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核心素养下的音乐课堂教学十篇核心素养下的音乐课堂教学十篇

核心素养下的音乐课堂教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34:01

核心素养下的音乐课堂教学篇1

关键词:音乐鉴赏;音乐素养;课堂教学

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关系到学生音乐学习的意识、技巧和方法,有助于提升初中生音乐学习的水平。本文首选分析了培养初中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必要性,进而探讨了培养中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措施,希望能对初中音乐学科的教学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

一、加强中学生音乐教学核心素养培养的必要性

(一)全面提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

音乐素养是中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中学生的音乐素养是提高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充分必要条件。S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追求也逐步提高,音乐已经融人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音乐素养也逐步成为学生综合素养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生的诸多竞赛和诸多评比都被纳入其中,加强中学生的音乐素质培养可以有效地培育中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平衡中学生学习的不良情绪

音乐自古以来就是利用人声和乐器的发声来表达人类内心的情感,音乐演奏中往往有激昂、悲伤、舒缓等多种表现形式,在目前盛行的心理情绪治疗方法中,音乐疗法十分火热。音乐疗法作为一种新型的医疗手段,将音乐融人医学和心理研究进行治疗,这也从侧面反映出音乐修养在正常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在人的生理和心理发育成长过程中,音乐的体验可以促进审美能力的提高,陶冶情操,从而帮助学生减轻学习压力。在课余时间播放音乐,学生可以通过舒缓的音乐放松情绪,通过激昂的音乐,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也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培养中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措施

(一)明确课堂教学目标

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的设计和确定是非常重要的,它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主线,一切教学活动必须围绕着教学目标展开,所以明确教学目标有助于优化教学设计,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升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当前的音乐课堂教学应该完成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看上去教学目标非常的多,但是三维教学目标之间有一定的关联性,并且在设计中要有所侧重。初中音乐课堂不能面面俱到,只能适可而止。所以在具体的教学目标设计中一定要讲究轻重缓急,并且做到明确清晰。针对初中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强化目标设计,围绕目标优化教学过程,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

在初中音乐课堂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一定要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以往的教学中,很多的教师不重视音乐课程的设计,采取的教学模式多数都是教师讲授,学生聆听,然后依据笔记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其实,在一线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应该落实素质教育的理念,从学情出发,优化教学设计,不断的创新教学模式。学生未来在学习和工作中都会遇到音乐问题,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同时参与生活实践,把理论的音乐学知识转化为生活常识,提升他们的核心素养。教学实践证明,如果在初中音乐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一味的让学生死记硬背和机械式的掌握相关的音乐知识,学生只能考出一个好成绩,但是他们的音乐核心素养是很难提高的。新形势下,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模式,采取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翻转课堂、微课课堂等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注重学生生活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提高。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教学活动是一种动态化的教育、学习和知识传授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都伴随着两种活动同时进行,一种就是教师的“教”,另外一种就是学生的“学”,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质量的提升落脚点在学生的学习上,教师的“教”只充当着学生学习多元化途径当中的一条而已。在以往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大多数时候只考虑到个人的讲授,在课堂的设计过程中很少考虑到学情,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为淡薄,学习的效果也不容乐观。新形势下,音乐教师一定要摆正自身的地位,认清自身的角色,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给学生足够的课堂重视和尊重,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落实素质教育的理念,实现有效教学,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起源于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在音乐课堂要优化教学过程和教学设计,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并分析和处理问题,如有质疑的要及时的给与肯定和引导。学生有疑问就说明学生在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是在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这是非常难得可贵的。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不妨从学生提出问题开始,提出问题就意味着学生开始主动学习和主动探究了。

(四)巧用微课程教学

探究微课程在提升初中生音乐核心素养的作用和策略,首先就要清楚微课程的制作方式,一般来说,常用的微课程制作方式有:利用微课笔或者电子白板制作的微课视频、利用手机相机录制的微课程视频、利用powerpoint办公软件制作的ppt课件微课程;利用屏幕录像软件制作演示或操作微课程等。ppt课件是一种较为常用的也是较为实用的教学模式和手段,这种教学手段较为简单,在微课教学中通过ppt课件的方式提供给学生,让学生进行学习。在利用ppt课件的时候,可以是单一的ppt课件,进行点击操作,也可以通过转变保存方式,把ppt转化为视频,供学生进行多元化的渠道学习。初中音乐学科在教学内容上区别于其他学科,很多的知识点和内容不易于用文字和图片来说明,而是需要多元化的图像和影像在完成,所以可以依据教学内容的变化选取“屏幕录像专家”等软件,将屏幕显示信息动态地录制下来,形成视频微课程。

结语:

音乐作为一门必不可少的学科,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探究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方案,并运用于教学实践,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弘扬传统文化,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核心素养下的音乐课堂教学篇2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核心素养;培养

随着国家提出人才全能发展战略思想导向,教育部门在发展目标的设定上呈现出显著的创新性。逐渐开始强调学生的思维、能力、素质一体化建设,从而更好地满足今后社会大环境深入发展背景下的人才储备基础要求。而核心素养则是支撑这一改革工作顺利实施的重要支柱,音乐教师在小学阶段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以核心素养为思想基准,对英语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进行更新,从而保证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性。

一、小学音乐课堂核心素养内涵分析

核心素养是一种重要的指导思想,在小学阶段的音乐学科中,所囊括的思想要素具体体现在以下若干个方面,即文化底蕴、联想思维、审美思维、实践能力、情感体验、综合素养。可以说,涉及到的能力培养范围比较广泛,从学生的思维到能力,再到素质的建设,是支撑音乐学科素质改革的核心思想。在音乐课程教学活动深入开展的过程中,该思想所发挥的作用是无法替代的。不仅能够完善现有的音乐课程体系,使其所具有的文化内涵,以及育人价值更加丰富。同时,也能够改善现有的课堂环境,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动力以及深入探索的强烈热忱,对于保障学生的高效率学习,具有着重要的促进意义。因此,在音乐活动实际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贯彻核心素养,打造与众不同的音乐课堂。

二、小学音乐课堂核心素养培养策略分析

(一)优化课程导入,丰富文化底蕴

音乐虽然是一门艺术学科,但是同样蕴含着一定的文化内涵,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要素,也是支撑其艺术思维建设的重要载体。因此,在核心素养的教学导向下,教师需要立足于这一目标进行教学革新重点考虑,对课程导入环节进行优化。将与音乐作品相关的,譬如词曲作者的简介,亦或者是音乐创作时期的社会背景,以及歌曲所要诠释的文化内涵等,通过资源之间的系统衔接与整合,有效地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导入环节便能够对课程需要掌握的内容,以及具体的学习目标进行有效的明晰,从而支撑其按照特定的方向,以及有效的思路引导,去学习课程知识。比如说,教师在讲解“古诗新唱《梅花》”时,可以向学生渗透相关的文化素材,例如分别介绍作者王安石,以及时代背景,让学生对诗词内涵加深理解,增强情感感悟,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探索古诗新唱的技巧和方法,提高学生整体学习效能。

(二)构建音乐情境,培养联想思维

在核心素养的教学导向下,教师需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联想思维。让学生经过联想处理之后,对音乐课程中所蕴含的深层次内涵与本质特征加深理解,方便学生更加快速的掌握基础知识点,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启发学生对音乐课程的兴趣意识。因此,教师需要做的是要合理规范课堂情境,为学生自主想象和深层次的联想提供一定的环境辅助支撑,帮助学生准确理解课程内涵,提高课堂学习效能性。比如说,教师在讲解《花木兰》欣赏课程时,可以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介绍花木兰当时生活的时代背景,同时也可以直观展示相关的动画片视频资源。让学生在视觉的刺激下对音乐作品中所蕴含的意境进行审美和赏析,让学生在良好的情境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从而为全面提高学生对课程的理解深度而提供助力。

(三)组织合作鉴赏,培养审美思维

在音乐课上,教师要在核心素养的支撑下,重点培养学生的审美思维。而鉴赏教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载体,对此,教师要加强思想重视,站在学生主观层面满足音乐课程领域的具体学习需求,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对以往灌输性的鉴赏教学方法进行更新,让学生以自主的、合作的方式对作品中的文化内涵、艺术特色进行合理化的探索,从而加深学生对整个音乐作品的理解,让学生在合作探索的过程中形成优秀的团队配合品格,从而全面提高学生在今后社会发展领域的环境适应性。比如教师在讲解《长江之歌》欣赏教学时,则可以合理组织分组鉴赏活动。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引导学生在组内分别对歌曲的节奏、艺术内涵,以及在演唱中所诠释的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进行深入的探讨,从而有效启发学生的鉴赏思维,全面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

(四)组织演唱训练,提高实践能力

在音乐课上,教师要基于核心素养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掌握学以致用的技巧,从而保证学生所掌握的音乐知识、技能具有一定的时效性、phoneticForum音教论坛即时性。因此,教师要积极组织演唱训练活动,为学生提在多元化的艺术环境熏陶下,感受音乐的魅力,形成良好供丰富的实践空间。在训练的过程中重视演唱方法、技巧的传授,全面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平。比如教师可以设定一定的音乐游戏,组织击鼓传花,或者接歌词活动,让学生在趣味的活动中,体会到音乐学习的快乐,促使学生正确掌握音乐演唱技能,提高演唱水平。

(五)拓展课外活动,增强情感体验

在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领域,教师需要积极顺应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改革趋势,拓展教学范围,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形成正确的音乐观。因此,教师需要充分、全面地考虑和关注学生在音乐课程领域所表现的具体兴趣。之后以此为重要的行动参考,组织多元化的课外活动,让学生能够在较强的兴趣和动力支撑下,积极参与到音乐课程活动当中。比如教师可以合理利用学校的艺术资源或者平台,组织丰富的音乐表演活动,例如在儿童节组织学生进行音乐演出,以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在组织课外活动的过程中,融入一定的情感教育,比如组织学生为敬老院老人进行文艺表演,这样不仅能够训练学生的音乐技能,同时也能够显著提升学生在孝敬老人方面的品德认知,进一步规范学生的道德素养,从而将素质教育真正地落到实处。

(六)融合其他元素,提高综合素养

在音乐教学工作具体落实的过程中,教师要在音乐歌唱教学的基础上融入其他的艺术元素,从而保证学生所掌握的艺术技能体系更加全面、系统,同时也能够让学生的音乐素养,从而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所呈现的热情和动力更加丰富。比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歌唱与表演、舞蹈、乐器相融合,让学生经过综合性的训练和演出,加强学生在音乐方面的整体修养。让学生在综合训练的过程中,发掘自身的爱好和特长,从而促进小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教师也可以专门成立兴趣社团,以此为载体开发学生的不同潜能。

三、结论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作为一种全新的思想理念,在支撑小学音乐教学系统革新方面,所呈现的作用十分显著,是一项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思想。因此,在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以核心素养为支撑,对现有的课程体系进行创新。在音乐课上,教师要优化课程导入环节,构建情境,组织合作鉴赏、演唱训练、课外活动,融入其他元素、让学生无论从思想、能力还是在音乐领域的整体素质方面,都获得有效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林发友.基于小学音乐课堂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J].黄河之声,2019(11):92.

核心素养下的音乐课堂教学篇3

素质教育初中音乐学习兴趣音乐新课程标准的核心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并强调“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高,创新精神的培养,主要靠提高课堂教学利用率。提高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是有的放矢地、全方位地真正将素质教育引入课堂。对于教师来说,现在的课堂教学不仅要完成教学任务,还要让学生自主地掌握音乐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思维能力及创造能力,这就需要提高教学课堂的效率。

一、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要改变过去课堂教学唱“独角戏”的尴尬局面,将课堂的主体地位让给学生,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方式。通过教师与学生的课堂合作,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加强合作与交流,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在音乐教学中,最出色的教师并不是将自己的所知倾囊相授,也不是滴水不漏,而是凭着一个优秀园丁的智慧、观察、判断,在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帮助。这种并非具体知识内容的指导,更多的应是关于学习本身的指导。在学生无法选择一个合适的主题时,在学生偏离主题却浑然不觉时,教师应遵循学生的心理特征,适时进行指导,有效地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如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的传统角色已经改变,“指挥棒”为“引导者”。在这里,教师不再是喋喋不休的说教者,学生不再是教师思想、情感的复制品,课程也不再是纯粹意义上的单一的教材内容,相反,教师能够从学生出发,从学生学习音乐的角度出发,研究解决学生要学什么、怎样学等一系列问题,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也能积极地参与进来,愉快地学习。这样,教师和学生就都成了课程的创造者与开发者,成了最终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机结合体。

二、积极开展课外音乐活动,提高中学生的音乐素质

开展课外音乐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进取精神,培养学生关心集体、团结友爱、遵守纪律的良好品质,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巩固与提高学生在音乐教学中所学的基本知识技能,扩大音乐视野,丰富音乐经验,增强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促进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下面主要谈谈以大型团体表演为例的课外音乐活动的点滴体会。

1.课外音乐活动既能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又能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在大型团体表演的排练当中先让学生听唱,理解歌曲,逐步培养学生感受音乐的诸方面表现要素,使学生在美的素质、美的陶冶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感受音乐和理解音乐的能力,并能在此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例如,可以在排练器乐合奏《黄河大合唱》和有关电影歌曲时,使学生通过对音乐的理解,感受到音乐所表现的快乐和幸福,由音乐联想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和队歌的磅礴气势,提出表现这段音乐的情绪应加大动作幅度和力度,更改后,经学生一表演,确实达到了比较完美的效果。这样一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感受力、表现力、想象力、创造力,从而发展了艺术素质,提高了艺术能力。

2.课外音乐活动对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起着催化作用。在活动中,要善于发现学生个性特点,鼓励学生充分表现。学生的表演才能得到施展,潜能得以挖掘,找回了自信,“我能行”成了学习生活的动力。在鼓励学生个性表现的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使学生感受到和谐美,从而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并学会协调人际关系。学生参加音乐活动之后,往日的“娇骄”二气没有了,不但能吃苦耐劳,而且为集体争光,以集体利益为重。遵守纪律,团结协作思想不只是口头上的慷慨激昂,而是闪烁着行动的光芒,尤其是体现在日常生活学习的一言一行中,这让所有关心爱护他们的人感到了无限的欣慰。通过音乐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换来的不仅是全体学生音乐知识的丰富,更主要的是对学生道德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方面都有促进作用。因此,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在素质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

三、优化音乐课堂教学,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核心素养下的音乐课堂教学篇4

一、激发音乐学习的热情

教育心理学认为,成功的教学不是强制学生学习,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激活学生的思维,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激发初中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可以侧重以下两个方面。

良好的课堂氛围能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为师生间的互动交流起到保障作用,能有效提高初中音乐课堂的教学效率,使课堂教学目标得以顺利达成。通常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张贴一些著名音乐家的图片或与经典音乐有关的图片,形成音乐学习的“磁场”,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音乐的基本知识,使其音乐素养在无意中得以提升的同时增加了乐曲锻炼的热情。

对于课堂教学或音乐训练而言,科学的导入至关重要。它既是教学成功的良好开端,更是音乐锻炼效果的有力保证。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音乐教学的良性循环。当然,我们这里的“科学”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要符合学生生理需要,毕竟,初中学生正处于青少年生理变化的重要阶段,因此,这时我们选取导入的图片、音像等资料一定要适合初中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能为了课堂的活泼而拔苗助长;二是导入要做到润物细无声,在潜移默化中实现课堂的转化,不能有过多的“作秀”嫌疑,为了导入而导入,最终失去导入的作用或起负面效果。

二、找准训练的灵感来源

灵感是一种直觉思维,是在长期教学中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而突然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思路,是认识上质的飞跃。在音乐课堂训练中,师生的主观心理因素和教学的客观环境构成了独特的教学情境,将教学情境作为诱因,引发并唤起学生的精神需要,既能激发学生训练的灵感,又能点燃学生的艺术火花,积淀全面的音乐素养。

许多时候,音乐训练的主导者往往是课堂的引导者――教师,因此,对我们教师而言,只有找准训练的灵感(当然,前提是这个灵感一定要符合科学与学生的兴趣、需要),才能真正让初中学生在课堂训练中产生兴趣并愿意跟随教师的要求与灵感“走”。基于这样的因素,笔者在音乐教学中一直关注新的歌曲或流行音乐,经常合理地把流行音乐中有文化、有内涵的元素运用到课堂。如,周杰伦的《青花瓷》、王力宏的《十二星座》等歌曲,流行一时,不仅节奏欢快,也令青少年着迷,其中植入的东西方文化更是影响深远。在课堂训练中,把这些乐曲作为重点并和教材进行对比、分段练习,不仅使课堂风格更加活泼,也满足了初中学生追星的梦想与需要,在提升音乐素养中积淀了文化,实现了音乐的美育功能。

三、运用迷人的节奏训练

节奏是音乐语言的三要素之一,在音乐中起着核心作用。在我们自然界中到处存在着音乐,到处存在节奏。如,鸟叫声,流水声,敲门声……这些大自然的韵律都能给艺术家带来创作灵感。同样,如果课堂上能恰当地运用节奏练习,会使学生积淀音乐素养的同时带来创作上的灵感。

“鼓”是非洲音乐的灵魂,非洲人通过错综复杂和变幻多端的节奏创作出了风格迥异的迷人鼓乐。笔者在教学“非洲音乐”欣赏时就运用了大量的节奏练习。根据非洲鼓乐的特点,对学生进行节奏练习。先后把学生分成四组,分别打了一组节奏,再自由组合变幻出不同的节奏。这样一来,学生们非常感兴趣,还提出了自己独特的想法:“可以组成自己的打击乐队,用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器皿”。这样的想法既独特又新奇!节奏练习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非洲音乐的兴趣,也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作能力,活跃了整个课堂气氛!

核心素养下的音乐课堂教学篇5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审美能力意义有效方法

音乐美学教育的核心是审美能力的培养,音乐审美是学生成长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情智培养过程,应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音乐审美观念,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得到培养的一个最基本的条件就是音乐教学内容本身,这就要求老师在音乐教学中注重选择具备良好欣赏价值,以及能够激发孩子们发现音乐美感的乐曲或者歌曲。选择一些具有典型性,能展现音乐文化精神的材料,最大限度地吸收各种不同风格的优秀作品,让学生在教学中领悟音乐的表现力,从而帮助学生在学习音乐中得到审美体验。优秀的音乐教学,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节奏美和旋律美,欣赏音乐赋予生活和自然界的美好。学校的音乐教学任重而道远,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教师在中学音乐教学中要坚持以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发挥为立足点,深入音乐课堂的教学改革,切实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在音乐课堂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运用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活学生思维,释放内在潜能,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音乐的学习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初中音乐教学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意义

审美教育又称美感教育,是指通过音乐教学中美的音色、美的和声、美的节奏、美的旋律构成美的艺术形象,进而通过对优秀音乐作品的演奏、演唱、欣赏等教学活动,将受教育者带进一个真、善、美的艺术殿堂。音乐教育应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受教育者的情感世界,音乐课程的根本价值也在于通过聆听、表现音乐和相关的音乐创造活动,培养受教育者的审美能力。初中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审美观形成的初始阶段,良好的音乐教学能够提升学生的感知能力、表达能力和综合素养,本文就当前教学实际淡谈如何做好中学音乐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以期为今后的音乐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培养审美能力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必要要求。

中学音乐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具有一定的音乐艺术修养和音乐审美能力的音乐艺术欣赏者,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重视和强化学生的审美能力是素质教育对中学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体现。中学的音乐教学需要老师紧紧抓住学生的审美体验,将音乐教学作为一个学生审美感知和审美发现的过程。老师应当通过音乐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情趣和爱好,全面地提升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表现力、创造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陶冶学生的音乐情操。对于初中阶段的教育来说,审美能力的培养是德育的重要表现之一,是提升学生艺术修养,历练学生良好品格的重要体现,是推行全面素质教育的必经之路。对于老师来讲,最重要的是要积极引导学生发现音乐世界中的美,而对于学生来说,应当在老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地体验和感受音乐的美感,在思想上和情感上得到一定的启迪和感悟。

(二)进一步完善音乐教学理念。

音乐教育具有自身的独特的审美价值观念,这种独特的观念要求老师应当树立起以学生的音乐审美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将对学生的审美能力的体验放在第一位。现阶段,由于受到了传统教育理念一些不科学的方法的影响,音乐课程一直都是非考试科目,导致中学阶段学生音乐教育同学生的审美能力分开来,音乐教学理念存在严重的问题。音乐教育的本质是审美教育,通过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有利于进一步完善音乐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质及审美能力;使学生成为情操高尚、人格完善、全面发展的人。结合对音乐课程标准的理解,进一步引导教师认清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下,探究音乐课堂教学策略和模式。在审美教学的不断推动中,教师能够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通过强调知识的动态生成,强调学生的主动建构,从而构筑起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音乐课堂教学新模式。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教师需要充分运用多媒体进行音乐教学,因为,多媒体工具在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促进他们的审美体验和个性发展、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作用、提高教学效率、使音乐教学社会化等方面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三)改变音乐教学的过度专业化倾向。

音乐课程标准提出要充分发挥音乐教学的特有魅力,“以丰富充实的课堂内容,呈现活泼多样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式、形成学生学习音乐持久的情感态度”。总结教学经验,由于长期受“教唱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影响,许多老师已经习惯于练声、视唱、节奏训练、学习歌谱、歌词的传统套路,学生仍然是随着老师的指挥棒陀螺似地运转,学生只会对音乐课堂保留些许好奇下的心动、愉悦,对学习的满足感也只能在课堂最后的十分钟里的个人唱、小组唱、集体唱中获得。这种教学手段单一、信息量少、活动量小,教学过程缺乏艺术性、创造性的教学模式不能全面体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不能适应社会快速发展对教育的要求,严重制约着音乐教学向更高的层次发展。现阶段,初中音乐教学的专业化倾向特别严重,比较注重强调学生对音乐技能及乐理知识的掌握,忽视了对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这也违背了音乐审美教育的原则。中学音乐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良好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重视对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改变音乐教学专业化倾向比较严重的现状。在中学音乐教学中,不能像对待专业学生那样强调对音乐技能的掌握,而应当让孩子们的听、唱、跳等形式多样的音乐实践得到重视。

二、音乐教学中提高中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方法

音乐教学是中学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艺术教育的一门基础课,是实施美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和途径。音乐课以其特有的载体和形式传递着、沟通着师生之间的情感和思想。以视觉、听觉等方面的因素激发中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以对美的感受促进中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结合对音乐课程标准的进一步理解,中学生的音乐教学要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美丽心灵、使中学生得到健康全面成长为主要目的,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贯彻教学始终。

(一)重视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的培养。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创造是艺术乃至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艺术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音乐创造因其强烈而清晰的个性特征而充满魅力。”教师在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深刻理解、认真贯彻课程标准的理念,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完成德育、教学工作。由于受智力、身心等方面的影响,学生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音乐,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要求课堂教学必须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通过形象活泼的画面、生动有趣的乐曲激发他们对音乐学习的情趣,让他们在动听的音乐声中自由充分地想象、体验、感悟。就对中学生的音乐教学,应该以进行节奏、音准训练为主,并适当进行识谱教学,让学生在节奏、旋律中感知音乐的美,从跳动的乐符中寻找、追逐属于自己的梦想。我们应该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让他们领略到音乐学习的乐趣所在,感悟到音乐学习的深刻内涵,继而对学生的身心进行审美启蒙教育。

(二)积极创设艺术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运用情景教学,积极创设艺术意境,将情境贯穿到教学过程中,通过情境促进学生整体的提高,进而把唱歌、活动训练和欣赏等融入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带领学生通过参与体验到音乐的魅力,感受学习的快乐,使学生掌握音乐的技巧和技能,并发展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自主性和独立性的培养,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情境之中,让学生体验到精神上的愉悦,激发起对学习音乐的热情,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有个性地学习。比如在外国作品圣桑的《动物狂欢节》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并鼓励学生到台上扮演各种小动物,其他学生则跟随老师的演唱有节奏地拍手和熟悉歌词,通过将学生分组进行表演,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音乐的节奏感。当学生对于节奏和音准能够准确把握时,可由老师带领共同演唱,感受歌曲中愉快的情绪,了解到音乐中的快乐,帮助学生用正确、愉快的声音演唱,提高学生的成就感,展现学生个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就是感知审美过程及审美对象的能力,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提高,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完整地把握音乐的节奏感悟音乐形象。在课堂导入设计中,音乐老师应当以教学内容与学生特征为出发点,让学生在音乐体验及分析中提高音乐鉴赏能力。音乐是用艺术的形式表达、流露自己的情感,利用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丰富的和声、美妙的音色表情达意,因而,音乐教学应当注重音乐的学习能直接触动学生的情感中枢,震撼学生的心灵,对学生的情感世界、思想情操、道德观念的渗透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学校音乐教育的育人功能是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加强起来的,那些凡是长期经过音乐熏陶的学生,其性情、精神、气质,以及思想意识、思维方式乃至生活方式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会形成一种心理定势,具有牢固的稳定性,能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学校音乐教育应以育人教育为宗旨,努力做到以乐辅德、促智、怡性,从而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

(四)重视学生音乐感悟能力的培养。

音乐的旋律是幻想世界的载体,它充满着芳醇浓郁、绚烂多彩的诗情画意,但只有通过幻想、想象和感悟,才能亲临其境,有所观赏和领悟。音乐给学生提供了无比广阔的幻想世界,音乐教师要在这个世界中,当好导游,为祖国培养出更多有智慧、有素质、有创新精神的健康栋梁之才。教学中追求对音乐的感悟,就是要求教学要以培养学生音乐基本素质为核心目标,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从音乐课的特点出发,教学活动以感悟音乐为核心,“用音乐来培养音乐的耳朵”,使音乐教育真正实现教育功能,在素质教育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要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和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采用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让学生积极感悟。结合对课程标准的进一步思考,教师需要创设多样的学习情境,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梦想得到放飞。例如,通过自主探究模式,采用“表现法”,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音乐课程的学习中,自主地、创新地寻找那份属于自己的美丽梦想,进而对他们的身心健康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

三、结语

总而言之,中学音乐教学是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方式,只有从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实际出发,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培养计划,运用多样的教学培养模式,全面把握,具体落实,抓住审美教育的关键所在,才能真正发挥音乐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实际作用,让学生通过音乐感知世界的真善美,真正做到“让音符润泽每一个孩子的心灵”。音乐教师既应是园丁又应是伯乐,既要全面地把握学生整体的音乐审美教育,又要发掘个体学生的音乐天赋。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参考文献:

[1]郎素静.如何引导初中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欣赏[J].新课程(教研),2011,(05).

[2]陈梅.音乐欣赏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J].网络科技时代,2008,(16).

[3]时莉.浅谈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J].快乐阅读,2011,(01).

[4]王良化.浅谈中学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11).

[5]王爱军.音乐性在音乐课如何凸现[J].大众文艺,2010,(22).

[6]黄琳.中小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培养初探[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14).

[7]张璋.浅析如何上好初中音乐欣赏课[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18).

[8]马思明.声乐教育的审美品格[J].艺术研究,2011,(02).

核心素养下的音乐课堂教学篇6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音乐教学素质教育

随着新课程改革实施步伐的不断加快,素质教育成为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而音乐教学是中学素质教育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作为一名初中的音乐教师,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达到新课改后音乐教学的目标。

1让流行音乐服务于中学课堂,让流行音乐走进课堂

新课程理念第一条强调以音乐审美为中心,而音乐审美的多元化,则为学生提供了生态型的评价空间。在科技迅速发展的当今社会,流行音乐充斥着各个地方,对于学生喜欢流行音乐而排斥固定的书本音乐,与其压制、杜绝,不如引导学生去认识哪些是适合他们本身的、哪些存在不健康因素。让流行音乐走进课堂,绝不是放弃教材内容而单纯地迁就学生,将音乐课简单地变成流行音乐欣赏课、学唱课,而是利用恰当的“流行音乐”进行教学,补充现有音乐教材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拓宽学生的视野,具有一定的现实教育意义。

2在音乐课堂中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的想象是通过声音来完成的。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抓住学生的个性,给他们想象的空间,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

2.1创造宽松环境,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及创造力。兴趣是创造力的源泉,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前提;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逐步培养其对音乐的感情,是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由于音乐的自由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给人们对音乐的理解与表现提供了想象和演绎的空间,因此,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鼓励学生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当今社会课改后的关键所在。

2.2让音乐与美术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音乐与美术作为艺术的两种不同表现形式,有着难以割舍的关系,它们作为艺术是相通的。例如:在欣赏古筝曲《渔舟唱晚》(人音教材七年级下册)时,笔者让学生根据所听音乐内容,画出自己心目中古代江南水乡在夕阳西下的晚景中,渔舟纷纷归航、江面歌声四起的动人画面。在这种情况下,笔者认为既提高了学生的欣赏能力,又培养了学生欣赏的兴趣,对发挥他们的创造力等方面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2.3即兴创编律动或舞蹈来表现音乐,让音乐“动起来”。音乐是创造性很强的艺术之一,在教学中可采用启发式教育方法、多变的教学模式教学,采用编舞、律动、器乐演奏、歌唱表演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根据歌曲的内容特点,即兴创造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让学生借助舞蹈的肢体语言来表达他们的情感思想,使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把音乐课堂教学与社会环境相结合进行教学

音乐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因此音乐教学内容要向真实生活情景转化,要更多地联系学生面临的生活环境,使学生探索并处理现实音乐生活中的诸多实际问题。

笔者在教学中,经常把现实生活和音乐课堂联系起来。5·12汶川地震、4·14玉树地震中,涌现出许多脍炙人口的歌曲,如成龙的《生死不离》、林俊杰的《爱与希望》、香港群星的《承诺》,笔者在课堂中教学生学唱这些歌曲,并介绍地震带给人们的痛苦,使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深受教育,既适应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又增强了学生与生活的联系,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不容忽视的重要性

多媒体作为一种现代手段,以其画面丰富、声形并茂、生动有趣等特点能直观形象地展示教学过程,被广泛运用于课堂教学中。音乐教育的核心是审美教育,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及审美能力为主要目的。多媒体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形态,在音乐教学中发挥了强大的作用。比如,在教唱学生《让世界充满爱》这首歌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从网上找了一些关于这首歌的相关资料及视频展示给学生看,这样,学生兴趣提高了,可以更好地表现其音乐形象了。

5结论

课堂教学是课堂改革的核心环节,是实施课程的基本途径。新课改下的音乐教学就是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作为音乐教师,有责任和义务总结出适合学生的优秀教学模式,使音乐课堂文化多样化、生动化,贴近学生生活,使今天的音乐课迸发出夺目的光彩。

参考文献

1音乐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核心素养下的音乐课堂教学篇7

[关键词]高效课堂;教学目标;学生活动;审美教育;音乐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06-0064-01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是人类文明进程史上的奇葩。如何让音乐在人类的发展中继承并创新,是教育者的职责。《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指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科学综合,弘扬民族音乐……”音乐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陶冶情操。音乐不只是简单地教唱几首歌曲,更重要的是以优美的艺术形象感染学生,带给学生艺术美的熏陶和享受,在短短40分钟的课堂内,打开学生通向音乐殿堂的大门,让课堂真正成为师生相长的快乐天堂。

通过教学实践,笔者认为音乐课应该注重以下五个方面,才能成为高效课堂。

一、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40分钟的课堂时间是非常有限的,目标设定合理,才能让课堂容量合理,才能实现高效课堂的目的。在日常教学中,很多教师容易忽略这个问题,在选择目标上出现难以取舍的情况。如某教师在教学《舞剧的灵魂》这一课时,内容和目标设计过多,一会儿讲学习舞蹈的“三长一小”要求,一会讲芭蕾舞剧,一会讲现代舞剧。整节课下来,感觉时间不够,知识点讲得不透彻,目标安排得不够合理,让学生和教师都有遗憾。我们可以侧重一个点,如以某个舞剧展开课程,在这个基础上补充内容,效果会更好。

二、合理安排学生活动

高效课堂,要求学生参与性高,但并不是整节课都在活动。有些课堂过于花哨,教师在专注学生如何动起来而不是音乐本身。如《喜剧美》一课中,某教师并没有解释清楚音乐的喜剧美的特点,而是匆匆聆听完曲目之后,让学生开展活动,表演某个音乐剧中的人物,大概花了25分钟的时间分角色、讲表演、做动作。任课教师还花了不少心思,带来了服装和道具。这样的课学生很开心,教师很累,但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音乐的喜剧美的特点,只是记住那个音乐剧的角色,所以并没有达到教学目的。

三、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

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其实就是充分了解学生,以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现在的学生对音乐是怎样理解的?他们爱听什么样的音乐?如果教师完全依照教材教学,教材中的很多作品,学生其实并不感兴趣。因此我们要学会整合教材,收集相关的现代流行音乐,挖掘其中涉及的音乐要素。如《音乐能告诉我们什么》一课,由于这是高中第一堂音乐课,直接进入《少女的祈祷》会有点唐突,所以开篇找了两首流行音乐,先激发学生兴趣,然后分析作品的音乐元素,再进入《少女的祈祷》分析。学生的活动大部分以“听”为主,因此关注度很高,高效率地完成了课堂教学。在音乐理论知识的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流行音乐,结合学生现有的欣赏水平,让流行音乐为我所用,真正促进中学生有效发展。当前,流行音乐逐渐走向多元化,很多能够反映现实生活、愉悦身心、激励人们积极向上的作品是值得推广的。

四、审美教育

美教育,是贯穿整个音乐教育的核心。简单来说,教师要学会正确地审美,才能让学生欣赏到很好的作品。现代网络音乐发展迅速,但有很多作品并不适合学生欣赏。如《香水有毒》的歌词露骨,没有品味,太不适合学生聆听,还有很多“神曲”,听多了,学生误认为好,因此教师要教会学生辨别好与不好。学生有正确的审美观,才能有好的音乐素养。

五、课堂气氛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曾经说:“音乐是生命中的一股清泉,是陶冶性情的熔炉。”笔者提倡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到一定的音乐知识,满足学生的需要,因为音乐课本身就要做到寓教于乐。教师放下架子,走向学生,多给学生一些微笑,这样更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核心素养下的音乐课堂教学篇8

【关键词】校本评价;学科素养;健康发展;评学互动“3H”;“水精灵”评价

引言

校本评价”是以学校为中心的评价或以学校为主体的评价。它是以学校为主体,在学校层面充分发挥学校作为评价主体的作用,通过对学校各方面工作的评价,促进学校发展的一种评价活动。学校体音美教育担负着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艺术素质以及思想和文化素质的重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科素养培养和提升的摇篮。十一五期间,学校完成了全国“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研究――《小学体艺类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该课题历时五年,取得了丰硕成果,为学校在体音美课程开发与实践方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提高了学校教师尤其是体音美教师的科研水平与能力。从2009年开始,在学校进一步重视体音美学科教学的基础上,我们开始探索体音美课程评价方式,一方面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考核,记录学生的学业成绩;另一方面通过对学生的抽考和参与集体活动成绩两方面来实现对体音美教师的考核。至此,选择“小学体音美课程校本评价研究”,则是为了完善以前的评价体系,一是以评促教,规范体音美教学、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二是以评促学,提高学生体育、艺术素养;三是以评促改,完善音体美课程质量监测机制、推进素质教育;四是提升学校整体发展,让学生终身受益。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确定在研究阶段内以学校在校学生和体艺教师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时间:本研究时间2013年8月至2017年10月,共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启动准备阶段(2013年8月―2014年2月);第二阶段具体实施阶段(2014年3月――2017年4月);第三阶段总结评审阶段(2017年5月――2017年10月)。

1.3研究方法。

1.3.1文献分析法:查阅教育心理学、体音美新课程标准等相关资料,了解小学生身心特点与体音美学科特点及教学目标,总结、整理国内外关于小学体音美校本评价的研究成果,形成适合小学体音美学科教育的校本评价理念。

1.3.2调查法:通过调查、访谈、观察等方法,了解当前小学体音美学科教育的现状及问题,探索适合小学体音美学科的一系列完整的评价体系。

1.3.3案例研究比较法:立足学生体音美学习情况,结合体音美教师教育教学、特色活动、教学评价等,在体音美教育教学中进行实践、比较,形成适合小学体音美学科校本评价的途径和方式。

1.3.4行动研究法:将体音美课堂教学与课程评价结合起来,增进二者的相互反馈功能,使次课题研究价值进一步体现。

1.3.5叙事研究法:真实的记录下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的一个个鲜活的故事。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水精灵积分校本评价促学生学科素养健康发展。

“水精灵”是学校的吉祥物,学校将水精灵标志作为学生学业水平评价媒介,动员所有科任老师力量,共同关注学生习惯,激励学生形成自主进取的意识,争做“学习有活力,行为能安雅”的小水精灵。学科教师以学校为蓝本,根据学科特点制定学科“水精灵印记伴成长”的评分细则和标准。评价等级并颁发相应等级(蓝、红、黄色)的水精灵。“黄精灵”见证我成长;“红精灵”见证我进步;“蓝精灵”见证我超越。逐渐成长为“健康、安雅、灵动”的阳光少年。

通过自评、互评、师评等方式,对学生进行习惯养成、核心能力和情感态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在前期实践研究过程中,学科教师结合自身学科特点,研究的重点有所侧重:体育学科主要从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探索校本评价;音乐学科侧重于从技能方面挖掘合理有效校本评价模式对学生核心素养进行评价;美术学科更关注促学生习惯养成的校本评价。

2.1.1水精灵印迹――学业积分校本评价促习惯养成。

根据学科特点,学生有课堂练习作业,要上大课,美术学科教师从作业多元化评价进行研究,在为期两年实践研究中,探索出了一系列作业完成度与作业校本评价体系。

首先通过问卷调查法了解学生作业的现状,学生非常喜欢美术课;70.4%的学生认为影响美术作业无法完成最主要是工具准备不充分,23.8%学生认为作业时间不够;83.4%的学生愿意展示自己的作品自我评价,由此可见:美术作业评价多元化势在必行。

其次通过文献研究法,以学生身心发展水平为参考,将评价方式划分自评、互评、师评,其中加强学生自评和互评的比重,这是一种有益的探索,运用行动研究构建学校美术作业多元化评价体系:

2.1.1.1学生自我评价方式。

2.1.1.1.1循序渐进的“水精灵印章评价积分制”。

采用“表情自评游戏”吸引学生进行评价,学生用画“笑脸”“哭脸”“辶场崩锤惺芷兰劾秩ぁ2⑾蜓生发出评语征集,师生共同探讨作业最简单的评语,得出“九字真言评语”――构图大、色彩美、心情好。制作成“水精灵积分评价印章”。这种评价奖励机制让学生感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就能获得相应的肯定。

2.1.1.1.2在学生自评中渗透综合评价。

印章评价主要是对学生智力因素的评价,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评价美术作业更多是内心的解读,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大胆上台展示作业,自由地表达感受和想象,用简短的话语表达对作业的感受,使听者看画入境体会。

2.1.1.2教师鼓励评价方式。

用鼓励式评语评价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来说,成功的激励比失败的挫折更有效,对作业评价以鼓励性评语为主,尽可能发现优点,淡化缺点,让学生感到老师对他的鼓励,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2.1.2合理有效的学科技能校本评价促核心能力提升。

2.1.2.1“水精灵的印记的课堂教学评价。

音乐学科更加关注对学生的核心能力培养,在课堂学习习惯形成性评价方式的基础上,通过“水精灵的印记―音乐课堂评价表”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这种过程性评价方式是日常的音乐教学中落实,是公平评价每个学生的重要依据。

2.1.2.2学期中举行班级音乐会。

以“班级音乐会”形式进行活动评价。可以鼓励所有的学生参与,以个人、小组各种不同的形式来表演,为学生展示自己与众不同的才华提供了舞台,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以自评、互评、师评的评价表格进行评价,评价标准是水精灵星级评价。这种评价关注了所有学生,不会有片面性或是只关注音乐素养好的学生。

2.1.2.3学校期末音乐学科考核测评(见后面“三抽”考核的校本评价)。

综合三方面对学生音乐学习的评价,对学生一学期音乐学习的足迹,公平全面的进行评价。这种质和量的统一、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更能全面、公平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确立了以过程评价、阶段评价、学期末考核评价“三位一体”的一整套评价体系。(见图表1)

2.1.3多种方式的学业校本评价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形成。

体育课堂是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形成培养的阵地和摇篮,是弥补其它学科无法完成教育内容。在实践研究中,主要通过学科课堂积分评定方式,诊断性评价学生的态度与参与与情意与合作。体育学科的教学主要在室外进行,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尤为重要。通过实践研究,从学生对积分评价内容的认同程度和积分评价方式的满意度。设计了问卷,借助问卷星平台调查,获得100%的有效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根据上图可以看出,超过80%的题目都得到了60%以上的认可率,综合评定《小学体育积分评价内容与标准》在学生心中认可度较高,学生认为方案合理。

根据上图可以看出,67%的题目都得到了60%的认可率,学生对于积分评价方式的与闪亮超星星的满意度高。

综上所述,通过问卷调查得出学生对于评价内容的认可度高,对于评价方式的满意度高。通过实施新的评价方法以及与学生进行沟通后,学生上课更能主动规范自己的行为,课堂组织更加有序,练习积极性增强。

通过学科的校本评价,学校整理出一套水精灵积分综合校本评价。并用于小组合作学习中。

2.2评学互动“3H”模式校本评价模式促课堂结果结构更优化。

2.2.1基于学校培养目标――培养“健康、安雅、灵动”的阳光少年。

健康:体魄强健,乐观开朗,学生身体健康,每个孩子能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掌握必须的运动技能,能精通一项传统体育项目。

安雅:文雅高尚,仪表整洁;能诚实守信,团结友爱;能尊重不同文化与个体差异,形成自己的价值观。

灵动:富有创意,形成个人学习风格;能够创造性的思维,并能手脑协调;像哲学家一样思考,像科学家一样探究,像艺术家一样表达!

从学校培养目标上看:体艺学科在对学生培养目标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2.2建立评学互动“3H”课堂教学校本评价模式。

2.2.2.1“3H”的含义:“3H”即“三汇”(会、慧、惠)“三和”(和、合、活)。会――学会会学;慧――智慧慧心;惠――惠己惠人;和――和谐;合――整合;活――活用。“3”――含有“三商”的意思,即智商、情商、灵商,常用智商iQ、情商eQ和灵商SQ三个词来表示个体人之间的差异。

2.2.3课程改革,评学互动。

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互动过程,可以从师生两个不同的角度,多渠道地提供教学质量反馈信息,使评价更全面,使评价结果更加科学合理。采用“以评促学,以学论教”的校本评价方式,把课堂教学的重心从教师完成教学任务转移到正视学生的基础,促进学生的发展上来,真正达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2.4在不同的学科和不同的课型下学生的学习角色各有侧重,确立了学生课堂学习角色后,必须选择相应的教学策略,并予以优化,真正达到的“三和”课堂(和谐的课堂、整合的课堂、活用的课堂)。

2.2.5学科学科评学互动“3H”课堂教学校本评价。

学科教师结合学科特点,设计“创设情境,以评促思――引导探究、品评互动――梳理总结、评赏延展”的流程,从而使学生课堂学习角色的确立和教学策略的优化促达到“三汇”“三和”。从而促进学生“三商”的发展,实现健康、安雅、灵动的发展。

2.3“三抽”术科校本评价促课堂质效提高。

为全面了解术科教师教学效度,学生学习情况,稳步提升学校教学质量。学校学科考核实行三抽:一是抽班:对任课教师所带班级中抽一个班;二是抽人:在抽到的班级中抽10人;三是抽内容:在任课教师编写的学科教学计划中抽取相关考试项目,是必考项目;同时还有学生问卷等。学校在制定方案上不断修订来术科专职考核评价方案。

考核体艺学科及学科专职教师。奖励指标以集体竞赛奖励(以实际辅导为主),在总分值的基础上累加,最多不超过10分;学生安全考核评价(20%);课堂上学生出现安全事故1例的,扣除10分,扣完为止。学科质量考核(60%);3、学生问卷(20%)从术科教师任教班级中抽选一个班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随机抽取10名学生进行学科质量考查,考查内容依据课标、教材和教学计划随机选定。

考核评价程序:任课教师提前准备好“学科质量考核”相关内容,.考核小组提前通知考核具体时间和考核班级、学生名单。任课教师协助考核小组准备器材,通知学生,按时完成考核。考核小组第一负责人汇总考核成绩。

通过三年的实践,对体艺28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有效问卷100%(表图4――7)。

2.4十大精品课程校本评价促社团活动蓬勃发展。

为了探索校本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建设优质校本课程资源,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的积极性,学校特进行“十大优秀校本课程”评选。以校特色队、二课堂课程(教师个人或教师团队)的等68个社团为评价范围,拟定校本评价标准对评选出的“十大优秀校本课程”进行全校表彰,颁发荣誉证书,并给予一定的奖励在68个社团活动中,评出的十大精品校本课程,体艺学科位居榜首,占前五名。

另外,体艺学科课程的校本评价作为班级评价重要指标占80%,每学期结束,学校课程部都会体艺课堂教学、体艺活动、体艺竞赛等方面征求科任教师意见,对班级进行考核。

3结论与建议

3.1“水精灵”成长印迹的校本评价促进学生学科素养全面提升。

3.1.1学科校本评价,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既能帮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科学习习惯,又能够充分的挖掘学生的学科学习潜能,更能积极主动参与评价,不仅关注了学习结果的评定,而且还关注了学习过程的评价,从而充分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使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更能体现本校的育人目标(健康、安雅、灵动),同时,也深受学生的欢迎。

3.1.2学生积极参与,促进了学生健康发展,全面、科学、系统的评价方式,充分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学生能积极、大方的在课堂上表现自己,学习习惯氛围好,更大程度的促进了学生对学科知识技能的掌握,也能积极参与各项社团活动,还主动参加学科比赛活动。实现体验学科参赛的快乐,分享成功的喜悦,达到了校本评价的目的,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学科学习的成就感。

3.1.3学生的个性心理得到了调控,减轻了学生的心理负担,减轻了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负担,并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的精神,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与自尊心。让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感受愉悦、满足和自信,感受成长的快乐。学生的学科才能得到了充分的展现,愿意表现自己。

3.2提升了师生的学科素养。

3.2.1以“评”促教的“3H”课堂教学模式,促进课堂教学质效不断提高。

3.2.2学生喜欢:喜欢现在的“奇迹小组”,在组里每个人都要管事,非常喜欢和同学们一起交流。

3.2.3教师欣然接受:在模式探索中,着力教给学生评价的方法,让学生逐渐掌握基本的学科学习的方法,课堂上充盈着自主平等交流的氛围,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的评价,促进了学生学科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促进了师生学科素养的提升,教得轻松实在,学得轻松高效,师生共同成长。

3.2.4专家的评价:评学互动“3H”课堂教学模式,体现了”以学为主“的教学。教师“教得有品位,教得有滋味”,学生“学得有意义,学得有意思”。课堂呈现出师生积极互动、交流对话和合作探究的状态。学科课堂逐渐将主动权还给学生,以发展学生的学科素养、培养学生的学科学习能力为教学目标。教师努力做到“以学定教”,最终打造一个和谐的课堂,学生得到全方面的发展。

3.2.5评学互动“3H”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营造了创新契机: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塑造健全完整的人格;提高了教学艺术:激发学生潜在的认知兴趣,增强获得成功的体验感;拓展教学时空: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更新教育理念:建立和谐友好、融洽诚信的师生关系,实现教学相长。

3.3探索出的体音美学科课程校本评价体系,虽然得到了专家的认可,多次接待了外地和本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兄弟学校的观摩学习,但此项研究不会停止,还要不断完善,接受专家的建议,申报十三五的重点课题,让校本评价更具有校本的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黄崴贾汇亮.校本评价的理念与方法[D].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4).

[2]陈玉琨.教育评价学[m].1999.

[3]李雁冰.课程评价论[m].2002.

[4]梁秀清.中小学校本评价的梳理与评述.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7(6).

[5]彭钢.促进发展:校本评价的核心价值取向闭.教育发展研究.2005(9).

[6]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7]季浏.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案例与评析[m].高等教育出版社.

[8]黄显良.中小学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应注意的问题[J].体育教学.2006.(05).

[9]万能艳.体育活动类.活动课课程化实践研究[D].湖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10]万能艳.运用自制小器材创建“全脑型小学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新世纪学校体育改革探索[C].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版.

[11]张细谦曾怀光韩晓东.中日美体育学习评价的比较[J].体育学刊,2001,(6):80-83

[12]邱亚玖.体育与健康课学生学习成绩评价体系的探讨[J].体育成人学刊,2004,Vol.20(3):21-22

[13]李立峰何俊.中学生体育与健康学习成绩考核评价方法研究[J].体育师友,2006,6:36-40

[14]赵明仁王嘉毅.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3):4.5.

[15]肖川薛辉.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S]湖北教育出版社,2012,102―132

[16]《有效的学生评价》[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34

核心素养下的音乐课堂教学篇9

 

一直以来,我国城乡发展的差距比较明显。农村由于经济相对落后,财政投入有限,社会文化发展不平衡,导致投入到农村中学的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对较少,所以学校基础设施发展比较落后,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时代步伐。由于中学的音乐教材是音乐鉴赏、文字性的东西比较多,如果用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就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本文主要探讨农村中学音乐艺术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一、农村中学音乐艺术课的现状

 

近年来,音乐艺术课被视为“副科”“小三门”这样的说法已经不多见了,但是在应试教育的前提下,一些农村中学为了升学率、为了成绩,很多的学校还是将音、体、美视为不重要的学科。单从学生“爱音乐,不爱音乐课”的现状说起,爱音乐是人的天性,欢歌笑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性格就会相对比较活泼、开朗,而大部分学生在学校音乐学习却兴趣不是很高,这种现象中外国家到处皆有。究其原因,是由于学生的学业压力大、任务重,音乐课开课不足,学习音乐的时间少导致的。另外教师的评价方式主要是靠单一的终极性评价,即使开设有音乐课也会让学生觉得兴趣不大。另一方面是教师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所以学生感觉音乐课索然无味。

 

(一)音乐艺术教育的地位不明确

 

农村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各校领导对音乐艺术教育的地位理解和认识不够明确,他们只将高考和中考的录取率和升学率放到第一位,学生考出好的成绩是学校的主要任务,也是只把升学考试的科目视为主课,而音、体、美都是“副科”,对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和个人修养的培养都放的次要位置,因为这些方面的培养都是内在修养,看不到摸不着,所以都不重视。音乐艺术教育也是如此。

 

(二)教育设施和现代教育设备落后

 

农村中学的教育设施和现代教育设备比较落后,由于经济的发展相对滞后,导致教育设施和现代教育设备资源的短缺,一些农村中学教室里根本就没有安装投影仪或者是一体机,大部分学校也只有一个到两个多媒体教室,即使有两个多媒体教室也轮不到音乐教师上课,大部分时间都是被主课占了,例如:高中的音乐鉴赏课必须要有多媒体才能上的生动、有趣,才能给学生们展示一些图片、视频、声音供学生们理解和认识,但是由于多媒体设备的缺乏导致音乐鉴赏课成了音乐教师的“一言堂”,学生也是听得稀里糊涂的,导致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不高。

 

(三)音乐教师的教学方法陈旧

 

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学方法比较陈旧,还是像过去一样在教室里教师教学生听的现状,根本就没有一点创新,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所以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也不高,教师在教学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不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理论知识和音乐基本素养,只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2.音乐课堂成了歌的海洋,教师的“一言堂”,忽略学生的参与,没有将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目标运用到课堂上来,而还是老一套,教师讲,学生学;3.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不注重教学过程,只注重教学的结果,评价和激励方法单一。正是音乐教师的教学方法陈旧,教学形式单一,致使农村中学的音乐教学效率比较低。

 

(四)不能营造良好的音乐教育氛围

 

由于农村中学的领导、学生的家长和教师只重视升学率和成绩,只要学生的学习成绩好就可以了,对于学生的文体活动从来是漠不关心,所以学校也就很少组织文体活动,比如组织开展校园歌手大赛、元旦晚会、艺术节等活动,最能营造良好的音乐教育氛围,可是学校很少组织,所以没有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音乐艺术教育的氛围。

 

(五)课堂教学评价方式单一

 

评价方式对于音乐的教学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良好的课程评价方式能够促进音乐课程学校效果的提升。在现有的音乐学科评价中,教师经常通过让学生试听一段歌曲来考核学生的音乐素养,考察的方面只是学生专业技能与专业知识的提高与进步,并没有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与考核。总之,现有的评价方式比较单一,并不能够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升与提高。课堂教学评价在音乐艺术教育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良好的音乐课堂教学评价方式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而农村中学一些音乐教师在音乐课堂评价中选择的评价方式比较单一,基本都是终极性评价,而很少有教师选择过程性评价,教师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时通常是通过让学生试唱一段歌曲来考核学生的音乐基本素养和基本能力,考察的方面只是学生最终的专业技能与专业知识的提高与进步,并没有注重考查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否努力、用心,学习态度十分端正。总之,音乐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式比较单一,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二、结语

 

农村中学由于缺乏教学设备就导致上音乐课的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例如音乐艺术教育的地位不明确,教育设施和现代教育设备落后,音乐教师的教学方法陈旧,不能营造良好的音乐教育氛围,课堂教学评价方式单一,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去探索、思考,进行改进。但是在改进的过程中这就需要各界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工作在一线的音乐教师高度的责任感,共同将音乐艺术教育融入到学校的正常教学中,融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用音乐教育去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艺术素养。音乐艺术教育作为文化传承的一个重要载体,它的境界本身就是比较高尚的、优雅的教育,而且音乐艺术教育自身的特点就是具有多样化。从音乐本质来说,音乐教育其实本来就是一种心灵与心灵的交流,在讲授的过程中通过节奏、旋律等音乐语言的运用来为学生提供一种艺术欣赏的魅力,激发学生对美的享受,给学生一个愉悦、放松的心情。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意音乐的听觉性特征,让广大师生在欢快的乐音中感悟美好的生活。

核心素养下的音乐课堂教学篇10

关键词:初中音乐课程;教学;素质教育;综合素质

大力发展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目标。初中教育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最后阶段,为学生顺利进入上一级阶段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因此做好初中教学对于学生们发展非常重要。初中音乐课程是初中课程体系中重要的一部分,在日益强调素质教育和学生全面发展的今天,音、体、美这些以前所谓的“副科”也越来越被重视。中学音乐课程是一门素养课程,学生在这门学科的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学习音乐知识、感受音乐魅力,并在此过程中陶冶学生的情操,进而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但是就目前来看,初中音乐教学并不是非常乐观,一些问题的存在影响着教学效果和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如学生不重视,课堂缺乏活力等,导致了现在的初中音乐课堂缺乏生机与活力,学生热情度不高的现实。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是我们教学的任务,针对当前初中音乐课存在的问题非常有必要作出调整,来切实达到音乐课程教学的目标。

一、了解学生,关注学生主体地位

为了更好地落实素质教育的发展目标,初中新课程改革从2000年左右开始实施,要求教师转变教学理念,调整教学方法,面向学生实际需求来设计、安排教学流程。新课改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要明确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那就是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教学活动的核心应该是学生,使学生能够参与到教学流程中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在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下,一方面自己在课上说得有些过多,教师往往把自己放在课堂的中心,忽略了学情;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安排脱离学生实际,学生参与的热情不高,影响了教学效果。这一方面与教师理念有关系,但更反映了教师对于学生主体地位的认识不清。尤其是学生在学习一些传统乐曲、乐理等知识时,这些知识因为学生了解少很多学生不感兴趣,他们内心更喜欢那些时下的流行音乐,所以上课时要么专注度不高、要么就是不遵守纪律。据此,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进行针对性的调整,调整的原则就是要把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需求更好地结合起来,以学生为核心来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具体来说,教师要注意教学的灵活性,切勿就简单地结合教学内容“过”一遍就可以了,要采取有意思的形式使学生参与进来,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这样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才可能被激发出来,学生学习的效果才可能更优化。

二、主动学习,提升教师综合素质

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是成长的一个目标。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非常快,特别是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扑面而来,这些是需要教师主动地去消化和吸收的。其中新课程对于教师角色的定位,即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这一新的角色要求并不是说教师在教学中的任务减少了,事实上是对教师的要求提高了,这就意味着教师既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也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教学的设计者,无疑给教师的教学目标更高,要真正做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的相互促进,很好地实现教学相长的良好效果。因此,教师要有主动学习的意识,我们常说:要想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拥有一桶水。而现在需要的是教师要有“一潭活水”,源源不断地满足学生学习、成长的需求。所以,教师要加强自身专业素养的提高,要了解学科教学、科研领域的新变化,保证教学内容的新鲜度;同时,也要加强对于新课改理念和教学方法理论的学习,主动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满足学生学习、成长的需要,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造高效课堂。

三、美化学生心灵,提高学生鉴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