社会公众的低碳环保意识日益提高。在一些大的城市,部分人组织起来,参与到低碳行动中去。但是需要看到的是,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的公众参与意识和参与程度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不但参与的形式较为单一,发挥的实际效用也并不是十分明显。怎么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缺乏系统的知识。另外,参与方式也较为单一,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宣传教育仍旧是当前政府、媒体对大众的主要引导方向,诸如讲座、文艺晚会、杂志等,有效地提升了人们的低碳环保意识。但是就公众实际的参与情况来看,个人参与是主要的形式,体现为一些比较浅层次的低碳环保活动,诸如节约用电、节约用水等。个人利益是公众关注低碳环保的着眼点,为此表现出的社会责任意识不是很强,就参与方式来看,主要是事后参与,末端参与,缺乏灵活、多样的参与方式。

(二)政策制定与执行不到位

虽然建筑节能标准、规范等颁布了不少,且产生了一定的效果,但是我们需要看到建筑节能的推广并不是很理想,节能技术政策的实施也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当前的低碳建筑政策与机制问题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其一,缺乏低碳建筑政策体系,建筑节能是我们一直致力推广的,但是我国的建筑节能政策体系不健全,许多节能标准还不完善,其中比较典型的就是行业标准失范情况严重;设计阶段是当前节能标准涉及的内容,而建筑的检验上却没有相应的标准。政策体系不完善难以有效地规范低碳建筑的发展,影响了低碳建筑在我国的推广。其二,政策执行效果较差,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政府对低碳建筑的发展有着决定性影响,这不但体现在行政体制上,还体现在财政制度上,制度创新、政策推广、资金补贴等都需要发挥政府的作用。另外,低碳建筑目标的实现,并不能依靠房地产开发企业、住户的自觉行动,而需要制定经济激励政策,对其进行激励,调动其参与低碳建筑的积极性,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市场,促进低碳建筑的发展。

(三)缺乏资金支持

尽管当前参与低碳建筑技术开发行业的投资主体更加广泛,国际金融组织、大型国际能源公司、国有大中型企业和民营企业都纷纷参与了行业的开发,建筑行业正向着多元化发展的方向不断迈进。但是,我们也看到大部分的主体投资额较少,所占比重仍然较低。从国内情况来看,由于低碳技术市场风险较大,因此国内银行不愿贷款,更不愿提供超过巧年的长期贷款。从国际资本市场上来看,尽管国际贷款期限较长,一般长达20年,但目前国际金融机构,如亚洲开发银行、世界银行等,己经取消了对中国的软贷款,而且由于利用国际今天组织贷款谈判过程长,管理程序繁琐等造成贷款的隐形成本很高从而使得这些企业很难获得相应的资金支持。

参考文献:

[1]易兰,于秀娟.低碳经济时代下的企业碳管理流程构建[J].科技管理研究,2015,(20).

碳中和的重要意义篇7

关键词:低碳生活;公正;适度;责任

一、低碳生活的含义

低碳,(low carbon),意指较低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的排放,涵盖所有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方式。低碳生活,(low-carbon life),通过减少生活作息中所消耗的能量,从而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减少大气污染,减缓生态恶化,是一种低能耗、低污染、低投入的生活方式。由于大多数人认为导致气候变化的碳的排放主要是在人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中,所以提出了低碳生活作为低碳的核心内容之一。这也是人类应对地球气候变化所采取的一种措施,反映了人类面对全球变暖的气候问题和能源枯竭的威胁而对未来的担心,或者是一种源自人类传统的未雨绸缪的心理。低碳生活是从国外传过来的,近年在国内也开始逐渐被接受的一种生活方式,可以看作人类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向的一个标志。

低碳生活就是人类通过反思那些习以为常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根本转变生存发展观念,以更合理的方式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低碳生活因为与作为伦理存在的人密不可分,所以低碳生活本身蕴含着伦理的意味,同时,低碳生活是为了应对人与自然关系中的问题而出现的,所以其相应的蕴涵着生态伦理的因素。低碳生活这种方式,表明了当代人对于保持与大自然的更安全、更和谐关系的诉求。

二、生态伦理的概念

生态伦理是人类应对日渐恶化的生态环境,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中产生的一种新型伦理思想,相对于传统的人际伦理和社会伦理,它是对伦理概念的崭新突破,将道德关怀的对象拓展到了自然界,扩大了人类的道德责任范围。

生态伦理作为一种价值理念,是对人与自然关系中各自的地位及处理好人与自然关系重要性的看法和评价。同时,生态伦理又是产生于人对自然的实践活动中又对活动起着重大影响的实践精神。儒家的“天人合一”,古希腊的自然神论哲学等就是在实践过程中,在对人与自然同一关系的领悟、体会基础之上确立的,是原始的具有生态伦理意味的价值理念。生态伦理还是道德主体的内在品格、责任意识的体现,生态伦理的实现有“契约式”和“美德式”的两种,其中“美德式”的生态伦理跳出了权利、义务相互交换的窠臼,主张生态伦理是道德主体自身潜能的充分发挥,是德性的完满展现,对自然爱护与否,是一个人是否具有良好道德品性的重要标志。生态伦理还是一种处理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道德规范,即人类处理自身与其周围的动植物等生态环境关系的一系列道德规范,通常是人类在进行与自然生态有关的活动中所形成的伦理关系及其调节原则。

三、低碳生活的生态伦理意蕴

(一)低碳生活提出了公正分配资源的生态理念。

公正(正义)是处理自身与他人、人类与自然的利益问题的重要准则。亚里士多德认为“分配的正义就是自愿同另一个或更多的人分享共同福利方面的正义”[1],它对于人类尤为重要,是维持人类社会及人类与自然界秩序必不可少的因素。亚当·斯密指出:“正义犹如支撑整个大厦的主要支柱。如果这根柱子松动的话,那么人类社会这个雄伟而且巨大的建筑必然会在顷刻之间土崩瓦解。”[2]

自然资源是有限的,而人的欲望是无限的。在西方的启蒙运动之后,摆脱上帝、神权束缚的自由幻化成了个体的无限制的欲望,这直接导致了对自然资源的疯狂掠夺,加之科技知识的发展,让人体会到了控制自然的乐趣,最终导致人的异化,让人与自然在本质意义上渐行渐远。而在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关系直接影响着自然资源分配的不平等,对于自然的掠夺也让人类对于子孙后代无法交代,公正(正义)在代内代际都显得越来越弥足珍贵。“当约束对保存环境来说必不可少时,似乎每个人都应当根据适当的正义原理获得其公正的部分并受到某种公正程度的制约”。[3]

西方国家的发展历程已经表明,在社会共同体之间存在着资源占有的不公平,工业化进程让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遥遥领先于发展中国家,但这是以能源消耗和大量碳排放为标志的,这种高碳模式不仅表现在生产中,也表现在生活中,石油危机和气候变化让人类体会到了这种模式带来的危害。从某种意义上讲,发达国家带来了更多的能源消耗,所以更应当在节能减排、环境治理方面负起更多的道义责任,不考虑发展程度、科技水平、经济实力等实际情况来谈治理环境责任是不公正的。从1997年12月,14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到2005年的2月《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开始了以法规的形式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的历史,都表明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已对温室气体对于气候变暖的影响达成共识,并在考虑承担义务的问题。但是2009年12月的哥本哈根气候峰会最终也没有出台一份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让人对于各国在公正分配自然资源、承担保护自然环境责任的真诚度打了问号。

低碳生活主张能源的低消耗,强调全球的每个公民都选择这种生活方式,也是在倡导对资源进行平等公正的分配,在利用自然资源、谋求自身利益和发展的过程中,把大自然看成全人类共有的家园,平等地享有自然资源,共同承担维护自然的责任。同时,当代人在满足自身需要、利益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需求,尽可能的给他们留下更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和空间,在世代更替过程中对利益的享有保持公平。低碳生活方式让大家站到了一起,一起去尽责任,一起为后代子孙考虑,在限制人的欲望、重新分配资源中实现伦理的公正。从这个角度看低碳生活承担了代内代际资源分配消费公正的责任。

(二)低碳生活提供了适度消费的生态规范。

生态伦理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规范。低碳生活以适度消费等体现了生态伦理的规范内涵。传统的高碳生活,大肆铺张浪费,比拼消费规格,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带来了环境问题、能源问题,正是在应对环境问题和能源危机的威胁中,低碳生活应运而生,其提倡的适度消费的道德规范具有深刻的生态伦理意蕴。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开始向西方消费至上主义、享乐主义倾斜,超前消费、一次性便捷消费等观念受到热捧,但高消费在刺激生产,提高生产的高效率的同时也导致了生产与消费领域的高碳排放、资源的高消耗和环境的高污染,“目前的消费方式,尤其在消费驱动的工业经济中的消费方式,正是导致环境恶化的元凶,现在的消费情形正是要改变的东西。”[4]所以,从长远来看,过度消费是一种不顾长期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短视行为。毕竟,地球可以满足人类暂时的需要,但是始终满足不了人类无止境的贪婪。

西方工业文明的进程是以能源的耗费为代价来实现经济的飞跃、科技的发展,这种发展模式对能源的耗费显而易见,20世纪50年代的首次石油危机就已经表明其问题所在。人类必须估计到,非再生矿物能源资源枯竭可能带来的危机,从而将注意力转移到新的能源结构上,尽早探索、研究开发利用新能源资源。同时,在生活中处处注意能源的节约。

消费不仅具有经济意义,它还有伦理意义,而适度消费是一种传统美德。中国传统消费伦理思想崇尚节俭,“俭,德之共也;奢,恶之大也”。(《左传》)。在西方,节制(节俭)与智慧、勇敢、公正并称为古希腊“四主德”。亚当·斯密认为“奢侈是公众的敌人,节俭是社会的恩人。”[5]这些都体现了古人对于适度消费的认可和提倡。

低碳生活的消费观念主张,消费主体在消费的同时要考虑他人及子孙后代消费需求的满足,考虑自然的承受能力。世界自然基金会研究的数据显示,每节约1度电就可以减排1千克二氧化碳;少用10双一次性筷子,减排0.2千克;用手洗代替一次洗衣机洗衣,减排0.3千克。所以,为了维持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及生态平衡,就要节制,适度消费,使消费更加符合道德价值要求。具体来讲,就是选择健康的、自然的生活方式,让舒适、环保和可持续共同主导自己的生活。

低碳生活引导公民重新认识传统的消费观,强调节约身边的各种资源,破除过度消费观念,适度消费不是提倡为了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就抑制生产的发展和个体的合理需求,而是在满足正当需求的同时注重精神需求,让适度消费不仅成为一种道德规范,也成为人的一种精神追求,最终目的是让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

(三)低碳生活呼唤道德主体的生态品性。

低碳生活作为人类应对生态环境恶化、资源短缺等问题而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生活习惯,与道德实践主体密不可分,是道德主体的一种理性选择,体现了道德主体的责任意识。

这种责任是单向度的。汉斯·约纳斯指出,人类与自然都是存在,都有被保护的渴求,但人是唯一的目的性力量,在与自然的关系中占据主动地位,所以人应当主动承担起保护自然的义务。人对自然的这种道德保护,如同“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不可逆”的。按照这个理解,低碳生活方式也是道德主体的一种责任,面对温室气体排放造成的污染及气候变化,道德主体自觉的承担保护自然的责任,无需任何回报。

这种责任是整体的、长远的。低碳生活指向的责任客体不仅是当代人,还包括子孙后代,不仅是人类社会,还有自然界。每个公民都将自身的日常生活与他人与自然联系起来,切实承担起减少碳排放的责任,保护人自身也保护人的“无机身体——自然界”。道德主体让自己的日常行为与他人、与后代甚至与自然界联系起来,用长远的、整体的目光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反对“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做法,体现了整体、长远的责任意识。

低碳生活呼唤道德主体自身的善良品性。中国传统儒家的观点主张,道德是一个主体去自觉显现自身固有善良本性并努力实现其的问题。对于儒家而言,每一个普通人都能够成为圣人,只要他愿意并选择去做。因为人性是上天所赋予的,是天道的体现。儒家伦理学认为,在自我实现的过程中,要有主观努力的自我实现行为,更有作为基础的道德心。亚里士多德认为道德的实现是人的各种潜能的充分发挥,是对功能的完满实现。低碳生活呼唤大家面对自然,时刻注意去显现并努力实现自身爱护自然的善良本性,要倾听自身内部理性声音并认真遵循其指导,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展现关爱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德性。

总之,低碳生活不仅需要人类秉持公正的价值理念,也需要建立保护环境、适度消费的道德规范,同时需要道德主体显示爱护自然的责任感与内在品性,以真正地促进低碳生活方式的养成和生态伦理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宋希仁:西方伦理思想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75页.

[2][英]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106页.

[3][美]温茨著:环境正义论[m],朱丹琼,宋玉波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3页.

碳中和的重要意义篇8

abstract:Low-carboneconomyisbasedonlowenergyconsumption,lowpollution,andlowemission.thedevelopmentoflow-carboneconomyisChina''sinevitablechoicetoachievesustainabledevelopmentstrategy.astheleaderofthe21stcentury,collegestudentsplayaguidingroleanddemonstrationeffect.topromote"low-carboneconomy"tothemisconducivetothesustainabledevelopmentstrategy,thefullimplementationoftheneweconomicmodelandthespecificimplementation,andhasgreatsignificanceindrivingthedevelopmentandconstructionofChina''slow-carboneconomy.takingcollegestudentsastheobjectofstudy,theauthordiscussedhowtopromotelow-carboneconomy,hopingtoprovidereferencefordevelopinglow-carboneconomy.

关键词:低碳经济;大学生;推广研究

Keywords:low-carboneconomy;students;topromoteresearch

中图分类号:G6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3-0194-03

1低碳经济及校园低碳经济的概念

“低碳经济”一词最早见诸于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其含义在学术界、理论界没有统一的界定,总体而言,“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旨在通过消耗较少的自然资源、污染较少的环境,获得较多的经济产出。国内学者一般认为:低碳经济的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核心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发展观的转变①。

2010年8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确定在5省8市开展低碳产业建设试点工作,同年,我国“碳排放和碳减排认证认可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成功列入国家首批启动的“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这意味着我国在建设新能源经济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对此,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理应响应国家的号召,在校园里实施和推广低碳新生活。

考虑到大学生在建设“低碳经济”中扮演角色的重要性及其所处环境的特殊性,笔者认为有必要提出一个新概念:校园低碳经济,即一种低消耗、低污染、低排放的学习、工作、生活三位一体的经济模式,校园低碳经济是指在校园中实行低碳经济的生活模式,教育及引导广大师生参与到低碳校园建设当中②,做节能环保、倡导可持续发展的先锋,营造人文型、生态型、环境友好型的和谐校园,促进高等学科教育的发展和高级人才的培养,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做贡献。

2研究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的目的及方法

2.1研究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的目的

2.1.1大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推广低碳经济对于“低碳经济”这一概念,从被引进到被接收、被采纳、再到被实践需要一个很长的时期,可是当今严峻的生态环境明显表示我们已经没有时间来等待它慢慢被接受,现代社会迫切的需要我们尽快地把低碳经济引入到我们生活中。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联系很紧密,并擅长于接受新知识,对于“低碳经济”这一概念也易于进行深入理解和推广,虽然低碳经济具体概念至今国际上还没有统一的界定,但大学生是社会的精英,他们有着较强的理论知识,有着较高的素质,也有着较强接受最新理念的能力,在校园里推广低碳经济,能够很快的被大学生所吸收,进而向全社会推广。

2.1.2大学生是未来实践低碳经济的主体发展低碳经济需要政府部门的组织推动,更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大学生作为未来建设低碳经济的主体,在他们中推广低碳经济更有利于我国新经济模式的发展。随着各高校的扩招,大学生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在逐年上升,二十一世纪是大学生的时代,他们将担任着未来社会建设的重任。大学生素质的高低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未来社会的发展走向,加强对大学生的低碳经济理念的教育,把低碳经济的观念植入他们的心中,并引导他们把这一理念实践到现实生活中,这对于建设低碳国度、低碳社会具有积极的意义。

大学生这一新生代力量,是未来建设社会的主力军,他们的低碳经济意识,从某种程度上讲,关系了我们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向,在他们中推广低碳经济能更好达到最终目的。

2.1.3大学生具有很好的带头作用在中国,大学生是知识分子的代表,有着很重要的社会地位,他们被看作是一种标杆和风向标,能起到很好的带头作用。如果一个大学生能把低碳经济相关理念进行深入理解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那他可以以自己为中心,对其家人、朋友、同事等身边的人产生影响,使低碳经济的概念以乘倍数增长的速度在社会中广泛推广。当把这种低碳经济意识贯彻到实际生活中,这个社会就会在这些大学生的带领下,走出一条低碳之路。

2.2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的研究方法《低碳经济在大学生中推广问题的研究》是针对于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的相关问题展开的,主要就低碳经济在高校中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这对于促进低碳经济在各高校的进一步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对此,项目组主要采用了以下研究方法:

2.2.1资料收集法由于项目立足于高校,所以项目组成员深入有代表性的十几所高校,深入学生群体,对学生于低碳经济的了解现状进行调查,对他们的低碳经济生活的方式进行研究,利用不同的资源进行收集分析,找准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项目组成员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得到了很多详细的数据及信息,为其研究做支撑。

2.2.2文献法项目组成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各种渠道,广泛收集和整理中外各种文献资料,通过阅读经典书籍,了解相关的理念和作者思想,总括和提炼出了自己的观点。现阶段,低碳经济在国内的发展主要介于理论到实践的过渡中,而在国外,低碳经济相关方面发展更进一步,已经向较成熟的实践过程迈进,公民意识更加深入和具体。

2.2.3学生带动法在项目实施后期,项目组成员提出了针对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相关措施,为了验证其可行性,项目组选取了一部分人进行特定培养,让他们遵循要求开展相关活动,同时让他们带动、感染他周围的学生,实践证明,项目组成员提出的措施能有效达到推广低碳经济的目的。

3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的相关问题及原因

项目组成员通过对成都具有代表性的十几所大学进行实地调查分析后,找出了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存在的三个主要问题,下面就进行具体分析。

3.1大学生低碳环保意识不足,对低碳经济还没能很好的实施众所周知,大学生的低碳环保意识是大学生能否正确认识理解低碳经济的重要前提。根据笔者对成都部分高校在校大学生进行的2000多份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和访谈记录的数据,可分析得知,当代大学生中环保意识很好的只有18%,其中66%的是环保意识一般的,而差的要占到23%,这说明当代大学生的环保意识需要进一步提高,大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他们的低碳环保意识决定着我国未来低碳环保的发展方向,因此提高当代大学生的低碳环保意识迫在眉睫。

按理说大学生在校期间接受了高等学科教育,同时也能够及时的接触到社会信息,他们的环保意识应该比较强。然而从分析结果来看,事实却并非如此。笔者通过调查分析,总结出大学生低碳环保意识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1学校环保意识教育机制不健全大学校园由于更侧重于高等的素质教育,可能在环保意识教育方面比较欠缺,而大学生由于在校期间相对于初中和高中更加的自由,因此在个人的自律方面会较之高中有所欠缺,环保意识没能强化于大学生行为意识中。

3.1.2舆论宣传机制不健全低碳环保意识是一个逐渐养成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大学生如果能够不断地受到舆论媒体的宣传报道的熏陶,那么对于其树立一种良好的低碳环保意识有着重要作用。舆论的导向力是巨大的,但是由于各高校对低碳经济的重视程度不高,而同学们的低碳意识也不强烈,校园里也就缺乏了相对健全的舆论宣传机制,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学生低碳环保意识的薄弱。

3.2大学生对低碳经济认识不够充分,不能准确理解其内涵低碳经济自见诸于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以来,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正在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模式。能否正确的理解其内涵,对于当代大学生能否正确的践行与宣传低碳经济具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当代大学生对于低碳经济的理解却并不乐观,根据调查得知,有59%的同学了解过低碳经济,但是他们并不掌握其确切含义及行为方式,只是大概知道部分内容,而31%的同学虽然听说过低碳经济,但是并不知道其具体是什么意思。只有6%的同学十分了解其内涵。因此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还是十分必要的,有必要让当代大学生了解低碳经济的确切含义,进而指导他们在现实生活当中低碳经济理念的实践,让低碳经济深入每位大学生的心中。大学生对低碳经济认识不够充分,原因在于:

3.2.1低碳经济作为新生的经济模式,还没能有效地深入人心

低碳经济一词是最近几年刚刚兴起的新名词,作为一种新生的经济模式,其与之前的产业结构有很多不同。习惯了以往的经济模式,而对于这个新起步的模式的认识的并不充分,导致低碳经济没有能够大众化,深入人心。

3.2.2低碳经济的概念本身不好界定,导致大学生对其认识模糊低碳经济,其含义至今在学术界、理论界都还没有统一的界定。由于这种众说纷纭的现状,当代大学生无法准确的把握其概念与含义,或许只有一种是是而非的认识。低碳经济的这种宏观性和广泛性使得大学生对其认识比较模糊。

3.2.3虽然低碳经济已经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流,但是其发展并不成熟,大学生对其认识可能只是名词上的感知,并没有切实体会到本质低碳经济作为新生的经济模式,虽然最近几年提出的比较火热,但是其技术上并不成熟,大学生对其的产业生产模式以及其带来的产品体会的并不深刻,对低碳经济的认识也只是在于表面的感知上,并没有体会其内涵。

3.3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存在不小的阻力前面已经提到,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在当代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存在着一些困难,当问及“您认为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生活模式的困难有哪些”时,大家指出了很多不同的阻力,其中19%的同学认为是理念上的差距,48%的同学认为是来自生活习惯上的阻力,33%的同学认为是现实中的制约。因此我们可以看出,生活习惯和社会经济中各种不低碳的产业等现实的制约是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的最大阻力。因此在以后的推广中我们要侧重于引导同学们改变生活习惯以及消除现实中实践低碳行为的各种制约因素,同时加强在理念认识上的宣传教育。

4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的措施及建议

根据项目组针对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后,项目组提出以下几点推广措施及建议:

4.1实施低碳经济教育,增强大学生低碳行为意识所谓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主观印象,笔者认为大学生的低碳行为意识主要是指以低碳经济理念为指导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在大学生头脑中形成的主观印象。因此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关键是要增强大学生的低碳行为意识。

高校作为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主的教育机构和传播知识、传承文明的社会组织,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低碳意识。举办专题讲座是一种增强大学生低碳意识的有效方法,它能够在短时间内,普及低碳知识,让大学生形成低碳意识。学校在培养大学生低碳意识时应重点关注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大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并学习低碳意识,履行低碳行为,使低碳思维模式融入到每位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

4.2建设低碳经济机制,促进大学生低碳学习方式学习是在校大学生的主要任务,低碳经济机制的建立,有利于推动大学生以低碳方式进行学习。

首先,学校可建立二手教材回收再利用机制。跟据我们调查,每年高校毕业生离校之际人均将会处理掉200元左右的旧书,而这些旧书当中大部分是可回收、再利用的。对于课程内容变化较小的教材,通过建立二手教材回收再利用机制,在学校图书馆、后勤中心或者教材科等机构设立一个专门的二手教材回收部,以合理价格收购旧教材,并出售给所需同学,这种行为能有效减少大学生教材纸张使用量,同时可大大减少大学生教育费用,更有助于贫困同学完成学业,促进大学生学习低碳,以实际行动践行低碳理念。

另一方面,针对大学生纸张使用量大的问题,高校应加快建设信息化的步伐。信息化、无纸化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前提,针对校园中的纸张浪费现象,高校应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在日常教育管理中的功能③,通过无纸化教学、电子化考试、毕业论文电子化等形式减少纸张使用量,达到低碳机制的贯彻和实施,进而使学习方式向低碳转变。

4.3营造低碳经济环境,激励大学生低碳生活模式众所周知,环境对一个人的发展有着很重要的作用,甚至有的时候在众多影响因素里占着主要地位。所谓低碳经济环境是一个在生活、学习、工作中处处充满着低碳经济的多维环境,在这个环境中,人们有着良好的低碳意识,有着高素质的低碳行为,在这样的环境影响下,发展大学生低碳经济将会事半功倍,这种意识熏陶有利于大学生低碳生活方式的形成。

大学生的生活环境主要是校园,要在校园里营造低碳环境,主要是着手于“衣”、“食”、“住”、“行”等相关方面④。在穿衣方面,应提倡选择棉质、亚麻和丝绸,不仅环保、时尚,而且耐穿,女生尽量少买不必要的衣物。在饮食方面,应提倡大学生多食用蔬菜、水果,少食用肉类、油炸类食品,这不仅有利于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而且有利于大学生自身健康的发展。在出行方面,应提倡大学生尽量选择步行或搭乘公交车、地铁等交通工具,时刻关注汽车尾气排放指标,以身作则,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增加自己对低碳的认知⑤。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的,在推行低碳经济的当今社会,各高校也可以开发一种大学生的低碳生活模式,从平时生活点点滴滴入手,促进大学生践行各种低碳行为。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由于大学生生活模式的多样化,各高校普遍存在着浪费现象。就拿水资源为例,由于很多高校没有对大学生实施水费购买机制,因而他们的节约水源的意识并不是很强。针对这一现象,学校可以引进社会上的水费机制,实行按比例收取水费,同时也可以针对用水情况实施奖惩机制,把水源浪费严重的寝室予以张贴,形成一种惩罚,并把收集起来的水费用于植树造林。总之,在大学校园里建立一个良好的低碳生活模式,营造一个低碳经济环境是行之有效的推广低碳经济的方法。

4.4设立低碳经济学科,培养低碳经济专业人才通过笔者调查得知,加强低碳知识宣传和低碳文化传播有助于低碳经济的开展和普及,政府扮演着“低碳经济倡导者”这一重要角色,大学生普遍认为在校园中宣传低碳经济比政府面向公众宣传所取得的效果更加显著及深入,所以各高校需高度重视低碳经济在校园内的推广及相应人才的培养。

针对这一新型经济模式,学校可开设低碳经济相关课程,通过课堂这种传统的教育方法,对相关的在校大学生进行低碳经济知识的培养,让大学生系统的学习低碳经济知识,树立起低碳经济意识,必要时还可以针对那些对低碳经济有着较高兴趣的人进行专业化培训,培养低碳经济的专业人才,为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输送高素质人才。

5结论

根据以上的研究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是十分必要性的,并具有可行性和重要性。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生的经济模式,必然会成为今后全球经济模式的主导,理应由大学生肩负起其开拓和发展的重任,大学生作为国家栋梁,具有模范带头作用,研究如何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对于带动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注释:

①王蕾.低碳经济背景下大学生的“低碳生活”[J].职业教育研究,2010,(S1).

②毛学东.高校低碳校园建设的几点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0年Z2期.

③赵彦龙.关于低碳校园建设的若干问题研究[J].会计之友,2010(9):42.

④黄娟.浅谈低碳经济背景下如何践行低碳生活[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12):137.

⑤任爱红.低碳时代的到来与大学生消费观念引导[J].教育探索,2010(11):29.

参考文献:

[1]王蕾.低碳经济背景下大学生的“低碳生活”[J].职业教育研究,2010,(S1).

[2]毛学东.高校低碳校园建设的几点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0(2).

[3]赵彦龙.关于低碳校园建设的若干问题研究[J].会计之友,2010(9):42.

[4]黄娟.浅谈低碳经济背景下如何践行低碳生活[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12):137.

[5]任爱红.低碳时代的到来与大学生消费观念引导[J].教育探索,2010(11):29.

[6]tovey,K;turner,CH.CarbonreductionstrategiesatUniversityofeastanglia,UK[J].pRoCeeDinGSoFtHeinStitUtionoFCiViLenGineeRS-mUniCipaLenGineeR,2006(4).

[7]ahmedF.UCBerkeleyClimateactionpartnershipFeasibilityStudy2006-2007FinalReport[R/oL].2007.sustainability.berkely.edu/calcap/docs/CalCap%20Report%20FinaL%202007.pdf.

[8]李玉珠.“低碳经济”下的高校选择[J].教育与职业,2010,(22).

碳中和的重要意义篇9

关键词:低碳旅游;新经济;价值诉求;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F59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15)09-0076-03

在全球气候治理的压力下,各国都在积极培育新经济形态。所谓“新经济”,即以高新技术为基础和支撑,以“三高三低”为特征的知识密集型经济形态。随着新经济理念的推广和实践,低碳旅游逐渐被国人所熟悉和接受,并被视为传统旅游业转型升级的最佳方式和战略选择,其对于发展低碳经济、改善气候环境、构建生态文明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低碳旅游的内涵与属性

近年来,学界针对低碳旅游的研究日益深入,但在概念和内涵上尚未形成共识,目前主要有三种观点:(1)减排说,强调要在旅游资源开发和业务全流程中减少碳排放;(2)行为说,认为其实质是基于低碳排放的新型消费方式;(3)理念说,认为低碳旅游是一种全新的产业发展理念,是生态旅游的延伸和体现。从既有研究成果来看,低碳旅游的内涵应包含以下几个要点:一是旅游产业“低碳化”;二是不能牺牲消费体验和质量;三是实现途径是多元的,包括理念、消费方式和技术创新等。基于此,可将低碳旅游的内涵概括为:为保障全球气候安全,在不损害旅游消费体验和服务质量的前提下,通过理念重塑、科技创新和业务流程优化,综合利用节能、提高能效、可再生能源、转移排放、碳汇等多种途径,达到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目标的新型旅游产业模式。

从本质上讲,低碳旅游是一种具有新经济属性的理念、技术和产业体系,在理念上彰显了生态文明的可持续发展思路,在技术上趋向于信息化、技术化和网络化,产业上则符合新经济“创新驱动、边际效益递增和可持续性”的内在特征和运行规律。[1]首先,低碳旅游是典型的创新驱动型产业。通过综合运用信息、网络和数据库技术,实现了对实体、生产要素和信息资源的深度整合、分配、加工和销售,如旅游业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和企业信息化等;其次,低碳旅游以信息和技术为发展动力,形成无缝对接的网络化产业链,通过发挥各要素的协同效应,使旅游成为一种知识型产品。[2]由于自然、人文、科技等知识的重复消费和边际成本较低,使低碳旅游具备了“边际效益递增”的发展特征;再次,现代旅游业以知识和精神产品或服务为主,几乎不受时空等物质条件的约束,在此意义上,低碳旅游具备持续发展的无限空间。此外,可持续性还表现为产业发展的稳定性,除非受到战争、重大疫情等因素影响,低碳旅游不会因产业周期波动而出现产业潮、产能过剩等现象。

二、低碳旅游的价值诉求

1低碳旅游的内生价值。内生价值是本质属性的依据。因低碳旅游的属性涵盖理念、技术和行为等多项内容,由此决定了低碳旅游价值诉求的多元取向。如“减排说”从政府或企业视角,将低碳旅游视为一种供应链,强调其功能性价值。“行为说”则以消费者行为感知价值为依据,低碳旅游具有其符号价值或象征意义,能够实现自我情感和意识的表达。低碳经济一般包括生产和消费两个环节,在现有市场和技术条件下,发展低碳旅游投入大而回报周期长,必须依托政府、企业、旅游者、社区居民等参与主体的集体努力。因此,可分别从生产者和消费者视角出发,围绕四个价值主体构建低碳旅游的价值关系网络(图1)。

一般而言,低碳旅游的内生价值可划分为功能性、象征性、体验性和社会性四种价值。[3]其中,功能性价值从政府和企业角度出发,注重生态和经济效益,即通过低碳技术创新和产业运行机制的完善,提升资源利用效率,达到节能减排目标;象征性价值和体验性价值侧重于消费体验,要求消费者尽可能采取全新的“低碳”模式,因而具有较高的体验价值;社会性价值则体现为社区居民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联接,这种群体间的和谐关系有利于增强居民的亲和力,并激励消费者采取低碳消费方式。可以预见,随着低碳旅游产业日益壮大和成熟,其内生价值将不断外溢,不但能够显著降低景区的碳排放总量,还有利于推动旅游产业与生态环境的协同发展。

2低碳旅游的外在意义。外在意义是本质属性的功能体现。依靠理念更新、技术创新和流程优化得以实现,低碳旅游能够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从而彰显了多个层面的外在意义。

首先,发展低碳旅游是保护生态环境的迫切需要。现代科学已证实,碳排放对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最大,“温室效应”造成的气候变暖会导致高温、干旱、龙卷风、强降水等极端异常天气。近年来,我国大气污染日益严重,雾霾问题正逐渐成为公众密切关注的重大社会问题。旅游产业的碳排放约占全球Co2排放总量的6%。因此,减少旅游产业碳排放,发展低碳旅游就成为一种必然选择。

碳中和的重要意义篇10

关键词:90后;低碳消费;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2)11-0097-03

中共中央关于“十二五”规划的建议指出:“倡导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文明、节约、绿色、低碳消费模式。”低碳消费是可持续消费、生态消费和绿色消费理念的进一步延伸,是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型消费模式。当我国正在加紧建设文化强国的关键时刻,新时代的大学生应该不断为建设良好的社会价值观和道德观做出表率,作为传播思想引导潮流的重要群体,培养大学生的低碳消费的意识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低碳消费概念与意义

1.低碳消费的定义

低碳消费,其实是一种态度,而不是一种能力。当我们学会用碳排放来衡量消费与生活方式健康与否时,低碳生活就开始了。低碳消费是一种更好地提高生活质量的消费方式。低碳消费方式特别关注如何在保证实现气候目标的同时,维护个人基本需要获得满足的基本权利。换句话说,低碳消费体现了人们的一种心境、一种价值和一种行为,其实质是消费者对消费对象的选择、决策和实际购买与消费的活动。由于“低碳程度”不同,涉及的具体内容也各异。在目前我国社会条件下,广义的低碳消费方式涵义包括五个层次:一是“恒温消费”,消费过程中温室气体排放量最低;二是“经济消费”,即对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量最小,最经济;三是“安全消费”,即消费结果对消费主体和人类生存环境的健康危害最小;四是“可持续消费”,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危害最小;五是“新领域消费”,转向消费新能源,鼓励开发新低碳技术、研发低碳产品,拓展新的消费领域,更重要的是推动经济转型,形成生产力发展新趋势,将扩大生产者的就业渠道、提高生产工具的能源效益、增加生产对象的新价值标准。[1]

2.低碳消费的意义

当前,以消耗大量能源、破坏环境、影响健康等为代价的“过度消费”、“面子消费”、“奢侈消费”、“一次性消费”和“豪华消费”不断升级。据世界奢侈品协会2012年1月11日最新公布的中国十年官方报告显示,截止2011年12月底,中国奢侈品市场年消费总额已经达到126亿美元(不包括私人飞机、游艇与豪华车),占据全球份额的28%,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占有率最大的奢侈品消费国家。[2]除此之外,各级各类公共部门还存在巨大浪费现象,如公车私用、形象工程、建造豪华办公大楼和宾馆、会议过多等过度消耗能源资源现象明显,但这些现象并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尽管我国在低碳消费宣传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中青年消费群体的低碳消费理念接受程度较高,但大多数消费者的低碳消费意识还有待提高,尤其是在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城市和农村。部分地区的宣传教育还停留在口号宣传上,缺乏低碳消费理论和知识的普及。民众在消费偏好和行为上,普遍追求以数量为主的高消费、一次性消费;在消费价值观上,追求象征意义的炫耀性消费等。近年来,国家通过推行“无车日”、“熄灯一小时”、“无纸化办公”等活动,提高人们的低碳生活意识。在很多大学校园也开展了“低碳从我做起”、建设“节约型学校”、“绿色校园”的活动,希望从广大青年入手,培养年轻人的环保意识。低碳消费,不仅是当今社会的流行语,更是关系到人类未来的战略选择。培养低碳消费的意识,对生活方式或消费习惯进行简单易行的改变,就会减少全球温室气体(主要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意义十分重大。“低碳生活”节能环保,有利于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恶化的速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选择“低碳生活”,是每位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同时,推广低碳消费模式,不仅是推动我国低碳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现实需要。

二、90后大学生低碳消费现状调查

1.90后大学生特点

如今,“90后”已成为当前大学生的主体力量。他们普遍为独生子女,家庭条件、受教育条件更加宽松,生活环境更加开放,但集体主义观念较为淡漠;他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多样,有着强烈的个体意识,思想较为复杂,但同时又具有强烈的依赖性,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以及选择自身信仰的过程中尚缺乏理性的思考;他们的知识更为多元,有更为广阔的国际视野和更为频繁的交流机会,但他们同时又很脆弱,缺乏挫折教育,一旦受挫很难恢复;他们个性更加张扬,充满激情、勇于尝试、表现自我毫不掩饰,反叛意识更为强烈,但也突显出了一些心理问题,不善于和他人共处,习惯一个人解决问题。这样一群“90后”大学生,把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与追求迅速推向“90后”时代,也把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的大学文化、大学精神建设推向一个新的转折点。

2.对90后大学生低碳消费意识的调查

目前人们对90后大学生的消费现状有一些共同的认识,比如:流行aa制,热衷于购买电子产品,喜欢网络购物,使用信用卡,团购产品,等等。本文为了更好地调查90后大学生对低碳消费的认识,于2010年12月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山西某高校在校90后大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380份,收回有效问卷355份,其中女生178份,男生177份。采用SpSS13.0软件,利用卡方检验、秩和检验等方法,对回收的问卷进行了分析,调查结果主要有:

(1)对低碳消费模式的认识。通过调查发现,51.3%的学生认为,低碳绿色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会享受到更加自然、舒适、健康的生活;24.8%的学生认为,低碳消费会促使城市化发展与时俱进,改变思路;19.2%的学生认为,低碳消费会促使公众改变思维方式和生活态度;仅有4.8%的学生对低碳消费带来的影响尚不确定。可见,大学生对低碳消费的认识普遍比较高,认同感较强。

(2)对学校限电的态度。分析结果表明,62.3%的学生对学校宿舍采取的限电措施表示支持与理解(其中,女生128人>男生93人);29.9%的学生表示不支持(男生66人>女生40人);7.9%的学生表示无所谓。男生和女生对学校限电的态度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203,p=0.001)。女生对学校限电表示更为理解。

(3)对使用一次性饭盒的态度。分析结果表明,73.5%的学生表示尽可能不用一次性饭盒,15.5%的学生表示从来不购买一次性饭盒,11%的学生表示经常使用。可见绝大多数学生对一次性饭盒的危害有较为清晰地认识,而且能够主动放弃使用,环保意识较强。秩和检验结果也显示,不同性别的一次性饭盒使用频率和对禁用饭盒的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15,p=0.043;X2=14.002,p

(4)对废旧电池的处理。分析结果表明,60.8%的学生将废旧电池扔到垃圾箱,33%的学生回将废旧电池留存等待回收处理,6.2%的学生表示随手扔掉。从上述结果可见,大学生对废旧电池的合理处理是有初步认识的,但可能由于电池回收不便利、不及时,导致多数学生将废旧电池与普通垃圾采取了同等对待的方式处理,未能采用更为低碳、更为环保的方式,这也提醒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废旧电池的处理,更好地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5)生源地比较。调查结果显示,城镇生源和农村生源的90后大学生相比,有些许差别。城乡学生对学校限电态度不全相同(X2=25.266,p

三、对培养90后大学生正确消费观、价值观的思考

从上述调查可以发现,90后大学生消费观、价值观的形成要受到家庭环境、社会发展、学校教育、个人因素等影响。如何在学校教育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引,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消费观、价值观,成为高等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之一。

1.家庭、社会、学校多方联合打造合理消费环境

90后大学生尚处于心智不完全成熟的阶段,不能要求孩子们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做到出淤泥而不染。家长、教师、社会都应提倡并自觉做到低碳消费、理性消费、绿色消费。应提高公众参与度,改善校园生态环境,建立健全大众消费环境,创建节约型社会。应积极发挥大众传媒的宣传作用,倡导健康、合理和文明的消费观念。应为大学生健康消费观、价值观的养成打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2.通过低碳消费培养90后大学生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作风

在我国倡导低碳消费,其中蕴含着中国共产党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应从诸如减少一次性物品的使用,节约用水用电,废物回收利用等小细节的养成着手,教育大学生从我做起,从自身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针对大学生多元化的消费模式,提倡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号召他们适度消费,反对高消费、超前消费以及盲目、攀比消费,帮助他们树立健康的消费意识和科学的消费观,从而改善大学生的不良消费行为。

3.低碳消费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体现

高校作为大学生的教育主体,要通过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将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和建设和谐社会的理念通过实践传播给学生。通过生活中真正减少碳排放,做到绿色的、健康的消费与生活。既节约了能源,降低了成本,又保护了生态,体现了和谐发展的理念。同时,90后大学生也应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与修养,树立正确的理财观、消费观、价值观,通过学习充实自己、通过实践提升能力、通过健康低碳的生活感悟生命,实现自我,体现价值。

综上所述,90后大学生正处于心智不完全成熟的成长期,他们如何成长以及成长为具有怎样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人,将对未来中国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90后大学生是传播低碳消费理念的生力军,他们刻有鲜明的时代印记,具有与时俱进的精神,具有极强的实践积极性,只有高校、教师、学生三维一体相互协作,共同将低碳理念贯彻深入,才能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才能培养出一批批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现代大学生。

参考文献:

[1]论低碳消费方式[n].光明日报,2009-05-05.

[2]中国奢侈品消费全球第一的隐忧[eB/oL].finance.省略/cj/2012/01-16/3606425.shtml,2012-02-26.

[3]吴琪.大学生消费状况的调查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3).

[4]尚玉峰.80后大学生消费行为浅析[J].商业营销,2009,(4).

[5]毕启冬等.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和消费行为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