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园林造园手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51:50

传统园林造园手法篇1

关键词:传统艺术;自然与现代;生态景物的传承手法

1园林艺术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1.1多层面看待造景手法中表现的文化价值

古典的园林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哲学思想的重要体现,这为现代艺术界中不仅带来极高的美学价值,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文化价值,更对后世的园林艺术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1.2传统造景手法对现代园林艺术发展的影响

在后世的艺术表现中,我们有许多的假山,微景观雕塑等等,这些都可以说是深受传统造景手法的影响。造景即是运用人工的手段将自然中的地形地势,山林水体,水流山石等自然条件构成的所有要素相结合塑造出景观设计师所想要表现的微小版的建筑设计。主要的表现有:地形再造和湖泊的挖凿;植物的养育;假山奇峰与洞壑危崖的砌叠;山谷溪涧与卵石溪流的布置;浅水小池与石山喷泉的修筑;雕塑的重设与建置等一系列的手法在现代园林艺术中表现的淋漓尽致。不仅如此,这些造景手法的产生也给我们带来了视觉艺术盛宴,也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有利于现代社会的良好的发展[1]。其次,在造景手法中,我们看到更多的是主景手法与次景手法的相结合,就像是小区的设计中对休闲区域的打造,一般会设计湖水与假山的结合,这就属于园林艺术运用在生活中的实践之一,湖水作为假山的陪衬设计,给人视觉上的协调感,同时山与水给人一种静谧舒适的感觉,这样的设计可以很好的让每个住户满意,当然虽然湖水是作为辅助景观出现,但是,湖水的比例同样是设计师要考量的重点,这时就可以参考传统的造景手法了,假山作为主景的构图中心,湖水的比例就是为了突出主景的表现力,这也是主景与次景的功用合作关系,这样不仅可以使园林艺术更具特色,还可以充分突出其艺术感染力,这样的设计正和福州五一广场有异曲同工之处,设计师将主景雕塑喷泉安装在广场的中心位置,这既突出了设计主题,又满足和平衡了游客的视觉感受,实在是值得众多设计师借鉴与参考[2]。

1.3造景艺术对于现代园林设计中产生的作用

一般来说,古代的文人画家都常常喜欢把梅、兰、竹看作是花中的“至清”之物,把松柏看作是木中之“幽韵气清”者,它们一旦入诗入画,那么产生的韵味就可谓是自然天成,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当然这也可以引申出我们的造景艺术,造景艺术作为一门视觉艺术,是要将画中美景转换为形象立体的实物,这样才可以被人们所感知,所认可。而这几年的园林设计也的确是在稳步中逐步有了发展和创新,这样也就使得园林设计师的设计感在稳步的提升,而这也正是当下社会一个良好的发展趋势。

2园林艺术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发展

2.1重要性

我们都知道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要想有发展就一定不能摒弃传统文化中的艺术价值,因此如何传承精华所在的部分就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2.2怎样真正实现

在园林艺术中,不光要求对景物的构思还包括应如何创造的问题。我们想要创造出崭新的东西,那么前期一定会进行一定的模仿,这就相当于造景的重要条件之一就是借景,借景能够很有效的突破空间的限制,为我们设计的园林增添美感,借景有时正如编导拍摄画面时对于构图的要求一样,远,全,中,近,特,在借景设计中,也同样的有近观,远瞻,仰视,俯瞰,等不同视角对于呈现在眼前效果的展示,所以这就更加要求在造景中要极其细致,传统的造景手法极其严格,所以当它运用于现代的园林中,我们也将应该在借景中充分的展示园林自身的优点,这样才能真正的实现优质的融合发展。

结束语

中国传统的造景手法正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共同交汇孕育下的宝贵成果,将这样的一项成果运用到现代园林艺术的设计中毋庸置疑是最好的选择,这很大程度提升了人们生活的环境质量,并且也更加有利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因此作为当代艺术工作者,要更加发扬优质造园理念,设计出更多具有中国特色的园林景观。

参考文献:

[1]潘潺.中国传统造景手法在现代园林艺术中的运用[J].大舞台,2015(3).

传统园林造园手法篇2

关键词:中国传统园林;现代;抽象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13)07-0056-04

1.中国传统园林的空间意境

“一峰则太华干寻,一勺则江湖万里”,中国传统园林如同山水画,都是自然山水的抽象形式:将自然山水抽象到一个“盒子”中,注重的是画面外的意境,追求以形写神及以无形写有形。抽象和精神寄托正是中国传统园林的精髓,造园者用园林描绘个人理想中的小世界,寄情寓意于一石一叶;传统园林从来不是单纯的游玩观景,也不是形式上对自然环境的复制或对理型美学的崇拜。无论是空间还是精神上,中国传统园林都是私人领域的抽象表达,即使是皇家园林,也有专属于贵族的空间精神和象征。所谓“空故纳万境”,中国传统园林的空间层次和意境对现代建筑空间及景观园林有极大的启示意义,但宜沿用其抽象、意境的精神,不拘泥于具象元素的模仿,重点在创造引人遐思的园林空间和物理空间之外的古典意境。

2.行走于现代生活边缘的传统园林

中国传统园林起源于奴隶社会,并在封建社会中后期达到高潮,园林类型由原本的单一形式——皇家宫宛发展出私人宅园、寺园等多种类型,但都专为上层阶级所享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被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所取代,城市建设的重点因而从仅供部分人享受的私有空间转向为大众服务的公共空间,如公园、广场等,传统园林的私密属性与大众所需空间的公共性产生矛盾。现代城市景观为了向城市公共生活开放,对传统园林艺术的继承多拘泥于具象元素的模仿而难以构造传统园林的空间层次和尺度。而现存的传统园林大部分仍是建于封闭空间内,只能如博物馆中的藏品般限时限地地供人欣赏,完全没能融入现代生活,获得自身的发展。

笔者认为,产生这种现象缘于其难以超越的艺术高度及一成不变的呈现形式。中国传统园林多为造园主人个人的作品,形式写意,在不断的磨炼中登峰造极,单纯的模仿及机械生产只能制造假古董,欣赏价值不高,并不具备时代性及大众性;其次,传统园林的呈现形式——封闭平面内造景,没有得到革新,这就决定了园林的“私有”性质没能得到改变,因而只能行走于现代生活的边缘。

基于中国传统园林在深刻表达中国传统文化及思想方面的独特性,及其与现代生活的矛盾境遇,我们希望通过对它的重新审视与研究,用现代的设计语言进行再造,以使传统园林更好地纳入现代生活体系,继承及发扬这块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的文化瑰宝。

3.肢解与再现的尝试

3.1晶格化园林

中国传统园林有写意形式和精致尺度,这决定了其要融入现代都市生活时需要一个新的切入点,而传统园林对不同景观要素独到的布局手法成为首要选择。

为提取其规律,笔者首先尝试用规则网格(网格尺度设为m)将中国传统园林布局量化:通过归纳每块网格内主要的景观构成要素及空间虚实关系,得到模数化、清晰的空间关系,即晶格化布局(如图1)。其次,对传统园林的主要景观元素如廊、桥、山石、半亭、戏台等分别抽象,以现代形式构造其空间特色,并在m或nm范围内得到独立景观元素。最后遵循“借景、添景、对景”等传统园林造园手法,在晶格化的布局之上重新植入新的景观元素(如图2,3,4)。并针对都市空间的公共性作出调整,如调整尺度、用水廊代替原有围墙、从多个方向可入园等(如图5),但依然保留了传统园林中曲径通幽、山水意向等经典场景,以及随机路线、遮蔽、渗透和虚实等丰富空间层次的手法——以维持私密性与公共性的平衡,这是晶格化操作中最关键的一部分。应该说,遵守古典造园手法,将写意的布局提取规律并转化尺度、调整公共性,是传统园林融入现代生活的第一步。

3.2介入式——线的园林

在有限空间内创造无限感受是营建中国传统园林的本质手段,换言之,古代的匠师们通过在一个封闭区域内设置迂回曲折的行走路径以建造园林的空间层次,参观者由此能够观赏到尽可能丰富的风景。现代生活已将注意力由仅供少数人享受的私有空间转向能够增强人们社会活动的公共空间。为此,在线的园林中,笔者试图将传统园林更进一步打开,完全融入外界环境,将既有的自然或人文风景直接作为园林的景观要素;并以简单的直线回应现代快速、便捷的生活方式,打破传统园林的面状特征,在开放单调的城市环境中营造具有园林意境的富有趣味性的线形通道。(图5、6)

由于“线”的介入,周边环境发生质的改变,而“线”的属性也在行进中由二维分割空间的界面转化为拥有自我意识的三维领域。为了消除线的方向性,赋予来访者“迷失于领域内并产生个人思考”的传统园林独特意境,笔者在线的园林中设置了三个入口(图7)并尝试塑造不断变化的空间感受——入口一:空间由狭小变得开阔;入口二:从一个“不可能”进入的尖角步入,然后进入较为封闭的自我冥思空间,接着与其他路径发生冲撞,形成一个极具戏剧效果的交叉路口;入口三:行进中依次经历空间由开放到封闭再到开放的过程。白墙、木隔栅、玻璃砖、灰砖等不同材质的运用,使得空间的对比性得到加强,行进过程中两面视野的景深变化也更加深入。(图8)

3.3植入式——垂直的园林

中园传统园林多在平面上组织其构成要素,而我们做了另一种尝试,将“水”、“廊”、“厅”等传统园林构成要素层层叠加,构建垂直式园林(图9、10)。然后将其植入城市,作为对当下人口激增、土地紧张等城市问题的回应,或提供一种解决垂直交通问题的范例,亦或是依靠现代科技对人类成功抗拒地球重力的宣扬。笔者选取了中国传统园林中抽象度最高的叠石作为垂直园林的形态特征,通过形体的增减及透明度的变化将叠石瘦、皱、漏、透的特点表达出来(图11)。当置于环境之中,其作为园林的同时也成为具传统色彩的现代雕塑作品,可远观、可走人、可登高,带给人们关于园林意境的多重体验。

传统园林中的空间序列被拾起并赋予到垂直式园林中,方向性重新得到体现。登高过程中,空间由极度收缩转变为突然放开,然后经历连廊般的半开放后又仿佛置身于植物丛生的半封闭空间,随后是“半山腰”的豁然开朗,再到空间闭合,最后极度开阔,此时到达园林的制高点,全局的高潮,城市景观最大程度展显眼前。而“月亮门”、“廊”、“亭”等造园要素,及“曲径通幽”、“框景”、“添景”、“借景”等造园手法也用现代的语言阐释并体现在其身上。通过一系列空间变化(图12、13、14),园林与城市的暧昧关系被建立起来,即为当从各个角度观赏城市的同时,园林也作为城市雕塑被城市欣赏。

传统园林造园手法篇3

关键词:传统园林;设计手法;当代景观设计

发展当代城市景观建设对于陶冶广大市民情操、满足人们精神需求、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营造出更适宜人们居住生活的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其造景设计工作也越来越受到城市建设人员的重视。中国传统古典园林设计手法多样,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是世界的瑰宝,也是当代景观设计中不可忽视的“活教材”,其在当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本文就传统园林设计手法在当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进行浅谈。

1中国传统古典园林设计手法

1.1因地制宜

我国地域广阔,其地形地质、气候条件差异很大,所以这也就决定了在造园活动中要结合实际地区地理位置、地质特点、社会环境、园林使用者需求等具体情况,灵活设计,这也是传统古典园林设计手法上区别于外国园林的重要所在。如在传统园林中有自北向南有北方宫苑、江南园林、岭南庭园等不同风格的园林,其根据当地特色,或因山取胜;或由水著称;或以花得名;或靠竹引人,形成了诸多闻名中外的园林景观。

1.2构景方法

传统古典园林在构景中运用多种手段,以求得渐入佳境、小中见大、步移景异的理想境界,以取得自然、淡泊、恬静、含蓄的艺术效果。具体来讲有抑景、添景、夹景、对景、框景、漏景、借景等方法(表1)。

1.3构架山水、效法自然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中国独特的地理条件和人文背景孕育出的山水观是传统园林设计手法中突出的特点,对中国造园产生了深刻影响。构造山水元素,这也是当前景观设计中运用的最多的手法之一。

2传统园林设计手法在当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传统园林的设计手法处处体现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与当代人们追求的理念异曲同工,所以,越来越多的现代景观设计开始借鉴传统园林的设计手法,继承和发扬中国古典园林创作的精髓如北京美食节中心的景观设计,充分借助了传统园林设计手法,将建筑本身与引景入室有机结合,成为首都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尤其大堂中庭的布局,将山石、树木、花草、喷泉置于其中,大大弱化了建筑四梁八柱的静态感,塑造了生态自然的感觉,给人们以愉悦享受。广州人民广场的景观设计中,其不仅结合了山水、植物、亭子等自然因素,还将当地历史人文景观融入其中。广场中央通过叠石、假山等作潭,流水自高处泻下,击石喷溅,落差和水声共同构成了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意境。

随着居民生活条件的极大改善,除了公共建筑,传统园林设计手法也越来越多的应用到民用建筑的景观设计中。如室内建筑檐头下均加上简化了的斗拱,使其立面更加丰富;半廊、半亭、水榭的屋顶上部隐入钢板网吊挂的树叶中,使人产生联想;在门窗装修设计上,采用统一的灯笼框图案,白墙上的什锦窗则为冰裂纹式样,使得整个环境既丰满又不杂乱,既丰富又不堆砌;在室内山石植物的配置上遵循对植、孤植、群植灯混合配置的自然法则,使得整个居住空间更加活泼、生动,这也是传统园林千变万化的原因所在。

传统园林造园手法篇4

关键词:现代园林现代园林发展

园林不仅是城市的容貌表现,更是精神风貌的体现,是市民使用频繁的公共休闲场所。人们在物质上得到满足以后,精神上更有多方面、多方位的要求。目前我国的园林事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与中国传统文化息息相关。中国现代园林如何形成既有本土自然文化特征,又符合国际发展潮流的园林文化,是摆在每一个园林师面前的挑战。

虽然中国现代风景园林设计还缺乏系统的理论和成功的经验可以照搬,但是中国现代风景园林的发展,既不能依赖于抄袭国际风景园林大师的作品,也不能生搬硬套中国传统的园林形式,应深入研究西方风景园林和中国传统园林杰作中所蕴含的本质特征。可以说,设计观念的国际一体化和设计手法的中国本土化,是中国现代风景园林发展的方向和捷径。

中国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和卓越的园林文化遗产是现代风景园林师的宝贵财富。其中蕴含的自然文化理念和再现地域景观的手法,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借鉴,并融汇贯通于实践之中。实际上,现代国际风景园林设计大师无不从前人的理论与实践中吸取了大量的设计理念与灵感。就中国传统园林而言,有许多极富现代意义的理念和手法值得现代风景园林师去继承和发扬。

一、中国现代园林的特点

园林是有生命的,其本质是一种追求愉悦的纯粹精神活动。园林的本质可以说是自然之人化和人的自然化。那么,也可以说园林文化的基本线索:使自然人化和使人自然化。中国传统园林的中国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小中见大的空间效果,将全园划分景区、水面的设置、游览路线的逶迤曲折以及楼廊的装饰等都是“小中见大”的空间表现形式。“大”和“小”是相对的,现代较大的园林空间的景观分区以及较小的园林空间中景观的浓缩,都是“小中见大”的空间表现形式和造园手法。关键是“假自然之景,创山水真趣,得园林意境。”

2、布局流畅。中国传统园林的布局和整个园林的内容、形式、工程技术和文化艺术融为一体,遵循起、承、转、合的章法,使景观移步异景,也对场地的缺陷进行良好的弥补。用地广阔者不显空乏,狭小者不显拥促,狭长者不显冗长,扁阔者不显短浅。

3、植物造景,在现代园林设计中,利用生态学原理,合理化选择植物种类、精心配置,充分利用自然形和几何形的植物进行构图,通过平面与立面的变化,造成抽象的图形美与色彩美,形成高质量的绿化景观,使作品具有精致的舞台效果;

4、抽象性、寓意性,具有意境,求神似而不求形似。它不脱离具体物象,也不脱离群众的审美情趣,把中国园林中的山石、瀑布、流水等自然界景物抽象化,使它带有较强的规律性和较浓的装饰性,在寓意性方面延续中国古典园林的传统。

5、渐进的空间组织,动静结合、虚实对比,承上启下、循序渐进、引人入胜、渐入佳境的空间组织手法和空间的曲折变化,常常将园林整体分隔成许多不同形状、不同尺度和不同个性的空间,并且将形成空间的诸要素糅合在一起,参差交错、互相掩映,将自然、山水、人文、景观等分割成若干片段,分别表现,使人看到空间的局部,似乎是没有尽头的。过渡、渐变、层次、隐喻等西方现代园林的表现手法,在中国传统园林中同样得到完美运用。

二、中国现代园林的发展

现代园林设计以自然为主体,是依据自然规律对遭到破坏的自然进行人工整治,或减少对自然的人为干扰,形成具有自然活力的人类活动空间。现代园林提出的自然化的设计概念,不同于传统的模仿自然的概念,是要在原始的自然与营建的自然之间建立一种新的联系,使营建的自然真正具有自然的功能与属性。因此,一个好的园林作品,并不是凭空臆想出来的,而是从“乡土”中“生长”出来的。正如“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道理,“一方水土出一方园林景观”。对中国传统园林的研究,是了解本土地域文化的捷径。

中国现代风景园林的发展,必须依赖于本土风景园林师的艰苦努力。中国风景园林师必须关注风景园林的本土化研究,积极探索富有地域性景观文化特征的风景园林作品。风景园林师的作用就像园丁一样,要充分了解自己脚下的这片热土,要精心选育适合这片“水土”的种子,并加以精耕细作、细心呵护,使其健康成长。

现代园林设计师要开阔思路,挖掘古典园林的现实意义,把中国传统园林的造园手法、空间布局形式、造园要素以及文化等等应用到更广泛的领域,使中国园林和人文在祖国大地上遍地开花,得到延续和发扬光大。造园既可以遵从古代的方法,也可以借鉴西方的表现形式,两者都不排斥。古今结合、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是必然的趋势。对古今中外的造园史、造园术以及它们的美学思想、历史文化条件进行探讨,继承传统,吸取精华,取西方之长,补中国园林之短,融中国文化思想之内涵与西方现代之观念创造中国特色的现代园林,沿着民族文化的人文,以严谨的态度进行设计。

纯粹的模仿和复制往往是不成熟的,对西方及古典园林一知半解而妄加抄袭拼凑是不可取的。只有端正态度,融会贯通,方可运用自如,创造出更精彩、层次更高的新园林,再创中国园林的辉煌时代。

综上所述,深入了解国际一体化的风景园林设计理念,借鉴中国传统园林设计手法,营造具有深刻内涵、本土特色鲜明、生物多样性的风景园林作品,是促进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中国现代风景园林正确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邓杨彦.传统风景园林与当代中国景观[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9年07

传统园林造园手法篇5

在当代景观设计中以古典园林设计手法的显性基因:即可视的,浅表感觉的传统符号决定的遗传过程,我们称之为古典园林设计手法的“显性传承”。从最初的古典园林景观重现,到新中式景观,都是通过提取并重构古典园林符号,结合新材质,新技术,从视觉感官上再现传统园林片段的物象外形。这主要体现在四大造园要素中,即山石、水体、建筑等。例如天津竹境格调居住区的中式景观设计是较为成功的新中式探索,以传统文化元素,琴棋书画为主题营造住区内部景观组团,抽象的屏门、漏窗、户槅、孔洞、格栅,亭台廊榭等符号的融入,满足了使用者对传统文化直观的视觉意像:隐文化元素——郁郁葱葱的竹林,山水文化元素的解构演绎,传统的素雅色彩,隐约可见的白墙与钢管形成的轻盈屋顶,与方塔园中何陋轩的建构视觉效果相似。由防腐木材结合现代轻钢材质、铝制而成的简约朴实的景观小品,钢化玻璃、钢材栏杆与冰裂纹窗景相互映衬,远观轻盈飘渺如同水墨画,淋漓尽致的呈现了古典园林视觉元素。

2古典园林设计手法的“隐性传承”

相对于古典园林设计手法的显性基因,其隐性基因潜移默化的渗透于当代景观设计中,是不可视的,内涵的外在感观性的遗传过程,包括崇尚自然的观念、和乐的人本思想,“天一”“师法自然”的哲学思想,“相地合宜”的造园手法,整合系统的思维与“意境”的审美精髓等,不仅继承与发展了传统品性、保留场所精神、认同地域文化,也延续了传统建构逻辑与历史文脉。看似无序无形,实则蕴含着隐形的秩序与逻辑,是一个民族内在精神品质、哲学思想,文化内涵的物化图像,并通过集体无意识的文化积淀作用于本土设计师与使用者,而这也是缺乏文化底蕴的外籍设计师无法企及的。长久以来,消费主义与视觉至上的审美思想成为主流文化,使得古典园林设计手法的“隐性基因”被忽视,其实它在现代化进程中不断嬗变,并无处不在,从未离开,只是隐藏在现代元素中不被识别。由本土设计师营造的现代欧式主题景观其实也无意识的渗透着古典园林隐性基因,在欧式符号与片段的视觉形式下隐现着传统建构逻辑、审美内涵与场所精神,空间秩序的表达相对于欧式园林的秩序井然,更为含蓄,这正是集体无意识所隐藏的巨大力量。例如深圳黄埔雅苑居住区景观设计,虽然是欧式主题景观,但是整个园林视野通透,内外交融,小中见大,闹中取静。尽管欧式景观元素随处可见,鸟瞰其中发现古典园林的建构逻辑仍隐藏在整体居住区景观空间、相地、造山,理水的设计手法构成了虚实对比,承上启下、循序渐进、引人入胜、渐入佳境的空间秩序。

不同于西方园林的直白,欧式凉亭,整齐划一的植被结合曲折的溪流,蜿蜒曲折的休闲步道,空间高低起伏,亭台水岸,步移景移。局部微地形隐喻着古典园林的模山范水,这样的“欧陆风”并不是所谓的“中国性缺失”,在古典园林的隐性基因建构框架中,将西方的轴线秩序与传统的自然含蓄并置,不仅营造了适合当展的自然宜居景观环境,同时以为渗透着传统的场所精神与审美价值观,从而使古典园林设计手法的生命力不仅未被现代化所代替,反而静静的绽放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熠熠生辉。从意识形态来讲,古典园林设计手法的“隐性传承”,其根源是荣格创造的集体无意识概念,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深层无意识。“集体无意识的层次是不自觉的,它包含着连远祖在内的过去所有各个世代累积起来的那些经验的影响。”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后天的人群或种族所生活的共同环境,即具有社会文化场所性的环境,它包括一切室内,室外的人造环境和自然环境。这种环境的根本特征是舒尔茨所谓的“场所精神”,它造就并延续着存在于人的精神层面最深处的集体无意识及其原型。传统的集体无意识包含着千年蕴育积淀而成的寻根性、归属感、文化地域认同感、审美偏好,民族精神凝聚力等,它与生俱来并潜移默化的影响着社会生活。而园林是集生活、历史、文化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古典园林中的建构逻辑与“意境”的审美理论源自于集体无意识的传统文化积淀,因此含蓄内敛而又融情入景的意境体现,激发使用者产生精神共鸣,从而获得愉悦的园林景观体验。

3结语

传统园林造园手法篇6

关键词:现代设计;传统园林;体现

中图分类号:tU986.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6-6012(2015)11-0052-01

中国园林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传统园林以独特的视角审视世界的变化,以精巧的方式反映丰富的世界,表现一个特有的、浓缩的小环境,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审美特征。随着城市的进步和建筑技术的发展,我国园林工程在数量上不断增加,获得了很大的发展空间,在现代园林设计中,结合相待生活环境,融入了传统园林的精髓,促进了现代园林的进步和发展。

1传统园林的发展及特征

1.1传统园林的发展

商周时期,就有比较简单的享乐场所,由山水、林木建设而成,周文王在位时的囿,内设瑶池、髙台,成为古代园林的雏形。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园林出现了最初的萌芽,秦汉时期宫苑的建设,形成了园林的基本建筑形制。此后便得到不断发展尤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自然山水园的出现,奠定了唐宋及明清时期园林艺术的基础。后期发展出不同类型(私人园林、皇家园林、风景园林、寺庙园林)、不同风格(岭南园林、北方园林、南方园林、少数民族地区园林)的园林,影响着现代设计发展。

1.2传统园林的特征

(1)由点构面。园林的是有限的,受到设计尺寸的限制,在有限的空间中,有点构面,使空间视觉效果发生巨大变化,通过空间的延伸,凸显天地之意。所以传统园林经常通过以小见大的手段进行设计,各个景物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依存,构成视觉空间内的整体。

(2)景物搭配。园林的建设受到自然山水园的影响,注重风景自然的搭配,实现景观的延伸效果,采用借景方式,将庭院的景观向外延伸,加强与外界景观的联系,使观赏者视界感受无限化。

(3)景观多变。园林的规模是有限的,但是园林内的景观是多变的,出现出一步一景、动静结合的特征,给人虚虚实实的感受,在不知不觉中流连忘返,纵观我国许多的传统园林,均有着院中园的设计,各有特点,但又与整个园林的特点相呼应,构成形式统一而又景观多变整体。

(4)景观体系。经过多个朝代的发展,传统园林已形成了完善的景观体系。造景技术比较丰富,根据景观效果不同,分为借景、障景、引景等,各个类型的景观在园林中发挥不同的作用,表现特定的效果,构成完整、丰富的园林景观。

2传统园林在现代设计中的体现

2.1模山范水

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的自然山水园,是古代文人郁郁不得志的情况下的产物,也是对后期园林产生重要影响的园林类型。在传统园林中,南方园林以风景园林居多,借助山水表现胸中理想,尤其是江苏的园林,主人是失意文人,所以具有浓厚的文艺气息。现代许多设计中借鉴了这一特点,通过人堆自然的认识和感受,构造一个“虽由人做、宛自天开”的模山范水的环境,例如借助存在高差的自然环境,因地制宜,利用石材,巧妙的创造出一个贴近自然、令人叹为观止的山石景观,或者利用景观石、水、植物创造出一个极小空间,水中放置景观石,将人工搭建的亭台、水榭、小桥立于水上,配置水生植物,形成极小而又怡人的自然空间。

2.2理想环境

传统园林多是以居住为主,尤其是南方园林,多是文人的居所,因此具有健康舒适、清新怡人的她点,是理想的居住环境,有独特的小气候特点。我国地区环境差异较大,在园林设计之时,就已经借助景观设计改善园林内的小气候条件,比如亭台与走廊的设计、植物的选择、山水的位置与布局,都是在改善小气候的目的下进行,通过景观的设计,改变气流、光影、温度和湿度,营造舒适的环境。现代设计中也体现着这一特点,在现在住宅小区设计中,将八角亭建在道路转折形成的交点上,而将假山立于亭后,营造出理想的世界空间。

2.3空间组织

传统园林具有循序渐进的空间组织手法。一步一景、动静结合,承上启下的空间组织手法,表现空间的曲折变化。在传统园林中,院中园是一个比较常见的布局原则,多个不同形状、不同特点的空间表现出园林的不同功能和类型,自然、人文、山水、景观多个片段分别表现,参差交错,又相互掩映,将植物、景石置立与园路的转折处,并有效的遮挡前方的视线,使人在通过此处后,发现另一景观空间,营造出“移步异景”的效果。在现代园林的设计中,利用假山、水源、植被营造一个小的空间,将各个功能区进行巧妙的划分,并根据功能区的作用,选择不同的搭配、组合方式,创造出独立而又统一的园林空间。

2.4小中见大的空间效果

传统园林中有许多的“小中见大”的空间表现形式,比如蜿蜒的园路、走廊,水面的设置等,在有限的面积内,创造无限的空间,把“胸中有沟壑”体现在具体的设计中,对大自然的各种美景进行提炼,浓缩到一个小的空间里,比如闻名遐迩的苏州园林,采用了缩景的方法,表现出以小见大的艺术效果,使苏州园林获得了“园林之城”的美誉。现代园林设计中一直沿用这种以小见大空间设计手法,曲折逶迤的园路,亭台楼阁设计,合理使用资源,创造出完整视觉空间。

2.5园林文化

古人的文化生活比较丰富,闲情偶赋、寄情山水,表达出洒脱、超然的心境,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态度,园林作为玩赏、居住的场所,是文人雅士的聚居地,自然会有鲜明的文化韵味。传统园林中,表达景观意境的方式有刻石、楹联匾额、书法等,赋予园林景观丰富的思想内涵。在现代的住宅设计中,书法石刻的元素被应用其中,在住宅区的入口处用石刻标出小区名称,把书法作为小区的一种景观元素表现出来。

3结束语

传统园林是我国一种成熟的建筑艺术瑰宝,其景观的设计无不体现着个人的智慧。传统园林中有许多值得现代设计借鉴的内容,不论是营造的环境效果、布景方法、空间组织,还是体现出的文化内涵、人文景观,都是现代建筑的榜样。在现代设计中,一方面要借助于先进的设计理论与方法,另一方面也要汲取传统的精华,使设计绽放出独特的艺术光彩。

参考文献:

[1]金学智.苏州古典园林的遮隔艺术系统[J].华中建筑,1987(4):68-72.

[2]魏晗.浅谈现代景观设计的形式表现[J].小城镇建设,2003(8):52-53.

传统园林造园手法篇7

中国古典园林有着非常独到的表现手法和设计手法,其对于现代园林景观的设计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作用。本文从我国古典园林的六大特点出发,论述了其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希望能给相关工作人员带来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古典园林;现代园林;景观设计

中国古典园林作为园林的一个典范,其表现手法和设计手法都有着独到之处。且我国古典园林博大精深,历史悠久,不仅包含了多种传统的哲学思想,还可以丰富的展现出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因此,研究古典园林的创作手法对于现代园林景观的设计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天人合一”的自然观

我国古典园林很好的体现了“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具体说来,主要体现在将我国传统的哲学思想、地理特点以及人文历史等因素有机的统一起来。纵观我国各处古典园林,其选址大多集中在山水形胜之地,否则就因势利导,人为创造出一个巧夺天工的山水园林。这种做法并不是简单的利用或者模仿出自然的原始形态,而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体现。

现代的生态大园林观与我国古典园林的“天人合一”思想不谋而合。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了过度开发大自然将会引起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认识到了建立良性生态循环系统的必要性,也认识到了人和大自然的关系应该从过去的对立、征服关系向和谐共荣的关系转变。为此,我国相继开展了多项园林城市创建活动,并努力推动各地创建生态园林城市。这体现了我国传统的环境观、自然观、宇宙观以及审美观等得到了升华,并且,人为环境、自然环境和园林景观的高度统一,也符合了现代人类设计环境的理念。

二、采取“巧于因借”的园林建造手法

我国古典园林的另一个重要的特征即为“巧于因借”。在古典园林的造园过程中,借景以及成为一种最为重要的手段,其追求的是造景空间的无限外延。一般来说,借景主要包括远借,俯借、仰借、邻借以及应时而借等很多手法,其主要把相对隔绝封闭以及有一定界限的园林空间,从而形成同外界虚实相连的一个整体。事实上,在造园中通过“俗则屏之,嘉则收之”的园林手法,从而把外界的美景纳进园林中,以实现局部大环境的完整和统一,这样一来,不仅增加了园林空间,也使得园林景观的层次更加丰富。

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多在城市内建造园林,这样一来,就难免会受到高楼林立中狭小空间的限制,排除不和谐因素的干扰,古典园林中的“借景”手段能够很好地扩展有限的空间,让人们能够感受到富有层次感的美景。这种手段让园林和周围的美景相互因借,从而实现整体的大空间,进而建造天人合一的城市园林。

三、“因地制宜”的原则

我国古典园林在整体布局上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随形就势,宜水则水,宜山则山,根据基址的特点建造。比如著名的颐和园,其充分的利用了该地区特有的地貌,依托山林之势,并通过对水利进行疏导建造而成,它是造园艺术和水利工程极度统一的典范,其既有艺术的外貌,又有科学的内涵。不仅如此,颐和园内的建筑大多依山傍水,既是院内的主要景点,又是最佳的观景所在。

四、生态理念的体现

我国古典园林在植物造景中也有着独特的理念和手法。其植物的种植形式通常都采用比较自然的方式,以力求和园林的风格保持高度的统一。在大型园林和私家园林当中,一般采用单株、双株、多株以及丛植的方式,并配置少量的树木来概括的表现出植被的天然气象。比如拙政园的梧竹幽居、海棠春坞等景点,其植物造景在简洁的同时又能给人以较深的想象力。另外,园林内的植物配置,其目的是为了展示不同植物的个体美与个体之间相互配置的和谐美,并努力使植物的线条和姿态都能尽显出自然天成之美。而在大尺度的园林空间内,则主要注重表现出自然的群落美和植物的群体美,比如承德避暑山庄的苑林区。

我国古典园林中的植物造景常常会从植物的观赏效果与生态习性的角度出发,赋予植物多种多样的意境与性格,或者是通过拟人化的手法来展示园林的主题,使园林人格化,从而使得园林主人的品行和文采恰当的展现出来。不仅如此,相当一部分园林都会按照植物的不同花期、色相以及季相演替等特点来营造园林的时序景观。而现代造园的植物配置理念是重视园林的个性美与季节景观的变化,力求符合园林景观植物群落的生态性,这一点与古典园林植物造景的内涵是一致的。因此,生态理念的体现是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应该遵循的原则。

五、构建完美的人居环境构建完美的人居环境也是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手法。在古典园林中,不管是私家宅院,或者是皇家园囿以及寺观园林,其主要的建筑布局就是随形就势、因山就水、错落有致,通过多变的布局和丰富的形式,将其融入到自然园林中,并运用形状各异的门窗当做框景和媒介,将舒适的外部园林大空间和建筑室内的小空间融合在一起,以形成一幅美丽的图画。这种和谐完美的建筑环境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我国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从而在人们面前展现出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使人们能够充分的享受物质和精神的双重享受。这一理想的居所境界,也是现代人所追求的完美的人居环境。

六、意境的蕴含

我国古典园林大多蕴含着非常深刻的意境,这种意境是园林主人情感的表达和投入,也是其精神的升华和体现。在园林建造中,通过园林题咏来点景,并对景物的意境进行升华,从而使园林从物质空间向精神空间转变,进而使得人们在观赏园林时能够产生共鸣,并随之陶冶情操。

传统园林造园手法篇8

关键词: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照明;设计手法;园林意境;夜景

abstract:alongwithsociety'shairandpeoplelifestylechanges,peopletovisitthelandscapepatternhasonapurelytourismdevelopmentduringthedayfor"BaiJing-nightscenes"totally.thispaperdiscussedtheChinesetraditionalgardenartlightingandthenecessityofthestatusquo,andsummarizedaccordingtothepracticalexperienceofsomeofthetraditionalgardenBaiJingartisticconceptionfromthelatechniqueofdrawartisticlightingtechnique,inhopesofsimilargardenartlightingdesignproduceacertainreference.

Keywords:Chinesetraditionalgarden;artisticlighting;Designtechnique;Gardenartisticconception;night

中图分类号:tU98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对中国传统园林进行艺术照明设计的意义及必要性

1.1中国传统园林设置艺术照明项目符合社会发展及城市夜景规划的需要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夜景的追求已经不仅仅是“照亮”了,而是更注重城市历史文化特色的夜间体现。景观园林做为城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市民休闲娱乐、放松身心的重要场所,而中国传统园林又是园林中最具中国特色和底蕴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其夜间艺术照明是符合社会发展以及城市夜景规划需要的。

1.2中国传统园林设置艺术照明项目可以满足人们观赏方式及对象改变的需求

时至今日,中国传统园林的功能已经发生巨大改变。过去的园林中都是有人居住的,而现今的中国传统园林都是供游客参观游览的;过去的园居者夜间在园中照亮的是路面,而现代的游览者夜间希望看到的是园林景观,是树木、建筑、山石构成的美妙景象;过去园林中人们更重视的是灯具的造型,而现代园林中夜景人们希望感受“光”对于夜间景观的重塑。

1.3中国传统园林设置艺术照明项目是展示中国传统园林文化的有效手段

设置艺术照明项目可以大大延长游客们的观赏时间,园中可以增加一些白天不能或者是效果没有夜间好的活动,如苏州网师园中的夜间评弹,可以在园林中喝茶,听评弹,品味江南的婉转小调,恍惚一瞬间回到百年前,这是白天完全无法体会的意境。这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实景还原。

1.4中国传统园林设置艺术照明项目是继续发展中国传统园林文化的有益探索

如何在我们有限的城市空间内为市民提供可以供他们休闲、可以与自然亲密接触的空间是古往今来所有景观设计师思考的。中国传统园林的精髓之一就是“以小见大”,园主就是在自己园子的有限的方寸之地营造出雄伟的山水丘壑以明志。古代如此,现代亦然。中国传统园林在夜间的利用成为了可能,我国传统园林夜景的发展有助于弘扬我国的传统园林文化,推动中国传统园林继续发展。

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照明研究和实践的现状

中国城市夜景景观艺术照明始发与上个世纪末,到现在也就短短一二十年的时间,虽然起步晚,但是在迅速发展。现今中国传统园林的夜游项目已经成为了一种潮流。

但是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照明由于缺乏成熟的规范和理论,其照明实践存在以下问题:

1).有景无境,单纯照亮。夜景设计与白景景观设计思想脱节,破坏了白景景观中的意境。

2).局限于各个元素的照亮,缺乏组织联系。相互之间缺乏联系,并没有注重“景”“境”的氛围营造。

3).光污染严重。存在“亮”即“美”的不恰当理念,使得园内处处金碧辉煌,光线嘈杂满目,造成了光污染,不但破坏了景致,也破坏了生态。

这些问题都严重破坏了中国传统园林“师法自然”的原则和“天人合一”的传统思想观念。令本来白天如诗如画意境含蓄悠远的中国传统园林在夜间变成了嘈杂喧闹的“KtV”。

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照明设计方法

艺术照明不是单纯的照亮,中国传统园林的夜晚也应该是与其白景意境相符的气质的夜晚。中国传统园林流传至今已经形成其独特的意境效果。然而这个“意境”究竟是怎么样形成的?研究夜景的艺术照明也要从研究传统园林白景的意境开始。怎样的造园手法可以创造出意境?进而研究传统园林的夜晚应有的意境可以通过怎样的手段形成。

3.1对于白景意境的理解和夜间的延续

想要做出出色的夜景艺术照明,就不能将艺术照明设计与白景景观设计分开。在做艺术照明设计之前要充分理解白景景观设计的设计理念和创作手法。这样才能体会到设计师的意图进而在夜间延续其白景的氛围意境。在此基础上可以重组夜间景象,规划出适合该项目气质的夜景艺术照明。

3.2夜间景观空间层次的体现

中国传统园林有一种非常常用的设计手法增加景观层次,就是把一些元素的某些部分用其他的元素遮掩起来,同时又让它的一些局部恰到好处的显露出来。在设计艺术照明时,我们就要借鉴这种手法,统筹综合考虑主体元素和用来遮挡的元素两者之间的用光,在形成近景、远景的同时又可以形成主景和配景之间的关系。灯光的光色、亮度、照射的角度、范围等综合调控就可以有助于这种景观组成关系上的相互协调。尤其是在主景元素与遮挡元素之间在质地上相近的时候,这种用“光”形成的景观层次就会显得十分重要了。

3.3夜间景观空间对比的实现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另一种常用的设计手法是虚实对比。由于灯光的可控性,可以很好的展示、隐藏、强调、弱化、拉近、推远所照射物体,因此在夜景照明中常常会有强化中国传统园林设计理念的效果。如杭州西湖西南畔风雨亭古建筑照明,它只是在屋顶檐下的柱头的局部设置了小射灯以突出柱头的构件,另外略略射些光对门楣、台阶等进行点缀,其余的部分就隐在夜色的漆黑背景中,这样的设计让这座体量不大的小亭子留给了人们品味的空间和意境。

3.4对于白景意境的理解和夜间景观的重组

一个好的夜间景观不仅仅是在夜晚对于白景的重现,而应该是在白景的基础上对白景意境的升华。因为时间和技术的限制,夜晚并不能将所有的白天能看到的美丽景观用光线渲染后重现,有些也没有必要在夜间重现,这个时候,就需要夜景照明设计师在充分理解白景景观的创作理念的基础上,对于夜间景观的景点设计进行重组和再创造,这样往往就会产生出其不意和事半功倍的效果。

3.5实现白景无法实现的景象――古人对梦幻仙境的想象和追求

夜间灯光所创造出来的光芒比起白天的自然光线可是丰富多彩太多了。夜间艺术照明也可以实现一些白天的自然光线根本无法实现的效果。比如说,古人向来对天宫有着极高的兴趣和渴望,然而天宫是什么样子?恐怕再优秀的景观设计师也不能做出非常令人满意的梦幻仙境,然而这一点在夜间漆黑一片的画布上却容易得多了。

总结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照明的发展是势在必行的,但是在设计过程中要根据基地实际功能和需要进行设计,可以运用一些中国传统园林白景的造景手法来完成夜间意境的营造。现将本文观点总结归纳如下:

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照明设计中试图创造出意境效果的手法是可以借鉴中国传统园林白景意境的造园手法的,并且是行之有效的;

传统园林造园手法篇9

1文化与园林

1.1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与元素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应中华民族特质和民族特色的民族文化,它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家思想作为核心,还包括道家文化、佛教文化和其他文化形态。比如: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我们把从这些文化形态中提取出来的形式符号在园林中称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

1.2中国古典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是指以江南私家园林、北方皇家园林和岭南园林为代表的中国山水园林形式,在世界园林发展史上独树一帜,是全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它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组合的、具有诗情画意的、供人颐养和游览的综合艺术品。它既是作为一种物质财富满足人们的生活要求,又是作为一种艺术的综合体满足人们精神上的需要。从广义上讲,它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中国古典园林曾经在世界园林艺术史上留下了辉煌的功绩,对西方园林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如果说17世纪在欧洲形成中国热还是追求异国情调的洛可可风格影响的话,那么,18世纪英国风景式园林的出现,无论在设计思想,还是在设计手法上,都可以看到中国园林的巨大影响。一些中国园林典型的设计手法,如采用环形游览线路的布局方式,散点式景点布局和视点的移动转换等等,已完全融入西方园林的设计手法之中,以至于人们常常忽略其出处了。

加拿大安大略城植物园,中国古典园林的自然手法非常明显。

1.3中国现代园林

19世纪中叶以后,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和旧中国社会体制的瓦解,中国园林赖以生存的社会因素和经济基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外来文化、尤其是殖民文化对中国园林的影响日益显现。此时,西方园林的发展十分迅猛,在内容上和类型上逐渐走向成熟和完善。可以说,中国近现代园林的发展,完全是在西方园林的影响之下,亦步亦趋、步履艰难地走到今天的。

近一个半世纪以来,中国园林的发展虽然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始终未能形成具有中国地域文化特色的现代园林文化。除了社会经济因素之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我们片面照搬西方园林的内容和手法,而忽视了中国本土自然景观资源和地域文化的特征,中国园林的营造成为无源之水。

由此可见,中国现代风景园林要取得进步,必须通过对传统园林的深入研究,提炼中国园林文化的本土特征,抛弃传统园林的历史局限,把握传统观念的现实意义,融入现代生活的环境需求。这是中国现代风景园林真正的发展方向。

2.中国传统文化在园林发展演替过程中的传承

传统文化是人类在以往的社会实践中创造出的一切文明成果和价值取向;而我们今天所创造出的文明成果,对于明天而言,也是传统文化。也就说人类文明是这样递进前行的,我们今天的成果总是踩在前人的肩膀上创造的,要想完全摆脱传统完全标新立异是不可能的。因此,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国古典园林和中国现代园林的交替中存在着传承和发扬。下面分别从思想和形式两个方面介绍:

2.1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在园林发展中的传承

道教,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哲学思想,源于春秋时代一些避世绝俗的隐者,以现实的人生为出发点,以“道”为其思想的核心,在精神上与“道”为一体,以建立起由宇宙联系人生的系统。“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发自然。”这是道教对天地万物规律的总结,以效法自己的本然状态为原则。

师法造化、崇拜自然并用于古代造园上的事实大家有目共睹。计成《园冶》中“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是对园林的真实写照。山水为主,建筑是从;化大为小,融于自然。建筑与自然环境交融,这都是园林特点的真实写照。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实例举不胜举。遍观中国园林,无一不效法自然,把建筑、山水、植物融为一个整体,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利用自然条件,模拟大自然中的美景。就连汉武帝也“于太液池中,建蓬莱、方丈、瀛洲三山,该土筑也。”足见其影响。

而在现代园林营造上,不仅很好继承了古典园林造园手法,而且吸收了西方的优秀设计手法,以生态的工法对城市侵蚀下的土地还原为自然的栖息地,实质上正是道家师法自然思想的体现。不仅如此,在现代园林中,大地景观从更大的尺度上对土地利用的规划,同样是在效法自然,按照自然的规律,合理的使用土地,尊重土地,以寻求天、地、人的和谐统一。

中山岐江公园场地原为中山著名的粤中造船厂,在这个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并没有推倒从来,而是尊重土地,尊重场地现状,师法自然的规律,让自然做功,还原自然的状态,重新栽植了乡土树种,现有的构筑物,如:造船厂房、机械设备,涂上了鲜艳的红色,成为具有工业美感的巨大雕塑作品,笔者认为这是中国传统道家思想的应用,是西方优秀设计手法与中国园林营造工法的成功的融合和应用。

2.2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园林发展中的传承

文化的表达要通过一定的形式符号,因此,从传统文化中提取设计元素,进行演绎,赋予现实意义后融入现代园林要素中,就成为了园林设计中最主要的设计方法。而且,随着民族文化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经典设计取自传统和经典文化,因为设计作品的成功与否取决于设计作品所表达的内容是否能与公众取得共鸣,而立足于历史经典,演绎发展而来的作品才可能是最打动人心的。

在现代园林的设计中,中国古典文化元素屡见不鲜,并且逐渐变成一种时尚,例如:2010年世界博览会中的中国馆设计,在设计灵感上来自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斗拱形式和中华的繁体“华”,而且,这两个设计元素都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古建构件、汉字。除了博览性质的场所外,我们的居住区环境设计也更对的对古典元素进行应用,复活了中国传统文化,比如:深圳万科第五园(图-2),设计理念还原江南私家园林的古朴而又清新,淡雅而又丰富的空间环境,一个适宜的人居尺度,很好的诠释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在植物上应用松、竹、梅等文人园林的植物,使小区的生活品质、文化氛围提升成为一种经典。

传统园林造园手法篇10

中国古代神话中把西王母居住的瑶池和黄帝所居的悬圃都描绘成景色优美的花园。青山碧水,这正是人们梦寐以求的生活环境。据古文字记载,中国奴隶制的后期殷周出现了方圆数十里的皇家园林——圃,这是中国传统园林的雏形。秦汉肘朔,则产生了气势更加宏伟、占地面积达数百里、通过在自然山水环境中布置大量离宫别馆而形成的山水宫苑。魏背时期,懦、释、道的思想,导致园林化的寺庙一一寺庙园林的产生,而此时朴素的山水诗、山水画带动了文人士大夫园林的发展。唐宋时代,山水诗、山水画的水平处于颠峰状态,因此写意山水园就应运而生。到了明清时代,写意山水园的发展达到高潮,造园艺术更加趋于成熟、完美。这时,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文人士大夫,都在园林中追求着更真实的生命体验,寄托进了更多的审美情怀与社会理念。这就使中国园林带有了强烈的象征特色。这种象征特色首先表现在园林和园中景点的命名上。中国园林的名称并不直接与园主的名称相关,而更多地是与园主的人格理想相关。

北京颐和园的前身叫清游园。1886年重修后,西太后取意颐养冲和改用现名。这位曾垂帘听政的女皇企盼天下太平,并能让她“颐养天年。无锡寄畅园的名称则表达出它的主人希望自己能生活得自由自在。在中国及其文学作品中还有不止一处的”大观楼“、”大观园“,这既是说此处视野开阔、景色秀丽,也是说在此游览、寄居的人要豁达、达观。据史料记载,汉代著名的皇家园林上林苑中就有一处园中园叫”博望苑“,指登高望远、亲近自然,能使人的精神得到滋养和升华。据专家考证,早在公元6世纪的时候,中国传统园林艺术就传到了韩国和日本,并在那里生根、开花、结果。18世纪的时候,中国传统园林艺术又传至欧洲,对当时风行的、规则式的英法园林产生了很大冲击,一时间,仿建中国自然式园林在欧洲成为一种时尚。与此同时,欧洲的画家和传教士又应邀在中国北京的圆明园,创造了一组以洛可可风格为主又融有中国民族文化形式的西洋楼,开创了中西园林合作的先河。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最高境界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这实际上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在园林中的体现。具体来讲,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园林是按下面的原则来营造的:

1、构架山水。

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山川秀美多姿,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对大自然怀有特殊的盛情,尤其是对山环水抱构成的生存环境更为热爱,山与水在风水理论中被认为是阴阳两极的结合。而孔子曾指出:“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从而把山水与人的品格结合起来。中国独特的地理条件和人文背景孕育出的山水观对申国造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难怪中国人如此狂热地在自然的山水申营造园林,或是在都市园林中构架自然的山水。

2、模拟仙境。

早在2000多年前,秦始皇曾数次派人赴传说中的东海三仙山——蓬莱、方丈、赢洲去获取长生不老之药,但都没有成功。因此,他就在自己的兰池宫中建蓬莱山模仿仙境来表达企望永生的强烈愿望。汉武帝则继承并发扬了这一传统,在上林苑建章宫的人液池中建有蓬莱、方丈、赢洲三仙山,自此,开创了一池三山的传统。

3、移天缩地。

中国传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以有限的空间表达无限的内涵。宋代宋徽宗的良岳曾被誉为括天下美,藏古今胜。而清代圆明园中的九州清虽则是将中国大地的版图凝聚在一个小小的山水单元之中来体现普天之下莫非壬土的思想。明代造园家文震亨也在《长物志》中强调?quot;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的造园立意。

4、诗情画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山水诗、山水画深刻表达了人们寄情于山水之间,追求超脱,与自然协调共生的思想。因此,山水诗和山水画的意境就成了中国传统园林创作的目标之一。东晋文人谢荧运在其庄园的建设中就追求:“四山周回,溪涧交过,水石林竹之美,岩帅暇曲之好”,而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庐山所建草堂则倾心于仰观山,俯听泉,旁魄竹树云石的意境。在园林中,这种诗情画意还尤以槛联庸额或刻石的方式表现出来,起到了点景的作用,书法艺术与园林也结下不解之缘,成为园林不可或缺的部分。

5、形式独特。

中国传统园林在布局上看似并不强调明显的、对称性的轴线关系,而实际上却表现出精巧的平衡意识和强烈的整体惑。申国传统园林之所以能区别于外国园林,其申一个重要原因正是其整体形式的与众不同。在这种自然式园林中,仿创自然的山形水势,永恒、奇特的建筑造型与结构,多彩多姿的树木花草,弯弯曲曲的园路,组成了一系列交织了人的情惑与梦想的、令人意想不到的园林空间。

6、造园手法高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