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积金便民新政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53:41

公积金便民新政篇1

一、正确把握形势和任务的关系,圆满完成市下达的考核任务

贯彻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推进住房公积金建制扩面工作”总体要求,围绕市政府实事工程分解下达我市的公积金增人任务,我们认清形势,把握好工作力度和节奏,全力争取完成考核任务。一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考核任务,完善镇区开展建制扩面的工作网络和工作机制。按照年初全市公积金建制扩面工作会议提出要求,我们调整了考核办法和统计口径,引导各镇区重点抓好规模型企业建制扩面;协调部分镇区落实了新分管领导,完善了工作网络;建立完善了月度数据通报等5项工作机制。强化对各镇区日常工作协调指导,通过开镇区分管领导、社保所长业务培训会、季度工作例会,不定期刊发镇区版简报,与部分镇一起分析进度脱幅原因寻找对策等,抓好工作进度。除个别镇外,其余各镇区均顺利完成科学发展观公积金考核任务。二是以促和谐稳定为主要手段,推进规模企业落实职工基本权益。结合各镇区开展工作碰到的难题,约谈了14家经营效益良好但职工反映强烈的企业,与相关镇区一起做好发生职工维权投诉甚至罢工的20余家企业工作,向上市后备企业和纳入本市“和谐”企业名单的建缴公积金存在不足的54家企业寄发建议书并上门辅导,引导上述企业规范建缴公积金,达到了落实职工基本权益和促进和谐发展的统一。全年新增开户单位331家,新增缴存职工3.77万人,圆满完成市政府实事工程分解的公积金增人任务。

二、千方百计抓好资金平衡管理,积极应对并满足超历史的职工使用需求

面对今年以来我市购房刚需持续释放、职工使用需求旺盛、资金供应持续紧绷的新情况,贯彻陆书记“最大限度发挥好公积金的保障作用”的批示精神,想方设法抓资金均衡使用,实现了使用政策不收紧,超历史的贷款需求普遍得到满足,实现了公积金制度广惠民生,也为稳定我市房地产市场作出一份贡献。一是抓好以基数调整为重点的全年资金归集工作。在市财政部门的支持,在各县市中率先启动并如期完成基数调整。多措并举抓调整落实,全市企业参调面进一步扩大,机关事业单位调整工作全面落实到位。调整增加月缴额创历史新高,达到1336万元。全年归集公积金9.84亿元,同比增30%。二是强化资金调度安排,确保有序使用。加强与开发商,特别是大型楼盘的服务对接,安排购房职工分批有序申贷;同时,强化资金在各银行间的调度管理和中心内部工作衔接,确保资金供需保持动态平衡。全年公积金资金使用量达12亿元,创历史最高纪录,其中发放贷款6.22亿元,同比增64%,大幅超额完成年计划,贷款受益家庭2263户,同比增加近千户;职工购、建、租房和还贷提取等安居用途的提取资金达4.6亿元,占年度提取总额的80%。我市贷款逾期率连续第8年控制为零。三是实施好惠民政策凸显公积金保障作用。配合本市“985”、“211”人才激励政策,推出了公积金配套优惠政策,同时继续做好高层次人才公积金优惠政策落实工作,今年以来向14名高层次人才放贷1040万元;积极配合本市老城区改建工程,古塘街动迁职工申贷采取了向上申请、特事特办方式;组织了政策说明和服务专场,我市28名购经济适用房公积金借款人享受到贴息;实施了公积金贷款可申请调高月还贷额政策,帮助借款人充分利用每月缴存的公积金;优化了二手房办理公积金(组合)贷款手续,职工申贷更有利;向本市上交廉租房保障资金806万元。继续实施面向患重大疾病、下岗失业、低保特困、残疾等特殊群体的优惠政策,全年办理提取近500万元。

公积金便民新政篇2

关键词:农村金融;公共服务;金融服务

abstract:thispaperismainlyabouthowtospeeduptheconstructionofruralfinancialservicesystemanditsprofoundsignificanceinChina’sruralmarket.itplaysavitalrolenotonlyinenhancingthefinancialservicelevelfocusingonpromotingagriculture,ruralareasandfarmers,butalsointherealizationofruralpublicservice,aswellassatisfyingtheneedsoftheruralpopulation.atpresent,problemssuchaslowcoverageoftheruralfinancialnetwork,insufficientcompetitionareveryobvious.inordertoimprovetheruralfinancialandpublicservicelevel,twofactorsneedtobehighlighted,namely,governmentguidanceandmarketallocation.inaddition,weneedtoinsistondevelopingthenetworklayoutandserviceinnovation,tomeettheserviceneedsoflocalfarmers.

Keywords:ruralfinance,publicservices,financialservices

中图分类号:F830.3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2265(2012)10-0038-04

随着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战略的实施,农村经济加快发展,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对农村金融的需求进一步增强。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金融获得长足发展,但与城市相比有较大差距,与农村的实际需求不相适应,农村金融网点覆盖面低,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效率不高、配套设施不全、服务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本文结合山东省潍坊市实践,就如何加快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并与公共服务互动融合发展进行探讨。

一、加快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提升金融服务“三农”水平,贯彻落实强农惠农政策

中央对“三农”问题越来越重视,把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作为重中之重,提出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战略举措。具体到金融服务,城乡不均衡的问题尤其突出。我国未来金融发展的方向之一,就是要引导金融机构和金融服务更多地走向农村,通过推动金融资源要素向农村地区配置,完善多层次、广覆盖的普惠性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促进城乡金融服务均等化。2004年以来,每年中央1号文件都强调,金融机构要履行服务“三农”的义务。应该说,加快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符合中央政策要求,符合金融发展规律,符合农民群众的愿望和需求。

(二)完善金融服务网络,促进农村公共服务实现

当前,随着公共财政建设和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深入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大量民生投入向农村倾斜,大量公共服务走向农村。2011年中央财政对“三农”的实际投入突破1万亿元。其中,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四补贴”资金达1406亿元,比2004年增长了近9倍。就山东省潍坊市来讲,2011年涉农公共支出项目涵盖文教、农业、企业、社保四大项29小项,金额达37.6亿元,其中涉及直接支付到农户的新农合、新农保、最低生活保障、良种补贴等20项,金额达27.3亿元。但是,在政策落实过程中,由于金融支付服务体系的滞后,农民很难在第一时间查询、领取补贴,以便及时转化为农村生产、生活资源,惠农但不便民的现象不同程度存在。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保障民生政策有效落实、公共服务真正惠及农民,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对财政与金融服务的融合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以农村金融支付体系建设为切入点,以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为目的,加快农民自助服务终端等现代化金融机具的布设,优化农村金融财政公共服务网络,帮助农民实现“不出村、无风险、方便快捷”支取涉农补贴、开展金融交易,打通民生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才能真正做到惠民又便民。

(三)增强金融服务能力,方便农民群众的迫切需求

1990年代以来,随着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造和市场定位的转型,四大商业银行大规模收缩了农村的网点,撤并地县级以下的分支机构,分流精简人员,农村金融服务能力日渐减弱。近年来,尽管出现网点布局“回流”农村现象,但与城市相比,仍然有较大差距。就潍坊市来讲,截至2011年底县域银行机构网点365个,平均每个乡镇对应3.97个银行机构网点,每个网点服务1.85万人;城区银行机构网点354个,每个网点服务0.53万人。大多数农村居民如需要查询、存取款、转账、刷卡消费等基础金融服务时,往往要到附近乡镇以上地方才能完成,费时费力,又增加了交通支出。随着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农民对金融服务需求的不断增长与农村金融服务不完善的矛盾越来越凸显,加快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的呼声越来越高。通过在农村推广银行卡等非现金支付工具、向县域以下延伸现代化支付清算系统,完善金融基础设施,一是能够使农民享受现代化金融服务,大大提高资金结算效率,方便群众生产生活;二是有效降低农村地区大额现金安全隐患和假币风险,保障群众财产安全;三是有利于促进农民培养金融意识,转变消费观念,提升金融消费能力,刺激和培育农村消费市场。

(四)加快金融创新,拓展农村金融市场

随着城市金融服务供给体系的不断丰富和完善,城市金融服务市场日渐饱和、竞争日趋激烈,而农村地区经济快速发展、金融需求日渐旺盛,农村市场逐步成为金融机构业务拓展的新兴增长点。农村金融支付体系建设,为金融机构渗透农村市场提供了良好突破口和切入点。通过适当竞争,也能够促进各金融机构加快金融创新,推出更适合农村、更贴近农民的个性化金融产品,实现惠农与自身持续发展的双赢。

二、潍坊市加快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的实践

潍坊作为农业大市,是全国著名的农产品出口和加工基地,农村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半数以上,对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强化金融支撑的要求尤为迫切。为此,潍坊市坚持把加快农村金融体系建设摆上突出位置,狠抓金融组织、服务环境和信用体系三个重点,着力打造“金融机具村村通、银行折卡户户用、足不出村存取款、乡间地头可转账”的新型农村金融服务模式。

(一)新型农村金融组织繁荣发展

通过鼓励银行业机构到县域和村镇开展业务、培育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等方式,完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一是在全省率先启动了农合机构股份制、银行化改革。寿光、青州、安丘农商行先后成功组建,2012年底前全面完成改革任务。二是支持村镇银行加快布局。制定出台了一次性开业补助和税费减免等扶持政策,鼓励银行机构发起设立村镇银行。全市已有5家村镇银行开业运营,居全省第一位,年底实现村镇银行在各县市区全覆盖。三是小贷公司迅速成长。出台了《关于促进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意见》,使其发展到45家,居全省第一,实现了县域全覆盖。截至2011年底,累计贷款101.7亿元,其中为5381家农户发放贷款51.7亿元,占全部贷款的一半以上。

(二)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率先推进

坚持将完善农村金融支付体系作为加快农村金融体系建设的突破口,在2009年就制定印发《潍坊市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工作方案》,并列入全市金融重点工作和综合配套改革试点项目,持续进行了积极探索和有益实践。其中,寿光市坚持专业市场示范带动,形成了“农民足不出户可缴费,身不出村存取款”的“寿光模式”,山东省和全国农村金融支付服务环境建设现场会先后在寿光召开。诸城市借助加快农村社区建设的契机,建立完善了覆盖辖区的农村社区金融支付服务体系,受到了社区居民的欢迎。安丘市坚持将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与财政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相结合,实现了涉农公共支出全部通过银行账户和银行卡发放,有效地扩大了金融服务覆盖面,方便了农民群众。截至2011年底,潍坊市农村地区银行卡发卡量达到795万张,人均持卡1.18张,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0个百分点;设置农民金融自助服务终端1001台,占全省的24%。为推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全面铺开,2012年又专门召开了全市农村金融财政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现场会,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支付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确保2012年底前全面消除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空白点,金融支付服务体系覆盖全市100%的行政村。

(三)农村信用担保体系不断完善

针对农村贷款存在的“担保难、抵押难”问题,坚持完善担保体系、扩大抵押范围和加快信用体系建设“三管齐下”,为农民和涉农企业提供系统性的信贷服务。一是完善融资担保体系。目前全市融资性担保公司已发展到57家,资产总额达到54亿元,其中注册资本过亿元的融资性担保公司23家,截至2011年底担保余额达到148亿元,累计为6151家农户提供了7.2亿元的担保服务。二是扩大农村有效抵押物范围。积极推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民住房、蔬菜大棚抵押贷款模式,并将抵押物范围扩大到林权、海域使用权、旅游景点、商铺经营权等8大类,全市累计发放此类贷款30亿元,活化了农村生产要素,提高了“三农”融资能力。三是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出台了《关于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意见》和《信用信息共享办法》,多渠道采集农户和涉农企业相关信息,初步建成了覆盖全市、城乡一体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积极开展“信用户、村和镇”评定活动,大力推行农户信用评定和贷款需求“双覆盖”工程。除个别不具备信用条件的老年户、违法户外,全市170万农户全部进行了信用评定,基本实现了市域全覆盖,为农民贷款奠定良好基础。

三、进一步促进农村金融与公共服务融合发展的思路举措

促进农村金融与公共服务融合发展,是保障民生政策有效落实、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的迫切需要,也是遵循金融发展规律、促进两者共同发展的客观要求。基于对实践的思考,要进一步提升农村金融和公共服务水平,必须注重发挥政府引导和市场配置两个方面的作用,坚持网络布局和服务创新同时推进,最大限度满足农民群众的服务需求。

(一)放活发展,推动农村金融机构体系建设

加大政策引导力度,鼓励国有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分支机构向县域镇域延伸,形成有效竞争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进一步放宽农村金融准入门槛,鼓励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增强农村金融活力。结合农村实际,发展符合农村现有产权制度、覆盖广大农户的农户贷款担保组织,着力解决农村贷款担保难问题。

(二)因地制宜,加快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农村金融基础设施,是加快推进农村金融财政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前提。一是科学规划建设。立足当地实际,根据辖区内镇村地理位置、规模人口、经济发展和金融服务需求等情况,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科学规划好金融支付网络布局,分层次配置相应的金融支付工具,保证农民能够方便、快捷地享受金融财政公共服务。要考虑城镇化进程加快的趋势,超前考虑网络布局的适用性和可持续性,多采用便于迁移、容易拆装的移动设备,避免投资浪费。二是保持适度竞争。鼓励涉农金融机构采取不同形式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多形式终端服务,让农民群众自主选择,以适度竞争促进服务水平提升。三是给予一定政策支持。针对在农村地区,特别是位置偏远、人口数量少和经济相对落后的村,布放金融基础设施成本较高、见效较慢等问题,对银行机构在农村的电子设备投入及运行维护费用给予适当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扶持,以提高银行机构参与农村支付环境建设的积极性。

(三)融合互动,打造金融财政公共服务新模式

各级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的过程中,注重利用好金融服务网络,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方便农民群众。改进涉农补贴发放方式,尽快梳理、整合各类能够纳入农村金融支付服务体系的涉农补贴项目,力争全部通过银行发放,实现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直接到达个人账户。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到交通、教育、水电等公共事业缴费的应用,扩大市场基础,实现降低运营成本和方便服务群众的共赢。引导涉农金融机构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更多地承担社会责任,坚持为农服务的方向,以最低的收费、最优的服务、最好的网络,配合好各项民生政策和公共服务的落实。

(四)鼓励创新,全面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

一是进一步完善终端支付功能。从尊重农民现金支付习惯出发,改进现有终端和支付工具,研发推广操作简便、兼具现金及非现金支付功能的终端,进一步满足农民群众需求。主动适应农村新生代农民、知识型农民日益增多的趋势,加强与网络通讯部门的合作,推动应用网上支付、手机支付等新型电子支付方式。二是加大对“三农”的信贷支持。进一步丰富银行卡产品的服务内容,促进银行卡和农户小额贷款相结合,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民资金需求。根据农民贷款“小、散、频、急”的特点,积极推进抵押担保创新,进一步扩大农村抵押担保物范围,建立信贷审批绿色通道,有效解决农户贷款难问题。三是大力拓展金融服务。积极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有针对性地推出个性化金融产品,提供套餐式金融服务,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农民的金融服务需求。利用完善的服务网络,为农民提供生产、投资、理财和就业等方面的咨询与指导,促进农民增收。

(五)健全制度,切实防范农村金融风险

在推进农村金融财政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特别注意金融创新与风险防控的把握,最大限度保障农民群众的资金不受损失。一是健全内控防范措施。针对新型支付工具和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现状,建立一整套完善的监管制度,通过强化管理、技术防范和加强警示教育等手段,提高风险防控能力,确保农民资金安全。二是严厉打击违法行为。进一步完善农村地区支付领域联合预防机制和信息报告制度,严厉打击农村地区利用支付结算工具违规套现、民间借贷等非法金融活动,有效防范金融风险与财政风险相互传递,营造“用卡放心、支付安全”的良好农村金融环境。三是优化农村信用体系。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与农村支付环境建设有机结合,大力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评选活动,建立个人征信记录,制定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的制度措施,积极营造良好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四是培养农民群众的现代金融意识。以农村金融网点柜面宣传为主阵地,充分利用电视、报刊、广播、网络等载体,广泛开展宣传活动,让广大农民群众熟悉支农惠农政策和金融服务知识,培育农民群众用卡习惯,有效提升农村地区对非现金支付方式的认可度,努力营造有利于加快农村金融与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朱强.基于农户需求变化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构[J].调研世界,2010,(6).

公积金便民新政篇3

【驻村个人工作计划一】

一、xx村概况

xx村位于xx乡南端,距秀山县城36公路,东接平马、西连官庄,距乡政府驻地4公里,有水泥硬化公路连通,交通便利。全村幅员面积6.8平方公里,下辖5个村民小组,335户,1236人;有耕地面积2665亩,林地面积3882亩。20xx年全村人均收入4598元。

全村平均海拔680米,位于xx头组的梳子山最高海拔1366米,是xx河的源头所在;xx村因离县城较远,具有xx、空气、土壤、生态等地理优势,适宜发展种植业,因广种金银花、白术等中药材,被誉为“中药材之村”。

二、贫困现状

(一)客观环境差

xx村位于川河盖下,多为山地,土层薄,坡度大,土壤贫瘠,受地理因素限制,全村土地零散,造成土多田少、田地灌溉不足等问题,传统农业增收困难。

(二)基础设施落后

1、道路交通。全村5个村民小组有4个村民组通有通组公路,两个村民小组通有水泥硬化路,但由于地理条件特殊,地势高,阳雀坳组通组路迟迟未能动工,群众的出行和生产受到一定的困难。

2、农田灌溉、水利设施。xx河虽然横穿全村,但由于xx村海拔高,地理条件特殊,河流无法满足农田灌溉的要求。“xx村二堰”修于1998年,但由于年久失修,加上自然灾害的影响,无法引水灌溉,迫使部分粮田改旱,影响群众生产。

3、农村住房。由于居住条件恶劣,农民收入水平低,加之历年火灾、雪灾、风灾影响,全村仍有危房户户。老式木房数量大,砖瓦房比例只有30%。

4、卫生、服务设施。目前xx村尚未能建立合格的卫生室,现有的门诊室和药房都设在农户家中,条件简陋、设备简单、药品单一,只能对简单的伤风感冒进行治疗。便民商店货源不足,货品单一,不能满足群众日常要求。

三、20xx—20xx年扶贫开发目标任务

围绕《秀山县整村脱贫工作目标》,按照“八有、四通、三解决”的要求,20xx-20xx年xx村要实现以下八个目标任务:

(一)人均纯收入在20XX年的4598元的基础上在增加2000元,达到6598元,实现户均拥有1-2个农业产业,95%以上农户有较稳定的增收来源,90%以上农户实现万元增收。

(二)全村所有村民小组通组公路,80%村民小组实现硬化公路连接,完成全村16000米人行便道建设。实现畅通任务。

(三)完成农村危旧房改造,全面消除危房户,实现砖混结构住房比例60%以上。

(四)疏通“xx村二堰”,完成低效农田改造。

(五)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参合率达到95%以上;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全部纳入农村低保;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80%以上。

(六)完善村卫生室,实现治疗室、药房隔离,完善医疗设备、保障药品齐全。

(七)建立规范整洁的农家便民超市,保障货品充足,品种齐全。

(八)建设强有力的基层组织,完善村级活动室,室内设施,活动开展正常。

四、20xx—20xx年扶贫开发项目

为实现上述目标任务,从该村实际出发,两年计划建设项目15个,总投资465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100万元,上级级部门帮扶资金158万元,群众投劳折资207万元。分年度实施如下:

(一)20xx年项目:计划建设项目9个,总投资215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50万元,农民投劳折资及自筹98万元,上级部门解决67万元。

1、基础设施

(1)道路建设:①硬化河坝组到xx头组通组公路1.5公里。需财政扶贫资金15万元,农民投劳折资及自筹20万元,上级部门解决20万元。②硬化河坝组、旧屋基组人行便道8000米。需财政扶贫资金16万元,农民投劳折资及自筹16万元,上级部门解决16万元。

(2)堰渠整治:维修“xx村二堰”4公里。需财政扶贫资金5万元,农民投劳折资及自筹6万元,上级部门解决5万元。

(3)农房改造:完成农村危旧房改造,全面消除危房户,实现砖混结构住房比例40%以上。需财政扶贫资金10万元,农民投劳折资及自筹10万元,上级部门解决10万元。

(二)产业发展

(1)中药材发展:新增金银花种植面积650亩,总面积达2500亩,新增种植户20户,种植户达280户。建立白术种植基地,新增白术种植100亩。需上级部门解决6万元,农户自筹6万元。

(2)养殖业发展:新增500只以上规模土鸡养殖大户5户、20头以上生猪养殖大户2户。实现年出栏土鸡4万只,年出栏生猪1800头。需上级部门解决10万元,农户自筹40万元。

(3)筹办中药材合作社1个,主要为群众种植金银花、白术、泽泻等农产品提供种植技术、种子、产品销售、病虫害防治等服务。

(4)申办扶贫互助资金协会1个,有效解决农户产业发展的资金瓶颈,更大的满足群众发展产业的要求。

(5)劳动力转移培训:组织专业技术培训、劳务培训2次以上,累计参训400人次以上,发放资料800余份,需财政扶贫资金2万元。

3、社会事业:

完善村卫生室,农家便民超市。需互助扶贫资金2万元。

(二)20xx年项目:20xx年计划建设项目7个,总投资250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50万元,农民投劳折资及自筹109万元,上级部门解决91万元。

1、基础设施

(1)道路建设:①新修旧屋基到阳雀坳通组路1500米。需财政扶贫资金8万元,农民投劳折资及自筹11万元,上级部门解决12万元。②硬化xx头组、姚家坡组、阳雀坳组人行便道10公里。需财政扶贫资金20万元,农民投劳折资及自筹20万元,上级部门解决20万元。。

(2)农房改造:改造农村老式木房,实现砖混结构住房比例60%以上。需财政扶贫资金20万元,农民投劳折资及自筹20万元,上级部门解决20万元。

(3)农村通讯:实现有线广播电视、程控电话全覆盖。

(二)产业发展

(1)中药材发展:新增金银花种植面积500亩。新增白术种植100亩。需上级部门解决5万元,农户自筹5万元。

(2)养殖业发展:新增500只以上规模土鸡养殖大户5户、20头以上生猪养殖大户2户。实现年出栏土鸡6万只,年出栏生猪2100头。需上级部门解决12万元,农户自筹48万元。

(3)劳动力转移培训:组织专业技术培训、劳务培训2次以上,累计参训400人次以上,发放资料800余份,需财政扶贫资金2万元。

3、社会事业:

建立藏书超过500册的农家书屋1个。需上级部门解决2万元。

五、效益分析

上述项目按规划实施后,至20xx年,全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将得到较大改善,农民收入将有显著提高。

(一)基础设施

全村所有村民小组通组公路,完成全村18000米入户便道建设;全面消除危旧房改造,砖混结构住房比例60%以上;旱涝保收的基本农田达到300亩,户平达0.9亩。

(二)产业发展

到20xx年,全村金银花种植面积达到3000亩,白术基地400亩;土鸡养殖达到年出栏6万只以上,生猪养殖达到年出栏2200头;所有青壮年劳动力掌握1-2门脱贫致富的知识和技能,合理输送400名农村剩余劳动力。

至20xx年底,全村实现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达到6598元,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实现农户万元增收。

(三)社会事业

完善村卫生室,规范农家便民超市;农村建卡贫困户基本销号;医保覆盖率达95%以上,养老保险率达80%以上;村“两委”班子和谐,各项制度、机制健全,村规民约完善。

五、主要措施

一是建立健全机构。加强对xx村扶贫开发工作的领导,由乡长刘玉忠同志任该村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分管领导张波为副组长,抓好项目规划、统筹协调及项目实施。

二是广泛发动群众。在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支持的同时,广泛发动群众,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采取“一事一议”办法发动农民筹资投劳,搞好基础设施及社会事业建设,加快产业调整步伐,改善居住环境。

三是严格项目管理。严格执行“三专制”即专人、专账、专户,严格执行报帐制管理,做到村务公开,帐、物相符,提高扶贫资金及帮扶资金的使用效益。

四是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加强法制化建设完善村规民约;加强对村、组干部及党员的教育培训,提高思想文化素质,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保证该村扶贫规划的顺利实施。

【驻村个人工作计划二】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快我县贫困村脱贫致富进度,推动城乡统筹发展,按照县委、县政府安排,对我中心驻村扶贫的坛城镇祠堂村制定如下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为切入点,努力加快该村脱贫致富步伐。

二、强化组织领导,确定扶贫工作重点

中心党组成立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职责范围,确立帮扶工作重点。根据县委、政府对扶贫工作的要求和祠堂村实际情况,对扶贫工作分阶段召开专题研究会。同时要求及时报送帮扶工作情况、总结等材料。

三、制定扶贫措施,注重扶贫实效

(一)协助加强该村精神文明建设。组织村民开展文化活动,积极收集筹措书籍报刊,增强村民学文化、用文化意识,以科学文化知识,带动“富民兴村”活动,广泛宣传党的富民政策,大力宣讲中央支农、惠农政策,增加村民的文明素质,增强农民法律意识,村民居健康卫生水平提高,基本形成村民诚信友善,崇尚科学,文明礼貌,邻里和睦的新风尚。

(二)加强科技培训,开辟致富门路。中心积极协调农业、

科技等方面的专家向贫困户宣传科技知识,引导帮助农民群众学习致富技术、掌握致富技能。通过种植养殖结构调整,稳定粮食产量,引导村民在农业“三棚”上多下功夫。全年培训科技“带头人”不少于10个,使贫困户掌握1-2门农村实用技术。

(三)协助村委妥善抓好困难村民生活安排,做好贫困户村民生产生活困难的调查摸底,针对有些困难村民就医难和子女上学难等问题,组织开展各种方式的献爱心和扶贫帮困慰问活动。积极开展结对帮扶,尽力解决一些特别困难家庭的生活困难等问题。

(四)主动协助村民组织劳务输出,增加村民收入;积极帮助扶贫村牵线搭桥引进资金和项目,多渠道、多形式拓展增收途径、开辟致富门路。

公积金便民新政篇4

2010年5月,党和国家领导人同志在了解到宁夏邮政药品配送有关情况后批示:“对邮政参与药品统一配送,推进医药改革的情况和经验应予以了解和总结,以资推广。”

近年来,根据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发展中国特色邮政事业”的部署,宁夏邮政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服务民生高于一切”,把宁夏各族人民群众当亲人,围绕宁夏民生计划,充分发挥“三流合一”的网络优势,创新服务方式,服务民生、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在医药配送、服务“三农”、金融服务、“城市一卡通”和空港物流建设等方面,开了全国邮政的先河,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积极参与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拓宽服务“三农”领域。开展了生产资料和消费品的集中采购、统一配送和农产品输出服务,实施了邮政万村千乡村村配送市场工程、“万亩示范区”建设等工程;开办了“少生快富”资金、“新农保”等服务项目;完善农村邮政金融服务,为农民创业融资提供支持;做好“农家书屋”和“家电下乡”配送服务,使邮政服务“三农”工作成为“政府放心、农民受益”的主渠道,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挥了积极作用。

积极开展药品配送工作。按照全区药品“三统一”的要求,依托邮政网络,搭建了覆盖区、市、县、乡、村五级医疗机构的药品配送网络,累计配送药品15亿元,药品配送覆盖率达到100%,平均计划配送率达到88%,有效确保了全区药价平均降低46%,每年让利百姓3亿元,极大地缓解了群众“用药贵、看病难”的问题。

在全国邮政率先实施了“城市一卡通”工程。一卡通在公交、餐饮娱乐等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充分发挥了“电子钱包”的便捷支付功能。

积极参与自治区国际空港物流园区建设。借助宁夏的回乡优势与连接中东等阿拉伯国家优越的交通区位条件,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开通了银川―迪拜货运航线。

公积金便民新政篇5

公积金使用效率风险防控

当前,我国经济增速虽然处在合理区间,但经济增长下行压力较大,存在诸多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受“限购、限贷”等宏观政策调控,以及部分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不佳的影响,使住房公积金制度的推行受到一定的阻力。党的十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核心目标就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让经济增长从投资驱动向消费驱动转型,由此必然带来提高消费能力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和抑制过度投资的利率市场化改革。这两项改革对于住房公积金将产生直接的影响。作为住房货币化分配的重要形式,住房公积金应当成为增加职工收入一个最便利、最可行、并经实证的有效工具。《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研究建立城市基础设施、住宅政策性金融机构;健全符合国情的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建立公开规范的住房公积金制度,改进住房公积金提取、使用、监管机制”,这些都是促进住房公积金管理与服务质量提升的强大动力,要紧紧围绕抓宣传、提效率;抓服务,提质量;抓内控,防风险,努力提高住房公积金管理和服务水平,促进住房公积金工作健康发展。

一、不断提高住房公积金使用效率

“建”好住房公积金的目的是“用”好公积金,确保资金最大限度地发挥增值效益。要着力加强政策宣传。一项好的制度,如果职工群众不了解或者不清楚,就不能发挥作用,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在住房公积金制度方面,仍然不少人对有关的政策法规还不甚了解。因此,要采取多种形式,利用报纸、电视、政府网站等媒介,加大住房公积金“低存低贷”的政策优势和各项新政的宣传力度,营造有利于实施住房公积金制度的社会氛围。要着力扩大住房公积金覆盖面。管理单位和部门要通过主动干预、政策宣传、法律教育和思想疏导等措施,让更多的企业职工享受到住房公积金政策的温暖。要着力拓宽资金使用面。要在政策允许的条件下,积极解放思想、创新思路,不断拓宽住房公积金的使用范围,真正把住房公积金沉淀资金用在改善职工群众居住条件和生活水平上。要认真研究如何使用提高住房公积金运用率问题,努力用好用活住房公积金的沉淀资金,使住房公积金效益放大,实现保值增值。

二、不断创新住房公积金服务方式

住房公积金管理工作与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必须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自觉增强群众观念,在缴存、提取、贷款等各个环节为群众提供周到、方便、快捷的服务,使职工群众共享住房公积金制度建设的成果。要着力抓好基础数据贯标工作。住房公积金管理信息化,是规范管理的重要支撑和保障,是提升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管理单位和部门要结合自身条件,探索实施切实可行的信息化建设发展方向,严格贯彻落实住房公积金基础数据标准,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加强与受托银行、软件开发商及监管部门的沟通协调。要不断完善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加强公积金门户网站建设,围绕信息化建设工作,不断挖掘网站便民功能,探索实行网上审批、网上业务办理等工作。探讨实现提取业务电子拍照管理系统,不断完善提取业务事后监督工作制度,进一步提高风险防控水平。要畅通便民服务热线,加大便民服务热线宣传工作,不断提升社会知晓率,制定服务热线工作制度,强化公开监督。要转变服务观念,提高服务水平。要健全服务制度,全面推行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等服务制度,从制度层面上尽可能为缴存单位和职工提供方便。在加强风险防范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业务流程,减少审批环节,缩短办理时限,提高服务效率;要在现有的“一条龙”服务基础上,逐步推行“一站式”服务。要积极开展预约服务、上门服务,对于住房公积金业务集中、办理批次多的服务项目,或者到服务网点办理业务确有困难的缴存职工,要积极创造条件,主动开展上门服务。要进一步加强人员业务培训。要加强人员培训工作,针对不同层次制定相应培训计划,建设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熟练、作风优良的高素质公积金队伍,打造具有先进理念、过硬本领、突出业绩、优良作风、团结协作的优秀团队。

公积金便民新政篇6

一、坚持以民为本,努力扎实苦干,务求各项民政工作取得新成效

他困难群众4000余户1万余人。

二是加强便民服务网络建设。探索建立社区管理服务新机制,依托区、街、居三级服务网络体系,以社区便民服务中心为支撑,在社区普遍建有“温馨e家”社区信息化服务平台,设有“社区e政务”、“乐民e视窗”、“市民e课堂”、“为民e家店”、“便民e服务”等版块,开通社区便民服务热线“880”,秉承“生活帮手,凡事不愁”服务理念,为居民提供信息咨询、家政服务、综合修理、为老服务、康复保健、心里疏导等各类便民服务。三是加强新型养老服务平台建设。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在全面推广社会化居家养老中心建设、实施政府购买陪护等为老服务项目,加快建设全省一流的夕阳红文化广场和文化中心的同时,积极探索新型养老服务途径,打造“虚拟养老服务中心”新型养老服务平台。建成后的“虚拟养老服务中心”设有24个呼叫座席,老人只要拨打中心呼叫热线或社区便民服务热线,就能方便、快捷的享受到由养老服务中心加盟企业或社区志愿者提供的贴心服务。打造社区特色品牌。

推行“一居一品”、“一居一特”,结合自身实际,确立了各自的社区品牌,积极开展各具特色的社区服务,形成了一批有特色、有影响的品牌亮点工作。一是进一步完善老典型,老中见新意。沈阳路社区多方筹措资金,对居家养老场所进行改造,建成面积达640平方米的居家养老综合服务楼,积极开展养老助残、健康洗浴、医疗保健、餐饮娱乐等12大特色服务,成为了

“民心楼”。二是因地制宜创建新亮点,新中见品位。河堤路社区针对辖区小学生放学后无人管、无人问的实际情况,开设“放心吧”,构建了“家—校—居”三位一体的小学生教育管理新机制,为流动人口子女解决了“四点钟”现象问题。车站社区举办社区趣味运动会和社区“邻里节”活动,增强了社区居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朝阳社区首创的“社区志愿者服务储蓄制”,掀起全区志愿者服务工作的热潮。三是持续深入抓创建,再树新品牌。向阳、城西等社区积极开展基层党建创新,分别成立“文明共建联谊会”、实施党建“暖心”工程。东方丽景、河堤路等社区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活动,增强居民防灾减灾意识,提升防灾减灾能力,淮西社区荣获“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称号。健康路、兴隆、富丽花园等社区充分利用辖区资源优势,积极打造特色科普、文化健康、绿色环保社区,深受居民欢迎和好评。

3、积极做好优抚安置工作。有效落实各项优抚政策,发放物价补贴。及时足额地发放优抚金229.8万元,所有资金全部实现社会化发放。为重点优抚对象办理居民医保,有效缓解了优抚对象看病难问题。为优抚对象发放物价补贴1.41万元,有效缓解了因物价上涨带来的生活压力。及时为10多名伤残人员办理了评、调残手续。率先实现城乡退役士兵一体化安置。为解决在安置过程中城、乡退役士兵安置差异过大的难题,更大程度地维护退役士兵的合法权益,我局创新思维,提请区政府出台了《关于实施城乡退役士兵一体化安置的意见》,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实行城乡退役士兵安置一体化,城乡退役士兵安置执行统一标准,我区也由此成为全市唯一实现城乡退役士兵一体化安置的县(区)。认真实施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我局高度重视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四项举措确保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一是积极与市切实做好复员退伍军人信访稳定工作。成立了由本人任组长的信访稳定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信访稳定工作责任制,深入开展复退军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建立了区、街道、三级信访工作网络和信访帮办制度,对信访重点人头实施24小时监控,准确掌握信访重点人头动态,做好信访日报和稳控记录,及时编发信息快报上报党委、政府,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

难,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打消上访念头,确保了无一起复员退伍军人赴省进京集访现象发生。

三、坚持依法行政,强化法治理念,倾心打造和谐民政

2012年,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和区政法委的指导下,坚持以民主法制理论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严格履行政府赋予的行政职能,坚持以人为本,在强化依法行政意识、规范依法行政行为、建立健全5、能够执行公务用车规定;

6、认真执行不参与等规定;

7、没有委托他人投资证券或其他委托理财的名义获取不正当利益;

8、没有收受和赠送现金、代币购物券、礼仪储蓄单、债券、股票及其他有价证券,消费卡、购物卡、电话充值卡、商品提货单

等各种支付凭证和高档耐用物品、金银制品等贵重物品;

9、没有为本人谋取预期的不正当利益或以各种方式为配偶、子女和其他亲友谋取不正当利益;

10、没有利用本人及家庭成员婚丧嫁娶大操大办、收敛钱财,没有利用工作调动、提升晋级、迁新居、过生日、子女升学、参军等名义操办;

11、没有违反组织人事纪律,没有“跑官要官”、“跑官卖官”,没有借选拔任用干部之机谋取私利;

12、能够执行财政、金融法规,财务制度及财经纪律,执行不准用公款报销应由本人及其配偶和子女支付的个人费用等规定。

13、能够执行不准用公款大吃大喝、工作日中午不准饮酒(接待上级、客商除外),不准用公款高消费娱乐和健身活动等规定;

14、没有用公款出国(境)或国内旅游的问题,认真遵守出国(境)有关规定;

15、认真执行礼品礼金登记、重大事项报告、个人收入申报等制度;

选述内容

1、认真执行民政部门制定的廉洁自律、行业禁令等规定;

2、认真执行干部人事纪律。能够执行财经纪律和《区民政局财务制度》,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对于局重大决策和1000元以上的财务支出做到由局长办公会议讨论研究决定。

3、认真践行廉洁承诺。

公积金便民新政篇7

目前,全市城镇居民住房灾后恢复重建已进入最重要的实施阶段,进一步加大住房公积金贷款力度,切实发挥住房公积金的职能作用,是有效解决城镇居民住房灾后恢复重建资金短缺问题,强力推进城镇居民住房灾后恢复重建的有效措施。各县区政府和住房公积金管理等有关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充分发挥住房公积金职能,加大住房公积金贷款力度,全力支持城镇居民住房灾后恢复重建作为当前一项十分紧迫而艰巨的政治任务,按照市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全面落实省、市城镇居民住房灾后恢复重建各项政策,优化管理机制,加快自身建设,不断增强服务功能,切实发挥住房公积金支持城镇居民住房灾后恢复重建主力军的作用,进一步为全市灾后城镇居民住房恢复重建提供贷款支持,全力推动全市城镇居民住房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有序开展。

二、强化工作措施,切实加大住房公积金在城镇居民住房灾后恢复重建中贷款支持的力度

各县区政府和住房公积金管理等有关部门要按照住房公积金贷款工作管理的原则与要求,密切结合本县区实际,认真分析研究住房公积金贷款支持城镇居民住房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办法与措施,及时高效地开展贷款支持工作。

(一)加强住房公积金统筹,保障城镇居民住房重建贷款资金需求。各县区政府及财政、住房公积金、委托发放贷款的金融等部门要按照城镇居民住房公积金征缴办法和城镇居民住房灾后恢复重建公积金贷款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住房公积金资金统筹征缴,壮大公积金归集总量,合理调度县区间资金配置额度,有效保障城镇居民住房灾后恢复重建贷款资金需求。

(二)坚持原则与灵活统一,适当放宽城镇居民住房灾后恢复重建公积金贷款条件。市县区住房公积金管理部门要从城镇居民住房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大局出发,按照市政府的部署要求,坚持原则与灵活相统一,适当放宽城镇居民住房灾后恢复重建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条件,全力支持重建工作扎实开展。

1、放宽贷款范围。一是对因地震造成自有住房中等破坏或严重破坏、倒塌,灾后已领取政府发放的住房毁损补助的住房公积金缴存人,按照“属地、自住”原则,在重建自住住房,购买安居房、经济适用房和普通商品住房(含限价房)时,将领取的住房重建补助资金全部用于购(建)房首付款后如有缺口,可申请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二是对因地震造成自有住房受损,经专业鉴定机构鉴定为维修加固后可以居住,已领取当地政府发放的住房加固补助资金并对房屋实施维修加固的住房公积金缴存人,可申请用于加固维修的住房公积金个人贷款。

2、放宽贷款额度和还贷期限。符合上述住房公积金贷款条件的城镇居民住房重建户,重建自住住房,购买安居房、经济适用房和普通商品住房(含限价房)的,可申请最高贷款额度不超过10万元,最长期限为10年的住房公积金贷款;对加固维修自住住房的,可申请最高贷款额度不超过5万元,最长期限为5年的住房公积金贷款。

3、放宽贷款优惠政策。一是将住房公积金缴存时间由连续24个月方可申请贷款的规定,放宽为连续缴满12个月。二是购买自住住房的将购房首付款比例由原来的40%放宽为30%。三是对即将退休的职工,根据其信用和收入状况,将贷款期限放宽至退休后五年,同时将担保人的担保期限延长至退休后五年。

(三)坚持集中突破,将有限的住房公积金资金用于城镇居民住房灾后恢复重建。一是要坚持集中有效突破的原则,在城镇居民住房灾后恢复重建最后实施阶段,适当限制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正常贷款,将有限的住房公积金资金用于城镇居民住房灾后恢复重建,确保重建工作全面完成。二是要严把重建户贷款审核关。为提高城镇居民住房公积金效率,使有限的住房公积金支持城镇居民住房重建困难家庭,各县区政府要对重建户贷款严格审核把关,对家庭经济状况好,完全有能力开展重建住房的重建户,原则上不予办理住房公积金贷款;对家庭经济状况一般,但具有一定的住房重建能力的重建户,应给予适当数量的住房公积金贷款;对家庭经济状况较差,但有住房重建意愿的重建户,应在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上给予倾斜照顾。三是对符合住房公积金贷款规定的城镇居民住房重建户,只能以家庭为单位在原住房所在地购买或自建自住住房时,享受一次住房公积金贷款。四是由各县区政府最终审核把关后,向住房公积金管理部门提供申请贷款的城镇居民住房灾后恢复重建户花名册及贷款额度(市直单位贷款的职工花名册及贷款额度由武都区政府提供),住房公积金管理部门按照贷款程序予以办理。

公积金便民新政篇8

一、基本情况

(一)概况

1、地理、人口

何庄村地处华容区华容镇南大门,紧邻五分村、武黄铁路、周汤村、金熊村、胡铺村。全村有26个村民小组,12个自然湾,总户数1112户,人口3678人。民族结构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5人,占人口总数1.2‰。

2、基层组织

何庄村现有党员122人,占全村总人数的3.31%,其中外出党员39人,占党员总数的(下同)33%,30岁以下党员5人,占3.1%,60岁以上党员78人,占65.6%,初中文化程度以下90人,占76%,高中文化程度以上29人,占24%,女党员6人,占5%。村委班子5人,支部班子4人(兼职)。村基层选举、帐务管理、议事决策等重大事项,基本形成了一套规范制度。开展了无职党员岗位承诺活动,注重发挥无职党员作用,促进了农村各项工作的开展。

3、经济状况

何庄村现有耕地3296亩,其中水田1779亩,旱地1517亩,主要农产品有茅菜、大葱、通菜、芹菜梗、绿苹果、辣椒、欧洲萝卜、莴苣、青豆等,农村人年均纯收入2850元。村办企业有何庄一砖厂、二砖厂。现有五保户28人,村级债务100万元,是一个村级经济比较薄弱的村。

(二)新农村建设情况

1、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改善,生活环境不断优化

积极向市、区及有关部门争取扶持资金,组织群众投劳投工4万个,新修村组公路10条16公里,实现村组道路硬化率70%,结束了进村道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状况,村民从此走上了平坦路。大力开展改水工程,积极筹措资金,铺设自来水管道10.6公里,使村民用上自来水。

2、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逐年提高

建设新农村,产业是基础。村委班子带领群众加大农业基础投入,全村共检修泵站4台(套),改造当家塘3口,清淤渠道400余米。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种植湘莲700亩,培育发展养殖大户5个,户均年纯收入达4万余元,农民的腰包鼓了起来。

3、大力开展村容村貌整治,农村文化教育事业不断发展

向上争取资金2万元,维修学校危房12间360平方米。为引导农民过上健康卫生的生活,彻底改变农村“脏乱差”形象,姜洪斌带领村民大力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全村建沼气池20口、垃圾池20个、卫生厕15个、猪圈牛棚10个,建起农民文化小广场1个、文化活动室1间。投资8万元,将方家湾建设成为全镇的示范湾。

4、加大强农惠农政策落实力度,农民生产积极性不断增强

在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的引导下,全村参加新农合3180人,占总人数87%;全村16岁到60岁村民为3028人,60岁以上领取社会养老金590人;参加社会养老人数1740人,占应参保人数的71%,切实解决了农民就医难和养老难问题。在全市推行的综治维稳工作中,农户积极参与配合,农村社会治安状况良好。中央粮食直补政策全面落实,农民种粮积极性和信心进一步增强。

二、调研中反映的几个突出问题

总的来看,通过走访入户,调查有关情况,我们了解到,近年来,在中央、省市强农惠农政策扶持下,何庄村两委班子带领村民群众一心一意谋发展,勤劳致富奔小康,全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群众种植养殖技术不断提高,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新农村建设成绩显着。但是,因种种因素制约,村民生产生活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水利设施毁损严重,生产灌溉用水困难。何庄村村民开展农业生产,灌溉用水主要依靠上世纪60年代修建的2条水渠。由于年久失修,本身已经难以保障村组生产灌溉用水需要。同时因汉鄂快速通道项目征用土地,何庄村民已基本上无法利用水渠引水灌溉。目前正值春耕季节,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生产用水问题迫在眉睫,而村集体经济实力有限,无力承担水渠修缮费用。

(二)村组、自然湾塘堰淤塞严重,无法发挥水源涵养功能。从调查走访情况看,部分村组、自然湾的塘堰因多年没有清淤,淤塞严重,已经无法发挥水源涵养功能。虽然市政府在XX年制定了《鄂州市塘堰清淤改造资金管理办法》,出台了塘堰清淤改造的有关扶持政策,并且在XX年,将重点塘堰的清淤改造列入了市政府当年的10件实事之一,筹集了一定资金,但无法全面覆盖到各个村组、自然湾,村集体、各村组也无力自行组织清淤。

(三)村级便民服务室建设力度仍需进一步加强。村级便民服务室是我市四级行政服务网络建设的重要环节和基础工程,是村民政策咨询、信息收集、办理生产生活各类事务的主要平台。应当看到,何庄村便民服务室按照上级规定和要求,为基层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在硬件设施、管理制度、考核机制、服务范围延伸等方面,仍然存在薄弱环节。

除了以上一些共性问题,调研走访中我们还了解到了村民反映的如20组村民杨笛珍家因病致贫的情况、方家湾急需配置新电机的情况等个性问题。

三、解决对策

根据调研走访掌握的情况,我们将积极发挥自身职能作用,与当地区、镇以及村组一起,针对何庄村村民当前实际困难和问题,积极想方设法,采取有效措施,力争加以解决:

一是积极协调水渠改造修缮事宜。由何庄村对水渠进行实地测量,提出具体改造修缮方案,估算建设资金。倒排工作时间表,加大与汉鄂快速通道分段项目部的沟通、协调力度,积极争取快速通道项目部对水渠补偿和修建尽快到位,解决群众春耕生产用水问题。

二是加强政策宣传,引导群众开展塘堰改造。对属于市政府确定的清淤改造重点范围的塘堰,积极向上争取扶持资金,尽快组织改造;对符合规定标准的塘堰,积极争取列入改造计划;对目前尚不能列入政策范围的塘堰,引导当地村民出工出力组织自行改造。

公积金便民新政篇9

一、加强组织领导,政务公开工作机制逐步健全完善。

为使政务公开工作不流于形式,不走过场,我局着眼于建立政务公开长效机制,使政务公开成为一种自觉的意识和行为。一是加强和完善领导机制。充实和调整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成立由党组书记局长周益民任组长,徐德良、任晓俐、杨晓明、王苹任副组长,有关处室(单位)负责人参加的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统一负责局政务公开工作的组织实施。具体日常工作由监察室主要负责,落实政务公开的各项要求,做好牵头协调和监督检查。做到了领导、机构、人员“三到位”,同时,我局把政务公开工作分解到单位内部的有关处室和人员,强化“一把手挂帅、副职领导具体抓、责任到处室、落实到人头”的工作机制。二是建立健全六项制度。我局通过建立健全政务公开责任、审议、评议、反馈、备案和监督等六项制度,促进政务公开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二、规范建设,提高政务公开质量。

积极推进一般事项公开向重点事项公开、结果公开向全过程公开、自定公开内容向群众点题公开“三个转变”,进一步提高政务公开的质量。我们主要做到“三个更加”:一是公开的内容更加充实。下发《金华市财政地税局关于深入推行政务公开制度的实施意见》,对政务公开的范围、政务公开的内容、政务公开的形式、政务公开的制度等作了进一步的明确。二是公开的时间更加及时。针对公开项目的不同情况,确定公开时间,做到常规性工作定期公开,临时性工作随时公开,固定性工作长期公开。三是公开重点更加突出。坚持把群众最关心、最需要了解的“权、钱、人、事”等事项公开作为政务公开的重点,与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提高自身行政管理水平相结合,从信息公开、电子政务和便民服务三个方面入手,加大推行政务公开的力度。通过推行政务公开,监督和制约行政权力的运行,防止暗箱操作,促进廉政勤政建设,并且在不断总结反腐败工作的经验和做法的同时,促进政务公开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深入开展。我局还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结合本单位的实际,编制具体公开项目目录,不但使政务公开的内容、形式、时间及责任人更加明确,而且使公开工作更易接受评议、检查和监督。

三、用好载体,完善政务公开形式。

在进一步坚持和完善政务公开栏这一公开形式的基础上,按照便利、实用、有效的原则,认真创新政务公开的新载体、新形式,使政务公开的形式呈现灵活多样。一是依托金华财税网站和金华市政府门户网站,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和网上政务公开。把网站列为公开信息的重要途径,开设了解财税、政务公开、办事大厅、互动交流、下载中心等专栏,将公开信息编制公开目录,逐一上网。设立局长信箱,专门接受群众投诉举报。我局还每月举办“网上局长接待日”,接受群众现场咨询,年年举办12次,接待人数2103人,共回答各类问题1847个。由于在政策宣传、利民便民等政务公开相关工作中的出色成绩,年年,“金华财税网站”再次被省地税局评为优秀网站。二是充分利用财政办事大厅、税务办税大厅等场所,通过印发办事手册和一次性告知单,以及设立政务公开专栏等形式向社会公开,为群众提供常年的便利服务,让各职能部门的运作情况置于“阳光”下,防止了“暗箱”操作等问题。三是结合税法宣传月、“作风建设年”、“创业富民、创新强市”等活动,通过召开市区纳税大户座谈会,由领导带队走访企业,举办税法知识辅导班、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表,分发税收宣传资料,轮滑环城税法宣传等活动,送税法宣传进学校、进乡镇、进企业、进社区,及时解决纳税户的涉税问题。四是有效发挥广电、报纸等传统媒体的作用,让不同层次的群众通过不同渠道获取信息。我局在金华电台开辟行风热线;在金华晚报开辟专栏,进行事务公告、政策宣传;在金华数字电视专门设立金华财税频道,让群众能以互动的方式了解财税信息。五是进一步发挥12366语音服务热线的服务功能。利用12366语音服务、手机短信服务,通过纳税提醒、催报催缴、政策速递等功能,加快税收信息在纳税人与税务机关之间的快速传递。方便纳税人办理涉税事宜,实现“贴近式”服务功能,满足纳税人个性化服务需求。六是依托114信息服务平台,推动阳光政务。根据省市统一部署,我局积极整合信息,及时,基本达到预期目的。七是积极认真办理“两会”议案、提案,自觉接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监督,与代表委员沟通也是我们宣传财税政策、听取意见建议的过程。

四、强化监督,确保政务公开落实。

在狠抓内部制约机制的同时,重点以《行政许可法》实施为突破口,抓好外部监督制约机制的完善,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形成用制度规范行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机制。将政务公开工作与党风廉政建设、行风建设综合进行检查、考评,考评结果纳入岗位目标责任制。严把公开内容和项目关,既防止该公开的不公开,搞半公开、假公开,又防止不该公开的乱公开。采取多种形式,强化监督检查工作,实行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检查相结合。充分发挥政务公开监督员的作用,通过聘请政务公开监督员,定期召开监督员座谈会、听取监督员反映有关情况等形式,为政务公开建言献策。同时,鼓励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监督,积极反映公开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使公开工作更加扎实、有序开展。

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进一步组织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对照条例,认真清理我局政务公开事项,查漏补缺,编制更加科学规范的公开目录。

公积金便民新政篇10

1.住房公积金制度变迁与国家基本住房政策变化密切相关

计划体制下住房建设由国家和单位统包,职工获取住房依靠实物福利分配,由于国家财政资金主要用于生产领域,住房资金来源不足,住房供需矛盾突出,住房紧缺问题日益严重。为拓宽住房资金来源,促进住房建设和消费,我国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用于发放住房建设贷款,支持住房开发。1998年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停止住房实物分配,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市场化。为适应变化,住房公积金改为发放个人购房贷款,以资金积累和个人贷款提高职工住房消费能力,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培育和发展。2004年以来,房地产市场蓬勃发展,房价持续高企,城镇居民尤其是中低收入群体购房难度越来越大。为缓解社会矛盾,党的十七大提出“住有所居”目标,要求加大对保障性住房建设,建立住房保障体系。为解决保障性住房建设面临资金不足的局面,国务院启动住房公积金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贷款试点,再次将住房公积金用于住房建设方面。由此可见,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历次变革主要取决于国家基本住房政策的变化,支持和保障国家基本住房政策的调整。

2.住房公积金制度变迁与房地产市场、金融市场变化密切相关

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完全建立,各类市场主体还不健全,房地产开发市场、个人消费信贷市场处于起步阶段。当时,住房建设资金、住房消费资金尚无法通过市场渠道解决,住房公积金作为一种政策性、强制性、互的长期住房储金,是当时住房金融领域的有效创新,它适应当时的经济条件,为住房建设、住房消费提供了稳定的资金来源。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房地产开发企业、各类金融机构的出现和发展,房地产开发及其融资已经逐步通过市场渠道加以解决,而住房消费环节由于个人贷款制度、社会信用体系的滞后,城镇居民购买住房主要依靠自身积累,无法尽快满足住房需求。为提高职工住房即期支付能力,住房公积金向缴存职工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同时拉动了商业银行的个人住房贷款,使通过贷款方式解决住房问题成为了广大中低收入城镇居民的一个重要选择。

二、住房公积金制度面临的困境

1.金融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入,住房公积金业务功能具有可替代性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金融领域的市场化改革也在稳步推进,尤其是近年来国家不断放松金融管制,推动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发展,使住房公积金贷款在住房建设和住房消费融资领域不再具有支配地位,市场份额不断缩小。一是金融准入管制不断放松,银行、信托、证券等机构不断增加,其向房地产开发企业提供广泛间接融资、直接融资服务,同时由于个人住房贷款资产属优质资产,各家银行一直将发放个人住房贷款作为业务重点;而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由于金融产品单一、服务水平有限等原因,与商业银行相比市场占有率有所下降。二是利率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商业个人住房贷款与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利差不断收窄,使住房公积金政策优势日益减小;同时由于个人投资渠道的增加,缴存职工对住房公积金强制性低息存款认同度降低,住房公积金的保值增值成为社会焦点之一。三是金融领域业务创新不断涌现,金融机构在个人住房贷款方面提供多种还款方式,在开发项目贷款方面提供信托融资、债券融资、保险资金融资等多种渠道,在二级市场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以提高资产流动性和分散风险;而住房公积金游离于金融市场之外,以“低存低贷”的形式封闭运作资金,资金运作模式显然无法适应现代经济的多样化需求。

2.经济、社会形势发生变化,住房公积金制度作用有所弱化

与20世纪90年代初绝大多数职工就业于国有单位、居民收入差距不大的情况相比,目前住房公积金制度所面临的经济、社会形势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使原有的公平性、互助有所降低。一是住房公积金对中低收入者支持作用有限。住房公积金按照职工工资的一定比例缴存,目前社会收入差距较大,房价高企,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突出,难以享受到住房公积金低息贷款的政策优惠,而中高收入群体则可以使用住房公积金购买一套甚至多套房屋,产生了被社会广为诟病的“穷帮富”逆向补贴问题。二是就业渠道、就业方式逐步多样化,住房公积金对非公企业政策优势不明显。目前,个体、私营、外资企业就业职工占社会职工总量的绝大部分,这些企业市场竞争压力大,对用工成本较为关注,企业参与住房公积金制度的意愿不大。从职工角度来看,部分私营企业职工收入低、流动性强,其更加注重现金收入,加之难以通过住房公积金制度解决住房问题,参与住房公积金制度的积极性亦不高。住房公积金制度作用的弱化,导致目前住房公积金在个体、私营等非国有单位难以扩大覆盖范围。

3.业务改革与发展受到制约,现有监管、管理体制凸显不足

由于住房制度改革、住房保障功能均以城市人民政府为责任主体,住房公积金制度也以城市为单位按照“管委会决策、中心运作、银行专户存储、财政监督”进行管理。但目前暴露出以下问题:一是缺乏统一管理机构,制约业务发展空间。由于在全国范围内住房公积金缺乏行业主管部门,地方公积金管理中心各自为政,其机构设置、业务流程、操作规范、信息系统均自行确定,缺乏统一性,给跨地区业务办理、全国统一政策带来不便。另外,由于缺乏主管部门引领,各地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业务上以规范管理、确保资金安全为主,业务少有创新,无法融入地方住房保障体系内,日渐边缘化。二是资金封闭分散管理,制约资金运作效率。由于各地房地产市场发展水平、职工住房消费习惯、住房公积金业务水平等因素的差异,目前东部部分地区住房公积金个贷需求旺盛,部分城市住房公积金个贷率已达上限;而中西部地区资金大量沉淀,以存储银行为主,贬值问题严重。以设区城市为主的管理体制已严重制约了资金使用效率的进一步提高,影响了住房公积金的保值增值。

三、住房公积金制度的改革思路

1.在制度功能方面进行改革,与政策性、保障性定位相符

住房关系着国计民生,但住房作为一种商品具有特殊性,完全依靠市场难以解决住房问题,因此各国政府都对住房市场施加一定的干预措施,以促进社会公平、提高人民福利。而政府干预住房市场的主要措施就包括利用财政、金融手段提高公共住房建设能力和居民住房消费能力,住房公积金制度作为我国住房领域的核心政策性金融工具,应当坚持下来,在政府干预住房市场的工作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一是立足于住房保障,帮助中低收入群体解决住房问题。根据目前我国住房制度的基本思路(即高收入职工靠市场、低收入职工靠保障、中等收入群体多方支持),住房公积金应当结合不同群体采取不同支持方式:对高收入者发放个人住房消费贷款支持购买商品住房;对低收入者住房公积金投资建设(或发放贷款)公共住房,优先向缴存职工出租;对中等收入职工依靠收入不同提供不同利率贷款及贴息支持,有针对性地提高职工住房支付能力,降低职工购房负担;同时对职工购、建、租、养房提取住房公积金给予便利等。二是加大政策优惠幅度,提高职工参与制度的积极性。目前,国家主要的扶持政策是缴存住房公积金免交个人所得税,鉴于个税起征点较高,优惠政策不明显,可加大的优惠政策有:财政对低收入住房公积金缴存群体给予一定补贴;对未提取或利用住房公积金贷款的缴存职工适当提高存款利率;对流动性较强的农民工、突发事件导致生活困难的家庭等特殊群体提取住房公积金给予便利等。

2.在资金运作方面进行改革,与金融市场化趋势相融合

住房公积金制度功能的充分发挥,取决于住房公积金在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个人住房消费融资方面的支持力度。目前,由于资金规模和资金运用方面的限制,住房公积金贷款在房地产金融领域的市场占有率相对较低,有必要通过介入资本市场运作资金来扩大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市场影响力,逐步达到其在保障房建设融资、居民住房消费融资领域的主导地位。一是要拓宽资金来源渠道,解决资金瓶颈问题。住房公积金主要来源于职工缴存资金,目前在房价高企的情况下,部分城市(尤其是东部城市,如天津、上海、南京、大连、常州等)住房公积金个贷率普遍达到了80%,出现了流动性不足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研究和借鉴金融机构开展的资产证券化、债券融资、贷款出售等多种融资方式,从资本市场募集资金,扩大住房公积金贷款的市场占有率,满足保障房建设、个人住房消费的资金需求。同时,逐步研究和拓展住房公积金资金用途,使其发展成为我国政策性住房金融的主要形式。二是优化资金运用方式,确保住房公积金保值增值。目前住房公积金采取“低存低贷”利率规则,且仅能投资国债和银行存款,住房公积金收益低于其他投资渠道,损害了缴存职工的切身利益。研究确定可靠、安全的沉淀资金投资运作方式可以提高住房公积金收益,初期可主要投资固定收益产品,远期可参考全国社保基金投资机制,委托专业投资机构运作住房公积金沉淀资金投资于资本市场。大额公共资金的运作、保值增值脱离了资本市场,对住房公积金制度的长远发展、对我国经济金融体制的成熟都是损失。

3.在管理体制方面进行改革,构建高效、科学的管理体系

住房公积金是一项长期的公众资金,住房公积金管理具有一定的公共管理、公共服务职能,构建一个适宜、高效的组织架构,对各级住房公积金监督、管理、运作机构的权责关系、业务流程进行梳理和重新设计有助于住房公积金保障功能的发挥。目前,虽然各方对住房公积金管理究竟应纳入行政体制还是金融体制有不同看法,但笔者认为无论何种改革形式,至少应当实现以下两个目标:一是在全国范围内真正实现“四统一”(即统一决策、统一管理、统一制度、统一核算)的管理体制,国家层面应当成立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对全国范围内的业务政策、操作流程、信息系统、客户服务进行统一规范和管理,全面提高住房公积金管理的专业化水平,实现住房公积金服务均等化,为跨地区转移、贷款、提取提供便利。二是打破现有资金的封闭运作系统,实现不同地区间住房公积金的调剂,解决房地产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住房公积金的流动性问题,最大限度发挥保障作用。同时,提高房地产市场化程度较低地区住房公积金资金使用率,促进沉淀资金保值增值。三是建立适合于住房公积金业务特点的内部控制、外部监管机制,在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内部推动住房公积金系统管理、运营分离,健全财务、审计稽核制度,外部协调建设、财政、人民银行、银监、审计等部门,构建适宜的监管机制,明确监管职责分工和监管方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