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移动医疗方案十篇移动医疗方案十篇

移动医疗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49:34

移动医疗方案篇1

【关键词】移动医疗;医院信息网络;安全性

1引言

无线网络的完善发展,对医院医疗信息管理工作而言不但是一次发展良机,也是一次重要挑战。移动医疗网络信息受安全风险的威胁,容易遭受不法分子的恶意攻击,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所以需要合理利用现代化网络技术手段与方便便捷的软件系统,形成完善的数据库,能够提出科学高效的移动终端信息技术的操控手段。只有如此,才能提高医院医疗信息网络的安全性、可靠性,并对外部影响因素供给起到良好的保障作用,促进我国医疗事业长足稳定发展。

2移动医疗系统网络安全的实际情况概括

移动医疗系统的网络一般可分成移动终端、移动app、工作站、接入访问节点、交换机、防火墙、服务器等部分[1],而典型网络拓扑见图1。

2.1移动医疗的接入主要形式

移动医疗网接入有着显著的开放性、隐匿性特点,无法基于物理层面发现其问题缺陷,而无线接入的基本形式见图2。医院本地局域网从成本、维护便利度等方面入手,一般以无线局域网接入为主。医院本地区域之内的移动医生终端、移动护理终端等仪器经过分布在楼道或者病房的无线接入访问节点直接与医院网络相连接。接入访问节点经过百兆局域网连接至楼层交换机,楼层交换机通过光纤,直接与汇聚交换机相继连接,再通过核心交换机、防火墙等装置,接入到中心机房。在接入环节中,无线接入访问节点的接入形式有着显著的开放性、隐匿性[2],所有一个移动终端都能接入,但是无法基于物理层面直观发现企业缺陷,而这是移动网络的显著特征,也是引发网络非法接入与网络恶意攻击的主要环节。

2.2移动医疗网络的安全风险

由于移动医疗网络自身具有开放性[3],这也给信息破译带来可乘之机,容易使接入受安全风险的影响。移动app在ioS系统、安卓系统运作过程中,经过internet与医院外网防火墙相连。外网防火墙能过滤不良ip地址,避免存在安全隐患的服务协议通过,例如常见的网络信息服务系统、网络文件系统等。但是,也面临终端外部攻击的安全威胁,如若不法分子进行医疗医院信息防火墙的访问,就容易出现内部文件失窃的现象。现如今,接入访问节点在运用较为普遍的是无线传输协议802.11b/a/g/n系统[4]。其中,此系列协议由于其运用简单方便,可为网络部署规划提供便利。另外,又因其开放性促使服务集标识符可视、密码过于简单、无线路由器wep破解等安全风险。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1)服务集标识符可视。主要针对无线wi-Fi的服务集标识符广播处于开启状态,能够在任何医疗医院中的移动终端搜索,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为不法分子提供找出网络入口的有效途径。(2)密码设定过于简单。主要针对网络管理工作者设定wi-Fi密码过程中,习惯应用规则比较简单、长度比较短的数字与字幕、常用词汇作为医疗医院的信息网络密码。因wi-Fi连接能够实时接入,所以容易发出警报或者用字典攻击破解。(3)无线app接入一般会选取有线等效保密算法安全手段加以认证与加密。有线等效保密算法会经过认证请示、挑战冲击、积极影响、确认成功的4个过程展开用户认证。但是由于有线等效保护算法面临完整性校验值容易被更改、RC4算法有一定缺陷、密钥管理制度不完善、用户密钥比较短等风险影响因素。因这些风险因素,已经形成诸多软件工具,能够对等效保护密码进行破解。

2.3移动医疗网络和连接安全风险

移动医疗医院信息网络常常受到免费wi-Fi系统影响,使其面临接入安全风险,面临局域网计算机上非法装置免费wi-Fi软件系统或者随身wiSi可提供非法无线接入。没有经过授权允许的终端仪器经过非法接入,能够访问内部保密数据导致数据泄露或者用户利用手机、平板电脑访问视频网站、下载数据信息[5],因占用可用宽带比较多,对网络系统常规工作带来不利影响。此种行为会对移动医疗医院信息网络管理带来影响,使其面临风险隐患的威胁。

3强化移动医疗系统的网络安全方法

3.1网络设施安全方法

针对服务集标识符的可视性、密码过于简便等特征,能够经过仪器设备的合理调节,将此风险危机消除,且通过医疗医院信息网络,能合理部署设置纳入针对性的操作标准[6],进一步消除平日安全风险控制工作的风险。在医疗医院信息化网络安全管理中,明确要求接入访问节点仪器需将服务集标识符广播仪器规划要求关闭、密码设定复杂,同时设置分层负责例行检查机制,交由分管仪器安全维护工作者负责,做好相应的设定检查工作,以便针对不符合规范标准的情况进行风险排查处理。有线等效保密密码因风险性比较高,可选取更高安全性的加密算法,例如wpa、wpa2加密算法等[7]。此种加密算法有着较高的安全性,所以在ap层面上,尽可能选用wpa或者wpa2加密算法。

3.2定期进行检测软件的更新与整理

针对非法接入仪器可经过装置检测软件方式展开探测分析。此种软件能够对报文ip头特点、运用层数据内容特点展开分析,从而判断是否存在私自接入随身wi-Fi或者无线路由器的行为。因无线路由器与随身wi-Fi仪器持续更新,所以也要定期进行检测软件的更新与整理,从而降低系统风险。外网防火墙上可装置新型web防火墙系统,此系统运用于超文本传输协议层与更高协议层[8],经过增强验证、超文本传输协议层状态管控、增强超文本传输协议层防护手段,能够将假冒终端有效识别,使攻击风险降低。

3.3强化移动医疗医院信息网络的安全解决方案

医疗服务器在windows操作系统支持下,同无线终端统一装置防病毒、防木马等软件系统,交由管理工作者定期进行最新系统补丁、病毒数据库的升级处理,从而使软件系统的风险降低。利用oracle数据库,使移动医疗医院信息网络数据库的平稳性、可靠性进一步提升,数据信息的稳定对于保护移动医疗医院信息网络大有益处。只有保障数据信息的稳定,才能提高医疗服务器的安全水平。oracle数据库能够对各类杂乱无章的数据信息展开保护处理[9],这对于移动医疗医院信息而言意义重大。数据库服务系统的装置,可通过双机热备、磁盘容错等方式作为指标配置,使数据信息的可用性得到良好保证。所以,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可对数据库实施备份处理,保证数据信息的完整性、有效性,使数据信息保持同步状态,备份相关内容,将数据丢失造成的风险隐患降到最低。针对无线终端应用需形成健全的应用管理机制,而对于医院中无线网络应用的医务工作者也需要定期开展安全培训活动,使其业务技能水平提高,避免在应用过程中存在意外现象,使移动医疗医院信息网络面临风险威胁。同时,还要严格认证无线终端应用者的账户密码,并要求其定期修改密码。甚至通过运用多重密码进行解锁,或者使用声音锁、指纹锁、容貌缩等加以确认[10],不但能使移动医疗医院信息网络的风险性降低,还能提高其应用效果,有效保护网络安全。另外,既要保障网络信息服务的安全性,还要管控无线终端,每日对移动医疗医院信息网络设备展开发放与回收登记,定期做好各项网络系统的排查工作,扼杀任何网络风险,保障移动医疗医院信息网络系统的安全性。严格保证无线终端不被用于其他用途,例如网络聊天、游戏等,尤其是不正规的网络游戏,容易造成病毒入侵,给医院带来不可预估的后果影响。在终端工作站当中装置双重查杀病毒系统,做好系统的升级工作,也可装置第三方软件,把maC地址与ip地址实施捆绑,提高信息的可靠性与安全性。尽可能应用苹果系统、安卓系统下的移动平板仪器,使手持工作站对于不同软件的兼容性提高。避免非正常权限以下的运作技术、自定义键盘、避免窥探等风险行为,强化用户端,提高移动医疗医院信息网络的安全加密效果。

4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形成完整的移动医疗医院信息网络安全管理规范流程,能够减轻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安全风险,应用高强度加密算法,使移动医疗医院信息网络系统更加安全、可靠。随着无线网络的完善发展,新型攻击技术推陈出新,需要移动医疗医院信息网络系统维护工作者对其网络软件、硬件展开改进与完善,才能使移动医疗医院网络运作更加顺畅无阻。

【参考文献】

[1]宋杰,孙国强,马琏,等.医院移动医疗安全挑战及思路探索[J].中国数字医学,2019,14(1):89-91.

[2]帕哈提江·尼加提,阿不都外力·买买提.移动医疗医院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及对策分析[J].健康大视野,2020,4(18):294.

[3]姜丛吾.移动医疗医院信息网络安全和对策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20,17(9):140-142.

[4]徐涌.移动医疗医院信息网络安全分析及措施[J].中国保健营养,2019,29(2):378-379.

[5]孙央.移动医疗在医院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探讨[J].信息记录材料,2020,21(1):223-224.

[6]贾楠.移动医疗在医院信息化建设中的实践探究[J].数字化用户,2019,25(31):96.

[7]何钟鸣.基于云平台的医院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研究[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20,2(4):132-133.

[8]杨洋.浅析“互联网+医疗”建设与应用模式[J].科学与信息化,2019,3(12):131.

[9]孟祥.“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移动医疗发展前景[J].养生保健指南,2019(18):366.

移动医疗方案篇2

最近到上海华山医院就诊的患者,发现这里有了很多新改变:护士们手上多了一个手持机器,医生们手里的写字板换成了平板电脑。因为启用了移动医疗设备,上海华山医院北院的日常医疗护理工作的效率有了明显的提升。

现在,华山医院北院已经开始进行半小时一次的护理巡视,医院信息科的朱震评价说:“这很大程度是因为使用了移动医疗。”

应用空间巨大

据朱震介绍,华山医院北院在手持机上了之后,护士的工作效率得到了一定的提高。首先是文字输入的速度有了明显的提升;其次在身份核对和药品匹配上,因为使用条形码自动识别,速度也加快了。

移动医疗带来的改变让人对其产生巨大的期待。事实上,多年以来,医疗行业对移动医疗的应用要求一直没有断过,只是由于各种原因,实施的效果不尽如人意。星网锐捷网络有限公司当年在给北京肿瘤医院2009年开发的移动医护的应用,其中就有关于全院paCS在移动终端的应用。只是碍于当时的无线网络环境,实现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公司医疗行业部总经理杨靖说:“医院移动医护类业务应用不仅仅只是护士执行医嘱,还包括医护病床前查询电子病历、无线心电监护、paCS影像调用、视频传输等等,对于无线网络的要求非常高,当时的无线网络技术标准还停留在802.11B的水平,处理那些业务在速度上还不如纸笔记录。加上当时无线网络的基础设备也存在问题,比如传统的无线ap设备是安装在病区的走廊,通过无线信号覆盖两侧的病房。但是因为病房的墙体厚,信号穿不过去,导致医护人员在病房内信号差,移动终端设备速度慢,甚至无法开展工作。过去某些终端设备的性能和响应时间不够,也影响了进一步的落地应用。”

在2009年9月11日,802.11n标准正式通过ieee认可之后,国内的无线理论带宽达到了300m,在网络性能上有了很大的改善,用户的体验也因此得到很大提升,给移动应用获得巨大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国内在2010年开始大力推广电子病历,加上诸如英特尔等上游硬件厂商在移动技术和高密度计算优化的性能和响应技术上有了更好的表现,使得终端设备在加载时间、系统稳定性、兼容性和使用体验等方面都满足移动医疗解决方案在不同场景下的部署需求,促进了移动医疗在国内应用中的蓬勃发展。

杨靖说:“在2011年开始,国内的三甲医院几乎都在规划或实施移动应用,有的是全线都上,有的是一部分业务上。现在的移动医疗正处于一个业务应用的推广期,大多数项目都处于建设初期,整个建设的周期也比较长,大约在半年到一年的时间里,落地应用的东西少。但是整个行业的应用需求提供了很大的机会,包括二甲医院都开始提出这方面的需求。个人预计在未来的两到三年内,会有更多的机会出来。”

上海京颐信息科技公司执行副总裁邵华钢认为行业对移动医疗的认识度已经很高,只是“普及率还不是很高。”他用了一组数据来证明这个观点:“在我接触过的全国三甲医院里,部署好了移动医疗的约在30%左右,部署的情况不一:有的医院涉及的业务范围广一些,有的就少一些。总的来说,移动系统参与的业务比例大概能占全院业务的20至70%之间吧。”

升腾资讯有限公司瘦客户机事业部营销总监张烨平认为,所谓三成左右的普及率,仅仅限于“在硬件建设上,国内的三甲医院的确是有这个普及率。”他表示自己强调的是基于软硬件系统整合的移动应用,并坦承“我所接触到的医院在移动医疗的应用上并不多,比较普及的是移动查房,及社区医护人员外出就诊所携带的移动医疗设备。和国外相比,国内对移动医疗设备的应用偏向于医院内部的物流环节上。打个比方,在从药房派药到病房这个过程中,以往护士使用的手推车仅完成了运输工作,现在她们会使用带着药箱控制模式的移动护理车分发药物,并现场完成病患数据实时录入工作,效率明显提升,这种应用在国内刚刚起步。

张烨平算了一笔账:以工作站为例,若要全面普及基于CiS系统上的移动应用,一个护士工作站至少要准备两台带上述管控模式的手推车及其它移动医疗终端,这将带动该系列it产品市场的高速增长。但从移动部署环节角度考虑,无论是平板电脑的运用还是wi-Fi的部署,目前来看国内的情况都不是很完善,还大有空间可为,所以“移动医疗提供给我们方案商的想象空间和发展空间可谓巨大。”

谈及移动医疗的普及现状,英特尔行业合作与解决方案部数字医疗中国区经理黄庆春用了一个中国人比较熟悉的比喻:星星之火,正在燎原。

黄庆春的评价依据有两个:一个是他在广州生活工作过不短时间,很早就发现当地不少医院的医生护士在巡查工作中使用平板电脑;另一个是基于近年来手持智能终端设备的广泛普及。虽然从去年开始,pC的销售是在下降,但是智能化的设备却是在提升,尤其是智能手机普及率很高,在某些层面上几乎可说人手一台。智能手机每年的销售增长在20%左右,平板电脑的增长率也达到了两位数。it市场的成长重点已经开始向移动设备偏移,这是一个应用变革的基础。

黄庆春认为:“国内移动医疗的需求正在成长,预计在未来这个市场会有超过4亿美金的规模。”

朱震认为移动医疗市场包含广义的移动医疗和医院内部的移动医疗两个市场。“医院内部的移动医疗,通常是指在院内wiFi环境下的移动应用,典型的有移动护理、移动查房和移动输液,主要使用者是医生和护士。中国的三甲医院就是那么1000多家,这个市场是可以预估的,目前看是有限的,未来发展主要的潜力是在运维和更新换代上。”但是朱震也认为随着医用垃圾处理、移动配餐、院内工程派单等应用的推广,使用人群也会有所扩大,院内移动医疗市场也还有一定的发展空间。至于医院外的移动医疗部分,其所涵盖的范围和市场发展空间就更加宽广了,比如针对居民个人健康的移动采集和管理系统,像乡村医生和社区医生经常携带的移动设备就是一个很大的市场空间,“甚至在我们华山医院还有部级移动紧急医疗救援车队,这也是移动医疗一种整体化高端解决方案。”

移动不是万金油

移动医疗的出现毫无疑问是一个不可逆的潮流,但移动不是万金油,不是任何业务都可以被移动化。

朱震介绍说:“在华山医院北院,移动这一块目前主要用于护理工作。护士这一群体用的终端是手持机,同时配发移动推车。因为手持机的屏幕太小,无法满足医生在业务上的需求,所以在医生移动查房方案里配备的是平板电脑加移动推车。护理推车主要用于分药,医用推车用于查房,功能不同。”他也承认,尽管移动医疗带来了效率提升,但是在医生这一块,除了获取患者的资料方便了,其它方面的改变并不突出。朱震认为“这与医生的工作性质有关,医生的主要工作是诊断,移动设备对医生的诊断帮助并不是那么明显。”由此可见,移动医疗在医院内的使用也是需要有选择性与针对性的。

邵华钢认为,不是医院里的所有业务都适合移动医疗,像门诊输液、医生查房、护理作业等业务内容比较适合移动。他说:“移动医疗主要是为了医院内的移动作业和临床作业方便,因此绝大部分移动业务也都是结合固定业务一起配合使用的,纯粹靠移动来做的很少。移动医疗目前能够在医院里发挥最大价值的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是通过移动应用优化医院的作业流程。这块贡献最大、做起来也最困难,因为需要改变医院平常的业务流程和操作习惯;一个是提升医院业务的便捷性方面,移动总比固定的便捷很多。”

目前移动医疗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医生和护士。但是医疗护理的过程并不仅仅只由这两部分群体完成,如果厂商与医院保持良好沟通,深入挖掘的话,会发现在其它领域、其它群体上还会有很多可移动的业务与空间。比如医院中还存在着第三个群体:社会化的后勤服务人员,即医院内部除医护人员以外的后勤人员,他们作为辅助医疗的主要构成群体,也是将来业务移动化的主要机会之一。现在,他们在医院的医疗护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很多工作,比如配送生化标本、领取消毒手术包等,都由他们一起参与来完成,对这一群体的信息化支持也很重要。

邵华钢说:“如果能够给护工们提供一个手持终端设备,在领取消毒手术包的时候,就可以借助随身携带的移动终端设备完成领取和交接工作,提高效率和准确率。”

杨靖认为目前发展最快最成熟的应用主要是医院内部的移动医护,“此外大有可为的是基于传感器的物联网技术以及个人健康护理这一业务,但是这领域目前无论是在产品上还是在应用方案上均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亟需跨越的三道坎

谈及移动医疗在推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受访者均认为在医疗行业信息化的高速发展过程中,医疗机构和行业解决方案商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供需矛盾。这些矛盾的形成原因多种多样,归根到底一句话:医疗行业是深海,深海中有机会的同时,也有风险。

张烨平在日常工作中接触医院时发现,国内医院里专业性强的业务部门往往具有很强的话语权,而信息科的行政话语权则比较弱。他认为这与信息科领导有无业务背景无关,因为“虽然不同医院的信息部门领导有不同的背景,有的是从业务部门转过来的,也有的是直接从it领域里招聘过来的,但是他们普遍在医院里的行政话语权都不大。方案商关于应用的一些合理化建议往往只能传递到他们这里,最终因为各种原因难以形成从上到下的推行,无法在细节上落实,最终影响部署效果。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说,推动医院信息化进程一方面需要it部门尽早参与到CiS(临床信息系统)应用架构的设定中,避免日后拓展整合时出现后劲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要求方案商加强与医院业务人员的沟通调研,了解医院的业务方向,有重点地协助it部门完成医院信息化建设。”

在推进方案的过程中,与医院方的决策层保持有效必要的沟通很关键。邵华钢认为:“在移动医疗方案的推行普及过程当中涉及的一些问题,比如一家医院要上马这个移动医疗方案,肯定要对原有的工作流程有所触及与改变,这一变动关系到多年形成的工作习惯,需要上层领导的决策支持。但是一般情况下,方案商往往很难与医院的上层领导形成紧密有效的沟通。”

杨靖说:“目前移动医疗在产品技术上并不存在很大的障碍,从医生护士的角度上讲,他们对移动医疗的接受还是比较主动的。因为这只是对他们的工作习惯进行了优化和调整。其中大多数只是在业务操作习惯上有一些调整,并不涉及专业知识的改变。但如果沟通不及时,就会使得方案中的一些内容无法在医护人员那里获得理解。毕竟医疗无小事,医护人员拒绝陌生的、不理解的应用也是正常的。主要是和医疗卫生工作人员的沟通效率还有待提升。”

在医疗信息化领域有一个笑话:一个三甲医院的大夫去了社区医院后发现自己无法办公,因为他所携带的所有移动设备均无法接入社区医院的后台系统:他们之间的系统不兼容。这个笑话背后,是移动医疗需要跨越的第二道坎:标准问题。杨靖说:“其实在医疗行业的信息化本身就有标准化的问题,比如电子病历和应用平台都存在这样的问题。现在每个人用的移动终端所使用的操作系统都不一样,这些操作系统彼此之间又是不兼容的,所以给无线网络的接入上增加了很多的技术难度。”

虽然卫生部出台了相关法规提及了医疗信息化的标准化问题,但张烨平认为这个法规所指的内容仅仅是针对业务上以及被认为与业务有关的设备器材上的统一和标准化。具体到各地医疗系统在it上的统一和标准化,问题依然还很严重。甚至在传统医疗系统内,依然还没有把it看作可以影响医疗业务水平和效率的技术设备,仅仅是把it当作是基础设备的一部分。

张烨平认为,标准问题是一个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跨越的坎。“国内做医疗应用的企业现在也是刚刚起步阶段,无论是医院还是方案商面对的都是一个新兴的市场,大家都处在摸索阶段,谈不上统一和标准化。与相当依赖,甚至说离不开it的金融行业比较,目前的国内医疗行业还没有把it看作是一个可以影响业务提升效率的手段。在推进上有时缺乏从全院移动医疗系统部署大局考虑的意识。比如说现在他们虽然也推广平板电脑,但都只是为了服务某个子业务应用时才会有此类采购,且多数会选择娱乐类产品,对设备缺乏标准化专业性要求,对系统的兼容性考虑有欠周全,这给未来的应用造成了障碍。”

移动医疗方案篇3

关键词:智慧医疗服务平台移动健康移动电子健康档案

中图分类号:tn915.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3(b)-0033-03

进入21世纪,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医疗运行机制的转变以及医疗卫生信息化体系的逐步建立,传统医疗行业面临着日益增大的压力。一方面,在发达国家,医疗支出在政府财政中的负担日益加重;另一方面,由于医疗资源短缺、不平衡造成的“看病难、就医贵”已经成为困扰发展中国家的顽疾。同时,在这过程中,人们越来越关心身体的健康,凸显了公众对医疗健康需求的提升,以及当前医疗服务和健康服务发展的水平远不能满足人们需要之间的矛盾。究其原因,作者认为是现有的医疗环境无法满足中国人的健康需求、中国手机用户对移动健康认知度低、老龄化问题导致医疗保健的需求增加,以及涉及移动健康产业政策推动等原因[1]。

我国从2000年起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正以每年800万的速度递增,预计到2040年前后,老年人口将达到4亿人的峰值,占届时总人口的31%左右,不同程度地需要提供护理照料服务,但由于医疗从业人员培养的周期性较长,面对日益增加的医疗保健需求,社会医疗资源明显不足。另一方面,目前我国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已超过7亿,占总人口的60%~70%。据卫生部《中国慢性病报告》显示中国有3亿人超重和肥胖、血脂异常1.6亿、慢性病患者2.8亿、高血压2亿,但高节奏的现代生活使人们无暇顾及自身的健康状况[2]。

为解决上述问题产生了需要建设标准统一的智慧医疗服务平台,提供采用便捷有效的医疗健康服务的目标需求。近年来,向亚健康人群传递保健信息的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随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和个人掌上终端、移动设备数量的增长,亚健康人群与健康服务提供者沟通的渠道日益增多。为了满足亚健康人群对健康服务可以广泛多样的选择,移动健康系统应运而生。移动健康系统是指通过使用移动通信技术,例如移动电话、pDa或卫星通信等,提供健康服务信息。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则以基于android、ioS、windowsphone等移动终端系统的医疗健康类应用为主。移动健康服务的出现,彻底颠覆了现有的医疗健康服务模式,为现代人群提供随时随地、高效便捷的个人健康管理手段,从而有效预防和缓解慢性病对健康的威胁。

1国内外移动健康发展现状

1.1国外移动健康发展现状

GSm协会在2012年报告中显示,5年内,全球移动健康服务应用将为移动运营商带来115亿美元的收入;在英国,移动健康战略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nHSDirect近期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使用移动设备对网站进行访问的移动用户由2010年每月3000人增至2011年每月155000人;在美国,2013年可移动便携式设备包括健康和健身设备、智能眼镜等的销量大概是1.5亿件,价值8亿元;预计在2017年预计达到7亿件,价值可达15亿元;同时,美国国家卫生信息技术协调办公室(onC)正在征求公众关于医疗健康环境下使用移动设备的隐私性、安全性和最佳实践等方面的意见[5]。

1.2国内移动健康发展现状

工信部在《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写到,把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医疗领域的智能医疗列为九大重点领域应用示范工程之一。原卫生部在《“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写到,2020年之前,我国将大力发展健康产业,4000亿投资助推医疗体系建设。2013年底中国老年人口总数将超过2亿,庞大的老年群体构成了医疗健康消费的主力军,医疗健康行业将伴随老年经济获得快速增长。在中国市场,2011年医疗应用约有4400万次的下载量,总收入达7.18亿元,其中网易的“春雨掌上医生”上线4个月即迎来100万个下载用户。艾媒咨询(imediaResearch)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移动健康市场规模达到18.6亿元,较上一年增长17.7%。预计到2017年底,中国移动健康市场规模将突破百亿元,达到125.3亿元;2012年2012年中国智能手机用户规模达到3.8亿,可穿戴便携移动健康设备市场规模达到4.2亿元,预计到2015年这一市场规模将超过10亿元,到2017年,中国可穿戴便携移动健康设备市场规模将接近50亿元[3]。

2移动健康在智慧医疗服务平台的应用

“新医改”方案把“建立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列为“支柱”之一,作为“新医改、支柱”的重要表现形式,构建以移动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核心的智慧医疗服务平台成为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重点的延伸[4]。以移动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核心的智慧医疗服务平台的建设,实现亚健康人群、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卫生行政机构之间对健康档案信息的共享利用,将不同对象或群体联系在一起,形成安全、高效、便捷、易用的健康生态环境。

智慧医疗服务平台的建设将最终形成面向智慧医疗的医疗健康服务体系[6]。

基于智慧医疗健康服务的应用,移动健康系统主要分为医疗服务和健康专家业务应用。

2.1医疗服务应用

2.1.1医疗协助服务

(1)移动健康档案共享。

移动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亚健康人群和医生替代纸张健康档案,为居民提供预防、治疗和康复等从出生到死亡的完整全面的详细记录;为医生提供经过授权的患者历史病历、治疗措施和保险明细,并实现多方面互联互通,达到“城市管理-区域管理-院级管理”三级社会化统一管理[7]。

(2)远程医疗。

远程医疗即应用远程通讯技术、交互式传递信息,开展远距离的医疗服务,主要包括:

①远程诊断:上级医院的专家或医生对基层临床人员提供诊断意见,包括远程影像诊断、远程心电诊断、远程病理诊断和远程超声诊断等。

②远程会诊:上级医生通过远程会诊系统,通过音频与视频直接对基层患者进行会诊,并对基层医生给出会诊意见,如远程视音频会诊等。

③远程监护:利用家用医疗健康护理装置或社区健康驿站采集患者的生命体征信息,并通过网路传输到健康管理中心,由医护人员对居家患者进行监测和疾病管理的服务,如远程家庭监护、远程疾病管理、远程预约等。

④远程资源共享:实现对远程医疗会诊资源的查阅与共享。

(3)双向转诊。

双向转诊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大中型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签订协议,让一般常见、多发的小病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治疗,大病则转向二级以上的大医院就诊,而在大医院确诊后的慢性病治疗或手术后的康复则可返回所在辖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继续治疗或保健。从而减少综合性大医院对常见病、多发病就诊造成的卫生资源浪费,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量,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健康进家庭”的医疗资源合理配置与新格局。

2.1.2社区医疗服务

(1)家庭医生式服务。

与家庭医生式服务相结合,根据个人情况有选择性的和社区医生或医院专业医生签订家庭医生式服务协议,每位医生负责一定数量居民,发挥医护防三类人员的协调配合能力,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健康监测、饮食指导、运动指导等健康管理服务,并能通过信息化系统及时将监测到的数据导入移动健康档案,一边随时进行动态更新。

(2)健康评估与干预。

为重点服务人群建立全面信息化的健康档案,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和体检结果等方式收集健康信息,并进行健康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设计针对个人和团体制定切实可行的饮食、运动、干预方案,通过跟踪随访不断调整方案达到最佳的管理效果,并通过基于健康平台的医疗健康体系信息平台统一管理。

(3)健康跟踪服务。

成立健康管理专家组,组建健康咨询队伍,以社区家庭医生式服务团队为基础,结合被服务对象的具体健康状况和需求,设立健康咨询电话,定期安排保健专家见面咨询,一对一的跟踪解决健康问题;提供不同层次的健康保障和送医送药上门等服务。

2.1.3健康体检服务

健康体检是在“医疗性体检”和“社会性体检”的基础上,以检测疾病证据为目的,开展通过应用体检手段对未病、初病或将病的健康或亚健康人群的身体检查,根据体查结果评估个人的生理指标、疾病治疗的达标情况,健康风险情况,慢病治疗率与控制率,高脂血症/高血压/中风/恶性肿瘤几率等内容,从而为一些体重超重、饮食结构不规律、膳食结构不科学、缺乏运动的人群提早开展干预和管理。

通过对参检人员更加深入的健康体检服务,建立移动健康档案,进行个性化康复指导,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大幅提高个人的健康素质,开展以预防和控制健康危险因素为目的的“零级预防”,从而降低疾病危险因素、降低慢性生活方式疾病的发生率及并发症、致残率、致死率,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

(1)健康风险评估。

通过健康体检资料和生活方式问卷调查情况,分析参健人员目前存在的健康风险,并提出警示。

(2)顾问式日常管理。

充分利用健康管理团队的医学专业知识和保健专业经验,通过一对一访谈、通讯、网络等多种方式对参健人员的生活方式、健康和疾病问题提供顾问式专业指导。

(3)应急指导。

参健人员在任意时间出现的紧急的健康问题,可在第一时间通过电话向健康管理医师咨询和寻求帮助。

2.1.4扩展医疗服务

(1)合理用药预警。

合理用药预警是通过pDa等移动传感设备,通过传送到基于物联网与云计算技术的智慧医疗信息平台进行分析比对,从而实现对各个医疗机构医生开处方、合理发放与使用药品行为的监控管理和动态预警。

(2)辅助诊疗。

辅助诊疗通过与医院信息系统对接,主要实现两个方面的功能。第一,允许医生调用患者非本地的历史诊疗记录,全面了解患者情况,以做出更科学的诊断和治疗;第二,通过听诊器、pDa等专用医疗传感终端获取患者生命体征信息,并将诊疗信息和患者历史诊疗记录通过院级信息平台自动传入智慧医疗信息平台进行智能分析处理,并向医生反馈专业的疾病诊断结果、参考医嘱和用药建议,从而提高医生诊疗效率,更加规范就诊行为,为防范医疗事故提供数据支持。

2.2健康专家服务

为亚健康人群提供基于个人需求的移动护理服务,对在医疗卫生机构或社区卫生机构进行健康护理的人群提供无线查房等移动定制服务。

3结语

移动健康与健康服务被认为是跨行业、跨部门的新兴技术,大众对移动健康有着强烈的需求,大量资金投资都在关注着这个产业,已经呈现出良好市场发展的前景和市场的机遇。预计在未来5年,中国医务人员的智能手机普及率将接近100%,极大地促进移动健康的发展;中国普通消费者使用移动健康产品和服务将较为普遍,医患沟通平台较为完善;中国移动健康市场的各细分领域将会群芳吐艳,带动无线感测器、血压计、m2m设备等产业的发展。中国将逐步建成以移动健康档案为基础的一个城市或一个区域的医疗健康信息共享系统,为移动健康的快速发展奠定基础与提供帮助[8]。

参考文献

[1]姚志洪.跨入移动健康时代[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2(11).

[2]陈苒.健康管理服务的实践回顾[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08(4).

[3]盖小荣,王振捷,魏凡.提升健康体检服务质量水平的思考[J].预防医学杂志,2010(3).

[4]韩丁.健康模式变迁与中国基本健康保障服务的公共供给[J].体育与科学,2006(3).

[5]2012-2013年中国移动医疗市场年度报告[R].

[6]游郑标.基于wap2.0的移动健康监测平台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工业控制计算机,2011(6).

移动医疗方案篇4

摘要:当今医学发展的趋势特征是生命与健康规律的认识趋向整体,疾病的控制策略趋向系统,正走向“4p”医学医学模式。“4p”医学模式即预防性(preventive)、预测性(predictive)、个体化(personalized)和参与性(participatory)。“4p”医学模式更加强调人的主动性,强调日常生活行为对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性,从而强化对个体生活行为的干预,以达到预防疾病、控制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4p”医学;物联网;智慧医疗方案;辰汉电子;嵌入式技术;无线通信技术

从治疗走向预防,是现代医学发展的一大趋势。在压力越来越大的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顾此失彼,健康状况普遍不佳。而更为致命的是,人们缺乏必要的技术手段,获知自己身体状况的相关数据。多数人在无知无觉或后知后觉中被疾病捕获。从现有的预防手段上看,人们预防疾病的措施还局限在完善饮食、规律生活和适当娱乐等基本手段,更高层次的实时监测血压、心跳等都不是他们自己能做到的。

 

无线健康物联网,是将物联网技术用于医疗领域,借助数字化、可视化模式,进行生命体征采集与健康监测,将有限的医疗资源让更多人共享,也就是智慧医疗。

各种无线传感仪可以把测量数据通过无线传感器网络传送到专用的监护仪器或者各种通信终端上,如pC、手机、pDa等,医生可以随时了解被监护病人或者跟踪研究人群的病情和生理状况,进行及时处理统计,还可以应用无线传感网络长时间地收集人的生理数据,这些数据在研制新药品的过程中是非常有用的。

 

智慧医疗方案能让抢救变得更有效率。特别是对于心脏病患者,治疗时间是非常关键的。已经有一些心脏病患者随身携带了专门的无线终端设备,这些设备可以不间断地通过无线健康物联网将心电图数据和其他体征数据实时发送到医疗监测中心。监测中心24小时监控和分析这些数据,在发现异常时立即联络病人或其家属,让病人得到最及时的救治。

 

智慧医疗方案的作用还不止这些。对于那些经常忘记吃药的健忘症患者或者老人,会发现这套方案还是一个很好的帮手,可以为患者及时发送用药提醒信息,并方便地提供药物数据库的资料。这样患者就可以不再错过服药的时间,并且不用再忍受反复查询服药计量的麻烦。类似的解决方案还包括血糖监测手机,测量体脂肪的“减肥手机”,测量肤下水分并具备按摩功能的“皮肤管理手机”,以及能够看到胎儿发育状况的“产妇手机”等。

 

智慧医疗方案功能如此强大,所涉及的技术众多,其中最关键的是智能核心平台,它起到一个承上启下枢纽的作用。构建一个成熟实用的智慧医疗解决方案离不开医疗设备生产环节、智能核心平台研发环节、网络建立提供环节(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等)的通力合作。其中,医疗设备生产环节对行业设备功能、用户需求足够了解,但对核心平台的研发和了解是薄弱的。智慧医疗的智能核心平台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需要高端的嵌入式知识结构,丰富的项目经验。上海辰汉电子利用本身强大的研发实力和深厚的应用领域的经验,用高端aRm嵌入式技术通过3G、蓝牙、ZigBee、wiFi、UwB和专用无线解决方案的微控制器等研发出移动医疗终端的智能核心平台技术,可用于如移动多参数监护仪、血压无线传感仪、脉搏无线传感仪、oCt血氧无线传感仪、oCt血流无线传感仪以及血糖仪无线集成模拟组件等,进而设计出一套新型、智能化的无线网络+移动医疗终端的方案,即智慧医疗方案。

 

该方案可以用在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场合和居家环境,也可以用于生命体征的采集、服药状况的监控等。

该方案帮助患者以及残障人士的家庭生活,跟踪健康监测人群生理指标状况。利用无线通信将各传感设备联网可高效传递必要的信息,从而方便接受护理,而且还可以减轻护理人员的负担。

 

国内某知名医疗设备供应商合作利用辰汉电子的这套方案推出了移动健康监护系统,这套系统可以利用终端设备随时随地地测量心电、呼吸、血压、体温、心率、脉搏、血氧等生命体征,实现对身体隐患的早发现和早治疗。

 

此外,该智慧医疗方案还可以运用到抗震救灾等社会事业之中。

以某地救灾为例,在地震发生后,某总医院的网络技术人员为当地医院安装了一套智慧医疗方案的3G远程影像会诊工作站,实现了该医院与总医院的无缝链接。总医院骨科、神经外科、心胸外科、影像科等多个科室的专家通过这套系统为灾区受难群众提供了医疗救助服务,为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发挥了作用。

 

现在越来越多的智慧医疗方案被应用在人们的生活之中,医疗人员能够利用移动医疗终端完成以病人为中心的各种医疗项目,如无线指示病人用药,对家居病人的健康状况进行远程监控等。能提供准确的健康监测和分析,而相应的医疗成本并不会显着增加,因为得益于嵌入式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的魅力——边际成本递减的规律,智慧医疗方案可以在大范围内进行普及。

移动医疗方案篇5

什么是移动医疗?

国际医疗卫生会员组织(HimSS)给移动医疗下的定义是:通过移动通信技术,例如pDa、移动电话和卫星通话来提供医疗服务和信息,具体到移动互联网领域,则以安卓和ioS等移动终端系统的医疗健康类app(应用软件)为主。简单来说,就是患者可以通过手机上安装的软件来挂号、问诊、复诊、咨询、体检、买药等。这意味着,患者不一定要去实体医院,足不出户就能够看病。这对任何家庭来说都有足够的吸引力。

目前移动医疗的技术阶段能够完成挂号、轻问诊等医疗的周边服务,这已经给患者提供了不少便利。随着移动医疗的发展,患者能够越来越多地在家享受到核心的医疗服务。也许在未来的5年或者10年,一旦与app配合使用的便携式医疗设备达到了临床诊断的要求,那么患者完全可以在家给自己做B超、血检、尿检、心电图等,再把这些检查结果通过app传给医生,接着就只用等待医生传回的诊断和医嘱。不论身在何地,只要有智能手机和网络,就可以随时看病。

移动医疗最具吸引力的地方就是便利,帮患者节省了在就医过程中产生于与医疗不相关的时间和经济成本,让患者少排队、少跑路、少花钱、少着急、少生气。

传统医疗问题1:去医院太艰难

看病难几乎是每个家庭都在抱怨的问题:提前至少半个月才能挂上专家号,每次挂号恨不得前一天半夜就开始排队,去三甲医院看病1公里以外才有停车位,接下来不论是看医生、做检查还是拿药都得排长队……看一次病几乎得用上一整天,可实际上见医生不过5分钟。如果偶尔去一次医院还好,但慢性病患者需要经常去医院,每个月甚至每周都这么折腾一次,消耗着患者本来就不健旺的精力。

移动医疗解决方案:现在许多医院都已经开通了网上预约挂号,这其实就是最初级的移动医疗。现在还有专门用于挂号的app,如“医生预约”,省去了患者跑医院挂号这一趟。接下来,一些医院可能推出自己的app,能够把化验单远程传送给患者,让他们不必为了取化验单再来一趟医院。利用移动医疗软件,不仅让患者少跑路,也减轻了医院的负担。

传统医疗问题2:治疗有滞后性

挂号需要时间、去医院也需要时间,可时间不等人,慢性病患者经常会遇到必须立即解决的问题,之后再找医生意义就不大了。例如,在旅行途中的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量、食量和作息都与平时在家有很大的差别,自己认为可能需要调节胰岛素的注射剂量,需要医生进行指导,这不可能等患者旅行回家再去医院挂号问医生吧?又例如,心脏病患者感到心脏不舒服,于是急忙去医院看病,可到了医院心电图又显示一切正常,总不能检查不出问题,就让患者一直住在医院不走吧?

移动医疗解决方案:“春雨医生”等轻问诊app能及时解答患者在生活中的一些小问题,还有一些配合app使用的便携式检查设备,能够让患者随时随地接受检查。例如,患者心脏不舒服了,可以利用便携式eeG设备给自己做一个心电图,之后再去医院让医生解读心电图,以免漏诊。

传统医疗问题3:好医院都在大城市

医疗资源都集中在发达的大城市,所以北上广看病尤其不容易,但病人并非都只集中在这几个城市。有的患者只为了让医生看看自己的化验单或者X光片,便坐着飞机或者火车来到其他城市看病。即使运气好看上了病,之后如果需要随访,患者可能还需要在居住城市和就医城市之间经常往返。如何才能让西南部的患者也轻松地看上北上广的专家呢?

移动医疗解决方案:虽然现在还不能够通过app进行真正的远程诊断,但一些慢性病患者在确诊以后,能够通过app远程与医生保持联系。相比打电话,专业的手机健康软件能够更直观和准确地传送患者信息,医生也可以更灵活地运用碎片时间来进行随访。这样,一些异地就医的患者,在回到居住城市后,不用再频繁地跑到就医城市。

传统医疗问题4:无法在生活中督促患者

移动医疗方案篇6

4月25日,英特尔公司旗下的全球投资与收购兼并机构英特尔投资(intelCapital)向北京直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注资数千万美元,并签署合作协议。直真科技提供电信及it运营管理软件产品和解决方案,其业务还拓展到国内公有云和私有云的基础设施即服务管理软件和服务市场。

英特尔投资中国区董事总经理许盛渊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到2015年,预计将有超过150亿个联网设备,而用户产生的数据将以每年40%幅度递增,因而it管理复杂程度大大增加,软件服务更需在云计算领域创新。

根据双方达成的合作意向,英特尔将通过资金和技术等渠道,全面支持直真科技的产品创新和业务拓展。英特尔将提供英特尔数据中心管理平台、服务器节点管理技术以及英特尔优化的分布式计算平台,结合直真科技在电信行业的经验和技术,为最终用户提供满足多种计算需求的云计算应用解决方案。

据悉,这笔投资来自“英特尔投资-中国技术基金ii”,将用来帮助直真科技进一步增强其产品创新能力。

爱立信全球路演展示移动宽带技术

本报记者李瀛寰发自北京

“2012爱立信Unplug全球路演”中国区巡展于4月在北京正式开始。按照计划,从现在起到7月,路演卡车将奔赴中国12个城市,与各地公众见面。

“Unplug”的意思是“拔去电源插头”,而爱立信则赋予此词新的中文含义―“移动宽带的新突破”。此次全球路演活动,爱立信通过现场讲解、演示和互动体验,向观众展示爱立信的技术和解决方案,探讨如何帮助用户打造成功的移动宽带商业解决之道,展望演进到异构网络的最佳路径,并解析如何依托智能管道实现智能运营。

移动宽带网络业务量迅猛增长和不同类型终端对网络能力的要求是现有网络向异构网络演进的两大驱动力。爱立信认为运营商要首先做好宏蜂窝覆盖,这是向异构网络演进的起点。爱立信的多标准基站产品组合,从微微基站到宏基站,可以一同部署在异构网络(Hetnet)中,提供优秀的用户体验。

爱立信市场与战略部高级总监常刚表示,由于爱立信异构网络(Hetnet)解决方案采用了整合的灵活回传方式,安装灵活且可以统一维护,因此相比于采用多供应商产品,最多可以帮助运营商减少50%的成本。

广东联通牵手深圳迈瑞

本报记者谭骥发自广州

近日,广东联通与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三方正式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推进移动医疗行业的信息化发展建设。

据广东联通相关人士介绍,广东联通将凭借wCDma3G网络的信息化优势,与深圳卫人委、迈瑞公司三方在深圳试点,大力开展基于3G技术的信息化服务,积极探索移动医疗在医疗卫生领域的综合应用等产研合作,有效整合医疗信息技术、现代通信技术、医疗器械技术,并与医疗服务技术相结合,创造性地构建移动医疗保健服务体系,实现共同发展,互利共赢。

移动医疗方案篇7

几年前人们也许很难想象,通信能和医疗搭上界。然而今天,人们口袋中的手机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语音通话工具――随着全球3G网络的部署,手机正成为人们信息交流的贴心“私人秘书”。医疗行业正在将无线技术纳入各种医疗解决方案,以改善患者的治疗体验,通过将各种移动医疗的特殊功能和服务捆绑在手机上,消费者可以保持最佳的身体健康水平。

在医疗健康服务中使用移动技术,将成为电信行业新的“蓝海”。先进的3G技术具有支持创新医疗健康解决方案的巨大潜力,能够大大改善医疗护理质量并降低成本。凭借3G技术卓越的无线数据传输能力,手机现在已经能够监控糖尿病、心脏病、肥胖等疾病。

悄然成立的LifeComm

在医院挂号、排队所花费的大量时间、重重周折,已经成为多少人心里难解的痛。尽管一些医院正努力通过数字技术提高工作效率,但医院固定地点、有限医护人员等条件的局限性仍然造成传统医疗产品和服务的诸多“瓶颈”。无线技术所特有的移动性、灵活性和高速性恰恰为解决这一问题带来了希望。特别是消费者已经越来越接纳无线的生活方式,这意味着无线医疗解决方案更容易被病人和医生接受,这种解决方案的部署对医疗行业而言也具有更高的性价比。无线通信和医疗领域的行业领袖已经在寻求如何利用无线技术帮助改善医疗领域的途径。

2007年3月,一家名为LifeComm的移动虚拟网络运营商(mVno)在美国悄然成立,无线通信领导厂商高通是其背后的重要发起人之一。该公司的目标是将涉及健康、保健和健身的移动医疗服务捆绑到手机平台上,以帮助消费者获得最佳的个人健康水平。

LifeComm瞄准的是一个巨大得难以想象的市场。随着生活条件不断提高,人们变得比以前更长寿,但生存环境的恶化和生活压力的增加也使人们面临前所未有的医疗健康问题。今天的人们不仅关注疾病的预防,而且更加关注包括形体和心理在内的全方位健康指标,健康养生、美体健身、心理咨询等节目和刊物的流行便从侧面反映了人们对新型医疗健康产品和服务的渴求。

同时,全球人口老龄化也加速了这一趋势。以美国为例,婴儿潮时期二十年间出生的7600万人口,已进入退休年龄,他们收入不菲且更关注健康状况,将是一个对医疗服务有巨大消费能力的群体。in-Stat公司的分析师DavidChamberlain表示,这一代人是无线服务渗透率最低的人群之一,却也是LifeComm一个极有潜力的市场。

目前,LifeComm的运营正有条不紊地展开。该公司正与全球一些规模最大的医疗设备公司合作,预期将于2008年下半年推出虚拟运营服务。高通医疗健康与生命科学部业务开发副总裁DonJones表示,LifeComm公司将目标客户锁定在40~60岁的女性,因为她们将是家庭健康决策的重要“影响者”,而LifeComm提供的业务内容可能涉及健身、体重管理、糖尿病管理,以及高血压、充血性心脏病等心脏健康的监控。DonJones表示,LifeComm已经开始与手机制造商进行商谈,希望设计出对消费者具有吸引力,并且与LifeComm提供的特殊应用及服务相匹配的终端。分析师Chamberlain认为,通过无线设备提供的医疗保健服务有可能被涵盖在美国医疗保险的范围内,这意味着LifeComm公司将拥有一个有力的商业模式的支撑。

融合医疗剑指通信蓝海

移动通信和医疗保健这两个看似不关联的领域交叉在一起,将满足以往不曾满足的消费者需求,从而成就通信行业和医疗行业的新蓝海。

对于传统电信行业而言,这是一个全新的利润区,将创造新一轮对新型终端设备和数据服务的需求。如今,发达地区的无线通信普及率虽然很高,但仍有一些很难渗透的死角,例如老人和小孩。而这部分人群恰恰是对医疗保健最需要的用户,如果能够将无线通信和医疗保健相结合,无疑可以扩大无线通信在这些人群的普及率,并带来不断扩大的对终端和数据业务的需求,帮助无线运营商面对语音业务逐渐饱和的困境。

对传统医疗行业而言,移动医疗也意味着一个全新的想象空间。移动医疗可以实现随时随地对人们实现健康状况的监控,实现连续诊断,从而降低社会医疗保障体系的系统性成本。更重要的是,对于欠发达地区和偏远地区,远程医疗可能成为解决医护人员紧缺、先进医疗信息匮乏这一难题的重要途径。此外,众多医疗保健机构也可以借此拓展新的收入渠道。

投资银行tripletree最近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医疗保健的虚拟运营服务有助于克服人们普遍存在的“医疗惰性”――即人们因为不愿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而选择忽略那些未立即显现的亚健康症状。tripletree的研究报告称:“通过使用蜂窝技术,手机可以对消费者和门诊患者的血糖、体重和血压等关键健康指标进行监测,提醒他们监控自身健康状况并定时服药。佩戴在人们身上或植入人体的监控设备能够发送诊断信息,而手机则是收集这些信息并将其连接到互联网络的最佳途径。”

以LifeComm为例,该公司的计划之一便是设计出可与心脏和血压监测器等医疗设备或计步器等消费设备相连接的手机。DonJones也谈到了可贴在皮肤上对某些身体功能进行监测的“无线创口贴”(wirelessBand-aid)等创新设备。DonJones表示,LifeComm将于今年夏天组建专门的团队,进行更多的市场调研。

重新定义手机角色

事实上,在LifeComm成立之前,无线技术已经开始渗透医疗保健行业。例如,圣迭戈的Cardionet公司就利用高通的QConnect技术对患者进行无线心脏监测,患者配戴的Cardionet传感器通过无线电频谱监测患者,自动发现心律失常的情况,并利用蜂窝网络将连续即时的心电图数据传送到Cardionet的服务中心。该公司的技术人员对数据进行分析,并向医生发出紧急警报,医生也可在线查看信息。从2002年得到美国FDa批准后,Cardionet公司已经利用这种技术为8万5千多名患者提供服务。

移动医疗方案篇8

2013年国务院的《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中提出,为扩大信息消费规模,到2015年要初步建成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宽带、融合、安全、泛在的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要扩大第三代移动通信(3G)网络覆盖,优化网络结构,提升网络质量。加快推进我国主导的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时分双工模式移动通信长期演进技术(tD-Lte)网络建设和产业化发展,借以提升民生领域信息服务水平。推进优质医疗资源共享,完善医疗管理和服务信息系统,普及应用居民健康卡、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推广远程医疗和健康管理、医疗咨询、预约诊疗服务。推进养老机构、社区、家政、医疗护理机构协同信息服务。

卫生部于2011年7月的《卫生部建立完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试点工作方案》[1]中明确提出优化布局和结构、统筹区域内康复医疗资源,逐步构建分层级、分阶段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并于同年9月份在全国选取14个省份开展为期2年的试点工作。

本文希望借助移动通信技术,构建区域康复服务体系,实现国务院所提出的医疗信息服务。

2系统概述

无线通信技术作为有线通信的补充与延伸,可以大大加强基于有线网络的医疗信息系统的移动性和便利性。区域康复服务信息系统将借此摆脱台式终端的物理位置束缚,在区域内实现移动和漫游的康复医疗信息的快速介入,借以提高医疗的时效性。本系统通过移动网络运营技术与有线网络通信技术结合,构建广覆盖、功能齐全、畅通安全的网络系统,服务于区域康复服务体系。其主要包括康复诊疗管理平台、远程医疗服务平台、双向转诊服务平台、云数据管理平台和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可实现康复机构的病区查房、医技沟通、决策支持、双向转诊、医疗咨询、预约诊疗等应用。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

3实施方案

根据区域康复服务体系建设的实际需求,笔者引入云计算概念,将应用系统的软硬件整合起来,打破数据库、服务器、网络应用中物理设备之间的划分,实现计算资源分配与管理的动态化。该系统采取数据分布式应用结构,以移动4GtD-Lte网络为纽带,开发多个系统版本及app应用。在个人层面,患者可通过手机传感器采集个人健康信息,系统自动建立个人健康档案;亦可通过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实现医疗咨询、健康管理、预约诊疗等服务。在医疗机构层面,系统采用数据接口控制器结合有线与无线网络通信技术,既可满足本地康复诊疗需求,又可通过移动4GtD-Lte网络实时将各级康复医疗机构的本地数据上传至云端。在需要发生双向转诊事件时,转诊前医疗机构只需通过双向转诊平台将患者的个人病历信息权限开放至转诊后的医疗机构即可,患者就诊信息将自动由云端传输至转诊后的医疗机构。

在信息安全方面,本系统自动获取各级医疗机构的本地信息,任何中间环节都没有权限修改数据,可确保原始数据真实可信;并采取网络多层次多区域设计原则,建立安全边界及防火墙,确保病人信息等医疗数据的安全性,促进双向转诊的及时性、可靠性。区域康复服务信息网络拓扑具体见图2。

4系统功能

4.1云数据管理平台

建立区级的云数据库,存储区域内海量的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部署和运行区域康复服务信息系统,建立康复服务信息云数据管理平台,以移动tD-Lte网络为传输通道,建立各级康复医疗机构间数据库的数据交换体系。在云数据管理平台中采用分布式计算技术,为系统中的其他子系统提供可靠、高效及可扩展的云数据库、云搜索引擎、云存储及分布式并行计算服务。

(1)基础数据库

建立区域内就诊人群基本档案数据库,实行“一个患者一个标识码,具备区域内的唯一性”,建立覆盖区域内各级康复医疗机构的康复人群数据库,为每一名患者建立唯一的个人健康档案,形成“综合三级医院-综合二级医院-社区康复中心”纵向一体化的康复诊疗的基础数据库。包括患者个人信息、健康状况(慢性病情况)、失能分类及等级、失能原因、康复需求等。

(2)患者诊疗信息库

保存患者在不同医院的结构化的病历信息、康复诊疗方案、康复治疗信息(包括康复设备治疗部位、治疗强度、治疗时间、治疗周期等参数)、康复前/中/末期评估及分析、后期随访等数据。这些数据实时上传至云端中该患者的个人健康档案中,确保数据准确、有据可查。

(3)数据挖掘系统

云数据管理平台通过云搜索引擎提供了分布式的索引系统,通过和云数据库相结合实现对海量数据的快速检索和访问实现数据挖掘功能。该子系统通过使用mapReduce技术,可实现对海量数据的分布式并行处理及分析,支持临床科研工作,可实时调整决策支持管理模块模式库,使决策支持更趋精准。它亦可挖掘区域内康复需求、康复疾病类别等数据信息,为政府部门的政策调控提供数据支持。其原理见图3:

图3云数据管理平台数据挖掘系统

4.2康复诊疗管理平台

(1)康复临床管理门户

康复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在应用决策支援技术上,开发了医师工作模块、治疗师工作模块,针对康复科的整体管理而研发,以使临床康复诊疗更加规范、科学和人性化。该平台主要服务于各级康复医学科,通过康复诊疗过程的决策监控,提升基层医院的康复诊疗水平,从根本上解决基层医院的人才匮乏、资源薄弱、患者不愿就医等现实问题。

医师工作模块主要服务于康复医师的临床工作,实现结构化的电子病历书写,智能初步诊断病人疾病,提供快速有效的康复评估和规范、有效的康复治疗套餐,并即时通知治疗室该病人的新治疗医嘱项目。在医师工作模块中,决策支援功能根植于医师临床诊疗的各流程,按照康复诊疗规范设计运行模式,辅助医师分析临床资料,预测、推理诊断及治疗方案。

治疗师工作模块主要服务于康复治疗师的临床工作,康复治疗师根据医师的患者基本情况接诊患者,查阅病人康复治疗医嘱项目,并对患者本治疗室的康复进行详细评定,核对康复治疗医嘱项目;若发现不合适之处,可向医师提出质疑。在治疗师工作模块中,决策支援技术可辅助治疗师制定合适的治疗参数,并提供禁忌症的系统默认取消功能。

(2)康复决策支援系统

决策支援管理模块构架主要由模式管理单元、资料库管理单元这两部分组成,因其后台服务于康复信息管理服务平台,自动辅助其他模块临床诊疗过程。其中模式管理单元[2]是决策支援系统能否正确实施的关键,针对不同的输入、输出级运算,整合各类临床资料,通过模式来提供预测、推理、分析、创造可行方案。而资料管理单元是决策支援的基础[3],通过将临床病历资料(主诉、病史、查体、检验检查结果)等内容条目化,完成主观性的病历资料数字化、标准化。决策支援管理模块主要包括康复诊断、康复评定、康复治疗方案、康复治疗参数的临床决策,规范康复诊疗流程,提升基层医院的康复诊疗水平。

4.3双向转诊管理平台

(1)康复转诊信息管理门户

康复诊疗管理平台建立统一的康复诊疗信息管理门户,利用云数据库集成各级医疗康复机构管理信息系统、数据资源和信息资源,面向医疗卫生系统内部服务。各级康复医疗机构可根据患者转诊情况及病情,通过此门户实时调取患者区域内个人信息及就诊信息,保障患者区域内就诊的延续性和规范性。

(2)双向转诊应用门户

主要服务于“康复服务体系”中各级医疗机构间的双向转诊,并建立区域协同医疗数据管理系统,实现区域内三级康复医疗机构间的医疗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医疗,实现患者从发病到回归家庭的完善康复诊疗流程,同时建立区域协同医疗共享服务监督及评价系统。在疾病的恢复过程中,系统会对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康复评定自动进行综合评分,对患者进行临床分型(即急性期、亚急性期、恢复期、平台期),制定明确、规范的双向转诊标准,辅助医师进行病人的双向转诊,建立完整的现代康复供应链体系,实现对服务对象的长期、联系追踪管理。

5系统功能架构

康复服务信息系统采取“区域建设,三级应用”的方式,即在海珠区内建设运行环境,物理部署于全区内各级康复医疗机构,建立患者康复服务基础数据库。整个系统包括三级应用系统,分为三级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二级医院康复医学科/康复医院、社区康复中心(见图4)。不同级系统之间功能设计上考虑不同的需求重点,越到上级的系统数据管理和数据分析功能越强,对科学管理和宏观决策的支持能力越大;越到社区康复中心的系统业务管理功能越强,对日常管理工作的支撑能力越大。

6系统设计原则

区域康复服务信息系统的建设目标是建立一个规模庞大、信息量大、安全性高的综合信息系统。在进行系统设计、建设和实施的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标准化和规范化

系统建设采用的软件平台、数据标准、开发技术应符合公认的工业标准,以确保系统集成的可行性、良好的可扩充性。

(2)科学性和先进性

系统设计与开发采用先进成熟的思想、概念、方法、技术和平台,在理解用户的各项需求后,进行科学的建模、功能结构设计及数据库设计以指导系统开发建设;同时在系统建设上适应未来技术、业务发展的需要,保证系统在技术、应用方面的可持续发展。

(3)易维护性和扩展性

采用开放的系统设计,保证系统具有较强的易维护性和扩展性,能方便地进行功能的调整以适应系统需求的变化,如专题应用、数据更新等方面引起的变化。同时系统的升级要充分考虑与现有各应用系统的版本兼容问题,尽可能保证系统有更长的生命周期。

(4)安全性和保密性

为了保证网络环境下数据的安全,系统应具有防止病毒入侵、非法用户访问、恶意更改破坏数据的功能,并采取完备的数据保护和备份机制,防止非授权用户的非法入侵和授权用户的越权使用。系统应可以进行各种权限级别的控制,并具备审核功能,自动记录用户访问的情况和操作过程,以备日后查询。

(5)高性能和稳定性

在系统设计、开发和应用时,应从系统结构、技术措施、软硬件平台、技术服务和维护响应能力等方面综合考虑,确保系统较高的性能。

(6)方便实用性原则

要“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康复医疗的实际需要,贴近用户的需求与习惯做法,做到功能强大、操作简单、方便实用。

7结束语

区域性康复服务体系作为区域卫生信息化的一部分,具备区域卫生信息化的特征,即以康复医疗服务机构为主体,以康复医疗资源合理分配和信息共享为目标,使有限的康复卫生资源利用最大化。区域康复服务信息系统利用移动tD-Lte无线通信技术,使各级医疗机构的康复诊疗流程都在严密的网络管理中进行,并接受质量抽查和阶段性考核,确保信息及时反馈,医疗、康复经验可以互用,能够加快康复专业化建设。

参考文献:

[1]何成奇.解读《卫生部建立完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试点工作方案》的基本思路[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2,27(6):494-496.

[2]marisGmartinsons,RobertmDavison.StrategicdecisionmakingandsupportsystemsComparingamerican,JapaneseandChinesemanagement[J].DecisionSupportSystems,2007(43):284-300.

[3]pekkaKorhonen,Haimmano,SariStenfors,etal.inherentBiasesinDecisionSupportSystems:theinfluenceofoptimisticandpessimisticDSSonChoice,affect,andattitudes[J].JournalofBehavioralDecisionmaking,2008(21):45-58.

移动医疗方案篇9

关键词:云计算;社区医疗;移动医疗服务平台;3G

中图分类号:tp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00(2012)003-0099-03

基金项目:广州中医药大学科研创新基金项目(10cx077)

作者简介:陈平平(1980-),女,广东梅州人,硕士,广州中医药大学信息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通信。

1云计算在医疗信息化中的应用

1.1云计算相关概念与研究现状

云计算的研究在近几年成为热点,维基百科给云计算下的定义:云计算将it相关的能力以服务的方式提供给用户,允许用户在不了解提供服务的技术、没有相关知识以及设备操作能力的情况下,通过internet获取需要服务。关于云计算的研究,从国外来看,主要是一些国际知名的大型企业在宣传推广和使用,如amazon、Google、iBm等,这些公司都有比较成熟的相应的云计算产品和服务。国内已有少数公司推出了基于云计算的产品,如八百客公司推出了基于云计算的在线客户关系系统,阿里软件建设电子商务云计算中心,中国移动也正在进行试验性的云计算研究。

1.2我国医疗信息化现状

当前中国大部分地区医疗卫生条件欠缺,医疗卫生信息化现状更难以适应新医改的要求。卫生机构现在采用的分散式系统建设模式,即独立建设系统,通常都存在着投资分散而导致的系统质量差、多点维护成本高、建设周期长以及信息准确、可靠性低等一系列问题,若采用自主的集中式系统建设,各级卫生机构又面临着it预算少、一次性投资能力差、缺乏专业的技术支持人员、决策时间长等问题。

例如,在我国西部的一个城市的某个区有60余万户籍人口,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这些社区卫生系统没有一个专职it人员,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仅有一个简陋机房。过去全区卫生系统每年的it投资不足百万元,信息系统建成几年后,由于缺乏维护,大多处于瘫痪状态,it系统对他们的工作帮助有限。由于新医改的推行需要配套的信息系统,卫生局管理层及基层业务人员产生了大量而急迫的it需求。目前他们所面临的主要挑战是没有专业人员来规划it系统,没有足够的资金来建设it系统,没有合理的机制来运行it系统。

1.3云计算应用于医疗信息化的意义

为此,可以利用云计算来整合医疗卫生行业的资源,云计算给社区医疗机构带来了很多好的应用契机。云计算能将海量的计算任务分布在大量计算机构成的资源池上,使各种应用系统能够根据需要获取计算力、存储空间和各种软件服务。在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中,通过云计算所提供的各种虚拟化服务,可以很好地解决现阶段所存在的问题。

现今基础网络已十分发达,社区医疗机构在缺乏专业人才、缺乏充足资金的情况下,可考虑放弃自建系统,而转向购买成熟的信息服务。如果大多数社区医疗机构都愿意转向购买服务,这样就可以产生规模效应,汇集零散的资金,建设对所有社区医疗机构都有吸引力的信息服务系统,从而使社区医疗机构能够使用更高质量、更可靠、更成熟的应用。

在云服务平台下,用户从自建信息系统走向购买相对标准的信息服务。基于云计算的低成本共享平台采用集中的系统构建,较之传统的建设模式有着明显的优势,它可以托管多种不同的应用,根据需要动态地部署、配置及回收计算机资源,实时监控资源使用情况,给广大前端用户提供共享的计算资源和服务,并在需要时重新平衡资源分配。

2移动通信技术与医疗服务结合的意义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机的普及程度不断提高。移动通信技术与医疗行业的结合,目前以减少人为因素导致医疗错误的电子病历、医务人员在任何地方都可以随时收到患者呼叫和信息,实现“随身医疗服务”为应用重点,国际上舆论甚至将应用移动通信技术上升到带来“新的医疗革命”的高度来评价。

移动通信用户有广大的覆盖面,因此通过移动社区医疗云服务平台的电子病历共享、远程会诊、网上挂号和预约门诊等高效服务,可以减少病患排队、报销的疾苦,节约社会资源;同时可以有效分流各类患者,普通患者将被科学地分流到社区医院得到就近便利的服务,而大型综合性医院更专注于疑难杂症和危重病人的治疗;同时也避免了像SaRS或H1n1等流行病在患者初诊时乘坐各种交通工具去人流密集的大医院时产生的广泛传染,更有利于统筹监测和防控,而压力相对减轻的大医院也得以通过云平台上的远程诊断帮助社区医院提升医疗水平。

3G移动技术是当前最流行的高速数据传输的移动通信技术,借助3G移动技术,手持设备可以随时随地快速访问社区医疗平台。例如Google支持下的手机操作系统andriod,就可以借助于3G网络连接社区医疗云服务平台,提供移动社区医疗和移动药店等服务,也能够以流媒体等介质来播放远程医疗中的视频资源等。由此可见,移动技术和云计算的无间隙链接是移动社区医疗云服务平台构建得以实施的技术基础。

3基于云计算的移动社区医疗服务平台的系统设计

结合以上两种技术,设计基于云计算和移动技术的社区医疗云服务平台,以云服务平台作为支撑环境,可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的要求,以解决居民“看病难”问题,提高社区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平。移动社区医疗云服务平台创造了新的医疗商业模式,搭建了一个共享的医疗信息系统云平台,为医疗机构、居民等相关人员提供快速高效的服务,使医疗机构、居民在使用医疗信息系统时就如同居民在家使用水电一样简单便捷。系统应用如图1所示。

系统提供的功能如下:

(1)移动医疗定位服务。当居民出现病痛时,可以通过手机将病痛情况发送到云服务平台上,平台通过定位患者所在位置,得出距离患者最近的医院情况,并将该医院的门诊开放信息、位置信息、联系方式、交通信息等反馈给居民。

(2)移动药店定位服务。当居民需要购买药品时,可以通过手机将请求提交至云服务平台上,平台通过定位居民所在位置,得出距离居民最近的药店情况,并将药店的开放信息、位置信息、联系方式、交通信息等反馈给居民。

(3)居民可以通过手机登录云服务平台,对周边医院的医生预约信息进行查询,查询到要预约的专家号后,居民可以通过手机进行预约。预约成功后,系统会发送预约成功的通知短信到用户手机上,完成整个预约提交过程。

(4)医疗机构可以通过手机登录云服务平台,了解就医患者情况,通过电子病历共享、远程医疗等云上的手段,快速、准确地为病人诊断病情。医疗机构只需轻轻一点,相关的病人档案、药品资源库就展现出来,完成电子病历。利用先进科技,支持临床监控和诊断,方便临床记录,辅助医疗培训,并为所有的医疗从业者提供持续可及的医疗资讯。同时,各社区医疗信息化的需求十分类似,在本质上没有太大差别。可以把易于标准化的共性部分用云服务的模式进行建设,考虑一个开放共享的架构,进行高质量、高标准的建设,对各社区医疗机构进行开放,提供服务接入,而各区域只对自己特有的部分进行补充建设。医疗机构和有关部门只需设置统一的标准,只需要往云平台上传输档案数据和读取档案数据即可。而传输和读取的终端是手机。剩下的数据交换、存储、查找、共享等服务都可以交给云计算来完成,而随时可以向云平台里添加新的用户。

4系统架构

图2系统架构

其中,基础设施虚拟化和应用程序虚拟化的实现方法如下:

(1)基础设施虚拟化。

基础设施虚拟化的核心是服务器虚拟化,可采用XenVmm技术来实现服务器虚拟化。XenVmm(virtualmachinemonitor)是由剑桥大学计算机实验室开发的一个openSource项目,主要目的是为了建立更多的虚拟机器。采用Xen的服务器虚拟化技术,可以使得基础设施变成一个资源池,简化云服务平台的资源共享和扩展。

(2)应用程序虚拟化。

首先要对传统的医疗信息系统进行数据结构的重新设计,对主要的实体增加医疗机构的属性,使得医疗信息系统可以为多个医疗机构同时共享使用。通过Soa技术对医疗信息系统进行架构上的优化。Soa与SaaS被称作挛生姐妹,Soa与SaaS是现代软件服务领域的二架马车。SaaS是一种通过internet提供软件服务的模式,其核心是共享。Soa是实现SaaS平台的最理想的软件架构。Soa架构的核心就是模块化,模块之间松散耦合,资源共享。采用开源Soa项目muleeSB(enterpriseServiceBus)对医疗信息系统进行架构上的优化,muleeSB是muleSource推出的产品。

5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1)实现医疗信息系统的云服务,也就是实现软件即服务(Saas)。

建设统一部署、资源共享的医疗信息系统的云服务平台。需要对原有的医疗信息系统进行全面的技术改造。首先,要让原有的医疗信息系统支持多机构共享模式,这个改造会涉及数据结构的重新设计与实现。其次,建设云服务平台门户,门户为个人和医疗机构提供基于internet和3G移动通信技术的访问模式。再者,为云服务平台设计计费模块,实现按使用付费的商业模式。将医疗信息系统重新设计为云服务平台是实现基于云计算的医疗信息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

(2)实现服务平台的业务连续性。

共享的医疗信息系统的云服务平台,同时为多个医疗机构服务,保存多个医疗机构的数据信息。一旦云服务平台出现故障,影响范围是非常大的。因此,提升云服务平台的业务连续性显得非常重要。要在云服务平台出现故障的情况下,保持业务连续性,这也是本系统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之一。

6结束语

云计算在信息资源共享方面的优点极为明显,对于医疗信息化来说,使用云计算服务是一个发展趋势,它能实行方便而快捷的医疗服务,及时提供病人的各种数字医疗信息,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成本,改善病人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因此,利用云计算技术解决医疗资源共享和医疗信息化问题势在必行。结合移动通信技术和云计算技术,面向居民、医疗机构等提出了移动社区医疗云服务平台的整体解决方案,实现了医疗资源的最优整合和最大协同,可以有效解决解决居民“看病难”的问题,提高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维基百科.Cloudcomputing\[eB/oL\].http:∥省略/show.aspx?id=65&cid=17,2009-01-19.

\[2\]李树波.基于云计算的移动学习网络平台构建研究\[J\].软件导刊,2010(12).

\[3\]taKeHaRUSonoDa.evolutionofelectronicmedicalrecordsolutionsFUJitSUSci\[J\].teCH.J,2011(1).

\[4\]CloudComputingandhealthinformationleahC.osterhaus\[eB/oL\].ir.uiowa.edu/bsides/19,2010.11.

\[5\]张工.浅谈云计算及对医院信息化的影响\[J\].医疗装备,2010(12).

\[6\]胡新平,张志美,董建成.基于云计算理念与技术的医疗信息化\[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0(3).

\[7\]neiLBUSiS.mobilephonestoimprovethepracticeofneurology\[J\].neurologicClinics,2010(4).

\[8\]HaKJonGLeea.Ubiquitoushealthcareserviceusingzigbeeandmobilephoneforelderlypatients\[J\].internationalJournalofmedicalinformatics,2009(3).

\[9\]KeVinpatRiCK.Healthandthemobilephone\[J\].americanJournalofpreventivemedicine,2008(8).

\[10\]陈琳,郭凯.论3G通信系统在社区医疗监护系统中的应用前景\[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0(2).

theapplicationoftheHealthCareServicesplatformofmobile

technologyBasedonCloudComputing

移动医疗方案篇10

与传统复合手术室构建思路迥异,Ge一体化复合手术室既为精准诊疗与医疗安全提供良策,又是Ge医疗践行“关爱先行”战略的重要载体之一,实现从产品、服务到个性化和全方位解决方案的根本转变。

有专家预言,未来3年,以Ge为代表的一体化复合手术室或成为三甲医院学术竞争力的新增长点。

复合手术室敲门

追本溯源,复合手术室问世更多与心血管病高发、治疗模式创新休戚相关。

8月8日,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的《心血管病报告2013》显示,我国心血管病患者达2.9亿,且持续增长,平均每5个成年人有1人患病;心血管病死亡率高居榜首,每年约350万人死于心血管病,每10秒有1例患者死亡。

受之影响,中国心血管介入与外科手术井喷式增长。

考虑到复杂心脏病变仅依靠单一治疗手段很难奏效,一种全新的心血管手术模式悄然涌现。1996年,英国学者angelini及同事为多支血管病变的冠心病患者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合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这是全球首次将介入与外科相结合开展复合手术的成功案例。

11年后,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创建亚洲首间复合手术室,将介入手术设备、临床信息系统整合入外科手术室,使医生在手术室内既能行常规外科手术,又能直接完成血管造影和介入治疗,并经多模式影像学信息辅助提高手术效率。

以此为起点,中国心血管病治疗的“复合手术时代”来临,并渗透到各专业领域。截至2013年初,中国各类复合手术室已达200余间,心血管复合手术室超过90间。

理想复合手术应为“一站式”,这要求复合手术室具备完善的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和基建要素,并集临床、教学、科研功能于一体,有助重点学科建设实现质的飞跃。

遗憾的是,囿于高效运转医生团队缺乏、多学科管理协调困难、繁多设备/系统无法互融互通等因素掣肘,国内多数复合手术都停留在“分站式”阶段,真正“一站式手术”仍如水中揽月。尤其面对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等高端复杂手术需求时,无论手术环境、介入影像设备,还是技术操作规范,国内现有复合手术室更显捉襟见肘。

“智”解困局

智能化复合手术室或可打破这一僵局,诚如Ge医疗新近推出的一体化复合手术室解决方案。

Ge医疗一体化复合手术室解决方案,以iGS智能移动介入机器人DiscoveryiGS730血管机为核心,整合超声、麻醉机、监护仪和灯床塔等系列设备。它通过智能化技术、一体化控制、信息系统和专业完善服务,以医生和患者为中心,实现内外科融合,Ct、磁共振与血管造影/血管机优势互补,加之卓越的影像融合技术,为心血管、神经、外周血管和肿瘤疾病复合手术提供强大治疗平台。

iGS智能移动介入机器人通过创新的激光制导、动平衡、虚拟轨道和智能避障技术,成为全球屈指可数的实现按预设轨道精准自由移动、确保移动过程稳定安全的医疗设备。作为迄今少有“具有主动空间管理能力”的大型医疗设备,它全面满足高端复杂手术要求,提供更自由的手术操作空间和更灵活的手术站位;凭借无天轨设计,借助独有的术中5秒旋转采集高清影像、多源影像直接引导手术、三维融合影像实时联动、床旁/控制室一键操控等功能,它还可实现复合手术简捷化、高难手术精准化,助推医院迈入“三维手术导航时代”。

企业方透露,2012年一经推出,iGS智能介入机器人荣登“美国工业协会设计金奖”,已在法国里尔大学医院、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圣卢克大学医院、斯坦福大学医院和克利夫兰医学中心正式投入使用。顺利的话,中国首站将落户阜外心血管病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