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艺术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十篇艺术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十篇

艺术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51:53

艺术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篇1

[关键词]传统文化;动漫艺术设计;融合和创新

长期以来,中国动漫产业因为缺乏原创性和特色而处于低迷状态。在网络时代,中国动漫试图通过对传统文化的运用来焕发动漫艺术设计的活力。作为一种新的艺术表现形式,传统文化和动漫艺术设计的结合成为一种备受关注的文化现象,构成独具传统文化魅力的新型艺术。笔者通过分析传统文化和动漫艺术设计的融合之路,探讨传统文化与动漫艺术设计的创新,以有效推动动漫产业的发展。

一、动漫艺术设计和传统文化概述

动漫是一个泛称,是动画和漫画的统称。动漫艺术设计就是用图形、图像来对动漫作品的主题思想进行表现和反映。动漫艺术设计所反映的动漫作品的主题思想必须和一定的文化背景相联系,需要设计者通过一定的文化来进行表现。因此,我们认为动漫艺术设计是一种文化衍生品,成功的动漫艺术设计不仅要有精彩绚丽的图像,更要突出对文化内涵的体现,触动人的心灵,使其产生共鸣。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博大精深的文化,是长期以来形成的、具有广泛影响的、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和认同的基本人生价值观和信念。这种文化深深感染和熏陶了大多数人民的思想,具有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中国传统文化一般有两个方面的载体,分别为典籍和民俗。其中,传统文化的典籍大体可以分为经、史、子、集四类,分别从不同的层次和角度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进行有效反映。传统文化中的民俗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部分,其主要由民间的风俗、故事、礼仪和谚语等组成,是对传统文化的一个最直接、最直观的有效表现载体。

二、传统文化与动漫艺术设计的融合之路

传统文化与动漫艺术设计的有效融合是由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所决定的。动漫艺术设计的成功必须植根于传统文化中,用文化的角度去对动漫艺术设计所表达思想进行审视。在动漫艺术设计中,文化是重要的根基,而动漫艺术设计又对文化进行很好的发展和传播。在中国,已经基本形成传统文化与动漫艺术设计的融合之路。

我国的动漫产业在新中国成立之后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主要有两次比较成功的动漫发展史。第一次为1957年,第一家专业的动画电影制片厂——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成立。期间有杰出的动漫艺术设计,产生大量的优秀动漫作品,如1955年的《东郭先生》、1956年的《骄傲的将军》等。第二次为改革开放以后到90年代初这一历史时期,中国迎来经济文化的全面复苏。这个时期虽然在技术和艺术方面尚没有出现实质性的突破,但是也产生了很多优秀动漫作品。如1979年的《哪吒闹海》、1991年的《抬驴》等。同时,水墨动画作为中国动漫艺术设计的一个重要传奇,也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动漫的发展。在动漫艺术设计中吸收中国水墨画的经典渲染法,对动漫作品中的意境、情景等的描述更加栩栩如生,给观众一种全新的诗情画意美感。引用水墨画进行动漫艺术设计的动漫作品中,有代表性的作品有:以齐白石先生的画进行原创的《小蝌蚪找妈妈》。中国动漫艺术设计的不断发展和成功促进了我国动漫事业的不断发展。

在现代网络经济时代,我国的动漫产业也对传统文化和动漫艺术设计进行了有效挖掘,充分实现了二者的有效融合。如2002年,成立了北京妙音动漫艺术设计有限公司,通过实现传统文化和动漫原创的艺术设计,产生了诸多优秀动画作品,如《至善之道》《中华德育故事》等。其中,《中华德育故事》还被台湾媒体的观察教育基金会“儿童及青少年优质电视节目”评定为五星级的推荐节目。又如,中央动画有限公司设计的《冰菊物语》动画片,将传统文化和现代元素进行有效结合,作为一部典型的青春励志作品受到了广大青年的喜爱。

纵观中国动漫艺术设计的发展历史,我国的动漫产业中产生了许多传统文化和动漫艺术设计相融合的优秀作品,如《铁扇公主》《大闹天宫》《猪八戒吃西瓜》和《哪吒闹海》等,在国内甚至国际上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其中,《大闹天宫》作为一部以典型的传统文化和动漫艺术设计相结合的作品,于1983年在法国得以公映,得到法国动漫界的广泛认可。在法国的《世界报》中对《大闹天宫》进行如下评定“它是一部对中国传统艺术进行完美表达的作品,不仅具有美国迪斯尼作品的美感,而且也超越了迪斯尼艺术的表现美感”。

三、借鉴传统文化,对动漫艺术设计进行创新

对于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曾经有人这样来形容:毛笔加鼠标。笔者认为这是对我国动漫产业的一种非常形象、准确的描述。所谓毛笔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笔,代表了我国独特的传统文化。鼠标则是现代网络时代下动漫艺术设计所不可或缺的主要工具。通过将毛笔和鼠标进行结合,不仅能够将我国的传统文化进行发扬,而且还能与当代动漫艺术设计进行有效结合,实现动漫艺术设计的有效创新,推动动漫产业的发展。

(一)实现传统文化元素与动漫艺术设计的创新性结合

传统文化中的音乐、戏剧、武术、礼俗以及服饰等都是动漫艺术设计中的重要参考元素。在国外的诸多动漫艺术设计中,已经将这些传统文化元素与动漫艺术设计进行了良好的结合,这是我国动漫艺术设计需要着重学习的。如日本的《天空之城》采用管弦乐所具有的抒情效果,将其运用到动漫艺术设计中,增强了动漫作品的表现张力,显现了动漫艺术设计对音乐的有效把握。又如,美国的《功夫熊猫》融入了音乐、武术等大量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吸引了众多中国观众。因此,我国在进行动漫艺术设计的时候,要实现传统文化元素与动漫艺术设计的结合,实现动漫产业的创新性发展。一方面,动漫艺术设计可以融合大量的音乐元素。如在动漫艺术中融入主题曲、背景音乐、配音等音乐元素,增强动漫作品的主题表达效果,突出情节的波动性、加深对人物形象的刻画等。另一方面,将传统文化中的服饰元素融入动漫艺术设计中。在动漫艺术设计中进行不同人物、不同特色服饰的装扮,实现动漫形象的鲜活性。

(二)促进传统文化的相关表达、历史题材与动漫艺术设计的创新性结合

传统文化中有很多相关的表达和历史题材是动漫艺术设计不可或缺的文化元素。因此,要实现它们之间的创新性结合。一方面,促进传统文化的相关表达与动漫艺术设计的创新性结合。在传统文化中,有很多表达都代表了独特的中国文化气息,这些具有特色传统文化的表达形式是我们特有的文化内涵,如果将它们与动漫艺术设计进行创新性的结合,将会对动漫作品主题的表达具有重要意义。

另一方面,促进传统文化历史题材与动漫艺术设计的创新性结合。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很多经典的历史题材,如历史传说、历史典故、寓言等,这些都为动漫艺术的设计提供大量丰富的题材。在当前的我国动漫艺术设计中,很多人都主张西化,引入西方的故事和神话来设计动漫作品。然而,在动漫大国,如美国、日本等,它们却大量使用我国的经典故事,并对其进行不断的演绎,从而创造出杰出的作品。

(三)推动传统民间艺术文化与动漫艺术设计的创新性结合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民间艺术文化也是一门重要的文化,它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如我国的传统民间艺术文化有皮影、水墨画、木雕、剪纸等,它们是对民间艺术的一种形象表述。动漫艺术设计已经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对传统民间艺术文化进行借鉴,形成了动漫作品的“中国学派”风格,其中皮影、剪纸和水墨画就是重要代表。如《猪八戒吃西瓜》就采用了独特的剪纸风格来进行动漫艺术设计,并融入了皮影戏的轴承作用来进行创作,开创了新的动漫艺术设计方式。在当前网络时代,我国的动漫艺术设计要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融合传统的民间艺术文化,来对动漫作品进行有效设计,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与时俱进的动漫优秀作品,促进我国动漫产业的有效发展。

(四)注重传统文化美德与动漫艺术设计的创新性结合

动漫作品的主题思想也要注重对传统文化美德的弘扬,以对观众的道德人格塑造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因此,动漫艺术设计中要注重与传统文化中的真、善、美等的创新性结合,体现独特的传统文化美德。第一,传统文化美德之“真”与动漫艺术设计的结合。动漫艺术设计者要学会用艺术的眼光、运用艺术的手段对现实社会中的真实艺术进行反映。如对生命、伦理、爱情、忠诚、人性、道德等的反映是动漫作品中反复咏唱和不断追求的主题。第二,传统文化美德之“善”与动漫艺术设计的结合。善是人们在生活中所追求的一种重要美德,因此,动漫艺术设计中对善的有效传递将会吸引众多观众,并在心灵上与他们产生共鸣,获得他们的最终喜爱。动漫艺术设计中的“善”要来源于现实生活,通过有效的提炼来反映一个时期的人们的精神追求。同时,动漫艺术设计也要注重与其他传统文化美德的融合,以创造出优秀的动漫作品。

四、结语

作为文明古国,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文明和传统文化。促进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与动漫艺术设计的有效融合和创新,对于推动动漫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笔者通过分析我国传统文化与动漫艺术设计的融合之路,对传统文化与动漫艺术设计的创新进行探讨。传统文化和动漫艺术设计的创新性融合是一种具有传统文化魅力的新型动漫艺术设计类型,可以有效促进动漫产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葵,刘琥,周舟.传统皮影艺术与现代动漫艺术研究——寻找中国皮影动画彩色梦想之路[J].新闻界,2009(02).

[2]朱利民.文化的另一种发现与输出——传统文化的动漫转化与动漫产业民族品性的培育[J].当代文坛,2010(03).

[3]马玉山.探析中原特色传统文化在动漫形象设计中的应用[J].电影文学,2010(08).

[4]张毅,刘智明.动漫创作中人文精神的传承与演绎[J].电影文学,2010(20).

艺术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篇2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作用;环境艺术设计;应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文化审美程度显著上升。目前,我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应用比较广泛,并出现了大量极具特色的优秀作品。当前形势下,我国受西方审美思潮的影响,环境艺术设计向西方趋势靠拢。为了保护我国的传统文化,提高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应用,我们需要重视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巧妙应用。

一、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环境艺术设计的内涵

(一)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内涵

我国作为一个文化古国,具有丰富的文化财富。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指运用在建筑、服装等领域中的一些意象,其凝聚着中国传统文化民族性精神,体现了我国的尊严与民族形象、符号,具有多样性、内涵丰富及形式多样的特点。比如,我国重视中庸和谐的儒家思想与道家的无为而治。

(二)环境艺术设计的内涵

所谓环境艺术设计,其包含了环境、艺术、设计三方面的内容,并形成了一个综合体。在一定的地理环境条件下,根据对环境综合承载力、成本等客观因素的分析,从而进行环境的艺术设计。它包括室内房屋设计、城镇规划设计、居住建筑设计等,具有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特点。另外,环境艺术设计基础的内容还有美术绘画、色彩构成等[1]。

二、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作用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巧妙融入,设计者要打破传统的设计思路及观念,以我国传统文化为基础吸取其精华,结合现代西方设计的理念,巧妙设计出符合现代需求的艺术作品。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赋予了环境艺术设计持久的生命力、增强了中国环境艺术设计的含蓄性及增强了中国环境艺术设计的和谐性,以下呈现的是具体的内容:

(一)赋予环境艺术设计持久的生命力

对于环境艺术设计者,其需要树立民族传统文化理念,并在此基础上,根据现代化的设计手段,在实际的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引入中国传统文化特色,表达出各个地方的民俗风情及人文特色,以此构建良好的环境艺术设计发展氛围,从而将环境艺术作品赋予持久的生命力。这种环境艺术设计模式不仅具有中国特色,还符合了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时代需求,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促进了我国艺术设计事业的稳步发展。

(二)增强了中国环境艺术设计的含蓄性

我国传统文化元素具有含蓄性的特点,而环境艺术设计不仅是一种形态式语言,还是一种感性语言。在实际的环境艺术设计中,设计者应该借助环境来打动人们的内心,在此过程中避免过于泛滥使用艺术语言,导致艺术设计只有直观性。应该让人们对环境艺术设计作品产生联想及回味,并为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机会,使中国传统文化得以继承与弘扬,这就是我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含蓄性力量[2]。

(三)增强了中国环境艺术设计的和谐性

我国传统文化元素蕴含着和谐统一发展的思想,强调了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共处。然而,目前我国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这需要设计者打破传统的设计观念,以我国传统文化为设计理念,并结合现代西方理念,设计出具有现代与传统特色的艺术作品。

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具体应用

我国传统文化元素凝聚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体现了我国的尊严与民族形象、符号,具有多样性、内涵丰富及形式多样的特点。对于其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对传统文化元素复制及仿制、对传统文化元素的变异及进化、对传统文化元素的继承与创新及对传统文化元素的隐喻及创新方面。这既符合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时代需求,还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彰显了现代与传统艺术的完美结合,以下呈现的是具体的内容:

(一)对传统文化元素复制及仿制

传统文化具有象征意义的视觉形态,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进行一定的渗透,进而创造出一种全新的视觉形态,表达了一种全新思想、情感等,使环境艺术设计不仅呈现传统文化元素的形态,还包括其神韵,同时具有其显著的意味及形式,呈现出某一个民族的气质、精神及理念。因此,设计人员可以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新的载体之中,在打破传统的设计观念基础上,以我国传统文化为理念,结合现代西方的一些设计理念,设计出现代元素与传统文化元素相结合的艺术作品,从而体现出一种全新的视觉形态,使传统的图形信息传达出现代意义。这充分体现了设计者的创造力,以及对传统文化元素应用的丰富想象力[3]。

(二)对传统文化元素变异及进化

现阶段,设计者通过一定的抽取、转化及重构的方法,将传统文化元素巧妙融入环境艺术设计中,使观赏者在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下捕捉及发现传统文化的美,然后根据时代的实际需求,选择适用的元素作为环境艺术设计的创作素材。设计者可以对这些素材进行充分加工,然后根据设计形象,通过运用现代设计理念,对这些传统文化元素进行艺术重构与设计,挖掘与阐释传统文化的本质与精华,使中国传统文化得以继承与弘扬,找出了东西方文化的结合点,赋予环境艺术设计作品新的传统文化气息。例如,上海经贸大楼的设计,设计师根据古典的“塔型”结构,以我国传统文化为理念,吸取精华去其糟粕,结合现代西方的设计理念将中国塔型美与整个建筑比例相融合,将我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现代摩天大楼的设计中,再现了传统建筑的精神意象,使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理念相得益彰[4]。

(三)对传统文化元素继承与创新

目前,对于环境艺术设计,其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还再现了现代审美与形式结构的完美融合。比如,在现代传统建筑设计中,既表现了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继承性,又凸显了现代建筑的风格,表现出一定的创新性。例如,苏州园林的设计,其就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继承与创新的展现。设计者在兼顾传统遗产及人文精神的基础上,以我国传统文化为理念,吸取精华去其糟粕,通过利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与园林设计的理念,将现代建筑材料巧妙应用于设计中。它再现了苏州古城的特点,又与古今融合的和谐建筑群相统一。其几何体造型采用方形、三角形等,运用现代构成的形态特点,使大众产生一种赏心悦目之感。

(四)对传统文化元素隐喻及创新

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设计者通常采用隐喻的手法,根据一定的环境构成要素与形式,使环境艺术设计作品呈现出本体以外的全新内容,比如文化内涵、寓意等文化信息。例如,在中国传统建筑及室内设计中,采用的文化图案及陈设,体现了深刻的文化内涵,含蓄表达了人们想要的情感。而在目前的社会条件下,我们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多要求对传统文化元素进行创新,使之符合现代文化的特征,此外,在某个地区还要彰显该区域的民族及文化特征,这才是优秀的设计作品。例如,孔子研究院的园林设计,主要采用“书院”的方式,在布局上十分严谨,建筑群堆土在北面聚集,象征着坐山,而南面堆土,象征着案山等。设计者对整个布局的设计,充分使用了隐喻手法,体现了传统文化观及风水说,是对传统文化元素的隐喻与创新的体现,堪称经典之作[5]。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应用研究,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巧妙融合。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环境设计中的巧妙应用,应该根据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呈现的特点,结合设计的需求,使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环境艺术设计完美结合,避免生搬硬套。这既符合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时代需求,还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彰显了现代与传统艺术的完美结合,对环境艺术设计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璐.试论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J].智能城市,2017,(02):10.

[2]刘天执.传统文化元素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J].工业设计,2016,(11):122-123.

[3]谢勇.试论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J].才智,2015,(23):288.

[4]廖娟.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J].品牌,2015,(06):126.

艺术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篇3

一、民间工艺美术与艺术设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1.民间工艺美术的衰退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地发展与进步,我国处于社会转型的重要阶段,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了生产、生活的方式,同时在意识形态方面改变了民俗文化。随着大量的农民进城务工,专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发生改变,民俗的生活方式逐渐走向衰退,民间美术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壤,众多民间美术类型逐斩消失。其次,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机械化的生产模式提高了民间工艺美术产品的数量,满足了市场的需求量,却使得民间艺术逐渐与民俗脱离,传统手工艺没有得到很好的继承与发展,并且没有突出民间艺术的个性。

2.西方艺术设计理念的冲击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发展,西方文化大量涌入国内,以致艺术设计教学中西方文化体系占据重要位置,传统民间美术的发展受到忽视;过于强调西方文化的艺术设计理念,却没有挖掘传统民间美术艺术的文化内涵,所以学生的艺术设计创作中缺乏民间艺术元素。

二、艺术设计教学引入民间工艺美术的意义

1.传承传统文化

传统的民间艺术是历史文化遗产,反映了人们的生活,并且深刻塑造了人们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价值观。传统的民间艺术展现了民间艺术的魅力。所以在艺术设计的教学中融入民间工艺美术,不仅传承和弘扬了我国的传统文化,更加保护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

2.传统民间艺术与现代艺术融合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我国传统艺术元素应现代艺术相结合。教师在高校艺术教学中应将民族文化为指导,探索与发掘民间艺术元素和文化内涵,从而实现国艺术教学的多元化发展,展现我国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将现代的设计理念与传统的文化艺术形式巧妙结合,从汲取民间艺术中的精华,借鉴传统创作方式和理念,指导生创作出独具本土化特色的现代艺术作品。

3.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与民间工艺相结合,积极引导学生吸取、借鉴现代艺术设计需要的元素,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同时能够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丰富学生的创作思想,提升学生的创作能力,从而完善我国艺术设计教育体系。

三、艺术设计教学与民间工艺美术相结合的策略

1.转变教学理念民间美术课程的开展要适应时展的要求,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设计教学,并且应结合地域发展的特点,发挥地区的优势,立足本土化,根据地区民间美术资源的特点对设计专业课程进行相应的调整。并且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对相关问题进行表述,更新教育观念,实现教学与科研良性的互动,提高艺术设计课程的教学质量。

2.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在高校艺术设计课堂中开设民间美术课程,可以实行“请进来”与“走出去”的教学手段,实现民间工艺美术对高校艺术设计课程的创新。首先请进来”是指将民间艺术家请进高校艺术设计课堂,亲身表演、讲授民间传统技艺,并且引导学生提高对周边艺术环境的重视,从而有效地传承我国传统民间技艺。其次,“走出去”是指学生要走出校园进行民间采风,并且探寻中华民族艺术发源地及其历史,感受民间手工艺品的制作过程,体会民间工艺品的无限魅力。

四、结语

艺术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篇4

关键词:传统艺术;技术;多媒体

一、绪论

1、研究背景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孕育出了很多宝贵的传统艺术。现如今社会发展迅速,新兴技术不断快速发展,各种新艺术形式层出不穷。同时,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也使外来文化大量涌入,这对于传统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年轻人缺乏对传统艺术的了解,很多宝贵的传统艺术开始走向落寞。

2、课题的提出

互联网的出现,使信息可以快速传播。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可以利用文字、声音、图像多角度的了解事物。大数据的利用,使人们可以更加精确的了解个体与社会。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是基于一定的社会现状而产生。对于宝贵的传统艺术,也不应当孤立的存在,应当恰当的与时俱进,借助于新兴技术,基于原有艺术内容,在形式上有所创新,使得其符合当今社会的发展要求。3、思路及方法通过阅读相关书籍,了解相关信息,分析传统艺术的文化特点,了解新兴技术的发展,同时结合相关案例,整合信息。

二、中国的传统艺术

1、传统艺术的特点

中国历史长久,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古国。中国的传统艺术起源于新石器时代,距今已有上万年的历史。我国的传统艺术形式多样,包括陶瓷、书法、绘画、戏曲等,丰富多彩。这些传统艺术是我们的宝贵财富,是我们骄傲,也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中国上下五千的历史文化,百家争鸣,以儒家思想为主。儒家思想十分丰富,主要是仁、义、礼、智等内容。所以在艺术方面,我国的传统艺术也长期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谦虚、谨慎是我国传统艺术的一种态度。同时,我国的传统艺术偏向形象思维,讲究传神,注重一种意境的表达。由于我国地域的辽阔,我国传统艺术的丰富多样,这也就使我国的传统文化具有开放性和容纳性的。由于我国的传统艺术谦虚、谨慎,因此艺术语言表现多含蓄内敛,人们往往需要一定时间来了解传统艺术的表达方式与方法。

2、传统艺术的现状

我国传统文化虽然源远流长,但是受到近现代的一些战事以及外来文化的入侵。我国的传统文化已经在走下坡路,被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所忽视。虽然政府、学校一直在引导,但事倍功半。中国的传统艺术,虽然在现代艺术的冲击下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是它与我们基本的价值观是一致的,是受到我国传统思想所影响的。但是由于我们的传统艺术大多含蓄内敛,致使我们的传统艺术在表达方式上往往比较抽象,不易于理解。比如我们的国粹——京剧,在表达程式上,多是虚拟、抽象的。可能一个左右摇摆的简单动作,就代表了走过了千山万水。尤其是在生活节奏快速地今天,接受的传统艺术教育不多,大多数人都很难静下心来慢慢欣赏我们的传统艺术。我国的传统艺术虽然久远,但是在历史的长河中,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人们审美观的变化,传统艺术的的风格和思想也在不断地变化。比如,在新石器时代,艺术刚刚起步,人们只具有初步造型的能力,人们只能做一些简单陶制品,之后开始加入纹饰、花纹等。在元明清,生产力大幅度提高,人们可以开始进行山水、花鸟的绘画,以及制作精美的瓷器。俗话讲,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我国文化的延续性,也是通过不断地变化、改革来完成的。从陶瓷,演变为青铜器,画像石、画像砖,再到绘画等,是一个在不断调整、变化、创新的过程。我们应当认可我们的传统艺术,并且承认技术带来的变革。技术与艺术,相辅相成,共同进步。

3、形成原因

社会发展迅速,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同“慢热的”传统文化相比,人们更愿意接受“快餐式”的现代艺术,电影、话剧等艺术往往只需要一两个小时,就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对于传统艺术,则需要人们慢慢了解,细细品味,对此很多人往往失去了耐心。新兴技术的引进,电影、动画、音乐的传播,使人们的可以接受的事物增多,快节奏的生活使人们很少走进戏院欣赏京剧艺术,去博物馆欣赏传统书画。长此以往,社会传统艺术氛围的缺失。因此,尤其是年轻人对于传统艺术的了解则少之又少。

三、新兴技术的介入

1、新兴技术对传统艺术的冲击形成原因

技术手段是艺术的载体,技术是艺术表现的一种技法,技术对艺术的影响由来已久,每一种新技术的出现都会对艺术造成革命性的影响。图像、声音、视频、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让很多不可能的艺术变为了现实。技术的渗透是全方位的,艺术同样不能置身于技术化的的浪潮之外。艺术与技术在不断交流与融合中呈现出新的形态。新兴的艺术形式,就是像工业设计一样,可能会爆发的,会引起人们极大的热情。

2、技术发展的快速

通常,新技术和新媒介的出现和运用是相对缓慢地,似乎在等社会的消化和接受,等人们开始接受后,再进行下一变革。但是现在,新媒介技术突然没有了耐心,发展、改革迅速。社会的发展、技术的革新速度十分快。并且每一次改革,都会对艺术产生强大的影响。比如互联网提速、手机电脑的更新、新软件的开发,都会给艺术带来强有力的冲击力。比如,前段时间,“足迹”app的面世,引发了众多用户的参与,各种互联网平台一时间充满了电影风格的照片。相对于艺术思想,技术的发展更受到青年一代的喜欢,因为艺术的思想、观念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技术是以方便快捷为主,容易被青年人接受。技术的传播在取代观念文化过程中比较简单粗暴,新旧技术更新快,没有时间给大家思考与创作。缺少了思考,使新技术缺少了品味。同时,由于新技术的产生时间较短,致使技术缺少历史,没有传统,缺少深度。还有对技术极度痴迷的音乐控。他们对于音效的苛刻要求到了不惜工本,从材质到制作工艺的每一个环节都极为苛刻。但是,大家有时对音乐的本身思想,反而没有那么重视了。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传统艺术的在复制技术面前开始崩溃。电子传媒和互联网的出现,很多人认为新的传播媒介技术必然会把人类带入一个高度自由、民主和平等的自由王国,是艺术独裁时代的完结。艺术不再只属于艺术家,而是属于每个人。事实上,单纯技术上的可能性并不能左右艺术的属性,技术或工具是中性的。媒介是一种工具,重要的是人如何使用它,利用它来传播什么,达到什么样的目的。技术的进步直接关涉到艺术的进步,技术促进艺术走向平民,扩大影响,如对报纸广播、摄影等大众媒介的利用。所以对于作为生产者的艺术家来说,技术与艺术的变革也会对社会有一定的影响。

3、技术与思想的脱节

新的技术对艺术的影响虽然比较重要,但是以往,每次新的艺术思潮都是由于新的思想所以引起的,技术手段只是辅助作用。比如文艺复兴、启蒙时代、浪漫主义等,都是由于新的思想所激发出来的新艺术。其背后的技术等因素都是隐形因素,只是支持艺术思潮的辅助工具,并不足以产生颠覆性的能力。但是现如今的艺术,往往都是由于技术的革新,对艺术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并且,技术的革新速度非常快,革新频率由几十年逐渐缩短到几乎每年都有技术性的突破。但是,艺术的观念却远远没有技术的步伐那么雄健和迅速,艺术背后的思想却缺乏了相对应的生命力。致使艺术思想和技术的发展不协调。艺术是作品,技术是手段,当技术发展缓慢时,人们几乎感受不到它的存在,以为世界从来如此。技术的发展速度一旦加速,世界就变化了,手段也就由形式变成了内容。比如,电影艺术是导演自身艺术思想的体现,电影反映出了导演自身对某些观点、事件的一种主观看法。科学技术的发展,给电影技术带来了福音,是一些过去不可能完成的镜头变成了事实。但是,当技术的过度发展,导演开始不考虑电影的艺术思想,而是一味的追求先进的技术,把电影变成了技术性展示。观众朋友们也开始适应这种技术电影,大家也纷纷去电影院,感受现代摄影技术和音效的体验。这使得人们,尤其是艺术家们失去思考的能力,而是一味的追求艺术的技术。同时,由于技术的过快发展,原来的老艺术家们开始感受到压力。新技术往往只和年轻人沟通与交流。青年人学习新技术,掌握新技术,并且逐渐称为新技术的主导力量、这种压力是由于技术更新换代过快,老艺术家们担心被新技术所淘汰,并且从此被先进的技术所抛弃。同时,感受到压力的并不只是老艺术家们,还有更多地传统文化正在受到新技术的冲击。

四、传统艺术的机遇与挑战

随着改革开放,外来文化的引入,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传统文化的落后,外来文化的先进。传统意义上的中国文化蒙上了西方的阴影,同时抹杀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特性。中国的传统艺术与技术,应该是互相渗透,相互补充,共同发展的。人创造艺术,又被艺术所改变。新媒体艺术不是拼贴的文化,不是物理的反应,而是二者在特定条件下发生化反应,其生成物是极具活力的新文化,而不是死板拼贴的马赛克。数字化媒介时代,国家间进行文化的输出,往往通过大众媒介的传播来组织和实现。具有穿越国界性的数字化大众媒介产品,如电影电视节目、音像制品、新闻及广告等形式可以对受众群体在思想上造成巨大的潜意识。比如,外来文化的输入,对思想意识带来了相应的变革,促使了之后的消费思想与观念。但是,数字化传媒、新兴技术同样可以为中国传统文化带来复兴的机遇。

五、总结

当今大众流行的艺术形式,大多都是与新兴技术相结合,符合人们的审美意识与视听语言,我们看可以利用这种新兴技术与视听语言,整合传统艺术的表达形式,来发展我们的传统艺术。虽然现阶段,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人民的生活水平状况大幅度底稿,但在此过程中,我们对传统艺术的关注明显不足。同时,许多对艺术的研究并未能为传统艺术开辟道路,而是更多地关注西方现代艺术流行。我们现在更应关注于如何让新兴技术逐步深入的中现代艺术,中国传统文化如何与当下的审美意识、视听语言结合,应借鉴中国和西方的经验,开创性地解决自身的困境,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因此,无论是政府干预还是教育改革、大众参与,数字化时代的信息传播都将推动中国文化的发展,向其他民族、国家的流动。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使之被理解、被认可,中国的传统艺术才有希望成为一种可供利用的资源,并使之流传下去。

参考文献

[1]郑曙旸,聂影,唐林涛,等著.设计学之中国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2]蒋晓丽,石磊.媒与文化chuanmeiyuwenhua==media&culture:文化视角下的传媒研究[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8.

[3]海阔.媒介人种论meiJieRenZhongLun:媒介、现代性与民族复兴[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

[4]蒋原伦.观念的艺术与技术的艺术[m].北京:新星出版社,2014.

[5](美),詹姆斯•罗尔著;,董洪川译.媒介、传播、文化meiJie、chuanBo、wenHua:一个全球性的途径[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6]中国文化书院讲演录编委.中外文化比较研究[m].北京:三联书店,1988.[7]孟威.媒介伦理的道德论据[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2.

艺术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篇5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不断推进以及计算机技术应用的广泛应用,一种新时代的艺术形式营运而生,那就是数码设计。这种新艺术形式的出现,与当时的社会潮流以及社会科技的发展和进步分不开的,但就从长远发展来看,数码艺术设计还离不开对于传统艺术的继承和发展,尤其是传统的绘画艺术。

1数码艺术设计的发展

数码艺术设计这门新兴的艺术形式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发展来的,它是数字化与时展互相作用的产物。专门研究数码图形以及数码艺术的机构成立于20世纪60年代,直到80年代苹果公司的退出,数码技术才开始大范围进入人们的视野当中,而且在设计领域受到的重视越来越多。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在艺术领域上,数码艺术设计开始逐渐形成其自身独特的语言表达形式,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很高的艺术价值。到此时,数码艺术才开始迈进艺术的殿堂。但是随着数码艺术设计的高速发展,人们也开始意识到,数码艺术设计除了可以在感官上能够带给人们很多的新鲜感和刺激感之外,对传统艺术美感的体现以及文化内涵的表现好像有所欠缺。与此同时,人们对于数码艺术的认识普遍都还存在一定的模糊性。通过相关研究我们可以看到,数码艺术设计的形式美与传统绘画在一定程度上有着一定的艺术渊源,探讨这一艺术渊源不仅能为数码艺术设计的今后以及美学发展趋势提供明确的方向,同时还能从很多方面促进人们对数码艺术设计的正确了解。

2数码艺术的形式美与传统绘画的内在联系

2.1艺术载体的异同

数码艺术的形式美与传统绘画艺术载体存在着不同,计算机是数码艺术的载体,影像艺术是通过计算机创造出来的,所以只有通过计算机这个载体才能够呈现给我们。而传统绘画艺术的载体是纸张,无论科技会进步到什么程度,传统绘画都依然要在纸张上进行创作,因此其载体不可改变,必须是纸张,只有通过纸张才能够将传统绘画艺术完全表现出来。不过有一点数码艺术与传统绘画艺术相同,那就是数码艺术可以通过计算机的后期制作,由计算机输出到纸张上面,这样就可以把数码艺术的载体转移到纸张上来,所以在纸张上也可以表现出数码艺术,而传统绘画也可以输入计算机上,把计算机作为传统艺术的载体。

2.2表现形式的异同

与计算机艺术表现形式不同,数码艺术是通过真实物象的具体成像来表达艺术的形式,而传统绘画是艺术家把真实的景物加入自己的思想感情后用笔在纸张上创作出来的,传统绘画的表现不仅要形似,还需要神似。数码艺术与计算机艺术相同之处在于,它们表现的艺术形式都是具体的造型和色彩,只不过是数码艺术通过计算机来进行创作,而传统绘画是通过纸笔来创作的,对于同一个要表达的物象来说,数码艺术表达的是真实而独特的视角,而传统绘画艺术表达的画面承载了精神内涵和文化内涵。

2.3艺术语言的异同

数码艺术与传统绘画艺术语言的不同主要是由于其发源的时间不同,传统绘画的发源是中华五千年文化发展的基础,承载着深厚的中华文化和底蕴,而数码艺术的发源是计算机,它是科技发展的成果,并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作为其支撑,其艺术语言也很简单,只是单纯的数码艺术的形式美与传统绘画的内在联系所表述的主题而已。传统绘画却承载了很多的文化渊源和创作者的思想、情感等。根据地域的不同、艺术思想的不同,传统绘画分出了许多流派,而数码艺术只能根据其表达的具象不同而划分为不同领域。不过它们相同的是,无论是数码艺术还是绘画艺术,凡是有价值的艺术品,都能够引起读者们心理上和情感上的共鸣,表达读者的内心,使我们的内心感受到艺术的温度。借鉴于数码艺术的表现手法,传统绘画将写实与写意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使绘画具有摄影的表现效果,同时又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内涵。数码艺术设计的时代性与绘画艺术的传统性的有机结合,不仅能使数码艺术设计的创新和发展更进一步,同时这也是对传统绘画艺术的继承和革新。

3传统绘画与数码艺术的有效结合点

利用传统绘画艺术可以使数码艺术设计的形式美更上一层楼,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提到数码图形。数码图形又叫CG,指的是数码化作品。矢量图形作为数码图形的重要组成,在数码艺术设计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它不但可以满足数码图形设计过程中的硬边风格,而且还适用于一些其他标志及标准字体的设计,如2008年奥运会的五环标志,就是一个数码艺术设计与传统艺术的完美结合。如果将数码艺术设计的时代性与绘画艺术的传统性进行有机结合,不仅能使数码艺术设计的创新和发展更进一步,同时这也是对传统绘画艺术的继承和革新。这样做不仅能够有效激发观众的审美感官,同时还能减小作品与观众之间的距离感,从而可以尽可能地体现数码作品的艺术美,表现出其艺术价值。在数码艺术设计的过程当中,要不断吸收来自不同文化的有效信息,要在借鉴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和发展促进自身,这是当代数码艺术设计发展的主要方向。同时也是促进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4数码艺术与传统绘画的发展前景

数码艺术与传统绘画的发展前景很广阔,其主要发展方向是二者相互融合与借鉴,不断完善和发展从而促进自身趋向完美。我们都知道道家文化的精髓是“和而不同”,而数码艺术与传统绘画的发展方向就是日益走向“和而不同”这一境界,未来数码艺术将会融入更多的传统绘画元素,这就使得数码艺术更具人情味,更能贴近人心,同时也承载传统绘画的文化内涵和写意内涵,而传统绘画也将吸取数码艺术的优点,能够实现传统绘画艺术与数码艺术的真正结合,利用计算机技术配色和修改传统绘画。数码艺术与传统绘画的共同发展是在发展中相互借鉴与融合,但同时又有各自独特的艺术形式与魅力,使数码艺术和传统绘画艺术共同发展与进步。

艺术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篇6

艺术设计重点是以艺术设计创新及艺术修养为主,同样在这基础上也不能够忽略传统工艺美术的价值。虽然现代艺术设计已经逐渐失去了传统美术的主导地位,但是传统工艺美术的灵感、文化内涵依旧对现代艺术设计起到启迪作用。所以,我们要重视现代艺术设计与传统工艺美术的结合,加强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对传统工艺美术的传承与保护,来彰显现代艺术设计中的传统民族特色。

艺术设计对传统工艺美术传承与保护的重要性

现代艺术设计与传统工艺美术实现现代与历史的衔接传统工艺美术是我国传统的文化、历史、宗教演变而来的,并且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我国各个民族之间存在着不同的传统工艺美术形式。例如北京的景泰蓝、江西景德镇的瓷器、新疆的石膏雕花以及各个民族的服饰文化等,这一系列的传统工艺美术都具有浓郁的传统文化色彩,是历史文化的产物。现代艺术设计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艺术设计相互碰撞的结晶,它在融合中西方艺术设计的过程中,要与我国民族文化为特色,同样也是彰显历史与现代相衔接的重要契机。艺术设计要借鉴传统工艺美术艺术设计与传统工艺美术都是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产物,二者都是以工艺技术与手法表现为基础,根据不同时代的需求展现出不同的审美风尚。受现代社会的影响,如今的艺术设计大多都是呈现出工业化、机械化的设计形式,缺乏了传统工艺美术的复杂性和生动性,传统工艺美术涵盖了多种手工工艺,例如编扎、雕刻、锻冶等技术,其能够明显的突出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蕴含丰富的民族文化精髓。所以,艺术设计要更多的借鉴传统工艺美术,在设计中融入传统工艺美术元素,彰显出现代艺术设计工艺与传统工艺美术元素相融合的特征。

传统工艺美术的传承与保护能够弘扬民族精神

流传到如今的传统工艺美术蕴含着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其在归真、朴实的表现形式之下,富含了我国人民的崇尚和平、喜爱自然的人生观,同时能够凸显出我国传统文化的和谐、儒雅、内敛的特点。随着国际竞争愈演愈烈,将艺术设计融入传统工艺美术因素能够生成全新的设计体系,提高我国艺术设计在国际中的竞争力,并且能够承载起弘扬中国文化的重大使命。

艺术设计对传统工艺美术传承与保护的实践

(1)艺术设计能够开发出传统工艺美术的文化价值无论现在艺术设计有多少种表现形式,其根本依旧来源于基础图案设计,然而基础图案设计是由不同民族文化理解而成。艺术设计中融入传统工艺美术,使其成为艺术设计的重要部分,就必须培养设计师人文态度,加强对传统民族文化的理解,进而提高艺术设计的文化素养,让传统工艺美术成为艺术设计中不可估量的重要力量。在现如今的艺术设计中,设计人员可以通过采取写生的手段,并借鉴本土的传统工艺美术中的材料与载体,在艺术设计中引入传统工艺美术元素,利用传统工艺美术的表现形式和材料选择,在作品中彰显出传统工艺美术的审美价值,进而完成艺术设计的实践开发,最终完成艺术设计的创新与传承。

艺术设计能够开发出传统工艺美术的实践价值

现代艺术的形成是对于传统工艺美术的文化价值进行借鉴和开发,能够在拓展民族设计技术的同时彰显民族特色。在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中,通过整合民族工艺美术资源进行艺术设计,让学生学会对传统工艺美术资源的开发、实践,并且加深学生的对传统工艺美术的理解,让学生形成现代化艺术设计新思路,并结合现代市场需求,让传统工艺美术因素的艺术设计走进大众眼帘,实现对传统工艺美术的传承,让更多的人群了解传统工艺美术的价值。艺术设计能够开发出传统工艺美术的生态价值传统工艺美术更多的是追求自然、和谐、人文,其生态价值是不容我们忽略的。现在艺术设计通过引入传统工艺美术的生态理念,能够让艺术设计突出“人与自然”的生态理念,并且将艺术设计通过生态、仿生、和谐等因素作为重要的价值取向,用传统工艺美术中的生态价值来掀起艺术设计的新高潮。例如在现代包装的艺术设计中,将传统工艺美术中的生态价值引入到包装设计,在实现审美价值的基础上,更能够体现出生态观、自然观、和谐观,让包装设计更能够凸显出自身的价值。另外,还可以将传统工艺美术造物形式与包装相结合,生成更加新颖的艺术设计思路,例如利用甘蔗渣制造的生态包装、竹编工艺制成的包装模型等。

结束语

艺术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篇7

【关键词】传统剪纸;艺术;服饰设计;融合

中图分类号:J528.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1-0172-01

一、中国传统剪纸艺术

中国传统剪纸是中华文化中的一种传统艺术。和其他传统手工艺一样,剪纸蕴含了独特的艺术魅力,是东方文化艺术的传承。形态各异的树叶、花朵,晶莹剔透的雪花及山川景物,都给予人们大量的创作素材,促进了人们对剪纸造型艺术的思考。据记载,在公元前1600~1100年间就有人在树叶上进行剪刻纹样、镂空刻花,到了西汉初期就有了可用于书写和绘画的纸。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开始用金银箔、绢帛、皮革等做为剪纸的载体,通过雕、剔、剪、刻、镂等手法,制作成装饰品。

中国传统剪纸是最具代表性的艺术样式,是民间美术的基础和精华,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国传统剪纸受到政治、宗教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发展空间,传承着中华民族的艺术特色和本土精神,体现了艺术最本质的审美特征和精神境界。剪纸作为中国传统剪纸艺术,结合了现代的设计理念和表现手法,其元素种类丰富、形态多样。中国传统剪纸艺术的广泛应用,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对各种现代设计艺术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二、中国传统剪纸艺术与现代服饰设计的融合

从技法上看,剪纸是运用刀法在纸上镂空剪刻成特殊纹理,展示阳纹与阴纹的对比。剪纸服装是在裁剪好的面料上,根据服装风格特点裁剪有镂空剪纸效果的图案纹样,再把这些带有图案的面料与其他面料一起缝制而成,把图案纹样设计在需要的位置,这就成为了具有剪纸艺术效果的服装。

(一)镂空纹理手法与现代服饰设计的融合。剪纸作为一门镂空艺术,在造型上讲究体现实体和留白、主体和衬体、前景和背景之间的关系,是以二维空间为造型基础的平面艺术。剪纸运用在服饰设计上,可以利用剪纸工艺,通过选择适合的面料,利用压花的形式制作出镂空的肌理效果,剪纸压花设计有美观和加强服饰牢固度的作用,这种形式运用到服饰设计面料的创新改造上,将呈现丰富的透叠、立体、盈动感。国内外许多服饰设计师运用中国传统剪纸的造型元素在服饰设计中寻找新的突破,设计出有独特风格的作品。剪纸的载体换成了服饰,利用剪纸手法,将其部分元素运用到服饰设计中去,给服饰设计带来了独特的艺术效果。

(二)阴阳对比手法与现代服饰设计的融合。中国传统剪纸既讲究阴阳对比手法,也注重构图的均衡稳定,它通过图案中阴阳的结合,营造出一种独特的光影效应。为保持整张作品的完整性,剪纸过程中要遵循“阳刻线线相连”和“阴刻线线相断”法则。使用阳纹与阴纹的对比剪刻,虚实、主次分明,如以虚为用、虚实相生、虚实转换等增强服饰的立体美感。阳刻剪纸保留了原稿的轮廓线,剪去轮廓线以外的空白部分,每一条线都是互相连接的。现代服装设计师大胆采用了新型木质或特殊材质的材料,结合阳刻剪纸工艺表达出夸张的造型,体现出工艺的精美,体现设计师独特的艺术创意形式。阴刻剪纸是刻去原稿的轮廓线,保留轮廓线以外的部分,所以阴刻剪纸的线条不一定是相互连接的,作品是块状的阴阳结合,是根据剪纸里虚实关系的需要采取阴刻和阳刻交叉办法,使画面效果更丰富,主次更加分明。设计师采用阴刻和阳刻相结合的表现手法来呈现作品,在制作工艺手法上体现传统艺术文化与创意思想的融合。

三、结语

将传统剪纸艺术与服饰设计相融合,即是将剪纸的美学原理转移到服饰上,服饰民族标识性的增加是中国传统剪纸艺术传统特色所给予的,这种服饰民族标识性有利于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为服饰设计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灵感。总之,剪纸艺术在不失传统文化精华的同时,还要适应时代的变化。任何一种艺术能否成长发展,取决于它能否吸收新的养分,适应时代的发展并不断挖掘出新的潜质。在当今多元化设计领域里,如何运用传统剪纸艺术设计出与众不同又带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作品,必须研究其更深层次的内容。现代设计理念在传统剪纸中的运用,将为剪纸艺术创造出一个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剪纸艺术的创作也会不断推陈出新,具有前所未有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谢志诚.中国民间美术研究――谈论剪纸艺术[m].贵阳:贵州美术出版社,1987.

[2]陈竞.中国民俗剪纸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35-38.

[3]柴京津,柴京海.中国剪纸艺术[m].北京: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6.

[4]吕胜中.中国民间剪纸[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0.

[5]王光普.民间传统剪纸纹样[m].兰州:甘肃人民美出版社,2009:17-20.

[6]陈竟.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研究[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艺术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篇8

中国传统工艺既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又包含卓越的技艺和十分丰富的品种类别,在世界上亦是享有盛誉的宝贵文化遗产。不论是新石器时期的陶制器皿、商周时期的青铜器还是宋元时期的瓷器,都是世界闻名的传统工艺制品。这些传统工艺制品无一不关系当时人们的生活起居领域,蕴含了我国人民丰富的智慧结晶。现代设计一般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极具有装饰味道,审美观较强;另一种具有大工业性质,批量化生产,极具实用性。现如今,我国的传统工艺和现代设计有一定的发展机遇,但是又面临着新的挑战。现在得我们必须深刻的认识到我国传统工艺和现代设计的优势特色和缺陷不足。

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之间的联系也十分密切。现代设计可以说是传统工艺的传承和发展。在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的环境下,人们对物质资料的要求越来越高,单一的传统工艺与批量化生产的现代设计根本无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让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相结合,二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辅相成,不失为种良好的方法。

漆髹饰工艺,作为已经拥有七千多年历史的华夏文明宝库中璀璨的颗明珠,它所呈现出来的美感,不仅仅是它的材质、技术,更是文化、艺术等诸多元素所结合的综合产物。漆髹饰工艺文化属于古代,是种传统文化工艺,这门辉煌的传统漆髹饰工艺已经与我们现代的生活渐行渐远,我们只有让这门传统工艺在现代生活中找到更多的物质载体,使其回归生活,这样才能真正的做到发展传统文化,才算是真正做到对漆髹饰工艺的传承和发展,以及漆髹饰工艺在文化创意产业时代的作为和价值。

漆髹饰工艺的传承和发展的载体,首先想到的便是皮具,因为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实用性皮具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备品,这也就要求我们必须致力于创新,不能固守陈旧。漆髹饰工艺在现代皮具中的运用,便是传统与现代强烈的一次碰撞,这次碰撞,不仅仅是工艺载体的碰撞,更是一次思维的碰撞,相信只有纯粹简洁的工艺才能不留余地的打动消费者。将传统的漆髹饰工艺与现代皮具结合,适时的打破了现代生活中过于商业性的皮革皮具工艺,并且可以适当的缓冲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另外,利用漆髹饰工艺可以依稀唤起人们对于上古中华文明的想象,增加物质材料的精神文化享受。

漆艺与现代皮具相结合的意义不仅是漆艺在现代皮具中所体现的,现代皮具工艺也恰如时机的缓和了传统的漆髹饰工艺中的干涩和未成熟的部分,使传统的漆髹饰工艺在保留自身的成熟的基础上,吸收融合更多的现代艺术,可以被更多的人所接受与喜爱。

在进行此次研究时,我发现我国的传统漆器的生产制作大多数仍然遵循传统,在技法上仍然拘泥于过去,与现代设计相结合较少。而我们邻国日本的漆艺技术是来源于我国,但是现代的日本漆器,表现技法丰富多彩,内容与形式也有众多创新,他们的漆艺既能反映时代的简洁,明朗等特点,又能适时表现出细腻的民族特色。其中日本的漆髹饰手工艺人将漆作品与皮箱结合的方式所制作的作品,给我的创作提供了无限灵感。

皮具由于本身的特性,使得它可以自由的和其他材质相结合,也给传统的漆艺在现代皮具中的运用创造了一次美丽的邂逅。皮具制作中的漆髹饰工艺体现在皮具主体部分的手柄,配件部分的装饰小物。漆髹饰工艺手柄,是以木胎手柄为底胎,再进行生漆刷制和色漆制作肌理,推光揩清等众多步骤,制作出的漆髹饰工艺手柄与现代皮具恰到好处的结合在了起;漆髹饰工艺制作的装饰物,或挂,或缝,亦或是用铆钉钉在皮具上,都与主体部分的漆髹饰工艺的手柄相互照应,不论是从整体还是局部上看,都充满了趣味性和观赏性。

以我而言,独特的创作风格并不只是具体的制作内容,更应该包括作者把自身的特点和爱好结合社会生活中的些观念和理想表现在这次设计作品中,另外也应包括对创作材料的运用和传统工艺的表现手法等。风格可以使皮革制品产生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从皮革工艺和漆髹饰工艺的发展来看,但凡是优秀的艺术作品都有其独特的风格。独特的艺术风格形成,与社会风尚潮流和科技水平的提高以及审美爱好的倾向息息相关,另外还要符合时展的需求。时代赋予了我们包容传统,包容过去的技能,我们何不在生活的点滴之处,将他发挥极致呢?我们在跟随当今时代新鲜的理念的同时,也要继承传统的优秀文化,并将其结合,共同开拓创新,走向个全新的高度。

通过文献调查了解到皮革和漆艺的属性和特点,从传统与现代碰撞,结合的角度探讨传统漆艺是如何在现代皮具中的运用。此次研究是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研究个良好的开端,之后仍会会继续研究尝试新的应用,像传统刺绣与现代皮具的结合、传统竹编与现代皮具的结合,等等…但是不论以哪种方式结构的结合,都能既体现传统工艺的魅力,又能给传统工艺以科学新颖的方式来弥补传统工艺的缺点,使整个设计作品更加完美。

艺术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篇9

一、任务与责任

迄今为止,我们的传统音乐教育师资力量尚显薄弱,传统音乐教育氛围不够浓厚。在“欧洲音乐中心论”的影响下,高校全面推行中国传统音乐教育难度较大。从下表可以看出,我们目前的专业教学计划涉及传统音乐教育的领域只有《民族民间音乐概论》、《中国音乐史》这两门课程。

尽管上述现状的形成有着诸多的历史原因,近年来,随着国内外众多音乐学家的研究与倡导,“欧洲音乐中心论”在我国的影响似乎正在逐渐减小。但是,如何使传统音乐的教学与实践在我国高校艺术教育体系中得到有效的落实尚待进一步研究。结合地方实际情况,笔者认为:

1 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研究中国传统音乐及其文化事象

民间音乐五大类(民歌、民间歌舞、说唱、戏曲和民族器乐),其中前三类属于民间声乐的范畴。如教师要求学生切实学习演唱,并规模化、综合化、生活化地表演出来,赋予其鲜活的生命力,重新正视民间声乐在整个声乐艺术中的地位,并把伴奏乐队或组合伴奏乐队重新放入到声乐表演中去,即可改变长期以来为伴奏碟片“伴唱”的被动现象,并明确声乐教学的教学目标。

民间舞蹈方面应紧密结合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花鼓灯》(即第一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流行于淮河两岸的蚌埠花鼓灯、凤台花鼓灯、颍上花鼓灯),促进与民间艺术团体的交流,不间断地向民间艺人学习传统音乐并参与其表演,以便从中获得课堂教学不具备的感性认识及传统音乐的理论知识。此外,建立传统音乐乐队,加强学生对传统音乐曲目的综合表演能力,如《游场》(淮北民间器乐曲)等。

2 继承与创新

除了学习、继承传统音乐文本以外,我们联合本院文学院老师创编梆剧《百元记》,该剧以汶川大地震后本院捐款活动中,贫困学生在捐款时产生的误解和消除误解为线索展开,体现了当代大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与精神风貌。该剧上演后,界首扁担戏的传承人朱允德、朱学伦两位民间艺术家表示,他们愿意无偿培养扁担戏新一代传承人,尤其希望高校学生能对该戏进行深入的学习与研究。目前,我们已对该剧剧本创编、戏剧人物设计、唱腔设计、舞台造型,以及社会演出等方面展开了一系列的探索。

二、文本与本文

民族音乐学家杜亚雄教授曾在《音乐的“文本”和“本文”》一文中指出:“民族音乐家们所说的‘本文’就是‘所指’,即事实上存在的音乐,而‘文本’就是‘能指’,即符号记下来的乐谱和用文字记下来的歌词。”在教学中,我们在重视对文本学习的同时,还把民俗学、地理学、美术学等学科融合进来,把视角投放到皖北广阔的音乐文化事象之中,对学习研究对象展开立体化、综合化、社会功能化的综合教学。2008年7月8日,一方面,笔者带领学生赴界首苗湖观摩了苗湖书会,部分学生参与了演出。另一方面,还聘请了渔鼓艺人苗清臣等民间艺术家来校讲、演,让当代大学生在与民间艺术家及民间艺术的近距离接触中,更好地研习中国传统音乐。有学生在作业里这样写道:“《民间音乐艺术》这门课我当初认为是老古董,在第一节课之前,想走进教室的应该是白发苍苍的老者,没想到却是小伙子。”不难看出,持有这种看法的学生不在少数。这说明,传承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人都已经老龄化,新生代在根深蒂固的“欧洲中心论”的影响下,很少再有机会认真学习中国传统音乐;与西方音乐艺术相比,新生代学子或多或少对中国传统音乐产生缺乏科学体系化、社会行为化、时代功能化的文化偏见。

三、设想与瞻望

笔者设想在原有传统音乐教育策略实践之余,以颍淮流域文化为依托,结合我校皖北文化研究中心、皖西北历史文化研究所研究基地的便利条件,促进皖北音乐文化产(结合本土时代文化资源创作)、科(皖北音乐科研)、演(编创并演出具有皖北音乐文化特色的艺术作品)。优化组合地方音乐文化研究师资小组(皖北音乐文化研究小组已经成立,并已取得阶段性成果),进行皖北民间音乐文化遗产学习、研究,同时将皖北民间音乐文化融入本科生毕业论文撰写的科研环节,使其能在更为广阔的音乐文化视野中得到理论上的升华。具体设想如下:

1 突出“体化实践”

民间音乐是本位文化最生活化的表现,我们应注意课程的长期效应,激发学生的民间音乐艺术实践热情,结合地方民间艺术资源推动民间音乐文化遗产的发展,为当下民众的精神文明建设发挥应有的作用。重新关注中国文化中注重实践经验的民间文化所体现的历史真实,从身体的行为及其直接感受出发,更有效地探求以民间仪式为代表的“隐性知识”及其所存在的“历史记忆与价值”(民族音乐学家萧梅语)。

2 师资转型机制

探索新的传统音乐教学策略,打破传统师资制度模式,从制度上保障民间艺术家的授课权益,“不拘一格降人才”。不仅以“局外人”的身份去描述、解释、记录和研究,还以“局内人”的位置去生活、交流、参与。带动师生去做田野实践,让民间民俗活动与学校校外艺术活动融合起来。迄今为止,受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项目《苗湖书会》负责人苗清臣邀请,我们的部分师生已于2008年农历六月初六参与了部分相关的民间音乐文化活动。此外,笔者拟计划申请建立安徽花鼓灯艺术传承高校教学基地,使花鼓灯传统艺术能在地方高校得到继承与发展,并在下学期成立木偶剧团,充分运用同学们的专业互补性,进行制作、创作与排演。

3 调整课程结构思路

调整课程结构思路,以专业课程《中国民族音乐》为主导,把《民间音乐艺术》公共选修课分为两种类型:其一,主要针对音乐专业学生选修的课程,引导学生学习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乐学”理论,并以本体实践为主展开专题讨论;其二,以世界文化中的中国民间音乐视角,向学生讲授“中国民间音乐艺术”,对象扩大到非音乐专业的其他学科学生,并实施英语和汉语双语教学。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力提倡“四个相结合”,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中国与世界相结合、音乐与文化相结合。(音乐教育家王耀华语)

艺术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篇10

关键词:传统色彩语言;现代设计;再创造

在现代设计的发展过程中,对传统色彩语言的运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设计上更加追求新颖性与独创性。因此,在整个设计过程中,要形成一种再创造的过程,形成理性分析与感性认识的整体融合,在创造的过程中,突出传统色彩语言的整体性,又要符合现代设计的创作需求,形成传统与现代的相辅相成,构建一种互相融合的设计方式。

1分析传统色彩语言与现代设计的整体融合

(1)现代设计理念推动传统色彩语言发展。在现代设计的理念创新中,随着设计思路、理念的不断变化,在现代化创作的过程中,对于时间的推移以及整体延续与发展,会对现代设计的色彩观念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传统色彩语言在追求单一性、个性化的创作中,注重内心语言与情感表达地融入性,在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传统色彩语言要与现代设计相融合,需要建立更加畅通的表达渠道。因此,在整个设计过程中,现代设计的理念能从精神表现、文化塑造、艺术表达等方面进行,在现代设计理念中,通过对作品的现代艺术感与审美感,形成历史传统色彩与现代创造为中心的整体模式,在传统与创新之间寻求一种全面化的综合模式。尤其是在现代设计的理念带动下,将传统的文化与传统色彩整合在一起,形成人们更加容易接受的创作方式,可以在传统色彩的发展中,形成强有力的艺术创作效果。

(2)传统色彩语言的历史沉淀促进现代设计发展。在传统色彩语言的发展中,在注重传统语言的运用过程中,更加看重对传统的继承与发扬。因此,在整个传统艺术的表达路径中,在传统艺术注重再现的表现形式中,色彩语言更能鲜活地展示出整个艺术特色。因此,在现代设计的过程中,通过对传统色彩语言的丰富性继承,可以得到延伸与创新性发展,在意境表达、思维创新等方面都有不同的展现。同时,在创作过程中,传统色彩语言在抽象表达手法以及艺术创作手法等现代设计理念的作用下,将整个设计的“精气神”更加巧妙地表达出来,形成一种“形神具备”的艺术魅力,这种魅力都是源于传统色彩语言的延伸与发展,在摆脱传统美学的基础上,形成一种精神领域的艺术探索,这样,可以更加全面的实现现代艺术的整体魅力。通过传统色彩语言的精准运用,深入细致的将现代设计的人文精神、创作背景更加丰富性、趣味性、实用性,对现代设计有更大的启示。

(3)现代设计提升传统色彩语言的综合价值。在现代设计的理念中,主要是通过现代设计的作品,在表达一种公众感受的色彩观念中,形成一种创新性的艺术表达方式。因此,在整个设计的理念作用下,传统色彩语言可以是一种精神文明与情感的表达方式。现代设计中融入传统色彩语言的运用,可以更加全面地将传统色彩语言承载的文化内涵表现在其中,并能实现在整个审美价值中的多种体现,既有文化价值、精神价值,也有艺术价值和人文价值,在领悟传统色彩语言的基础上,将传统色彩观念中的现代设计精髓与传统文化结合,这样,可以增强整个现代设计的价值,既能符合现代设计的需要,也能展现丰富的原有色彩的整体需要,形成一种新秩序、新方式的现代设计,尤其是在现代设计中,将传统色彩的语言魅力、色彩融合魅力、色彩表达魅力等相结合,体现出在整个设计中的多面性、文化性等功能,发挥出在整个色彩语言组织下的文化气息,这样,可以体现出传统色彩语言的综合价值。

2探讨传统色彩语言在现代设计中的再创造运用

(1)现代设计中色彩的运用。在自然科学不断进步的背景下,融合色彩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现代设计中色彩设计的向导与综合指南,更好的形成“好看”的因素。注重色彩的基础要素运用。在各种丰富性的色彩取舍中,将红、黄、蓝三种原色进行有效的调和,形成三种原色任意组合的方式,构建与现代设计理念相吻合的色彩模式,在整个设计中,增强色彩的表现力。注重掌握色彩设计的技巧性。在现代设计中,要注重色彩的整体搭配,形成现代设计中的色相、明度、彩度在现代设计中的基础性运用,结合色彩学的有效规律模式,将对现代设计中相关的文字内容与图片、标题等形成和谐的色彩搭配,这样,就会形成现代设计中的各种高雅与艺术的整体融合,在专业美术的指导下,形成更大的艺术创作手段,这样,能增强整个设计的艺术性。注重现代设计过程中主调的设计。在根据设计内容与主题的需求中,形成不同色调的倾向性,在突显出现代设计特色的基础上,形成一种版面的主调,在不断的变化中,发挥出主调的整体能力,然后调动其他色彩的活力,这样,有助于实现整个艺术创作的整体运用。

(2)用活传统色彩语言的元素风格。在传统色彩语言的运用中,通过形成视觉语言、文化语言等多方面的融合,在现代设计再创造过程中,形成不同元素与风格的整个组合,将中国传统色彩语言与现代设计的需求格调相结合,借助现代创造的艺术手段,在改变传统色彩语言的搭配与构成方式,形成创新性的运用方式,这样,可以增强整个色彩风格的整体表达。在具体的运用中,可以将传统色彩元素与艺术作品的融合度相结合,形成一种相互融合的表达效果。在完成传统色彩语言重组的过程中,形成一种创新的运用,在突出传统色彩为主体的基础上,形成应用色彩、传统色彩的整体融合,然后,在现代设计的运用中,展现出传统色彩的新的生命力,传达出一种更新的艺术魅力。这样,可以增强整个艺术表达的魅力,增强传统色彩在现代艺术创作中的丰富性与时代感。

3结语

在传统色彩语言的运用中,通过与现代设计的融合,在彰显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形成与现代设计的理念,在创新运用上,增强整个历史文化的融合,在保持现代元素与控制的过程中,增强整个艺术创造的表现手法,这样,在实现责任感的创造过程中,传扬传统色彩语言的精气神,创造出更多与时代相吻合的现代艺术作品,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永军,孙岚.传统灯具设计的艺术特征及其现代运用[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4).

[2]王梦.浅析民间艺术的发展及对现代设计的影响[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10).

[3]苏虹.论民间美术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运用价值[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05).

[4]李菲.民间工艺美术市场化利与弊的思考[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