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小学音乐线上教学总结十篇小学音乐线上教学总结十篇

小学音乐线上教学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27:08

小学音乐线上教学总结篇1

关键词:职业中专;乐理;教学

乐理课程新音乐基础理论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使职业教育满足工作实际岗位和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加快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内容及培养模式根本性转变,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就成为我们工作的首要任务。以乐理教学为例,我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在此同大家一起交流。只有我们这些一线教师心中有数,对症下药,才能尽快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

1.乐理,在整个专业课的学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乐理是培养学生的识谱能力并获得音乐语言要素的基本知识,从而发展学生独立识谱唱歌与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达音乐的能力,是职业中专学前专业音乐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乐理教学内容应包括简谱和五线谱。记谱法包括线与间、谱号与谱表。常用音符、附点音符休止符名称、形状、时值比例、音名、唱名、在高音谱表上的位置、全音、半音、拍号及音值组合、音节、调与调号、调式及常用音乐表情记号等。

2.正确全面分析教材,调整授课内容。我校选用的教材是高等育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学校幼儿教育专业教学用书《音乐》。全书乐理部分的难度相对较低,包含了幼儿声乐、乐理、视唱、欣赏等几部分,其中乐理应该是最重要的一部分。

3.音乐课堂中引入现代音乐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接受知识变难为易,学生能够全面提高音乐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就业的学生能够把所学的专业知识得心应手地应用到实践当中去,做到学以致用。针对高考的一部分同学重点学习音程、和弦、调式等方面的知识,目的是让他们做好充分准备迎接高考。国家非常重视职业教育,为学生们提供了很好的升入本科的大好机遇,能否把握好这些机遇和学生能否升入高等学府,这与老师的教学密切相关的。

4.在教学过程中更新教学理念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始终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对于中专生来说根据教材我们首先要进行的是五线谱的教学,五线谱记谱法是一种科学的记谱法。在音乐教学中,学习五线谱知识,并在演唱(奏)中运用是非常必要的。但是通过几年的音乐教学我认为进行五线谱教学应注意下列几项要求:①承上启下,尽量联系学生已掌握的知识,讲授新知识。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大多数职专学生已学过简谱知识,因此,在五线谱教学中可以适当联系简谱识谱的有关知识,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五线谱知识。②练讲结合。为使学生尽快地将学到的五线谱知识转化成为识谱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应做到精讲多练,在学生了解识谱知识意义的基础上,通过认、读、写、唱、听等方法,进行反复的练习,逐步形成为独立的识谱能力。五线谱识谱知识的教学方法,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教学要求,首先要掌握好直观性教学原则,例如可以用挂图、图表等增强学生的视觉形象,通过听辨音的长度变化、节奏性的组合对比,增强学生的听觉直观,使理论讲授与感性认识结合起来。其次,要注意由浅入深的系统性,开始应从线与间、谱号、谱表入手,逐步认识音符、休止符等各种符号,并适当与听、写结合进行。最后,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应注意教学的启发性与趣味性,教师要创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例如听音填空;或教师在黑板上书写一种音,要求学生按教师的弹奏排列组合,构成曲调;或按教师的弹奏为曲调划分小结等练习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五线谱教学虽然是一门知识性较强的课程,但是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均应与听、唱结合,突出音乐教学的特点。

(2)在音程教学过程中我是这样进行的:音程是音乐基本知识的重要内容。在职业中专音乐版教材中包括音程的概念,音程的度数、音数、种类、音程的性质、音程的转位、变化音程、调式音程等。通过几年的课堂教学,笔者认为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从感性知识入手,结合听音训练和唱歌进行教学,让学生听辨和听唱不同种类音程,体验感觉的差异,在这个基础上再提出音程是指两个音之间的距离这一概念。在讲述其他音程知识时也应注意从感性入手,通过音响引起学生的兴趣。否则,单纯地讲授知识,学生的不到任何音响上的感受,会使教学变得单调、死板。精讲多练是使学生获得对音程的判断和计算能力的好办法。练习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在练习过程中还要注意总结经验,寻找规律。例如在掌握各种音程时,先记数量少的,如三度音程就要先记小三度,再记大三度,又如,区别有7个基本音级之间所构成的六度音程时,可以总结出凡是中间经过一个半音的就是大6度;而中间经过两个半音的定是小6度。此外,运用图示法,在音程教学中同样会起到很好的作用。它直观、明了、概括,尤其在教学小结时利用图表往往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小学音乐线上教学总结篇2

一、凸显小学音乐课堂教学魅力的作用

在音乐课堂教学当中,教师难免会碰见一些音乐方面的教学难点,如果仅仅依靠使用语言进行表述,学生不容易接受和掌握,如果只是一味重复性地说教,学生们又会感到枯燥乏味。因此,教师只有采用比较形象、生动和直观的音乐旋律线来展开教学,才能更好地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而这样一些小线条可以较好地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作用,不仅仅使学生注意到了音乐旋律的高低起伏以及快慢动态,还可以掌握节奏的不同特点,而且还可以使学生们高度关注到了音乐旋律的进行状态。

(1)提升音乐理解力的作用。在小学音乐课程中,也有很大一部分的孩子对音乐欣赏课程教学不是很感兴趣。原因在于:高年级的孩子无法理解乐曲,教师不停地讲;低年级孩子理解不了,教师更是下大力气使劲地讲。这样,就导致了要么教师老调重弹,要么高谈阔论,和小学生们的相关水平以及理解能力相差非常大。正确地运用旋律线能够很好地提高孩子对音乐的理解能力。结合音乐旋律的走向动态来画出旋律线,通过用连绵不断的旋律线来展示乐曲的舒展和宽松的音乐节奏以及较慢的乐曲速度和美好的感情特征;通过用动荡不定的旋律线来展示乐曲紧密和活跃的音乐节奏以及较快的乐曲速度和欢快的感情特征。此类以本科目为中心的,结合音乐和美术在神奇艺术中的不同点,很好地把美术和音乐进行了整合,巧妙地运用到了音乐的课堂教学当中,可以增强孩子们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够帮助孩子们在对音乐以及美术进行学习的时候,提高视觉和听觉方面的审美能力,促进课堂教学质量。

通过采用画音乐旋律线的方法来对音乐进行理解,不仅简单、清晰,还十分迅速。孩子可以通过运用画音乐旋律线来展示乐曲当中的音高、强度的高低,以及感情的异同。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表达孩子们对音乐各种不同元素的听觉感受,还可以引导孩子们进行有效地观察、识记、思维与想象,提高他们对乐曲的感受和理解。与此同时,还可以进一步训练孩子们耐心细听的良好习惯。

(2)传播音乐感染力的作用。正确且有趣的音乐小线条往往是一种独特音乐语言的提升,将音乐中的情和景用具体生动的小线条呈现出来,不仅直观而且开阔,可以让孩子们体会到音乐的渲染力及魅力。如在对《在一起》进行教学的时候,如果是在以往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是先让孩子们在反复进行聆听的基础上,一遍接着一遍地练习,就算如此,孩子们也不一定就唱得非常准确。而教师在所有《在一起》的地方画上相应的旋律线,孩子们就可以采用上下乐句对比的方式来学习歌曲,同时理解什么是“同头换尾”的创作方法。笔者在教这一课的第五乐句时,我唱前面的“太阳和月亮”,没想到同学们接了下去,当时我觉得十分惊奇,学生们大声告诉我说:“这个地方的小线条和上面的一句是一样的。”这真是令人高兴,殊不知一条简单的音乐旋律线,可以让孩子们学得如此之快、如此轻松。因此,音乐教师应该善于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灵活使用小线条,让学生主动投入到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去,体验音乐本身具有的无限魅力。

二、推动情感体验的作用

旋律是音乐思维的根本表现形式,它可以在特定的时间中运用由陈述到发展再到终结,表达一个具有全面展示力的乐曲思想。比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当中,起始部分便出现了有着战斗号角的往上提升的乐曲旋律线,之后再运用各种不同的手法给予“重复”,持续地加强与补充起始部分的旋律特征,让这一具有生命力的线条贯穿到全部作品中去。此类“往上”的旋律线和变化,一共“重复”九次,全面地表现出了中国人民向上斗争、前进的思想感情。

又如在第九册教材第五课《故乡的小路》中,跳跃型的旋律线适当地出现,让这一歌曲传达出一种欢快和乐观的感情。它带给我们的感觉好比是回到故乡,勾起了对往事美好的回忆,流露出对故乡小路亲切的感情,追忆到孩童时欢乐生活的情景。

教师们在音乐的课堂教学中,结合引导小学生对旋律线的适当和正确地聆听和绘画,使他们逐步了解和掌握了各个类型的旋律线都具有不相同的表达功能:那些有着同音进行的水平旋律线如果和变化相差不大的比较缓慢的音乐节奏进行结合,一般可以表现出庄严、肃穆的情感;那些幅度起伏比较大的波浪型旋律线,一般表现的是活泼奔放以及热烈激动的感情;那些有规则地采取小音程上下起伏的旋律线,通常表现微波荡漾的形象;连续上行的旋律线引起逐渐紧张的感觉,连续下行的旋律线引起逐渐松弛的感觉;旋律线的不断向制高点的上升,是形成音乐高潮的十分重要的手段。旋律线的上下起伏,不仅可以表现情绪的涨落,也体现了音乐艺术的“婀娜多姿”以及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小学音乐线上教学总结篇3

作为基础教育中的审美教育资源和基本方式,音乐课程的改革在此背景下也得以不断向前推动。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音乐教育得与失的总结,以及对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的音乐教育新思潮的消化与吸收,都在这次改革中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迹。多年来,音乐教育在配合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树立正确的审美情趣、掌握适当的知识和技能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音乐课在学校课程安排中的地位也不断得到巩固和加强,成为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另外,自2006年起,近三届“世界音乐教育大会”中有两届在亚洲国家举行,其中2010年在北京举办的“第29届世界音乐教育大会”成为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届世界音乐教育者的交流盛会。以此为代表的国际音乐教育交流与合作所产生出的新成果,逐渐在影响着我国基础音乐教育的发展。

我国中小学音乐课程改革的焦点,集中在研制课程标准、开发新教材以及师资培训三个方面。其中,教材是课程计划与课程标准的载体,同时也是教师开展教学和组织学生活动的最主要材料。教材改革也因此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中心环节。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新一轮中小学教材实验工作的展开,以教材为对象的研究也成为近几年基础教育领域的热点课题。

一、中小学音乐教材的概念

“教材”是一个被广泛使用的概念,对于教材的定义,有多种解释。《教材论》一书的作者曾天山先生将中外不同的教材概念总结为十六种,这十六种定义均是从教育学的角度提出的。其中有教育学工具书中的定义,有中外教育家的解释、也有西方课程理论不同流派的界定,等等。从目前最新的研究资料来看,教材的定义大致可以从以下四种不同的角度来认识。

(一)词条类定义: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写的最新版《现代汉语词典》对教材的解释是:“有关讲授内容的材料,如书籍、讲义、图片、讲授提纲等”。2、《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对教材的定义是:“根据一定学科的任务,编选和组织具有一定范围和深度的知识和技能体系。它一般以教科书的形式来具体反映。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一切教学材料。它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刊、辅导材料以及教学辅助材料(如图表、教学影片、唱片、录音、录像磁带等)。教科书、讲义和讲授提纲是教材整体中的主体部分”。

(二)课程理论定义:1、“从层面上看,广义的课程有三层含义:一是总体的课程规划,或者说课程设计、课程设置;二是分学科的课程标准,或者说是教学大纲;三是课程内容,也就是各学科的教材”。按照这一说法,教材就是课程的内容。2、教材是“以一定育人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方式为基本成分而分门别类组成的提供给学生认识世界的规范化、程序化、具体化的育人媒体。”3、“教材包括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教科书、讲义、挂图和图册、实验手册、教学录音带、教学录像带、教学电影等。教材中最主要的、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学生使用最多的是教科书,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谈到的教材就是指教科书。”

(三)著作权定义:“教材仅指课本,……与教材有关的,是教材系列作品。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看:其一,从媒介的角度来看,除了以印刷出版物形式存在的课本之外,尚有以幻灯片、投影胶片、录音带、录像带、光盘、软件等形式存在的课本。其二,指以印刷出版物的形式存在的课本之外与课本有关的印刷出版物,比如教参、教学手册、练习册、单元测验、复习资料、图表、习题集等”。

(四)教学论定义: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主要渠道,它对教学活动起着规定和制约的作用,既规定了教师教什么也大体制约着教师怎么教;既规定了学生学什么也大体制约着学生怎么学。”

从以上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教材在概念界定上较为宽泛,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解释,在表现形式方面所包含的范围也有较大差异,但其中最为核心的要素是教学材料、“育人媒体”。

根据上述观点,我们可以尝试着为中小学音乐教材下定义。中小学音乐教材是为了实现学校审美教育目标,将音乐学科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加以序列化、规范化、具体化编排的教学材料。中小学音乐教材在概念上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中小学音乐教材包括所有有形的和无形的教学材料,有形的如教科书、教学录音带、录像带、讲义、歌篇、参考书、教师手册、多媒体教学软件等,无形的如师生的音乐体验、音乐技能方面的经验等。狭义的中小学音乐教材仅指中小学音乐教科书(包括纸质及其他媒介形式的学生用课本)。我们通常所说的是狭义概念。

二、中小学音乐教材的属性

哲学上将事物固有的特性称为属性,属性有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之分。各种属性都要在与其他事物的相互关联中得到体现。我们可以从以下九个方面来认识中小学音乐教材的属性。

(一)人文科学属性

人文科学“是以人类自身为学术研究的中心,以人自身的发展和完善作为精神探索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属”的科学,其主体是文、史、哲三大学科,还包括美学、艺术学、语言学、伦理学、文化学、宗教学等分支学科。音乐隶属于人文科学中的艺术学范畴。人文科学的特性——如民族性、时代性、文化传承性、阶级性等——在音乐中都有所体现。从教育的角度看,任何中小学音乐教材都具有一定的政治、社会、文化背景,这一点与同属人文科学中的语文、政治、历史、地理、外语以及艺术(舞蹈、戏剧、美术等)等学科教材相同。因此,中小学音乐教材具有较强的人文学科的属性。

(二)教育科学属性

教育科学基本属性在任何学科教育中都有体现。教材是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材料,中小学音乐教材是基础教育领域中美育的主要教学材料之一,它在编制过程中必须符合教育科学的一般规律,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年龄特点。

(三)音乐课程载体属性

从性质上看,音乐教材首先是音乐课程的形式和载体。音乐课程中的学科性质与价值、课程目标、教学要求等在音乐教材中都有所关联,教材集中展示音乐课程的内容。有什么样的课程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教材与之相适应,有什么样的课程目标,也相应地产生与之配套的音乐教材。由于不同的国家、民族、地区对课程的认识和理解的不同,各国的音乐教材也千差万别,各具特色。例如,我国香港地区有的音乐教材十分注重基础知识体系的完整性,音乐知识被当作课文来编写,其他音乐教材资源如歌曲、器乐曲等都是知识的“副产品”。日本现行的中小学音乐教材十分注重器乐教学,从一年级学简单的节奏性乐器(如响板、三角铁、铃鼓等打击乐器),到三年级加强旋律性乐器(如竖笛、口风琴等)的教学,再到五六年级的合奏训练,器乐教学的系统性非常突出。

同一国家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也会由于其教育观念上的不同而要求产生与之相匹配的教育载体,音乐教材也必然会有阶段性的差异。以我国中小学音乐教材为例,20世纪初期我国在引进现代教育体制之初,音乐教材中大量的内容反映的是富国强兵的爱国主题,这与当时的历史状况、教育思想密切相关。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由于“左”的思想观念影响,针对当时所谓的教材“三脱离”现象(脱离政治、脱离生产、脱离实际),教育主管部门做出了“在全日制的中小学中,适当缩短年限,适当提高程度,适当控制学时,适当增加劳动”的指示,在当时编写的教材中出现了许多贴近政治、反映生产实际的歌曲内容。我们可以通过一本1958年出版的初中音乐课本的目录管窥一下当时的情形。

不难看出,这时期教材选择的歌曲全部都与生产劳动实践有关。作为课程载体,教材如实地反映了那一时期“左”的课程观念和要求。

20世纪80年代,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姚思源教授在全国第三届音乐美学座谈会上作了题为《音乐审美教育应当是我国学校音乐教育的核心》的发言,呼吁“音乐审美教育应当是我国学校音乐教育的核心”,并提出“必须精选艺术品作为学校音乐教育的演唱、演奏和欣赏的教材”。

2001年出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将审美教育作为音乐教育的核心,提出了十条理念: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2.以兴趣爱好为动力3.面向全体学生4.注重个性发展5.重视音乐实践6.鼓励音乐创造7.提倡学科综合8.弘扬民族音乐9.理解多元文化10.完善评价机制。在这一指导思想影响下的教材所呈现的面貌又有着新的时代特点。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八年级上》的选材及编排为:

第一单元百卉含英

唱歌

茉莉花

音乐欣赏

茉莉花

好花红

牡丹之歌

玫瑰三愿

绒花

梅花三弄

配乐朗诵

二月兰

音乐活动

对花

第二单元梨园撷英

唱歌

唱脸谱

音乐欣赏京剧《铡美案》选段

越剧《梁山伯与祝

英台》选段

豫剧《花木兰》选段黄梅戏《天仙配》选

段打虎上山

音乐活动

第三单元管弦和鸣

认识乐器

音乐欣赏查尔达什舞曲

梦幻曲

西西里舞曲

那波里舞曲

单簧管波尔卡

音乐故事舍赫拉查达

音乐欣赏在中亚细亚草原

对号入座

第四单元神州大地(4)——茂密的森林

唱歌

森林之歌

音乐欣赏

大森林的早晨

小设计

音乐欣赏

山林之歌

山林

北方森林

音乐活动

第五单元环球之旅(4)——大洋洲采风

唱歌

剪羊毛

音乐欣赏理发师

哈卡·马努马努

拉卡拉卡

学吹竖笛

第六单元夏日泛舟

唱歌

夏日泛舟海上

音乐欣赏太阳岛上六月——《船歌》仲夏夜之梦

雷鸣电闪波尔卡

配乐朗诵荷塘月色

学吹竖笛夏日泛舟海上

音乐夏令营

(四)音乐学科知识体系属性

教材都有独立的学科知识属性,音乐教材也承载着音乐学科的知识体系。从已有的各种形式的教材来看,由于音乐课程观的不同,对音乐学科知识的系统性也有着不同的做法。在以唱歌为主要内容的教材中,往往强调的是学生在歌唱方面的发展,并不总是把学科知识作为关注的对象,特殊情况下,有一些教材甚至也不把歌唱技能的训练做系统化处理,歌曲的选择只是从题材内容上加以简单分类和排序,这样自然也无暇顾及学科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现代意义上相对成熟的教材大都不忽视知识体系的完整性、科学性以及教学上的可操作性,音乐知识体系也因此成了中小学音乐教材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有了它,就可以正确而顺利地从事相关的音乐活动;有了它,就可以掌握音乐艺术的规律;有了它,也才能开阔我们的艺术视野,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音乐学科知识体系包含的内容较为广泛,在中小学音乐教材中常见的有:音乐基础理论知识、音乐史学知识、音乐文学知识、音乐体裁与结构知识、音乐表演知识、音乐创作知识、音乐风格与流派知识等等。由于音乐学科知识体系所涵盖的内容十分丰富,而中小学阶段音乐课堂教学受到时间上的限制,因此学科知识在中小学音乐教材中需要以一种合理的方式加以选择、编排、展现。在普通中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中对音乐知识体系的要求绝对不能简单地等同于专业音乐院校的做法,它有着自己的对象、目的和要求。教材的音乐知识体系属性要求博大精深的音乐知识体系在转化为具体教学材料之前需要经过“瘦身”,而教学时数、教学目标以及所选择的具体音乐作品是音乐知识体系“瘦身”的条件和通道。

(五)音乐符号系统属性

音乐教材是由一种特殊的符号系统组织起来的。音乐教材中通常提供了师生教学活动必要的歌曲、器乐曲等乐谱材料,这些谱面材料不同于一般的文字或图片,是一种特殊的记录音符的符号系统。乐谱作为符号系统,也不同于美术中的画面,它用来记录声音的高低、长短、轻重、快慢以及丰富的表情达意功能。视觉上的可观赏性仅仅是它的表层特征,更重要还在于它具有音乐上的暗示作用。与其他学科教材相比,这种对声音的暗示与关联是音乐教材最显著的特点。

在教材的音乐符号系统属性中,最引人瞩目的就是谱式问题。

在我国的中小学音乐教材中,采用两种谱式:简谱、五线谱。两种谱式都有其独特的地方,汪培元先生在20世纪50年代就说过:“简谱比较大众化,容易推行。五线谱是比较完善的记谱法,也是提高音乐水平所必须的”。两种谱式同时也都具有不便之处。简谱直观上看不出音高变化,遇到较宽音域时,代表音符的阿拉伯数字上下加点过多容易导致视觉上的混乱。另外,记录多声部音乐有一定限度,例如记录带钢琴伴奏的歌曲谱时就不如五线谱醒目。五线谱知识系统相对繁琐,在教学中若处理不当,容易使教师和学生产生畏难情绪。

在中小学音乐教材中,简谱和五线谱都有一定的使用面和适用面。我国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针对使用何种记谱法一直存在争议。争论中有三种意见:第一种意见是力主弃用简谱。1940年《修正初级中学音乐课程标准》中规定:“曲谱必须完全用五线谱,绝对不许用简谱。”20世纪80年代初,著名音乐家贺绿汀先生多次呼吁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推广五线谱,认为“现在全世界都用五线谱,唯独我们用简谱,这在国际文化交流方面也是有严重障碍的。”第二种意见是力主弃用五线谱,全部改用简谱。这种观点在1950年之后逐步抬头,近年来时有反覆。有人片面地提出依据中国的国情,中小学音乐教育只能教简谱,认为“从普及音乐教育的角度出发,使用简谱有明显的优越性。”第三种是两种谱式混用,但在以谁为主上情况较为复杂。例如1982年颁布的《全日制五年制小学音乐教学大纲(试行草案)》中规定:“小学以学习简谱为主,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学习五线谱。”1988年制订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音乐教学大纲(初审稿)》规定:“学习五线谱和简谱。凡有条件的学校应教学生学习五线谱,条件不足的也可学简谱,但要努力创造条件学习五线谱”。

2000年试用修订版九年义务教育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与2001年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表述的较为中性,均认为各地可以根据情况自行选用。

“乐谱是记载音乐的符号,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工具”。关于谱式问题,本文作者的观点是:从教学规范性上看,应当提倡以学习五线谱为主,这是学生能够系统、深入学习、理解音乐必不可少的途径。另外,由于许多音乐出版物以简谱形式刊行,也应当在初中阶段的教材中集中安排简谱知识介绍,并安排一定量的读谱练习以及学习提示,以便让学生能够结合已学知识,通过一年左右的时间学习了解和掌握简谱知识,并能够进一步学习以简谱记谱的音乐作品。

(六)音乐教学工具属性

音乐教材与一般图书的不同点在于它独特的目的性。音乐教材具有传播音乐知识、培养学生音乐才能的作用。它常常被视为是音乐教育过程中的一种教学工具。正如前苏联教育专家祖耶夫所说的那样,“一方面,教科书是绝大多数学生获得知识的最重要的源泉,是教育内容的体现者。……另一方面,教科书又是一种最重要的教学手段。”上一节中所引用的对教材的教学论定义也道出了教材的教学工具属性:“既规定了教师教什么也大体制约着教师怎么教;既规定了学生学什么也大体制约着学生怎么学。”

对新的课程标准音乐教材加以考察可以发现,许多教材都在内容编写上加入了教学方法一项。这些方法有的采用科达依、奥尔夫等系统化教学法理论的理念加以具体化,有的是某个单项教学内容的操作提示。例如在人教版、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中经常见到要求学生根据不同的音点或乐谱片断“画旋律线”、“画图形谱”等练习,实际上这是一种帮助学生掌握旋律线条以及蕴涵其中的音符高低、节奏疏密、情绪起伏等知识点的有效途径。再如,在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新世纪的新一代》歌曲教唱环节,设计了随标记在乐谱中的拍手、三角铁等小图标作节奏伴奏的练习。这样的练习有三个目的:一是为了帮助学生掌握休止时值,作节奏填空;二是帮助学生掌握乐曲结构,因为拍手和三角铁的图标分别代表歌曲的两个段落;第三,让学生理解不同的节奏变化与段落划分之间的关联,由此产生乐曲分析的基本概念,为随后几册中的段落划分做好理论上的铺垫。由此可见,教材不仅具有呈现知识内容的载体属性,还同时具有提示教学方法的工具属性。

音乐教材的教学工具属性还体现在通过对教学内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已知到未知的编排,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一种教学顺序。例如,西方音乐基础理论在教材中的一般编排顺序是:从认识音符与休止符开始,再到认识谱号、变音记号、调号,再认识调式、音阶、调的各种关系,认识节奏、节拍,了解横向的旋律与纵向的音程、和弦,了解速度、力度、表情等各种记号,了解和声的一般常识,了解乐句、乐段以及曲式结构的一般常识……等等。这样的编排对师生的教学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其本身不仅是教学内容,同时也是教学工具。

(七)音乐实践活动属性

与其他人文学科相比,音乐学科的突出特点在于课堂实践操作层面上具有相对系统化的训练方法与手段。音乐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形成都要通过大量的音乐实践活动来完成。音乐教材中应当配合教学内容安排一定量的活动用以巩固知识技能的学习,同时也通过安排一定数量的活动使得学生在交往、合作意识上、在审美体验的积累上获得足够的练习机会。

(八)音乐民族风格属性

民族性是人文学科共有的特点之一,音乐学科也不例外。民族风格属性也是中小学音乐教材的重要一环。音乐教材中的民族性特点往往通过作品的选择、主题的编排、背景知识的介绍、教科书的设计等方式加以展现。

(九)音乐多元文化属性

中小学音乐教材的多元文化属性可以从两方面来认识,一是从课程观念发展的角度来认识,二是从音乐教材内容安排的角度来认识。

小学音乐线上教学总结篇4

教材编写组先后组织了不同层面的教师、教研员、学生调查,其中既有自主发放、回收与统计的问卷资料以及访谈记录,也有配合相关教育科研部门(如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中央教科所、课程教材研究所等)的调查研究,这些调查研究对目前教材的修订工作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为便于各地初中音乐教师了解10年间的教材实验情况,下面以两个实例来展示教材使用中反馈的情况。

一、山东省部分地区问卷调查与分析

下例是初中教材在山东省烟台、威海地区中小学音乐骨干教师中调研的问卷统计,由烟台市教研员与威海市教研员主持。调查的主要目的在于了解教师对教材内容的认可度。问卷采用选择题的形式,共设有32道题,针对教材中所涉及到的思想性、趣味性、实用性、创新性、启发性以及选材范围、版式设计、编辑质量、制作装帧等方面进行评价,分为完全同意、基本同意、不同意三个评价标准。这次调查共发放问卷64份,其中中学25份,小学26份,中小学综合13份。参与这次问卷调查的中学教师的工作单位大多数是区、县重点中学和一般城镇中学,省、市重点与农村、民办学校较少。而小学教师的工作单位则大多数是区、县重点学校,省、市重点学校和一般城镇中学较少,农村学校与民办学校没有。这些参与调查的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学科专业都是音乐专业,而且都是专职音乐教师,对课标也都非常了解。其中73.08%的小学教师、85.71%的中学教师都是本科学历,64%的小学教师、75%的中学教师的教龄在11-20年之间,69.23%的小学、96.67%的中学的每周教学时数都不超过18节课,84%的小学、88.57%的中学班级人数在41人以上(包括41人)。

2、数据分析

根据上表中的统计数据,可看出参与填写调查问卷的中学教师对中学教材的满意度很高。问卷所设定的32道答题,有三道答题,即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在教材中的渗透、中华传统音乐文化的学习以及教材制作装帧三个方面教师的满意度最高,有80%(包括80%)以上的教师表示“完全同意”;有16道题,即教材的结构安排、对教师教材计划制定的帮助、提高学生参加音乐活动的积极性、评价建议与教学内容的可行性、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性、对教师设计教学活动的启发性、教法与学法建议的实际使用效果、教材在不同地区使用的灵活性、教学内容分析和相关拓展知识的提供、教材的生活性、音乐学科知识体系的逻辑性、教材内容的丰富性、与学生年龄特点的吻合程度、教材的创新性、音乐学科特点的体现程度等方面教师满意度较好,表示“完全同意”的教师人数约占总人数的60%(不包括60%)。

二、河北省部分地区地区问卷调查与分析

下例是本套初中教材征求意见座谈总结记录。调查目的是了解一线教师对教材的看法,限定教师只谈对教材改进方面的意见,不谈优点。调查地点是河北省张家口市教育局教研室,由人教版音乐教材编委和张家口市教科所音乐教研员主持。

1、建议及意见统计表

2、意见综合分析

总体来说,教材注重了音乐的回归。注重了音乐知识体系。《中学时代》中《长大成了你》设计得好,与《神州大地》《环球之旅》等单元应保留很有连贯性、系统性和时令性的特点。

(1)《神州大地》可从中国汉族民歌区和四个少数民族地区组织材料,更具有音乐性。

(2)可把每首歌曲的音乐要素的运用及歌曲的细致分析,放在教师用书里,让教师掌握即可。

(3)选择的曲目要适合学生演唱和欣赏。避免过大的难度。如五线谱七上开始就是三、四个升降号问题。《金色的秋天》音乐上是如何表现的,应让学生了解。

(4)可适当增加同一作品的不同表现形式,产生不同的情感。

(5)可用人文为主线转为音乐及情感为主线的编辑方式。

(6)音乐知识应循序渐进形成系统性的链条。

(7)教师用书建议增加《教学案例》。

三、教材使用效果总体分析

通过对各地教学一线的实验资料(含调查报告、访谈记录、听课笔记、教研活动整理)的分析,可以了解到教材在实验过程中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教研员、教师、学生总体上对教材感到满意,与过去大纲版教材相比,有明显的“耳目一新”之感。教材对课程标准的执行度高,基本达到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学科知识体系与学生学习兴趣的统一以及严谨的科学性与编排的灵活性的统一等。

四、教材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从全国范围内来看,教材在实验过程中还有诸多问题值得思考和修改。各地师生反映的主要问题有以下10个方面:

1、容量大,教师完不成任务。

2、音乐知识太少,有限的知识缺乏系统性。

3、选曲不合适,经典曲目嫌陈旧、新编曲目不熟悉。

4、学科综合难以把握。

5、器乐教学难开展,缺乏必要的条件。

6、唱歌教学缺少发声练习和提示。

7、选进课本的歌曲学生不喜欢,学生喜欢的选不进来。

8、没有识谱教学使用的视唱,学生学多久都不识谱。

9、课本中很多内容与教师、学生距离太大,学了没用。

10、由于音乐课不受重视,课时进度难以保证,使得课程标准与教科书理想化,与现实有相当大的距离。

上述的问题有的针对教材本身,有的针对课程标准,有的是教师自身的认识,还有学校办学条件、学科重视程度等非教材因素。

从收集的资料看,涉及到教材本身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容量、版本、编排、曲目选择、教法渗透、知识体系、技能训练等,其中在选材上不同地区有较为明显的差异性。如对西方古典音乐、中外民歌、流行音乐等看法有时难以取得一致意见,有时甚至是针锋相对的意见。识谱知识、唱歌教学训练等也常常成为争论的焦点。

小学音乐线上教学总结篇5

关键词:wtCi/5前奏曲触键视频反馈教学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1-0261-03

1钢琴触键视频反馈教学实验概述

1.1视频反馈教学内涵

视频反馈教学法创始人美国斯坦福大学爱伦(Dwightallen)教授定义:“视频反馈教学法是一个有控制系统,它使学生有可能集中解决某一特定的教学行为,或在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学习。”[1]包含多层涵义:其一,它是一个控制系统,它控制着某一个特定的教学行为,是为了解决某一教学行为而设置的,有明确的针对性。其二,它是指在有控制条件下进行学习。是在多媒体环境里,回放实验过程所录制的音像资料,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经过实验论证,共同研究问题的解决方案,在思路清晰的状态下完成学习任务。它是本实验立论基础。

1.2视频反馈教学模式

视频反馈教学法,根据文献资料、实验需要介绍澳大利亚利夫・特尼技能细部构成模式。这一教学模式特别适应技能性训练,由“准备、活动、揭示活动”三方面因素构成。重点放在技能活动的训练上,重视技能细部训练。重视化整为零分立训练,逐步过渡到部分综合及完整训练。

1.3视频反馈教学策略

视频反馈教学法教学,“行动学习是在集体支持下不断的反思与学习过程,它是建立在以反思为基础的体验式学习。”[2]钢琴技能训练,在多媒体环境中,是可观察的,可描述的,可操作的。从微观入手,在老师主导下,不断反思体验,调节自我训练方案,重组知识结构。辨别训练效果显著差异,同时注重文字材料的实证研究。

2钢琴触键视频反馈教学实验设计

2.1实验对象、时间、实验室

本实验对象是苍职2010级音乐班高考学生。实验时间从2012年4月起至2013年4月止,共2个学期,每周授课2个学时。

教学中心控制室配置:两台计算机、两台投影仪、两台摄像机连接技术台。教室配置20台电钢琴;配置两台音色差别较明显的三角琴。配有声学研究系统,对钢琴发音过程有一定鉴别作用。教室与外界有明显抗干扰能力便于操作。

2.2实验评价单制定

教学评价是指教学技能实际状态与预定目标相比较,做出价值判断;是实验研究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训练目标、要求、原则确定评价指标体系,制定定量评价单,定性评价单。确定测量等级量表法,等级标准划分为好、较好、尚可三档,根据各项指标在钢琴技能训练体系中重要程度,设置平均权重,形成分类评价单。

表1钢琴触键教学视频反馈评价单(弹/重弹)

课题:巴赫《平均律键盘曲集》wtCi/5前奏曲

评价员:年月日

3钢琴触键视频反馈教学实验

3.1触键内涵

指尖下的音乐,是通过手指对键盘的控制来演绎的。触键核心技术是指尖通过键盘带动琴槌击弦产生泛音,泛音结构是触键状态直接反映。指尖准确敏锐的感知能力是构建音乐内心听觉的重要载体。指尖感觉差异,指尖应变能力的发展,会对钢琴音色产生重要作用,对作品风格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影响。演奏者不论有多好乐感,有多快速炫技,若触键不到位,就无法产生优美音乐。因此,学钢琴必须研究触键课题。

3.2触键类型

触键角度包括:高抬指、半抬指、贴指大角度触键;以手臂带动的触键、抬指的、不抬指的小角度触键。“各种角度的触键方式有不同的技术要领与音色特点”[3],调节指触角度、指触面积,调控期望的音乐色彩。

触键速度包括:手指快速触键、手腕快速触键、前臂快速触键、大臂快速触键。慢速触键包括:手指慢速触键、高抬手指慢速触键、贴键慢速触键、和弦及八度慢速触键。”[4]

触键后放松程度表现为:触键后立刻放松、触键后始终保持手腕紧张度、触键后稍晚一些放松。

触键深浅、高低程度表现为勾、摸、转、推等触键类型。在实际演奏过程,各触键方式并未曾细分,往往是综合运用,有机融合。

3.3触键教学实验

3.3.1分析巴洛克时期典型的风格特征

J.S.BaCH是当时杰出的键盘乐器演奏家。乐评:“巴赫演奏时手指的动作极小,几乎难以觉察。只有手指的第一关节在运动;甚至在最难弹的经过句手仍然保持着完美的手型;手指离键极少,几乎不比在弹颤音时抬得高,当一个手提起弹奏时,另一个则平稳地保持原位,身体的其他部分几乎不动,不象那些手够轻巧的人。”[5]巴洛克时期另一位音乐大师亨德尔演奏风格特征评论,“他的触键是如此平稳,就好像是他的手指长在琴键上”。“当他弹奏时,手指动作几乎难以觉察。”[6]这是音乐史家伯尔尼的评价。训练这类作品要严格把握巴洛克时期风格特征。确定训练重点,分步骤教学。

3.3.2曲谱低音声部线条分析与训练

“本曲低音线条貌似单声部结构,其实隐藏在低声部线条中有两个层次,包含男低音声部与男中音声部两个线条。”[7](谱例1、2-⑤⑥声部)这两个线条同样呈现高度独立性,尤其低音线条,形成全曲真正的“主题”或“核心”。他的每个声部线条是复杂的综合体,是各自性格特点与节奏特点的综合体,为了体现低音部两个线条:男低音与男中音声部触键时,应用不同的触键方式引导声部明确发展。

男低音贝司触键重量大些,触键面积要浑厚些,体现男低音色彩,触键深度也较深沉、线条优美如歌,是和声架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往往一时难以理解其中含义,通过视频反馈教学,多媒体环境展示名家示范演奏,结合自己平时练习进行反复试奏,对其中比较难以把握男低音线条给予修改。从触键的处理方式到发音比较,给予评判、模仿、示范、反复比较,直至理解吸收。重弹时积极调节:①调整下键指触面积、力度、深度、角度;②声部音色处理,区分不同声部音色技能;③通过想象寻找音色,适应作品风格特征。再难些,可以多次回放视频,定格,慢速训练;每个单音、小节、句子,步步掌控。音乐本来就是以音响为根本,视频反馈教学突出优势也就在这里。

次低音声部线条,是男中音色彩,与男低音声部相比较,触键较男低音声部明亮些,接触面积应集中些,声部更具有线条流动感。在认知结构中,乐曲增加低音线条层次感,这艰难的认知过程,结合音像效果,结合自己的视频反馈及时改变不正确因素,让弹奏更符合作品要求。

3.3.3曲谱高音声部线条分析与训练

乐曲右手声部也是暗藏旋律的。“通常由每一小节前三拍的相应位置形成,由每小组第一音形成旋律线条。”“女高声部与女中声部的二重旋律,均由每组16分音符第1个音分割形成,是前奏曲的主要旋律线条”。[7](谱例1、2-③④声部)在暗处,为了突出暗处的旋律线条,调节触键方式来改变音响效果。右手下键力度控制更微妙,力求份量有对比又统一。

这抽象的概念,通过视频直观展示、触键方式差异对比形成声线概念。右手触键相对于左手应轻盈应和着左手的低音线条,指尖通畅,力度转移平稳,同时也体现腕、臂、腰肌后方组织的积极配合。弹奏时,要用触键来塑造线条,强位音是落的动作,弱位音是滚的动作。寻找乐句所蕴含的有意义音,准确表达。这一技术要通过视频教学,清晰地告诉学生该怎么做;通过评价反馈信息,多次反复试验,寻找到合理色彩。重构新的认知。

3.3.4片断技术分析与训练

作品倒数第三小节是超快速32分音符连续进行形成大乐句,应模仿古钢琴触键,下键敏捷度、深度要符合演奏需要。(谱例3)训练:(1)从慢练开始,时值节奏准确。通过节奏速度测试、掌控,重音趋于合理。(2)视频反复回放,研究如何才能快奏。力求体现原著风格,并且通过案例示范正面引导。(3)重构新的认知。调节触键方式,发展快奏技能。

3.4触键实验教学结果

3.4.1实验终测报告单

钢琴触键教学实验班与对照班学员,实验信度、效度符合规定,样本尽可能科学合理,实验班、对照班随机选10对学员,以2012年4月份温州市上岗证钢琴统考成绩作为前测;以参加2013年4月浙江省高校招生联考的钢琴成绩作为终测,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考评成绩差数的总体呈正态分布,0.01p0.05实验决断为显著性差异,实验班平均分高于对照班,视频反馈教学效果同比呈现显著优势。实验终测报告单及检测运算。

表210对学生在两种钢琴教学法中测量的分数和差数

检验步骤:

(1)提出假设H0μ1=μ2(μD=0)H1μ1≠μ2(或μD≠0)

(2)选择检验统计量并计算其值

两种教琴方法测验得分假定是从两个正态总体中抽出的相关样本,它们的差数的总体也呈正态分布。n=10

■=∑D/n=50/10=5.0

然后将每个差数平方,代入公式

t=■=■=2.805

(3)确定检验形式,双侧检验。

(4)统计决断根据自由度df=n-1=10-1=9,查t值表。

t(9)0.05=2.262,t(9)0.01=3.250。由于实际计算出来的|t|=2.805,

t(9)0.05=2.262

3.4.2实验结果分析

通过视频教学训练,比较演奏的异同点,同学们参与鉴听,反复琢磨,观察学习,为信息反馈做合理评判,形成评价体系,指导被试者重弹。之后,低声部线条与次低声部线条综合训练,高声部训练,要区别对待,各声部暗藏着的旋律线条连接尤其难,声部层次感,主要是通过改变触键方式来阐释作品。通过再现式的视频回放,分析声部层次,分析音色明暗,反复论证,明确声部指向性。彻底从车尔尼式的框架中走出来。

视频反馈教学是一门系统论科学。信息加工过程,是对局部技术或教学片断进行细加工,在加工过程调整不合理的知识结构,对信息加工结果进行编码储存,这一个教学系统是一个可控的闭环系统,在自我调控为中心的闭环系统中寻找美妙的音乐色彩。

3.4.3专家访谈

2013年12月咨询上海音乐学院专家孙维权先生。并运用于实验研究。

孙老师,您好。经常见到您以视频回放方式教即兴伴奏,有实践价值吗?

孙老师回复:通过视频回放方式教即兴伴奏,效果显著。能解决以下问题:即兴伴奏,配奏声部是遵循音乐要求即兴发挥的,瞬间即逝,不利于讲课;通过回放即兴伴奏视频可仔细检查,有利于和声、织体结构、曲式结构等方面有效教学,值得推广。

4结语

钢琴触键视频反馈实验教学,从整体出发,进行局部研究,又回到新的整体。在这个过程中,从微观角度去剖析问题,去调控技能问题,完善钢琴技能训练。J.S.BaCH《平均律键盘曲集》作品wtCi/5前奏曲触键教学实验表明,视频反馈教学的科学性、合理性、优越性具有重要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孟宪恺主编.微格数字基本教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p1.

[2]秦旭芳.在教师培训中如何运用行动学习法[J].学前教育研究,2004(1),p46―48.

[3]樊禾心.钢琴教学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年,p117.

[4]樊禾心.钢琴教学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年,p121-126.

[5]Davidandmendel.theBachReader[m]p308.

[6]Grove’sDictionaryofmusicandmusicians.5thed,V1,p745.

小学音乐线上教学总结篇6

关键词:电子琴集体课教学方法

笔者学校开设了电子琴课,每班40多人,属于大班集体课教学。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在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中总结了一些的经验。

一、培养学生学习电子琴课的兴趣

对于师范专业的学生来说,电子琴是一门必修科目,学生学习电子琴的成效如何,教师起着决定性作用。

1.教师要有扎实的键盘基本功

在入学之初,每节课教师都可以给学生演奏一至两首乐曲,既可以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享受音乐的同时,还对老师扎实的键盘基本功十分钦佩。这样很多学生会立下自己的志向,学好电子琴要像老师弹的一样好。

2.结合教学内容编写儿歌,培养识谱兴趣

识谱知识在音乐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生掌握好识谱知识,可以更加准确地唱好歌曲、理解歌曲。为了使学生对枯燥无味、难学难记的识谱知识感兴趣,教师可以把一些识谱知识编写成儿歌形式,帮助他们学习,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生认识五线谱的线数和间数时编写了如下儿歌,让他们边指边读。

张开左手掌,手心向外翻;五个小手指,就是五条线;

四个手指空,就是四个间;从下往上数,一二三四五;

好像上楼梯,越上音越高。

3.教学形式多样化,提高学习兴趣

一是可以将儿歌朗读与音乐节奏相结合,让学生认识并区分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二是可以通过谜语与小游戏,让学生在练习中感受并区分两种音符的时值。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读出谜语,然后学生猜谜语。谜语:“身穿小黑袄,尾巴像剪刀,住在屋檐下,早早把春报。”学生猜出谜底(小燕子)后,教师组织做游戏,将学生分成两组,各组请四名学生参加。教师拍手读一句,学生读一句,两组各由一名学生迅速上讲台摆出第一句的节奏卡片(××|×××),然后逐次进行二、三、四句,看哪一组摆得又快又正确,并进行奖励。这样通过朗读及拍手练习让学生练习中感受并区分两种音符的

时值。

二、引导学生养成听的习惯

教师应引导学生开动脑筋、专心致志,在“听”中去感受、去表现、去创造、去领悟,这样学习才有提高、才有收获。

1.在“听”中体验音乐情感

在欣赏时,教师除了让学生对音乐的长短、高低、强弱、音色进行大量的具体感知外,还用一些表现不同特色的优秀音乐作品让学生反复倾听,力图让学生把这些音乐所形成的节奏、旋律等音乐语言加以分析、体验,增强学生对音乐作品情感内涵的理解。

2.听“歌唱性”培养内心乐感

教师必须培养和强化学生的旋律方向感及歌唱感,养成“在歌唱中想象”和“在想象中歌唱”的习惯及意识,这样就有了音的自然连贯。因而,听“歌唱性”的培养在教学中有着很大的作用,是衡量和提高学生内在乐感、美感、旋律歌唱感的一个切实有效的途径和手段。

三、教学内容游戏化

1.在音乐知识教学中运用游戏

游戏一:记音名和唱名。规定几名同学各代表一个音符,让同学按音阶顺序站好,同时唱出这个音高。

游戏二:记音符名称。可以把音符的描述编成歌谣,一边拍手唱,一边记。音乐符,画个圈,二分音符拖个杆,四分音符像蝌蚪,八分音符长尾巴,十六分音符双尾巴。

2.在指法训练中运用游戏

在初学阶段,为了使学生迅速准确地辨认指法,教师可以快速说出一个指法,让学生迅速举起相应的手指,看谁反应快。这种游戏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很快记住指法。

3.在练习中运用游戏

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一首乐曲的音色不是固定不变的,采用不同的音色,其效果是不同的。我们可将一首乐曲改成大联奏形式,让每位学生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音色来演奏,比比看谁选的音色最好听,最恰当。

四、阶段性总结促进学生学习

小学音乐线上教学总结篇7

在传统的音乐课教学中,教师主要是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模式,音乐课,无非就是学习简谱、试唱、音乐欣赏等等。而且,由于近几年音乐教师的缺乏,大多数音乐老师均为兼职的而非专业的教师,有的甚至连弹琴和识谱都不会,音乐课完全的改成了录音机为核心的音乐欣赏课。这些都是违背音乐教学模式的。因此,为了改变当前的情况,在教育部门和学校加大对所缺音乐教师招考和现有音乐教师培训的基础上,广大音乐教师也要改掉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以新的教学理念来实现音乐教学的美感教育。首先,为了实现音乐课教学的美感教育,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教师要改变自己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采用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的发掘学生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来实现课堂教学。其次,在信息时代,教师不要仅满足于教程,要通过网络不断的搜集相关的教学资源,以上课时能提供最大的信息量为标准进行授课。再次,教师要利用新课程理念,善于采用任务型教学和小组合作式教学模式,使得学生们能够在学习中陶冶自己的情操,真正实现实践与学习的双向结合。可见,在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挑战中,小学音乐教师要不断的提升自己,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完成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任务。

二、在学科教学中综合培养学生的美感

在小学音乐课的教学中,除了基础的乐理知识的学习外,还有一部分是属于音乐欣赏的范畴,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充分的把握住教材和学生,使两者在时代气息的指引下能够形成较好的和谐。

1、乐理知识学习中的美感教育

在对学生进行乐理知识的传授时,教师应该尽量采用生动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们能够真正的体会到在美中学习音乐。比如在简谱学习的过程中,虽然每个简谱都是由阿拉伯数字构成,但其发音却完全不一样,这时教师不但要让学生迅速的记住简谱的发音,同时,还要通过不断的听力练习,使得其对不同高度的音符形成潜意识,以免造成基础不牢而影响后续乐理知识的培养。而为了让学生们更好的记住这些音符,教师不妨以社会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声音来模仿,使得学生们们更容易接受,也更容易记忆。

2、线谱学习中的美感教学

相对于简谱而言,线谱的学习相对比较困难,但是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得法,那么线谱的教学也会变得简便。首先,我们可以以蝌蚪游动的模式来像小学生们传授,比如说小蝌蚪在第几线,游到了第几线,音符的高度就发生了变化,这样就可以形象的让学生们记住这些音符,并形成深刻的印象。还有,在传统的线谱教学中,我们主要的是采用以手为媒介,通过口诀的方式来解决,这一点在新的音乐课程中是可以借鉴的,但如果教师能够更好的运用游戏的方式,生动的教授这些比较死板的乐理知识,那么,音乐课就会成为学生们彼此乐级的科目了。

3、拍节的学习中的美感教学

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尤其是在演奏音乐的过程中,拍节的作用至关重要,拍节不准会使整个音乐失去其应有的魅力,因此,音乐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拍节训练时,从一开始就要让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习惯,由简单到复杂,使学生们能够比较容易的掌握拍节。比如,在向学生介绍拍节时,我们可以举钟摆的例子,这就是一个简单的拍节,还有,高跟鞋走路的声音,这也是一个拍节,再通过课程的要求,把相关的知识结合起来,并让学生们用手和脚配合,这样,拍节的训练难度也就不复存在了。

4、音乐欣赏课中的美感教学

与以上所说的音乐课程教学相比,音乐欣赏课是最能够体现美感教学的。众所周知,不同音乐可以表达不同境界,有的是抒情的,有的是震撼的,还有的可能是行进的。这样,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美感,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在传统教学中,由于教师是课程的主体,所以,一般都是采用播放音乐,教师讲评的方式,个别的也会有学生的猜想。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主体地位被学生打破,所以,教学变成了,先由学生去猜想,然后教师再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大家一起来探索是否是某种规律和境界。比如,在进行《蓝色的多瑙河》这首曲子的欣赏时,学生们是否能够体验到河中的情景和两岸的景色;进行《义勇军进行曲》的欣赏时,学生们是否能够体会到战火硝烟的场面;在进行《好汉歌》的欣赏时,学生们是否能够体会到梁山英雄的那种粗犷和豪迈呢?这些都是我们音乐教师要做的。我们要善于在教学中挖掘新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美感能够真正的培养起来。

三、总结

小学音乐线上教学总结篇8

回顾这一个月的工作,不管是班级管理、教育教学还是家长工作,都取得了一定的收获,但也存在着很多的不足。现将本月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育教学工作:

本月继续进行主题活动《惊奇一线》在活动中,在让幼儿认知的同时,我们更多的是让幼儿感受线给大家带来的乐趣。如,我们一起带着孩子用线制作各种手工作品,在区域活动和角色游戏中,我们引导孩子学习绕线相框、做绒球、编织织蛛网、毛线贴画、制作爱心圈等,孩子们在用线制作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了各种线的特性,同时感受了用线创作的乐趣,训练了精细动作,激发了幼儿的创造力。在《会画画的线》的活动中,我们引导幼儿用线条进行画画,将各种质地的线蘸上各色水粉颜料,在纸上摆出各种造型,然后再用拓印的方法印出两面一样的图案,非常巧妙美观;在《线条变魔术》的活动中,我们则引导孩子大胆地进行点线连接,有点到线再到面,并进行涂色,让孩子们体验到点点画的乐趣。在主题活动开展中,我们和孩子们一起玩了很多好玩的线的游戏,如:跳绳、翻花绳、皮筋造型等,让孩子们感受到了其中的乐趣。

二、保育保健:

春季为发病较多的季节,本月出勤率总的来说不及上个月,针对春季的季节特征,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办法:在日常生活中,注重清洁与消毒工作,教育幼儿多喝水,勤洗手,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来避免病毒性的感冒。一日生活中注重清洁与消毒的工作,一周保证用紫外线灯消毒一到两次,经常将孩子的图书进行暴晒,玩具进行清洗消毒,孩子的椅子,桌子等用八四液进行擦洗消毒来预防疾病的侵袭,并加强户外活动的锻炼,提高幼儿的身体抵抗能力,通知家长少带或不带孩子去公共场所等人多的地方,可带孩子去参加一些户外的锻炼活动来增强幼儿的体质。

三、家长工作:

积极做好常规性的家长工作:家园栏内及时更换新内容让家长了解本月幼儿的学习情况与我们本月的工作重点,对于一天不来园的幼儿进行电话沟通等等,并利用下班时间在幼儿园进行谈话,家访等及时了解幼儿在家的教育情况和反映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家园合作来促进部分个性孩子的良性发展。家长工作开展较好。

四、继续努力的地方:

1、继续抓好班级每日常规管理,同时随着季节的变化,做好幼儿的保育工作。

2、继续做好教学工作,充分细致的准备每一节课,课后认真进行反思总结。在教学中,还要处处发展幼儿口语表达方面的能力,结合环境创设,让每位幼儿都乐意说、有话说,主动说。

3、继续做好家长工作,和每一位家长随时沟通、交流孩子本阶段发展情况。我们始终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未出现任何安全事故,为幼儿创设一个安全和谐的育人环境,安全工作重如泰山,我们将一切为了孩子的安全为出发点,认真做好幼儿园安全工作,让每一个孩子在幼儿园里健康,快乐成长.

大班4月常规工作总结二

一、本月工作总结:

今年的四月是充满怀旧气息的时节,满大街上都是18世纪维多利亚风格复古的装扮。电视里也尽是一些二、三十年代的老上海故事。好象在奋勇走进新世纪的路上,我们都有点累了,想法换一种方式让自己的休息一下。或是前卫的新时期风格让我们都有一些审美疲劳,我们开始怀念经典。

服装如此,教育亦是如此。四月我们大班级组都要展示在主题背景下的数活动和音乐活动。活动既要在主题的内容中生成,又要注意领域目标的呈现。显然这两个领域的活动设计对每位老师来说都是有挑战性的。在数活动中,我们发现主题活动下的音乐活动和数活动追求幼儿基本经验和生活经验两方面有效结合,才能达到主题目标和领域目标。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给孩子们有数的序列知识与基本,还要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使活动真正融入主题之中。我们在传统的教学中汲取精华,增加幼儿生活经验,使幼儿的基本经验在游戏中得到提升和扩充。展示只是学习和反思的一种手段,我们希望能通过具体的实践积累更多的经验与大家一起分享。

在音乐活动的设计中,传统的音乐活动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方法和模式。长期以来,我们遵循这些方法让孩子们对音乐有了由浅入深地了解。我们不全盘否定传统的教学,在音乐活动中我们特别重视幼儿的基本经验和技能,但重要的是我们追求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幼儿内容性的学习而不是表演性的展示。所以主题背景下的音乐活动与传统的音乐活动似曾相识,其实不然。

其实,这和衣服一样,怀旧只是一种形式,面料和细节已经不同了。

二、工作重点

本月工作重点:

1、主题背景下(音乐与计算)活动的园内展示与交流。

2、主题背景下音乐活动《小木偶的舞蹈》、《爸爸我爱你》的反思。

三、下月工作计划:

小学音乐线上教学总结篇9

小学音乐有效教学之我见

摘要随着国家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及新课改的实施,如何使小学音乐的教学更高效是达到新课改教育目标的热门课题。作为一名当代的音乐教育者,本人在工作实践中也在不断的探索与研究,为了达到有效教学的目标,笔者总结了几点体会。

关键字新课标小学音乐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结合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小学音乐有效教学逐渐成为提高音乐教育质量的重要目标。如何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性,结合笔者的工作实践,主要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让充分的课前准备成为有效教学的基础新课改形势下的课堂教学提倡开发利用教学资源,而教材是教学资源中非常重要的。要想提高音乐课的有效性,教师就必须研究文本并充分理解,整合教学目标,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确定教学的重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哪个环节对学生的学习会构成挑战,并针对性地设计策略以便帮助学生解决可能遇到的困难;挖掘训练要素,并选取符合教材与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充分的课前准备要将教材分析与教学目标相结合,突出鲜明、具体的特点,遵循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知识经验和个性差异,分层次、分类型、分程度进行备课。真正吃透教材,充分掌握音乐作品中哪些要素学生需要掌握,才能更好地将教材内容完整地诠释给学生,让学生对于课堂的学习内容有个全面的掌握并很好地吸收,所以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是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基础。

二、让发挥学生主体性成为有效教学的前提现代音乐教育要突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讲坛式”教学格局,音乐教学不再局限与教师的单向活动方式,新课改下的有效教学强调的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多变互动,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摘要随着国家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及新课改的实施,如何使小学音乐的教学更高效是达到新课改教育目标的热门课题。作为一名当代的音乐教育者,本人在工作实践中也在不断的探索与研究,为了达到有效教学的目标,笔者总结了几点体会。

关键字新课标小学音乐有效教学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起到引导作用,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性,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让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达到学生主动的“学”的目标,让发挥学生主体性成为有效教学的前提。

三、让恰当的教学方法成为有效教学的关键(一)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良好的教学情境可以使教师愿意教、善于教,学生喜欢学、勤于学。当教师在课堂上拥有饱满的热情、最佳的心境和高昂的教学激情时,学生也会被深深感染,从而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教师在课堂上应十分注重情境创设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利用多种先进的现代教学手段,把抽象的音乐具体化、形象化、戏剧化。如利用VCD片、讲故事、游戏等多种手段进行情境创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又如在五线谱识谱教学中,为了使抽象的音乐知识形象化,在地板上画上五条线代表五线谱,让学生像跳格子一样,在上面边唱边跳,这样识谱既好玩又有趣,学生易于接受,识谱能力在玩中得到了提高。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方法中的重点,好的教学情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

(二)运用灵活的课堂语言

音乐课堂因其艺术性和与生活的密切关系,需要更精妙的语言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在运用教学语言的时候应该注意抓住学生特点,对待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应该运用不同的教学语言。教师要充分了解小学生羞于表现却又渴望个性的特点,语言中带着对学生的尊重和挑战。这样在整堂课中,教师与学生的全身心投入可以获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充分利用课堂评价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应遵循学生的年龄特征进行评价,根据学生的心理成长进行评价。课堂评价是为了引导学生更准确的学到知识,更好的开展课堂教学工作,所以评价的前提是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怪异、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的创新成果,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人。通过在课堂上运用不同的评价方式,使学生更积极的投入课堂,参与课堂,更好的实现课堂的有效性。

四、让丰富的实践能力成为有效教学的保障实践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通过学习音乐,并把音乐融入生活实践,培养学生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是音乐教学目标的延续。

小学音乐线上教学总结篇10

【关键词】中小学;音乐社团;课堂教学;民乐团;戏曲社团

音乐社团活动是最近几年才出现在中小学中的,属于新兴形式。因此学者们对音乐社团活动的研究较少。通过笔者对中国知网收录的学术论文及期刊杂志进行搜索和整理,可以看出,与音乐社团活动相关的学术性论文少之又少;而且研究者大多是中小学一线教师,少有教育专家学者。经整理,发现中小学音乐社团活动研究分别是从现状、音乐社团与课堂教学以及发展对策等方面进行的。

一、中小学音乐社团活动现状研究

中小学音乐社团自开展至今,已有许多成功的案例。但出于希望音乐社团能够更好开展的意图,笔者在整理资料时,着重于现状中做的不太完美的地方进行综述,更加客观、直接地让后续研究者了解音乐社团活动现状。除了对中小学音乐社团大框的综述,笔者还总结了一部分中小学民乐团、中小学戏曲社团的相关研究。

(一)对社团活动教师的研究

在高文丽的《区域性中小学音乐社团“事业伙伴”协作组的构建与实施》中指出教师只是在追求表面荣誉。这一观点与李宝红《如何将古筝社团活动与音乐课堂有机结合》一文中论述音乐社团只顾及面子工程,主次不分,不能很好地进行教学相一致。此外,李宝红还指出教师不能将教学保质保量地完成,说明音乐社团活动教师迫于各种压力,难以将音乐社团活动“单纯”的开展。另外,在赵文静《小学音乐社团活动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中从教师自身角度出发,指出教师普遍对新课标的掌握较弱;且多媒体这样的现代教学工具的使用也比较生疏;教师团队质量无法提高是由于没有很好的培训体系。这些观点均说明音乐社团教师自身素质不高,又不能得到相关支持,导致音乐社团活动不能按理想模式开展。

(二)对社团活动学生的研究

中小学音乐社团活动中学生的研究,在笔者搜集的资料中郭越怡的硕士论文《小学课外音乐社团活动的调查研究》最为全面,有说服力。文章从学生的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两方面进行论述。学生普遍喜欢音乐,这是内部原因;学生参与音乐社团活动往往受家庭环境影响,属于外部原因。文中还明确指出“动机”是学生学习音乐,参加音乐社团活动的心理动因,是至关重要的。对于一线教师来说,想要使学生积极参加音乐社团活动,从其内心激发学习音乐兴趣是首要。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喜欢音乐,才能解决其他外部原因对学生的影响。

(三)对音乐社团活动本身的研究

综合文献,发现各学者对音乐社团活动本身的现状研究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音乐社团活动方案不完善;2.教育资源严重匮乏;3.没有合理、统一的课后培养体系;4.部分学校对于音乐社团不重视;5.学校间音乐社团发展不均衡;6.招生考核标准不合理,学生处于“被选择”状态。以上均为音乐社团活动的不足之处。但其本身所具有的优点也不容忽视。例如温爱霞在《课外活动推动高校音乐课堂》中指出社团可以使学生更加喜欢音乐;使师生惯性更融洽;使课堂关系更高效;“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

(四)对民乐社团活动研究

中小学民乐社团活动开展对培养学生民族意识、合作精神;与传统课堂结合是必要的。赵婧伊在《民族器乐教学在小学民乐社团中的实践研究》中学生指出学习民族音乐可以增强民族情感意识,提高欣赏民族音乐的能力。民族音乐是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了解民乐,学习民族器乐,是很有必要的。民乐社团活动是一个群体的活动。学生不仅仅要发挥自己的特长,还需要与别人配合,共同完成作品演绎。这就显露出了民乐社团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这一特点。吴伟华在文章《初中生民乐活动中合作精神的培养》中从教师、学生、家长的角度出发,详细分析了培养合作精神的设施办法,其条理清晰,观点明确,值得借鉴采用。梅玮在《音乐课程与民乐社团“伙伴协作”的构建与实施》中指出了民乐社团活动、传统课堂各自的不足之处。随后,他提出传统音乐课要与民乐社团建立一种“协作”的伙伴关系,使二者优势互补,并在文中给了具体的实施办法。对于协作的影响,他认为能够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和学生民族意识”。

中小学民乐社团活动的发展虽前景一片大好,但现实状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王直在《如何建设学生乐团_从北京35中金帆民乐团成功访谈记》中提出民乐团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1.排练、训练的问题;2.预备队员问题;3.演出问题;4.曲目问题。这些问题在整理过程中也找到了相对应的解决对策,由于篇幅就不一一论述。但是关于演出问题,从笔者搜集到的资料来看,研究者们只浅显的提出要鼓励积极参加演出,参加竞赛。但具体的方式方法却无人涉及,这会导致一线教师空有想展示学生学习成果的心,却无计可施。笔者呼吁教育相关工作者能够多关注演出平台的问题。

(五)对戏曲社团活动研究

笔者在中国知网搜索时发现,与中小学戏曲社团相关的文章几乎没有。但戏曲是中国国粹,音乐教育方面的专家学者对弘扬戏曲文化的意识越来越强烈,呼吁戏曲进校园。因此对中小学戏曲社团的发展研究迫在眉睫。笔者将搜集到的有关高中、大学开设戏曲社团的文献资料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望对日后中小学戏曲社团的开展及研究有所帮助。

关于戏曲社团活动的学生的研究,熊秋玲的文章《大学生对河南戏曲的认知状况调查研究》中指出学生对戏曲喜欢的不多,但是并不排斥,认知层面也只停留在戏曲的基本知识。且文中也分析了原因,“听不懂”“流行音乐冲击”。对于教师的研究,基本是一致的。指出教师素质普遍不高。且戏曲社团活动开展对教师另有要求,正如房宁的《民办高校戏曲社团发展及京剧文化普及问题思考――以西安培华学院为例》中论述“懂戏曲,会唱戏”的教师不多。无疑会对社团活动开展造成影响。对于戏曲社团活动本身存在的问题,与其他社团一样,最主要是由于有关部门没能高度重视。戏曲社团活动不能很好的开展,与戏曲本身也存在很大关系。熊秋玲的文章《大学生对河南戏曲的认知状况调查研究》中就明确表示戏曲由于宣传力度不够,对学生的影响较小。由此可见,发展戏曲社团活动,对于戏曲本身也要有改善和提升。戏曲社团活动开展的意义,笔者对相关资料整理、归纳,总结为对学生的意义;对戏曲文化的意义。关于戏曲社团活动的开展对策研究观点较为统一。房宁的《民办高校戏曲社团发展及京剧文化普及问题思考――以西安培华学院为例》中指出曲目方面可以引进新曲目,也可引进其他剧中的经典曲目。谭兴芳《戏曲走进大学校园的若干思考》指出可以举办讲座、研讨会;举办戏曲表演;建立戏曲网站。

综上所述,中小学音乐社团有效开展的条件可以概括为管理部门重视、保质保量的专业教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校外有效资源以及社团自身的管理等等。总的来说,中小学的音乐社团的开展是有现实意义的,是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利于音乐文化传承的。希望像戏曲社团这样的“冷门”社团也能大步赶上,早日走进中小学生的生活。

二、中小学音乐社团活动与课堂教学研究

中小学音乐社团与课堂的联系,是社团有无开展必要的重中之重。因此,许多研究者将研究重心放在了社团与课堂的联系上。通过分析各自的优缺点,将二者有机结合,从而使学生更加全面的学习音乐,表现音乐,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中小学音乐社团活动与课堂教学的关系研究

薛琪《以音乐社团形式开展高中音乐课选修模块》与郭越怡《小学课外音乐社团活动的调查研究》中均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论述。二者观点一致课堂音乐社团活动的基础;社团实践是课堂的更高阶段。课堂是音乐教育发展之根本;音乐社团活动是补充与延伸。在传统音乐课堂中,学生的行为是聆听、模唱,是吸收音乐的过程,但不能给他们一个自由学习音乐的空间。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中,将表演和创造也纳入美育教育的领域。音乐社团活动应运而生,为学生创造了良好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环境,让他们在社团活动中将课堂所学的音乐知识自我吸收后升华出新,延伸课堂。

(二)中小学音乐社团活动与课堂教学结合原因、意义的研究

胡菁华在文章《关于音乐社团与音乐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建构初探》中对二者结合的原因进行了说明:1.教学目标一致;2.教学内容相似;3.教学方式互补。这三点使中小学音乐社团活动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相互支撑,优势互补。

王婷在《“里”应“外”合德艺并进――课堂教学与学生音乐社团训练关系初探》一文中罗列了二者结合的意义:1.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所学到的音乐知识在音乐社团活动中得到再现、运用、创造;2.促进社团成长;学生在社团活动中的表现形式不仅有独唱、独奏,而且有合唱、合奏,使学生自身音乐技能及合作能力都有所提高;3.保障人才培养,音乐社团活动给学生了一个展现音乐才能,激发音乐兴趣的舞台,这样不仅让课堂教学优势最大化,且最大限度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音乐人才。

综上可得,正是由于将音乐社团的表现性、空间性、以学生为主体的特点,与传统课堂教学的欣赏性、知识性、以教师为引导者的优势相结合,才能将二者共同发展。才能够推动中小学音乐学科的更高追求。

三、中小学音乐社团活动发展对策研究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音乐社团活动的开展越来越受到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喜爱。它的发展问题自然成为研究的重中之重。在笔者搜集到的资料中,涉及中小学音乐社团活动发展对策的文献很多,或作为核心阐述,或对此问题的分析思考作结。均提出了可行性对策,可供一线教师参考。

(一)中小学音乐社团活动管理、开展方面

中小学音乐社团活动发展至今存在许多不完善的方面,管理不足成为首要原因。对中小学音乐社团活动的管理,主要是要尽快确立先进的管理理念。其次,音乐社团活动要想取得成绩,就要将制定的先进管理理念落实到每一节课、每一位社团学生。更需要注意的是,管理,不单单可以自上而下开展,亦可自下而上,通过学生的自主管理,将音乐社团活动开展起来。因此,笔者总结资料得出在今后的发展中要参考国内外先进管理经验;完善教育相关政策,建立先进管理理念;制定素质教育整体规划,落实常规活动;提高学生自主管理能力;抓好素质教育两支队伍――师资队伍与社团文化队伍。

此外,社团开展什么活动,如何开展,成了各位学者研究的重点。例如李雷《浅析校内音乐社团的发展》中论述可以“引入优秀的课外音乐”“进行音乐的对比”“积极开展相关主题活动”。也有学者将创新列入,提出要创新社团活动,创新学生自主的社团体系。

(二)中小学音乐社团活动师资方面

在笔者搜集到的资料中,涉及中小学音乐社团活动发展对策的文献很多,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王静的学位论文《小学音乐社团活动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和中央音乐学院硕士郭越怡《小学课外音乐社团活动的调查研究》。现今的音乐社团活动中最明显的问题,就是师资。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在教学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只有将这一问题解决,音乐社团活动才有继续开展的可行性。对音乐社团活动教师的发展,可从数量、质量两方面着手。

综上所述,笔者发现文献中提到的发展对策都是针对现状研究中涉及的,音乐社团现状中的确存在的问题的对策。由此可知,研究者并不是纸上谈兵,而是通过实地调研后给出的指导性意见。笔者相信,只要根据实际中的问题,合理借鉴,音乐社团定会有更好的发展。

四、结语

通过笔者对文献的搜集整理发现,有些观点存在重复研究的现象,例如民乐团的排练问题,音乐社团的发展对策问题等等。而有些问题则急需研究解决,却无人涉及。例如戏曲社团在中小学的开展问题,民乐团成果展示途径问题等等。为避免中小学音乐社团活动相关研究出现重复,造成不必要的人力、物力浪费,笔者呼吁研究者能够更深入、更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高文丽.《区域性中小学音乐社团“事业伙伴”协作组的构建与实施》[J].《中小学音乐教育》,2015,(01).

[2]李宝红.《如何将古筝社团活动与音乐课堂有机结合》[J].《新课程・小学》,2014,(04).

[3]赵文静.《小学音乐社团活动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北方音乐》,2014,(07).

[4]郭越怡.《小学课外音乐社团活动的调查研究――以北京地区为例》[D].北京: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5]温爱霞.《课外音乐活动推动高校音乐课堂》[J].《信息科技》,2011,(02).

[6]赵婧伊.《民族器乐教学在小学民乐社团中的实践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2013年.

[7]吴伟华.《初中生民乐活动中合作精神的培养》[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12年.

[8]梅玮.《音乐课程与民乐社团“伙伴协作”的构建与实施》[J].《黄河之声》,2015,(16).

[9]王直.《如何建设学生乐团――从北京35中金帆民乐团成功访谈记》[J].《人民音乐》,1999,(04).

[10]熊秋玲.《大学生对河南戏曲的认知状况调查研究》[J].《戏剧文学》,2013,(12).

[11]房宁.《民办高校戏曲社团发展及京剧文化普及问题思考――以西安培华学院为例》[J].《大众文艺》,2014,(19).

[12]谭兴芳.《戏曲走进大学校园的若干思考》[J].《科学咨询(决策管理)》,2008,(03).

[13]薛琪.《以音乐社团形式开展高中音乐课选修模块》[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06).

[14]胡菁华.《关于音乐社团与音乐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建构初探》[J].《音乐时空》,2015,(07).

[15]王婷.《“里”应“外”合德艺并进――课堂教学与学生音乐社团训练关系初探》[J].《中国音乐教育》,201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