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智慧物流建设十篇智慧物流建设十篇

智慧物流建设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49:36

智慧物流建设篇1

智慧物流物流金融课程建设一、物流金融课程建设的背景

物流金融是指为减低交易成本和风险,金融机构与物流企业合作,对企业资金投放、商品采购、销售回笼等经营过程的物流和资金流进行锁定控制或封闭管理,以流转中的商品价值为依托为企业提供融资的活动。在物流金融下,金融机构和第三方物流服务供应商在供应链运作的全过程向客户提供的结算、融资以及保险等增值服务,缓解了中小企业资金缺乏的问题,也为第三方物流企业带来新的利润源泉,提高了金融机构贷款的质量和数量,物流金融中的保险服务还可以提高物流公司的防风险能力,实现了“三赢”的效果。

面对社会对物流金融的高度需求,高校此方面的教育却是空白。据抽样30所国内本科院校开设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共有286门,未曾有院校开设了物流金融学这门专业基础课程,这极不利于现代物流金融学科体系建设,更不利于现代物流管理专业技术复合型应用性人才的培养。

二、结合实践设置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适应学科最新发展

“物流金融”是一门跨学科的课程,其内容涉及知识面宽、知识点多、综合性强,与实际经济结合紧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不断促进服务的发展,要实现与社会经济的无缝连接,教师需密切关注学科发展,与时俱进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协调基本内容与先进性。

物流金融是由第三方中介——物流企业对货物实施监管,并对货物的真实性、安全性承担责任,贷款安全系数提高,贷款规模扩大,并有稳定的客户。可以看到,物流金融业务依附于物流企业的发展,为更好的开展物流金融及降低物流金融业务的风险,要求物流企业制度完善、管理规范,网络信息传递及时准确,机动灵活、具有广泛的地域性。随着国内有越来越多的行业已经开始积极探索物联网在物流领域应用的新模式,智慧物流将成为物流业的发展方向,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经营管理水平。目前智慧物流主要有四大应用,其中的三大应用都将推动物流金融的发展,即一是物流过程的可视化智能管理网络系统;二是智能化的企业物流配送中心;三是智慧企业供应链。

智慧物流下,提升了物流企业的实力,改变物流企业的运作方式,为物流金融提供进一步的集成方法,也带来了物流金融各方合作的改变,势必影响具体的物流金融融资方案。在物流金融课程建设的时候,要充分认识到智慧物流对课程建设的影响,授课内容安排与实践环节要融合智慧物流,在掌握基本理论基础上,更加注重新技术对物流金融业务带来的改变,强化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基于智慧物流的物流金融课程建设探讨

(一)课程建设任务和目标

本课程从物流金融特点及需解决的核心问题入手,引入物联网及智能技术在其中的关键作用介绍,同时详细介绍不同物流金融模式下各方参与者、业务流程,物流金融方案的制定与组织实施,物流金融风险控制以及基于物联网的解决方案,最后针对典型的物流金融案例,让学生探讨在该业务中引入物流金融对案例的流程及供应链绩效的影响,培养学生初步的业务管理能力。本课程目标:

1.知识教学目标:(1)深刻理解物流金融在经济领域中的重要作用,熟悉物流金融的基本类型,掌握物流金融的基本概念及参与主体。(2)熟悉物流金融参与主体角色和操作流程,如企业需求与信用分析、质押物评价、监管合同的制订、仓单质押监管服务与组织、业务风险控制及绩效考核。(3)熟悉以物流企业监管为核心的融资过程。(4)了解智慧物流的相关知识,懂得信息技术在物流金融管理中的重要作用。(5)了解物流金融业务的流程及信息化对其业务促进作用与风险降低方案。

2.能力培养目标:(1)掌握智慧物流下的作业流程,具备融资对象评价、监管合同和仓单质押监管服务制订的能力。(2)能制订并组织实施物流金融作业任务。(3)掌握利用智慧物流技术,实现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综合管理创新。

(二)基于智慧物流的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物流金融课程内容

基于工作过程的物流管理专业学习物流金融课程体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物流金融业务分析与需求分析,质押与监管方案设计,监管项目合同签订,仓单质押监管服务与组织,动产质押监管服务与组织,抵押监管服务与组织,贸易监管服务与组织,物流金融业务综合实训,供应链一体化物流服务运作,物流金融风险控制,物流成本控制与绩效考核。

基于智慧物流的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物流金融课程,在教学内容的组织方面包括以下方面:

1.现代物流与金融服务概述。包括物流概念,物流金融的概念与产生过程、地位与作用,智慧物流在物流金融中的应用,物流金融智慧化趋向几个部分。教学要求:深刻理解物流金融在社会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掌握物流金融的基本概念、流程及各环节的重点工作,了解智慧物流及其发展对物流金融的促进和提高的重要作用,了解物流金融智慧化的新趋向。

2.基于智慧物流的物流金融业务架构。包括:RFiD与物联网简介、了解物流信息技术发展背景、基于智慧物流的物流金融业务流程架构、基于智慧物流的物流金融业务管理系统架构。

3.智慧物流下物流金融业务风险降低的技术措施。了解如何利用智慧物流,降低不同环节的风险。掌握通过构建智慧仓储、智慧安全监督、智慧物流,实现“货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运输流”为一体的“物流金融”业务与服务,降低物流金融风险。

4.智慧物流下物流金融业务的增值模式。了解如何依托智慧物流,构建智慧仓,掌握通过提供仓储、物流、金融、商贸创新服务,增强与供应链上合作伙伴的联系,提供更多可行的增值服务。

5.智慧物流在物流金融业务的应用案例。教学要求:熟悉中储物流、柏亚仓等物流金融方案及智慧物流金融解决方案。

四、总结

在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中,开展基于智慧物流的物流金融课程,是培养实用人才,服务社会经济的关键所在。以智慧物流为物流行业发展趋势为契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提升了学生利用智慧物流创造物流赢利模式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相信对于专业建设和服务社会是十分有价值的。

参考文献:

[1]欢妮.“柏亚仓”打造海西智慧物流引领物流金融新蓝海.潮商,2012(2):76-77.

[2]潘意志,程丹丹.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的开发与实践—以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为例.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18):59-63.

[3]胡愈,徐兆铭,黄含其.以培养目标统领高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基于物流金融技术人才培养视角.湖南社会科学,2009(6):107-110.

智慧物流建设篇2

一、引言

随着时代不断地进步,传统的商店以及商场等线下购物方式逐渐被具有互联网模式的线上购物方式所取代,随着几大著名网络电商巨头的不断壮大,人们足不出户便可以实现买卖商品及货物。随着电商的不断发展,随之衍生的电商物流也逐渐崛起,但是近年来,由于电商出货量的逐渐增大,物流往往成为买家和卖家诟病的中心,因此如何在电商中提高物流水平,建立指挥电商物流中心,如何对其进行运营,成为我们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顺应这一发展趋势,应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良好的行业资源配置保证,现阶段中国智慧物流中心的建设正处于探索阶段。随着技术开发和管理水平以及运营理念的不断变化,人们智慧的判断和评估标准也在不断提高。与物流行业相关的学术界和商业界对智慧物流和智慧中心的理解正在不断变化。建议建设“安全、高效、智慧和环保”的物流系统,同时提出分级物流系统。智慧电商物流中心将成为未来重要的物流功能载体,并将进一步发展,与此同时,智慧电商物流中心的智慧化建设也需要得到相应的发展。在智慧电商物流中心发展需求的背景下,建立智慧物流中心的合理发展道路,对智慧物流中心具有多方面的理解并结合城市的各个发展阶段以及针对各种发展思路清晰的想法尤为重要。

二、发展现状

基于大数据,云计算和智慧传感系列都是现代技术发展过程中所呈现的智慧物流,有效的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实现了物流方面的标准化,集约化发展。在当前的技术水平上,智慧物流的创新应用已取得了显著进步,例如使用无人机配送、机器人配送和全过程无人仓库等黑色技术。根据国内学者研究的智慧物流系统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信息传输系统、工作执行系统和智慧思维系统,仅在数字化阶段才有可能专注于展示智慧物流,这是在工作执行系统中出现的,而对智慧电商物流中心的研究还远远不够。如何从技术研究跃向智慧思维系统研究是智慧物流面临的关键问题。时代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带来了物流业的变化,社会和个人消费者对物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智慧,全方位,高灵活性是物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当前,国内物流业还不完善,智慧物流的发展还不够成熟。为了使智慧物流更加成熟,有必要从政府和社会的各个层面,以整体的视角整合社会资源,并加强政府与企业之间的产业合作。智慧物流的发展已经成为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的核心。

三、智慧电商物流中心存在的问题

(一)智慧物流的信息技术应用范围不广在交通基础设施和通讯设施方面,我国存在某些劣势,如有些地区的交通道路不通畅,网络设施不完善。同时,由于地理特征,对农业、林业畜牧业,副业、轻工业、重工业的重视程度因地区而异,因此物流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程度也不同。智慧物流目前仅在东南沿海,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无法惠及其他地区。很少有公司致力于智慧物流,而且大多数公司仍处于传统物流和智慧物流共存的状态。因为技术资金和其他问题减少了对建设智慧物流中心的研发,也减少了智慧联盟公司的合作。

(二)宣传力度不够在大多数地区,智能物流的概念尚不清楚,智能物流可以提供的服务模型也不清楚。如今,诸如通信技术、云计算、物联网和人工智能之类的信息技术还不足以促进物流公司的发展。除大型物流公司外,大多数中小型企业对信息技术的扩展和应用缺乏了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信息技术无法在中小型物流企业中得到广泛应用。智能物流不同于常规产品,推动智能物流的传统方法过于概念化。

(三)专业人才缺乏在物流业中,人才结构是“金字塔式”的,缺乏高水平的物流管理人员,基层物流中包含多个环节,各个环节的人才需求较高,但是实际人才的引进并不符合物流的需求。智能物流教育紧随智能物流的发展。在物流教育中,许多大学理论知识比实际知识更多。没有真正接触过智能物流实践的学生将无法满足物流公司对智能物流人才的需求。

(四)政府政策扶持力度不够智慧物流的发展水平因地区和公司而异,政府的政策无法解决所有公司的所有问题。一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大型企业,为大型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但对于中小企业作用不大。

四、发展对策

(一)提高智慧物流信息技术在物流发展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实现智慧物流的发展。例如利用大数据手段,对企业的运行能力进行预测,缓解由于购物节期间物流需求较大而导致的爆仓问题。信息技术的利用可以实现产业与物流的良好对接,根据区域内的需求,企业发展制定物流计划,进行精准的物流分配。另外,利用信息技术的同时,可以进行个性化服务,对车队进行智能化管理,提高区域内的服务经济发展。因此,信息技术是智慧物流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加大宣传力度为了更有效地促进和发展智慧物流,物流公司扩展了促销渠道,利用电视网络平台和VR虚拟设备来增强离线体验,并通过易于公众理解的视听和物理体验来有效地促进智慧物流。积极提供智慧物流服务,吸引眼球,引导客户和合作伙伴发展智慧物流服务,实现口头交流、平台推广等二次宣传。例如,可以利用微信、朋友圈、公众号等新媒体对智能物流中心进行进一步宣传,让更多的淘宝卖家,电商企业入驻智能物流中心。

(三)注重人才培养通过校企合作,企业可以根据高校的专业设置与高校合作,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为企业引进专业人才。校企合作主要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智慧物流的人才引进。在培训和培养现有技术人才的基础上,有必要借鉴国外培养专业人才的经验,引进国外物流技术人才,指导企业智慧物流技术的发展。例如通过开展智能物流培训班,帮助已经就业的智能物流人员进行再学习,提高智能物流中心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跟上智能物流技术的发展,促进智能物流中心的进步。

(四)加大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国家大力支持智慧物流的发展,可以为相关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例如,近年来,我国了一系列政策,例如《促进新一代人工智慧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等一系列政策。提供资金和政策,通过财务支持政策来支持智慧物流技术人员的培训。优惠税收政策可以鼓励智慧型物流发展中的企业家精神和创新,并减少或免除新兴企业和创新型企业的相关税费。在基础设施方面,各地政府需要普及网络设备的建设。就如同与今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一样,一些各地政府在当地山区安装了4G网络,以确保当地居民及时获得信息更新。

(五)加强基础设施、技术网络的开发建立完整的基础架构。高科技网络对于提高智能物流中心管理水平和能力至关重要。这需要智能物流中心创新思维,将各种先进技术完全引入物流管理,并加强各个地区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在未开发物流技术网络的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可能会有所倾斜。根据每个地区的物流和运输总量设立配套的集散中心、物流配送中心、物流园等。不可盲目建设,浪费资源,最后得不偿失。另外,由于某些地区的物流基础设施落后,智能物流中心需要更新相关设备。在更新过程中,它们必须具有前瞻性,充分考虑将来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以便更新后的基础可以为尽可能多的电商及客户服务。

(六)打造物流信息服务平台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外部公共信息服务,另一个是智能物流中心内的业务管理信息系统。智能物流中心的业务管理信息系统的综合开发建设,不仅可以满足物流企业业务管理的电子商务需求,而且可以降低该智能物流中心的整体投资和成本。对于智慧物流园的建设,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技术等,进行智慧物流园的平台建设,进行产品研发,电子商务的培训以及公共服务理念的讲解,提高公共服务的体系建立。在利用信息技术实现物流智能化时,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主要包含以下方面:第一是面向未来。智能物流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必须在概念上合理发展,在意识形态上要有更高的发展,这样才能引导智能园区信息平台的技术和模式以及现有园区发展所需的信息支持。电商企业应该考虑到满足未来发展智能物流系统模式的需求。第二是先进性。智能物流园区的基本概念是建立一个关于物流园区核心竞争力的信息平台。因此,有必要确保其在信息技术应用中的发展和领先地位,并利用最先进的信息技术来促进、引导、规范和创新园区的业务发展模式。第三是可扩展性。智能物流系统设计应具有可扩展性,满足未来智能物流系统和智能物流业务的扩展需求,确保有效地发挥智能物流系统建设投资的作用,避免重复投资。第四是整合。由于物流系统的建设时间较短,项目需求较高,需要在系统建设方面充分利用集成化优势,遵守原则的同时创新技术发展产品。引进新产品时,尽量使用已有的产品,而不是所有的系统都重新开发。这样,一方面可以加快智能物流系统进度,另一方面可以使智能物流系统成熟,稳定和先进。

(七)开展自动化技术的应用1.建立全自动化转运中心用全自动分拣设备装配线和智能装卸机器人代替运输和分配现场的人工工作,可以使货物的收集和分配效率提高数十倍,并提高最大生产能力。可做到单位场地小时级甚至分秒级的产能最大化。例如,UpS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许多自动运输中心。UpS世界港口是世界上最大的自动化转运中心,每天可处理130架货运飞机的装卸,每小时的自动分拣能力为416,000个包裹。到达港口后,件包裹到港后只有两次人手触碰的机会,其余全部由机器完成。2.建立智能化和无人化仓库使用仓库中的大数据模拟,可以为具有数千个库存类别(SKU)的大型仓库创建最合理的货架布局,并优化设计拣选路径以拣选机器人以执行有效的仓库管理任务。管理人员还可以使用智能语音技术指导机器人仓库操作,以实现人与计算机之间的流畅交互。例如,亚马逊在25个大型运营中心中部署了80,000个高效,高精度的Kiva拣选机器人。亚马逊的最佳货架布局和智能拣选路径优化项目通过将拣选员的平均每日步行路程从最初的27公里减少到目前的5公里,大大提高了拣选效率。

智慧物流建设篇3

[关键词]智慧物流;农产品物流园区;功能优化

农产品物流园区是我国农产品物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目前国内农产品物流园区发展速度较快,规划建设数量较多,但是多数园区管理较为粗放,不少园区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在物流运作、运营管理、信息服务等方面还存在许多功能障碍及问题。特别是信息化建设的滞后,使园区难以真正发挥出巨大能量。面对智慧物流时代的到来,农产品物流园区如何充分适应现代物流信息化发展的浪潮,加快智慧园区建设,科学优化园区功能,实现持续、稳定的快速发展,成为应该思考的重要问题。

1智慧物流促进智慧物流园区的建设

和传统物流相比,智慧物流最显著的特征就是“物”有智慧,即在流通过程中获取信息、分析信息,通过推理判断做出决策,从源头开始对商品实施跟踪与管理,实现自动化运作和高效率优化管理。智慧物流的核心是物联化、互联化和智能化,它以信息技术为支撑,通过RFiD、传感器、移动通信技术等设备技术,在物流的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信息服务平台等各个环节通过运用系统感知、全面分析、及时处理及自我调整等功能,实现物流的自动化、可视化、可控化、智能化、信息化和网络化。

物流园区是未来智慧物流的核心,同时也是智慧物流运行的中枢。智慧物流发展的全过程以及未来智慧物流系统的运行,都必须依赖物流园区。同时,物流园区可以利用物联网等现代科学技术来对园区中各种资源进行感知和监测,及时、正确地对园区的需求做出分析,继而迅速、灵活地响应和处理,使自身运行状态达到最优化,从而达到智慧园区的建设目标。

2智慧物流情境下农产品物流园区功能优化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传统农产品物流园区仅提供农产品物流活动所必需的存储、运输、装卸、简单流通加工等基本服务,既不能满足客户差异化的需求,也不能对入驻园区客户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提供各种支持性配套服务,更难以为高端客户提供高附加值的物流服务,服务效能较低。

智慧物流是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高级阶段,智慧物流的感知功能、规整功能、智能分析功能、优化决策功能、系统支持功能、自动修正功能和及时反馈功能为农产品物流园区功能优化提供了可能。在智慧物流情境之下,农产品物流园区只有通过有效整合智慧物流的关键技术应用,实现物流过程的动态管理和智能控制,满足物流使用者的个性化需求,才能形成自身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使园区得到飞跃式的提升。

3智慧物流情境下农产品物流园区的功能优化

3.1农产品物流园区的运作功能优化

由于农产品自身的特性,在仓储、包装、加工、运输等环节都有特殊技术要求。传统农产品物流难以适应农产品品种多、数量少、要求快速响应的物流配送特点,不能保持整个农产品物流运作过程高效、协调、安全和有序。

在智慧物流情境下,农产品物流园区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整合物流设备与物流技术,对处于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加工、销售等一系列活动状态中的农产品进行监控,不仅达到农产品透明、绿色、可信、高效、便捷的最高要求,同时亦可实现对全过程的自动感知、智能处理和可信追溯。例如,流通是农产品物流的核心业务,因此成为智慧物流的重点环节。物流园区借助基于物联网的智慧物流平台,可以对运输任务、调度配载、运输状态跟踪、运输统计信息反馈等进行管理,不仅有效提高运输管理的效率,降低运输时间及运输成本,而且做到实时安全监控。通过智慧终端设备,可以根据农产品特性对运输工具的温度、湿度进行自动监控和调整,以求达到产品最佳保存状态,降低流通损耗。农产品的所有生产信息与流通信息、加工信息以二维码的形式进行整合并记录在外包装上,并通过无线网络自动上传到智慧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消费者可以实时方便地了解农产品的各类信息,实现农产品物流供应链的追踪与溯源,同时也方便了政府统一管理和调控。

3.2农产品物流园区的管理功能优化

传统农产品物流园区仅提供简单的基础管理,难以涵盖对整个园区人、财、物的集成化管理,而且较少为用户提供金融服务、政务服务、决策分析、成本管理等增值服务。同时,随着农产品物流园区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完善,园区中智能化系统种类越来越多,但是不同系统之间存在信息孤岛问题,使得智能化系统的管理变得日趋复杂和困难。

在智慧物流环境下,农产品物流园区可以通过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将不同建筑的同一系统以及不同子系统中具有相同功能的系统进行集成化、一体化管理,实现系统之间有效协同和信息共享。例如,运用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设备管理系统,对园区各种机电设备运行状态参数等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和处理,可以为设备的远程监控和故障诊断提供依据。运用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车辆管理系统,将包括停车场的地理位置、实时的车位信息等车辆所有信息进行汇集,可以为用户提供实时且完整的数据支持,同时实现对园区车辆的统一管理。运用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能源管理系统,对相关区域进行能源消耗数据采集、分析和处理,可以对园区进行能耗监测与能源管理。运用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安全管理系统,对园区进行安全状态监视、灾害控制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从而保障园区安全运转。同时,针对不同层次需求者的个性化要求,通过智慧园区平台提供政府政务服务、园区管理服务、诚信认证服务、民生服务和各类生产、经营服务等各种智慧化服务,实现所拥有的可拓展业务配置管理功能。

3.3农产品物流园区的信息功能优化

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是现代物流信息化的发展方向。目前农产品物流园区的信息化建设落后,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基础薄弱,缺乏有效的产品和技术支撑,应用功能仅停留于信息。由于的信息缺乏有效审核、监管,平台作用发挥受到局限。

智慧物流建设篇4

作为新时期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中最为活跃的产业之一,物流发展对各行业经济发展趋势、特征高度敏感。随着计算机及其应用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不断更新,短短数年间,以互联网为依托、以线下物流为支撑的网络购物、网络营销掀起新时期经济产业发展的新“狂潮”。与此同时,物流产业也在广泛的实践探索和应用中不断发展壮大、不断完善优化,逐渐演变为集线下体验、线上购买、现代高效化物流支持的商品零售新格局。新零售模式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电商产业用户扩张红利逐渐萎缩的“瓶颈问题”及本身的短板问题,也为解决农产品商务营销创新、解决卖菜难、市民买菜难等多种问题提供了新的启示。在新零售模式下,作为支柱型产业的农业经济发展、农产品营销都高度依赖现代化、智能化的物流体系,因而进一步探索农业、农产品智慧物流生态圈建设具有重大实际价值。《农产品物流》摒弃“基础+重点理论”式的图书编撰方式,紧密结合新时期高校实践教育、素质教育落实、高校转型升级相关号召,转而采用实践项目的形式将农产品物流相关理论概述一一阐述明晰,既提升了理论阐述的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还进一步加深读者印象,方便读者深层理解并运用于实际。全书六大单元共由十五个具体实践项目组成,涉及农产品物流概述、农产品物流系统、农超对接的理论与实践、农产品物流行业发展趋势等多个层面理论;作者采用具体案例导入农产品物流相关项目,通过分析、探讨案例从而引出具体教学内容,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实用性。该书理论与当前农产品物流发展、农产品生产加工及商业营销高度并轨,兼之用语通俗易懂,可读性较强,各地新型职业农民示范培训、高等院校农业及物流相关专业教学、农产品物流相企业从业人员及物流发展研究爱好者均可参考借鉴。早期网络零售膨胀式发展,各地农业生产、农产品营销也趁此“东风”,获得一定的发展机遇和空间。但是2016年以来,网上零售额的增长率逐渐减缓,网上零售体验不如线下购物体验的缺陷也逐渐显露,传统电商发展的“天花板”似乎已然明朗。

与此同时,融合线上购买、线下体验的新零售模式悄然而生,再加上人们对智慧产业、农业智慧物流生态圈建设的认识逐步提升,各地纷纷投入到新零售模式营销、创新、融合,以及构建现代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智慧物流格局的探索热潮中来。那么,从农业经济产业发展、农产品零售营销、农业文化传承发展的角度出发,农业智慧物流生态圈建设应当注意哪些问题呢?其一,科学统筹规划设计,为农业智慧物流生态圈建设提供科学指导。各地政府及相关部门、高校、研究机构等主体需要高度明确,积极构建符合适合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潮流和多样化需求的农业智慧物流生态圈,不仅可以为地方农业发展、产业链优化升级、教育等多个领域发展提供更强助力,还可以成为地方“筑巢引凤”、“产业孵化”,吸引投资的重要砝码。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及时做好农业智慧物流生态圈建设的统筹规划、科学指导工作,加强对农业相关产业、地方特色产业的引导和政策扶助,助力农产品特色品牌、核心品牌的建设,并切实推动农产品规范化、现代化、数字化生产加工及管理,切实保障消费者购买、使用体验;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科学规划布局农业智慧物流生态圈建设,提升农业智慧物流相关产业建设的科学性、合理性、时代性和发展性;为智慧物流产业相关企业建设、探索创新提供必要的理论和技术支持,有效避免资源浪费。其二,积极联合高校、技术研究机构及企业,加强智慧物流技术开发创新。

在新零售模式下,农产品生产加工、商业营销、运输存储、线下体验、售后管理等各个环节,以及信息平台、供应链平台等都对互联网、冷链、包装技术的依赖程度非常高,因而农业智慧物流生态圈建设需要在加强智慧物流基础技术保障的同时,积极开辟校企、企业与机构、政府相关部门等多种联合技术创新模式,充分利用高校、技术科研机构的技术和人才优势,以及政府资源优势,加强农业智慧物流技术创新开发,为农业智慧物流服务质量提升、功能创新提供有力保障。其三,紧跟时展,切实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无论是早期电商模式还是新零售模式,市场需求始终是决定农业智慧物流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只有切实满足市场不断变化、发展的需求,才能站得更稳、走得更远。农业智慧物流产业的服务对象是消费者、农产品生产者,因而及时为目标群体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才是智慧物流产业发展的根本之路。随着农业经济发展实现机械化、精准化、信息化发展,特色农产品、农业人文旅游产品的也不断涌现,人们对农产品的购买、使用体验要求也水涨船高。因而农业智慧物流产业需要不断完善、优化自身功能,并不断开发新功能;注重农业智慧物流服务的智能性、人文性、和谐性,以及农产品购买、售后的便捷性、易操作性。此外,随着社会经济产业不断发展,新的生产营销模式、理念、产品会不断出现,必然会对农业智慧物流生态格局产生一定冲击,这就要求农业智慧物流产业相关主体不断创新、探索。

智慧物流建设篇5

随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的突飞猛进,优化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已提上日程,哈密市深入调研各行业各部门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需求,充分结合本地实际,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推进落实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以大数据技术全面赋能城市发展,实现“一屏全览、一网统管”城市运行指挥机制,推动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

2总体架构

以哈密城市运行综合管理平台和自然资源时空大数据为基础,与各类智能基础设施感知数据以及相关管理数据紧密结合,建设“智慧哈密”一张图,实现城市基础数据、感知数据、管理数据、运行态势等信息的“一屏全览”,为政府、企业、群众提供权限范围内的最直观的信息呈现和最自然的信息交互。如1图所示,哈密智慧城市总体架构由一套智能基础设施体系、一个“城市智能中枢”、六大智能应用体系、“智慧哈密”一张图以及三类保障体系组成。2.1“智慧哈密”一张图“智慧哈密”一张图是哈密智慧城市的“状态”和“面貌”,融合城市基础数据,叠加实时感知数据,全要素呈现城市运行状态,构建城市运行态势一张图,实现智慧城市“一屏全览”。2.2六大智能应用体系智能应用体系围绕政务服务、城市运行、生活服务、平安建设、产业融合、生态保护六大智能应用体系模块,构建适合哈密智慧城市的“运动系统”,着力实现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生活服务“一卡通城”、平安建设“高效联动”、产业融合“赋能增效”、生态环境“优美宜居”的智慧城市效应。2.3一个“城市智能中枢”“城市智能中枢”是总体架构的核心枢纽,包括“一云、一中心、两平台”,即东天山云、物联网管控平台、数据资源中心和应用支撑平台。其中,东天山云以“一云承载”服务模式为智慧城市其他构成元素提供统一的云服务;物联网管控平台主要实现对智能基础设施体系中各类智能硬件与终浅谈哈密智慧城市建设方案张国红哈密市融媒体中心端的统一接入、管理和控制;数据资源中心主要实现对城市大数据的汇聚、治理,形成规范的数据资源目录,并根据各类需求提供灵活的数据服务;应用支撑平台主要为各类上层应用提供公共运行组件、专业模型、人工智能技术(ai)、业务协同等支撑服务。2.4一套智能基础设施体系推进融合物联感知、通信传输、计算存储、交互控制功能的智能基础设施体系建设,不断实现城市智能基础设施一体化部署、建设、安装、应用,推动城市“基础设施互联、数据精确感知”、信息系统“互联互通、数据共享”,构建成为哈密智慧城市的“感觉系统”和“神经系统”。2.5三类保障体系建立安全保护体系、标准规范体系、运行维护体系。这三类保障体系相辅相成,共同为智慧城市的建设开发、运行维护和效能发挥提供综合保障,为智慧城市的建设开发、运行维护、效能发挥提供综合保障,为哈密智慧城市整体协调运转“保驾护航”。

3提升“城市智能中枢”能级

3.1优化东天山云服务模式东天山云是哈密的大数据运维中心,主要为智慧城市其他构成元素提供云服务。东天山云具备共享、共用、共连的“一云承载”服务模式,为物联网管控平台、数据资源中心、应用支撑平台及各类上层应用统一提供云计算、云存储、云管理、云安全等云服务。3.2加强物联网管控平台建设物联网管控平台主要实现对智能基础设施体系中各类智能硬件与终端的统一接入、管理和控制,遵循兼容性、拓展性、全面性原则,加强物联网管控平台建设,尤其加强对视频设备的管控能力,采用差异性的管理策略对采用边缘计算的视频设备和采用云计算的视频设备分别进行管理。3.3建设完善数据资源中心数据资源中心主要实现对城市大数据的汇聚、治理,形成规范的数据资源目录,并根据各类需求提供灵活的数据服务。数据资源中心包括1个数据湖(资源池)、1个详细的数据资源目录和1个综合数据。依托数据资源目录和数据湖建立安全可靠、资源汇聚、开放共享的城市数据资源综合体系,通过全市统一的数据提供数据监测、分析、管理、服务能力,有效支撑六大智能应用体系的各项应用。对于已迁移至东天山云的政务门户网站及应用系统积累的有效数据,按照统一的标准规范将其纳入城市数据资源体系。3.4建设完善应用支撑平台应用支撑平台主要为各类上层应用提供公共运行组件、专业模型、ai技术、业务协同等支撑服务。公共运行组件主要包括统一身份认证、用户权限与管理、地理信息服务等;专业模型主要包括各领域的专业模型,如风险评估模型、水利模型等;ai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知识图谱等;业务协同则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数据复用或流程优化。3.5推进智能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加快5G、ai、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对管理对象的感知、通信、交互、控制能力,不断提升智慧城市数据支撑能力,建设互联网数据中心,加快推进超级计算中心,大幅提升计算存储能力,推动新基建项目加快实施;完善城市全时空感知、多维度监测的感知体系建设,实现天地空一体化感知。充分整合城市路灯、交通安防、通信传输、信息监测等市政设施,以智慧多功能杆为载体,逐步实现“缆线共廊、多杆合一、多箱合一”,打造出集智能照明、视频监控、交通指示、环境检测、无线通信、信息交互、应急求助指挥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公共设施综合物联网络,促进城市基础设施网络和感知体系进一步完善,大幅提升城市公共管理服务水平。

4构建完善六大智能应用体系

智能应用体系将政务服务、城市运行、生活服务、平安建设、产业融合、生态保护六大智能应用体系汇聚在东天山云大数据中心,通过哈密市民app、微信、微博、短信、广播电视、公共大屏等多种途径向公众进行信息,为公众提供便利的问题咨询、沟通交流渠道。4.1构建“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基于哈密市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进一步梳理政务服务事项,将更多的政务服务事项纳入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精简审批材料,缩短审批时间,打造“综合一窗”通用受理各类政务事项;加强电子证照、电子印章和电子档案应用,积极开展“ai+政务”应用,提供虚拟引导员、智能问答等智慧服务;对现有政务服务移动端应用进行优化升级,加强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的应用推广。做好哈密市、区(县)、乡(镇)、村(社区)四级网络的架设,推进电子政务外网架设到乡(镇)、村(社区),加强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在乡(镇)、村(社区)一级的宣传、推广和引导,使城乡居民均能便利地使用各类政务服务智能应用。4.2构建“一屏全览、一网统管”城市运行指挥机制与“智慧哈密”一张图充分结合,整合政府、企业、市场和社会各行业数据,并叠加实时感知数据,全天候全要素模拟城市运行状态,打造万物互联、智能聚合、数字孪生的城市运行态势;融合智慧城市各类智能应用体系,推动相关各领域和行业信息系统互联互通、运行数据整合共享、态势趋势关联分析,构建城市运行态势一张图,实现“一屏全览”展示效果;建立“城市体检”系统,全方位、多途径、多层级采集城市运行实时数据,设置城市各领域和行业正常运行指标数据,通过实时数据与标准数据比较,实现城市运行问题及时发现、实时预警、高效联动指挥、动态跟踪、有效修正,推动城市运行“一网统管”。4.3建设“智慧生活”服务平台相关部门充分挖掘哈密服务业资源,建设完善各类生活服务智能化应用,涵盖公众本地生活的各个方面,以“智慧生活”为推手,将旅游、餐饮、酒店、体育、文化、医疗、教育等各种生活服务业聚合在一起,形成新消费模式,推动哈密生活方式升级;通过“智慧生活”软件窗口和服务平台浏览附近商圈服务信息,实现足不出户订购生活服务、购置生活用品,提升城镇人口的生活水平和综合赋能价值,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安全、舒适、便利的现代化、智慧化生活环境,形成基于信息化、智能化社会管理与服务的一种新的生活形态的城市。4.4建设“安全防控+智慧应急”城市管理平台建立健全社会治安、防恐维稳、公共卫生、防灾减灾、安全生产、危化品管理等城市安全重点领域感知预警体系,增强全环节、全过程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高标准推进“智慧应急”“平安哈密”建设;建设“智慧公安”需要构筑全天候、全方位安全态势监控和应急联动处理机制;完善基层突发事件发现机制,提升市、区(市)县、街道办、社区四级联动协同处置能力,不断推动构建基层综合管理服务应用系统和构建“智慧网格”;建设完善、智能、高效的公共卫生应急救助体系,形成平战结合的应急医疗救治体系和远程诊疗体系,不断提升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处置能力,以便构建常态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体系;另外,在现有小区人脸识别系统基础之上,探索推行全市统一个人身份识别,加强人口、健康等大数据分析运用,提升社会治安、疫情、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联防联控、精准防控能力。4.5建设“智慧园区+物流”产业融合平台围绕哈密煤电油气风光储一体化示范基地、哈密物流基地、哈密新型综合能源基地等重要工业基地,深化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数字孪生”等信息技术在哈密能源、材料、矿业、物流等重点行业的融合应用,推动协调制造、智能制造,以信息化、智能化提升园区现代化管理水平和工业生产能力。完善物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物流运输动态监控和态势分析,构建面向管理和服务的ai能力;整合哈密各物流园区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优化物流实时调度,保障城市物流快递通畅运行;围绕哈密综合物流枢纽中心定位,强化物流内外衔接,做到物流实时通达,及时为老百姓服务。4.6建设“智慧自然资源”生态保护平台生态保护平台与“智慧哈密”一张图充分结合,通过北斗或者GpS定位系统准确获取自然资源时空大数据,有力支撑国土空间规划、用途管制、生态修复、确权登记等自然资源管理工作;推进自然资源时空大数据的交换共享,增强测绘地理信息公共服务能力和业务协同能力。

5结语

智慧物流建设篇6

关键词:物联网;智慧城市;RFiD;云计算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城市信息化应用水平不断提升,智慧城市建设应运而生。以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了智慧城市的逐步形成,那么物联网也就成为了智慧城市信息服务体系的核心技术。

1物联网――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技术

1.1物联网的定义

关于物联网的定义众说纷纭,自199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Kevinash-ton教授首次提出物联网的概念以来,到现在为止对物联网的定义有多种,还缺乏一个清晰的定义,但物联网的基本概念框架已经形成。目前,能够被普遍接受的说法是,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继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又一次浪潮,主要是运用激光扫描器、全球定位系统、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等信息设施进行传感,按照事先有的约定,将物与物相连在互联网上,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等通信感知技术,广泛应用于网络的融合中。

1.2物联网的关键技术

1.2.1internet技术

物联网的英文名称是“internetofthings(iot)”。顾名思义,物联网是物与物相连的互联网,从本质上说还是个网络,所以物联网的核心基础仍然是internet技术,它是在internet技术的基础上延伸和扩展的网络。

1.2.2射频识别技术

RFiD是一种传感器技术,非接触的自动识别技术,融合了无线射频技术和嵌入式技术,是物联网的信息采集层技术之一,在自动识别、物品物流管理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RFiD分为passiveRFiD、activeRFiD和半passiveRFiD三种。所有的RFiD系统都包含附着在设备上的电子标签、与电子标签交互的读写器以及把读写器连接到中心数据库的后端系统这三个基本组件。

1.2.3短距离无线通讯技术

物联网是把RFiD标签里的数据通过无线传输技术发送到中心系统中,无线化是控制领域的发展趋势,尤其是工作于iSm频段的短距离无线通信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各种短距离无线通信都有各自合适的使用范围,物联网用到的无线传输技术主要包括wi-Fi技术、蓝牙技术、ZigBee技术、UwB(ultrawideband)技术、移动adhoc网络技术及相应的nS2仿真技术等。

1.2.4无线传感网络技术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当前信息领域中研究的热点之一,传感网络与RFiD系统融合能更好的获得物体的位置、温度、移动性等状态。传感网络由一定数量的传感节点组成,传感器节点可以连续不断地进行数据采集、事件检测、事件标识、位置监测和节点控制,传感节点的这些特征和无线连接方式使得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领域非常广阔,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环境、医疗、交通、军事、工业、商业和航空等诸多领域。

1.2.5嵌入式技术

物联网实际上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嵌入式系统,把物理对象相连,嵌入式系统与无线数据传输网络相结合,满足了局域网的协议要求以及网络拓扑结构、动态路由的数据传输要求,形成了真正的物联网,做一个形象的比喻,在物联网中传感器相当于人的眼睛、鼻子、皮肤等感官,网络就是神经系统用来传递信息,嵌入式系统则是人的大脑,在接收到信息后要进行分类处理。所以说如果没有嵌入式技术的支持,就不会有物联网的进一步扩展。

1.2.6大数据处理技术

相比传统的互联网,在物联网中,对大数据技术具有更高的要求,物联网中的数据量更大、数据更加多样化、数据传输速率更高、数据真实性要求更高。可以得出,大数据处理技术是物联网中关键的必需技术。

1.2.7云计算技术

云计算的基本形态就是将数据计算从本地转移到服务器端,本地只是进行数据的传输与执行,这与物联网的整体概念是完全相符的,物联网借助云计算技术的支持可以更好的提升数据的存储以及处理能力,从而使自身的技术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可以说物联网对云计算有着很强的依赖性,没有云计算技术,物联网就无法提供各种基于海量数据的服务。

2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智慧城市是一个庞大复杂的工程,不同的城市需要制定符合各自特征的总体规划,每个城市的资源、发展状况不同,要充分考虑各个领域之间的关系,全面建设一个智慧城市技术体系。物联网技术是创建智慧城市的关键技术,智慧城市的兴起正是源于物联网技术的突破性进展。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体现在智慧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目前智慧城市建设正处在一个快速发展、全面提升的阶段,据世界银行测算,一个百万人口以上的智慧城市的建成,在投入不变的前提下,实施智慧化管理和服务将能增加城市的发展红利2.5-3倍,为了抢占智慧城市的至高点,世界各国掀起了智慧城市建设的热潮,截至2013年明,国家住建部也分两批公布了193个智慧城市试点城市,目前上海、深圳、南京、宁波、广州、沈阳、武汉、西安等二十多个城市的智慧城市建设已经驶入快车道。根据我国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本文选取比较成熟的建设领域进行阐述。

2.1智慧交通

智慧交通系统以国家智能交通系统体系框架为指导,通过监控、监测、交通流量分布优化等技术,完善公安、城管、公路等监控体系和信息网络系统,建立以交通诱导、应急指挥、智能出行、出租车和公交车管理等系统为重点的、统一的智能化城市交通综合管理和服务系统,实现交通信息的充分共享。在交通信息资源整合的基础之上,基于全面的数据,建立分析模型,提高交通行业辅助决策能力,全面提升监控力度和智能化管理水平,并对各类交通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在确保交通运输安全、畅通的前提下,提高公众服务水平。

2.2智能电网

智能电网通过对整个电力供应体系的自动化来提高电网的可靠性及效率,传感器技术、信息技术与先进的设备技术、先进的控制方法相结合,实现了在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高效性、环境友好等方面的目标要求。智能电网的建设,让生活更便捷,可以实现对智能家电的实时控制和远程控制,还可以为互联网等提供接入服务。在节能与环境方面,智能电网可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节能减排。智能电网的建设强有力的推动智慧城市的发展。

2.3智慧物流

智慧物流是通过RFiD、传感器、移动通讯技术等让配送货物自动化、信息化和网络化。智慧物流更重视将物联网、传感网、互联网整合起来,通过动态科学的管理,实现物流自动化、可视化、可控化、智能化。智慧物流的发展可以降低物流成本,加速物流产业的发展。随着物联网的发展,将企业的物流系统、生产系统、采购系统与销售系统智能的融合,智慧物流将融入企业的各个环节之中,形成智慧企业。

2.4智慧医疗

智慧医疗由智慧医院系统、区域卫生系统、家庭健康系统三部分组成,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医疗的各个领域都有关键性的应用,它包括药品领域、远程监护和家庭护理、医疗信息化、医院急救、以及医疗设备和医疗垃圾的监控、血液管理、传染控制等多个方面。

2.5智慧家居

智慧家居是利用物联网技术将家中的各种设备连接在一起,根据用户的不同需要进行组合,采用模块化结构,提供家电控制模块、照明控制模块、室内外遥控模块、防盗报警模块、环境监测模块、暖通控制模块、红外转发以及可编程定时控制等多种功能模块。

2.6智慧环保

智慧环保是借助物联网技术,把感应器和装备嵌入到各种环境监控对象中,通过传感手段实时监测水、大气、噪音、废弃物、化学品、辐射等各类关键环境要素的状态,并将监测数据实时传递和共享,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实现环境管理和决策的智慧。

智慧物流建设篇7

本课程从物流金融特点及需解决的核心问题入手,引入物联网及智能技术在其中的关键作用介绍,同时详细介绍不同物流金融模式下各方参与者、业务流程,物流金融方案的制定与组织实施,物流金融风险控制以及基于物联网的解决方案,最后针对典型的物流金融案例,让学生探讨在该业务中引入物流金融对案例的流程及供应链绩效的影响,培养学生初步的业务管理能力。本课程目标:

1.知识教学目标:(1)深刻理解物流金融在经济领域中的重要作用,熟悉物流金融的基本类型,掌握物流金融的基本概念及参与主体。(2)熟悉物流金融参与主体角色和操作流程,如企业需求与信用分析、质押物评价、监管合同的制订、仓单质押监管服务与组织、业务风险控制及绩效考核。(3)熟悉以物流企业监管为核心的融资过程。(4)了解智慧物流的相关知识,懂得信息技术在物流金融管理中的重要作用。(5)了解物流金融业务的流程及信息化对其业务促进作用与风险降低方案。

2.能力培养目标:(1)掌握智慧物流下的作业流程,具备融资对象评价、监管合同和仓单质押监管服务制订的能力。(2)能制订并组织实施物流金融作业任务。(3)掌握利用智慧物流技术,实现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综合管理创新。

二、基于智慧物流的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物流金融课程内容

基于工作过程的物流管理专业学习物流金融课程体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物流金融业务分析与需求分析,质押与监管方案设计,监管项目合同签订,仓单质押监管服务与组织,动产质押监管服务与组织,抵押监管服务与组织,贸易监管服务与组织,物流金融业务综合实训,供应链一体化物流服务运作,物流金融风险控制,物流成本控制与绩效考核。基于智慧物流的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物流金融课程,在教学内容的组织方面包括以下方面:

1.现代物流与金融服务概述。包括物流概念,物流金融的概念与产生过程、地位与作用,智慧物流在物流金融中的应用,物流金融智慧化趋向几个部分。教学要求:深刻理解物流金融在社会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掌握物流金融的基本概念、流程及各环节的重点工作,了解智慧物流及其发展对物流金融的促进和提高的重要作用,了解物流金融智慧化的新趋向。

2.基于智慧物流的物流金融业务架构。包括:RFiD与物联网简介、了解物流信息技术发展背景、基于智慧物流的物流金融业务流程架构、基于智慧物流的物流金融业务管理系统架构。

3.智慧物流下物流金融业务风险降低的技术措施。了解如何利用智慧物流,降低不同环节的风险。掌握通过构建智慧仓储、智慧安全监督、智慧物流,实现“货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运输流”为一体的“物流金融”业务与服务,降低物流金融风险。

4.智慧物流下物流金融业务的增值模式。了解如何依托智慧物流,构建智慧仓,掌握通过提供仓储、物流、金融、商贸创新服务,增强与供应链上合作伙伴的联系,提供更多可行的增值服务。

5.智慧物流在物流金融业务的应用案例。教学要求:熟悉中储物流、柏亚仓等物流金融方案及智慧物流金融解决方案。

三、总结

智慧物流建设篇8

智慧仓储网络的内涵

智慧化的本质是建立“虚拟大脑”系统,使实体具有“智慧”,大大提高“智商”,变得更加“聪明”。物资公司在为需求侧提供服务的过程中,通过构筑自适应、自思考、自调节、自组织、自我维系五大能力,不断提高仓储、配送和调配服务过程中的运营智商、组织智商、服务智商,建成具有国家电网公司特色、变被动响应为主动供应、各环节紧密衔接、高效运转、智慧运行的面向业务全流程的智慧仓储网络(见图1)。1.业务全程可视化以标准化为管理基础、通过自动化设施设备等设施基础和信息化it基础,构建基础支撑平台和业务运营平台,实现仓储、运输、调配业务全程可视化,不断构筑物资公司对需求侧服务的自适应能力,提升企业的运营智商。2.业务全程协同化打破各业务部门管理墙,构建面向业务的计划—执行—分析—预警—监控体系,实现跨部门协同;与需求侧和供应商进行流程协同;通过协同管理平台,不断构筑物资公司的自我组织和自调节能力,提升组织智商。3.业务全程决策智能化实现将信息转化为知识、知识转化为行动的快速、动态决策组合;通过经营决策平台,不断构筑公司的自思考和自我维系能力,提升服务智商。

智慧仓储网络建设

智慧物流建设篇9

截至2011年上半年,我国已有近50个城市、城区或园区提出了具体的智慧城市建设目标和行动方案。目前,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宁波、南京、佛山、扬州等城市走在智慧城市建设的前列。

如果说物联网在各个行业各个领域的应用是独立而分离的,智慧城市就需要把这些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统一而协调的管理,有效促进城市公共资源在全市范围共享,积极推动城市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有序、高效运行,提升城市运行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可以说,智慧城市广泛应用物联网技术,治疗各种各样的“城市病”。

据世界银行测算,一个百万人口以上的智慧城市的建成,在投入不变的条件下,实施全方位的信息管理能将城市的发展红利增加2.5倍到3倍,这意味着智慧城市可实现约4倍于普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细数“城市病”,不外乎人口拥挤、交通堵塞、环境污染,这涉及城市中的教育、医疗、交通、市政等各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建设智慧城市,就需要将各个部门所拥有的信息整合到同一个平台上,加以利用,为生活在这个城市的居民提供更为便利、更为舒适的生活环境。

构建智慧城市而不是智能城市,是因为智慧城市更加突出人的因素,将设备的智能与人类的智慧结合起来,正如物联网是物物之间的互动,而智慧城市最终是人人之间的交流――信息系统收集现状信息,进行分析,供决策层参考,管理方式落地实施后,信息系统还会获取反馈,以改进现有决策,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智慧物流建设篇10

五年前,iBm敏锐地发觉“智慧”的发展趋势,并将智慧城市的概念带入中国。这一概念不仅符合中国的城市化发展趋势,也符合中国政府重视民生的政策,因而在中国得到迅速推广。

“智慧”的“自转”与“公转”向人们阐述了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即人人都会成为“智慧”的推动者。现实也很乐观,国内iCt领域的多数企业,甚至传统家电企业都在为智慧城市添砖加瓦,推动部分新概念的落地:智慧园区、智慧社区、智慧家庭,不一而足。

放眼全球,智慧城市的广泛建设带来很多先进经验,而众多的国际企业成为传递经验的践行者。iBm作为智慧城市的引领者自不必提,而来自日本的neC也是中国智慧城市建设进程中的一个重要角色。

作为一家有百年历史的iCt企业,neC是日本较早倡导智慧城市的企业之一。据neC信息系统(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中井汪杰介绍,neC于1977年首次提出“C&C”(Computing&Communication)的伟大构想,预见了计算机与通信融合的大趋势,这也是neC所倡导的“以物联网与云计算支撑智慧城市建设”的雏形。在日本,neC参与了数量众多的智慧城市项目建设,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管理模式和系统构筑经验。作为文化相近的东方友邻,日本的智慧城市战略及实施经验对中国来说极具参考价值。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在日本,智慧城市和物联网的概念存在多年,日本制定了“e-Japan/u-Japan/i-Japan”等系列国家信息化战略来推进国家iCt建设,最终建成无缝的基础网络,并以此为基础制定了“电子政务”、“医疗保健”和“教育人才”三大发展战略,激活产业和地域的活性并培育新兴产业,从而体现以人为本,创造使国民安心和有活力的社会。

1.个人信息管理

“i-Japan”战略有一个核心内容——“国民个人电子文件箱”,其目的是让国民管理自己的信息资料,通过互联网安全可靠地完成工资支付等各种手续,达成信息共通并对其进行综合管理,使国民享受一站式的电子政务服务。neC的云计算共通核心服务系统、信息共享平台等已在日本的长崎市、横滨市、富士市等几十个城市和区域导入。

2.数字医疗

目前东京的电子病历系统在各类医院已经得到普及。电子病历系统整合了各种临床信息系统和知识库,能提供病人的基本信息、住院信息和护理信息,为护士提供自动提醒,为医生的诊疗活动提供帮助。此外,医院还通过无线网络和移动设备实现了医生移动查房和护士床旁操作。

目前日本的医疗信息化建设基本实现了诊疗过程的数字化、无纸化和无胶片化。其中,neC不仅参与日本各大医院电子病历系统的构筑,还发挥网络技术优势,推动医疗机构之间以及医院和社区之间的信息共享,促进区域医疗服务网的发展。

3.节能减排

日本在2007~2008年间迅速展开了对智能城市构成要素的可再生能源与电动汽车等一系列相关要素的试点实验,并于2010年正式开始建设包含各要素在内的综合智能社区。在官民联手建设智能社区联盟的同时,日本也在横滨市、北九州市、丰田市、京阪奈科学城这4个地方开始了试点实验。

neC在2012年提出了强化收集及分析“大数据”的业务方针,并成立了专门针对能源的分析组。在何时何地,何种装置生产或消耗多少电力,这些信息正可谓大数据。neC致力于将自己的数据分析技术充分应用于电力领域。

以上是日本智慧城市建设中关于政务、医疗和能源三个领域的概括。从关系民生的细小之处中不难看出,“以人为本”的智慧城市建设正是创建和谐社会的基础,而neC正在将这些经验带到中国。

智慧“武器”民生为本

neC于三年前启动智慧城市战略,其核心思想是围绕民生的五大问题:安心安全、节能环保、交通物流、医疗养老以及教育,建立一种能够应对城市变化的机制,创造一个安心舒适的居民生活环境。据中井汪杰介绍,neC致力于在城市的各项功能中,通过云计算和物联网,将人流、物流、信息流整合利用,实现城市的高效运营。

neC(中国)从2012年起将智慧城市作为公司新业务发展的重中之重,立足中国国情,基于物联网应用,将日本先进的智慧解决方案引入中国并服务于中国日新月异的城市现代化建设。neC积累了大量基于物联网的行业智慧解决方案,包括智能安防/生物识别、节能环保、智能交通/物流、智能医疗/养老、防灾应急等等,它们组成了neC攻城拔寨的智慧“武器”。目前neC在中国重点推进安防/应急、节能环保、养老、物流等方案。

智慧安防——人脸识别/指纹识别

neC的图像识别技术、状态不变性分析等先进技术能够实现对图片、视频和指纹的智能分析,广泛应用于智慧安防领域。目前,neC人脸识别及指纹识别技术已经应用在澳门海关和香港海关的通关认证中。在中国大陆,neC与本地伙伴合作将其导入到国家司法考试的身份认证中。

2011年,neC为安徽省建设完成的千万级指掌纹自动识别系统,是目前为止中国最大规模的指掌纹系统,平均30秒即可完成一枚现场指纹查询比对工作。新系统启动后不到一年的时间,查破案件数量大幅增长,是2001年以来安徽历年平均破案数量的10倍以上。目前,安徽全省共建设了neC指纹自动识别系统终端系统2300多套。今后,该系统还可进行扩容,最大可存储5000万人捺印指纹数据,从而大大提高系统对跨省作案案件的查破能力。

此外,neC还将人脸识别技术与独特的视像处理技术相结合,应用于流通行业,以发现内部人员和顾客的偷窃行为或者提前识别Vip客户,革新购买体验,增加营业额。

智慧养老

——老年公寓智慧管理系统

中国正走向老龄化社会,但养老的理念和实践都非常落后。neC在日本有着多年提供医疗和养老院智慧解决方案的成功经验。从2011年开始,neC与北京汇晨养老机构管理有限公司合作,开发出包括移动化服务管理、实时数据挖掘、基于云的数据分享、智能人员定位等特点的智能老年公寓管理解决方案。

智慧能源

——楼宇能源管理系统(BemS)

建筑物八成以上的耗电来自空调或照明,neC楼宇能源管理系统通过在建筑中安装大量的温湿度及影像传感器,对空调和照明进行能耗控制,实现对大型建筑的分布式能源管理。

此外,在清洁能源方面,neC拥有世界领先的锂电池技术,目前已成功运用于新能源汽车中,日产的Leaf电动车采用neC的锂电池曾创下单次充电续航185公里的记录。neC高性能电池还可应用于家庭储能系统,从而解决由于太阳能、风能的不稳定性而产生的能源浪费问题,实现清洁能源的有效利用。

智慧物流——智能冷链管理系统

neC的智慧物流解决方案包括:停车场智能管理系统、冷链管理系统、电动车telematics系统、物流仓储管理系统、移动车牌识别系统等。目前,neC已将日本先进的智能冷链管理系统引入中,并成功地用于医药流通领域。

民生一直是neC智慧城市战略关注的重点,中井汪杰表示,在防灾应急、医疗养老和节能环保方面,neC不只是建立一个物理的系统,更重要的是带来了一整套的经验,而这些经验只有通过长期的实践才能得来。以防灾应急为例,日本这个地震频繁的国家在震后应急通信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中井汪杰举了个例子,在东京都厅联络灾情有专门的屋子,政府设立专门的接线员与各个区进行电话联络。政府对这些接线员有个特殊要求:必须住在步行五分钟可回到联络室的范围内。这是由于一旦发生严重的地震,现代化的交通中断,移动通信瘫痪,只有步行和固定电话是可靠的——这是只有neC才能提供的经验。

把脉症结实现智慧

中国的智慧城市事业已从前期“概念导入”进行到“规划和试点”阶段,截至目前,政府已经完成193个智慧城市试点规划。在中井汪杰看来,未来中国的智慧城市建设有两个重要趋势:一是“从方案规划到深化应用”,二是“从单纯信息化建设转向通过智慧城市建设来带动本地的产业升级”。同时他也看到,目前仍然存在信息孤岛的问题,这是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一大障碍。他说:“各部门已经进行了多个信息化系统的建设,但系统间缺乏关联,且可能逻辑顺序混乱,信息化投入达不到最优化的统筹运作的效果。”而这个障碍最终还要依靠政府的力量去破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