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性教学特征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52:02

启发性教学特征篇1

1启发式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高效率学习的一种教学指导思想。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就非常重视启发式教学。他曾论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里“愤”意为发愤学习,积极思考,然后想把知识表达出来;“发”意为开其意、指导;“悱”意为积极思考后要表达而表达不清时,则要求老师予以答其词,使其清楚[1]。对教师来讲,就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外因作用,调动起学生内因的积极性。启发式教学,对于教师的能力要求就是引导转化,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的具体知识,再进一步把学生的具体知识转化为能力。教学,就是要通过教师的工作使学生爱学、会学。学生的学习是否有积极性非常重要,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就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出来。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是“授之以鱼”还是“授之以渔”,每一位优秀的教师都会选择后一种答案。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逐步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让学生直接参与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有成就感,这样有利于培养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并确立科学的学习态度。教育理论家曾明确指出:“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就是让学生在体验和创造的过程中学习”。而启发式教学法的实质就在于正确处理教与学的相互关系,变教师主体为学生主体,变教师满堂讲为教师启发,师生共同讨论。

2高等代数课程的特点与启发式教学的实施

综观《高等代数》课程,其课程特点可以用“三点一线”加以概括。何谓“三点”,即逻辑推理的严密性、研究方法的合理性、代数系统的合理性;而“一线”即是矩阵表示是一条主线,利用矩阵理论把前后知识串起来[2]。高等代数是一门理论性与应用性都很强的专业基础课,在数学院的本科课程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3]。众所周知,高等代数有的抽像性和逻辑性,学生常常觉得课堂内容单调,课堂氛围枯燥乏味,上课的时候容极易走小差,课堂教学效果非常不理想。所以在高等代数课程教学中,探索和实施启发式教学法,有利于克服传统的灌输型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实施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就在于设置问题情境。不同的学科、不同的课程在实行启发式教学时都需要结合自身的特点。就高等代数而言,教师在启发时,一定要紧紧围绕其基本概念、基本定理和基本应用来进行,摆脱以往老套、按部就班的方法,灵活运用启发式教学。设计的问题应具有科学性、可探究性、实践性和层次性的特点。下面笔者将以高等代教中的一小节为例予以说明。

3如何设置问题情景――以线性变换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为例

这一节主要包括两个内容: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定义及求法。

3.1线性变换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定义

定义:设a是数域p上线性空间V的一个线性变换,如果对于数域p中一数存在一个非零向量,使得a(*)

那么称为a的一个特征值,而称为a的属于特征值的一个特征向量[4]。

这里主要是理解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几何意义,及其之间的关系。而理解这些的本质是首先要真正理解(*)式的内涵,笔者设计如下问题:

(1)a的几何意义是什么?

(2)对于特征值,特征向量是唯一的吗?

(3)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关系是什么?

(4)该如何求一个线性变换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呢?

通过对前3个问题的解决,大家能一步步地理解a的内涵,更好地掌握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关系。带着第四个问题,大家共同来探求一下此节的第二个教学内容。

3.2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求法

为了更好地启发大家去解决这个问题,设a在基下的矩阵为a,在该基下的坐标为,并设计了如下的问题:

问题(1):考虑在(*)式两边的坐标,看能得到一个什么样的等式?

问题(2):特征向量对这个等式来说意味着什么?

问题(3):这个等式有非零解的充分必要条件是什么?

问题(4):怎么求特征值,求出来特征值之后又怎么样去寻找该特征值的全部特征向量呢?

问题(5):特征值的所有的特征向量放入一个集合,这个集合能构成一个子空间吗?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解决,能启发大家自己动手去解决问题。再把上述过程归纳整理就是今天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定义及求法。

启发式教学法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法虽然各有千秋,但前者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以启发为核心,整堂课围绕着预先设定好的启发方法和内容进行教学,激发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意愿;二是转变角色,主角由教师变为学生,让学生真正有兴趣地主动参与到问题的解决和探索中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所不能实现的。

4结语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善于提出问题。并非把要讲授的内容都变成“问题”向学生提出来就是启发式教学。

这里首要的是教师先通过反复探索,找出内容中主要“因果”关系的衔接点,然后一针见血地提出实质性问题,能把学生推到创立该理论或发明的时代背景上,促使他们设身处地地积极思考。

启发性教学特征篇2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人才素质测评;HR专业;胜任特征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8-0199-02

选择合适的课程教学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的重要基础。古今中外的教学理论与实践,各种教学方法不胜枚举。其中启发式教学法具有能够利用一定的“现象或诱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形成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自主学习等特点,因此,笔者结合《人才素质测评》课程性质、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特点,将其融入到该门课程的教学实践当中,收到了良好效果。

一、启发式教学特点

启发式教学借助于当代认知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在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视学生的认知以及思维过程,近些年来受到了教育从业者的普遍欢迎。课堂上教师不再是简单地向学生灌输各种知识,而是在于通过“摆现象”、“提问题”等方式来引导学生一步步根据现象或问题去思考,从而养成主动学习、不断进行知识沉淀的好习惯。对于学生而言,不再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器,而是主动地对外界刺激提供的信息进行选择性加工的主体。

教学侧重点在于“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对于教师而言,备课备得更多的是“问题和现象”而不是“知识量”。有趣的、符合实际的问题和现象,往往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引发其思考。教师加以适当的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和归纳出各种知识,并且印象深刻,久而久之还会形成一种习惯,不断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一旦这种习惯养成,借助于图书馆、微信朋友圈、公众号以及其他媒介,学生能获得更多的知识和信息。

启发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逻辑能力,形成系统化的思维。教师通过问题或现象,启发学生透过问题和现象,做分析、判断、归纳、总结,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和逻辑思考能力,能够做到触类旁通,整体、全面地看待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客观、准确地做好判断和预测。

二、《人才素质测评》课程性质及教学目标

(一)课程性质

《人才素质测评》课程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是一门工具性课程,具有理论联系实际、应用性较强等特征。课程既注重适用性、实用性,同时也注重系统性。适用性和实用性主要体现在,在教学当中,需要理论联系实际,并能够运用合适理论来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而系统性则不仅要求学生注重各种测评工具本身的系统性,而且还需要注重测评工具与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之间的系统性。

(二)课程教学目标

《人才素质测评》课程的教学目标在于:使学生在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理论基础上,学习掌握人才素质测评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术,为人员选拔与配备、招聘录用、培训与开发等提供决策支持和帮助。

从《人才素质测评》课程的上述性质和教学目标来看,课程性质中的系统性与启发式教学的系统化思维培养是一致的,“注重测评工具与人力资源活动间的系统性”以及“与其他课程”相互结合,这与启发式教学的思考能力和逻辑能力、主动学习也是较为吻合的。另外,课程教学目标更多注重的是应用能力的培养而非知识本身,这与前述启发式教学的第一个特点也是吻合的。这些是笔者之所以选择启发式教学来开展教学的主要依据之一。

三、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特点分析

学生特点也是笔者选择启发式教学方法开展教学的一种重要依据。通过与同行交流讨论以及学生座谈,结合一些课堂观察,笔者发现,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有着如下几个特点:(1)学习习惯和自觉性不强。学生课前预习少、课后复习少,去图书馆自习的时间少,对自身的学习方法缺少反思,不够重视阶段性学习,也较少缺乏系统性的思考。(2)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对自身的学习要求不高,学习兴趣不浓。(3)喜欢做一些实践性很强的、有趣课程项目。实践课的教学当中,学生参与性比较强,笔者进一步发现,由于实践课程多带有问题导向并且与自身密切相关,因此,许多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4)从人力资源专业从业人员的素质胜任特征来看,需要学生具有较好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识人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主动性、学习能力、成就动机以及分析性思维,而这些胜任特征往往又是目前学生比较欠缺的。这些是笔者选择启发式教学来开展教学的又一重要依据。

四、启发式教学在“人才素质测评”课程中应用策略

(一)挑选合适的应用章节

一般而言,人才素质测评课程中并不是所有章节都适合采用启发式教学,对比较重要又比较枯燥章节。采用启发式教学、通过问题导向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对理论指导重要性的认识,非常合适。至于测评的标准体系设计、常见的几种重要方法,测评结果的报告与运用等内容,由于与实践结合的比较多,自然也可以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当然,其他教学方法也可以结合起来利用,此时效果更佳。

(二)挑选合适的应用方式

启发式教学要想获得较好效果的一个重要前提就在于教师和学生都要有较高的热情,要有互动,实现“共振”,避免“启而不发”、“无动于衷”。具体的应用方式上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案例教学、游戏教学、总结法等方法来进行。

启发性教学特征篇3

1.启发教学的原则与启发式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和总的教学方法,已为广大教学工作者所熟悉。由于许多教师没有真正领会启发式教学的实质,或者对启发式教学方法与技巧运用不当或运用不纯熟,在教学过程中会经常出现“启而不发”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可能学生本身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不能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对教师的启发引导反应迟缓。二是可能教师的问题缺乏启发性,所提的问题太抽象,太庞大,或者跳跃太大,缺乏循序渐进,致使学生的思维跟不上。为此,我认为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时,应考虑遵循以下原则:

1.1关键性原则课堂上进行启发式教学,教师要启在关键上,启在要害上。这就要教师分清主次,学会抓主要矛盾。

1.2及时性原则进行启发式教学,要像知时节的春雨,当需要时即发生,也就是说启发要及时。要尽量避免超前启发和滞后启发。

1.3实效性原则设计启发式教学时,要充分了解教学对象的年龄特征,身心发展规律,已有知识水平,接受能力,以及性格爱好等,做到讲求实际、讲求实效、启而有发、问而有答、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2.激情法课堂教学不仅有师生之间知识信息的传递,更有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那种明朗的、乐观的心情有助于思泉喷涌,而郁郁寡欢、万马齐喑的苦闷心情则抑制人的思维。因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像音乐指挥那样激起学生的情绪,使之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从而为进一步启发奠定良好的基础。课堂上激情启发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有:

2.1通过放录像、录音或生动讲述,使学生仿佛身如其境,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情不自禁地去思维、去探索。例如,我教“airpollution”一课时,我就放了一段关于污染的录像,那些由污染产生的可怕的后果深深地触动了学生,为我进一步启发学生理解课文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2.2利用自制的Cai课件给同学看电脑在各个领域中应用的具体例子,使学生对电脑有了感性的认识,激发他们对本课的兴趣,从生理学上来说,教师的自信、兴奋、惊奇、赞叹,对学生大脑两半球神经细胞的活动起很大的作用。

3.类比法利用某类事物在某些特征上的相似之处,启发学生从甲物联想到乙物,并学会运用甲物的分析方法来分析乙物。例如,我在给学生们讲theother与another的区别时,我就先在another的“an”与“other”之间画一条竖线,然后启发学生根据冠词the、an之间的区别去思考theother与another之间的区别,即通过分析两个冠词与两个不定代词之间的共同特征,进而从不定冠词和定冠词之间的不同迁移思维出两个不定代词之间类似的区别。这样,不但帮助学生通过类比法解决了问题而且又教会了学生一种思维方法。

启发性教学特征篇4

【关键词】普通高校;法学教育;启发式教学方法;基本特征;应用方法

普通高校法学教育是普及法律知识,增强法制观念,培养合格人才,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它不仅具有一般高等教育的共性,同时还具有一些特殊性。当前,随着以法治国的全面推进和深入开展,国家和社会对高素质法律人才的需求将会不断增加,传统的法学教学方法已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和影响了高校法学教育水平的提高。因此,改革传统的法学教学方法,探究一种以学生能力和智能提高为目的的法学教学方法就显得十分迫切。

一、普通高校法学教育现状

当前,我国普通高校本科阶段法学教育,主要包括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两大类,其中课堂教学是主渠道,主要包含课堂讲授、课堂讨论、谈话答疑、作业练习、指导论文撰写等,其中占主导地位并起主要作用的是课堂讲授。考试内容主要来自课堂讲授过的课本知识,重点是对记忆力而不是对分析能力、推理能力的测试,因而很难培养创新型、创造型人才。

社会实践主要包括在一定岗位履行职责的形式和现场形式两种。前者主要是指大四阶段第一学期为期4-5个月的实习阶段。在这个时期,学生去实习单位实习,多数单位因自身业务压力以及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不满,而对学生实习疏于指导,因而实习效果不明显。后者由于受人力、物力等因素制约,学生往往是走马观花式的参观等,所获得的知识往往仅为感性认识,,如监狱、看守所概况等,教学效果也不理想。

以上法学教育方法传承了我国传统教育中以教为本的思想,注重法学理论以及基础知识的学习灌输,与我国当前的整个教育层次及方法相适应,但考虑实际操作能力、法律技能训练和社会的实际需求不够,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一是对法律职业教育重视不够,教育思想受过去传统思想和法制环境的约束,对法学教育的目的没有重新进行定位,结果法学教学与社会实际情况严重脱节。二是没有树立现代教育思想,仍然固守传统教育理念,从而使“教”与“学”严重脱节和错位,以教为主的单向灌输方法导致教学目标出现一定偏差。三是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没能有机结合,降低了教学实效。

二、普通高校法学教育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基本特征

什么是启发式教学?教育界对它的看法不尽一致,但有三点几乎是共识的,即:从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的本质联系以及教学应达到的目的来看,高校法学教育启发式教学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

1、主体性

即:把学生看作教学过程的主体,千方百计把学生由从属和被动地位变为主体和主动地位,注入式教学不重视教学对象的主体地位和参与性,教师讲,学生听,扼杀了学生聪明才智和个性特长的发挥。相反,启发式教学则认为教是为了学,教是为了教会学生自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在教学中搞好主导作用,尽可能启发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想方设法唤醒和培植学生的主体意识,造就学生独立人格。因此,学生学习必须是完全自愿的,必须有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在教学中要解放学生的大脑和双手,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动脑想、动口说、动手练,使其积极主动地学习,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2、能动性

即:积极引导,激活思维,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启发式教学认为教与学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没有学生的能动作用,也就根本谈不上“启发式”。学生能动作用有多种多样表现形式,其核心思想是思维活动状态。为此,启发式教学认为教师应按照“教为学服务”的原则,精选教学内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处于最佳的思维状态。例如:课堂教学要以研究讨论为主,切忌呆板地照本宣科,时间安排上要给学生留下充分思考的余地和发表主张的机会,以调动学生积极思维、主动钻研的积极性;同时授课要紧密联系实际,用栩栩如生的形象、真切感人的情景以及耐人寻味的哲理深深吸引学生,打动学生,感染学生,使课堂教学变成有吸引力的有趣活动。再比如实验、实习、调查等社会实践课,教学中可以采取提问、讨论和现场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基本知识对其进行分析和剖析,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强化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实际运用能力。

3、创造性

即:启发式教学的目的在于着力发展学生的智能,促使学生独立探索,由学会到会学,由学习到创造启发式教学认为教学的主要目的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通过知识的传授,提高学生的智能,促使学生独立探索,由学会变为会学,由学习变为创造。离开这个目的,启发式教学也就不复存在了。

启发式教学的三个特征告诉我们,启发式教学首先要把学生看作教学的主体,要以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启发式教学的核心是要运用各种手段,激活思维,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维状态,,充分发挥能动作用;启发式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智能,提高其创造能力。把握这三点,就可谓把握了启发式教学的精神实质。

三、启发式教学法在普通高校法学教育中的运用

普通高校法学教育中,启发式教学主要有以下几种运用方法。

1、设疑求解教学法

设疑求解教学法是以贯彻启发式原则为宗旨,着重解决学生认知领域的问题。在此教学下,学生事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阅读相关的资料,通过以设疑,析疑、解疑、质疑的教学过程模式,重视学生的质疑和问难精神,引导学生探究问题,最终达到掌握法学知识的目的。此种教学法实际上就是让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分为教师设疑和学生设疑两种形式。教师设疑,即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后回答,或者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解疑、得出结论,教师的每堂课都本着“提出问题、分析疑难、解决问题、掌握知识”的基本思路组织实施,重视学生自身的“领悟”,以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设疑,即学生根据所学资料,提出不理解的问题,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映不断地加以引导,这实际上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未知、获取知识的一个过程。这种教学法可以考虑以下四个教学过程:一是教师设疑,引发学生兴趣;二是学生阅读资料、思考、分析从而使思维处于积极、主动状态之中;三是教师引导解疑;四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深入提问。

2、角色模拟教学法

这是指通过设置一定的情境,让学生按不同角色置于某一虚拟的或真实的场景之中,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一种较为接近实际应用的教学活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直接运用技巧的学生,如律师的扮演者,还是间接运用技巧的学生,比如原告或被告的扮演者,以及观看表演的学生,都由原来的受教育者变成既是受教育者,同时也是教育主体。教师由原来课堂的主角变为起主导作用的角色,要注重设置较为逼真的场景,引导学生思考,促使学生动脑筋、想对策。

角色模拟教学法可考虑采取以下模式:第一步,案件选择。围绕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案件应当具有现实性、客观性,并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不应预先设定答案,以便为学生提供充分发挥的空间。模拟的内容可以是节选的片段,也可以是较为完整的案件模拟,如模拟法庭庭审过程。第二步,组织材料。由于因模拟不同的角色,教师通常需要准备角度、特征、立场和内容全然不同的材料。组织材料应当严密、准确、细致、完备、分门别类和条理清晰。第三步,角色分工。根据案情,角色包括双方当事人或人,也可以有法官、检察宫、证人参与,此外,还可以安排学生当观察员。观察员不参与表演,其任务是观察和记录,并对各方表现做出分析、评价和总结。第四步,模拟表演。教师在学生进行角色模拟之前,引导学生对问题做进一步思考、读书、讨论。第五步,模拟评价。这是角色模拟之后重要的学习过程,也是全面总结、深入思考和不断提高的过程。

3、问题分析教学法

问题分析教学法主要是遵循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由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然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起引导作用,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意识和锐意进取的意识,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大胆突破常规的思考方法,主动提出自己的见解。此种教学法主要步骤如下:提出问题―研究分析―进一步提出问题―再次研究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总结分析。

4、合作学习教学法

合作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学习能力。因目前我国普通高校法学教育中,缺乏对学生合作方法与合作能力的培养,现提出合作学习教学法。合作学习教学包括教师与学生合作、学生与学生之间合作,学生与当事人合作,甚至要与对方当事人谋求合作。在诸多的合作中,学生之间的合作,特别是共同办理一起案件的学生之间的合作尤显重要。根据合作各方的责任承担方式和合作关系的特点,学生之间的合作可以分为三种模式:第一,参与式合作。合作方有主次之分:一方承担主要任务,待其工作有一定进展之后,征求另一方的意见和建议,另一方在已经完成工作的基础之上进行讨论、质疑、补充、建议,以便工作更加完善。第二,分工合作。分工合作的特点是工作过程是平行进行的,合作各方在工作前、工作中或总结时给对方提供建议和反馈意见。第三,统一式合作。合作各方受领任务后,共同准备,共同讨论,共同行动,共担责任。地位平等,步调一致,责任共担,是统一式合作的特点。合作作为一种方法和能力,是需要学习和培训的,而对于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长期以来并没有引起教育界足够重视。合作是对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法律,本来就与社会、与人息息相关。在社会中学习法律,在与人的交往中学习法律,从而提高能力和智能,这是启发式教学在法学教育中要达到的重要目的。

最后,笔者认为,法学教学方法就其本质来说,是辨证的、具体的,任何一种教学方法的运用都不应是孤立存在的,只有有的放矢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出路,即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如何使法学教学方法得到合理实施以及创造性地运用,才是探索高校法学教学方法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孙晓楼.法律教育[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

[2]李傲.互动教学法―诊所式法律教育[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

[3]赵蒙成.建构主义教学的条件[J].北京.高等教育研究,2002.

[4]董志峰.启发式教学――高校课堂教学改革的突破口[J].甘肃政治学院学报,2002.

[5]朱如珂.现代军校教学论.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7.

启发性教学特征篇5

一、启发式教学应重“导”而非“牵”

“启发”一词,来源于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教学的一句格言:“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朱熹对此解释说:“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后来,人们概括孔子的教学思想,也吸取朱熹的注释,就使称为“启发”或“启发式”从孔子的话和朱熹的解释来看,“启发”主要指教学的表现形式艺术,强调教学的适度性和巧妙性。对于这一点,《学记》给予了更深刻的具体说明:“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意思是,引导而不是牵着学生鼻子走,鼓励而不是压抑学生,点拨而不是把答案全部端给学生。

二、启发式教学应注重“启”和“试”相结合

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维,通过自己的活动达到生动活泼的发展。因此,素质教育对启发式教学赋予了更新的内涵:坚持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相结合,注重教师的“启发”和学生的“尝试”相结合。首先,尝试可以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面对全体学生而言,“不求个个升学,但愿人人成功”是符合求学者的意愿和现实的。不论是优生还是差生,都可以从尝试中获得成功,大大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为他们获取新的成功准备良好的心理条件。其次,通过启发、引导学生动眼、动脑、动口、动手的尝试,既培养了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又使学生在亲自尝试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把枯燥乏味的“苦学”变为主动有趣的“乐学”.这就要求教师要尽可能增大学生学习的自由度,尽量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去尝试新知识,发现新问题。

三、启发式教学应注重启发点的“准”和“巧”

医生治病讲求对症下药,教师的启发当然要点在要害处,拨在迷惑时,才能指给学生“柳暗花明又一村“”因而,启发式教学要真正达到启迪思维,培养智能,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还必须注重启发点的优化。

一是要“准”,让启发启在关键处,启在新旧知识的联接处。小学数学知识有很强的系统性,许多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产生发展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加强运用旧知识学习新知识的指导。首先新课前的复习和新课的提问要精心设计启发点,把握问题的关键,真正起到启发、点拨和迁移作用。其次,要重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发展,注意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分化点的关键处,设置有层次,有坡度,有启发性、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系列提问。让学生独立思考,积极练习求得新知,掌握规律。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把新旧知识串在一起,形成知识的系统结构。例如,推导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关系。教学时,在复习了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和长方形的面积公式之后,可以用出示下列图形:宽高长底接着提问:

(1)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长有什么关系?

(2)平行四边形的高和长方形的宽有什么关系?

(3)底与长,高与宽分别相等,那么这两个图形的大小会怎样?

(4)用什么方法能证明这两个图形的面积相等?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用数方格和割补证明这两个图形重合,从而由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以上启发点利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这样的启发点充分起到了迁移作用,使学生理解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自然轻松的掌握了新知识,实现自主学习。

二是要“巧”,在学有困难学生盲然不知所措时,在中等生“跳起来摘果子”力度不够时,在优等生渴求能创造性的发挥聪明才智时予以点拨,使其茅塞顿开。例如,教学“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特征”,通过师生打擂台,激发起学生的参与兴趣后,师问:“有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有的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这里面蕴涵着一个规律,这个规律是在分子中呢,还是在分母中?”学生一致认为规律在分母中。这时,师又问:“能化成小数的分数的分母有什么特征呢?”组织学生讨论。当学生屡屡碰壁,思维出现“中断”“偏离”时,教师不再让学生漫无目的争论,而是适时地点拨指导,启发学生:“你们试着把分数的分母分解质因数,看能不能发现规律?”一句话,使学生一下便找到了思维的突破口,发现了特征:“一个分数,如果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不含有其他质因数,这个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可见,课堂上巧妙灵活地启发,不但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而且能使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和创造性。

四、正确处理好启发式教学与讲授式教学的关系

启发性教学特征篇6

1启发式教学应从教师的“启发”引导学生“尝试”

所有教学活动都应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启发式教学之中,教师也应该结合数学知识来创设一个教学情境,不断启发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进而使学生主动“尝试”,直接参与到数学研究运算之中,对数学知识进行具体运用。例如在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时,教师首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设置题目,如“商店原有15支彩笔,若卖出9支彩笔之后,还剩下几支?”其次,教师可以让同桌两人进行角色扮演,通过分别扮演售货员和顾客,启发学生不断发挥创造力,自主寻找方法来计算结果。其中,有的学生可以用小棒来一根一根的进行数数,从而得出15-9=6;有的学生可以将15分为10和5,然后首先计算10-9=1,再算1+5=6;有的学生则可以将9分为5和4,然后先算15-5=10,再算10-4=6;还有的学生可以先想9+()=15,然后因为9+6=15,得到15-9=6,从而得出结果。通过多种不同的计算方式的尝试,学生基本都能获得最终结果。之后,教师在进行启发,使学生将这种计算方法迁移到相同的问题之中,从而逐渐发现“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具体方法,并能够熟练地加以掌握。通过教师的“启发”,从而引导学生动手“尝试”,有利于学生牢固掌握数学知识,促进数学能力的提高。

2启发式教学中“引导”优于“牵引”

在启发式教学之中,引导占有重要地位。然而,在具体教学中,教师普遍出现将“牵引”与“引导”混淆的现象。就“牵引”而言,其具体教学表现为教师在课堂上对每一个知识点都进行充分讲解与强调,相对单调枯燥,极易引发学生的厌倦心理。而学生在课堂上也无法意识到自主思考的重要性。这种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引发学生的依赖心理,进而难以自主独立思考,缺乏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引导”的教学方式不同于“牵引”,其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个人的创造性与主动性。例如在学习“三位数的乘法”时,由于学生在低年级时已经学过少数位的乘法,故教师没有必要过多地讲解与强调十位上和个位上的乘法规律,应注重让学生自主探索掌握百位上的乘法规律,从而在引导中具体掌握“三位数的乘法”的知识点,实现启发式教学的要求。

3把握启发点的“准确”与“巧妙”原则

在小学中高年级的数学的启发式教学之中,教师需要对启发点有充分把握,主要应该遵循“准确”和“巧妙”的原则。

首先,就“准确”原则而言,教师应准确把握数学知识的启发点。由于小学生数学知识和思维技巧的局限性,教师在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时应该有所针对,而不能不分场合地过分使用。只有在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点的基础上,教师才能有针对性的加以启发与渗透。就一般而言,启发教学法主要在知识衔接的地方加以应用,使数学知识的衔接更为流畅,使学生对数学知识能够有整体框架性的掌握。为保证启发教学法中启发点的准确性,教师应进行提前备课,设计较为科学合理的教案,并首先找准该节课的数学难点,从而进行启发点的相关设计。在启发点的设计之中,还应该注重创造数学情境,结合学生的兴趣点,使学生能够较为轻松地解决问题,寻找答案,进而对知识点有所认识与掌握。

其次,就“巧妙”原则而言,教师应注重启发的巧妙性。由于数学学习一般而言都具有巧妙的解题方法与技巧,是一种数学思维的体现。该解题技巧对于部分优等生而言较为简单,而对于中等生和差等生而言则需要不断练习与训练,故教师在此时的启发设计需要进行巧妙地构思,使不同学生都能充分掌握。例如教学“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特征”的知识点时,通过采用师生打擂台的形式,设置启发点,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首先,询问该分数特征蕴含在分子还是分母之中。在得到学生的回答“应在分母之中”后,教师在针对“能化为小数的分数的分母的特征”进行询问,从而阻止学生探讨与思考。当教师发现学生的思维逐渐偏离时,再进行适时地点拨,启发学生将“分数的分母分解质因数”,从而引导学生发现逐渐发现规律。最后,通过不断地探讨思考,得出特征为“最简分数的分母中如果除了2和5以外不含有其他质因数,则该分数可以化为有限小数。”通过在课堂上巧妙的启发诱导,从而使学生不断激发创造力与想象力,加深对数学知识的把握与理解。

4注重启发式教学与讲授式教学的结合

在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之中,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与知识结构等原因,教师还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与讲授式教学的结合。通过讲授式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点,拥有一定数学运算和解题能力。通过启发式教学,再将数学知识加以深化,并提升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符合当代数学教学的需求。

二、总结

启发性教学特征篇7

关键词:新课程心理需求参与体验学习方法

新课程倡导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突破了传统体育教学只注重体育学习结果,轻视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的片面认识。在过去,只重视结果而轻视“过程与方法”的教学获得只是形式上的捷径,这种排斥个性思考、否定智慧参与、只关注知识掌握的教学方式,很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这就要求我们在新课程指导下进行体育教学时,要“以导为先”,引导启发学生主动地探究问题,发现规律。做到“指着走”,不要“领着走”,反对“抱着走”,要注重体育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一、探寻学生心理需求

有句话说得好:“蹲下来,和孩子一起看世界。”这个世界绝非成年人眼中的世界。如果我们教师能站在学生的角度,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上课前多思考,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明白学生喜欢学什么?他们愿意怎么学?会遇到哪些困难?有哪些思考方法?那肯定会让学生觉得教师离他们很近,有亲和力,更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

例如在学习前滚翻动作时教师把动作要领告诉学生,然后进行示范,这以往是所有的体育课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学生也采用依样画葫芦的办法来学会如何进行滚翻,并以老师讲的要领为标准。新课程则要求采取完全不一样的做法,同样以滚翻为例,首先要学生认识滚翻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如在生活中,什么时候我们可能会应用滚翻?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学生可能有几十种不同的回答,如摔倒时、躲避危险时、游戏时、身上着火时、山坡上滚下时等等。然后,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对滚翻动作的特征作出归纳,学生可能会发现滚翻动作的主要特征是团身和快速,有些学生还可能发现在不同的情景中滚翻的动作是有差异的等等。学生了解滚翻动作在生活中的意义后,他就会对该动作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开动脑筋地学习这一动作。

因此,我们的体育教学就应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营造丰富多彩的课内课外教学活动,以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不仅喜欢体育,而且喜欢体育课。

二、引导学生参与体验

体验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在实际的学习活动中首先表现为身体性参与,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自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体育教学中,不管是动作技术还是运动时的内在用力和运动感觉在很大程度上说是那种“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单凭教师示范、口头传授,而没有学生的亲身体验和参与,学生是很难真正理解和掌握的。课标解读中指出:身体实践活动是体育与健康课的核心。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中,每个学生自身既是学习的主体,同时也是学习的手段和对象,没有身体力行,体育学习就无法进行。因此,体育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在教师启发和指导下学生参与体验体育的过程。

同样以滚翻动作为例,在进行滚翻动作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验前滚翻动作的感觉,掌握动作,可以采取以下的参与体验方式:

1.请学生尝试多种滚翻动作,找出身体在哪些形态时容易进行滚翻动作?

2.针对自身滚翻动作存在的问题,该怎么去解决呢?

3.说说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滚翻动作?

4.创设情境,在“身体着火”、“踢足球被绊”、“撞墙后倒”这三种情形下,请你分别用不同的滚翻动作来表现。

教师通过精心组织、设计一系列恰当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直接体验,让知识内化,从而使学习过程不仅仅是掌握知识、技术、技能的过程,同时也是身心和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学校体育只是终身体育的开始与基础,而不是终结。因此对于步入终身学习时代的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比掌握学习内容更为重要。

在体育新课程中,我们教师可以通过正方体和球体作实验比较,让学生分析动作技术,启发学生对滚翻动作的特征作出归纳,学生可能会发现滚翻动作的主要特征是团身,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寻找动作动力特征,找到动作的发力点和发力速度。通过教师引导,培养学生学习动作的思维阶梯,知道学习动作的一般规律,由“学会体育”转向“会学体育”。

作为新时代的体育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会学体育”远比“学会体育”重要,应尽量在学习方法上给学生以启发、诱导,进而给他们提供运用这些方法的机会,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学习兴趣,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四、结论

教的本质在于引导,它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当学生迷路的时候,教师不是轻易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怎样去辩明方向;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记住:教师要站到学生的背后,只做指路人,而不做领路人。

参考文献:

1.夏正江.论课程观的转型及其对新课改的影响.课程教材教法

2.学校体育新探索.南通市教育局

启发性教学特征篇8

下午好!

今天很高兴能与各位一起参加中国教育家大会。今天与来自全国教育战线的领导、专家和同仁,一起探讨民办教育创新理念与发展,我感到非常荣幸。

我来自河南省郑州市启元教育集团有限公司。今天我与大家交流的主题是《坚持科学发展,办好优质特色教育》。在具体交流中,若有不妥之处,谨请各位领导、与会同仁给予指正。

河南,地处中原,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古有“得中原者得天下”之说。这些对河南的不同描述,十分形象地道出河南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教育领域的重要战略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教育的发展,在党和政府的大力关怀与社会各界支持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河南民办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经过不同时期的徘徊和磨砺,亦不断完善、日具规模,如今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健康发展局面。截至今年9月,河南各级各类民办学校达五千多所。它们各具特色,为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需求发挥了积极作用,为我国教育事业缓解公办学校大班额问题作出了十分突出的贡献。

河南启元教育的发展也是如此。作为河南民办教育的一员,启元教育立足地方实际,坚持科学发展,不断实践探索,在民办基础与学前教育创新与发展方面,取得了一些尝试性成果,做出了一定的成绩,于此与大家一起交流和分享。

河南启元教育,2004年初在郑州成立。启元教育成立前夕,我们就如何做教育、方向往哪发展、如何做好市场经济下的民办教育等问题,对中外、古今教育发展规律及市场经济下的教育现状进行了广泛调查和深入研究。随后,启元教育,紧密联系时代特征和未来社会发展趋势,确立了启元教育“坚持教育科学发展观”思想宗旨和“一切为了人类的希望”目标宗旨,创造性提出了“聆听其心声,顺势而教育”启元特色教育理念。这一宗旨和理念,有力体现了启元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充分展示出启元教育无私纯粹的崇高理想。

启元教育成立以来,立足国际、面向未来,着力打造中原国际化学前与基础教育形象大使品牌,深入理解家庭、社会对教育的需求,充分整合武汉大学、上海教育科学院民办教育研究所优势教育资源,以国内外知名教育专家为顾问团,对社会全方位开展0至12岁一体化优质特色教育服务和国际交流、艺术教育、成人教育、家庭教育、社会培训等多层次专业教育服务。

启元教育在发展中,结合管理实际与教学实践,进一步丰富了启元教育文化,全面阐释出启元教育特色理念基本内涵,建立健全了启元教育家庭式人文自主管理模式,进一步推出并完善了启元教育核心培养目标与启元教育特色,确立了启元基础教育吉祥物,这些为启元教育迅速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

“聆听其心声,顺势而教育”这一启元教育特色理念,曾被郑州晚报以《一个划时代的教育理念》为题进行专版报道。其基本内涵为:聆听幼儿心声,顺其心而教,让慈爱开启生命的乐章;聆听学生心声,顺其势而教,让学习成为终生的快乐;聆听成人心声,顺其想而教,让博学提升生命的品质;聆听家庭心声,顺其愿而教,让和谐伴随家庭的成长;聆听社会心声,顺其时而教,让人才成就人类的希望。这一自然人文的适应性教育理念,实践于启元教育投资开发与教育教学的具体过程中。经过努力探索和实践,已创造出启元国际学校首届、第二届毕业生全部以优异的综合素质测试成绩升入河南省知名中学的骄人成果。

“哈哈小丑鱼”作为启元基础教育吉祥物,赋予其“自由、可爱、无畏、快乐、聪慧、自信、敏捷、友好”十六字特质内涵,物化塑造孩童,着力培养学生“好身心、好习惯、好性格、好智能、好品质”五好特征,极力倡导孩童“我快乐,我做主”健康成长观,全力推进“阳光、生态、和谐”全人教育。

启元教育,结合教育教学具体实际,探索总结出“教育特色”:核心目标培养、艺术领引、国际化、养成、环境物化、家校共建、主题活动、学生自主管理等。这特色,为每个孩子成长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奠定了坚实的素质基础。

启元教育,针对国际化人才特征和未来社会人才发展需求,结合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霍华德・加德纳教授的多元智能理论,创造性提出了启元教育“10+3+l”核心培养目标。旨在通过核心目标培养和教育,把每个入园、入学的孩子造就成具有好习惯、好性格、好智能、充满爱心、身心和谐、终身热爱学习与生活的二十一世纪阳光少年,为其未来继续深造和终身发展提供必备的素质与身心基础。“10+3+1”启元孩童核心培养目标具体内容为:10,指智能,抗挫和创新智能;3,是指好身心、好习惯、好性格;1,是指一个实现,即培养出好品质的阳光孩童。

启元教育核心培养目标,充分尊重孩童思维规律、心理状态与心智水平,与国家倡导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教育培养目标相一致,是国家新课程标准在小学、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创新实践与体现,也是落实国家新课程标准总体目标、分学段目标“三维”评价的有效途径。

启元教育家庭式的人文管理模式。启元教育发展至今,坚持“聆听其心声,顺势而教育”特色理念,恪守“公司以教职工为本,教职工以学生为本”管理原则,从不同层面增加管理透明度,全力提高员工参于管理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启发性教学特征篇9

【关键词】终身教育;高校;英语;教学特征

教育一词在西方国家源于拉丁文educate。本义为“引出”或“导出”,意思就是通过一定的手段,把某种本来潜在于身体和心灵内部的东西引发出来。英语辞典则把“教育”则解释为“educationistheactorprocessofimpartingoracquiringgeneralknowledge,developingthepowersofreasoningandjudgment,andgenerallyofpreparingoneselforothersintellectuallyformaturelife.”意思是教育者既要传授知识,也要获取知识。从“终身教育”角度看,作为一名教师既要当好先生,也要当好学生。

一、高校英语教师的必要综合素质

庄子有句名言,“生也有涯,知也无涯”,大学教师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保持终身学习;应当成为终身学习的典范,善于学习、善于创新;应当善于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帮助学生求异、创新。

第一,高校英语教师具备扎实的英语专业知识功底和广泛的知识储备。知识就是力量,这是大学教师职业素养最重要的素质。教师的任务是传播文化,韩愈的《师说》古人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要求教师具备建立在渊博文化知识和深厚的文化素养。

第二,掌握先进的教育理论与现代教学方法。新形势下,高校教师的角色已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成为了潮流。由此,教师的职责除了传统的传递知识之外,越来越多地需要激发学生兴趣、激励学生思考;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和教练、一位交换意见的参考者,一位帮助发展矛盾论点而不拿出真理者的引导者。

第三,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民主的组织管理艺术。

第四,具有终身学习的理念(LifelongLearning)。终身学习是指社会每个成员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实现个体发展的需要,贯穿于人的一生的,持续的学习过程。教师“活到老学到老”,保持知识常新。

二、优秀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特征

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决定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学生学习成绩和掌握的技能与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相关,特别是与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更为密切。大量研究表面,在课堂教学中的优秀教师有着自己的特征,他们更能有效地控制课堂教学过程并提高其质量。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优秀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的特征主要有:

(一)熟悉教学内容,对教学重点、难点把握恰当;在教学过程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授课逻辑性强、层次分明,讲解流畅、清楚明了。

(二)深入浅出讲清难点、化难为易。抓住知识关键点深入分析,概括归纳简明扼要,教学内容多而不杂、繁而不乱。对定义、概念等重要知识点进行深入浅出或结合实际的讲解,所举例子通俗易懂。

(三)娴熟自如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专心听课、深受启发,智能得到培养。学生听课率高,参与面广,体现主体地位。教师谆谆善诱,善于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课堂上师生互动好,气氛融洽。

(四)多媒体课件制作精良,图文并茂,形象、生动、直观,并配合板书,便于学生理解。既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又不完全依赖多媒体,而是将多媒体、板书、实物等教学媒介交替配合使用,教学内容丰富相得益彰。

(五)组织课堂训练取得了实效,每个学生都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有针对性地采取任务驱动、项目教学等方式,所授内容与实际业务接近,使得学生收获很大,教学效果好。

(六)有效地设计了项目教学,把所讲授的课程知识溶解到设计的实训项目中,知行统一,锻炼学生把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强化操作技能。

(七)对学生亲切、自然,授课富有激情和感染力,善于启发学生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师生互动好,课堂气氛活跃。

(八)某英语教师的特色课堂教学举例

1.熟练运用外语教学的技术与技巧,全英文授课,语音、语调良好,口语流利,讲课有激励性,富有感染力。教学方法灵活,师生互动交流好,注重学练结合和提高学生的实际水平。

2.设置了较好的课堂训练项目,既锻炼了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又给课堂增添了欢乐气氛。实训环节设置合理,讲解清楚,信息量大,有步骤地指导学生掌握专业技能。严格要求学生,在学生操作期间能巡视指导,逐个解决问题。

3.在学习一词多义的英语单词时,采用多形式练习,让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和学会判断、讲解清楚,善于举一反三应用,培养实践动手能力。

4.结合时事,联系实际,充分展开课堂训练,让学生反复练习,掌握所学知识。课堂气氛活跃,善于启发学生联系学过的知识拓展思维,与学生互动好。

5.实践经验丰富,知识面较广,重点突出,难点讲清,内容丰富,信息量大。

三、较差的英语教师课堂教学的特征

在英语教学中,优秀的英语教师可能在许多方面都不近相同,如语言流利程度、教学方式、个人性格特征及对教材的偏好等。有学者认为优秀教师应用渊博的专业知识、出众的教学技穷好独特的个人品格。也有学者列举了优秀外语教师应有的素质,并分为四类:专业知识、教学方法、人际关系及个人素养。这四类素质可以从多个角度系统地评价一位外语教师。学习外语,没有一定的语言环境和氛围是不好学的。因此根据学习的内容,利用课件,设计情景,引导学生开展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打消顾虑,忘记自我,尽情用外语进行交流、对话努力营造一个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和语言环境尤为重要。教学质量较差的教师特征有:

(一)备课不充分,对授课“该讲什么,不该讲什么,如何讲,如何练”等缺乏深入的研究和周密的思考,导致授课散乱,教学效果不佳。

(二)英语语音、语调不够清晰,地方音较重,口头禅过多;还有少数拖堂或迟到现象。上课从头到尾“一言堂”,讲课平淡、信息量少,课堂气氛沉闷。上课不注意结合教学对象的实际,未能提出具体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三)没有认真钻研教材,没有吃透大纲,教材和对象,照本宣科,满堂灌、填鸭试教学;教学姿态呆板,没有互动;板书潦草零乱,环节不完整,缺乏条理,缺乏训练,时间安排随意,不合理。

(四)教师讲课条理性不强,有的只按课件念,不注意引导和启发学生,对关键知识点、概念等未讲述清楚。提问学生或请学生训练后,没有针对性评议,对学生没有激励和帮助。

(五)教学方法少,未能调动学生参与,课堂上师生沟通交流互动不够或不到位,不注意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反馈,未能及时调整教学;教学的重难点不明确或不突出。不注意教书育人,不管教管导。

(六)课件过于简单、呆板,缺乏对学生的吸引力或者课件又过于详细、繁杂,让学生看了眼花缭乱。两者均达不到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应有效果。

四、结语

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一个教学优秀的教师应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应做到:一要有扎实的专业功底,要能讲好(tell)本专业的知识;二要善于语言表达,能把问题解释(explain)清楚;三要努力做到教法灵活,擅长示范(demonstrate),教会学生动口动手,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四要懂得如何鼓励学生,激发(inspire)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启发性教学特征篇10

关键词:启蒙教育;语言;兴趣;儿童;教师;创造性;示范性;专业性;热爱性

2010年末的一项市民调查显示,我国目前家庭投资的最大热点为教育。这项调查还显示,年龄在4—23岁孩子的家长中,约64.4%都在为孩子的教育做储备。这些孩子的年龄出现了显著的下降趋势,而这种现象其实在我们周围早已出现。常听说某些家长在为自己的孩子找幼儿艺术班或英语学习班,各种学习班的招生简章也常见诸于各报、各电台、电视台,甚至大街小巷,楼道车筐,尤其是针对儿童。种种现象足以说明,在知识爆炸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儿童的教育问题,人们对教育问题的关注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这充分应证了伟大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Bacon)的一句名言:知识就是力量。

随着接受教育群体年龄的下降,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教育的对象发生了变化,我们的教学工作该如何应对呢?说“应对”其实并不确切,因为这么说显得很被动。我们应该主动地去研究、去探索这种低年龄段的教学问题,即所谓的启蒙教育。我们通常把“使初学的人得到基本的、入门的知识”叫做启蒙,那么启蒙教育就是使初学者受到基本的、入门的知识的一种教育。这种教育的对象包含的范围很大。凡是初学的人,不计年龄,都可以视为在接受启蒙教育。另外启蒙教育的内容涉及的范围很广,有艺术类的,有文史类的等等,而我在这里仅对儿童英语的启蒙教育略抒拙见。

先入为主是人的天性,因而儿童英语的启蒙教育就尤为重要。从教育对象的角度来讲,这种英语启蒙教育的对象是儿童。他们年龄小,缺乏生活经验,不懂得如何去理性思考,所以学习起来主观性极强,换句话说就是学习随性。往往他们喜欢学英语是因为喜欢英语老师或喜欢老师的讲课方式,并不是意识到这门课的重要才来学。因此,启蒙教育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孩子今后对这门课的学习态度。现实的情况是,目前大部分升入初中的男同学不喜欢学英语,学习只是为了应付考试。他们这种无兴趣,甚至是厌恶的学习情绪决定了他们的学习效果。所以这些同学在上初中时就被甩掉了。这种现实值得我们深思。从语言的角度来说,英语本身是一种语言,它对中国的孩子们来说是一门外语,且与我们的母语有很大差别,因此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大家都知道人的大脑分为两个半球,分管语言的半球是左半球。它对语言的控制很特殊,仅有一种语言通道是打开的,也就是说孩子们的语言环境决定了这条开着的通道是英语、法语、汉语或是其它语言。总之,只有一种语言形成通道,其他的无法开通。这就是说任何人学习外语所达到的程度都不会超过本身以这门外语为母语的人。所以启蒙英语教师不要一味地定下一个目标,从小教授英语就能使学生可以像说母语一样说外语。这是儿童英语启蒙教育的一种误区。英语启蒙教师应设立的目标是,尽可能的增强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多学、多用;会学、会用;爱学、爱用。尽力使他们的英语越来越像母语,即所谓“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而达到这种状态的关键因素就是成功的英语启蒙教育。

既然儿童英语启蒙教育如此重要,那么我们该如何开启儿童英语启蒙教育的成功之门呢?首先,我们要掌握儿童的心理特征、生理特征,记忆规律及学习取向,然后根据这些特点来进行教学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心理特征:儿童对新事物都有强烈的新鲜感,从而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而且儿童有好动的特点,这样,在教师的组织下有序地好动便成了课堂游戏。而游戏中便会产生竞争,儿童就会产生好胜的心理。胜利后希望得到认同,受到表扬,产生成功感。这样一来,教师便很自然地诱发了儿童学习的直接兴趣(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积极、自发地去学习的动机)。(二)生理特征:理论上说,人脑的发育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儿童大脑发育尚不完善,在其某个区域内细胞活动太多就会引起大脑局部缺氧而产生大脑疲劳,于是大脑就会形成保护性抑制,这时儿童的注意力开始不集中。所以,儿童的有意注意时间很短暂,大约在15分钟左右。因此教师在授课时应注意动静结合,规划课堂活动的时间,安排好授课程序。(三)记忆规律。儿童的记忆方式以机械记忆为主,然后逐步递加理解记忆的比重,发展运动记忆和情绪记忆,利用多种感官协同记忆。只有当儿童把获取的有效信息意义化了,才能达到长期记忆的效果,因此儿童对语言有较强的记忆力。(四)学习取向:基于儿童的心理、生理特征及记忆规律,儿童对于形象性强的学习内容更感兴趣,易于学习、掌握。目标教育对儿童来说很难奏效。教师要不断培养、巩固并发展儿童学习英语的兴趣。可以说儿童学习英语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与儿童兴趣淡化做斗争的过程。

其次,教师要具备一定素质才能成功地完成启蒙教育。在教学活动中,儿童无疑是教学围绕的中心,但教师是引导这个中心的关键所在。儿童英语启蒙教育的特点决定了从事教学的教师应具备极强的创造性、良好的示范性、出色的专业性以及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性。在启蒙教育中,要激发并巩固儿童的学习兴趣就必须不断地在教育方法上有创新,而这里指的示范性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是学术方面的示范性。儿童学英语方言的干扰很小,母语的保护系统也不成熟,这样,儿童学英语时极易受启蒙教师语音、语调、语速等方面的影响。所以,英语启蒙教师一定要有准确的示范性及用英语思维的方式。其二是文化习惯方面的示范性,教师要通过教授语言本身来传递西方国家优秀的文化、特有的习俗和个人品质。如处世方式、各种体态语、守时观念等。出色的专业性是每位教师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无论在语音、语法、口语、听力、写作等哪一方面,启蒙教师都应做到时时强、样样强。这就是说启蒙教师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刻苦钻研,并具备教学预见能力、指导能力以及应变能力。此外,对教育工作的忠诚与热爱也极为重要。试想一位不热爱教育事业的老师怎能全情投入教育工作?尤其是从事儿童英语启蒙教育事业的教师,一定要时刻牢记自己所从事工作的重要意义,不让一位孩子从你这里掉队。面对孩子要充满爱心和童心,影响他们走进英语的世界,主动探询英语知识。

最后我们来谈谈具体的教学方法。儿童英语启蒙教育应选活泼有趣的内容为教材,例如童话故事、生活故事等,引起儿童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中应做到“四个为主”。(1)以语言练习为主;(2)以使用英语授课为主;(3)以学生之间练习为主;(4)以口头练习为主。这样教师就要精心研究适合儿童学习的一套教学方法。现在很多儿童英语学校都在试行课堂游戏教学。儿童学习英语时心理障碍小,害羞意识淡薄,进行游戏教学既可以学到知识,又给了他们一个展现自己的舞台。如果这种方法运用得当,必定会取得突出的成绩。那么,如何把课堂教学游戏化呢?这就涉及到游戏设计的原则问题。其实原则就是在满足儿童好模仿、自制力差,自我表现欲强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因此所投计的游戏应具备:(1)猜测性。如:在教了几个单词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猜,老师心里想的是这几个单词中的哪一个。这样就巩固了他们所学的内容,教师还可进行纠音。(2)对抗性。儿童的好胜心极强,关注游戏结果,希望自己获胜。如:可以把学生分组,看哪组同学能快速补充老师所说的句子。(3)趣味性。好玩是孩子的天性,有时一个简单的动作孩子们就能重复很多遍。因此把教学内容动作化,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4)可控性。教师要随时掌握课堂的教学进程和课堂纪律,这样才能保证教学效果。(5)授课时要注意每个游戏均为一定的教学目标服务,为掌握课堂的教学内容服务,为复习、巩固以前所学知识服务,并且应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另外,版书要活泼多变,多用简笔画来吸引孩子们的视线。在游戏教学前教师应有充分的准备,包括物质上的(卡片、头饰等)、知识上的(所应掌握的知识)、还有心理上的(对游戏过程中突发事件的应对)。教育还应注意游戏教学中应遵循顺序性、公平性、把握让学生多说,多练的原则。

儿童英语启蒙教学是英语教学基础的基础,理应引起我们大家的重视。据有关资料表明,在美国,幼儿学外语的有关杂志就有二千多种。而在日本,高中学生就可以流利地掌握一门外语。这就是日本能够从二战的废墟中迅速崛起的原因之一。重视启蒙教育是“科教兴国的关键环节”。随着中国与世界各国交流的不断加强,随着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不断提高,英语已成为中国连接世界的一条纽带,学好英语对于每个中国人来说迫在眉睫。英语启蒙教育的重要性也在于此。尽管目前我们的教学研究,教学条件、对启蒙英语教学的重视程度与其他国家相比还有一定距离,但我们仍然看到这种状况在迅速发生着改变。相信不久之后会有更多的人来参与研究启蒙教学,更多的孩子可以自由快乐地在这个地球村中生活、成长。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小词典》,1989年

2、赵霞:《中学外语教与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3、桂诗春:《心理语言学》,2004

4、《acourseinlanguageteachings》,pennyUrCambridgeUniversity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