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美术的鉴赏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53:38

工艺美术的鉴赏方法篇1

【关键词】高中;美术鉴赏;因素与对策

在高中教育中开设美术鉴赏课程的目的是希望接受高中教育的学生通过对国内外不同时期的艺术佳作进行欣赏分析与评价,领悟艺术品的美好精神内涵,感受艺术家的创作感受,认识艺术家在不同时期的作品的特点,从而提高自身艺术素质,塑造正确的审美观,加强学生的素质教养,使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得到平衡综合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完善与推进,美术鉴赏课程在高中教育中不再是选修课程,美术鉴赏课程被重视起来,美术鉴赏课程也加入了高中教育的基础课程的名单之中。但由于长期的应试教育环境下,美术鉴赏课程的重视程度仍未达到预期,在教学方法,教学目的、教学模式等方面存在许多的不足。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需要及时察觉这些缺陷的存在,并且积极反思,积极探索解决方法,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当前高中教育中美术鉴赏教育所存在的问题

1.高中美术鉴赏教育工作者自身所存在的问题

现今高中美术教育工作者的素质较低。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素质在教学过程中极其重要,这决定着教学效果,直接影响着学生身心发展及心理品质。

美术鉴赏课程教学质量不尽人意的直接原因,具体表现有这几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传统的教学经验对新课改的教学经验和教学行为的转变有着深厚的影响,因受到传统教学中美术学科的地位影响,关于美术教育的进修和研讨的机会极少;

第二个方面:美术教师的教学方法及教学观念相对落后,对新课程、新内容的响应程度不高;

第三个方面:美术教师的知识结构不完善,这严重影响了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学质量,美术鉴赏的实际内容十分丰富,但仅靠课本所罗列的极少数的的作品,甚至不能窥其全貌,这对美术鉴赏教育工作是极大的阻碍。

2.学生关于美术鉴赏的基础较差

由于学生的成长经历各不相同,使得学生每个个体对于艺术所掌握的知识程度差别巨大,各种能力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别,整体素质参差不齐,这些原因都影响着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学效果和质量。

3.学校对于美术鉴赏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

在传统教育中对美术鉴赏课程的不重视的积累下,严重影响着学校对于美术鉴赏课程的安排,繁重的考试课占据了绝大多的教育时间,并且受到高考的影响,学生的考试课负担极重,挤占了高中美术鉴赏课程的时间。

学校、教师对美术鉴赏课程的不重视同时也影响到学生对美术鉴赏课程的认识,在绝大多数学生看来,每周一节四十五分钟的美术鉴赏课是自由活动课,是自习课,但不认为这节课也是在培养他们的能力。

二、针对当前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对策探析对策

针对以上所提出的问题及影响因素,作为高中美术鉴赏教育工作者,已深深感受到对高中美术鉴赏教育工作的反思与探索的迫切性。因此,提出以下对策以用探讨。

1.激发学生对美术鉴赏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青春期的高中学生对未知的事物充满了好奇,诱导学生对美术鉴赏产生兴趣,引导他们主动的学习。

对艺术的鉴赏主要是通过视觉上的色彩、线条等传达给人们信息,艺术是有机融合了抽象性和具体性的产物,比起更为抽象的数学等学科,它更直观,更加形象化,这更容易激起学习的兴趣。

通过增加对艺术作品的时代背景的了解,对艺术家生平的了解,吸引学生对艺术作品的兴趣,主动了解这个艺术家的其他作品,这个时代其他艺术家的作品,了解艺术流派特点等等。

2.增加鉴赏内容,完善教材

高中美术鉴赏的主要内容是色彩与线条,鉴赏的来源主要是鉴赏教材。教材是教育者进行教育工作的帮手,两者相辅相成会有更好的效果,一本好的教材甚至可以抵得上半个老师。所以教材的丰富程度、完善程度对于教育工作的影响十分巨大。

但面对现在市场上各式各样的鉴赏教材,教师就需要精挑细选,为学生挑选更有优质的教材以供学生学习,但教材的内容终究是有局限性的,一本书完成不了美术教育工作,这就需要美术鉴赏教育工作者的补充,可以根据学生上课的反应适当挑选更多的内容,促进学生对于美术鉴赏某个模块更加深度的了解,形成有特色的教育模式。

3.将艺术鉴赏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艺术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将艺术鉴赏和学生们的生活联系起来有助于对艺术作品的理解领悟,同时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书本和现实生活中的联系,让学生发现艺术其实并不遥远,拉近艺术与现实生活中的距离,感受到艺术其实就在身边。同时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培养学生敢于表达感受的能力,交流获得对一件艺术品的不同感受,丰富内容,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将艺术鉴赏所带来的经验更好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与学习之中。

三、结语

高中美术鉴赏课程不仅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在教育的同时还希望美术鉴赏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开阔学生们的文化艺术眼界,激发学生对艺术品、对美的敏感触觉,鼓励学生们对个性思维的表达,促进个人发现自我兴趣、爱好,甚至发掘自我艺术天赋等等,美术鉴赏课程在高中教育中是十分重要的。

工艺美术的鉴赏方法篇2

关键词:高中美术;鉴赏课堂;艺术教学

美术的类别有很多,包括绘画、建筑、摄影、书法、雕塑等,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中,大多只注重绘画、建筑艺术、雕塑、平面设计等方面,在摄影方面却很少涉猎。为了进一步丰富美术鉴赏课堂,教师有必要积极进行尝试和创新,把摄影艺术教学融入高中美术鉴赏课堂之中。

一、从摄影的角度来阐释美术词汇

在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中,存在很多的美术词汇,而这些词汇可以从建筑艺术、摄影等不同角度来进行阐释,教师在美术鉴赏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渗透摄影艺术教学,从摄影的角度来阐释美术词汇,从而让学生对这些词汇有更深的理解,也可以让学生学习一些摄影知识。

例如,在建筑艺术鉴赏课堂中,会涉及很多美术词汇,包括形体、尺度比例、色彩、线条、环境、质感等,同时这些词汇也是建筑摄影艺术中经常用到的词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摄影的角度来阐释这些美术词汇,教师首先可以引导学生:“形体、尺度比例、色彩、线条、环境、质感这些要素不仅在建筑艺术中经常用到,而且也是建筑摄影中的主要视觉要素,通常在摄影画面中,这些要素并不是同时以相同的地位出现,摄影师需要依据自身的创作风格、创作意图、照片用途等因素,来决定画面中重点突出哪些要素。”之后教师可以站在摄影者的角度,分别为学生阐释这些视觉要素,比方说,形体是摄影艺术中的主要视觉要素之一,它能够让人们感觉出三维空间的真实世界,可以使人们感受到建筑空间的深度,照片属于平面形式,而建筑物属于三维空间,在建筑摄影过程中,摄影师需要通过平面形式来展现三维空间,在此期间,摄影师能否通过阴影以及视觉透视来增强照片的空间感,直接关系到照片的表现力度。轮廓建筑的形体属于三维空间,可是轮廓建筑又时常以二维空间的形状呈现在人们眼中,轮廓剪影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当建筑物处于背光面时,会在建筑物的背面射来光体,此时主要的视觉要素就是轮廓剪影,由于强光具有烘托作用,因此色彩、质感、空间等要素就会隐没于阴影当中,在实际摄影过程中,摄影者则需要巧妙地利用各种光影和视角,将建筑物的视觉形象清晰地表现出来。

二、在美术鉴赏课堂中随时融入摄影教学

美术鉴赏教学的目的就是要通过美术作品让学生有所感悟,激发学生的灵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教师可以列举两种不同风格的美术作品,让学生分别进行鉴赏,再对比两种作品的异同。摄影艺术作品具有自身的特点,在高中美术鉴赏课堂中,教师可以将摄影艺术作品与其他作品进行比较,进而提升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掌握一些摄影方面的知识。

例如,在中国古代工艺美术鉴赏课堂中,教师可以将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作品与现代摄影艺术作品相互比较,前者具有浓厚的传统艺术气息,后者则带有强烈的现代艺术气息,通过二者的对比,有利于让学生感受到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作品鲜明的特点,也可以让学生了解到现代摄影艺术作品的特征。在完成鉴赏教学之后,教师可以适当地为学生介绍一些摄影知识,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色彩构成、光构成、立体构成进行探索,也可以引导学生对点、线、面的构成进行探索,促进学生视觉传达能力的提升。其次,教师可以将摄影知识与平面广告设计相结合,帮助学生了解摄影艺术,创意相当于平面设计的灵魂,摄影则相当于平面设计的血肉,摄影作品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平面设计作品的优劣,摄影是平面设计中的一个关键步骤,为了使平面设计作品更加新颖,更加具有个性化,在摄影过程中也一定要注重创意,摄影师在确定摄影角度、光影、色彩、背景、道具、场景、情感、造型等要素的时候,一定要发挥创造性思维,这样摄影作品才能具有创造性。在平面广告的设计过程中,大、中画幅摄影是一个主要环节,摄影作品是否能够引人注目,直接关系到平面广告作品的最终效果,因此摄影者必须合理运用大、中幅相机,适当改变被摄景物的透视,适当调节被摄景物的清晰度,从而得到特殊的影像效果,拍摄完成之后还要做好后期制作工作,对摄影“毛坯”进行加工处理。

鉴赏课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环节,为了提升美术鉴赏教学的实际效果,教师应积极地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学手段。此外,随着教育理念的进步,如今各学科的教学工作都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在美术鉴赏课教学中,可以适当融入摄影教学,进而丰富美术鉴赏课堂,同时也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知识。本文在此分析了如何在高中美术鉴赏课中渗透摄影艺术教学,希望对相关工作有所帮助。

工艺美术的鉴赏方法篇3

关键词:美术鉴赏课;教学;审美

美术鉴赏作为普通高等学校开设的公共选修课,是大学生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美术鉴赏教学从初始的赏心悦目逐渐深入,拓展到影响学生观察、认识世界的方法,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基本态度,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范畴。国家把美育作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载体,作为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形式,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方面,作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美育是心灵的教育,是提升个人和社会基本素质的重要途径。相关教育者要深刻认识加强高校美育的重要性、紧迫性,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以更加自觉的行动、更加有力的措施,加快推动美育工作明显改观。新时代高校美育的重要文化使命就是引导大学生具有高远的精神追求。这种精神追求使人生更有意义,给人生注入了一种严肃性、神圣性。美术鉴赏是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品鉴、赏析和评述,进而逐步形成审美趣味,提高美术欣赏能力的活动。美术鉴赏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可开发学生的潜力,提升学生的智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美术鉴赏理论性、抽象性较强,对学生而言,这往往是美术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固有的教学方法往往使学生对美术作品仅有粗浅的认识。部分学生美术素养不高,主要原因之一是一些教师教法不当。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研究美术鉴赏课的教法意义重大。

一、美育范畴的美术鉴赏

美育作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基本素质进步的关键领域,对于大学生而言意义重大。美术鉴赏包含“术”与“育”:“术”即美术专业范畴内的理论、技能、方法,理论主要涉及美术原理、美术史、美术批评、哲学、美学、心理学等,技能、方法方面主要包括艺术语言、材料、表现技能以及表现技法等;“育”主要指育人,美术具有审美功能,也具有育人功能,具体指学生在美术鉴赏的过程中,通过鉴赏美术作品中富含美的元素,在获得身心愉悦的同时,体会美术作品中包含的文化属性。高校美术鉴赏教学承担着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使命和责任。基于此,下文从中国画和油画的区别入手,围绕从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到学生人文素养提升这一主线,研究高校美术鉴赏课的教法,以期实现美育的价值与目的。

二、中西方美术鉴赏

中国画和油画分别蕴含着中西方美学思想、哲学思考以及艺术价值,在中西方美术鉴赏的对象方面,中国画和油画具有一定代表性。艺术家对美的追求是本能,中国画以山水画为代表,更讲究意境美;油画以人物画为主,更突出形式美。油画非常注重对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分寸的把握,需要艺术家考虑如何把恰当的比例、流畅的线条、和谐的色彩、典雅的情调展现在画布上,让欣赏者有美可赏。对造型艺术的认识必须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审美必须有客观依据,有精确的概念,重视自然的美感。中国画的审美则明显不同,其品评讲究气韵生动,即便是重视写实的工笔画,也会讲究气韵。因此,油画与国画的主要区别之一就在于写实与写意的区别。

三、基于美育的美术鉴赏课教学

《庄子知北游》载:“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蔡元培认为,美育就是美感教育。在《美育与人生》中,他说:“人人都有感情,而并非都有伟大而高尚的行为,这由于情感推动力的薄弱。要转弱而为强,转薄而为厚,有待于陶养。陶养的工具,为美的对象;陶养的作用,叫作美育。”他倡导的美育,既在乎人的修养,又强调功用价值。对个人来说,“美育之目的在于陶冶活泼敏锐之性灵,养成高尚纯洁之人格”;对于社会,他相信倡导美育,能使社会逐渐形成良好的风气。在新时代,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美育的重要性日益突出,美育对提高全民艺术素质至关重要。因此,高校美术鉴赏教师应当开阔眼界,保持包容的心态,学各家所长,根据中西方审美的不同,从不同角度、方面审视美育的现状,坚守教育的本质和方向,更好地将前瞻性的理念与先进教学方法融入美术鉴赏课教学。

1.美育视角下的美术鉴赏课教学内容美育既是超越精神的,又具备一定的社会、政治色彩。其蕴含审美的境界,这是美育的内核。美育依托文化沁润人的心灵,以艺术作品的文化内涵实现对人的影响,而文化具有社会、政治属性,因此,美育必须与时代、社会、国家的利益相吻合。美育视角下的美术鉴赏教学必须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将教学重点放在对文化的传播与宣讲上,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在美育视角下,美术鉴赏教学要让学生通过审美娱情畅心。如,在《画山水序》中,宗炳认为山水画的鉴赏如同卧游,且可畅神,这实际就是通过对山水画意境的赏析实现娱情畅心的目的。如,《鹊华秋色图》(图1)系赵孟頫为周密(祖籍山东济南,但从未到过济南)创作,画中描绘了济南的美景,让观画者(主要是周密)感受了家乡之美,寄托其思乡之情。在美育视角下,美术鉴赏教学要让学生通过对美术作品的赏析获得警醒和反思。如,《内战的预感》由西班牙超现实主义画家达利创作,达利根据当时的形势预感到西班牙内战即将来临,因而创作了该画,并且在画中用撕裂的人体表现战争的残酷。美术作品是文化的载体,每一幅经典的美术作品都有其相关的文化背景。在美育视角下,美术鉴赏教学还要使学生通过鉴赏美术作品,用审美的眼光审视文化,培养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如,赏析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学生可感受北宋时期的生活气息,了解宋代建筑结构框架、造船技术等。

2.美育视角下的美术鉴赏课教学方法中国画运用散点透视,学生在鉴赏中应对画作意境进行意会。意会主要通过理解画作的时代背景、创作者背景、画作上的题词等进行。当然,学生在油画鉴赏过程中虽然要重点寻找构图线,明确画作的形式美,但也要通过时代背景、创作者背景等理解画作蕴含的创作者的情感与思想。不论是形式美还是意境美,作为美的存在都是润滑剂,美术鉴赏课的价值就在于通过审美将传统文化精华融入学生的心灵,而这取决于美术鉴赏课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在美术鉴赏课中,教师要通过恰当的画作鉴赏引领学生提炼内心深处的情感、自己的生活经历等,然后让学生以鉴赏为基础创造美。中国画和油画作为中西方美术的典型代表,教师在美术鉴赏教学中要采用比较的方法,让学生在比较中逐步明晰中国画和油画的区别,进而逐步在中西方美术史论、哲学、美学等方面的学习中获得进步。当然,对比分析也能对学生掌握美术创作技能、方法有所帮助。如:油画更偏重写实,用写实手法塑造的形象,与现实对象相似,具有较高的可识别性;中国画通常注重写意,不追求形似,而注重神似。在写实和写意上,绘画技法是不同的,厘清这些,有助于学生在鉴赏中西方经典美术作品时解决遇到的障碍,以提高美术素养。在美育视角下,高校美术鉴赏课的教学应当以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人文素养为核心目标,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主要目的,因此,被动式的学习方法显然难以满足教学需求。从文化传播与宣讲的角度看,为了使比较式的教学方法更有效,美术鉴赏课教学应改进考核模式,用开放的考核方式与教学模式配套,让考核不仅是评价学生的工具,而且成为学生探究问题的延续。因此,考核可以采用开卷的形式,让学生在开放的考核环境下可以讨论问题,然后独立完成考核,不允许出现雷同的答卷。

工艺美术的鉴赏方法篇4

“美术鉴赏”是普通高中阶段美术科目的学习模块之一,其对于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美术鉴赏教材内容繁杂,知识容量大,如果教师缺乏合理的教学策略,则很难使教学顺利进行,也不易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笔者认为,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一、讲透基本知识。奠定美术鉴赏基础

要想使美术鉴赏教学收到实效,其前提则是,美术教师应给学生讲透美术鉴赏的基本知识,为学生进行鉴赏奠定基础。点、线、面、色是构成美术语言的基本元素,美术作品的不同种类都是在这四个基本元素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而来的,在组织和表现这些元素的过程中,则形成了独特的美术语言表达手段。如,西方绘画中的明暗、空间、透视、构图、肌理等,中国绘画中的笔墨、章法、皴法等。教师只有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了构成美术语言的基本元素及其表达手段,才能使他们的鉴赏之路变得通畅。

二、明确鉴赏程序。搭建美术鉴赏之桥

在鉴赏美术作品的过程中,大多数学生会感到十分茫然,这主要是因为他们不知道鉴赏的程序,找不到美术鉴赏的切入点。为此,教师要告诉学生美术鉴赏的基本程序,为学生搭建进入美术鉴赏世界的桥梁。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按照下列问题式程序进行鉴赏:1.你看到了什么?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并叙述所鉴赏作品的内容,尤其是作品的细节部分。2.你产生了怎样的感受?指导学生仔细观察作品,促使他们与作品产生共鸣。3.你认为作者想通过作品表达什么?引导学生结合作品的创作背景进行理性思考和分析,解读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内涵。4.会对作品作出何种评价?引导学生通过表达自己对作品的态度和认识,进一步提高他们的鉴赏水平和评价能力。

三、加强学科整合,增强学生综合素养

美术鉴赏教学的目的并非是让学生单纯地观察美术作品,学习其创作技法,而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其综合素质。为此,美术教师应加强学科整合,充分开发和利用语文、历史、政治、音乐等学科资源,以使学生从多角度、深层次地对美术作品进行解读。如,在教学《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漫步中外园林艺术》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深刻感受中国园林“虽由人造,宛若天成”的意境及“移步换景”的视觉魅力,教师可播放以《春江花月夜》《渔舟唱晚》等古筝名曲作为背景音乐的反映中国园林特色的视频让学生进行欣赏,并详细介绍中国著名园林建造的历史背景及园林内的楹联、匾额,适时引用一些描写中国园林的经典诗词,这样不仅能使学生产生如身l临其境的感受,而且可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增强他们的综合素质。

四、拓展教材内容。提高学生鉴赏层次

高中美术鉴赏教材是学生进行美术鉴赏的载体,其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在组织美术鉴赏教学时,教师应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挖掘,并合理拓展教材内容,以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进而提高学生的鉴赏层次。如,在《民族文化的瑰宝――辉煌的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一课鉴赏教学过程中,首先,我对教材内容予以了适当的拓展,给学生详细介绍了青花瓷用色的特点及其产生、发展过程。然后,利用一个课时让学生对青花瓷艺术进行专题鉴赏,并播放歌曲《青花瓷》,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鉴赏兴趣。最后,为学生展示表现青花瓷造型的剪纸作品,并用深浅不同的蓝色颜料在其上绘出花鸟图案,从而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到:青花瓷是青花艺术与中国水墨画艺术相结合的产物。这样做,既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了青花瓷艺术的魅力,又使他们的鉴赏层次和鉴赏品位得到了提高。

五、组织多种活动。内化学生鉴赏能力

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过程中,通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形:教师侃侃而谈,学生昏昏欲睡。要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如,让学生讲解作品的创作背景;指导学生临摹所鉴赏的作品;布置课外作业,让学生对某一作品作出评价等。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仅有助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而且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而使他们的鉴赏能力实现由表及里的内化。

工艺美术的鉴赏方法篇5

【关键词】欣赏的艺术视觉艺术生活质量人格完善

美术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包括绘画、雕塑、工艺美术、民间美术、建筑艺术等,在中国还包括书法和篆刻艺术。“美术”一词始见于17世纪的欧洲,也有人认为正式出现于18世纪中叶。近代日本以汉字意译,出自日本明治时期的翻译,是为了与fine、art相对应所造的译语。在西方,源于古罗马拉丁语art,原义指相对于自然造化的人工技艺,泛指手工制作的艺术品以及文学、戏剧、音乐等,广义还包括拳术、魔术、医学等。中国古代百工技艺的概念,也大致相同,在古代,董藩也有工艺、手艺的概念,而没有美术这样的专用术语,这是因为,人类的审美艺术萌芽是为满足生存需求的工艺品,而艺术与美术两个概念,是在欧洲文艺复兴时确立的。在西方,art一词既作艺术解,也作美术解,中国在新文化运动中,文艺家和美术家普遍采用美术一词,蔡元培早期运用此概念时,它的含义也包括诗歌和音乐,以后文艺界和教育界逐渐把两个概念区别开来,并开始普遍应用,也称“造型艺术”,如绘画以描绘彩绘,雕塑以造型、刻镂,箭镞艺术以间架营造,工艺美术以镂、蚀、切、削为造型手段。造型的定义很广,有立体造型、平面造型、色彩造型、黑白造型、综合材料等。同时,造型的概念也包括具象形式和抽象形式,就中西比较而言,西方美术以形体色彩为主,中国美术则以线造型为主,并把形体用线来表现。

美术又称空间艺术,西方美术传统把长度、高度和深度称为三维空间。无论立体造型还是平面造型、三维之美都是表现生命力、真实感的重要依据,空间艺术的特点与具体描绘、塑造和刻画生活中或想象中的事物或情景有明显的再现与临摹性,但其局限性是情节性绘画和雕塑难于从纵向展开。在中国传统绘画论中,对空间观念有高远、深远、平远之分,并倡导时空的统一观,以有限的画面,表达无限的空间意象,并相应以散点透视法代替焦点透视法,即称之为“心视心理空间”,这种观念19世纪末受到西方重视。

具象美术和抽象美术的概念是20世纪初产生的,但古已有之,现代则大大发展了抽象美术。所谓具象,指以具体可视的物象之现象和外在形式事物的本质与内在联系。古今中外的写实主义美术都是以具象观念为基础的,抽象则分两种含义:一种为艺术的抽象,即以提炼、概括等手法加工生活中的形象而创造艺术形象,这个过程无不贯穿艺术家将客观事物本质抽象出来的思维活动;另一种是完全舍弃自然对象,创作纯粹的形式构成,被称为纯抽象。

世界各种派别的抽象主义美术家,大多创作以点、线、面、体、色等符号表现自我感受而不反映客观现实形象的作品。直觉、潜意识、下意识、无意识被西方抽象主义流派较多表现。中国的书法与篆刻应当是比较古来的抽象艺术,成为表达观念,表达情感的符号与形态。

在美术的特性方面,都在主客观关系上得到深刻而鲜明的表现。中西之间的相同之处在于美术家都从自己的角度凭借艺术的内容规律创作,形成各自的个性特征。

作为建立在经济基础上的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美术从本质上来说也是人类把握世界、创作世界的一种手段,大量的艺术遗产表明,现实主义的审美观贯穿于美术各门类并且呈现出鲜明的时代感。随着人类精神生活的日益丰富而使审美能力逐渐增长,审美对象、美术品类和题材内容也日趋改善。

美术鉴赏是心理审美的活动,是艺术作品本身对观者心理涉及的复杂过程,它是对艺术作品本身视觉效果的感知,并在此基础上对于观者个人情感的体验,包括对作品的内容理解,观者的心理想象与再创造。“真正从美术作品本身出发的鉴赏活动,首先是通过视觉与美术作品发生感性的、自然的和直觉的关系,即对作品的各种形式因素进行直觉的、整体的把握与感受,这种色彩、线条、构图、体块等形式因素的直观把握,是审美愉悦的基础,也是美术鉴赏的出发点。”美术作品的鉴赏包括以下几方面:感知形式、体验情感、理解内容意义、想象与再创造的过程。从整体来讲,美术鉴赏是一个对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思考、接受的过程,是作品与鉴赏者个人的修养、品位、想象力充分发挥的过程,也是对作品鉴赏后再创造的过程。感知美术,一方面是从自己思考方式和所处的社会环境来理解,更重要的要从自己的美学和文化的因素来认识美术。对于形象思维的深刻认识,只有通过鉴赏才能领悟。美术鉴赏的意义,既能在作品的表面看到和谐的形和色以及由此所表现出来的内容,达到赏心悦目,又能通过它那特有的结构和美术处理的手法,揭示出形象思维的特点,进而认识它的规律。美术在文化中是诉诸视觉感受的一个重要方面。从文化的角度看,洞察造型艺术的奥妙,加强鉴赏能力,不仅可以开阔视野,并且能够从它的形象中分辨真善美与假丑恶,是提高文化素质的一部分。因此我们可以认为,世界上任何民族,不论其生活多么艰难,都不会把精力只用于食宿上,即使比较落后的村落,也产生过自己的工艺品,并从中得到美的享受,如西伯利亚人粗犷的歌曲,非洲黑人的舞蹈、雕刻,美国加利福尼亚印第安人的哑剧,新西兰的石器等这一切同我们欣赏一首歌曲,观看舞蹈演出,欣赏装饰品、绘画、雕刻时得到的美感并无区别,迄今为人所知的一切部落,都有各自的歌曲、舞蹈、绘画和雕刻。这一事实本身不仅证明这些民族渴望创造那些以自己的方式使人得到满足的东西,而且证明人类具有享受美的能力,而人的一切活动都可以通过某种形式具有美的价值。

今天,我们学习美术知识,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帮助学生提高生活质量和审美敏感性,最终帮助他们通过美术学习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实现自己的抱负并成为一个人格完善的人。

参考文献:

[1]贡布里希.艺术发展史——艺术的故事[m].范景中译,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

[2]陈美渝.美术概论[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工艺美术的鉴赏方法篇6

关键词:高中美术;鉴赏;鉴赏方式;鉴赏能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10-0167-01

美术鉴赏是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中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基础上更高层次的拓展与延伸。对于高中的学生来讲,就是通过美术鉴赏内容的系列学习,不仅可以去欣赏一些美术作品,同时也可以运用感知、经验和知识去感受、体验、分析和判断作品,以获得审美上的享受。

由于美术鉴赏不在高考的范畴以内,所以美术鉴赏课也理所当然的成了一些学生的休息课。经常会有一部分学生不是看课外书,就是在做其他课程的作业。

因此。如何提高学生对美术鉴赏的兴趣调动起来,如何在学生们欣赏艺术大师们的杰作时,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评价、反思作品的能力,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进行独立的创作,成为美术鉴赏教学中时时需要面对解决的问题。通过在工作中的不断总结,作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教学的目的。

1、选择恰当的鉴赏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美术鉴赏教学中,只有选择恰当的教学形式,才可以避免产生厌学情绪,保证学生对美术鉴赏课兴趣的持久性。

如在鉴赏印象派绘画时,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印象派的色彩,笔触,激情等,可以配以印象派的音乐,让学生在美妙的意境氛围中去了解印象派,提高审美能力。

如在鉴赏《蒙娜丽莎》时,由于学生们的知识底蕴,审美能力的差异,其鉴赏结果也是多种多样的。此时,教师可以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进行充分的讨论,对于各种结果,都给予充分的表扬,并给以一定的引导,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这样不仅可以是学生了解作品的内涵,更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如对陶瓷的鉴赏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组织学生到博物馆中去考察;让学生在网上收集相关的资料,了解陶瓷的历史、文化、发展,真正感觉到艺术的魅力所在。

2、重视培养学生的鉴赏基本能力

正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如果学生没有掌握一定的美术鉴赏方法,就无从下手,更谈不上接受作品中美的熏陶,提高审美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加强对一些美术术语和鉴赏方法的教育。

如在鉴赏《哭泣的女人》时,有些学生认为这与什么都不像,把作品与现实相对应,最后得出不美、很丑的结论。究其原因,就是学生没有掌握鉴赏的方法,不理解作品的艺术活动和作者的时代背景、思想感情。

如在鉴赏齐白石的篆刻时,其刀法的苍劲有力,布局的强烈对比,完全是通过纯粹的形式所表现的,像点画的粗细轻重,结体的疏密,线条的快慢节奏等。

可以看出不同的美术作品,其评判的标准,鉴赏的方法也相同,不能一概而论。必须掌握了一定的鉴赏方法与技巧,才可以体会到其中的美感,开拓自己的艺术眼界。

3、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自主学习

美术鉴赏的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如在学习民间美术鉴赏时,可以要求学生到民间、集市中去收集旧的剪纸、年画,也可以从网上、报纸、杂志上收集有关的图片资料。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收集资料,用自己的观点分析、理解和评价其艺术作品。

如在《原始人的创造》中,对于原始美术的起源,有各种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起源于劳动,有人认为起源于游戏,有人认为起源于巫术。这个时候就可以让他们发表各自的看法,在讨论中提升自己的鉴赏水平。

4、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

网络已经成为现在人们收集资料的一种主要的手段。充分的利用网络资源也是美术鉴赏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在网上可以查到画家、作品、背景、评论等等,不仅可以了解到许多作品的背景,评论,更可以在查阅、欣赏中学会对艺术的鉴赏。

如在鉴赏项圣谟的大树风号图时,只要在百度中输入“项圣谟大树风号图”,就可以搜索到大量与作者有关的作品,本作品的时代背景,所要表达的意义以及人们对其的评价。

结 论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会评价的语言,掌握鉴赏的方法,充分利用一切资源,用艺术思维的方式认识世界。因此,我们在加强自己各方面知识的同时,不断地探索、实践、创新、总结新的教学方式方法,就一定可以上好一堂成果的美术鉴赏课。

工艺美术的鉴赏方法篇7

关键词:美术教学;鉴赏;感悟能力;艺术素养;文化性

在传统的美术课堂教学当中,课程在艺术的审美鉴赏方面所占的比例不是很大,而重在美术技能的学习和锻炼上,乃至课本中每一章的讲解都是按照步骤来操作的,告诉学生应该怎么做,随后教师就演示,学生就模仿,最后就看谁的绘画技能和动手技能比较高,以此为优劣断定学生的成绩。在现行的课堂教学当中,我们不仅仅要美术技能的提升,更重要的提升学生的感悟和鉴赏能力及文化素养,在此基础上提升技能,方显艺术底蕴,彰显美术灵魂,扩展想象。美术不是逼真,而是创新,不是固守现在,而是展现未来,因此美术能力的和素养的培养尤显重要。

一、美术文化素养的提升——鉴赏与评述

我认为,在美术教学当中,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是关键,这关系到人格的培养和美术眼光的高低,继而影响到美术的表达和品位层次的高低。一个有着较高美术素养的学习者,在美术的技能表达方面一定是有自己情感的,而且这种美术的情感的表达能够感染别人。

我们美术课程中首先出现的就是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鉴赏与评述,从原始社会、先秦的美术作品到唐宋元明清的国画与书法;从景物的描述到情感的表达;从手工工具到艺术作品等,不仅仅是美的展现,更重要的是蕴藏在这种美后面的一种文化底蕴。在这种文化当中才产生了这种美,因此,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学会美术的鉴赏和评述,然后才能正确地展开美术的教学和学习。

例如,在原始社会和先秦的艺术当中,我们要鉴赏的有甲骨文这一形象化文字;有良渚文化的玉琮、仰韶文化中的人面鱼纹盆等。从青铜器到秦陵兵马俑再到汉代的丝帛画,这一系列具有时代特色的艺术品都是具有那个特点时期的烙印和文化底蕴的,而且展现了国家的生活特色。教师在学习的这个阶段,首先要传达给学生的是对艺术的鉴赏感悟与评述,并且从当时的文化中反映出艺术发展的规律,这种鉴赏和感悟就是美术素养的提升,这种评述的能力就是对美术的理解与感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原始社会的美术特点当中去思考当时的文化和风俗。因为是原始的耕作文化,所以在美术作品中凸显劳动场面;因为具有直观想象的思维,所以用象形来传达信息。社会的发展带动了铸造业的发展,所以出现了青铜器,随后出现了铁器,这些展现在美术中的生活用品同样也是劳动用品,更是艺术品。它们在不同的时期,具有不同的特色与内涵,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不同的时代文化去鉴赏不同艺术品的特色以及与社会的联系,对艺术品的颜色、外形、质地、工艺展开自己的评述,这就是提高美术鉴赏与评述能力的有效方式。

除此之外,我们独具特色的中国山水花鸟画,以及历代名家的画作和书法作品等都是鉴赏的好材料,像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等,学生都可以结合时代背景去进行鉴赏。历代名家的作品都包括了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和艺术的展示,里面不仅仅是美术技巧的展现,更是艺术的体现,只有用感情去进行感悟,才能体会到里面的真谛。

二、美术能力的实践与锻炼——动手感悟体验

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与感悟之后,就要以此来实践与提升美术技能,通过技能来进一步加深对美术的感悟理解。

例如,在美术的创作与实践课程当中,让学生了解古代的藏书楼和现代的图书馆等,以及读书的名言,培养学生热爱读书的习惯,以此来搜集一些与藏书有关的资料与文件。例如,藏书票的搜集与整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进行展开,让学生自己根据藏书票的内容与年代进行有效的分类。然后在课堂中利用各种工具进行模仿和制作,像基本的拓印工具和制作工具及材料等,运用纸版、孔版或木刻等方法制作藏书票,教师通过介绍一些制作方法,引导学生去分析藏书票的功用和审美特征等,进行交流学习,通过动手去验证美术实践操作技能的基本理论,同时提高动手动脑的能力。

此外,在实践的创作与尝试当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去亲手制作贺卡或者通过电脑制作的方式进行设计,结合运用基本的美术原理去点缀自己的贺卡,或者学习制作中国传统的剪纸艺术。教师可以一边演示一边讲解,学生进行实践的操作,最后大家在一起交流。这种方式将美术的鉴赏与评述带到了实践的阶段,成为了在实际动手能力的提升过程中体会感悟美术内涵的一种方式,教师可以结合课程内容将动手的活动引入到课堂之中。

综上所述,在美术的课堂教学当中,教师要塑造美术课堂文化艺术氛围,不仅仅是单纯的美术技能的学习锻炼,更是美术素养和鉴赏能力的提升,教师要有效地结合课本,拓展其中所含的教学内容,与美术的教学目标结合起来,并且灵活创新,从各个角度提升美术学习的能力,塑造学生真善美的内心世界。

参考文献:

1.谢泰来,《民族艺术研究》,1990.03

2.李华英,《火的艺术》,《江苏画刊》

3.王大根,《美术教学论》,华东师大出版社2000.08

4.高明,《美术教学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01

5.杨琪《中国美术鉴赏十六讲》中华书局2008.01

6.孙菊如、陈春荣、谢云、邹花香.《课堂教学艺术》[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

工艺美术的鉴赏方法篇8

关键词:美术鉴赏;社会价值;探讨

中图分类号:J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3-0063-01

一、美术鉴赏的意义和必要性

(一)美术鉴赏成为了美术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术鉴赏在我国同美术艺术一样,具有同样的地位,其发展历史也比较长。更多时候美术鉴赏已经同美术发展融为一体,成为了美术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我们要认识到美术鉴赏的重要意义。

(二)美术鉴赏成为总结美术发展成就的重要手段

美术鉴赏主要工作就是对美术发展成就进行总结,并分析美术作品的流派、创作方法、主题思想等信息,做到对美术发展成就有效的归纳。所以,美术鉴赏对于美术发展是十分必要的,我们要对其必要性有全面的认识。

(三)美术鉴赏促进了美术艺术的快速发展

正是因为美术鉴赏的存在,美术艺术所取得的成就得到了有效总结,形成了美术艺术发展经验,对美术作品创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我们要认识到美术鉴赏的必要性和美术鉴赏对美术艺术发展的促进作用。

二、美术鉴赏的社会价值分析

(一)通过美术鉴赏能够对美术作品的社会价值进行全面分析

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美术作品取得了骄人的成就,而美术作品的成就除了作品本身之外,所体现出的社会价值也引起了专家的关注。这可以从多个美术作品中得到体现,例如郑板桥的作品中多以竹子为题材,除了其绘画竹子技法高超之外,其高风亮节以及不屈不挠的主观思想也体现在作品中。

(二)美术鉴赏是美术作品社会价值的具体体现

由于美术作品都有作者的主题思想蕴含在里面,所以所有作品中均蕴含了一定的社会价值。而对于美术作品的社会价值而言,单纯依靠普通人欣赏往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难以达成共识,也难以形成总结。美术鉴赏的存在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实现了美术作品社会价值的有效分析和体现。

(三)美术鉴赏对美术作品社会价值的分析相对透彻

美术鉴赏是一门独特的学问,需要对美术知识有较深的了解和造诣才能胜任。因此美术鉴赏对美术作品社会价值的分析相比其他手段要更加透彻更加深入,也更加具有借鉴意义。由此可见,美术鉴赏对美术作品的社会价值能够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美术鉴赏的具体作用分析

(一)美术鉴赏能够对美术作品进行全面准确的评估

由于美术鉴赏是对美术作品进行评价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对美术作品进行全面评估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利用美术鉴赏这一有效手段,对美术作品中所表现出的意境和价值进行全面准确的评估,保证美术作品的价值能够得到肯定。

(二)美术鉴赏能够对美术作品中的社会价值进行正确评判

由于美术作品中都蕴含了一定的社会价值,因此我们在对美术作品中的社会价值进行评判的过程中,就要利用美术鉴赏这一有效手段,保证评判结果的正确与客观,从而使我们队美术作品中的社会价值有正确的认识。

(三)美术鉴赏能够对美术作品的整体价值进行有效衡量

美术作品中除了社会价值之外,还蕴含了多方面的价值,要想对美术座屏的整体价值进行全面有效的衡量,最好的办法就是利用美术鉴赏这一有效手段,通过对美术作品的深入了解和专业分析,找出美术作品的价值所在,并对整体价值进行科学衡量,保证美术作品价值衡量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四、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通过美术鉴赏能够对美术作品的社会价值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和评价,能够对美术作品中所蕴含的价值有正确的了解。因此,我们要善于利用美术鉴赏这一手段,积极对美术作品中的社会价值进行分析,赋予美术作品一定的社会属性,使美术鉴赏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张晓涧.基础美术教育如何跨过“专业技能”门槛―兼与李敬士教授商榷[J].中国美术教育,2007年04期.

[2]李敬仕.再论美术技能的人文性―兼答张晓涧教授[J].中国美术教育,2007年06期.

工艺美术的鉴赏方法篇9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美术审美能力有效性

一、对教材的二次思考

教材是我们教学的重要依据,也是我们授课的一个重要工具。但对于高中美术鉴赏课来说,我们就需要重新审视,若是按照传统教学模式照本宣科,美术鉴赏的教学意义很难达成。所以说,我们要根据课程的侧重点不同,灵活把握教材,能够根据当下学生认知特点选取合适内容进行整合,教材无论多么完美,可依旧需要迎合所有学生,到由于地域与文化的区别,我们有必要根据特定情况,对教材进行加工和改造,老师应该具备这一敏锐的观察力,去粗取精,真正实现教学的实效性与匹配性。例如,分类整合模式,我们可以将其细分为绘画类鉴赏、雕塑类鉴赏、工艺类鉴赏、建筑类鉴赏,等等。然后,再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在每个类别中选取最适合学生们接受、最具备代表性的艺术作品。这样的细化,不仅明确了教学目标,同时也能让学生清晰认知所要鉴赏的类型。如我们在教学“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这一课时,就可以用这样的方式来处理,一说到文艺复兴,就能想到它在整个西方绘画史上占有的重要地位,但文艺复兴时期画家繁多,作品更是数不胜数,且不说文艺复兴分为几个时期,又具体在哪些地区,又有哪些特定风格,对于涉足这一领域尚浅的高中生来说,不知道到底该如何鉴赏,就连许多老师也有无处着力之感。笔者同样有相同的困扰,难点在于,怎么能把文艺复兴的绘画精髓,在有限的课时内让学生掌握,为了达到这一目标,笔者在课前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就好比剪辑师一般,只留下重要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最终达到有限课时内简化清晰文艺复兴绘画的人文思想与精髓。

二、多媒体技术的融入

传统模式下的美术鉴赏仅限于课本,太过局限单一,我们需要更直观丰富的课堂教学,打造一个全新的鉴赏学习角度,让美术鉴赏更具备实效性。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多个角度来丰富美术鉴赏。相对于其它学科来说,美术学科最大特征莫过于直观性,所以说多媒体更适合美术教学,如通过Cia演示,把一些与时代接近的图片进行播放展示,在加之老师的引导与讲解,拓展学生的眼界,同时也给学生眼前一亮的视觉感受,让学生的鉴赏思维更丰富,具备更宽广的想象空间。

三、美术活动的开展应该具有丰富形式与不同角度

美术鉴赏需要多角度多形式的美术活动来进行丰富,能够给学生带来不同的刺激与新鲜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学生创造更多可以实践的平台与参与的机会。如我们不止局限于一些美术作品比赛展览的活动,还应该让美术更贴合实践生活,更接地气。如即兴绘画表演、新观念造型展示、垃圾再利用创意,等等,在活动中可以有纸浆画的创作,不必拘泥于特定的专业绘画设备,利用餐巾纸和乳白胶等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从材料至构思到完成创意。这样的形式不仅仅是更具备实效性,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对美术全新的体验感,同时也能让学生动手、动脑,活学活用。

四、让学生对美术产生兴趣

具备学习兴趣,学生自然能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当中,从而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说,我们应该在每一次教学中设计好每个环节。如在课前,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先给学生播放一段水影画视频,作为导入,充分吸引学生的眼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来达到让学生对美术鉴赏产生学习兴趣。其创作除了技法上的重要性外,还具备衔接上的创意,无论是影响还是花纹,都是在不断变化中给人美轮美奂的视觉体验和哲学感悟。对于学生们来说,这就是一次美的视觉盛宴,带着好奇、兴奋以及浓浓的兴趣,忍不住的创作欲望。

工艺美术的鉴赏方法篇10

关键词:新课程;美术鉴赏课;教师;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9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1-0003

新课程标准指出:“应通过美术学习,使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长期以来,学校美术的评价只是单纯的技巧技能的考查评价,忽视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呢?笔者认为还应从鉴赏中寻找,下面的方法步骤就是有利于提高学生鉴赏力的。

一、学会观察细节

美术是视觉艺术,人们通过观看去感悟其艺术形象的美和内涵。因此,首先应引导学生深入仔细地观赏作品的艺术语言和形象。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知识和生活经验,通过艺术形象产生联想和想象,探索艺术形象所引申的画外画、弦外音。在观赏过程中使学生和美术作品里的艺术语言产生互动和共鸣,调动学生再创造的积极性。

以欣赏《梵高自画像》为例:当梵高的自画像在屏幕出现时,学生聚精会神地观看这位知名画家的形象,教师要求仔细观察人物长相特征以及表现手法和人物的内心表现,但此时学生是很难理解的。这个时候将学生引入第二个程序――学生提问题。

二、注意问答结合

教师对学生提问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带着问题观察,使学生主动参与、勤于思考。首先问:学生在梵高的自画像上看到了什么?(外表)一位学生很得意地对梵高自画像的表象评论一番,颜色丰富明显,形象稍带夸张,耳朵上缠着纱布。接着问:自画像里面有画家表达的寓意,能看出画家的内心活动吗?(内在)由于学生对艺术家所处的时代背景、创作动机、思想感情都不是很了解,因此学生很难体会出每个细节的含义。这时就需要教师说明:梵高是一个非常善良的人,曾经当过牧师,把自己的东西分给贫困的矿工,但是他的这个行为却被当时的社会所排斥,他的同事认为他给基督丢脸而调动了他的工作。后来因为创作观念的不同,跟朋友闹的不愉快,梵高认为没有人理解他,冲动之下割下了自己的耳朵。在他去世后,他的艺术理念得到全世界的认可,但在当时却是一味地备受打击和嘲笑。

当学生明确了人物经历的来龙去脉后,应继续引导学生分析梵高前期自画像和后期自画像的区别以及心理的变化,体会自画像是如何表现出艺术家内心世界的。

三、善于比较

在美术欣赏教学中采用比较的方法有助于欣赏不同的艺术作品、艺术形象和艺术语言。

有比较,才有鉴别。用比较的方法去鉴赏美术作品,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比较的方法分为两种:一种是横向的,比较同一主题、同一时代的艺术家采用了那些不同的手法去表现。另一种是纵向的展开,同一主题在不同时代环境中,艺术家采用哪些不同的处理手法和表现形式。

比如:在欣赏西方建筑时,可以将罗马式建筑和哥特式建筑放在一起对比,揭示各自的艺术特征及宗教意义。古罗马建筑中对天然混凝土的使用,使其在形制上发生了巨大变化,券拱的跨度增大,穹窿顶、十字拱等新的空间结构形制出现,另外,罗马建筑追求豪华式装饰,并体现一种粗犷而壮丽的建筑风格,体现了坚固、适用和美观的建筑原则。13世纪产生的哥特式教堂有着许多尖塔的建筑,这在形式上与罗马建筑有明显的区别,哥特式教堂能使信徒走进教堂时仰起头来,有接近天堂之感。这样的对比分析就很清晰地揭示了两种建筑艺术的特征和内涵。

在欣赏各种艺术流派美术作品时,学生难以分辨,同样可以采用比较的方法来分析。

例如:把印象主义和新印象主义作品放在一起欣赏,通过比较来揭示各自的特征。欣赏时将法国画家爱德华・马奈的印象主义作品和法国画家乔治・修拉的新印象主义作品放在一起,从艺术语言、表现手法、表现内容等方面进行比较。印象主义不注重情节的表现主张对景写生,对光与色格外的关注,表现出新颖的创意;新印象主义对印象主义的原来进一步发展,把纯色分割成点、块排列在画布上,通过人的视觉作用达到和谐。

运用比较的方法进行美术鉴赏,是一种合乎人们认识事物、理解事物本质特征规律的好方法,这样的比较分析能够使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分辨不同艺术流派的特征。

四、讲好故事

美术作品中的人物画、风俗画、历史画和宗教画常常有一些故事情节,如果这些内容不讲,学生就很难深入理解这些作品,如《韩熙载夜宴图》《步辇图》等作品都有丰富的故事情节,在欣赏过程中加入讲故事,把作品的故事情节介绍给学生听,是很受学生欢迎的,但是不能单纯地讲故事,应在其中贯穿学科教学,特别是思想教育。比如在讲《最后的晚餐》时,要着力讲犹大的背叛,把真假、善恶、美丑讲透。

五、运用好现代化技术

现代美术课堂既要让学生了解美术知识、具备鉴赏能力,也要让学生产生对美术鉴赏的兴趣,这就要求课堂气氛活跃、新颖。而现代多媒体技术打破了常规的教学方法,可以通过电子设备丰富课堂形式以及内容,每一节优质的高效课堂要结合音频、视频、图文并茂的形式,联系现代生活中美育的知识,分析鉴赏传统的美育模式,并能够借古明今,以达到学生愿意学、喜欢自主学习的课堂氛围。同时,学生有什么不懂的问题也可以通过网络去获取答案,慢慢积累知识,把研究性的问题带到课堂上解决,比以往所有内容都要到课上解决的教学方式高效率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