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文明乡镇创建工作总结十篇文明乡镇创建工作总结十篇

文明乡镇创建工作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19:31

文明乡镇创建工作总结篇1

X镇地处安义县的西南端,距县城11.5公里,全镇人口1.7万,辖6个行政村,93个自然村,幅员面积62.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6809.4亩,其中水田24416.4亩,旱地2393亩。原创:wenmi114.com

近年来,我镇高扬艰苦创业、加快发展的主旋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全局

,紧紧围绕“产业大镇、特色新镇、生态绿镇”这一目标,突出招商引资和财税工作两条主线,紧扣文明新村建设、社会稳定、和谐创业三个主题,进一步创新发展举措,提高发展水平,促进社会和谐,努力保持持续快速发展的好势头,在新的征程上谋求新一轮快速发展,致力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争优进位。2004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税费改革先进单位”,被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授予“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荣誉称号,被市、县列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光荣称号,连续三年在全县三个文明建设中获一等奖,年度16个单项奖中获得12项。

一、主攻开放型经济,实现品牌强镇

近两年来,我镇始终坚持开放型经济主战略不动摇,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以超常规的举措谋求超常规的发展。

1、做大做强科技园,唱响农业新品牌

江西安义农业科技示范园落户我镇后,镇党委政府始终以工业化理念来谋划农业的发展,做大做强现代农业科技园。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充分发挥科技园的龙头作用,积极引导农户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从事蔬菜生产。目前,科技园的蔬菜在国际国内市场已打出了“江西菜心”品牌,全镇共影响和带动70户农民走出了传统耕作模式,走上了蔬菜生产致富之路,园区辐射效应初步展现,为扩大园区规模奠定了基础。

2、搭建招商平台,优化投资环境

XX要实现快速崛起,一要突出财税工作,确保经济运转;二要强化发展外向型经济,主攻工业,夯实发展后劲。为此,镇党委政府在抓好财税工作的同时,搭建好招商平台,壮大招商队伍,优化投资环境,把亲商、安商、富商摆在比招商更加重要的位置,多方寻求,广开门路,以更加优惠的政策吸收客商,以更加优质的服务感动客商,以更加过硬的举措留住客商,以更加扎实的作风推进招商,实现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新突破。先后引进了江西工业经济总部城、江西文汇投资有限公司、江西省兢博钢结构有限公司等企业和西安交大863高科技项目。

二、主抓特色农业,打造产业大镇

XX属丘陵地带,山多地广,镇党委政府紧紧抓住这一资源优势,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思路,强势推进“一村一品”工程。

1、做大精品果园。XX镇有两大特色果业基地,一是塘下的水果基地,二是新福的黄花梨基地。新福村的南方早熟梨在2005年南昌市小麻山杯梨王大赛中,获得了金奖。为此,我镇紧抓这一商机,扩大种植面积,形成规模经济。今年,在新福村集中连片栽种翠冠梨3000亩,同时,将粗放、空散果园,向果业能手、大户集中,并鼓励一批年青、敢闯、眼界宽、有知识、有作为的农村青年从事果业生产,开拓果业销售网络,实现果业丰收、果农增收双赢目标。

2、建造绿色银行。毛竹基地是市公安局对塘下村的扶贫项目,也是塘下村打造一村一品的主导项目。毛竹的投入少,收效快,打造好了,就是未来的绿色银行。有利于增加村民的收入,增强集体经济,真正使扶贫项目由输血型向造血型功能转变。

3、打造观光农业。依托科技园的强大影响力,多方位实施农业开发项目,积极推进500亩花卉苗木基地,实施6000亩退耕还林工程,推进现代化农业观光带的形成与发展,全力打造XX生态观光农业这张品牌。原创:wenmi114.com

三、主抓城镇品位,创建特色新镇

有城镇才能聚人气,有人气才能激活财气。加快小城镇建设,是镇党委政府一直以来努力的目标和今后的主攻方向。

1、扩建新集镇,聚集人气。按照特色小城镇的发展总体规划,在完成XX镇十字街建设和XX客运站项目的同时,启动了广场、旧镇政府办公楼及牛市等新城建增量扩容建设,盘活了存量资产,拉开了集镇建设框架。在集镇建设上做小巧文章,做特色文章,提升XX新形象。同时鼓励农民离土不离乡,来集镇发展,来集镇经商,聚集城镇人气和财气。

2、建设新农村,辐射带动。加快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在新时期作出的工作部署,也是农村今后发展的方向。我镇的文明新村建设,是以“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目标,以抓好规划为先导,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整治赃乱差为突破口,以提高农民素质为根本,按照“点上抓示范,面上抓提高,整体抓推广”的工作思想,努力打造好“环境整洁优美,基础设施齐全,公共服务配套,思想道德良好,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今年我镇完成了塘下村孝诵组文明新村建设,在风格和品味上得到了市、县领导的好评,这给我镇进一步打造好新农村建设增

添了信心和干劲。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发挥孝诵文明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启动好上边、茅店、西庄村的文明创建,以整体提升我镇的文明村建设水平。

3、打通大动脉,公路成网。两年来,我镇通过积极向上争取政策,向下筹资筹劳,采取内引外联的方式,全方位筹措资金,大力推进村组公路建设。目前,全镇硬化村级公路总里程达150公里,硬化率居全县之首,

实现了村级公路村村通、组组通的目标,极大地方便了老百姓的生产、生活,拉动了城乡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了基础。

四、夯实基层基础,抓干部队伍建设

大力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政治保证。镇党委从“优化班子、配强队伍、找准路子、健全制度、转变作风、强化服务”入手,紧扣发展主题,切实加强基层组织的建设,提高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1、加强思想建设。以“三个代表”学习教育、“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为契机,通过开展“帮助园区发展究竟是帮助谁”、“学习凌美龙同志先进事迹”等谈论活动,切实解决领导班子和干部在思想、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提高领导班子和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

2、加强组织建设。在全镇范围内积极开展农村无职党员定责活动,使230名“无心理事、无权管事”的党员在4类12个岗位上竟显英雄本色,使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

文明乡镇创建工作总结篇2

二年来,我所在市文明办、义和镇党委政府及市财政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党的精神为指导,以宣传教育为先导,以“创建为民、为民创建”为目标,充分调动我所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扎实开展文明创建工作,仔细对照《应城市文明单位测评体系》立足本所实际,突出新亮点,倡导了行业新风尚,打造了财政新形象。

 (一)强化领导责任,提供组织保障。

在市财政局和镇委镇政府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我所的文明创建工作进展顺利。我们认真领会上级有关文件精神,一方面结合实际制定了创建计划和目标,建立了以所长为组长,副所长为副组长,全体人员共同参与的创建队伍;另一方面将创建工作列为全年工作目标的重中之重,严格实行考核评价机制,并将绩效考核结果列为年终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通过强化工作责任抓落实,为创建工作提供强有力保障。

(二)强化学习培训,提高干部素质。

按照文明创建要求,“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建设学习型财政干部队伍,深入学习党章党规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扎实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活动,同时我们也十分注重加强财政业务知识学习,通过以会代训、集中学习等方式来抓好学习。为进一步提高财会业务人员业务水平,近年来,所里每年凡局里组织的会计业务知识培训和镇组织的廉政教育活动都积极参加,通过系统地培训学习,不断提高财政干部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促使平时将廉政教育贯穿于整个学习工作的始终,强化干部职工的廉洁从政意识、为民服务意识。提高干部素质!

(三)建立健全制度,规范工作流程。

根据财政各项业务工作要求,按照“规范、有序、高效”原则,从完善制度入手,详细制订各项工作业务流程图,并上墙公示,形成一套完整的业务操作体系。今年我所落实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将所有财政业务工作纳入制度化管理轨道,真正做到按章办事、有章可循。

(四)强化监管职能,提升监督效果。

为充分发挥乡镇财政职能作用和监管优势,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积极从财政收入、支出、工程项目、村级资金及强农惠农资金等方面入手,切实提高财政资金的安全性。一是强化财政收入资金监管。二是强化财政支出资金监管。注重加强对原始凭证的审核与审批。三是强化惠农资金监管。首先是严把基础数据调查核实关。其次是严把强农惠农资金核查发放关。四是强化项目建设资金监管。针对我镇精准扶贫专项资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等各项专资金,围绕财政资金监管实施办法,严把项目资金审核关,在立项审批、建设施工、竣工验收、资金拨付及跟踪监督检查等环节都由驻村专管员全程参与,做到项目资金监管程序化、规范化。

(五)创新服务方式,加强舆论宣传。

为充分发挥基层财政职能,更好地服务于广大群众,在日常工作中,我们推行服务承诺制、公开公示制、首问负责制及限时办结制等,把资金监管重点落脚在公开公示上,采取多元化的形式对财政性资金实行全覆盖监管。一是网络式监管。二是查询式监管。三是固定式监管。全镇21个村、各建永久性“农村财政政策宣传栏”,重点宣传当前强农惠农政策、惠农补贴资金公示、农村低保、五保等政策、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工程建设、土地流转及“三资”管理等内容。提醒广大农户及时监督村级财政资金运行情况,提高群众对强农惠农政策知晓率,进一步增强财政资金运行透明度。

(六)完善硬件建设,优化服务环境。

为提升软硬环境,我们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着重在完善功能,配齐设备上下功夫。一是办公环境条件进一步改善。所设立了便民服务大厅(窗口),办公室、会议室、接待室、档案室、多功能活动室、图书室等,配备了办公桌椅、电脑、打印机、复印机、档案柜、及空调等办公设备,基本满足了各项业务工作的需要。二是搭建便民服务平台。依托便民服务大厅,添置了触摸查询屏、电子显示屏、监控设备等,办公条件大为改善;大厅内设有惠农补贴政策咨询、会计建账监管、资金结算等服务窗口;设置了便民公示栏、办事流程图及方便群众办事而提供的座椅、饮水机、茶杯等,真正实现了集中办公“一站式”、贴心服务“一条龙”、各项补贴发放“一折通”,提高了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七)强化队伍建设,打造廉洁财政。

加强队伍建设是创建文明单位强有力保证。我们以加强作风建设为根本,采取多种形式,全面提升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一是抓班子队伍建设。只有干部队伍的综合能力提高了,才能真正发挥排头兵的示范带头作用,才能更好地领导和开展工作。二是抓规章制度建设。我所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各项机关管理制度,我所全体干部职工已逐渐形成遵守工作纪律的良好习惯,并能自觉地按制度办事,各项工作井然有序。三是抓思想作风建设。为努力打造一支思想好、业务精、作风硬的财政队伍,我们狠抓干部职工思想作风建设,切实转变服务观念,增强为民服务意识,全所已基本形成了积极学习、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良好学习氛围,使全体干部职工都能出色地完成各自工作任务,努力成为一支勤俭理财、廉洁高效地优秀财政团队。

开展文明创建工作以来,使我所财政干部职工,不论是精神文明、物质文明、生态文明还是政治文明上都有了进一步提升,表现在工作上深入推进科学化精细化财政财务管理、强化乡镇财政自身建设。为把此次创建工作抓出成效,我们将进一步加强财政“两基”建设,在财政各项工作中始终贯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理念,努力实现财政机构和队伍建设规范化、办公现代化、管理制度化、工作精细化,不断提升乡镇财政效能,在现有基础上再接再厉,乘势而上,脚踏实地把创建工作推上一个新台阶。

文明乡镇创建工作总结篇3

1、加强学习提高了干部素质。以十六大和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线,以政策理论、法律法规、科技知识为重点,加强了干部群众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有了明显提高。

2、全方位搞好新闻宣传。围绕全镇经济文化、特色产业、抗旱、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工作推出了一批有指导意义的新闻稿件,在县广播局发稿20余篇,上报各种工作信息简报发表30余篇,全方位树立了我镇改革发展、团结稳定、开放进步的良好形象。

3、安排部署了村屯环境专项整治活动。5月22日召开了全镇村屯环境专项整治活动推进大会,要求各村屯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目标和创建文明生态村目标要求,在全镇范围内开展了一次村屯环境专项整治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并进行了检查评比打分。

4、继续加大了村屯路面硬化力度。自我镇创建文明生态村镇以来,通过向上争取资金、包扶单位帮扶、村集体出资、一事一议筹资、村民出义务工等方式,共计投资1200万元,先后改造了8个村的村内街道,硬化路面30公里。其中常胜、新丰、团结、黎明四个村实现了村内街道全部硬化,在此基础上,今年工农、光明两个村还将投资100多万元,对村内主要街道进行硬化。目前,光明村街道修建工作已全部完成,实现了村内街道全部硬化,工农村正在施工建设当中,现在我镇拥有白色路面的村已占达60%,为建设城乡一体化奠定了基础。6、群众文化活动内容和形式日益丰富。以农村文化大院为载体,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农村群众文化活动。今年前进村农民文化大院和新丰村农民文化大院,接受上级检查演出共计4场,并且各村农民文化大院,都能常年坚持开展形式多样文艺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农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今年上半年,在团结村、新丰村开办了农民学校等文化设施,并新添置各类图书近万册,为农民群众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寻找致富门路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一年来,我镇宣传及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

1、在开展宣传思想工作中,各别村干部思想意识落后,重视程度不够。

2、在村屯环境专项整治活动中,步调不一致,各别村行动缓慢。

3、个别村在整治村容村貌,改善基础设施,努力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上创新力度不够。

为了更好地完成明年的宣传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要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迎接十七大的宣传工作。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做好迎接十七大和宣传、贯彻十七大精神的各项工作,是年内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在深化理性认识、增进成果转化上下功夫,注重结合边疆镇的实际来推进理论武装,用最新理论成果回答人民群众关心和现实生活提出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为迎接十七大营造良好的理论氛围;要创新载体,创新形式,积极开展成就宣传和典型宣传,用生动的充分的事实来说明,中国共产党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党,是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为迎接十七大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2、要切实提高新闻宣传水平。新闻宣传要进一步提高工作水平,增强服务中心、服务大局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为“建设小康边疆、和谐边疆供强大的舆论支持。要加大对党委、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的宣传力度,把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变成干部群众的行动;要加大对上对外的宣传报道力度,在更高更广的范围宣传边疆。

文明乡镇创建工作总结篇4

下午好!

所谓生态乡镇,是指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为指导,以乡镇为区域,按照有关标准,经申报、考核、验收并被命名为部级、省级的生态乡镇,包括:被国家环保总局命名的“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和“部级生态示范区”所辖的乡镇;被省政府命名的“云南省生态乡镇”。生态乡镇建设,是省政府《本届政府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编制与考核方案》的内容之一。自*年以来,我们在全省180个乡镇开展了生态乡镇创建活动,在各州、市、县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在各级环保局及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各乡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按照省政府的统一部署,精心组织,认真实施,生态乡镇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各地申报的基础上,按照《云南省生态乡镇建设验收暂行规定》的要求,我局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对申报乡镇进行了认真评审和实地抽查,安宁市八街镇等20个乡镇通过了考核验收,并被省政府命名。验收结果表明,通过生态乡镇建设,已经涌现了一批农业生产得到发展、农民收入得到增加、农村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的乡镇,实现了开展生态乡镇建设工作的初衷。在生态乡镇创建中,主要取得了以下成绩:

一是深化认识,形成共识,提高了开展创建工作的自觉性。云南省生态乡镇建设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也不同于一般意义的“绿色乡镇”的概念,它强调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要协调发展,各个领域基本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目的在于促进经济增长,加快社会发展,高效利用自然资源,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实现千秋万代的可持续发展。各乡镇在创建活动中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和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乡镇在一些地区已成为共识,“抓生态环境就是抓生产力”、“抓生态环境就是抓资本集聚”、“抓生态环境就是抓优势扩张”、“抓生态环境就是抓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成为各级领导干部的自觉行动。丽江古城区大研镇积极开展生态环境警示教育,正确引导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在全镇营造了解环保、认识环保、重视环保、支持环保、狠抓环保的氛围。广南县八宝镇制定了环保乡规民约,提出“积极投身生态建设,共建美好家园”的口号,积极动员广大群众参与生态乡镇建设。洱源县凤羽镇在全镇范围内九年义务教育中开设环保教育课程,实行“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同时张贴环保宣传标语,提高了群众的环保意识。通过创建,人们逐步认识到开展生态乡镇建设是推进区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和工作载体。

二是合理区划,制定规划,明确了建设的目标和任务。生态乡镇建设规划的制定,为创建活动打下了必要的工作基础。各乡镇在全面进行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的基础上,根据辖区内不同地域的生态环境敏感度和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科学地划定了生态功能区。在生态功能区划的基础上,进一步制定了乡镇生态保护规划,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生态功能区划融合起来,根据区域生态环境特点、敏感度和环境承载力,提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具体要求,根据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和区位优势,确定辖区主导产业发展方向。通过规划的制定,明确了创建目标和任务。麒麟区潇湘乡是曲靖市重要的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在创建过程中因地制宜地制定了生态乡镇建设规划,通过实施绿色工程、推广沼气新模式、建设有机农产品基地、建设生态小城镇美化文明村等工作,保护了生态环境、促进了生态农业的发展。

三是抓住关键,突出重点,不断把创建工作引向深入。各地在创建工作中,大都能做到从本地实际出发,抓住重点,扬长避短,明确创建工作的主攻方向。第一,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努力建立高效、低耗、低污染的生产体系。景洪市傣族园采用“公司+公园+农户”模式,发展生态旅游,既增加了经济收入,又发扬光大了民族文化,还改善了人居环境。宜良县草甸镇、狗街镇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以此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通海县大力开展猪—沼—果(菜、渔)生态农业模式,进行立体开发,实现了山顶一片林,山腰一片果,山下一圈猪,水上一群鸭,水中一塘鱼的良性生态系统循环,既治理了水土流失,绿化了荒山,又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施甸县姚关镇结合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建设农业生态经济示范区,大力发展高经济附加值农作物和经济林果,将保护生态和发展经济有机地结合起来。师宗县大同镇在恢复农业资源和林业资源过程中实施农业产业化,较好地解决了环境资源恢复与经济发展必须完成的资本积累相统一的问题。第二,大力改善生态环境,努力建立稳定、和谐、高质的生态环境体系。围绕创建工作,通过强化环境监管,控制新污染,治理老污染,防止新的重大人为生态环境破坏,在发展过程中,在环境上尽可能少欠或不欠新账。马龙县月望乡把种、养殖业的污染防治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结合起来,以卫生养殖、厕所改造、沼气建设一体化,农村能源改造工程为突破口,从源头上控制了生态环境污染,减少了环境压力,改善了环境质量,节约了资源能源,在全乡范围内形成了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相结合的良性生态循环发展链。第三,大力推进生态人居建设,努力建设优美舒适、协调和谐的人居环境。以人为本,科学规划,在小城镇及社区建设中,努力做到现念与传统文化相融合,人居建设与经济基础相适应,人居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努力实现人居环境优美和谐、功能齐全、生活方便舒适。丽江大研镇全面实施古城“三线两管入地”、“净化、美化、绿化、亮化”及“玉带河走廊恢复重建项目”,做到生活垃圾、污水排放无公害化处理,使古城环境得到有效的改善;弘扬原生态民族文化,留住了古城原住居民,古建筑保护率达到100%,形成了独特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古城风韵。第四,大力倡导生态文化,努力建设现代、文明、各具特色的环境文化体系。大力传播生态知识,普及生态文明发展理念,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完善环保法规制度,提升环境伦理道德水准,通过提高人的素质,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思想保证,夯实社会基础。文山县小街镇的各村社结合多年来的森林管护经验,制定了水源林、集体林、荒山的管理措施,促进了当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洱源县凤羽镇创建了省级文明村1个,市级文明单位6个,县级文明单位10个。

四是办实事、求实效,切实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按照以人为本,量力而行,先急后缓的原则,把关系群众生产、生活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与创建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在政府领导下,统一规划,统筹安排,充分发挥各方面的作用,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大事、办实事,组织好重点区域、重点工程、重大项目的攻关,得到了社会的认可,群众的支持。砚山县盘龙乡采取有力措施,关停、取缔了污染严重、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矿洞,加大了矿山治理力度,清理了采石场。安宁市温泉镇根据温泉环境保护规划和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参与集镇建设、旅游开发。富宁县木央乡加强人畜饮水工程建设,解决了894户4112人和421头(匹)大牲畜饮水困难问题,建成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五是发展经济,保护环境,推进了农村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通过生态乡镇的创建,加速了当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了经济竞争能力。麒麟区潇湘乡通过一年多的生态乡镇建设,2004年全乡经济总收入达6034.2万元,比上年增加83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155元,比上年增加221元,增幅创历史新高。石林县维则乡通过生态乡镇建设,2004年完成工业总产值7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200元,比2001年增长46%,使全乡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马龙县大庄乡以实现全乡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立足乡情,全面实施生态乡建设,在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生态家园等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总之,生态乡镇建设工作的成效是明显的,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各级乡镇党委、政府及其各有关部门辛勤工作的结果。借此机会,我代表省环保局再次对乡镇同志们的辛勤劳动和对云南省生态乡镇建设所做出的贡献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看到在生态乡镇的创建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一是区域发展不平衡,此次被命名的乡镇集中在曲靖市、昆明市、玉溪市、保山市、大理州、文山州、楚雄州,还有不少州市没有申报,这反映了有的地方领导对生态乡镇建设重视不够,在完成政府目标责任制方面措施还不够有力。二是建设水平还有待提高,在评审考核中,部分乡镇有的指标达不到《云南省生态乡镇建设验收暂行规定》的要求,有的存在“重申报轻建设,重形式轻实效”的现象。三是建设和管理的经费不足,有的乡镇客观上经济困难一些,主观上还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多渠道投入的机制还未形成,不同程度地影响了生态乡镇建设的顺利发展。

根据省政府环境目标责任制的要求,本届政府全省要完成180个生态乡镇的创建工作。目前,加上国家环保总局已经验收的5个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和部级生态示范区所辖的45个乡镇,总共才70个,如果严格按照政府环保目标责任书中与各州、市所签订的创建生态乡镇个数来考评,离省政府的要求就更远。生态乡镇创建是一项长期的不断持续改进的过程,也是一项艰巨的政治任务。在今后的创建中,我们将加强两方面的工作:

一方面,要进一步深化认识,加强领导。要清醒的看到,在我省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农村的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成为“三农”问题的重要内容。水污染、土壤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危险废物污染会导致农业减产,甚至颗粒无收;会使农作物有毒物质富集,降低农产品质量;会通过食物链等途径直接或间接地危及人民群众的身体和财产安全。生态破坏不仅加重了人们对资源环境的需求压力,制约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还动摇着人类的生存根基。创建生态乡镇的目的在于:在经济上要求发挥区域优势,优化产业结构,合理利用各种资源,依靠科技进步,强化集约经营,增强经济系统调节功能,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在生态环境方面,对污染物排放要实行总量控制,大气、水体环境质量优于相邻地区,重要生态区域和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退化生态环境得到恢复治理,生态系统活力、抗灾能力、生物生产力、自然资源与环境质量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明显增强;在社会发展方面,乡村和城镇环境得到有效改善,住宅区布局结构合理,基础设施完善,综合服务功能较强,生活环境优美、舒适,社区文化繁荣,信息渠道通畅,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总书记在*年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指出:“环境保护工作要着眼于人民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将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贯穿到区域经济发展、城乡建设和产品生产中,使资源得到最有效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排放,逐步使生态步入良性循环,努力建设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生态示范区、生态省”。这就要求我们要树立新的生产观、资源观、效益观、价值观,在本届政府还剩下的两年多的时间里,进一步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分解任务,增加投入,加强宣传,按时按质完成省政府规定的任务。

另一方面,要按生态乡镇创建标准,全面开展创建工作。云南省生态乡镇创建标准共27项,是按照可持续发展的三大内容,即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来设定的。因此,创建生态乡镇就是全面促进区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在创建过程中,要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加强乡镇企业污染治理,合理施用化肥、农药,加大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力度,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改善农村饮用水质量,提高森林覆盖率、水土流失治理率、矿山土地复垦率、人畜粪便资源化率、清洁能源普及率、秸杆综合利用率、农用薄膜回收率、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基本农田保护率,逐步解决农村脏、乱、差的问题,努力改善农村生产与生活环境。同时,要坚持“围绕增收调结构,突出特色闯市场,依靠科技增效益”的思路不动摇,依托资源调整结构,大力发展特色经济,着力培植优势产业,重视和扶持农产品加工业,探索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有效路子,实现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致富、城乡共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目标。

文明乡镇创建工作总结篇5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建设生态、文明、和谐、宜居的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部署,按照生态省、生态市建设总体战略的要求,实施生态保护、恢复和重建工程,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弘扬生态文明,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实现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总体目标

力争用四年时间(年至2013年),将区建设成为生态系统健康协调,生态经济高度发展,生态城市宜居宜业,生态环境优美舒适,生态文化文明祥和,生态支撑健全有力,基础设施齐全便利,资源高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生态环境质量位居全市、全省前列的生态文明城区。

三、总体安排

按照“争取2013年底前、确保年底前达到生态区建设标准”的总体要求,力争用四年时间,通过全区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各乡镇(街道)分批达到系列生态创建标准。生态系列创建总体安排如下:

(一)生态乡镇创建

新店镇年达到省级生态乡镇创建标准;宦溪镇、鼓山镇年达到省级生态乡镇创建标准;

日溪乡年达到部级生态乡镇创建标准;新店镇、宦溪镇、鼓山镇2012年达到部级生态乡镇创建标准。

(二)生态村创建

生态村创建以市级为主,鼓励创建省级和部级。各乡镇在2012年6月前完成80%的市级以上生态村创建工作。

各乡镇创建指标分配数:鼓山镇创建19个市级以上生态村,宦溪镇创建20个市级以上生态村,日溪乡创建10个市级以上生态村,寿山乡创建18个市级以上生态村,新店镇创建23个市级以上生态村,岳峰镇创建4个市级以上生态村。

四、建设重点

(一)生态区建设重点

生态区建设要突出实践性,重点是优化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强化节能减排,加强城乡环境保护,提升公众环保意识,加快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是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促进传统经济向科技知识型、服务型的生态经济转型,加快构建低碳、绿色、生态、循环型产业体系。二是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力度,加大重点流域综合整治,加强畜禽养殖、印染等行业污染治理,加快工业区污水处理厂建设,努力建设水净天蓝山川秀美的生态环境体系。三是优化环境功能布局,加快推进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生态示范区、生态农业示范区、生态工业示范区建设。四是坚持开发和保护相结合,加强湿地、矿产、土地、森林、能源资源保护,依靠科技推进清洁生产,鼓励资源综合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建设可持续利用的生态资源保障体系。五是大力实施“蓝天、碧水、绿园、安静、洁净”五大工程,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进程,改善农村环境质量,建设和谐优美的生态人居体系。六是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广泛开展生态科普活动,建立健全生态建设公众参与机制,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努力建设安全、公平、有序和文明的生态文化体系。

(二)生态乡镇和生态村建设重点

生态乡镇和生态村建设是实施生态创建的细胞工程,要着力解决农村发展、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问题。一是推动生态农业发展。以加快村镇经济发展为中心,积极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业,切实提高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平,加大农膜回收再利用力度,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减少农药使用量,积极推广使用清洁能源。二是加快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进度。村镇要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污水处理模式,人口相对比较集中的村镇,雨、污水收集与排放宜采用合流制或截流制,建设集中污水处理设施;人口相对分散的村镇宜结合“一池三改”,充分利用天然沟渠、排水沟、坑塘、洼地,结合河沟整治,建设氧化塘、湿地、快速渗滤或净化沼气池技术为主的污水处理设施。三是建立健全生活垃圾收集和无害化处理长效管理机制。可通过“村收集、乡镇转运,红庙岭垃圾处理场处理”的模式处理处置;无法纳入城区垃圾处理系统的村,农村生活垃圾在简单分类、收集的基础上采用无机渣土填埋、有机垃圾堆肥等处理处置措施。

五、年度任务

各乡镇要高度重视生态建设工作,提升创建思路,谋划创建举措,抓住创建重点,突破创建难点。生态区和生态乡镇创建以部级为目标;生态村创建以市级为主,鼓励创建省级和部级。各年度生态创建任务如下:

年度创建任务:各乡镇(街道)要成立生态创建领导小组,完成编制或修订生态建设规划,本年度开展生态创建的乡镇要完成环境保护规划编制并组织实施;建立健全三级环境保护管理机构,各乡镇(街道)有专(兼)职环保人员,村要指定环保专干。累计完成45%以上省级以上生态乡镇创建任务;各乡镇完成30%市级以上生态村创建任务。

年度创建任务:各乡镇要完成环境保护规划编制并组织实施;累计完成80%以上省级以上生态乡镇创建任务;累计完成3个部级生态乡镇创建任务;各乡镇累计完成60%市级以上生态村创建任务。

2012年度创建任务:累计完成6个部级以上生态乡镇创建任务;各乡镇累计完成80%市级以上生态村创建任务,区达到部级生态区创建标准。

2013年度创建任务:区获得部级生态区命名。

六、考核验收

生态县(市)区:省级生态县(市)区考核验收工作由市环保局组织初审验收后向省环保厅提出申请,通过省环保厅组织考核验收后予以公示、命名;部级生态县(市)考核验收工作由市政府组织自评后向省环保厅提出申请,通过省环保厅考核验收后报国家环保部申请复核并命名。

生态乡镇:省级生态乡镇考核验收工作由市环保局组织初审验收后向省环保厅提出申请,通过省环保厅组织考核验收后予以公示、命名;部级生态乡镇考核验收工作由市环保局组织初审后向省环保厅提出申请,经省环保厅组织考核验收后报国家环保部申请复核并命名。

生态村:市级生态村考核验收工作由区环保局组织初审验收后向市环保局提出复核申请,市环保局通过复核及现场抽查后予以命名;省级和部级生态村考核验收工作按省级、部级生态村考核验收管理办法实施。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部门联动

各乡镇(街道)要把生态创建工作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成立生态创建领导小组,加强生态创建领导,加大创建指导力度,形成“党委政府领导、人大政协监督、部门分工协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生态创建工作机制,持续推进生态创建各项工作。

(二)健全创建机制,落实创建责任

各乡镇(街道)要建立健全生态创建体制机构,制定生态创建目标责任考核机制,将生态乡镇、生态村创建任务列入政府(办事处)年度目标责任考核。要把生态创建完成情况作为评价各乡镇(街道)政府(办事处)和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各级各部门领导在年终述职时应认真阐述年度生态创建完成情况,对于失职、渎职,造成生态环境破坏或延误生态创建的单位及个人,应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予以严肃追究。

各级各部门要严格实施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一岗双责”暂行规定。区发改局要负责完成生态建设规划编制,并对各乡镇编制生态建设规划实施指导;区经济发展局要负责对农村工业节能和循环经济技术推广应用,淘汰污染严重和落后的生产项目、工艺、设备,工业集中区污染防治实施指导;区爱卫办要负责对农村爱国卫生和农村改厕实施指导;区财政局要加大生态创建资金投入的编制预算;区环保局要负责对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评估、划定、规划,农村环保三级管理体系建设,环保协会建设,生态创建等实施指导;区农林水局要负责对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农业化肥农药控制、秸杆综合利用、农膜回收利用、农业土壤污染治理、农村普及清洁能源和无公害、绿色及有机农业基地建设实施指导,并对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和村镇绿化建设实施指导;卫生部门要负责对饮用水卫生合格率的监督监测实施指导;区城管执法局要负责对农村污水处理和生活垃圾处理及长效管理等实施指导;区国土资源分局要负责对全区矿山开采和整治实施指导。

(三)加大资金投入,实施项目带动

各乡镇要充分利用中央和省级的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扶持资金,因地制宜积极申报农村环境整治项目,全面实施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大力促进生态创建。要创新生态建设投入机制,建立多元化投资融资途径,吸引社会资金投向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项目建设,要加大对财政较为困难且生态创建积极性较高地方的资金支持力度。

各乡镇(街道)要建立生态创建专项奖励资金,专门用于本辖区生态系列创建奖励经费,建立健全创建奖励机制,对在生态创建中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获得部级、省级生态乡镇(街道)命名的由区财政分别奖励20万元、10万元(不包括省奖励资金25万元、20万元);获得部级、省级生态村(社区)命名的由区财政分别奖励10万元、5万元(不包括省奖励资金15万元、10万元);获得市级生态村(社区)命名的由区财政分别奖励2万元(不包括市奖励资金2万元)。

(四)加强法制建设,依法推进创建

各级各部门要严格执行生态环境有关法律规章,严格实施环境准入制度,推进清洁生产,落实环境保护基本国策,从源头上预防和控制污染。要加强对企业环境违法行为的经济制约和监督,协调有关单位严格信贷管理。要加大环境监管力度,对各种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要及时严肃查处。

文明乡镇创建工作总结篇6

注重责任上“联”,建立“三级联创”责任机制

(一)构筑“三级联创”责任主线,纵向联动三个“责任人”责任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而“三级联创”是一个责任体系,关键在县委,重点在乡镇党委,基础在村党支部。在“三级联创”活动中,市委建立了县、区(市)委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责任制,明确县、区(市)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乡镇党委书记是直接责任人,村党支部书记是具体责任人。县、区(市)委与乡镇党委、乡镇党委与村党支部,层层签定目标责任书。把县、乡、村三级党组织和书记的责任联在一起,目标联在一起,任务联在一起,奖惩联在一起。建立了从领导班子整体到每个成员的责任体系,形成了从县委到乡镇党委、村党支部,从县委书记到乡镇党委书记、村党支部书记的三级责任主线。各县、区(市)委高度重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从人力、财力和工作精力上加大了工作力度,做到了每季度至少研究一次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县、区(市)委书记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按照“全面负责、确定规划、组织实施、搞好协调”的责任要求,带头抓联创活动,做到有思路、有安排、有检查;定期召开基层党建工作例会,并经常深系点,调查研究,指导工作,帮助乡村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各县、区(市)委还充实和加强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办公室的人员力量,抽调专人办公,并在经费上给予保证,有力地保证和推动了农村基层组织“三级联创”活动的开展,逐步形成了市、县、乡、村“四级联动”、上下互动的良好工作格局。

(二)构筑“三级联创”责任网络,横向联动县级党员领导、县属部门、乡镇党委成员及站所责任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涉及方方面面,相关部门必须齐抓共管,密切配合,一抓到底。我市继续坚持和完善了“领导干部帮村”、“机关部门包村”、“工作队驻村”等责任制度。县级党员领导干部带领县属部门、乡镇领导干部、乡镇站所负责人形成责任整体,定点帮扶一个乡镇,一个五好村,一个后进村,一包三年不变。县级党员领导干部主要帮助所联系的乡镇、村理清发展思路,找准发展路子。县属部门主要在人才、技术、资金、项目、信息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推动乡镇、村的经济发展。乡镇党委成员及站所工作人员每人挂包一个村,对创建工作进行具体的指导、帮助。各级各部门包乡帮村争创“五好”,不达“五好”不脱钩;包巩固包发展,不先进不脱钩,不达小康不结账,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好机制。通过集中捆绑投入和党建帮扶,极大地增强了基层组织的造血功能,农村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贫困村的发展意识和发展能力明显增强,一大批机关干部在帮扶工作中得到锻炼,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各级各部门的积极性已初步调动起来,营造了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的浓厚工作氛围。

注重措施上“联”,不断创新“三级联创”工作机制

(一)用典型带动,狠抓“示范带”建设,农村“两增一改”呈现良好发展势头

一是开展农村基层组织“示范带”创建活动,示范带动作用得到较好发挥。为了深化“三级联创”活动的内涵,建立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常抓不懈的工作机制,市委始终坚持“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放在经济发展的大格局中去思考,把党建的“三级联创”安排在市委、市政府确定的“经济强县”、“经济强镇”、“经济强村”的经济发展带上,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考核、同步提高,逐步形成“让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长期得实惠”的长效机制。从2000年3月起,先后在全市选择各种类型的示范乡镇88个、示范村602个加以建设,其中市级“示范带”涉及7县22镇60个村,把余庆县作为先进县进行创建。四年多来,我市通过扶持、引导、帮助、服务、宣传等手段,用强村带弱村、大村带小村,以点带面,典型引路的办法,层层都建示范点、抓示范点、树示范点,在点上解决问题,在点上化解矛盾,在点上总结经验,培养树立了一批富于时代性、体现先进性、具有推广性的先进典型,达到了刺激一点、策应一片,辐射八方的目的。示范村各项工作都走在了全市前列,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目前60个市级示范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2646元,集体经济10万元以上的有40个村,占总数的70%;拥有各种村属企业118家、驻村企业423家,每年向国家上缴各种税金6889万元。现在的示范村到处是发展创业的场面,到处有调产建设的项目,党心思上,政心思强,民心思富,干心思进,正以“跨越式”的发展展示农村的新风貌。“示范带”建设已深入到了部门机关,深入到了乡镇农村,深入到了广大干部群众心中,已成为我市党建工作中最明确的目标和各项工作的亮点。

二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农民和村级集体经济实现增收,农村经济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市委坚持把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和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作为“三级联创”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各县、区(市)结合实际,采取提供致富信息、办示范园区、建经济服务组织、对口帮扶等多种措施,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使全市农村经济发展步伐加快,农民收入普遍增加。2003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1919元,比上年增加5.6%。全市有191个乡镇、904个村建立了示范服务基地,分别占总数的84%和48%。在提高农民收入的同时,各地还积极探索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子,努力壮大集体经济实力。目前,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全市村级集体经济年纯收入1000元以上的村占行政村总数的98%以上,其中年纯收入5000元以上的村占50%左右。

三是积极组织引导群众改变村容村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三级联创”活动中,我们把改善村容村貌,建设农民新村,发展公益事业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注意用先进文化教肓农民,用致富技能武装农民,用现代文明塑造农民。各地以“五通三改三建”为切入点,普遍开展了“富在农家、学在农家、乐在农家、美在农家”的“四在农家”活动,使群众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生存观念逐步改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同时,各级党组织注重加强村级办公阵地建设,村级办公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2000年以来,全市共修建了160平方米以上的村办公楼924幢,已有1261个村实现了有公房办公,占行政村总数的66.7%。50%的村实现了“办公机关化和办公自动化”,村干部实行了8小时坐班制和挂牌上岗制。

(二)以上促下推动,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领导班子建设,农村干部整体素质有明显提高。

一是以转变乡镇干部作风入手,切实加强乡镇领导班子建设,使乡镇党委的“龙头”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各级党委采取切实措施,认真解决乡镇干部“走读、不安心、作风漂浮”三大问题。激发内在活力,增强争先创优的意识。市委组织部加大了对乡镇主要领导的管理力度,凡是乡镇“一把手”要求调整的,必须报市委组织部批准,保证了主要领导的相对稳定;凡在乡镇正职任职满10年的,经考核符合上报条件的,及时上报市委批准享受副县级待遇。目前,全市226个乡镇,一、二类乡镇达203个。党委班子成员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75%,35岁以下的占38.5%;政府班子成员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79.2%,35岁以下的占55.3%。班子结构进一步改善,战斗力和凝聚力进一步加强。基层干部队伍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有了较大转变,全局观念、竞争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进一步增强,思路进一步拓宽,带领群众调整经济结构,发展农村经济的自觉性和本领有所增强。

二是以村级体制改革为契机,继续巩固和完善现行的村干部选人用人机制,切实解决广大农民最关注的经济发展缓慢、调产无方、治穷无策、致富无路等问题,进一步配齐配强村党组织书记。采取突破身份界限和行业界限,以“两推一选”的方法,把那些政治坚定,作风廉洁,享有威望,乐于奉献,群众拥护的能人选进村级领导班子。一些地方还采取下派国家干部到村任职,还通过竞争上岗产生村民组长,增强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村级组织正在由“有人办事”向“有能人办大事”转变。绝大多数村都建立健全了村级配套组织。近几年来,全市共调整村支部书记1779人。全市支部书记平均年龄36.9岁,其中30岁以下的437名,占总数的23.2%;高中以上学历的1352名,占总数的71.7%,其中大专以上学历的911名,占总数的48.3%。村级后备干部平均每村已达5名以上,基本上每村都有1名以上中专学历的村干部。

(三)以下触上联动,积极探索党员发展和队伍管理的有效形式,党员队伍建设逐步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一是把发展农民党员工作摆在重要位置,认真做好农村发展党员工作,不断为党的队伍增添新鲜血液。全面贯彻“十六”字方针,重点做好在优秀青年中发展党员工作,不断改善党员队伍结构,提高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努力建设起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规模适度、作用突出的党员队伍。农村党员队伍不断扩大,整体素质有一定提高。2001年至2003年,全市共发展新党员20525名,其中,35岁以下占总数的73.5%;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占总数的65.8%,所有指标都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到2003年底,全市共有党员201043名,其中农民党员占总数的55.0%;35岁以下占总数的21.7%;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占总数的38.5%。

二是对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工作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特别是在“严把入口、疏通出口”和先进性教育试点等方面,寻找到了一些有效的制度和办法。各地探索和建立了“三个培养”工作机制;红花岗区建立和完善了发展党员的“五个制度”;遵义县做到“四个严格”,坚持“七个不发展”,有效地防止了在发展党员工作中违反组织原则、降低党员标准以及不按规定程序、弄虚作假现象的发生。全市普遍开展了“无职党员设岗定责”,道真县开展了党员“十户代言人”、桐梓县推行了以“五学四议三帮”为主题的“党员活动日”制度,组织党员采取多种形式过组织生活,使支部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务川县开展以创“十星级”党员活动为载体的党员先进性教育,使党员党性不断增强,党员队伍更加纯洁。

三是大力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农村党员、干部整体素质有新提高。各县、区(市)认真落实“万名党员培训”计划,建立了党校、农广校为主,培训示范基地为辅的培训网络,采取内培与外出参观相结合,党校授课与实地操作相结合,搭建载体与选派年轻党员到示范村挂职等多种有效形式开展培训,贴近实际、讲求实效。仅去年,全市就举办各类培训班529期,培训党员2.3万人次。通过培训,农村党员干部政治素质、政策水平有一定提高,法制观念、市场意识、风险意识有所增强,带头发展农村经济和带领群众富裕的能力有所提高。

(四)上下配合互动,强化制度建设,增强了党的工作实效,为民办实事有新进展

一是建立完善农村党建工作制度,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各县乡党委都建立了定期研究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县乡两级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点等制度,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定期研究,定期检查,狠抓落实。红花岗区实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督办、动态管理等制度;余庆县实行部门和镇、村共创共建十包责任制;道真县实行“三包两挂一书”责任制;习水县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实行卡片式管理等。

二是建立健全乡镇党委和村党支部建设的各项制度,进一步规范工作程序,切实搞好镇务公开和村务公开,逐步推行了组务公开,积极引导干部和群众严格依法办事,按章行事,基层政治文明建设有了新起色。目前,全市227个乡镇全部推行了政务公开。村级组织在普遍推行村务公开的同时,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建立健全了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各项制度,通过各种途径广泛吸收村民参与各项事业管理,直接行使民利。现在,全市所有行政村全部实行了村务公开,60%的村民组实现了组务公开。通过政策法纪教育,对农村中存在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突出问题,依照有关政策和法律法规,进行了综合治理整顿,公开处理了一批违纪违法人员,解决了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维护了农村社会稳定。

三是为民办实事取得新成果,农村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改善。通过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特别是通过农村党建“三级联创”活动的开展,干部受到教育,群众得到实惠。仅“三个代表”学教活动期间,就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问题28546个,为农民群众提供各类信息上万条,投入各种资金8000万元。较好地解决了群众行路难、用水难、用电难等问题。

注重目标上“联”,改进“三级联创”考核机制

(一)科学制定创建目标,实行联动考核

一是建立目标考核责任制。每年底,市、县、乡、村分别按照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目标,制定考核标准,从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党的建设、社会稳定等方面,逐级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任用干部、评先选优结合起来,奖优罚劣。

二是建立健全“三级联创”动态监控网络。实行“村党支部半年自查、乡镇党委普查、县委不定期抽查、市委年终交叉检查”的考核制度。在考核上注重“三个结合”,即:“自我考核”与“上下考核”结合、“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结合、“平时考核”与“年终考核”结合。

(二)以群众满意度为标准,实行干群互动考核

文明乡镇创建工作总结篇7

一、工作开展情况。乡镇林地面积119905亩,全镇森林覆盖率现状为35.1%。近年来,乡镇的森林体系建设已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建成了“一区、三园、四带、多点”的森林体系格局,一区,即乡集镇建成区;三园,即乡蔷薇生态公园、九梓林业示范园、乡中草药产业园;四带,即滁淮高速、合徐高速、张朱路、永吴路绿化带;多点,即20个行政村460个自然庄的村庄绿化以及街头绿地、游园等块状绿地,形成了点、线、面相衔接的综合森林体系,这些绿地建设对提升乡镇的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人民生活环境等起到了重要作用。2018年,全镇完成成片新造林2336亩,其中高效经济林1300亩,滁淮高速补植补造220亩,道路绿化提升12.6公里,乡街道新增游园2处,森林覆盖率达到35%以上;建成区绿化面积达744.9亩,绿化覆盖率38.2%。建成区绿地面积603.8亩,公园绿地52亩,人均公园绿地7.2平方米。

二、主要做法

(一)保障到位

1、组织领导到位。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森林城镇、森林村庄创建工作,把森林城镇、森林村庄创建作为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建设“百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建设目标,把创建森林城镇、森林村庄工作作为森林增长工程的重要载体来抓,先后成立了森林增长工程建设领导小组、森林城镇”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乡镇森林增长工程实施方案》和《关于开展创建“森林城镇”、建设“生态乡”的实施意见》。明确了三项创建任务,把创建“森林城镇”、“森林村庄”、“森林长廊”建设作为“森林增长工程”的重要工作来抓。明确了保障措施。党委、政府还定期研究解决创建森林城镇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真正做到领导重视,组织到位,责任落实到位。

我镇已经成功创建了4个“森林村庄”,分别为九梓、高埂、西孔、南周。下一步还要申报创建8个“森林村庄”,分别是杨桥、北集、耿巷、陈集、山刘、乡、官塘、站岗。目前正在按照规划设计要求,结合各村“一事一议”项目,进行重点打造提升。

2、资金保障到位。按照规划建设总体要求,2018年我镇先后共计投入3200多万元资金用于“创森”工作(桃园路285万、东大岗路287万、中草药基地540万、集镇建成区540万、道路绿化提升80万、一事一议项目260万、管护费54万、土地流转费240万、自然人投资910万元),保障各项创建工作的展开。主要用在土地流转、绿化工程、基础建设、奖励激励机制、管护等方面。

(二)规划到位。为建设绿色生态乡,镇政府委托滁州市森源林产资源交易评估咨询有限公司,按照县政府的总体规划要求,对照“森林城镇”的创建要求和各项指标,编制了《定远县乡镇森林城镇建设总体规划》,规划考虑到了乡镇的总体发展目标,即建成省会后花园,打造合肥、淮南、蚌埠、滁州、南京等周边城市市民节假日休闲娱乐的乡村旅游基地和皖东乡村振兴的示范样板。为下一步发展预留了空间和提前做好了规划。规划充分考虑了人文与自然的结合、以及森林的布局、功能和景观,对乡土树种的使用率要求达到70%以上。同时在森林覆盖率(35%)和绿地率(35%)指标上更是严格要求。

(三)宣传发动到位。为做好创建工作,镇政府充分利用各种会议宣传、强调创建森林城镇工作的重要意义;同时安排宣传、林业工作人员组织播放活动开展情况,发放《致广大林农的一封信》,在各中小学开展每天3分钟创森知识讲座,张贴宣传标语等各种形式宣传森林增长工程、森林城镇创建工作的舆论氛围。

(四)推进措施到位

1、坚持“七个结合”造林。把造林绿化与招商引资、现代农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高标准农田整治、“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脱贫攻坚以及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相结合,实行改造提升、扩建新建齐头并进。以长防林为重点,坚持点、线、面整体推进,大力实施公共绿地、专用绿地、生产绿地建设,通过创建整治,切实改善了广大城镇居民的生活环境。2017年对17.8公里的滁淮高速两侧森林长廊开展创建活动,每侧建成50米宽的林带;2018年对镇政务新区进行绿化亮化,绿化树木41亩、建立公共绿地35亩,在此基础上建立生态科普教育基地和游园各一处;在耿巷村永吴路西侧建立了“义务植树基地”和“青年林”、“巾帼林”500亩;在乡村通过土地流转,成功引入中草药生产基地项目,栽种1400亩栀子花和花椒;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对乡镇街道及永吴路、蒋吴路和东大岗高速连接线17公里绿化进行了提升,桃园路4公里两侧20米绿化带完成招标,年底前建设完毕。

2、坚持“经济、生态”双收益。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经营林业,发展高效经济林。如滁淮高速两侧通过土地流转,将2000多亩土地承包给大户发展绿化苗木,鼓励承包户发展山核桃、水蜜桃、无花果等高效经济林,依托周围的环境,全力打造生态休闲采摘园,积极申请绿色产品和有机食品认证。实现经济、生态双收益目标。目前已建成葡萄、水蜜桃、春雪白桃、无花果、中草药示范园各一处,油桃、薄克山核桃示范园各三处,石榴、樱桃、猕猴桃等示范园陆续投入建设。东大岗水蜜桃获得农业部绿色产品认证,产品远销合肥、南京、苏州、上海等地,亩均纯收入10000余元。为全镇生态建设、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打下坚实基础。

3、健全考核激励机制。把造林绿化工作与村级目标考核相挂钩,由镇综合执法办和林业站牵头负责对各村造林任务落实,林长、副林长和护林员管护工作实效进行考核,对违法、违规破坏生态绿地的行为坚决严厉打击,确保把护林工作落到实处。

(五)管护机制到位

为了加强林木管护,镇党委、政府制定了“林长制”各项工作制度,明确了镇、村两级50名林长、副林长。结合扶贫公益性岗位设置,选聘了56名专职护林员,用于全镇各公园、绿地、街道和主次干道绿化管护,制定了护林公约,与各林长、副林长及护林员签订了绿化管护责任书,明确任务、责任到人。

三、存在问题及下步打算

(一)存在问题:一是滁淮高速部分地段绿化档次不高,没有按照标准栽植到位,需要进一步提升;二是集镇、道路已栽植的部分乔木死亡,需要尽快更换;三是部分“一事一议”绿化项目因批准较迟,刚刚履行招标程序;未能在第一时间栽种下地;四是部分护林员缺乏管护技术,需要加强培训。

文明乡镇创建工作总结篇8

一、20__年生态县建设工作的总体情况

一年来,生态县建设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和有关乡镇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围绕“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旅居兴县”发展战略,按照年初计划,扎实开展生态县建设各项工作,较好地完成了生态县建设的年度工作任务。主要工作成效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生态乡镇创建有了良好的开端。今年我县已有尖山、九和、方前、大盘、新渥等5个乡镇通过省级生态乡镇预验收,这是我县生态乡镇创建工作的一大成效,也是我县历史上省级生态乡镇创建零的突破。省级生态乡镇预验收组充分肯定了我县的创建工作,认为我县生态创建工作领导重视、组织健全,措施到位、重点突出,特色鲜明、成效较大。此外,今年我县还有5个乡镇开展市级创建、2个乡镇开展县级创建。到目前为止,5个开展市级创建的乡镇已完成材料申报,其中大盘镇已通过验收。

二是生态项目建设有了新的突破。今年我县把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生态项目建设的重点,全县共确定了34个重点项目,目前已有27项基本完成,1项中止实施(冷水镇垃圾中转站),另外如垃圾中转站、尖山垃圾填埋场等项目还在实施之[找材料到文秘站-网上服务最好的文秘资料站点]中。其中农村污水处理工作取得了较大成效,到目前为止,全县已建立无动力厌氧处理、湿地处理、阿科曼技术处理、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等多种污水处理模式和20个污水处理示范点。此项工作也得到了市领导的表扬和肯定,义乌、武义等县市也多次来我县参观学习。应该说,我县方前镇前王村的养殖场污水资源化处理、九和乡的污水湿地处理、新渥镇宅口村的阿科曼技术处理、尖山镇的污水集中处理工作都很有特色,有关乡镇花了很大力气,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三是职能部门工作配合得力。第三次生态县建设领导小组成员会议结束后,县水务局马上着手饮用水源建设的研究,出台了有关的政策及验收办法。县农业局积极做好方前镇前王养殖场污水资源化处理项目的指导工作。县卫生局为了做好农村卫生改厕工作,局领导亲自带队下村落实,局里还专门确定了两名技术人员到有关村蹲点,指导卫生改厕工作的实施。县建设局编制了全县垃圾处理专项规划,配合有关乡镇做好垃圾中转站、填埋场建设的选址和业务指导等有关工作。县生态办加强了生态县建设工作督查,坚持每月督查2次,督查结果在简报和县政府公开栏公开。县财政局千方百计做好生态项目资金筹集拨付工作,基本及时到位。县民政、国土、经贸、旅游、林业、教育等部门也都能按照职责分工,做好公墓、采石场绿化和绿色单位创建等工作。

四是生态宣传有了新的载体。各大媒体集中了一段时间,开辟专栏进行生态宣传。《今日磐安》、县广播电台、电视台都加大了生态县建设宣传密度。县妇联和环保局、各乡镇联合开展了生态建设系列宣传活动,生态行、组建巾帼环保队、环境大整治等工作做得有声有色。团县委、县环保局联合举办了“保护母亲河、建设生态县”系列主题活动,全县20__多名青少年在城区及全县各乡镇开展洁净母亲河、监护母亲河、建设母亲河等活动。县生态办和县委宣传部联合设立了生态县建设宣传栏。县环保局编制了《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法律法规及政策选编》小册子,并分发到各乡镇。

总之,我感到我县的生态县建设工作,从来没有象今年这样重视过,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曾经多次亲自参加会议,领导小组的规格也很高;从来没有象今年这样安排实施过这么多的项目,我们总共安排了33个项目;也从来没有象今年这样实实在在地投入资金过,除了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外,我们用于兑现补助奖励政策的资金达到270多万元。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市级生态乡镇的创建乡镇在思想认识上还欠到位,对生态乡镇创建工作重视不够,存在应付现象。二是少数项目进展缓慢。如垃圾中转站建设和填埋场整改,由于多种原因,目前还停留在土建基础阶段。三是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还不健全。农村环境卫生状况不容乐观。特别是在台风过后,各大溪流中到处是塑料袋等生活垃圾,各乡镇却视而不见,没有采取相应措施。11月上旬,省里要来我县省级生态乡镇验收,希望各乡镇一定要对溪流和集镇的环境卫生工作高度重视,组织开展大清理行动,彻底改变面貌。

二、明年生态县建设工作的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

在这里,先说明一下:为什么要及早部署明年生态县建设工作?这是因为,20__年是生态县建设的关键一年,又逢换届之年,县里计划要在换届之前通过省级生态乡镇预验收。由于生态县项目建设任

务重、项目建设工期长,象垃圾中转站等项目建设工期一般要半年以上,而现在离明年乡镇班子调整仅有10个月左右时间,因此有必要及早部署明年工作。明年生态县建设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以发展循环经济为核心,以生态乡镇创建为载体,加快以生态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的生态项目建设,扎实推进生态县建设。

明年生态县建设工作的八个主要目标:一是创建省级生态乡镇。尚湖、玉山、冷水、双溪、安文5个乡镇开展省级生态乡镇创建,争取3个以上乡镇通过省级验收。二是垃圾中转站建设。争取新建3个乡镇垃圾中转站或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三是污水处理。台口污水处理厂要在20__年完成土建基础工程和双溪口至处理厂管网埋设,全县新建10个农村污水处理示范点。四是饮用水源建设。县城完成饮用水源改建工程,30个村新开展合格饮用水源创建并争取达标。五是卫生改厕。省级创建乡镇示范村的卫生厕所比例要达到100。六是畜禽养殖场治理。主要是要完成云山养殖场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七是工业企业污染防治。重点工业污染源要达标排放,工业企业环评率达到90以上,“三同时”执行率达到90以上。八是绿色创建。新创建省级绿色家庭4个、省级绿色企业1家、省级绿色社区1个、省级绿色医院1家,通过清洁生产审核企业、iSo14000认证的企业各1家,创建省级绿色学校1所。这八个目标将分解体现在与各部门、乡镇签订的责任书中。

三、工作措施

1、统一思想,以循环经济理念指导生态县建设。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生态县的核心。我县的生态建设工作要始终贯穿循环经济这一理念,从资源开采、生产消耗、废弃物利用和社会消费等环节,大力实施技术创新,延长产业链,构建循环经济体系,加快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首先要推行清洁生产。通过落实清洁生产审核制度,推动环境管理由末端治理向全过程控制、由单纯的外部监督向外部监督和企业内部管理相结合转变。其次要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要在产品精加工、深加工方面做文章,提高林产品、中药材等的附加值。第三要发展区域循环经济。尖山工业园区和各县级工业功能区要按循环经济模式,逐步建立一批循环经济型企业。要科学定位、严格管理、整合资源,实现区域综合效益最大化和废物排放最小化。

2、加大投入,以生态项目支撑生态县建设。生态县建设指标中,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要分别达到60以上和100,而且这两个指标是生态县考核验收的必查内容。从生态县建设的要求和我县的现状对比来看,除了经济指标,我县的薄弱环节主要是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造成相关指标达标率低。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是我县生态县建设的难点,也是在近几年必须继续抓好的重点和关键。因此各有关乡镇和部门要群策群力,千方百计加大生态项目资金支持和建设力度。

20__年的生态项目建设的具体工作任务和责任分解落实如下:

一是新建尚湖、玉山、双溪3个乡镇垃圾中转站。这项工作由县建设局负责。在这次会议结束后,中转站建设要马上着手选址、立项、招投标等前期工作,力争在今年年底前动工建设。

二是继续抓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点建设。这项工作由县环保局负责。要结合村庄示范整治和省级生态乡镇创建,在20__年内争取新建10个以上生活污水处理点。

三是县城污水处理厂建设。这项工作由县建设局负责。要研究制定相关政策,争取在20__年内基本完成污水处理厂主体工程。

四是饮用水源建设。这项工作由县水务局负责。力争明年枯水期前完成城区饮用水源改建工程,彻底改善饮用水源水质。同时,要加快农村合格饮用水源建设步伐,争取30个以上村新开展合格饮用水源创建并达标。

五是卫生改厕示范村建设。这项工作由县卫生局负责。卫生改厕主要在省级创建乡镇开展,要求每个省级创建乡镇建设1个以上卫生改厕示范村,要坚决清除露天粪缸。

六是污染整治。这项工作由县环保局牵头,县经贸局、农业局等有关部门配合。污染防治体系建设是省政府部署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必须重视这方面工作。吕祖善省长在部署“811”环境污染整治行动时指出,“811”环境污染整治行动必须找准切入点,力求取得实质性进展,要治旧控新、监建并举。其中“治旧控新”的核心是突出重点,开展现有污染整治,把握关键,从源头上防止和控制污染。“治旧”要加强水环境整治,抓好工业污染整治和农业面源污染整治。“控新”的实质是治本、治源头,要严把各类新建项目“准入关”。根据省政府部署和我县实际,我县着重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要继续抓好文溪综合治理。城区现有工业企业要进行技术改造,不断优化产业和产品结构,推行“退二进三”,引导企业向新城区等工业区集聚。二要抓好污染企业整治。现有挂号的污染企业,要下决心加快整治步伐,进行彻底治理。要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严禁引进污染企业。三要加强农业和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继续鼓励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开发;加快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治理,20__年要争取完成云山养殖场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

文明乡镇创建工作总结篇9

今天,我们把有关乡镇负责人召集到一起,主要是就我县开展创建“*市旅游强镇(乡)”和“*市特色旅游示范村”工作进行专门动员,同时安排和布置我县的创建工作,以确保各旅游乡,统一思想,强化措施,形成合力,努力完成好我县的创建工作任务。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更新观念,充分认识创建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市开展创建“旅游强镇(乡)”和“特色旅游示范村”工作,是加快推进全市旅游经济发展步伐,做强做响旅游品牌的一项重要举措。这项工作与我县主要领导多次提出的“要抓好我县的旅游名镇创建工作”要求不谋而合,各乡镇要切实统一好思想,充分认识开展创建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第一、开展创建活动,是加速我县旅游开发建设步伐的需要。“*市旅游强镇(乡)”和“*市特色旅游示范村”创建活动,是加速推进我县旅游开发建设步伐的一个有效载体。通过这一载体,可以把旅游产业发展与我县地方小城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加强全县各旅游乡镇的城镇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镇旅游环境,完善城镇旅游配套服务功能,促进全县及各有关乡镇“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协调发展,不断丰富旅游内涵,提升旅游层次,打造旅游精品。开展创建活动,有利于进一步改善和优化我县的旅游投资环境,为我县发展“大旅游”服务,推动全县旅游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第二、开展创建活动,是加快建设“生态旅游大县”的需要。我县自确定“生态旅游大县”发展战略以来,随着各旅游景区景点的建设、建成、开放及旅游宣传促销力度的逐年加大,我县生态旅游业知名度逐步提高,生态旅游品牌日益凸显,景区文化内涵不断拓展,全县旅游产业体系初具规模。在看到我县旅游产业整体进位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县的旅游业还存在不少的问题,旅游整体格局不成熟,住宿、餐饮、交通、购物等旅游要素不完善,现有景区(点)规模不大、档次不高等等。创建旅游强镇和特色旅游示范村,不仅可以有效地整合旅游资源,提升全县旅游业档次,推动全县旅游业更好更快地发展,还能带动全县交通、餐饮、娱乐、文化等行业发展,推进城镇建设与管理,完善城镇各项功能,提升城镇建设品位,从而为打造“生态旅游大县”奠定坚实基础。

第三,开展创建活动,是唱响“山水武宁”旅游品牌的需要。这次创建活动,是进一步提升我县旅游产业规模和品位的重要契机。近年来,我县积极加大“山水武宁”旅游品牌形象打造力度,推进生态旅游、乡村旅游建设步伐,*山庄、平尧生态农庄先后被评为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江西省乡村旅游示范点。神雾山旅游景区被评为*市文化旅游先进单位。去年以来,我县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出台了《加快我县农家乐旅游建设的意见》,罗坪镇长水农家乐、杨洲乡武陵人家农家乐两个农家乐旅游示范点建设初具规模,具备接待旅游团队条件。这次组织开展旅游强镇、特色旅游示范村的创建工作,不仅对提升我县旅游产业规模、提高我县旅游产业素质有极大的推动作用,还必将为我县打造“山水武宁”旅游新形象新品牌注入新的活力和内容。

二、明确目标,强化措施,全面完成创建工作任务

这次创建“*市旅游强镇(乡)”和“*市特色旅游示范村”活动,既是对我县旅游产业发展的一次检验,同时,也是对我县各地、各部门执行力的一次大检验。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强化责任,创新举措,确保圆满完成创建任务。具体要做到如下三点:

一是明确创建工作的基本思路。这次创建工作的基本思路可以概括为“五个强化”:强化政府主导,完善旅游发展体系;强化旅游资源保护,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强化旅游规划落实,推进旅游项目建设;强化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提升城镇旅游功能;强化旅游行业管理,提升旅游产业竞争力。

二是要明确创建工作的基本标准。这次创建工作的标准主要是抓好八个方面的工作:第一是旅游经济的发展水平较高,旅游业基本经济指标、旅游业总收入和利税情况在全县、全市排位靠前;第二是旅游产业的定位与政府主导机制明确。第三是旅游业的带动功能和综合效益较好。第四是旅游业精神文明建设和教育培训工作卓有成效。第五是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工作出色。第六是旅游市场管理较为完善,诚信旅游体系建设健全,游客满意度普遍较高。第七是要旅游接待能力较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第八是旅游安全管理规范有序,管理制度健全。

三是要明确创建工作具体时间要求。“*市旅游强镇(乡)”和“*市特色旅游示范村”创建活动,从今年7月开始启动,各参创乡镇、行政村于8月15日前提交《申请报告书》,申请上报后,市旅游强镇(乡)或市特色旅游示范村创建与评定工作领导小组将于9至10月对各申报乡镇、行政村进行初评,11至12月进行检查验收,年底评出全市首批旅游强镇(乡)和特色旅游示范村。“*市旅游强镇(乡)”评分标准包括8大项,36个打分点,总分380分,满280分达标。“*市特色旅游示范村”评分标准包括共设置16项,总分350分,280分以上为基本达标。可以说,这次创建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既是对我县旅游业发展的一次检验,也是对各乡镇、各部门执行力的一次大检验。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强化责任,创新举措,确保完成创建任务。

三、加强领导,强化执行,确保创建工作取得成效

各旅游乡镇要把创建工作摆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切实加强领导,层层宣传发动,落实目标任务,做到有布置、有检查、有制度、有落实,努力做到创建工作一步一个台阶,确保各项创建任务按期完成。

一是要加强领导,周密部署。各旅游乡镇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具体负责各项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实施。创建工作各项目标任务既要具体量化,又要明确目标,层层有责任,项项有保证。要真正形成一把手负总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上下联动,合力攻坚的创建工作格局。

二是要广泛宣传,营造环境。这次创建活动,是对我县城市及小城镇功能建设、旅游产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方位考核。广大干群的理解、支持和参与程度,直接关系到创建工作的成败。各乡镇一定要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动群众,紧紧依靠群众,争取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和支持,为创建工作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是要强化执行,狠抓落实。县旅游局要对各旅游乡镇创建工作进度情况,进行不间断的检查督办,及时通报。要在逐项分解任务的同时,切实加大督查落实力度。要对照具体创建准则,认真查找薄弱环节,对暴露出的突出问题及时组织进行整改,确保我县创建工作取得预期的成效。

文明乡镇创建工作总结篇10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为了把我乡创建工作落到实处,乡党委、政府成立了文明卫生平安集镇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由乡党委书记任组长,乡长和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国土所、派出所、工商所、卫生院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的创建工作。同时,为规范创建程序,细化创建内容,乡党委、政府研究制定了《乡创建文明卫生平安集镇实施方案》,以文件下发,将创建任务和要求分解到各单位、各住户,使得个个肩上有任务,人人身上有指标,形成齐抓共管,扎实推进的良好局面。

(二)加强宣传,全民参与

开展创建工作以来,为了提高全体居民参与集镇建设的热情,我们加大了宣传力度。一是召开了集镇单位负责人和居民参加的动员大会,会上传达了上级关于创建工作的精神,阐明了我乡开展创建工作的必要性,提出了具体要求和需采取的措施,并与各单位和居民签订了创建工作责任书,下发了创建宣传单100余份;二是在集镇张贴标语,挂红幅、出宣传专栏等形式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从而在集镇营造出浓厚的创建氛围。

(三)加强管理,全面整治

1、进一步完善集镇基础设施建设。在创建工作过程中,乡党委、政府先后投入86万元,加强集镇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全乡群众的认可和赞誉。一是新修下水道500米,确保了集镇排水通畅;二是新铺集镇人行道彩面砖1000米2,人行道铺装率达80%以上,绿化空闲地500米2,美化了街容街貌;三是对集镇路灯进行了维修改造,使集镇路灯全部亮化;四是新建了集镇候车亭,规范了集镇客运市场;五是更换和新增不锈钢垃圾桶20只;六是高标准新建乡村垃圾无害化大型处理池一处,填埋体积3000米3,采取户收集—村(镇)集中—乡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2、进一步健全集镇管理长效体制。乡集镇建设办公室每天对集镇卫生进行督查,发现有不文明、不卫生行为及时制止并根据《创建责任书》规定予以处罚;每月对单位和居民进行文明卫生状况考核,考核不及格的,要求整改并张榜公示。每月开展一次卫生评比活动,评比较差的,贴“不文明卫生‘单位(居民)’”字条。3、积极开展集镇环境整治。乡政府全体干部与县城管局及乡工商、卫生等部门对集镇环境状况进行了一次全面清理,重点清理占道经营、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倒乱扔等现象。乡干部实行分责任区,包路段、包户开展工作,工作任务与1000元下乡补助挂钩。通过集中整治,集镇整洁、卫生、有序,环境面貌焕然一新。4、进一步巩固了综治网络基础。根据创建要求,乡综治办进一步健全了群防群治组织建设,健全纠纷隐患排查调处力度,健全了安全生产事故责任追究制,将不稳定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5、进一步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全乡积极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和“文明和谐平安村组”、“文明和谐平安家庭”及“文明信用村组”、“文明信用农户”等一系列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评活动,在全体居民中树立起“诚实守信、文明守法”的良好社会风气。

二、创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硬件设施投入资金不足。我乡集镇面貌近几年来变化虽然较大,但对照县下发的创建标准,仍有一定差距。原因一是大部分房屋建设年份早,改造余地很小。二是多年来乡政府财力有限,未有大的投入,集镇基础设施较薄弱;近几年是投入资金较多时期,但要改造旧城面貌,还需大量资金。三是乡村垃圾无害化处理,从设施建成到保持长期正常运转,投资很大,但受益目前不会明显,群众不置可否。

2、集镇管理水平不高。集镇各项管理制度还有待完善健全,与大乡镇及县城周边乡镇有较大差距。

3、集镇建设档次不高。集镇是以前引农造城形成的,定位的是居民聚居区,缺乏合理的规划和布局,建筑物的高低、大小及排列参差不齐。现作为庐山西海旅游区一部分,必须打造建筑精品,提升建设品位,提高集镇档次,把集镇建成为一颗镶嵌在庐山西海边的璀璨明珠。

三、几点想法和建议

1、完善规划,正确定位

根据“生态、整洁、文明、有序”的总体要求,创新思路,合理布局,正确定位,提升集镇品位,打造集镇特色。

2、加强管理,提高水平

一是要取人长补己短,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同时要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到制度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二是要将抓好平时管理与开展集中整治结合起来,加强与各有关单位的协调,强化督查,提高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