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农村物流特点十篇农村物流特点十篇

农村物流特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19:35

农村物流特点篇1

关键词:农村物流农业物流农产品物流

发达的物流产业和完善的市场体系,是现代农业的重要保障,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是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农村物流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意义重大。弄清农村物流的内涵和特点是发展农村物流的前提。

一、农村物流内涵

1.农村物流

农村物流泛指农户从物质采购到农产品的形成,从农产品储藏、农产品流通加工到农产品销售(消费)的多种活动以及农村区域内农民生活用品的购买活动的集成。它是与城市物流相对的概念,是指为农业生产和农村居民生活服务的物流,是服务于农业生产和农村居民生活的需要。在农村物流中流动的物资材料主要包括:农用物资、农产品和农民生活必需品。

2.农村物流与农业物流及农产品物流区别

有很多人弄不清农村物流、农业物流和农产品物流的概念,三者间的关系也很模糊。其实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农产品物流是农业物流的一部分,农业物流是农村物流的重要做成部分。

(1)农村物流与农业物流。实际上农业物流属于行业物流范畴,它是由农业生产资料采购和农产品的生产、流通加工、包装、运输、储存、装卸、配送、分销、信息沟通等一系列运作环节组成,通过这些物流过程,实现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保值、增值目标;但是农村物流属于区域物流范畴,农村物流在内容上除了包括农业物流外,还包括农村居民生活需要的各种工业品在农村范围内的物流活动。明显可以看出农村物流比农业物流涵盖范围广,农业物流是农村物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农村物流与农产品物流。从农村物流内涵中,我们就可以分析出农村物流也不等同与农产品物流。一方面农村物流的对象包括农用物资、农产品和农民生活必需品,因此在物流服务对象的范围上要比农产品物流广泛,农产品物流是农村物流的一个分支;另一方面农村物流的服务的地域范围界定在农村,在农村范围内,但是农产品在农村地域范围内的物流活动属于农村物流范畴,当农产品进入城市后,在城市范围内的物流活动就划归于城市物流范畴。

二、农村物流特点

(1)季节性。农业生产本身季节性强等特点,决定了农村物流也同样具有较强的季节性。一是农产品是季节性生产,而全年性消费。现在农村大棚对非季节农产品物资的消费有所缓解,但仍然不能完全满足这种需求,而且价位上要高,有时超过人们等消费能力;二是农业生产在整个生产周期的不同阶段,对农用品的需求在品种、数量、时效性等方面都有差异。农产品和农业生产特点对农村物流村物流服务提出了更高和更特殊的要求。

(2)生物性。农产品具有很强的生物特性,假如没有良好的物流保证系统的话,极易造成很大损失。有数据表明,我国水果、蔬菜在采摘、运输、仓储等环节上的损失率在25%-30%,而发达国家的果蔬损失率普遍控制在5%以下,美国果蔬在物流环节的损耗率仅为1%-2%。另有统计数字表明,我国每年约有3.7万吨蔬菜、水果在运输或配送的路上会腐烂掉,仅损失的果蔬就可以满足2亿人口的果蔬需求。因此,农产品的生物特性,使农村物流对加工、储存、保管、运输等都有特殊要求,必须加快冷链物流发展,提高保鲜、加工、包装、存储等技术,及时物流措施,拓延农产品的储存时间和拓展销售市场。

(3)分散性。当前,由于农村物流的建设发展还相对落后,我国农村物流呈现出分散性的特点。因为大部分农民既是生产者,又是农村物流服务的主要对象,每一家农户就是一个生产经营单位,自己承担者农产品的物资的采购、耕种、采收、销售、运输等物流过程。因此农村物流具有参与个体或组织多而规模小、层次低、离散性强、联合性差、组织化程度低等特点。

农村物流特点篇2

[关键词]农村物流;网络体系;构建思路

一、构建我国农村物流网络体系的必要性

中国13亿人口,9亿在农村,占全国人口的70%,1995年以来农民收入增长连续三年超过城镇收入,但目前农村消费仅占社会商品零售额的40%左右。一直以来,农村市场缺乏现代的、大型的、有组织的流通企业和流通体系。我国农村物流发展的特点以及发展的必要性可以简单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我国农村物流发展的特点

1 农产品季节性强、物流服务个体规模小数量大。由于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农用生产资料的需求和农产品的供给也呈现出季节性,因而其相关的物流活动在时间上就很不均衡,如春耕和夏种期间农用生产资料需求旺盛,秋季水果大量上市时期物流需求显著增加。受农村收入来源和消费习惯影响,农村日用消费品需求一般在秋冬季节比较旺盛。这些需求时间不均衡的特点,决定了农业与农村物流具有很强的季节性。与此同时,农村物流服务对象涉及农村广大农户和城镇居民。虽然规模小,但是就总体规模而言,又几乎是最大的,这对物流企业的经营者有着更为独特的要求。

2 农村交通基础设施薄弱,物流成本持续过高。农产品一般是集货后发往城市或其他消费地,物流方向呈现出由农村单向输出的特点。虽然农用生产资料和农村日用消费品的物流方向是由城市到农村,但其运输条件与农产品的要求有很大的不同,难以利用同样的物流设施实现物流运作,运输车辆返空现象十分严重。与城市相比,我国农村公用基础设施建设更为薄弱,有些边远山区还未实现村村通公路。在交通不便的农村,农民要将产品送到集市上去卖,往往要早出晚归,这不仅增加了农产品的收购难度,也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些山区还因此无法将名贵特产运至山外,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落后的通讯、交通条件,也让欲开拓农村市场的大型商企犹豫不决,使城市的售后服务将农村地区长期拒之门外。

3 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低,物流运作组织难度大。我国农村的生产运作方式决定了农业生产的分散化,人口密度低,而且缺乏物流龙头企业。目前农村的中介组织多是小打小闹的个体经营者,难以组织起较为完整的流通体系,也就难以形成规模经济,成本下不去,质量上不来。而物流运作需要组织化、规模化,这种现实矛盾直接导致农业与农村物流比城市物流具有更大的组织难度。

4 农村物流技术水平不高,人才缺乏。农产品物流并不是简单储运,与工业品相比较,很多农产品都需要控制适当的温度和湿度,否则就会造成大量腐烂变质(或死亡)。除农产品外,作为农用生产资料的种子、苗木等属于有生命的物资,农药属于有毒的特种商品,这些商品对包括运输和保管在内的物流过程有较高的要求。农产品的特性要求具有更高水平的物流人才。据统计,目前国内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只有10万人左右,而我国物流人才的需求高达600万,与城镇相比,农村物流环节上的人才缺口更为严重。

(二)构建我国农村物流网络体系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的农产品面临的市场压力巨增。因此必须加大我国农村物流网络体系的建设,这样不仅有利于我国农产品应对国际农产品的冲击,而且有利于提高我国农村物流水平。具体来看,发展我国农村物流体系的必要性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 有利于农民得到安全的生活用品。农民往往购买和消费的是没有厂标、出厂日期和保质期等有着巨大安全隐患的商品,因为商品的低劣导致消费者中毒甚至死亡的例子不胜枚举:如闻名全国的奶粉事件、月饼事件、假酒事件。据卫生部统计,我国目前每年食物中毒人数约为24万人。特别是在农村,相当部分农民不敢吃外面卖的营养品,怕是假冒伪劣的。因此,构建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发展大量的连锁超市就从源头上保证了货源的安全性,让农民们买得放心、用得称心,有效改善农村居民的消费质量。

2 有利于形成以农村商贸为中心的发展极,带动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在粮食短缺的年代,农产品品种单一,基本上是围绕粮食开展工作,粮食或者农产品的跨区域流动并不明显,相应的农村产业结构非常单一。构建完整的农村物流体系有利于开拓农村市场,挖掘农村消费潜力,以及有利于企业效益的提高和扩大就业,改变单一产业结构。在农村形成一个以农村商贸为中心的增长极,那么就能带动诸如基础设施建设、运输工具以及其他相关服务产业的发展。这样就能形成一个产业集群。整个农村经济也就能够搞活。

3 有利于降低和分散农业经营风险。农业风险除了自然风险之外还在于农副产品的市场风险(价格风险)以及农用物资的质量风险和供应延误的“时效性”风险。依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农村的高度发展离不开高度发达和完善的农村物流体系。通过农村物流体系的建立促使农民、农业企业与其原材料的供应商、农产品的加工商和销售商形成战略联盟。这样既可以依赖战略联盟的第三方机构的有效的营销策略,又可以依靠国家强有力的农业政策和资金支持,从而将农业经营的风险部分转移给与之相联系的物流联盟企业。

二、构建我国农村物流网络体系的基本原则

(一)系统性原则

农村物流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为了某一目标结合而成的有机整体。因此,在设计时必须从全局和整体出发,系统的分目标必须服从于整体的目标。由于我国地区和行业之间经济发展差异较大,农村物流必然存在不同形式、不同水平的差距,关键在于要在整体性原则的基础上,统一规划,分地域、分步骤、分行业实施。通过市场纽带,将各种农村物流以及相关产业组合成有效的运作整体。同时,农村物流体系的最终目标:以speed(速度)、safety(安全)、surely(可靠)和low(低费用)的3S1L为原则,以最少的费用提供最好的物流服务。

(二)适应性原则

由于农业产业具有自身的普遍规律和特殊性,在构建我国农村物流体系时必须结合我国农村、农业的特定情况,以期能切实符合农业生产的需求。同时,我国农村经济运行过程中存在经营规模小、消费水平低、市场组织与市场发育不完善的特点,所以我国农村物流体系的构建必须要重点考虑上述原则,否则脱离农业生产与农业经济运行特点而建立物流体系将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资源整合与互补原则

改革开放近30年来,我国农村物流以及相关行业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物流资源,但是由于计划经济的影响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局限,这些物流资源都处于相对分割的状态。在建立农村物流体系的过

程中,必须通过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机制,通过兼并、收购、重组等方式将各种物流资源组合成一个有效的整体。同时要将计划经济条件下已经形成规模的交通运输业、仓储业、加工行业的所有制资源进行互补,从而达到系统目标整体最优化。

三、我国农村物流网络体系构建

(一)构建我国农村物流网络体系的要素

1 构建我国农村物流网络体系的基本要素。第一,物流体系的主体――人。人是物流体系的主体,物流运作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同时人也是保证物流体系得以运作的关键因素。包括各类经济组织、政府官员、物流企业和企业物流人员以及各种非盈利组织、中介机构等。第二,物流体系中的客体――物品。物品是物流的对象,从根本上说物流就是物品的流动过程。农村物流体系中物品指的是与农村生产、生活消费相关的农用品以及农牧业和农产品加工而形成的农产品。第三,物流信息。农村物流信息指的是与农村物流有关的政策法规信息、市场信息、生产信息以及与其本身运作相联系的技术信息、人事信息、气候地理信息等等。农村物流信息是农村物流体系高效运作的前提。第四,资金。资金流是物流的伴生产物,在发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物流是伴随着商品交换而发展起来的。市场经济越发达,物流的范围就越广,数量就越多。因此在农村物流体系的建设过程中农村金融体系必须与之相适应。

2 构建我国农村物流网络体系的物质要素。第一,物流设施。物流基础设施是物流体系运行的基础物质条件,包括仓储设施、交通工具设施、物流中心设施以及农产品贸易与加工中心设施。第二,物流装备。物流装备的好坏决定了农村物流效率的高低,包括运输设备、装卸搬运设备、流通加工设备以及仓储保管设备等等。第三,信息网络设施。随着传统商务向电子商务的转变,传统物流也逐渐向电子商务物流转变。这就要求我们在物流体系的构建中加大信息设施建设的投入,以应对或处理日益增长的信息量。

3 构建我国农村物流网络体系的软要素。物流体系的真正运行除了上述要素之外,还必须具备以下软要素的支撑。软要素具体的来讲包括组织与管理、标准化体系、科学技术以及相应的法律法规等。

(二)构建我国农村物流网络体系的思路

1 我国农村物流网络体系模型构建

根据我国农村物流运行的实际情况,拟构建的模型可以由生产资料供应商+物流公司+农户+加工企业+物流公司+销售商+农户的网络模型。具体的构建:其中信息的流通分为两个部分组成,即农用资料信息和农产品销售信息,二者共同构成农村物流网络信息流通循环。

2 我国农村物流网络体系模型构建的关键

第一,加强物流公司即商业网点建设。农村商业网点既是农村商品流通的有效载体,又是农村流通产业的基础设施。在我国农村物流网络体系模型的构建中必须加强农村商业网点建设,提升农村的流通业态水平。要鼓励城乡“联姻”,推动城市国有、个体、私营工商企业开拓农村市场,以城市为后盾,以县城为连接点,以农村乡镇各种经济组织为基础,多渠道开辟农村专业化、规模化、多样化、现代化的商业和服务领域。

第二,加强农村连锁店的建设。从上述网络模型中,我们不难发现生产资料的供应以及农产品的销售是农村物流供应链的两个关键节点。而这两个节点任务的完成载体是连锁店。我国连锁商业在城市发展已初具规模,目前农民收入逐渐提高、农民的消费结构正日益多样化、假冒伪劣的农资产品出现都迫切要求在农村稳步发展连锁店。建立农村连锁店的方法多种多样,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依托大中城市的名店,向农村延伸,向县、镇逐步扩展;二是中等城市或县城有实力的中小型连锁企业充分利用地熟人熟的本地资源开办适合农民需要的综合连锁店或便民连锁店,逐步建立农资商品连锁经营网络,促进农村商贸流通业快速发展。

第三,加强小型农贸市场建设。要在有条件的乡镇、村两级建设日用消费品农家店、农业生产资料农家店,发展小城镇农贸市场,如模型结构所示,农产品以及某些农用生产资料可以不经过物流公司的运作而可以在农户与农户之间进行交易。

农村物流特点篇3

关键词:农村物流;物流市场;特征

中图分类号:F323文献标识码:a

如何实现以低物流成本,准确而高效地完成农产品从农村流向城市,农业生产资料和日常消费资料从城市流向农村,既关系到城市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又关系到农民提高生活水平和增加收入。

一、农村物流及其内涵

农村物流的概念也还在摸索和逐渐认识过程之中,尚未形成统一的定义。对农村物流概念的界定,主要有两类。

一类是从物流的对象和职能的角度对农村物流进行定义,认为农村物流是服务农村生产、生活而发生的一系列物质资料从供应者到需求者的运动过程。另一类是从区域的角度对农村物流进行定义,认为农村物流是一个相对于城市物流的概念,它是指为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以及其他经济活动提供运输、搬运、装卸、包装、加工、仓储及其相关的一切活动的总称。

农村物流的范围不仅仅包括农业物流和农产品物流,更多地表现为一个地域性物流概念。农村物流应该被理解为发生在农村的物流活动。这些物流活动服务于农业,也服务于位于农村的工商企业,包括农产品物流、农用生产资料的物流和农村居民的日常生活用品的物流,也包括位于农村的工商企业的原材料和产成品的物流。

二、农村物流的需求特征

农村物流和城市物流物流相比,以及农业物流与工商业物流相比,具有显著的特征和特殊性。

1.农村物流需求的地域特征

农村居民分散居住,作为经营和消费单位的农户之间相距较远,村落相当分散。这是农村与城市之间的显著差异,从而导致农村物流的分散性,分布面广而规模小的特征。

2.农村物流需求主体的特征

农村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基本融为一体,部分农牧产品直接为生产者所消费,生产行为和消费行为有时有一定程度的重合,农户既是农产品的生产者,也是农产品的消费者,许多物流是在其内部完成的。

3.农村物流需求的季节性特征

农业生产有着非常强的季节性,这就决定了农村物流也具有较强的季节性。在播种时节,需要大量的种子、化肥等,而在收割季节,又需要大量的搬运、加工和储存。不同农副产品的产出季节也不同,农副产品的需求却天天都有。由于农资及农副产品分散生产与集中消费的矛盾,导致农村物流具有非均衡性特点。

4.农村物流需求载体的特殊性

农村物流的客体包括农村居民所需的日常生活用品、农用物资、农产品,它们大多是有生命的植物、动物或其他生命体微生物。因而农村物流对加工、储存、保管、运输等都有特殊要求,如保鲜储存、保鲜运输、保鲜加工等。

5.农村物流需求的多样性特征

农业生产方式的多样性决定了农村物流方式的多样性。农业生产从大农业来讲,农、林、牧、副、渔业的服务面广,涉及技术难易反差大。其不同的生产方式对物流服务的需求也不同,同时相同的服务内容也会导致不同的成本水平。

三、农村物流的供给特征

与需求特征相对应,农村物流的供给也表现出明显的特征。

1.农村物流受到政府高度重视

连续几年中央一号文件都关注三农问题,其中也包括农村物流的相关问题。另外,《关于加快农产品流通设施建设的若干意见》、《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十一五”规划》、《关于保障蔬菜水果等主要农产品道路运输安全畅通有关工作的通知》等系列关于农村物流的文件相继出台。

2.标准化相对滞后

农业物流标准化建设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农业物流标准化滞后仍是制约我国现代农业物流发展的一大瓶颈。适应农业物流发展的基础类、技术类、服务类、信息类和管理类标准体系仍未建立起来。

3.市场主体发育程度低,农产品流通渠道狭窄

在农产品的流通市场中,农民很难真正承担起市场主体的角色。农业生产方式是以一家一户的小生产为基础,组织化程度低。分散、细小的生产经营方式限制了农民的交易方式。

4.农村物流主体多元化、无序化

农业物流主体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特征,除了国有商业企业、农业供销社之外,农业物流中的集体、个体、私营、股份制以及外资企业发展十分迅速。但是,我国农业物流主体规模小,网络不健全、市场覆盖面较窄。专业化的第三方农业物流的规模和实力都较小,只能简单地提供物流服务,还没有开展高层次的增值服务。

5.农村物流信息化程度低

农村物流缺乏健全、快捷、灵敏、安全和可靠的信息服务。虽然涉农部门建立了农业信息网络,主要问题是网络在乡、村出现断层,再加上农村的信息队伍并未真正建立起来,不能有效的进行农产品市场交易信息采集、加工、整理和工作,使农民获取信息难度加大,成本加高,效果降低。而且农民文化程度较低,对信息的识别的分析能力较弱,生产决策的盲目性也比较大。

6.农村物流基础设施滞后

农村物流设施建设仍然显得相当落后,主要表现在道路、运输工具、通讯水平、商品储存保管水平上。以农村公路为主体的公路网仍相当落后。农村由机动运输工具完成的货运量仅占总量的20%左右,其余80%则由人力或畜力来完成。农产品仓储设施数量严重不足,已有的仓储设施功能不全。信息管理系统不健全,网络营销少,农产品信息服务不周到、不及时。

7.宏观环境有待改进

农村地区的物流政策不到位,物流作业就难以规范。农村物流几乎处于自然发展之中,国家还未形成完整的发展战略、方向以及政策措施,同时又面临一个不成熟的市场,农村物流的无序竞争、不公平竞争,不公开交易、不规范操作等比比皆是。

四、发展农村物流市场的对策与建议

我国水果、蔬菜等农副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的损失率在25%-30%,而发达国家的果蔬损失率则控制在5%以下。我国每年有3.7万吨蔬菜、水果在运送路上腐烂,如此之多的农产品足可以供养2亿人的生活。发展农村物流十分迫切,提出下列对策与建议。

1.全局规划,重点突破

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尽快组织编制全国和区域性农村物流产业发展规划。把农村物流产业的发展规划与全国及区域性总体发展规划、交通通讯基础建设、物流设施的布局、物流企业的发展、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城市菜篮子工程等有机结合起来。

2.培育和壮大农业物流主体

通过体制创新,改造、培育、壮大专业从事农村物流的主体,发挥农村物流骨干企业的示范带头作用。加强农业物流的教育与培训,提高农民的素质。通过发展第三方农产品物流服务,让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完成农产品在零售商和农产品生产企业之间的流通任务。

3.加强农业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并完善农业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为现代农业物流的发展创造良好的运作平台,具体包括农业物流交通运输设施、仓储设施、信息通讯设施等建设。特别是要重视农村物流的信息化建设,成立和完善农产品信息中心,建立反映灵敏的农产品信息网络。

4.加强物流技术研究与应用

结合国情,开发、引进先进适用的物流技术,逐步实现农业物流作业的机械化、自动化和计算机化。在物流设备的研究改进中,要加强对适合农产品运输、储藏设备的生产和开发,大力引进和消化国外先进技术,加强对符合农产品绿色物流需要的设备研制开发,满足农产品物流多样化需要。

5.创新农资、农产品交易方式

我国农资、农产品交易方式落后,主要以现货交易为主,农业物流效率和质量低,要借鉴国外经验,加快农资、农产品交易方式的创新,积极发展拍卖、期货、电子商务等现代化交易方式。

6.健全现代农业'物流法律法规及标准体系

在包装、运输和装卸等环节适应国内及国际贸易要求,积极采用国际标准或通用国家标准,大力推行和国际接轨的物流设施、物流工具标准。建立集中、统一、协调、高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包括建立健全与国际接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法律法规。

7.整合农村物流资源

加快原有农产品流通企业资产重组改造,改变目前规模小、服务单一和封闭运行的现状。按照农村物流产业化的发展方向,加大对各种所有制成分的农产品物流企业、区域性农协组织等的扶持力度。

作者单位:南昌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谢水清.论农村物流的内涵与特点[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9):82-83.

[2]李宏宇.我国农村物流发展研究[J].学习与探索,2006,(2):72-78.

农村物流特点篇4

[关键词]湖北;农村物流;发展

[中图分类号]F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1)49-0051-03

1引言

农村物流是一个相对于城市物流(UrbanLogistics)的概念,它是指为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以及其他经济活动提供运输、搬运、装卸、包装、加工、仓储及其相关的一切服务的总称。农村物流的效用主要是创造农产品的时间和空间价值,与城市物流比较,农村物流具有分散性、季节性、差异性、多样性等特点。发展现代农村物流,是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开拓农村市场、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城乡市场对接,构建和谐社会意义重大。湖北省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大省,解决好农村物流发展的问题,对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推动中部地区迅速崛起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2发展农村物流的意义

农村物流作为现代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发展农村物流,搞活农村流通,对于促进农民增收、引导农村消费、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扩大消费、拉动内需的重要举措;发展现代农村物流业,是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农”问题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十分关心的问题,直接关系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破解“三农”问题,一方面在于解决农民收入问题,缩小城乡差别,改变农村面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另一方面在于如何更好满足农民生产、生活需要,在农民收入增加的条件下,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使农民、农村能够更好感受改革开放的成果。因此,配合新农村建设,构建新时期湖北农村物流发展模式,就成为我们当前以致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任务之一,它对于建设新农村商品流通体系,可以克服小而分散的经营状况,为农民省时、省钱、省心。通过规模经营,让农村市场也能实现规模效益,降低商品价格,给农民带来实惠。一是通过集约化经营,有利于对农村市场进行监管,保证商品质量,特别是食品与农资产品质量,杜绝过去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农村市场的状况,促进农村市场健康发展,确保农民身心健康;二是农村是我国最广大的市场,通过构建新的市场流通体系,进一步完善我国市场体系,有利于进一步开拓农村市场,最大限度扩大农村市场销售量,更好满足农民生产、生活需要,全面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三是带动农村社会全面发展和吸纳农民就业,缓解就业压力,促进新农村建设,有利于我国实现全面小康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四是发展农村现代物流,能够带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相关技术的革新和改造;能够带动农村信息化建设,提高农村信息化水平;五是发展农村物流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产业结构、物流相关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能够促进和带动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提高农村市场流通的现代化水平;有助于降低和分散农民经营风险;有助于推动农村市场流通领域的现代化,提升为农民服务的质量水平。

湖北是农业大省和全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湖北特色的双低油菜、优质大米、蔬菜、畜产品、水产品、果特产品六大产业,依托四通八达的交通物流网络通达全国。在密集的交通物流网络覆盖下,湖北已建成了各类农产品市场4000多个,其中既有大量的城乡集贸市场,也有近百家批发市场,还有众多超市和连锁店。仅在武汉区域,比较知名的就有四季美、白沙洲、舵落口、皇经堂、华中粮油、武东、沙湖水果批发、大东门水产和种子批发、香港路茶叶批发、集家嘴干鲜调料批发等一批经农业部批准的农产品定点批发基地。在武汉农业物流区域,湖北还建有荆州农业物流中心、宜昌农业物流中心、黄石农业物流中心等。在四大农业物流中心的基础之上,湖北物流最终将构筑以武汉为核心的四重物流服务时域圈,即面向“武汉1+8城市圈”重要商品集散地、城市消费功能区的2小时区域配送核心物流圈;面向省内城市的6小时区域分拨及配送物流圈;面向国内经济中心城市的24小时干线终端配送物流圈;面向远东、东南亚及欧美地区的72小时国际中心城市终端配送物流圈。湖北要在中部崛起,必定要大力发展农业,走农业产业化、农产品深加工之路,对农产品物流的需求会大幅增加,并涌现一批农产品专业运销公司和农产品专业物流企业。

3湖北省农村物流发展的现状和制约因素分析

随着湖北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国家给予农民大量的优惠政策,使农村经济农民收入以快于非农经济和非农人员收入的速度增长,农村的经济实力和农民的消费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为农村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经济条件。这是一块亟待开发、亟待整合、亟待突破的处女地,如果能够利用好,将进一步改善湖北省农村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拉动全省经济增长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再则,随着我国农村土地政策完善及相关配套措施的落实,出现了合作经营、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经营、产业化经营等新的经营模式。随之而产生了合作社、行业协会等新的经济组织形式,使农村生产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农产品极大的丰富,为农村物流业向城市发展,向国内其他市场发展,向国际市场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产品基础。双向联动、城乡联结,新的物流格局正在形成,启动国内消费,消费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主要推动力的时刻已经到来,大力发展湖北省农村物流业刻不容缓。从湖北省目前农村物流发展情况看,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一是辐射全市乡村的农资配送服务网络粗具规模;二是农村日用消费品流通网络正在形成,农村消费市场进一步拓展;三是农产品市场日渐繁荣,农村市场主体呈现多元化格局;四是再生资源回收市场不断规范;五是农村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六是一系列鼓励农村物流发展的政策已经出台,如《湖北省物流业调整与振兴规划》,《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构建全省农村现代流通网络体系的意见》(鄂政发〔2008〕48号),湖北省政府下发《关于加快全省农村邮政物流发展的会议纪要》,《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邮政管理局等部门关于推动全省农村邮政物流发展意见的通知》(鄂政办发〔2009〕85号)等,极大地推动了湖北农村物流的发展。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湖北农村物流发展模式单一、模式经营简单、模式发展滞后、深度合作不够、衔接不畅、配合不足等,究其原因,主要是有以下制约因素:

3.1领导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

虽然国务院、湖北省人民政府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法规,但是调查中发现,仍然有部分县市区的领导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缺乏现代物流、大物流,特别是农村物流意识,因而对政策的执行力不够,一些农业大市(县)急于抓GDp,急于抓财政的贡献率,只重视抓工业,抓大项目的引进,抓城市商业网点的建设而忽视农村物流的建设。而一些经济大市、工业强市,由于农村物流所占比重较低而又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真正把发展农村物流作为重要经济增长点的县市区少之又少。

3.2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技术水平不高

由于受财力和各方面条件的制约,湖北省在农村物流基础设施的投入明显不足,一些欠发达地区农产品的交易仍主要依靠传统的集市形式,大部分农村物流企业,农村商业网点都是市场经济自发调节的产物,规模小,技术水平低,信息不畅通,农产品的流通主要局限在狭小的区域内,一旦区域内某种产品饱和,就会出现前几年出现的桃贱伤农现象,特别是湖北省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民收入主要依靠农副产品,一旦出现这样的情况,就会极大挫伤他们发展农业的积极性,进而影响农村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3.3物流信息体系不健全,信息技术能力不强

信息化是现代物流的核心,因此在农村要实现现代物流的理念,必须大力推进农村物流的信息化建设。2008年3月28日,CnniC的《农村互联网调查报告》中数据显示:与城镇居民相比,我国农村的互联网普及率仅为7.1%,在农村非网民不上网的原因中,有23.1%的人是因为没有上网设备,有53.3%的人是因为不懂电脑或网络,那么能够通过互联网获得市场和技术信息的农村家庭或利用计算机网络购买生产资料的农户,甚至借助互联网信息出售农产品的农户数量就微乎其微了。信息化程度低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中农副产品的运输、储存和农用物资的及时供应,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物流发展的重要因素。湖北省农村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农村现代流通业信息化建设滞后,农村开拓市场能力弱,长期以来农民对市场供求信息获取渠道比较单一,手段缺乏、滞后失真现象严重,赶不上市场变化,不能及时掌握国际国内市场供求趋势和商品价格动态信息,难以把握农产品卖出和商品购进最佳时机,难以从物流业中获得最佳收益。

3.4缺乏物流龙头企业,农产品的规模化专业化生产程度偏低

农村居民居住分散,人口密度低,而村镇销售网点严重不足,商品质次价高,售后服务不完善、不配套等,均抑制了农民的消费热情。目前农村的中介组织多是小打小闹的个体经营者,难以组织起较为完整的流通体系,也就难以形成规模经济,成本下不去、质量上不来加之农产品生产周期长,由于受自然因素或其他因素的影响农产品的供应不稳定,又不能实行标准化生产,这就加大了第三方物流企业进入和经营的成本,因而就制约了农村物流业大发展,也制约了农村物流模式的发展。

3.5农村的电子商务发展偏慢,专业化的物流配送体系尚未完善

农产品的电子商务,可以将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解决农业生产与市场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有效避免盲目发展带来的对农村的不良影响。但是目前湖北省农村主要是家庭分散经营,以家庭为单位在互联网上信息受到很多条件的制约,国外较为盛行的订单农业、农产品定制化服务在省内数量不多,加之专业化的物流配送体系尚未完善,对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的发展造成极大的制约。据中国消费者协会的调查显示,31.3%的农民认为购买生活资料不方便,37.2%的农民认为购买生产资料不方便。

3.6农村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低,农村物流发展缓慢

与城市相比,农村经济依然落后,农民收入低,农村市场相对城市市场发展滞后,这必然使得农村物流供给及需求水平低,物流业发展缓慢。同时农村物流发展缓慢还与广大农村地区物流意识差、物流知识薄弱、对物流重视不够有着直接关系。

3.7物流政策不到位,农业物流标准化相对滞后

近年来,虽然农村物流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连续几年中央一号文件都关注三农问题,其中也包括农村物流的相关问题,并相继出台了关于农村物流的系列文件,但还是落实不到位;同时我国农业物流标准化建设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能够适应农业物流发展的基础类、技术类、服务类、信息类和管理类标准体系仍未建立起来。物流标准化的运作依然在传统体制的框架中进行,相互之间缺少交流合作机制,协调性较差,这也是制约我国现代农业物流模式发展的一大瓶颈。

3.8农村教育发展程度不高,农村物流人才短缺

目前,我国的现代物流人才,从初级到高级都非常紧缺,了解和熟悉农村物流的专业人才更是凤毛麟角。另外,针对农村物流层面的研究和投入微乎其微,而农村物流的主体农户和中介组织合作社普遍缺乏专业的物流教育与培训,导致农村物流业缺乏先进的管理理论和专业的管理人才。

4完善湖北省农村物流发展的政策建议

4.1加快发展现代农村物流教育

发展农村现代物流,知识普及是基础,观念的树立是根本,人才的培养是关键。加快发展现代农村物流领导干部的观念是决定因素,因此领导干部要加强自身学习,提高对农村物流的意识,树立大物流、现代物流的理念,并把它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中之重工作坚持好发展好。发展农村现代物流,要充分利用电视、报刊、小册子、专题讲座等形式,将现代物流知识、物流技术送到农村,向广大农民群众广泛宣传,普及现代物流知识。通过现代物流知识的普及,逐步在广大农民特别是农村干部头脑中树立现代物流理念,从而激发和调动他们发展农村现代物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加强现代农村物流教育,在大学开设农村物流方面的专业或课程,造就一大批熟悉农村物流运作规律,具有开拓精神的物流管理和技术人才。

4.2制定科学的农村发展规划

从农村各种货物的流量、流向、流时,商品的物流成本及物流对商品流通的综合影响等方面入手,摸准农村物流的规律,制定农村物流综合体系的发展规划。协调农业物流与工业物流,加强物流中心建设和信息平台建设,制定物流产业政策,鼓励和支持企业物流建设以及第三方物流的发展,促进农村物流发展模式的创新。

4.3加强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继续实施和完善村村通公路工程,完善农村道路网络,为农产品的输出和农资等工业品的输入提供便捷的通道。在发挥市场基础作用的前提下,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统一布局、合理规划,在湖北省农村建设一批影响力大、辐射力强、带动作用明显的物流企业和农产品批发市场。把物流业延伸到全省的每一个村庄,每一个农业经济区域。加强农村信息工程建设,像普及电视、广播那样,实现村村通互联网,让广大农民充分享受现代信息技术带来的成果,为农村物流业发展提供强大的信息技术支撑。

4.4加快农产品结构调整、区域调整

进一步推动农业生产的规模化、产业化、专业化,提升农产品的综合生产能力和标准化生产。夯实农村物流业发展壮大的根基。要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的承包和延包政策,加快农村土地使用权的有偿转让,在原先一村一品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使分散经营的农业生产被区域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所代替。加快制定国家或省级各类农产品生产标准和质量标准,提高农产品生产的质量和档次,吸引第三方物流的进入。

4.5开展供应链物流管理

培养供应链核心龙头企业,实行产业化经营。可以采取“生产企业+农户”、“批发企业+农户”、“零售企业+农户”、“配送中心+农户”等物流运作模式;创新中小企业之间的物流协作模式,用协作物流、共同配送、共享物流网络等形式解决农户分散、物流分散问题;加强行业协会的作用,减少恶性竞争;大力扶持和发展个体、私营、中外合资等多种所有制成分的农村物流企业。

4.6加强农村物流的标准化工作

标准化是现代物流发展的生命线,特别是由于农村物流的差异性特点,使农村物流的标准化建设工作更显得非常重要。在包装、运输和装卸等环节,必须适应国内及国际贸易要求,积极采用国际标准或通用国家标准,大力推行和国际接轨的物流设施、物流工具标准,如托盘、货架、装卸机具、条形码、车辆、包装、集装箱等,不断改进物流技术,保证农村物流的发展从一开始就规范有序。

4.7加强政府对农村物流的服务职能

政府在农村现代物流的发展过程中,特别在制定农村物流宏观指导计划、收集农村物流信息、制定农村物流市场规则,在土地、资金、税收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做好这些服务性工作,能够更好地营造和保证农村现代物流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政府在服务农村物流过程中应积极通过体制创新、改造、培育与壮大从事农村物流的市场主体,多元化发展农村现代物流企业,让企业在发展农村现代物流中发挥主导作用。特别要加快原有农产品流通企业的改造、改革与重组,进行资源整合,做大做强,以适应现代农业、高科技农业、绿色农业的要求,从而改变目前我国农村流通企业规模小、服务单调和封闭运行的现状,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向专业化、规模化和综合化方向迈进。同时,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民合作组织以及商、中间商等中介组织。

4.8创新农村物流发展模式

结合农村的现状和未来经济发展的趋势,创新农村现代物流运营模式:基于网络的农村现代直销型物流模式、契约型农村现代物流模式、第三方农村现代物流模式、农村邮政物流“连锁经营+配送到户+科技服务”的经营模式、农产品物流园区模式等。

5结论

总之,完善湖北省农村物流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企业物流层面、产业层面、区域层面和国家层面密切配合,政府推动、行业联动、企业行动,共同创新农村物流发展。

农村物流特点篇5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推进"两中心、一站点"项目建设。我县以电子商务进农村全覆盖为抓手,重点推进"两中心、一站点"项目建设,即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县级农村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中心、乡村电子商务服务网点建设,大力实施电商精准扶贫行动,带动贫困人口增加就业和拓宽增收渠道,加快贫困乡村脱贫攻坚进程。xx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和县农村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中心依托县电商孵化园建设,已于2017年建成并运营;通过政策扶持,支持农村淘宝、云田商城及好品快购建设农村电商服务网点及农村物流配送体系,2017年累计建设村点xx个,县、乡、村覆盖率均为100%.2018年我局着重提升贫困村电商网点运营质量,按照门头统一、设施齐全、服务功能完善的要求,已提升全部60个贫困村电商服务网点,提升率100%.

(二)推进电商特色小镇和电商示范村创建工作。依托乡镇自然资源禀赋和特色产业优势,2018年培育并申报省级电商特色小镇xx个,分别为xx街道、篱笆镇、立仓镇、xx镇;培育并申报省级电商示范村xx个,分别为xxxx.其中xx街道及下属xx个村已获批。

(三)加强农村电商人才培育。整合电商培训资源(电子商务孵化园及社会培训机构)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电商应用信息技术、能力培训,以网商、返乡创业人员、贫困户为重点,积极培育一批农村电子商务创业带头人。2017年共计开展电商培训xx人次,其中培训贫困户xx人;2018年1-9月开展培训xx人次,其中培训贫困户xx人次,培育xx多名农村电子商务创业带头人。

(四)积极探索"电商扶贫"新模式,鼓励电商企业参与扶贫。鼓励电商企业积极与贫困村对接,通过吸收就业、农产品上行等多种方式参与扶贫。

xx县丰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在全县各行政村设立"云田商城"电商服务站,重点支持建档立卡贫困户开设网店,目前楚村镇黄园村、篱笆镇刘庙村、姜刘村三个"云田商城"电商服务站均为贫困户开设。(贫困户姓名:楚村镇黄园村黄刘氏、篱笆镇刘庙村刘长友、篱笆镇姜刘村朱景好;另吕望社区农村淘宝服务站吸收2位贫困户就业,分别为张艳辉、王赛赛)

xx县易农批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和xx县农兴种植专业合作社达成合作,打造"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电商企业"电商扶贫模式,分别与15户贫困户签订了产供销合同,由合作社提供大棚认领、蔬菜种苗和技术,产后由易农批电子商务有限公司销售。自2017年8月至今已有7户贫困户通过该扶贫模式实现脱贫,取得了电商扶贫三赢效果。

二、存在问题

一是农村物流配送网络尚不完善,目前只有农村淘宝、邮政公司和部分快递企业在部分村设点,尚未实现村级全覆盖,部分村存在配送成本高、时效差等问题。二是农村居民尤其是贫困户多以留守老人儿童为主,电脑拥有率不高,信息化程度较低,造成广大农民触网意识不强,农村电商人才匮乏严重制约了农村电商的发展。

三、下步工作思路

(一)健全农村物流配送体系,降低农村物流成本。支持物流、邮政和快递企业将业务延伸至农村地区,推进乡村物流快递配送网点开放服务、整合配送。形成覆盖县乡村三级的农村物流网络体系。加快xx、佛泰、邮政等县域快递企业集聚和业务整合,提升行政村快递通达率、投送频次和网点快递收发兼容度。(整合8家快递公司成立xx县xx快递服务公司、整合6家快递成立xx县佛泰快递服务公司,已建设乡镇电商物流综合配送中心xx个,单个配送中心建筑面积xx平米以上,兼具物流仓储、快递收发、电子商务、短期仓储及特色产品线下体验等功能。)

(二)增强乡村网点民生服务能力。完善贫困村电商服务网点功能,统一货架、标识标牌、完善代购代销、充值缴费等便民服务功能,鼓励乡村电商服务网点与实体商业网点融合发展,优化网点布局,加强业务宣传,提升服务质效。推动乡村电商服务网点与就业扶贫驿站、农村快递公共服务点等共建共享,丰富便民服务和公益服务功能(目前已推动乐土乔圩村扶贫驿站、篱笆镇扶贫驿站与乡村电商服务网点结合,完善电商服务功能)。

(三)推进xx镇电商扶贫试点工作。邀请市筑梦社区与xx镇对接,整合当地手工艺品和旅游文化优势资源,打造xx镇电商产业园项目。将试点乡镇建设成农副产品深加工、中药材、蔬果、民俗文化旅游等产业特色明显、服务支撑完备、设施健全、综合效益好的电子商务特色小镇。

农村物流特点篇6

关键词:循环经济农村逆向物流发展模式

循环经济下发展农村逆向物流的意义

循环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逆向物流,逆向物流是实现循环经济的必要手段,只有构建起顺畅的逆向物流,才能形成闭环的循环流程,物质才能高效、低成本循环,否则循环链将断裂,循环经济将不能实现。

农村逆向物流是指在农村范围内(县以下地区),农村居民用于生活、生产的资料沿着原方向返回,以及对已经废弃的产品进行再制造、再使用、再循环的过程。农村逆向物流物品品种多样,传统的农村逆向物流主要包括三部分,即生活垃圾的逆向物流、日用品逆向物流、农用物资和农产品废弃物逆向物流(徐建国,2010)。

农村逆向物流的建设将会是我国新农村建设中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发展新农村逆向物流对于促进新农村建设、完善整个农村逆向物流体系、繁荣农村经济、改善和保护农村环境、满足和拉动农村需求等都具有重要意义(王新利,2007)。

笔者通过对农村逆向物流的实施方式、运行模式进行比较和分析,希望对农村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农村逆向物流的运作主体

(一)以村民为运营主体

由于农村逆向物流链条初始端大多都是由村民自身完成的,所以,以村民个体为运营主体也就是村民自身把逆向物流物品送到指定的地点。这种模式由于多靠村民自觉完成,因而成本较小,但是受主观能动性的影响,其回收的效果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对村民的素质要求较高。

(二)以乡镇政府为运作主体

其实施主体为乡镇级行政单位,所属各村均为参与者。由乡镇政府成立专门的部门或组织,负责对农村可再生物品进行回收,从事商品回流等逆向物流相关事务。这种方式便于实现规模效益,但相对成本较高。

(三)以第三方物流公司为运作主体

这是指通过合同形式将农村逆向物流回收处理中的部分或者全部业务,以付费等方式,交由社会上专门从事逆向物流服务的企业负责实施。在这种市场化运作模式下,企业成为农村逆向物流的主要实施者,乡镇政府和各个村庄都应给予一定的辅助支持,使得村镇资源能够重新利用,农村环境能够得以优化,同时要根据当地逆向物流规模、交通条件、地理因素等恰当选址并设置合理的回收中心。这种由专业的逆向物流服务商对回流产品进行处理的模式专业性较强,可以减少回流品的不确定性,降低成本,规模经济性比较明显,信息反馈也比较及时。

发展农村逆向物流的渠道

(一)共用正向物流渠道

逆向物流共用正向物流渠道,即农村完全利用原有的正向物流系统实现逆向物流的功能,逆向物流的设施、运输、路线相对正向物流系统没有变化。这种方式的优势在于降低了物流成本,风险性低,但劣势也非常突出,容易造成业务重叠,与原有正向物流渠道中的节点发生冲突。

(二)新建逆向物流回收中心和处理中心

为了避免共用正向物流渠道方式的缺点,农村可以选择新建逆向物流回收和处理中心,以期形成规模效益,从而降低逆向物流的成本,提高逆向物流活动的经济效益。其实施的方式可以是如下两种:

1.各村自建回收中心和处理中心。由农村自建回收中心和处理中心,一方面可以避免由于业务重叠的原因与原有正向物流渠道中节点发生冲突;另一方面有利于农村可以更及时地为村民服务,主要缺点在于,农村要开展组织新人员、设立机构、购买设备等活动,负担过高的成本。

2.建立联合回收中心和处理中心。鉴于逆向物流业务的特殊性,如果是农村自身单独建立逆向物流回收中心和处理中心,必然需要大量的投资,除了少数村庄外,大部分村庄自身没有实力去独自建立回收处理中心。联合建立回收中心的优势在于能够分担成本和风险,减轻单个农村的资金压力,提供更为专业化的服务,但是,对新建回收中心的管理业存在各个农村文化的融合障碍等问题。

综上,从逆向物流渠道这个角度分析所实施的三种逆向物流模式各有利弊,可以通过表1进行综合比较。

农村逆向物流的回收物品

(一)生活垃圾的逆向物流

农村生活垃圾污染不仅仅是制约新农村发展建设的一大顽疾,同时也是群众反响强烈的问题之一。根据生活垃圾的性质,将其分为有回收价值的生活垃圾和无回收价值高污染的生活垃圾两大类。

第一类:有回收价值的生活垃圾。此类生活垃圾主要分为五类:焚烧类、堆沤类、入池类、喂食类和可回收类,为有效处理这五类生活垃圾,应采取分散处理和集中处理相结合的方式,建立农村生活垃圾的分级管理机制(见图1):

户分类。以户为单位对房前屋后进行垃圾管理,对日常生活垃圾进行简单分类处理。一是将草木腐殖质、瓜果皮、灰土等可腐烂降解的垃圾分拣出来,送至田间肥田,这样既减少了垃圾转运量,又生态环保增加了土壤肥力;二是将其余生活垃圾按类送至垃圾箱,由村收集后进行处理或运转。

村收集。在人口相对集中、交通便利的地方建造垃圾池(台),合理配置垃圾箱,并设公益性保洁专员,报酬由村落负担。保洁员主要负责村内公共区域内的卫生清洁管理。其中,对收集的生活垃圾中非高污染的部分,可以村为单位,进行集中填埋。

乡/镇转运。以乡/镇为单位设立垃圾填埋点。垃圾填埋点要根据人口密集度、自然地理环境、交通运输条件等特点科学设置。村落的生活垃圾在集中收集后要运转至乡镇级填埋点进行集中处理(距离较远,交通不便的村落除外),转运车辆可由各村采取承包或租赁的方式解决,发生的运输及人员费用可以是政府财政支持,也可以是村落自主解决,亦可以是两者结合。

县填埋。县级政府要建立标准化生活垃圾处理场。其垃圾处理厂的设计规模、容积、占地、服务年限、工艺、处理方法等均应进行科学的设计和规划。投入运行后,农村以及乡镇的生活垃圾都将转运到这里进行填埋、碾压或覆土处理。作为生活垃圾处理的最终环节,是垃圾处理成败的关键。

第二类:无回收价值且高污染的生活垃圾。比如打碎的瓷器、农用塑料薄膜、废电池等。对于这种无回收价值且污染大的生活垃圾,更需引起重视,村落应设有不可回收专类垃圾箱,协助村民树立分类意识,由村统一收集后交由乡运转至县级垃圾场进行最终处理。由于其高污染性,所以对此类垃圾不仅要及时处理,源头回收也要及时。

(二)日用品的逆向物流

农村生活的日用废弃物种类众多,大致可以分为塑料系类、金属类、玻璃类、橡胶类、衣料类、纤维类等,其中金属类、纸类和塑料类等已经较好地得到了广泛和自发的回收利用(马香娟等,2009),随着农村经济水平和消费水平的提高,电子消费品和电子废弃物的数量也都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电子废弃物的逆向物流也显得日趋重要,如废旧家电的回收等等。因此对农村电子产品逆向物流进行管理时,应参考欧盟等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将生产者责任延伸理论作为指导思想,从宏观角度对农村废旧电子产品的发展进行指导(王亮,2010)。

(三)农用物资和农产品废弃物逆向物流

首先,农产品废弃物包括植物类废弃物(农林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残余物)、动物类废弃物(牧、渔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残余物)、加工类废弃物(农林牧渔业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残余物)。通常农业废弃物主要指农作物秸秆和禽畜粪便。

农产品废弃物具有差异性、分散性、季节性等特点,基于此,农产品废弃物回收利用必须向规模化、市场化、专业化方向发展,积极引导农民建立起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有效改变分散经营的格局,促使其走上规模化生产发展道路,这就为农村逆向物流发展的专业化和社会化提供了重要的组织条件,为企业进入农村发展逆向物流创造有利条件。

开展农产品废弃物逆向物流可通过以下三种方式实现:一是由产生农产品废弃物的农户联合回收;二是由需要农产品废弃物的企业回收;三是由第三方逆向物流企业回收。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以及社会分工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应鼓励第三方物流企业集团进入农村市场,在我国现代农业废弃物物流产业发展过程中起到示范作用,并进行资源整合。

其次,生产资料中被广泛使用且可重新利用的包装物、容器(箱、托盘)等。这些包装物除部分破坏不能修复外,其余均可以回收循环反复使用。

最后,可进行再制造的物品,包括农机具等的重要零件,可以将这类物品收集后加以检验和拆分,进行再制造后可出售。

发展我国农村逆向物流的相关建议

在我国,逆向物流的发展还处在理论研究和实际规划阶段。制约农村逆向物流发展的因素有很多,诸如对逆向物流认识不全面,环境保护意识淡薄,法律法规不健全,责任机制不完善,缺乏先进管理技术,资金支持不足等,鉴于此,笔者提出如下发展农村逆向物流的建议:

一是政府加强宣传,积极引导,树立现代逆向物流管理理念,提高全民的资源和环保意识,提高逆向物流对可持续发展重要性的认识,鼓励广大农民积极主动参与农村逆向物流的发展建设。二是政府应制定和健全逆向物流产业法规和政策。在逆向物流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扮演好管理者、扶持者和建设者的角色,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方式积极支持和扶持从事农业废弃物逆向物流业务企业的发展,建立健全逆向物流的市场规则。三是抓好示范点。引导和扶持有条件的标杆农村发展逆向物流,培育农村逆向物流市场,以便发挥集散效应和发散效应。四是借鉴国外经验充分发展第三方逆向物流。

结论

作为整个逆向物流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农村逆向物流是从地域的角度出发,从整个逆向物流中分支出来的。农村逆向物流具有分布区域范围广泛、交通条件差异大、服务层次差别大等特点,此外,各地区的人文、经济条件不同,经济和物流发展水平的不同都导致了农村逆向物流的巨大差异性和多样性,因此要因地制宜地发展农村逆向物流。本文论述了构建农村逆向物流对人类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并对农村逆向物流的发展模式做了初步探索,在与时俱进的发展过程中还会有新的问题出现,还需要对其进行持续深入的关注。

参考文献:

1.marisap.deBrito,DekkerR·a.FrameworkforReverseLogistics.eRimReportSeriesResearchinmanagement,2003

2.徐建国.农村逆向物流发展模式初探[J].商品时代,2010(9)

3.王新利.论农村逆向物流及其网络模型设计[J].中国流通经济,2007(2)

农村物流特点篇7

[关键词]农村物流;双向物流发展;发展建议

1农村双向物流发展的现状

1.1物流的基础设施落后

物流基础设施落后主要表现在道路、运输工具、通信水平、商品储存保管水平上。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基础设施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公路的村村通就为农村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在一些边远地区,交通不便仍阻碍着农村发展。不仅仅是交通条件,通信设施的落后也成为农村物流发展的障碍。农村向内物流受到阻碍,不利于农村生活水平、消费水平以及经济发展,农村向外物流受到阻碍,不利于农村收益的增加并降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总之,农村基础设施落后是农村双向物流发展的主要阻碍。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农村的消费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同时农村的文化教育及现代技术产品的不断普及为农村物流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会。一方面,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以及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变使得网络购物、电话购物在农村不断发展。同时在外工作的农村子女越来越多,为家里邮寄物品也变得越发重要。另一方面,在农村生产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农产品的规模种植生产,向城镇的及时运送问题需要解决。这些都推动着农村物流的不断发展。

1.3农村物流缺乏人才和先进技术

一方面,在农村双向物流发展中,需要具有高素质、经验丰富并且具有管理能力和应急能力的人才。另一方面,合理先进的物流设备、运输工具、农产品保鲜以及城市产品的运送安全都是农村双向物流发展的必要条件。

1.4农村物流受到中国农村经济发展模式限制

中国的大部分地区农村居民居住分散,人口密度低,家庭分散经营,没有形成规模的生产模式。从农村向内物流的角度分析,分散的居住环境不利于物流网点的合理设置,会增加城市产品向农村运送的成本投入;从农村向外物流的角度分析,家庭分散经营种植缺乏规模性,使得农产品的统一收购以及农产品简单加工点的设立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的限制使得物流业的发展面临较高的成本同时要求更合理的网点布局设计,这加大了农村物流发展的压力。

2农村双向物流发展的意义

2.1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和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一方面,向外物流发展能够有效降低农产品的储存成本和流通成本,从而降低农产品生产中的供应及销售成本,起到改善农业外部环境的作用,提高农产品的质量从而提高竞争力。另一方面,向内物流的发展使得农用生产资料和其他城市物品的运送成本降低,从而降低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农村双向物流的发展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又通过成本的降低提高产品收益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2.2方便农村的消费,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农村向内物流的发展使得农村的生产资料以及各种生活品的消费变的更加便利,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网络等电子商务的普及和推广,农村的网络预订及购物为商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时机。同时打破农村和城市消费的地域,缩小农村城市的消费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和经济的合理发展。

2.3农村物流体系的建立增加农村劳动力就业机会

物流业的发展必然伴随着各种就业机会的增加,为农民增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物流业网点的服务、网点间的运输、物流的联系等都必然给广大农村提供最有利的劳动就业机会和条件。建立和发展农村物流体系,一方面直接开辟农民新的就业渠道,同时,通过物流产业发展带动的城镇化消费需求的增加与改善所直接和间接促成的其他第三产业的兴起,便能够使农村的剩余劳动力直接分散就地消化吸收。

2.4农村双向物流的发展有利于农村的城镇化建设

农村物流业的发展带动农村城镇化的脚步。一方面,从经济发展的角度进行推动。物流业的发展不仅从农产品的对外运输中提高竞争力和质量,还会吸引更多的城内资金或者村内集体资金投向农产品加工业以及其他服务业。由于运输业的发展带给投资更多的机会,在农产品生产地进行加工减少中途损耗、运输成本等。对于农村内部的发展来说增加农产品的销路,还可以进行农村集资自己办厂促进本村经济利益提升。另一方面,随着物流业以及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的服务业也会随之不断产生和提高,运输的道路服务、餐饮服务、居住服务等都将带动农村的城镇化进程。

3农村双向物流发展的建议

3.1加大政府投入并通过政策鼓励对农村物流的投资

政府充分认识到农村物流业发展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合理设计农村物流的宏观布局,制定农村物流的标准化制度,是农村物流的发展和起步建立在合理有序的制度之上。同时,在政府自身财力物力投入过程中,通过各项优惠政策以及科学的宣传吸引更多的投资流入农村物流业的发展建设中。

3.2加强物流管理人才和物流技术的创新

通过宣传使农民树立现代物流观念来促进农村现代物流的发展,同时加强物流人才的培养。农村双向物流的发展建立在合理的管理和站点间物流交流联系、物品运送效率之上。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信息载体,以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将现代物流知识、物流技术等送到农村,向广大农村群众普及现代物流知识。同时,重视人才的培养,特别是既了解农业生产经营特点,又掌握现代物流知识理论的人才培养。加快现代物流人才的培养,对现代物流及农村物流的发展至关重要。

3.3加强农村双向物流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村物流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就向内物流发展而言,应加大农村网络信息平台和快递站点的建设以及合理的运输路线;就向外物流发展而言,农村交通设施建设、农资及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建设、农产品仓储设施建设、农产品加工配送中心的发展和建设等是非常必要的,还要不断加强农民合作组织、农产品产供销一体化组织的物流职能,使我国农村物流组织得到发展。

农村物流特点篇8

关键词:农村电子商务;服务机制;农村物流

目前农村地区电子商务主要受到缺乏高质量服务体系、服务站点功能无法充分发挥、网络与物流等基础设施不健全、相关的专业技术人才不足等因素影响,严重制约着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因此,农村电子商务在未来建设过程中,应重点按照目前的影响因素做好一系列应对工作,推动农村地区电子商务的应用。

一、农村电子商务概述

从本质层面而言农村电子商务主要就是在农村地区开展的电子商务活动,以农产品上行和工业品下行为主体部分,政府部门制定相应的政策制度与机制,企业搭建平台,农村居民参与其中形成群组模式提供农产品和农业服务。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可以进行农产品的线上销售,农村居民在平台上公布各类农产品信息,消费者在浏览信息之后明确需要购买的产品然后进行交易;农村居民也可以利用网络平台购买生产生活需要的农业机具、日常用品等,具有买卖的便利性。农村电商平台建设能够带动农业的信息化水平,使得农业活动在生产、销售、物流运输等环节都可以实现数字化的改革,增强与市场之间的信息对接力度,有利于形成标准化生产与规模化发展的模式,有利于农产品品牌的推广,甚至还能增强国际化水平、预防出现市场风险隐患问题。除此之外,农村电商还可以帮助农村居民在消费层面增强网络化水平,转变传统的单一普通实体消费形式,增强农村居民购买各类商品的便利性,尤其是农业生产的化肥产品、农药产品与日常生活中的食物、服装、日用品等,有助于拉动内需扩大消费。

二、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一)电商服务机制影响因素

经过近年来国家层面的大力推进,当前农村地区的电商发展已经形成一定的基础,但是由于地区差异,相关的电商服务机制照搬套用往往难见成效,经常会出现政策落地困难等问题,导致农村电商的整体发展受到制约性影响。一方面,各地政府在推动地方农村电商发展的过程中虽然能够根据上级政策明确各个部门、组织机构的职责要求,但是往往忽视了本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程度,没有合理地因地制宜为农村电商的发展创建完善的企业服务机制以及物流服务模式,尤其是物流方面,农村区域广泛人口分散,物流配送难以到户,且配送速度较慢,导致农村电商平台物流成本较高,农村居民购物积极性降低。另一方面,电商服务模式难以完善,虽然大部分农村地区已经建设了县乡村三级电商服务站点,但是由于站点负责人的电商技能不足,一般只能完成代缴话费或代收快递等基本业务,缺乏健全的服务功能,无法为农村居民提供高效率、高水平、多元化的服务。

(二)基础设施影响因素

农村电子商务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具有重要意义,只有确保相关基础设施的健全才能保证农村电商有序发展。但是目前部分农村地区的计算机、网络、物流等基础设施仍缺乏完善,无法为农村电子商务活动提供基本保障,不能满足农村居民的基本需求,农产品在电商平台的营销与农村居民在电商平台购买各类商品都会受到制约性的影响,这样不仅会导致农村电商的发展速度减慢,还会对其未来的进步、拓展、全面覆盖等造成阻碍。目前部分农村地区由于经济水平较低、政府扶持难以到位,而计算机设备、智能移动终端的价格较高,无法在偏远落后的地区普及,部分原有的设备故障陈旧,网络通信不通畅,物流难以到达等,这些对农村电商的建设和应用都会造成一定影响。

(三)电商人才影响因素

农村地区的电子商务人才储备偏低是制约农村电商发展的另一个主要问题。随着近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流向城市,农村地区剩余人口结构日益呈现幼龄化和老龄化并存的两头大、中间小的特点,而电子商务对于互联网技术的运用能力以及营销技巧要求较高,技术接受度较高的青年人才缺失导致农村电子商务活动失去了人才支撑。农村地区自身的电子商务专业技术人员稀少,加上由于农村的生活条件较差、工资水平偏低,缺乏吸引优秀人才的环境,高校电子商务相关专业毕业生等很少愿意回到农村就业创业,甚至连本地培养的人才也会出现流失现象。这就导致了农村地区的企业在电子商务人才方面后继乏力,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越发困难。

三、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对策建议

(一)完善电商服务机制

1.完善电商与物流服务体系要想更好地促进农村电商的良好发展,就必须要确保服务机制和服务体系的完善性,获得更多电商服务主体给予的支持。首先,当地政府应结合本地电商发展情况重点培育或引进农村地区的电商服务企业、服务主体,在农村地区建设电商协会组织,在协会的带领下成立有关的服务部门、服务机构,开展宣传引导活动、技术培训活动、品牌打造和维护的活动、信息咨询活动等,形成较为专业的服务模式,增强农村居民参与电商活动的积极性与便利性。其次,挖掘本地特色产品,重点为相关的电商企业、物流公司等的商品安全管理、质量控制、配送管控等方面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为电商相关活动的开展打造较为良好的生长环境,彰显电商企业本身的产品核心价值、核心优势,形成带动效应,打造品牌,增强消费者的信任度。再次,制定完善的物流配送系统,支持组建良好物流配送关系网络,按照当地物流、运输行业的路线情况采取多元化的形式,以县级、乡镇级别的物流配送点为基础扩散到乡村区域,创建乡村级别的物流配送系统,以满足农村居民日常消费方面的需求为最终目的,按照不同农村居民的网络购物特征、所购买商品的特点等,建立健全对应性、适应性的物流配送网点,保证商品的流动更加畅通、更加良好,提升物流服务质量,增强农产品销售及农村网购的便利性。最后,为增强农村居民在电商平台中购物的积极性,还需强化物流服务和保险公司之间的合作,为农村居民所购买商品的物流设置安全保障,预防电商平台交易过程中的风险问题,减少农村居民的心理层面负担,提高其参与的积极度。2.完善三级服务站点的功能农村电商全面覆盖的发展进程中虽然已经大幅度增加了服务站点的数量,但是经常出现业务量过低的问题,不能确保符合预期的服务目的、服务效果,所以在农村电商发展期间应重点关注服务站功能的完善,强化宣传工作的力度,层次性地建立服务站点负责人员服务质量的管控。首先,健全服务站的运行工作机制和模式,增强县级服务站、乡级服务站、村级服务站业务与技能培训力度,制定完善的质量监督工作方案计划,切实提高不同级别服务站的服务工作质量。其次,重点关注服务功能的丰富性和优化性,从基础生活服务入手拓展网络服务的多样性,逐步提高综合性便民服务的水平。最后,鼓励企业与服务站点合作,开发企业与农村特色产品的合作品牌,促进农产品品牌企业化运营,不仅可以提升农村特色产品品牌建设效果与竞争水平,还能增加服务站点的电子商务参与度与交易量。

(二)健全电商基础设施

农村地区的电商活动要想快速发展就必须要有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为依托,只有确保各类基础设施、系统的完善性才能推动整体电商平台的快速进步。1.积极建设网络基础设施网络是电商平台建设、运行和发展过程中必要的基础设施,一旦出现网络问题将会导致其全面覆盖、普及与正常的信息交流受到制约。因此,在农村电商平台发展期间应重视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尽可能减少农村居民的信息成本,提供高质量的服务。首先,建议增加偏远落后地区计算机设备方面和智能终端设备方面的补贴力度,尤其是要针对农村电商专用类型的基础设备,必须要落实好相应的补贴工作,使得企业能够在农村地区更好地拓展市场,农村居民也可以在电商平台中便利性购买商品。其次,重点关注网络信号方面基础设施的建设,尽可能保证网络的通达性,通过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建设,拓宽农村区域的信号覆盖范围、增加覆盖率,鼓励运营商之间在良性竞争的情况下强化农村区域信号基站方面的建设和投入力度,改善农村信号的质量水平,同时为农村居民设置优惠性的手机套餐,减少上网沉没成本,加快农村电商的发展速度。最后,重点关注各类电商平台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减少农村居民在信息搜索方面的成本。例如,提供农业信息技术全面性的挖掘服务,对农民所需的农业数据信息深入性的分析和采集,创建较为完善的平台,对于能够自主建设电商平台的主体则给予相应的补贴,或是在农村地区设置公用电商平台的准入制度,降低农村居民学习电商活动的成本、增加信息获得的效果与在平台中交易的便利性。2.积极建设物流基础设施物流基础设施对于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只有保证物流系统、平台和设施的完善性,才能预防因为物流不合理、不可靠发生问题。首先,应强化对物流企业的引导扶持工作,鼓励物流企业配送网点向广大农村区域的延伸覆盖,使其在政府部门、企业的领导带动下积极参与农村物流系统建设活动,彰显出现代物流对于农村地区经济进步、农村电商建设发展的价值作用。其次,对现有的农村运输形式进行改造利用,规范乡村班车带货以及顺风车带货等多元化的运输形式,合理规划路线网络,在增强通车能力的情况下满足农村物流服务的通达性需求。最后,创建较为良好的投资模式,积极在农村地区建设区域性的物流集散系统平台,吸收社会闲置资金进行农村物流系统网络建设,保证物流体系的高效性、完善性,充分彰显物流中心的辐射功能,保证农村物流服务整体工作效果。

(三)加大电商人才培养与引进

人才是第一资源,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离不开专业人才的有效支撑。针对农村电子商务人才的匮乏,一方面要加强本地人才的培养,目前各地虽然已经在政策的推动下已建成规模不等的电子商务培训基地,针对农村居民有计划地实施了电子商务培训活动,但培训成效仍不明显,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因此各主管单位应继续加强宣传,摸清农村居民的培训需求,统筹规划,引导其积极参与,并给予一定的物质与精神方面的支持与鼓励,对于在电商方面有一定基础的农村带头人要树立标杆,形成传帮带的效果。另一方面,要加强外地人才的引进,政府应制订有针对性的优惠政策,鼓励外部的相关人才回乡创业,以优秀人才资源的回归为本地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带来技术、资金、人才等新鲜血液,刺激农村经济的活性。另外,要注意加强与本地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广泛寻求思路,要真正利用好身边的智力资源,使社会力量参与进来,为农村地区电子商务的发展出谋划策,为实现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四、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农村电商发展过程中经常会受到服务体系不健全、基础设施不完善、专业人才不足等影响因素而出现问题,对其有效推进造成制约性影响。因此在农村电商平台发展期间应归纳总结经验,根据具体的影响因素改善各类服务工作体系机制,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加强人才的多方位供给,为农产品拓展营销渠道提供良好空间、为农村居民的消费提供便利服务。

参考文献:

[1]万津津,陈刚,刘玉轩.我国省域农村电子商务绩效的影响因素及发展策略[J].商业经济研究,2021,5(6):75-78.

[2]代霞.农村电子商务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J].商情,2021,13(30):34-35.

[3]程骅.精准扶贫背景下抖音平台对贵州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影响[J].数码设计(下),2021,10(2):257-269.

[4]张佳,王琛.电子商务对农村经济发展影响及其空间差异研究———基于浙江省淘宝村的问卷调查分析[J].世界地理研究,2020,29(5):952-961.

[5]陈轶,蒋常怡,方智超,等.苏南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空间特征及影响因素———以南京市淳溪镇为例[J].江苏农业科学,2018,46(8):345-350.

[6]陈先容.电子商务发展对农村脱贫的影响机制探究[J].广东蚕业,2020,54(11):109-110.

[7]汪雨雨,姚万军,张辉.电子商务发展下社会资本对农户创业选择的影响———基于CHip2013农村居民数据的实证分析[J].调研世界,2020,11(10):20-25.

[8]赵建伟,彭成圆,冯臻.农村电子商务空间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江苏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指数的分析[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9,22(7):144-148.

[9]李梓铭,姚智俐.农村电子商务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9,33(12):72-89.

农村物流特点篇9

农村商品市场具有特殊性,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各地融合对接,按经济区域布局,才能充分发挥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提升流通效率。党的十八大指出“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2013年的1号文件着重指出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十八届三中全会出台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深化国内贸易流通体制改革,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的发挥政府作用。农村商品流通是“三农”工作的经络,建设现代市场体系是释放农民激情、活跃农业要素、提升农村现代商业文明的重要内容。通过现代商人带领农民致富,通过现代商流带动农业增效,通过现代商业提升农村现代文明,进而通过拉动内需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通过“三商”活“三农”促发展是农村现代市场体系建设的重要使命,也是进一步推动“三农”工作的重要内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市场从消费总量、经营主体结构、流通业态到网点结构都呈现了较好的发展态势:(1)乡村社会消费品总额增长较快,农村市场的扩大对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2)农村市场多元化市场主体已经形成,传统的供销合作社正在恢复发展,新型市场主体快速成长,农产品经纪人、贩销大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加工企业、批发商、第三方物流企业以及终端大型零售商等发展迅速。(3)新型业态和现代流通方式蓬勃发展,以连锁经营、网络零售和物流配送为主要内容的现代流通方式发展进程明显加快,成为改变农村市场格局的决定力量。(4)多渠道的农村商品流通网络体系初步建立,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农产品经纪人数量庞大,供销合作社流通渠道优势明显,部分大中型流通企业开始向乡镇延伸,少数外资企业通过投资、参股等方式开始进入农村流通市场,从网点数量、零售额、市场占有率看,农村流通市场基本上形成多种流通渠道相互竞争、共同发展的局面。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一系列政策重建农村商业网点、改善农村流通设施、提升管理水平,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引领带动下,我国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已经进入对接提升的关键阶段。但伴随经济发展的深入,我国农村市场体系建设面临着新的发展难题,亟待加强顶层设计,深化改革,提升农村市场体系以适应经济状况的新发展。

二、我国农村现代市场体系建设的新难题

1.农产品卖难价贱问题依然突出。近年来,在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农产品流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目前,农产品卖难价贱问题依然突出,价格波动频繁。菜贱伤农,菜贵伤民的现象仍时有发生,直接影响到保障市场供给和促进农民增收目标的实现。一是农产品市场多分布在大中城市周边,产区农产品市场极少,农民不方便到农产品市场直接出售,多是靠中间商收购转手,农民种植收益打折。二是由于受自然灾害、流通成本、流通渠道、种植规模等多种因素影响,农产品市场价格暴涨暴跌较为频繁,区域性、季节性、结构性“卖难”现象不断发生,农民一直被“一少就涨,一涨就多,一多就落”的“怪圈”困惑。

不仅如此,这个问题更加复杂化:不同品种滞销和价格上涨并存。另外,同一时段不同地区有涨有跌。同一品种不同时段价格差异也很明显。农产品卖难价贱问题依然突出,长效机制仍未建立。

2.农村市场配送成本居高不下。“万村千乡”工程的建设已基本解决了农村日用消费品市场中不便捷的问题,但是由于农民低收入水平下的低消费能力和普遍存在的个体商户,使得农村日用消费品的安全质量不达标现象普遍存在;由于农村劳动力成本逐年提高,运输成本不断增长,农民消费需求的区域分散、小批次、多品种的特征,带来了农村日用消费品的配送成本逐年递增的现象,尤其是偏远山区的配送成本远高于配送利润,直接的后果就是日用消费品价格高,造成不实惠和农家店的竞争力不强;间接的后果就是加盟的农家店的配送率不高,甚至不配送,河北省的数据就显示截止到2011年底加盟店的配送率为59.2%,即使发达省份广州加盟店配送率也只有67%。另一方面,城市周边的耕地越来越少,“南菜北运”,“西果东送”等大范围远距离的运输成为农产品流通的常态,也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配送成本。

3.农村市场秩序仍然失范。目前,农村商贸流通企业进货渠道主要是批发商和区域商,进货渠道不规范,进货成本高,使农村成为假冒伪劣商品的主要销售地。由于农村消费者产品识别能力低,市场门槛低,更没有建立可追溯体系,再加上制假窝点主要藏身在监管能力较弱的在农村和城郊,假冒伪劣产品严重扰乱了农村市场体系,农村消费者权益受损严重。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农村日用消费品市场规范化进程由快转慢。

农资市场亦是农村市场秩序失范严重的一个市场。虽然每年我国都进行专项农资打假行动,但由于缺乏制度化的长效机制和市场变化适应机制,超额利润使得农资假冒伪劣现象仍屡禁不绝,并发展成新的趋势,即假证书、假标识、假宣传、假包装和假许可。这些问题给我国农业生产可持续性带来巨大的潜在危害。

4.农村市场现代经营要素依然缺乏。农产品市场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建设滞后于农产品流通市场的步伐:

(1)物流体系发展滞后于市场流通体系的建设。一个是物流的基础设施滞后。从农产品加工、标准化体系建设到大型冷库,存储设施,物流中转的建设都不符合现代物流体系基础设施发展的要求。再就是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冷链设施和冷藏运输发展滞后,成本高,使得农产品保鲜水平低,农产品流通过程中损耗率高。

(2)信息平台建设滞后于现代市场流通体系信息流需求。当前我国农村不但在信息平台设施建设、信息网络布局方面发展滞后,技术人才、投资主体亦缺乏激励加强投资,使得商品信息收集与反馈难度较大,信息体系建设明显滞后,不能满足农民和消费者对农产品市场供求信息的需求,也满足不了农村市场主体对于经营信息的需求。

(3)短期融资模式创新滞后于现代市场流通体系的资金流需求。农村流通缺乏必要的金融支持,当前我国农产品流通中每年经由批发市场实现的交易额为3万多亿元,约占农产品流通总量的80%,批发市场是农产品流通的主渠道。而批发市场蔬菜经销商的短期融资需求强烈。据调研产地经纪人需要10万~50万元的占90%;销区经销商需要50万~200万元的占70%。由于缺乏相应的抵押物,不能满足银行授信准入条件,承担着“南菜北运”和“北菜南运”的流通主体,缺乏金融机构的支持,限制现代农产品市场流通的规模效益。

5.农村市场中小企业生存压力依然较大。

(1)农村市场自身弱质性。由于农村物流成本比城市要高,投资回报周期长,农民的消费能力又明显弱于城市居民。农村市场的中小流通企业处于这样的行业中利润率本来就不高,所以生存压力也就较大。

(2)税费、房租负担较重。农家店80%以上都是由原个体工商户和夫妻店改建而成,大多数农家店都由原不缴税变为纳税户;或单一税改按现行税收政策缴纳多项税;或由定额改按以销售额计税;或直营店比照城区店纳税。而税收负担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连锁超市经营农产品的成本,税负重则难以降低超市公司农产品的销售价格,直接影响连锁超市农产品经营的竞争力。另一个连锁超市的重要成本主要是房租,一般连锁超市在农村及乡镇都是通过租赁获得经营用房,近几年房租大幅提高,也成为农村消费品市场规范化进程的主要成本之一。

(3)缺人才、难融资。人才缺,融资难。一方面,从事农村流通业的专业人才极度缺乏;另一方面,流通企业大多是小微企业,经营主要靠自己投资、亲属借款、地下钱庄等,融资渠道少,使得这些流通企业的经营风险特别大,这也造成一些配送中心的扩建由于征地困难、融资能力差及后续经营成本大而难以落实。

6.农村市场体系网络条块分割,仍然没有发挥聚集效应。农村商品流通具有特殊性,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各地融合对接,按经济区域布局,才能充分发挥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提升流通效率。虽然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一系列政策重建农村商业网点、改善农村流通设施、提升管理水平,通过“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等措施,农村商品流通水平整体上有了提高。但目前我国农村商品流通市场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服务功能不健全,消费环境较差,根本原因在于资本的逐利性导致很多企业不愿意、或者没有能力进入农村商品流通市场。导致条块分割、按照行政区域建设网络,容易造成重复建设、资源浪费,降低农村商品流通的效率,已建成的农村流通设施的作用也会大打折扣。

三、我国农村现代市场体系建设的新思路

1.主要思路。

(1)由点的突破到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的调控作用。鼓励各种市场主体充分发育,发挥市场自组织作用,建立健全中小微型流通企业的扶持机制。完善农村商品流通信息监测机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引导作用。明确各级政府在市场体系建设中分工:中央政府主要是农村市场体系规划布局、制定标准规范、监督指导等,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在网络对接融合、新模式和新技术的引导示范作用。地方政府主要是市场建设、龙头培育和项目论证。

(2)由“九龙治水”到“一个声音”,建立农村市场体系建设的部级联席会议。由商务部、发改委、财政部、农业部、供销总社、采购与物流联合会等组成部级联席会议,定期召开会议,为农村市场发展制定规划和政策。特别是在城镇化的背景下,高度重视农村社区的商业网点、产业布局,避免农村市场的边缘化。

(3)由“撒胡椒”变为“黏团团”,建立针对农村市场网络体系建设专项基金。整合“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产品现代流通试点”、“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邮政三农服务站”等支持资金,成立农村市场建设专项基金,集中投放使用,重点支持乡镇商贸中心、连锁超市配送中心、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产地集配中心、农产品物流和信息化建设等项目。

支持资金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市县域农村市场体系建设示范区;二是针对具体的产业链比如苹果产业链、化肥产业链的支持政策;三是针对配送中心、冷库、产地批发市场等关键节点加大支持力度。

(4)由“一个点”变为“多面手”,支持乡镇综合体(乡镇商贸中心)建设。目前的乡镇是城镇化的牛鼻子,也是农村市场体系建设的牛鼻子。建议重点支持乡镇综合体(乡镇商贸中心)建设,建立集日用品销售、农产品收购、初加工、农资销售等综合服务中心,既可以解决规模经济的问题,也可以提高流通效率。乡镇商贸中心是整个乡镇市场体系建设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除了乡镇商贸中心以外,乡镇一级还要加强乡镇集贸市场、特色专业市场等的规划建设。因此,在乡镇商贸中心的建设问题上,首要的是要做好整个区域的规划,使得乡镇商贸中心、集贸中心、特色专业市场合理布局、优势互补、和谐共存:建议乡镇一级设立专门的商贸办公室或相关职能职位,做好对乡镇市场体系的整体规划、指导、协调和监督工作。

(5)由“多补助”变为“减税费”,建立适合农村市场体系的税费机制和融资机制。对与农村市场体系建设有关的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的扶持力度要加大,增强政策和扶持资金的针对性和连惯性。建立研究农村市场特别是农资、日用品等连锁企业的税费结构,对于农村连锁企业的水电费、房租税等进行减免。支持供销社农资、棉花流通企业开展供应链金融试点。建立农村市场体系的可持续发展机制。

2.具体建议。

(1)鼓励农家店“一网多用”。到2013年底,全国68万个行政村已覆盖73万家农家店,农家店网点的迅速铺开面临着如何可持续的突出问题,而农家店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一网多用”可能是出路:(1)支持农家店拓展服务领域,利用现有区位优势,鼓励其与烟草、医药等经营者合作,在农家店内开展医药、烟草、邮政快递、通信业务、理发、照相、音像制品、书籍等产品和服务的经营。(2)在村一级,农民可以将自家种植的蔬菜水果拿到农家店寄卖,实现生鲜蔬果的村内就近销售和消费。农民将农产品按照农家店的要求进行统一简单的包装,当天供货,没卖完的产品当天各户自行取回。农家店收取一定的代销费。(3)在乡镇和县一级,各村各镇可以将一些有特色的农产品放在农家店里来销售。农家店可以采取直接采购特色农产品的方式,也可以使用代销的模式。实现特色农产品在该区域里的集中供应、分散消费,拓宽销售渠道。

(2)加强农村市场规划整合。做好城乡市场体系规划,鼓励供销合作社、邮政、大型流通企业通过兼并、联合等方式建设全国性农村流通网络。加强农产品集配中心、冷库、物流中心、批发市场等网络节点建设。整合涉农电子商务网络,建立部级电子商务平台,充分发挥公益性功能,鼓励政府管理部门进入承办企业的信息化系统中,强化政府管理部门、承办企业、农家店三者之间的信息互联互通,加强农家店、配送中心等建设项目动态管理,实现对承办企业、农家店经营情况的统计分析和对农村市场的统计与监测。

(3)协调出台政策支持中小商贸企业拓宽融资渠道。设立省级政策性农村商贸融资担保机构,对符合条件的农村商贸流通项目提供投资担保或贷款贴息等;鼓励各类商业银行进行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加大对农村市场建设贷款的投放力度;对支持农村市场建设的商业银行给予利差补贴、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鼓励地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针对流通产业特点,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开展动产、仓单、商铺经营权、租赁权等质押融资,努力解决融资难问题。

农村物流特点篇10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麦积区;农村物流发展策略

前言

在现代物流体系不断完善的情况下,很多的物流企业都和乡镇都进行融合。但是,我国很多的农村生活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导致物流的配送数量也存在一定的限制,降低了物流对农村物流发展的效率。下文从麦积区农村物流发展中面临的挑战出发,重点分析了互联网+时代下麦积区农村物流发展的策略。

一、互联网+时代下麦积区农村物流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农村居民互联网+的理念比较落后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企业和个人提供了展现自我的平台,人们的生活、工作以及其他方面都增添了活力[1]。尤其互联网+时代,能够融合技术,以创新商业模式。但是麦积区中的农村很多居民对互联网的理念理解比较滞后。在理解和认知上也存在一定的偏差,不能认清互联网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很多人都认为互联网与农业无关,这些问题的出现都会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互联网对农村物流的促进作用。

(二)农村地区互联网等基础设施相对薄弱

麦积区农村的交通不方便,尤其是边远农村互联网的基础设施也比较滞后。这给物流的发展起到了严重的消极影响,很多物流企业就会放弃在边远农村设立物流配送点,农村的居民在居住比较分散的情况下都会为物流的配送带来很多的问题,同时这也是农村物流发展中受到阻碍的重要原因。另外,农村生产的农产品以及消费品都和城市的物流没有很大的区别。但是从农产品的物流角度出发,农产品有一定得保鲜期和周期性。在运输上就有很高的要求,这提升了农村物流发展的复杂性。因此,农村地区互联网等基础设施相对薄弱是互联网+时代下麦积区农村物流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三)农业的特殊性决定着农业物流脆弱

农业生产的季节性比较明显。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农产品,并且集散物流这和农村的季节也存在一定关系。农业生产的时候,每一个环节和时段都对物资的种类和数量产生不同的需求。另外,麦积区不同的农村之间对物流的要求也有很大的差别。在这样的情况下,就使农村物流的体系变得更加复杂。同时农村物流也会受到其环境和发展的影响,导致当地物流的发展比较慢,增加了物流配送的难度。我国麦积区农村农业生产的条件也比较滞后。生产的抗风险能力也不能够和大城市相比,这样就会影响物流企业在农村发展的积极性。另外不同地区经济水平和经济结构也存在差异,导致一些农村对物流发展的认识存在不足和偏差,也没有雄厚的基金支持。因此,农业的特殊情导致了农村物流脆弱[2]。

二、互联网+时代下农村物流发展对策

(一)构建完善的城乡一体化体系

想要促进农村物流体系的发展,就应该积极构建城乡一体化物流体系,以城市物流体系为载体,在农村中拓展物流服务业。构建中应该把拓展的重点面向农村地区,以补充农村的物联网物流空白。其中,就应该加强城市物流体系的联系,能够保证农村和物流的畅通。重点关注的是建设和设计农村物流体系。在如此快速发展的物流平台中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网络建设与内容建设融合在一起。在信息平台上打造物流中心,为农村物流提供节点。城乡一体化物流体系的建设主要把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作为农村的关键点。主要包括农村大消费品物流生产资料。最终的目标就是把农村的产品物流向城市,以此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

(二)支持各方面参与农村物流平台建设

麦积区农村建设物流体系是一个比较复杂、巨大的工程。因此,各个方面都应该进行积极的配合,支持农村物流平台的建设。首先,政府应该提供相应的优惠政策,积极鼓励电子商务企业和物流企业参与到农村物流体系建设中。主要改善农村物流,资金投入不充分、农业技术薄弱、管理水平低的问题。同时,还要引导农村物流能够为第三方电子服务提供相应平台,从种植和养殖的角度出发,能够加强与企业的对接。最后,应该不断加强物流知识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培训力度,定期对农民进行培训和考核,在此情况下,能够让农民参与物流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提高。

(三)提升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阻碍农村物流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就是农村的基础设施比较薄弱,未能建立完善和健全的配套设施。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应该有效结合当前物流体系建设的基本标准,能够为农村服务。以建设网络体系来补充农业物流中的不足。加强农业物流发展的牢固地位。首先,应该从农业部以及运输部角度出发,把大量资本投入到农业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中,能够为农村设立基础设施,并不断加强农村物流服务数量和关键点。在强化物流服务体系的情况下,形成一个资源共享、信息互通、服务一流的农村物流发展体系,以此促进农村物流的发展,促进当地麦积区的小康社会建设。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时代下发展农村物流应该构建完善的城乡一体化体系,支持各个方面参与到农村物流建设中,并能够提升农村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相信通过以上的措施一定能够促进农村物流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鲁欣,李少军.“互联网+”时代农村快递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科技经济市场,2016(10):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