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研讨课实施方案十篇研讨课实施方案十篇

研讨课实施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15:00

研讨课实施方案篇1

1、背景

随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到来,给幼儿园的生源带来了后备军,但随之也带来了很多麻烦:各地的外来孩子聚集在一起最大的障碍就是语言不通,特别是有些偏远的山里的孩子,不会讲普通话,也听不懂普通话,使孩子很难适应环境,并表现出反应迟钝、孤僻、不善言辞、攻击性强等不良的行为习惯,造成孩子的不良心理,这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以前老师们对班级里的那几个特殊的外来孩子,经常会闹出一些笑话或造成尴尬,没办法老师们只能抱以无奈而任其自然。如我园小班的一个男孩子叫赵杨,一次午睡时他突然捂着肚子叫“爸爸”,老师以为他肚子疼,就帮他揉肚子,可揉了半天也没用,(实在憋不住了)只见他往厕所冲去,老师这时才恍然明白他“爸爸”之意,如果是小便早就解在身上了。孩子的需要经常得不到理解和满足的话,将会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严重的会使孩子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他们的健康成长,不仅需要有一个和谐宽松的良好环境,而且需要帮助他们掌握调控自我,发展自我的方法与能力。

2、意义

(1)适应当今社会教育发展的要求

当今世界科技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努力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万计的专门人才。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当代幼儿园的孩子是跨世纪的一代,他们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多是独生子女,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和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有些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将会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严重的会使孩子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因此他们的健康成长,不仅需要有一个和谐宽松的良好环境,而且需要帮助他们掌握调控自我、发展自我的方法与能力。

(2)全面实施新纲要精神的需要

新《纲要》第一部分的第五条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它首先强调了我们幼儿园的教育要尊重幼儿人格和权利,外来孩子也是我们大家庭中的一员,他有权利接受早期教育,有权利得到老师的关心和爱护,有权利得到全面和谐发展。所以我们老师就不能因为棘手就舍弃对他们的教育;另外它还强调了我们幼儿园的教育要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我们必须一视同仁,认真对待每一位孩子的发展,真正做到促进每个幼儿的发展。同时在纲要的第二部分提出: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它把幼儿的心理健康提到了非常重要的地位,用了“高度”两个字来强调它的重要。为了使新《纲要》精神落到实处,在我园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十分必要和重要,而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更是迫在眉睫。

(3)幼儿园自身发展的需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计划生育”这个口号已根深蒂固于人们的脑海中,使我们农村孩子的出生数比较少,而且现在的家长择校心理强烈,使区域内的学校生存面临危机。但一支强大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到来,使我们幼儿园的入园率大幅度增长,随即也带来了许多的问题: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性格内向、孤僻,不合群、攻击性行为多、不喜欢与同伴交流等等,适应过程比较长,这给幼儿园的教育带来了困难,给外来务工人员的心理造成了压力,带来了困绕,不能安心工作。所以对外来人员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但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刚刚起步,他们有其独特的心理特点,如何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我园全体幼儿生动活泼和谐发展,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

1、总目标

通过课题的研究,针对我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主要心理问题及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探索一条开展区域内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路子,为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园成功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2、主要目标

(1)探寻在我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积累切合我园实际的、有自己特色的开展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

(2)研究我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对不同年龄、不同类型、不同地域的外来孩子心理现状进行科学的测查分析,掌握基本情况,并针对本地孩子的心理现状进行比较,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

(3)对个别有心理问题、心理障碍的外来孩子和本地幼儿,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咨询与辅导(与家长一起),一方面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摆脱心理障碍,调节自我;另一方面,也积累个案,为个案研究提供素材。

(4)通过课题研究,培养一批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干教师,搞好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广大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保障和推进我园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开展。

(二)研究内容

1、通过调查分析,掌握所有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心理健康现状,找到影响他们心理健康的因素。

2、进行实验、观察本地幼儿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心理现状进行比较,找出差异,御用多种途径和方法进行研究。

3、根据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心理的突出障碍,进行排除,使他们活泼健康地与本地幼儿同成长。

4、各班建立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成长档案,进行个案跟踪研究。

5、不同年龄段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时在环境适应过程中不同表现,研究各自的对策。

6、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合理安排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三)实施原则

1、主体性原则

在研究过程中,要以如何引导幼儿自我体验、自我感知、自我探索、自我完善为主线,以他助、互助、自助等手段,构建幼儿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心理健康教育的运行体系。要把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科学辅导与幼儿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动参与有机结合起来。

2、整体性原则

要以面向全体幼儿,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的发展,促进幼儿的整体发展,并以心理素质教育的发展为实践的价值目标。

3、可行性原则

在建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心理教育体系过程中,要明确区别不同区域、不同环境、不同条件、不同幼儿,注意切实根据自己幼儿园和幼儿的实际,重在针对性、实践性、操作性。

4、灵活性原则

各子课题实验时要根据原有的心理健康基础和发展目标,指定体现纲要和幼儿个体的灵活的实施方案和计划。

(四)预期突破的难题

对区域内不同地域、不同族别、不同性别、不同年龄阶段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心理健康状况的测查、建模,以及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和具体方法的探寻。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和途径

1.方法

(1)调查法

课题研究将通过有关量表测查,掌握所有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心理健康基本状况,建立幼儿心理档案,把握影响他们心理健康的因素。

(2)个案法

建立成长档案,对孩子进行三年的跟踪研究,观察外来孩子通过三年的培养,与本地孩子的差异程度。

(3)经验总结法

根据幼儿的特殊心理表现,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大胆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创新研究,积累总结经验,为以后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便利。

2.途径

(1)全面渗透在幼儿一日活动的全过程中。在各项活动、家长工作中,都应注重对孩子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

(2)除与原有健康教育等相关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进行外,还可利用一日活动中的游戏、娱乐等活动,帮助幼儿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和方法,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3)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幼儿及时进行认真、耐心、科学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除心理障碍。(一般在咨询时要由家长带着)

(4)建立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沟通的渠道,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引导和帮助幼儿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以良好的行为、正确的方式去影响和教育子女。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和阶段目标

1.周期:三年

2003年11月-2006年12月

2.主要步骤和阶段目标

(1)2003年11月—2004年1月 制订方案,组织宣传。2004年1月申请立项。

(2)2004年2月-2004年7月

①理论学习,师资培训;

②做好宣传,落实分工;

③选取小班和中班各班进行研究,列出各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作为研究对象,在全园开展健康教育活动课的基础上,开设每周一节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保存好资料;

(3)2004年8月-2006年8月

①新小班加入研究,其它各班继续做好个案跟踪研究。

②全园开展深化研究,总结经验,在全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展示活动,邀请联合课题组成员参加,研讨研究情况。

③召开中期研究成果汇报会,交流经验,出论文、个案、读本。

(4)2006年7月-2006年12月,

完善资料,形成成果,申请结题,同时借鉴研究成果,进行第二轮研究工作。

五、课题研究措施

1、进行教师心理教育能力的培养

教师自身的素质直接决定其教育行为。只有掌握关于幼儿心理发展的科学知识、按照科学的规律和方法开展教育工作、处理幼儿日常表现出的心理行为问题和意外事件,教师才能真正做到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在实处,才能真正促进孩子心理健康的发展。教师作为教育实施的主体,其自身的素质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很难想象,自身心理健康水平低、对心理健康教育缺乏科学认识的教师,可以培养出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学生。所以,重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是真正深入、有效开展我园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和保障。

教师的心理教育能力分为一般性能力和特殊性能力。一般性能力包括:培养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培养情绪情感的能力,培养意志力的能力,培养个性心理特征的能力;上好心理教育活动课的能力;进行心理咨询的能力;在主题活动和游戏活动中培养一般心理素质的能力;对家长进行心理教育的能力;对孩子心理素质发展进行评估的能力;培养创造能力、交往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能力。特殊性能力包括语言能力、科学能力、艺术能力、体育能力等。

研讨课实施方案篇2

【关键词】课程改革;教研活动;课堂质量;教师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2.3【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5-6009(2017)02-0053-02

【作者简介】1.成瓦标,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实验中学(江苏淮安,223001)校长,高级教师;2.陈汝风,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实验中学(江苏淮安,223001)校长助理兼教务主任,高级教师。

近年来,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推广“循环―差异”教学模式,全区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升,淮安市楚州实验中学作为“循环―差异”教学模式试点学校之一,扎实开展教研活动课程化,让“循环―差异”教学落地生根,破茧成蝶,引领全校课程改革和高效课堂建设向纵深推进。

一、规范教研活动流程,促进教研活动课程化

1.调查研究,事先探究出教研活动主题,充分提高教师对“循环―差异”教学模式的认识和理解。

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模式要被教师理解、接纳和运用,离不开对教师的培训。教研活动课程化首先要设计好对教师的培训问题,全面客观地了解教师实际需求或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题,并在分析和综合这些需求或问题的基础上,提炼整理,形成有价值和实践意义的教研活动主题。依据“循环―差异”教学的要求,我们在汇总师生意见的基础上,确定好教研活动主题:如何整体把握“循环―差异”教学模式的内涵、目标定向环节的有效操作、个体自学环节的有效行为、同伴互导环节的有效引导、练习检测环节的有效评价、教师解难环节的有效设计、补充学习环节的有效要求等。通过有主题的研讨活动,促进了广大教师对“循环―差异”教学模式的认识和理解。

2.完成设计,针对主题确立可行目标,充分体现教研活动课程化的特点和要求。

课程的特点就是依据目标而实施教学过程,当目标确定之后,再进行研修活动设计,也就是课程设计。我们把研修活动的主题根据其内容分成课案研讨性模块,课堂反思性模块等。课案研讨性模块的目标主要是指通过对每个课案的研讨,统一学习目标的内容、表述和达成方案,学案的设计内容和结构安排,统一检测题的设计和分层要求,学方法及意外应急处理预案等;课堂反思模块的目标主要是指通过对每节课教学反思,总结成功经验,反思失误,相互取长补短,研讨补救方案和完善教学案内容等。

3.组织实施,依据可行目标设计方案,充分挖掘教学资源尤其是教材资源。

依据主题和目标,设计出具体的教研活动方案,即教研活动的课程化不仅要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还要有清晰的操作思路和过程。操作方案思考得越充分、设计得越清晰,教研活动课程化的效果就越显著。我校制定了备课组每周半日研讨,每月教研组集中研讨的活动制度。学校制定了二次备课制度,要求各备课组、教研组对全区统一的循环差异教学案依据学校实际和学生实际进行增删修改和完善创新。此外,学校还要求各备课组、教研组必须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夯实基础,以教材为主体,适当拓展教材以外的教学资源。

4.发现实践,进行评价梳理操作过程,充分推动“循环―差异”教学模式不断完善。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及实施完毕后,还应有课程评价的跟进。评价是为了促进和完善,我校非常重视评价体系的构建和作用。我们建立了四级评价体系即学校评价、学科组评价、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体系。学校成立教学工作督导组,对各学科组执行研讨活动制度、二次备课制度等进行督查评价,及时通报并提出整改建议。

通过对教研活动课程化的规范,我校广大教师教研活动的热情被充分地调动起来,教师们喜欢课程化教研活动,认为培训目的性强,培训内容有系统,研究探讨有突破,让他们受益匪浅。

二、实施教研活动课程化,谋求“循环―差异”教学新作为

1.实施教研活动课程化,使教师深刻理解和掌握“循环―差异”教学的理念和内容。

教研活动的课程化,规范和强化了我们的教研活动,约束了教师们的教研行为,使得我们在推行新的教学模式中有了制度一样的保证。如果没有明确的活动主题规范教师的上课评课,没有清楚的教研目标引导教师的教研方向,没有系统的问题提出、问题研讨、问题解决引导教师的教研前进,“循环―差异”教学模式的实施就会像以前我们学过用过的教学模式一样,学一学,用一用,丢一丢。通过教研活动的课程化,“循环―差异”教学模式运用中出现的一个个难题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我们通过不同规模的培训切实掌握了模式的基本理论,通过目标清楚、主题明确、过程完整、问题蝉联、连续不断、循序渐进的教研活动熟练掌握了模式的课堂运用。严格的课程化教研活动,使得我们广大教师较快地掌握了“循环―差异”这种教学模式的基本内容,并能够在教学实践中比较熟练地运用。

2.实施教研活动课程化,解决了“循环―差异”教学实践中产生的各种疑难问题。

通过课程化的教研活动,我们在“循环―差异”教学模式运用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尤其是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这个环节学生通过互助活动把握学习内容,并为下面接受教师解难做好必要的准备,把握不好就直接导致课堂的低效甚至无效。为此,我们要求各教研组会同各备课组制订分年级、分阶段教研目标,并围绕目标明确若干活动主题。如语文教研组制订了七、八、九三个年级的教研目标:建立合作小组,制定行为规则,组织学习讨论,落实合作成果,准备小组展示等。三个年级根据各自特点又明确了不同的活动主题。在各备课组的努力下,这些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教研目标和活动主题都得到较好地实现,而这个实现都经过了个人思考、组内研讨、课堂实践、改进提高等完整有序的过程。语文教研组正是经过教研活动这种课程化的过程,较好地把握了“循环―差异”教学模式中这个十分重要又比较难以实施的环节,为整个“循环―差异”教学模式的成功运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3.实施教研活动课程化,激发了广大教师教学研究的潜力,促进了自身专业发展。

研讨课实施方案篇3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导学案教学”课堂改革的组织、管理、指导与推进;要充分发挥学校教导处和教研组的作用,形成以教研组、备课组为核心、教师人人参与的研究网络。各教研组、备课组要科学制定方案,积极组织活动,扎实开展工作;建立相应的制度,做到目标明确,任务具体,责任到人;进一步完善常规管理,特别是备课与授课的管理,业务检查的管理,研究制定相应措施,狠抓落实,确保“导学案教学”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导学案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引导学生学习教学内容而编写的纸质文案。内容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自主预习、合作探究、教师精点、自主测评、学习反思、拓展延伸等环节。导学案教学是以“导学案”为载体,学生依据导学案在老师指导下进行自主探究的教学活动。它的功能是: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确保学生学习中主体地位的落实,实现学生学习的最大效益,最大限度地为师生“互动------探究”提供课堂时空。

(一)“导学案教学”理念具有超前性、先进性和时代性,“导学案教学”的落脚点是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我发现,自我解决,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发展的有效途径;最终目的是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改变课堂教学结构,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导学案教学”,促使教师教学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导学案教学”主要从学生的角度和学生学习实际出发,帮助并促进他们自主学习。解决的是“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注重学生课堂上的学习状态,让学生带着“?”号进课堂,通过独学(自学)、对学(对子间的合作)、群学(小组间合作探究),形成“!”号,然后再通过展示交流把新生成的“?”号最终变成“。”号。

“导学案教学”把教学重心从研究教法转变到研究学法上。教师由“演员”变为“导演”,学生由“观众”变为“演员”成为主角,昔日的“教案”变为“导学案”教师由先前课堂上给学生滔滔不绝满堂灌的“演员”角色逐渐演变为策划组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导演”编制“导学案”的过程就是一个综合的探究性活动,它不是原有教学设计的翻版,而是教师从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出发,按照从易到难,从表面到本质,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有目的、有层次安排学习活动,教师要走下讲台,深入到学生中去,指导学法,让学生的学习活动贯穿整个课堂。

(三)“导学案教学”,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导学案教学”有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由过去依靠教师灌输、消极等待的学习习惯,转变为在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索,积极参与。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导学案教学”有助于简化学习内容,优化知识和能力结构,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提高学习实效,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

(一)培训

1.理念的转变

(1)教师的教育理念和课程理念的转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距,转变课堂就是教师单纯传授知识、学生单纯认知的圈子,改变上课就是教书,教学目标就是传授知识的现象,树立从学生实际出发,培养知识应用能力的思想。

(2)转变教师不讲学生就不会,教师少讲唯恐学生不明白的观念,改变“满堂讲”、“满堂灌”、“满堂练”、“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式,树立相信学生的自学能力、认知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发挥主观能动性。

(3)转变教学无轻重、无深浅、经验出成绩的观念,改变工作浮躁、自以为是的工作态度,树立吃苦耐劳、无私奉献、孜孜以求、潜心研究、诲人不倦的思想。

2.导学案培训,学校的培训抓好以下四点:

第一,加强理论学习。组织教师学习课标、教材、导学案相关理论等,通过学习,熟悉课标、教材,掌握导学案相关内容。

第二,抓好二次备课。通过集体备课,进一步明确课标要求和教学内容,准确解读导学案,研究导学案内容、修订教学环节;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教师结合学情进行二次备课,做到胸有成竹。

第三,抓好对学生的培训。让学生了解导学案,熟悉“导学案教学”的一般过程,重点掌握导学案的预习、自学、互动交流等环节,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四,抓好过程性培训、定期组织教师互听、互评,上好公开课、研究课,研讨交流“导学案教学”操作的方法步骤,推进“导学案教学”的优化。

(二)使用

导学案的使用范围是一——六年级语、数、英、综合、五心等学科。一、二年级和艺体科可适当放宽政策和降低标准,但必须与学校的整体

规划同步推进。(三)“导学案教学”模式构建

“导学案教学”课堂教学中常采用的具体教学模式:一般用于新授课的诱导式教学模式,基本程序是:情境创设—获取信息—提出问题—交流研讨—归纳总结—练习应用;一般用于单元复习课的开放式教学模式,基本程序是:质疑—探究—小结—应用;一般用于程序性知识学习和教学的技能式教学模式,基本程序是:示范—尝试—评价—作业。“导学案教学”的主要过程是:制定导学案,指导自学;自学检测,讨论交流;精讲释疑,当堂训练。学校通过安排教师参加培训、研讨、示范课等多种形式,完善“导学案教学”教学模式。学校要通过校本教研研究“导学案教学”,通过研究导学案来指导教师进行二次备课,做好导学案与本校实际结合的文章,指导教师提出修改意见。学校主要领导及业务主管领导紧盯课堂,通过听、看、评、查等来监督、指导“导学案教学”的推行。教师通过集体学习和个人自学等形式,弄清“导学案教学”的概念、内涵、意义及方法步骤等,抓好“导学案教学”的落实,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新教学方法,形成有本校或本人特色的“导学案教学”模式,推进“导学案教学”向纵深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四)“导学案”的编写程序及格式要求

1.导学案的编写程序

(1)每学期开学前两天内,由各年级各学科负责人制定学案编写计划,上报教研组或教导处,并组织专题会议,布置学案编写任务。计划书要明确模块的教学内容与任务,明确教学时段、周数、总课时数,确定各章节的教学时数;平均、合理地将教学内容及相应的课时数分配给组内教师,确定备课进度和时间。

(2)鼓励教师要建立各自的教师博客,加入学校工作QQ群和网站会员,在上课前一周将备好的学案及将实施的备课内容个人预设等(电子版)发到博客或QQ群中,以备其它备课成员登陆、查看、评论、建议、实施互备。

(3)提前一周进行集体备课,主备教师应将学案稿提交备课组,即教研组,组织讨论,修改后定稿,此为“组备”。

(4)主备教师原则上将修改后定稿提交教导处主任或分管教务副校长、审查,方可使用。

(5)导学案在使用过程中教师可做相应的调整,并做好调整与反思记录。使用后的导学案教师应根据自我反馈和学生的自我反馈都要落实在导学案上,形成教师的教学反思。

2.导学案的格式要求

(1)学校统一制定学案的制作模板或纸张,学案模板由教导处统一制定,教师下载或拷贝到自己的电脑中即可使用。

(2)导学案页面为a4纸张,双面打印,留出足够的空间便于教师二次备课,便于学生做答案、修改和记笔记。

(五)导学案的管理

导学案使用过程中,学校教导处、教研组要发挥调研、指导、监督、评价作用。利用常规检查、学科教研、备课活动等,搞好调研,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利用课堂教学随机观课、公开课、研讨课,研讨交流等活动,加强过程性指导,优化“导学案教学”课堂教学。要在管理、落实上下功夫,做好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促进“导学案教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健康发展。

一是导学案的撰写。各年级、各学科任教师要认真开展集体备课活动,认真研讨导学案中问题的设置,以保证教师的二次备课及学生的课前预习。

二是导学案的使用。课前要加强检查,学校要定期、不定期安排相关处、室、组检查教师的二次备课;教师要坚持课前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课堂要保证四到位,教师引导点拨到位、学生研讨交流到位、师生互动到位、巩固训练到位。课后要保证两反馈,教师的自我反馈和学生的自我反馈都要落实在导学案上,形成教师的教学反思。

三是导学案的检查。学校要定期组织业务领导检查教师的导学案,重点检查教师的二次备课,检查要细,记录要全,建议要准。

四是导学案整理归档,教研组、教务处要定期收集、整理教师优秀导学案,以备下一学年度教师借鉴和各项专项检查调研之用;教师指导学生定期收集、整理相关导学案,供复习、备考使用。

(六)“导学案教学”的评价

学校在“导学案教学”的评价过程中,要坚持一个原则,即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统一的原则,尤其将评价的重点放在过程中。做到一个前移,即评价重心前移,由花费很多精力检查备课笔记、作业批改前移到指导导学案的优化,变途中的督查为事前的指导、服务,加大对事前的控制力度,优化事前的策划和准备。力求三个及时,一是评价时间必须及时。评价的间隔和周期不宜过长,特别是对集体备课,个人备课、课堂教学的评价应以周为单位;二是反馈必须及时。评价结束必须及时反馈,必须提出指导整改的意见建议;三是措施必须及时。必须跟上落实性的督查措施,将监测、评估结果纳入对教师的评估体系,作为学校评价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要依据。

(一)制订方案,拟订计划

学校结合实际,制订“导学案教学”课堂教学改革方案,拟订实施计划。各年级组、备课组要制定相应的实施计划和细则,保证“导学案教学”课堂教学改革工作规范有序地进行。

(二)强化研究,求实创新

推进“导学案教学”课堂教学改革工作,要重点加强五项研究。一要研究“导学案教学”的思想内涵及实施策略,教师尽快转变观念,从思想上、行动上确保“导学案教学”课堂教学改革的顺利开展;二要结合学校实际,正确处理“导学案教学”与新课程改革的关系,整合创新,构建具有各自特色的“导学案教学”课堂教学模式,实现教学方式的变革;三要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总结反思、讨论交流,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要通过课题研究的方式,组织有关人员进行集中攻关;四要研究集体备课的形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促使集体备课的内容、重点及形式发生变化,要积极开展对集体备课的研究,提高集体备课的效益;五要研究课堂教学评价,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必然导致评价内容、标准、形式的改革,学校将进一步完善考核办法,通过科学的评价促进“导学案教学”课堂教学改革深入开展。

(三)强化管理,抓实过程

一是要强化管理。学校主要领导和业务领导对“导学案教学”工作进行督促和检查,及时进行工作总结;每学期要分学科将“导学案教学”课堂教学的各项资料整理归档。二要抓实过程。备课组要认真开展研究,研讨教学模式;每周要开展一次集体研讨交流,每月要进行一次归纳反思,找出不足,改进实施计划;要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使“导学案教学”课堂教学改革不断完善。

(四)培植典型,示范带动

按照面向全体与突出重点相结合的原则,在全面推开的同时着力培养一批骨干教师,及时总结他们的成功经验,为其他教师提供便捷有效的学习途径,推动“导学案教学”课堂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一是分学科

组织导学案教学,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评比活动,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二是组织教师结合实际总结“导学案教学”课堂教学的经验与做法,提升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三是组织教师从自已的“导学案”中选出优秀“导学案”,从成功案例中选出优秀案例,参与各级评比,帮助教师研究好教导学案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第一阶段:组织发动阶段(__年2月—__年3月)

1.召开全体教师会、教研会、专题培训会大力宣讲进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把全校教师的思想统一到教学改革上来,要深刻理解推行“导学案教学”课堂教学改革是关乎我校进一步落实课程改革,推行素质教育,构建“生态课堂”的头等大事,要在全校上下形成这样一种理念:学习并推行“导学案教学”课堂教学改革是全校工作的中心,一切围绕课堂教学改革,一切服从和服务于课堂教学改革。

2.争取上级部门支持和帮助,组织广大教师赴外省外县及相关学校认真学习课堂教学改革成功经验,掌握其理论,理解其精髓,借鉴其方法。运用“拿来主义”,取其精华,为我所用。

(1)学校拿出一定时间,规定地点,适时地组织教师培训学习。

(2)各年级组长、备课组长组织本组教师依据学科特点进行理论学习探讨和培训。搜集有关知识经验,力求全面了解和掌握其理论方法,作为我们进行“导学案教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指导和借鉴。

(3)各班主任要在本班中做好各种准备工作,讲解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给学生带来的好处等等,使学生乐意接受改革,乐意改变自己。特别是全面掌握全班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学习状况,以便于在改革实施阶段划分学习小组。

(4)教务处对各年级课程的设置、“导学案教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步骤及操作方法进行研究,拿出一个可行的方案,供学校领导和教师广泛讨论,集思广益,修订完善,以备实施。

3.要做好“导学案教学”课堂教学改革的物质准备及宣传工作。

第二阶段:尝试实施阶段(__年4月—6月)

一是探索使用“导学案教学”中,课堂教学成功经验中的学生观、教学观、学习观和人才观。

二是探索“导学案教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模式。

三是不断加强学校内部管理,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素质。

第三阶段:总结深化阶段(__年7月)

通过经验交流会,把学习借鉴“导学案教学”课堂教学经验向本土化位移;总结表彰先进,巩固学习成果,推动活动不断深化与创新。

研讨课实施方案篇4

关键词:区域推进;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实施

中图分类号:G4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9094(2012)07-0023-03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地方管理、学校开发的必修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亮点。但是,国家只制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不统一编写教材,由学校根据自身特色、社区资源、学生特点及需求等实际情况自主设计、实施与管理。淮安市楚州区现有实验学校、乡镇中心校71所,村完小66所,教学点58个。为推进各学校综合实践课程规范化、常态化、科学化实施,多年来,我们立足实际,因地制宜,以区域推进的方式做了一些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建章立制,增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规范性

一是明确课程规范。我们下发了《楚州区整体推进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意见》,制定了《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标准》,规定学校期初制定学年度实施总方案、年级方案、班级方案,各专题教育活动方案及学期教育活动行事历等;研究性学习课程至少包括选题指导、方案设计指导、方法指导和成果展评四个阶段;每次综合实践活动有详细方案、过程资料和活动成果;组织活动有具体分工,责任明确;指导教师对每个学生每次参与活动情况作出描述性或综合等第评价。

二是完善保障体系。我们成立了区综合实践活动中心教研组,创建了综合实践活动研究QQ群,在区教研网上开辟了“综合实践校本课程”专栏。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区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实施意见》,各乡镇、学校同时建立健全组织网络,包括领导小组、集体备课组、教研组、组织协调组、安全保障和后勤组等。规定每学期集体备课、公开教学研讨分别不少于3次,活动成果展示和师生评价每学期至少1次。各区直学校、乡镇中心学校须配备1—2名专职教师,负责组织课程资源开发、课程实施和教学研讨活动等。

二、开发资源,确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的丰富性

一是组织资源开发。区教研室组织部分骨干教师编写《综合实践活动案例》,案例编写以各学校的实践与探索为基础,从“亲近与探索自然”、“体验与融入社会”、“认识与完善自我”三个维度选定主题并按照年级段分别编写出20多个案例。整体设计案例选题,既与各学科教学联接,也充分体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特点;既涉及心理健康、远离、国防教育等新内容,也凸显学校传统项目课程化、主题教育个性化的特点,强化了校际间的交流和共享。

二是统一进度内容。区教研室要求乡镇和集团学校每学期开学前备课,参考全区性选题,立足本校实际,动态调整每学期研究性学习活动内容,按年级、班级制定综合实践活动学期进度计划安排表。对新增的选题,由乡镇和集团学校组织骨干力量提前集体备课,形成实施意见或活动方案,再以电子文件包的形式提供给各中小学校参考或使用。各乡镇中心小学及教学点、教育集团各学校统一课程进度内容,统一执行既定活动方案,促进了区域教育均衡。

三、专业引领,坚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科学性

一是课题研究破解难点。首先,着力研究解决课程资源开发问题。区学科教研员主持研究省级课题“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研究”,带动了4所实验学校,主编出版的《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实验教材在全市推广使用,合作编写的《节日文化》(资源包)即将出版,并积累了大量的中小学优秀活动案例。其次,以“选题指南”的形式,提供课题给学校、教师和区中心教研组成员,鼓励开展微型课题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二是专题研讨突出重点。首先,整体设计课程内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涉及的领域广阔,内容庞杂,区教研室组织城区、乡镇各学校分片分组交流、展示课程资源的开发和使用情况,评选出优秀学校、年级、班级实施方案,在全区范围内展示和共享。其次,构建主要教学课型。重点研讨并构建了研究性学习的选题指导、方案设计指导、方法指导和成果展评的课型结构,并以《家乡的淮扬菜》为主题,用4节课进行了系列展示和共享,有效地解决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怎么教”的问题。

四、典型带动,发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示范性

一是创建基地学校。在充分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着力打造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学校。新安小学的《“新旅”文化》课程已经形成系列,内容包括“我当小小讲解员”、表演音乐剧——一群小好汉、“新旅”故事大家讲、“新旅”歌曲一起唱、沿着“新旅”足迹前进等。博里镇中心小学每年度动态微调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主题活动内容,包括手工、农民画、《春草》诗社、科技制作、国防教育、环保等,实行“双选”制,即学生“选师制”和“选科制”,把主题教育活动列入教学计划,呈现在课程表中(每周三下午第三节课),几年来组织多次现场会活动并受到好评。

二是推介课程范例。充分利用“楚州教研网”,把本区各乡镇、学校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特色经验做法及时上传到网站上,注意收集各级培训班(会)的优秀课程资源,推介给学校、教师,并做好解读,提出我区具体工作要求。范例推介力求示范性、系列化和可借鉴。目前已经通过网络、会议等渠道推介校本教材30多套、优秀公开课教学资源包6个、多样化课型研究包4个、主题活动设计方案63篇,另有《研究性学习·学生活动手册》正在编写中。

研讨课实施方案篇5

关键词:任职培训;教学模式;建构主义;研讨式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一、任职培训教学模式改革必要性

与学历教育不同,任职培训的目的是使学员的知识和技能很快能适应即将担任的工作岗位,强调能力本位,重点在于培养和提高学员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职业性、岗位指向性、实践依赖性和整体融合性等特征。但是,现有任职培训过程中通常采用的是已有面向学历教育的教学模式,以教员为中心,侧重于基础理论的讲授,缺乏对受训学员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导致施训效果不佳,究其原因在于任职培训教学与学历教育教学存在巨大差异,主要体现在如下两方面:

一是教育对象不同。任职培训对象通常是已从事工作多年、即将从事新岗位工作的学员,阅历经历相对丰富,既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对许多问题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参与课堂教学的意识和能力比较强;而学历教育的对象主要是应届学员,缺乏实际工作经验。为此,必须确立实践优先、能力为本的岗位任职培训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大力提倡教员与教员、教员与学员、学员与学员之间的多向互动,共享经验、共同探究、教学相长,促进学员的个性发展和能力提高。

二是教学目标不同。任职培训与职业岗位具有对应性,以传授岗位基本理论和实际操作为主,强调培训内容的针对性,目的是提高岗位任职能力;而学历教育的目标则侧重于基础理论水平的提高,对实际任职岗位能力的培养针对性不强。任职培训是通过传递特定的知识,培养相应的岗位工作实践能力,施训过程注重培养学员发现问题、处理问题及应用实践的能力,注重能力培养的性质决定了任职培训必须通过实践性教学才能达到目的。

可见,原有面向学历教育的、以教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由于其重理论知识、轻实践操作的特点,无法很好地满足任职培训侧重实践、面向岗位的培养需求。因此,亟需通过对现有教学模式的革新,建立具有任职培训特点的、针对任职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

二、研讨式任职培训教学模式内涵

所谓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指导下建立的比较典型的、稳定的教学程序或构型。建构主义理论因其在学习观、教学观等方面逐渐体现的良好成效而成为教育教学中的主流理论,其学习观的基本观点是以学员为中心,强调充分发挥学员的主动性(主体性)、创造性(对知识的重新建构),其教学观的核心是要充分尊重和发挥学员在学习中主体作用,将教员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引导者,运用有效的教学模式,使学员达到对于知识意义的建构。

建构主义理论在提倡教员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更注重发挥学员的主体作用,并且倡导学员能够对所学知识进行重新的整合,从而建构新的知识,并使学员快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根据前节对任职培训教学特点与需求的分析,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托、以任职培训教学需求为导向,结合国内外任职教学模式研究,提出研讨式任职培训教学模式(如图1),其内涵如下。

(一)研讨式教学过程

研讨式任职培训教学模式强调教员与学员之间、学员与学员之间以及教员学员与课堂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重点在于通过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改进教学效果,以教学内容为牵引,把握研讨式教学过程的要点:

教员与学员的主观能动。在任职培训教学过程中,施训教员基于备课内容,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综合利用各种教学设备、教学方法,将培训内容借助各种授课形式传授给学员,同时组织对教学内容深化与延伸的讨论,对学员的主动提问进行交互;受训学员应集中精力,思维活跃,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分析并发现更多知识的内在联系,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员与学员的相互促动。在任职培训教学过程中,教员利用课前提问、课中启发引导、课后内容延伸等教学方式对学员进行学习促动,使学员对于不能理解或理解不深的问题进行主动、积极思考,对已遗忘或掌握不牢的内容进行复习和巩固,并对问题进一步深化理解和记忆。而学员在听课过程中,通过对内容的质疑、对问题的分析等来促动教员,使教员必须在课前充分准备、深入钻研才能有效应付和回答课堂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而从教与学两方面促进教学质量。

(二)混合式教学方法

建立面向任职培训的教学模式,并不是完全摒弃现有学历教育过程中成熟有效的教学模式,而是针对任职培训特点,融合、集成并改进现有好的教学模式,使其适合于任职培训对象,更好地达到任职培训教学目标。为此,分析了现有三种主流教学方法,并将其集成于研讨式任职培训教学模式中,根据培训内容、培训阶段及培训目标的不同,各尽其用形成适合任职培训的混合式教学法,其核心在于:

以讲授教学法(Lecture-BasedLearning,LBL)为基础。长久以来,以教员为中心的传统讲授教学法一直主导着大学讲台。LBL教学法的教学过程以教员为中心,授课质量、课堂气氛、讨论问题等主要由教员个人把握,虽然不能满足任职培训学员面向任职的需求,但任职培训所需的理论知识必须基于该方法进行传授(如对于任职中必要的基础理论),可以LBL为基础,辅以其他教学法。

以问题教学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为引导。pBL是以问题为基础,以学员为主体,以小组讨论为形式,在教员辅导下,学员围绕某一问题进行研究的学习方式。该教学法在任职培训教学中是主要的主动教学方法之一,利用pBL引入实训内容,并有效激发学员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改进实训效果。

以案例教学法(Case-BasedLearning,CBL)为核心。案例教学法被称为“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在任职培训过程中,将关键的实训内容以案例为基础,按照施训目的和要求,在教员的组织与引导下,以学员在任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作为案例,在加深其对基本实训内容原理和知识的理解的同时,达到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三)多元化评估体系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通常以学员闭卷考试的成绩来进行评定,评价方法简单。研讨式任职培训教学模式是一种“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对其教学效果进行评估时,应融入“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具体特征,侧重于受训学员学习素质的评估,把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估进行有机结合,建立合理的多元化教学效果评估体系,“多元”体现在对学员课堂表现、考核成绩、案例处理及报告撰写等多角度、深层次的考评,既涵盖了基础理论内容,还将学习态度、问题处理能力、语言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等纳入评估的范围。具体而言,任职培训学员的成绩除了闭卷考试得分外,还要考虑到其参与问题研究和案例讨论的积极性和认真程度,可通过建立一套权重体系(如:平时成绩占20%,理论考试成绩占50%,案例处理占10%,研究报告占20%,而平时成绩可再细分课堂表现、作业等)实施合理评估,具体评估过程和评分方法应依据任职培训课程不同而定。

三、研讨式任职培训教学模式实践

对研讨式教学模式应用于我校某任职培训班《网络故障排除》课程教学中的效果进行了实证研究后认为该课程主要目标是提高学员面对复杂军事网络环境时发现故障、排除故障的能力,为岗位任职奠定基础,课程实践性强且需要具备一定的网络理论基础。

(一)实施过程

考虑到网络工程技术是该培训课程的基础,且其知识更新迅速、内容不断变化的特点,结合研讨式教学模式,重新规划了课程内容体系,以培训专题为主线,以问题为内容导引,以案例分析为主要形式,组合、展开实训内容。基于研讨式任职培训教学模式,该课程实施情况如表1所示(说明:表1仅给出了该课程在研讨式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部分培训内容)。

在实施过程中,研讨式教学模式采用的混合教学法使教员施训过程更加灵活、效率更高,同时极大地调动了学员的主动学习积极性。针对该培训课程不同的内容,建立一套适应任职培训的学时分配加权调整方案,并采用相应的教学法,对于学员的受训效果评估,融合等四方面,考核成绩采用加权分值计算方法(理论考核40%、课堂表现20%、实际操作35%、报告撰写5%),适当提高互动分值比例,强化该课程的研讨特性。

(二)效果分析

在对2013年至2015年六期任职培训班次中进行了该课程基于研讨式教学模式的初步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培训实施后课程组基于问卷形式分别在课前、课中、课后针对培训内容、授课形式进行了满意度调查,并基于实际操作环境对学员进行了考评,在培训学员归队后进行了跟踪反馈,相关情况如表2所示。

表2的分析表明,面向任职培训的研讨式教学模式能够较好地适应任职培训需求,教员能够灵活施训、学员能够自主受训,充分发挥教员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行的优势,使学员快速理解、掌握职能,为岗位任职奠定基础。

通过实施效果与培训质量的分析可知,面向任职培训的反馈式混合教学模式能够较好地适应任职教育需求,教员能够灵活施训、学员能够自主受训,充分发挥教员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行的优势,使学员快速理解、掌握职能,为进一步任职奠定基础。

四、结语

为进一步提高军队院校实施规模化任职培训的教学质量,提出了面向任职培训的研讨式教学模式,并在实际施训过程中进行了大胆尝试。与现有任职培训教学模式相比,本文提出的教学模式灵活性和可扩展性更强,施训实践表明,该模式能够较好地满足任职培训教育对任职能力培养的要求,能够使受训学员充分发挥主动性,快速、高效掌握任职技能,教学效果良好。

同时,通过该模式的实践,也发现一些在推广时存在的实际问题,比如,实践场地少、大班授课、在线互动环境不够完善、缺乏对施训教员的评估机制等。下一步需要针对上述问题,在新型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指导下,逐步研究解决方案以更好地满足任职培训面向任职、面向作战的施训需求。

参考文献

[1]赵永甫.坚持内涵式发展,提升办学育人质量,加快推进高水平创新型军队综合大学建设[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综合版》2013(1).

[2]吴桂芹.任职教育模式创新探析――以“导、学、展、研、用”式教学方法为例[J].继续教育,2015(1).

[3]杨丹丹,周雨.军校任职教育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探索[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4,(a1).

[4]陈少宏,李志友.军队任职教育研讨教学模式有关问题的思考[J].继续教育,2014(4).

[5]陈连军.建构主义理论视角下引导―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探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4).

[6]张延生,乔中涛,井建辉.外军院校任职教育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13(9).

[7]刘明明,杨卫华.传统教学融入Seminar思想的尝试:问题导向式教学法[J].创新教育,2014(36).

研讨课实施方案篇6

[关键词]翻转课堂;项目导向;营销策划实务

[Doi]10.13939/ki.zgsc.2016.40.150

翻转课堂被广泛关注源于人们对教学质量的持续追求,以及对信息技术发展的认可。国内外理论和实证研究成果,推动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发展,初步验证了翻转课堂在教学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1翻转课堂融入项目导向课程的动因

埃里克・马祖尔在20世纪90年代创立同侪互助教学方式,认为传统的教学偏向对知识传递的关注,同侪互助教学更强调对知识的吸收内化,他在研究中发现,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帮助学习者在课下完成知识学习,使教师把课堂的重心放在促进学习者对知识和技能的吸收内化和指导学生间的互助学习上。Lage,platt和treglia在迈阿密大学微观经济课程中设计并实施翻转课堂,研究成果着重论及如何使翻转课堂激活差异化教学,并进行了教学效果的检验。[1]Strayer利用智能化教学系统开展翻转课堂与传统教学模式效果的对比研究,并在统计学导论课程中进行了实证,通过问卷、访谈和学习效果的评价,总结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和问题。[2]Roberttalbert提出翻转课堂实施结构模型,包括课前的观看教学视频、针对性的练习,课中的快速少量测评、解决问题,促进知识内化、总结与反馈。Johnson和Renner在中级计算机课程中,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开展翻转课堂对教与学影响的实践研究。[3]Kevin在中级数学课程中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影响的实证研究。[4]

项目导向课程是一种基于工作过程,以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为课程设置及内容选择的参照点,以完成一个实战项目为单元组织教学,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为首要任务的教学模式。项目导向教学具有实践性、综合性、体验性的典型特征,学习者通过参与完成实战项目获取知识、技能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培养工作责任感及团队合作能力,以及运用综合知识和技能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5]翻转课堂融入项目导向课程的动因在于以下方面。

1.1使学生充分储备项目素材,掌握实战项目训练所需的基础知识与技能

项目导向课程具有综合性和开放性的特点,解决的是生产服务中发生的现实问题,完成每个实战项目都需要综合性的理论和技能基础,以及大量的市场调研和项目素材搜集。翻转课堂的教学实施,使学生在课下能够按照明确的学习指引,完成相关基础知识学习、必要的市场调研和项目素材的搜集,并通过协作学习释疑解难,相互启发,构思创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系统梳理知识点,做好实战项目的说明和引导,指导学生对调研资料进行提炼与分析,集中解答重点难点问题,加强关键核心技能的训练,组织研讨争辩和优秀作品的展示分析,以达到知识和技能的内化与提升。

1.2使学生在自主学习和互动学习的过程中,挖掘多方位的潜在智能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更为关注学习者学到了什么,而非教师传授了什么。项目导向课程本身就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在项目完成的过程中组织教学,根据项目进展的总体状况和各项目组的具体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项目小组在协作学习和互动学习中完成学习任务。在项目导向课程中融入翻转课堂,学生自主学习、学生之间与师生之间的互动学习和协作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进一步延伸,学生的自学能力、解决问题的独立分析和判断能力、完成实战项目的综合技能都将得到提升,有利于充分挖掘学习者的潜在智能,提高学习者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1.3使学生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学习的便利性、趣味性和主动性

多元智能理论强调个体智能的多元性、差异性、创造性和开发性,根据每个学习者的智能优势和弱势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翻转课堂通过对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颠倒安排,对课堂时间的使用进行了重新规划,依托信息技术和学习资源的课下学习,为学习者构建了相对自由的、个性化、可自我控制的协作学习环境,不仅给学习者的课下学习带来时空便利,还可以通过视频技术、音频技术、动画技术等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使学习内容更加生动、具体、形象,方便学习者对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习者的想象力,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2翻转课堂融入项目导向课程的教学设计

“营销策划实务”是市场营销及相关专业的核心技能训练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营销战略战术策划、营销活动策划及组织执行能力。该课程在前期的项目导向课程改革中,立足职业岗位,重构内容体系;引入真实策划项目,基于企业工作流程组织教学;通过竞赛引领、教学做赛一体,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以积分累计的形式实现了全过程考核。在项目导向课程改革取得明显成效的基础上,尝试融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2.1设计思想

翻转课堂融入项目导向课程的教学设计,强调了教师角色、教学内容、教学实施、学习平台的重大变化,强调对课上与课下学习环节的整体性、连贯性、系统性设计。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课上与课下整个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学习内容框架的建构者,学习资源的建设者,学生学习行为的促进者。教学内容需重新进行系统设计,并丰富化其呈现形式。在教学实施上,大部分知识学习、材料收集与分析、策划方案撰写放在课下,知识与技能内化的教学环节放在课堂,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有更多的交流与沟通。依托学校网络学习平台和现代通信手段,创建具有网上教学、网上辅导、网上自学、网上交流、网上作业、考核评价等多种功能的综合教学服务支持系统。

2.2设计方案

“营销策划实务”项目导向课程改革,基于营销策划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构建“2+4+4”课程内容体系。2个基础单元为营销策划岗位认知和撰写营销策划书。4个重点项目单元为Stp策划、品牌策划、广告策划、营业推广策划,是技能训练的核心。4个拓展项目单元为价格策划、分销渠道策划、公关策划、新产品开发与推广策划。每个项目单元都按照策划公司的工作流程,通过完成一个企业真实策划项目来组织教学,包括实战项目需求宣讲、相关知识学习和案例解析、资料收集与处理、方案初稿的撰写、方案通报与评议、方案修改与完善等环节。学生以自愿和指导相结合的原则,3~5人组成“模拟策划公司”为一个相对固定的学习小组。

将翻转课堂融入“营销策划实务”项目导向课程,坚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以1个项目单元为1个相对独立的教学单元,注重课上与课下环节的整体性、连贯性、系统性。课上关注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的设计与创新,课下注重学习任务的明确、学习环境和优质学习资源建设、学习状态反馈和评价系统的跟进。经过研讨、论证、初步测试,构建“两下两上”四阶段教学过程模型,每1个四阶段循环完成1个项目单元的学习与训练。

2.2.1第一次课下学习阶段的方案设计

第一次课下学习阶段为项目准备阶段,主要的教学目标是使学习者完成项目策划所需的基础知识学习和基础调研工作。

在这个阶段,教师需完成以下教学活动:①制作学习工单。根据单元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内容及教学重难点,制定学生需要完成的任务清单和学习指引;②制作微视频和相关的学习素材,并上传到学习平台。视频制作力求简短、精美、趣味性强,包括知识学习视频、案例分析视频等。相关学习资源如ppt、策划方案示例、优秀学生作品展示等;③设计同步练习与测试并上传到学习平台,实时检测学生的课下学习效果;④设计调研提纲,指导学生完成市场调研和资料搜集工作;⑤保持与学生的互动与交流,参与平台讨论区和QQ讨论群的讨论并及时解答学生问题,跟进学生的学习进度。

学生在此阶段的主要学习活动包括:①明确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按照学习工单的要求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包括自主学习微视频资源、案例、教材等;②完成教师布置的练习、测试题,通过同步练习与测试检验学习效果;③同学协作,完成策划项目的基础调研工作,并进行数据的整理与分析;④保持与同学和教师的交流与互动,参与线上线下讨论、提问,及时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和问题;⑤对于存疑问题,形成问题卡。

2.2.2第一次课上学习阶段的方案设计

此阶段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完成对策划项目相关知识的吸收内化,明确实战训练项目的具体要求,各学习小组展开研讨并形成策划创意。

这个阶段在课上完成,要求教师主导、掌控课堂,并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教师主要的教学活动包括:①通过提问或组织讨论的形式检查课前学习效果,系统概括课前学习内容和重点,并引导学生深化对知识的理解;②对于问题卡中的问题和课前讨论中的共性问题重点释疑;③以策划项目需求宣讲人的身份,对实战项目的背景、要求进行说明,并提供相关的基础素材,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对课下调研资料进行分析与应用。④引领项目策划小组充分理解项目要求,分工协作,展开策划项目框架的设计和策划主题的研讨,形成策划方案基本框架和主题创意。

学生在第一次课上学习阶段完成以下学习活动:①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课下学习成果。在课上提出遇到的学习问题,讨论和解决,深入理解和掌握项目策划所需知识点和基本技能;②理解教师布置的实训项目的要求和任务目标,对调研资料整理与分析,对策划素材进行补充和完善;③明确小组分工,搭建项目策划方案基本框架,开展创意研讨并明确创意主题。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保持实时指导,掌控各个学习小组的状态和进度。

2.2.3第二次课下学习阶段的方案设计

第二次课下学习阶段是集中实践阶段,主要学习任务是以项目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市场调查为基础,完成实战项目策划和方案书的撰写。

在此学习阶段,教师要与各小组保持密切沟通,保证各小组在规定时间完成目标质量的策划方案。具体讲:①参与学生在学习平台和QQ群的交流和讨论,并进行在线指导;②主动与各策划小组联系,个性化地解决他们在项目策划过程中的问题;③了解各小组学习任务完成进度,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

各策划小组的学习活动包括:①对策划项目所需资料进行补充、完善和分析;②按照任务分工,完成各自负责工作;③汇总策划方案并进行整合、讨论与修改;④参与学习平台、QQ群或线下进行的讨论与交流,保持小组之间、师生之间、小组成员内部信息通畅;⑤撰写完成项目策划方案书。

2.2.4第二次课上学习阶段的方案设计

第二次课上学习阶段的教学目标是技能的提升与知识的深化。主要学习活动是策划方案的展示、交流与点评、修改与完善。

教师的主要教学活动有:①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策划方案优劣的判别标准;②选择2~3个策划小组,对策划方案进行现场展示;③引导学生参照策划方案的判别标准,对展示方案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缺点、改进建议;④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总结点评;⑤指导各策划小组对策划方案进行修改完善,完成本单元的学习任务。

本阶段,学生要以较高质量完成策划方案书,主要学习任务有:①学习领会并掌握策划方案评价的基本标准,能够发现策划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初步判断策划方案的质量;②积极参与策划方案展示,参与对展示策划方案的评价与讨论;③在互动讨论和教师系统点评的基础上,发现本小组策划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并对策划方案进行修改完善,最终具备独自从事此类项目策划的能力。

3翻转课堂融入项目导向课程的教学实施与效果

3.1教学实施

在完成翻转课堂融入“营销策划实务”项目导向课程教学设计的基础上,以促销策划、广告策划两个单元为例,在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市场营销、电子商务专业2013级、2014级学生中组织实施。现以促销策划为例,简述实施过程。

3.1.1第一次课下:项目准备阶段

以“营销策划实务”网络教学Bb平台为基础,在原来的课程网络学习资源的基础上,创建翻转课堂专栏,制作并上传了翻转课堂学习指引、单元学习工单、ppt教学课件、教学微视频、策划案例学习视频、同步练习与测试、前期调研提纲等学习资源。在学习工单上,明确了具体的学习任务:①阅读学习指引;②观看“促销策划”教学微视频;③观看“促销推广策划”案例视频;④阅读“某太阳能热水器a县促销活动策划方案”等策划方案;⑤同学或小组之间对调研“某百货公司国庆促销活动策划”的情况进行交流;⑥以小组为单位把遗留问题汇总在问题卡上。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通过翻阅教材学习,也可通过Bb平台论坛、QQ讨论群等教学媒体与教师、同学进行在线沟通与交流。教师通过教学平台管理功能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

3.1.2第一次课上:知识内化阶段

首先,通过提问和问题卡了解课前学习效果,关注共性问题,集中讲解重点难点,使学生完成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内化。其次,教师以项目需求方的角色,布置实战训练项目。以促销策划单元为例,实战项目是某百货公司国庆促销策划活动方案。教师作为企业需求宣讲人,介绍促销活动项目背景和企业需求,实施步骤及要求。再次,教师分配和自由组合相结合的原则,3~5人组成一个项目策划小组,尽可能实现男女搭配、各种学习水平均匀搭配,每个班15个组左右,组员推选组长。最后,教师引导每个小组分工合作,工作任务细化落实。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明确项目要求,对调研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初步讨论项目策划思路,明确促销策划主题,研讨创意,形成策划方案基本框架。

3.1.3第二次课下:集中实践阶段

此阶段是完成项目策划方案实战训练学习任务的关键环节。各小组在前两个学习阶段的基础上,选择广州一家大型百货公司,进行该百货公司国庆促销的策划,并完成策划方案的撰写。策划方案包括百货公司概况、国庆促销的Swot分析、促销目标、促销主题、促销活动设计、促销方案实施、预算安排、促销效果评估等内容。学生除了要在组内进行分工协作外,还应尽可能地登录Bb平台和QQ群参加群组和教师交流讨论,组织更为深入的市场调研、集体研讨,完成策划方案初稿。

3.1.4第二次课上:总结提升阶段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策划方案的基本评价标准:①项目策划的完整性;②项目策划合理、科学、思路、结构清晰;③项目策划的可操作性;④项目策划的版面设计美观性;⑤项目策划的创意;⑥项目策划的应用价值;⑦体现团队合作精神等。然后,从各小组策划案中选择广州市广百百货、广州市摩登百货国庆促销策划方案进行现场展示。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2个策划方案进行讨论、对比、评价,老师在同学们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全面的总结和点评。最后,各个小组对本组的策划方案修改完善,总结提升。

3.2教学效果

翻转课堂融入项目导向课程改革实施前,对同学们进行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解读。实施后,组织了小组座谈、个别访谈、问卷调查和策划方案完成情况对比分析。在问卷调研问题设计上,借鉴了KevinR.Clark[6]、martinForsey[7]、Jacobenfield[8]的研究量表,从学习者认知、学习者参与程度、学习效果三方面进行实证研究,分别设计调查问题6个、8个、6个。问卷调查参与率98%,小组座谈参与率30%,深度访谈参与率5%。策划方案完成情况对比进行了纵向对比和横向对比,即与前两届学生策划方案质量的对比和与非实验班级策划方案质量的对比。

研究结果显示,学生普遍认为翻转课堂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有所提高;翻转课堂使课程容量增加,利于专业知识的内化吸收,切实获得实战技能,80%以上的同学认为自己具备独自开展营销项目策划的能力;自学能力、团队协作与沟通协调能力,有意识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显著提升。

但是,翻转课堂实施过程中,也存在部分学生课前学习任务完成不够理想,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不适应;课下学习时,遇到问题与同学和老师的交流不够及时;视频制作不够精良,影响学习兴趣;自学能力欠缺造成的学习困难等问题。可见,翻转课堂教学改革,需要分析学情、教情、校情,找准对策,循序推进。

参考文献:

[1]Lagem.,plattG..tregliam.invertingtheclassroom:aGatewaytoCreatinganinclusiveLearningenvironment[J].Journalofeconomicseducation,2000,31(1):30-43.

[2]StrayerJ.theeffectsoftheClassroomFlipontheLearningenvironment:aComparisonofLearningactivityinatraditionalClassroomandaFlipClassroomthanUsedanintelligenttutoringSystem[Z].proQuestUmi,2007.

[3]JohnsonL.w.,RennerJ.D.effectoftheFlippedClassroommodelonaSecondaryComputerapplicationsCourse:Studentandteacherperceptions,QuestionsandStudentachievement[D].Louisville:UniversityofLouisville,2012.

[4]KevinR.Clark.examiningtheeffectsoftheFlippedmodelofinstructiononStudentengagementandperformanceintheSecondarymathematicsClassroom:anactionResearchStudy[D].Capella:CapellaUniversity,2013.

[5]宋朝霞,俞启定.基于翻转课堂的项目式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4(1):96-104.

[6]KevinR.Clark.examiningtheeffectsoftheFlippedmodelofinstructiononStudentengagementandperformanceintheSecondarymathematicsClassroom:anactionResearchStudy[D].Capella:CapellaUniversity,2013.

研讨课实施方案篇7

关键词:路基路面工程;研究性教学;土木工程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2909(2012)05-0076-04研究性教学目前已成为高等学校专业课教学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1],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增强学生对未来研究和工作实践的适应能力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为适应教学改革需要,顺应教育教学发展潮流,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探究、解决问题能力,作为高等学校专业教师应紧跟时代步伐,积极研究新的教学方法,并在课程教学中实施。

关于研究性教学的内涵,目前学术界有不同的说法[2]。结合教学实践,文章认为研究性应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教师对教学方法的研究;第二,教师对教学内容(理论、实践)的研究;第三,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研究。不同课程有其不同特点,教学内容也存在差异,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必然也有所不同。教师的研究性教学和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必须建立在具体课程的基础上。下面结合具体的教学研究实践探讨研究性教学在路基路面工程中的运用。

一、路基路面工程研究性教学思路

路基路面工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课程,是学校土木工程专业(交通土建方向)的核心课程,教学上结合学生的主要就业方向,重点讲解路基路面设计计算与施工等内容,并辅以课程设计、课程实验和生产实习等环节进行强化和巩固,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统一。在前期的课程建设中,教学手段已向多媒体过渡,增加了课程实验所需的仪器,并安排了实习基地,保证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需要。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收集大量工程资料、施工图片以编制教学课件并运用于课堂教学,加强学生的感知能力和接受效率,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重视采用启发式教育,但研究性教学的研究与应用尚存在不足。

近两年来,此课程已开始研究性教学探索。在开展研究性教学时,结合研究性教学的内涵认识,改革课堂教学的传统模式,重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并建立与研究性教学相应的评价体系。在教学中主要考虑以下几点。

(一)加强对教学方法的研究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情景式、探究性和小组合作式学习等现代教育理念在教学中的应用。教学方法由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转向“研究型教学”,教学形式由“单向的课堂传授”转向“双向的互动交流”,引导学生掌握多种学习方法,将接受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对每节课作出具体的教学方案设计,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确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设置教学程序,选择教学方法等,立足于这些方面引导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二)提高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采用与研究性教学理念相适应的授课方式、作业类型、实践训练和考核方式,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基于探索和研究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新力和探索精神。根据土木工程专业(交通土建方向)学生的认知结构,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在教学程序设置时,尽可能创设探索和研究的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收集、分析和运用相关信息,在牢固掌握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提高查阅、筛选、运用资料的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产学研有机结合,将专业领域的科研动态引入教学

以工程项目为教学切入点,依附《路基路面工程》教材,将理论融入课堂,使课程教学不只是单调枯燥的传授而是工程实践的再现。课程教学的素材取自工程实践,学生通过分析案例资料,并对照规范的要求,进行计算、分析、组织,作出可行的设计或解决方案。同时,将科研课题引入教学,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潜能。

二、路基路面工程研究性教学的方法

相对于传统的被动接受学习,研究性学习实质上是一种学习方式的变革,更多强调探究,而不是接受。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利用情境、协作、交流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最终完成知识的掌握,并养成积极探索未知世界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在路基路面工程研究性教学过程中,立足于教材,适当向外扩展与发散,将课程的教学要求定位于理论研究与应用实践并重,满足考研学生和直接工作学生的差异化需求。研究性教学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一)问题探讨

根据教学内容提炼问题是开展研究性学习切实可行的方法。学生的课堂学习从问题开始,最终在问题研究探索过程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每一章节提出问题,以解决问题为教学的切入点,课堂教学中随着问题的解决自然地给学生提供知识点,让他们更好地学习、运用知识。以问题为中心进行分析探讨,理论联系实际,完成教学目的。所提问题主要是基于课程内容主线的核心问题,基于知识模块群的综合问题,基于知识点的具体问题,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也应有选择性地讨论和研究,但不是随机性地确定研究对象。同样,由于学时关系,也不能将所有的课堂活动都当成“研究”。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要明确学习目标,掌握研究方法,拓展探究思路,并根据教师所提问题相互交流探讨,对探讨结果及时总结。如此长期坚持,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必将不断提高。

笔者在第一章第五节的教学设计中,首先探讨如下问题:什么是公路自然区划?为什么要人为制定一个区划(目的和意义)?怎么将中国进行自然区划的划分(区划的原则和方法)?通过问题的逐一解决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知道制定公路自然区划是为了区分不同地区自然条件的差异同公路工程影响的差异性及不同筑路特点。制定区划的前提是道路工程特征要相似(北方春融、南方雨毁),地表气候有差异(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各种自然气候因素既有综合作用又分主次(温度、湿度),等等。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资料引伸:参考交通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自然区划标准》介绍一级区划的主要指标,以均温等值线和三阶梯的两条等高线作为一级区划的标志,以全年均温-2℃等值线和一月份均温0℃等值线作为区分多年冻土、季节冻土和全年不冻的界线,以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的两条等高线(1000m等高线和3000m等高线)反映气候的不同特色,从而作为划分一级区划的主要标志。最后经实践运用,要求学生查图找出扬州市所处区划以及在筑路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Ⅳ区:东南湿热区,雨量充沛,注意防水排水)。这样学生就会把握公路自然区划的基本概念及其运用。

(二)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的实质就是理论联系实际,以实际工程项目作为实例,结合理论知识组织教学。学院其他教师在这方面已经作了一些有益的探讨[3],认为案例分析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实战性教学过程,具有方法论意义,可以使一些抽象的概念、原理具体化,处于一定的情境之中,从而可以使学生的认知行为更深入、高效。案例分析丰富了知识概念的呈现方式和获取信息的渠道,同时与建构主义教学观相吻合[4],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促进学生知识体系的建构,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路基路面工程领域设计与施工中案例很多,实用性比较强,但涉及的概念、原理也较多。通过联系实际了解这些概念、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表现和作用,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学生可通过案例分析来学习和运用知识,将实际案例与学习内容连接在一起;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生动、具体、真实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笔者充分利用在沪宁高速公路、宁靖盐高速公路等项目中从事监理和科技服务所积累的资料作为教学案例,并带领学生参观道路施工现场,邀请现场施工的工程技术人员讲解路基路面的设计思路和施工工艺。

案例分析教学还可缩短教学与实际工作的差距,使课堂教学与生产、科研及社会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使学生能在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中学习知识、认识社会,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具体实施中,往往是从具体上升到抽象,即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探寻带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内在规律,从中提炼一般原理,所以生动形象、容易理解,有助于理论学习的进一步深化。比如宁靖盐高速公路与328国道相交处的互通匝道,其填土高度较小并处于稻田水网地区,地下水埋深较浅,那么如何进行路基施工。真实的案例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增强了学生的工程意识,使学生能提前感受和进入角色。这与教育部提出的卓越工程师计划也是契合的。

(三)课程设计训练

根据土木工程专业系列化课程设计模式[5],学生经历较为系统的专业技能训练,为后期毕业设计奠定坚实基础,学生也将得到更好的、更有效的实践锻炼,对所学课程的内容和它们之间的关系也将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在课程设计中体现一定的研究性,避免将其变成几个大作业的组合。每位学生在课程设计中需完成三个阶段的任务。

首先,要进行自我分析。在布置路基路面工程课程设计任务时,结合生产实习调研,组织学生学习道路勘测设计课程中涉及路基路面工程内容的设计原理和规范条文,对原设计成果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不足。其宗旨是让学生将道路勘测设计和路基路面工程的知识融合,从而加深对课程相关知识点的理解,达到回顾、复习的目的。

其次,加强实践运用。实践运用需通过生成任务和解决问题完成。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分析问题;通过重点讲解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措施为:根据《道路勘测设计》教材中的地形图,形成工程概况文字综述,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成果合理设置挡土墙。

第三,注重能力提升。这一部分主要是为下一阶段的道路工程施工与造价课程作准备,其目的是在作路基路面工程课程设计同时,为下一步提供部分资料。要求学生对路基路面构造、施工工艺等有较深的理解并能熟练掌握设计方法,从而较为科学地计算出工程量。

总之,在课程设计中帮助学生整理思路,设计方案由学生自主确定,运用道路勘测设计的课程设计成果,进行挡土墙和路面结构的设计,并通过对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过程的回顾,为道路工程施工与造价课程设计作预习和准备,如此可形成一个层层深入的教学设计过程,从而使师生在不断实践、反思和创造中共同成长。

(四)专题研究

选择一些专题进行研究,要求学生运用开放性资源撰写研究报告,并开展课堂讨论,着力培养学生查阅、筛选、运用资料的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人际沟通和团体协作能力,提高语言表达和撰写论文的能力。提供一些关于路基路面工程方面的论文题目,引导学生关注国内外路基路面施工的新工艺、新材料和新技术。鼓励学生利用图书馆和计算机网络查阅资料,多阅读参考文献,学会交流沟通,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把方法的获得、能力的提高融入到知识获取过程中,使学生自发运用科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通过教师引导进行归纳与总结,将琐碎的知识和系统的学科原理与方法有机结合。例如,在讲解裂缝的成因和防止措施时,以中国目前常采用的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所存在的反射裂缝问题为切入点,先让学生归纳实际工程中减少反射裂缝的技术措施,鼓励学生主动寻求解决办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再通过必要的课堂教学辅导学生从材料、受力特性、施工工艺、自然因素影响等方面深入理解,强化从设计到施工各环节的路基路面知识点,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近年来的教学实践中,部分学生完成或参与的专题研究成果相继在相关专业期刊上发表。

(五)成绩考核

成绩考核不仅以最后闭卷考试成绩为评价依据,而是根据学生平时的学习心得、课堂发言、小组讨论、课程作业等实践性环节综合评价成绩。从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考核,将过程性考核和成果性考核相结合,详细纪录学生每阶段的完成情况,从其参与问题讨论的态度、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研究方法、技能掌握情况、设计成果等方面综合评价。对具有一定研究与创新能力并有相关成果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加分奖励。这种成绩评价办法,在学期开始即告知全体学生,得到了广泛认可和支持。

三、教学效果和体会

研究性教学以源自实践的真实问题为基础,在真实情境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学生对未来工作的适应能力,是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专业类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应用多媒体课件这一常规教学手段,同时实施以研究性学习理念为指导的“研究性教学”,采用问题探讨、案例分析、课程设计训练和专题研究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研究学习中有更多的创造机会,并在创造中感受成功,在成功中感受学习的乐趣,满足不同学生的差异化需求。

研究性教学已成为高等学校专业教学的一个重要方向,可以适当减少教师在课堂上的授课时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协作能力,增强学生对未来工作的适应能力。同时研究性教学也对教师的教学案例设计和评价水平、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教师要提高自身学术水平,拓展研究性教学的深度和广度。目前,在路基路面工程教学过程中,研究性教学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但由于课时的限制,每一章的内容难以完全展开,故应有所选择。

参考文献:

[1]何云峰.大学“研究性教学”的发展路向及模式建构[J].中国大学教学,2009(10):81-82.

[2]夏锦文,程晓樵.研究性教学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要求[J].中国大学教学,2009(12):27-30.

[3]许朝阳,张莉.工程专业案例教学的实施方案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8,19(3):100-102.

[4]高文,吴刚.建构主义教育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5]肖鹏,李琮琦,康爱红.基于系列化模式的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计教学改革[J].高等建筑教育,2010,19(5):128-131.

Research-basedteachingforroadbedandpavementengineeringcourse

ZHUXinglong,Xiaopeng

(CollegeofCivilScienceandengineering,YangzhouUniversity,Yangzhou225117,Jiangsuprovince,p.R.China)

研讨课实施方案篇8

关键词:气象培训师资分类管理

1.培训师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培训师资是培训工作开展的主导者,培训师资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培训质量和效果的好坏。由此看来,培训师资的管理水平、专业化程度、业务能力体现了培训的核心能力,培训师资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在实际培训工作中,师资的专业背景不同、工作经历不同、专业化程度不一致,从事的工作也不尽相同,有日常培训事务的管理,还有参与课程教学、教学辅导和实习指导等任务,不同岗位、不同背景的师资如何有效管理仍存在一定的难度,师资的后续培养和提高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如何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师资的培养、管理和考评,如何达到师资队伍综合素质的整体提升将是一道急需解决的难题。

2.师资类型和职责的划分

根据培训业务的教学和管理两大方面,本文将培训师资分为管理类师资和教学类师资。管理类师资主要针对培训班的教学班主任和生活班主任,教学类师资主要包括讲座类、基础理论类、研讨式教学、案例式教学、实习指导和现场体验式等教学师资。[1]

师资类型的明确也是师资职责的明确,下面将结合实际的培训管理和教学工作明确和细化师资的职责范围。

2.1管理类师资

教学班主任主要负责培训教学实施方案的策划、制定,培训教学的前期准备、中期实施和后期总结。具体如下:

(1)负责培训教学实施方案的制定;

(2)负责培训相关的费用预算和决算;

(3)负责与培训授课教师进行教学要求沟通和交流;

(4)负责培训培训用品(教材)的购置(或领取)和发放;

(5)负责学员报名审批和学员基本信息的维护;

(6)负责培训期间教师的接待、介绍和教师基本信息的维护等;

(7)负责教师讲课费的制定和发放;

(8)负责培训相关教学资料的收集、整理、统计和上报工作;

(9)负责培训期间学员考勤记录和监督工作;

(10)负责培训期间宣传工作;

(11)负责学员考核、考评工作(考试成绩、结业论文等考核);

(12)负责培训班档案归档和日常管理。

生活班主任主要负责培训学员食宿管理和监督,负责学员文体活动的策划和组织工作。具体如下:

(1)负责培训学员报到的相关安排;

(2)负责学员食宿方面的管理和监督工作;

(3)负责学员文体活动方案的策划、制定和实施;

(4)参与完成培训相关费用的结算和统计。

2.2教学类师资

专家讲座和基础理论类师资主要参与干部综合素质类培训的专题讲座和业务技术类培训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题讲座,授课方式多以讲授为主,采用直接、快速、精炼的教学方式让学员掌握主要的理论知识,主要目的是提高学员的理论知识水平。该类师资的职责具体如下:

(1)按照教学计划的要求,参与教学相关的讲义(或教材)的编写;

(2)以文字、图表和音视频等形式形成教案(或课件);

(3)参与课程(或讲义)相关的案例(或个例)开发的指导;

(4)负责课程的考核(或考试);

(5)负责或参与课程(或讲义)的修订和完善;

研讨式教学类师资主要围绕教学目标设置研讨题目和情境,通过教师的引导,充分调动和发挥学员的主动性,采用不同方式进行研究、讨论和探索,在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引导学员进行思考和分析问题,最终得到解决的措施或思路。[3]该类师资职责具体如下:

(1)按照教学计划的要求,研究分析研讨题目,深入分析其内涵;

(2)根据研讨题目和学员情况,设计研讨教学方案(含教学目标、组织流程、研讨方法和总结点评)和课件;

(3)依照教学方案做好前期准备和组织实施;

(4)负责或参与研讨式教学方案修订;

(5)组织或参与培训教学交流活动。

案例式教学类师资主要通过典型的案例(或个例)背景的介绍,注重培养学员主动思考和分析问题的兴趣,引导学员主动的研究和讨论,形成自己的观点进而达到交流和互动。[4-6]具体职责如下:

(1)按照教学计划的要求做好案例调研和分析;

(2)结合教学目标撰写案例材料、教学手册和课件;

(3)负责案例教学的前期准备和组织实施;

(4)负责或参与案例材料或教学方案的修订;

(5)组织或参与培训教学交流活动。

现场体验式教学师资主要围绕教学目标,设置或创造与教学内容相对应的教学场景或氛围,引导学员亲身参与其中,强调教师和学员之间的互动交流和现场体验,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员理解教学内容,快速达到教学目标。[7]具体职责如下:

(1)按照教学计划的要求做好体验式地点的调研和选定;

(2)结合教学目标撰写体验式教学方案和课件;

(3)负责体验式教学的前期准备和组织实施;

(4)负责或参与体验式教学方案的修订;

(5)组织或参与培训教学交流活动。

实习指导类师资主要围绕教学目标,设置实习环境,通过实际的操作、演练和分析,更形象具体地在短时间内掌握业务技能,对学员实践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和提高。具体职责如下:

(1)按照教学计划的要求做好实习指导方案;

(2)结合实习要求完成实习前的场地和设备的准备;

(3)按要求做好实习指导教学;

(4)负责或参与实习指导方案的修订;

(5)组织或参与培训教学交流活动。

3.师资的管理与考评

在各类师资指责明确的前提下,要以各类师资的职责为依据加强师资的管理,把师资的职责与年度工作任务相统一,有利于促进各项工作的落实,更有利于师资的管理和考评。

参考文献:

[1]聂清凯,杨佳木论干部教育培训研讨式教学[J].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10,(2):88-92.

[2]朱诗柱.税务成人培训教学方法与教学组织形式的探讨[J].扬州大学税务学院学报,2000,(2):33-36.

[3]谭运进.研讨式教学模式研究[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8,(1):112-115.

[4]韩晓琴.案例教学法及其在成人培训中的应用[J].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2(107):11-14.

[5]段红林.案例与研讨式教学在安全培训中的实践[J].铁道劳动安全卫生与环保,2001,34(6):270-271.

研讨课实施方案篇9

案例教学法符合制药工程专业的培养方向。案例教学法符合制药工程专业的培养方向。与药学类专业主要培养临床药师和执业药师的培养目标不同,制药工程专业是一个以培养从事药品制造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的化学、药学和工程学交叉的工科专业,毕业生可从事药品生产、管理、经营及新药研发等工作。因此药物化学的教学应围绕制药工程的专业培养方向,在教学中体现应用性、实践性和专业特色。采用案例教学法,可弥补教材内容和知识结构的局限,在介绍药物基础理论的同时,有意识地强化药物的研发、生产和应用,适当介绍学科前沿和行业动态,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是十分必要的。

二、案例教学法在药物化学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国外高校在药物化学教学中也尝试运用案例教学法,并出版案例学习教材,书中收集的案例涉及临床用药和配伍,适合药学类专业学生使用。国内高校在药物化学教学中也尝试了案例教学法。《药物化学-案例版》(孟繁浩著)主要提供了一些代表药物的临床应用实例,内容稍显单一,并不适合制药工程专业学生使用。下面就对多层次案例教学法的设计和实施过程进行简单介绍。

1.梳理教学内容,实行多层次案例教学

药物化学课程内容繁杂,涉及知识领域多,如果不对知识体系进行适当的梳理,收集的案例资料就会难以全面反映课程教学内容。我们将药物化学的知识体系按教学要求分为四个层次:①药物化学基础知识和理论;②药物化学基础知识的应用;③药物设计和新药发现的原理和途径;④新药发展趋势和前沿知识。然后对以上四个层次设计相应的教学案例。针对基础知识和理论采用“趣味性案例”,案例资料以药物发展史实例、社会热点事件等为主。例如,在抗疟药中介绍“青蒿素发现的故事”,在学习普萘洛尔时穿插介绍詹姆斯•布莱克因发明该药获得诺贝尔奖的资料,学习麻黄碱时介绍“感冒药制毒案件”,学习抗生素时介绍“超级细菌”,学习激素药物时介绍“运动员兴奋剂事件”。这些贴近生活的实例增加了趣味性,提高了学生的听课热情,增加了课堂上的师生互动。针对药物临床应用和生产方法采用“问题型案例”。在讲课时提出相关药物的生产或临床使用实例,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听课,在学习中思考,并能学以致用。例如,在学习解热镇痛药一节,课前先提出临床应用实例:“一名3岁男孩由于误服了大约半瓶对乙酰氨基酚,被母亲送到急诊室,医生为男孩洗胃后,还需要进行进一步治疗。然后提出问题:①大量服用对乙酰氨基酚会产生何种毒副作用?产生的机制是什么?②医生下一步应采取什么治疗方案?为什么?”。每个章节的药物介绍都通过类似的应用实例,提出若干问题,供学生在课堂上或课后分析讨论。针对药物设计和新药发现采用“典型案例式”教学,精选了10个新药研发案例,结合教材中的理论知识,通过课堂案例介绍,组织学生讨论其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了学生对创新药物研究的兴趣和认识。如“西咪替丁及其类似物的发现过程”“、卡托普利的发现过程”、“他汀类药物的发现过程”、“紫杉醇的发现过程”、“联苯双酯的发现过程”等。通过案例讲解和讨论,培养了学生新药创新的概念和意识。针对新药的发展趋势和前沿知识采用“研讨式案例“教学。由于药物的更新换代速度很快,要及时跟踪新药发展趋势和前沿知识。布置学生跟踪最新上市的新药,组织课堂报告和讨论,包括其中蕴含了哪些药物化学原理和方法,有哪些创新性,对我国新药研发有哪些借鉴意义等,引导学生如何从文献资料中进行信息的归纳整理,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2.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

(1)收集资料。资料收集是案例教学法的关键环节。收集案例资料有几个主要来源:一是参考文献和教材,如《medicinalChemistryCaseStudyworkbook》,选取一些有针对性的案例直接使用,如地西泮类镇静催眠药的临床使用案例;二是反映行业进展和动态的网上资料和文献报道。如美国默克制药公司的罗非昔布召回事件;三是上市新药的研发案例。这部分来源于文献和专利报道的近几年世界上市新药。另外参考已出版的药物化学百科丛书《新药研发案例》,从中选择合适的案例,如西咪替丁的研发过程;

(2)编写案例。对收集的原始资料及文献资料要进行整理、提炼,提出问题和解决方案,编写完整的课堂教学案例。编写案例的关键是凝练问题,每个案例提出5个左右有针对性的问题。如在“瘦肉精(盐酸克伦特罗)”中毒事件案例中,可讨论问题如下:①瘦肉精为什么能增加猪的瘦肉率?②瘦肉精为什么能在猪肉中蓄积?③食用含瘦肉精的猪肉为什么会引起中毒?可能的机理是什么?④瘦肉精能否用来增加运动员的肌肉?是否会产生毒性?⑤有哪些可能的方法能快速检测猪肉中的瘦肉精?

(3)课堂讨论。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效果如何,关键在于课堂讨论的组织和调动。要将案例和问题提前布置,使学生课后主动查阅资料,思考解决方案,课堂上再分组讨论,老师做适当的引导,鼓励同学们积极发言。案例的背景介绍和问题的提前布置很重要。由于学时有限,课堂讨论一般要控制时间,以15~20分钟为宜。

(4)总结评价。案例教学法的最后环节就是老师的总结评价。对于很多案例的讨论结果,不一定有唯一的答案,重点强调学生讨论的参与程度,讨论问题的过程,分析和思考问题的思路等,鼓励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老师根据学生的准备情况和讨论过程给出总结性评价,并计入平时平时成绩。

三、案例教学法在实施中的一些思考

1.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几点成效。在药物化学教学中尝试运用案例教学法以后,学生逐渐对这种新的教学方式有所接受,学习兴趣和参与程度越来越高,取得的主要成效表现在:一是学生带着问题学习,主动收集资料,表现出高度的学习动机;二是培养了学生的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学习如何利用各种资源和通过讨论来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使学生从单纯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问题的解决者;三是通过查阅资料和集体讨论,大大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加深了对教材中理论知识的理解。对老师而言,在实施案例教学过程中也有很多收获,同时对个人的知识储备和专业能力也提出了极大的挑战。

研讨课实施方案篇10

关键词:案例教学研讨式教学法装备保障工程学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tp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b)-0136-03

20世纪80年代,案例教学法引入我国,现已广泛应用于不同学科的教育活动中[1~3]。实践证明,案例教学对提高教学实效、实现素质教育具有重要价值,目前已成为院校教改的热点。

本文以“装备保障工程学”课程教学为例,对研讨式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过程的若干重要问题进行总结、分析与研究,与同行分享并探讨。

1案例教学法的基本特点

目前国内对案例教学法的定义很多[2~4]。例如,“围绕教学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对呈现的典型案例进行讨论分析、归纳总结,从而培养其思维能力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为了既定的教学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对选定的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审理和讨论后,做出自己的判断和评价的教学方法”。总之,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启发性、实践性,能开发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判断能力、决策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新型教学方法,它以案例为教材,让学生通过阅读、分析、思考、小组讨论和争辩,从而提高分析和处理问题能力的教学过程。

与传统教授法相比较,案例教学法不仅强调教师的“教”(引导),更强调学生的“学”(研讨),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以案例为基本教学材料,将学生引入到教育实践情境中,通过师生间互动、平等对话和讨论,提高学生面对复杂教育情境的分析能力、决策能力和行动能力。

根据上述概念界定,案例教学法呈现如下特点。

1.1教学目的――体现以学生为学习主体

在研讨式案例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一切教学活动与教学过程都紧紧围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主学习来进行,以发展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促使学生形成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平等研讨的品质。授课教师在这个教学过程中起到研讨方向引导的作用,甚至案例的选择都可以完全由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检索来完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2教学内容――体现学习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研讨式案例教学中案例教学不再强调抽象冰冷的基础理论和知识点,而是采用形象、生动的形式,将那些从身边的、鲜活的工程实践中提取出来的案例引入课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思考和分析问题,从中获得各种技能和分析解决问题的具体体验。基础理论可以根据需要适当铺垫,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在工程实践中灵活运用这些基础理论、分析解决工程问题。

1.3教学方式――突出自主学习和交互式研讨

在案例教学法中,教师将选取、分析案例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灵活运用所掌握的课程基础知识去分析工程问题,学生分组研讨、师生共同研讨,平等对话共同协商,强调合作学习,将个人学习融入集体学习中,学会相互交流、获取和奉献,通过彼此争辩、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一种“教学相长、师生互补”的关系,这种重视双向交流互动的学习使学生构建的知识更加丰富、印象更加深刻。

1.4教学评价――鼓励学生的发散式创新思维

案例教学改变传统的以死记硬背、卷面分数为主要评价依据的终结性评价方式,采取评价目标多维、评价方法多样和评价主体多元等方式。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员独立思考,发散式、创造性的思维应当特别得到鼓励,在成绩评定中应当充分体现,要求学生不仅仅掌握、记得基础理论和知识点,更为重要的是灵活、自主、创造性地分析、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和思路。

2研讨式案例教学中案例优选原则与实施要点

案例是案例教学的核心。案例教学法实施过程中,案例选择是教学成功的关键[3~5],它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理论作用于实践的载体。如果案例选择得不恰当,就会削弱学生学习的系统性和主动性,限制学生的思维活动,达不到案例教学的目的和效果。

为高效开展案例教学,案例优选应当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2.1案例要结合我国军、民用装备的工程实际

案例是联系课程理论讲授和工程案例实践的桥梁和纽带,所以案例教学中运用的案例应与课堂教学的基础理论和知识点密切相关、直接相关。由于“装备保障工程”领域国内的系统性工程实践不够、教材编写者本身缺乏该领域一线的工程实践经验,目前我国该领域很多教材以翻译为主,已出版的案例书籍中所选用的案例有不少来源于西方国家早期的案例,也有的是直接引进原版教材上的案例翻译过来,结合紧密我国国情和装备保障工程实际的、非常恰当的案例还不够丰富,所以在课堂上开展案例教学选择这些案例很难把案例所反映的工程问题与我国相应的国情军情和学科理论联系起来,这给研讨式案例教学的高效实施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为此,需要结合我国装备保障工程的实际工程案例和科研案例,系统梳理、有效总结装备保障工程领域针对性强的教学案例。

2.2案例要紧密贴合学生知识基础和工程能力

案例选择要尽量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身临其境的仿真感,缩短学校理论教育与社会工程实践之间的距离感。例如,“装备保障工程学”课程授课对象是机电工程与自动化专业本科生,具有一定的武器装备机械原理、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等基础,接触过一些武器装备和民用设备,因此,可以选取家用汽车、手机、自行车、轻武器等学生具有直接使用维修经验或直观认识的案例,进行装备可靠性、维修保障的案例教学,学生容易接受,容易引发共识,加深学习印象,也更能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尽量少引用大型的、西方的、长篇幅的案例。由于案例教学的对象,大都是没有很多工程实践经验的本科生,学生缺乏足够的知识基础和工程能力,他们在接触课程之前,可以说对相关理论和实践一无所知。教学中所选案例应当由易到难,让学生有一个循序渐进、逐渐认识的过程。不要一开始就给出一些经典的综合案例,学生刚开始根本无法理出这些案例的头绪,更不用说参与分析讨论了。

2.3案例选择要新鲜、新颖、话题性强,足够吸引学生兴趣

新鲜、新颖的案例可使学生兴趣盎然、兴致勃勃地参与分析讨论,主动想要弄清楚来龙去脉;如果案例一看就是陈旧的话题,再好的文字叙述恐怕也难以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有的教材还在使用一战、二战时期的案例,虽然许多原理是一致和相通的,但学生对于案例的新奇感、新颖度、吸引力、认知度都会有很大削弱。例如,在“装备保障工程学”课程讲授过程中,正值我国航空母舰及其舰载机研制时期,学生们对于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和新研制的歼15舰载机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也是国内外媒体讨论的焦点,各种观点层出不穷,在课程上引入该案例,引导学生分析、研讨航空母舰及其舰载机的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等综合保障问题,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浓厚,学习主动性非常强。当然,也有经久不衰、价值不菲的经典教学案例,采用这样的案例时要不断赋予其新的内涵,使案例体现出时代特色;同时要与新颖案例进行合理的搭配和组合,更好地适应课程教学的不同需要。

2.4案例选择要与课程讲授的基本理论和知识点紧密结合

案例教学应针对具体教学目标,围绕学生所需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要点、特定技能来组织和筛选最为恰当的工程案例。每个章节所选择的案例,要将对应的基本理论和知识点融会于具体案例之中,明确指出案例剖析所运用的基础理论和方法,以便学生掌握。案例选择针对性强,才能把基础理论的传统讲授与工程案例的研讨式教学紧密结合起来,相辅相成。综合性大案例的选择要体现各种相关理论和知识的融会贯通,激发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和分析评价,促进其对难点和重点问题的认识和掌握,从系统层次提高学生综合分析、系统运用基础理论和方法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例如,“装备保障工程学”课程最后一章,系统介绍了国外先进战斗机和直升机的综合保障工程案例,把课程前面讲授的各种理论、方法进行了综合、系统的应用,学生对于如何在武器装备中系统运用装备保障工程学的理论方法有了整体的认识,印证了若干方法的军事运用。

2.5案例数量要与总体教学时数和课程教学重点相协调

需要在课程讲授之初就进行案例教学总体方案的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课后作业等,特别是案例的位置与内容,即在哪些章节、分析什么样的案例、案例的核心内容、篇幅长短、难易程度等都要进行预先设计,案例教学的重点要与课程的教学重点相匹配,教学案例数量的多少要与课程总体教学时数相协调。例如,“装备保障工程学”课程的重点之一就是装备可靠性、维修性、测试性、安全性、保障性的基本概念,为此设计了内容匹配、数量适中的工程案例,引导学生在工程案例中分辨各种基本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掌握课程的重点内容。在教师选择案例时,既要顾及到案例自身的价值,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基本情况,考虑到教学的进度和整体的教学状况,这些因素处理不好,就会降低案例教学的质量。

2.6案例规划要统筹“章节小案例”与“综合大案例”的关系

研讨式案例教学当中涉及两大类教学案例,一类是章节小案例,一类是综合大案例。章节小案例主要针对本章节某具体的教学内容,保证学生掌握对应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综合大案例主要针对课程总体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对课程各个章节知识的融会贯通,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提高综合实践能力。按照总体教学方案的设计,应当统筹好“章节小案例”与“综合大案例”的关系。选择和编写对应本章节知识点的小案例,针对章节主要知识点设计案例问题。案例教学的对象,大都是没有足够工程实践经验的学生,针对这种情况,应该选择由易到难、由短到长的案例,先各种章节小案例,最后综合大案例,让学生逐步进入情境现场,对工程问题有一个循序渐进、逐渐认识的过程,从而保证案例教学的效果。

3研讨式案例教学法对授课教师的素质要求

虽然案例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但组织驾驭案例教学活动则是由教师完成的,教师的核心地位并没有改变,改变的只是履行的难度,这种难度表现在教师是否具备足够的工程能力和综合教学能力[2,6]。案例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实施难度远超照本宣科的课堂讲授,要求教师具备如下基本素质。

3.1授课教师必须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

案例教学成为目前最有效的教学法之一,关键在于它所具有的实践性。在案例教学讨论中,需要教师具有深厚的专业功底和广阔的阅历背景,对学生的疑问或理论上不能解释的难题做出切中实质的阐释和评价,这对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提出了很高要求。目前国内很多院校侧重于教师学历层次的提高,而对教师工程能力重视不够,很多高校青年教师大都从学校走向学校,没有企业实际工作经历。从研讨式案例教学的内在要求来看,教师最好拥有较多的一线工程经验,或者有企业工作经历,或者有科研项目的工程经验。例如,“装备保障工程学”课程需要教师具有装备设计制造、部队维修保障的实际工程经验,否则难以引导学生进行该领域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因此,应当鼓励有丰富科研经验和工程经验的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美国、英国的大学教师很多来源于工业部门,对于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3.2授课教师应具备扎实的学科综合知识运用能力

研讨式案例教学不是针对某个教学环节而是根据一门课程来设计的,它所涉及的不是一两个知识点,而是所谓的“知识群”。实际的工程案例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与之“相关配套”的相关学科领域的综合业务知识及运用能力。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典型工程案例往往是多角度、跨学科的,要达到引起学生兴趣、积极参与案例分析讨论的目的,教师还需要具备丰富的相关学科方面的知识,拥有广博的文化素养,并做到融会贯通、挥洒自如,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装备保障工程学”课程涉及机械工程、电子工程、可靠性工程、计算机工程等多个学科,首先需要教师具有相关学科的理论基础,才能引导学生分析、解决学科融合条件下的装备保障问题。

3.3授课教师应具备教学开拓创新能力

研讨式案例教学法不是单独使用的一种教学法,需要教师结合课程特点和教学目标,灵活使用、整合多种教学方法,将工程案例分析与传统的理论讲授、专题演讲、情景模拟等教学形式进行整合,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需要教师可以灵活采用多媒体影像教学,放映教学片和幻灯片,生动再现某些经典案例,然后让学生参与讨论分析,这样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组织学生进行典型工程案例的实践和试验教学,将案例教学与学生工程实习相结合,将案例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联系,可使学生更好地分析工程背景下的真实案例,学习具体问题的处理方法。

4研讨式案例教学法中成绩评定方法

研讨式案例教学法具有与传统的课堂讲授方法不同的特点,特别适用于应用基础型或者应用型课程的教学,通过适当的工程案例,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掌握课程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并通过案例研讨,掌握课程理论的综合运用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在面对本领域工程实际问题时独立自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研讨式案例教学中成绩的评定就应当有别于传统的以死记硬背、卷面分数为主要评价依据的终结性评价方式,应当采取评价目标多维、评价方法多样和评价主体多元等方式。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员独立思考,发散式、创造性的思维应当特别得到鼓励,在成绩评定中应当充分体现,要求学生不仅仅掌握、记得基础理论和知识点,更为重要的是灵活、自主、创造性地分析、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和思路。

在“装备保障工程学”课程讲授实施过程中,学生的成绩评定分为三大部分。

4.1课堂研讨成绩

根据学生在课堂上针对“章节小案例”积极主动分析、解决案例问题的回答情况,给出学生成绩,这些章节小案例主要针对每个章节的重点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引导学生给出合适的工程案例,分析本章节相应的知识点,利于学生通过生动的案例掌握课堂知识,准确回答问题的次数作为归一化成绩的依据。

4.2综合研讨成绩

教师给出若干工程案例研讨题目,学生可以从中选择,或者自己选择与课程内容紧密相关的其他题目,自己主动学习,查询资料,结合课程内容,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写出综合研讨案例报告,报告成绩的评定应遵循两个原则:

(1)要紧密结合课程的核心内容;(2)要有创造性和独创性,不拘一格,鼓励学员独立思考,发散式、创造性的思维特别得到鼓励。

4.3传统的期末闭卷考试成绩

主要考核学生掌握课程重要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情况。其中也包含了案例分析的题目,考核学生针对某特定工程案例,灵活运用课程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上述成绩评定当中,案例分析与研讨占了很大比重,总体思路是鼓励学生通过工程案例的分析,掌握课程知识,培养灵活运用这些课程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平等研讨的科学精神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创新素质。

5结语

研讨式案例教学法是国内外院校教学和职业培训的有效教学方法,也是我国大专院校教学改革和研究的重点,本文结合“装备保障工程学”课程讲授的实际,分析了研讨式案例教学法的主要特点,对研讨式案例教学法实施过程中的教学案例优选、授课教师素质、成绩评定方法等重要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希望相关经验教训可以与业界同行研讨,共同提高。

参考文献

[1](美)杜威,著.杜威教育论著选[m].赵祥麟,王承绪,编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

[2](美)舒尔曼,著.教师教育中的案例教学法[m].郅庭瑾,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张英华,凌培全.案例教学法创新研究与应用:“三维动态实践案例教学法”暨案例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4]关秋,陈梅.案例教学的理论研究综述[J].教育与职业,2011(20):14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