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科学动物的繁殖知识点十篇科学动物的繁殖知识点十篇

科学动物的繁殖知识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41:43

科学动物的繁殖知识点篇1

一、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动物的繁殖方式分胎生和卵生;

2、能够分辨何为胎生何为卵生。

科学探究目标:能运用比较、观察、判断的方法归纳对动物的繁殖方式。

科学态度目标:在科学探究中以事实为依据,用观察比较的方法归纳动物的繁殖方式。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能够对生活中常见的动物的繁殖方式进行了解辨别。

二、教学重点

懂得胎生和卵生。

三、教学难点

懂得胎生和卵生。

四、教法

演示法、讲授法、探究式教学法。

五、学法

现场教学法、课堂讨论法。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时间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的

引入

2分钟

同学们,之前我们学习了蚕的一生,你们还记得蚕宝宝是怎么来的吗?对,最开始的时候,蚕宝宝还是一颗颗的小球,我们称之为卵,世界上的动物多种多样,那么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动物生小动物的方式和蚕相似,哪些又不同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动物的繁殖。

【板书:动物的繁殖】

1.进行情景引入;2.提问并引导;3.板书

1.回顾蚕的有关知识;2.回答问题。

1.引入本节课主题;2.吸引学生注意力。

探索

5分钟

想一想我们见过的动物,说一说哪些和蚕一样是通过产卵来繁殖后代的呢?

我们常吃的鸡蛋就是鸡的卵,与此相同的还有鸭和鹅,还有凶猛的的大鳄鱼也是产卵繁殖后代的。

像蚕和鸡这样的,产卵繁殖后代的叫卵生,昆虫、鱼类、鸟类一般都是卵生动物。

【板书:卵生:产卵繁殖后代的方式,比如昆虫、鱼类、鸟类。】

产卵繁殖的叫卵生,那么你们还知道其他的动物繁殖方式吗?对,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动物繁殖方式,比如猫和狗,这种方式就是直接生下胎儿,就连体型庞大的大象也是通过这种方式繁殖后代的,这种方式我们称为胎生。

【板书:胎生:直接生下胎儿的繁殖方式,以哺乳方法喂养。】

引导学生思考。

回答问题并且思考举例。

1.联系生活实际达到教学目标;2.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课后总结

1分钟

今天学习了动物的繁殖方式分为卵生和胎生,你们能分辨动物的繁殖方式了吗?我请一位同学来讲一讲你最喜欢的动物是卵生和胎生,再说一说你是如何辨别的呢?再请一位同学说另一种动物的繁殖方式。

邀请同学分享自己喜欢的动物。

回答问题并总结。

巩固知识点。

七、板书设计

动物的繁殖

卵生::产卵繁殖后代的方式。

比如昆虫、鱼类、鸟类。

科学动物的繁殖知识点篇2

家畜繁殖学实验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加快和促进实验课程的建设,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经几年的建设,家畜繁殖本科实验教学改革不断完善,实验设计得以优化,实验教学环境进一步改善,实验教学手段不断提高,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现将实验教学的建设与成效归纳如下。

一、家畜繁殖学实验教学的建设及方法

(一)家畜繁殖学实验教学的特点与难点

家畜繁殖学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非常重要,由于专业所定,实验的对象、方法与其他学科存在很大差异。实验的对象多为哺乳类动物,多具有生理活性的离体组织、器官及细胞;实验内容从家畜生殖器官的解剖学生理结构到哺乳动物胚胎生物技术,其中某些实验操作精细复杂,实验难度大、时间长。使用大型仪器的示范教学实验,仪器数量少,实验室学生人数多,效果难以保证。

难点之一是如何让学生理解抽象的生殖、发育的调控理论。解决办法是在实验过程中多举实例,采用清晰的模式图、显微操作录像及实物向学生讲解,激发学生对实验内容的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难点之二是本学科的知识和技术进展较快,易造成教学内容与现实发展脱节,解决的办法是加快教材的更新速度,不断更新教材的课件,把新理论和新技术融入实验教学内容中,鼓励学生积极参加“urp计划”,尽量参加研究生的科学实验,掌握更多的理论知识和新技术。

(二)实验教学条件的建设

本学科建设有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开放实验室和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农业部重点开放实验室。学校不断加强实验室和实验基地的建设,为创新实践活动提供了有力的条件保障。这种开放式教学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和独立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既有利于推动大学生科研创新计划的开展,又有利于学生个性和才能的全面发展。

(1)实验室条件本科生《家畜繁殖学》实验课设计了专门的实验室,并安装了多媒体投影仪,为实验课讲课使用,仪器设备能满足30名学生同时进行实验的需要。并对几种胚胎生物技术的操作程序刻成光盘,供学生观摩。

(2)仪器设备条件在学校“振兴计划”——教学实验室建设的资助下,本学科实验室安装了多媒体教学设备,购置了实验台、进口显微镜、培养箱、人工授精器材、消毒柜和几种主要家畜(公、母畜)生殖器官标本等。

(3)实验基地条件国家科技部、农业部、教育部和学校相继投入了5000余万元用于试验条件建设:在涿州实验站建设有约800m2的动物繁殖教学实验室和15亩的动物舍及运动场,另有北京锦绣大地牛场、顺义区高特种羊场、门头沟区种羊场、怀柔区绿神鹿场和校内种兔场、鸡场6个固定的校内、外实习基地。

二、实验教学手段的改革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逐渐普及,多媒体辅助教学已经成为我校家畜繁殖学理论和实验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使得教学手段、教学方式、教学效果都有了质的飞跃。

(1)多媒体教学可以弥补教师示范的不足,以缓解传统家畜繁殖学实验课教学中时间、空间、教学对象的数量等因素的制约。本课程组不断加强多媒体影像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如激素调控通路、胚胎发育特点、分娩过程、人工受精、胚胎移植、克隆及转基因等技术程序均采用清晰的模式图和显微操作录像立体化地向学生讲解。

(2)多媒体教学可增大信息量,扩大课堂教学容量。本课程组不仅制作了大量公、母畜生殖器官标本及性腺的组织切论文联盟片,而且在实验课程的课件中添加了大量图片,有利于学生丰富知识,开阔视野。

(3)多媒体教学是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手段。家畜繁殖学实验课程全程使用近120张实验多媒体、图片,并配备猪、牛人工授精、体外授精和动物克隆技术光盘供学生自学。课件内容将基础理论知识与现代生物技术相结合,由浅入深,通俗易懂,时代感强,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记忆效率。

(4)多媒体教学可以更形象,方便地突破难点。综合应用文字、图片、动画和视频等资料来进行教学活动,使一些应用普通教学手段难以讲清楚的知识重点、难点简单化;使一些在普通条件下难以实现、观察到的过程直观而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实验教学与多媒体的有机结合,有利于学生对各种抽象的生殖生理现象和机制的理解。

(5)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实现资源共享,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学生对家畜繁殖学实验教学内容可重复学习,可以进行远程教育,节约教育经费,降低教育成本。目前,已将制作的近120张实验多媒体、实验指导、日历、备课教案、习题库、试卷范例及标准答案等全部上传至部级精品课程网站和校园网,且学生可以自由浏览,实现资源共享。

三、理论与实验结合

(一)理论教学内容与实验课同步进行

实验课是理论联系实际必不可缺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际操作,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增强直观感。为此本课程相对每章理论内容设计相应实验,共16课时,且讲课与实验同步,内容互为补充,使学生课堂学到的知识立刻用实验来印证。实验课由主讲理论课的教师总体负责实验课程的建设,使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合理衔接。

(二)各章内容与实验平行,用实验印证理论知识

全课程共设计10个实验(含一个综合性试验),既有传统的繁殖技术,又包含现代生物技术:对家畜生殖器官标本各生理部位及雄性与雌性生殖腺切片观察,认识配子的发生、发育的全过程与生理部位的关系;采用外源激素对实验动物进行生物学测定和实施超数排卵,掌握外源激素的生物活性及作用机理,同时掌握胚胎的质量分级与鉴定标准;通过品质测定,掌握检测活率、密度、畸形率的方法和判定标准;并对家畜人工授精和胚胎移植器材进行认识和安装操作,掌握使用方法和原理。

(三)考核方法的改进

针对每个实验内容,考核的方法不同,其中包括:①分别对学生进行现场提问;②让学生做操作演示;③提交实验报告。实验成绩占年终总成绩的20%。

四、改革成效与思考

家畜繁殖学实验教学的开展,为学生提供了参与科学研究、从事创新实验与实践活动的平台,提高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综合运用的能力。激发学生参与学习和科研活动的浓厚兴趣,营造出乐学善思、崇尚科学的良好氛围。中国农业大学第一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小鼠配子冷冻保存技术的研究”立项并获一等奖;2005年以来,指导的本科生毕业论文有5篇被评为院级优秀毕业论文,2篇被评为校级优秀论文;积极开展中国农业大学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urp”计划),近5年科研训练本科生达32人,这些学生毕业后大部分考取了动物繁殖相关专业研究生,有的甚至到国外知名大学深造,每年有2~3名学生赴美国康奈尔、普渡大学及日本东京农业大学攻读研究生学位。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的训练对提高其科研素养起到了重要作用。

同时,《家畜繁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也锻炼了师资队伍,青年教师业务水平迅速提高,经校内外专家和院教学督导组听课、观摩教学和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后评价,其整体效果无论是教师的仪表、讲课风度、口才、多媒体的使用、知识水平和指导效果,还是教师队伍的年龄和知识结构水平,均为国内农业院校的一流水平。课程组教师多次获得教学评优“杰出教师”“优秀教师”等称号;青年教师曾申明于2007年获得了北京市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二等奖。在此基础上,《家畜繁殖学》课程继2005年被评为北京市精品课程后,2009年又被评为部级精品课程。

科学动物的繁殖知识点篇3

研究性生物教学目标与传统的生物教学不同,它更强调生物知识的综合性、过程性、创新性和应用性。“问题解决模式”的教学方法,较好地体现了研究性生物教学的特点。

1.“问题解决模式”的一般程序

“问题解决模式”的程序可分为:创设问题情境提供(收集)科学事实探求解决问题方法得出科学结论运用新知识解决新问题。

2.“问题解决模式”在研究性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影响生物的生态因素”这部分内容涉及面较广,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是先讲生态因素的概念、种类,接着讲不同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并举例说明,最后练习巩固。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列举许多事实,讲得绘声绘色,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但学生也只能是被动地接受。而教师用“问题解决模式”创设问题情境,能使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问题解决模式”中的问题不能过于直接,如光照时间长短是否影响生物繁殖?教师可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剖析问题能力。如:在瑞士,银灰狐是在每年的1月至2月进行的,有人将银灰狐于12月初从瑞士运到南美的阿根廷饲养,发现银灰狐要到第二年的8月开始和繁殖。

为什么在不同的国度里银灰狐和繁殖的时间存在差异呢?

在回答中,学生一般都认为,阿根廷8月的气候与瑞士1月至2月的气候相似。这样的回答应该是对的,但这种回答跟这节课的关系不大,不过它体现了问题的隐蔽性。如何与生态因素联系起来呢?到底是生态因素中的什么因素呢?这一问促使学生主动地阅读课文内容。他们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生态因素,接着探讨不同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这样,把本来教师要讲的内容,转变成学生主动学习的对象。学生掌握一定基础知识以后,小组讨论,一起解决问题。最后,各小组派代表阐述其观点。回答过程中,有的认为温度对银灰狐的繁殖有很大影响;有的则认为是光照时间对银灰狐的繁殖有很大的影响。随着月份变化,温度和光照都在不断的变化。

如何分析是温度还是光照对生物的繁殖有重要影响呢?我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探索,经过假设、讨论、归纳等一系列再发现的认知操作过程,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这一步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一系列相关的问题来展开讨论,设计的问题遵循了学生实现再发现的认知规律。

问题1.假如把银灰狐终年饲养在恒温(瑞士七八月份的气温)的空调房中,光照自然变化,它还能繁殖吗?反过来,假如人工给予银灰狐固定的光照时间(瑞士七八月份的光照长度),温度自然变化,繁殖情况又将如何呢?

这一问题的设计,主要是引导学生研究事物。教师可以通过假设来进行分析,以便帮助学生迅速摆脱无所适从的思维状态,尽快找到解决问题的“门路”。教师要让学生领悟到,一个恰到好处的假设可以成为解决问题的良好开端,从中也学到了开展问题研究的一般方法:问题发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假设―实验设计―结果分析―讨论)结论的运用。

实验设计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具体的实验操作过程更难。因此,这个环节放在课堂上让学生来完成不太现实,而且完全没有必要。教师可以让学生收集相关材料进行分析,也可以提供实验结果让学生分析讨论。如银灰狐在恒温的空调房里繁殖,在固定的光照时间(瑞士七八月份的光照长度)没有繁殖。这说明光照时间对生物的繁殖有重要影响。其实在瑞士,每年的1月至2月白昼开始延长,而在阿根廷,白昼开始延长时间是8月,因此银灰狐和繁殖是需要在日照开始延长的条件下进行的。由此可见,光周期对生物繁殖起了很大的作用。

学生通过分析讨论,获取知识,然后应用知识。学生举例,如人们可以通过人工延长(给予人工光照)或缩短光照(放在黑暗中处理)来改变生物的繁殖时间。开花需要在短日照的条件下进行,为了使在夏天开花,就可将它每天放在黑暗中处理一段时间。

问题2.除了光周期外,温度对繁殖没有一点影响吗?这个问题的设计,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考虑问题要全面,不要知道了光周期对生物繁殖有重要影响,而忽略了温度等其他因素的综合作用。

在这个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学生不仅习得了生态学的基本知识,而且领悟到了生物实验中常用的对照实验法(此实验中,恒温中的银灰狐、固定光照下的银灰狐、自然条件下的银灰狐)。学生掌握这一实验方法,有利于解决一系列问题,如雷鸟的换羽,影响雷鸟换羽的生态因素是光照还是温度。

3.“问题解决模式”在研究性生物教学中的作用

科学动物的繁殖知识点篇4

一、矛盾冲突在教学重点处激疑

在教学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生长变化”的第一课《植物新生命的开始》时,可抓住本课重点知识之一:“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是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设置矛盾冲突。

案例描述:植物怎么来的?

你知道向日葵小苗是从哪里来的呢?

生:向日葵小苗是从它的种子葵花籽来的。

师:(出示图片)这些植物,它们又是怎么来的?

生:植物是从种子来的。

……

师:(出示柳树图片)这是什么?

师:有句诗句:“无心插柳柳成荫。”第一个“柳”指柳枝,第二个“柳”指柳树,剪柳条插在泥土里,柳树成长了。柳树用什么繁殖后代?

生:柳枝。

师:是啊,插柳枝可以长成一棵大树,也就是用茎繁殖后代。秋海棠可以用枝叶栽培。白薯用根繁殖后代。……

这些植物繁殖后代的方式比较特殊的。所以我们说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是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此时,学生心中又有了一个新的认知冲突——照理植物由种子开始他们的新生命,现在加了“几乎”两字限定。繁殖后代的形式还有根、茎、叶繁殖】

这样的设计将教学的重点在原有认知和新的认识之间隆重推出,闪亮登场。学生思维的矛盾冲突产生于对前者认知不同的心理的反差原因的探究,冲突于重点处激疑而生,它成为了课堂教学的引领之举,挑起了学生的探究欲,也点亮了课堂教学的兴奋点。

二、矛盾冲突在教学难点处突破

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水和空气”的第六课《空气占据空间吗》,本课的教学难点是“用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是可以改变的,并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

案例描述:杯中的纸会湿吗?

教学准备:玻璃杯、装有水的玻璃缸、纸巾。

师:今天老师来变魔术。谁提供一张纸巾。【让学生提供纸巾,更具神秘感。学生就不会怀疑是用特殊纸巾。学生兴趣高涨。】

师:(把纸巾一份为二),谁能把这半张纸弄湿。【学生一听这么简单,纷纷举手要尝试。这是学生对原有认知的体现。轻而易举纸巾湿了。】

师:现在我把剩下的半张纸巾塞入杯底,把杯子扣入水底,杯中的纸巾会不会被水浸湿?【因为有原有认知:纸巾浸入水中会湿。学生回答当然会湿。】

各小组实验,并请学生思考,提示实验中要注意杯子要竖直倒扣入水中,纸巾要塞入杯底,防止掉下来。

【实验产生新的认知:实验中发现杯子里的纸没有湿。在原有知识和新的认知产生矛盾冲突。】

……

课堂教学艺术的高下之分就在于对难点的点拨引导,老师以“于难点处穷追”的设置矛盾冲突艺术,让学生思维有质量的运动,有利地激发了他们的愤悱状态,同时也将课堂的兴奋点作了理性、深度的渲染。

三、矛盾冲突在教学引入处铺垫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课的导入是上好课的关键环节。在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沉和浮”第六课《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在“水的浮力”时,借助材料:玻璃水槽一个、水若干、废牙膏皮一个(带帽儿的)、小木棍一根来实验。

案例描述:怎样使牙膏皮能在水中沉浮

借助用同一个牙膏皮,首先把扁牙膏皮压实放进水槽内的水中,学生观察发现牙膏皮沉到水底。再把牙膏皮从水中取出来,把它的下端打开,用小木棍将牙膏皮撑开,拧紧牙膏盖,再把下端卷好压紧封死,放入水槽的水中,变得鼓鼓的空牙膏皮却漂浮在水槽的水面上了。同一事物为什么在水中会有不同的情形呢?学生对此产生了浓厚的

兴趣,引入新课题的学习也就水到渠成了。

四、矛盾冲突在教学结尾处升华

课堂结尾是教师在课堂任务终结阶段,引导学生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再认识。再总结、再实践、再升华的教学行为方式。例如学完“杠杆”一课后,问学生:“司马光看到同伴掉到水缸里,他用石头砸破水缸就出了同伴,你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利用杠杆原理撬倒水缸,不仅可以救出同伴,还可保全水缸,使学生体会到了创造性思维的乐趣。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发明创造是思维上的又一次升华。因此在科学教学中,我们呢还要重视引导学生立志于从小发明创造,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科学动物的繁殖知识点篇5

关键词:生物学教学;联系生活;激趣;成才

生物学与人类息息相关,生物学的理论知识总可以在人类的生活当中找到一些实例,让人们感受到生物学理论知识的魅力以及对人们生活实践的指导意义,体会到学习生物学的乐趣和重要性。因此,生物学教学中,我们不仅要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要重视它在生活中的联系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捕捉生活中的生物知识,用生物知识去解释生物世界,让生物知识渗透于生活,从而增强生物学课堂的趣味性、生活性,使新课程背景下的生物学课堂根植于“生活的土壤”,让学生的学习与现实生活有机融合。因此,新课程背景下的生物高效课堂应体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师在教学中充分挖掘生活内涵,联系实际生活,达到教学的生活化水平,让生物课堂贴近生活、走进生活。“理论联系生活”中以生活为核心,以丰富多彩生活为背景,实现“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回归生活”的教学目标。

笔者在多年的生物教学实践中,总结了如何实现理论联系生活,让教学生活化、趣味化,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享受读书的乐趣,现与大家共勉。

一、课前预习,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为课堂教学做好准备

走进大自然去细心观察生活,感受大自然的奇特,带着趣味和疑问走进课堂,进一步体会生活中生物的科学原理。充分的课前准备就是良好的开端,对一堂课的成功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教师课前根据教材内容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有意识安排学生课前结合生活实例进行预习、观察生活现象,让学生获得一定的感性认识,将观察的现象和存在的疑惑带进课堂,让学生在知识接受方面变被动为主动,为优质高效打下基础。例如,在学习“遗传与变异”时,让学生通过生活调查和观察:“所有的双胞胎是否长得都非常像?有不大像的吗?为什么?”等一系列生活问题,让学生在识趣的前提下来主动探索、分析和钻研教材内容,进而让学生明确“同卵生”和“异卵生”两者的概念,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二、课堂激趣,趣味话题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生物学是一门十分有趣的自然科学。趣味化、形象化、生活化的课堂情境创设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引起学生较多的无意注意为教学服务。例如,在讲解“鸟类的繁殖和发育”时,我们在课前可以如此导入:“在生物界中,成千上万的鸟类在不断地进化和繁殖,其中在鸟类的繁殖中,有一种鸟称之为不称职的妈妈,因为它在生殖和发育的过程中既不筑巢也不育雏,而是将卵产到其他鸟类的巢中,让这些鸟类为她扶鸾和育雏,自己却一切置之度外,自由自在。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这类鸟是什么鸟吗?你还想了解更多的鸟类的繁殖和发育的特点吗?”让学生带着趣味和奇妙走进课堂,主动探索,碰撞出学生学习、探究的火花。

三、动手实践,身临其境感受,还学以致用之情

理论知识作用于实践,为社会的发展起推动作用,才能体现知识的价值。因此,教师尽可能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将课堂上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之中,让学生真正感受学习生物的现实意义和价值之所在。例如,学习植物激素的种类时,指导学生利用植物激素(生长剂)如50x10—6浓度的aBt6号生根粉浸泡5小时催根,加强葡萄生根的数量和质量,提高扦插的成活率和质量。讲无性繁殖时引导学生对草莓等通过压条等方法提高繁殖速度,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生物知识的乐趣,感受生物知识在经济中带来的巨大价值,从而让学生增加学习生物知识的渴求和学以致用的愿望。

四、走进自然,细心观察,养成用生物知识解释现象的习惯

初中生物所涉及的内容比较简单,但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仍可以通过简单的生物知识去解释。如前面提到的双胞胎中并不是所有的双胞胎都长得很像,其原因是双胞胎有同卵双胞胎和异卵双胞胎,而异卵双胞胎中各自胎儿所含Dna差距很大,造成异卵双胞胎长相大不一样。夏天吃的过水面比煮好后不过水的面容易腐败,原因是自来水中的微生物遇到适宜的生活环境而生长繁殖引起食品腐败。真空包装的食品出现“鼓袋”,说明该食品已经腐败是因为一些厌氧菌在袋内食品中繁殖和生长,将食品内的有机物分解后产生了一些气体等等,都可用生物学知识去解释和说明。

科学动物的繁殖知识点篇6

一、创新课堂教学

当代教育,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创新学习,以适应日新月异的知识更新的时代。要学生创新学习,这就要求我们先创新课堂教学。

1.重视运用启发式教学。

创新是一项自主性的活动,教师在创新教育过程中的主要作用在于启发和引导。思维始于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课堂启发,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创新意识。如讲解光合作用这个概念时,若直接提出“什么是光合作用?”学生就会死记硬背,出现丢三落四的现象,若如此提问:(1)场所;(2)条件;(3)物质转变;(4)能量转变,学生看书时必然深刻挖掘这个概念的内涵,经过分析综合才能回答出问题,显然学生通过这样的方式掌握这个概念就要牢固得多。

2.尝试运用讨论式教学。

讨论式教学是众多学者研究的热点。课堂不该是老师个人专制的天下,老师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如在生物进化部分的学习中,书本讲到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动物是黑猩猩,有的同学提出了不同观点,我就告诉他这只是目前较有说服力的说法,但并不一定是正确的,并鼓励同学们寻求更有说服力的证据。

3.重视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以往实验课,要求学生与老师必须统一步骤,统一进度,实验方法必须与书本完全一样才算符合要求。为了保证课上实验任务顺利完成,实验的前期准备工作如药品的配置、实验材料的预处理都由老师课前完成,这就忽视了对学生动手能力及创新意识的培养。

4.开设第二课堂、研究性课程等实践活动。

第二课堂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自主组织和参与的一种教育和学习活动。第二课堂是一种充满乐趣和激情的学习,为学生激活创新思维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氛围,能最大限度地激活脑细胞,培养学生多种能力。

研究性课程,能够给学生以充分自主性,可考查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英国科学教育学家贝尔纳主张把科研作为科学教育的一种形式,让学生在具体的科研工作中学习和掌握科学。他说,科研的长处在于它不是向学生灌输,不是给学生一堆死知识,而是让学生知道结论的来龙去脉。

二、培养创新思维

生物科技的开发需要具有独立工作能力和良好的科学素质,特别是具有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开展创新教育,在不改变教材和课时计划的基础上,运用创造性的教学方法,充分挖掘教材的创造因素,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

1.营造氛围,激发创新思维。

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教育氛围,利于启迪创新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师生之间平等民主、和谐融洽的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和创新意识的产生。创新思维是抽象的思维活动,不是凭空产生的,须借助外因的刺激,引导产生探究愿望,激发学生的欲望。如在讲植物的繁殖时,先安排学生讨论植物的繁殖方法,他们马上就讲出可以用种子、根、茎、叶等繁殖植物,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就问:“还有哪些方去?”不料一位同学说:“还可以用花粉繁殖。”这位同学脱口而出,但是引起了大家的兴趣。当遭到大家反对时,教师却做出肯定的回答:“对,这叫单倍体繁殖。”接着又问学生:“你们还想用什么方法繁殖植物呢?”学生说:“我想用花瓣来繁殖植物。”“我想研究用克隆技术繁殖植物。”“我想研究为什么可以用茎繁殖植物。”……长期这样训练,就会强化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进而培养他们对生物学的创新意识。

2.求同求异,启动创新思维。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就注意引导学生按照异中求同、同中求异、逆向、迁移、发散、想象的思路去分析、说明生命现象,引导学生进行不按常规、与众不同的提问,进行实验设计,改进实验方法等,进而启动学生的创新思维。

3.迁移、发散、想象、联想,发展创新思维。

让学生标新立异,对不同的想法、做法、问题、思路等我们并不急于肯定和否定,而是引导学生理性地思索,大胆地去尝试,成功与失败都光荣。在学生的创新思维过程中教师起着协调、指导、评价的作用,促使学生开展迁移、发散、想象、联想思维,使创新思维能不断地发展。

4.在实践中深化创新思维。

“从做中学”是杜威全部教育理论的基本原则。实践是学生创新思维深化的途径。如我在生物研究性课堂上,让学生自我开展“糯米酿酒的研究”课题活动。他们设置了以下课题:一是温度对糯米甜酒制作的影响研究,二是不同原料对糯米甜酒制作的影响研究,三是酒曲对糯米甜酒制作的影响。在研究过程中,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在教师的点拨下自己解决问题,提供机会让学生深化自己的创新思维。

三、发掘生物教材中的创新教育功能

在传统的观念中,中学生物学教材的功能只是单一的“知识源”,教材的教学法功能未能充分发挥。在中学生物课程中实施创新教育,必须对传统教材进行改革,以发掘教材的教学功能为途径,改革教材的内容和形式。

1.改革教材内容。

传统的教材内容对学生发展所起的作用是单一的“打基础”的作用。对于创新教育来说这是远远不够的。从创新的角度考虑,以往中学生物教材在内容上至少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知识相对陈旧。因为受传统观点,教材更新周期长的影响等原因,新观点、新技术、新方法很难纳入中学教材。尤其是有争议的新观点更不可能编入教材。第二,教学内容组成单一,仅仅包括本学科的“双基”。科技创新的实践告诉我们,仅有本学科的“双基”是绝对不够的,还需要大量跨学科的东西,需要大量实践的东西。由此可见,实施创新教育首先要改革教材内容。

科学动物的繁殖知识点篇7

   一、观察是认识过程的窗口

   “观”就是观察。它是指有目的地应用各种感官了解周围环境的知觉过程,是获得感性知识的主要途径。达尔文曾经说过:“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能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有在观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精细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众人之上”。在生物教学中注意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1、明确观察的目的与内容

   教师按观察计划指导学生明确观察对象和内容。例如:观察动物的运动方式时,目的就是掌握动物运动的方式有那些。引导学生设计观察内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动物有哪些?它们是怎么运动的?在不同情况下它们的运动方式一样吗?从而使学生掌握动物运动的方式,同种动物在不同情况下可以有多种运动方式等。(爬行、行走、奔跑、跳跃、飞行等)

   2、要有科学的观察方法

   教师要按程序指导学生进行观察,不论是标本、实物、挂图或模型等都应由表及里、由整体到局部。例如:观察长骨的结构,先观察长骨形态特征、各部分结构的名称、各结构组成成分的功能等。把结构与功能有机地联系起来,从而掌握长骨在运动系统中的作用、骨的组成及其功能等。

   二、思维是认知过程的高级形式

   “思”就是思维。思维是认识过程的高级形式,人类通过思维来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而观察是思维的基础。学生掌握知识及思维的发展过程,是从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因此只有把观察和思考相结合才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讲述《关节》一课时,针对性地设计一些思考题:关节由哪些部分组成?关节为什么既牢固又灵活?与各组成部分有什么关系吗?通过观察与思考,从而掌握关节结构中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的功能,理解关节既牢固又灵活的原因。

   三、探究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途径

   “探”就是探究。真正的人才不仅是单纯的具备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必须具有探究精神。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去思维、去发现。例如:在上《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一课时,先让学生调查动物行为有哪些类型,然后分析思考得出结论。例如:牛吃草是取食行为、狗相咬是攻击行为、狗撒尿是领域行为、母鸡下蛋是繁殖行为、公鸡打鸣是节律行为、一群蚂蚁具有社群行为等等。这样学生在“动动手”、“动动脑”中获得感性知识,然后教师归纳总结,从而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发展了学生智力和能力。

   四、阅读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读”就是阅读。通过“观、思、探、读”可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如何使学生阅读课文时抓住重点、难点或关键内容,教师的提示起指导作用。例如,在讲述《我国动物资源》一课时,教师不是马上下结论,而是提前布置学生查阅课外资料,了解我国有哪些珍稀物种?有哪些濒危动物?人类应该怎样与野生动物相处?通过阅读,使学生掌握了本节的教学内容。同时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中的“课外读”,扩大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讲解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讲”就是讲解.通过“观、思、探、读”,学生的学习由感性阶段上升到理性阶段,从而获得概念、原理等知识,并让学生发言讨论,再由教师总结肯定。这样锻炼了学生口头表达和分析综合能力,也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突出了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新教材中图表很多,要使学生正确理解图表,教师的点拨讲解至关重要。例如:在讲述《人的生殖和发育》一课时,指导学生读图,了解男女生殖系统的各组成部分名称,各组成部分的功能等。在教师点拨下,学生掌握了生殖系统相关方面的知识。

   六、练习达到巩固知识目的

科学动物的繁殖知识点篇8

五年级有四个班,共140多人,经过二年的学习,学生已有一定的科学知识,据说这届学生大部分学习比较自觉,但不够稳定,尤其要抓好几个调皮的学生,才能维持好课堂纪律,保证教学目标的完成,上学期的考试成绩,除了四班不及格的较多以外,其它各班不算太差,今年又重新分班,各班情况基本平衡,所以抓好学习态度不放松,持之以恒,应该能教好。科学进入课程实验的新阶段,通过两年的学习,学生有了自己的科学思维方式,对科学探究过程有所了解,并能运用这一方法解决问题。但前两年的学习相比,本期课外实践活动增多,对观察和记录的要求很高,还需要长时间地观察和记录。要求学生有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新教材中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和学生以前所学相比,难度较大。

二、教学要求(按大纲要求,结合本班学生的知识基础实际,制定一学期切实可行的教学总要求)

过程和方法:

1.1了解科学探究的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1.2能对自己或小组提出的问题做出书面计划。

1.3能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并做实验记录。

1.4能制作简易科学模型。

1.5能浓度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数据,对现象作合理的解释。

2.1知道科学探究是为了解决与科学有关的问题而展开的一系列活动。

2.2知道在科学探究中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得出,要以悼念到的事实证据为基础,证据的悼念可以有、实验等多种方法。

2.3知道猜想或推测与经探究证实的结论是不同的。

2.4知道在探究过程的各个环节,需要探究者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与分享。

2.5会根据需要,从更多渠道查阅有关资料。

2.6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评议或质疑,并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探究。

3.1能提出某项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

3.2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3.3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语言、文字、图表、模型等)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3.4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

4.1知道科学探究是为了解决与科学有关的问题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

4.2知道在科学探究中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得出,要以悼念到的事实证据为基础,证据的收集可以有观察、实验等多种方法。

4.3在探究过程的环节,需要探究者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与分享。

4.4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根据需要,从更多渠道查阅相关资料。

5.1了解科学探究的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5.2知道对其他探究结果提出质疑是科学探究的一部分,了解合理怀疑是科学进步的动力。

5.3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5.4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解读数据,对现象做合理的解释。

5.5能考虑对同一现象做不同的解释。

5.6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语言、文字、图表、模型等)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5.7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

5.8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知识与技能:

1.1知道推和拉可以使物体的运动发生变化,推和拉都是用力。力有大小和方向。

1.2懂得怎样才能让天平和杠杆操持平衡。

1.3知道利用机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了解一些简单机械的使用,如斜面、杠杆、齿轮、滑轮等。

2.1能用感官判断物体的特征。

2.2能根据特征对问题进行简单分类或排序。

2.3能将材料的特征与它们的用途相联系。

3.1知道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

3.2列举常见的败类动物的不同繁殖方式。

3.3关注与生物繁殖有关的不同繁殖方式。

4.1能捆常见的岩石特征,如颜色、颗粒、软硬等。能列举岩石的功用。

4.2知道岩石主要是由各种矿物组合而成的,知道铜、铁等金属的来源。

5.1了解感觉器官的作用,知道人体的各种感官是对外界的反应。

5.2知道大脑在人的语言、思维、情感方面的作用,它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总指挥部”

5.3了解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

5.4能认识到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5.5意识到个人对自身健康负有责任,能积极参加锻炼,注重个人保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

1.1尊重证据。

1.2愿意合作与交流。

1.3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1.4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新事物,关注与科技有关的社会生活。

2.1想知道,爱提问。

2.2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注重证据。

2.3愿意合作与交流。

2.4认识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2.5喜欢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改善生活。

2.6乐于试用日常生活中的科技产品,关心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3.1能参与较长期的科学探究活动。

3.2愿意合作与交流。

3.3珍爱生命。

3.4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新事物、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4.1感受并体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4.2喜欢用尝到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改善生活。

4.3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5.1愿意合作与交流。

5.2珍爱生命。

5.3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新事物、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三、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采用总-分-合的思路进行建构。先总的介绍什么是机械,接下来是用四课的篇幅分别引导学生研究杠杆、斜面、轮轴和滑轮,最后,课文从自行车的链条传动引入机械传动装置,由力和能量的传递角度阐述机械是简单机械的组合,使学生获得对机械的一个整体认识。

第二单元就是在学生已经学过了常见材料、常见力的上,通过"别有洞天"的制作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形状与结构的初步知识,掌握科学制作的初步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兴趣、创新胆量。同时通过学生寻找"形状与结构"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真正感受科学技术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

第三单元围绕繁殖后代这个话题,比较全面地讨论了植物、动物和人类的繁殖问题。通过一系列活动,使每位学生认识到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牲,体会到生命的来之不易,从而增强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情感。

第四单元的活动,试图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多种方法探究岩石的特征和矿物的性质,初步了解岩石的形成和矿物的用途。并且通过对日益减少的矿物资源的讨论,使学生知道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的有限资源,让学生懂得珍惜资源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保护我们赖以自下而上的环境。

科学动物的繁殖知识点篇9

外向型罗非鱼养殖示范基地生产全过程采用绿色饲料并进行水质检测,应用科学的鱼病防治体系(环境改良、疫苗防疫、药物防治、科学管理、优化养殖结构、品种选择),通过生物方法改良水质,构建良好的养殖水环境,注意水产养殖与环保的关系,突出渔业机械在水产养殖中的作用,最大限度地提高罗非鱼养殖的综合经济效益,并在引进推广新品种过程中起到示范带动作用。在生产和加工领域通过美国美国联邦食品药物管理局(FDa)的注册实行科学养鱼,领取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的验证证书,保证养殖的罗非鱼是无公害食品,个体大,肥满度高,适合加工制成鱼片。该基地作为水产品加工企业稳定的原料来源和生产基地,与种苗繁育中心和现代化的水产品加工企业形成产业对接,形成繁育、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经营模式[1]。现代化罗非鱼繁殖基地以新建的水口镇和赤坎镇罗非鱼良种场为基础,按照国家良种场建设和现代化生产规范要求,建设现代化的罗非鱼良种场2个,依据科学的原则构建现代化的室内恒温孵化工厂及其配套设施,扩大良种鱼苗的生产规模,利用水产良种场的良好资源和区位优势,选育、引进优良亲本,建立亲本库,从根本上优化种质,然后向周边其他11个乡镇推广和供应良种,以促进开平渔业尽快实现良种化[2]。同时,按照无公害水产品生产标准,运用HaCCp技术,人工控制关键点,开展标准化生产。通过加大扶持力度、增加科研投入、开展技术合作进行品种改良提纯,对亲鱼进行提纯复壮和严格的选育,避免因近亲、小群体繁殖造成的种质退化。在繁育过程中严格水质检测和病害防治,完善恒温育苗系统和循环水处理系统,全面提高繁育技术水平、生产能力,确保品种的质量和优势。对罗非鱼,应重点引进尼罗罗非鱼和澳大利亚罗非鱼原种和不含卵孵化的罗非鱼新种,以更新现有亲鱼和提高苗种生产能力。同时建立相应的区域性保种基地和繁育基地,通过保种和扩种,使现有的罗非鱼种质得到更新。在潭江沿岸水口、赤坎、塘口、百合、沙塘镇建立健康规模养殖基地达到50个,规模化养殖率达到40%,优质罗非鱼出口量达到3.5万t。辐射带动周边8000hm2养殖水面,用3~5年的时间形成一个集良种生产、无公害生产、水产品加工转口贸易于一体的渔业科技示范园区。名特优新品种养殖示范基地建立名特优新品种养殖示范基地,对促进水产养殖品种结构调整,坚持以保护和提高养殖品种质量为中心,加强苗种质量监督,大力发展无公害优势水产品,推进养殖品种良种产业化建设,提高水产养殖良种覆盖率,全面提升水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和保持快速的发展态势具有积极的作用。完善水产品良种繁育体系,按照引进、选育、保护、开发并举的方针,建立、健全从源种到扩繁的主要水产良种繁育体系。水产业以发展名特优新品种为突破口,加大名优新水产品良种引进繁育推广力度,重点抓好市级水产良种场基础设施以及本地优势品种广东鲂、花鳗鲡和华南鲤等良种工程项目建设,对常规养殖鱼类进行选育或更新。同时积极引进和推广一批市场潜力大的后续优势品种,如中华鳖、金钱龟、桂花鱼、斑点叉尾鮰、河蟹、苏氏芒鲶、长吻鮠、俄罗斯鲟等品种,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技术力量,积极开展新品种的引进、繁育攻关,扩大优质鱼养殖面积,使品种结构调整与市场需求协调发展。

在广东,锦鲤是一个极具市场前景的朝阳产业。建立集繁育、养成为一体的养殖基地,占地67hm2,包括新品种引进区、繁育孵化区、成鱼养殖区及亲鱼培育区。并以此为核心区,向周边辐射发散。核心区内设置锦鲤主题公园,定期举办锦鲤大赛和拍卖会,以此推动锦鲤文化在开平的发展。该示范区直接安排当地农民200人就业,并且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运作,向农户提供种苗及代销等服务,带动当地锦鲤产业发展,促进当地农业产业升级,促进当地农户增收致富,为当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基础。吸纳优秀的大学生作为大学生创业的一种探索模式。带动当地锦鲤配套产业的蓬勃发展,如水族设备、观赏鱼饲料等行业。承办全国性的锦鲤大赛与若鲤大赛,这将极大地拉动当地经济尤其是第三产业的发展。潭江渔业种质资源保护区开平市境内潭江及其支流总面积2866hm2,是渔业生产用水的重要水源,潭江河是亚热带鱼类栖息、繁殖的天然场所,生长在潭江的鱼类有50多种,种群较多,较名贵的有华南鲤、广东鲂等20多个品种,开平市“龙塘湾鲤鱼”、“赤坎鲂鱼”久负盛名。建立潭江渔业种质资源保护区,对潭江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加强潭江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工作,维护流域生态平衡,保护珍稀濒危水生野生动植物,改善水域生态环境,促进地方经济、社会与生态的协调发展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潭江赤坎江南桥至百合合山桥段建立潭江渔业种质资源保护区,保护面积500hm2,主要保护品种为广东鲂和花鳗鲡。继续对潭江河段进行增殖放流,并建设永久性的放生台;开展野外调查和研究,查清保护区水域的水质状况、主要水域河道地形及底质和水文状况、主要珍稀鱼类和特有鱼类及主要经济鱼类的资源现状、其他水生生物资源现状;根据潭江渔获物的结构和人工放流品种在渔获物中的比重、人工放流苗种的回捕率统计等资料,制订并实施以自然繁殖和幼鱼保护为主(即强化渔政管理)、以人工放流合适品种为辅的江河鱼类资源综合人工增殖技术路线;设置人工鱼巢和野生鱼类繁育基地;同时加大对保护潭江和水生生物的宣传力度,建立青少年教育活动场所,提高人们的自然环境保护意识,促进潭江河流域的和谐发展。现代化的水产品加工企业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在市区的长沙街道新建占地13hm2的现代化的水产品加工厂,和一批储藏、包装和运销的相关配套企业,进行水产品精深加工,该企业具有较大的资产规模和经营规模,对当地水产业结构或产品结构调整起到骨干带动作用,主营产品符合现代渔业的发展方向,市场前景看好,发展潜力较大,预期效益好。实行标准化生产,主要产品申请国家绿色食品认证;该企业以开平的绿色水产品养殖基地作为稳定的加工原料来源和固定的生产基地,并与生产基地的农户建立起利益连结机制,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以该公司作为龙头企业,带动江门及周边市、县、区一大遍养殖业的发展,解决渔民“产品多了卖不掉,价烂不赚钱”的问题,同时以加工规模促生产规模,增加本区渔业发展的规模效应。政府每年配套相关资金,扶持该企业的设备更新、技术改造、厂房扩建、养殖基地建设、水产品质量认证及包装、保鲜、储藏和加工工艺等关键技术的研发。主要产品定位为浅去皮罗非鱼片和深去皮罗非鱼片,加工规格瞄准国际市场5/7鱼片的需求量。出口市场为美国、欧盟、非洲、中东、日本等。采用全自动罗非鱼开片、修整线、全自动鱼片去皮机、鱼片及活鱼、手动发色柜、自动真空封口机、自动螺旋式和钢带输送式速冻隧道、自动金属探测仪、高效液相色谱、原子荧光光度计、质普仪等先进设备,采用木烟发色、Co发色、臭氧消毒、低温速冻、超低温速冻等精深加工工艺,生产全过程严格执行国际通用的《HaCCp管理体系》标准[3]。同时,积极开发有市场前景的水产品,如鱼糜、鱼丸制品、腌熏制品、水生植物饮料、鱼皮制革等;积极开发分割、预冷、速冻、精细包装技术[4]。

公共支撑服务体系建设

水产病害与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在市区的长沙街道建立水产病害与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并在各乡镇设立渔业环境监管站。进一步完善渔业环境、水产品病害和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使各类监测系统形成网络体系,逐步提高渔业环境监测和水产品检验检测能力。加快推进水产品标准化生产,加强水产品疫病监控,全面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加强渔业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监测,以绿色生态的理念促进渔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通过开展渔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水产品品牌创建等工作,推进渔业生产源头的洁净化、渔业生产的标准化、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制度化和水产品营销的品牌化。实现渔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渔民增收与资源利用的协调统一,促进渔业的可持续发展[5]。积极推动开展绿色水产品基地认定和产品认证等工作,特色和大宗品种都需建立无公害水产品养殖基地,使无公害水产养殖占有率大幅提高,以全面提升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高开平水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强化水产养殖病害测报与水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队伍,定期开展技术培训班,强化水产从业人员在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证、产品认证、水产品病害测报、水生动疫病预防与控制、水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等方面的技能,强化水产养殖病防与水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引导渔民利用无污染的水域和天然饵料,运用生态技术措施,改善养殖水体和生态环境,投喂无公害饲料,运用微生态制剂、中草药、免疫刺激剂作为新的防病治病新手段,少用化学药物禁用其他一切违禁药物,使开平市的水产品90%达到安全生产,符合出口的要求。建立“公司(基地)+合作社(渔业协会)+渔民”的生产经营模式实施“公司(基地)+合作社(渔业协会)+渔民”的生产经营模式,以绿色水产品为主打产业。通过招商引资的办法组建水产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其在产供销和科研方面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形成产、加、销相互促进,第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产业机制和产业格局,促进渔业产业升级。以政府引导和渔民自愿相结合的原则组建渔业合作社这一经济实体,几个专业化服务队成为合作社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中包括育苗专业队、生产专业队和技术专业队。另外,渔业协会作为民间社团性的经济组织,起到政府与行业企事业单位以及渔民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该模式以整合成员资源和维护成员利益为导向,利用分散的社会资源沟通、整合、协调成员的经济行为,维护成员利益,以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合作社的基本职能包括经济职能和社会职能。经济职能是通过联合购买降低生产资料成本,通过集体销售增强市场谈判力,提高产品销售价格和维持销售市场稳定,通过合作社内部的分工来提高生产效率;而社会职能包括通过社员内部的要素合作来分担市场和自然风险,同时技术推广和培训等[6]。渔业合作社构造“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企业化管理”的生产经营格局,通过统一苗种、统一饲料、统一药物、统一养殖模式、统一产品品质标准的“五统一”管理,带动广大渔民发展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养殖,与龙头企业间长期建立良性的供销关系,扩大龙头企业带动产业、致富渔民的效应。在这种模式下,渔民与合作社的关系为:鱼池的使用权入股到合作社(不养鱼的农户不予入股),土地交给合作社统一管理、统一经营,合作社归入股渔民所有,渔民返聘到合作社务工(加入专业服务队)。渔民拥有的大量渔业机械和设备也可入股。实施“品牌”战略,形成“品种-品牌-产业”的联动效益以出口罗非鱼为切入点,大力推广该品种的高效养殖模式,优化其产业结构,以无公害、标准化生产为基础,大力实施水产品品牌战略,提高水产品品质,维护品牌的信誉,形成“品种-品牌-产业”的联动效益。

科学动物的繁殖知识点篇10

摘要:本文以花背蟾蜍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尧都区不同体长花背蟾蜍的食性研究,得出花背蟾蜍随体长增加,捕食的种类和数量都依次增多。繁殖期,空腹现象比较多而且雌性比例明显高于雄性,后期空腹现象较少。雌性个体在繁殖期食物多样性低于雄性,后期却明显高于雄性。

关键词:尧都区;花背蟾蜍;食性

中图分类号:Q9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9-0150-02

花背蟾蜍(BufomadeiranStrauch),属于脊索动物门、两栖纲、无尾目。在消灭害虫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了解其食性特点有利于我们更好的利用它们。尧都区花背蟾蜍的食性研究未见报道,为此我们进行了初步研究。

一、材料与方法

我们于2013年4月到8月,共捕获花背蟾蜍70只。采集到的花背蟾蜍个体小的立即放置于有乙醚棉球的广口瓶里处死,个体大的用毁髓法处死,然后用70%的酒精浸泡待用。

数据采集前先进行种类鉴定和雌雄分辨,用游标卡尺(精度0.01mm)进行13项的外形数据测量。最后进行胃检,取出内容物镜检、计数、分类。

二、结果与分析

(一)不同体长的花背蟾蜍的食性分析

1.体长的划分。捕获的70只花背蟾蜍:雌性49只,雄性21只。在数据整理过程中发现,花背蟾蜍的体长介于34.26mm-60.12mm之间。我们把花背蟾蜍的体长分为四个等级:30mm-40mm(含40mm)、40mm-50mm(含50mm)、50mm-60mm(含60mm)、60mm以上,然后对各体长的个体胃内容物的成分进行比较。

2.不同体长的花背蟾蜍的食性分析。所采集的个体中体长30-40mm个体9个,有一个空腹。40-50mm个体共有33个,有一个空腹。多数胃内都有两种以上的昆虫,最多的可达四六种,食物的个体数量也较大。50-60mm个体有26只,只有6只胃内有食物,空腹的个体多达20只,可能是处于繁殖期,性成熟个体在争取时间繁殖,没有取食。

(二)花背蟾蜍繁殖期和繁殖后食性的分析

采集到的繁殖期个体共30个,其中空腹的个体有22个。雌性共19个,空腹的个体有16,采集食物的个体数3个;雄性的11个,采集食物的5个,空腹的6个。空腹的个体约占繁殖期总数的73.3%,在空腹个体中约72.7%都是雌性。

通过对表1、表2、表3的比较可以得出:在繁殖期,花背蟾蜍取食的种类和数量都比较少。繁殖期个体空腹现象较多。繁殖期取食科目主要分布在鞘翅目、膜翅目、半翅目和蛛型纲的种类;从数量上看,鞘翅目和双翅目所占的比重较大,从频率上看,叶甲科、蜘蛛目、蚊科出现的次数较多。繁殖期过后,个体所食种类有所增多:由原先的5个目8个科增多到现在的5个目19个科,而且取食的数量也明显增多;空腹现象减少,仅占2.5%;从捕食数量上看:蚁科、瓢虫科、叶甲科、叩甲科、双翅目的蚊科所占的比重比较大,与繁殖期比较,在数量上有的科目持续增大,如叶甲科、蚁科和蚊科,有的科却下降甚至消失,如黾蝽科。从频率上看:瓢虫科、蚊科所占的比重较大。

由表可看出:繁殖期雄性取食的食物种类和数量都较雌性的多,可能是雌性个体要花更多的时间繁衍后代。

繁殖后,雄性捕食种类占了2纲5目19科而雌性为2纲5目18科,两性的食物多样性基本趋于相似,捕食数量雌雄约各占50%且捕食频率也近于相似,异于繁殖期。

被捕食昆虫中,有害昆虫占78.4%,二者兼有的占14.8%,有益昆虫仅为6.8%。由此可知花背蟾蜍在防治害虫方面有重要作用。

三、结论

1.尧都区花背蟾蜍繁殖期捕食种类分为2纲5目8科,繁殖后分为2纲5目19科。花背蟾蜍在繁殖前后随着体长的增加,捕食的种类和数量都依次增多。

2.繁殖期,空腹现象比较多而且雌性比例明显高于雄性,后期该现象较少。雌性个体在繁殖期食物多样性弱于雄性,后期却明显强于雄性。繁殖期过后雌雄两性之间的食物多样性基本一致。

3.花背蟾蜍繁殖期过后食物以严重损害农作物、蔬菜、林木、果树、牧草的昆虫数量较多,说明其在消灭病虫害方面的巨大功效。

参考文献:

[1]费梁.中国两栖类动物图鉴[m].郑州:河南科技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