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逻辑性思维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57:47

如何培养逻辑性思维篇1

关键词:初中数学逻辑思维培养能力

引言

数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学科,在初等数学学习中主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运算能力。初中数学教学应在不影响正常教学进度的前提下,考虑到每个学生对数学的基础、兴趣、接受能力,对部分学生给予个性化辅导,让学生具备逻辑思维意识,从而积极主动地提高自身逻辑思维能力。所以怎样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将是本文主要探讨的。

一、逻辑思维能力与分析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指正确、合理思考的能力,即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的能力,采用科学逻辑方法,准确而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思维过程的能力。与形象思维能力截然不同。

分析思维指形式逻辑的思维形式,是最基本的逻辑思维过程,要求学生在掌握推理的形式与方法上,分清命题条件与结论,推论时要有理有据,符合因果关系,掌握基本论证方法等。

概念是思维的基础,是构成判断和推理至关重要的要素,没有概念就不能进行思维,没有概念就无法构成判断,也没法进行推理参照。概念教学的基础是要求学生正确了解和掌握内涵和外延。其中适用于概念的所有对象的范围,叫这个概念的外延;适用于概念的所有对象共同本质属性叫做概念的内涵。如果一个概念的外延越大,内涵越小,反之亦然,此种关系对从属关系的概念有效。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这种有先决条件的反相关关系,避免造成学生概念混淆及以偏概全的逻辑混乱状况发生。

二、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一)如何在现实生活中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兴趣

哲学中,人与动物本质上的区别是制造和实用工具,并且在劳动过程中产生人类特有的意识,随着意识逐步强化,渐渐出现思维。人类一切重要活动都是在思维指导下进行的。逻辑思维已经跟随数学这一自然科学渗透到社会各处,在各行各业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数学教师应善于发现实际生活中涉及的逻辑思维现象、事件,并以此让学生自行推断,激发学生思维兴趣,并在课堂上提出一些贴近现实生活、学生感兴趣并且具备逻辑思维问题的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只有对一件事情感兴趣,才能积极投入事情中,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其中,进而锻炼和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如何在教学内容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首先教师应认识到初中数学知识教学不是填鸭式地一股脑把知识倒给学生,必须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只有在基础知识清晰明确后,才能从初步逻辑思维能力开始,有目的地挖掘教学内容中存在的逻辑关系,让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逐步提高,但要注意的是,需要结合初中数学知识教学,同时明确数学不只是逻辑,结合初中数学教材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做到二者有机结合、自然渗透、融会贯通。

(三)如何在思维基本训练中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是让学生在不断思考中学会和掌握思考方式,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概括、判断、推理等。需要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有计划地穿插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训练。其中数学大多数概念都需要理解、想象,是构成判断推理的主要因素,是最基本的思维形式。其次,选择判断能力反映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往往先有直觉判定,并获取信息、对信息进行筛选、判断之后才有策略。所以需要教师培养学生正确获取信息的能力,这是判断能力的关键。

结语

良好的思维品质、逻辑思维能力是学生取得好成绩的必要条件,也是今后作为一个个体必须具备的最基础素质。素质教育观下的素质教育应以育人为本,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始终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兴趣,开发想象力,强化学生的创造意识,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取得优异成绩。

参考文献:

[1]王晟.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学周刊,2012,05:89.

如何培养逻辑性思维篇2

在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应该转变学生的学习习惯,逐渐将学生的具体学习转变为抽象学习,注重转变学生的思维方式使之抽象化,让学生在独立的抽象学习中逐渐培养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强化抽象理论知识的讲解,对抽象的理论知识,如公式等,多进行例题讲解,以及解题思路方法的讲解,让学生在一种抽象思维的环境下学习,经过长期的训练学习,使学生利用抽象思维去解决数学问题成为一种习惯,从而达到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效果.

二、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环环相扣,强化教学内容的逻辑性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熟悉教材内容,明确其中内在联系,注重新旧知识的结合,知识内容要环环相扣,不断强化教学内容的逻辑性,不仅要巩固学生的已学知识,还要开拓学生的思维以及联系旧知识的能力.第一,要帮助学生把最基础的数学概念、公式定理等牢记于心,并通过练习掌握规律、方法,使其构成知识网络,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解决类似问题时游刃有余.第二,在传授新知识时,注重引导学生与原有的知识基础联系起来,并进行结合、整改形成新的知识网络,以便更好地理解新知识、运用新知识以及巩固旧知识.第三,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通过一些实例或者场景模拟来讲解一些数学理论知识,指导学生利用理论知识去解决现实中出现的问题,这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注重几何知识的讲解,重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逻辑思维能力

几何知识作为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不仅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具有重要作用,还对学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的条理性、有序性具有重要影响.几何知识一般都是通过抽象的逻辑思维来解题,尤其是几何证明题,几何知识的条件和结论往往紧密相连,在几何知识的讲解过程中,数学教师应该注重从理论上的逻辑性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加强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的条理性,使学生清楚明白几何知识中各种条件与结论的关系,从而解决相应的几何问题.数学本身是一门逻辑性非常强的学科,对各类数据以及结论要求也相当高,相当精准,因此,加强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至关重要.让学生在几何问题的解题过程中独立思考其中的逻辑关系,逐渐深刻理解其中的关联,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从而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适时引导,启发学生的逻辑思维

如何培养逻辑性思维篇3

【摘要】生动有边从五个方面论述了农村中学如何加强和改进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创新精神

逻辑思维是我们教育的重要基础,也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如何加强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苦思冥想的一个难题。推理是逻辑思维中最基本的思维方式。初中理科就是通过逻辑论证来叙述的,应用题、证明题都蕴含逻辑推理的过程,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就必须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思维能力。“反推正写”以“所求”为中心,寻找“已知条件”满足所求为主线,求什么需什么,需什么找什么,从未知向已知推导,从已知向未知书写的推理方法正好可以让学生明白每一步的来源,达到有根有据,条理清晰的逻辑性,从而加强学生逻辑思维推理能力的培养。关键词:反推正写、逻辑思维、推理能力培养①逻辑思维是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等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的理性认识过程。只有经过逻辑思维,人们才能达到对具体对象本质规定的把握,进而认识客观世界。推理是逻辑思维中最基本的思维方式。初中理科就是通过逻辑论证来叙述的,应用题、证明题都蕴含逻辑推理的过程,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就必须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思维能力。教学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答题时,步骤混乱,随心所欲,尤其是应用题、证明题的书写步骤更是不尽如人意,一道本来能做的题,答下来总是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老师反复地讲,学生反复地练,到最后还是不知道怎样有条不紊的书写答题步骤,这成了学生最苦恼,老师最头疼的一件事情。如果学生按这样的模式发展下去,将来走入社会,做事情也就会变得无根无据。究其原因就是学生的头脑中还没有形成逻辑思维。对于初中的学生,几乎还没有逻辑的概念,虽然少部分学生已开始有这方面的趋向,但还是不强,男生稍好一点,女生就更加的薄弱了,要想让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说话、做事达到条理清晰。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加强这方面的培养。由此可见:逻辑思维是我们教育的重要基础,也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如何加强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苦思冥想的一个难题。要想让学生答题做到简明扼要,条理清晰,有根有据,就必须使学生明白每一步的来源,而“反推正写”以“所求”为中心,寻找“已知条件”满足所求为主线,求什么需什么,需什么找什么,从未知向已知推导,从已知向未知书写的推理方法正好可以让学生明白每一步的来源,达到有根有据,条理清晰的逻辑性,从而加强学生逻辑思维推理能力的培养。

总之:对初中生逻辑思维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初中的学生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度阶段,是思维成长和形成的最佳时期,如果加强引导,应用一种有效的方法,从初中的学习中以最基本的逻辑现象进行培养,不仅易于接受,还不易出现眼高手低的现象,能使原本朦胧、混乱的思维具有逻辑性。不仅有利于学生成绩的提高,更有利于他们综合素质的改善,也是他们将来步入社会,成为一个理性社会人所必须的条件。

如何培养逻辑性思维篇4

[关键词]数学教学逻辑思维培养

开发智力,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己成为当今社会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的重要任务。所谓智力,指的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能力。它包括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及思维能力等因素,其中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部分。思维的基本形式是概念、判断和推理。在思维时,要求做到概念明确、评断恰当、推理有逻辑性、论证有说服力,或通俗地说,思维要合乎逻辑。这是正确思维最起码的要求。可见,逻辑思维能力是最重要、最基本的思维能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着多方面的途径。而数学这门科学,由于它是以客观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为研究对象的,这就决定了它是一门抽象性很强、逻辑性很强的科学。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呢?

一、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要正确处理好传授数学基础知识,有关数学概念、公式、定理与发展学生逻辑思维的关系;处理好培养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与发展学生逻辑思维的关系。努力做到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发展智能,在发展智能的指导下传授知识,使学生在掌握知识上达到高质量,在智能发展上达到高水平。在数学概念的教和学两个方面,一定要重视概念的教学,不能流于形式,要深刻揭示数学概念的内函和外延,对学生掌握概念的要求要严格,使学生能全面而深刻地理解概念。如学生在学习函数这个概念时,首先要让学生弄清楚在函数概念中涉及到的两个集合――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及它们之间元素的对应关系,弄清这个概念,才能更好地掌握函数这个概念。在数学公式、定理的教学方面,不能仅仅背会这些公式,知道怎么用就行了,而是要让学生掌握推导公式、定理的过程,掌握这些公式定理与教材其他内容的逻辑关系,从而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二、重视教材中逻辑成分的讲解

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一个途径是教会学生在运用逻辑知识进行推理论证过程中,提高他们抽象概括、分析综合、推理证明的能力。在中学数学教材中运用了许多与逻辑知有关的数学内容的推理证明方法。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具体教学和内容,通俗地讲授一些必要的逻辑知识,使学生能运用它来指导推理、证明,这会有助于他们提高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当学生运用穷举法证明问题是,经常容易出现遗漏或重复等情况。那么为避免这类问题的出现,就需要学生掌握概念的分类方法和要求。数学内容的讲授应加强逻辑严谨性。例题、习题应适当增加些思考题、证明题、讨论题等,借以加强逻辑思维的训练。长此以往,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会有很大帮助。

三、加强学生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的教学

智力的发展、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与知识的增长,跟年龄也有很大关系。一个人的知识可以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丰富,积累和更新,即使老年人,通过学习,也还可以获得新的知识;但一个人的智力增长最佳年龄是在从出生到十七岁,错过了这个时期,智力的发展就会受到影响。因此在初中和高中阶段,加强学生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的教学十分重要,它有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语言要严谨、文字要精炼、准确、规范、富有条理性逻辑性。对学生证题的叙述要从严要求,着力纠正学生所犯的逻辑性错误,对于学生不同的正确解题法,教师首先要给以肯定,以鼓励学生不断开阔思路,敢于创新。在平面几何证题的教学中,不主张把过于艰深、不符合学生实际的难题给学生去做,在教学上要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应有不同层次的要求。在学生解题过程中,发现学生可能遇到难题,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克服困难,增强学生的解题能力,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重视章节的教学

在数学各科、各章节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善于归纳、总结、教给学生以规律性的知识,引导学生不断形成知识新的概念结构。初,高中数学课本的每一章,都设有小结一节。教师要重视小结的教学,要突出新知识之间及新旧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如平面解析几何中的圆、椭圆、又曲线、抛物线,分别是不同的知识体系,但均可统一在二次曲线的概括结构之中。在向学生讲授数学归纳法时,可向学生介绍推理形式,如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等。教师在教学中,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复习旧知识及探索解题方法时就要常常用到它们。这样进行教学,不但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把分散在中学各个学习阶段的推理方法归纳上升到新的概括结构。这种引导学生的把新旧知识和技能按不同的系列、不同的层次不断形成新的概括结构,是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关健所在。

五、积极改进教学方法

在数学教学中,应强调启发式教学,任务驱动教学,多媒体教学相结的手段。在数学概念、公式、定理、例题的教学中,在复习课、练习课中,在条件可行的情况下,尽可能组识学生的探究活动。讲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时,可以配以多媒体教学,让学生观察实形,加强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从而找出正确、简单的解题方法。另外在课处活动中,还可以组织学生写数学小论文、出版数学学习园地或举办数学智力竞赛等,都是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好办法。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智力活动进入积极的状态;要培养学生具有坚忍不拔的学习态度,使智力水平迅速地得到提高。总之,中学数学教学是培养和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做为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去完成这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为祖国、为人民培养出一批批有知识有能力的实用型人才。

如何培养逻辑性思维篇5

关键词:初中数学;逻辑思维;培养;研究探讨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对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分析

初中数学的教学不仅只是灌输给学生数学知识,更应该注重对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尤其是逻辑思维能力。对于初中数学的教学方法而言,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培养学生的思维模式是形成学生素质的重要标准,能够提高学生的组织领导能力和沟通能力

等。新课程标准的提出,使教育工作者逐步认识到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对于提高数学水平的重要作用,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曾提出“训练思维”这一观点,中学生正处于逻辑思维的黄金时期,在这一阶段如果能够具备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将会对今后的全面发展打下扎实基础,对学生未来的工作也是大有裨益的。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和工业化社会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对于人才的要求不断变化,这正反映了教育中注重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二、初中数学教学方法对逻辑思维培养的具体路径分析

对于如何培养初中生在数学学习中的逻辑思维能力,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要培养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只有使学生真正对数学产生兴趣才能逐步引导学生进入思维能力的养成阶段。其次,要合理设置教学情境实现学生数学学习的深入化和入主化。通过具体的数学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比如,在学习“有理数的乘方”

时,可以通过与学生一起对折白纸来引入教学内容,并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此外还应鼓励学生大胆提出对坚守常识的质疑,引发学生的思考,使数学教学从生活经验出发,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最后,要加强逻辑推理的示范和教育,加深学生对逻辑推理的基本方法的理解,加强课堂上对学生思维的稳固性训练,循循善诱,逐步培养学生在数学中的思维能力。

总之,初中数学的教学要始终围绕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来进行,不断引导学生对数学的正确认识和对数学知识的内涵理解,提高学生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如何培养逻辑性思维篇6

关键词 素质教育 逻辑思维 德育功能 教学实用性

素质教育是近年来我国教育工作重要任务的一部分,其核心是对学生实行全面教育,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的培养,而青少年阶段是逻辑思维形成的最佳年龄阶段,因此,应当注重逻辑在青少年的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1 逻辑思维训练功能为素质教育提供保障

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对思维能力的训练。逻辑是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有助于学生认识和把握思维规律,提高思维效率,培养正确思维习惯。因此逻辑具有思维教育的功能为素质教育提供了保障。

青少年阶段是一个人抽象形式逻辑思维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发展创新思维需要逻辑思维来引导或纠正青少年的形式逻辑思维及辩证思维,从而更好地去发展创新思维能力。

思维的提高与创新能力的提高不是必然成正比,创新能力的提高需要逻辑思维做支撑。逻辑对创新思维的帮助在于它为思维提供了创新的方式、方法及规律。比如:(1)演绎。在创新方面表现为从我们已知的事物或规律中去发现其本身所蕴涵的我们未知的部分。例如:罗素的集合论悖论等就是运用了演绎的逻辑方法发现的。(2)归纳。它是从个别到一般的逻辑方法,结论超出前提的一种创新。近现代各种发明创造及新发现有许多都运用归纳推理。(3)类比。从一般到一般或从个别到个别的推理,能够启发人的思维,在创新思维中有着举一反三的作用。例如:鲁班发明了锯就是利用了类比推理的方法得以实现的。(4)逻辑中的三大规律: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是人们长期思维活动中约定俗成的,是人类思维的客观规律和规则,任何思维都需遵守它。创新思维是合逻辑的思维,离不开逻辑思维做支撑。

2 逻辑品德教育功能为素质教育提供动力

青少年素质教育也体现在品德教育中。逻辑的品德教育功能并不是为学生提供品德规范内容,而是以一种外力作用于素质教育中的德育。

在我国,青少年的学校德育内容包括基本文明习惯和行为规范的教育、基本道德品质的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等等。这些德育的内容都需要青少年有一定的耐心与自控能力去遵守去实行,逻辑则为德育增加了保障。

逻辑能培养人的耐心细致、客观公正、坚持真理和科学的品质。逻辑培养耐心细致的品质在青少年的德育中尤为重要。逻辑学本身是一门抽象化、形式化、公理化的科学,具有高度的严密精确性,学习逻辑本身就需要有恒心、有耐心、有毅力,所以它能培养人们的毅力,增强自信心。这对于青少年的耐力、自控能力都有很大扩展,使它们更好地在德育方面得到很好的利用。

3 逻辑知识实用功能对素质教育的提高

青少年学习基础知识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而逻辑在知识层面的实用性体现在各门学科的教学过程中。

3.1 逻辑在知识教学过程中的实用性

各门学科内容依赖于运用词项、命题、推理等逻辑要素来构建,教学内容是一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运用演绎、归纳、类比等逻辑推理方式的过程;任何教学理论都要以逻辑为原则;任何教学方法都不外归为两类:一类是说明式教学法,指把学科知识或理论在力求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论证讲解。教学注重论证知识的合理性和逻辑性;二是探究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亲身参与认知的逻辑过程。在“教”的实现过程中都充分利用了逻辑的基本规律与知识,反过来说,逻辑促进了知识“教”的实现,为学生学习知识提供了更好的环境。

3.2 逻辑在知识学习过程中的工具性

逻辑是各个学科的基础学科,在各门学科的学习中都能运用到,利用逻辑思维来思考问题,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解决起来会相对轻松。例如:数学学习过程中数学证明题就可以借助逻辑证明方法,如,反证法,肯定原命题题设,由否定原命题的结论出发,推出不合理或荒谬的命题来肯定原命题的结论。例:在aBC中∠B=∠C则aB=aC。借助逻辑中的反证法,证明∠B=∠C则aB≠aC不成立,从而证明aB=aC。逻辑知识的运用具有工具性,因此青少年利用逻辑这一工具能够更好地学习各学科知识。

4 逻辑语言表达功能对素质教育的拓展

逻辑对青少年素质教育的推动体现在教育的方方面面,比如认知、思维及语言表达方面。逻辑是一门工具学科,是认识客观事物的辅助工具,引导着学生的认知方向。正确的推理能够获得新的认知,有助于青少年正确认知客观世界。逻辑就是帮助人们自觉遵守思维规律,运用概念、判断和推理,发现问题。思维内容的表达则需要运用逻辑思维中的概念和语言中的词、词组,思维中的简单判断、论证与篇章来表现,主要需要运用逻辑思维来组合。因此,逻辑作为认识、思维、表达的工具是青少年语言能力培养的重要保障。

逻辑是基础学科,对青少年的素质教育也是一门基础教育学科,比如教育逻辑,直接或间接地推动青少年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笛卡尔.谈谈方法[m].王太庆,译.商务印书馆,2000.

[2] 莱布尼兹.人类理智新论[m].陈修斋,译.商务印书馆,1982.

如何培养逻辑性思维篇7

一、新时期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素质能力结构要求

结合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和新课程理念,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应当具备的素质是包括知识素质、能力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在内的三维结合的统一整体。

(一)专而博的知识素质

当前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在课程设置上突破了传统的单一课程界限,走向“综合化”;在课程内容上不断拓展,呈现出现代化、生活化等特点,重视人文、社科前沿的动态,增加了许多生活知识。此外,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未来所面对的教育对象活泼好动,思维方式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向师性”特别突出。因此,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应当成为通晓人文、自然等多种学科知识的通才,应当成为“能唱会跳、能说会道、能写会画、能学会教、能思会研”的综合性、全能型人才。在小学教师的职前培养中,一方面要让学生具备扎实的教育专业理论知识以及拓展和培育自身的教育理论素养作为今后支撑其教育实践活动的基础;另一方面还要使学生掌握与时代密切相关的广泛而博大的文化科学知识,这不仅体现了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综合化、现代化的要求,更有助于学生在未来的职业活动中树立教师的威信,实现有效的教育教学。

(二)多而广的能力素质

1.能言善辩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的职业离不开语言的表达,教育的效果如何,与教师是否具备高超的语言表达能力密切相关。小学教育是启蒙教育,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正处于幼稚状态,在知识、生活经验等方面几乎是一张白纸,尤其是在新时期,小学生以他们稚嫩的眼光接触着这个多元化的社会,如何激发他们的热情,引导他们发现、辨别真善美,在这张白纸上打好底色,描绘美图,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具备了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就能做到能言善辩,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循循善诱,从而使教育对象能够听师之言,感师之心,信师之道,健康成长。

2.主动积极的教育科研能力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教师即研究者”的命题。教育科研能力已成为衡量新时期小学教师的一项重要指标。教育科研能力是指把教育科学理论运用于教育科研实践的实际操作能力,主要包括查阅收集文献的能力、运用科研方法的能力、整理分析资料和撰写文章的能力等。通过大学的培养,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应当不能仅满足于做一名教学者,同时还必须做一名研究者,应该形成浓厚的科研意识,确立严谨的治学态度,掌握基本的教研方法,为今后进行主动积极的教育教学研究,以教学实践推动科学研究,以科学研究促进教学实践,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3.良好的教学反思能力

教学反思能力是教师以教育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教育思想、教育行为和教学方法手段、教育效果等进行认真的自我审视、分析和调整的能力。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师面对着各种新的教育思想、理念、资源、模式、过程、手段与方法,面对“教什么”“怎么教”,尤其是“为什么教”这些问题,都需要教师作出思考和选择,并且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积极改进,以实现育人的终极目的。因此,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形成良好的教学反思能力,有助于其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以一种批判的精神和态度不断自省,改变落后理念,摒弃不良行为,优化教育策略,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着的教育教学要求,从而实现自我专业发展和推进教育整体发展的双赢结果。

4.持续的教育创新能力

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要求小学教师由传统的单纯的教育任务的执行者转变为现代教育过程的设计、开发和创新的参与者、引导者。[1]这样的角色转型,必须以持续的教育创新精神与能力为依托。而创新精神与能力的培养应当渗透到专业教育之中,贯穿于小学教师职前培养的全过程。“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民族的创新精神来自教育。创新是教师素质能力结构的核心。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学生对教师的依赖程度高,教师的一言一行往往对学生起着榜样的作用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只有自身具有较高的教育创新能力,在教育工作中才会注重教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把创新思维逐步融入到学生的知识结构中,才会将学生培养成为会创造的人。

5.不断发展的自我学习能力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周期日益加速。“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学习观念已深入人心。站在知识和信息前沿的教师,特别要具有不断发展的自主学习的能力,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更新教育思想和理念,掌握新的信息和教育技术,不断完善能力和素质结构,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此外,基础教育改革也提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观点,建构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等多种教法和学法在新课程中被加以要求和强调,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既是当前的受教育者,又是未来的教育者,如何更好地教育自己并教会教育对象,“授之以渔”,良好的自我学习能力必不可少。

(三)真而恒的思想道德素质

1.求真严谨的科学精神

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科学理性精神表现在:一方面要求真务实,即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尊重教育的客观规律,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避免主观臆断,保持一颗客观、公正之心对待教育中所发生的一切;另一方面要怀有理智好奇心和批判意识,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不单凭感性的或经验性的认识,而是具有不断探究的精神,进行理性的思考与升华。

2.坚定正直的个性修养

小学教师往往成为小学生崇拜和模仿的对象,他们对小学生的影响极大。小学教师必须养成良好的个性修养,才能在举手投足间对小学生造成积极的影响。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个性修养主要体现在坚定顽强的意志品质、耐心细致的心理品质、活泼开朗的性格特征、独立清晰的自我意识、正直宽容的人格特质等方面。

3.爱岗奉献的职业道德

教育是以一颗心影响另一颗心,以情感赢得情感的实践活动。《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中也提出了“师德为先”的理念。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只有养成良好的师德修养,具备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热爱儿童,热爱教育事业,才能产生一种强大的内驱力,以特别的爱心和奉献精神全身心地投入到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之中。

二、逻辑教育是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素质能力优化的助推器

逻辑学是系统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及其规律和方法的科学。思维的逻辑形式及规律是人类理性的概括和总结,是人们正确认识自然、社会、思维和人类文化传承的有效工具和手段,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在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中加强逻辑教育,将有助于师范生认识和掌握这些逻辑思维形式及其规律和方法,在思维实践中主动自觉地遵守逻辑规律,从而提高思维的精确性、严密性和创造性,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能不断开拓自我发展的空间,完善自身的知识、能力等综合素质。这也为未来小学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提升奠定了基础。可以说,良好的逻辑素养是他们当前学业和今后事业成功的保障。

(一)有助于改善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在知识的生产过程中,总离不开概念、判断、推理、论证等的运用。逻辑学为人们正确认识客观事物、探求新知识提供了正确思维的方法和逻辑分析的工具。小学教育专业学生不仅要具备扎实的教育专业理论知识,还要了解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而逻辑这一工具,能够很好地帮助他们锻炼自己的思维技巧,在认识活动中运用一系列逻辑方法,将已知的一般原理、规律性的知识应用到个别的特殊的事物上去,得出新的结论;也可以由已知的个别的、特殊的知识概括出一般性知识,从而拓展知识的深度和宽度。这正如列宁所说:“任何科学都是应用逻辑。”[2]

此外,逻辑学与哲学、伦理学、法学、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教育学、政治学等人文科学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并且形成了各种应用逻辑学或逻辑的各科应用,可见,进行较系统的逻辑学学习还能接受人文内容和人文精神的教育。[3]因此,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要以逻辑为原则,掌握扎实的系统化的教育理论知识,才有可能成长为一名真正的“儿童教育专家”和人文涵养丰厚的“通才”。

(二)有助于培养和强化多种能力

逻辑思维形式、逻辑思维规律和规则以及逻辑思维方法是客观规律在人们意识中的反映,是指导人们正确思维的工具和方法。通过学习逻辑,“读者可以得到一种训练”。[4]这种训练能够增强人的逻辑思维能力。由50个国家的500多位教育家列出的16项最重要的教育目标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被列在第二位。逻辑思维能力同时也是塑造其他能力的必要条件。这些能力恰恰是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素质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些能力都是以抽象概括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等逻辑思维能力为基础的。

1.练就高超的语言表达能力

良好的逻辑素养是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练就高超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基础。语言表达有“三性”,即准确性、鲜明性和生动性。准确性是语言表达的前提和基础。准确性就是逻辑问题,也就是要概念明确、判断恰当、推理合乎逻辑。人们在语言表达中如果缺乏了准确性这个前提,说话、写文章就会毫无依据,或者语无伦次,或者自相矛盾,即使用词再怎么华丽,滔滔不绝,也只会引起思维的混乱,有害无利。“逻辑是语言表达的骨架,逻辑思维素质是语言表达能力的关键和核心。”[5]通过逻辑教育,使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形成良好的逻辑素质,其思维才能敏捷严谨,在教学、与学生交流、做科研和写文章时才会中心明确、条理清晰、富有说服力,使自己的语言表达产生不可抗拒的威力。

2.增强教育创新能力

当今世界,知识的创新及其创造性应用已成为国家和民族生存发展和竞争力的基础。创新能力的开发和培养成为现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逻辑是创新思维的基础,是“开启智慧宝库的钥匙”。创新思维的培养与锻炼,无不依赖于逻辑。对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加强逻辑教育教学,有助于增强其逻辑思维能力,从而为培育其思维品质和提升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3.提高认知自学能力

在当前信息大爆炸、知识更新快的时代,认知自学能力是小学教育专业学生促进自身未来发展的重要能力,而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是认知自学能力的获得和提高的基础。因为任何科学知识都离不开概念、判断、推理、论证等逻辑要素。只有具备了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才能对知识及其相互关系进行正确的理解和系统的掌握,才能在海量的信息中有批判地选择,才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三)有效提升思想道德素质

逻辑是人们摒弃谬误、正确思维的工具,但它又是形式化、符号化的。如果学习缺乏认真、务实的态度,持之以恒的精神,则很难达到熟练掌握和熟练运用。在逻辑的学习过程中,必然会对学习者的这些思想品质产生积极的作用。

1.培育科学理性精神

科学精神是人类在长期科学活动中逐渐形成和不断发展的一种主观精神状态,是探寻客观事物规律,以追求客观真理为目的的理性精神。逻辑是规范性科学,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是人的正确思维必须遵守的共同准则,用以保持求真思维的确定性和前后一贯性,反对颠倒黑白,混淆是非。恩格斯曾指出:“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高峰上,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8]小学教育乃国民教育基础的基础,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理性精神培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小学教育专业学生通过逻辑的学习,可以促使其自觉遵守和运用逻辑规则,做到思维更加严密,形成实证精神、分析精神、批判精神等科学精神。有益于他们养成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学习和工作态度,保持其对未知事物的探索热情,培养其严谨准确、客观公正、坚持真理、坚持科学的品质。

2.提升道德修养

逻辑学是一门抽象性很强、形式化、公理化的学科,逻辑中的推理和论证等需要人的耐心和细致,需要有不怕吃苦的精神,可以说学习逻辑的过程本身就是考验和培养学习者毅力和恒心的过程。同时,道德学习和养成也须仰赖逻辑工具。良好的逻辑素养,有助于个人进行清晰的道德思考和正确的道德判断,进而内化为个人的道德观念和道德精神,形成道德自觉。对于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而言,耐心细致的品质、吃苦耐劳的精神、正确的道德行为恰恰是他们未来从事教育工作所特别要具备的道德修养。一方面,身正示范,言传身教;另一方面,以理服人,做好儿童的教育工作。

总之,逻辑学对培养和提高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逻辑素养,优化其综合素质和能力要求,特别是在培育其教育创新能力等方面有着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新时期加强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逻辑教育,进行适应其专业特色的逻辑思维训练,培养其良好的逻辑素养,将极大地推进高素质小学教师的人才培养。

(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重庆北碚,400700)

参考文献:

[1]谢培松.“三维一体”:新型小学教师的素质结构[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

[2]列宁.列宁全集:第3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3]刘邦凡.论逻辑与教育[J].教学研究,2001(6).

如何培养逻辑性思维篇8

一、激发兴趣,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需在兴趣盎然的思维过程中去培养。教师教学时可多提供富有思考性的问题,精心设计一些竞赛性的练习题,使学生思维活跃,乐于思索,寓思维训练于游戏之中。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老师一上课便对学生说:“我们来做一个游戏,看谁能考倒老师,只要你任意说出一个数,我就可以立即说出它能不能被3整除。”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言,因为想难倒老师,说的数都比较大,结果老师不但说的对而且快,惊叹之余,学生急于知道老师快速判断的绝招。于是学生带着追求知识的渴望和疑问进入新知的探求学习。再如教学“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后,出示“+=,+=”问,这些题目做得对吗?谁能说出它“病在哪里”?请你来当个小医生给它医好。顿时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兴趣倍增,积极性很高,实际上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积极思维的过程。

二、讲清概念,建立学生思维的整体性

抽象逻辑思维是指掌握概念并运用概念组成判断,进行合乎逻辑推理的思维活动。语言是思维的外壳。爱因斯坦曾说过:“一个人智力的发展和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言。”由于小学生语言区域狭窄,更缺乏数学语言,而他们的思维活动对语言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概念教学,讲清每个概念,每个算理。

三、加强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为了发展学生准确迅速灵活的解题能力,在应用题教学中,应该重视自编题及一题多解的训练。自编应用题不仅要考虑结构的合理性,以及数量关系的逻辑性和严密性,还要考虑到思维的灵活性,编题的过程实际上是培养学生初步逻辑思维的过程,一题多解的练习,既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创造性,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教会方法,发展学生思维的逻辑性

如何培养逻辑性思维篇9

【关键词】创新素养;初中数学;基本能力

当今世界,国家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而这种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学生创新素养的培养成为数学教学必不可缺少的一部分,2017年,提高学生创新素养的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数学的创新素养是最重要的一般能力,创新素养是指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并应用猜想、想象、直觉等,获得发现和进行创造的能力.

数学创新素养的培养是发展创新意识的具体表现,数学的创新素养并非数学家的创造性设想和发现所表现出来的独特性、新颖性,而主要是表现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善于独立地思考、分析,提出设想或猜想,具有探索和创新精神,数学的创新素养总是善于发现问题内在的新关系,能够敏锐地提出非同寻常的设想与解法,一般具有超常、超群、超前的特性.可见,培养数学创新素养是新课改的目标.

“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这对我们在教学工作中注重培B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新课改下,数学教学如何依据学科的特点,基于创新素养下的初中数学基本能力该如何培养?笔者分享自己的思考与实践.

一、运算能力的培养

在数量关系中,主要研究运算,如代数中数、式的代数运算等等.对运算来说,开始表现为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形成,进而体现在根据具体问题的特点,恰当合理地运用运算,而后者往往表现出一个人的能力,即运算能力.

运算中反映出多种智力品质,这是由运算过程的复杂性所决定的.运算中的智力品质主要体现在运算的敏捷性、灵活性、独创性.

在数学教学中应采取措施培养学生的正确而迅速的运算能力.一个办法是在练习中坚持严格的速度要求,利用青少年的好胜心理,组织一些速算比赛,使学生在紧张的思维活动中逐渐训练出一种熟练的运算技能.在数学运算中,灵活性表现为起点灵活,从不同角度,用各种方法来推算各类的数学习题;运算过程灵活,对各类公理、法则能运用自如;运算中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数学教学中培养智力品质的灵活性,多从培养一题多解能力入手.解题中,引导学生启用多种解法,从中寻求规律,从中获得“迁移”能力,运算灵活性就在反复训练中得到提高.为此,教师要精选、精编习题,并预先进行多方面思考,以便把学生带入胜境,在智力上更上一层楼.

二、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所谓空间想象能力,就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空间形式进行观察、分析和抽象思维的能力.这种能力的特点是:善于在头脑中构成研究对象的空间形状和简明的结构,并能将对实物所进行的一些操作,在头脑中作相应的思考.

任何事物的存在和运动,都涉及它的空间形式.空间形式为人的头脑所反映,就产生空间观念.认识这个人们赖以生存的空间需要空间想象能力.

几何教学当然是发展空间想象能力的主要途径.教学中引入点、线、面、体概念以后,可通过趣味数学来培养学生自觉进行空间想象的兴趣.

(一)空间想象能力培养的一些做法

首先,要求学生抛开物体物理、化学等具体属性,将物体的形态抽象为空间几何形体.

其次,利用题组,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帮助学生比较同一问题在不同图形中的表现形式,从而积累图形规律,在寻找差异中逐步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二)培养空间想象能力的基本途径

1.学好有关空间形式的数学基础知识.

想象是客观现实在人头脑中的一种反映.因此,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首先,要使学生学好有关空间形式的数学基础知识.这些知识不仅是立体几何方面的,还应包括平面几何、解析几何以及其他形数结合方面的内容.例如,数轴、坐标、函数图像.

2.通过某些数学实践活动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培养空间想象能力的另一个有效措施是,通过对事物的观察、剖析、测量、设计作图或制作模型等数学实践活动进行.例如,在立体几何教学中,对实物或模型的分析,这些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都有良好的效果.

3.利用几何图像表达数量关系.

由于数具有概括、抽象的特点,而几何图形具有直观、形象的优势,利用几何图形表示数量关系,不仅有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便于理解之功效,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例如,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用图像来表示函数的特征与函数之间的关系,不仅十分鲜明易懂,而且可以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非常清晰直观的几何形象,有利于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提高.

三、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所谓逻辑思维能力就是正确、合理地进行思考的能力.思维必须符合逻辑,数学思维更是如此.从严格的意义上说,不存在没有逻辑的思维.是否注意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学同传统数学教学的根本区别之一.

从基本能力角度来看,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运算能力是逻辑思维与运算技能的融合,实质上是逻辑思维能力的一部分;空间想象能力则是逻辑思维与经验几何知识及相关技能的融合,是逻辑思维能力在处理空间形式构思中的表现.因此,教学中能力培养的核心是逻辑思维能力.

四、记忆力的培养

如何培养逻辑性思维篇10

【摘要】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教授学生知识是教学的主要任务;在现代教育体系中,更重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教育观念的转变如同“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小学生具备较好的学习能力,对其后续学习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小学阶段教育的重要任务,数学学习在学生思维能力形成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为此本文探讨了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对策,旨在全面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http://

关键词数学教学;思维能例;素质教育;授之以渔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观念也发生了较大变化。为培养符合市场需要的现代人才,应从小学教育开始,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不仅要学会知识,还要具备学习的能力。为此,我们应在小学教育中,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其具备发散思维、逻辑思维等基本的思维能力。教育不应抹灭学生的天性,应使学生始终保持创造性的思维,具有一定的批判精神,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塑造成功的教育模式。在小学数学学习中,思维能力培养尤为重要,必须在教育过程中坚持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小学数学的思维特点

小学入学后,学生需要开始接受全面的学习,可以说,小学阶段不仅是学生积累知识的阶段,也是培养学生的各项思维能力的黄金时期。就数学学习而言,应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是一门相对抽象的学科,所以要从数学自身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要求较高,同时,数学学习本身也是锻炼思维能力的过程。随着数学学习的推进,学生可在教师引导下根据学习到的数字、符号及其它内容进行逻辑推理,从而逐渐具备逻辑思维能力。数学中,要求学生具备判断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低年级小学生,通过数学学习,可以实现思维方式由具象思维向抽象或逻辑思维转化,小学生进行高年级后,已经基本具备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是学生形成创造思维的基础,所以通过有效的数学学习及逻辑思维训练,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性思维。

二、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对策

(一)提升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是学生思维能力开发的第一项任务,也是数学学习的前提条件。逻辑思维能力是严谨、合理且周密的思维方式,一年级的小学生可以通过教师引导思考、并练习计算等获得这种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如何读题,准确获知题目的含义,并思考如何推出答案。读题、思考、推理的过程就是学生锻炼逻辑思维能力的过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多数题目都可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只要稍加引导,学生即可建立起逻辑思维模式,并逐渐学会利用。教师应注意向学生强调数学是一门十分严谨的学科,只有严密的逻辑推理和运算才能保证答案的准确性,让学生正确的认识数学,养成严谨的数学学习习惯。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故意用错误的答案来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

逻辑思维是其他思维形成的基础,教师在发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后,应鼓励学生加强练习,为后续开发各种思维能力打好基础。

(二)开发发散思维能力

发散思维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模式,在数学学习中,发散思维可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解答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发散思维的特点是流畅、变通、多样及独特。学生在数学学习,极容易被逻辑思维定式所束缚,而具有发散思维后解题方法会更加灵活,同时学生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能看到知识或命题的不同点。

发散思维适合用于计算题中,教师可设计一个命题或情境,让学生找到求解的方法。例如在进行六年级上册,5.图形的变幻和确定位置《综合应用“选择上学路线”》授课时,教师根据学生已经学习的知识,组织学生绘制上学路线,要求学生绘制三条以上路线。课堂上,教师询问同学:“同学们,你们画出了几条路线?”,然后依次询问画出了“三条、四条……”的同学举手示意,这时教师请画出较多线路的同学到黑板上画出自己设计的路线,教师发现学生与他人不同的路线思考方式后,要向其他学生介绍这种思考的方式,台下的同学也恍然大悟,纷纷反思自己为什么未想到这条路线。通过同学画图示意,学生思维方式也逐渐开阔,这时教师要询问学生谁能再补充线路,激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当学生提出新的思考角度后,教师要给予其积极的肯定,必要时刻给予一定的奖励。这种“一题多解”的教学解题方式,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解题的常用方法,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可推广使用。

(三)培养逆向思维能力

逆向思维与逻辑思维能力相对,是反方向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对于数学学习而言,逆向思维难能可贵。在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另辟途径思考问题或公式,从而有效发挥逆向思维的作用。例如在学习二年级下册,3.三位数加减法整十整百加减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正常运算的过程,学生掌握后,教师选择一个较为简单的口算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快速得出答案。口算题目:“380+220=?”。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将220分成200和20,把380分成300和80;然后,80与20相加,200与300相加;最后,再将两个结果相加,即可得到正确的答案,这种运算方式在简单的运算中效率较高。学生学习到这种方法后,会从另外的角度思考解题的方式,从而培养了逆向思维能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数学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为其制定不同思维开发方式。同时,在制定教学计划和内容也应有所针对的增加思维能力训练,借助不同数学知识学习和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同时,要重视学生的思维能力全面开发对其学习数学,养成数学思维的重要意义。小学阶段数学学习中注重思维能力开发,对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具有重要意义,能为学生未来学习更为复杂、抽象的数学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

http://

参考文献

[1]于晓萍.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12(12):65-66

[2]李春菊.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教育学论坛——今日南国,2012,08(04):175-176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