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核医学和放射医学的区别十篇核医学和放射医学的区别十篇

核医学和放射医学的区别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42:49

核医学和放射医学的区别篇1

【关键词】核医学科;安全防护;辐射;管理;对策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核医学的发展较快,在医疗卫生保健领域中,同位素被逐渐广泛地应用,广泛应用在医院的核医学科工作中[1]。核医学科是医院及医疗机构设置的重要科室之一,能够为广大患者提供有效的诊治依据[2]。但是,电离辐射也会随着同位素的应用而产生,目前,一些医院的核医学科尚存在对辐射安全防护与管理中的不足[3]。本文笔者针对某医院核医学科目前对辐射安全防护与管理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并对相应的管理对策进行探讨,对医院核医学科的辐射安全进行管理,保障核医学科工作人员以及患者的健康,为医院核医学科的临床工作提供帮助,现作如下分析。

1某医院的核医学科辐射检测情况

1.1对辐射进行检测的仪器及检测方法

本次对某医院的核医学科进行全方位检测,以了解掌握该医院核医学科辐射情况。辐射检测仪选用型号为BH3103X-γ的便携式巡测仪,对核医学科的工作场面进行射线测量;选用pCm-100(α、β、γ)对核医学科进行表面污染的检测;选用FJ-377热释光剂量计对个人计量进行检测。

1.2该医院核医学科辐射检测结果分析

本次检测结果显示,该医院核医学科中,辐射源主要包括非密封源和密封源,非密封源为99mtc源、131i源、125i源,密封源为137Cs源、241am源、90Sr源。本次测量结果具体如下:

(1)空气比释动能率:分装室、放射源库、给药室、分装室操作位置、骨密度室、治疗室、放免室分别为0.08-0.13μGy/h、0.13-0.24μGy/h、0.09-0.23μGy/h、3.20-4.01μGy/h、0.11-0.20μGy/h、0.11-0.14μGy/h、0.10-0.13μGy/h。

(2)核医学病房内表面污染的活度浓度测量结果:分装室、放射源库、治疗室、给药室、操作者手、放免室的活度浓度分别为0.17-0.25Bq/cm2,0.35-0.41Bq/cm2,0.13-0.21Bq/cm2,0.14-0.25Bq/cm2,0.22-0.24Bq/cm2和0.15-0.18cm2。

(3)本次参与个人剂量调查的有12名工作人员,调查结果显示每人每年有效剂量为0.07-2.18mSv,采用2000h/a的最长工作时间计算可得,在操作99mtc源的工作人员中,其工作量最大为8.06mSv,高于5mSv的年个人剂量约束值,因此,在尚未投入通风橱的运行前,应进行流作业的工作模式,并尽快购买通风橱进行安全防护。

(4)在本次研究中,在100厘米敷贴器贮源箱表面位置处,测量出空气比释动能率的平均值为0.27μGy/h,与国家标准值相比明显较低,但个人剂量约束值明显较高,因此,该医院核医学科应该尽快投入有机玻璃防护眼镜及防护屏的使用,尚未运行使用时,采用流作业的工作模式进行。

2医院核医学科辐射安全防护与管理对策

2.1合理进行医院核医学科的布局

在医院核医学科的工作区域布局中,应严格按照GB18871的规定对非密封工作场所进行分区、分级布局[4]。在辐射防护与管理中,应将工作场所分为监督区及控制区,即二区管理。监督区分别为显像室、标记实验室、放射性废物、诊断病床区以及放射性核素贮存区,控制区分别为给药室、操作室、病人进行放射性核素治疗的床位区。在对控制区以及监督区进行分区时,应该合理布局并安排区域的分布情况。例如,在进行检查室以及给药室的布局时,应将其分开,并诊断用的候诊室、给药室等进行合理布局,并设置专门用于受检者使用的卫生间。当在检查室实施给药操作时,必须采用放射防护设备进行防护。

2.2加强管理放射性核素废弃物的处理

在医院核医学科的管理过程中,加强管理工作人员对存在放射性的核素废弃物的处理,是减少辐射的重要措施[5]。对于在医院核医学科工作现场残留的污染物废水,在处理过程中,应将废水置于衰变池进行储存衰变处理,使废水的放射性核素浓度比相关标准值低后,再在排放管道中将废水排出;对于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废弃,在排放前应采用活性炭进行相关过滤处理,降低废气的放射性核素活度后再进行排放处理;对于高浓度废水以及使用过但仍剩余的原液,应将其进行集中收集,再统一进行处理,活性浓度降低至合格值后,再将其排放。

2.3加强核医学科工作人员对辐射防护的重视

医院核医学科的辐射来源以接触放射污染源为主要来源之一,因此,加强核医学科工作人员对辐射防护知识的了解、提高工作人员对辐射防护知识的重视意识,能够有效减少不必要的放射性物质照射。大多数工作人员并未对辐射防护知识具有全面了解,因而并不重视防护措施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加之辐射存在于无形之中,导致工作人员并未养成良好的习惯,大量存在未换鞋便随意出入标记室、未佩戴防护手套即对放射源进行分类处理等,导致放射性污染的发生率较高。因此,医院应加强对核医学科工作人员的防护知识的宣教,提高防护意识。

2.4完善医院内部的规章制度以及管理措施

在单位内部中,规章制度能够保证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因此,医院应加强对核医学科辐射防护与安全的管理力度,完善相关制度,定期对核医学科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要求核医学科的工作人员对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熟悉与掌握,定期培训在职的辐射工作人员,对于新入职的工作人员,入职前应进行系统的岗前培训,加强工作人员对辐射防护安全及管理的认识。根据核医学科的科室特点,针对突发放射事件制定具有针对性、全面性的应急预案,并制定有效的防护措施。当放射事件无可避免的发生时,可根据应急预案对事件进行及时处理与控制,防止事件进一步恶化。

3讨论

核医学科是医院及医疗领域中的重要科室,对广大患者的疾病诊断、治疗具有重要影响,核医学科的辐射防护与管理水平,与该科室的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具有明显联系,因此,加强医院核医学科的合理布局、加强管理放射性核素废弃物的处理、加强核医学科工作人员对辐射防护的重视并积极完善医院内部的规章制度以及管理措施,是保证核医学科工作环境安全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王宏芳,娄云,万玲,等.核医学科操作人员及相关场所辐射水平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15,42(4):601-602.

[2]高芳,高向东,刘继平,等.某医院临床核医学放射卫生防护分析与探讨[J].中国辐射卫生,2014,23(2):140-143.

[3]郜风丽,刘淑娟.由辐射安全与防护探讨核医学科健康管理模式[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22):216-218.

核医学和放射医学的区别篇2

【关键词】放射性同位素;辐射;外照射;辐射防护;安全管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1023-02

放射性核素、枪支弹药、这三样物品在上海世博会期间被列入管控的范围。枪支弹药、我们往往会在电视内、电影上了解被知识,而放射性核素的知识却很少被提及。2011年日本福岛核电站辐射泄漏的事件,使我们在当时又关注起核相关的知识。放射性药物基于其放射性的关系,一直以来是多方关注的焦点,环保、卫监、公安等部门定期检查、巡回督察,把其视为洪水猛兽,就怕其出差错、事故。其实在医学领域的放射性药物应用中,放射性核素使用量的大小相比工业上的应用要少很多,选用的核素也较安全。

在国外,放射性药物的制作成本降低,销售价格不断下跌。而国内却因为国家管控增强,供求关系紧张,价格不断上涨。通过分析现在医用放射性药品相关法律法规,生产销售使用中的一些实际情况,提出对放射性药物的一些新的监控方法。提出适时、适量、适当放开放射性药品的监管,或者对放射性药品生产行业进行补贴,这样可以对核医学的发展有重大的促进作用,也可以降低病人做核医学检查的支出。

1现有管理模式下法律法规

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25号令《放射性药品管理办法》中规定:经卫生部审核批准的含有短半衰期放射性核素的药品,可以边检验边出厂。依据国食药监安[2006]4号《关于印发的通知》中的规定只要持有第iV类《放射性药品使用许可证》的医疗机构研制12种规定的正电子药物并自行使用的。这两项规定推出后正电子类放射性药物的研制使用已经适当放开。正电子类药物用于pet显像,单光子类用于SpeCt显像,无论从医院普及率、检查方便程度、公众认知度,SpeCt显像都优于pet显像。但我国对于单光子类药物的研制使用确依旧有着紧箍咒,不如单光子类药物使用便捷[1-2]。

2现有医疗机构中放射性药品分类

在现有医疗机构中放射性药物的使用可以简单分为:体外诊断用各种含放射性核素的分析药盒;体内诊断、治疗用一般放射性药品;采用放射性核素发生器及配套药盒自行配制的体内诊断及治疗用放射性药品。当然我们有时简单以放免、显像、治疗这三大块来分类。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求医人数的增长,放免、显像、治疗这三块的放射性核素的使用量逐渐增加,但是核素治疗是利用放射性药物β射线,而一般放免或SpeCt显像是利用放射性药物的γ射线。β射线射程短,穿透力也弱;γ射线射程长,穿透力也强,γ射线防护比较重要。

3辐射能、照射量及放射性活度

放射性活度的单位是贝克[勒尔],在平时工作中我们常用放射性活度的值来代表使用放射性药品的量。比如SpeCt骨显像使用9.25*108Bq的99tcm-mDp药物,pet全身显像使用3.7*108Bq的18F-FDG药物。单从数量上看,做SpeCt骨显像使用的药品的量比pet全身显像时用的量多。但两者的辐射能不同(18F主要能量是在633.5keV,99tcm主要能量是在142.7keV),照射量也不同[3]。一次pet全身显像对人全身的辐射吸收剂量为3.33mGy要高于一次SpeCt骨显像的2.59mGy[4-5]。

4医用放射性核素的来源

简单来说,长半衰期核素是反应堆的产物,短半衰期核素是加速器的产物,SpeCt使用的核素是医用发生器的产物,pet使用的核素是医用直线加速器的产物。以99tcm为例,最常用的是凝胶型堆照99tcm发生器,这类发生器一般一次可以洗脱大约1Ci的99tcm植酸盐,如果要保证99tcm浓度,一天可以淋洗2次。治疗直线加速器生产18F离子也很方便,如果需要一次也可以生产1Ci以上的18F离子,一天也可以生产2-3次。在中国的大城市中99tcm植酸盐一般由医药公司配送(称为“奶站”供药),小城市中99tcm植酸盐是医院通过发生器生产(发生器从医药公司购买配送),而无论大小城市18F离子则是医用直线加速器生产(大医院一般配有医用直线加速器),这样可以充分确保药物的数量与质量[6-7]。

5放射性核素与医学

核医学科的发展离不开放射性核素的使用,相对于美国等发达国家,我国医用放射性核素还是管制很严厉的,有许多种核素被禁用,又有很多种化合物因为没有药证而停用。国家是以管控放射性核素的目的来限制医用放射性核素,避免核素泄漏、盗取等问题[8],但这也影响核医学的发展。国内能使用的放射性核素与其合成物,明显少于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2,9]。在国内的部级期刊上,在国际期刊的文献上,可以看到中国的核医学同行们也在研究核医学新药,只是数量相比国外很少,这就是国家的限制。

6医用放射性核素使用与国际接轨

现在大家都在说与国际接轨。医用放射性核素使用何时能与国际接轨?国家对pet显像所用的正电子药物是设当放开的,pet检查在中国也作为一个高端检查项目,在体检或肿瘤筛查中用到。但不容忽视的是pet全身检查的辐射量大,pet所用药物18F能量高,辐射不容易被阻挡。特别是在药物运输的过程中单个18F的铅罐重量达15kg,特别不方便。而国家严格控制的SpeCt显像所用的99tcm,辐射能小,防护较容易。SpeCt检查成本只有pet的十分之一不到,这应该得到国家普及和支持,适用于对肿瘤的筛查等。可以向美国等国家学习,普遍性检查进入医疗保险,并降低医疗服务的价格;特别高端的、稀有的检查项目价格昂贵,需要自费。

国家允许的pet显像所用的核素有11C、13n、15o、18F,而能用于SpeCt显像仅有99tcm、131i、18F,其中18F是正电子药物,32p已经只能用于敷贴,上世纪时67Ga、143Xe、111in等10多种核素均因为没有药证而停产。

再看看国外,放射性核素的品种多,放射性药物的品种更多[2,3,9],核医学能更好的服务于临床。如果尽快放开对单光子药物的研制使用,并引入123i、177Lu等核素。增加核素的品种与数量也能解决现在因供求失衡引起的价格上涨。

7普通公众对核医学辐射的理解

受X线类摄影的传统影响,认为仪器会产生辐射,检查时间越长,辐射越大。事实上核医学SpeCt仪器并不产生辐射。甚至很多人会误解,认为核磁共振成像属于核医学显像。核医学显像的基本原理是,把放射性药物引入受检者体内,仪器负责接收辐射信号。在把放射性药物引入受检者体内后,受检者就是一个新的放射体。产生各种歧义的原因是:由于辐射是看不见、听不见、摸不着,公众对未知的东西产生恐惧影响,所以把辐射当做“洪水猛兽”。

在实际情况中,病人在医院就诊的过程中,往往有家属陪同。现有预约制度的不合理,导致病人与家属会在短时间内聚齐在一起,而且这个问题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无法改进[10]。做核医学检查的受检者家属,往往会受到受检者对他的辐射,我们称为临床核医学外照射。外照射到底有多少,外照射的对象是儿童又如何防护,值得我们探究。我国应该尽快完善医院辐射相关基本调查,这有助于相关制度的完善与规范的制定。

8临床核医学药物的辐射安全

随着近几年核医学的发展,核医学科在硬件与软件上逐步完善,人们的防范意识不断提高,随着教育的增加,人员水平不断提高,工作人员责任心提高,各种安全事故鲜有发生。但是核医学工作中放射性核素的监管是处于外紧内送的,简单的说外面人员“骗取、偷盗、抢劫”放射性药物的事情可能不会发生,但是医务人员“私自携带、丢失、挪用”确非常简单[8]。在前文医用放射性核素的来源中提到,医院能很方便地生产1Ci左右的放射性药物,多余的放射性核素是否正常处理,全凭相关人员个人意识。在临床使用中,放射性核素出现剩余,也是普遍存在,比如遇到病人检查改期[10]。据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2012年普查数据,45.56%(226/496)的单位以自己制备非正电子药物,26.29%(46/175)的单位自己制备正电子药物。全国共有6898人从事核医学工作,但放化师仅66人,物理师仅41人。持有核医学大型设备上岗证的从业人员占相应人员比例的36%[11]。如果遇到突发事件,或遇到医疗人员情绪失控,放射性核素是否处理得当,人员本身资质就不到位,追溯将很困难,此时再监管就会出现难题。

放射性药物的注射应该在注射室完成,因为一些医疗检查的需求,注射可能会改在轮椅边、床边进行。核医学科的候诊室属于控制区监督区,但是核医学科机房、候诊室等区域属于监督区[12],短时间内会达到相同的辐射水平的区域,在环保监管上处于不同的控制级别,这是我们管理上、制度上的不当。特别指出中国疾病预防中心等曾经对正在使用的铅屏风等防护材料进行检测,部分被检测品已经在国家标准以下仍在使用,部分地方辐射安全防护不到位[13-15],这主要是因为现有标准对防护用品检测的方法复杂,标准品难以找到,国家也没有提供强制检验等。

此外放射性残留物的处置,现阶段是累积到一段时间或一定量后,由地方环保局回收的方法。但是环保局是否完全回收了所有废弃物,这个废弃物量的控制全在医院。放过一定半衰期以后的放射性废物其放射性水平接近本底,或已经达到本底水平,通过医疗废弃物进行处置,也完全符合旧规。

总的来说,医用放射性核素处于内松外紧的监管,相关规范制度不少,但是漏洞也不少,一些制度略有不合理,在一些相关措施上还有许多值得改进的地方,需要在一系列的调查研究后完善放射性核素的安全管理制度,以更好地应用于社会。

参考文献

[1]夏振民,罗志福.放射性药品审评的回顾.中华核医学杂志,2006,26(1):49-50.

[2]夏振民,钟建国.中国放射性药品发展史简述.同位素,2002,15(2):100-104.

[3]王渊恺,朱汇庆,陆云,等.了解放射性核素才能更好的服务于核医学工作.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22(4):3-5.

[4]黄海潮,魏伟奇,翁振乾,等.pet受检者出院后对公众照射剂量的估算与评价.中国辐射卫生,2008,17(2):175-176.

[5]陆克义,李险峰.甲状腺疾病患者131i治疗后对他人的辐射危害评价.国外医学(放射医学核医学分册),2004,28(5):226-229.

[6]梁银杏,叶桦.关于修订《放射性药品管理办法》的几个建议.中国药事,2012,26(1):11-13.

[7]宋培峰,周启甫,王晓峰,等.我国放射性药品生产、流通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辐射防护通讯,2010,30(4):15-17.

[8]王渊恺.医院核医学科安全事故的预防.中国辐射卫生,2010,19(1):78-80.

[9]梁银杏,叶桦.关于美国放射性药品注册管理制度的探讨.中国药事,2012,26(6):653-656.

[10]王渊恺.核医学科实施计算机综合管理预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中国卫生资源,2010,13(5):225-226.

[11]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2012年全国核医学现状普查简报.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2012,32(5):357-362.

[12]王渊恺,张光明,袁杰,等.核医学科候诊室合理化布局与紧急事件防护.医药前沿,2012,02(07):375-376.

[13]葛丽娟,林志凯,曹吉生,等.个人辐射防护用品防护质量检测结果与评价.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11,31(3):347-349.

核医学和放射医学的区别篇3

关键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放射肿瘤学

放射治疗与手术、化学治疗是肿瘤治疗的三大基石。放射肿瘤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包括肿瘤学、影像学、放射物理学、放射生物学等,学好这门学科需要广泛而扎实的理论基础。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医学生毕业后医学继续教育的核心[1]。但是目前许多院校还未建立放射肿瘤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本科教育期间也未开展相关课程教学,在临床实践中难以接触放射肿瘤学。因此,该学科知识与技能短期内难以掌握,需要建立一套学以致用的放射肿瘤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系统,达到培养理论扎实、业务熟稔的放射肿瘤学医师的效果[2]。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在总结人才培养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了与北美临床住院医师培养制度接轨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3]。住院医师培训以为全国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培养合格的低年资临床专科医师为目标。培训项目从2000年开始经过18年实践日臻完善,培训基地于2015年荣获“全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示范基地”称号,同时也是“中国住院医师培训精英教学医院联盟单位”。放射肿瘤学自2003年进行招生,截至2020年共接收省内外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委托培养的住院医师383名。但是,面临日益进步的放射肿瘤学技术及专业知识,既往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培训模式教学效果不佳。同时,出于防范新冠肺炎疫情需要,急需一种时间地点依赖性低、操作方便的新型培训模式。因此,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放射肿瘤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尝试采用一套强化理论训练+临床应用为向导的综合培训模式,并取得了显著成效,现介绍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取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拟2020年结业的放射肿瘤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共计33名。人员组成:27名专科硕士,1名外院委培,3名本院职工,2名社会人规培。分组:9人为一个学习小组,共设3个学习小组,每组设置1名组长。

1.2培训方法

根据《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试行)》中的放射肿瘤科培训细则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理论考核大纲(2020版)放疗专业为引导,梳理重点病种如下,头颈肿瘤:鼻咽癌、喉癌、胶质瘤、腮腺癌;腹部肿瘤:直肠癌、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前列腺癌;胸部肿瘤:非小细胞肺癌、食道癌、乳腺癌;其他肿瘤:nK/t淋巴瘤。根据重点病种进行课程设置,主要从强化理论学习课程、基础技能培训课程以及以临床应用为导向的放射肿瘤学技能培训课程三方面进行。1.2.1理论学习课程学习非小细胞肺癌、肝癌、癌、宫颈癌、喉癌、霍奇金淋巴瘤、胶质瘤、弥漫大B淋巴瘤、脑转移瘤、前列腺癌、乳腺癌、上腔静脉综合征、胃癌、小细胞肺癌、胸腺瘤、直肠癌、nK/t淋巴瘤、子宫内膜癌、鼻咽癌、扁桃体癌、下咽癌和横纹肌肉瘤,共计22个癌种。课程共22课时,每节课1.5小时。全部采取Zoom客服端在线讲授,充分结合理论知识、临床病案、最新研究进展,集授课与互动提问为一体,课后发送讲课视频及利用微信小程序发送课程意见表、满意度调查问卷。1.2.2基础技能培训课程根据考试大纲,训练心肺复苏、体格检查等。利用华西临床技能中心开放实验室,实行自助预约使用流程,以小组为单位,组长负责制,错峰训练。具体流程:以小组为单位,组员统一时间到达现场,3人为一小队,根据考试大纲要求,相互交叉练习,组长最终统一考核,全员合格后离场。1.2.3以临床应用为导向的放射肿瘤学技能培训课程同样以头颈肿瘤、胸部肿瘤、腹部肿瘤等重点病种为线索,安排病种放射肿瘤学流程及靶区勾画、计划评估等内容,共计15课时,每次讲授1小时,讲授与提问相结合,全部采用基于Zoom的在线教育平台授课。课后发送讲课视频及利用微信小程序,发送课程意见表及满意度调查问卷。线下专门在放疗计划室设置实战电脑平台及指导教师,供学生在工作时间之外,随时随地强化放疗靶区勾画、计划评估等内容的学习。

1.3考核内容

1.3.1考前理论强化:基于微信问卷星的考题模拟测试为提高理论学习效果,强化规培学员记忆,结合考试大纲,肿瘤中心对22个重点病种做了理论强化试题。试题内容紧扣大纲,重点训练临床思维,结合诊疗重点、难点命题,题型分为单选题、多选题、病例分析题。采取“闯关模式”,即前一个病种获得满分100分后,系统显示通关,发放下一站密码,才能开启下一病种的试题。采取“三部走”策略:第一步:全面复习相关病种知识;第二步:答题;第三步:纠错,查漏补缺,互相讨论。流程如下:(1)扫描二维码,输入初始密码即可进入答题界面。(2)准确填入基本信息,如组别、学号。(3)每道题选择答案后,点击下方确认,确认后不可修改该题答案,可显示正确答案,供大家学习。(4)若在答题中不小心退出答题界面,再次扫描二维码输入密码,就可进入刚才的答题界面,接着刚才的位置答题。(5)提交答题试卷,若为满分,则会出现下一关密码;若不是满分,则显示“谢谢参与”,请重新答卷,直至满分,总共3次机会。(6)如有问题,以小组为单位集中收集,出题教师答疑。如此即可反复强化答题者对相关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1.3.2基础技能强化训练:基于临床技能训练中心实战安排2~3位高年资住院医师为考官,分时段进行模拟考核,保证全员合格。考核指标:心肺复苏术(单人)分别按照评估(10分)、按压(20分)、开放气道人工呼吸(20分)、循环评估(20分)、操作后处理(10分)、操作效果(10分)、人文关怀(10分),共计100分。体格检查分别按照操作准备(10分)、视诊(20分)、触诊(20分)、操作后处理(20分)、操作效果(20分)、人文关怀(10分)评分,共计100分。90分以上为合格。1.3.3靶区强化培训:基于离线靶区勾画测评结合选取鼻咽癌、喉癌、胶质瘤、乳腺癌、nK/t淋巴瘤、腮腺癌、直肠癌、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前列腺癌、非小细胞肺癌、食道癌为临床常见重点病种,结合临床实际病例开展靶区强化训练。每周复习3个病种,每个病种选取2~4个典型病例。具体流程如下:(1)每周五,教师发送下一周将要复习的3个病种患者Ct图。(2)住院医师做靶区勾画。复习讲课ppt,仔细勾画。统一勾画颜色,GtV为橙色,CtV、CtV1为浅紫色,CtV2、CtVnd为深紫色。(3)四位小组长收靶区图。周日、周二、周四,中午12:00点前交给肿瘤中心。靶区图命名:学生姓名—病种—病例。(4)肿瘤中心发放正确答案。住院医师先自行比较纠错,再强化学习讨论。小组长总结组内问题,周一、三、五上午交电子版给肿瘤中心。(5)教师批改打分,归纳问题。周一、三、五下午17:00—18:00,使用Zoom平台,在线一一点评,答疑并总结。既保证集中学习与教授,又能实现一对一个体化纠错答疑。根据考试大纲,每个癌种设置6个考点,每个考点1分,满分6分。5分以上合格,若不合格,再次考核直至全员通过。

2结果

理论学习考核22个重点病种,初次考核均未达到全员通过,其中初次通过率最低的为nK/t淋巴瘤(42.42%),最高的为上腔静脉综合征和小细胞肺癌(96.97%),再次考核均为满分通过。普通技能考核心肺复苏和胸部查体两项,初测合格率分别为30.30%和15.10%,再测合格率均为100%。专业技能考核结果:初评成绩:11个癌种14次测试中,初次合格率仅为21.4%。其中初次合格率最低的为nK/t淋巴瘤案例2(0.00%),其次为鼻咽癌(6.1%)。初次全员合格的癌种有肺癌、食道癌和喉癌。通过再次强化训练,初次不合格人员均达到100%合格率。最终结业考核结果:2020年参加考试总人数33人,未结业1人,其中理论未通过1人,技能未通过0人,通过率96.97%。学员满意度反馈均为满分,见表1~2。

3讨论

3.1放射肿瘤学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新模式能有效提高学员积极性及通过率

本研究结果发现,相较于既往,此次考核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比既往数据(2018年参加考试总人数37人,未结业3人,其中理论未通过1人,技能未通过2人;2019年参加考试总人数31人,未结业8人,其中理论未通过0人,技能未通过8人,总通过率由2018年的91.89%和2019年的74.19%提升至96.97%(2020年),见表2。在理论学习中,2020年相较于2019年,理论考试通过率差异性不大。但是本次采用了线上教学/线下实战+闯关模拟测试+满意度调查的新模式,极大地提高了教学趣味性和学习积极性[4]。通过分析学员的反馈得知,一方面学员基础知识相对比较扎实,自学能力较强;另一方面针对自身不太熟悉的病种,可以做到自学自查,甚至发现题干中的错误。出题的教师均为基地高年资主治医师及教授,出题紧扣临床工作及临床前沿知识,除课本知识的考核之外,也是对学员平时工作学习成果的考核。普通技能培训虽然全员通过,但是小组初测合格率仅为45.5%(15/33),这表明在日常临床训练中,部分学员还未全面正规掌握基础技能,如何学以致用,值得继续探索。技能考核成绩提升明显,相较于2018及2019年,分别由原来的94.6%(35/37)和74.2%(23/31)通过率提升至100%。技能提升的主要原因可能为:(1)原来的单纯授课+课后自行训练未充分调动学员积极性,针对自行训练的成果也未及时得到反馈及纠错,而引入新模式后,采用模拟勾画的方式,同时及时得到学习反馈及评价。(2)并非单一类型及数量的培训,而是综合理论+训练+强化训练的模式,将抽象的知识,以临床应用为导向,让学员进行模拟训练。(3)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既符合疫情防控需要,同时由于规培学员人员组成不同、轮转科室差异,既往难以共同学习,而新模式突破该限制,灵活安排时间,方便学员训练及反复强化。但整体培训的选题还是略显单一,未来还将探索更为丰富的线上线下结合的技能培训模式。

3.2放射肿瘤学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新模式需继续探索

综上所述,放射肿瘤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一门综合性强、知识更新快、临床实践要求高、便于开展多媒体教学的新兴模式。在依托目前的信息化技术,采用多种媒体及智能化设备,倡导个性化学习和提升学习积极性的背景下,各大医学院校涌现了多种模式的探索,实现了教学过程优化、教学效果提升[5]。此次探索的新模式,在信息化时代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治背景下,选用线上教学、考核、评价,线下自主学习、应用,利用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先进设备进行模拟教学,既生动、形象展现了教学过程,又实现了教学效果的提升。但是该模式仍处于初级阶段,还存在诸多不足值得进一步完善和优化。

参考文献:

[1]王晓雪.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探索与改进[J].卫生职业教育,2019,37(24):153-155.

[2]杜德晓,张能维,朱斌,等.以胜任力为导向提高规培水平[J].继续医学教育,2019,33(12):18-19.

[3]王辰,齐学进,陈昕煜,等.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正式建立与政策体系[J].中华医学杂志,2015,95(14):1041-1043.

[4]刘勇,余剑波,马建军.“视频网站+问卷星+微信”组合在教学中的应用[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6,33(2):45-47.

核医学和放射医学的区别篇4

【摘要】:影像物理学是各种影像检查技术的基础学科,是现代医学影像技术、肿瘤放射治疗学和核医学的基础。本文介绍了影像物理学的发展情况,阐述了影像物理学在四大医学影像中的应用.影像物理学知识解决了放射医学和核医学所涉及的物理问题,为提高临床工作水平奠定基础。

【关键词】:影像物理学;声学;核磁共振;放射性核素

物理学的很多新理论都为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带来了革新,X射线、激光、电子显微镜、核磁共振等技术为医学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对现代生命科学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借助于某种能量与生物体的相互作用,提取生物体内组织或器官的形态、结构以及某些生理功能的信息,为生物组织研究和临床诊断提供影像信息。

20世纪中叶,一批物理学工作者进入医学领域,从事肿瘤放射治疗及医学影像的研究.并于1958年成立了美国医学物理学家协会,1963年成立了国际医学物理学组织.并将具有定量特征的物理学思想和技术引入到临床的诊断和治疗中.物理学与医学的结合不仅促进了医学的发展,也对物理学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1声学的应用

超声成像90年代以来,由于数字化处理的引入,高性能微电子器件及超声换能器的出现,以及各种图像处理技术的应用,超声成像的新技术、新设备层出不穷。超声不但能显示组织器官病变的解剖学改变,同时还可应用Dopper技术检查血流量、血流方向,从而辨别器官的病理生理受损性质与程度。超声诊断采用实时动态灰阶成像,在掌握正确剂量的前提下,可连续对器官的运动和功能实施动态观察,而不会产生像X射线成像那样的累积效应及危险的电离损害。由于超声诊断具有无损伤性、检查方便、诊断快速准确、价格便宜、适用范围广泛等优点,得以在临床中迅速推广。超声波成像的物理基础是超声医学的基础,超声成像是利用超声波遇到介质的不均匀界面时能发生发射的特性,根据检测到的回波信号的幅度、时问、频率、相位等,得到体内组织结构、血液流速等信息.

2光学的应用X射线成像

X线实际上是一种波长极短、能量很大的电磁波。医学上应用的X线波长约在0.001--0.1nm之间。X射线穿透物质的能力与射线光子的能量有关,X线的波长越短,光子的能量越大,穿透力越强。X显得穿透力也与物质密度有关,密度大的物质对X线的吸收多,透过少;密度小则吸收少,透过多。利用差别吸收这种性质可以把密度不同的骨骼与肌肉、脂肪等软组织区分开来,者正是X线透视和摄影的物理基础。X射线成像包括X射线透视和摄影、X射线计算机体层成像.X射线计算机体层成像是以测定人体内的衰减系数为基础,采用一定的数学方法,经计算机处理,重新建立断层图像的现代医学成像技术[1].X射线的几种特殊检查技术,分别是X射线的造影技术、X射线的断层摄影、数字减影.

3电磁学的应用磁共振成像

mRi成像的先决条件mRi成像的先决条件是被成像样品中的原子核必须具有磁性,而这种磁性源于原子核本身的自旋运动.因此,对原子核等微观粒子的自旋属性进行的深入研究是量子力学取得的重要成果之一,客观上也是mRi得以产生的知识前提.磁共振成像利用了人体内水分子中的氢核在外磁场中产生核磁共振的原理.由于人体不同的正常组织、器官以及同一组织、器官的不同病理阶段氢核的弛豫时间有显著不同,利用梯度磁场进行层面选择和空间编码就可以获得以氢核的密度、纵向弛豫时间、横向弛豫时间作为成像参数的体内各断层的结构图像.近年来产生很多新的成像序列和技术方法.如扩散加权成像是通过测量人脑中水分子扩散的特性来反映组织的生化特性及组织结构的改变,在临床上可用于急性脑梗塞的早期诊断[2].螺旋浆扫描技术,明显消除患者因运动或金属异物造成的伪影,可生成高分辨率、无伪影、具有临床诊断意义的理想图像。

4原子核物理学的应用放射性核素成像

放射性核素成像的物理基础放射性核素具有放射性,利用放射性核素作踪剂,结合药物在脏器选择性的聚集和参与生理、生化功能,达到诊断疾病的目的。检察方法有4种:扫描机、照相机、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pet).核素检查中产生的正电子只能存在极短的时间,当它被物质阻止而失去动能时,将和物质中的电子结合而转化成光子,即正负电子对湮没.转变为两个能量为0.551meV的光子,并反冲发出.放射性核素在正常组织和病变组织分布不同,产生的光子强弱也有不同,pet成像技术通过探测光子对的差别形成影像.

5结语

影像物理学在影像检查技术中的意义非常重要,对影像检查技术的发展影像深远,随着影像物理学的不断发展,新的影像技术不断出现,必将对疾病的诊断总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核医学和放射医学的区别篇5

文章编号:1003-1383(2010)05-0620-02中图分类号:R147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0.05.059

核和辐射事件除具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一般特点外,还具有它的自身特点:即辐射看不见、摸不着、不易察觉,辐射造成的危害不仅有近期的损伤,还有远期效应(如肿瘤和遗传性疾病),严重的事故会造成人员伤亡或大面积放射性污染。1986年的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导致237人受到过量照射,134人患急性放射病,28人死于伴有放射烧伤的急性放射病,使人们更多地关注核能利用的安全和防护。美国发生“9.11”恐怖袭击事件以来,核恐怖和放射恐怖袭击具有更大的突发性和危险性,如何防范核恐怖和放射恐怖袭击事件,保证国家和社会安全,保障公众的健康,已成为各国政府和公众关注的焦点[1]。我国政府十分重视对突发核和辐射事件的应对处理工作,国务院先后了《核电厂核事故应急管理条例》和《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设立了由卫生、环保、部队等相关部门组成国家核应急办公室,初步建立起了国家、地方和核电站(其它核设施)的三级管理体系;卫生部也确定了核和辐射卫生应急的工作方针,制定了相关卫生应急预案,于1997年设立了卫生部核事故医学应急中心,建立和健全核和辐射事故卫生应急组织体系。核和辐射性突发事件作为比较特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离我们并不遥远。因此,建立健全核事故和放射性突发事件的危机管理体系,也是全面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

1.广西面临核和辐射事件的严峻挑战

广西地处祖国西南边陲,处于我国大陆东、中、西三个地带交汇点,是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与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是大西南最便捷的出海通道,战略位置十分重要。随着西部大开发、北部湾经济区经济快速发展,中国与东盟国家间越来越广泛的贸易合作,以及核和辐射技术的应用,广西受到核和辐射事件威胁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1)2003年10月8日,总理在第七次中国与东盟“10+1”领导人会议上宣布,从2004年起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广西南宁。每年会议期间,我国与东盟国家的众多领导与政要汇聚南宁,核恐怖袭击的威胁几率显著增加。

(2)2008年初,《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通过国务院的批准实施,使广西获得了千载难逢的发展良机,同时广西也是中国与东盟国家经济贸易往来的“桥头堡”,广西将全力借助区位优势构造我国新的经济增长极。一些和恐怖组织也将瞄准这片土地,伺机进行破坏活动,甚至不惜利用核和辐射恐怖袭击手段。

(3)我区目前尚属无核地区,随着经济发展的需要,广西能源建设和基础设施的健全,核技术在广西的应用指日可待。特别是已列入国家规划的防城港核电站的建设,已进入实质性的勘探论证和前期准备阶段,广西不久也将成为有核设施的地区。

2.广西核和辐射卫生应急体系脆弱

2006年下半年,在卫生部的统一部署下,自治区卫生厅对广西的核和辐射卫生应急资源进行了全面的调查。调查对象包括了省级和14家地市级卫生行政部门,7家县级卫生行政部门;45家放射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和143家医疗机构。调查发现以下主要问题:

(1)专项管理不到位①应急管理机构不健全:被调查的22个卫生行政部门中,除自治区卫生厅等少数单位有专门的应急办公室外,大部分部门的应急机构为指定或兼职担任。②应急预案不完善:在调查的卫生行政部门中只有8个部门制订了专门的核和辐射卫生应急预案。③培训力度不够:2000年至2005年,被调查单位中,仅有2家组织开展过核和辐射事故医学应急演练;1家开展过核和辐射事故医学应急培训;3家开展过放射损伤诊断与治疗培训。④缺少核和辐射卫生应急经费:从自治区到县,均没有建立卫生应急储备金制度。

(2)放射防护机构技术薄弱①核和放射应急准备不足:45家被调查单位中,常设应急机构的有12家,占总数的26.7%;开展预警检测的3家,占总数的6.7%;制订有核/放射应急预案的8家,占17.8%;仅有2家有核/放射应急储备药品,占4.4%;开展过核/放射应急演练的1家,占2.2%。②专业技术人员匮乏:所有调查机构中仅有放射防护专业技术人员176人,其中现场检测、核素分析、个人剂量检测共107人。③专业技术能力相对落后:被调查单位中大多数未开展放射卫生相关检验、检测工作,为数不多的机构日常能开展少数项目的检验、检测。④应急检测能力薄弱:调查对象中共有各类核/放射应急相关检测设备91台,其中现场检测设备53台,实验室检测分析设备25台,个人防护设备13件。设备数量缺乏、陈旧落后。

(3)医疗卫生机构救治能力不足①组织体系不健全:受调查的143家医疗卫生机构中有卫生应急管理部门的112家,占78.3%,大部分设在医务部门;指定有卫生应急负责人的99家;95家医院制订了卫生应急预案,占66.4%;59家医院制订了核/放射应急预案或程序,占41.2%。②放射损伤诊治经验较少:接受调查的医疗卫生机构中,核/放射应急相关人员共有194人,其中从事放射损伤诊断治疗32人,但绝大多数缺乏放射性疾病诊断治疗经验。2000~2005年全区共接诊放射损伤160人次,放射损伤诊治人次为161人次。③药品储备不足:我区核/放射应急药品储备品种少、数量不足。连省级核和辐射专门救治机构――自治区职业病防治研究院也没有建立较完备的药品储备制度。

3.广西核和辐射卫生应急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

(1)明确职责,建立部门协作机制《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3]和《国家处置核和辐射恐怖袭击事件的预案》等法规和规章明确了有关部门在核和辐射事件处置中的职责:辐射事故发生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辐射事故的应急响应、调查处理和定性定级工作。卫生主管部门辐射事故的医疗应急工作:发生核和辐射恐怖袭击事件后,由当地反恐怖工作协调小组负责事件应急处理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各级卫生部门要明确在核和辐射事故处置中的任务,建立健全与当地环境保护、反恐怖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等部门的信息通报、会商和联动机制,积极做好医疗卫生应急救援准备工作。

(2)完善预案,做到有备无患2003年,参照《卫生部核事故和放射事故应急预案》[4],自治区卫生厅制定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处置核和辐射恐怖袭击事件医学应急预案》。随着形势的发展和工作的需要,急需进行修订和完善,增强预案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将各种响应措施简化为便于操作的流程图,同时注意做好与其他部门响应措施的无缝衔接,并按预案要求逐项落实各项措施。适时组织应急演练以锻炼队伍、检验预案。

(3)强化意识,健全核和辐射卫生应急体系调查结果提示,由于我区目前尚属无核地区,对核与辐射事件的危机意识淡薄,对机构设置、队伍建设、经费投入等方面重视不够,是导致我区应对核与辐射卫生应急救援能力薄弱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迫切需要提高各级卫生部门应对核与辐射事件的危机意识,充分利用现有医学应急资源,加快核与辐射卫生应急机制建设,建立、健全核和辐射应急机构和队伍,构筑应对核与辐射应急救援体系。(4)完善体系,提高卫生应急救援能力200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制定的《广西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桂政办发[2008]98号),把核和辐射救治与培训基地列入“十一五”期间应急重点建设项目之一。卫生部门要以此为突破口,加快项目建设步伐,充分发挥“救治培训基地”的作用,建立装备标准化的专业卫生应急队伍,配备现场应急救援和实验室检测设备,做好急救药品储备,积极开展区内专业队伍核和辐射应急知识培训,不断壮大应急队伍,提高全区核和辐射应急医学救援能力。

(5)及时建立核设施周围人群健康监测系统我区防城港核电站的建设已进入实质阶段,应尽早在新建的核电站周围相应距离地区开展人群健康监测工作,逐步建立健全核设施周围人群健康监测系统,以便在突发核和辐射事故后能提供基础的人群健康背景数据,科学地进行事故评估。

参考文献

[1]刘英,秦斌,雷翠萍,等.核应急和放射应急医学准备与响应[J].中国医学装备,2007,4(4):1-4.

[2]徐勇.核事故和放射性突发事件的危机管理现状与展望[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5,(10):587-588.

[3]国务院令第449号.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2005.

核医学和放射医学的区别篇6

文章编号:1003-1383(2010)05-0628-02中图分类号:X591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0.05.064

近年来,随着各级各类放射诊疗单位数量的增加以及从事放射工作人数的逐渐增多,放射诊疗单位的卫生防护与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辐射危害性也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成为放射卫生领域的重点课题。

为了了解上海市黄浦区放射工作单位放射卫生防护现状,确保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的安全使用,保障放射工作人员、患者或受检者以及广大普通上海市民的健康与安全,为今后更好地开展放射防护工作、评估辐射所致健康影响提供科学依据。2009年黄浦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本区放射防护基本状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本研究对象为黄浦区范围内所有放射诊疗单位的放射工作人员、各类医用X射线装置。

2.调查与评价调查人员经统一培训后,现场对调查表内容进行调查、填写。个人剂量监测依据GBZ1282002《国家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进行检测。工作场所监测依据GBZ1382002《医用X线诊断卫生防护监测规范》进行检测。

评价方法依据GB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进行。

3.数据分析通过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统计数据。

结果

1.放射防护基本情况2009年黄浦区共有各类放射工作人员504人,男性308人,女性196人。其中使用射线装置464人,占总人数的92.06%,放射性同位素40人,占总人数的7.94%。有各类医用X射线装置177台,医用X射线装置类别包含有Ⅱ与Ⅲ两类,黄浦区主要集中在Ⅲ类装置,涉及7种X射线装置,其中放射诊断普通X射线机71台,占

40.11%,牙科X射线机46台,占25.99%,电子束加速器2台,占1.13%。详见表1。

2.放射工作人员按工种分布

2009年黄浦区有各类放射工作人员504人。以三级医疗机构人数为最多,占总人数的64.68%(326/504)。其次为二级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占总数的22.62%(114/504)。在放射人员工种中又以X射线诊断最多,人员占总人数的69.05%(348/504),介入放射学人员占17.46%(88/504),医用加速器人员仅占5.56%(28/504);除了二、三级医疗机构外,其余单位放射人员的工种均只有X射线诊断这一项。详见表2。

3.放射工作人员按性别分布2009年黄浦区放射工作人员共504人,其中男性308人,占总人数的61.11%,女性196人,占总人数的38.89%,男性比例最高的工种是介入放射学,达到78.41%,女性比例最高的工种是医用加速器。详见表3。

4.放射工作人员工龄分布从现有的504位放射工作人员按工龄分析,工龄分布主要集中在1~5年和大于20年工龄间,其中工龄>20年的有132人,占总人数的26.19%;1~5年工龄的有111人,占22.02%;

5.职业性外照射个人剂量分布2009年黄浦区共监测放射工作人员391人(不包括由市疾控监测的核医学、医用加速器工种的人员)。实测人均剂量当量1.117849mSv,其中X射线诊断人均剂量当量为0.682233mSv,介入放射学人均剂量当量为3.521mSv远低于GBZ1302002《医用X线诊断卫生防护标准》中要求的剂量限值规定。剂量当量分布情况是:

6.放射工作场所监测2009年黄浦区监测放射单位47家,监测工作场所177个,其中X射线诊断171个,介入放射学4个,电子束加速器2个,监测覆盖率100.00%;监测合格率100.00%。

7.放射工作人员血液检查从504名放射工作人员血液检查情况来看,检查项目一共包括Hb、RBC、wBC、plt、染色体、微核等六项指标,其中染色体、微核检查仅在工龄

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发现,2009年放射工作单位现状总体良好,实际监测率及监测合格率均达到100.00%。随着放射防护条件的不断改善,以及卫生部门的共同努力下,黄浦区放射卫生防护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放射卫生防护工作正逐步走向规范化。调查发现,各放射单位的放射工作人员仍以医用“X射线诊断”工种为多,且大部分集中在三级医疗机构。此外,不同放射暴露工龄的比例方面,工龄

虽然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人均剂量当量均远低于国家标准,但值得注意的是,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的人均剂量当量要比X射线诊断工作人员高近5倍,这间接提示关注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防护的必要性[1]。

一般认为,外周血实验室检查情况是作为与放射损伤有密切关联的特异性指标之一,查阅以往文献,健康查体异常项目主要集中在白细胞异常、微核细胞率异常、染色体异常等[2]。本次调查的结果较好,Hb检查异常率为0.40%,wBC查异常率为0.20%,其余指标正常率均为100%。由于本次调查资料的限制,未能分析血清学异常与放射暴露工龄的关系。但相关研究表明,放射接触工龄越长,越有可能对人体皮肤的异常有关联,因此我们仍要加强对放射人员的监测管理。要提高放射工作人员的放射卫生防护理论知识与技术水平,提高放射工作人员的防护意识;加强有关法律、法规以及放射防护相关知识的宣传;加强对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和健康促进,做好个人剂量监测、健康档案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放射防护工作,降低受照剂量,减轻放射损伤,使放射工作人员的受照射剂量达到最低水平,以确保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与安全[3]。

参考文献

[1]盛大膺,吴建华,吴伟民,等.卢湾区放射诊疗单位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与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辐射卫生,2007,16(2):181-183.

[2]李建华,何伟,王林超.某钢铁企业342名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辐射卫生,2008,17(3):313-314.

核医学和放射医学的区别篇7

一、发放范围和标准

凡从事下列工作而影响身体健康的职工,均应根据工作量大小、时间长短、条件好坏、防护难易以及危害身体健康程度等情况,分别享受一、二、三、四类医疗卫生津贴。

一类:每人每月十三元至十五元

专职从事强致癌物质研究工作的;

专职从事麻风病防治和科研工作的;

专职从事烈性传染病诊治和科研工作的;

在传染病院、结核病院(所)专职从事太平间工作和病理解剖工作的。

二类:每人每月十元至十二元

在传染病医院、精神病院、结核病防治院(站、所)以及综合医院、疗养院(所)专设的传染病科、精神病科、结核病科工作的;以及专设的肝炎门诊、胃肠道传染病门诊工作的;

专职从事放射性物质保管、监测工作的;

专职从事放射线和同位素诊断、治疗和科研工作的(包括肿瘤病院、科的放疗人员);

在职业病防治、药品检验分析、生物制品等单位中专门在强毒、强菌室内工作的;

在一般医疗机构的太平间从事专职工作以及医学院校(专业)专职从事尸体保管、解剖等工作的。

三类:每人每月七元至九元

专职从事血吸虫等寄生虫病、地方病防治工作的;

专职从事超声波、激光、高压氧仓诊治工作以及口腔科接触汞等有毒物质的;

专职在医院病区直接处理污水污物及洗涤病人污染衣物工作的。

四类:每人每月四元至六元

专职从事实验动物饲养工作的;

专职从事急诊抢救室、急救站、化验科(室)、病理科(室)工作的;

专职从事中药加工和专职从事劳动卫生接触粉尘严重的。

直接参加手术的工作人员,每次超过三小时以上,可区别情况分别补助五角至一元。

除上列专职人员外,其他临时参加上述现场工作的人员,也可以分别享受各类医疗卫生津贴。

二、发放办法

凡兼做两种类别以上可享受医疗卫生津贴的工作时,只享受一种津贴,不能同时享受两种津贴。

发放上述津贴的标准,除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按月发给外,其余人员均按实际接触天数发给(参加手术人员按次数给)。

专职人员调离本岗位后,应即取消其津贴。

享受医疗卫生津贴的职工,由所在单位填报名册,报上级卫生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后执行。

实习、进修和协作的职工,其医疗卫生津贴由原单位支付。

三、享受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保健、医药科研、药品检验以及医学生物制品等单位。

集体所有制的医疗单位,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四、实行时间

核医学和放射医学的区别篇8

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质子重离子中心,地处上海浦东新区国际医学园区内,是国内第一家、全球少数几家同时拥有质子和重离子放射治疗技术的医疗机构,在中国的医疗科技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质子重离子何以被媒体称为“治癌利器”?医院如何确保质子重离子的医疗质量安全?在质子重离子医院开业一周年之际,记者带着这些问题走进了这家高科技医院。

设备“高精尖”

近年来,恶性肿瘤发病率在我国呈持续上升趋势,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早在1998年,上海市委、市政府就已开始关注国际医疗界“粒子放射治疗肿瘤”这一前沿技术,并于2003年开展了引进相关设备的调研及论证等工作。在经过大量缜密的考察和科学严谨的论证基础上,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项目于2009年正式开工建设,并于2012年1月顺利完成基建工程。此后的三年中,医院陆续开展了设备调试、运行检测、临床试验等各项准备工作,最终于2015年5月份正式开业运营,质子重离子治疗技术投入临床应用。

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院长郭小毛告诉记者,目前国内肿瘤放射治疗采用的是光子放疗技术,相较于传统的光子放疗,质子重离子治疗具有毒副作用轻微、肿瘤控制率高及适应证范围广三大特点,因而被誉为“治癌利器”。凭借质子重离子射线所独有的放射物理学(布拉格峰)及放射生物学特性,能够对肿瘤病灶进行精准照射,在对肿瘤细胞产生强大的杀灭效应的同时,有效减少对病灶前后正常组织的损害。

据介绍,医院的核心设备是一套高精尖的质子重离子系统。该套设备由离子源、直线加速器、同步加速器和治疗室等部分组成,并配备笔形扫描技术和呼吸门控技术,可以分别产生质子和重离子两种不同的射线,针对运动肿瘤的照射能做到精准治疗。

离子源是一种使中性原子或分子电离,从中引出离子束流的装置,例如可以分别从氢气和二氧化碳中分离出氢离子和碳离子;直线加速器是提供给离子巨大初始速度和能量的装置;直径21米的同步加速器是整套设备中最为核心的部分,这是一种在特定环形轨道上,用高频电场加速电子或离子的环形加速器装置,在这一设备中,质子和重离子最终将被加速到光速的70%,而后被导出到治疗室内,应用于患者治疗。这套设备共配备四间质子重离子治疗室,其中三间为水平束流治疗室,一间为斜45度治疗室。

郭小毛表示,根据国外同类机构数据,质子重离子对治疗早期实体肿瘤疗效显著。且由于其无创性的特点,对于年龄较大、不耐受手术或是肿瘤病灶部位毗邻重要脏器、手术难度较大的患者,采用质子或重离子治疗也具有较好的疗效。

通过对35例临床试验患者的观察和随访发现:经质子重离子治疗后,患者在肿瘤退缩、症状改善等方面都有较好体现。其中一例肝细胞肝癌患者,经40Gye/4次的重离子照射后七个月随访显示,肿瘤已完全退缩,病灶处纤维化,患者目前已开始从事工作;另一例脊索瘤患者,肿瘤病灶压迫视神经,导致患者双眼视力下降,且右眼睑下垂伴有头痛,经70Gye/35次质子照射后,目前患者症状缓解,双眼睁开且视力恢复至1.0。

术业有专攻

在新设备、新技术投入临床使用的初期,医疗质量和安全是对临床工作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要求,无论诊断还是治疗都要一丝不苟。质子重离子医院本着“对患者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态度,将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作为临床工作的核心要求。

为此,医院成立了临床技术委员会,对现阶段开展质子重离子临床治疗的收治病种、收治流程和适应证,严格按照诊治程序进行规范,形成了比较完备的临床诊疗体系。同时,委员会严格执行医疗质量管理核心制度,实行院、科、组三级质量管理,由委员会主任、放疗科主任、诊疗组长分别担任质量负责人,通过医院的信息化系统,对诊疗全流程进行远程监控。

郭小毛表示,鉴于质子重离子治疗技术在国内尚无成熟经验,遵循肿瘤诊治的多学科综合协作原则,对于确定使用质子重离子治疗的肿瘤患者,医院将组织放射治疗科、放射物理科、核医学科、影像诊断科、门诊部、护理部的专家,根据患者具体病情、病症,如患者肿瘤生长位置、肿瘤体积以及对危及器官的侵蚀程度等,综合探讨研究是否适用质子重离子治疗。然后再根据讨论的结果,为每名患者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并由相关科室或多学科联合执行治疗方案。在治疗结束后,医务人员也将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仔细询问并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对患者进行康复指导,如遇到问题第一时间做出处理。

质子重离子系统及相关配套医疗设备的稳定运行,直接关系到医疗质量和患者治疗结果。为保障各医疗设备正常工作,医院与设备供应商组建了一支涵盖暖通、电力、工艺冷却水、放射物理、辐射防护等领域的专业维护团队,对该套系统设备的运行进行24小时监控及实时维护。

核医学和放射医学的区别篇9

1人工关节特点及应用进程

自上世纪60年代末,在相关技术和材料问题解决后,人工关节置换才有广泛推广应用的基础,主要为经大量临床试验和基础研究,就低摩擦在人工关节设计中的机制加以说明,在设计人工关节时,有低摩擦原理提出,在此种原理参考下,尤其是金属-金属组织被金属-高密度聚乙烯取代,表面有生物相容性涂层,增加人工关节的生物相容性、耐磨特点,关节置换术成功率居较高水平。人工关节置换术对关病、创伤等待引发的关节功能严重丧失进行修复治疗,使功能障碍、畸形、疼痛解决,可重建接近正常功能的关节。

2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概括及鉴别诊断情况

感染和假体松动为关节置换术后常见并发症,前者发生率相对较低,后者多见,在症状上具类似性,多为假体所处部位有疼痛感觉,但在治疗方案上,二者有较大区别,松动需手术校正,感染需抗生素应用或引流治疗,故需明确诊断。鉴别诊断措施包括:①非特异性常规检查,即X线平片、白细胞计数(wBC)等,针吸活组织为进一步检查,有感染存在时,细胞培养为阳性,应用抗生素治疗者,易有假阴性出现。②核医学影像检查,在鉴别诊断中,为临床公认的金标准,采用tc-mDp即99m锝-亚甲基二磷酸盐骨三相与炎症显像tc-wBC即99m锝-wBC联合诊断[2]。其中,99mtc-mDp不足之处在于耗时、医疗成体高,医源性危险大,广泛推广受限。99mtc-mDp为动态观察,即对骨血池和骨血流改变早期观察,骨静脉显像延迟观察,二者有一定区别

鉴别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的感染和假体松动,通常依靠核医学影像,其可对机体的代谢和功能进行反映,故早期对病变可提示,而X线仅在晚期有表现,但99mtc-mDp静态显像现还有不足之处,如特异性不强等,松动引发的骨感染与骨质增生均以病灶部位放射性浓聚为表现,而不能常规应用炎症显像,故仍需进一步研究[3]。

3核医学鉴别诊断进展

3.1SpeCt/Ct特点SpeCt/Ct即单光子发射断层扫描获得的骨显像,其兴起,使核素显像作用明显提高,为解剖和功能显像的融合,改变以往SpeCt显像不能正确定位的不足,实施一次检查,也可获取X-Ct信息,故明显提高了确诊率。在临床工作中,对鉴别关节置换术后感染与假体松动标准进行总结,具体包括:①正常:采用SpeCt显像,具体表现在,有低放射性摄取分布于局部股骨头假体和股骨颈;骨-假体界面不存在放射性摄取;有代放射性摄取分布于假体柄周围和股骨颈;有低放射性摄取分布于局部股骨头-假体和股骨颈。X-Ct呈阴性显示[4]。②感染:采用SpeCt显像,有放射性过度摄取于骨-假体发生,且周围软组织内存在摄取放射性情况;应用X-Ct检查,假体周围有低密度影可见,密度不均匀。SpeCt显像有放射性摄取增高在双侧股骨,但左侧呈均匀分布,右侧过度摄取,且右股骨下段可见放射性异常浓聚。分析X-Ct特征,骨质密切不均匀,骨皮质在右股骨下段不连续,多处可见低密度影。应用SpeCtCt检查,周围组织内有放射弥散。经手术证实为感染。③松动:应用SpeCt检查时,表现在:有放射性高摄取于着力点分布;有放射状摄取分布于股骨颈-假体周围和股骨头-假体;有放射性摄取分布于局部假体柄周围及股骨颈。应用X-Ct检查特点,有骨高密度增生影在放射性摄取部位,假体可见骨间隙缝[5]。

总结SpeCt/Ct优点,其在假期即可对假体松动检出,周围骨与松动假体在活动时有间断性压力产生,增加骨损进程;机体修复中,骨损有促进作用,故成骨活跃代谢,表现为放射性过度摄取显像。骨SpeCt显像对活跃的成骨代谢可灵敏、早期反应,诊断作用明确。在假体周围形成透亮带时,X线才可对松动做出诊断,病情多发展致晚期。另外,SpeCt是有放射性浓集点出现,对成骨增生活跃可进行反映,为骨-假体受力点,与生物力学原理符合。若明确诊断假体松动,需骨穿,则放射性浓集点可为骨穿部位。同时,SpeCt/Ct也有其不足存在,即若为金属假体,可受伪影干扰,且缺乏较强的特异性。

3.218FDG-peG诊断要点18FDG-peG即18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断层成像,为近年诊断假体感染与松动的最新手段,其有效、简单,显像图质量较高,有较高灵敏度与特异度。

核医学和放射医学的区别篇10

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副主委、广东省核医学分会主委、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核医学科主任蒋宁一教授评述道:大众把“核辐射”与其他辐射混为一谈,夸大了碘的作用,如果看了下面的内容,就不会再“谈核色变”了。

大众看法:多吃含碘食物、碘片能预防核辐射。以防万一,先吃碘片预防吧!

真相:乱吃碘,反惹病。

核辐射污染是一种放射性污染,其中一种叫“碘131”的放射性物质,能与空气中的尘埃结合形成微小颗粒(如气溶胶),人体吸入或皮肤接触后都可能造成损伤。而人体的甲状腺最易吸收“碘131”,因此,受核辐射者很多会出现甲状腺损伤。

服碘的目的是减少或不让放射性碘进入甲状腺,达到减轻或不损伤甲状腺的作用。假如身体没这个需求而无故服用碘片或碘盐,就会造成碘甲亢和高血压等疾病。我国《居民膳食指南》指出,每人每天的食盐摄入量是6g(即1啤酒盖),过多吃盐是引发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之一。

大众看法:日本的放射性物质会漂浮于空气,一旦刮风、下雨会飘到其他地区造成核污染。

真相:空气会稀释放射物浓度。

其实,射线在大自然中无处不在,少量射线不会对身体造成损害,只有达到一定浓度才会造成危害。事故核污染是局部的,而空气对核辐射有个稀释效应,如果因为风向影响而漂移,辐射也会被大大稀释。

大众看法:多吃含碘丰富的海带、海鱼、紫菜、贝类等食物能减轻各种辐射危害。

真相:核辐射不等于电辐射、电磁辐射。

辐射分很多类型,核辐射属于放射性辐射,而电辐射、电磁辐射作用于身体的机制则大为不同。碘只针对于放射性碘的核辐射,且需专业人士评估后才决定是否需要服用。海带、紫菜等海产品含碘丰富,是均衡饮食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可别只盯在辐射上。

日常生活中,电器释放的电辐射、电磁辐射属于外照性辐射,断电就不存在。一般认为,公众场合的电子设备不足以对人体造成危害,但在电器密集的房间则须经常通风。因为,电磁辐射会造成空气中的分子发生变化从而产生自由基等有害物质,对身体造成损害,而通风让自由基这些有害物质得以稀释或散开。

冰箱:不必担心辐射

冰箱最大电场强度是10伏特/米,而国家标准是4000伏特/米,因此其辐射量是微乎其微的。此外,冰箱的磁场强度也不大,最大磁场强度为0.5微特,国家标准是100微特。

对策:总体来说不用担心,但实在不放心,建议别买带液晶屏幕的冰箱,或者在开关冰箱门时,身体距离其半米远。

微波炉:门缝辐射最大

微波炉运转时,其门缝的电磁辐射最高,为5~10微瓦/平方厘米,但低于国家标准的40微瓦/平方厘米。

对策:微波炉的辐射只有在工作时才会通过门缝泄漏,因此,在按完启动开关后应赶紧离开,等其结束运转后再来取食物。也可考虑买一个防辐射围裙。

电脑:辐射被夸大了

紧挨电脑机箱检测,磁场强度仅为1~2微特,液晶显示器的磁场强度在0.1~0.2微特。人们之所以担心其辐射主要是因为心理上的恐惧,加上一些商家为了促销产品,夸大了电脑的电磁场对人体的危害。

对策:辐射虽小,但也架不住日积月累天天用。建议“电脑族”多吃胡萝卜、橘子、动物肝脏、瘦肉等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还可多饮茶水,因为茶多酚等活性物质有利于吸收、抵抗放射性物质。

吹风机:5厘米就安全

电吹风的辐射的确比较高,不过,这个辐射距离却很短,在距其电机五六厘米检测时,辐射仅为1微特。

对策:吹头发时,只需要与吹风机保持五六厘米就足够安全了,而风筒本身距离电机的距离就有五六厘米,所以没有必要担心。

大众看法:到医院做pet/Ct、eCt核医学检查,得事先吃碘片?

真相:微量核辐射对人体无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