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计算机运行的基本原理十篇计算机运行的基本原理十篇

计算机运行的基本原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44:42

计算机运行的基本原理篇1

关键词: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改革;教学实践;实验教材

0引言

“计算机组成原理”是普通高等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必修的核心骨干课程之一,在先修课(数字逻辑)和后续课(计算机系统结构、微计算机接口技术)之间起着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见图1)。一方面,通过“计算机组成原理”(以下简称组成原理)课程的学习,把“数字逻辑”课程中的基本数字逻辑单元组合成具有一定独立功能的计算机部件;另一方面,从微处理器数据通路设计角度引入指令集及软硬件功能分界面的概念,对学生理解计算机系统的软件和硬件设计思想产生深刻的影响,从而为后续的“计算机系统结构”分析系统性能优化所需硬件支持,并在系统复杂度、性能、成本问进行折中等内容提供知识准备。

当前的计算机内部结构日趋复杂、庞大和集成化,学生普遍感到组成原理难懂、概念抽象、感性认识差。在教学中,仅仅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很难实现教学目标,如何改革组成原理教学过程、吸引学生兴趣、改善教学效果和效率并紧密结合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趋势成为任课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经过多年的教学改革实践,我们探索出一些激发学习兴趣、提高理论知识的掌握与理解程度、增强实践动手能力的教学改革措施。

本文剖析了当前组成原理课程教学中面临的教与学、多样化教材和统一考试、重实用和重基础几个方面的挑战,阐述了在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实验教材编写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方法。

1“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中面临的挑战

1.1难教与难学的困境

计算机微体系结构的不断发展使得新概念、新技术层出不穷,为了确保授课内容贴近本领域技术发展的前沿,任课教师需要不断地跟踪学习国内外相关技术文献,以掌握微处理器设计的核心技术并渗透于教学内容中,大大增加了备课的难度。从学生的角度来说,由于组成原理中类似离散数学的证明、推导较少,也缺乏类似数据结构中的算法,学生觉得组成原理课“理论性、规律性不强”,“知识点零散”,“复习时无从下手”等,而且,在学习计算机各组成部分的硬件电路及其工作原理时,有时要用到数字电路、数字逻辑等先修课程的相关知识,学生对这些知识掌握得不够深入、基础薄弱,综合运用时就会感到吃力,因而兴趣不高。这种双方面的困难造成了组成原理课程既难教又难学的困境,往往教师课外花费大量的时间备课,课堂教学时却很难真正引起学生的兴趣。

1.2多样化教材与全国统考的矛盾

目前,国内主流的“计算机组成原理”教材很多,侧重点各有不同。自2009年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改为全国统一考试以来,在专业基础综合卷中所占比重较大的课程,如“数据结构”和“操作系统”,分别拥有比较经典的、被国内大多数高校广为采用的教材,而组成原理课程的教材仍然是处在群雄混战的局面。经过认真分析考试大纲,发现其中的知识点涵盖了多本相关教材,并不局限于某一本教材。在目前考研人数居高不下的形势下,如何精心选择一本适合的教材并兼顾其他,使学生广采众家之长,在就业和考研竞争中占有优势,是任课教师在教学中面临的又一个难题。

1.3“重实用”与“重基础”的矛盾

上课时经常遇到学生提问:学习本课程对以后工作有什么用处?对此,需要教育学生重视夯实专业基础,不要为流行一时的应用技术迷惑,只有真正理解和掌握了计算科学的实质才能在今后的研究和工作中选准方向。当前国内计算机硬件人才培养弱化,软件人才需求旺盛且待遇较高的现实情况,也造成了学生“重软件、轻硬件”的认识。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纠正学生的这种偏见,强化软件性能取决于软件设计者对系统中硬件的理解程度、操作系统的设计者也需要有较强的计算机组成与设计的背景知识等意识。

2教学改革与实践

经过多年来对组成原理课程进行的教改实践,为达到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良好的动手能力的教学目的,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该课程的教学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2.1合理组织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将“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的重点放在指令系统、运算器、控制器的设计上,对于重点内容讲深、讲透,其他部分则通过学生自学或讨论课讲授。对于核心教学内容,按照基本原理、简明示例、真实计算机系统举例3个层次逐层递进安排。

2.1.1基本原理是基础

基本原理是学习和理解计算机组成与运行机制的核心知识,具有稳定性和通用性,是学生一定要掌握的内容。例如,对于“冯·诺依曼计算机的基本组成”这一基本原理的讲解,设计了如下的教学步骤:首先说明计算机系统是对人脑功能的模拟;然后分析人脑具有的感知、存储、分析、输出和协调能力,从而引出冯·诺依曼计算机与上述功能对应的5个主要功能部件:输入设备、存储器、运算器、输出设备和控制器;接下来,在后续章节的教学中,不仅分析各功能部件的组成方式,还注重介绍各部件之间的联系和相互影响,使学生能够牢牢抓住本课程的基本原理,不至于淹没在繁复的细节中。通过精心设计教学步骤,将计算机的组成与人脑自身的功能形成类比,学生觉得概念和原理都鲜活了起来,理解更加深入和持久。再如,在介绍寻址方式时,强调所谓“寻址就是根据指令中的地址码信息找到操作的对象的过程”这一基本原理,从操作数可能的存储位置出发分析各种寻址过程,突出寻址方式与数据通路设置的相互作用关系,从而引出计算机内部两种主要信息流之一——“数据流”的概念。

2.1.2模型计算机作为简明示例

模型计算机系统处于基本原理和真实计算机系统两个层次之间,具有基本的计算机系统功能而删减了性能、成本等,优化了技术细节,学生运用所学习的基本原理知识就可以完成模型机的设计和分析。通过设计实现一台简单的模型计算机系统,增加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深度和应用能力。例如,在介绍寻址方式的概念后,通过拟定模型计算机指令系统、设计模型计算机数据通路的实践,学生对指令格式与寻址方式、寻址方式与数据通路设计之间作用关系的理解更加深刻,在印证理论知识的同时加深了对基本原理的理解。

2.1.3以真实计算机系统作为实例

以真实的计算机系统举例,不但可以运用课堂所学的基本原理,还可以贴近计算机硬件设计的技术发展前沿。在教学中,我们分别以精简指令集(RiSC)和复杂指令集(CiSC)两种处理器架构的代表mipS和pentium为例,说明不同的计算机系统设计理念产生了不同的寄存器设置、内部数据通路设计、时序控制方式及中断等外设控制方式。例如,在寻址方式部分,通过x86系列计算机和mipS计算机的机器指令集的具体示例,深刻揭示CiSC架构和RiSC架构计算机的区别,为后续的系统结构课程学习打下良好基础。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弥补了教材与实际系统的缝隙,既注重基础又体现了时代特性。

2.2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根据组成原理课程特点,我们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2.1课堂教学多采用问题驱动

在讲授新的单元内容之前,先对上一个单元进行简单扼要的总结,然后利用“接下来的内容将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或者“还有什么更先进的方法”等问题引起学生兴趣,导出新的教学单元。例如,在讲授补码加减法时,教师通过分析原码加减法操作过程中需要比较操作数绝对值大小,使学生认识到原码表示法不适合于加减运算,从而引入补码表示法和补码加减运算的内容;同理,在介绍乘除法器设计时,也通过设问方式,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的机器数表示形式及运算方法。通过提问,促使学生主动思考问题,进而比较自己的解决方法和已有方法的不同,发现好的思维方法,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2.2突出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讲授计算机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的同时,注意使所学的理论知识用于指导实践操作,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讲授控制器内容时,教师在讲授完控制器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后,可以通过一个只能执行几条指令的最简单模型机的示例来说明控制器设计的5个基本步骤:拟定指令系统、确定数据通路、安排时序、编写微操作时间表和微命令序列、控制逻辑实现。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对该模型机的功能扩展,通过实践比较不同方式实现可扩展性的难易程度。

2.2.3合理设置课后习题

为方便学生课后复习,我们遵循验证所学、启发思考的选题思路,选取有代表性的习题编辑成《计算机组成原理知识要点及习题解析》。习题主要包含两部分:一是针对理论课教学中一些比较抽象的、容易混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而设计的习题;二是针对基本理论的运用和应用而设计的习题。教师通过了解第一类习题的完成情况,可以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对于学生普遍掌握不好的内容可以采取适当的方法进行补充,以达到单元教学的目的;对第二类习题,教师组织学生讨论,进行集体学习,在各种解决方案的提出、论证、分析以及评估过程中,通过解决已有问题并提出新的问题的学习活动,使学生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得到很大的锻炼和提高。

2.3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

组成原理课程中介绍的很多工作过程都发生在芯片内部,内容很抽象。本文利用计算机动画演示各部件连接关系、数据流、控制流以及工作时序等内容,不仅能把高度抽象的知识直观地显示出来,而且借助于声音、图像的多重作用帮助学生加深理解。例如,通过动画演示指令执行的全过程,包括取指、分析译码及在微命令控制下各部件执行指令流程等内容,使学生迅速地了解CpU的整个工作过程并且课下还可以反复观看,提高了知识传授效率。此外,还建设了组成原理课程网站,把讲课的视频、相关资料和自测系统放到教学网站上,方便学生课后学习和进行自我评价。另外,提供一些相关的硬件知识网站和论坛的链接,鼓励学生通过网络自主学习,扩大知识面。

2.4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计算机组成原理”属于工程性、技术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因此在开展理论教学的同时,也要非常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哈尔滨工程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组成原理教学团队一直致力于计算机硬件系列课程教学内容的研究,并在原有讲义的基础上编写了系列实验教材。

2.4.1实验课程设置

实验教学内容可分为3个层次:基础验证型实验、设计应用型实验和综合设计型实验。3类实验难度依次递增,分别在组成原理实验箱和FpGa开发板上进行(见图2)。

1)基础验证型实验。

该类实验利用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实验箱完成,包括运算器实验、存储器实验、总线传输实验和微程序控制器实验,实验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实验系统单元模块的内部结构及相关集成电路芯片的基本逻辑,理解单元模块的工作原理及该模块在整机系统中的作用。通过基础验证型实验,学生加深了对理论课教学内容的理解。

2)设计应用型实验。

该类实验要求学生利用硬件描述语言VHDL进行功能部件的逻辑设计,在计算机上功能仿真通过后,再下载到可编程逻辑器件中进行物理测试。例如,在基于FpGa的运算器设计实验中,学生设计并实现一个16位运算器,实现基本的算术和逻辑运算,完成后下载到FpGa开发板上测试。学生对于这类实验课的积极l生很高,提出了一些独特的设计方案。

3)综合设计型实验。

在前面已完成的各功能部件逻辑设计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设计一个16位RiSC架构的模型计算机,并在FpGa开发板上实现。该类实验帮助学生掌握微程序控制计算机的设计方法,加深了解微程序的特点,理解指令流和数据流的流动过程,建立起整机概念。微程序设计技术是计算机组成原理理论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核心内容是理解在微程序的控制下处理器如何完成基本数据的通路操作。内容涉及时序安排、微指令编码方式、微程序设计等许多概念,学生感觉难以理解。综合设计实验使学生从微观角度分析微程序执行的整个过程,并通过亲手解剖一个小小的“麻雀”来了解微程序控制单元的设计方法。

2.4.2实验教材

课程组教师在实验课程讲义的基础上,整理编写了《基于FpGa的硬件系统设计实验与实践教程》,该书已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基于可编程逻辑器件开发平台,配合“数字逻辑”、“计算机组成原理”和“计算机系统结构”等课程的实验内容,通过浮点运算电路、有限状态机、RiSC模型机设计等实验用例的训练,使学生了解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传输、处理,以及控制信息是如何完成对计算机系统进行控制的,建立起计算机系统的整机概念。采用FpGa芯片实现硬件设计实验,具有开发速度快、方便、可靠等优点,并且基于SRam工艺的FpGa芯片可以反复编程,几乎没有器件损耗,大大降低了实验室的维护成本。另一方面,基于FpGa的计算系统设计已经在无线通信、工业控制等诸多领域得到实际应用。在计算机专业硬件课程的实验教学环节中引入相关内容,对于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就业竞争力都有非常大的帮助。

计算机运行的基本原理篇2

【关键词】单片机;FFt;频谱显示

一、引言

本文介绍的音乐频谱显示器可对mp3、手机、计算机输出的音乐信号进行实时的频谱显示。系统采用增强型8051单片机StC12C5a60S2为主控制芯片,通过单片机内置的aDC对音频信号进行采样,把连续信号离散化,然后通过快速傅里叶变换(FFt)运算,在频域计算出音频信号各个频率分量的功率,最后通过双基色LeD单元板进行显示。在显示的频率点不多的情况下,本系统比采用DSp或aRm作为主控制芯片的设计方案具有电路结构简洁,开发、生产成本低的优点。

二、系统设计

该系统由音频信号预处理电路、单片机StC12C5a60S2控制电路、LeD频谱显示电路等部分组成。图l为系统整体设计原理框图。

图1系统整体设计原理框图

系统各组部分的功能:(1)音频信号预处理电路主要对输入的音频进行电压放大和电平提升。(2)单片机StC12C5a60S2控制电路采用内置的aDC对音频信号进行采样量化,然后对量化后的音频数据采用FFt算法计算其频谱值,再将各频谱值进行32级量化。(3)LeD频谱显示电路在单片机的控制下,负责将FFt计算得到的音频信号的各个频点的大小进行直观显示。

1.音频信号预处理电路

图2音频信号预处理电路

音频信号预处理电路见图2所示,对输入的音频进行电压放大和电平提升。手机、计算机输出的音频信号Vin经过Rp1进行电压调节后,经集成运放LmV358反相放大10倍(av=-R3/R2=-10),提高系统的灵敏度。选用单电源供电的运放LmV358,一方面可以简化系统电源电路的设计,直接采用系统的+5V供电即可;另一方面其输出端静态电压为VCC/2,即2.5V。放大后的音频信号和这2.5V叠加后变为直流电压信号,满足后面单片机内置的aDC对输入电压量程的要求。另外,LmV358为轨到轨输出运放,它可在+5V单电源供电条件下仍具有较大的动态输出范围。

2.单片机StC12C5a60S2控制电路

StC12C5a60S2单片机是宏晶科技生产的新一代单时钟/机器周期(1t)8051单片机,具有高速、低功耗及超强抗干扰等特点,指令代码完全兼容传统8051,但速度快8-12倍;内部集成maX810专用复位电路,2路pwm,8路高速10位a/D转换(250K/S)等资源[1]。特别是它带硬件乘法/除法指令,使乘法指令执行时间从传统8051的48个晶振周期减少到4个晶振周期,使需要大量乘法运算的FFt运算速度得到大幅度提高。在本系统中,StC12C5a60S2单片机负责完成对音频信号进行a/D变换,然后采用FFt算法计算音频信号频谱,并将计算结果输出到LeD频谱显示电路。

(1)音频信号的a/D变换

根据香农采样定理,一般采样频率至少应为所采样音频信号最高频率的2倍。由于人耳能够感受的频率为20Hz-20kHz,所以理论上采样频率最高取40kHz。本设计采用单片机StC12C5a60S2内置的aDC对音频信号进行采样、量化。StC12C5a60S2单片机的a/D转换口在p1口(p1.0-p1.7),有8路10位的高速aDC,其输入电压量程为0-Vcc,转换速度可通过aDC_ContR特殊功能寄存器的SpeeD1,SpeeD0位进行控制,速度最快可设置为每90个时钟周期转换一次。在外接晶振为30mHz时,aDC的转换速度可达到330KHZ,完全可满足对音频信号的采样需要。

(2)音频信号频谱值的计算

我们采用快速傅里叶算法(FFt)来计算音频信号的频谱值。根据FFt运算规律,如aDC以fs的采样频率取n个采样点,经过FFt运算之后,就可以得到n个点的复数序列。通常为了方便进行FFt运算,通常n取2的整数次方:n=2L(L为正整数)。这n个点的FFt结果,每一个点就对应着原始信号的一个频率点,即第n点所表示的频率为f=n×fs/n,n=0,1,…,(n-1);该点的模值除以n/2就是对应该频率下原始信号的幅度(对于第1个点则是除以n);该点的相位即是对应该频率下原始信号的相位。由于FFt结果的对称性,通常只使用FFt运算后的前n/2个点的数值。本系统每隔10ms采样一次128个点,经过FFt运算后将得到128个频率点。由于FFt结果的对称性,我们选取前64个点进行显示。

现在FFt算法已发展出多种形式,本系统采用按时间抽选(Dit)的基-2FFt算法,这种算法程序相对较简单,节省存储单元,运行效率较高,比较适合用单片机编程实现。Dit基-2FFt算法主要由倒位序运算和多级蝶形运算实现。

a.倒位序运算的实现

Dit基-2FFt算法通常将原始数据序列倒位序存储,运算后的结果则按正常顺序输出。一般的数字信号处理的教材都介绍雷德(Rader)算法,通过“反向进位加法”将原始数据序列进行倒位序存储[2]。雷德算法的灵活性较大,但在本系统中,参与运算的数据点数只有128个,通过预先编制倒位序查询表,采用查表方式实现倒位序操作速度会更快。

b.蝶形运算的实现

根据Dit基-2FFt算法原理,n点FFt运算由log2n级,每级n/2个蝶形运算,共(n/2)log2n个蝶形运算构成。每个蝶形运算结构见图3所示[2]。

图3按时间抽选蝶形运算结构

蝶形运算结构图中,m表示第m级的蝶形运算,k为蝶形运算第一节点所在行数,b为蝶形运算两节点距离,b=2m-1,wnr为旋转因子,wnr=cos(2πr/n)-jsin(2πr/n)。

每个蝶形结构完成下述基本迭代运算[2]:

(1)

(2)

设Xm=Rm+jim,将式(1)转变为实部和虚部的表示形式,得到:由上面式(1)、式(2)可见,一个蝶形运算需要一次复数乘法Xm-1(k+b)wnr及两次复数加(减)法。在单片机系统中编程实现时,需把复数运算转变为实数运算。

(3)

(4)

同理,将式(2)转变为:

(5)

(6)

将sin、cos函数做成表格sin_tab[128]、cos_tab[128],直接查表可提高运算速度。

程序流程图见图4所示。整个L级递推过程由三个for循环嵌套构成,外层的一个for循环控制L(L=log2n=log2128=7)级的顺序运算;内层的两个for循环控制同一级(m相同)各蝶形结的运算,其中最内一层for循环控制同一种(即wnr中的r相同)蝶形结的运算,而中间一层for循环则控制不同种(即wnr中的r不同)蝶形结的运算。

图4Dit基-2FFt程序流程图

3.频谱值的显示

系统中采用64×32室内双基色LeD单元板进行显示,每列显示音频信号的一个频率点,每列LeD点亮的高度表示该频率点幅度的大小。该单元板由32块双基色8×8LeD模块组成,高4块,长8块;一般采用1/16扫描,行驱动采用8片4953,列驱动采用32片74HC595[3]。单元板两端分别预留级联接口,最初这种接口为20针插座,现在都改进为16针插座,一般称为08接口。但使用时要注意,不同厂家生产的LeD单元板,其使能信号en可能会不同,有些是低电平有效的,有些是高电平有效的。

三、结束语

本系统采用增强型8051单片机StC12C5a60S2实现音乐频谱显示,该方案硬件电路设计简单、成本低,并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宏晶科技.StC12C5a60S2系列单片机器件手册[m].2010.

[2]程佩青.数字信号处理教程(第二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3]靳桅,等.基于51系列单片机的LeD显示屏开关技术(第2版)[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

计算机运行的基本原理篇3

关键词高性能计算机管理软件接口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

1基本原理

1.1主要管理功能

高性能的计算机的管理软件,主要是使用ipmi协议,通过对网络的启动以及结合BmC卡来达到对计算机的管理的目的。同时还可以通过internet网来进行远程的关机,远程的对计算机进行安装系统、检测等操作,这些都是通过Java程序执行存放在指定位置的;linux脚本来实现的。

1.2工作原理

pXe是基于tCp/ip、DHCp、tFtp等internet协议之上的一种扩展的网络协议,它能够提供网络启动的功能、协议又分为客户端(client)和服务端(server)两端,pXeclient存储于网卡的Rom之中,在计算机引导的时候,BioS能够把pXeclient调入到内存中,然后对其进行执行,并且能够显示出命令菜单的操作,经过用户的选择之后,pXeclient将在远端的操作系统能够通过网络下载到本地上,并且在本地上运行。

pXe能够通过网络传输来保证其最后橙红的运行,在计算机启动的时候,DHCpserver能够给pXeclient动态的分配一个ip地址,为了实现这个目的,在对DHCpserver进行配置的时候应该增加对应的pXe特有的配置。由于在pXeclient所在的那个Rom内部,已经存在和tFtpclient,因此pXeclient可以使用tFtpclient,通过使用tFtp协议来在tFtpserver上对其需要的文件进行下载。

在上述的条件下,pXe协议就能够正常的运行了。在这个过程中,把pXeclient是需要安装Linux的计算机,tFtpserver以及DHCpserver是运行在不同的另一个Linuxserver之上的。并且,配置文件、,Bootstrap文件、Linux内核以及Linux根目录等都是放置在Linuxserver上面的tFtp服务器的根目录之下的。

需要值得注意的是,在pXeClient正常的工作的过程中,还需要3个二进制文件:即

Bootstrap、Linux内核以及Linux根文件系统这三种文件。其中,Bootstrap文件是可执行的程序,它能够向用户提供一个比较简单的控制界面,并且可以通过用户自主的选择,来进行相匹配的Linux内核以及Linux根文件系统的下载。

2实现方案

2.1涉及基本内容

目前来看,对于高性能计算机的管理软件使用的是基于Java语言的管理软件,它能够在集机群中使用上面介绍的各种技术来完成需要完成的各项功能,并且与此同时,各个功能都是封装在shell脚本之中的,并且还可以通过使用跨平台的编程的Java语言中的进程管理来对shell脚本文件进行调用。在计算机的管理软件的前台,会使用JSp来对Java进行调用。

其中,shell脚本文件的调用过程中,会涉及到网络启动、本地启动和网络安装服务这三种十分重要的技术,它们都可以在Linux的操作系统的环境下把调用的服务写成脚本文件的形式来进行执行,在这样的条件下能够使得对前台命令的调用变得更加的方便。

Java是一种跨平台的语言,因此可以使用这种语言作为编程的基本语言来解决这个系统中对于未来的跨平台的一种管理的设想。然而,如果采用这种方式则会涉及到一个Java与Shell脚本的调用接口问题,但是Java中的进程管理已经提供了能够对Shell脚本进行调用的能力,因此则不存在相关的问题。其中,还会涉及到Java提供的两个类:即Runtime和process。

3结论

目前,随着高性能的计算机的逐渐增多,对于高性能计算机的管理软件的研究也逐渐的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对于高性能的计算机的管理软件的研究方案,大多数都是在Java程序的基础上进行设计的一种管理软件,本文主要对其基本的原理进行了研究,主要包括涉及到的基本知识、以及其内部的软件构成、软件的结构等进行了介绍。该管理软件的工作原理比较简单,并且解决了对高性能计算机进行远程的管理存在的难点。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赖万东,钟理.浅析应用计算机软件辅助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教学[J].化工高等教育,2012(01):63-65+70.

[2]陈奇,朱家诚,公彦军.将计算机软件引入机械原理教学的探索与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1):145-148.

[3]向健极.计算机软件开发的基础架构原理分析[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02):70-72.

计算机运行的基本原理篇4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英语技工学校建构主义理论任务教学法

一、引言

技工学校《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是根据中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计算机专业对英语语言能力的要求,以及计算机岗位能力需求所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本课程属于专业英语基础课,突出基础性,强调实用性,注意专业性;力求巩固和拓宽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发展学生的语言基本技能,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以及运用英语进行电脑、网络操作的能力,同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其继续学习和运用英语打好基础。

二、任务教学法概述

任务教学法(task-basedapproach)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这种理论认为,学生知识的获得主要不是靠教师传授,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方式获得。建构既是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同时又包含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任务教学法”可以认为是一种以应用为动力,以应用为目的,以应用为核心的教学方法。它把语言能力目标与工作能力目标紧密联系起来,每一任务都是一个整体计划,包含各种机会和接触面。学生在这些过程中发展自己的认知潜力和应用语言发展交际能力的潜力。学生在参与和运用语言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会出现许多无法预料的情况。学生对所给的任务和遇到的问题的理解各有不同,导致任务过程出现的不可预测、不明确甚至变异现象。因此,任务型学习是一种动态学习。

三、技工学校《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基本任务分析

在技工学校,《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确切地说,本课程是针对信息技术专业的学生对英语的实际需求而开设的一门特殊用途英语(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课程,目前,这些专业大致包括网络、软件、电子商务以及多媒体制作等专业。本课程的目标是将信息技术专业知识、英语语言知识紧密结合,以培养学生综合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一般说来,技工学校的《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的基本任务包括以下内容:①专业词汇:掌握1000左右的专业词汇,100个左右首字母缩略语。②听说能力:能运用基础语法以及专业词汇进行基本的专业知识介绍及交流讨论。③阅读能力:能基本读懂有关计算机软、硬件原理,网络运作原理、外部设备的英语文章或说明书。④写作能力:能运用基本专业词汇以及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进行简单的写作计算机专业英语。⑤翻译能力:以岗位对计算机专业英语翻译能力的需求为目标,培养学生参与并完成与计算机专业知识运用相关的专业翻译项目。为了完成以上基本课程任务,笔者在《计算机英语》课程实施过程中,以任务教学法为主线进行教学设计,即在明确课程教学目标以及单元教学目标(包括主题目标、语言目标、专业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前提下,设计与计算机专业知识运用相关的专业项目,驱动学生“明确任务,参与完成”。具体而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综合项目设计”为主线,把任务(task)引入英语课堂并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以听、说、读、写、译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单项技能的强化训练;而学生利用已有知识,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力或动机,主动地用所学语言去做事情,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学习语言知识,发展语言能力,从而具备计算机专业所需的语言应用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使专业英语与基础英语教学融为一体,计算机专业知识与英语教学融为一体,有效完成课程目标以及课程基本任务。

四、《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中任务设计的基本原则

结合任务教学法的基本要求以及《计算机专业英语》的基本任务,笔者提出技工学校《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中任务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①真实教学环境设计原则。创建计算机专业英语使用的真实的教学环境,即结合《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基本任务进行真实项目设计。在《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过程中,任务型教学把语言教学真实化和项目化,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不仅在运用中学,而且为了运用而学,直接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去用英语完成各种情景中真实的生活、学习、工作等任务,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英语的能力。任务型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是有效改变以往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现状的最佳途径之一。②学生为主体原则。以学生为主体进行项目与任务设计,把学生的学习活动与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导和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去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教师能动地引导和激励,使学生真正掌握所学内容,并通过任务举一反三。③课程目标及步骤性原则:为了完成课程的基本教学目标,课程的教学任务应以课程的基本任务为基础,无论是综合的任务设计还是单项任务设计都应遵循专业词汇目标、听说目标、读写目标以及翻译目标,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保障《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的有效实施。在此基础上,按照步骤完成任务组织及实施。

五、任务教学法在《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中的设计和应用

建立在对任务教学法、《计算机专业英语课》课程任务分析科学认知的基础上,笔者遵循任务设计的基本原则,尝试在《计算机专业英语》的实践教学中使用任务教学法。以下是《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实施过程中任务教学法设计和应用的具体阐述:

1.教师明确课程及单元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项目(课程目标)以及单项技能训练项目(单元目标)的任务设计,创建“真实教学环境设计”。例如,在进行“Basiccomponentsofacomputer”单元的讲授时,教师首先设计“真实教学环境设计”以及综合目标任务:“美国人peter要买一台电脑,学生作为电脑供货商向peter推荐一款最新生产的V1678的电脑,设法向peter介绍电脑基本构件的内容,并最终成功说服peter购买V1678的电脑。”其次,教师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单项任务目标设计:①掌握10个左右计算机常见专业词汇。②掌握6个谈论电脑部件的基本句型。③能运用基础语法、词汇以及专业词汇向客人介绍电脑的各种产品和价格。④能顺利地用英文比较各种产品的优势及劣势并推销自己的产品,说服顾客买自己的产品。这样,教师和学生都围绕如何完成具体的任务进行,教师思路清晰,学生学习目的明确,通过小任务的解决来完成大任务。

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任务分析。这是一个在明确的教学任务指引下,学生主动探究摸索,独立自主寻求问题、发现问题、逐渐尝试完成任务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按照小组讨论——各组汇报——教师总结的模式,分两个层次进行。比如在进行“Describingtheprocessoranditsperformance”单元的学习时,项目设定“peter发现电脑的运行速度越来越慢,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想请你帮他改进或升级他的电脑”。首先,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积累,以组为单位围绕第一个小任务——认识电脑内部构件,包括微处理器、内存、扩展槽等并组成部分开展“为什么电脑速度会变慢?”的讨论,并把讨论结果向全班汇报,教师把各组汇报结果写在黑板上。从讨论的结果看,学生会讨论出电脑内部构件,包括微处理器、内存、扩展槽以及造成电脑速度慢的可能原因,结果可能不完整,不过教师应以鼓励为主,不要急于补充内容。此后,进入第二层次的分析,发给学生认识电脑内部构件图以及有关影响电脑速度的文章介绍,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阅读并分析文字材料,以组为单位讨论任务并把讨论结果向全班汇报;教师把各组汇报结果再次写在黑板上,让学生比较看材料前后自己总结的结果,体会差别。这样,学生就会明白自己一开始没有想到的地方,加深印象。但这并不等于说,学生对电脑内部构件以及电脑故障原因就已经很清楚了,可能会有不少疏漏的细节问题。教师因势利导,把学生疏漏的地方指点出来,等于是新知识的讲解。最后,由教师学生共同进行正确知识的归纳总结。

3.教学目标达成,完成教学任务。再以“Describingtheprocessoranditsperformance”单元的学习为例,通过以上对任务的分析,学生已对电脑内部构件以及电脑故障原因有了清楚的了解,为了结束任务,教师应引导学生转向本单元教学目标:①是否能在“电脑内部构件图”中标出掌握15个与部件相关的专业词汇?②能否应用已学专业词汇向peter清晰说明电脑速度变慢的原因?③能否用100个单词书面向peter清晰说明电脑速度变慢的原因?④能否阅读并翻译与本单元内容相关的应用软件光盘的说明书?

此时,教师应鼓励他们尝试着去写,可以通过各种手段、途径完成,可以互相讨论,可以查阅资料,可以随时提出问题。对于提出来的问题,尽量让有能力的学生来解决,形成相互学习、相互鼓励的良好氛围;对于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逐渐引导、指点,形成互动的解决问题方式,共同完成任务。

4.以学生自评、学生互评以及教师评价等方式进行任务评价和任务提升。以“教学目标达成”完成教学任务后,教师组织灵活多样的任务评价。首先学生要对所完成任务的质量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全班学生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成果,达到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完善提高的目的。最后,教师对学生完成任务的质量进行全面评价,以正面引导为主,多表扬,多鼓励,并适时指出存在的问题。

六、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任务教学法概念的阐述,《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目标的分析,《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中的任务设计原则限定,清晰描述了任务教学法在《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中的设计和应用。在技工学校,《计算机专业英语》具有自身的课程目标: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能力,并通过任务细分,组织单项实训和综合实训,使学生具备计算机专业岗位能力所需的语言应用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笔者将结合《计算机专业英语》的基本任务以及学生的实际需求,以更进一步提高技工学校《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质量为目标,对任务教学法在《计算机专业英语》的设计与应用进行不懈的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Richards,J.C.,platt,J.&platt.朗文语言教学及应用语言学词典[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2]国家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钱晓菩,马玉娟.试论任务驱动[J].中国电化教育,2002,(9).

计算机运行的基本原理篇5

关键词:计算机;软件开发;基础架构;原理

我国科学技术发展促进了计算机在社会众多领域的广泛运用,而计算机运用的过程中需要运用各种软件,由此可见,计算机软件开发逐渐变为一个越来越热门的行业。而受到我国国情以及多种因素的影响,计算机软件开发在我国的发展受到阻滞,因此需要借助于先进、科学的基础架构原理提高计算机软件开发水平。

1计算机软件开发的内涵及特点

计算机发明初期受到体积以及性能的限制,未诞生计算机软件,而伴随晶体管以及集成电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计算机的性能,其中操作系统软件的产生主要是为了能够更好的实现人机交互界面。伴随不断提升的计算机运算效率其在社会各领域得到广泛的需求,目前人们的实际需求已经成为计算机软件开发的重要依据。伴随计算机的不断深入发展给累应用软件在社会领域中的得到广泛和深入的运用,因此急需要开发各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软件。在实际的工作生活中计算机软件开发主要分为先进行软件开发后投入使用和以使用者具体要求为软件开发的依据[1]。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软件开发工作已经开始逐渐形成相对独立的一门学科,我国众多的大学以及相关专业学校目前已经开设有关计算机软件开发的专业课程,而且市场上的众多软件开始在社会各个领域得到覆盖,而社会上有不断出现的新软件需要得到进一步的更新以及完善,因此,计算机软件开发中呈现出的一个最大的特点便是持续性[2]。软件开发之后需要得到不断地进行完善以及优化,描述计算机语言的时候需要计算机软件,但在此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逻辑关系,由此可见,计算机软件具有自身的缺陷,其中软件的复杂性与其自身存在的问题间存在正比例关系。目前我国运用的较为广泛的windows软件操作系统,人们在使用该软件的过程常发现软件存在一定的漏洞,需要经常性地采取一定方案对漏洞进行修补,其主要目的在于维持系统的正常运行并逐步完善系统软件问题。除上述特点外,计算机软件的另外一大主要特点是针对性。目前软件开发市场具有广阔的前景,因而不断有新的企业成立以开发计算机软件,其在无形中增加了计算机软件开发市场的竞争压力。针对此类问题,目前企业需要赢取更大的市场份额以获取更为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和赢取更大的经济效益,计算机软件开发人员需要时刻关注市场变化发展的实际需求,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开发计算机软件,其主要目的在于获得更为广阔的市场份额。

2计算机软件开发基础架构的选择

2.1基础构架的原理

开发计算机软件的工作过程中,工作的中心内容是设计基础构架,其中开发软件主要是对特定的逻辑关系予以运用,随后再编写以及组合计算机语言,进而保障某县具体功能能够为特定的工作提供服务。为了能更好的为基础架构中的逻辑关系进行定义,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对软件开发基础架构的扩展性和维护性予以重视。基础架构在当前常用的一种结构体系是三层结构体系,其主要包括表示层、逻辑层和数据层,通过对该三层结构体系产生作用以进行软件开发工作,今儿分离软件的计算机语言、逻辑关系以及人机交互界面等几个方面的功能,并在实际开发的过程中将上述三个方面的功能予以分别开发;随后再在维护和修改的过程中予以单独的修改[3]。通过对上述原理的分析可以看出,开发软件工作需要重视基础架构原理,在实际过程中予以充分的重视有助于计算机软件开发效率以及效果的显著提升。

2.2基础架构的选择

就目前的计算机软件开发工作而言,其不仅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相对系统的工作体系,而且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相对完善的工作体系,主要包括了程序编写、需求分析以及维护更新三个环节[4]。在实际的开发工作中,计算机软件的基础构架不仅对每一个工作环节的工作效率产生影响,而且对每一个工作环节的工作效果产生影响,这是因为良好的软件基础架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显著提高软件开发的编写效率,在工作人员开发软件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计算机人员在开发不同的软件的过程中,不同功能的软件需要对软件自身的基础构架原理进行详细的分析,其主要目的在于确定更为合适的软件基础架构。具体应软件基础架构原理的过程中,需要对计算机语言进行分析,这是因为计算机语言中涵盖了多种的基础架构并能够为多种的软件开发工作提供参考和帮助。因此计算机人员在开发软件的过程中不再需要对基础架构予以重新的设计,其仅需要对不同的需求进行分析便可获取更为适合的软件开发需要。

3结束语

目前,人们生活和工作中一项重要的工具是计算机,不同计算机软件的利用可以帮助人们开展不同的娱乐、工作以及学习等,可见计算机软件的而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初期其功能基本以及结构均较为简单,由一个人单独便可进行开发工作,但伴随计算机及其软件的不断发展以及不断深入软件开发不断复杂化,因此需要结合众人的力量共同完成。而人们广泛运用软件开发基础架构原理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提高了软件开发工作的效率,进而达到开发出性能更为全面且更为强大的软件。

参考文献:

[1]向健极.计算机软件开发的基拙架构原理分析[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11(02):70-72.

[2]任佳丽.嵌入式软件自动代码生成和代码整合方法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13,12(04):18-19.

[3]朱南扬.计算机软件开发的基础架构原理分析[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3,8(11):67.

计算机运行的基本原理篇6

SunBing;QiXiaomei

(ChinaUniversityofpetroleumCollegeofComputerandCommunicationengineering,Dongying257061,China)

摘要:结合工程实际应用和现代硬件系统的设计方法,应用VHDL对组成原理实验中的主要器件进行逻辑设计,将现有的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课程的实验内容、实验方式、实验过程进行设置与优化。在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教学环节中引入VHDL及FpGa技术,能够起到促进课程内容学习及培养专业能力的双重效果。

abstract:Combinedwithengineeringapplicationanddesignmethodofmodernhardwaresystem,VHDLwasusedtomakelogicdesignforthemaincomponentinprinciplesofcomputercompositiontodesignandoptimizeexperimentalcontent,method,andprocessofexistingexperimentcourseofcomputercompositionprinciple.theintroductionofVHDLandFpGatechnologyintoexperimentalteachingcanbothpromotetolearncoursecontentandcultivateprofessionalability.

关键词:VHDL语言实验教学计算机组成原理

Keywords:VHDLLanguage;experimentalteaching;principlesofcomputercomposition

中图分类号:tp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7-0110-02

0引言

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骨干课程,也是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1]。本校的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课程已经突破传统,引入了较新的FpGa技术,实践证明,引入FpGa技术的组成原理实验课程已经取得很好的效果,但在计算机部件实验过程中多数采用已有的器件,这样就减少了学生对关键器件的设计过程。而VHDL语言的最大特点就是描述能力极强,较其他硬件描述语言有很多优点,给学生充分提供想象和设计空间,灵活使用不同算法来实现电路的逻辑功能,并根据自己所编写的代码进行各种仿真及测试,以达到最优编译效果,这样的实验过程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和实践的兴趣,进一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1VHDL语言简介

VHDL的英文全名是Very-High-SpeedintegratedCircuitHardwareDescriptionLanguage,诞生于1982年。1987年底,VHDL被ieee和美国国防部确认为标准硬件描述语言。

VHDL主要用于描述数字系统的结构、行为、功能和接口。除了含有许多具有硬件特征的语句外,VHDL的语言形式和描述风格与句法是十分类似于一般的计算机高级语言。VHDL的程序结构特点是将一个设计实体分成外部和内部,外部就是该实体的接口,内部就是该实体的内部功能和算法完成部分。在对一个设计实体定义了外部界面后,一旦其内部开发完成后,其他的设计就可以直接调用这个实体。这种将设计实体分成内部和外部的概念是VHDL系统设计基本点。

VHDL作为标准化的硬件描述语言并得以广泛应用,具有很多其他硬件描述语言所不具备的优点:①VHDL语言具有强大的语言结构,需采用简单明确的VHDL语言程序就可以描述十分复杂的硬件电路。②VHDL语言具有多层次的电路设计描述功能,既可描述系统级电路,也可以描述门级电路。③VHDL语言具有很强的移植能力,不受设计平台及开发环境的限制。④VHDL语言的设计描述与器件无关,允许采用多种不同的器件结构来实现同一种设计实体。⑤VHDL语言采用基于库(library)的设计方法,设计出的程序易于共享和复用,从而减小硬件电路设计的工作量,缩短开发周期。

2基于VHDL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内容的设置与优化

2.1实验内容的基本设置以往的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课的项目主要是计算机部件实验和模型机实验,模型机作为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部件实验主要有运算器、存储器、总线、控制器等16个学时的验证性实验。基于VHDL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的实验方式,实验项目可以设置得灵活一些,实验所用的电路可以与现有的教材保持一致,实验类型均改为设计性实验,开发软件采用QUaRtUSii,硬件描述语言选用VHDL,要求学生使用VHDL语言设计实验电路,通过仿真进行验证。

2.2实验内容的优化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自己设计CpU,首先让学生清楚CpU各个部件如何工作,以及各个部件之间如何进行数据传输,如何协调配和构成一个完整的CpU。因此,教师必须要设计出一个针对课程并且难度适中的教学用模型机,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根据这个简单模型机设计出部件实验的内容见表1。

2.3实验方式的优化考虑到如果单纯从实验类型,由验证型改为设计型,完成实验对学生的要求提高了,但由于现有的教学大纲并没有针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的硬件描述语言的课程,而且VHDL语言与学生较为熟悉的C语言有较大差距,不是很直观,学生不易掌握。因此,要求学生用VHDL语言设计实验电路中所有代码难度有些偏大。因此,为了保证在有限的实验学时下,能让学生通过实验掌握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的相关内容,我们将实验步骤进行调整,可以由教师预先写好实验代码,生成相应的位流文件,让学生先下载所做实验的位流文件进行功能验证,然后再进行相应的代码设计。在代码设计阶段,不要求学生写出所有原代码,在每个实验中,由教师提供设计好的框架,定义要输入、输出端口,让学生完成部件实验中的逻辑设计。这样经过部件实验,学生也可以基本完成计算机组成原理中硬件电路的描述。

3实验过程

文章以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中的“加法运算电路实验”为例说明实验过程。

图1是4位二进制加法运算电路实验。电路由一个4位二进制加法运算器,两个数据输入寄存器,一个数据输出寄存器构成。该实验以总线方式进行数据传输,为了使数据传输过程中不发生冲突,在电路中增加了两个三态门,一个用于控制加法器的输出,一个控制外部数据的输入。

加法器是运算电路的核心[2]。计算机中实现减法、乘法和除法最终都要转化成加法来进行运算。本实验中的4位二进制加法器由VHDL语言实现。参考代码如下:

LiBRaRYieee;

USeieee.StD_LoGiC_1164.aLL;

USeieee.StD_LoGiC_UnSiGneD.aLL;

entitYaDDeR4BiS

poRt(C4:inStD_LoGiC;

a4:inStD_LoGiC_VeCtoR(3Downto0);

B4:inStD_LoGiC_VeCtoR(3Downto0);

S4:oUtStD_LoGiC_VeCtoR(3Downto0);

Co4:oUtStD_LoGiC);

enDentitYaDDeR4B;

aRCHiteCtUReaRtoFaDDeR4BiS

SiGnaLS5:StD_LoGiC_VeCtoR(4Downto0);

SiGnaLa5,B5:StD_LoGiC_VeCtoR(4Downto0);

BeGin

a5

B5

S5

S4

Co4

enDaRCHiteCtUReaRt;

加法运算器仿真波形结果如图2所示。图中设定的数据是在第2节拍将数据“0001”送到寄存器a,在第4节拍将数据“0011”送到寄存器B,在第6节拍让加法运算结果输出,在第9节拍让带进位的运算结果输出。从总线上数据的变化可以见到,加法运算的结果是“0100”,带进位加法运算结果是“0101”,可见所设计的加法器进行计算的结果是完全正确的。

4结束语

将VHDL应用到现有的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课程中,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的掌握程度,还能够学到VHDL硬件语言及其先进的开发技术,起到了传统实验方式难以取得的效果;它不受专业实验室的硬件约束,在设计过程中只需要有软件开发环境即可,这种将硬件实验课程“软化”的方法将有着很好的教学前景。同时,这种新型实验模式对实验指导教师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实验教师更需要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

参考文献:

计算机运行的基本原理篇7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10-0138-02

一、现阶段机械制造行业的成本核算内容和方法

(一)机械制造行业的成本核算内容

《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实行)》明确,产品成本是指企业在生产产品过程中所发生的材料费用、职工薪酬等,以及不能直接计入而按一定标准分配计入的各种间接费用产品成本,是指企业在生产产品过程中所发生的材料费用、职工薪酬等,以及不能直接计入而按一定标准分配计入的各种间接费用。企业应当根据生产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确定成本核算对象,归集成本费用,计算产品的生产成本。

产品成本开支范围是以产品成本的实质为基础,同时又考虑了加强企业经济核算、进行生产耗费的补偿,把一部分与产品价值无关的费用也列入产品成本中。这样有助于充分发挥成本在加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和经济核算上的积极作用。

成本开支范围包括以下各项:第一,制造产品而消耗的原材料、辅助材料、外购半成品和燃料的原价与运输装卸、整理等费用;第二,为制造产品而耗费的动力费;第三,企业生产单位支出的职工薪酬,包括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福利费、社会保险等;第四,生产用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用;第五,企业生产单位因生产原因发生的废品损失,以及季节性、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第六,企业生产单位为管理和组织生产而支付的办公费、取暖费、水电费、差旅费以及运输费、保险费、设计制图费、试验检验费和劳动保护费等。

可见,成本开支范围是以成本的经济内涵为基础,同时也考虑到企业实行独立核算的要求而制定的,也就是要结合考虑耗费和补偿的关系,使企业在正常生产经营的条件下。既能补偿生产过程中的耗费,又能实现合理的利润。这样,能使企业不断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使企业的资产得到保值增值,投资者得到合理的投资收益。

(二)机械制造行业的成本核算方法

机械成本核算是指企业对一段时期内生产经营中所发生的费用进行汇总、分类和核算的管理工作,最终计算出费用总额和产品的实际成本以及产品的单位成本,机械制造行业成本核算与一般成本核算具有较大的共性。

制造行业成本核算是指机械制造企业对其企业经营运作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进行的上述管理活动,以实现机械制造企业科学合理的成本管理,最终实现其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机械制造行业的成本核算方法主要分为五种:第一,品种法,即以产品作为成本计算对象的成本核算方法;第二,分批法,即以产品批次作为成本计算对象的成本核算方法;第三,分步法,即以产品生产阶段和生产步骤作为成本计算对象的成本核算方法;第四,分类法,即以产品类别作为成本计算对象的成本核算方法。第五,aBC法,即以“作业”作为成本计算对象的成本核算方法。

在日常成本核算中,鉴于行业的特性,机械制造行业常常将以上几种方法混合使用,使成本核算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

成本计算是成本核算的一个重要环节,成本计算方法正确与否直接关乎到成本核算结果是否科学准确,因此,机械制造行业所选择的成本计算方法要科学合理、实事求是。调研中发现以往机械制造行业的各项成本以每项支出的原始凭证作为计算的依据,但是通常机械制造行业不能及时拿到已经发生的各项支出的原始凭证,如此一来,已经发生但尚未拿到原始凭证的各项支出就不被纳入成本计算,这种成本计算方式显然是不严谨不实事求是的,这会造成机械制造行业成本计算的遗漏和错误,从而导致机械制造行业的账面成本偏低,进而造成机械制造行业利润的高估,在进行成本计算时,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对于已经发生的支出(暂估入账)要及时纳入成本核算,这样才能保证成本计算的有效性,进而为准确进行成本核算奠定基础。

二、利用车间成本核算基础工作控制企业成本

成本会计的基础工作是进行成本会计工作的首要条件。不重视各项基础工作,成本会计工作就不能顺利开展,也就无从完成预期的任务。做好成本核算基础工作需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建立定额管理制度,制定必要的消耗定额

做好定额的制定和修订工作,可以使企业成本预算和成本计划的编制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使成本核算有了可靠的依据,也为开展成本控制和成本分析提供了客观标准。因此,加强定额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定额制定的基本要求是既要先进又要切合实际,并应随着企业生产技术条件的变化和管理水平的提高而定期修订,否则定额就失去了其应有的作用。

(二)加强物资的计量、验收、领发和清查制定

做好物资的计量、验收、领发和清查工作,是正确计算成本的必要条件,也是加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前提。

企业一切物资的收发都要经过计量、验收和办理必要的凭证手续,为此必须要做好以下各项工作:第一,要提高人们对这项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同时还应根据不同计量对象,配置必要的计量器具,尤其对消耗量大的水、风、电、汽的计量器具要配备齐全。第二,应该设置专职的质量检验机构,辅之以群众性的质量把关活动,形成专职机构和群众检查相结合,而以专职机构为主的质量检查制度。做到不符合质量、规格要求的材料物资不入库,不发货。第三,应建立计量仪器和器具的管理与定期检查制度,以保证计量仪器与器具始终处于良好状态;对零部件和产品的质量应不定期进行抽查,以检查质量验收制度的执行情况。

领发材料、半成品、工具等物资,都要有严格的手续和制度。有消耗定额的,按定额发放;没有消耗定额的,按照合理需用量发放;防止乱领乱用,造成积压浪费。对于每月发出或每批生产剩余的材料物资等,应及时办理退库手续或结转到下期继续使用,以使计入产品成本的材料物资正确无误。

库存物资应定期进行清查、盘点,做到账物相符,避免出现差错和霉烂变质,防止积压浪费和贪污盗窃,以保护财产物资的安全。

(三)建立内部结算制度,制定内部结算价格

建立内部结算制度,制定内部结算价格,有利于贯彻执行成本责任制,正确考核企业内部各单位的业绩,也有助于简化和减少成本核算工作,并便于成本计划和成本控制工作的开展。

内部结算是指对企业内部各部门、车间之间的经济事项运用货币形式进行等价交换结算,以明确经济责任的一种管理形式。搞好内部结算要抓好内部结算价格、内部结算方式和内部结算组织三方面的工作。

内部结算价格是指企业内部各单位之间计价结算的价格。对于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动力、在产品、半成品和各种劳务等,都要制定合理的内部结算价格。这样一来,企业内部价格的制定涉及企业各个方面的经济利益,应由各有关部门共同协作来制定。这就要求制定的内部结算价格要保证企业整体利益的一致性;要兼顾内部各单位的利益,使各单位都感到价格公平合理,可以接受。

内部结算价格的制定,通常是以计划单位成本作为内部结算价格,也有些单位以产品计划单位成本加上一定利润作为结算价格。后一种方法能调动提供产品或劳务单位的积极性,但由于所加利润额的多少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对内部单位业绩考评的准确性有一定影响,也不便于计算最终产品实际成本。总之不论采用什么方法制定内部结算价格,都应使之保持相对稳定,但也要根据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的变动而定期予以调整。内部结算价格应由企业统一颁布,各单位要严格执行,不能擅自改变价格标准。

内部结算价格确定后,企业内部各单位之间发生经济往来时,就可依据一定的价格和结算方进行结算。企业应本着既满足往来结算和资金管理的要求,又简化结算手续的原则选择使用。

(四)建立原始记录制度,制定合理的凭证传递流程

成本会计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对各项生产费用进行数据处理、计算产品成本,这就需要通过一定方式取得各项数据。原始记录就是提供成本计算数据的主要方式,是按照规定的格式,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具体事实的最初的记载。调研中发现,企业生产经营中材料的领用、工时的消耗、生产设备的运转、动力的消耗、费用的开支、废品的发生、产品质量的检验、在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转移、成品和自制半成品的交库等,都要记录在具有一定格式的凭证中。这种直接记载具体事实的凭证,就是原始记录。建立严密的原始记录制度,制定合理的凭证传递流程,对加强企业经营管理,正确计算产品成本,提供制定各项定额和编制成本计划的依据,都具有重要意义。

原始记录往往为多个部门所需要,因此,按要求填写的原始记录,应分别送交有关部门使用。用如果采取一式一份的原始记录形式,则要按需要部门依次传递使用。这种方式的原始记录填写简单,但是不能同时送交各需用单位,影响及时使用,发生丢失时不易查对。采用一式多份的原始记录,可以同时送交各需用部门,如有丢失也便于查找。

企业应健全原始记录制度,统一规定各种原始记录的格式、内容填制方法、存档和销毁等制度;应根据成本计算和内部控制的需要,制定各种原始记录的传递程序,包括凭证传递所流经部门、各部门对凭证的处理程序等。为了清楚地反映凭证传递的流程,凭证传递流程最好用流程图来表示。原始记录要符合成本管理的要求,有利于班组经济核算的开展,力求简明讲求实效、并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及时修改以充分发挥原始记录的作用。

需要指出的是,做好成本会计工作,除了要建立和健全以上各项基础工作之外,还必须提高全员的成本意识和素质,特别是车间技术人员,更要提高成本意识和素质,把经济性和技术性很好地结合起来,这是完成成本会计任务的重要保证。

计算机运行的基本原理篇8

关键词:单机核算;费用;管理

建筑行业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成本核算和控制也成为各施工企业关注的焦点,其中机械使用费是核算重点之一。关于推行单机核算管理,经过不断的试行、探索和改进,从最初的单机核算发展到单机核算与施工项目成本核算管理和财务管理相结合,初步形成了一套施工机械经济核算管理的方法。加强对施工项目实行独立核算的管理制度,自有设备对项目部收取折旧费和大修费,设备的日常使用和修理费由相应项目部承担,下面讨论在这种管理模式下的施工机械经济核算管理。

1施工项目部设备费的分类

根据国家财政部的《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办法》,设备费用在施工项目部的成本归集中分为三大类型:(1)机械使用费,包括工程机械和工程用车;(2)测量试验设备费,包括测量仪器和试验设备,这些费用一般列入工程施工成本的其他直接费;(3)办公设备和行政用车费用,一般列入项目现场经费。其中机械使用费是工程三大直接成本之一,占施工成本的比例较大,其他两类费用所占比例相对较小,因此将机械使用费作为重点,进行核算管理。

2机械核算统计的基本数据

在设备核算的统计中,先将设备进行编号标识,用统一的表格完整、真实、准确地收集设备使用、保养和维修的原始数据和记录,具体包括设备的运行数据、使用费用和产值数据三大部分。

2.1设备的运行数据。反映设备运行情况的基本数据包括运行工时、维修工时、工作天数、工作台班、闲置天数、故障天数、能耗量、生产量、车辆行驶里程等。部分参数说明如下:

工作台班:运行工时数除以8。

闲置天数:设备处于完好状态且无使用需要而未投入使用的天数,其中包括设备在闲置时的日常维护记为闲置天数。

故障天数:设备运行中修理工时大于2h但不足4h的记为故障天数0.5d,超过4h的记故障天数1d;设备有使用需要但因资金、配件、技术、人员等原因未能进行维修而不能投入使用则记为故障天数。

能耗量:根据设备情况分汽油、柴油、重油和电力用量。生产量:一般统计有明确生产数量的设备产量,如沥青混凝土搅拌设备、水泥混凝土搅拌站、沥青脱桶设备。

2.2设备的使用费用。设备的使用费根据发生过程的特点分为五种类型:(1)企业内部按管理办法计提的费用,如折旧费、大修费。(2)经合同结算支付的费用,如设备租赁费。(3)经过人出库管理的物资费用,如配件、五金、工具、油、工作油、批量采购内部加油的燃油,这些费用可以在物资管理的出库时划分到具体设备。(4)无需经过人出库管理的费用,如送外维修费、拆装费、运输费、外部油站加油费、路桥及保管费,这些费用必须在报销人账时划分到具体设备。(5)设备人工费:经劳资核定后发放给设备操作人员的工资。

2.3设备的产值数据。一般的自有设备可以根据租赁市场价格和设备的使用情况计算参考产值,作为单机核算经济分析的参数。专业化施工的机组进一步统计对应的分部工程或分项工程产量和产值,作为进行机组核算的参数。

3设备经济核算的基本指标

3.1设备使用情况指标。包括设备完好率、利用率、台班利用率、台班生产量。由于工程施工作业一般不考虑节假日的情况,所以完好率、利用率、台班利用率的计算方法为:设备完好率=统计期间完好天数÷统计期间公历天数;设备利用率=统计期间工作天数÷统计期间公历天数;设备台班利用率=统计期间工作台班÷统计期间公历天数。

3.2设备能耗数量指标。包括台班耗油量、台班耗电量、单位产量耗油量、单位产量耗电量、车辆的单位里程耗油量。

3.3设备的费用指标。包括台班耗油费、台班耗电费、台班人工费、台班日常维修费、单位产量耗油费、单位产量耗电费、单位产量的日常维修费。

4机械经济核算的基础工作

从机械核算统计的基本数据和基本经济指标可见,机械核算统计是一项复杂、繁琐的工作,任何原始数据和记录的不完整、不真实、不准确都会使得经济分析无法进行或者经济分析不准确,因此,必须做好一系列基础工作。实行项目独立核算管理的企业,机械核算统计应以项目部为基础,完善核算统计的基础工作。

4.1财务管理。机械核算统计工作首先要有严格的财务管理支持,第一步是财务的科目设置要适应统计核算工作的要求。第二步是严格把关各种费用的报销和人账。各种设备费用在报销和人账之前严格归集划分到相应具体设备并且经过统计人员统计,从而保证费用的去向清楚,归集准确合理。同时,各种费用的归集和人账还应及时进行,与统计核算尽量保持同步。

4.2物资管理。设备的使用、保养和维修需要消耗各种物资,完善的物资管理也是统计核算的基础工作。完善的物资管理包括管理制度和计量工具条件两个方面。在管理制度方面,要保证物资领用手续完善,每单出库具体到一台设备的一种物资类别不准有几台设备的物资或同一台设备的不同类别物资同单出库的情况,以免成本分设备分类别归集时混乱不清。在外部油站加油的工程车辆,加油卡也应专车专卡,分别记录。

计量工具也是粗放式项目管理一直忽视的问题,造成电力和燃油消耗去向不明、数量不清。电力消耗的计量比较容易实现,只需将需要核算的用电设备装上专用电表。燃油消耗的内部计量情况比较复杂。在柴油使用方面,先把移动式工程设备和搅拌站设备的储油罐分开。移动式工程设备每次加油必须通过油表计量并用专机专用的加油卡登记,施工现场运输加油采用带计量的专用加油车自动计量或采用便携式油表计量。搅拌站设备用的柴油应专机专罐,可用腰轮流量表或孔板流量计进行实时计量,同时,宜采用立式油罐并用压力式连续料位器辅助计量。搅拌站用的重油由于一般温度较高、粘度较大以及杂质较多,没有比较准确可靠的计量表,所以,必须专机专罐,重油罐宜选用立式油罐,并用耐高温压力式连续料位器进行中问辅助计量。

4.3设备运行管理。设备在运行中应及时做好原始记录,原始记录包括设备的运行数据和工程作业内容,其中专业化机械施工作业内容根据核算需要具体到分部或分项工程。这些记录必须及时、准确、完整,并有相应的审核机制保证。

计算机运行的基本原理篇9

材料的计算模拟方法介绍

材料的计算模拟研究是近年来飞速发展的一门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它综合凝聚态物理学、理论化学、材料物理学和计算机算法等多个相关学科.它的目的是利用现代高速计算机,模拟材料的各种物理化学性质,深入理解材料从微观到宏观多个尺度的各类现象与性能,并对材料的结构和物性进行理论预言,从而达到设计和开发新材料的目的.材料的多尺度计算模拟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First-principlesmethods)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是目前研究微观电子结构最主要的理论方法.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只用到普朗克常数(h),玻尔兹曼常数(kB),光速(c),电子静态质量(m0)和电子电荷电量(e)这5个基本物理变量和研究体系的基本结构.从量子力学出发,通过数值求解薛定谔方程,计算材料的物理性质.在密度泛函理论,局域密度近似(LDa)和广义梯度近似(GGa)框架下的计算已广泛应用于第一性原理的电子结构研究中,并已经取得很大的成功.结合一些能带结构计算的方法,对于半导体和一些金属基态性质,如晶格常数,晶体结合能,晶体力学性质都能够给出与实验符合得很好的结果,同时能够比较精确地描述很多体系的电子结构(如能带结构、电子态密度、电荷密度、差分电荷密度和键布局等)、光学性质(介电函数、复折射率、光吸收系数、反射光谱及光电导等)和磁性质,从微观理论角度分析和揭示材料物理性质的起源,使实验者主动对材料进行结构和功能的控制,以便按照需求制备新材料.

(2)分子动力学方法(molecularDynamicsmethods)分子动力学是一种确定性方法,是按照该体系内部的内禀动力学规律来确定位形的转变,跟踪系统中每个粒子的个体运动,然后根据统计物理规律,给出微观量(分子的坐标、速度)与宏观可观测量(压力、温度、比热容、弹性模量等)的关系来研究材料性能的一种方法[5].分子动力学方法首先需要建立系统内一组分子的运动方程,通过求解所有分子的运动方程,来研究该体系与微观量相关的基本过程.对于这种多体问题的严格求解,需要建立并求解体系的薛定谔方程.根据波恩-奥本海默近似,将电子的运动与原子核的运动分开来处理,电子的运动利用量子力学的方法处理,而原子核的运动则使用经典动力学方法处理.此时原子核的运动满足经典力学规律,用牛顿定律来描述,这对于大多数材料来说是一个很好的近似.只有处理一些较轻的原子和分子的平动、转动或振动频率γ满足hγ>kBt时,才需要考虑量子效应.

(3)蒙特卡洛方法(monteCarlomethods)蒙特卡洛方法是在简单的理论准则基础上(如简单的物质与物质或者物质与环境相互作用),采用反复随机抽样的手段,解决复杂系统的问题.该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手法,可以模拟对象的概率与统计的问题.通过设计适当的概率模型,该方法还可以解决确定性问题,如定积分等.随着计算机的迅速发展,蒙特卡洛方法已在材料、固体物理、应用物理、化学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6].蒙特卡洛方法可以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模拟材料构成基本粒子原子和分子的状态,省去量子力学和分子动力学的复杂计算,可以模拟很大的体系.结合统计物理的方法,蒙特卡洛方法能够建立基本粒子的状态与材料宏观性能的关系,是研究材料性能及其影响因素的本质的重要手段.

材料专业引入计算模拟教学的探索

材料计算的目的在于理解和发现新的材料性能及其物理本质.计算已经与实验和形式理论一样成为材料研究的3大支柱之一.为学生将来能够有更高的起点研究材料科学,适应新形势下材料研究方法,培养具有宽广材料科学基础,掌握材料现代研究手段的“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材料科学专业人才.我们在本科教学阶段就应该有计划的引入和加强计算模拟方法的教学.采用的教学形式可以结合实际情况,灵活的应用.近年来我们采取的教学方式主要有以下3种方式:(1)开设计算材料学类课程在2006年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培养方案中已经确定《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和《计算物理》课程为专业选修课程,学时分别为36学时和54学时.《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课程偏重实践教学,通过上机操作学习计算软件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主要教学内容包括:材料学的发展现状及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与工程中的应用;材料科学研究中的数学模型;材料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数值分析方法;材料科学研究中主要物理场的数值模拟;材料科学与行为工艺的计算机模拟;材料数据库和新材料、新合金的设计;材料加工过程的计算机控制;计算机在材料检测中的应用;材料研究科学中的数据和图像处理;互联网在材料科学研究中的应用等9部分内容,基本涵盖当今计算机技术在材料科学研究中应用的各个方面.《计算物理》课程则以理论教学为主,偏重物理基本原理的介绍.主要教学内容包括:计算物理学发展的最新状况;蒙特卡洛方法及其若干应用;有限差分方法;分子动力学方法;密度泛函理论;计算机代数;高性能计算和并行算法等8部分内容.计算材料类课程的开设注重理论和实践并重的原则,在讲解基本原理的同时加强学生动手上机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经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具备利用计算机进行材料模拟的能力.部分选修计算材料类课程的同学在学习中对计算模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在大四时选择材料计算相关课题作为本科毕业论文选题.例如,08届学生的毕业论文《ZnS掺杂Cu光学性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和《布朗运动的蒙特卡洛模拟》,09届学生的毕业论文《Zno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的研究》,11届学生的毕业论文《晶格热容的理论计算》和《简立方晶体结构能量分布的理论模拟》等均为材料计算和模拟相关课题,并且有多人的毕业论文被评为优秀毕业论文.个别优秀的学生读研后继续从事材料的计算模拟相关研究.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计算材料相关课程的开设对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理论分析能力有极大地帮助.(2)在材料相关的理论课程中加入计算模拟方法介绍虽然已经在材料专业开设《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和《计算物理》等材料计算相关的课程,但这两门课均为专业选修课,只有选修相关课程的学生才能得到相应的计算模拟培训,受众面还比较窄.因此,为使更多的学生了解到材料模拟计算的相关理论和知识,在材料专业主干课的教学中也适时地加入相关的计算模拟方法的介绍,从而扩大计算模拟知识的普及面.例如,在《固体物理》课程中,当讲解到能带理论一章时,我们会在本章结束时,加入一次课,着重介绍基于第一性原理的平面波赝势计算方法计算材料的能带结构、电子态密度等以及第一性原理计算的常用软件(CaStep、VaSp等).一方面,对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加以直观化和适度的扩展,另一方面也进一步普及第一性原理计算的相关知识.在《材料科学基础》教学中讲解到相平衡与相图一章时,我们会在本章内容结束后介绍相图计算近年来的发展现状,包括CaLpHaD(CalculationofphaseDiagram)计算方法、热力学与动力学的结合、第一性原理与相图计算方法的结合,并简要介绍今后相图计算可能的发展方向[7].在晶体缺陷内容的教学中,穿插介绍利用分子动力学计算面心立方金属空位和间隙原子点缺陷的形成能的方法.通过在课程教学中穿插入计算模拟方法的介绍,一方面也加深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开阔了学生的眼界.(3)举办计算模拟相关的学术讲座.自从2009年以来,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从事计算模拟研究的教师每学期都结合自身的科研情况举办面向全院学生的学术讲座.例如在2011至2012学年第二学期,我们举办两场学术讲座,分别是《氧化锌晶体及其掺杂的第一性原理研究》以及《可见光响应半导体光催化材料的结构和能带设计》,教师在讲座中介绍自己的科研情况,同时也使学生了解到如何把学到的计算模拟知识应用到科研实践中去,让学生体会到如何利用计算模拟预测材料的物理性质以及指导材料设计的研究方式,提高学生自觉学习计算模拟方法的积极性.

结束语

计算机运行的基本原理篇10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系统管理员重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在各级财政部门、业务主管部门、广大软件开发工作者和财会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已取得了很大成绩,各类财会软件的运用为推动我国经济管理手段现代化、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和财会人员业务素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会计信息系统是一个较为复杂的人机系统,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与维护需要运用较为复杂的信息技术、会计知识。它首先需要有一支既熟悉计算机技术,又精通会计业务的队伍,在这支队伍中,最重要的组成人员是保证系统正常运行、解决系统运行中出现这样或那样问题的系统维护与管理人员,即系统管理员。

系统管理员岗位的职责内容主要包括;(1)在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开发阶段,负责协调软件开发者与使用者之间的关系,根据软件评审要求,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2)在会计电算化软件的运行阶段,负责日常的维护和管理,帮助系统操作员熟练掌握操作技能。(3)检查督促系统操作员对数据的备份情况。(4)检查各操作员操作的日志记载情况,对计算机开机、关机和运行情况进行检查,防止非法调用和操作。(5)为保证会计软件的正常运行和数据的保密和安全,不得进人数据库直接对会计数据进行修改。(6)运用电算化系统中的信息资源和分析模块,紧密结合本单位经济活动情况,对本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简要分析,为企业领导经营决策提供依据。(7)对于系统内发生计算机病毒等情况须运用杀毒软件消除病毒,并向负责计算机安全的公安机关反映。(8)为保守本单位经济秘密和会计数据的安全,不得将本单位会计数据以任何形式带出本单位或对外提供。系统管理员权限主要包括:(1)有权设置属于本岗位权限范围内的操作保密口令。(2)有权对会计信息的录入工作进行检查和监督。(3)有权拒绝来历不明的软件或带有病毒的软件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中运行。(4)有权对有关人员的操作权限进行设置和调整。

会计人员对系统管理员的要求是:事事必会,出现问题能够彻底解决;当应用程序出现不干活、报表数据计算错误或者系统死机了,会计人员首先想到的是找系统管理员,而不是其他人员,因为他们认为系统管理员应该能够解决一切问题,究其原因在于他们不能判断是系统方面的原因,还是计算机硬件方面的原因。这无形中提高了对系统管理员工作的要求,也突出了系统管理员的重要性。系统管理员首先应该掌握基本的会计知识,熟悉会计业务,了解会计软件的各项功能及其结构、联系,尤其是网络版软件的功能设置。其次,系统管理员要掌握会计法、会计制度及财经纪律的各项规定。第三,系统管理员必须知道计算机硬件方面的基本知识,单机条件下应熟悉基本的计算机硬件,如软驱、硬盘等,出现硬件的小问题知道错误在何处及解决办法;网络条件下的系统管理员还必须掌握网络方面的基本硬件知识等。第四,系统管理员还必须熟悉本单位主要业务情况,了解主要工作流程。最后,系统管理员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个人品德修养。鉴于系统管理员岗位的重要性、特殊性,其工作涉及整个系统的会计数据、重要工作口令等,故而要求系统管理员应忠于职守、诚信自律,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职业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