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语文线上教学阶段总结十篇语文线上教学阶段总结十篇

语文线上教学阶段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3:55:37

语文线上教学阶段总结篇1

论文摘要:传统英语教学强调对学生的知识传授,而基于任务型教学模式,教师结合课文设计一些学生熟悉的和符合生活实际的教学活动,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语言能力得到了提高。笔者在实践中对此进行了尝试和总结。

教育部2001年7月制定的《英语课程标准》对英语教学目的强调如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在英语教学策略方面,明确提出“本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应该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

在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和教学结果完全由教师控制,学生只是一味地被动学习,仅仅学会了某些孤立的语法或表达,并不能真正地使用英语进行交际,更不能自如地表达思想和情感。

任务型教学法通过教师结合课文设计一些学生熟悉的和符合生活实际的教学活动,创造真实的或相对真实的语言环境。在学习过程中以学生的活动为中心,教师的作用是指导者、组织者、引导者和答疑者。学习者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语言知识,而是主动地开动脑筋,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因而大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潜能,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中心。

任务型教学模式的三个阶段:任务前阶段,任务中阶段和任务后阶段。任务前阶段是准备阶段,任务中阶段是实施阶段,任务后阶段是验收与提高阶段。这三个阶段相辅相成,互相作用。其中任务中阶段是核心,任务前阶段为其创造了有利条件,而任务后阶段是前两个阶段的归宿,是促进学习者语言内化过程的具体手段。

下面以《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一册)UnitoneSectionaLearningaForeignLanguage为例,说明任务型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1.任务前阶段

在开始学习课文之前,教师先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预习课文,主要任务是理解在初中,高中和大学三个不同的阶段所遇到的英语老师的不同之处,以及所产生的不同的学习效果。在文章中找出在各个阶段描写老师和“我”的关键词,体会作者在每一段所想表达的主题思想。

如:

paragraphone:Keywords:difficult,rewarding(总论)

paragraphtwo:teacher:kind,patient,praiseallofthestudents,positive

i:eagerlyanswerallthequestion,neverworryaboutmakingmistake,topstudent(初中阶段)

paragraphthree:teacher:different,impatient,quicklypunishstudents,pointastickat,shout

i:loseeagerness,joy,desire(高中阶段)

paragraphFour:teacher:patient,kind

i:feelintimidatedbecauseoftheexcellenceofsomestudents(大学阶段)

paragraphFive:requirement:time,commitment,discipline

i:practice,makemistake,frustrated,feellikegivingup,workhard,understand,couldsay,reapthebenefits(在线学习阶段)

对于已经过去的初中和高中的英语学习,学生都有自己的记忆,对于在线学习,需要学生多去了解相关的知识。 2.任务中阶段

有了对课文的充分了解,老师在课堂上就可以从问题入手,针对学生不理解的语言难点进行答疑(答疑者),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到学生英语学习的效果和老师的方法是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在此,可以引导学生对写作技巧:causeandeffect有比较详细的了解)。紧接着,可以对部分学生进行提问,结合他们英语学习的实际情况,谈自己的老师,谈自己的感受和经验。这是对在任务前阶段的深化和补充。

学生可以借助在任务前阶段所接触到的词汇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如遇到表达吃力时,老师可以进行引导。提问完成后,可以分小组进行讨论,讨论的题目可以是和老师有关,也可以是和学生有关。

如:

whatisanidealenglishteacher(student)?

Howdoyouplantospendyoucollegelife?

学生面对自己熟悉的题目,一定会兴趣盎然,感觉有话可说。小组讨论后,每个小组可派代表表达全组的思想,让全班分享各自不同的观点。

3.任务后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是对前两个阶段各类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总结。

总结的第一步,小结在本课中学到的关键词和短语,给出学生在课后应当自己去独立完成的对语言知识的再次练习,如造句练习(练习在特定语言环境下使用这些关键词和短语的能力)。

总结通过课文的学习所掌握的写作技巧并利用写作技巧完成课后的短文写作。对完成情况比较好的小组,指导其将生活中的趣事编成英语小品,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下练习使用所学到的东西。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01年

语文线上教学阶段总结篇2

关键词:高中语文;复习课;有效性

到了高三,语文进入全面复习阶段,由于语文本身的独特性,复习成为很多学生和教师都难以把握的一项任务。到底应该如何复习语文,如何充分提高语文复习的有效性,值得每一位教师不懈地探索。

一、语文复习课要提升高度

普通的语文复习课中,教师更倾向于将之前学过的关于高中语文甚至初中语文的知识进行整理和总结,所以这样的高中语文复习课仅仅停留在一个基础的层次上,而没有得到拔高。其实,复习并非是单纯的整理与总结,还应该是一个提升高度的过程。比如说对于一个知识点,进行总结与回顾是基本工作,而真正要想实现复习效果的最优化,就需要针对这一知识点进行有效拓展和深度挖掘。比如一位老师讲评试卷时,以“关注重要信息”为纲,高屋建瓴,给学生以明晰的方法指导和强大的精神支撑,展现了一位有经验的教师的教学深度和高度;一位年轻的教师,以“语言:还我天使的翅膀”为抓手,针对高考作文发展等级的“有文采”展开探讨和指导,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展现了应有的才华和高度。

二、语文复习课要有阶段性和层次性

不仅是语文的复习课,任何一门学科进入复习阶段之后都需要进行具体安排,遵循一定的阶段性与层次性。对高中语文复习而言,教师可将其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课本单元编排顺序复习阶段,每个单元都进行一次检测,重点在于掌握教材的知识,使教材中的语文知识更为系统;第二阶段按照《考试说明》的37项能力要求进行复习,对于《考试说明》提出的要求一项一项地加以落实,最后穿成串,连成线,达到系统化;第三阶段是综合训练阶段,要求展开一系列的练习,并且要限时限量;第四阶段是学生自己看书,自己总结,自己查漏补缺,同时养精蓄锐,迎接高考。

三、语文复习课要科学有效

语文需要识记和积累的东西有很多,比如现代汉语的字音、字形、近义词的辨析、成语的意义、文学常识与名句名篇,等等,都离不开下苦功夫的识记性积累。但这恰恰是很多学生最不擅长的,尤其是理科班的学生,对识记更是缺乏信心。其实,识记与积累并非无法可循,记忆是有规律的,只要科学合理地安排记忆活动,就能实现高效复习。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揭示了一条“先快后慢”的遗忘规律:遗忘进程不是均衡的,在识记的最初时间遗忘很快,而后逐渐缓慢,而一段时间过后,几乎不再遗忘了。那么,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教师可以适当组织学生进行科学复习,即在学习之后当天便进行一遍复习工作,第二次复习与第一次复习间隔时间需要缩短,第三次复习可以适当延长,第四次复习可以继续延长。

四、语文复习课要梳理学生典型经验

高中生在十几年的漫长的学习生涯中,会逐渐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和观察、反思能力,这些能力促使学生能够总结和积累一些学习经验,尤其是语文的学习,很多学生都有自己的一些方法和技巧。如果学生不相互交流,那么方法和技巧只能学生自己来实践,而有了经验的总结与梳理、分享,则可以最大限度地促进全班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为此,教师可以在复习工作刚刚开始的时候,就邀请一些语文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来分享自己的经验,比如写作经验、阅读经验、文言文学习经验等。每个学生都会有自己的一些思考,将其进行梳理和分析,能够促进学生经验的升华和今后复习的实践。为此,笔者在学生现有的学习经验之中进行筛选与推广,针对语文复习教学不同类型的知识点以及不同阶段的要求,笔者安排了在这些方面掌握较好的学生,让他们走上讲台向其他学生介绍自己的成功经验,供其他学生学习借鉴。比如,一位学生在分享自己学习与复习文言文的经验的过程中提出了一个很好的思路:将不认识的文言文字词、含义、用法和所在句子进行记录,用不同颜色的笔勾画出来。这一经验一提出,得到了很多同学的认同,都纷纷表示要效仿。这个时候有一名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高三学习紧张,每遇到一个文言文字词都要记录下来,岂不是要耽误很多时间,语文学习会不会占用其他科目学习的时间?”一石激起千层浪,笔者就此问题组织学生展开探讨,请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提出更好的建议,学生纷纷出言献计,最后确定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案———归类,即将陌生的文言文字词进行归类。分门别类可以提高复习效率,也能够使文言文的积累更有条理。这样,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形成了这些行之有效的策略,同时也有效指导了全班同学的语文复习活动。

五、结语

以上,我们对高中语文复习课展开了四个方面的思考。复习课是学生巩固旧知识、实现知识积累质的飞跃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参加高考所必须经历的一个环节,教师只有充分做好复习工作,提高高中语文复习效率,才能使学生通过复习真正提高语文学习水平,提高语文素养。

作者:黄慧单位:江西省宁都县宁师中学

参考文献:

[1]刘天宇.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复习[J].教师,2009(15).

语文线上教学阶段总结篇3

【关键词】数学学生能力

数学解题,其实质是根据数学定义、定理、法则并使用适当的数学思想方法从题设推导出结果的过程。

解题不仅对数学研究是必需的,对学习者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学习者可以在解题过程中不断获得新的思想方法、新的知识进而提高自己的理论修养。当前,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等不良风气的影响,有相当的中学数学教师不去正面理解解题在教学中的意义,而是大搞“题海战术”,通过大量的经验性练习提高教学质量,这对培养人才素质的提高时极其有害的。对学生解a题能力的高低,不能只按考试成绩的高低来区分。评价学生的能力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查:①解题的正确程度;②解题的速度;③发现错误的多少及改正的速度;④一题多解的能力;⑤解题时所达到的抽象程度。

解题能力主要在解题过程中获得的,一个完整的数学解题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探索阶段,第二阶段是实施阶段,第三阶段是总结阶段。

一、探索阶段

在探索阶段主要问题是弄清问题、猜测结论、确定基本解题思路,从而形成初步方法的过程。具体的数学问题往往有很多条件,有很多值得考虑的解题线索,有很多可以利用的数量关系和已知的数学规律。在众多条件、线索、关系中很快理出一个头绪,形成一个逻辑上严谨的解题思路的过程,学生的思维能力便得了训练和提高。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理清已学过知识之间的逻辑线索,练习由某种数量关系推演出另一种数量关系,进而把问题的条件、中间环节和答案连接起来,减少探索的盲目性。如:

设数列an=3an-1-2an-2,n≥2.

若,求通项an(n≥2)。在已知条件只给出了连续三项的关系式,我们用特殊化方法观察数列开头几项,有a2=1,a3=2,a3=4,a4=8,……由此,猜测an=2n-2(n≥2),然后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其正确性。

二、实施阶段

实施阶段是验证探索阶段所确定的方案,最终实现方案,并判定探索阶段所形成的猜测的过程。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进行推理、运算,并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述的过程。从一定意义上讲,数学可以看成是一门证明的科学,其表现形式主要是严格的逻辑推理。因此,推理是实施阶段的基本手段,也是学生具备的主要能力。推理、运算过程的表述就是运用数学符号、公式、语言表达推理、运算的过程。表述的基本要求是准确、清晰、简洁,实现这些基本要求有下列主要手段。

1.恰当选用数学符号。广泛使用数学符号是数学的一大特点。正是借助于符号,使得数学概念的标记特别简洁、明了,从而保证了推理运算的有效进行。对符号的使用,要符合统一性、一义性、记忆性的要求,即对那些已公认的符号,如三角函数符号、四则运算符号等不能随意更改,以保证其统一性;也不容许用同一个符号代表两种不同对象,保持一义性;使用符号还必须有助于人们的记忆,如平行符号//、垂直符号等,非常形象直观,易于记忆。

2.准确使用关联词语。数学推理表现为命题之间按特定逻辑顺序的连接。因此,准确使用关联词是表述推理过程的表要步骤。数学推理中使用的主要关联词有“如果……那么……”“当且仅当”“……并且……”“……或……”“任意”“存在”,等等。对于这些关联词的含义比较准确把握,否则将会造成谬误。

3.广泛应用数学语言。数学语言是数学中为了方便和准确描述某个概念或判断专门使用的一种语言。他们是数学推理中的一个片段。如“直线在平面内”“一一对应”,等等。正确使用数学语言可以消除自然语言表述中可能引起的混乱和歧义,使推理简洁,表述精确。

三、总计阶段

数学对象与数学现象具有客观存在的成分,它们之间有一事实上的关联,构成有机整体,数学命题是这些意念的组合。因此,数学证明作为展示前提和结论之间的必然的逻辑联系的思维过程,不仅仅是证实,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更重要的是理解。从这一观点出发,我们推崇解完题后的再探索。正如波利亚强调的,如果认为解完题就完事大吉,那么“他们就错过了解题的一个重要而有益处的方面”,这个方面成为总结。在这个阶段通常必须进一步思考解法是否最简捷,是否具有普遍意义,问题的结论能否引申发展。进行这种探索的基本手段是抽象、概括和推广。

【参考文献】

[1]波利亚,徐泓,冯承天.设计合理的数学教学[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2007.

语文线上教学阶段总结篇4

1指导思想

依据小学英语课程标准总体目标,以提高小学英语学科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遵循“立足基础,把握规律,精讲精练,提升能力”的复课原则,聚焦课堂,加强研究,优化教法,强化落实,努力构建复习课高效课堂,着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为学生进入初中学习奠定基础。

2复课任务

2.1归纳整合,完善知识结构。

冀教版小学英语1——8册教材以话题为纲,通过主题单元的形式分散呈现了众多零散的英语语言知识(包括词汇、短语、句型、语法等),这些语言点虽看似凌乱,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并以螺旋上升的态势,反复循环于各册教材中。小学英语毕业总复习的首要任务就是把这些平时学到的孤立的、分散的、繁杂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重组整合,使之系统化、条理化,以形成知识网络,促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进而帮助学生构建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实践证明,英语复习课一定要遵循这样一个特点:“理”,即对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使之“竖成线”、“横成片”,达到提纲挈领的目的。

2.2查漏补缺,填补语言空白。

作为一门记忆性学科,学生对英语知识的遗忘是一种普遍现象。英语毕业总复习,就是要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出发点,以学生对知识的遗忘为切入点,针对暴露出的实际问题和薄弱点,通过知识再现,疏理对比,体验内化,精练强化等形式,使学生对易混淆、易出错知识和知识漏洞进行针对性的查漏补缺,有效填补这些空白。

2.3巩固深化,提升运用能力。

知识是基础,能力是关键。小学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标是以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因而,小学毕业英语总复习要把巩固深化知识,提升运用能力作为复课的落脚点,要通过听、说、读、写的全面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感、语言交际的能力、语篇的理解能力以及运用所学英语知识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终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阶段划分

第一阶段:系统复习阶段

这一阶段以教材为本,以话题为纲,侧重双基,教师要引导学生系统梳理每册教学内容,通过教材知识的重现来归纳语言点,梳理要点,明晰运用,特别应注意基础单词、短语、句型的逐一过关,务必要落实词汇的听说读写“四会”要求,尤其是写的要求。这一阶段主张“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复课方略,不搞击溃战,应搞歼灭战,坚定不移的实施蚕食政策。具体可采用以下方法流程:课前学生自己走进文本,归纳梳理——课堂学生展示,小组合作分享成果——教师适时点拨补充,明确要点——师生共建知识结构,形成知识网络。这样,不但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这一阶段的练习要立足基础,做到“两精”:精选和精练,把握好“两度”:广度和梯度。总之,通过这一阶段的复习,一定要让学生达到在再现中疏理,在理解上记忆,在遗忘后补漏,在练习中巩固的目的。

第二阶段:专题复习阶段

这一阶段,教师首先要把各册教材作认真梳理,综合起来考虑,整理归纳出几大主题,围绕这几个主题,每节课突出某一任务来复习。然后,对各模块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将那些相关的内容放在一起,作为一大主题进行复习,建立起纵向的联系,而不是把孤立的模块逐一处理。这一阶段每节课要求教师做到“四要”:①要有一个主题;②要有明确的目标;③要有巧妙的设计;④要有适度的拓展。

主题的确定要切合学生学情,确定在关键处,突出重难点知识,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3.1以话题为主题的复习应包括相关词汇、常用句型、典型对话(段落)及涉及到的语法等几个方面,包括听、说、读、写的练习。划分出的每个板块应从相关课文模块、重点涉及语法、重点涉及功能等方面进行复习。如:在复习天气与季节这一主题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确定以下的复习内容:①词汇:四季的单词,天气的形容词,衣服的名词,活动的动词短语。②常用句型:what'syourfavouriteseason?/How'stheweatherinspring?/whatdoyouwearinsummer?/whydoyoulikespring?③语法:描述天气的陈述句;询问天气、活动的特殊疑问句及其回答;不同时态变化④写作指导:写一写自己喜欢的季节。

3.2主题还可以确定为句型,如特殊疑问句what……?whattime……?How……?where……?when……?who+……?why……?等。

3.3主题还可以确定为语法,如小学阶段动词的四种时态;

3.4主题还可以确定为功能,冀教版将语言功能项目螺旋上升编排于各册教材中,如表示喜欢与不喜欢,就反复循环于各年级教材中,但侧重不同,复习时,就可打破教材编排体系,将这一功能综合起来。这一功能具体在教材中呈现如下:

①ilike...idon’tlike...(二册Unit1)

②——ilikeyourskirt.——thanks.(二册Unit3)

③iliketoplayping—pong.(四册Unit4)

④Shelikestoreadthenewspaper.(五册Unit1)

⑤ilikeping—pongbest.(八册Unit1)

⑥ilikepeasmorethancabbage.(八册Unit2)

这样的专题复习,师生不再简单重复教材内容,而是要将小学阶段学过的同某一主题相关的内容综合起来,促使学生加深理解,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灵活运用。这一阶段的复习要凸显综合法、对比法和观察法,要让学生明晰知识间的区别与联系。练习要突出类题训练和综合训练,特别是要在语言相似点处强化训练,帮助学生从中找出解题规律和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第三阶段:模拟强化阶段

这一阶段教师应精选2—3套小学毕业考试模拟题以限时训练、仿真模拟的形式进行考前演练。演练后,教师要对试卷进行批阅,在批阅的基础上,教师要对学生答卷情况进行认真分析,剖析出学生可能出错的原因,然后课堂上进行针对性讲评。试卷讲评不能简单地只对答案或订正错误,也不能面面俱到,坚决反对逐题讲、满堂讲、无侧重地通讲,要求教师讲在疑点和关键处,具体要做到“五讲”:讲错例、讲思路、讲方法、讲规律、讲变化。对于部分题目,也可采取让学生讲的方式,以便教师发现问题,也可体现以生为本的理念。同时,针对出错率较高和学生反复出错的题目,教师可编制平行性训练题,以强化效果。

4措施策略

4.1制定合理计划,明确目标。

冀教版小学英语教材涉及的知识点多,覆盖面宽,在复习前,每位英语教师应对复习内容及复习安排做到心中有数。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针对他们在学习上的薄弱环节制定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合理安排复习时间,然后依照计划精心设计好每一节复习课进行有效的复习。当然,在复习过程中复习计划不是一成不变的,有些安排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调整,但总体计划肯定不可大变。这样可以避免复习的盲目性,教师不可能想到什么就讲什么,造成个别知识点的疏漏。一句话,复习时,老师要做到心中有数、目标明确。

4.2尊重个体差异,分层要求。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因此,教师在复习当中首先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无论是教学目标,还是教学设计,都要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进入复习阶段,由于涉及知识点较多,学生原有的基础又不尽相同,整体水平参差不齐,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千万不能搞“一刀切”。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合理分层,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抓两头,促中间”。在提问、做练习时,可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分层设计,使每位学生都学有所得,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从而产生学习乐趣并刺激进一步学习的欲望。

4.3立足教材文本,联系生活。

有些教师认为复习就是做题,就是搞“题海战术”,我们要坚决摒弃这种思想。诚然,复习需要练习,但更要立足文本,回归教材。教材是一个线索,要通过再现文本、反复诵读让学生再次感悟、深刻体会语言运用的规律,在此基础上,归纳梳理,总结规律,促进运用。另外,复习时要注重语言与生活联系,使所复习的语言与生活紧密联系,展现出语言运用的灵活性、开放性,体现出英语学习的生活化,促使学生在用中学,学以致用。

4.4方法灵活多样,注重实效。

有效的复习方法是实现复习高效的重要一环。方法对头,才能事半功倍。复习课不能又来一次“满堂灌”,简单重复昨天的故事。复习方法要灵活多样,英语复课宜采用“读、讲、练、评”的课堂结构,使主体和主导作用和谐发展。

4.4.1读。教师可以根据教材中的重难点或针对学生容易疏忽误解的内容,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多读,激发思维,引起探索。复习过程中(特别是系统复习阶段),要给学生一定时间阅读理解教材,找出知识要点,发现并提出新的问题。

4.4.2讲。教师要收集学生阅读后仍未解决的问题,根据反馈信息对症下药,排疑解惑,疏通学生思路,引导他们就题论理,组织讨论,辨疑释难,启发他们独立思考,让他们口说、心想、眼看、耳听、手写。教师要在知识的重难点上给予点拨,引导他们在具体中抽象概括,找出规律。教师精讲,要讲重点、难点、关键,讲方法,讲清知识的基本结构,帮助学生理解记忆,灵活运用。

4.4.3练。复习要精练巧练,以培养学生独立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巩固和运用知识的熟练程度。练习的手段要多样,习题精选要适量、有代表性,既源于教材,又活于教材。不同复习阶段的习题,要有阶梯性,从易到难,由简而繁,由浅入深,先全面后重点,先基础后综合,形成一定的梯度,逐步达到升学考试的要求。在整个复习阶段中,要注意习题的周期性,就是将练习的知识周期反复、交替再现,以减少遗忘。要求重点知识反复练,难点知识分散练,易混淆的知识对比练,同类的知识集中练。通过练找出规律,形成内化。

4.4.4评。要及时评讲,最好让学生自己“评”出错答的原因。要多表扬,多肯定成绩。要求学生完成练习后仔细检查,发现问题立即分析、改正,努力培养学生自我审查的能力减少过失性失分。对练习题中全班都出现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就集体评讲,个别学生出现的问题就个别指导订正。

语文线上教学阶段总结篇5

关键词:简笔画教学方法英语专业师范生

在新形势下,英语专业的教学法百花齐放、精彩纷呈,各种教学手段层出不穷,简笔画教学就是其中备受推崇的教学手段之一。最早在英语教学中提出简笔画辅助教学的是英语教学法专家理查兹博士(Dr.1.aftichards)和吉伯逊(C.Gibsun)女士。简笔画教学以造型简练深刻而又极具夸张幽默的传达教学内容,丰富教学语言,活跃教学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理解消化,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目前,简笔画教学已成为很多师范院校英语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是英语师范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教学技能之一。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也开始关注简笔画教学,但大多数集中探讨如何在英语课堂上有效使用简笔画,很少有学者探讨如何让非艺术专业的英语师范生认识简笔画并快速有效地掌握简笔画技能,本文就此问题做了点思考和探讨。

对于毫无美术基础的英语师范专业学生而言,在开始练习物体简笔画形象时会觉得无从下笔,首先是对于所临摹物体的比例把握不准,其次是不理解画面的透视关系。那怎么样让学生自由自信的来画简笔画呢?第一步就是要了解什么是简笔画?简笔画和教学简笔画的区别在哪里?严格意义上说,简笔画时一种绘画语言,通俗的描述就是用简便的工具(如铅笔、钢笔、粉笔等)利用点、线、面等符号语言以凝练、概括的图式形式来表现物象的基本特征。而教学简笔画则主要指的是“黑板简笔画”,也可以说是简笔画的放大版,它是用来表达教学思想的形式符号,是教学语言的辅助补充,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体。笔者在长期的简笔画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以下几个阶段的教学方法:

一.第一阶段:临摹入手、理性分析物体平面化外形

由于大多数英语专业师范生几乎没有美术基础,对物体形象缺乏一定的感悟和描绘能力,所以对他们而言,学习简笔画常从临摹开始。另外,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极其单薄,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应尽量避开他们对形象较弱的感性认识,多从描绘对象的理性分析下手,这就使得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对各种变化的物体进行简化提炼的训练显得尤为重要。

在理性的简化描绘物象时,观察是描绘的准备阶段,不进行观察就不能了解所画的物象。观察时,要从物象的结构、形状、比例、组织特性以及姿态、线条等出发,进行整体与局部,内涵与外观等全方位的把握,力求“看清全体,抓住特征“。世界上不存在外形完全一样的东西,但作为基本形象,万物都可以概括为直线和曲线、方形和圆形。这样理性简化事物形象并转变为常见的基本形就很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因此,在简笔画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将物体简化为基本形。当然,这些简化后的简易形象,既不是各种物象的标本图解,也不是基本几何形体堆砌,而是学生自己观察后所描绘出的形象,因此更加个性化和趣味化。所以,本阶段的教学重点是安排学生运用平面化手法来简化概括生活类用品。

二.第二阶段:学习国画白描手法、理解线随形动

对学生进行了物体平面化训练之后,就进入到第二阶段的训练,即由形到线的转化表现。在简笔画中,线是最富有表现力的,是最活跃的语言,也是简笔画的精髓,不同的线有不同的性质情感。因此在学生已掌握简化物体的外形后,要求他们依据物体的各自特点,利用粗线的刚毅、短线的节奏、长线的连续、曲线的柔美、波浪线的起伏、锯齿线的锋利、乱线的自由等特点来描绘物体,就会让单调的平面化物体产生众多的形式感变化。因而,在此阶段要给学生在课外分析一些严格讲究用线的中国画,临摹一些中国画花草类白描,加深对线形态的理解和认识。

三.第三阶段:抓住特征、夸张外形

通过前面两阶段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运用平面化外形和灵动的线来表现物体的简笔画形象,可是物体的特点仍然不够突出,所以就要进入第三阶段训练,即借用图案写生装饰的造型方法,抓住物体特征,再依据自己的认识和理解进行必要的艺术夸张,使其特征更为突出。夸张外形所遵循的规律是大的更大,小的更小,长的更长,短的更短,或夸张局部,或夸张整体,使它成为千变万化,耐人寻味的艺术形象。例如:画一头猪,就要抓住它的主要特点,重点夸张猪的头部、鼻子和耳朵;画公鸡时重点夸张它的鸡冠和尾羽,这样才能更好的表现出它的神态;画绵羊时,则有意夸张它的毛茸茸的羊毛,可以画的像云朵一样的简洁柔软。其表现手法可以举一反三,让物体的简笔画形象在学生的笔下百花齐放。

通过以上的学习和训练后,学生基本可以表现出画面干净整洁、线条流畅、造型生动的简笔画形象了。但是从学生的作业反馈来看,最终要想画出有感染力的简笔画,还是要从本源挖掘,那就是写生。在写生中可以让学生更进一步的学会对物象进行取舍和组织,真正的认识到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通过观察写生,画生活日记等训练课,学生才会走出临摹范本的影子,创造性思维才会迸发,学习简笔画的技能才会有质的飞跃。

简笔画学习虽然内容丰富,涉及面广,但我们只要遵循规律,抓住要点,强化训练,注重写生和观察,提高简笔画的表现能力是能够轻松实现的,最重会让英语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易懂。

参考文献

[1]粟麟.幼师生简笔画教学方法探讨[J].幼儿教学,2011(22).

[2]武奎英.美术(中等师范学院教科书).[m].北京:人民教育,1998.

[3]席兴发.中小学英语教学简笔画[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4]杨晓钰.英语课堂简笔画[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14.

[5]周晓牧.浅议师范生教学简笔画技能的培养―――以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4).

语文线上教学阶段总结篇6

各类报纸杂志对作文方法的指导介绍,可谓是不胜枚举。从文体;形式、布局谋篇结构层次、顺序安排、开头结尾的呼应、拟题技巧等可谓无孔不入,各类指导方法也是层出不穷,如此情景不仅愁啥一线的语文教师们,学生们也是无从着手。因此,必需有一样东西,它要能够提纲挈领,要能够把这些"千头万绪"串起来,要让一线的语文教师们有所因循,要让作文方法的指导"循序"而进!

这样东西,就是作文方法指导的"序"。

我在语文教学中困顿、迷茫过因而也不断地尝试着,现将自己的一点心得总结如下,希望它是一份来自一线语文教师的具体可操作的经验总结。

在整个的初中写作中,首先要考虑从小学的写实的习作到初中的写实作文的过渡,然后按照中学生由低到高的认知规律,结合课文教学的过程进行各个专题的写作教学指导。

初一阶段:言之有物

初一学生的作文教学务明确教学重点并非在文章的结构、记叙的要素或是表达的中心,而是在于打破原来小学作文教学的套路,使初一的学生言之有物,写自己想写的东西。可以做以下三方面的训练。

一、"观察、写''实''"

教师借助于学生身边的生活,选择新奇、有趣的观察对象,引导学生自觉观察。要求学生用自己的笔记录身边的事。任何事情都有个起因、经过和结果,所以在学生写作是一定要求学生写清楚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经过和结果。最初的要求是只要能把自己见到的事向别人表达明白。在此期间我们练习过下面的题目:《教室里的一件事》、《一件难忘的事》、《那天,我真----》等等。

二、放飞想象

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人类的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我们鼓励学生放飞思想大胆想象。

"想象联想的训练方法1.引导学生描绘画面,要求多层次多角度地展开思考,不仅把有形的东西描绘在纸上还要想象画面上没有但在当时的情况之下该有的填出来,把抽象的画面变成具体的文字。2连词训练。给学生几组不相关的词语让学生并进行创作。3.创作想象,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改写、扩写或补写并结合合适的文章进行剧本和课本剧的训练。

三、精彩场面

场面描写主要想给平淡的记叙着点亮色。场面是由人、事、景、物组合起来的综合画面,怎要有条不紊、主次分明的叙述全景是本阶段训练的重点。

初二阶段:言之有味

这一阶段主要采用“两点两段训练”,通过点和面的训练,解决学生会写文章的问题.

两段:写人训练和叙事训练。两点:局部训练和全面整合。

写人的文章主要训练,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特定环境下的心理描写;叙事的文章主要从细节描写入手把文章写活,和学生结合一定的例文分析总结怎样在记叙文中穿插描写、怎样融情于景,怎样抓事物的特征以及怎样把自己对某件事情的看法巧妙的表达出来。零碎的训练后怎样把人物融入到具体的事件中,怎样通过具体的事件展现人物。

初三阶段:言之有序

这一阶段主要通过五步教学让学生写好文章.

第一步:审题

审题有两个要求:审出"题眼";"破题"要深。

审出"题眼":比如以"我终于读懂了父亲"为题,题眼是"终于读懂",题眼就是应该详细写的内容,那就应该详细写如何读懂的。再琢磨"终于"的含义,可有两种理解:一是"不容易",二是"以前有误会",要写出情感的起伏变化。

"破题"要深:主要是针对一些以某种事物为话题来命题的作文,不要拘泥于事物的表层意思。如以"镜子""风景"为话题,不能仅写现实生活中的"镜子"和"风景",那样行文会失之肤浅。需得挖掘出"镜子"的本质特点--能反映出自身美丑或优缺点的事物,都可以是一面"镜子"。如一句名言、一条能让自己愧疚的红丝带,等等。

四、立意

立意要高远

立意高远,就应切中社会、国家的热点时事。与本话题相关的热点时事如:伊拉克战争、美国袭击阿富汗、恐怖主义行动、印尼海啸等,无不与生命相关,值得深思。

立意不能消极

考场作文应遵循健康、积极、向上的立意原则,这一点是众所周知的。但我们虽则不会提出"我体验骗人真爽"的歪论,有时却会因抒发真情实感,而误入"消极"的圈套。立意除了应做到积极之外,还应尽量反映时代社会的风貌力求新颖。

第三步选材

语文线上教学阶段总结篇7

【关键词】浅谈初中汉语教学认识

在当今的信息社会里,阅读不仅是一个人不可或缺的学习活动,而且也是一个人获取信息的一条重要渠道。古人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现在,很多有识之士也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总结出诸如精读、泛读、细读等读书方法。然而,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教给学生捷径呢?笔者认为巧立“文眼”,对提高学生,尤其是中学生的汉语文阅读能力有一定的帮助。下面,本文拟对此进行具体的分析论述。

一、阅读教学要充分体现师生互动

阅读是让学生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课堂阅读教学应当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是两者共同参与、协调完成沟通交流的信息传递过程。教师只有充分发扬教学民主,才能增强学生的课堂“主翁”意识,锻炼他们积极思维的能力和勇于质疑的胆量,让学生不仅主动参与学,也参与教。

在教学中,可以这样让学生民主地参与教学:教师给学生布置的作业,题目是“读书的好点子”,然后提出要求:“您对本学期的阅读教学有何建议,请提出来,越多越好。”通过对学生的建议一一阅读及认真分析,从中选取可行的建议,辟一墙报,命名为“大家的金点子”,并将这些点子逐步运用于阅读教学中,这种方法受到了学生的大力支持,这样作为主体的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就能充分体会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和参与教学实践的快乐。

二、汉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多媒体运用

汉语文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应在教学目标的统领下,利用文本这一载体,通过师生交流、合作来完成教学要求。汉语文课堂的主题应是师生徜徉于语言文字之中,或斟酌品味,或讨论研究,或演讲复述,或倾听沉思。可借助多媒体,使之与文本发生关联,并推动师生、生生合作。

针对鲁迅先生的《祝福》一文,笔者做了如下设计:

1.学生自主阅读,整体感知课文

完成生疏字词、相关文学知识的归纳、梳理;为祥林嫂制作人生年谱;理清文章倒叙的写作方式。

2.组织学生观看电影《祝福》,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比较电影与原著情节上的不同。

3.转入课文学习,让学生探究两种不同类型作品情节上的异同点和电影作品同文学作品在刻画人物上表现手法的区别。

这样学生学得就比较投入,激情被调动,思维被打开,课堂气氛非常热烈。影视作品给人的是强烈的视觉与听觉感受,而语言文字给人的是长久的心灵震撼。汉语文阅读教学中恰当使用多媒体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助于提高教师自己的教学效果。

三、如何培养汉语文阅读能力

汉语文教学是艺术,也是技术。汉语文阅读能力的训练必须遵循其由低到高的发展顺序而进行,同时又必须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力和想象力为中心,中学汉语文阅读能力在各阶段培养目标是不同的,一般可分为下面几个发展阶段:

1.积累阶段

这是一个动态而连续的过程,更是后面阶段能力具备和发展的基础。积累的内容包括:语言材料方面;字音、字形、字义的基础知识要打牢,能够准确地判断单复句并能分析其结构,要熟练地把握文体特征、语言表达的特点;思想感情方面:能够阅读范文和课外读物,学会理解或吸收比较丰富的思想感情,为理解和消化新材料中复杂思想感情和新观念奠定基础;同时,还要积累一定的文化知识、生活经验,以及写作技巧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对学生的阅读作用很大。教师应结合教材作必要的介绍,然后要求学生积累。

2.理解阶段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只有发展了思维能力,理解力才能应“源”而生,所以这一阶段主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判断、分析,综合的思维力和联想、想象力,它们在理解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一是判断力的培养。判断力是指读者理解事物的本质,明确概念。二是分析、综合能力的培养。分析、综合能力构成了人类基本的思维过程,也是阅读理解能力的核心。三是联想能力的培养。联想能力指曲一事物的印象、观念联想到另一事物的印象、观念的能力。有了联想,可以将有形文字的意义空间拓展到最大,从而使理解更准确、合理。在阅读活动中应鼓励学生主动去联想。

四、从文章的线索中寻找“文眼”

语文线上教学阶段总结篇8

【关键词】简笔画教学应用

一、从心理学角度讲述简笔画教学运用的重要性和实效性

简笔画作为一种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它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知识的吸收和转化,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当代着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把儿童心理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性、形式运算阶段。6~12岁的小学生大抵处于具体运算阶段,这个阶段儿童心理的发展态势,由外部动作、直觉形象思维向内部的初步逻辑思维过渡,只有发展到形式运算阶段,才能形成认知结构的整体或组合系统,进行“形式从内容分离”的抽象思维。这一理论显示了小学生知识形成的心理结构――以直觉形象思维为基础。正是因为直觉形象思维是小学儿童阶段的主要思维模式,在接受新知识时就需要通过大量的直观演示作为传输的手段。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人们在接受语言信息时,总要在大脑中使它和自身已有的经验结合起来,使所有的语言信息具体化,很大一部分还将还原成图像后才能理解。学生在听讲时如果能借助图像,同时调动听觉视觉这些感官,其效果会比原来的要提高出几倍。

二、根据教学内容和方法,把教学简笔画的类型进行细分

1、象形式。小学语文字词教学简笔画中,则主要解释字、词意义:如微波荡漾,百花争艳是“春”;荷花绽放,雨后彩虹为“夏”;天高气爽,枝叶凋零是“秋”;冰天雪地,大雪纷飞为“冬”。

2.、示意式。如:“记录天气”图表用各种示意性符号形象表示晴、阴、雪、雨等不同天气。“站在海边看航船”意在说明“地球是圆的”道理,画面采取缩小空间的手法,突出了表现了海面的弧线,通过离视点远近不同的航船与视中线的关系变化,说明了为什么海面上的航船与人的距离不同,在视域中的状态也不同的原因。

3、叙事式。如“我要的是葫芦”一文中应抓住课文的重要情节,以夸张的造型手法,绘画了长势良好的葫芦和枯萎的葫芦,突出寓言的主题,为学生的具体运算思维提供了直观形象。

总之,教学简笔画的表现形式也要因内容而不同,通过对教学简笔画的分类,使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简笔画在各种教学内容中的具体运用。

三、指导分析,使学生了解简笔画教学的应用方法

在对简笔画方式分类了解的基础上,通过归纳和分析,简笔画教学应用的方法可分为两部分。

1、第一部分为示意说明的方法:这是一种直接运用图形表达某种事物的形象,特点和关系的方法。它又包括三个部分:

(1)图示概念。在教学中,教师常常把名词、动词以及一些形容词用图表示出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认读生字、生词,这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和英语教学中用的较多。

(2)图示形象特征:指用图形来阐述物体的形状,特征及各部分的名称。如过去农村打水用的辘轳,城市孩子很少见到,用图形描绘出来比只用语言陈述更直接而形象。生物课也常用图形来表示生物的形象与特点。

(3)图示关系。利用形象来表达物体间的数量,生态、所属、位置等关系,比用文字或语言来得要直接更具体。

2、.简笔教学应用方法分类的第二部分是:描绘情节与情境的方法。这种方法以独幅或多幅画面,来阐述课文或其它学科教学内容中的情节或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和分析教学内容。它又包括不同的应用方式:

(1)通过描绘情节与情境,图释课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分析课文段意,归纳中心思想是教学的难点,通过图释课文,这一难点就迎刃而解。如:“守株待兔”、“一只狼”,当把一段课文进行图释时,课文段意就自然清楚明晰了。

(2)通过描绘情节与情境进行形象论证。比如在讲解外婆家的食物链时,就可以通过描绘鸡、鸡粪与草之间周而复始的循环状况,使这一问题得到简单具体的说明。

四、分析简笔画在教育中的地位,帮助学生把握简笔画在教学中应用

1、培养学生动手画、动脑想的习惯。儿童阶段是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相互交替的发展时期,把二者的训练在教学中有机的结合是很好的“愉快的教学方法”。如在数学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画出试题或应用题,帮助学生建立具象与抽象的概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把日记或作文用边写画的方式完成,这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或文字表达能力都有帮助,特别是对那些理解能力差的学生,先要求他画出来,然后再照图配上文字,对提高理解水平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在分析课文结构的时候,也可以让学生用简笔画画出来。对提高学生的记忆和理解力都是非常不错的方法。

2、建立图形识别系统。这是利用心理学的原理,对学生采用的一种教育手段。方法是设计一系列形象,作为表扬和鼓励的代用符号。如“大拇指”“小博士”之类,用橡皮刻出,同时可以直接拓印在统计表或学生作业本上,这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是大有益处的。在学习上教师应对学生以表扬、鼓励为主。如学生做错了题,不是直接打(×),而是用“再想想”,改正错误后用“笑脸”这样的形象手段来鼓励。

语文线上教学阶段总结篇9

关键词: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特色教学;研究

一、开放教育三十年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的成绩

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中央电大的老牌传统专业从中央电大建校之初就开始设置。至今已经走过30多年历程。30年来从广播电视阶段到网络阶段,汉语言文学专业经过了完整的远程教育历程。30年中,汉语言文学专业一直致力于不同形式下的远程教育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经典案例,其中有不少深刻的教训是最为宝贵的。进入21世纪,电大的远程教育进入基于网络的教育阶段。从1999年起开放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试点就有针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模式设计和招生办学。从2000年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招生开始,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模式经历了初期、中期、后期三个发展阶段:初期阶段(2000秋-2009春)是基于固有资源的学习阶段,它属于模仿普通高校+远程教学形式模式阶段,基本是以课堂面授思维模式下的课堂搬家与在线资源保存(含下载)学习模式;中期阶段(2009秋-2014秋)是基于动态资源更新的学习阶段,它属于初级网络远程学习模式尝试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央电大此时更新了办学思维,将基于网络的教学在专业教学设计上加以体现,基本标志是将以往普通高等院校的教学计划模式变更为教学规则组合模式,即:专业教学课程设计模块化,基本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拓展课、通识课、实训课、实践课,本科还有补修课程。专业规定学分,在学分的规定范围内,模块课程自由组合。这种设计其实已经在顶层将专业和课程设计纳入网络在线教育能够实现的学分管理框架内,即为学分银行使用奠定基础。这种模式是以网络在线教育思维下的专业设计模式,但是课程的运行还基本停留在在线资源型学习模式阶段;后期阶段(2015秋-2017春)是基于moodle平台的国开学习网的学习阶段,它属于初级网络远程学习模式实施阶段,国家开放大学此时进一步转换了办学理念,将运行于moodle平台的(为学生建立网上动态网站工具)网络的教学在专业教学设计和课程教学设计上加以体现。基本标志是将以往的教学设计先行的模式变更为教学设计与教学进程同步运行的模式,即:专业负责教师和课程责任教师在基于moodle平台的国开学习网上随时更新资源、随时实施交互、随时进行教学、随时实施教学监控、随时进行教学行为统计和管理、随时进行教学测试和教学评价、随时生成课程教学资源。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网络的普及和升级已经呈现出一个自媒体+移动的崭新面貌,慕课(公开课)和移动碎片化资源倒逼远程专业和课程建设必须尽快跟上技术的步伐。moodle平台的产生,使这一切成为现实。2015秋,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网全面投入运行,在新的平台功能的框架内进行专业重新设计,课程资源结构设计已经水到渠成。在新的平台模式下,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有了新的意义。汉语言文学专业依托国开学习网可以自由地复制、使用或者修改课程内容,根据教学需要随时调整界面栏目,增删教学内容。界面课程学习内容和行为列表都显示每个在线者的教与学的行为,包括每一个细微的访客使用细节,登陆者可以对课程所有信息进行分类和搜索,按各自的需要登陆课程,和接收信息,并设计教与学的内容。我们可以将这样的学习平台理解成一个自媒体的学习平台,是真正实现教学相长的空间。在国际方面,关于远程在线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的研究成果不少,但是研究在世界各地的实际情况各不尽相同,各国高等教育的专业建设的模式与我国的教育体制大不相同,况且汉语言文学专业是本土专业,韩国、日本有汉语和汉文学专业,但是学习和研究角度与我国大不相同,也没有多少可供借鉴的研究成果。

二、基于学习网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特色建设

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广播电视大学系统自1982年开办以来,一直坚持服从我国普通高等院校的专业建设模式,没有真正设计出具有远程和成人教育特色的专业建设结构。一直以来,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者都从全国重点高校遴选专家、教授担任教材主编和课程主讲,电大教师只负责课程管理。在20世纪80年代,教育部曾经委托北京的一流普通高等院校,如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重点高等院校助理中央电大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北京师范大学和北京大学中文系的知名专家学者担任了汉语言文学专业主要课程的主编主讲,编写出一大批被认为是当时最优秀的课程教材,在当时社会产生了很大影响。当时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建设基本是对普通高校的模拟,没有真正体现出成人教育的特色,除了使用广播和电视播课外,基本没有实质意义的远程特性,形式上还是课堂搬家。尽管电大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是国家开放大学的前身中央电大最早开设的文科专业,但是在专业建设方面并没有领先进行专业建设的创新。汉语言文学专业从80年代初招收成人专科,先用广播语音授课,1987年后开始转向电视授课,21世纪开始以互联网+计算机多媒体实施教学。2001秋季,按开放教育试点要求,汉语言文学专业同北大中文系以及北大继续教育学院共同承担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的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经过中央电大与北大中文系的努力一直坚持到2003年春季结束。到了2005年中央电大汉语言文学专业又与武汉大学文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进行了联合办学,继续进行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的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尽管经过了20年的办学经历,但是在专业建设的创新方面没有大的成绩。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建设主要包括专业结构、专业教学、专业管理、专业目标设计等几个方面。由于广播电视大学系统的教学组织是学管理,协作分级教学,所以国家开放大学(前身为中央电大)、省级分部(省级电大)、地方学院(地市分校)、教学中心(县级教学点)四级办学机构的教学职能分工明确,在统一的框架内各司其职。就专业建设而言,国家开放大学(前身为中央电大)负责专业结构的顶层设计和专业指导性规则模块的设计,以及课程框架和课程选择范围的制定,并负责统设课程的资源建设和教学实施;省级分部(省级电大)负责专业结构的落实和专业实施性规则模块的确认,以及在课程框架内对课程选择进行确定,并负责非统设课程的资源建设和教学实施;地方学院(地市分校)负责专业结构的实施和专业实施性规则模块的落实,以及在课程框架内指导教学点进行课程选择,并负责自设课程的资源建设和教学实施;教学中心(县级教学点)负责学习者在专业结构内的学习和完成专业实施性规则模块的学分,以及在课程框架内指导学员进行课程选择,并负责辅导学员课程的学习和学业的完成。作为省级电大的专业改革,由于受限于国家开放大学办学结构的限制,其改革的主动权是有限的。省级电大只能够在专业结构以及课程框架内对课程进行选择,其改革的主要空间是非统设课程的资源建设和教学实施。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特色建设在专业结构方面的重点是针对不同的培养方向进行特色鲜明的课程选择;专业教学方面重点在于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移动网络技术进行非统设课程的特色资源建设和教学实施,开设特色栏目,进行特色教学活动;专业管理方面重点在于建设灵活机动的专业管理和教学团队,制订可操作的团队建设方案、团队实施方案、团队活动制度、团队活动空间、团队建设考核机制;专业目标设计方面重点在于专业教学效果调查、教学效果反馈、教学业绩考核和教学规律反思。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特色建设课题研究充分利用山西电大国开、省、市、县教学系统建设机动、灵活、高效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团队,充分发挥教学团队作用,利用moodle平台的在线课程设计及承载功能,建立真正的基于课程为单元的专业模块化结构管理模式;借助互联网+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开发出体现汉语言文学特色的多种媒体资源+移动app输送的自媒体终端资源课程;在moodle平台支撑的国开学习网上,开展和实施真正意义上的,以动态资源更新与随时活动积累相结合的网络课程教学;以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科特色为目标,建立教师自主开发多媒体组合课程,真正在互联网上体现出语言与文学两个不同模块系列的课程特色,建立起特色课程基础上的特色专业;通过使用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网平台功能开发网络课程,锻炼教师网上教学能力,提升教师队伍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水平,强化教师网络专业课程建设素质,使汉语言文学专业在moodle平台框架内重新进行了专业特色教学设计,为开放教育在专业建设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三、基于学习网的汉语言文学课程特色建设

基于学习网的汉语言文学课程特色建设主要是针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特性进行的课程教学改革。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结构从内容方面分类包括语言类课程、文学类课程、文化类课程、通识类课程、综合实践类课程。所以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特性也由课程类型决定,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本土类课程的汉学性,语言类课程的理论性,文学类课程的艺术性,文化类课程的史学性、通识类课程的社会性。针对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的特性,汉语言文学专业特色建设课题研究的关于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就是要围绕教与学的改革,由此体现出教学改革的特色。在网络远程教学环境下进行的教与学的表现形式为:教学主体方(教师)的网上资源建设、教学交互设计、教学活动落实、教学评价实施、有效教学反思设计;教学客体方(学员)的学习资源获取、在线停留方式、教学活动参与率、教学效果反馈、学习成绩总结。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教学模式也经历了初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初期属于模仿普通高校+远程教学形式模式阶段;中期属于初级网络远程学习模式尝试阶段;后期属于初级网络远程学习模式尝试阶段,国家开放大学更新了办学思维,将真正的“在线学习”在课程教学设计上体现了出来。这是真正网络在线教育思维下的课程设计模式,但是我们受过去初中期教学模式的影响,特别是受中初期设计的“电大在线1.5、2.0”平台功能的限制,还不能够实现真正的“在线学习”,也没有真正建立起适应“在线教育”课程教学的运行体系,本专业的课程教学还基本停留在在线资源型学习模式阶段。当前开放教育课程教学借助能够充分满足“在线教学”的moodle平台功能和它支撑下的国开学习网,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在线学习”,为此进行富有特色的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教学的模式设计的条件已经成熟。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教学过去一直采用教务规则先导的课程管理和教学模式,课程设置首先满足教务管理要求,课程教学也是管理规则重于教学内容。课程和专业建设的学科特色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表现在资源建设方面,专业特色极不明显。为此尽快设计一套充分体现汉语言文学专业和学科特色的管理和教学模式也是势在必行。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教学过程设计、课程资源建设、课程教学活动、课程团队活动需要充分体现出本专业特有的语言+文学特色,即语言方向的逻辑性、理论性;文学方向的形象性、艺术性。尤其是汉语言文学社团组织活动的感染力和文化艺术影响作用。本课题研究的核心内容就是设计课开发出有汉语言文学专业艺术感染力的网络课程资源:例如运行在平台之上的《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1、2》;有汉语言文学专业特色的课程教学过程:例如在每个课程界面开设的“特色栏目”;汉语言文学专业特色的教学团队活动:例如每学期定期举行的2-3次“汉语言文学专业团队”和“汉语言文学课程团队”的专项活动。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特色建设课题研究率先探索网络“在线教育”在经历了初期、中期摸索阶段发展之后,受后期阶段慕课+移动学习新模式的影响下的专业教学规律。它是在受moodle平台启发下,专业教学思维的体现,这在新型网络教学环境下,具有非常有价值的理论探索意义。它将真正的“在线学习”在专业教学设计上体现了出来,为学分银行落实奠定了基础。这是真正网络在线教育思维下的专业建设设计模式。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模式过去一直是面授和初级远程教学模式,在既体现专业特色,又体现远程“在线学习”特点方面还没有成功的案例。本课题研究的过程和结果为教育研究在专业建设理论方面提供“在线课程”支持下的专业建设成果。在实际应用方面,作为一个高等教育传统性专业,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2000秋季开办)从全国电大2000年开放教育办学项目启动以来,一直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办学体系的支柱性专业。汉语言专业课程结构和招生规模一直很稳定,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全省也是专业教师队伍最齐全,教师素质最高的专业之一。在教学改革和教学创新方面,本专业一直走在前列,培养出许多优秀的教师,产生许多优质课程资源。在网络教育发展到今天的自媒体+移动学习时代,本专业率先进行新媒介下的特色专业建设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四、开放教育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特色建设研究意义深远

国家开放大学成立以来,新的办学思维将真正的“在线学习”在专业教学设计上体现了出来,为了适应国开即将教学计划变更为教学规则,将专业课程模块化、组合化,实现真正的网络在线教育思维下的专业模式设计,避免过去教学模式中存在问题的影响,特别是改变“电大在线1.5、2.0”平台功能形成的专业思维定式,使专业教学实现真正的“在线学习”,在专业管理和专业教学方面建立起适应“在线教育”专业教师团队和课程教学的运行体系,建设一大批满足“在线学习”的网络学习资源,充分满足学员在moodle平台功能支撑下国开学习网上的学习需求,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在线学习”,具有非常具体的实际应用价值。本课题研究在聘请专家(含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专家、远程教育技术应用专家)集体研讨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特色的基础上,通过对山西电大2009秋以来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办学(含设点招生、师资、教学效果)实际状况的调查、分析、研究,并根据广大师生的教学和学习需求,结合moodle平台支撑的国开学习网上的教学功能,确定了汉语言文学特色专业建设明确目标。在汉语言文学特色专业建设明确目标的指导下,研究了升级版的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特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师资队伍建设、对象需求类型、特色资源建设、特色教学设计、特色教学过程、特色课程建设、专业管理、课程管理、特色实践教学、特色教学团队、教学效果评价(含课程效果、实践教学效果、毕业生追踪调查效果)、特色专业活动社团(含专业学术组织、专业特色组织、专业学生组织)等内容。在此基础上设计确定研究试点聚焦基层教学点,通过实际教学落实验证研究效果,并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反馈修正,通过课题组和专家研讨、会诊,最终形成研究结论。本项研究方法主要采用调查研究法、座谈讨论法、定性分析法、定量分析法、实践验证法、专家指导法、实际验证法。聘请了专家(含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专家、远程教育技术应用专家)集体研讨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特色的具体内容。对山西电大2009秋以来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办学(含设点招生、师资、教学效果)实际状况的调查、分析、研究,包括对广大师生的教学和学习需求的调查。通过实际教学落实验证研究效果,并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正,得到预期结果。经过多年的探索,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的研究一直徘徊在专业管理和课程资源建设的层面,未能够达到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科特色与新媒体教育技术融合研究的水平。本项研究突出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的“特色”研究,将专业建设的课题研究回归到强调专业学科特点上来,使开放教育的专业建设由教学研究提升为学科与教学相融合的研究。只有这样才能够发挥出全省广大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的才干,也才能够使广大学员得到高水平的专业学习收获。这是本课题的最终目的和最实际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肖俊洪.网络时代的中国远程教育:问题与出路[J].开放教育研究,2002(3):8-12.

[2]徐海波.高等教育大众化视野下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J].中国成人教育,2014(7).

[3]钟志贤,黄林凯,范艳敏,宋灵青.远程教育的现状、挑战与发展———访远程教育专家michaelG.moore[J].中国电化教育,2014(8).

[4]杨开城.学生模型与学习活动的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02(12).

[5]杨婷婷.基于活动理论的移动学习活动设计[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3(15).

[6]杨志坚.国家开放大学建设———改革与创新[J].中国远程教育,2013(4).

[7]李松坡.基于云计算的教学资源平台研究[J].当代职业教育,2012(8).

语文线上教学阶段总结篇10

针对课改中出现的问题,经过3年多的走访、调查、调研、分析、研讨、修改、修订,2011年12月,教育部正式颁布了《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下面就英语课程标准小学部分的内容,对照实验稿课标的总体变化与特点笔者谈谈自己的理解及认识。

一、强调英语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与实验稿课标相比,修订版课标将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的性质界定为“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更加全面、清晰地阐述了英语课程的目的,即在“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为今后继续学习英语和用英语学习其他相关科学文化知识奠定基础”的同时,还要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也就是说英语课程不再是单纯的工具性课程,而是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的课程。语言学习不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更重要的是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还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人格品质和道德情操等综合人文素养。

二、对基本理念顺序和表述的调整,更加体现英语的学科特点及英语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特点

实验稿课标的基本理念总体上得到了广大一线教师及教育工作者的认同,但是,经过10年课改的实践发现,这些排比句式的理念内容适用于包括英语在内的所有学科,而对于英语学科本身来说,针对性不够强,学科特点不是很明确。而修订版课标则在保留实验稿课标理念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每一条都分别从教与学的角度进行了阐述和诠释,突出了英语的学科特点,强调了语言学习的特有规律,反映了英语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对一线教师及教育工作者具有明确的指导作用。

三、修改文字表述,使之更加科学、精准

修订版课标对实验稿课标中的一些不够准确、科学的表述经过反复推敲、研讨,进行了修改,从而使语言表述更加客观、科学、准确、精练。如,对学习策略概念的表述,实验稿课标表述为“学习策略指学生为了有效地学习和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和步骤”。修订版课标修改为“学习策略指学生为了有效地学习和使用英语而采取的各种行动和步骤以及指导这些行动和步骤的信念”。同时对英语学习策略包括的调控策略、交际策略和资源策略概念的表述也做了修改。又如,将实验稿课标中二级策略目标“能初步借助简单的学生英汉词典学习英语”中的“学生英汉词典”改为“工具书”;将实验稿课标中二级目标“对英语学习有持续的兴趣和爱好”改为“对继续学习英语有兴趣”;将“能根据图片或提示写简单的句子”改为“能根据图片、词语或斜句的提示,写出简短的描述”等等。

四、适当降低难度,减轻学生负担

修订版课标较实验稿课标,降低了语言教学的难度,这个难度的降低主要体现在词汇量的减少。比如,实验稿课标要求:二级(小学阶段)要学习700个单词;修订版课标要求:二级(小学阶段)学习有关本级话题范围的600~700个单词和50个左右的习惯用语,并能初步运用400个左右的单词表达二级规定的相应话题。同时还要求:可根据不同地方的教育条件水平自行调整,并在附录的词汇表中只列出了600~700个单词中的423个小学阶段必学的单词。

降低难度在具体的分级目标中也有体现。如,实验稿课标要求:小学阶段能根据所学内容表演小对话或歌谣;修订版课标则降低难度要求:能在教师的帮助下表演小故事或小短剧,演唱简单的英语歌曲和歌谣。又如,实验稿课标一级说唱标准要求:能唱英语儿童歌曲15~20首,说歌谣15~20首。修订版课标则降低难度要求:能学唱英语儿童歌曲和歌谣15首左右。

此外,修订版课标附录中的话题以及功能意念项目较实验稿课标也进行了调整或缩减,从而适当降低了教学难度。如,功能意念项目表中的态度(attitudes)一栏中,去掉了原有的两项:责备和抱怨(blameandcomplaint),冷淡(indifference)。

五、目标更系统、清晰,对教师教学更具指导性

修订版课标在对原有五维目标微调的基础上,特别对小学阶段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技能要求进行了细致的梳理,提出具体的分级要求,使每一项分级目标之间相辅相成、循序渐进,形成以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核心的课程目标体系,符合学生外语学习阶段发展规律的梯度能力递增指标。

同时,修订版课标对词汇量、语法项目目标进行了明确设定,在附录的词汇表中明确给出了小学阶段必须掌握的423个二级核心单词。在语法的问题上,明确规定了小学英语语法知识的范围,避免了一线教师由于实验稿课标未明确说明语法教学而造成的完全忽视语法教学或者盲目地把语法讲得过细、过深等极端的做法,使他们能够更好、更清晰地把握教学目标。

六、方法更具体、实用,体现可借鉴性和可操作性

这一特点突出体现在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上。修订版课标在教学建议部分,结合参加征求意见、反馈意见的老师、修订专家的意见和经验,对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实施课程标准以及如何提高自身专业水平等方面提出了更加具体、明确的要求。

在评价建议部分,较实验稿课标,修订版课标特别强调指出“要充分发挥评价的积极导向作用:评价要有利于学生不断体验英语学习过程中的进步与成功,有利于学生认识自我,建立和保持英语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评价要有利于教师获取英语教学的反馈信息,并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调整,从而促进教师不断提高专业水平;评价要有利于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及时了解课程的实施情况,改进教学管理,促进英语课程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评价的过程和评价结果还应有利于家长和社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的目标和教育的发展方向,共同推进课程实施”。这为广大一线教师以及教育工作者明确了评价方向、意义及策略。

同时,修订版课标对小学阶段的评价给予了更多的关注,除了八条针对义务教育阶段初中和小学的评价建议外,还专门用一条来说明小学的评价:“小学的评价应以激励学生学习为主,以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为主要目的,采用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具有多样性和可选择性的评价形式。小学阶段的评价应以形成性为主,重点评价学生平时参与各种教学活动的表现。终结性评价的成绩评定可采用等级制或选标的方法,不宜采用百分制。”从而规范了小学阶段的英语评价行为,使得小学阶段的形成性评价及终结性评价系统更为科学、合理,更加适合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使评价更加有效。

另外,在附录中增加了课堂教学实例和评价方法与案例,评析也更加具体详尽。修订版课标对评价案例进行了重新整合和调整,从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两个方面为一线教师提供了大量的借鉴性、可操作性较强的评价方式和方法,更符合我国多数地区的教学实际,其指导性也明显增强。

此外,实验稿课标附录的技能教学参考表没有小学、初中之分,内容则更偏重于初中。而修订版课标则增加了一至二级(小学阶段)听力、口语、阅读、写作技能教学目的、基本技能、主要教学活动举例等方面的教学参考建议,教师看起来一目了然,易于把握,从而对小学技能教学的指导更加具体、明确。

七、倡导任务型教学法,鼓励其他教学法

实验稿课标明确提出“倡导‘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并要求教师“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修订稿课标则对有关任务型语言教学的表述做了一些调整:“教师要通过创设接近实际生活的各种语境,采用循序渐进的语言实践活动,以及各种强调过程与结果并重的教学途径和方法,如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等,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即建议广大教师要积极尝试和研究任务型语言教学等“注重语言学习过程与结果并重的教学途径和方法”,也就是说除了任务型教学法外,也鼓励教师们开动脑筋、学习钻研其他一些好的强调过程与结果并重的教学法。

八、照顾不同层次的需求,增强按需处理的灵活性

修订版课标延续实验稿课标采用小学三年级至高中三年级英语课程的九级目标体系,使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成为一个整体,打破了以往按学段划分目标的体系。这一改革措施不仅有利于解决不同学段之间英语课程的衔接问题,也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性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