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新媒体实施计划十篇新媒体实施计划十篇

新媒体实施计划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02:58

新媒体实施计划篇1

2013年6月,教育部、联合颁布了《教育部、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加强高校新闻传播院系师资队伍建设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以下筒称《意见》),对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进行了规划,提出了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它是各高校新闻院系实施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指导性文件。自此,部级、省级、校级等3级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陆续展开。由于该计划实施的时间不长,没有先例,如何才能取得实效?这不仅是重大实践问题,也是重要理论问题,需要学界和业界共同去探讨。

一、明确理解“卓越新闻传播人才”的内涵

市场对人才培养具有重要导向性,尤其是世界一体化、经济多元化的当代人才市场。包括新闻传播人才在内的传媒类人才教育当然也不可能不与市场接轨。当下,受传媒人才市场需求的影响,我国高校新闻院系在传媒教育的目标定位和培养类型上,主要体现为三种取向:一是培养传媒研究性人才,以满足传媒学科建设和传媒高等教育发展所需要的研究和教学人才,比如一些办学历史较长的研究性高校;二是培养媒体行业的中坚力量,致力于培养适应传媒行业要求的高素质行业专门人才,比如一些传媒行业特色性高校;三是培养泛媒体行业人才,以满足当前非传媒机构对传媒人才的需求,比如一些新办本科院校。如此看来,如何理解“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各高校因自身条件和特色的不同而有所侧重。不过,依据《意见》精神,不论选择上述哪种取向,卓越新闻传播人才都必须满足一个前提,即以马克思新闻观为指导,立场坚定。同时,必须具备4个方面的素质:(1)富有社会责任感;(2)具有敏锐、正确的思辨能力;(3)能从容适应科技的飞跃进步,熟练运用高新传播科技手段从事新闻传播工作;(4)具备专精的新闻传播的专业实务技能及理论素养。

换一个通俗的说法,所谓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必须具备两个特质:“愿做”和“能做”。“愿做”就是指学生要养成高度的社会责任意识、使命感和乐于奉献的精神,对社会充满兴趣,养成高度的传媒自觉;“能做”就是指学生“必须在市场那种挑剔的目光下接受选择,既要有真才实学,又要有使市场‘一见钟情’的才能。”总之,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必须能坚定地坚持马克思新闻观,具备较强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崇高的职业理想,且学养深厚,具有跨学科、跨媒体的视野,能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在形成“一专”的同时,还要练就多种能力,成为全媒体技能型、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

二、充分认识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的必要性

社会转型与变革带来的新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需要新闻传播恰当地扮演减压阀的角色,主动为减少或化解社会矛盾尽其所能。而且,越是社会转型,社会矛盾就越是集中多发,媒体就越要勇于担当,越要敢于面对社会乱象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另外,快速发展的数字媒体技术,带来了传播方式和传播手段的不断更新,导致传媒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媒介融合巳成为当下新闻传播的主流。关于媒介融合,美国密苏里大学布莱恩?布鲁克斯教授早有预测,他说:“关于未来的新闻工作,我们有一种大胆的设想,媒体将大规模合并与联合。记者必须跨平台承担不同媒体交给的工作。98%的工作将和今天要做的极大不同。媒体将穿越不同的形式,打破藩篱,创造出媒体融合的新平台。”而媒介融合的结果,即是催生了传媒市场对两类新型传媒人才的需求:一是能够在多媒体集团中进行整合传播策划的高层次管理人才;二是能够运用多种技术工具的全能型记者、编辑。前者强调新型的媒体管理者必须熟悉新闻、知晓技术、懂得管理、长于策划;后者要求传媒人才必须是“多面手”,就像美国媒介综合集团那样,所融合的媒介都是同处一地的地方媒体,外出采访的记者技能全面,既能为报纸撰写文字稿件、又能为电视拍摄新闻节目、还能为网站策划、写稿。

由此看来,当下的传媒市场所需要的人才不仅要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高尚的职业道德,而且必须具备深厚的人文素养、宽广的理论视野,以及掌握多种传媒技术的强大动手能力。

目前的现状却正如上海大学吴信训教授所说的那样,无论是传统大众媒介的报纸、广播、电视,还是最新媒介的因特网,一方面面临着“求职者如潮”,一方面又都在惊呼“急需人才”。究其原因,主要就是不少高校新闻院系固守传’统的新闻教育观念,缺乏媒介融合的视野,新闻人才教育未能充分考虑行业标准和市场需求。这也正是教育部、联手部署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动因,其目的就是要不断深化高校新闻传播教育综合改革、提高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质量,以满足市场对全媒体技能型、应用型和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的需求。

三、深入反思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的主要方式

据调查,目前,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方式主要有3种:实验班、虚拟实验班、常规班。

实验班主要在全校非新闻学专业学生中通过笔试和面试选拔,独立成班,有统一建制。这种形式容易管理,好落实课程教学改革方案,但需相关条件支撑,特别是需要学校大力支持。比如南昌大学实行跨学科选拔、精英式培养,其实验班学制4年(2+2,即前两学年在非新闻系学习,后两学年在新闻系学习)。长沙理工大学实验班,通过与美国中田纳西州立大学合作,采用“3十1十1”的培养模式,即国内读3年,美国实习1年。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实验班主要采取目标驱动、项目引领、团队合作等培养策略和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合作培养等方法。

虚拟实验班,顾名思义,是不具独立建制的班级。一些暂时不具备开设实验班条件的学校常倾向于在同一届的新闻学专业中挑选部分基础较好的、或者有某方面特长的同学,组成虚拟实验班,即形式上的实验班。平时由原班级管理,按原班级形式上课,只有在“开小灶”的时候(比如举办特色讲座、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实施项目化训练,组织新闻沙龙等等)才临时组成班级开展活动。这种形式,除举行特色活动之外,不好统一管理,难以进行系统的课程教学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效果。

常规班是指高校新闻院系面向新人学的新闻学专业自然班学生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这种培养方式,不存在选拔,能照顾到所有学生,体现出一定的教育公平,而且便于管理,在培养模式、培养方案、课程模块、实践教学等改革与创新上也比较容易整体推进。但这种全员式的培养,人多面广,一些特色活动,特别是一些实践创新活动难以组织实施,势必会影响计划实施的效果。而那些基本功扎实,有一定兴趣和专长的同学却很难有机会得到“特殊照顾”,容易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这有违“卓越计划”的精神。

这3种方式各有优劣势,相比之下,实验班是其中相对容易操作,也是最有效的一种方式,应该加以推广。.当然,高校新闻院系由于多种原因存在不少差异,各自有自己的优势与特色,究竟采用哪种方式,应因校制宜,不可一刀切。

四、积极探索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的重要路径

毋庸讳言,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新闻教育观念的转变、培养模式的变革、课程体系的优化、实践教学的创新、师资队伍的建设等诸多方面。

(一)认识新闻传播新常态,转变新闻教育观念

如今的信息爆炸时代,互联网传播使得纷繁的信息扰乱了我们获取系统化知识的视线,传播变成了简单的信息堆积,而非系统的知识阐释,以致我们缺乏认识世界和反思自身的知识体系。因此,我们需要带着反思和批判的态度去审视新闻教育,思考如何摆脱信息堆积,克服现象性描述,将信息变成知识。显然,首当其冲的就是要进行新闻教育观念的反思,因为,观念是行动的先导。要充分认识到新形势下新闻传播的新常态对新闻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就时下的媒体生态看,新闻院系必须在马克思新闻观的指导下,实现以下几个转向:由简单的信息堆积转向系统的知识阐释;由以学科为中心,重学术转向以学生为中心,重实用;由车间式产品生产培养方式转向市场化产品需求培养方式;由关注单一媒介转向注重媒介融合;由单一型人才(采编)培养转向复合型人才(一专多能)培养?,由专注本土化转向本土化与国际化并重。

(二)探索校媒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意见》强调要积极探索高校与宣传部门、新闻单位联合培养新闻传播人才的新模式。校媒合作是教育主管部门根据现实人才的需要和我国新闻传播教育的现状提出的指导性意见,学界和业界要通力合作,深人探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具体来说,就是高校新闻院系应与所在地城市的新闻单位(报社、电台、电视台、网站等)合作互动,共同探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共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建构合理的课程体系,共同创新实践教学。在双方的合作互动中,新闻单位与新闻院系均成为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主体,实现校媒合作常态化、校媒交流经常化。校媒共建,打造强大的新闻传播人才培育场,尤其是要借助媒体的平台,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通过合作,我们不仅要夯实学生的新闻基础理论知识,培育学生多学科的知识结构,扩大学生宽广的专业视野,而且要把学生打造成能适应市场,能应对媒介融合的“一专多能”的新型跨媒体应用型人才,从而很好地服务时代,服务社会。

(三)深化课程改革,优化课程体系

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高级社会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孙志刚教授就我国当下的新闻教育提出了几条中肯的建议:一是进一步加强新闻专业课程,以使新闻教育更加专业化;二是进一步加强新闻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三是全方位引人新媒体的理念和实践;四是拥抱、鼓励和提供跨学科的课程m。孙志刚教授的4条建议中,有2条强调了课程建设,可见,新时期的新闻教育要提高教育质量,必须重视课程建设,优化课程体系。高校新闻院系在与媒体联手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时,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新闻学专业综合改革,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媒介融合的市场促使高校新闻院系必须重视通识选修课,夯实大类平台课,整合专业理论课,强化基础和专业实验(实训)课。这里特别强调要将那些附属于专业理论课中的实验(实训)课剥离出来,形成独立的实验(实训)课程,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从易到难,逐步提升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四)创新实践教学,强化动手能力

创新实践教学主要体现为建构实验(实训)课程体系及相应的考核体系。可以尝试把传统的隶属于专业理论课中的实验(实训)剥离出来,将其与其他零散的训练进行整合,分类形成独立完整的实验(实训)课程,构建由基础性实验(实训)课程、专业性实验(实训)课程和综合性实验(实训)课程构成的进阶式的四年不断线的实践课程体系,规范课程名称,明确课程内容。

基础性实验(实训)课程是指传媒类各专业学习与发展所必须掌握的最基本的技能性训练课程,比如非线性编辑相关软件(图像处理软件、视频编辑软件、简易动画软件等)的操作与应用,摄影(摄像)人门等。专业性实验(实训)课程是指与新闻学专业密切相关的,旨在提髙专业技能的实践性课程。它是在基础性训练的基础上开设的与专业理论课程相匹配的实验(实训)课程,比如《新闻采访实验(实训)》《新闻编辑实验(实训)》《新闻摄影实验(实训)》《新闻摄像实验(实训)》等。综合性实验(实训)必须在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性技能和专业性技能之后才能进行。这种综合性实验(实训)不宜设计固定的课程名称,一般应因时、因地、因事以“专题性训练”“项目性训练”等形式进行。

实验(实训)课程考核必须坚持能力本位,应该围绕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采用多元化考核方法,构建一整套科学有效的课程考核体系,拟定合理实用、操作性强的课程考核指标,确保课程考核的客观性、公正性和实效性。

(五)改变教师结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眼下,高校专业教师结构的分裂是个普遍现象,严重制约了教育质量的提高,新闻学专业也不例外。受高校教育教学评价的影响,高校新闻院系的教师结构分裂,师资结构性矛盾明显:一是专业教师为追求高学历、高学位、高职称而潜心理论研究,而忽视行业实践。不少讲授新闻业务的教师,整天封闭在象牙塔里,可能根本就没做过新闻工作。他们所传授的知识和外面的行业实际严重脱节。二是有思想、懂技术、实战经验丰富的资深媒体人士,不愿到新闻院系任教,或者即使去了,也很郁闷,因为他们的学术研究相对薄弱,很难过职称这一关。正因为如此,《意见》才特别强调“实施高校与新闻单位从业人员互聘‘,,逐步推动新闻教学与新闻实践的结合。”现在的关键是要将“”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另外,除“”之外,“请进来,送出去”应该成为高校新闻院系和媒体单位人才交流的常态。这些办法是解决目前高校新闻院系师资力量结构性矛盾,加强技能型教师力量的有效办法。

新媒体实施计划篇2

“媒体自身的变革日益加快,决定媒体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变化也很大,尤其是当今新媒体、泛媒体时代,技术、形态、内容、产品、营销方式变幻莫测,有些技术甚至一年一个样。”[1]在这样的环境下,广电媒体人才在使用过程中,如果不及时更新知识和技能,容易导致知识老化,思想僵化,能力退化,受到损耗,人才贬值。广播电视从业人员所从事的不是简单重复性的工作,大多数是靠自己的知识进行精神产品的创作。为了降低广电人才的无形损耗,始终保持广电媒体知识生产和传播的领先地位,就要不断更新知识,推陈出新,及时“充电”,让人才知识“保鲜”,不断培养干部职工的学习创新能力。

一、培养干部职工的学习创新能力,就要强化对职工的教育培训工作

近几年来,十堰广播电视台人才总量虽在不断扩大,但是,广电事业发展和改革对人才供求之间的矛盾仍很突出,突出表现在: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匮乏,人才队伍整体结构不够合理,各类人才的潜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人才培训开发有待重视和加强。从学历来看,各类岗位专业人才学历不高,本科以上学历占40%,专科学历占40%,中专及以下学历占20%,多数为半路出家,科班出身不是很多;从年龄结构来看,30岁以下占两成,31―40岁占四成半,41―50岁占两成,51岁以上占一成多一点,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相对丰富的年龄段为41―50岁和51岁以上,而51岁以上则即将面临退休,人才断层、青黄不接的现象较为突出;从实际工作能力来看,有的经验不足,缺少辅导与训练,能力提高不快,有的能力较差,业绩平平,满足于现状,有的忽视学习,忙于应付,能力止步不前,有的创新能力不强,推动改革阻力重重

培育人才、培养人才、训练人才,是广电媒体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人才培训开发的重要任务。“能把事做好的人,往往不是从市场上能够直接找到的,而且即使找到了目前合适的人才,也还要不断地适应单位发展的需要。”[2]通过强化广电媒体职工培训,一方面是改善职工素质,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能够造就核心员工,提高工作能力,取得文化认同,缔结心理契约,强化组织的凝聚力,提高团队整体战斗力。

二、培养干部职工的学习创新能力,就要搭建起职工教育培训体系

广电媒体职工培训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要打好基础,常抓不懈,逐年积累,一年一个台阶,不断提升职工素质。抓好广电媒体职工教育培训工作,需要搭建起职工教育培训的组织体系、课程体系、师资体系和管理体系。

操亚军:强化人才知识“保鲜”提升职工创新能力――以十堰广电媒体为例浅谈人才培训工作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第3期第26卷第3期1.组织体系

从台里层面,成立职工教育培训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与其对应的是各专业委员会、各单位及各部门等不同层级的组织,形成全台培训组织和人员架构。具体到培训工作实际,各专业委员会需要明确专人负责培训工作,抓好所属部门职工培训计划的落实、培训考核、师资落实、经费落实、建档考勤等工作,各单位、各部门也要落实一名培训专员,具体负责本部门职工培训工作的实施、联络等。同时,探索成立专业教研组,如电视新闻教研组、电视专题教研组、摄像摄影教研组、包装制作教研组、播音主持教研组、广告经营教研组、广播工程教研组、电视工程教研组、文化产业教研组等,专业教研组的任务是组织、引导广播电视各个专业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开展业务交流、专业论坛、培训讲座等活动,对专业问题进行课题调研,提出意见和建议,编写专业培训教材等。

2.课程体系

根据广电媒体事业发展和改革的目标,制订出单位年度职工教育培训计划;各专业委员会、各单位、各部门根据年度职工教育培训计划,制订职工培训实施方案,合理安排培训时间、对象、师资力量、培训经费等。要结合栏目创新、包装制作、技术保障、产业发展、市场竞争等工作实际,坚持学以致用、学用相长,开发富有广电发展时代特征、十堰广电事业实践特色的课程和教材,比如新办栏目的学习标杆、采编工作流程规范、超媒体编辑流程、专业教研组课程体系、新员工入职培训、职工职业生涯规划、中层干部能力提升等,着重解决实际问题,实行教学良性互动,不断增强广电职工专业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师资体系

职工培训的师资力量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内部讲师,二是外请老师,三是行动学习,四是网络分享。就广电媒体而言,职工培训的师资力量以内部为主、外请为辅,适当组织外出学习、外送培训。尤其要重视内部讲师队伍的培养和建设,建立一支以领导干部为示范、部门主任为主力、业务领军人才为骨干、新员工辅导员及专业教研组成员为支撑的内部讲师团队,形成职工培训师资体系,这样,职工培训工作就有抓手、有人抓。

4.管理体系

加强培训计划统筹,提高职工培训的科学化水平。各专业委员会、各单位、各部门制订的培训计划及各类人员培训实施方案,统一汇总到单位人力资源部,人力资源部每两月督办一次,及时总结,形成常态的检查机制,并将培训经费与培训方案结合起来。每一项(次)培训活动实施的全过程,要有培训需求调查、培训计划、训前准备、现场管理、师资服务、学员激励、成果整理、效果评估等,形成一套规范完整的培训管理流程。

三、培养干部职工的学习创新能力,就要完善优化职工教育培训操作流程

广电职工教育培训是一种基于反思的体验,是在探索和解决工作、生活难题的同时获得新的知识,掌握相关技能,转变思想观念的过程。所以,广电媒体职工教育培训要以成人学习的特点为出发点,按照职工教育培训的操作流程来实施,不断增强教与学的针对性、时效性和感染力、吸引力。

广电媒体职工教育培训操作流程有六个步骤,即培训需求分析、培训计划制订、培训方案设计、培训组织实施、培训效果评估、成果开发应用。

1.培训需求分析

职工培训不是为了让他知道得更多,而是为了改变他的行为,是“需要什么学什么”,这个“需要”不仅仅是个人的需要,还有岗位和组织的需要。组织需要就是根据媒体发展目标与战略而组织培训课程,比如,单位成立超媒体编辑中心,那么,超媒体编辑流程课程就应列入培训计划;又比如,单位对播音、记者、制作、摄像等岗位实行资格准入制度,那么,相应岗位的基础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课程就应列入培训计划;再比如,单位发展的媒体资源管理、新闻信息集中处理等新业务,那么,媒体资源管理、新闻信息集中处理课程就应列入培训计划,等等。总之,要围绕广电媒体发展和改革的重点,提炼、开发相应的课程,确定重点培训对象。岗位需要就是根据岗位职能、岗位专业技能及标准、岗位胜任要求,提炼、开发相应的课程,组织重点培训对象进行相应培训,比如,《武当养生堂》栏目岗位,就应针对栏目的定位、栏目学习标杆、选题的流程、养生理论与理念、养生科学知识、传统养生与现代养生的内涵、养生的方式方法等需求,开发相应的课程,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个人需要就是根据职工个人与岗位要求的差异、个人未来发展的要求、个人的职业发展通道等,确定培训需求,提炼相应的课程。

2.培训计划制订

在科学分析培训需求的基础上,制订好全年和专项的培训计划,明确培训内容、实施方式、培训对象、师资力量、参训人数、培训地点,经费预算等,统筹全台培训计划,做到培训与工作有机结合,互不冲突。

3.培训方案设计

培训计划确定以后,要组织一项一项的实施,如何实施,就需要设计培训方案。设计培训方案的内容包括确定培训目标、构建学习模块、设计教与学的现场程序、挑选培训老师、确定培训方法(讲座、内部交流、头脑风暴、行动学习、外出考察、组合方式等)、培训成果应用等。

4.培训组织实施

设计培训方案经领导同意后就可以组织实施,实施的过程包括下达培训通知、培训方法选择、培训准备、现场服务、考勤督导等环节,培训实施者要细化每个环节的工作内容,确保培训顺利实施及培训效果。

5.培训效果评估

单项培训结束后,应及时总结,评估效果,比如,参训者对培训项目的反应怎样?他们喜欢这个培训项目吗?他们的知识、技能和态度有何改变?参训者学会了哪些原理、事实和技能?他们将所学的东西用于他们的工作中了吗?培训项目对他们的工作表现带来了什么变化?等等,做好了培训效果评估工作,有利于下一次培训的顺利开展,增强职工学习的信心。

6.成果开发应用

培训的目的是要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工作绩效,增加人生经验,促进自我学习和职工个人成长。每一项培训结束后,要将培训成果转化到部门、岗位、栏目及个人,从而更好地推进目标任务完成,促进绩效改善。

有位知名媒体人曾这样说:没有目标的人生是流浪,有目标的人生叫航行;今天的生活是三五年前的选择,三五年后的生活来之今天的决定;多么忙不重要,忙什么才重要。相信广电媒体同仁都能重视学习与培训,充分体会到投身学习和培训所带来的收获与快乐,愿每一位广电职工都能够掌握学习与培训的操作规范与运作流程,把工作看成是学习的过程,把学习看成是自己的日常工作,更加自觉地搞好自我学习与组织培训。

[参考文献]

新媒体实施计划篇3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体育新闻采访与写作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2C-0096-03

随着我国职业化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越来越重视培养大学生职业核心竞争力。项目教学法的运用,能有效的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让学生在模拟的岗位中进行真实的操作,符合市场对高校人才培养的需求,越来越受到教师欢迎。

体育新闻采访与写作是体育院校新闻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也是一门业务实践课程。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将能进行实际的体育新闻采访、写作和编辑工作,这些工作能力都将是成为一名体育新闻工作者所需要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能力。

项目教学法是通过完成项目来达到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通过文献研究发现,近年来,项目教学法因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上成效显著,运用领域正从理工科不断向各个学科拓展。而通过笔者实践研究,项目教学法运用在体育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中,能够较好的契合新闻媒体的业务模式,给予学生新闻实战经历。因此,不但能结合职业教育趋势,也能紧扣新闻行业运行格局,势必能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一、项目教学法在体育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中的设计

(一)设计原则

体育院校新闻专业学生虽然文字功底不高,但是思维活跃,胆子大,并有吃苦精神。在笔者3年体育院校新闻专业学生的教学经历中,发现学生通常喜欢操作,对理论却“懒得学”,教师以讲授法、案例教学法等传统模式进行授课,学生常常会不耐烦,甚至厌学,教学效果较差。因此,根据教学目标和市场需求,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将课程内容设计成划分为若干个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项目,改变传统“先学后做”的方式,让学生“边做边学”,甚至“先做再学”,在完成项目的基础上,领悟知识,掌握技能,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能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二)设计思路

在体育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的项目设计中,首先要以职业能力为主体,体现“背包记者”的培养方案。因此,在课程中融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两方面内容,既有报纸新闻和电视新闻的内容,又增加平面设计和网络新闻的内容,不断充实教学内容,并分学期配备不同专长的教师,将能促使学生扩展知识视野,成为复合型人才,从而更胜任当今媒介融合的形势。如表1:

表1课程项目种类列表

序号教学项目(各章)名称教学时数学期

项目1办一份《南宁体育观察报》(月刊制)322

项目2制作一期国民体质监测活动网络新闻专栏203

项目3制作一档“体育名师实录”电视专题片384

总计90

设计思路的其次,就是引入新闻行业模式,建立起生产新闻的“作坊”,打破“先理论后实践”及“先学采访后学写作”的模式,以职业实践为主线,将新闻业务工作串联起来,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基础上实践新闻业务流程。具体思路是:在教学中,设计一个贯穿课程的项目,项目既与理论知识紧密结合,又是一个真实的新闻业务,它与媒体的业务流程基本一致,并能最终“生产新闻”。如表2:

表2课程项目设计举例

序号教学项目名称项目步骤媒体相应业务流程教学时数理论知识点技能知识点教学方法

与手段

项目1办一份《南宁体育观察报》(月刊制)1-1布置任务、确定分组分工41.新闻敏感;

2.新闻点。会观察、判断和分析新闻事件。案例教学法、启发引导法

1-2制定采访计划策划4信源与采访。能制定新闻采访计划。头脑风暴法、分组讨论法

1-3完善采访计划2采访的方法与技巧。会做采访准备。

1-4实施采写采写101.新闻写作要领;2.新闻稿件结构。能进行新闻采访与写作。现场教学法

1-5报纸编辑编辑与审稿4新闻选稿与编辑。能进行纸质媒体新闻编辑。情景模拟教学法

1-6报纸排版排版与

出版4报纸的排版。能进行纸质媒体新闻排版。讨论法、启发引导法

1-7作品评估验收稿件

评分41.稿件评判原则;

2.纸媒新闻采写要点。能评判各类新闻的优劣。讨论法、启发引导法

最后,为了符合专业和课程需要,设计思路还要体现体育特色。尤其在项目设计中,要以体育为中心,既体现校内体育新闻,又有校外体育大事。如表2举例的课程项目“办《南宁体育观察报》”中,笔者将报纸分为4个版块,分别是体育要闻版、体育教育版、赛事热点版和体育培训与活动版。鼓励学生多与在区直体育管理部门挂职的教师,及挂靠学校的省级体育机构、学校相关部门紧密联系,多到校内校外观察,积极寻找体育新闻线索,从心理上转化成一名体育记者。

二、项目教学法在体育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中的实践

(一)实践途径

将项目教学法引入课堂,不但项目要仿真,程序也要仿真。实践项目时,学生必须分工合作,以真实感受新闻媒体中的“采写分工”模式。如在“办《南宁体育观察报》”这个项目中,笔者实施的途径主要是引进报纸媒体中的“跑线”原则,学生以自愿原则选择自己擅长和熟悉的“线”,专做这条线的新闻,并根据“线”所在的版面来分组。如表3:

表3分配模式举例

序号跑线分配小组

1自治区体育局、学校宣传部等体育要闻版小组

2学校教务处、各系等体育教育版小组

3自治区体育局群体处、区社体中心等赛事热点版小组

4广西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广西体育行业特有工种职业资格鉴定站等校内各级各类挂靠机构体育培训与活动版小组

在项目实践中,将学生按跑线分组,不但可以使学生亲身感受到自己是一名体育行业记者,还能让学生了解媒体中记者的工作模式,并能提高学生报道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实践步骤

根据笔者所在学校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体育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共分为四个学期来上。笔者将课程具体安排如表4:

表4教学安排与时数分配表

序号教学项目(内容)名称教学时数学期

1体育新闻采写基本知识学习101

2进行校运会新闻采写6

3办一份《南宁体育观察报》(月刊制)322

4体育行业新闻报道采写知识及练习(1.体育人物专访2.体育会议新闻)123

5制作一期国民体质监测活动网络新闻专栏20

6体育新闻特稿采写知识及练习104

7制作一档“体育名师实录”电视专题片38

总计128

从表4可知,新闻采写的理论知识和基础实践将在第一学期内完成,从第二学期开始,引入项目教学法。教师在引入项目教学法后,依然要对项目涉及的相关知识点进行讲授和回顾,并安排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和资料查找,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在项目安排上,具体分为7个步骤进行,分别是:布置任务、确定分组、制定计划、完善计划、现场采写、制作出版、总结评价。

还是用“办《南宁体育观察报》”这个项目举例,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布置任务。展示相关案例,介绍任务情况及重要知识点,并布置课外阅读和资料收集等作业。

第二步:确定分组。根据教师所给版面,学生按“跑线”点进行自行选择,由教师进行调剂,确保每个版面均有2、3名学生。每个版面是一个小组,设1名小组长。

第三步:制定计划。各小组召开新闻策划会,小组成员进行分析讨论,确定报道主题和任务分工,并开始寻找新闻线索,制定采访方案。

第四步:完善计划。以圆桌会议的形式,召开报题会。教师听取各小组组长报告新闻线索、采访计划和分工情况,并对各组提出建议与意见。各组完善计划,并做好采访前准备。

第五步:现场采写。各组进行现场新闻采访和写作,教师进行跟踪检查和指导,确保学生能够按质按量完成作品。

第六步:制作出版。召开排版会,各组组长向教师和全体与会人员推介本组采写出来的稿件。教师与各组组长共同确定使用哪些稿件,如何修改、如何排版等,并进行编辑排版。

第七步:评估验收。以评稿会的形式,邀请学校新闻行业的外聘教师1名,校内新闻专业专任教师1名,与任课教师及各组组长一起,评选出优稿,并总结各稿件撰写及报纸排版需要改进和完善之处。

按照项目教学法实施教学步骤,并结合分版跑线、报题会、排版会、评稿会等新闻行业中的工作模式,使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体,他们不但自主选择,还自主完成、自主评价,不但能通过“做”领悟“学”,还有职业归属感,符合现代职业教育的特点,并能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在体育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中实施项目教学法的展望

(一)要建立项目监控、评价体系

由于项目教学法强调学生要独立完成项目,教师只起到指导和监督的作用;且完成项目的学时较长,时间较久。因此,建立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的中期监控体系和后期评价体系十分重要。且无论是监控还是评价,都应该尽量仿真真实媒体的操作模式,让整个项目有一脉相承的感觉。

(二)要加快建设校园媒介

引入项目教学法,就需要有载体――媒介。在笔者的学校中,就受到了载体限制:一是载体种类少。虽然有较为完备的新闻采编实训室,但仅有校园网站和广播站两种载体,学生能够实战的邻域少,展示机会少。二是载体层次低,稿件质量及管理流程与真实媒介相去甚远。因此,加快建设校园媒介的步伐,对更好的引入项目教学法十分重要。

(三)呼吁社会媒体的大力支持

由于学校硬件设施有限,为了能使学生更真实地感受新闻工作,最便捷的方法就是实行校企合作。但是,受“学历本位”风气的影响,大专院校的学生很难进入主流媒体见习或顶岗实习。为此,呼吁社会媒体对大学生一视同仁,确保专科生能获得更多更好的学习、实践机会。

总之,项目教学法在体育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中实施,就是将新闻作坊带入了课堂,这将彻底改变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教师和学生的身份转变成了主编、制作人和编辑、记者,大家围绕项目,权责清晰,各司其责,这势必对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当然,项目教学法的研究还不够完善。下一步的研究中,(下转第114页)(上接第97页)应以项目监控体系和评价体系为主。通过项目教学法的不断改革、完善、创新,将切实提高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雷璐荣.行业模式下应用型本科院校“新闻采写”课程的项目制改革[J].重庆高教研究,2013(2)

[2]韦弘,唐锋.高职《新闻采访与写作实务》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践[J].高教论坛,2012(2)

[3]高常,胡忠青.“三段式”模式下项目教学法在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教学中的运用[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5)

[4]印兴娣.“项目教学”在电视新闻专业本科教学中的应用[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7)

[5]周珂.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采访教学创新研究[J].高等教育,2012(7)

[6]蔡雯.培养具有媒介融合技能的新闻人才――与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教授的对话[J].采编写,2005(5)

[7]李希光.新闻教育未来之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8]微玉.项目教学法综论[J].广西教育,2008(9C)

【基金项目】广西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2013年一般B类项目(2013JGB294)

新媒体实施计划篇4

(一)企划总监职责

全面负责公司企划纲要及企划工作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1、全面管理公司标识系统的统一制定、设计和实施规划;

2、执行总公司营运方针并按需要组织策划公司统一实施的大型企划方案,检查和监督方案的落实;

3、制定公司规划提案,为公司领导提供公司发展战略、公司专项个案、公司整合方向、公司赢利开发等专案,提出基本数据理论依据,当好公司参谋;

4、定期到各地区公司按照企划纲要及工作计划进行目标检查和考核;

5、负责全公司企划的业务培训及工作指导;

6、制定企划的组织架构、下属岗位职责、部门发展计划;

7、负责企划人员的选拔、考核、培养、推荐;

8、执行总公司规定任务并按要求下发地区公司负责实施方案的落实、检查、监督、总结,上报总经理执行方案结果和执行总结。

9、对全国市场情况进行调研、汇总、分析。

10、负责营运本部企划的日常工作管理及企划部与其他部门的协调;

(二)企划专员职责:

1、组织管理专员

①协助总监完成公司规定的各项工作任务,抓好主管的专项业务并向总监汇报结果;

②负责公司企划组织架构的完善及地区公司组织架构人员增减的考核;

③负责企划人才选拔条件的制定和企划工作的表彰、评定、通报;

④抓好全国统一实施文案的执行、监督、修正和活动总结;

⑤负责全国优秀文案及日常企划文件的建档管理;

⑥对各地区公司广告收入及规划细则、企划工作总结、工作计划的建档管理;

⑦对全公司企划工作进行总结评定标准的制定;

⑧负责对全公司标识系统统一实施结果的检查和管理;

2、文案策划文员

①负责公司活动策划的企划工作,完成公司布置的日常工作,并向总监汇报工作结果;

②负责公司大型活动的组织策划及实施细案,制定活动的实施细则;

③制定大型活动及一般促销活动的分类考核标准及活动投入与收益的比例要求;

④组织全公司的策划创意和文案写作培训、组织活动实践的培训;

⑤按时完成公司指定个案的策划和个案实施总结;

⑥负责公司企业文化的宣传方案和公司大事记文案的整理编写工作;

⑦对Dm快讯主题的策划实行标准范例化;

⑧对新店开业和重大节日活动的策划文案实行标准范例化;

3、媒体宣传专员::

①负责策划公司企业形象、企业文化、大型活动的媒体宣传方式和组织方案

②制定公司总体形象宣传计划及媒体个案策划,制定媒体开发利用规划细则;

③建立与媒体的良好合作关系,为公司企业形象的提高组织系列软新闻的专题策划;

④负责公司宣传通稿及个案新闻通稿的范例培训;

⑤对媒体广告投入进行广告内容、报纸版面、音像组合、广告主题进行规范培训和创意培训;

⑥对公司重大事件、先进事迹、公司良好形象典型事件负责媒体报道宣传;

4、形象设计专员:

①负责标识系统的设计制作和执行标识系统实施方案的落实;

②负责地区公司门店的形象设计;

③企划活动中常用标准道具的设计及使用说明;

④大型企划活动全国性通用的快讯设计稿及媒体广告稿的制作;

⑤负责公司企划形象介绍画册的设计和制作;

⑥对Dm快讯的版面设计、广告收费标准进行统一培训,指导各地区的快讯制作方法;

⑦对标识系统的目的、意义、特征、寓意进行文字创作和理论培训。

5、市场拓展专员

①负责企划盈利模型、企业形象延伸的开发;

②负责卖场内外的广告布局、收费标准的制定和分积管理模式的管理监督;

③负责制定企划费用管理制度和收入奖惩制度,把全国企划费用纳入规范化管理;

④以公司网点为依托,拓展企划在营业以外的赢利空间,创建稳定的营业外企划收入来源和新的赢利模型;

⑤对全国联采品牌商品实行统一广告谈判,创造收益规模效应;

⑥对全国市场情况进行情报搜集、资料汇总、市场分析。

(三)区域企划管理人员职责:

6、大区企划主管:

①代表总部企划指导和帮助地区公司企划工作的正常开展;

②负责执行大区公司和总部企划下达的企划工作任务,协助地区企划按计划实施;

③制定大区企划工作计划,指导地区公司企划严格按计划工作要求,实行企划岗位管理制;

④负责对地区企划人员的考核、检查、选拔、提升进行管理和综合考评,并上报总部企划;

⑤对各地区公司企划工作组织相互交流,选送优秀企划案例,上报总部建档管理;

⑥负责对地区公司企划的专业知识培训、操作管理培训、促销活动指导;

7、大区企划管理专员

①协助大区企划专员管理日常企划工作,负责对地区企划人员的业务素质考核及培训;

②负责大区企划业务培训计划的制定和日常业务管理,指导地区企划的业务管理工作;

③负责大区企划资料、音像资料的收集整理,上报总部企划建档交流;

④对地区公司设岗定位给予帮助指导,并制定岗位责任制;

⑤负责标识系统的统一实施对地区企划进行检查、督促和管理指导;

⑥对区域市场情况进行情报搜集、资料汇总、调研分析。

8、大区组织策划专员:

①负责大区管辖的地区公司全年企划活动计划的制定;

②根据总部企划要求制定本大区Dm快迅的全年快迅主题及版面设计要求;

③负责地区公司企划文案写作、企划活动组织、企划策划创意的培训和指导;

④直接参与地区公司大型活动的组织策划和具体实施;

⑤负责促销道具、活动气氛道具、广告道具的设计,制定道具的使用收费标准和公司的道具管理措施;

(四)店面美工工作职责:

1设计、书写、制作场内pop、端架牌、说明栏、告示栏及指示牌等。

2设计制作店面名类装饰物。

3完成公司及门店庆典活动的卖场气氛营造和布置等工作。

4巡视卖场及有关区域,并填写巡场单。

5协助店面人员更换快讯、布置卖场。

6参加各类促销活动。

7协助安装灯箱片、展板等工作。

8室内卫生清洁。

9机器设备的正常维护及使用。

10参加晨会、会议。

11维护、保管自用工具、器材。

新媒体实施计划篇5

10年来,国内新闻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行业洗礼,在“融合”这一媒体变局的主流趋势之下,全媒体化、互联网化、平台化的转型命题在业内已形成共识,开始探索多元化的操作模式与改革路径。与此同时,我国新闻教育也获得一个增量爆发期,规模效应显著。

即将启动实施的“卓越新闻传播人才计划”,从政策层面给出了一个答案选项。由教育部、联合实施的这项全国性计划,针对当前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的软肋,重点提出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方案。特别是高校与新闻单位从业人员互聘“”,作为开创性机制备受关注。按照计划,未来5年,新闻单位与高校分别选派5∞人交叉兼职或挂职,记者编辑与新闻传播专业教师“互换身份”,增加经验阅历,强化新闻实践与新闻教育的相互嵌入与对接,从改善师资入手提升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质量。

在新闻业探索转型变革、新闻教育寻求思路突破,而重大命题仍然悬而未解的关键节点上,我国新闻传播领域“卓越计划”与“”的规划与推行,直面现实议题,透露出多重含义,在理念与实践层面值得细细解读。

第一,在政策与战略方向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改革被纳入国家议程,以“卓越计划”的实施为契机,对新闻教育进行调整、改革乃至重构,为新闻业转型提供支持。

在规模扩张的表面繁荣之下,国内关于新闻学与新闻教育改革的讨论较为分散。当前,在我国新闻学科对新闻业的积极作用递减的情形下,有必要以“卓越计划”在全国范围实施为契机,激活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核心问题讨论,推动新闻业的战略布局与新闻教育改革思路的优化。

第二,新闻业与新闻教育之间的厚重壁垒仍待打破,在探索改革的进程中,两个体系当能有效对接起来。新闻传播专业教师与新闻从业人员互聘的“”,成为探索实现对接的创造性机制,具有样本意义。

由内外因素驱动的新闻业改革,进一步拉大了新闻业界与学界的“鸿沟”,使原有的“双重脱离”现象更为突出,主要表现为:新闻从业者具有丰富经验但不善于梳理总结,而新闻专业教师较少参与新闻实践,两者对接面少,未能及时为新闻教育吸收使用;新闻业改革急需智慧,但对新闻学界的理论需求却在减少,学界对业界重大改革命题的参与度在下降,游离在外;此外,在高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规模增加的同时,新闻业转型愈发面临人才流失与人才结构性失衡的难题,新闻传播人才培养陷入“需求错位”的循环。此次“干人计划”的实施,即意在两个体系之间打破壁垒、实现良性互动,从根本上改变师资结构,增进相互“反哺效应”。

第三,为规避“系统性危机”,我国新闻教育自身迫切需要转型,从扩容转向“提质”,探索适用的新闻教育改革模式,从人才发展战略层面考量新闻教育竞争力的提升。

尽管已经具有规模效应,国内新闻教育却无法掩盖其竞争力缺乏、“可取代性太强”的实质。一份实证研究显示,“我国新闻教育在办学条件、办学思想、教学规程等诸方面存在着巨大的系统_生危机”。不仅如此,有数据揭示“传媒人才是最缺人才之一”的信号,同时却呈现出“传媒对新闻学专业人才需求比例大幅度缩小”的趋势,这一反差成为新闻教育竞争力下降的佐证。因此,在新闻业对人才需求已经发生根本性改变的当下,新闻教育自身也要寻求转型,从扩容转向“提质”,考量人才发展战略,从根本上增强新闻教育竞争力。

新媒体实施计划篇6

新闻宣传指挥理念与管理模式

据成都传媒集团采编指挥总监黄志祥介绍,集团编委会是集团新闻宣传的指挥者,又是集团各媒体新闻业务的管理者。既不能不到位,放任自流丧失管理职责,又不能越位,替代下属媒体去进行具体的新闻运作。集团成立之初,为探索综合性跨媒体集团的内容生产模式,确立了“围绕中心,同题竞技,差异表达,形成合力”的新闻宣传指挥理念与“新闻宣传统一指挥,不同媒体分类指导”的管理模式,并不断予以丰富完善。

围绕中心,就是始终坚持围绕中央和省、市委的中心工作展开宣传,形成舆论引导的主旋律。集团是党的传媒机构,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集团的立身之本,确保舆论导向正确是集团的基本职责。这几年,成都传媒集团围绕“统筹城乡一体化”、“创建全国最佳旅游城市”、“重大产业项目突破年”、“建设成都杰出贡献奖”评选、重大节会以及正在进行的“成都试验区建设”等重大中心工作,用心谋划、精心组织、悉心实施。

同题竞技,就是把集团所属的媒体聚合到中心工作宣传这个主战场上来,形成一个“竞技场”,在同一主题下让机关报、都市生活类报纸和刊物各显身手。对于集团来说,最重要的是要把握好三个环节:选好题目,要将党委政府的工作意图按照新闻传播规律转化为宣传的课题;明晰要求,对指令性要求和指导性要求、“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布置时都必须事先明确和清晰;组织实施,最重要的是抓好过程的监控。

差异表达,就是要根据所属媒体的不同定位、自身优势,在宣传内容的选择、表达方式的确定上,给予空间,鼓励创新,不求一律,规避同质,形成互补,从而使中心工作的宣传在形态上体现层次,力求立体化。形式上精彩纷呈,力求多样化,为宣传效果的“入眼入耳入脑”创建多种路径。在这个问题上,集团坚持少用“通稿”、少定“规定动作”。

形成合力,包含了这几层诉求,宣传的重大口径上要一致,特别要注意“不乱码”、不乱提口号。宣传力量的组织上适度集中,根据宣传项目的需要,从各个媒体抽调记者成立集团临时性的特别报道组。对受众目标,从领导机关到白领人群以及一般市民,则要求立体覆盖。宣传的效果上要求使党和政府的声音真正“入眼入耳入脑”。

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一是以策划为龙头,构建“三级策划体系”。策划是集团及报刊社领导层指挥组织宣传传播活动的重要手段,是提升舆论引导力的“龙头”,也是媒体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近年来,集团注意构建策划体系,锻造核心竞争力。目前,集团、子媒体、执行部门的“三级策划体系”格局已初步形成。集团层面,重点抓带战略性、需要各媒体互动联动的重大策划;各个报社、电视台、电台层面,则重点抓各自带战役性活动的策划,注重围绕中心,同题竞技,制定计划,组织实施,实现差异表达;子媒执行部门层面,重点抓带战术性活动的策划,侧重操作的创新和落实。这种“三级策划体系”,有效地推动了舆论宣传工作。如集团曾牵头策划实施了取名为“一个也不能少――让成都市低保家庭孩子每天吃上一个鸡蛋”大型慈善活动。集团作为牵头单位,联手市民政局、教育局等单位,先后召开6次专题策划会,对活动的名称、活动内容的设计以及如何启动、过程如何展开、报道如何跟进、高潮如何营造、最后如何“收官”等方面,广聚众智,精心谋划,确保活动顺利推进。一个月时间,媒体与政府部门联动、报道与活动联动,募集善款230多万元,确保了成都市“三圈层”18431个低保家庭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当年每天吃上一个鸡蛋。活动得到了市民和市领导的高度评价,这个策划还获得了“第三届中国媒体企划品牌推广金奖”。

二是采取集团化、规模化的作战模式。在党代会、“两会”重大政治事件,在四川省“两枢纽、三中心、四基地”,成都市做好“五个带头”、深入推进城乡统筹、深化“试验区”建设等重大宣传中,集中组织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不同媒体的采编队伍,同策划、同调查、同创作,交流理念,融和表达,持续、高强度地推出了众多重大宣传报道活动,新闻宣传的规模化效益得到明显体现。集团化、规模化的作战效应突出体现在抗震救灾的应急宣传报道中,“5・12”特大地震灾害发生后,集团充分发挥大型综合跨媒体集团优势,混编了全国唯一一支大规模不同形态媒体新闻采编队伍――抽调300余名记者,组成12个报道组,调动近100辆采访车,传递出成都上空对地震灾情的第一声播报;第一个实施广播电视并机直播;第一家全部停播广播电视所有广告和非新闻类节目;发出了第一张报纸号外,媒体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得以提高,也为抗震救灾、灾后重建工作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舆论支持和思想保证。为此,、国家广电总局领导肯定我们的新闻宣传发挥了独特的重要作用;集团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抗震救灾重建家园先进集体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三是打造深度报道课题组,实现中心工作宣传的“准确表达、深刻表达、生动表达”。集团混编各媒体优秀采编人员组成深度报道课题组,创新工作机制,专司市委推进城乡统筹、试验区建设的报道工作,以《深度调研》为载体为市委提供决策参考,以文字、电视专题片、专题书籍等形式,从媒体的角度,以记者的眼光,用新闻调查的形式,全面、深入地记录了成都市自2003年以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实践历程。

近四年来,通过以规模化、深度化、集中化为重点的新闻宣传工作方式的创新,集团的舆论引导力和中心工作宣传的穿透力有效增强,更加坚定地履行了媒体的政治职能和社会责任。

探索符合中国媒体实际的融合之路

为了更加集约化、节约化利用媒体资源,放大媒体的传播声音,从2008年起,成都传媒集团以《成都商报》为中心设立“媒体融合试验田”,整合成都电视台经济资讯频道(CDtV-2),全国性的财经类日报《每日经济新闻》、成都全搜索网站和本土时尚生活类杂志《明日・快一周》,把各种不同类型的传播载体结合起来,推进媒体融合改革。经过两年的探索实践,一个依托成都传媒集团,以《成都商报》为核心、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和传媒发展潮流的多媒体集群已经具备雏形。融合体内各媒体开始建立起市场化的运行机制;媒体融合使媒体互动宣传形成共振,提升了集团所属媒体的影响力;同时,通过整合各媒体占有的社会资源最大限度实现了媒体的价值,增强了媒体的竞争实力。

运行机制

以资本为纽带实施融合体内各媒体的战略合作。融合体内各媒体相互参股:《成都商报》、CDtV-2和成都传媒集团旗下的上市公司博瑞传播共同投资组建成都蓝海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以完全市场化的公司管理模式进行电视节目制作和销售,探索制播分离的发展模式;《成都商报》和博瑞投资、博瑞传播共同投资组建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有限公司;成都传媒集团和《成都商报》共同投资组建成都全搜索股份有限公司……这样的运作模式既保证了国有控股、确保了新闻媒体作为的性质,又增强了融合体各媒体发展的活力。同时,相互参股使融合体内各媒体的发展休戚相关,彼此间自觉形成了相互支撑、相互扶持的发展格局,为深度融合奠定了基础。

推行市场化的管理运行机制。《成都商报》创刊16年以来一直坚持市场化运作,建立了灵活的、企业化的管理模式,如全员聘用制、公正透明的分配制度、福利待遇向编采一线人员倾斜等。在实施媒体融合的过程中,融合体内各单位充分借鉴了《成都商报》的市场化运作模式,重点抓了内部各项管理机制的梳理和完善,形成了新的薪酬激励机制,大幅提升了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融合体内各媒体借鉴彼此的先进管理经验,实现了企业文化的相互融合。针对性地在融合体内各单位推广《成都商报》的扁平化管理模式、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讲求效率的办事作风、坚韧不拔追逐新闻的职业精神。同时,正处于创业期的每日经济新闻、全搜索网站、整个团队朝气蓬勃,为成熟的成都商报团队注入了新的活力。

具体作法

开放新闻资源。建立融媒新闻指挥中心,实现信源共享模式。每天,《成都商报》一名副总、所有编采中层干部和CDtV-2新闻节目《每日报道》、《深夜怏递》栏目负责人、值班编辑,通过即时通讯方式举行联席编前会,互供互用新闻线索,扩大新闻源,报道了大量独家、有影响力的新闻。

将《成都商报》原来的财经新闻部和证券新闻部所有的记者编辑平移到每日经济新闻,既采编《每日经济新闻》的稿件和版面,又承担《成都商报》财经证券版的任务,相当于把《成都商报》的财经证券版外包给《每日经济新闻》。用这样的方式,一张地方性的都市生活类报纸与一张全国性的财经类日报实现了深度融合,最大限度实现了新闻资源的集约化利用。

刊播平台互补。在媒体融合、联动传播的背景下,报纸、电视、网站、杂志各自发挥优势、在同一事件的宣传报道上形成合力。作为本地最具影响力的媒体,《成都商报》设有专栏专版对各融合单位的主打内容及品牌栏目进行推介;报社的重点新闻及品牌策划,也得到了融合体内其他媒体的宣传推广。如在“百子闹春・2010年画宝贝选拔大赛”活动中,融合体内各媒体各司其职、形成了一呼百应的宣传态势:报纸开设专版首先发力,网站推出专题并开通报名及票选通道,电视直播晋级赛积极跟进……活动的知晓率及关注度大大提升,短短几天内,成都市近2万个家庭报名参加活动,超过250万张短信投票,多媒体联合作战开创了成都新闻活动策划的一个先例。

人才资源互通。通过人员外派等方式在融合体内构建畅通的智力支持渠道。目前,CDtV-2、《每日经济新闻》、成都全搜索及《明日・快一周》的主要负责人均由《成都商报》骨干人员任职。报社部分优秀的记者编辑及经营人员,也被抽调前往关联媒体担纲选题、策划及执行等重要工作。

广告资源共享。充分利用《成都商报》积累的广告优势向各媒体融合单位输出优秀的广告客户资源,推出立体广告投放方案,搭建捆绑式经营平台,将读者、观众及网友一起纳入传播范围。在实践中,我们以选题策划、活动营销为主线,融合体内各媒体合力执行各种重大选题及经营项目,以此扩大各自影响力、增加经营收入。

在融合力量的推动下,持续低迷的经济资讯服务频道收视率进入地区前四,融合体的子报快速成长为全国有影响力的财经类日报,网站和其他时尚类期刊实现了提档升级,核心母体《成都商报》,在广告收入排名全国都市报第一、基数很大的前提下,连续三年实现10%以上的收入增长,融合的“化学反应”得以有力印证。

媒体联动:得全国风气之先

为促进媒体融合,推动了媒体的集约运行和资源共享,集团借鉴“5・12”大地震中积累的宣传经验,大胆探索、创新思维,在2009年在不同形态媒体中建立联动机制,以“结对试行,分步推进,取得经验,全面推开”的思路,将集团内不同形态的12家媒体根据定位,按一张报纸、一个电台频率、一个电视频道加一个网站的基本架构,结成三个“联动对子”。

第一组:《成都日报》、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电台新闻频率、成都电视台网站;第二组:《成都商报》、电视台经济资讯服务频道、电台经济频率、全搜索网站;第三组:《成都晚报》、电视台公共频道、电台交通频率、电台网站。每组搭配4种不同形态的媒体。这样设计出发点有两个:结对试行,有利于稳步推进,取得经验,也可以规避内部“大折腾”,降低改革的成本;不选择在同一形态媒体问联动,是出于规避同形态媒体易产生内容“同质化”。

新闻联动基本流程设计为:资讯获取――指挥员判断――判断后向联动单元各媒体下达联动指令――各媒体依据各自形态定位,对同一资讯实行各具特点的自主表达、差异表达。

在联动过程中,联动单元体内各媒体依据各媒体的形态及定位,对联动新闻进行各具特点的自主表达、差异表达。对突发事件性新闻的表达,要求电台、网站突出快捷的特点;电视报道要注重事件的进程展示;报纸要突出报道的深度和背景。

新媒体实施计划篇7

关键词:供电企业防范新闻风险

供电企业作为公共服务行业,服务千家万户、关系国计民生,近年来一直是新闻媒体关注的焦点。随着和谐社会建设的不断深化,广大电力客户对供电可靠性、服务便捷性及廉价性等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特别是新闻媒体有偿报料的推出,把作为服务明星的供电部门推上了媒体的风口浪尖。供电企业尤其是营业窗口、现场服务等一线部门,面临的新闻风险越来越大,一线服务员工的思想压力亦越来越大,防范和化解新闻风险工作也显得越来越重要、越来越紧迫。如何有效防范新闻风险,是稳定一线职工队伍、树立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的重要课题。

1.现状及存在问题

近几年来,基层供电部门面临的供电服务新闻风险隐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供电设施产权不清晰,发生供电问题后,矛头直指供电部门;或虽然产权清晰,但由于用户在用电方面处于弱势,寄希望于供电企业提供免费午餐。如低压客户墙内线、高压客户没有移交的电力资产等问题。二是电力法律法规宣传力度不够,且有些条款与市场经济的发展相比相对滞后,造成客户和媒体的误解,导致对供电企业的负面报道;如计划停电公告的停电时间与实际停电时间不一致、临时停电通知客户范围小、电器损坏赔偿、计量故障追补电量等问题。三是由于投入不足,致使供电服务手段和能力相对滞后于客户心理预期,对供电企业提出更多更细的要求;如有偿服务问题、电卡表售电服务问题、客户增容工程费用问题等。四是因个别窗口咨询服务人员业务不熟练,答复客户艺术性不高,造成客户误解。五是因个别服务人员违反服务流程、承诺不兑现,客户投诉举报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如欠费停电程序等问题。六是与供电企业相关的协作单位如收费银行、外协施工单位等工作不到位,给用户带来不便或损失;如收费银行收电费问题、表计颠倒问题、施工现场卫生等问题。七是没有实施“一户一表”的居民用电,因第三方原因,造成欠费,供电企业依法采取停电措施,由此影响居民正常用电,造成不满;如分表纠纷致使总表欠费的、物业公司欠费的情况。八是媒体的竞争,使许多媒体和记者更多地关注负面报道以吸引读者眼球。九是其他情况。如歪曲事实、恶意进行攻击等。

2.采取对策

2.1强化内部管理,堵塞产生新闻风险的漏洞。

2.1.1依法治企,规范服务流程。依法治企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石,因此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根据《电力监管条例》、《供电企业服务承诺》等有关要求和最新实施的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按照精益化管理的要求,重新修订完善各项供电服务的管理标准和岗位工作标准,要重点做好业务受理、业扩报装、故障抢修、停电告知、95598服务、计量管理、电费电价管理等涉及客户切身利益的各项业务流程,实施业务流程再造,要充分体现“真诚服务、共谋发展”的核心服务理念,明确职责分工,规范服务流程和服务行为,加大监督考核力度,堵塞管理漏洞。

2.1.2强化全员培训,大力推行企业服务文化。服务文化是以服务价值观为核心,以创造顾客满意、赢得顾客忠诚、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以形成共同的服务价值观认知和行为规范为内容的文化。每一名对外服务人员,其行为代表的是供电企业的服务形象。要针对一线服务员工的工作特点,通过开展企业文化、职业道德、文明礼仪、业务技能等专项教育培训,将集团公司服务文化理念潜移默化到每一位员工的具体工作中。

2.1.3推行个性化服务,创新服务手段。随着用电环境的不断宽松和人们对电力依赖程度的越来越高,用电客户对供电服务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不同群体、不同需求、不同嗜好的用电客户所期望的服务方式也千差万别。因此,供电服务部门要不断创新服务措施,完善服务体系,加大服务技术升级,增加服务设施投入,让用电客户自由选择服务方式,增加客户满意度,从而消除客户投诉。要健全完善扶贫济困措施,重视弱势群体的用电环境,将献爱心等活动与优质服务相结合。

2.1.4采取灵活多样的维护企业利益的措施。供电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一员,不可避免的遇到各种经济纠纷。如拖欠电费、窃电、违约用电、计量差错、电器损坏、触电伤亡等问题。因此,供电企业要再加强供用电合同管理进行依法维权的同时,要对非恶意违约用户采取更加人性化的措施,要尽量采取沟通措施化解矛盾和纠纷,尽可能少的采取中断供电措施。对确需采取中断供电措施的情况,要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操作,留足证据。对确因供电企业原因造成用户损失的,要第一时间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与客户进行有效沟通,防止事态扩大化。

2.2健全完善新闻风险应急防范机制

2.2.1.增强全员防范新闻风险意识,健全完善预防体系。要防止新闻风险的发生,首先就要健全完善预防新闻风险的防范机制,设立新闻危机预防组织,明确分工、制定预案、控制风险;其次,增强全体员工尤其是一线员工的防范意识,要健全完善客户投诉“首问负责制”,明确处理时限要求,及时进行信息反馈;第三,要制定全员、全方位的舆情监督机制,不放过可能引发风险的任何细节,发现苗头要按照职责权限进行处理或汇报。

2.2.2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掌握了话语权就掌握了主动权,因此,供电企业要加大对新闻宣传的投入力度,充分利用电台、电视台、网络、报刊杂志等多种媒体宣传方式,加强对电力法律法规、电力发展计划规划、电力基本建设、安全用电常识、电费电价政策以及优质服务举措等方面的宣传报道。要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对重大事项(如有序用电、电价调整等)和客户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如计划停电、临时停电、户表改造)进行新闻,使政府、客户和媒体了解我们的工作程序和执行的政策。

新媒体实施计划篇8

一、应用型新闻传播学人才培养的新特点

新闻传播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以及培养方案上都继承着文学学科的诸多传统。与传统的以理论教学为主的教育模式相比,应用型新闻传播学人才的培养模式更加注重实践教学,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第一,技能化是应用型新闻传播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之一,这就要求我们要改变传统注重理论知识传授的教学理念,加强对学生实践及动手能力的培养。因此,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都要从偏重于理论的系统性和全面性向实践教学方向倾斜,通过现场教学、实验教学以及媒体教学等方法,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强化以掌握技能为主的实践教学环节,确保新闻传播学类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不少于总学分(学时)的15%。

第二,在教学方法上要突破改进个别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做法,强化对新闻传播学这个专业的系统性规划。新闻传播学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应用型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不仅仅是某一门专业课教学方法的改进与提高,而是整个新闻传播学专业课程的总体规划和统筹布局,要更加注重现代技术运用的原则,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各门专业课程的有机衔接来提高学生的整体实践能力。

第三,在实践资源的利用上,要改变以往单一的实验室教学,注重校内、校外实践平台的建设。一方面,通过全媒体实验教学基地的建设,为学生提供校内实践锻炼的机会,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另一方面,通过与新闻单位共建的校外实践平台,加快学生走向媒体的实训,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职业精神。

二、应用型新闻传播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

根据2013年6月9日教育部和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加强高校新闻传播院系师资队伍建设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主要包含两种模式:一是培养具有全媒体业务技能的应用型、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二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传播能力的国际新闻传播人才。现结合长沙理工大学新闻系的一些教学改革,谈谈我们对于应用型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

1.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一直以来,以教师为中心和以学生为中心这两种教学理念成为教育界的激辩焦点。在新闻传播学的高等教育中,讲授新闻理论、示范新闻技能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一样重要,毕竟学习过程并不简单是信息的输入、存储和提取,而是新旧经验之间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1]因此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我们主张以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为导向,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突出教师主导、发现以及中介的作用,及时诊断并纠正学生错位的现象,实时引导并鼓励学生创新思维。总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既是建构主义教学方法的基本要义,又是新闻传播学教育的客观要求。

2.高校和媒体密切合作的教学管理模式

高校和媒体密切合作的教学管理模式是一种学校和媒体双方共同参与的以市场和社会就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高校和媒体的密切合作是指利用学校和媒体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采取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实践工作有机结合的方式,以新闻媒体为横坐标轴,以媒介技术为纵坐标轴,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媒介素质和媒体实践能力,目标是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面向新闻媒体的应用型新闻传播人才。

我们根据媒体对新闻传播人才的需求,结合高校教育的特点,邀请湖南省内的省、地(市)广播、电视、报纸、网络媒体,联合探讨制定应用型新闻传播学人才培养的整体方案、具体课程以及相应的考核标准。与此同时,与上述媒体单位积极合作,共同建立新闻实习基地。在应用型新闻传播学人才培养模式中,新闻系、学院以及实习基地各有分工,协同合作:新闻系主要负责制订教学大纲,完成课堂教学;学院主要负责审核培养方案,监督教学计划;新闻实习基地主要负责师资践习、实习与就业等工作。

3.应用型的教学培养方案

新闻实践教学与新闻理论教学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新闻传播学人才培养体系,两者互相关联、密不可分。而应用型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更加注重实践教学环节。

在实践教学的设计上,我们首先将实验课的部分从原来的理论课中分列出来,如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编辑、新闻评论、电视摄像与编辑制作、新闻摄影、报纸编辑与电脑排版、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网页设计与新闻网站建设、多媒体设计与制作等课程设立了专门的实验课。与此同时,还在大三第二学期开设了一门实验综合课新闻采写编评一体化,对所学的实践技能进行逐一过关和综合应用。其次,实施新闻写作训练计划,培养学生写作意识和动笔能力。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学生每学期要完成至少8篇习作,四个学期需要完成30篇。其中包括消息、通讯、评论在内的新闻稿件20篇,包括散文、古典诗词、新诗、小说、剧本等文学性文体,调查报告、说明文、策划方案等应用性文体以及书评、学术论文等在内的文学及其他稿件10篇。再次,新闻专业实习循序渐进,四年不间断。从一年级的见习型的学习,到二年级的专业性的实践,再到三年级的专业强化性的训练,最后到四年级的准就业型的实习,每一年都有不同的要求和目标。通过四年不间断实习,提高学生学以致用和不断创新的素养。最后,注重学生实践成果的展示和宣传。每年举行新闻专业学生技能素养展演活动(摄影、DV、报刊作品等),通过对实习作品的展示和宣传,肯定学生的实践成果,鼓励学生积极实践。

4.CDio的专业课教学实践

CDio是对杜威做中学和基于项目的教育和学习的概括与表达,即在课程教学中反对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死记硬背。CDio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CDio旨在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基础知识、个人能力、团队能力和系统能力这四个层面的综合能力。

《采写编评一体化》课程是一门采用做中学和基于项目的教育和学习教学模式的专业技术课程。美国哲学家芬伯格曾说:教育的核心应该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这种教育在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全媒体新闻人才培养创新基地的成立与建设以及新闻系自办的新闻网站新闻起跑线,不仅为专业课的实践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更重要的是为师生提供了良好的互动平台。《采写编评一体化》是新闻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是学生在大一和大二学年修读完新闻实务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新闻综合业务课程,也是为本科三年级学生暑期开始的毕业实习设置的应用性实践课。其目的是在学生进入媒体实习之前,依托新闻创新平台(新闻实验室)和进行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新闻采编业务实战训练,以便在进入媒体后即可顺利平滑地开展新闻业务各个环节的工作。

5.在媒体实践中锻炼学生的应用能力

课堂教学为应用型新闻传播学人才的培养积累了理论知识和媒介素养。但是,学生究竟是在纸上谈兵还是能够学以致用,就要通过新闻媒体检验这一关了。

我们的专业实习自大一至大四连续三年不间断,集中安排在夏季学期并主要在新闻单位开展。专业实习(一)主要检测学生理论学习效果,熟悉专业媒体的采编流程,掌握一定的采编技能;专业实习(二)主要提高学生的媒体采编、策划等实践能力;专业实习(三)主要强化学生全媒体背景下的综合应用能力;毕业实习主要以就业为导向,着力展示、推销自己的新闻职业素养和技能。上述新闻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均要求每位学生提交一定数量的具有较高质量的作品,根据每年制定的考核标准进行打分。通过媒体实习,学生得到了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媒体实践之机会,强化了学生的新闻应用能力。与此同时,还能查缺补漏,及时掌握自己的优劣势,为后继学习明确方向。

6.课程考核

在应用型新闻传播人才的教学实践中,不仅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培养方案需要改革,传统的考概念、考原理式的课程考核方式也是我们的改革对象。除了像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概论以及中外新闻史这样的专业基础课程外,大多数专业方向课程以课程项目(新闻作品)代替了背书+笔试的考核方式。

在新闻摄影、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报纸编辑、采写编评一体化、电视摄像与编辑制作、报纸编辑与电脑排版等专业必修课教学中,采用学生自主组合的方式,自行选题进行审核,完成一个系列摄影项目、采访专题、出版报纸以及电视节目制作。期末考试时,上述学习小组通过ppt的形式在课堂对本组的摄影作品、采访专题、整版报纸以及电视节目进行展示和介绍,通过现场展示以及师生问答等方式完成成绩评定工作。这种课程考核模式既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能培养学生动手制作(摄影、采访、报编、节目)等的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同时对专业课教师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新媒体实施计划篇9

策划推进公司的业务运营战略、流程与计划,组织协调公司各部门执行、实现公司的运营目标。

传媒运营总监的工作内容:

修订及执行公司战略规划及与日常营运作相关的制度体系、业务流程;

策划推进及组织协调公司重大运营计划、进行市场发展跟踪和策略调整;

建立规范、高效的运营管理体系并优化完善;

制定公司运营标准并监督实施;

制定公司运营指标、年度发展计划,推动并确保营业指标的顺利完成;

制定运营中心各部门的战略发展和业务计划,协调各部门的工作,建设和发展优秀的运营队伍;

完成总经理临时交办的其他任务。

职位描述:

1、在公司经营战略指导下,进行市场调查和反馈,组织汽车传媒公司的整体定位、风格设计、业务方向的综合策划,确立公司定位与发展方向;

2、组织目标市场、竞争态势、客户需求等的调查,撰写市场分析与评述,创意新的赢利模式,策划广告业务的运营、业务拓展和产品销售的综合推广措施,推动传媒公司商业模式的形成和相关广告的设计、优化;

3、根据公司定位及运营项目策划,确定相应栏目及方针,依此从信息源中筛选信息内容,进行内容的具体规划,并制定具体运营项目的工作计划,组织运营项目的实施;

4、与其他广告传媒运营商建立良好的业务合作关系,发展与培养合作伙伴,协调公司与客户之间的资源,开展运营项目的推广工作,提高有效访问量,保证汽车广告运营项目的顺利执行与业务目标的达成;

5、根据业绩、市场反馈等对汽车广告运营项目进行监督、控制和绩效评估,及时调整市场策略与内容,保证项目运营目标的持续达成;

6、根据公司经营方针和部门业务需要,合理设置部门组织结构和岗位,优化业务流程,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开发和培养员工能力,对员工绩效进行管理,提升部门工作效率,提高员工满意度。

任职资格:

1、能独立进行大型传媒广告业务的整体开发及市场推广;

2、有丰富的市场策划、营销推广、广告媒体工作经验,从事过传媒公司的整体运营工作;

新媒体实施计划篇10

策划推进公司的业务运营战略、流程与计划,组织协调公司各部门执行、实现公司的运营目标。

传媒运营总监的工作内容:

修订及执行公司战略规划及与日常营运作相关的制度体系、业务流程;

策划推进及组织协调公司重大运营计划、进行市场发展跟踪和策略调整;

建立规范、高效的运营管理体系并优化完善;

制定公司运营标准并监督实施;

制定公司运营指标、年度发展计划,推动并确保营业指标的顺利完成;

制定运营中心各部门的战略发展和业务计划,协调各部门的工作,建设和发展优秀的运营队伍;

完成总经理临时交办的其他任务。

职位描述:

1、在公司经营战略指导下,进行市场调查和反馈,组织友众汽车传媒公司的整体定位、风格设计、业务方向的综合策划,确立公司定位与发展方向;

2、组织目标市场、竞争态势、客户需求等的调查,撰写市场分析与评述,创意新的赢利模式,策划广告业务的运营、业务拓展和产品销售的综合推广措施,推动传媒公司商业模式的形成和相关广告的设计、优化;

3、根据公司定位及运营项目策划,确定相应栏目及方针,依此从信息源中筛选信息内容,进行内容的具体规划,并制定具体运营项目的工作计划,组织运营项目的实施;

4、与其他广告传媒运营商建立良好的业务合作关系,发展与培养合作伙伴,协调公司与客户之间的资源,开展运营项目的推广工作,提高有效访问量,保证汽车广告运营项目的顺利执行与业务目标的达成;

5、根据业绩、市场反馈等对汽车广告运营项目进行监督、控制和绩效评估,及时调整市场策略与内容,保证项目运营目标的持续达成;

6、根据公司经营方针和部门业务需要,合理设置部门组织结构和岗位,优化业务流程,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开发和培养员工能力,对员工绩效进行管理,提升部门工作效率,提高员工满意度。

任职资格:

1、能独立进行大型传媒广告业务的整体开发及市场推广;

2、有丰富的市场策划、营销推广、广告媒体工作经验,从事过传媒公司的整体运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