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体育教学策略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44:40

常用的体育教学策略篇1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师生互动互动策略

互动教学策略是指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采取的行为方式,教师和学生之间通过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产生积极的改变。采用互动式教学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科学地完成各项教学任务。教师可以合理掌控教学秩序,实现技能传递、实践指导、任务传递等具体任务,通过这样的互动教学,教师可以及时得到学生的信息反馈,加深对教学方式的理解和认识,调整教学策略,适应学生的个体发展。

一、体育课堂互动教学的重要意义

互动教学是民主、自由、平等、开发的教学方式。通过双向互动,教师和学生建立情感交流,从根本上改变教师高高在上的教学形象,师生间加深理解,教学气氛更活跃。互动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教师主动,学生被动,一方强加灌输的胶着状态,使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大大提高,学生和教师都主动“互动”,实现教学的交替、双向输入,使教学奏出和谐篇章。互动教学增强学生的参与性,通过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双向互动,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课堂气氛更活跃,潜在意识、能量得到释放,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状态。

二、小学体育教学师生互动的基本形式

1.合作性互动。在这种互动教学形式下,教师和学生作为相互协助、相互配合的整体产生互动,朝着共同的教学目标,保持相互一致的教学行为,彼此接受和合作。体育教学中常表现出服从、模仿、暗示、跟随等行动。课堂上,教师是学生的主要模仿和学习对象,教师的品德、能力和对事情的态度、方法、信念等常常被学生接受、模仿,成为影响自己品格形成的因素。通过良好的合作性互动,可以增强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体育才能。

2.对抗性互动。该互动行为与合作性恰恰相反,这强调活动中的竞争和冲突。通过竞争中个体或群体之间的较量,以及在活动中产生的心理矛盾、行为冲突,锻炼学生适应能力、判断能力和决策能力。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合理把握教学中的目标矛盾价值和行为模式中的冲突、矛盾,妥善解决由此而产生的问题和纠纷。

3.竞争―合作性互动。小学体育教学中很少出现单纯性的合作式互动或对抗性互动,而是以二者间的交叉、融合居多,在这种交叉和渗透的活动过程中,竞争和合作可以发生相互转化和交替连接,实现二者互换循环。

三、小学体育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教学策略

体育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教学策略从课堂控制的角度看,可以分为协商性、支配性、操纵性和常规性四个方面。

1.协商性策略。平等交流是协商性策略实施的基础。体育课堂教学中出现协商过程是制定课程规则、协调教学形式的需要。教学中,教师的权力和学生的权益二者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因此,采用协商策略,可以使教师和学生维持良好的平等互动关系,促使教学活动在和谐一致的氛围中进行。采用协商性策略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尊重的结果。教师通过协商可以顺利指导学生,维护良好的课堂秩序,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在该策略下可以更信赖和尊敬教师,其学习的主动性和情感为教师所尊重。这样的策略下,教师和学生实现了权力的平衡,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协作关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课堂教学质量随之提高。协商性策略是一种暂时的情境策略,不是长期的稳定的教学风格,采用这一策略是维持课堂秩序和服务教学任务的需要,对教师的情绪、教学任务的性质和活动的时间、场所有一定的要求。

2.支配性策略。支配性策略是一种强调课堂秩序的策略,它能够鲜明地反映教师和学生的权利差别。由于体育教师具备更强大、更智慧、更有力的头脑和体能,学生在体育课堂上常常采用这种教学形式。教师的各种命令和要求就属于这类策略。如教师要求某位学生:“如果你不能按时完成规定的练习动作,就罚你沿着操场跑3000米。”可见这样支配性的策略,虽然维护了课堂纪律,实现了教学目标,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学生权益,因此,不同学生对此类策略的反应有所不同。个别情况下还会出现适得其反的效果。因此,该教学策略在使用中应有一定的针对性,不能因为使用不当而造成学生和教师的疏离,无法与教师正常交流的现象,或者造成学生对体育学习的退缩和胆怯,不积极投入教学活动。

3.操纵性策略。体育课堂上,教师采用操纵性策略能够促使学生达到体育课大纲要求,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主动学习,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和学生之间通过协商交流,维持常规的依赖关系,有效地控制课堂教学秩序。在这种策略下,教师采用间接方式强调教师权威,以一种缓和的姿态表现出来。

4.常规性策略。常规性策略是日常教学中常见的课堂教学策略。不仅能够有效地推动学生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会建立师生间紧密依赖的关系,调节课堂的复杂情境,有助于构建和管理学生的课堂活动。同时,常规性教学策略与学生的学习思维、学习热情相吻合,对教学活动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师采取这项策略可以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获得进步,同时有利于师生间的有效互动。

四、结语

小学体育课堂上的师生互动是顺应教学改革,激发学生学习的进步教学方式,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有效加强师生互动,推动体育教学;同时加强师生间的交流,营造平等、互动、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轻松掌握教学内容,完成新课标要求,通过对学生的活动交流和行为矫正,促进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曹小军.浅析体育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策略[J].学周刊,2011,29:164.

常用的体育教学策略篇2

一、激励教学策略概述

激励教学策略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一定的措施,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动机进行激发,继而实现教育教学目标,其可分为负激励和正激励,需要正确选用激励教学策略。通常在小学体育跳绳教学中运用激励教学策略时,其具有如下优势:①创设良好的学习气氛。通常小学生可以接受教师的激励性评价,以平和的态度面对教师的评价,在这种情况下,能够保证体育跳绳教学氛围的和谐与良好,让学生更好地学习与成长。当然教师在跳绳教学中采用激励教学策略时,可借助互动与游戏等方式加以实施,进而加强师生与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良好的氛围中感受跳绳的乐趣,增强教学效果[1]。②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在小学体育跳绳教学活动中采用激励教学策略时,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激励形式,让学生在参与中强化自身的探究实验能力与创新能力,有效掌握跳绳技巧,继而实现学生的综合发展。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通过跳绳示范,向学生讲解单人跳的要求与技巧,然后要求学生自我练习,对有冲劲的学生进行语言激励,激发学生的斗志,使其更好地掌握跳绳技巧。③增强跳绳教学效果。在小学体育跳绳教学过程中运用激励教学策略时,可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跳绳活动中,达到平衡能力提高和身体素质锻炼的目的。而不同的激励方式对学生会产生不同的激励点,通过激励教学策略的运用可以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活动中达到激励,感受学习的乐趣,继而在跳绳活动中创新跳绳的花样,实现身心的健康发展。

二、激励教学策略在小学体育跳绳教学中的运用

(一)目标激励策略的运用

教师在小学体育跳绳教学中应用激励教学策略时,需要恰当设置教学目标,如教师开展三人跳活动时,如果所有学生都掌握了跳绳技巧,这时教师可以设置“传授花式跳绳技巧”的目标,继而掌握学生的整体发展情况,保证教学的质量与进度。另外,小学体育跳绳教学的内容往往属于较高的目标,会使学生存在畏难心理,这就需要教师将其划分为若干小目标,并通过适当的鼓励来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进而有效完成目标任务。以“30s跳绳”为例,教师可以从学生个体差异情况出发,制定科学的目标,将其分为2~3个阶段完成,让学生逐步分阶段完成目标任务,获得学习的成功。

(二)竞争激励策略的运用

小学生具有较强的荣誉感和好胜心,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跳绳活动时,可以结合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恰当运动激励教学策略,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中[2]。以“跳短绳”为例,教师可以将全班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进行跳短绳比赛,通过多轮比赛后推选出优秀的成员参与班级比赛,最终荣誉属于每一小组。当然教师也可以小组为单位,适当组织对抗赛与友谊赛等,创设活跃积极的竞争环境,让学生在良性竞争中掌握跳绳技能,感受成功的喜悦。总之,学生在创设的竞争环境中进行学习,往往会具有更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学习意愿,活跃与发展思维,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确保跳绳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

(三)言语激励策略的运用

教师的言语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而恰当的言语激励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快速进入到学习状态,因此教师开展跳绳教学活动时,可以结合学生特点和学科内容,采用适当的言语激励,提高教学效果[3]。例如:有些学生在学习跳绳时存在一定的畏惧心理,害怕绳子打到自己而不愿参与其中,这时教师可以用期待的言语激励他们:你是绳子的主人,可以自由掌控它,老师相信你可以掌握跳K技巧;或者是在学生练习跳绳的过程中,教师用“你的动作很好”“你的绳子甩得真棒”等语言来激励学生。这样能够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跳绳活动中,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学习兴趣,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将激励教学策略应用在小学体育跳绳教学活动时,可以通过目标激励、竞争激励和言语激励等方式,从而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与综合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因此作为一名小学体育教师,必须要强化自身的道德素质修养以及文学艺术修养,对激励学习的方法与技巧进行努力学习,使体育课堂教学更具精彩性和生动性,促进体育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参考文献】

常用的体育教学策略篇3

关键词士官职业技术教育学员自主学习能力元认知策略使用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士官职业技术教育是军队院校任职教育的一个重要教学层次。虽然大多数士官学员入伍前有学习英语的经历,但他们的英语学习普遍存在基础薄弱、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效果不佳等问题。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与学员缺乏自我学习管理能力有关。因此,在教学中,必须要注重培养士官学员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

元认知(metacognition)的概念由美国心理学家Flavell于1976年在《认知发展》一书中首先提出。元认知是认知主体以自身认知活动为对象的认知,是对自身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自我体验、自我调节和监控。元认知能力的培养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促进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元认知策略是指学习者对认知过程的思考,是对认知活动的计划、监控,以及认知活动完成后所进行的自我评估。它调节控制学习过程、保障信息加工过程有效进行,对于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元认知策略是学习者对自己学习实现有效管理的高级方法或工具;元认知策略训练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士官学员是一个特殊的英语学习群体,其英语学习任务和目标都具有一定特殊性。笔者认为要培养士官学员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有必要先对这一群体的英语学习元认知策略使用情况加以研究。

1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定量的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对士官学员的英语学习元认知策略使用情况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考察。

1.1研究对象

问卷调查的对象是本校的74名士官学员,其年龄均在19至25岁间。这些学员在入伍前的学历教育阶段都学习过英语,但其英语基础普遍不佳,甚至部分学员基础尤为薄弱。

1.2研究方法和工具

问卷调查使用的元认知策略量表是笔者在参考国内外有关文献中的元认知策略项目和总结自身士官教育英语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编制的。量表包含元认知策略30项,分为4大类:元认知计划(1-8)、元认知监控(9-16)、元认知评估(17-23)、元认知调节(24-30)。30项策略均为陈述形式的句子,采用Likert五点量表,选项内容是“从不(1)”,“很少(2)”,“有时(3)”,“经常(4)”,“总是(5)”。正式调查前,我们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量表内在一致性系数(CronbachZ)为.936,说明该量表具有较高信度。并且,各类策略的内在一致性系数在.728~.826之间,说明各类策略分量表的信度也较高,每类策略可单独考察。

1.3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问卷由笔者在课堂上发给学员,统一完成后收回。发放问卷74份,回收有效问卷74份。利用SpSS13.0对所收集数据进行描述统计,分别得出受试使用每类及每项策略的平均值和标准差。鉴于元认知策略是学习策略的一种,这里我们借鉴oxford(1990:300)对语言学习策略使用频率的解释,来了解受试使用元认知策略的频率。

2结果与讨论

数据统计分析中,我们发现受试英语学习元认知策略使用呈现出以下特点。

(1)元认知策略使用频率不高。调查结果显示,受试对各类元认知策略的使用均属中频。在这4类策略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监控策略,随后依次为评估策略、调节策略、计划策略。从单项策略来看,除了高频使用了“能专心听教员讲课”这项策略外,其他的29项策略中,受试中频使用了24项策略,低频使用了5项策略。可见,受试整体元认知策略使用频率不高。

(2)缺少积极的英语学习规划。在受试低频使用的5项策略中,有3项是关于学习计划的,即“制订英语学习计划时能具体化”、“完成教员布置的作业外有自己的英语自学计划”和“对自己的英语学习有明确的长期目标”。这表明,受试对自己的英语学习缺乏明确的规划。受试低频使用的另一项策略是“选择适合自己英语水平的阅读材料来学习”,这不仅说明受试学习英语缺乏主动性,很少进行课外拓展学习,还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受试很少关注自己的英语水平发展。另外,受试还低频使用了“经常与教员和同学交流英语学习的体会和经验”这一策略,这一方面表明士官学员缺乏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他们对自身英语语言能力发展没有太高的诉求。从学习监控调节方面看,受试对诸如“常思考最佳的、最有效地英语学习方法”,“经常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找出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善于创造、把握学习英语的机会”这样的策略,使用频率也相对较低,这说明,受试的英语学习普遍存在目标定位低、缺乏积极学习规划等问题。

(3)策略使用有明显成绩取向。所有策略中,受试使用频率最高的是“能专心听教员讲课”。并且,对“测验后,思考如何在下次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和“交作业、交卷时能仔细检查”这样的策略使用频率也相对较高。相比之下,受试对“检查是否真正掌握所学内容”、“预习和复习”、“探索有效学习方法”这些策略使用的重视程度较弱。我们都知道,课堂表现、作业、考试是学员课程考核的重要依据,学员对与考核相关的策略比较关注本无可厚非,但受试同时对与提高英语语言能力相关的策略表现出轻视,只能说明受试的英语学习具有明显的成绩取向,即其学习目标更多地指向“比别人做得更好”或“通过考核即可”这样的标准。

3教学建议

针对士官学员英语学习元认知策略使用水平总体较低的现状,我们应采取积极的态度,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开展元认知培训,在强化士官职业技术教育学员元认知能力方面作积极、有益的探索。在士官职业技术教育英语教学中,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1)要在教学中向学员渗透元认知知识,提高他们的元认知意识,使学员认识到元认知学习对发展其学习能力的重要作用,进而逐渐将元认知学习方法内化为自主学习能力。(2)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创设密切联系学员未来岗位工作实际的语言实践情景,使学员将所学知识、技能与实际岗位工作需要相关联,从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3)要系统地开展元认知策略训练,指导学员制订具体可行的学习计划,督促学员实施有效的自我监控,鼓励学员进行经常性自我评估,进而使其在元认知学习实践中逐渐形成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o'malley,J.&Chamot,a.1990.LearningStrategiesin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m].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

[2]oxford,R.1990.LanguageLearningStrategies:whateveryteacherShouldKnow[m].newYork:newberryHouse.

常用的体育教学策略篇4

关键词:写作策略知识;小学语文教学;应用状况;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3)-11-0290-01

从小学写作教学研究和课堂教学中来分析小学写作策略教学状况,是最为直接、客观地了解写作策略教学现状的一种方法。因此梳理写作心理学研究中的写作策略、借鉴国外的课程标准中的写作策略、分析小学写作策略教学的状况,揭示小学写作策略教学的总体状况。将写作策略的研究纳入到写作教学内容的视野,以改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现状。

一、写作策略知识教学状况的具体分析

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将写作知识纳入到教学和学习中对于提高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育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直接提出相关的知识策略,同样也可以通过教学目的间接地将其纳入到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来。

1.直接提出的写作策略。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直接的提出写作知识策略,其主要包括的内容有直接提出的写作策略、写作方式、写作方法。在笔者采用的57个课例中,直接提出的写作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种:提纲策略、草稿策略、读者意识策略、清单策略、角色扮演策略、头脑风暴策略。以头脑风暴策略为例,头脑风暴有两种使用方法。一种是提出一个主题,如写“我的学校”,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讨论。每个小组成员都可以提出自己的想法与观点,无论对与错,只要是与“我的学校”有关的想法都提出来并记录,作为进一步思考的材料。另一种是某个人针对某一题目,进行发散思考。一般来说,你浮现在脑海中与某一主题有关的词语、句子、感觉、观点和想法等都可以用词或词组简要列出来,不需要使用完整的句子,也不需要注意标点、拼写、用词等。最重要的是要把任何与题目有关的东西列出来,以作为进一步写作的材料。作为教学内容的写作策略,多数采用第二种方法。

2.间接提到的写作策略。间接提到的知识写作策略主要的内容包括提纲策略、目标设定策略、读者意识策略、心理意象策略、绕过低水平加工策略、自我言辞表达、自我观察、自我判断策略、自我提问策略等相关内容。

写作策略教学状况的具体分析表明,写作策略教学是优秀写作课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作为教学内容的写作策略纳入常规写作课的教学是写作教学改革的关键。加深对作为教学内容的写作策略的研究,是改善我国小学写作教学的重要内容。

二、写作策略知识教学状况的总体分析

1.总体状况。教师在写作的构思阶段教授了提纲策略、头脑风暴策略、角色扮演策略和目标设定策略。教师在转译阶段教授了心理意象策略和绕过低水平加工策略。教师在修改阶段教授了自我言辞表达策略、自我观察和自我判断策略。伴随整个写作过程,教师教授了读者意识策略和草稿策略。这些写作策略教学对小学写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我国作文教学中,对自我监控策略、自我观察策略、自我判断策略和自我反应策略的教学几乎没有。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我国写作课堂基本上是教师讲授,学生的自主时间比较少。另一方面是从对我国学生性格分析来看,我国的学生一般都比较被动。这几种写作策略主要是靠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完成的。教师给予学生自由的

与空间,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是对写作策略进行有效教学的保证。

2.写作策略教学的必要性。小学生基本上不能自发地使用写作策略,小学生对作文策略的使用是在教师的提示与指导下完成的。在小学阶段,教师在作文课堂中进行写作策略教学是必要的。教师应有意识地教授写作策略这一写作知识,使学生充分了解写作策略,并认识到写作策略应是“我自发使用的一种策略”。小学生对写作策略的学习,是为学生以后能够自发运用写作策略打下坚实的基础。如果学生没有接受过写作策略的指导,他们就很难在以后的写作过程中自发运用写作策略,很少能够高效地自主完成写作任务。在小学阶段,将写作策略作为必要的写作教学

内容来教是非常重要的。

3.写作策略教学对学生写作起到积极作用。在57个课例中,无论是教师直接提出写作策略还是提出具体的写作策略行为的教学,都使该节作文课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写作策略对学生的写作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学生本次作文的写作有帮助,可提高写作的成绩。另一方面是学生在本节作文课中学习到的写作策略可以迁移到以后类似文章的写作中。这与前面梳理出的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写作策略可提高学生的写作质量”相吻合。

写作策略知识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其在我国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的应有十分有必要。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教学中药积极使用之一策略,提高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王荣生.语文教学内容重构[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常用的体育教学策略篇5

1.问题的提出

用"信息论"的观点来看,一堂好的体育课,学生获得信息总量要大于教师的输出量,因为学生不仅接受来自老师的信息,还接受来自于同伴的大量信息,在体育教学中,如果教师教学艺术策略运用新颖,启发得当,学生的积极性就能得到充分发挥,课堂气氛就活跃,师生会迸出闪耀的智慧火花。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了坚定不稳地惯彻新课标"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面向全体学生,摆脱"竞技化"与"应试化"的倾向,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我们开始探讨尝试"开放式课堂教学"艺术策略的研究。

2."开放式课堂教学"的解释

开放式课堂教学是在体育教师的指导下,采用开放式的动态结构,学生靠自己的力量去获得新知识的一种创造性学习。体育教师在教学中给学生一定"自由度",对学生放心,放手、放权,充分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像力,在练习方法上允许学生商量是否采用个人,小组或团体等形式,使体育课堂教学"统而不死""活而不乱",从而达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的目的。

3."开放式课堂教学"的基本思想

"开放式课堂教学"就是要研究"围绕学,优化教",就是要研究教法和学法的协调一致,就是要研究富有创造性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突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突出快乐体育和乐教乐学的教育思想,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兴趣,使其逐步达到启能学习,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目的。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认识规律及能力和心理发展的规律,着眼于新课程课堂教学艺术策略的研究,主要解决学生学习的三方面问题,一是"爱学",即学习的能动性,二是"会学",即学习的主动性,三是"善学",即学习的创造性。课堂教学艺术策略构成了激励性教学艺术策略,自主性教学艺术策略和探索性教学艺术策略三个策略体系。"开放式课堂教学"艺术策略就充分体现了体育课政精神,是课堂教学艺术策略体系的具体体现。

4."开放式课堂"艺术策略的思考与研究

体育课受场地器材,环境气候等因素的干扰,严格规范体育课堂常规,既能保证体育教学的顺利实施,也能防止运动伤害,但是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课堂常规过分严厉会影响小学生的学习兴趣热情。实施"皮筋"艺术策略,目的是解除课堂常规对学生过多的束缚,该紧的时候紧,该松的时候松,通过比较宽松的常规管理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的学习状态,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应让学生明确体育课堂常规的特殊性,多运用身边实例警示学生,培养正确的纪律观念,其次要营造宽松和谒的课堂氛围,队伍调动,讲解示范,练习实践少用些军训阵势,多运用些轻松幽默的语言调节课堂气氛,对待学生违纪和失误要宽容,要以平等的心态,发展的眼光正确地看待学生的学习表现,再次体现教学民主,要为学生创设自主学练的空间和时间。教学过程要鼓励学生提问,自主实践,充分弘扬个性,在玩中学在学中乐。

5."开放式课堂教学"艺术策略的研究教学效果

5.1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开放式课堂教学"更大的激活了师生的创造激情,更好的提高了小学生的体育兴趣和自立学习的积极性,更有效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5.2体现了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开放式课堂教学"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和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的"教"真正转化为学生的"学",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真正体现了乐教乐学的教育思想。

5.3拓展了学生自主学习评价的本领。"开放式课堂教学"使评价过程成为学生相互帮助、相互分析、相互调节和相互完善的教育提高过程,学生的素质得到了全面发展。

5.4反映了21世纪新型开放的课堂教学模式。"开放式课堂教学"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自主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实践、勇于创新,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都能体验成功的乐趣,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满足了学生快乐体育的需求。

常用的体育教学策略篇6

[关键词]初中体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初中体育课的教学,教师要充分研究有效教学的策略,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教师要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根据学生现有的体育能力选择适当的教学策略。

一、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确保体育课堂的有效教学

1.以生为本,采用简单明了的检测方法掌握学生的体育能力。初中体育课堂是学生体育能力提升的场所,教师要掌握学生的体育理解能力,考察学生对教师所讲解的案例进行现场示范模拟的能力,以及学生对不同的体育教学方法的适应能力。每个学生的体育能力不尽相同,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实际能力组建体育学习小组,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进行有层次的教学。

2.以学定教,根据学生的实际体育能力确定教学策略。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初中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并结合他们的体育能力选择教学策略。如遇到较为抽象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课件对动作要领进行讲解;一些简单的、仅靠教师示范学生就能独立完成的动作,就要鼓励他们独立完成;而遇到学生无法独立完成的学习内容时,教师则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二、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多角度参与体育训练

1.合作学习,可让学生更加有效地参与到体育训练之中。初中体育教学既要让学生学会知识,又要让学生掌握技能,更要让学生的身心都能在体育课堂教学训练中得到提升。要使初中生逐渐理解并学会体育技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一些体育能力较差的学生,他们完成动作很吃力。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组建合作学习小组,小组内的成员要由不同能力的学生组成,教师应选体育能力强的学生作为组长,组织学生进行训练,力争学生在互帮互学互助的过程中该组成员的学习能力都能有所提升。在合作小组的安排上,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的采取随机型合作、异质性合作、同质性合作、帮教型合作、友伴型合作等合作方式让学生根据教学要求置身于不同的合作环境之中,已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

2.通过合作学习实现课堂有效教学。在体育课上,教师要想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便可根据同组异质和异组同质的原则促使学生探究、思考、训练,达到小组内共同进步,共同学习。教师要根据合作学习的理论研究发现学生活动和发展的规律,研究学生对体育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实效参与性。教师要抓住学生心理特点和教学内容选择合作方式。如在教学“学会运动负荷的自我检测”这一内容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加深理论知识的印象。当教师讲解完理论知识的时候,要引导学生在体育锻炼中确定运动负荷的大小,然后再根据自我检测方法进行自我检测或者同伴互测。

三、加强体育课堂的常规性训练,因材施教

1.加强体育课堂常规性训练。体育课堂的常规性训练为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提供了保证,在教学中,教师要加强体育课堂常规训练。在进行常规训练时,教师在课前要认真思考学生如何才能掌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在上课伊始,教师要指导学生检查以及布置训练场地和指导体育委员整队,并逐渐开始课前常规训练。

2.因材施教,提高教学实效性。初中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够因材施教,教师要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教学目标。对体育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在完成教学要求的基础上进行自我提升;而对体育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降低要求,让学生通过努力也能够达到标准,进而提升他们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

3.教师要培养学生参与运动的意识。生本理念已经逐步走进初中体育课堂,教师要从体育学科的特点出发,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运动的意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从多种角度吸引学生对体育的热情,使课堂效用最大化。同时,在体育课教学中,教师要确保学生的运动安全,杜绝造成运动伤害。

总之,初中体育课堂的有效教学策略要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根据学生的体育能力结合教学内容进行选择。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体育课堂常规训练,同时,还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不同方式的体育训练,以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

参考文献:

[1]都玉茹.《营造环境,深化学习方式的转变》[J],内蒙古教育,2010,(6).

常用的体育教学策略篇7

关键词:体育活动;教学策略;体育素质

目前我国有些农村小学素质教育口号喊的惊天动地,应试教育却做的脚踏实地,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小学生的体育锻炼已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2011年3月5日,温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农村小学体育教学应注重从学生实际出发,激励学生主动参加经常性的体育锻炼,逐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达到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目的。

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际,我总结出游戏活动、班班通、分层教学、互动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策略。

一、游戏活动教学策略

爱玩好动,是儿童的天性,在小学时期的学生,兴趣广泛,好奇心强,这就要求体育教学应从学生的情趣特点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寓教于玩,这样既能增强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又能在娱乐游戏中体现体育教学内容,达到体育教学目的。

老鹰捉小鸡游戏是我在低年级体育课上经常进行的一个教学项目,将学生根据身高、体重等因素分成几个组内同质的活动小组,学生在相对平等的前提下完成了教学任务。

二、班班通教学策略

当今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多媒体已进入普通学校的各个教室,实现了班班通。这是对“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式传统教学的有益补充,教师要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将实践性和形象性结合起来。在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中,动作的重点、难点都要由教师反复示范,一堂课要重复很多次,既浪费时间,也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很好的弥补的这一缺陷,它将图像、声音和文字有效的结合起来,具有生动性、形象性和交互性的特点,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促进教学质量和学生能力的提高。如在乒乓球的授课中,由于许多关键性动作迅速连贯,他们很难看得清楚,分解教学又容易使学生产生错误认识,收不到好的效果。而多媒体课件就很好的解决的这个难点,通过慢放、反复播放,结合教师的指导,让学生直观、主动、立体的掌握动作,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

三、分层教学策略

分层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与心理倾向,不同的运动基础、活动能力与接受能力,设计多层次的教学目标,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从而使全体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学有所得:先后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四、互动教学策略

互动教学策略就是把教育活动看作是师生进行一种生命与生命交往、沟通,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优化“教学互动”的方式,即通过调节师生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的互动,强化人与环境的交互影响,以产生教学共振,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策略。

五、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策略,强调学生通过学习过程中的集体因素促进学生的思维、情感体验和社会性的养成,使学生在集体共同学习的环境中,互相帮助,积极思维,从而享受到体育的乐趣。

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分组主要有同质分组和异质分组,采用同质分组是为了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分类推进、个别指导,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所提高,同时,同质分组鼓励学生纵向比较,比出信心和希望。

异质分组是为了扬长避短、优势互补,共同提高的需要。异质分组鼓励组内合作、组际竞争,在竞争中促进小组内部的合作,在合作中增强了竞争的实力,使学生在这种良性循环中领悟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体验集体组合的力量。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合理采用以上多种教学策略,可以有效改善体育教学的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丰富农村小学的体育教学内容,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学生在宽松、愉悦、充满欢乐的教学氛围中体验体育的乐趣,“玩中学、玩中乐、玩中育”,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发展其个性,增强其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1]毛振明.体育教学论[m].北京:高教出版社,2005.

[2]邹尚智.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余慧娟.赖配根.开展合作有效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常用的体育教学策略篇8

[关键词]高中汉语教学;合作学习;教学组织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一合作学习的概念和理念

合作学习在国外是惯用的教学方式,西方将合作学习理论称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

革",实践证明,合作学习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创造良好学习氛围,提高学生成绩,锻造学生优秀的心理品质和团队协调能力,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合作学习,顾名思义,就是指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通过同学互相之间合作交流、讨论研究以达到更好地掌握知识。

2001年的课程改革中,合作学习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引入新课改。在《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而与此同时,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更是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由此可见,合作学习是新课改的基础要求,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合作学习在更新教学方式和活跃课堂氛围等方面的重要价值和意义被充分的认可。

二合作学习教学组织策略概述

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要被接受,就需要相应的教学组织策略来实现,只有通过好的教学策略才能让好的教学方式得到正确的运用。我们要找到适应高中汉语的合作学习教学组织策略,就必须满足相应的条件。首先,我们的合作学习教学组织策略必须适合高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高中学生不同于小学或初中学生,高中学生的思辨能力趋于成熟,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能够承担一些复杂的教学任务。

其次,我们的合作学习教学组织策略必须适应高中汉语的学习目标和内容。

再次,我们的合作学习教学组织策略必须对学生提高学习能力有所帮助,良好的阅读和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反思、总结和探索的能力也是高中语文学段需要重点发展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专门系统的合作学习组织策略的运用。

三高中汉语教学的合作学习教学组织策略探讨

根据高中汉语教学的特点实际,我选取了两种国外教学实践中最受欢迎的合作学习教学组织策略进行研究,这两种方式分别为:"t-p-S"策略、"K-w-L"策略。

(1)"t-p-S"策略

"t-p-S"是指思考-组队-共享(think-pair-Share),这是使用非常广泛的合作学习教学组织策略。1981年,著名教育家莱曼提出这种组织策略。经过长期的教育实践,"思考-组队-共享"的合作学习教学组织策略被充分认可,教育实践证实这种教学组织策略能够让所有学生对需要思考的教学主题充分地认识和理解。它的基本方式就是,首先提出一个教学主题让学生分别进行思考,然后在自己的小组内表达自己的观点,进而与他人一起分享和反思不同观点。

作为当代西方最常用的课堂组织策略之一,"思考-组队-共享"十分适合于高中汉语重点难点的教学任务的突破,它能帮助学生进入独立深入的思考,并在同伴的交流和学习中,理解和反思不同的观点,锻炼自己深入思考、乐于交流和积极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采用"思考-组队-共享"策略时,我们一般有以下几个步骤:a.将学生进行分组,让他们成立合作学习小组。B.老师给出学习任务,让学生独立去完成,落实"思考(think)"部分。C.再将每组学生细分为成更小的小队,比如2人小队,然后小队中的两个人就学习任务完成结果,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交换想法。这一步教师需要注指导学生发现两人意见不同的地方;D.将合作小组内小队汇合,"共享"互相观点,并就小队交流中的不同意见和观点,深入交换意见。教师引导学生在"共享"中争取获得小组内的观点一致;(5)老师再随机让几个小组表达他们小组的观点与问题,与全班交流"共享"观点。(6)教师总结学生观点,明确教学任务中的问题,点评小组合作情况。

"t-p-S"策略是一直使用非常广泛的组织策略,在高中汉语教学中可以经常使用,尤其是那些重点难点,更需要使用。

(2)"K-w-L"策略

"K-w-L"策略同样也是西方最广泛使用的教学组织策略之一,它的特点是简明有效。"K-w-L"策略由教育家奥格非先生提出。"K-w-L"是指"Know(已知的)-wanttolearn(想学的)-Learned(学到的)"的缩写,我们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学生凭借已知内容思考并试图了解想学的内容,再通过个人思索、小组研讨等教学活动,最终得出共同学习的知识。"K-w-L"策略被证实是一种非常高效的课堂教学组织策略,能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学习交流,激发学生求知欲并培养学生认知能力。在高中汉语教学中引入这种教学组织策略往往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思考方式和学习习惯。

在高中汉语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运用"K-w-L"策略:a.教师准备一个分为"K"、"w"、"L"三栏的表格,发给学生。B.教师给出教学任务,比如需要总结的学习主题与完成要求。C.让每一个学生独立完成全部"K-w-L"表格;D.让学生组成小组,进行交流分析,相互讨论,交流意见,修正自己的表格;e.各小组表达自己的观点,分享学习成果,教师详细点评并适当总结。

以上两种策略是合作学习教学方式最基本的两种教学组织策略,它们能充分地体现出合作学习的特点和优势。此外,还有很多教学组织策略值得我们继续探索和实践,甚至是创造。我们只有努力推动合作学习的教育理念,我们的新教改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LymanF.think-pair-Share:anexpandingteachingtechnique[J].maa-CieCooperativenews,1987,(1):1-2

常用的体育教学策略篇9

【关键词】会计政策;策略系数;计量;数据挖掘

中图分类号:F2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937(2014)12-0002-05

一、会计政策选择策略系数的创立――计量与定义的解读

各国学者对会计政策选择的研究大多是针对企业某一单项会计政策选择进行的分析,对企业整组会计政策选择的研究仅有为数不多的几篇文章,而对企业整组会计政策选择之于报告期盈利影响的计量和评价方法的研究则更屈指可数。率先对企业整组会计政策选择进行大规模研究的学者Zmijiewski和Hagerman早在1981年就提出并创造了“会计政策选择策略(incomeStrategyofaccountingpolicyChoice)系数”的计量方法,并通过这一指标来检验公司整组会计政策选择状况。

Zmijiewski和Hagerman提出的会计政策选择策略系数的计量分为五步:

(一)选择四种代表性会计政策,并按照四种会计政策对盈利的影响方向将每种会计政策的不同选择进行分类定义

Zmijiewski和Hagerman选择了存货计价、折旧计提、投资减免税和以往服务退休金成本的摊销期限等四种会计政策作为研究的对象,依据各项会计政策选择对盈利的客观影响进行分类,将所有会计政策分为增加当期报告盈利和减少当期报告盈利两类。如将存货计价发出政策选择中的后进先出法、折旧计提政策选择中的加速折旧法归为减少当期报告盈利类;而存货计价发出政策选择中的先进先出法、折旧计提政策选择中的直线折旧法归为增加当期报告盈利类。

(二)对四种代表性会计政策进行多项排列组合

如果每项会计政策均有两种程序选择,则四种会计政策可以排列出16项组合,用以表示不同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策略。每一组合代表一种策略。

(三)假设各种会计政策选择对盈利的影响程度,并据此运用多种赋值方法对每一项会计政策组合赋予一个策略值,形成不同系列的策略值

Zmijiewski和Hagerman假设了两种影响程度:

1.各项代表性会计政策对盈利影响程度相同。若选择四项代表性会计政策,则该假设使得不同组合会计政策选择对报告盈利的影响程度由16种组合减少到5种(简称5个策略系列)。其次,对16种组合策略按照5种影响程度赋予不同的数值,以表示选择增加或减少当期报告盈利的会计政策可能性的大小,可能性越小,策略值越低。例如当增加盈利和减少盈利的两个极端组合(1和16)分别被设为“1”和“5”时,只有一个减少盈利政策的所有组合可用“2”表示,拥有两个减少盈利政策的所有组合用“3”表示,依此类推;反之,亦然。

2.各项代表性会计政策对盈利影响程度不相同。仍以四项代表性会计政策选择为例,若代表性排位第一的会计政策对盈利的影响程度设为a,排位第二、第三的会计政策对盈利的影响程度分别设为a/2,排位第四的会计政策对盈利的影响程度设为a/4,则该假设使得不同组合会计政策选择对报告盈利的影响程度由16种组合减少到10种(简称10个策略系列);进而对16种组合策略按照10种影响程度赋予不同的数值(见表1),其中,四项代表性会计政策都选择的组合策略其值计算如下:

a+a/2+a/2+a/4=2.25a

依此类推,可以分别计算出其他9种组合的策略值。

(四)选择互不关联的独立变量代替影响会计政策选择的主要因素或动机

Zmijiewski和Hagerman依据分红计划假设、政治成本假设、债务契约假设等选择了报酬计划、规模、资本密集度、行业集中比率、风险系数、负债比率作为影响会计政策选择的因素。

(五)建立回归分析模型并进行分析

运用相关系数分析法,对第3步中两种不同赋值方法下形成的两种系列的策略值与第4步中选择的影响因素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比较其相关性的强弱,选取相关性最强的一组策略值作为被解释变量,第4步中选择的影响因素为解释变量,建立回归分析模型(1)并进行分析。

策略i=C0+C1报酬计划i+C2行业集中比率i+

C3风险系数i+C4规模i+C5资本密集度i+C6负债比率i

(1)

C1到C6的测定符号分别为:(+)、(-)、(-)、(-)、(-)、(+);i为企业个数。

根据上述计量过程所显示的科学内涵,笔者对会计政策选择策略系数作如下定义:会计政策选择策略系数是度量企业会计政策选择总体状况的一种量化指标;研究者依据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现状,选取有代表性的会计政策进行分类定义和组合;对每种组合(即不同的选择策略)采用一定的方法赋予策略值,不同的赋值方法形成不同系列的策略值;预期会计政策选择的主要内外部影响因素并选择相应变量替代,会计政策选择策略系数是指能恰当反映内外部影响因素对会计政策组合选择影响程度差异的一组系列策略值。

每个企业在特定会计年度的实际会计政策组合策略均可以用一个策略值来反映,策略值的高低表示企业选择增加或减少当期报告盈利的会计政策可能性的大小。由于会计准则允许企业在每个新的会计年度重新进行会计政策选择,因而,每个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策略系数在不同年度有不同的表现。

摘要:众所周知,信息化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故此,如何提高国民的信息素养和培养信息化人才不但成为了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也是目前高校教育改革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研究对象。高校体育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学科一起,共同担负着提高国民的综合素养、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任。因此,高校体育网络学习平台的构建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高校;网络平台;建设

高校网络体育教育学习平台是高校网络建设的一部分,它有自身的特点也必须符合高校教育改革的要求。高校网络体育平台的物理基础是高校局域网,建设的基本目的是成为高校体育教师与学生学习、工作、交流的虚拟平台,进一步的目的是传播该校体育文化,扩大该校在体育世界中的影响力,进而扩大该校的影响力。因此,高校网络体育平台的建设必须满足这样一些要求:

(1)高校网络体育教育平台的基本建设原则是如下三点:a、平台是主要面向学生的,必须依据学生学习的特点来建设,要明确平台的作用是激发、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这符合以学生作为教育主体的现代体育教育思想;b、平台内容要及时更新,信息时代的特点是信息更新速度快,如果不能及时更新,会降低学生使用的频率;c、要能够提供提高综合素质的内容,新时期高校体育教育不能只满足于本专业教育,而应该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角度来进行教育,因而,高校网络体育教育平台必须考虑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

(2)高校网络体育教育平台需要具备的功能设置;高校网络教育平台的设置目的是要作为高校体育教师和高校学生的资源平台,交流平台和教育管理。故此,高校网络体育教育平台需要具备这样一些功能设置:a、体育信息资源库;网络教育平台的核心就是信息,只有设置了具有大量体育信息的教学资源库才能保证高校网络体育教育平台的运作满足使用者的要求,这一般要包括体育赛事录像、相关解说、体育文献、体育电子期刊、专题讲座和国内外体育动态等,还必须设置搜索功能以便于使用者查找资料,以及相关网站链接等。b、用于指导和自测的学习专题库;一个好的高校网络体育教育平台不仅仅是提供资讯的平台,同时还应该是一个能给学生自学提供指导和自我评价的平台,也就是说应该提供包括技术讲解、练习示范、学习评价、自测练习等要素的一个学习辅助网络平台。只有这样的网络平台才能满足学生依据自身的情况进行自学和自评,并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寻找解决的途径。c、平等的网络虚拟交流空间;这个空间能满足学生讨论所学和获取帮助的需求。这部分可以设置如:BBS网上讨论区、内部电子邮件、在线聊天、文件共享、工作组和电子白板,另外还设置博客(BLoG)功能。通过这个空间,学生不但可以建立个人博客的信息化学习空间或学生学习网页,还可以通过链接任课教师的博客进行交流。而任课教师则可以利用博客作为电子备课本,该课程的教学要求。d、要高校网络体育教育平台持续、稳定的给使用者提供服务,就必须在网络管理和技术支持上做一些工作;这主要是指网络安全,对局域网而言一般是指登录问题,和技术支持,以保障网络的安全、正常运作。

(3)高校网络体育教育平台是基于高校校内网络的一个网络资源,因此,它必然会受到高校网络建设的影响与制约,也会受到来自高校自身的教育指导思想的影响。

纵观全国高校体育网络建设,可以发现大多数高校体育网络建设滞后于其他科目的网络建设,这是有其根源的,一是部分体育教师自身教学观念落后,不了解现代高等体育教育的要求。部分高校体育教师认为:体育是一门以身体活动为主的实践课程,体育课主要是动作技能学习,教学模式是以教师的“口授、演示、练习”为主,多媒体教育不适合体育教学,教师是知识的单一传授者,是教学的主导,教学活动不能脱离教师的讲授。因此,在体育网络学习平台构建上显得不够积极和主动。二是部分高校中默认体育学科在高校学科建设中地位低下。我们国家长期都存在着“重文轻武”的观念。因此,在各高校学科建设中,体育往往是被忽略的一部分。尤其是在一些综合性普通高校这一倾向更加明显。由于这些原因,导致部分高校体育网络学习平台的建设不受重视,滞后于其他学科。

再有就是当前国内高校多数网络体育学习平台都不是由体育专业教师建立,而是由如计算机专业人员根据体育教师的要求建立的,虽然大多数的网络功能都可以实现,但因为计算机专业人员毕竟不是体育专业人员,对一些只有专业人员才能考虑到的问题考虑不周,导致设计出的网络体育学习平台不尽完善,不能充分满足体育教师和学生的需求。

在高校网络体育平台建设的过程中,还必须充分认识到,网络学习平台的建设并不仅仅是网络平台本身的问题,如果将网络平台本身比作硬件,使用者比作软件,那么,还必须加强软件的建设。人是使用者,人的因素会直接影响到网络学习平台使用的效果,所以,需要加强使用者-高校体育教师和学生的素质建设。对高校教师而言,除了必须具备一定的网络使用知识外,还必须具备包括体育资料的收集、分类、整理和创作多媒体体育电子资源,指导学生使用网络体育学习平台和一定的维护网络的能力,这就要求高校教师不但要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技能素质,还必须提高自身的网络科技能力。对学生而言,要想用好高校网络体育学习平台同样必须具备一定的网络应用能力,具备一定的信息收集技巧,具备初步识别和筛选资源的能力,自主学习的动力和能力,还有非常关键的一点就是还必须具备一定的自制力,能够克制自己不沉迷于网络。(作者单位:武汉纺织大学体育课部)

参考文献:

[1]余丽华,段宝斌,阎朝兵,江西省高校体育信息化教育资源应用现状研究,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1.(6)

[2]毛芝海,高宝华,体育信息传播对高校体育的影响,新闻爱好者,2010(3)

[3]孟庆兰,网络信息传播模式研究,图书馆学刊,2008.(1)

[4]万清华,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意义及作用,现代营销,2010(7)

[4]马文超,吴君民.企业存货政策选择的经济后果――会计准则变更的经验证据[J].经济科学,2010(1):97-107.

[5]Bujaki,Bruce.incometaxaccountingpolicyChoice:exposureDraftResponsesandtheearlyadoptionDecisionbyCanadianCompanies[J].accountingperspectives,2007,6(1):21-53.

[6]梁杰,于健.公司治理对会计选择的影响――基于深沪a股东北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C].中国会计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西安:西安交通大学,2004:121-128.

[7]梁杰,吕唯.基于模糊化遗传Bpn财务报告舞弊甄别技术初探[J].财会通讯(综合),2008(11):34-36.

[8]田昆儒,姚会娟.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问题研究――基于上证a股上市公司年报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分析[J].会计之友,2008(8):97-104.

[9]邵翠丽.管理者行为对会计政策选择的动因探讨[J].现代财经,2009(8):49-54.

[10]颜敏,王平心,张永国.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组合选择现状研究――基于2001年沪深股市的经验检验[C].中国会计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西安:西安交通大学,2004:179-200.

[11]刘斌,胡媛.组合会计政策选择的契约动因研究[J].财贸研究,2006(2):140-145.

[12]张永国,颜敏.会计政策组合选择分析――基于2007年沪深股市检验[J].会计之友,2010(5):92-97.

[13]颜敏,张永国.决定会计政策选择盈利策略的经济因素分析――基于2008年深沪股市的经验检验[J].财会月刊,2010(8)下:6-9.

[14]Zmijewski,m.,&Hagerman,R.anincomestra-

tegyapproachtothepositivetheoryofaccountingstandardsetting/choice[J].Journalofaccountingandeconomics,1981(3):129-149.

[15]Hagerman,R.L.,&Zmijewski,m.Someecono-

micsdeterminantsofaccountingpolicychoice[J].Journalofaccountingandeconomics,1979(1):141-161.

[16]吴亮,符定红.基于距离扩散的审计信息系统异常数据挖掘算法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53-56.

[17]周喜,曾丽.孤立点数据挖掘技术在审计信息化中的应用研究[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55-57

[18]黄辉.数据挖掘技术在虚假财务报表识别中的应用研究[J].财会通讯(综合),2008(2):30-32.

[19]梁杰,徐晋.利用公允价值进行会计政策选择的经济动机分析――会计政策选择三大假设的检验[J].财会月刊,2010(2):13-14.

[20]汪士果,张俊民.基于数据挖掘的会计舞弊识别问题研究综述[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1(1):79-84.

常用的体育教学策略篇10

关键词:课堂教学活动教学有效性教学策略学习策略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一书中明确提出:“我国目前中小学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然而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我们不禁要问,为何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而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课堂为何会出现“耗时多、收效低、吃力不讨好”的尴尬局面?是何种因素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些问题不能不引起教育者的关注和思考。

先来看一下什么是“教学”和“有效”。

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有效是指通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是否有效,要看学生有无学到东西或学得好不好。

研究发现,教师的人格特征、课堂教学活动、教学环境等诸多因素都与课堂教学有效性有关,其中课堂教学活动是一个关键因素,它开展得是否卓有成效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劣,我认为在课堂上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关注学生的学习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一切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所引起的,动机是一切活动的原动力。教师如能在课堂上注重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充分发挥其潜能,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能力就会产生巨大的飞跃。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呢?

1.激发和维持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只有把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激发出来,学生才会自动地学习和发现问题。我认为创设问题情境是个好方法,教师给学生提供学习材料和学习条件,让其亲自实践,使其产生好奇、疑惑、惊讶,并由此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从而激发其去探索和解决问题。

2.设置适合的目标定向,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

通常我们把学生分为学习目标定向型和成就目标定向型。前者是把学习当成掌握知识,获得某种能力的方式;后者则把学习当成为了获得对其能力的积极的评价或避免否定的评价。学习目标定向的学生更勇于挑战,更有学习能力,更能适应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他们正是我们要培养的,而成就目标定向型学生则偏向于喜欢选择较易解决的问题,回避具有挑战性的情境,学习毅力较差,遇到困难易失去信心,我们应经常激励他们,使他们建立自信,并通过循循善诱,引领他们逐步走向成功。

3.训练学生对学习结果的积极乐观、现实的态度。

有的学生考了好成绩就沾沾自喜,而有的学生考不好就愁眉苦脸,这两种心态都不好。我们要培养他们正确面对结果的心态,告诉他们影响结果的因素很多,如能力大小、努力程度、任务难易度、情绪好坏、环境优劣等,分析结果时应从多方面加以考虑。我国青年学者隋光远提出的“积极归因训练”模式就很实用,它是一个改变学生不正确归因、提高学生学习动机的有效途径。他强调努力的因素,认为成功与否都与努力直接相关,若学习中出现失败,应归结于自己不努力,只要更努力就不会失败。师生都应掌握这种“积极归因训练”模式。

二、关注交往与沟通

英国朗曼公司出版的《教学即沟通》一书中提出,师生交往、沟通的方式影响教学的有效性,要提倡一种健康、富有创建性,既能体现教师权威与纪律,又能体现平等与关爱的师生关系。

如今的课堂教学已不再是由教师单方决定了,师生间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交往和沟通,例如,教师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而选择教学策略时就须考虑类似的问题:本节课若用讲授的方法教学有效性有多大?通过师生间的相互对话能使学生们学到多少?全班性的讨论值得吗?等等。良好的交往与沟通可使教学事半功倍。

三、关注教师的教学策略和学生的学习策略

对于教师而言,绝不能只满足于掌握一些零碎的教学技能,因为仅掌握零碎的教学技能是很难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的有效性的,必须将具体的方法、技巧上升为策略,比如要掌握课堂提问策略、观察策略,学生学习的预习策略、练习策略、解题策略等已被证明是成功的教与学的策略。

下面主要来谈谈学生的学习策略。

所谓学习策略是指在特定的学习情境中,学习者指向学习目标并结合自身特点而采取的学习活动方式,并具体化为有关学习的规划和采取的学习措施。研究表明,相对于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来说,学习策略,如解决问题的策略、合作学习的策略、科学利用时间的策略等更能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首先,学习策略的学习和内化有利于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高效地掌握知识,培养技能,以及形成高尚的品德,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积极、主动、高效的求索和建构过程。其次,学习策略的学习和内化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再次,学习策略的学习和内化有利于学生适应现代化社会里信息迅速增加、生存空间继续拓展的状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贯穿学习策略,让学生掌握并生成可让其终身受用的科学高效的学习策略,进而学会学习,为其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呢?

1.更新教学观念。师生都应有学习策略的意识,尤其教师要认识到使用学习策略对强化学习效果的意义,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学习策略的训练,并让学生使用学习策略。

2.了解学生情况。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机、态度和学习风格,以及他们对各门课程的理解。

3.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学习策略及运用的机会。学习策略灵活多样,因人而异,教师应要求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方式并适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同时要善于观察别人的学习策略,常与他人一起交流学习心得体会以取长补己。

4.教师要在备课、上课等方面体现、反思、运用学习策略。

培养学习策略就要把学习方法和策略渗透到教学中,充分认识、运用课本中提供的资源策略,并在日常教学中渗透学习策略的培养,发展学生的基本技能。教师要指导和培养学生根据自身特点灵活使用各种学习策略的能力,这是改变目前课堂教学“耗时多、收效低,吃力不讨好”的尴尬局面,提高教学效率的根本途径。

21世纪,随着社会经济的急剧变革,教育改革必将更加频繁、广泛和深刻,教师也必将面对各种新的教育思想、资源、模式、过程、手段与方法,因而教师要不断调适自己,与时俱进。我认为,不管怎样,追求高效课堂,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的理想都将永远是教师不变的追求。

参考文献:

[1]孙亚玲.国外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第80页.

[2]高文.现代教学的模式化研究.山东教学出版社,第12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