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纹波测试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3:55:36

电源纹波测试方法篇1

关键词:波纹;开关电源;晶体管

引言

在用电控制的仪器设备中,都需要稳压电源,由于价格、功率等的要求,因此设计人员更倾向于使用开关电源,而很少使用线性电源。开关电源的优势在于转换效率高,最高可以达到将近97%,另外开关电源重量轻、体积小。开关电源最大的缺点是输出的纹波和噪声电压较大,而这一性能影响到仪器设备的运行,特别是对于需要处理小信号的仪器中,电源产生的噪声可能会干扰输入的信号,使得仪器无法正确运行。如何处理好电源的噪声,有很多方法[1][2],本文通过一个典型电源电路分析开关电源产生纹波和噪声的原因及减小纹波和噪声的措施,并详细探讨了电源各部分电路的原理功能和实现的方法。

1干扰产生分析

电信号干扰分为:噪声(nois)和纹波(ripple)两种,其表现形式为图1形式。噪声的定义是指在直流电压或电流中,叠加了振幅和频率上完全无规律的交流分量。该分量会干扰电路的分析、逻辑关系,影响其设备正常工作。纹波是指叠加在直流电压或电流上的交流信号,会降低电源的效率,严重的波纹更有可能会损坏用电设备,另外波纹还会干扰数字电路的逻辑关系,影响设备工作状态。通常的开关电源输出的直流电压中叠加了由噪声和波纹引起的交流信号。波纹主要是由于开关电源的开关动作造成的,而波动的频率跟开关的频率是一致的,大小取决于输入、输出电容的参数。作为开关的元件都有寄生的电感与电容,当元件在电流流动变化工作时,会产生电压与电流的浪涌,这些浪涌信号都会在电源产生干扰信号。浪涌电流指电源接通瞬间,流入电源设备的峰值电流。该峰值电流远远大于稳态输入电流,这种瞬时过电流称为浪涌电流,是一种瞬变干扰。噪声电压主要跟电源的拓扑结构、电路中的寄生参数、工作的电磁环境以及印制电路板的布线有关。当信号较小的时候,会产生干扰的信号。图2(a)是实验信号波形,(b)是小信号上叠加了干扰的波形。干扰可以表现为尖峰、阶跃、正弦波或随机噪声,干扰的产生来自多方面,电路设计不合理、器件使用不当、工作环境干扰、电源噪声等,其中电源产生的噪声是常见主要的原因,而这些干扰信号会造成后续电路一系列的处理误差,所以在要求较高的场合,这样的噪声是必须要解决的。

2解决措施

开关电源电路一般由整流平滑电路、集成开关电路、浪涌电压吸收电路、电压检测电路、次级侧整流平滑电路等构成。其工作原理:开关电路供应稳定电压和平滑的电流,是本电路的主要部分,开关晶体管的集电极电流决定电源的输出电流。纹波的解决措施[3][4]主要有:调整电感和电容参数、增加电容电阻缓冲网络。

2.1调整电感和电容参数

电流波动与电感参数、以及输出电容大小有关,通常电感值越小,波动越大,输出电容值越小,波纹越大。因此可以通过增大电感值和输出电容值来降低波纹。在这里以BUCK型开关电源为例,当开关电源工作时,提供的电压不变,但是电流会变化,为了稳定电源的输出电流,在如图4(a)的指示位置并联一个电容C+。通过增加电感值的方法来减小波纹的做法是受限的。因为电感越大,体积就越大。电感的取值可以这样计算:假定输入电压为Vin,输出电压为Vo,工作频率为f,输出电流为i,电感中电流的波动值为驻i的话,有:在电路调试过程中发现,随着C+不断增加,减小波纹的效果会越来越差,同时增加f,会增加开关损失。因此可以通过再加一级LC滤波器的方法来改善,如图4(b)所示。LC滤波器抑制波纹的效果较好,只要根据需要除去的纹波频率选择合适的电感电容即可。

2.2增加电容电阻缓冲网络

在二极管高速导通截止时,要考虑寄生参数。在二极管反向恢复期间,等效电感和等效电容成为一个RC振荡器,产生高频振荡。为了抑制这种高频振荡,需在二极管两端并联电容C或RC缓冲网络。电阻与电容取值要经过反复试验才能确定,一般选择电阻为10Ω-100Ω,电容取4.7pF-2.2nF。如果选用不当,反而会造成更严重的振荡。

3电路设计及实测

根据以上分析,设计出了一种开关稳压电源如图5所示,采用可控硅触发方式。通过整流放大后的波纹去触发可控硅的导通,当整流电压值为零时,可控硅自动关断。只要用输出电压的变化来控制触发信号的前沿,即可实现稳压。稳压电路主要由可控硅、4个晶体管和1个变压器等组成,如图5所示。我们在multisim环境下对该电路进行仿真,效果非常好。再用实际电路搭试,并加上30欧姆纯电阻阻抗后,选取了7个测试点,测试波形见图6所示。图中变压器t、二极管D1~D4和电容器C1-4组成整流滤波电路,测试点1电压纹波波形见图6中1的图像,显然是在全波整流后的纹波出现;电阻R2、R3和隔直电容C5组成取样电路,测试点2电压纹波波形见图6中2的图像;控制可控硅的纹波信号测试点3、4电压纹波波形见图6中的3、4的图像;隔直后的测试点5电压纹波波形见图6中的5的图像;线圈t2控制信号的初级波形见图6中7的图像;线圈t2次级控制可控硅信号见图6中6的图像。当电压没有纹波时,线圈t2不发挥作用,但当电压有波动时(纹波),则自动控制可控硅工作,抑制电压的波动。在电路中的电感对抑制电压的波动也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其电感值可以根据电压的大小和对纹波的要求进行适当的选择。该电路在最后的输出功率可以达到110w,当负载发生变化10-104欧姆时,电压变化的范围大约是1毫伏。

4结束语

本文对开关电源噪声与纹波的产生原因和抑制方法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设计出了一种晶体管开关稳压电源电路,观察仿真实验,可以得出该设计能够抑制一定的电源噪声与波纹。在实际中,需要依据产品的参数,如体积、成本等问题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设计方法。

参考文献:

电源纹波测试方法篇2

【关键词】无损检测;涡流法;超声法;漏磁法

1引言

近年来,随着国内工业及能源经济的迅速发展,能源和交通等基础投资相应的增加,对钢管油管的需求也不断增加,使其广泛应用于石油、石化和建筑等行业。钢管油管作为一种技术复杂的深加工金属制品,金属材料的质量决定了钢管的质量,这就要求金属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良好,材料均匀,成分纯度高等。在实际的生产使用过程中,若钢管内部存在缺陷会给工程质量安全留下隐患,会引发严重的事故,因此对其的质量检测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2钢管无损检测方法介绍

目前,钢管的检测方法主要有涡流法、超声法、漏磁法,这些检测方法各有其优缺点,下面就三种检测方法做一对比分析。

2.1涡流检测法

涡流检测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当载有交变电流的检测线圈靠近导电试件时,由于电磁感应试件内会感生出涡流。涡流的大小、相位及流动的形式会受到试件的导电性、形状等的影响,涡流产生的反作用磁场又使检测线圈的阻抗发生变化。因此,通过测定检测线圈阻抗的变化,就可以判断被测钢管管材的性能或状态,从而达到无损检测钢管缺陷的目的[1]。常用的涡流检测探头有两种:点式探头和穿过式探头。

涡流检测的主要优点是无需耦合剂,非接触检测,检测速度快,检测灵敏度高;其主要缺点是受集肤效应影响,只能检查薄试件或厚试科的表面与近表面部位,无法有效检测钢管内壁缺陷。

2.2超声波检测法

超声波检测方法检测精度比较高,而且操作方便。但超声波检测的方式是点检测,同时需要耦合剂,检测效率较低,实现快速检测比较团难。近年来,为了适应快速的检测要求,人们在不断研究超声波的耦合技术,如空气耦合、电磁超声、激光超声和直接磁致伸缩耦合等技术[2]。德国采用水淋超声耦合技术实现工业管道壁厚和纵向裂纹的综合检测,它能满足从多个探伤面同时进行多种缺陷全面检测的需要,并能实现自动扫描、数字化控制和数据采集,从而提高了探伤的速度和超声波探伤的可靠性。

超声波探伤的方法有很多种,常用的一般使脉冲反射法。由于物体内部有缺陷,会使物体材料内部不连续,当脉冲传播到不连续处时,由于不连续处的声阻抗的不一致,而脉冲会在两个声阻抗不一致的地方发生反射现象,同时超声波反射回来的能量大小和方向与交界面处的取向大小有关。

2.3漏磁检测法

漏磁法检测基本原理是:被测材料在外加磁场作用下被磁化,当材料中无缺陷时,磁力线绝大部分通过被测材料,此时磁力线均匀分布;当材料内部有缺陷时,磁力线发生弯曲,并且有一部分磁力线泄漏出材料表面,形成漏磁场[3]。用磁性敏感元件检测被磁化材料表面逸出的漏磁场,就可判断缺陷是否存在。同样尺寸的缺陷,位于表面上和表面下形成的漏磁场不同:表面上缺陷产生的漏磁场大;缺陷在表面下时,形成的漏磁场将显著变小。漏磁通法适用于各种铁磁材料,可以对裂纹、腐蚀等缺陷进行检验,并可以判别缺陷的位置。

漏磁检测法的主要特点有:对铁磁性材料表面、近表面、内部裂纹以及锈蚀等均可获得满意的检测效果;探头装置结构简单、易于实现、成本低且操作简单;不受被测材料表面污染状态的影响,进行检测时对被测材料表面清洁程度要求不高;能够实现较高的检测速度,可以实现全自动化检测,非常适合在流水线上进行质量检测和生产过程控制[4]。因此,在现今众多的钢管检测方法中,漏磁检测方法使用最为广泛。

3钢管无损检测方法的实际应用

3.1涡流钢管探伤

由电涡流基本特性可知,涡流密度主要分布于导电材料的表面附近。因此,被测钢管愈是存在表面缺陷,电涡流效应的利用愈充分。所以涡流检测适用于导电钢管表面缺陷或近表面缺陷的检测,此时灵敏度高于漏磁检测。而对于内部缺陷,涡流检测由于存在着“趋肤效应”,电涡流密度在导电导体内部是按负指数规律衰减,并随着频率、电导率和磁导率的增加而渗透深度减小,检测灵敏度降低。涡流检测一般只能检测无缝钢管的单面表面缺陷(内表面或外表面);漏磁检测可问时检测无缝钢管的内外表面缺陷,对于内部缺陷也有一定的灵敏度[5]。相对于涡流探伤,漏磁探伤检测缺陷的灵敏度较低。

3.2超声波检测钢管壁厚

钢管的壁厚检测常采用超声检测中的共振式和脉冲反射式两种方式进行。共振式检测壁厚的原理是利用频率在一定范围内由于变化所产生的正弦波电信号来刺激晶片,这时压电晶片就会产生频率连续变化的声波,并指向试件内部,共振原理中,如果试件的厚度是半波长的整数倍,那么试件内就会形成驻波,从而产生共振。然后依据波长和壁厚之间的公式关系来求出壁厚。但一般腐蚀的钢管厚度检测不可以用这种方法,因为共振式测厚要求试件的上下表面平坦,腐蚀性的钢管表面粗糙,较难检测。脉冲反射式测厚的原理是利用厚度与声速及超声波在试件中的传播时间的关系来确定壁厚。

3.3漏磁检测钢管缺陷

钢管端部缺陷、油管端部螺纹区缺陷和钻杆螺纹区域的缺陷主要包括由于应力集中形成的裂纹,腐蚀坑,空洞和偏磨等。利用交流漏磁探头检测钢管端部盲区缺陷,传感器探头长10mm,最小理论检测盲区为5mm。利用交流漏磁对钻杆螺纹区域的检测主要是解决霍尔元件离螺纹根部的提离距离,还有就是形成较强的磁化通路。对油管外螺纹区和钢管端部的检测主要是通过端部内部磁化外部扫描方法,对其横向伤进行检测,由于采用工字形磁化器,基本消除了检测盲区。两种方法的灵敏度很高,提高了仪器的缺陷识别能力。

漏磁检测不仅能检出内外表面和皮下缺陷,而且无需检测就可从建立的电信号幅度与缺陷参数的关系中,获知缺陷深度和长度等特征尺寸是否达到设定的拒收水平。检测能力强,检测速度快。

4小结

单一的无损检测方法只能检出钢管中的部分缺陷,且由于检测速度差别太大,超声和涡流探伤又很难简单的组合到一起,而钢管外观尺寸的测量和材质的鉴别只能由人工来完成。这种状况不适应现代化大生产的需求,不能够直观的显

示缺陷,使其的应用造成了一定的局限,更谈不上对生产过程起到质量控制和监督的作用。因此未来的发展方向应该向检测能力强、检测速度快、信号处理、图像成型等方向发展,使其技术更加成熟。

参考文献:

[1]金万里,鲍士艳.远场涡流检测技术在电厂钢管检验中的应用[J].无损探伤,2000,4:47~48.

[2]焦敬品,何存富,吴斌等.管道超声导波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实验力学,2002,17(1):1~8.

[3]窦建庆,谭多鸿,姜雪峰.油管漏磁现场无损检测装置的研制与应用.石油机械,2000,28(11):39~41.

电源纹波测试方法篇3

关键词:整流器;旋转;励磁系统;电路

中图分类号:tp2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835(2014)10-0101-02

随着发电模块单机容量大幅度的增加,发电模块的寿命和可靠性显得更为重要,而旋转整流器是无刷励磁系统(由旋转整流器(功率二极管)、励磁机、励磁调节器等组成)中的重要环节,当遇到过电压、过电流和其他非正常情况时,旋转整流器中的功率二极管可能会出现开路或短路故障。当功率二极管开路时,励磁调节器需要立即增加励磁电流,来维持励磁机的输出,这就可能造成励磁调节器过励故障;当功率二极管短路时,有很高的电流流经励磁机电枢,会导致励磁机过热甚至损坏。

为了保证无刷励磁发电机的正常运行,提高发电模块的寿命和可靠性,对旋转整流器进行故障检测是非常必要的。此外,在发电机运行时,无刷励磁部分始终处于高速旋转状态,各种状态信号难以直接获取,使得旋转整流器的在线故障检测变得更加困难。因此,必须进行专题研究加以突破,研究出适合于舰用环境的、高可靠性的在线故障诊断模块。

1旋转整流器

旋转整流器是无刷励磁同步电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与同步电机同轴的交流励磁机发出的三相交流电整流成直流,为同步电机提供励磁电源,实现同步电机的无刷励磁。由于旋转整流器是无刷同步电机内部唯一的电子器件,装在电机转轴上,当电机运行时,随电机转子一起旋转,所以,它必须承受较大的离心力和一定的机械振动力;同时,还要承受元件整流所产生的热应力。旋转整流器失效,会导致同步电机不能正常运行,因此对旋转整流器进行设计、对整流元件的性能进行选择成为了无刷同步电机设计的一个关键环节。

2仿真分析

根据同步发电机数学模型,应用matlab中的simpowersystems库的同步发电机的仿真模块,它由一个包括阻尼绕组影响的6阶状态方程组来描述,可以较为精确地模拟励磁机特性,并利用powergui模块进行谐波分析。

仿真结果如图1所示,无刷励磁系统在正常情况下,励磁机励磁电流除了直流分量外,还含有少量的6次谐波,其幅值约为直流分量的3.1%.该6次谐波由励磁机电枢电流的基波电流产生的5次、7次谐波磁势和5次、7次谐波电流产生的基波磁势,通过气隙在励磁机励磁绕组上感应而产生的。

旋转整流器的故障初期表现为一管开路或一管短路。当一只功率二极管损坏后,励磁机就处于不对称运行状态,每相电枢电流都含有大量不对称的直流、基波、2次谐波和3次谐波等各次谐波分量;而三相电流的各次谐波分量又会在励磁绕组上感应出相应的谐波分量。如果考虑到旋转整流器的换相重叠角和发电机励磁绕组阻抗角的影响,对故障情况下励磁机励磁电流的谐波分析则相当复杂。但利用无刷励磁系统仿真模型进行故障情况下的仿真,可以简捷、有效地得出谐波分析结果。

从图1可以看出,一管开路时,励磁机励磁电流的2次谐波最大,约为直流分量的9.6%;1次谐波的幅值虽然比2次谐波小,但相差不大,约为直流分量的8.8%;6次谐波的幅值减小为直流分量的2.5%.一管短路时,励磁机励磁电流的1次谐波最大,约为直流分量的37.9%;2次谐波的幅值相对较小,约为直流分量的8.7%;6次谐波则减小到直流分量的0.4%.

分析上述数据可以得出以下两点结论:①旋转整流器发生故障后,1次谐波、2次谐波幅值增长明显,6次谐波幅值减小;②当发生一管开路故障时,2次谐波幅值较大;而发生一管短路故障时,1次谐波幅值较大。

3故障诊断模块实现方案

通过以上内容可知,在旋转整流器工作正常时,励磁机励磁电流中含高频小幅纹波。当旋转整流器出现一只管短路或开路时,励磁机励磁电流中含低频大幅纹波,可以通过实时监测励磁机励磁电流中纹波的水平,来判断旋转二级管工作状态;如果旋转二级管故障,则输出继电器信号。该故障诊断模块的实现有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两种方案。

3.1数字电路方案

数字电路实现方案由基于t

ms320f2812芯片的dsp最小系统、励磁电流采样电阻、信号调理、led和继电器等组成。通过采样电阻、ad芯片采样励磁机励磁电流,并用fft软件来计算励磁电流中的谐波,根据其谐波大小,来判断二级管的相应工作状态,作出故障显示和输出继电器信号。数字电路方案成本高、性能先进、通信性强,但开发难度大,开发周期较长。

3.2模拟电路方案

模拟电路实现方案可由励磁电流采样电阻、滤波器、自动增益放大器、纹波放大器、led和继电器等组成。该方案通过采样电阻采集励磁机励磁电流信号,通过滤波器、自动增益放大器、纹波放大器和精密整流器,来抽取旋转整流器故障诊断用谐波。根据精密整流器输出大小,来判断旋转二级管是否正常工作,并作出相应显示和输出继电器信号。模拟电路方案成本低、性能一般,易于开发且开发周期短。

根据实际需求,考虑研制周期、模块成本和开发难度等因素,本论文中故障诊断模块采用模拟电路方案。

4诊断方案设计

故障诊断模块与发电机的连接如图2所示,模块与励磁机励磁绕组、励磁调节器连接,通过实时监测励磁机励磁电流中纹波的水平来判断其工作状态。如果旋转二级管故障,则输出常开或常闭触点信号。

故障诊断系统功能结构图设计如图3所示,并据此设计电路原路图。各模块设计方案如下:①输入滤波器。采样电阻r和发电机的励磁机励磁绕组相连,当发电机空载时,在采样电阻上的电压降经输入滤波器放大为1v;在发电机的各种负载情况时,该电压的变化范围为1~4v。②自动增益放大器。由于输入滤波器的输出电压范围为1~4v,相应的谐波也会变化,为了避免故障诊断模块把这种电压变化诊断为旋转整流器故障,自动增益放大器根据信号变化自动调节放大器的信号偏置,来使监测电路检测到的纹波为一固定幅度的信号。③纹波放大器。当旋转整流器都正常工作时,磁场电流的纹波为小幅值高频纹波;当有二级管故障时,该纹波为大幅值低频纹波(是二级管正常工作时的1/6~1/3)。因此,该纹波放大器起低频高增益和高频低增益放大的作用。同时,为了兼容不同的无刷励磁发电机,该放大器提供了高频增益的调节电位器,以备用户调

节使用。④精密整流器。该精密整流器将纹波放大器输出的纹波整流成直流输出。⑤反时限定时器。当二极管短路故障时,精密整流器输出的直流电压经过反时限定时器。立即驱动报警继电器动作;当二极管开路故障时,精密整流器输出的直流电压经过反时限定时器延时一定时间后。驱动报警继电器动作。⑥继电器驱动。继电器的驱动电路由晶体管等组成。⑦led。自动增益放大器用于显示励磁机励磁电流纹波水平、故障诊断模块的用户设定和故障显示。⑧avr纹波放大器。由于avr输出的励磁电压由脉冲组成,励磁电流中含有大量纹波,这就使得诊断旋转二级管的开路故障较为困难。为了消除avr这种固有纹波的影响,在模块中,avr电压输出的f+端经过滤波器,零点调节,avr纹波放大器后,输出信号到输入滤波器,以消除由于avr输出的励磁电流中固有纹波的影响。⑨电源。整个模块的电源由变压器-整流器-晶体管组成典型的供电电源。

5结束语

本论文用matlab对励磁机励磁电流的谐波成分进行仿真研究,通过比较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两种方案,设计了模拟电路方案以检测其谐波来实现旋转二级管故障诊断,方案易于实现、成本低。在今后的研究中,还应该在现有matlab离线仿真模型的基础上,建立在线仿真试验平台,用于故障诊断模块的试验和测试;同时,还可以利用小型发电机和二极管整流桥等试验设备,来模拟旋转整流器一管开路、一管短路等故障,以进行故障诊断模块的动模试验。

参考文献

[1]龚春英,严仰光,胡宁丽.恒速运行时交流发电机励磁系统电流线性放大器特性分析[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94(02).

[2]龚春英.旋转整流器式无刷发电机仿真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1993.

[3]航空电机学编写组.航空电机学(下册)[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80.

[4]李兴源.交流励磁机旋转整流器故障检测的新方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1993(08).

[5]黄粗群等.无刷同步电机转子温度测量及励磁系统故障诊断与处理研究[j].电工技术杂志,1992(05).

[6]胡昌华,李国华,刘涛,等.基于matlab的系统分析与设计——小波分析[m]

电源纹波测试方法篇4

1、检修仪器

原来适用于模拟电子设备维修的电子仪器,大部分已不适应卫星接收机数字电路的维修。因此,在维修卫星接收机前,应首先具备维修数字电路所必须的专用电子检测仪器,一般有:数字万用表,逻辑笔(逻辑探针),逻辑脉冲源,脉冲示波器,tS流发生器,逻辑分析仪及其它专用检测设备。一般在非专业条件下至少需要100m带宽以上的示波器和数字万用表。

但对于一般电子爱好者而言,尤其是初学者来说,虽然这些专用电子检测仪器很必要,但却不能具备,手头仅有的是电烙铁和万用表等一些最基本的简单工具。进行卫星接收机电路的检修时,仅拥有万用表会有很大的局限性,很多时候不能满足需要。

示波器价格昂贵,对于大部分个人来说不太现实,能不能有一种适合这种需要的廉价工具呢?有,这就是逻辑笔。在大部分脉冲数字电路的调试中,逻辑笔可以很好地完成万能表不能做到的检测,替代示波器所能完成的大部分工作,虽然代价很低,但是可以使你调试电路的效率大大提高。

逻辑笔体积小巧,使用灵活、方便。它是一种手持式检测工具,可以随身携带,在一般的电路调试中,尤其是在大型机柜、机架中间进行检测,比示波器要灵活、方便得多。逻辑笔显示直观,测点性质一目了然,明确、清晰。在测试电平时,可以直观地显示测点是高电平还是低电平,有无脉冲,脉冲性质是正还是负,不必像用示波器那样,需要看档位,变换档位。有些专业的逻辑笔,上面有一些辅助功能,能大大提高电路调试的效率。这些辅助功能主要有:内带信号发生器,可以用来加到被测电路的前级,动态地观测电路特性;对测点电平进行上拉或下拉,能方便地检测集电极开路oC门电路、三态总线,翻转触发器,偏置和触发各类电路的输入端,使用很方便。

逻辑笔适用于电子计算机、单片机等数字控制设备等方面,是调试和维修上述设备不可缺少的工具。它体积小,使用灵活、携带方便。在许多情况下,比用示波器,万用表查寻故障更简便有效。逻辑笔外形如图24所示。

逻辑笔特点:

能检测逻辑电平、正负冲脉、并能对单次脉冲进行计数;能捕捉示波器不易观察的窄脉冲信号及速度较高的暂态信号,能判断单脉冲的有无及其个数的多少,对脉宽大于160ns的脉冲进行计数。

2、常规电路检修的基本方法:

(1)外观检修法

打开接收机机箱,应仔细检查线路板上的插头有无松动,脱落;元件有无碰压,电阻有无烧焦;电解电容有无涨壳、爆裂、渗液等。不少故障都能凭肉眼观察发现。若从外表看不出问题,接着要通电检查。通电后应先观察前面板电源指示LeD是否点亮,用来判断开关电源5伏输出是否正常。同时还应看一看有无冒烟的地方,闻一闻是否有变压器烧毁散发的青漆焦气味,若有这些情况,则故障就在相应的那个部位。

(2)电压测量法

电压测量法是通过测量电路或元器件的工作电压,并与正常电压值进行比较,判断故障的一种方法。一般需要测量的电压有开关电源、晶体管各极电压以及iC的供电电压和逻辑电平。用万用表测量直流电压,可以查明各级电路的直流工作状态,为进一步查找故障提供线索。为保证电压的准确性,最好选用内阻较大的万用表,如数字型万用表等。

(3)电阻测量法

利用万用表测量电阻,是验证某元件的好坏,检查有无短路或断路现象的重要方法。

用这种方法可以鉴别晶体管pn结是否击穿或短路;粗略判断晶体管的B值;检查电容电否击穿、漏电、容量有无减退;检查变压器、电感线圈是否断路;集成块各脚对地电阻是否正确及整机电路中有无短路,断路现象等等。

在卫星接收机检修过程中,电阻测量法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在线测量法”或“离线测量法”。使用在线测量法时,可以不用将元件从电路中拆下来,而直接在电路上对元件进行测量。根据所测阻值的大小即可判断出故障的所在。若在线测量出某电阻的阻值为零,即可肯定该电阻短路了;若测的阻值小于标称值,则是正常的;若测的阻值大于标称值,则说明阻值变大或开路;在线测量法对于阻值不为零的元件的测量只是一种粗略的检测方法,准确测出元件的阻值,还应焊开被测元件的一脚,这就是离线测量法。在实际应用中一般可在电路的印刷板上直接测量某元件的阻值,不必把元件从印刷板上焊下来。这时,由于测点间除了被测元件外,还并联有其他元件,所以得到的读数是不准确的。但在很多情况下,只要在测量发现阻值偏高正常数据较多,便可怀疑该元件有故障,如果必要,可再将元件从电路中拆下来验证。这种方法不但能提高检修速度,还可防止多次拆焊元件,损伤元件及印刷板。

(4)测量电流法

卫星接收机检修中,直接测量电流的做法较少,因为测量电流时必须断开被测部位,将万用表串联在电路中,操作比较麻烦。实践中常用测量电阻两端压,再根据欧姆定律计算的方法求的电流。但有些电流必须直接测量,例如:为鉴别室外LnB及馈线是否存在短路或漏电,测量Lm317的负载电流;为检查整机消耗功率,测量整机电流。

(5)干扰法

这种方法是利用简单的金属工具(表笔,改锥等),给卫星接收机的模拟音频运放的输入注入一个干扰信号,然后观察音频输出端所接的功放扬声器有无反应,从而判断运放是否正常。例如,检修无伴音故障时,可用改锥触4558运放的2、6脚,若扬声器中发生“哼”一声,则表明运放电路工作正常,故障在音频DaC以前的电路,如无“哼”一声,表明故障在该级及其供电的12V电路,从而可以很快缩小故障检查范围。这种方法简单,直观,但不够精确。

(6)替换法

替换法是在有怀疑某个元器件可能损坏但不能确认情况下,用良好的元器件进行替换试验以防止误判。检修中,遇到用万用表很难鉴别好坏的元器件,常常要替换试验,如判断开关变压器线圈内部是否存在匝间短路现象,iC集成块是否损坏,容量0.1uF以下的小电容器是否开路,晶体振荡器是否频率偏移,晶体谐振器是否漏电等等。

有时为了迅速缩小故障检查范围,也可采用替换部件的试验方法,如卫星接收机出现图像马赛克现象,故障可能出在信号处理通道中,这包括tUneR,SC2005,SDRam,电源等部分,有条件的话,换一个SDRam试试,以判断是否SDRam损坏,是较简便迅速的。

(7)敲击摇晃法

这是检查电路接触不良的有效方法。此时卫星接收机的故障现象忽有无,而且没有规律,有的卫星接收机甚至打开机盖一切正常,装好后工作一段时间又发生故障,工作很不稳定。检查这种卫星接收机,为了使故障显现,可用绝缘棒有目的地轻轻敲打怀疑部位,若敲打到什么地方,接触不良现象变化最灵敏,则故障产生于这个部位的可能性最大,将这个部位的元件一个个地轻轻摇晃,即可找到故障原因,如元件虚焊、互碰等。

(8)并联试验法

并联试验法是在电路通电工作情况下,用一只元件直接并联在电路中检查部位。例如卫星接收机中,一般电源退耦电容容量较小,万用表无法测量,检修时可用一只容量大致相同的电容器进行并联试验,若电容并联到回路两端后,故障消失或电路工作明显好转,便说明原电容开路或损坏;若并联电容后没有好转或故障更加严重,则表明原电容正常。

(9)使用示波器检修方法

维修数字电路时工作于特殊波形的设备最宜采用本检查方法。本方法的要领是观察待修电路和故障部位的信号电压波形,通过观察波形的形状,并与正常的波形相比较,从而查出故障。在一般情况下,用万用表可以作为检修卫星接收机的主要工具。但对万用表无法检修的某些故障,则必须借助示波器等其他仪器。例如,在测量SC2005的pLL输出是否正常时,就必须用示波器观察。有些故障利用示波器检查更准确、有效。例如检修图像色失真故障时,用示波器观察复合视频波型,可一目了然地看到色同步头幅度是否符合标准,能很准确地确定故障在视频滤波网络部分还是27mHz时钟频偏部分。

(10)分割电路法

分割电路法也是缩小故障检查范围的一种常用方法.例如检修开关电源某路供电端无电压或供电电路短路故障,则必须逐一断开各部分电路的该路供电及滤波电容。若断开某级供电后,电源电压恢复,则故障就在此级。而负裁全部断离后,供电仍不恢复,则是电源部分自身故障。

(11)整机对比法

检修卫星接收机时,需要检测电路正常工作时的电压数值与信号波形作为参考,以便采用测量电压、观察波形等方法来比较其差别和发现问题,因此,在缺少有关技术资料,并且已使用多种检测方法仍难以找出发生故障的原因,或者对于难以确定有问题的部位时,可以采用整机比较的方法。即利用同一类型的完好接收机,对有可能存在故障的电路部分进行电压测量及信号波形观察,找出好坏两台接收机之间的差别,从而快速的发现问题,并有助于故障原因的分析。整机比较法特别适用于检查波形种类多,变化大的脉冲电路。

卫星接收机中使用了很多种数字电路芯片,接收机本身也可看成是一台微型计算机,它含有微处理器、存储器、解码器和控制软件等。如果某一个数字处理芯片没有输出信号,并不一定是该芯片损坏,也可能是没有时钟信号输入、没有控制信号输入、控制信号不正常、总线上出现问题、软件存储芯片有问题,电源电压过低、纹波过大等。因此,对带有时序逻辑电路的卫星接收机电路故障原因与常规电路故障原因有些需要特别关注的特殊地方:

时钟

时钟是整个系统的同步信号,当时钟出现故障时会带来整体的功能故障。时钟脉冲丢失会导致系统数据总线、地址总线或控制总线没有动作。时钟脉冲的速率、振幅、宽度、形状及相位发生变化均可能引发故障;

复位

含有微处理器(mpU)的设备,即使是最小系统,一般都具有复位功能。复位脉冲在系统上电时加载到mpU上,或在特定情况下使程序回到最初状态(例如,430切换系统时)。当复位脉冲不能发生、信号过窄、信号幅度不足时,程序就可能在错误的地址启动,导致程序混乱;

总线

总线传递指令系列和控制事件,一般有地址总线、数据总线和控制总线。当总线即使只有一位发生错误时,也会严重影响系统功能,出现错误寻址、错误数据或错误操作等。总线错误可能发生在总线驱动器中,也可能发生在接收数据位的其它元件中;

信号衰减和畸变

长的并行总线和控制线可能会发生交互串扰和传输线故障,表现为相邻的信号线出现尖峰脉冲(交互串扰),或驱动线上形成减幅振荡(相当于逻辑电平的多次转换),从而可能加入错误数据或控制信号。发生信号衰减的可能原因比较多,常见的有高湿度环境、长的传输线、高速率转换等。而大的电子干扰源会产生电磁干扰(emi),导致信号畸变,引起电路的功能紊乱;

卫星接收机数字电路的检修程序和方法:

在检修数字电路之前应尽可能熟悉系统的结构原理和电路,然后是分析故障的表征特性,尽可能地缩小故障产生的范围。

(1)检查电源

卫星接收机数字电路采用3.3V、5V、12V、22V、30V电源。当电源纹波过大或电源稳定性差都可能导致系统故障,表现为系统无反应、系统程序紊乱或接收信号门限高等。一般来说,电源纹波过大是因为电容(退耦电容)容量下降产生的,最好的办法是将嫌疑故障电容替换。

(2)检查时钟

时钟电路一般由石英晶体电路组成。根据经验,石英晶体较易损坏。可用示波器测试时钟信号的频率、振幅、相位,或简单地用示波器或逻辑笔检测时钟脉冲的有无。对各个单元电路的时钟均应检测,以防断线、短路、干扰等引起时钟脉冲的不正确。

(3)检查总线

用示波器或逻辑笔检查总线上是否有脉冲活动。若总线上没有脉冲活动,可继续检查SC2005的总线驱动器电源(3.3V)有无开路而没有接到芯片引脚上,来确定故障是否是由于SC2005引起的,然后轮流检查每一个总线接收者。另外,可以关掉电源,用万用表检查总线各线的对地电阻,如果所有线的阻值一样,那么总线估计正常;如果一条或多条线的阻值与其余的不同,那么该线值得怀疑;如果有两根线的阻值相同,而又高于或低于其它的线,那么这两条线可能相互短路了。

(4)检查关键的脉冲信号

用逻辑笔、示波器或逻辑分析仪观察复位、使能、选通、读写、中断、读内存等控制信号,可以较好地判断集成电路(iC)是否正常工作。当复位信号有效时,iC输出应被清零或置位,程序应回到初始状态运行;当使能信号有效而时钟脉冲正常时,iC数据线上应有脉冲活动;当逻辑笔连到读内存线上,而指示灯没有闪烁显示(即读内存线上没有脉冲活动),说明微处理器可能在程序的某处卡住了,因为每一条指令读地址处存储器时,读内存线上通常是应有脉冲信号的。

在上述各种检查电子线路故障原因的基本方法中,外观检修法有利于尽快地发现损坏的器件与部件,测量电压法则是检修卫星接收机的基础。只有在电源电压和iC工作电压正常时,才能有效地进行后序的测试与分析。

应该指出的是,在检修卫星接收机时,往往并不只是用一种检修方法就能解决全部问题,而是需要交替采用多种方法,才能真正找出产生故障的原因。在修理时不能单纯的调换某个损坏的元器件就算了事,而应进一步研读接收机的电路原理图,搞清损坏元件的部位和作用。从而分析导致元器件损坏的原因及其可能涉及的范围,查处导致故障发生的真正原因,以及连带损坏的其他元件。

卫星接收机电路的检修有许多方法技巧,必须通过长期实际工作摸索总结经验,才能更好地诊断、发现、排除故障,提高数字电路的维修技术水平。

3、XSat430S分类故障及检修对策

根据430系列卫星接收机的故障统计,其中电源故障引致的故障占全部故障类型的五成以上。因此有必要对430的开关电源采取打摩等技术处理,可防止很多一些由于电源的“软”性故障而造成的整机故障发生。例如电源的负载能力不足、输出纹波过高以及输出电压偏低(或偏高)等等。因此建议更换电源部分关键元件,提高开关电源的工作稳定性。如开关电源的初级侧高压滤波电容换成68μF/450V或以上;低压部分主要各路电压的滤波电容容量选择,应遵循各路电源负载电流以及对纹波敏感程度做出处置。建议:

30V:10~22μF/50V电容,并联一只0.1μF陶瓷电容器;

22V:470μF/35V电容,并联两只0.1μF陶瓷电容器;

12V:1000μF/35V电容,并联两只0.1μF陶瓷电容器;

5V:470μF/16V电容三只,各并联一只0.1μF陶瓷电容器;

3.3V:470μF/16V三只,各并联两只0.1μF陶瓷电容器。

其中5V和3.3V两路电源,如条件许可,每路再增加一、两只钽电解电容效果将会更好。

(1)、开机启动不良

①开机无显示

故障现象:开机后前面板电源指示灯不亮(红色指示灯),面板数码管无节目频道数字显示,按键失去所有功能,电视机屏幕无任何图像显示。

故障原因:此类故障原因多是开关电源板故障引起。常为保险丝烧断;整流管、滤波电容击穿;开关管或开关电源芯片击穿;低压整流肖特基管(或快恢复管)击穿;低压滤波电容击穿;主板3.3V、5V退耦电容击穿。

故障检修流程图如图25:

②开机显示0000

故障现象:开机后前面板电源指示灯亮(红色指示灯),数码管显示“0000”,按键失去所有功能,电视机屏幕无任何图像显示。

故障原因:由于SC2005的时钟电源;或FLaSH程序被冲丢失、损坏;或外部总线i2C总线等原因而致使SC2005没有工作。

故障检修流程图如图26:

③面板显示紊乱

故障现象:开机后面板先显示“t430”后,接着显示4条横杠,有时是在“t430”和“----”间来回跳跃,有菜单显示,但不能进入节目接收状态。

故障原因:常见原因为FLaSH内存储数据部分丢失,或程序死锁。

故障检修:重刷系统及进入菜单复位即可恢复正常。

④转入第二系统显示0000

故障现象:开机第一系统正常,切换到第二系统后前面板电源指示灯亮(红色指示灯),数码管显示“0000”,按键失去所有功能,电视机屏幕无任何图像显示。

故障原因:故障原因与开机显示0000基本相同,但在开机进入第一系统时工作正常,说明前面板、主板电源、SC2005以及第一系统FLaSH(U2)工作正常,当切换到第二系统时,第二系统FLaSH(U3)接入SC2005的外部Rom总线,由于U3程序丢失或芯片损坏不良,使得SC005没有工作。

故障检修:检查U3FLaSH29LV160B管脚焊接情况并进行补焊;如无效,应将U3更换新的FLaSH芯片,在焊上新的FLaSH芯片前,FLaSH应先烧入430程序。

⑤开机后反复出现开机-关机-开机现象

故障现象:开机后自动反复出现开机-关机-开机现象,万用表测量电源电压,表现为跳跃状态。

故障原因:室外LnB短路,或电源板某一路电压输出滤波电容短路,或整流管击穿,或主板某路电源回路存在短路,或电源板反馈光耦损坏,使得开关电源出现过流保护。

故障检修:先断开LnB馈线与接收机的连接F头,如无效,先断开主板与电源板插座排线,逐次拆除电源板30V、22V、12V、5V和3.3V整流二极管,每拆一路通电试一次,当拆除某路整流二极管后通电,电源板恢复正常,则该路元器件存在短路。如全部整流二极管拆完后都无效,则为光耦损坏。

⑥不能切换进入第二系统

故障现象:第一系统工作正常,不能切换进入第二系统,或进入第二系统时死机。

故障检修流程图如图27:

⑦遥控器遥控距离过近

故障现象:遥控器不灵敏,遥控角度过窄,需要对准接收机才行

故障原因:遥控器内455kHz振荡器频率偏移,或是遥控器电池电量不足,或是红外接收头内38k载波解调器性的变差等。

故障检修:更换遥控器电池;更换遥控器内455kHz振荡器;更换红外接收头。

(2)、信号接收不良

①显示“无信号”

故障现象:收看不到卫星节目,表现为视频显示“无信号”。按inFo键查看主要有两种情况:a、无信号强度、无信号质量;B、有信号强度、无信号质量。

故障原因:多数为LnB没有供电,或tUneR的RF部分没有工作电源,或pLL部分没有30V调谐电压。

故障检修流程图如图28:

先检查天线、高频头、信号线是否处于良好工作状态,若上述部分正常按以下流程图检修。②显示黑屏

故障现象:收看不到卫星节目,表现为视频显示黑屏,但可显示菜单。按inFo键查看为有信号强度、有信号质量,但不能扫描到节目,视频显示黑屏。

故障检修流程图如图29:

③仅能收视单一极化信号

故障现象:接收卫星信号只能收到H极化(或V极化)信号

故障检修流程图如图30:

④Ku波段高端频率的信号收不到

故障现象:当使用双本振Ku段LnB时,某些高频点信号收不到。

故障原因:tUneR的30V调谐电压偏低。

故障检修:检查电源板30V电源的整流管、滤波电容以及稳压二极管等元器件。

⑤不能存储节目信息

故障现象:每次开机后,需要重新设定天线和扫描节目才能收视。

故障原因:430系列机的节目信息是存储在FLaSH中的,当FLaSH芯片的某些地址线焊接不良,或者是FLaSH芯片中有坏块,致使节目信息不能正确存入FLaSH。

故障检修:重焊FLaSH,如无效则需更换FLaSH芯片。在焊接新FLaSH之前,要在FLaSH烧入430程序。

⑥22k、DiSeqC中频开关切换不良

故障现象:接收节目正常,但切换不同的LnB信号时,所接的22k、DiSeqC中频开关不能切换。

故障原因:LnB供电直流电压上调制的22k脉冲幅度过低,或该直流电压上高频纹波过高干扰所致。

故障检修:提高22k脉冲调制幅度,将R33(原阻值10kΩ减至8.2kΩ;在电源板22V输出滤波电容上并联几只104瓷介电容。

(3)、视频图像显示不良

①图像马赛克

故障现象:是指电视屏幕出现块状像被撕碎的画面,以致不能正常观看电视节目。

故障检修流程图如图31:先将XSat430S输出视频制式及tV视频制式全部设成aUto,并适当调整卫星信号的频点或符号率重新扫描节目,如还存在图像故障按以下流程图检修。

②图像无彩色

故障现象:图像为黑白图像无彩色

故障原因:27mHzVCXo晶体振荡器频率偏移,或模拟视频滤波网络参数不良。

故障检修:如果在CVBS和Y/C两输出都出现无彩色图像,更换27mHzVXCo晶振;如仅CVBS或是Y/C单一通道出现无彩色图像,为该通道视频低通滤波网络参数不良。

模拟视频信号通道参见图32和图33。

③图像有很淡的有规则的竖条纹

故障现象:图像有很淡的有规则的竖条纹,在正常的电视画面并不明显,但打开菜单时,在菜单的蓝色背景下,竖条纹则较为明显。

故障原因:开关电源的3.3V、5V输出纹波过高,高频纹波串入视频信号致使图像有很淡的有规则的竖条纹。

故障检修:加强电源滤波,在主板的电源插座反面的3.3V和5V处对地并上两只47μF的钽电容。同时在开关电源的3.3和5V两处加并几个103或104瓷介电容。

有人采用在视频输出RCa端子处并联104电容来消除画面竖条纹,此法虽然可消去竖条纹,但也会滤去视频信号中的高频部分,降低图像细节轮廓的清晰度。

④图像出现横条干扰

故障现象:画面出现固定位置的横条或亮点干扰

故障原因:主要原因是图像缓存电路工作异常。

故障检修:更换U5SDRam。

⑤复合视频出现过亮图像

故障现象:CVBS信号出现亮度过高,对比度小及色彩过于浓重。

故障原因:SC2005的视频编码器输出负载电阻R53(75Ω)开路或阻值变大。

故障检修:重焊或更换电阻R53(75Ω)。

⑥面板显示正常,有伴音但无图像或图像显示异常

故障现象:面板显示正常,能输出广播和电视伴音,但没有图像或图像显示异常

故障检修流程图如图34:

⑦复合视频图像失步

故障现象:CVBS信号显示图像不同步、图像跳动。

故障原因:视频输出缓冲级工作点异常,造成CVBS信号同步头压缩。

故障检修:检查R80、R81焊接情况或更换R80、R81。

(4)、音频故障

SC2005片内集成的音频DaC是差动输出型D/a转换器,差动输出的目的是利用外部运放做减法运算,得到单端输出信号电压,抵消差动信号中的非线性误差和共模噪声,以取得较佳的音频质量。由于运放是单电源工作,所以使用R60、R61组成一个分压电路提供一个中点电压给两声道运放。如图35所示。

①无伴音

故障现象:图像显示正常,但听不到伴音

故障检修流程图如图36:

②伴音阻塞

故障现象:图像显示正常,但伴音声音不清晰。

故障原因:常见为4558运放的中点电位分压电路故障,使得音频信号削峰所致。

故障检修流程图如图37:

(5)、RS-232串口测试及故障检修

雷霆(航科)430系列卫星数字电视接收机有一个全双工的串行通讯接口且为标准的DB9接口连接器,9针RS-232串口针脚定义如表4。所以430机和电脑之间可以方便地进行串口联机,方便我们进行系统软件、节目存贮参数等数据的上、下传送操作。

我们采用三线制连接串口,也就是说和电脑的9针串口只连接其中的3根线:第5脚的GnD、第2脚的RXD、第3脚的tXD。这是最简单的连接方法,对我们来说已经足够使用了,如图38所示。

进行串行通讯时要满足一定的条件,比如电脑的串口是RS232电平的,而430机内的主芯片SC2005的串口是LVttL(0~3V)电平的,两者之间必须有一个电平转换电路,XSat430S采用了专用芯片maX232进行转换,max232是由德州仪器公司(ti)推出的一款兼容RS232标准的芯片。该器件包含2驱动器、2接收器和一个电压发生器电路提供tia/eia-232-F电平。该器件符合tia/eia-232-F标准,每一个接收器将tia/eia-232-F电平转换成5-VttL/CmoS电平。每一个发送器将ttL/CmoS电平转换成tia/eia-232-F电平。在近期生产的雷霆430Xp是用几个三极管进行模拟转换,两者的功能都差不多。XSat430的maX232电路如图39所示。XSat430升级系统程序数据示意流程见图40。

为防止在连接电脑与XSat430S的串行通讯线时由于两者间存在“地”电位差而损坏RS-232接口,强烈建议不要带电插拔串口,插拔时至少接收机或电脑有一端是断电的,否则极易损坏串口。

当XSat430机正常上电启动后,SC20005通过RS-232串行口向电脑发出一串数据串,并等待电脑回传的响应指令数据。如果在此之前已连接好XSat430机与电脑间的RS-232串口线,并且电脑已运行了4x0系统更新驱动程序maestroFlash,及调入了欲更新的4x0系统程序,则电脑在收到SC20005发出的数据串后会回传给SC2005一个响应指令,SC2005收到电脑回传的响应指令数据,则XSat430S转入系统升级更新状态,等待接收电脑发出的系统程序数据,在接收到电脑送出的系统程序数据后将更新系统程序数据依次写入Flashmemory,直至电脑数据传送完毕及Flashmemory写入数据校检完成,XSat430S再次向电脑发出软件更新oK信息,至此软件更新程序完成。如果XSat430S未发出启动数据或响应数据,电脑将处于等待串口响应状态;如果Flash数据校检出错,电脑将显示出错信息。

如果XSat430机未连接电脑或电脑未运行maestroFlash程序,即SC2005没有收到电脑回传的响应指令数据,则SC2005转入正常的节目接收状态。

对于XSat430S系统软件更新失败的故障,其原因有可能是XSat430S一侧的,也可能是电脑方面的,还有的就是RS-232串口电缆线的问题。

对于电脑的RS-232故障,首先要检查电脑的BioS设置,BioS(basicinputoutputsystem即基本输入输出系统)设置程序是被固化到计算机主板上的Rom芯片中的一组程序,其主要功能是为计算机提供最底层的、最直接的硬件设置和控制。BioS设置程序是储存在BioS芯片中的,只有在开机时才可以进行设置。CmoS主要用于存储BioS设置程序所设置的参数与数据,而BioS设置程序主要对基本输入输出系统进行管理和设置,使系统运行在最好状态下,使用BioS设置程序还可以排除系统故障或者诊断系统问题。各种不同型号的电脑主板,其BioS界面和设置都有不同,具体的设置请查看电脑主板说明书。

为了能够快速地测试XSat430S与电脑的串口工作状态是否正常,我们需要在电脑端能够看到XSat430机发出的数据。我们可以借助一个winDowS软件进行观察,这里我们利用一个免费的电脑串口调试软件《串口调试助手Ver2.7》。

在网上可以用Google或其它搜索网站找到很多个这个软件的下载地址,这是一个绿色的软件,无需安装,可以直接在当前位置运行这个软件。下载并运行这个串口调试软件,软件运行后的界面如图41。

我们先要在如图42所示的参数设置区设置一下串口通讯的参数,串口号要根据你的电脑所用的Com号选择,波特率要调整为115200,校验位选“none”,数据位选“8”,停止位选“1”。去掉勾选十六进制显示。

XSat430S正常上电启动后,SC2005发出的串口数据在电脑端如图43所示。此时我们按动XSat430S遥控器的FoRmat键,XSat430S转入第二系统,XSat430S会发出第二系统的串口数据,如图44所示。当我们能够看到图43及图44所示的数据字符时,说明XSat430S和电脑的串口工作正常。

①430与电脑不能联机

故障现象:接好430与电脑间的RS-232连线,设置好串口助手的参数,430开机后电脑不能出现SC2005发出的串口数据,430转入节目收视状态。

故障检修流程图如图45:

先检查RS-232连线是否良好,如使用2、3交叉连接线不能联机,可换用直通连接线。如两种线都不能联机,可按以下流程图检修。

②XSat430S不能更新系统程序

故障现象:联机正常,但不能将系统程序与入FLaSH。

故障原因:多为FLaSH焊接不良或FLaSH有部分坏块。

故障检修流程图如图46:

电源纹波测试方法篇5

关键词:激光球面干涉仪;等厚干涉;光学零件面形;干涉仪器;精度分析

中图分类号:tH74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 (2010)24-0191-03

1检测仪器

1.1激光球面干涉仪

1.1.1干涉仪的分类干涉仪的设计方式有许多种,按照形成干涉的光束数目分为双光束及多光束两大类,双光束干涉仪所产生的条纹其亮度多呈正弦曲线的分布情形。其基本原理都是通过各种光学元件形成参考和检测光路的方法。就是采用了一种常见的干涉方式制成的,一般称为菲索干涉仪,这种干涉仪一般用来检测元件表面或光学系统的波相差。由于所用激光的带宽很窄,因此它的相干长度很长可以在光程差很大的情况下得到干涉图样,对待测物体放置的要求不是很严格。泰曼格林干涉仪、菲索干涉仪、麦克詹达干涉仪及麦克森干涉仪,皆属于此种双光束干涉方式。

1.1.2干涉仪检测光学零件表面的优点

其一,它是非接触监测,不会损伤被探测物体表面。

其二,它获取数据的信息量大,图样本身是一个连续变化的过程,有着极高的分辨率。

其三,测量范围大,它可以同时对一个很大表面进行并行的分析和处理。

局限性:因为是分析反射光,所以有足够的反射才能得到干涉图样进行分析。这就对光源和被探测物体的表面粗糙度提出了条件。

1.1.3干涉仪的应用光学仪器中的透镜、棱镜等,其表面质量要求很高,通常要求磨制面与理想几何形状间的误差不超过光波波长的数量级,用干涉法可检验出微小的误差(小于波长的几十分之一)。所以在光学系统评价、表面的粗糙度、面形和元件的微小偏移的测量都采用了干涉仪进行分析。

1.2oSi-75tQ型激光球面干涉仪

oSi-75tQ型激光球面干涉仪(如图1)是用稳频的氦氖激光器作为光源,由于它的相干长度很大,干涉仪的测量范围可以大大的扩展;而且由于它的光束发散角小,能量集中,因而它产生的干涉条纹可以用光电接收器接收,变为电讯号,并由计数器一个不漏的记录下来,从而提高了测量速度和测量精度。

QSi-75tQ型激光球面干涉仪用以检测光学元件的面形、光学镜头的曲率半径以等的一种精密仪器,其测量精度较高。该干涉仪可以检测平面和球面光学零件,前者由分束器、准直物镜和标准平面所组成,后者由分束器、有限共轭距物镜和标准球面所组成。激光光束在标准平面或标准球面上,部分反射为参考光束;部分透射并通过被测件,为检测光束。检测光束自准返回,与参考光束重合,形成等厚干涉条纹。本次实验主要检测球面零件的面形偏差。

1.3仪器的设计原理

激光束经扩束,再经聚光镜会聚后,经过分光棱镜,形成两个支路,一个支路用于观察,将图像成像在CCD上;另一个支路经过准直物镜形成一列高质量的平面波,该平面波进入标准镜在最后一面反射形成参考球面波。由标准镜射出的球面波在被检球面上反射就得到被检球面波。参考球面波和被检球面波在光线的回程中相遇,就发生干涉现象。

表1QSi―75tQ型激光球面干涉仪主要技术指标

技术指标参数值

测量原理菲索干涉原理

显示方式CCD显示

平面参照镜面形精度p-v:优于λ/20

球面参照镜面形精度p-v:优于λ/15

光源He-ne激光器

波长632.8nm

最大检测口径(平面)75mm

电源210~230V40~60Hz

工作温度20℃~25℃

1.4球面标准镜头

球面标准镜头:F数=1/相对口径=f/D=R/D,在检测时要根据所需检测的曲率半径和F数来选择合适的标准镜头。

如果是凸透镜,镜头的标准面半径要大于被检的镜片半径,要实现全口径检测,最好选镜头的F数小于或等于被测凸透镜的F数。

如果是凹透镜,要考虑整个导轨的长度是否能够实现。在导轨满足的情况下,在选择合适的镜头。同样要想使被测件能实现全口径测量,最好选标准镜头的F数小于或等于被测凹透镜的F数。

表2测量范围

F数曲率半径测量范围/mm最大测量口径/mm

凸凹凸凹

F15~450~28249270

F1.55~850~23856157

F25~1230~20062101

F35~2000~1576853

F5.632~387------71-----

表3实验中检测的光学零件

零件代号零件曲率半径零件名称

t―1109.9;66.68双凸透镜

t―2311.9;77.59双凸透镜

t―322.49;66.76凹凸透镜

t―477.8;77.8双凹透镜

t―5827.9;70.47凹凸透镜

由标准测量镜头测量范围可知:以上这些光学零件都能选用F1、F1.5、F2、F3进行测量。

2检测原理

前面提到菲索干涉原理为等厚干涉,干涉条纹是等光程差(等光学厚度)的点的轨迹。任何干涉、通过对条纹数目或数目变化,可以获得以光的波长为单位的对光程差的计量,用于精密测量和检验。

当两束光波即波阵面合成在一起时,其合成后的光强的分布将由波阵面的振幅和相位来决定。由于相位差的变化产生了明暗相间的干涉图样。而相位差是由于两束光经过的反射路径后形成的光程差造成的。通过分析这样的干涉图样我们就可以经过计算得出图样中的任何一点的光程差。而光程差的出现是由于被检测表面的形状或倾斜与参考表面不一致。那么当我们把参考表面做成一个接近完美的表面时,干涉图样所反映的就是被测表面的情况。

如下图,由一个曲率半径R很大的平凸透镜与一个平板玻璃在o点密接,形成一空气隙,空气隙等厚线是以o为圆心的同心圆圆环。如果单色平行光正入射,则在空气隙上表面形成等厚干涉条纹,条纹形状是以o为圆心的同心圆圈。

(a)装置(b)条纹

hk是第K级条纹对应的空气隙厚度

rk是第K级条纹半径

因为

第K级暗纹条件

所以

(对应第K级暗纹的厚度)

rk2=R2-(R-hk)2≈2RhkR≥hk

所以

3实验数据的处理

3.1检测(测量)误差

所谓测量,就是将被测的量和一个作为测量单位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例如,用游标卡尺测量轴的直径,就是将轴在直径方向上的线度,与游标卡尺上的刻度进行比较,从而读出其尺寸的过程。

测量误差分类:

过失误差。测量人员主观原因或是客观外界的原因造成;是不允许出现的,必须消除。

系统误差。由测量装置仪器的设计原理缺陷、测量环境变化、以及操作人员的测量方法及读数等造成;可以尽量减小。

偶然误差。由测量装置、零部件变形及信号不稳定性、环境变化、人为因素等造成;这样的误差是必须要出现的。

3.2实验所测数据

光学零件的面形偏差是用光圈数表示的。

光圈的度量包括:

n――被检光学表面的曲率半径相对于参考光学表面曲率半径的偏差称半径偏差;

n――被检光学表面与参考光学表面在任一方向上产生的干涉条纹局部不规则程度称局部偏差所对应的光圈数;

实验显示的数据还包括:p-V、RmS值、等高图、三维立体图、X-Y剖面图、干涉条纹图等。

3.3测量数据

实验中将测量数据列成表格,可以简明地表示出有关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便于检查测量结果是否合理,有助于发现、分析、解决问题。

表4使用标准球面镜头F2.0检测结果

编号1-1-F2.01-2-F2.02-1-F2.03-1-F2.03-2-F2.04-1-F2.05-1-F2.0

项目代号109.9;66.68311.9;77.5922.49;66.7677.8;77.8827.9;70.47

零件代号t-1-1t-1-2t-2-1t-3-1t-3-2t-4-1t-5-1

pV(波长)0.25470.49180.89591.01000.39370.22620.3239

RmS0.04210.04910.17920.13430.03600.04040.0610

n0.50950.98361.79172.01990.78730.45250.6478

n0.18340.41310.69881.03020.28340.19000.2526

零件名称双凸透镜双凸透镜凹凸透镜双凹透镜凹凸透镜

4结论

第一,对环境的要求(温度,湿度,气流,震动):干涉仪要求在温度恒定(温度控制在22℃~24℃),没有明显气流,不能太潮湿,湿度最好控制在60%左右。如果工作环境满足不了以上的要求,则对干涉仪的测量精度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由于我们使用的是He-ne气体激光器,当温度变化或有气流影响时,会对稳频有影响,造成激光仪的不稳定。震动对软件计算的影响较大,最好放置在隔震的地方。

第二,开机15分钟后,等激光器稳定后在开始进行检测。当监视器中的条纹出现亮暗和对比度的变化时,一般在1分钟内就可以恢复正常。如果在几分钟后还有这种现象时,请关闭激光控制器电源,30分钟后再重新启动。

第三,在检测时还要注意被检件的材料。因为材料不同反射率就不同。反射率低的材料在检测时,干涉条纹会相对淡些;反射率高的材料,相应的干涉条纹就亮些。

第四,本次实验目的是通过不同F数的标准镜头来测量相同的零件的面形,从而找出其中测量最为理想的标准球面镜头,可是由于镜头和测量环境存在的问题,致使F1、F1.5、F3调试出现的光圈均达不到理想状态,导致测量的数据均与实际相差较大,所以只有标准镜头F2.0能精确的测试出其测量范围内的所有光学零件的面形。通过对标准镜头F2.0测量的五块光学零件的测量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知道被检光学零件的表面面形、曲率半径等的偏差都非常的小,属于较高精度的测量,标准镜头F2.0能满足高精度面行的测量。

5结语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国防事业的发展,对一些光学系统的成像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迫切需要有高精度的光学材料的检测手段。先进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精密测试技术应该适应这种发展,担负起质量技术保证的重任。这就要求首先要以提高产品的质量为出发点,这也是要达到的最重要的目的。其次是精密测试技术要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益。因此,检测方法要能适应快速发展生产的要求,不能单纯为了检测而检测,更不能因为检测的要求而影响生产的效益,从更积极的角度出发,应该是由精密测试技术的良好服务从而促进生产能力的提高。根据先进制造技术发展的要求以及精密测试技术自身的发展规律,不断拓展新的测量原理和测试方法,以及测试信息处理技术,为高效生产提供质量保证。

参考文献

[1]蔡立.光学零件加工技术[m].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2006.

[2]吴强.光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电源纹波测试方法篇6

1.1防止放大器产生自激振荡措施由于放大器在高频和放大倍数很大的时候工作很容易通过空间电磁波、板间耦合等导致在没有输入的情况下会有波形输出,失去放大器的功能,严重的会导致元件毁坏。防止措施为在各级间加隔离,防止各级间互相影响,对放大器加屏蔽,为防止由于pcb板有引脚的引出而导致天线效应产生的自激振荡,采用贴片封装的元器件进行焊接。对电源有效去耦,防止通过公共电源耦合。1.2防止外部的干扰由于空间中存在大量的电磁波,在放大器工作时会由于外部的干扰导致无法正常工作,因此解决方法为对放大器加屏蔽。1.3阻抗匹配在将两个模块连接的时候特别注意阻抗匹配,防止放大器无法正常工作甚至损坏。

2电路与程序设计

2.1电路的设计2.1.1系统总体框图系统总体框图,如图所示。2.1.2前级放大与电路原理图2.1.3可控放大电路系统可控增益放大电路采用两级aD603实现,单机aD603有高达-10dB到30dB的增益调整范围,最高的线性增益误差(dB/V)只有0.5dB/V,且具有90mHz的高增益控制带宽。单级aD603增益与增益控制电压Vc(1脚和2脚间电压差)关系为:GaD603(dB)=40Vc+10,Vc范围为-0.5V~0.5V,控制电压由单片机控制12位DaC产生,DaC基准为2.5V,则DaC输入值K与aD603控制电压的对应关系为Vc=2.5/4096×K,能够非常容易的实现增益设置。2.1.4末级放大电路如图所示。2.1.5峰值检波电路峰值检波器是在波动信号中检出最大幅值的装置。峰值检波电路由检波二极管in60和电压射随器构成,由于被测信号频率较低时检波纹波较大,所以在输出端增加小电容与大电容并联构成的电容组来滤除纹波。其电路如图3.4所示。在图3.4中,运算放大器应选择高精度、低噪音、高宽频带的运算放大器。被测信号从Vi端口输入,当信号为正半周期时,能从二极管D2然后给C1、C2、R2组成的RC电路进行充电,然后经过运算放大器,而运算放大器反相端和输出端短接就构成了一个射极跟随器,同相端的信号在输出端输出。经过大电容滤波得到文波比较稳定的电压,当信号输入为负半周期时二极管D2截止,负半周期的信号不能通过。然后由C1、C2、R2组成的RC电路进行放电,经过运算放大器组成的射极跟随器,在输出端输出。经过大电容滤波得到文波比较稳定的电压。在此电路中值得注意的是C1、C2、R2组成的RC电路的放电时间系数τ,其τ应大于输入频率的周期5-10倍,还有二极管要选用高频开关二极管,如Sap9、in60等。其中Rw1为二极管的D2的偏置电阻,调整电位器Rw1使其二极管至刚导通状态,或者运算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的电压为0。这样能使电路检测到的峰值电压接近被测信号的峰值。这样就可以通过Vout反馈并进行修正。

3.测试方案与测试结果

电源纹波测试方法篇7

关键词:电子电路常见故障检测

在使用电子设备过程中,受各种内在、外在因素的多方面影响,电路故障问题也不同程度的展现出来,怎样找到故障源,及时排除故障成了电子电路实现预定指标的核心技术。一般来说,故障诊断过程是:从故障现象出发,通过反复测试,做出分析判断,逐步找出故障原因。

1.常见故障

1.1测试设备引起的故障

可能有的测试设备本身就有故障,功能不灵或测试探棒损坏,使之无法测试;还有可能是操作者对仪器使用不芷确而引起故障,如示波器旋钮挡级选择不对,结果造成波形异常甚至无波形。

1.2电路中元器件本身原因引起的故障

如电阻、电容、晶体管及集成器件等特性不良或损坏。这种原因引起的故障现象经常是电路有输入而无输出或输出异常。

1.3人为引起故障

如操作者将连线错接或漏接、元器件参数选错、晶体管管型搞错、二极管或电解电容极性接反等,都有可能导致电路不能正常工作。

1.4电路接触不良引起的故障

如焊接点虚焊、插接点接触不牢靠、电位器滑动端接触不良、接地不良、引线断线等。这种原因引起的故障一般是间歇式或瞬时出现,或者突然停止工作。

1.5各种干扰引起的故障

所谓干扰,是指外界因素对电路有用信号产生的扰动。干扰源种类很多,常见的有以下几种:①接地处理不当引入的干扰。共地是抑制噪声和干扰的重要手段。所谓共地,是将电路中所有接地的元器件都接在电源的地电位参考点上。在正极性单电源供电电路中,电源的负极是电位参考点;在负极性单电源供电电路中,电源的正地是电位参考点;而在正负双电源供电电路中,以两个电源的正负极串接点为电位参考点。如果没有正确接地或接地线的电阻太大时,电路各部分电流流过接地线会产生一个干扰信号,以致影响电路的正常工作。②直流电源因滤波不佳而引入的干扰。各种电子设备一般都由50Hz交流电压经过整流、滤波及稳压得到直流电压源。因此,此直流电压源含有50Hz或100Hz的纹波电压,如果纹波电压幅值过大,必然会给电路引入干扰。这种干扰是有规律性的,要减小这种干扰,必须采用纹波电压幅值小的稳压电源或引入滤波网络。③感应干扰。干扰源通过分布电容耦合到电路,形成电场耦合干扰;干扰源通过电感耦合到电路,形成磁场耦合干扰。这些干扰均属于感应干扰。它将导致电子电路产生寄生振荡。排除和避免这类干扰的方法一是采取屏蔽措施,屏蔽壳要接地;二是引入补偿网络,抑制由干扰引起的寄生振荡。具体做法是在电路的适当位置接人阻容网络或单一电容网络,实际参数大小可通过实验调试来确定。

2.排查故障的基本方法

2.1直接观察法

直接观察法是指不使用任何仪器,而只凭人的视觉、听觉、嗅觉以及直接碰摸元器件作为手段来发现问题,寻找和分析故障。

直接观察又包括通电前检査和通电观察两个方面。通电前主要检查仪器的选用和使用是否正确;元器件引脚有无错接、接反、短路;印制电路板有无断线等。

通电后主要观察直流稳压电源上的电流指示值是否超出电路额定值;元器件有无发烫、冒烟;变压器有无焦味等。此法比较简单,也较有效,故可作为对电路初步检查之用。^

2.2参数测试法

参数测试法是借助于仪器发现问题,并通过理论知识分析找出故障原因。平时利用万用表检查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就属于该测试法的运用。当发现测量值与设计值相差悬殊时,就可针对问题进行分析,直至得以解决。静态工作点也可以用示波器的直流耦合输入方式来测定,其优点是输入阻抗高,因此对被测电路影响小,而且还能同时看到被测点的对地直流电位和信号波形以及可能存在的干扰信号及噪声电压等,这样就更有利于故障分析。

3.信号跟踪法

在被调电路的输入端接入适当幅度与频率的信号,利用示波器,并按信号的流向,从前级到后级逐级观察电压波形及幅值的变化情况,先确定故障在哪一级,然后有的放矢地作进一步检查。这种方法对各种电路普遍适用,在动态调试中应用更为广泛。

4.对比法

怀疑某一电路存在问题时,可将此电路的参数和工作状态与相同的正常电路一一进行对比,从中分析故障原因,判断故障点。

5.部件替换法

所谓部件替换法,就是利用与故障电路同类型的电路部件、元器件或插件板来替换故障电路中的怀疑部分,从而可缩小故障范围,以便快速、准确地找出故障点。

6.补偿法

当有寄生振荡时,可用适当容量的电容器,在电路各个合适部位通过电容对地短路。如果电容接到某点,寄生振荡消失,表明振荡就产生在此点附近或前级电路中。值得注意的是,补偿电容要选得适当,不宜过大,通常只要能较好地消除有害信号即可。

7.短路法

短路法就是采取临时短接一部分电路来寻找故障的方法。若用万用表测得t2管的集电极对地电压为零,则有可能L1所在支路为断路,此时不妨将L1两端短路,如VC2正常,那就说明故障发生在L1上。短路法对检查断路性故障最有效。但要注意的是,在使用此法时,应考虑到短路对电路的影响,例如对于稳压电路就不能采用短路法。

8.断路法

断路法用于检查短路故障最有效。这也是一种逐步縮小故障范围的方法。例如,某稳压电源因接入一带有故障的电路使输出电流过大,此时,可采取依次断开故障电路某一支路的办法来检查故障'。如果断开该支路后电流恢复正常,则说明故障就发生在此支路。

对于闭环反馈电路,通常也采用断路法进行故障诊断。首先应断开反馈回路,使电路开环,然后再接入一个适当的输入信号,并利用信号跟踪法逐一寻找发生故障的元器件或功能块。

在实际调试中,检査和排除故障的方法多种多样,上面仅列举了几种常用的方法。这些方法的使用可根据设备条件、故障情况灵活掌握,对于简单的故障或许用一种方法即可查找出故障点,但对于较复杂的故障则须采用多种方法,并互相补充、互相配合,最后才能找出故障点。在一般情况下,寻找故障的常规做法是:采用直接观察法,排除明显的故障;采用万用表或示波器检查静态工作点;采用信号跟踪法对电路作动态检查。

参考文献

电源纹波测试方法篇8

关键词:钢波纹管涵软土填方路基

中图分类号:U213文献标识码:a

武安应用钢波纹管涵是从武安洺湖旅游路开始,并在309国道武安绕城段改建工程中再次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果。武安大洺远水库又称洺湖,是河北省洺河流域防洪规划中的控制性工程之一,是一座以工农业用水为主,兼顾防洪、交通和城市生态风景区的中型水利工程。洺湖旅游路是洺湖生态园区中的环湖公路。由于该项目沿大洺远水库边缘绕行,其中一段穿湖而过,淤泥层厚度相当大。经过与水泥砼盖板涵与圆管涵设计相比较,最后决定采用钢波纹管涵。洺湖环湖路共有2道钢波纹管涵,1道1—2m长32m厚3.5mm,1道1—6m长22m厚6mm,这是武安市交运局首次采用钢波纹管涵。

309国道武安绕城段改建工程又叫武安东、南二环路,是扩大城市框架、解决城市交通拥挤的重要工程。工程任务重、时间紧。K7+710及K7+991处原设计为两座桥梁,由于该段有两道高压电线无法迁移,致使桥梁施工不能进行,严重影响施工进度。设计院重新对两道河沟的汇水面积进行测算,业主上报获批后,决定对于K7+710及K7+991两处软土处桥梁各改为1—6m波纹管涵。涵洞的施工加快了施工速度,解决了因地基变形可能导致的涵洞破坏,提高了施工质量。

1、钢波纹管的特点

金属波纹管涵是将2.5-7.0mm薄钢板板面压成波纹后,卷制成管节,用此种管节修建成的涵洞称为波纹管涵。为防止波纹管涵锈蚀,波纹管节内、外表面和紧固连接螺栓,进行了热浸镀锌处理。

1.1钢波纹管的优点

1、结构受力合理,荷载分布均匀,有一定的抗变形能力。在特殊岩土地区,如多年冻土、膨胀土、软土、湿陷性黄土、部分煤矿采空区等,能解决地基沉陷导致的涵洞破坏问题。

2、重量轻,造价低。施工工期短,不受季节、环境的限制和影响,安装方便,可以重复使用,耐久性好。

3、采用标准化设计、设计简单,便于曲线施工。

1.2钢波纹管与钢筋砼管涵的区别

钢波纹管是波形钢板经特殊加工而成的柔性结构,钢筋砼圆管涵是刚性结构,二者在荷载作用下的受力不同。垂直荷载作用在钢筋砼圆管涵上时,其形状基本不会发生变化,荷载大部分由涵管基础底部土体承担。而荷载作用在钢波纹管涵上时,管断面会发生微小变化,通过与周围土体的相互作用,将荷载有效地传递给周围土体,形成土体和涵管结构相互作用体系,共同承担荷载,涵管底部压力较小,因此不必对其基础进行特殊处理,这样省去了钢筋砼涵管所需的圬工基础,施工过程简单,结构物综合造价降低。

2、钢波纹管涵的施工要点

2.1钢波纹管涵施工流程图

2.2波纹钢板管涵安装

2.2.1、施工前准备

备齐安装工具、起吊设备、脚手、跳板、电源等。

2.2.2、安装工作

1、安装前工作:检查波纹钢板管涵底部平整度、水平、标高;核对土建基准,确定涵管的位置、中心轴线、中点。

2、拼装底板:以中心轴线,中点为基准,第一张波纹板定位,以此为起点向两侧延伸,直至二端。圆周向搭接长度为50mm,第二张板叠在(搭接部分)第一张板上面,对正连接孔。螺栓的螺纹部涂上剂,套上垫圈由内向外插入孔位,对面套上垫圈旋上螺母,用套筒扳手预紧螺母。

3、拼装环形圈:由下向上顺次拼装。轴向搭接宽度为120mm,搭接部分上板复盖下板,圆周向连接采用阶梯形,即上面二块板的连接叠缝与下面二块板的叠缝错位,连接孔对正后,用涂上剂的螺栓,套上垫圈(遇谷用凸垫,遇峰用凹垫,不得装反)由内向外插入孔位,用套筒扳手预紧螺母。

4、圆周向拼装满三波纹板时,要测定一次截面形状,达到标准再继续拼装,达不到标准应及时调整。圆周向拼装到环形圈合拢时,测定截面形状,采用定位拉杆固定,调整预紧螺栓,拼装顶部第一块波纹板。

5、管涵拼装全部完成,用定扭电动扳手,按预紧力扭矩340n.m±70n.m紧固所有螺栓,依次序,不得遗漏,紧固后底螺栓用红漆标示。所有螺栓(包括纵向和环向接缝)应在回填之前拧紧,保证波纹的重叠部分紧密地嵌套在一起。

6、为了保证达到螺栓扭矩的要求值,在回填之前随机抽取结构上纵向接缝上2%的螺栓,用定扭扳手,定预紧力扭矩340n.m±70n.m,进行抽检试验。如果有任一试验值超过了给定的扭矩范围,则应抽检纵向和环向接缝所有螺栓的5%。如果上述试验90%以上满足要求,则认为安装是合格的。否则应重新复核设计,以确定得到的扭矩值是否满足要求。

7、波纹钢板管涵外圈搭接处用预紧力扭矩符合要求后,可用环氧树脂封填,以防纹板连接处渗水。

2.3、波纹钢板管涵路基施工技术要求

2.3.1挖基

1、沟渠开挖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当基底土为淤泥等不良土层时,应予换填处理。

2、应避免超挖。如超挖,应将松动部分清除,其处理方案应报监理,设计单位批准。

3、挖至标高的土质基坑不得长期暴露、扰动或浸泡,并应及时检查基坑尺寸、高程,基底承载力,符合要求后,应立即进行基础施工。

2.3.2基础砂垫层

结构基础必须有足够强度、稳定性和均匀性,但不必比在结构周围承受回填材料的原状土体更强。基础一般可采用30~80cm厚的砂砾。应采用级配良好的粗砂在基础表面设置一层厚10cm的均匀垫层,其最大粒径为12mm。

对预计地基有一定沉降的情况,考虑到水流的要求和结构的整体性,应该设置基础的纵向预拱。基础在涵管纵向预拱度一般为0.5%。

基础砂垫层的压实度不应小于96%。

2.3.3回填

1.回填料

回填材料应符合表中给出的级配要求。

回填材料的级配要求

筛网孔径(mm)筛过的质量百分比

75

9.5

2.36

0.6

0.075100

50~100

30~100

15~50

0~25

2.回填布料

回填料应倾倒在结构两侧1倍直径以外,回填料应符合设计要求。结构两侧回填应对称施工,分层回填,每层厚度为20cm。

对于有端部挡墙的情况,从两端向结构的中心进行回填。

对于没有端部挡墙的情况,从结构的中心向两端进行回填。

3.压实

结构近处用机械夯实,管底下方楔形部粗砂用“水密法”震荡器振实。

涵洞两侧回填应采用振动压路机压实,压实度≥96%。

涵管上方当回填厚度<50cm时采用手扶振动压路机压实或采用小于6t的静碾压路机压实,压实度≥96%。当涵管顶填土>50cm后,方可采用YZ12压路机施工,每层厚度20cm,压实度≥96%。

4.结构形状监测

在完成回填之后,最终的结构形状与组装时的形状最大不超过±2%,除非实际形状与设计形状的误差在±2%以内。

钢波纹管涵安装实测项目

检查项目规定或允许偏差检查方法

涵管底压实度符合要求波纹管涵轴线:投影下的土基每6m测1处,但不少于两处

管涵轴线偏位20mm经纬仪或拉线:每6m测1处,但不少于两处

管涵内底高程±10mm水准仪:每6m测1处,但不少于两处

电源纹波测试方法篇9

基于emD解调的齿轮裂纹早期故障诊断研究崔玲丽胥永刚胡邦喜张建宇(5)

用自由界面模态综合法研究发动机-排气管-涡轮增压器系统的振动应广驰孟光龙新华荆建平(10)

基于RBF神经网络的齿轮箱故障诊断冷军发荆双喜吴中青(17)

高速飞行器结构与气流耦合振动特性研究张善智闫云聚崔盼礼(21)

融合能量尺度熵及其用于旋转机械运行稳定性诊断研究董辛旻韩捷石来德郝伟(25)

振动台虚拟试验仿真技术研究谭永华蔡国飙(30)

平纹编织C/SiC材料复杂应力状态的力学行为试验研究王翔王波矫桂琼常岩军(35)

三种工况下SiC/aiFGm紧凑拉伸试件的力学行为研究程军王淑军(40)

白光数字图象频域分析法在CCD摄象机标定中的应用杨新伟满洪高孙海珍(48)

钛合金铣削加工表面残余应力研究陈建岭李剑峰孙杰王中秋(53)

焊缝结构微区材料力学性能研究汤忠斌徐绯许泽建李玉龙李朋洲(58)

复杂系统可靠性冗余的蚁群优化算法程世娟卢伟何平(64)

大型星载天线展开系统故障树的区间分析方法林立广陈建军马娟刘国梁段宝岩(68)

转轴裂纹扩展的可靠性分析苏长青张义民杜劲松赵群超(74)

被动悬架参数的多目标博弈设计谢能刚岑豫皖方浩王璐宋崇智(79)

仿真结果距离检验方法和频谱分析方法对比分析傅惠民陈建伟(86)

管材滚切过程中刀片的受力分析刘丰于恩林梁红侠彭洁姜杰凤(90)

刚性质量与轴向约束简支梁多次弹塑性撞击的研究刘中华刘冬敏尹晓春杨钧张林(94)

内部爆炸加载条件下圆柱钢壳的动态断裂胡永乐陈子辰王峰超白书欣张虹(99)

直流电脉冲修复LY12CZ铝合金疲劳损伤的研究李艳丽乔生儒李云张程煜(105)

表面粗糙度对表面应力集中系数和疲劳寿命影响分析章刚刘军刘永寿岳珠峰(110)

基于材料断裂韧度测试的CoD换算方法研究金蕾蔡力勋包陈(116)

基于断裂力学的多部位损伤结构的剩余强度分析方法研究应中伟冯蕴雯薛小锋冯元生(121)

内压和振动载荷联合作用下埋地管线疲劳寿命评估刘鹏飞郑津洋孙国有(125)

平纹编织C/SiC复合材料拉-拉疲劳特性的试验研究王锟程起有郑翔童小燕姚磊江(130)

等速旋转开口薄壁圆环的力学分析问题史文谱刘爱荣王媛(134)

板条裂纹问题的位错模拟解法王钟羡马丽娜(139)

基于tDC的LCR波切向应力检测方法的研究戴仙金丁杰雄李凌轩(144)

光滑质点流体动力学方法中数值断裂的防止陈刘定姚磊江李自山郑洁童小燕徐绯(148)

300km/h电动车组柴田式密接车钩弹塑性有限元分析及损伤计算王建斌王起梁邬平波赵永翔(153)

高速受电弓整体结构特性分析马果垒张卫华梅桂明(158)

基于影响函数法的轧制压力横向分布规律分析骆拓邓华赵世庆李涵雄(165)

winkler地基上材料非线性矩形薄板1/3次亚谐共振杨志安韩彦斌(171)

不连续问题的微分求积(DQ)法韩海涛张铮卢子兴

考虑多模相关的机械系统可靠度优化模型何成铭王健全吴纬

腐蚀退化加速因子模型与分析贺小帆梁超刘文珽

一般弹性边界支承矩形板的振动分析郑荣跃黄炎李广利

Fenchel对偶定理在可靠性最优化中的应用刘博谢里阳

基于H_∞滤波的电液伺服控制系统鲁棒观测器设计张永祥明廷涛姚晓山李爱民

飞机机身结构非正常着陆耐撞性仿真分析殷之平李玉龙谭申刚

基于信息熵的钢制薄壁内压容器试验压力刘小宁张红卫韩春鸣

非对称型材弯曲拉伸失稳及最小弯曲半径研究宋江腾臧勇崔福龙崔丽红

牙轮钻头空心圆柱滚子接触状况的有限元数值模拟张向东陈家庆孟波刘占民张宝生

n18锆合金单轴拉伸行为研究连姗姗谭军冯可芹应诗浩阚细武杨屹

失谐对耦合摆链结构振动特性的影响王斌程耿东王跃方

黏弹性阻尼材料用于列车车内减振降噪的试验研究范蓉平孟光贺才春杨军

公理设计与稳健设计的统一关系研究程贤福

复合材料环向缠绕飞轮轮体工艺应力研究李奕良戴兴建张小章

新一代GpS中提取与滤波、拟合操作间关联特性的研究张琳娜王铭郑玉花赵凤霞

光弹性法和有限元法对应力强度因子的求解米红林瞿志豪陆鹏

几种铜键合引线的力学性能研究刘飞梁利华刘勇张晔

油气弹簧阻尼阀疲劳失效成因分析与试验研究陈轶杰杨占华王亚军雷强顺张旭

气体动压径向短轴承动力学和分岔分析周健斌孟光陈杰宇张文明

离散小波变换和互相关函数幅值向量在复合材料层合结构损伤检测中的应用党晓娟杨智春王乐

计入JFo边界条件的滑动轴承性能分析李强郑水英刘淑莲

几何非线性在机翼结构设计中的影响研究梁珂孙秦

基于小波包最优基子带能量的裂纹特征提取左康健师小红王建斌唐力伟

非正态随机参数的机械零件的可靠性稳健设计张义民杨周

“服役条件—持久强度”(SCRi)干涉模型及其在持久寿命可靠性预测中的应用赵杰冯炜张俊善李东明王来

Bp神经网络在弹塑性断裂分析中的应用吴春笃李慧梅王钟羡

基于锁相热象法的金属疲劳特性评估方法研究郭杏林王晓钢

电测技术在大型蝶式光伏发电聚光器上的应用研究任永臻许志龙陈茶花王化峰胡志超张建一

弹性约束环境下圆柱壳体应力分析于桂杰王瑞和刘延强

基于混合遗传算法的桥梁颤振导数识别马广黄方林王秋芬

正弦波纹板第二主刚度的补正常福清袁帅

一种梁结构静态拓扑参数同时优化方法杨志军陈新度陈新陈塑寰

基于Lyapunov指数的键合换能系统振动特性分析吕雷韩雷

复合材料层压板刚度退化反问题研究张博平

基于虚拟激励法的车辆振动灵敏度分析及优化徐文涛张亚辉林家浩

基于梯度阈值的往复压缩机振动信号小波包奇异值降噪段礼祥张来斌王朝晖

SL型装船机卷扬系统扭振特性研究张连东史荣赵德颖刘才

基于D-S证据理论的成品油管道泄漏融合识别方法研究梁伟张来斌王朝晖

基于emD与Ga-SVm的轴承故障诊断李兵张培林米双山刘东升任国全

金属圆柱棒的高速剪切断裂数值模拟及实验研究杜诗文李永堂

立式电机定子的模态仿真与实验研究毛文贵傅彩明李建华

针对机电耦联系统改进的自适应跳跃粒子群动力学优化方法孙燕李强武建新赵卫国

钛合金结构疲劳全寿命计算方法研究张纪奎郦正能

孔挤压强化疲劳增寿效益的试验研究杨洪源刘文珽

考虑晶界效应的纳米压痕多尺度模拟王华滔倪玉山黎军顽张文

低密度开孔弹性泡沫材料的非线性拉伸本构关系卢子兴张家雷陈鑫

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疲劳裂纹扩展速率计算方法李桐任明法陈浩然

橡胶多轴疲劳研究进展汪艳萍陈旭余伟炜

Z向增强复合材料层压板冲击后压缩性能试验研究李朝光矫桂琼黄涛杜龙李俊

韧脆转变低温区断裂韧度分析李广曹睿陈剑虹

离心调速器系统的混沌及速度反馈控制王靖岳王浩天董浩存

截断正态分布情况下结构可靠性分析的方向抽样和方向重要抽样估计及其方差分析池巧君吕震宙宋述芳

对称倾转晶界纳米双晶铜单向拉伸弹性性能的晶向效应张宁杨新华陈传尧

微尺度流动研究的简要综述孙江龙吕续舰郭磊杨侠

铝蜂窝夹芯板受爆炸载荷时的动力响应张旭红王志华赵隆茂

模型参数在齿轮故障诊断中的应用李力赵美云邓峰

含多处分层损伤平面编织层合板自由振动特性研究李顶河卢翔冯振宇徐建新

基于随机有限元方法的平面裂纹随机性影响因素分析薛小锋冯蕴雯应中伟冯元生

基于量子微粒群算法的磁流变阻尼器滞回模型研究宋璨王修勇陈政清孙洪鑫陈丕华

基于流固耦合的转炉托圈及其联接装置的应力研究包家汉乔翠侠王良林

一次可靠度近似计算的两种新方法郝刚立王维早周亚红韩海涛王海渤

含矩形分层双金属板数值解与片条合成能量解法的比较石文静孟庆春

基于应力修正系数的寿命及其可靠性分析改进方法陆山陈军

泡沫金属材料的动力压缩响应张铱鈖赵隆茂(1)

密集模态分离及其参数识别方法研究黄应来董大伟闫兵(8)

故障源信号的频域盲分离及其应用研究李强王太勇黄毅王正英(14)

基于小波熵的空化状态检测与识别刘源何永勇陈大融(19)

非线性刚度碰摩转子系统的分岔与混沌演化张永祥惠淑荣孔贵芹(24)

切割对磁约束阻尼处理固支板的振动特性的影响李明郑慧明余东辉何锃(28)

电磁轴承支承的刚性转子不平衡力的周期性迭代补偿李旗杨静吕延军戴融王媛黑棣(32)

非线性松动转子密封混沌系统的自适应控制研究高崇仁殷玉枫姚德臣(36)

《机械强度》入选首批中国精品科技期刊^[1-2](18)

中国精品科技期刊(121)

变量相关时多模式可靠性灵敏度分析的矩方法庞宝才吕震宙(41)

隐式极限状态方程的非概率可靠性分析马超吕震宙(45)

基于不连续回归树的最大李雅谱诺夫指数计算方法李胜朋王洪礼冯剑丰(51)

基于arrhenius-weibull模型的气缸可靠性研究付永领韩国惠(55)

weibull分布可靠性参数的置信限韩明(59)

残余应力影响压痕尺寸和隆起量的研究孙渊王庆明徐建辉张静(63)

局部减薄储罐拱顶非线性稳定性分析刘江华杨智春李斌王乐董保胜(68)

应用虚拟样机技术进行岸边集装箱起重机结构强度破坏原因分析卢耀祖(已逝)常晓清喻艳张氢(73)

复合材料加筋板在剪切载荷下的屈曲特性研究王平安矫桂琼王波卢智先(78)

耦合场中弹性圆形薄板在混沌状态下的应力分析杨阳白象忠(83)

高速加工热缩加长刀杆与刀具配合径向夹持刚度分析周后明王成勇赵振宇袁慧(88)

混元胶接单搭接头的应力与刚度分析赵波(95)

有限元重合网格法在三维线弹性断裂力学中的应用研究黄其青谢伟(104)

试件和内压管道裂纹端约束效应的相关性分析王钟羡孙欣范进(108)

层压复合材料剪切疲劳寿命预估杨坚李亚智张开达(113)

应力场强计算裂纹应力强度因子的方法研究应中伟冯蕴雯薛小锋冯元生(117)

压载荷对疲劳裂纹在paris区内扩展影响的有限元研究宋欣张嘉振赫晓东(122)

含相似多细节结构的构件疲劳额定系数研究郑晓玲鲍蕊费斌军(128)

基于信息熵神经网络的风力发电机故障诊断方法研究张来斌崔厚玺王朝晖段礼祥(132)

基于偶应力理论的压杆屈曲载荷的尺寸效应孔胜利周慎杰聂志峰王凯(136)

大型异步电机结构振动特性的研究王天煜王凤翔白浩然张国卫(140)

带轴向表面裂纹海洋管道的断裂计算与可靠性评估王爱勤秦太验(144)

单机结构疲劳分散系数研究王智刘文珽王磊(150)

高钢级管线管压缩变形能力研究李霄吉玲康赵文祯李鹤林(155)

金属切削过程的三维显式动力分析郭建英吕明(160)

温度场中桥面矩形薄板的主共振-主参数共振杨志安赵雪娟李高峰(166)

汽车半主动悬架随机振动稳定性与可靠性分析王洪礼葛根许佳(170)

相对速度对转子碰摩运动特性的影响王正浩袁惠群闻邦椿(175)

分段线性不对称迟滞系统的稳态响应管迪陈乐生(182)

基于emD和anFiS的自适应噪声消除研究徐春生王太勇(186)

平稳随机激励下线性随机结构动力响应分析乔红威吕震宙(190)

带膜盘联轴节的动力传动轴的动力特性胡柏安梅庆王平(195)

磁流变传动装置动态响应性能研究郑军张光辉曹兴进(199)

两自由度可控连杆机构系统在电磁参数激励作用下的主共振分析王汝贵蔡敢为(203)

轴向运动timoshenko梁固有频率的求解方法研究杨晓东唐有绮戈新生(208)

三维编织复合材料振动阻尼特性的实验研究李典森卢子兴李嘉禄陈利(211)

Hopkinson杆三点弯曲试验中试样与支座接触状态分析刘瑞堂果春焕王永东吕俊波张秀梅迟之东(215)

导弹挂架载荷标定试验与模型求解周福强张书明阎楚良(221)

端面约束单晶硅直梁memS扫描微镜应力特性研究穆参军张飞岭张宁赵本刚吴亚明(225)

基于序贯验后加权检验的鱼雷抽样检验分析毛昭勇宋保维胡海豹(231)

基于区间因子法的可靠度与参数敏感度分析杨宇军陈建军马娟李维健(236)

寿命型到成败型数据的等效折算王学冯志刚高普云李静(240)

圆环变形及屈曲的重心插值配点法分析王兆清李淑萍唐炳涛(245)

贮液箱中弹性隔层板在流体作用下的变形与应力分析郝亚娟杨阳白象忠(250)

六轮小车式起落架机轮载荷分配研究及计算方法匡爱民潘文廷冯蕴雯冯元生(256)

a533B-1钢韧脆转变区断裂韧度预测的约束评估法王钟羡李慧梅范进王良国(260)

基于有限元方法的裂纹扩展寿命预测胡殿印王荣桥邓俊(264)

蠕变-疲劳交互作用下结构缺陷评定方法的比较刘晓轩福贞涂善东(269)

晶体塑性模型在单晶铜低周疲劳行为中的应用郭运强张克实耿小亮刘芹(276)

复合材料桨叶蒙皮层间裂纹的应力强度因子求解方法研究马存旺张呈林刘勇沈庆楼(282)

带环向切口金属杆的扭转剪切断裂孙明远王利民卢俊杰张东焕华珍贺光宗代祥俊(287)

反对称犬骨状连接试件的应力分析及寿命研究倪俊刘军邵小军岳珠峰(293)

矩形界面裂纹应力强度因子评价公式徐春晖秦太验野田尚昭(297)

pVDtin涂层力学性能的测试方法姬浩乔生儒弓满锋韩栋张程煜(302)

pilger冷轧管机动态静力分析崔福龙臧勇张国平宋江腾(306)

预应力硬态切削加工过程的有限元数值模拟研究彭锐涛唐新姿谭援强马秋成(312)

一种故障诊断新方法及其应用陈先利韩捷李凌均(316)

低速冲击下复合材料层合板分层损伤的数值模拟程起有童小燕姚磊江吕胜利吕国志(321)

微型硬盘抗冲击振动主动控制装置中簧片结构的改进与优化设计杨建波贾建援兴涛(325)

复合材料裂纹尖端塑性区的一种解法高鑫康兴无王汉功(329)

系物弦在温度场中受简谐激励的亚谐共振研究杨志安齐家璋(334)

电源纹波测试方法篇10

关键词中波;电视设备;干扰;排除

中图分类号tn934

文献标识码a

一、中波的干涉和干扰的主要现象

干扰波信号是调制波,这是叠加在视频信号上,导致灰度等级,斜纹或显示图像干扰的垂直线。干扰的形状取决于载波无线电频率和调制信号的频率和幅度。载波频率f。波干扰信号,每个周期进行相应的电视线引起的灰度扫描线。52.2微秒正向扫描线时间,并因此改变灰线的数目是一个扫描线a-52.2x10普通,并且每行的干扰信号波扫描起点的相位时,干扰信号的载波频率取决于电视行频H24F的倍数。当H为每一行的干扰信号波扫描起点的相位的整数倍相同,干扰波被反射在图像a是黑色和白色的纵向条纹。当H不是时间的整数倍时,波的干涉相位信号每行的开始扫描比前一行的相位差时,a波干扰成千上万的黑色和白色斜纹。而对于每一行,该波干扰信号的相位进行扫描起点和终点,不一定完全一样,有在总有些差异。与黑白条纹的幅度从而干扰会引起小震动。干扰信号的载波频率恰好是行频的整数倍的多,所以一般体现在波干扰信号是黑白电视图像摇微微斜纹布。不是一个简单的波干扰信号的载波频率的干扰信号,但调制的高频干扰信号。不同的调制信号提供给图像干扰信号是不相同的。当调制信号的频率是场频的整数倍是一种稳定的杆;一调制信号的时频不是场频的整数倍,该摇摆杆形成。实际的频率和幅度调制信号的广播正在迅速变化,所以干涉条纹和灰色的宽度是在干涉条纹闪烁形式的快速变化。700千赫台中波无线电载波频率,江苏,电视波干扰出品反映在图像中大约37黑色和白色,摇晃,闪烁干扰斜纹吧。

二、排除中波干扰的主要措施

中波干扰和干扰信号转换成视频信号,现象的方式分析这些情况下,我们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

(一)强化屏蔽技术

说起相机电子管前级是波干扰信号窜入,摄像管偏转线圈,摄像管前置放大器座最简单的一部分,必须屏蔽良好。我们发现,原来相机和摄像管和座管前置放大器,虽然已经有屏蔽外壳,但它的地面是坏的。屏蔽罩和管座之间的图像拾取管屏蔽的摄像管是由三个弹簧连接,而图像拾取管连接到通过偏转线圈和接地的屏蔽架。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屏蔽壳逐渐氧化,增加了接触电阻。有时,当拍摄管座打壳手柄,波的干涉显著增强。我们把摄像管屏蔽管,屏蔽和接地之间的座管,和前置放大器被重新加入到地上捡起地面,从而使摄像管前置放大器屏蔽相对较好。

摄像头一般都用屏蔽金属外壳多达几千内部组件从波干扰的影响,其中包括干扰信号,包括但活到这一点没有被人们所重视。屏蔽壳体通常由几个,彼此间的电阻,接地电阻应小于0.02欧姆。但是,我们实际使用的摄像头,外壳之间的油漆不会被删除,该组件的接触电阻是相当大的,而且甚至一些最大接触阻抗高达约600欧姆,整个屏蔽罩接地电阻比较大,因此,屏蔽外壳不仅没有起到良好的屏蔽作用,已成为高电磁辐射的接收天线,引入波干扰信号的一个主题。它也有实际工作经验。当有彩电卡车住在剧院,波的干涉,有时没有,有时还特别大的操作过程中发现的。经过反复测试,发现当用手触摸变焦杆吸上一大波的干涉,释放的手,没有任何干扰。原来的透镜是浮动的浮操纵杆,操纵杆当人体接触透镜,相当于增加一个天线,引入波干扰信号,然后由摄像管,前置放大器和逃离叠加在视频信号上的其它设备。后来操纵杆和连接镜头还是不错的,这将导致淘汰的辐射波干扰。

所以我们把摄像头屏蔽外壳,与相连的金属板之间,并在地面上的金属丝。但有时干扰波是比较大的,我们把预摄像管或座位可移动的屏蔽茂柏干扰不会降低或削弱,这是屏蔽接地问题的不仅是简单的说明,和地面点,并位置有一定的关系。当有两个相同的接地或以上,但后期会产生高频率的电势差,这是需要注意的屏蔽层接地问题。

(二)合理安排电视设备的接地系统

由于增加在工作室了很多灯,新布一些电源线,中波干扰整个电视系统的结果是非常严重的,很明显斜纹酒吧在电视屏幕上。经过分析,由于电源线的天线效应,使电视中波电磁干扰辐射相应增强型电视设备,加上高频波段电源线的区别不仅叠加电源接地不良的系统接地电位,将产生的寄生辐射,在视频信号的干扰。后来,整个地面照明系统和新布电源线调整和重新挖了一个独立的两米多深的地下井,放了铜底,放点盐在周围的铜和木炭,铜房间不错铜接地线并从仪表接地连接,保证了整个地面系统接地良好,通过增加照明电源线基本上克服带来了电波干扰。

(三)保证良好的接地电缆屏蔽层

彩电卡车经常去广播,视频,随着时间,地点,不同的环境,这是不干扰的程度相同,雨水和阳光是不完全一样的。对于这些情况,我们已经进行了多次测试,一百米后发现摄像头和肤色之间的坏电缆连接,该站的屏蔽接地,有一个摄像头电缆护套接地电阻高达约三中欧洲,在屏蔽电缆护套线上产生不小的数量级的高频波干扰之间的电位差,总负载千电视信号的干扰。我们还采取了调整电视转播车地面系统的方法,所有的铜接地线连接和电缆护套和接地屏蔽直接连接在一起,让所有的接地电阻电缆护套屏蔽层向下接近零欧姆。显然,消除了干扰波。

(四)增加电源频率滤波措施

视频缩放在关键部位,如摄像头前置放大器,线路放大器加一些高频电源滤波网络,而且还能减少数以千计的波兰措施的干扰,但由于方式造成的电波干扰,而不是主要作用是不是很明显。反复试验和实践表明,成千上万的波兰电视设备的干扰是由辐射相关的寄生元件接地,电源和电视设备,叠加窜入电视视频信号产生的电磁波辐射。强化盾,以保证良好的接地,尽量减少地面接地电阻,适当的措施,以增加高频滤波功率数,波的干涉才得以完全克服。

结论

可见波干扰的方法对电磁辐射尤其是电视设备和电力为主要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排除干扰,我们只采取屏蔽,接地或单独服用只有一个良好的滤波接地良好,在图像上的干涉条纹并没有显著减弱,反而,屏蔽,滤波两项措施,这是干涉条纹明显。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