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育的重要性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44:40

体育教育的重要性篇1

关键词:体育教育重要性“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健康第一,学习第二”“强我种族,体育为先”“少年强则国强”

体育课在大部分人眼中是可有可无、无足轻重的。在家长的眼中,语数外理化才算是课,体育课可忽略不计;在老师(包括体育教师)的眼中,体育课就是在牧羊,将学生圈起来不出安全事故即可。这种怪现象正如同志早年所写的《体育之研究》中所说的那样:“故愚观现今之体育,率多有形式而无实质。非不有体操课程也,非不有体操教员也,然而受体操之益者少。非徒无益,又有害焉。”正是在这种错误认识的指导下,我们学生的体质在下降,800米跑下来会死人,新生军训中晕倒的现象时有发生。我们学生的体育技能几乎为零,游泳成旱鸭子,不能自救。这都是把体育教育不当一回事造成的恶果。其实,体育教育是相当重要的,著名教育家张伯苓曾经说过:“教育里没有体育,教育就不完全。”

一、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我们的先辈很早就懂得“生命在于运动”这个道理。《吕氏春秋・尽数》云:“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意思是说:流动的水不会发臭,经常转动的门轴不会被虫蛀,其关键在于动。东汉神医华佗曾对其弟子吴普说:“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如户枢,终不朽也。”这是说:人的身体须劳作活动,但不宜过分劳累罢了。人运动、劳动可使脾胃有序地对饮食五谷进行消化、输布和吸收,使全身气血流通顺畅,使病邪无法入侵和肆虐。这就好比转动的门轴,始终不会腐烂。清代教育家颜元云:“养身莫善于习动,一身动一身强,一家动一家强,一国动一国强,天下动天下强。”这是说:保养身体的最好方法是养成爱运动的习惯,一个人运动则一个人强健,全家人运动则全家人强壮,全国人运动则全国人强盛,天下人运动则天下人强大。唐代名医孙思邈在《保生铭》中指出:“人若劳于形,百病不能成。”意为:人需要运动,才可以预防百病。这其中的奥秘就在于一个“动”字,运动可以促进新陈代谢,运动可以增强体能、保持耐力,运动起来才能求得发展,运动才能带来生机与活力。

二、健康第一,学习第二

对于是健康第一还是学习第一的问题,主席早在1917年写的《体育之研究》一文中就明确指出:“小学之时,宜专注重于身体之发育,而知识之增进道德之养成次之。宜以养护为主,而以教授训练为辅。”解放后又先后两次写信给时任教育部长的马叙伦谈论这一问题,可见体育教育之重要。

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

三、强我种族,体育为先

“强我种族,体育为先。”这是我国著名教育家南开系列学校校长张伯苓的一句名言,也代表了他的体育教育思想。张伯苓一生高度重视体育教育,他主张以教育来救中国:“改造她的道德,改造她的知识,改造她的体魄。”他认为德智体三育之中,我中国人最缺者为体育。他说:“强国必先强种,强种必先强身。”他主张:“强我种族,体育为先。”他对南开的学生大声疾呼:“南开学生的体质,决不能像现在一般人那样虚弱,要健壮起来。”在他的指导和感召下,对体育的重视成为南开的特色之一。“每天下午三点半,所有学生都要走出课堂,融入火热的课外活动中(主要是体育活动),如果学生偷偷躲在教室里做功课被发现的话,要立刻记大过一次。”在他的身体力行下,开了我国体育不少先河。张伯苓的体育教育思想放到现在仍不落伍,这是很值得我们去挖掘与学习的。

四、少年强则国强

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郑重指出:“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少年是祖国的希望,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少年的强弱关乎着国家的强弱。从我国第三次国民体质监测公报来看,纵向比,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终于遏制了持续下降的趋势;横向比,与韩国、日本青少年的身体素质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综合体质排名:中国,亚洲第三,世界第32位;日本,亚洲第二,世界第29位;韩国,亚洲第一,世界第24位。中日韩三国中国学生体质最差。一直关注青少年体质的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蒋效愚指出:“100多年前,梁启超先生明确提出了‘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如今,这样的警示具有同样的意义,若想避免‘新东亚病夫’危机的到来,提升青少年体质已是刻不容缓、迫在眉睫了。”危机的警钟已敲响,我们没有理由再徘徊不前,应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去实现提出的强国梦。

参考文献

[1]傅国涌《看民国的一间中学怎样办学》.《羊城晚报》,2013,04,04。

体育教育的重要性篇2

关键词体育教育素质教育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a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体育教育对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1.2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通过图书馆和互联网查阅大量关于体育教育专业的相关文章进行整理。

逻辑分析法:采用逻辑分析的方法对收集整理的材料进行整合,并对观点进行合理阐述。

2素质教育的含义

所谓素质教育,是以促进人的身心和谐发展,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为目的的教育。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顾明远教授综合了各专家、学者的意见,提出素质教育应包含以下5个方面: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生活技能素质。素质教育是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根本所在,学校体育以其“多元”的功能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3体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3.1通过体育教育能够促使学生的身体发展

所谓身体素质是人体活动的一种能力,是人体在运动、技巧、劳动和生活中所表现出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及柔韧等能力。这些能力的大小决定于肌肉的解剖生理特点、肌肉工作时的供能情况、内脏器官及神经系统的调节。体育教学实践中,通过体育锻炼有利于人体骨骼、肌肉的生长,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的机能状况,有利于人体的生长发育,提高抗病能力,增强有机体的适应能力。

3.1.1体育锻练对运动系统的影响

体育锻炼时骨的血液供给得到改善,骨的形态结构和性能都发生良好的变化,骨密质增厚使骨变粗,骨小染的排列更加整齐而有规律,骨骼表面肌肉附着的突起更加明显,这些变化使骨变得更加粗壮和坚固,从而提高了骨的抗折、抗弯、抗压缩和抗扭转等方面的能力。

3.1.2体育锻炼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运动时要消耗能量,体力活动愈剧烈,氧的消耗就愈多,于是呼吸活动就会通过各种调节方式明显得到加强。运动对呼吸机能的作用是复杂的,除能最大程度地改善人体的吸氧能力,降低呼吸中枢对乳酸与二氧化碳的兴奋性,并增强人体对缺氧的耐受力。

3.2体育锻炼对心理的影响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的心理活动处于正常状态下,即认知正常,情感协调,意志健全,个性完整和适应良好,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最大潜能,以适应生活、学习、工作和社会环境的发展与变化的需要。由此可见,体育教育在加强人际关系,促进心理相容,培养心理适应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3.3体育教育能够促使学生的智力发展

智力是指生物一般性的精神能力。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记忆、观察、想象、思考、判断等。经常从事体育活动和身体锻炼,可促进肌体的新陈代谢,提高神经系统的活动能力,增强呼吸和循环系统的功能,进而使记忆力增强。由此可见,对学生进行体育教育是提高学生智力的有效手段。

3.4体育教育能够促进学生精神培养

由于体育具有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一个人单独地从事体育活动是不可能的,尤其是一些集体项目,需要摆正位置,与人合作才能完成。因此,在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训练竞赛中,可以培养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集体主义精神和责任感。

4体育教育过程中推行素质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4.1在体育课中片面地进行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要求体育教育的指导思想应该进行改革:身体素质是“体质”的基础,但不是唯一的,还应该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综合的体育能力,通过多种手段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体育道德观念,形成学生对体育积极的兴趣和爱好,并通过传授锻炼身体的知识和方法,使学生终身受益。

4.2片面强调使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忽视了素质教育对素质全面发展的要求

有些学校认为发展个性就是快乐体育,学生对什么有兴趣就教什么,什么快乐就学什么,不能强制学生从事他们不喜欢运动。实际上,体育本身就是挑战自我、挑战极限的身体运动,只有经过顽强的拼搏才能取得进步。因此,在体育教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克服生理心理上的困难和障碍,勇敢地面对困难,培养对项目的兴趣和运动能力。

5结论与建议

5.1结论

随着社会的变革,对人才已经有了更加全面的要求,体育概念的内涵不断扩大,体育教育的作用不断凸显,学校体育教育在教育人、培养人的同时,更是丰富学生文化与精神生活和完善自身的重要手段,高校做为教育的高层部分更是如此。我们应当全面地、深刻地认识这项工作,从身体、心理、智力三个环节入手,使体育教育这项朴实的工作在高校得到健康的、科学的发展。

5.2建议

学校体育工作须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教学质量,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习惯,奠定终生体育基础。充分发挥体育的功能,通过体育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团结协作,顽强拼搏,达到“强身健体、育人”的目的。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加强对在职教师的道德素质、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素质、心理素质等方面培训提高。因为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从根本上实现“育人”大计。

参考文献

[1]胡爱武.素质教育与高校体育改革[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1).

体育教育的重要性篇3

一、学校建设体育器材

许多运动都离不开运动器材,比如单双杠、篮球架等,许多男孩子喜欢篮球运动,我认为,这是一种非常好的运动,既锻炼了身体又交了朋友。要知道,许多人都是因为有共同的兴趣爱好才成为朋友的。对于教师,也应该端正对体育课的态度,正确认识体育课的重要性,据了解,许多教师会占用体育课的时间用来做题,殊不知,磨刀不误砍柴工,学生加以锻炼之后学习效率会更高。我认为,首先教师应该端正对体育课的态度,这样在体育课上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

二、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

体育教育的重要性篇4

【关键词】体育器材;体育教学;意义;实施

体育器材设施是保证学生完成体育课堂上教学任务的重要物质保障,也是影响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在日常的体育教学活动中,我们发现许多老师在上课时,容易忽视体育器材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与重要意义,从而造成课堂教学无效或低效,影响了教学质量。

我们都知道一句经典的话“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谈何教学?谈何学习?即使去教了去学了能取得好的教学和学习效果吗?众所周知,考量有效体育课堂教学必须考虑三个重要指标:学习时间(投入)、学习结果(产出)和学习体验。学习时间是前提,投入一定的时间并提高学习效率,这是增加学习结果和强化学习体验的基础;学习结果是关键,学生的学业进步和学力提升不仅能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也能增进学生学习的积极体验;学习体验是灵魂,积极的体验和态度会促使学生乐学,提高学习的效率和结果。这三者具有内在的统一性,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缺一不可。

下面讲一则小事例:2013年12月,由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管理中心主办的“公益体彩,快乐操场”活动对周口市项城定级镇王李桥小学进行了一次体育器材捐赠活动。下课铃响后,当同学们看到操场上摆放整齐的篮球、乒乓球、足球、羽毛球等体育器材时,都像长了翅膀的小鸟一样“飞”了过来,围在一旁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在老师的允许下,拿到器材的小家伙们立马一个个活蹦乱跳的练了起来。

通过这个小事例我们可以看到,体育器材对体育教学来讲,能使课堂丰富多彩,不仅仅是带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更能够使教学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体育器材之于体育教学能够增添运动乐趣,求新追异、挑战自我、竞争对抗、体验成功、合作配合。

其次,体育器材之于体育教学,能够发展生活技能。所谓“基础运动素质”包括走、跑、跳、投、攀爬、滚翻等,所谓“基础运动素质”包括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协调、灵敏、平衡等。这些都是“运动教育”中,为人们生存生活技能奠定物质基础的教育。借助适宜的器材,可以有效的发展这些技能。是想,如果没有体育器材的辅助,那么,像撑杆跳高、投标枪等一些列体育运动岂不是只剩下了空壳子?

再次,体育器材之于体育教学有拓展动作方式的作用,在教学过程和日常锻炼中,借助器材能够展现动作技巧、提高动作难度、强化本体感觉,例如对垫上运动、负重练习、拓展与极限运动等都有着极大的提高。例如,我们利用标枪与皮筋组合成简易跳高架,高度升降方便.有助于缓解学生恐惧的练习心理,他们可以放心大胆地进行练习和体会动作技术与方法,从而促进教学活动的落实。

最后,体育器材之于体育教学还有利于竞技文化的学习。竞技运动是人类的运动文化的最高表现形式,奥林匹克是人类运动文化展示的最高舞台。按竞技运动项目配置的体育器材,是对学生进入体育文化教育的“道具”,借助这些器材进行的体育学习,可以使学生直接体验、学习竞技运动。长期以来,学校的体育器材以竞技体育的体系为规格标准,器材的一统性和成人化影响到了学生体育活动和锻炼的兴趣,如篮球教材使用篮球进行篮球技能练习,跨栏架多在田径课上学习跨栏跑,这点需要改进。

体育器材是教学目标的纽带,没有体育器材的体育课是不完整的体育课,没有充分应用体育器材的课堂是不完美的课堂。体育器材关系着体育目标的达成、激起学生体育兴趣的助推器。基于体育器材设计教学内容是一个亮点,在这种设计思维下,体育器材才会得到充分的利用。在有效教学的背景下,根据倡导的节约型社会的精神,研究如何充分利用体育器材进行体育教学是实现体育课标的可行之路。既缓解了体育器材不足带来的困境,也能提高体育教学的密度,也是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体育器材的选择也是非常重要的,体育教师上课选用器材时,首先考虑到是否能为课的教学目标服务,能否突破重点破解难点。其次还要考虑到器材的经济性、实用性和教学的高效性,在教学中最大可能的发挥其效益。教学中要想实现选用的器材高效达成教学目标,这需要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的实践比较,互相交流积累,依靠智慧来实现器材在教学中的最大效益。

综上所述,体育器材之于体育教学主要有四大作用:一是培养学生兴趣,促进体育教学;二是发展生活技能,提高生存生活水平;三是拓展动作方式,克服运动难题;四是学习竞技文化,推动体育文化的发展。在平时的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谨慎选取体育器材,尽力取得体育教学的最优化。要注意做到:一,以生为材。如利用学生为障碍物开展S型的接力跑。二、以地为材。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只要留意,就会发现身边周围有许多可以直接利用的教学器材资源,如树、单杠、双杠、云梯等一切操场上的自然物都可以作为耐久跑的介质,目标变化式的耐久跑更能够让学生接受。三、废物利用为材。有一句话这样说“这世界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生活中有许多废旧物品,我们可以回收过来,只要稍加制作改进就能开发成上课的一些简易实用的体育器材。既减少了环境污染、增加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又弥补了我们上课没有体育器材之困。总之,体育器材对于体育教学有着重大意义,我们应当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体育器材的应用,认真选择每一种利于教学的器材,将体育教学与体育器材完美结合,以取得更高水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余文森.《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命脉”》.《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

[2]黄燕春等.《少儿趣味田径器材开发研制的研究》.《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

[3]丛立新.《课程论问题》.《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4]田菁.《利用体育器材设施创编体育课程内容的方法》.《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8

体育教育的重要性篇5

关键词:学校体育体育教师德育教学

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受教育者通过积极的认识、体验,身体力行,形成良好品德和自我修养能力的教育活动。简单来说,德育就是教师有目的的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我国的学校德育大致包括三个组成部分:道德品质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具体到行为上即是对学生吃苦耐劳、勇敢坚强、遵纪守法、热爱集体等品质的形成培养。

1.德育与学校体育的关系

1.1德育是学校体育的基础,指导学校体育的发展。

现阶段的中小学生身体素质普遍下降是不争的事实。当然,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很多,有家庭成员结构、社会环境、中学体育教学本身,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的养成教育――德育。此因素从表面上看,似乎与中学生健康、学校体育没有什么联系,其实不然,懒惰,自觉性低,纪律性差,组织性、集体性、体育意识薄弱都是造成中学生体质下降的主要原因。可见思想品德教育对于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性,德育养成是学校体育教育的基础。

1.2学校体育渗透德育教育,是德育教育的实践场地。

中学体育教育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它的教学形式、内容与其它学科都有明显的区别。它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组织性、纪律性,要求学生有团结协作的精神和较强的集体主义责任感;它的某些项目能培养学生不怕苦、不怕累的拼搏精神。这恰恰是中学生思想品德在体育课中的具体反映。所以,从这一角度看,体育教学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学校体育中渗透着德育教育。

2.体育教师在德育教学中的作用

体育教师作为知识传授的主体,在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在德育教学中,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烙在学生的心里,给他们直接的视觉和思想冲击。营造有利于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学习环境、优化课程进程、突发事件德育教育、课外活动安排、教师自身素质的影响等教师作用的体现都会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与综合素质的提高。

2.1营造有利于学生思想发展的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是一种对学生情感、认知、个性、道德、价值观产生深刻影响的隐性课程,它包括物质化的环境和人际关系的精神环境。

2.1.1物质层面。教师能够在学校已有体育物质环境基础上,根据学生思想情感发展需要和教育要求,精心优化田径场、篮球场、排球场、风雨操场等设施,包括田径场周围的标语、橱窗、绿化,体育专用宣传画廊,等等,充分发挥物质环境对学生思想发展的陶冶作用。

2.1.2精神层面.体育教师能够发挥主体地位,起到表率作用,真诚地关心和热爱每一个学生,尊重和维护学生的基本心理权益,和每个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进行模范评比、体育明星,冠军事迹讲座等,在学生心中树立偶像参照物,规范其品德行为。

2.2优化课程进程。

对于体育学中的项目来说,每一个项目都有其适应学生学习的规律,体育教师应该:找到其内在规律,制定科学的课程目标;挖掘和合理利用教材中思想教育因素,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制定合理的教学内容,合理的体育游戏可以激发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补充适宜的教材内容,扩展学生的思想境界。

2.3课外活动安排。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能满足学生的各种需要,丰富学生思想情感、精神生活,促进学生个体身心健康发展。

2.3.1根据学生思想情感和个性发展的需要,对学生的在校课外活动加以规划。一是精心设计和组织好活动,规划好活动的内容、方式等;二是指导学生的自由活动和交往。学生在大型活动如运动会中会学到诸如团结、友爱、坚强等精神,而在自由活动中可以学会独立、自信等可贵的品质。

2.3.2指导和优化学生的课间十分钟活动。提高课间十分钟对学生情绪调节、情感交往、审美等方面教育功能,教师避免在课间找学生进行训诫性谈话,提倡教师和学生进行思想情感交流。

2.4教师自身素质的影响。

教师是德育教学的主体,也是影响学生德育发展的主要因素,教师素质的高低决定德育效果的好坏。要想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让学生对体育课认识更为全面,体育教师就应当从自身做起。因此,体育教师除了具备普通教师的基本素质和过硬的学科技能外,还应该继续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文化具有教化、劝善的功能,文化的熏陶可以加深人们对人生意义、生命价值的认识。体育教师只有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在学生面前才能有说服力;也只有这样,体育教师的内在气质才能在学生面前有所展示,才能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榜样。

3.结语

德育和学校体育教育相辅相成的关系决定了体育教师在德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体育教师要在自己的岗位上体现上述作用,推陈出新,在体育教学实践中真正体现德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2]陈永洪.浅谈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读写与杂志2007,(7).

体育教育的重要性篇6

一、现代教育技术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利弊分析

电子计算机、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的出现以及互联网应用技术的发展,在大大改变人们日常生活的同时,也掀起了一场现代教育的改革狂潮。教育技术逐渐由原来口授耳听的口语技术、线性描述的文字印刷技术及幻灯、投影、电影、电视、录音所组成的电子视听技术这些传统教育技术,逐渐过渡到了以计算机为核心,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辅助教学的现代教育技术。

1.优势

现代教育技术在实际教学应用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知识掌握更详尽。以撑杆跳为例,对于撑杆跳分解动作中的细节,比如起跳时机、握杆时手臂的弯曲角度等若只是由老师示范讲解,难免有同学把握不到位;还有,老师的示范次数毕竟是有限的,对于一些不能即时掌握要领的同学,很少有机会再学习一次;不仅如此,往往因为一些客观因素,比如一些老师因为年龄大了,对于一些跳跃、翻跟头等剧烈的运动不太愿意做,或者由于老师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并不能把体育教学中所有动作都完美的示范出来,这就使得老师的局限性影响了整个体育教学过程的良好进行。而相应的应用现代媒体教学加以辅助,比如通过录像把动作放慢,这样同学们可以认真把握当中的细节;通过不同优秀运动员的演示,避免老师演示动作的单一性和部分动作不到位的弊端。这样一来,不仅使得教学内容更加丰富,也大大提高了同学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有这样一种教学观点:真正的良师能够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学生的潜能挖掘出来,学生的素质提升起来,学生的个性培养起来。其中,激发学生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显得尤为重要。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应用一些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的趣味性。比如在篮球教学的过程中,若提前给同学们观看一些球星精彩的比赛,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得他们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也能热情满满。而这就需要现代教育教学技术的帮助。

(3)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学生就不再只是模仿老师的动作,更多的有了自己的理解与思考。通过对教学视频中动作易错点、关键点的分析,锻炼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方法增强了学生的成就感,更加突出学生的主导地位,贯彻落实现代教育新理念。

(4)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师生共同进步。因为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教学需要教师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技术,这就使得教师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接受新的教学知识,从而使得教学相长。

2.劣势

(1)户外运动的时间减少。体育的核心是通过身体锻炼、技术、训练、竞技比赛等方式增强体质,过多的讲解理论知识势必会占据体育课的一部分学时,也就是每周不少于两节体育课,但这当然是远远不够的,再减去体育理论课占据的一些时间,大学生实际的运动时间更是少之又少。

(2)对一些老教师不公平。一些优秀的体育老教师,由于不了解相关计算机技术的知识,又不能很快的学会制作ppt、视频等教学资料而不能参与到现代教学当中。这就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

二、现代教育技术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推动

(1)构建完善的教育网络。体育教育的现代化就是要实现教学现代化、办公现代化、管理现代化以及师资队伍的现代化。而现代教育技术需要为体育教育提供科学的教学方法,多媒体技术、网络、动画、视频等,为体育现代化的实现提供技术和理论支持。

(2)保证相应的硬件设备。虽然我国已基本实现小康社会,多媒体教学的覆盖率也已经超过了一半,但仍有一部分学校并没有多媒体教室,缺乏多媒体设备。这就需要国家和社会加以关注并提供一定的经费支持,促进教育的公平发展。

(3)保证优良的师资力量。很多体育老师对计算机的掌握并不是很好,但现代教育技术需要一定的多媒体技术为基础,这就需要对教师进行培训,保证教师能够正常的运用多媒体技术参与到教育教学当中,保证教育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而且,现代的教师应该是与时俱进的,对近几年新兴起的体育项目比如瑜伽、跆拳道等也要加以学习和研究,保证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我们生活在一个科技爆炸的时代,各种事物都在蓬勃的向前发展,而教育产业也必然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很清楚现代教学技术已经渗透到各个学科,成为各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现代教学技术在体育教学课堂中的应用也会不断增多,不断深入,为体育课堂注入鲜活的血液,推动体育事业更健康的发展下去。虽然现代教育技术有利有弊,但它的发展是未来的大方向。社会是不断向前推进的,教育的现代化进程也是必然发生的,现代教育技术在体育教育教学课堂中的应用也将会逐渐加深。

作者:李天民单位:平度市开发区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1]王莉芳,马保维•传统教育技术与现代教育技术的关系[J]•山西教育.2002,11:13-14

体育教育的重要性篇7

关键词:学校体育;重要性;教育改革;路径

1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对体育运动和健康需求的日渐增大,体卫艺事业的发展迎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国际之间的体育赛事、交流活动更加频繁,但是,我们应该看到,我国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不足、投入不足、建设不足等现实问题依然存在,推动和促进体育教育事业发展的各级部门担子还较重。在学校教育环节的实际情况上,虽然较重视体育教学,而且现行新课改的课标中较大幅度增加了体育份量,课时安排多,也延长课间操时间,以此来更多地推广课间体育活动,期望有效建立起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与优化措施,最终将体育测试作为学生毕业的重要科目等,这些方式方法无疑对学生的身体健康和体育素质的提高意义深远。但是现实教学中发现,体育课的安排及教学内容仍存在着许多与新课程标准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

2问题现状

当下我国各地区、各级学校的所处环境与地理位置不同,尤其是东西部学校在体育基础设施方面差异明显,西部地区由于地区经济欠发达、各种条件相对有限,很多学校体育设施不足的现象依旧存在,这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许多体育项目的开展与实施。有的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可能由于学校定位和素质培养发展的不同,没有足够重视体育课程的教与学,偏重了对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等的发展,可想而知,体育教学势必会被当作教育过程中的游戏性课程,而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3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性

我们从世界各国体育发展的实践、效果来看,从小学阶段到大学阶段,都集中而明显地体现着一个稳定的教育概念,那就是: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综合发展身体素质。但是,纵观我国的体育教育实践现状,当前的体育教育观念上,多数学校表现出对体育课不够重视,常视体育教育为附属科目,由于考评机制、培养目标重点的转移,使得许多老师不知道用学生们好动好胜的天性来激发他们的求胜欲、成功欲。因此,普通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体育素质很难“达标”。这种教学思路,最终学生被教育得非常的传统化,没有创新精神,缺乏团队意识。这是值得我们深思和必须改进的地方。

4学校开展好体育教育的路径

4.1加强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

首先从宏观战略和思想意识上,应该明确——体育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一门重要科目。我们应该从地区素质教育和体育教学的定位和培养目标开始,做出调整和深入改革,不断创新。再结合学校体育教学的实际现有条件,教育主管部门和教育教学机构,以面向全体的学生,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的体育教学根本理念为主导,不断提高对体育教育教学的认识与思考,摆脱限制。一方面,加强体育价值的宣传,科学对体育教学的目标进行重新的审视、制定和优化。另一方面,逐渐、逐步将体育教学列入到地区学校全面工作的评价体系上来,让学校真正重视学校体育,从本质上对学校体育进行新的评价定义。

4.2学校体育教学要多样化

新课程、新理念提倡,在体育教学中采用多种“改革”的方式去普及体育运动,使学生感到运动是一种快乐的体验。因此在体育教学新理念中,体育教育活动课的安排应以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体育活动要做到形式多样,不但要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而且要让学生能参与更多的体育活动。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在体育活动锻炼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符合自己的爱好、自己所擅长的项目进行运动,最终达到健康的功效和实现教育的目的。初步建议,为了做到人人参与,在某些体育运动中,不要设置一些不适应学生发展阶段的运动项目来强迫学生参与,这样反而会适得其反。

4.3根据现有条件开设好必修选项课

作为欠发达的西部地区,学校许多体育项目的设施相对于东部地区学校来说要差得多,所以,西部地区的学校应该因地制宜地开设一些在硬件设施方面要求不高的体育运动项目,比如:乒乓球比赛、篮球比赛、田径、赛跑等,因地制宜地发挥教学特长。学校体育教学应按照学生自身的生理特点、运动技能以及对体育运动项目的兴趣爱好来开设必修选项课,让学生依照自己对本人现有能力的实际评价,有针对性选择体育项目来上课,因为参考了学生的自身实际情况,所以制定和实施差别化、个性化的课程类别,容易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从而能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4.4不断提高体育教师业务水平

教师队伍素质很大程度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最终结果,好的学校一定拥有素质过硬、团结一致、理念先进、方法科学的教师队伍资源。所以,我们应采取多种形式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尤其是体育教学中对青年教师业务学习的重点培养。有条件的学校,可根据学校教师的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计划地派一部分教师到体育院系短期进修,也可组织教师在职学习进修,还可报考上级学校继续深造等等。学校可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达标标准,以促进青年教师多学习一些理论技术、实际操作的本领,这对其自身的成长和适应教学需要都大有好处。

5结束语

总之,体育教育是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议:第一,教育主管部门要大力支持体育教育事业,让体育教育均衡发展,国家在这方面的资金投入要适当倾斜西部欠发达地区,逐步缩小地区间的教学条件差异,这样体育教育事业的天地才会更加广阔。第二,学校要进一步完善教育制度,要把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同等看待,不能因为追求升学率而厚此薄彼,要让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协调发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综合素质都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波.中学体育教育现状与对策[n].发展导报,2015-07-10.

[2]李兴忠.当前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12).

体育教育的重要性篇8

德育中的主体性是指学生个体的人作为道德实践的主体,依其独立自主、积极主动的理性思考所选择的道德原则,自主、自觉、自愿地做出合乎道德选择的行为。主体性德育就是指在主体性教育思想指导下,以主体的自主性活动为基本特征,以培育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道德人格为根本目的和价值取向的一种道德教育思想和实践模式。它注重学生对道德内涵的“顺应”和“同化”,引导和激励他们进行自我管理、自我调节、自我完善、自我实践,实现自我超越。

一、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弘扬学生的自主性,是时展对学校德育观念提出的新要求。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必须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实现教育者的启发、引导、指导与受教育者的认知、体验、践行的互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人格;坚持以发展学生素质为本,为发展学生素质服务,为学生的自由和全面发展服务。

在德育实践中,一方面教育者应给学生自,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主动、独立地创造情景、表现自己,让学生体验主体角色;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在道德观念教育实践中亲身体验,学会自主地进行思想道德信息的沟通,相互交流学习体会,相互进行思想火花的碰撞,展示自己,认识他人,并使自己的思想道德感情从中得到升华。

二、要增强学生的体验性

现代德育强调让学生主动参与德育过程,充分了解德育内容和问题,在既有的社会规范基础上,经过自己的理性思维,独立地做出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自主地调节自己的道德行为,完善自己的道德品质,丰富自己的道德情感,培育自己的道德自律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道德源于人类协调社会关系和完善自身的需要,它产生于实践,且只能通过实践产生。学校培养学生的德性也只有通过具有道德意义的具体的实践活动才能实现,德育本质上就是通过活动造就主体的过程。在德育中,学生对道德规范的真正理解和掌握,形成道德能力,仅靠课堂上道德知识的传授是远远不能实现的,更多的是通过生活中道德活动的实际参与,在一定的道德情境中真切深刻地体验道德情感,进行道德判断,并在此基础上产生认同感,将道德规范内化于自己的道德认知结构和道德价值体系中,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养成道德习惯,形成相应的行为方式,促进个体健全人格的养成。

体验是生命存在的直接形式。当前的道德教育之所以不能进入学生的心灵深处,并实现道德内化,其根本原因是忽视了学生心灵的体悟、情感的激发、生命之间的交流。只有重视学生的生命体验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性。

三、变封闭性为开放性

未成年人的成长不仅仅是在学校,他们时刻在受着家庭的熏陶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再者,学校本身不能也不可能承担起教育未成年人的全部责任。学校在整个社会环境中的影响是有限的,孩子的成长是包括学校、家庭和社会在内的整个大社会大环境的事情。随着教育改革的纵深发展,学校教育日益从封闭走向开放,学校必须重新认识家长在学校教育过程中的角色、地位、职责,转变学校的管理模式和工作制度;学校要注重对社会教育因素和教育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和利用,积极面对和发掘社会教育的有利因素。

作为学校道德教育的微观外环境,家庭在发展青少年道德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人的一生中,家庭是一个人成长发育、健全人格、情趣培养的重要场所,父母是孩子德育的首要参与者。他们不仅是孩子的首要教育者,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而且也是孩子终身的教师。

在校外,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烈士陵园、博物馆等德育基地。不定期组织学生参观城市、农村、名胜古迹和大型工矿企业,了解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和祖国悠久的历史文化,还可以进行社会调查。只有将丰富多彩的活动作为道德建设的主要载体,让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在社会实践中锻炼自己的道德意志,激发自己的道德情感,他们自身的道德素质才会得到提高。

四、师生关系的平等性

体育教育的重要性篇9

1.人格的重要性

人格是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一系列特征的总和。每个人都具有不同的人格,这是将你和别人区分开来的最重要的特征。人格的形成与自身的素质有很大的关联,同时还受周围生活环境的影响。一个人自身的素质对人格的形成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一个人自身的素质是从小就开始培养的,在你长大成人的过程中,你的素质可能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这种变化可能是往好的方面发展,也有可能是往坏的方面发展。不管你的素质往哪个方面发展,他们最终都决定了你的人格是怎么样的。

如果你的素质往好的方面发展,那么你的人格就是积极向上的、正面的,相反地,如果你的素质往坏的方面发展,那么你的人格将会是消极落后的、负面的。周围的生活环境对人的人格形成也有一定的影响,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当你身边的朋友都具有积极向上的、乐观的、正面的气质时,那么你的人格也会是积极向上的、乐观的、正面的,就算你以前的人格与现在的完全不同,也会渐渐的变得与你身边的朋友的人格相一致。相反,倘若你身边的朋友都具有那种消极落后的、负面的气质时,那么你的人格也不会比他们好多少,最终还是具有消极落后、负面的人格特征。

2.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中职学生是新时代学生群体中最为活跃的群体之一,他们对社会中出现的热点时政、历史文化、科学研究、校园建设等都充满了浓厚的兴趣。由此可见,他们对体育教学中众多的体育活动自然也充满着浓厚的兴趣,体育教学活动内容丰富,很适合学生参与,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3.提高竞争与对抗的适应性

拥有健康人格的人会在遇到竞争与对抗时做到客观的分析问题、正确的评价得与失,能够及时的修改或者放弃那些不切实际的计划并且善于平衡自己与外界的关系,做到不贻误时机。体育活动中最为重要的就是竞争与对抗,与其他队伍的队员进行竞争,替自己的队伍增光,为自己的队员谋福利,这些都是队员们需要认真思考并且努力做到的事情。与此同时,在竞争的时候免不了对抗,与其他队伍的队员对抗时必须做到快、准、狠,不给对方留有一点时间去考虑问题。另外,在战略上要藐视敌人,在战术上要重视敌人,只有做到这些基本的对抗常识,才能让队友们在战场上发挥他们最好的水平,把敌人比下去。所以,提高竞争与对抗的适应性显得尤为重要。

4.正确面对成功与失败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有很多的比赛活动需要学生们去积极参与。既然是比赛,就一定有成功或者失败。正确面对成功与失败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起到积极的作用,如果学生能够正确面对比赛过程中的得与失,成功与失败,那么他们就能理解举行比赛的最初目的,能明白比赛过程中注重的是友谊的培养与参与活动的热情。

比赛的成功或失败都与队伍中每一个队友的表现有关,如果你们的队伍在比赛中胜利了,说明你们队伍中的队员能够积极的配合,具备合作精神,相反,如果你们的队伍在比赛中失败了,那说明你们队伍中的队员配合的不够完美,不懂得个人与集体的厉害关系,不懂得团队精神对于一个团队建设的重要性。所以,成功与失败都是有理由的,要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理由,只有树立正确的得失关,才能提高你的情操素养,塑造完美的人格。

二、总结

体育教育的重要性篇10

关键词:体育教育;素质教育;重要性

体育教育其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生长发育,身体健康,帮助学生形成多种身体技能;增进体育文化知识,促进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和生活习惯的形成,使学生在校期间有充沛的体力学习。学习体育的这一宗旨,与学校教育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开拓型人才的目的不无一致,反映了学生的身心特征,体现了体育的目标功能和国家社会对人才的期望。

1、通过体育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1.1所谓身体素质是人体活动的一种能力,是人体在运动、技巧、劳动和生活中所表现出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及柔韧等能力。这些能力的大小决定于肌肉的解剖生理特点、肌肉工作时的供能情况、内脏器官及神经系统的调节。

1.2体育教学实践中,通过体育锻炼有利于人体骨骼、肌肉的生长,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的机能状况,有利于人体的生长发育,提高抗病能力,增强有机体的适应能力。

1.2.1体育锻炼会使肌肉代谢的增强,产生的热量也随着增加。虽然神经系统的调节增强了散热过程,但仍然慢于产热过程,因此体温升高。运动时体温适度升高对机体是有利的:首先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提高酶的活性,促进代谢过程的进行;其次加强了呼吸、血液循环机能;另外还可降低肌肉的粘滞性,从而有助于肌肉收缩的力量及密度的发挥,并可加大关节的活动范围。

1.2.2体育锻炼能够增加骨质疏松脱钙等老化;增强关节柔韧性和灵活性,可预防关节炎和关节强直。改善心脏本身的循环,可预防心血管疾病。增强呼吸功能,增大肺活量。加强消化系统功能,增加食欲易于消化吸收。动作灵活,不易疲劳,反应敏捷,防御机能较好。对肝、肾、胰、内分泌功能及皮肤等均有好处。

1.2.3体育锻练对运动系统的影响体育锻炼时骨的血液供给得到改善,骨的形态结构和性能都发生良好的变化,骨密质增厚使骨变粗,骨小染的排列更加整齐而有规律,骨骼表面肌肉附着的突起更加明显,这些变化使骨变得更加粗壮和坚固,从而提高了骨的抗折、抗弯、抗压缩和抗扭转等方面的能力。

1.2.4体育锻炼,对呼吸系统的影响运动时要消耗能量。体力活动愈剧烈,氧的消耗就愈多,于是呼吸活动就会通过各种调节方式明显得到加强。运动对呼吸机能的作用是复杂的,除能最大程度地改善人体的吸氧能力,降低呼吸中枢对乳酸与二氧化碳的兴奋性,并增强人体对缺氧的耐受力。

2、通过体育教育能够培养学生心理健康

2.1心理健康是指个体的心理活动处于正常状态下,即认知正常,情感协调,意志健全,个性完整和适应良好,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最大潜能,以适应生活、学习、工作和社会环境的发展与变化的需要。

2.2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志或基本内容大致包括之下五个方面:智力正常,情绪健康,人格统一,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

2.3心理学认为,人在通过认识、情感和意志反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会形成各种各样的心理特征,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差异。体育教学可以造就和改善一个人的这些差异

2.3.1体育教育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认知感知。

在各种运动项目教学实践中,去感受运动的美感,力量感,韵律感,从而陶冶情操,开阔心胸,激发生活的自信心和进取心,形成豁达,乐观,开朗的良好心境;在体育教学竞赛中的取胜催人奋发向上,有利于个性形成。

2.3.2体育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

适应能力最主要的就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人的交往,反应了人的健康状态,人与人正常的,友好的交往不仅是维持心理健康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也是获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方法.所以,我们要让学生善于与他人相处,建立互敬,互爱,相互理解的良好人际关系。体育教学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交往机会.体育游戏,教学比赛等各种项目都能增进学生中的友谊,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由此可见,体育教育在加强人际关系,促进心理相容,培养心理适应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2.3.3体育教育可以塑造学生的意志品质

相对体育而言,意志坚韧顽强是十分重要的,参加体育活动,既是对身体的锻炼,更是对意志的考验.锲而不舍,勇于拼搏,是体育精神的充分体现。由此可见,通过体育教育使学生必须参加体育教学活动,是培养学生意志,坚固学生毅力,增强学生斗志的重要手段之一。

3、通过体育教育能够促使学生的智力发展

3.1智力(intelligence)是指生物一般性的精神能力。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记忆、观察、想象、思考、判断等。

3.2智力这个能力包括以下几点:理解、计划、解决问题,抽象思维、表达意念以及语言和学习的能力。

3.3作为学生,学习成绩是学生的智力衡量标准之一,学习效率, 是学习成绩的直接影响因素。学习效率高低是由大脑的高级神经系统所决定的,经常从事体育活动和身体锻炼,可促进肌体的新陈代谢,提高神经系统的活动能力,增强呼吸和循环系统的功能,进而使记忆力增强。由此可见,对学生进行体育教育是提高学生智力的有效手段。

4、总结

随着社会的变革,对人才已经有了更加全面的要求,学校体育教育已经在教育中占据了不能替代的地位,体育概念的内涵不断扩大,体育教育的作用不断凸显,学校体育教育在教育人、培养人的同时,更是丰富学生文化与精神生活和完善自身的重要手段,高校做为教育的高层部分更是如此。我们应当全面地、深刻地认识这项工作,从身体、心理、智力三个环节人手,使体育教育这项朴实的工作在高校得到健康的、科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大庆社会科学   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2-2341   国内统一刊号:Cn23-1020/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