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手术室病人护理常规十篇手术室病人护理常规十篇

手术室病人护理常规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6:56:13

手术室病人护理常规篇1

昆明市经开人民医院手术室,云南昆明650000

[摘要]目的探讨于手术室护理中实施人文关怀的具体方法、临床效用。方法依照不同的手术室护理形式将72例做手术的病人分组:手术患者组(36例)与对照患者组(36例),对照患者组行手术室常规护理,手术患者组行手术室常规护理+人文关怀护理。给予相应的手术室护理之后,比较手术患者组与对照患者组的满意度、护理质量反应状况。结果比较对照患者组与手术患者组的护理结果,手术患者组的护理满意度比对照患者组高,p<0.05,手术患者组的护理质量反应情况比对照患者组好,p<0.05。结论将人文关怀融入手术室护理之中,是对护理质量的一种提升与优化,能有效辅助患者于手术室中的诊治,提升手术质量、治疗满意度。

[http://

关键词]人文关怀;手术室护理;护理形式;护理方法;护理质量;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654(2014)03(b)-0028-02

人文关怀即为对患者生存状况所给予的一种关怀,是对人性、尊严的一种肯定[1]。2011年4月25日—2013年4月25日,我院接收72例医治形式为手术的病人,为了探讨于手术室护理中实施人文关怀的具体方法、临床效用,将72例做手术病者分组探讨,详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1年4月25日—2013年4月25日,我院接收72例医治形式为手术的病人,男性38例,女性34例,年龄:15~58岁,平均:(38.40±10.19)岁。72例病人手术麻醉方法:硬膜外麻醉法。依照不同的手术室护理形式将72例做手术的病者分组:手术患者组(36例)与对照患者组(36例)。在对照患者组中,男性19例,女性17例,年龄:17~58岁,平均:(38.42±10.19)岁,为对照患者组行手术室常规护理。在手术患者组中,男性19例,女性17例,年龄:15~57岁,平均:(38.38±10.19)岁。为手术患者组行手术室常规护理+人文关怀护理。无论对照患者组,还是手术患者组,所有做手术病者的麻醉状况、年龄及意识状况等均无显著差异,p>0.05,因此在给予相应的手术室护理之后,比较手术患者组与对照患者组的满意度、护理质量反应状况。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患者组为对照患者组提供手术室常规护理,即为遵循手术室护理的一般程序展开相应护理。

1.2.2手术患者组为手术患者组行手术室常规护理+人文关怀护理。人文关怀护理:①术前护理。在术前护理程序中,护士的职责就是要做好术前访视。在手术的全期护理之中,术前访视属于核心环节。护士要仔细翻阅病人资料,例如:病历等,进而深入了解病人手术方案、诊治需求以及病史等相关信息。在对病人的术前访视中,护士在自我介绍之后,当简要说明手术麻醉方式、手术方法、手术室缓降以及手术人员等,并将术前禁忌事项告知病人,例如:饮水、吸烟、进食等禁忌事项。此时倘若病人有问题提出,要予以耐心、详细解答,使病人内心压力、负担可以减轻。另外,对于术中存在体位要求、麻醉方式要求的病人,要说明要求,并加以练习,进而使患者对手术需要、麻醉体位等得以详细了解,提高术中配合度[2-3]。②术中护理。入手术室以后,巡回护士当热情、亲切接待病人,与此同时,要进行自我介绍,使手术室内可以有一种尊重病人、爱护病人、关怀病人的氛围,使病人的恐慌感、紧张感、陌生感得以消除。手术室温度当于22~25℃间,并注意术中保暖。在手术操作中,要避免身体不必要或者过分暴露,尊重患者。此外,保护受压部位,规避压疮的出现,使患者肢体功能得以保持,依照情况使肢体可以适当活动,避免体位损伤,要适时询问病人感受,并予以安抚、心理支持。另外,护士当严谨要求自己,不可玩手机、嬉笑,要尽一切可能创造一个充满信任、愉快、放松、安全的氛围[4]。③术后护理。观察切口情况、病情,是否存在水疱、压疮等,并评测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状况[5]。

1.3观察指标

评估对照患者组与手术患者组的病人对护理质量的反应状况、对护理的满意情况。护理质量测评:测评分值最高是100分,分为:优、良、劣。护理质量优:90分之上;护理质量良:70~90分;护理质量劣:70分以下。护理满意评价:患者根据自身要求的满足情况、内心感受情况予以判断。护理满意情况分:特别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6]。

1.4统计方法

分析数据、统计数据均经软件包:spss16.0处理,并予以t检验、χ2检验。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质量测评结果对比

对比护理前状况,给予相应的手术室护理之后,对照患者组与手术患者组状况皆大幅度改善,p<0.05。比较对照患者组与手术患者组的护理质量测评情况,手术患者组的护理质量反应情况比对照患者组好,p<0.05。详见表1。

2.2护理满意度测评结果对比

比较对照患者组与手术患者组的护理满意情况,手术患者组的护理满意度比对照患者组高,p<0.05。详情见表2。

3讨论

当前,医学护理学取得了质的发展与进步,不断涌现出新的护理方法、护理技术以及护理知识。人文关怀即为对患者生存状况所给予的一种关怀,是对人性、尊严的一种肯定。在护理中,基本的护理原则即为以人为本,依据病人要求、感受给予护理。通常手术所需时间为数小时,相对较短,但是在手术的数小时之中,病人所承载的精神压力、心理负担是巨大的,所以病人比以往更需要鼓励、心理安慰、心理支持。在临床中,手术诊治往往比较特殊,尤其在患者清醒的状态下,患者将生存的希望寄托在医护人员身上,因此内心难免恐惧、担忧、紧张。另外,手术中的场景、陌生面孔、手术氛围等,都会使病人的无助感、茫然感增重,所以护理人员要懂得心理学知识、掌握护理技术,及时给予病人情感安慰、精神鼓励、心理开导,使病人感受到人文关怀的力量[7]。本文,比较对照患者组与手术患者组的护理结果,手术患者组的护理满意度比对照患者组高,p<0.05,手术患者组的护理质量反应情况比对照患者组好,p<0.05。可见将人文关怀融入手术室护理之中,是对护理质量的一种提升与优化,能有效辅助患者于手术室中的诊治,提升手术质量、治疗满意度。

[http://

参考文献]

[1]陈秀芳,张继勇,王竹栗.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30):82-83,96-97.

[2]杨敏利,王宇.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及防范措施[J].中华护理学会第2届国际手术室护理文集,2009,19(30):1064-1069.

[3]倪丽虹,王秀梅,周海玉.人性化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4):124-126.

[4]尤彩琼,李建山,汪东兴.人文关怀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0):105-106,214-216.

[5]洪琳,钟秀学,郭黎明,等.舒适护理运用于手术室护理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12,37(18):192-195.

[6]钟传弟,罗玉华.整体护理和循证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15):77-78.

手术室病人护理常规篇2

【摘要】目的探讨预防和避免手术室发生差错的有效护理措施,以阻断护理差错发生的源头,确保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安全、准确和高效。方法通过总结术前访视、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职责分明以及严格控制手术护理质量等途径,发展和完善手术室护理的工作常规。结果实施环节控制有效预防了手术室护理差错的发生。结论手术室是医院对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检查诊断而且担负抢救工作的重要场所,同时也存在着护理安全隐患。手术室护理管理者和一线护理工作人员必须不断总结工作经验、规范各种医疗护理行为。尊重法律与医学发展的要求,形成工作常规,完善工作制度,做到有法必依,确保更好地维护患者与自身的权益。

【关键词】预防;手术室;护理差错

随着社会的发展,病人的自我保护意识日渐增强,对医疗护理服务质量、医疗护理安全和病人合法权益的要求也不断增强,因此手术病人的安全管理则变得更为重要。现就手术病人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及防范措施讨论如下。

1术前访视

详细了解患者既往治疗资料,可对术中高危操作起到有效提示和防范作用。促进护患之间的沟通,让手术室护士由封闭的手术间走向病人床旁,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向为“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1]。术前宣教可以缓和病人的紧张情绪,也可以体现对病人的理解和关心,增进互信,减少医患纠纷。

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2.1严格核对(1)病人入手术室后主管医生、麻醉师和巡回护士共同查对病人,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床号、病案号、诊断、手术名称、手术部位、各项检查、有无过敏史、手术中带的药物和X线片、特殊物品、有无配血等,并在安全核对表上签字。(2)检查手术室环境:备齐手术所需物品,并检查是否符合及有效期。(3)术前、关胸腹腔前、关胸腹腔后、缝合皮肤后分别查核器械、缝针、纱布数等并做好记录及签名。术中给药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输血按照常规由巡回护士和麻醉师2人核对之后签名记录。

2.2标本留取手术取下的任何组织都要询问医生是否留取标本,不可自行处理或丢弃、弄错。如遇多个标本组织时,应按顺序分别标记并和医生共同核对清楚。术中冰冻应由专人送检,且此时的病理报告不得以电话结果作为手术依据,以防误听而发生差错。应发送正规病理报告单。常规标本在术中由巡回护士妥善保管,手术后连同病理检查单一起放至固定的容器内,并加入福尔马林固定液,贴上标签并签名。派专人送去病理科。

2.3术后病人护送手术结束后要由巡回护士和麻醉师一同护送病人回病房(危重或全麻未拔管病人需手术医生一起护送回iCU)。途中注意观察病情变化,保证各种管路的畅通和牢固。躁动病人应做好防护。与病房护士做好各项交接。

3手术室环境质量

3.1手术室严格三区划分即限制区、非限制区和半限制区。限制区包括无菌手术间、洗手间、无菌室、贮药室等。半限制区包括急诊手术间、器械敷料准备室、麻醉准备室。非限制区设更衣室、标本间、污物处理间、麻醉复苏室和护士办公室、医护人员休息室、餐厅等[2]。

3.2手术室的要求温度须维持在22℃~25℃,湿度须维持在50%~60%。主要设置和配备有手术台、器械台、无影灯、吸引器、输液架、踏脚蹬、中心供气系统与中心负压吸引、各种监护仪、X线读片机、显微外科及微创外科系统等。

3.3手术房间的层流设备手术房间须有净化空气的层流设施,以确保手术房间空气的洁净,从空气源头上杜绝手术切口的感染。

3.4严格区分污染手术和非污染手术非污染手术术后按照常规方法进行处理。污染手术对于永久性器械要预先消毒然后再清洗,一次性的医疗器材须在消毒之后再毁形处理。严重污染时应加大消毒剂的作用剂量及时间。

4器械准备

4.1消毒灭菌质量永久性手术器械须经过清洁、消毒、灭菌三个步骤,可以根据不同材质的要求分别采用高压蒸汽、环氧乙烷等不同的灭菌方法。

4.2一次性医疗器材须有卫生行政部门注册的生产和卫生许可证批号,有消毒日期和在有效期内使用,包装无破损,使用后必须毁形后浸泡消毒再集中处理,严禁重复使用。

5手术质量

5.1术中严格无菌操作原则与无瘤操作(1)术中严格无菌操作原则:手术者脐以下为污染区域,污染后的物品必须更换和重新灭菌。术中如果切开胃肠之污染器械应置于弯盘之内,以区别于其他无菌物品。避免身后和横向传递器械、物品。术中手套刺破或污染应及时更换。胃肠道手术关腹时须使用关腹包,确保皮肤及肌层不被胃肠道内容物污染。(2)无瘤操作:肿瘤组织剥脱之后必须及时的放置于换药碗之中,把与肿瘤组织接触的所有手术器械及医疗器材从无菌手术区域移除,手术医生与洗手护士立即更换手套。使用无菌洗必泰成分溶液或者无菌蒸馏水冲洗手术创面,彻底杀死肿瘤细胞。

5.2对手术医生的督导在国外许多医院里,“手术室督导”是手术室护士的管理者[3],在国内,科护士长不仅如此,更应该对低年资的手术医生进行督导。在遇到特殊情况或者是比较复杂的手术时,巡回护士有义务及时将正在施术的医生不能处理的问题报告给科护士长,以确定是否请示上级医生处理。保证患者的利益、维护医院的声誉,同时及时耐心的向患者家属解释手术时间过长的原因,取得家属的谅解,减少患者家属投诉的理由。

6术后回访

术后3~5d回访术后患者并给予问候,同时就患者现有的不适做好疏导工作,使患者感受到手术并不可怕,自然会产生安全感。每个环节中都有护理人员在关心他,对患者在术中配合及促进术后康复均起到重要作用[5]。

7讨论

加强专业技能学习,进行手术室专科培训,根据不同层次的人员制定合适的发展方向,提高人员综合素质。健全各项安全制度,交接班制度和查对制度,并严格执行。各种护理文书书写规范。加强护患沟通和交流,尽量换位思考,从病人的角度出发,理解和体谅患者,注意态度和语言的正确使用。定期召开护理差错讨论会,找出各种问题的原因并及时进行弥补,较少病人的损伤。

为确保手术病人的安全,减少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系统、科学、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作为一名手术室护士,应树立安全第一,强化自我的护理安全意识,始终以病人为中心,做到防患于未然。

【参考文献】

[1]崔炎.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5.

手术室病人护理常规篇3

【关键词】手术室急诊手术安全隐患护理管理

不同于择期手术,急诊手术风险大,存在不可预料性,病情紧急性,状况多变性三大特征[1],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均高,抢救时间紧迫,易使工作出现漏洞。在护理过程中不安全因素多,为此,对急诊手术进行安全护理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我科于2010起对急诊手术进行安全护理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我院完成急诊手术1438台,其中前3位为普通外科412台,骨科325台,妇产科316台。从病种分析:全身多处刀刺伤,胃肠穿孔,外伤性骨折,宫外伤、急性阑尾炎,颅脑外伤,高血压出血等急诊手术占总数的80%。无死亡病例,所有手术均顺完成,无一例差错事故。

2安全隐患

2.1手术风险大急诊手术中有相关一部分危重病人如车祸作伤和工伤引起的失血性休克,高血压脑出血中有些患者为饱食、醉洒状态下,不同于常规手术严格术前禁食、术前准备不够周全手术用物准备不完善,增加了手术的风险性。

2.2院内感染几率增加急诊手术是感染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之一。在急诊条件下施行手术,可因术前清洁不充分,存在开放性创口,术者为及时抢救伤患而不规范洗手等多方面原因而削弱灭菌效果;另一方面,创伤病人容易引起炎症反应异常,出血病人因血容量下降,机体防御力下降等因素,增加了感染的危险;为抢救患者,巡回护士频繁出入手术间,手术间门开闭次数增加,手术室空气净化效果减弱,影响了空气洁净度[2]。急诊手术患者未做术前常规检查,在术中,医护人员接触到患者的血液,体液等分泌物,在术中也极易被锐器剌伤,也增加了院内感染的机会。

2.3护理人员业务水平与手术发展之间有一定距离。

2.4查对不全面。

2.5手术护理记录不完善。

3管理方法及措施

3.1完善规章制度及各项操作规程此为建立质量管理的前提,是防止差错事故,提高工作质量的保证。要求手术室护理人员严格执行各项护理常规,规范护理操作,始终把安全操作放在首位。要求护士长规范管理,重视夜班护理工作安全,实施“人性化”管理。根据急诊手术护理的工作特点,合理编班,定期召开护理工作会议,总结经验,不断改进;进一步完善科室相关管理规定,使不安全隐患杜绝在萌芽状态。

3.2增强防护意识,减少院内感染

3.2.1加强手术人员管理严格要求入室的人员数量及着装,手术间固定存放常规一次性物品,充分准备特殊物品,减少巡回护士频繁出入手术间次数。

3.2.2加强自我防护对于每位急诊病人都视为高危病人,按标准预防进行每一项操作,严格执行术后物品处理程序。

3.2.3加强环境管理对急诊手术患者尽量安排在离手术室入口较近处。

3.2.4加强对患者的管理将由绿色通道接送到手术室的患者,根据病情选对在术前接受进行初处理,包括更换病人衣裤等,对术中患者的呕吐物,肠内容物等及时清除,封闭入袋,减少对手术间空气的污染。

3.3强化专业知识技能培训,提高手术配合质量只有具有较好的理论水平及娴熟的护理操作技能,才能高质量地实施护理。为此,我们定期组织业务学习,掌握各种新设备新仪器的使用的使用,同时针对急诊和危重病人手术配合及抢救进行规范操作。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充分认识自己的职责,在急救中始终把病人利益在首位。

3.4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认真核对每台手术,时刻保持高度的责任心,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始终把安全医疗放在首位。例如手术患者的十二查对;主刀医生、巡回护士、麻醉医生三方再次确定手术部位;术中切下的组织标本按规定程序来执行,做到每一项都要有签名,责任到人。

3.5严格规范手术护理记录单的书写手术护理记录单是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文字反映,作为客观病历资料,具有法律效力。手术室护士应高度重视手术护理记录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准确性和科学性。术语要规范,字迹要清楚,数据要统一,术中抢救及更改手术等特殊情况记录应及时、客观,巡回和洗手护士核对器械、敷料无误后签全名。

4小结

急诊手术是手术室日常工作的重要部分,对急诊手术护理实施安全管理,提高了护理质量,保障了患者的安全。在手术急救过程中,完善流物的抢救程序,熟练的操作流程和合理的人员配置,护士高度责任和使命感,是确保手术成功,挽救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因素和环节。

参考文献

手术室病人护理常规篇4

二。值班护士(如测体温、脉搏、血压等)和登记姓名、性别、年龄、住址、来院准确时间、单位等项目。值班医生在接到急诊通知后,必须在5-10分钟内接诊患者进行处理。对拒绝来急诊科诊治患者或接急症通各后10分钟不到的医师,急诊科护士随时通知医务科、门诊部或总值班室,与有关科室负责人联系,查清原因后予以严肃处理。

三、临床科室应选派技术水平较高的医师担任急诊工作,每人任期不得少于6个月,实习医师和实习护士不得单独值急诊班。进修医师经科主任同意报医务科、门诊部批准,方可参加值班。

四、急诊科各类抢救药品、器材要准备完善,由专人管理,放置固定位置,经常检查,及时补充更新、修理和消毒,保证抢救需要。

五、对急诊患者要有高度的责任和同情心,及时正确、敏捷地进行救治,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各项记录,疑难、危、重症患者应在急诊科就地组织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再护送病房。对需立即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应及时送手术室进行手术。急医师应向病房或手术医师直接交班。任何科室或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或借口拒收急、重、危症患者是。

六、急诊患者收入急诊观察室,由急诊医师书写病历,开好医嘱,急诊护士负责治疗,对急诊患者要密切病情变化并做好记录,及时有效的采取治疗措施。观察时间一般不超过3天,最多不超过一周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七、遇重大抢救患者需通知医务科、护理部、门诊部、有关领导亲临参加指挥。凡涉及法律纠纷的患者,在积极救治的同时,要积极向有关部门报告。

八、急诊范围:

1、急性外伤、脑处伤、骨折、脱臼、撕裂伤、烧伤等;

2、急性腹痛;

3、突发高热、呼吸、血压、心率(律)及神志明显异常者;

4、突然出血、吐血、有内出血征象、流产、小儿腹泻、严重脱水及休克者;

5、有抽风症状或昏迷不醒者;

6、耳道、鼻道、咽部、眼内、气管、支气管及食道中有异物者;

7、眼睛急性疼痛、红肿或急性视力障碍;

8、颊面青紫、呼吸困难者;

9、中毒、服毒、刎颈、自缢、淹溺、触电者;

10、急性尿闭;

11、发病突然,症状剧烈,发病后病情迅速恶化者;

12、烈性传染病可疑者;

13、急性过敏性疾病;

14、其他经医师认为合乎急诊抢救条件者。

上述规定,不可机械执行,以免耽误患者诊玻如病情模糊难定应由医师根据患者全面情况斟酌决定。

急诊室护理工作制度

急诊室是医院危重病人的地方,是医院体现医闻质量和管理质量的重要部门。为保证急诊室护理工作的高效、迅速,特制订本管理规定。

一、组织管理要求

1、急诊室的护理人员必须有救死扶伤的精神,业务水平高,各专科知识,技术操作熟练,抢救动作迅速,治疗及时,准确。

2、要有严格的以岗责任制为核心和各项规章制度,如交接班制、仪器使用检查保管制、抢救制度等。护理人员值班时坚守岗位,不得擅离职守。

3、要有健全的院内抢救组织,遇有特殊情况,通过信号系统立即组织人员赶赴急诊室进行抢救。

4、急诊室工作人员要有严格的时间观念,对病人的接诊时间、抢救时间、治疗时间要争分夺秒,任何人不得延误,否则要追查责任。

二、业务管理要求

1、急诊室护士的条件:要经过专业训练,能熟练掌握抢救一些常见病症的技能,如心电图机的使用和心脏异常图形的识别;除颤、起搏器的使用;人工呼吸机的使用及简单排除故障的办法;气管插管的使用;心脏聚停的抢救等。

2、抢救定位工作训练:对常风急诊,按抢救内容顺序,规定医师与护士的工作职责,制成文字条款与图片,并经常练习。这样,可在抢救时,有条不紊,准确无误地工作,抢救成功按标准应达80-85%.

3、做好分诊预检工作,分诊准确率应在90%以上,并认真登记统计,以便总结经验,改进工作。

4、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遇有急性传染病人时,应及时做好隔离消毒工作。

急诊观察室工作制度

一、因病情需要,可在急诊科观察室短期观察者(包括病情复杂,难以确诊,需入院诊治而暂无床又不能转出者)。

二、值班医师和护士,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开好医嘱,及时填写急诊观察病历,随时记录病情和处理经过,认真做好接班。

三、急诊观察室医师早、晚各查床一次,重症随时查看,主治医师每日查床一次,及时修订诊疗计划。

四、急诊观察室值班护士,要随时主动巡视患者的病情、输液、给氧等情况,发现病情变化,立即报告医师并及时记录。

五、加强基础护理,预防褥疮、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

六、留观察者只许留一人陪伴(特殊情况除外)。

七、留观察时间一般不超过3天,最多不超过一周。

急诊注射室的工作制度

急诊注射室主要负责急诊各科病人的药物注射治疗任务,以方便病人。

一、工作人员应了解常用注射药的药理作用、毒性反应和药物过敏反应的紧急处理,并具有熟练的技术,高度的无菌观念责任心。

二、注射室内应保持整洁卫生,空气流通,光线充足。地面先拖后扫,每日2次用消毒液擦拭,紫外线空气消毒,以减少污染。每月做空气培养1次,并做好监测登记。

三、着装整洁,带好帽子、口罩,并做好注射治疗器材和物品的准备工作,向病人做好必要解释。

四、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和门诊“三查五对”制度(“三查”:查批号、有效期、药品有无变色、沉淀、裂纹:“五对:对姓名、药名、剂量、浓度、用法)。嘱病人保管好注射单。

五、注射部位准确,避开瘢痕、硬结及皮肤患处,掌握无痛注射法,熟练基本技术操作,减轻病人痛苦。

六、各类器材、药品定点放置,专人负责保管并定期清点,及时兑换与补充,每周大消毒1次,保证无菌物品的绝对无菌和供应。

七、对使用过的注射器等一次性物品,应进行消毒毁形处理后更换,对每一个病人治疗前均应先洗手,后操作,防止交叉感染。

八、室内应备有急救车或急救药品器械,备有氧气、吸痰器等,以备抢救用。

九、无菌持物钳(镊)消毒罐配套加盖,每周消毒2次并及时更换消毒液,贮物槽及敷料罐每周消毒1次。

急诊抢救室工作制度

一、抢救室专为抢救患者设置,其他任何情况不得占用(尤其抢救室)。抢救的人一旦允许搬运,即应转移出抢救室以备再来抢救患者的使用。

二、一切抢救药品、物品、器械、敷料均须放在指定位置,并有明显标记,不准任意挪用或外借。

三、药品、器械用后均需及时清理、消毒、消耗部分应及时补充,放回原处,以备再用。

四、每日核对一次物品,班班交接,做到账物相符。

五、无菌物品须注明灭菌日期,超过1周时重新灭菌。

六、每周须彻底清扫、消毒一次,室内禁止吸烟。

七、抢救时抢救人员要按岗定位,遵照各种疾病的抢救常规程序进行工作。

八、每次抢救患者完毕后,要作现场评论和初步总结。

急诊患者接待管理制度

一、目的;通过对急诊患者接诊过程进行控制,使急诊患者及时、准确得到诊治、危重患者到抢救、避免多科转诊,延误救治时机。

二、适应范围:急诊科患者的接诊服务。

三、职责:1、急诊护士负责急诊患者接诊、分诊工作,按医嘱及时进行各种治疗和护理服务。2、急诊科护士长负责指导接诊、分诊工作,协调解决急诊患者按诊过程出现的问题及意外。3、护理部主任、急诊科主任负责协调解决特大意外、灾难事件及大的纠纷。

四、工作程序:1、急诊科专门设立急诊班护士,负责接待来诊急诊患者,24小时值班。2、接诊护士应按急诊患者病情轻、重、缓、急分别处理。(1)对接受治疗的患者,当班护士根据需要安排坐姿或卧位,并介绍环境,交待注意事项及患者须知。(2)对外伤的患者,接诊护士应做相应的初步处理,如止血包扎、固定制动等。(3)高热患者按医嘱予以测量体温、物理降温,并安排床位、保暖等,在病历上做相应的记录,并按医嘱给予治疗及护理,(4)急诊护士接到危重患者直接送入抢救室,通知相关医生抢救,并参加抢救工作,开通各种抢救通道,准备各种抢救仪器。遇到因科内条件限制不能处理的急诊患者(如心脏破裂、股动脉破裂等)应立即送往手术室,争取抢救时间,在护送途中做好相应救治工作(如开通静脉通道等)。(5)遇到由路人送来的无名氏,做好接诊救治工作的同时,护士应向患者询问他的地址、姓名、电话,根据患者提供的资料,联系其家人或朋友。(6)对神志不清而无人照看者,在做好救治工作的同时,接诊护士和医生同时检查、清点患者的物品并登记,签名后暂时保管,根据患者承受身物品所提供的资料,设法通知其家人或朋友。

手术室工作制度

一、进入手术室人员必须衣帽整齐,更换拖鞋及手术衣、裤、口罩,外出时应更换外出鞋,着外出衣。每次手术完毕,手术衣、裤、口罩、帽子、拖鞋须放回指定地点,处人不得擅入。

二、手术室内应保持安静、整洁,禁止吸烟及大声谈笑。

三、室内的药品、器械、敷料专人保管,定期查对,及时修理补充,用后放在固定位置。急诊手术器材。设备应经常检查,以保证手术正常进行,毒、麻、限剧药品标志明显,严格管理。未经科室领导同意,手术器械不得外借。

四、手术通知单须于手术前1日送手术室,如需特殊器械,预先注明。手术室根据手术通知单按时接送病人手术。

五、急诊手术由值班医师通知手术室,并填术通知单。如急诊手术与常规手术冲突时优先安排急诊手术。

六、接手术病人时,先取病历并认真核对病人的姓名、床号、年龄、诊断,手术名称和部位,严防差错。病情允许时应向病人做必要的自我,消除病人的紧张焦虑情绪,体现整体护理内涵。

七、手术室设24小时值班,坚守岗位,随时接受急诊抢救,不得擅自离岗。

八、手术时间为手术开始时间,排定参加手术人员均应在预定时间前20-30分钟到手术室做好准备工作。临床科室因故更改、增加或停止手术时,应事先与麻醉科科主任、护士长联系。

九、手术人员应精力集中,严肃认真,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常规,有菌手术与无菌手术应分室进行。手术前后手术室护士应详细清点手术器械、敷料及缝针等数目,应及时消毒、清洗、处理污染的器械和敷料。

十、对施行手术的病人做详细登记,按月统计上报。

手术室病人护理常规篇5

关键词:持续质量改进;护理质量;应用价值

手术室是医院对病患实行手术治疗、急救的重要场所。为了探究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工作中,持续质量改进的应用效果,文章选取了我院2012年12月~2015年1月实施的手术252例,对其展开观察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126例2014年1月~2015年1月实施手术病患(改进组)及126例2012年12月~2013年12月实施手术病患(对照组)。在126例改进后手术病患中,男75例,女51例,年龄范围为25~69岁,平均39.2±3.5岁。在126例改进前手术病患中,男73例,女53例,年龄范围为23~65岁,平均37.6±3.1岁。2013年~2015年,手术室中护理人员72人未发生变动,其年龄范围为20~45岁,平均27.9±3.1岁。在护理人员72人中,大学本科59人,所占比例为81.25%。副主任护师5人,所占比例为6.94%,主管护师17人,所占比例为23.61%,护师30人,所占比例为41.67%,其余为护士。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和病情危急程度等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且两组患者家属均签署知情协议书。

1.2方法

1.2.1对照组护理管理方式

对对照组病患实行常规护理管理方式,即常规手术护理、日常管理、护士长手术室检查等。

1.2.2改进组护理管理方式

对改进组病患实行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具体操作如下。

(一)积极鼓励护理人员参与至在职教育学习中,积极利用工作之余,积极增强自身专业素养。依照不同资历护理人员对其实行层级培训,认真制定落实培训计划及目标,积极建立好一个科学合理化的培训考核体系,分层级的实行手术室护理人员理论及技术培训。主要的培训内容包括:专科手术护理配合、特殊的安全摆放、专科仪器设备使用等。科学运用晨会时间,护士长每日工作前向全体护理人员提问术中注意事项及手术配合操作[1]。每周定期组织业务学习。在不断的培训学习中,促使手术室中的护理人员可接受到有目标、针对化的系统培训,胜任手术工作岗位。

(二)完善规章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对手术室中的传统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做修订处理,有机结合实践工作,制定实施全新的规章制度,如手术室工作防护、工休会制度、科研制度等。对手术室护理标准做完善处理,主要包括:术前访视流程、医疗废物处理等。规章制度的健全完善,工作流程的建立,岗位职责的明确,可使得手术室护理工作更加趋于制度化、标准化以及规范化。

(三)加强质量安全管理及持续改进。在手术室建立好护理质量管理组,主要包括:护理文件书写组、9个专科护理小组、药品管理组、仪器设备组、护理质量控制组、科研组等。各护理质管组需制定好针对化的工作计划及规范标准,在发现问题后及时反馈至管理组,对其进行分析研究,制定好改进措施,以此帮助促进护理质量提升。

(四)手术室工作量化管理。需依照手术室工作特点邀请相关人员参与讨论,制定好手术室护理工作的考核评分标准。考核评分内容包括:护理工作质量、服务态度、操作考核、手术医生满意度、劳动纪律等。对护理质管模式实行量化管理是在手术室管理工作中引入竞争机制,充分遵循公开、公平的原则,体现出多劳多得分配制度,以此帮助增强护理人员的工作紧迫感,促使其在日常工作中更加努力,积极学习。如此一来,可在帮助增强病患对于医护人员信任感的同时,增强其对于手术科室工作的满意度,提高手术室工作效率。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病患的手术等待时间、医生、病患满意度进行对比观察,分析研究其护理管理效果。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当p

2.结果

2.1两组病患的手术等待时间对比

两组病患的手术等待时间对比如表1所示。

表1两组病患的手术等待时间对比(x±s)

通过对表格的对比分析后发现,改进组病患的手术等待时间39.63±5.32min要少于对照组的53.55±7.26min。两组存在差异极为明显化,p

2.2两组病患的医生、病患满意度对比

两组病患的医生、病患满意度对比如表2所示。

表2两组病患的医生、病患满意度对比[n(%)]

通过对表格的对比分析后发现,改进组病患的医生、病患满意度88.89%及97.62%要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78%及80.16%,两组存在差异极为明显化,p

3.讨论

持续质量改进是一个持续性的活动,只有持续性的进取、创新才能够帮助获取到较好的效果。持续质量改进措施的实施目的是增强病患及医生的满意度,确保护理质量的稳步提升[2]。在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中,持续质量改进措施的应用可帮助增强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意识,全面掌握各项手术配合。持续质量改进在现代护理管理中属于核心所在,在其应用中可避免出现计划性、目的性缺乏的问题,主要特点为:将服务对象作为中心,将测量标准作为最低的起点,持续不断改进,对护理质量实行全面化的管理,尽量使得全体护理人员充分发挥出自身潜能,提升护理质量。另外,由于质量改进属于一个持续循环的活动[3]。因此,在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实施中,还要求手术室护理团队具备较佳的团队协作精神,对细微之处也不可掉以轻心,各护理人员需对自身职责及应采取的工作方式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从而使得护理质量持续优良,增强病患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在本次研究中发现,改进组病患的手术等待时间要明显少于对照组,医生、病患满意度则要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张庆香.持续质量改进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31):377-378.

手术室病人护理常规篇6

[关键词]手术室;安全管理;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R192[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9701(2011)21-136-02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人们的法律意识增强,经济的发展使人们生活条件大幅提高,对健康要求也越来越高。手术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疾病甚至是挽救病人生命的手段,在新技术、新设备层出不穷和新的医学模式发展的情况下,越来越向高、尖、精程度发展,如肝移植、心脏移植、颅颌联合手术的开展等[1]。但要做到手术成功,必须保障手术的安全进行,否则会造成病人更大的伤害。我们的终极目标是:以病人为中心,保障病人的生命安全。抓好手术室安全管理工作势在必行。本文现就我院近2年在手术安全管理中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一个目的

确保手术安全。

2两种模式

包括三级管理模式和多环节管理模式。

2.1三级管理模式

医院建立三级安全管理网络,并引进系统整体化管理模式。各级有明确职责和规范要求,有具体的管理办法,有切实的监督措施,有行之有效的量化评分办法,有明确的奖惩原则,在运行中有信息的反馈,然后对系统中的安全隐患逐一排查,不断调整,最终使之良性运转。

2.1.1一级:安全管理委员会业务院长总负责,下面成员由各职能科室负责人组成:院感主任、护理部主任、医务科主任、后勤保障主任,分别管理手术室感染、护理质量的监控、手术安全、后勤保障工作,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包括有关规章制度的掌握程度、落实情况;手术室感染控制措施、护理质控、手术安全保障机制、手术室仪器设备管理和药品应用问题及一次性用物的规范管理等,并根据检查结果组织讨论、评分,计入科室考核成绩,与奖金挂钩;每月进行一次相关知识培训,由各科业务骨干讲解,每季度总结一次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问题,作为下一阶段调整的依据。

2.1.2二级:安全管理小组由各科主任和护士长组成,管理各科医疗、护理安全。手术室护士长根据手术室实际制定安全管理计划;督促检查手术室各项规章制度和护理常规的贯彻执行,对新入室人员要加强培训,使之能尽快适应工作需求;合理化地搭配人员,科学地分工,并经常督促检查,及时总结经验,不断提高护理质量;负责督促所属人员无菌技术操作规范,每月定期或不定期对工作人员手、灭菌物品、手术室空气进行采样培养(结果存档备查),使其符合卫生学[1];对各类仪器、设备,指定专人负责,定期检查使用情况,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是否及时维修、保养并登记清楚;对药品特别是急救药品,每天要检查是否足量、定位、易于取用;毒麻、限制性药品要有专人专柜加锁保管。对发现问题要及时讨论,定出防范措施,要有处理意见,并登记上报。每月填写安全月报表,作为质控依据以调整以后的工作。

2.1.3三级:安全管理负责人由各班护士具体负责。在护士长的合理分配下各司其职,并协同配合,互相监督,共同把手术室各项安全工作做好、做到位,使手术室环境整洁,温湿度适宜,用物摆放规范,仪器设备性能良好处于备用状态,药品基数足,无过期,定位且易于取用。巡回护士术前将手术中所用按要求和术前准备登记表准备齐全,并保质保量;做好术前访视工作,检查一次性用品小包装及灭菌日期是否合格;术中密切配合麻醉和手术医生,尤其在执行口头医嘱时,一定要大声复述一遍,确认无误方可执行,做好记录并签字,术后让医生及时补上医嘱;协助器械护士三清点(术前、术中关腹前、术后)敷料、纱布、器械、针线,并认真填术护理记录单,巡回、器护双签字;器械护士术前要巡视病人,参加术前讨论,了解手术配合要求;护理员要配合值班护士做好术前氧气和物资准备,术后做好终末消毒。

2.2多环节管理模式

2.2.1护理人员环节管理对护理人员进行法律法规培训学习、讨论、专题讲座,提高人员法律意识,要依法从护,保护病人和护士自身合法权利。对新护士要重点培训,重点跟班。

2.2.2病人环节管理对新开展的手术、急危重病人手术,有发生安全潜在危险可能的要重点观察、重点护理,做好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跟踪支持,并详细记录,以作为法律依据封存档案。

2.2.3护理操作环节管理按技术规范操作,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特别在抢救过程中,护士要冷静、沉着、不惊慌、不急躁,细致观察,判断准确,应变及时,配合恰当。输血前反复查对并签字,口头医嘱复述无误准确执行。

2.2.4时间环节管理节假期间,夜里值班,多是急诊手术,人员又少,手术准备一定要充足,值班人员责任心要加强,确保安全。

2.2.5执行医嘱环节管理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强调执行医嘱的准确性。

3三三保障

即人员、物质、环境三方面因素在术前、术中、术后三个阶段的保障。手术室护理人员良好的素质是保障手术安全进行的关键。对于新护士道德规范、法律意识、专科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尤为重要。术前准备是否完备关乎手术是否顺利,要分析人员、物质、环境三方面因素中的薄弱环节和不安全因素,做到“三预、四抓、两超”,即预见、预查、预防;对容易出错的时间、对容易出错的环节、对容易出错的部门、对容易出错的人,进行超前教育、超前监控。术中对病人生命体征的监测和护理、对手术的配合、对器械的清点、对医嘱的执行都要求护士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应急处理能力而且要细心,有责任心。巡回护士配合麻醉师监测好病人的生命体征;协助器械护士做到术中物质保障并做好清点工作;器械护士配合手术医生做好手术的每一步骤。术后,巡回护士包扎好伤口,护送病人安全回到病房并向值班人员详细交代病情及用物,整理手术间,室内用物归还原处做好终末消毒,随访病人予以术后支持护理;器械护士按“消-洗-消”的原则料理器械擦干(烘烤拭油,按手术器械卡打包,灭菌备用。锐利、精密和贵重医疗器械应分别清洗、处理,放入专柜),以保障手术随时进行[1]。

4 四个举措

4.1强化制度管理

制度是保障。手术室制度有:手术室工作制度、手术制度、接送病人制度、安全制度、清洁卫生制度等,每一项制度都是对进入手术室的工作人员行为的一种约束和规范,使医疗护理行为更为符合院感要求和防范差错事故以及保障手术安全性,提高服务质量,从而使病人满意。按照制度要求健全管理组织,结合工作实际,逐步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和工作流程,如围绕消毒隔离制度,制定手术人员进入手术室的着装规范、外科洗手规范、手术器械处理规范、手术人员无菌操作原则、特殊感染手术的处理、一次性用品的处理等。同时结合各级人员工作职责,进行学习培训,指定专人负责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落实情况的检查,督促手术室人员严格执行,并管理其他人员遵守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其操作规程,树立无菌观念,使手术安全进行。每周大查,每月就检查情况进行分析、讨论,制定改进措施,以不断完善规章制度。

4.2加强人员素质培养

人员是关键。手术室安全工作靠各级人员共同管理。强化手术人员素质培养,包括综合素质、专科素养、服务意识、安全意识、责任教育。责任心则是更基本的保证。有了安全意识、工作责任感,才能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和熟练掌握操作规程。同时加强法制观念,提高防范措施,使医疗护理行为更为规范,服务更贴合病人利益。因此,院安全管理委员会应在大手术、新开展手术、急危重病人手术前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法制培训、责任强化教育,积极讨论手术中可能发生的问题,以便防患于未然;并每季度进行一次安全答题抽查,计入考评分。奖优罚劣,从而使手术人员更注重加强自身素质修养和安全教育。

4.3抓好护理质控

护理质量是重点。护理质控三级管理:护理部-护士长-质控员,以护理标准为依据,按系统化程序运转,采取“现场控制”与“反馈控制”相结合原则[1]。

4.3.1质控小组严格质控各项规章制度和护理操作规程,如查对制度,急救药品、物品管理制度,告之义务的实施等。护士长在护理部指导下根据制度进行护理安全专项检查,每日随时查,每周不定期小查,每月大查,每季度对口查,查隐患,定措施,促改进。

4.3.2完善围手术期术前访视和术后随访制度,护理部要不时发放手术回访意见卡,根据反馈信息评估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评出护理质量优、良、差,然后计入终末质量考评分,与奖金挂勾。

4.3.3护理缺陷管理,严格督查各环节安全隐患,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将护理差错事故消灭于萌芽状态,并进一步完善护理差错和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规范差错事故记录本。

4.3.4检查护理措施完成率,要有记录,每月召开一次护理质量分析会,对照护理部、感染科、科护士长和质控员反馈来的检查结果给出评分,并制定改进措施,以利于持续增进护理质量。

4.4预防手术感染

预防手术切口感染是手术室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无菌技术是控制手术室感染最关键的环节,是一项非常严密的操作技术。消毒、灭菌是手术室护士最应熟练掌握的技术。手术室布局合理,分区明确,无菌物品和非无菌物品严格分开放置是防止院感的基础;限制过多参观人员和人员来回流动是保障空气质量符合环境卫生学管理的要求;手术物品一人一用一消毒,避免交叉感染;手术操作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降低术中感染机会;术后终末消毒彻底,尤其感染手术后,器械要按高水平消毒-清洗-灭菌程序走,因为手术器械上的血迹是细菌良好的培养基,同时血液中也存在着大量的病毒,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血液传播的疾病如HBV、HGV、HDV、ttV、HiV、HCmV、HtLV、eBV和螺旋体、细菌感染性疾病,此类病人用过的器械只有经过处理后达到清洁标准,才能有效防止手术器械造成的交叉感染[2],而且清洗彻底还将影响灭菌效果。手术器械齿槽、轴节等部位较为难洗,应在机洗的基础上加强手洗,特别是在活动手术器械轴节的同时用流动水冲洗,可达到良好的器械清洗效果[3.4]。清洁是灭菌的基础,直接影响外科手术患者的伤口愈合,是防止外科伤口感染的重要措施[4]。

总之,手术室护理人员只有有效地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5],以细心、爱心、贴心、暖心的“人文关怀”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与各科室协调配合,才能使手术病人安全、舒适地接受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1]赵淑妹.手术室护理人员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25.

[2]高威,程晓东,李秀芬.杰力试纸法在检测手术器械残留血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9):1023.

[3]马小英,农风西.4656型清洗消毒器在供应室应用中的探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6):655-656.

[4]张红玲.超声清洗机洗涤效果及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9):847-848.

手术室病人护理常规篇7

【关键词】术前访视;手术室;护理质量;应用效果

择期手术患者常常会出现紧张、害怕等不良心理反应,因此,医护人员除了要做好术前准备外,还应该实施术前访视,通过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介绍手术流程等措施来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进而让患者保持最佳状态进行手术[1-2]。本研究为了进一步观察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对我院于2015年1月到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0例择期手术患者进行分组,分别对其实施常规护理干预与常规护理干预+术前访视,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差异显著,现将对比结果进行如下总结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1500例择期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不同的护理方法将100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500例)与观察组(500例)。对照组患者:男性240例,女性260例;年龄范围为20~67岁,平均年龄为(44.7±6.8)岁;手术类型中,肝胆手术118例,胃肠手术104例,子宫次全切除术96例,卵巢囊肿切除术80例,甲状腺手术63例,剖宫产39例。观察组患者:男性243例,女性257例;年龄范围为21~65岁,平均年龄为(44.5±7.0)岁;手术类型中,肝胆手术116例,胃肠手术105例,子宫次全切除术95例,卵巢囊肿切除术78例,甲状腺手术65例,剖宫产41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手术类型等临床资料,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即包括术前准备、心理护理、手术知识与注意事项宣教等。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另实施术前访视,具体内容包括:(1)术前病情评估:通过详细查阅患者的病历及临床特征,对患者的病情严重性、症状表现、药物过敏史、手术方式、心理状态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价;(2)术前病房访视:到患者病房进行访视,先进行自我介绍并说明访视的目的,同时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进一步的观察;(3)制定手术计划:由手术室护理人员与麻醉师共同参与讨论手术的各个环节,包括手术护理方案、术中患者、麻醉方式、术前器械准备、手术室人员安排等[3]。

1.3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与入室时的生命体征,观察指标包括收缩压、舒张压、心率;(2)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价(采用院内自制的护理服务满意度问卷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评分以10分为满分,评分项目包括病史资料收集、护理技术操作、医患沟通能力、对患者的细心照顾;各个项目分别为均为10分,0~3分表示不满意,4~6分表示基本满意,7~10分表示满意,满意度=(满意病例+基本满意病例)/总病例*100%)[4]。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pS11.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计量资料以(χ-±s)表示,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生命体征对比

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的收缩压、舒张压与心率,差异不显著,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入室时的收缩压与心率,差异显著,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入室时的舒张压,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所示。

2.2护理满意度对比

在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价中,对照组满意263例,基本满意167例,不满意70例,满意度为86.0%;观察组满意367例,基本满意118例,不满意15例,满意度为97.0%;对比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所示。

3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以及医疗服务质量的不断提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性化综合护理模式越来越引起重视[5-6]。手术是一种能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较大影响的治疗方法,手术前后患者难免会出现紧张、焦虑、害怕、不安等负面情绪,因此,要求医护人员对手术患者给予充分的尊重与理解[7]。在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对手术患者进行术前访视,通过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讲解手术相关知识等措施,能够强化患者对手术流程、手术注意事项等方面的了解,进而缓解患者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同时,这对提升手术治疗效果也有较大意义[8]。本研究为了进一步观察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对两组手术患者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干预与常规护理干预+术前访视,对比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入室时的血压与心率均较为稳定,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价(97.0%)明显高于对照组(86.0);对比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由此表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即常规护理干预+术前访视的临床效果优于常规护理干预。综上所述,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能够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提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价,进而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临床可行性较强,值得广泛推广并应用。

参考文献

[1]汪升莲.探究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J].医药,2015(18):89-89.

[2]曾容.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30例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4(22):126-126.

[3]黄晓燕.系统化、规范化术前访视模式对手术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5,21(8):81-83.

[4]杨美芳.医护合作式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23):108-109.

[5]李念琪.手术室开展术前访视的现状与展望[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15,36(4):287-290.

[6]彭叶,冯桂霞.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800例中的应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5,24(17):124-125.

[7]严华.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5(7):108-108.

手术室病人护理常规篇8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019(2009)7-0159-01

[摘要]探讨手术室常见差错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针对常见差错出现原因采取积极预防措施施于未然。

[关键词]预防和控制;手术室;护理差错

手术室是医院服务窗口的特殊科室,是一个特殊的护理单元,风险系数大、危重病人多、工作繁琐。为了保证病人的安全,保障医疗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谨慎认真,杜绝一切可能发生差错事故的情形,从预防入手,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自身控制

1.1加强自身素质,提高工作责任心:手术室工作的特点决定了手术室护理中任何疏忽大意都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甚至危及病人生命。因此工作中要耐心细致,从思想上重视起来,严格遵守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工作制度,遇到复杂情况时冷静果断,使各项抢救手段及护理措施准确及时有效。[1]

1.2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护理差错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护理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制度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具体工作中,严格执行三查七对,了解术前准备是否完善,巡回护士一丝不苟的和洗手护士共同清点核对手术台上的器械、敷料,并随时督促手术人员和参观人员的无菌操作。工作中做到八防:防接错病人,防病人坠地,防用错药输错血,防手术部位错误,防器械不齐全,防压伤,防异物存留病人体内,防毒麻剧限药品和珍贵仪器、病理组织丢失。

2环境质量控制

2.1环境安全:手术室划分为限制区、半限制区和非限制区。限制区包括无菌手术间、洗手间、无菌室等。应每周彻底清洁一次,保持整洁干燥,屋顶、墙壁等处均无尘无垢。根据各区要求选用合适的空气净化法,认真消毒灭菌并做好记录。定期空气检测或进行生物培养试验。

2.2消毒、隔离:手术室使用的器材均应经过消毒灭菌处理。根据不同的要求采用合适的消毒法,进入体腔的仪器必须严格灭菌,以保证病人安全。所有物品均应在消毒有效期内使用。对于出入手术室人员严格控制,更换手术衣、帽、鞋后方可进入手术室,对医务人员的双手也应进行检测。

3药品、仪器控制

3.1药品管理:手术室的药品大体上分为三类:常用药品、急救药品、品。常用药和急救药要放于手术室内,可随时取用,用后及时补充,防止药品不全造成意外。要严格管理,专柜加锁,使用须登记,并做好交接班。

3.2物品准备:仪器应存放于专柜,定期保养检查以备随时可用。各类手术包消毒后置于无菌储物间,及时检查有效期,过期物品应重新打包消毒。保持无菌储物间的整洁干燥,定期清洁,减少不相关的人员走动。

手术室病人护理常规篇9

【关键词】手术切口感染;手术室护理管理;防范措施

【abstract】objective:toanalyze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operationincisioninfectionandnursingmanagementinoperationroomandpreventivemeasures.methods:Selected116casesofpatientwithoperationinourhospitalfromJan2009tomar2014,theyweredividedintointerventiongroupandcontrolgroup,thecontrolgroupreceivedroutinenursingcare,whiletheinterventionreceivedsystematicnursingcare,thencomparedtheoperationrecoveryofincisionandotherrelatedaspectsoftwogroups.Results:theoverallcurativeefficiencyofinterventiongroupwashigherthancontrolgroup(p

【Keywords】incisioninfection;operationroomnursingmanagement;preventivemeasures;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3-0138-02

手术切口感染属于一种常见的并发症,为了能够预防这种现象的出现,必须要增强手术室的护理管理,同时还要采取卫生监察管。本文笔者选取2009年1月-2014年3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病人一共有116例,对当中58例患者采取系统护理干预,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月-2014年3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病人一共有116例,手术类型包括有胃部手术、阑尾手术、异位妊娠手术、肺部手术、尿道手术、肠道手术以及骨科手术,它们依次为22例(18.97%)、15例(12.93%)、10例(8.62%)、22例(18.97%)、13例(11.21%)、21例(18.1%)、13例(11.21%)。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8例。其中,干预组男性38例,女性20例。年龄在18-76岁,平均年龄为46.8±7.9岁;对照组男性41例,女性17例。年龄在20-79岁,平均年龄为49.1±8.3岁。干预组与对照组病人之间的相关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能够给予对比。

1.2临床护理干预

对照组对病人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对病人采取系统护理干预,其中包含有以下几点;

1.2.1手术之前护理干预

医院护理部要定期组织我院护士学习手术室的临床护理指导,明确各种手术器械的无菌防护和更换措施,同时还要对其采取卫生清洁等相关手术之前的准备工作。另外,要督促临床医生和护士在手术之前一定要采取无菌操作,以免将细菌携带到手术室当中。除此之外,手术室的相关器械一定要整齐安放,作为主管医师或者护士长一定要合理安排手术室护士的相关工作,同时起到良好的督促以及监察作用[1]。

1.2.2手术当中的护理

在手术过程当中,尽量缩短手术时间,一旦手术时间过长会使发生切口感染的几率明显上升。在临床手术期间医护人员不可以喧哗、谈笑以及打喷嚏等。另外,一定要保持手术室清洁,临床护士和医生可以根据手术当中的具体情况和病人病情采取相对应的护理干预。除此之外,还要设立一个专科护士,明确了解整个手术过程和手术当中出现的各种各样问题,根据不同病人采取相对应的护理干预。

1.2.3手术以后护理

临床护士要参考病人的手术以后状况,同时结合病人的既往病史和医嘱,对病人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一旦遇到切口感染要立即制定一个相对应的护理方案,同时要随着病人病情的变化做出相对应的调整。临床护士在临床手术以后必须要严格控制病人其他相关疾病的发生,同时为病人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饮食方案,要建议病人食用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的食物,采取少量多餐的方式,同时及时将病人手术以后的恢复情况向其临床医生反映,对病人早日康复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1.3临床观察指标

对干预组与对照组的切口感染率以及治疗效果给予详细记录,同时给予对比分析。

1.4临床治疗效果判定标准

显效:其相关症状完全消失,病人没有任何不适感觉;有效:其相关症状有一定程度改善,存在轻微不适感觉;无效:其相关症状没有任何改善,出现严重不适[2]。

1.5临床统计学处理

采取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用X2检验,p

2结果

2.1干预组与对照组病人的临床疗效情况对比

临床手术以后,干预组病人的临床治疗总体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表1干预组与对照组病人的临床疗效情况对比【n(%)】

组别n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干预组5837(63.79)19(32.76)2(3.45)96.55%*

对照组5830(51.72)16(27.59)12(20.69)79.31%

注:和对照组对比,*p

2.2干预组与对照组病人切口感染率情况对比

临床手术以后,干预组病人的切口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表2干预组与对照组病人切口感染率情况对比

组别n感染例数感染率

干预组5823.45%*

对照组581322.42%

注:和对照组对比,*p

3讨论

临床手术切口感染在临床当中属于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在我院感染病人当中手术感染占总体的35.21%。临床手术以后感染不仅是病人康复时间明显延长,同时还会造成病人病情进一步加重,给病人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另外,从手术室的角度进行分析能够造成手术以后感染的因素有很多种,其中包括有病人自身体质、手术以后的卫生清洁、手术当中的各种器械不正确使用等,均会导致病人手术以后感染[3]。

临床手术室医护人员一定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常规,按照着装要求更换消毒灭菌的帽子、口罩以及衣裤等,按照流程进入手术间,遵守手术间的规则。另外,对于手术室的工作人员一定要进行相应培训,要明确了解整个手术过程以及期间有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明确了解相关抗感染药物的应用方法,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对应的护理干预。与此同时,要配合好临床医生的手术时间,不同的手术要采取不同对待。对于部分病人自身体质问题在手术之前就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根据病人的相关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手术之前的住院天数、机体营养情况、Dm以及低蛋白血症等相关因素有密切关系。对于部分广谱抗生素的使用必须要严格按照规定执行,熟练掌握使用药物的浓度、剂量以及对不良反应的处理措施,通常预防性使用药物的最佳时间是在切片之前30分钟或者麻醉诱导期间进行第一次剂量,例如,手术时间在4小时以上,在手术当中需要增加1次剂量。对于骨科手术也要作为重点护理对象之一,其手术出现细菌感染的几率较小,可是其属于创伤性手术,大部分需要植入外值体,由于手术环境没有办法完全杀灭细菌,因此,大部分会引发细菌性感染。因此,在手术以后也要采取相对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本文结果显示,干预组病人的临床治疗总体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总之,对病人采取手术室系统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预防切口感染,可以使临床疗效明显提高,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

参考文献:

[1]李福宣.与手术人员有关的切口感染因素及预防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11):15-17.

[2]常芬.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调查与干预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2):32-33.

手术室病人护理常规篇10

实习内容:熟悉外科常见病的诊断处理和手术适应症。

个人自我鉴定:本人在外科实习期间,遵守医院及科室各项规章制度,尊敬老师,工作积极,认真负责。在带教老师指导下,熟练掌握外科无菌技术操作,手术前备皮,术前术后护理,熟悉换药,拆线,包扎,各种引流管与胃肠减压的使用与装置,掌握了外科常见器械,物品的清洁消毒,污染敷料的处理。希望在下一个科室学到更多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

带教老师评语:该生在外科实习期间,严格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熟练掌握了外科常见病的术前护理以及护理宣教,了解了心电监护和各种仪器的使用,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能完成各项技术操作,以及静脉输液,给氧,肌肉注射等,较好完成实习计划。科室考核成绩:考核评定;优

内科

实习内容:学习并熟练应用护理程序对常见病,多发病进行整体护理。

个人自我鉴定:本人在内科实习期间,严格遵守医院及科室管理制度,尊敬老师,工作积极,认真负责。在带教老师指导下按时参加护理查房,熟悉病人病情,能正确回答带教老师提问,规范熟练进行各项基础护理操作和专科护理操作,正确执行医嘱,严格执行"三查七对"无菌操作技术,及时完成护理记录及交接班记录。熟练掌握护理文件书写,病情观察等。希望在以后学习工作中能够更完善自己。

带教老师评语:该生在内科实习期间,严格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工作积极主动,责任心强,熟练掌握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常规,较好完成实习计划。

科室考核成绩:考核评定;优

妇科

实习内容:掌握妇产科常见病的护理常规。

个人自我鉴定:本人在妇科实习期间,遵守医院及科室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实习护士职责,严格要求自己。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关心病人,不迟到早退。基本掌握常见病的护理常规及阴道分娩,产程观察处理。熟练掌握听诊胎心音,骨盆外测量,阴道冲洗,灌肠。

带教老师评语:该生在妇科实习期间,严格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基本掌握常见病的护理常规及阴道分娩的基础知识,在老师的指导下了解产前产后护理等知识,望能继续努力,能争取更大进步。

科室考核成绩:考核评定;良

急诊科

实习内容:初步掌握各类急诊病人的处理原则,护理实施及各项施救技术。

个人自我鉴定:本人在急诊科实习期间,遵守医院及科室各项规章制度,尊敬老师,工作积极,认真负责。熟练掌握了急诊科常见病的护理常规及鼻饲,吸痰,给氧,洗胃,皮下注射,肌肉注射,静脉注射,心电监护等技术操作规程。

带教老师评语:该生急诊科实习期间,严格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工作积极,责任心强,尊敬老师,团结同学。熟练掌握急诊科常见病的护理常规及鼻饲,吸痰,给氧,洗胃,皮下注射等技术操作,圆满完成实习计划。

科室考核成绩:考核评定;优

儿科

实习内容:熟悉疾病的病因及临床特点,了解其诊疗常规,常见急症的处理方法。

个人自我鉴定:本人在儿科实习期间,遵守医院及科室各项规章制度,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关心病人,不迟到早退。在带教老师的悉心指导下能完成生命体征的测量,新生儿的各项生活护理,以及新生儿培养箱,蓝光箱,心电监护仪的使用。希望在接下的科室能更完善自己,提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