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环境设计中的空间概念十篇环境设计中的空间概念十篇

环境设计中的空间概念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47:15

环境设计中的空间概念篇1

关键词:信息架构;图表设计;空间规划;空间认知;环境导视;互联网移动终端交互设计

1环境图形设计的概念及发展

1.1环境图形设计的概念

环境图形设计(eGD)是一门亲源关系复杂的交叉学科,它所涉及的领域包括平面、建筑、室内、景观和工业设计。国际权威机构―――美国环境图形设计师协会(SeGD)将环境图形设计定义为:在建成环境与自然环境中规划、设计指示系统以及其他视觉传达形式并制作成型的职能活动。专业杂志SegdDesign的定义是:环境图形设计与寻路(wayfinding)的视觉层面有关,属于传播识别性和信息塑造场所概念。

从环境图形的定义来看,不难发掘其概念之宽泛、体系之模糊。也不难理解尽管其具有交叉学科的属性,在众多艺术设计专业中这一概念也并不陌生,都曾开设过类似课程,但是课程内容却至今没有较为明晰、稳定和成熟的体系。笔者尝试通过本次课题项目的机会整理概念来源、发展,通过与教学课程结合建立较为合理、饱满的学科体系。

1.2学科的发展

1.2.1建筑指引系统

从19到20世纪,西方建筑与城市开始发展起作为城市公共环境指引系统的环境标识设计。从21世纪初,建筑标识标志设计项目也在此影响下开始在国内发展起来。起初这部分的设计主要由一些平面广告公司和传统标牌制作公司承担,设计任务多是环境指引中差漏补缺性质的零散标牌设计,这些就是最初非正式的环境图形设计项目。此时国内部分高校开始研究环境导视与信息设计、环境心理相关的理论体系,同时由于建筑规模、城市区域规划以及城市信息逐步开放的意识越来越强,此类型的建造项目、改造项目越来越多,规模随之越来越大。建筑指引项目也开始进入建筑设计、环境设计公司,作为其中一种新旧项目的配套业务类型被固定下来。

1.2.2场所营造

20世纪80年代初期,在西方,随着建筑表皮材料与技术手段不断更新,环境图形设计也逐渐超越起初独立与环境的方向指引与识别标牌单体,开始与整体环境空间融合,创造本身即极具个性化和场所感的空间图形。1984年,设计师苏斯曼(DeborahSussman)为洛杉矶奥运会设计了彩色的大型场地图形,成功示范了以图形为主体视觉特征创造三维空间、塑造场所感的设计尝试。

自此,新艺术运动之后运用图形塑造空间形式的装饰风格再次兴盛起来。环境图形结合材质、灯光、建筑构件甚至空间错觉,将场所特征结合导视特征对环境进行分区、标注、引导。“环境图形”这一概念也更加饱满,图形设计师开始加入到空间设计的团队中,形成了真正意义的跨界合作。

1.2.3数字媒体交互设计

21世纪后互联网技术以及移动终端产品逐渐大面积普及,西方城市中的重要公共性建筑与环境均引入了网络导航系统。包括机场、火车站等主要交通枢纽建筑;包括博物馆、展览馆、图书馆等大型公共场馆成为数字媒体导航系统的主要对象。对于大型空间中如何快速、实时的进行空间认知与识别通过新的载体形成新的工具。

环境图形在实体空间的基础上进一步向虚拟平台拓展,图形元素完成了从平面向空间的扩展之后再如何创造性的回到平面?这也成为了图形设计师、环境设计师、交互媒体设计师共同参与的课题。

2教学案例

2.1国外环境图形设计教育

据相关院校网站上的课程资料显示,目前西方开设环境图形设计课程的院校主要有两种情况,其一是在环境设计专业下与建筑、景观、室内并列开设,共同构成空间设计完整的知识体系。比如,奥蒂斯艺术设计学院(otisart&DesignCollege)环境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中就有“室内/环境图形”这样一门综合的交叉学科工作室课程。其二是在平面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开设环境图形设计选修课或高级图形设计(advancedGraphicDesign)课程,结合实际设计项目的设计理论、观念技巧及设计方法论的应用,属于专业特色课程。

2.2国际机构、培训及国际大赛

环境图形国际权威机构―――SeGD的全称是SocietyForenvironmentalGrapicDesign(环境图形设计协会),是一个非盈利性的国际教育组织,主要为在环境图形设计、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室内设计和工业设计等领域的设计师们提供资源,致力于环境图形设计的推进。SeGD协会有一千多名来自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成员,他们都是在环境标识设计、展台设计、主题环境设计等方面非常优秀的设计师。

从1998年开始,SeGD每年都会举办环境图形设计大赛,并评选出SeGD大奖,评选出的优秀设计作品会春季召开的成员会议上宣布,作品也将在随后的展览中展出。SeGD大奖是该领域唯一的国际级设计奖,也是传达设计届的5大赛事之一。从2013年开始,该奖正式在中国区进行推广。

SeGD在1990年美国残疾人法案(aDa)之前20余年就已经开始关注和指导环境图形与建筑传达在无障碍方面的设计。法案之后,SeGD协同aDa以此为主题开展了无数关于无障碍方面的workshop培训课程。除此之外,SeGD还有许多以交通枢纽建筑导向、品牌商业建筑场所感图形环境等为主题开展专题workshop培训课程。

2.3国内环境图形设计教育

目前为止,国内高等艺术设计教育中,大部分将环境图形归属于视觉传达、平面设计专业下较高年级的实验性课程―――导视设计。比如广州美院的《导向设计》既是面向视觉传达专业3年级的实验性必修课程。课程中以空间环境为背景,讲解图形的公共信息传达机能及导向标识系统的建立模式,形成对公共环境图形设计的认识和导向标识的方法。教学内容中包含城市景观、城市结构、信息传达以及人体工学标准。

相比平面设计专业,环境设计系统教育中所强调的环境认知、空间序列等基本设计理念对于导入环境图形识别非常有力。但是,环境图形设计在国内艺术院校归属环境设计专业下的情况却实属少见。这也直接导致从事空间设计的室内设计师、建筑设计师缺少图形与环境结合增强使用者对空间理解的观念,使得许多空间存在导视设计条件先天不足的情况。

从环境图形的学科性质不难看出其包含平面图形、空间设计、环境心理以及人机工程等各方面内容的交叉学科特征,非常适合跨专业公共选修或工作室课程。然而目前来说,在这方面有所尝试的国内高等院校几乎没有。

3《环境信息设计》教学实例

笔者在同济大学艺术设计专业研究生阶段已开展关于环境导视方面的研究,主要关注国内外学术著作以及实际项目操作中环境导视的概念与方法,并撰写《寻路行为与导视设计》硕士论文。从事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环境设计高等教育教学工作之后,在学校和专业开明的课程设置中,有幸在环境设计专业中取得《环境信息设计》的课程教学机会。同样面对没有相关教学先例的情况下,经过近5年不断探索,课程体系逐渐合理化,教学成果也逐渐现现。

3.1课程介绍

环境信息设计课程自开课以来已有五年时间,就课程内容的探讨和设定也是一个不断摸索的过程。课程是面对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设计学院室内与景观专业二年级学生的专业必修课。共48学时,3学分,为期两个多月。

开课之初即设定课程将信息论作为课程的基础方法论之一。初期阶段,如同国内大部分类似课程一样,主要关注环境导视的规划与设计。但环境设计学生在图形设计能力上的先天不足让课程成效甚微。在近期的改革中,把课程分为三段,第一阶段引入运用信息设计与图表设计方法对设计概念进行策划的思维方式;第二阶段进入环境导视的规划与设计;第三阶段加入信息媒体和载体,将互联网手机终端app交互设计与环境导视中的图形设计配合。这一改革将信息设计不仅仅作为图形表现的方法,更增强了信息化的逻辑思维对设计前期、中期相对严谨的控制,甚至将信息技术直接引入设计成果中。在课程之后同学们的其他项目实践运用中起到非常有效的作用。

3.2课程特点

考虑到信息学、交互媒体设计、图形设计等交叉专业理论与技能的教学,在有限的课时中结合课程阶段加入了多次图书管理学、信息交互设计、环境导视设计等行业专家的讲座,在课程后期甚至通过网络平台与交互设计师在网络会议平台上边体验边指导。课程让多个不曾有交往的学科和企业集合在一起,学校图书管理团队、思科中国网讯交互设计团队、腾讯CDC用户体验与交互设计中心团队、现代设计集团环境图形所、复旦尚科交互设计机构因为环境信息课程聚集在一起,形成真正的跨学科指导专家组。

3.3课程在过程中的关注

3.3.1信息组织、用户研究与图表设计

信息学(台湾称资讯学),又称信息科学、资讯科学,旧称情报学,主要是指以信息为研究对象,利用计算机及其程序设计等技术为研究工具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问,是以扩展人类的信息功能为主要目标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对于艺术设计环境设计专业的专业来说,这是一个陌生的领域。但是我们也能在信息学中“信息架构”概念的英文“informationarchitect”中看到它与空间设计之间有趣的关联。探究两者不难发现,其中“信息组织”的方法在空间设计前期策划、空间序列与组织方法中隐约可见。

信息组织方法中的“分类法、聚类法、主题法、标签法、本体法”结合用户研究中典型的“卡片分类法”的操作形式将空间规划中的各个功能区域根据的形式、事件、情境、时间、用户等等形成各种发散性的策划方案。一个设计项目中看似没有关联的众多条件,经过这样的整理归纳,设计角度、方案概念层出不穷,通过概念拼图帮助理清项目条件和设计思路。

这一阶段另外引入的是平面设计中已有些发展的“图表设计”(diagrams)概念。延承自数据统计的统计图形学(statisticalgraphics)在1970年代首次被提出,在美国也常被称为文档设计(documentdesign)。这种通过视觉图形将大量复杂的数据信息快速清晰的表达方法目前已经深入国内不少艺术院校视觉传达设计中的类似“信息设计”课程。这种手法对于环境设计前期策划与概念构思阶段大量“无特征”数据的概念整理和表达甚至更为实际有效,但类似的教学训练却少有看见。课程教学实践证明,优秀的设计方案和清晰明确的概念整理和表达关系密切。3.3.2寻路、空间认知与空间规划

根据经典著作林奇的《城市意象》中对城市空间认知的归纳―――区域、边界、路径、节点、标志物,结合passini《wayfindinginarchitecture》中对建筑空间认知的归纳―――分区、通道、节点、标志物,基本能够了解人们对空间认知从点到线到面的学习过程。passini的专著中还提出寻路动线的概念,也就是在执行到达目标场所的任务前,人们需要制定预先的行动计划。计划中寻找目标地的过程恰恰是空间认知过程的倒序―――从面到线到点。

能够通过清晰的寻路(事件―――路径模型)分析产生空间导视信息标注的重要前提是空间规划层次清晰、动线明确。这一先天条件的优劣对导视设计成败的重大影响越来越被认识到。换句话说,空间规划只有符合人们的认知习惯、使用习惯才能成为一个高效的环境。因此不论建筑内部、户外环境还是城市区域的设计者都必需了解这一过程,明确的区分区域、醒目的标志物、综合信息中心的节点、流畅清晰的路径、内外一致的边界形式,同时了解事件―――路径模型,这些是第二阶段课程的重点。根据空间认知特征及寻路模型理清空间层次、序列关系,最终产生合理的界面形式。

3.3.3互联网交互技术

随着互联网移动终端上的app运用越来越普及,国内外各大城市的机场、火车站等交通枢纽建筑甚至城市旅游区等相继推出了自己的数字导航系统,数字导航与空间导航的虚拟与现实将成为一个新的结合点。同样基于信息架构技术的建筑规划与互联网app程序设计在这里很容易相互对接。

通过思科网讯的技术支持,引入以用户为中心的UCD(UserCenteredDesign)设计流程―――确定人物与情境、确定需求、解决方案、评估设计。同时引入程序设计流程中线框图表到界面形式的概念。这些流程与方法与空间导视规划与设计流程如出一辙,也验证了两种设计类型来自同一根源的事实,也让环境图形设计在空间与虚拟平台通过这一课程对接顺利。

4总结与更多尝试

环境图形设计对应的课程名称从开始的“界面设计”到“环境图形设计”到近来的“环境信息设计”。变化的过程并非盲目,而是越来越清晰于空间规划与图形的关系以及新技术载体对空间图形的转换。课程中最大的遗憾是不能将课程性质定位跨专业合作课程,虽然通过课程设置避免了环境设计专业学生图形能力的缺陷,但是对于完整课题来说仍是很大的不足。

课程内容在不断丰富的同时,关于“环境图形设计”的探讨却又产生了新的理解。新的技术对环境图形的影响仅仅只是载体的变化么?或许新技术在图形的成形和成型上都能产生空前的影响。正如当下参数化设计以及分形技术对图形语言、空间形式语言甚至空间概念设计思维方式的影响令人刮目相看。这是否会是环境图形设计的新方向,笔者也正在这个领域中与相关的专家和设计师共同探索,希望在“现代技术下环境图形设计”的题目下继续有更进一步的研究成果和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petraSchmidt,Birkhauser.patternsinDesign,artandarchitecture[m].2007.

[2]Space&environmentalGraphicsYasuhikotaguchi[m].株式会社六耀社,2010.

[3]莫洛根.信息架构学:21世纪的专业[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岳小莉,曹存根.信息设计和知识设计[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5]斯宾塞.卡片分类:可用类别设计[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6]赫什伯格.建筑策划与前期管理[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7]黄维达.寻路行为与导视系统设计[D].同济大学硕士论文,2005.

[8]markSmiciklas.thepowerofinfographics[m].

[9]JasonLankow.inforgraphics,thepowerofvisualstorytelling[m].

[10]新图表设计,国际知名设计公司的新方案[m].李鸿杰,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11]徐磊青,杨公侠.环境心理学[m].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12]凯文林奇.城市意象[m].方益平,何晓军,译.华夏出版社,2001.

[13]Romedipassini.wayfindinginarchitecture[m].1992.

[14]隆格.城市导视,城市公共指引系统[m].王婧,译.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15]UCDChina.UCD火花集2,有效的互联网产品设计[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

[16]徐卫国.数字建构[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环境设计中的空间概念篇2

关键词:建筑设计;低碳概念;应对策略;环保

1前言

低碳建筑设计具有降低建筑资源和能源消耗低碳建筑设计具有降低建筑资源和能源消耗,很好地控制废弃物的排放量以及排放条件制废弃物的排放量以及排放条件,最终达到控制Co2等对人体有害的气体出现的目的有害的气体出现的目的,保证我国生活环境得到可持续发展的改变[[1]。。除此之外,建筑设计中应用多种高新的技术与方法法,充分合理的利用绿色材料进行建设,让城市居民拥有一个绿色健康的生活环境绿色健康的生活环境,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低碳生活也是整个社会发展的需要与趋势也是整个社会发展的需要与趋势,所以良好的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建筑设计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2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理念

建筑行业的发展也应该适应低碳概念的潮流建筑行业的发展也应该适应低碳概念的潮流,只有通过多种先进的科学技术来保证建筑的低碳环保多种先进的科学技术来保证建筑的低碳环保,才能促进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行业的快速发展。在进行节能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其关键内容就是要对能源的优化使用以及资源的整合利用等相关内容进行控制与管理进行控制与管理。我国地域辽阔,在践行建筑设计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在着一定的差异性。所以在不同的地区内进行建筑设计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要根据地域的特点有针对的开展资源的利用与选择有针对的开展资源的利用与选择,合理的应用节能系统。例如如,在我国北方地区,冬季相对较为寒冷,在进行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过程中,要提高对采暖的重视,合理使用煤炭资源,有效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要不断探究各种新型环保的能源。由于南方的气温特点与北方有很大差异于南方的气温特点与北方有很大差异,因而在南方城市的建筑设计过程中筑设计过程中,需要对电能的耗费量进行考量,尽可能的选取耗电量较低的设备耗电量较低的设备,并且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应有所选择的使用节能系统用节能系统,最高程度增加资源的实用效率。

3我国低碳建筑的现状

现如今现如今,我国的经济得到了快速且较稳定的发展,人们总体的生活质量已经达到了小康水平体的生活质量已经达到了小康水平,呈不断上升的趋势,此外外,人们的知识水平也得到了较大的普及,所以对于环境的保护意护意识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表现出对出行交通工具以及建筑的低碳要求更是越来越高筑的低碳要求更是越来越高,这就要求设计师在进行建筑物的设计时的设计时,要融入低碳概念,并且要不断坚持持续发展的理念念,注重材料和能源的使用。但是,在我国的建筑设计中,设计师比较注重建筑的外表和功能计师比较注重建筑的外表和功能,通常会忽视建筑物的节能功能功能。设计师觉得如果使用低碳技术,会耗费比较高的成本本,会影响后期的经济效益,另外,还怕会影响到房价的稳定性[[2]。。但是在近几年中,我国的一些低碳建筑物已经取得了非常好的效益非常好的效益,因此,建筑设计师也发现了低碳建筑的发展趋势势,从而积极进行低碳建筑的设计。

4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应对策略

4.1仔细分析建筑环境

在对一个建筑实施设计工作之前在对一个建筑实施设计工作之前,设计师应该对建筑所处的环境具有充分的了解处的环境具有充分的了解,对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及建筑要求进行详细的调查求进行详细的调查。根据调查数据做出分析,再在设计时充分考虑这部分数据的参考价值分考虑这部分数据的参考价值,融入到自己的设计中。建筑设计的绿化区域也要有较好的安排设计的绿化区域也要有较好的安排,以便种植绿化植物,增加整个建筑设计的低碳效应整个建筑设计的低碳效应。在建筑设计的整体布局上,参照前期规划以及后期的观察前期规划以及后期的观察,保证整个建筑物的具有合理的布局特点局特点,降低建筑物出现杂乱分布的情况,使低碳概念在整个建筑布局与规划中得到很好的提升[[3]。

4.2选择绿色的建筑材料

在现代的建筑中在现代的建筑中,低碳材料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低碳材料的研发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的研发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因此在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需要充分考虑低碳材料的应用价值需要充分考虑低碳材料的应用价值,提高建筑材料的使用效率率。在我国的传统建筑物中,使用了大量对身体有害的建筑材料材料,例如含有苯元素的材料以及甲醛类材料,这些材料严重影响了居住空间内的空气质量影响了居住空间内的空气质量,人们通过呼吸这些受到污染的空气而影响到身体健康的空气而影响到身体健康。此外,部分材料所含有的有毒物质具有很高的隐蔽性质具有很高的隐蔽性,人们难以通过视觉或嗅觉直接感受到这些有毒物质的存在这些有毒物质的存在,而长时间的接触这些有毒物质,会严重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影响到人们的身体。所以在建筑材料的选取上,需要充分考虑到绿色材料的使用价值虑到绿色材料的使用价值,增加绿色材料的使用量与使用效率率。此外,在选用绿色材料进行建筑过程中,也要做到节能环保的良性循环保的良性循环。

4.3利用建筑空间实现低碳概念设计

保证建筑空间的使用率最大化保证建筑空间的使用率最大化,且有效控制建筑物总面积的需求量积的需求量。具体的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对建筑面积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尽可能多的减少建筑在实际建设环节所需消耗的资源[[4]。。例如:在日本的住宅设计中,对空间的规划就十分完善就十分完善,从空间利用的最大化角度出发,保证了低碳概念在建筑空间上的应用在建筑空间上的应用。此外,在建筑空间的设计环节,再生能源的利用率应加以充分考虑源的利用率应加以充分考虑,从而最大程度上提升建筑空间的利用效率的利用效率。例如,居住户型大小和规格的设计应结合建筑空间自身的可变性和灵活程度进行考虑空间自身的可变性和灵活程度进行考虑,并且要顾及到建筑的使用功能的使用功能,尽可能提高建筑物的使用年限,同时对建筑施工垃圾的处理要得当垃圾的处理要得当。

5结束语

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我国人民的环保意识在逐渐加强,并且对环保概念的理解也逐渐深入并且对环保概念的理解也逐渐深入,越来越多的人加入环境保护的队伍中保护的队伍中。而建筑设计中的低碳理念的运用还不够成熟熟,导致低碳概念的应用还存在很大的局限性,还需要技术研究人员与实际施工人员的不断努力究人员与实际施工人员的不断努力,来提高低碳概念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设计中的应用,以适应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因此,积极探讨建筑中的绿色材料的运用以及绿色的建筑环境等讨建筑中的绿色材料的运用以及绿色的建筑环境等,均对低碳概念在建筑设计中的良好发展具有帮助碳概念在建筑设计中的良好发展具有帮助。

参考文献:

[1]王.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应对策略解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52015(28):39.

[2]张学伟.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应对方法论述[J].江西建材,20162016(21):66+68.

[3]陈嘉轩.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应对策略[J].住宅与房地产,20172017(3):53.

环境设计中的空间概念篇3

摘要:本文通过归纳空间之美的概念以及阐述设计的目的,了解空间之美在环境设计中的重要性,来研究空间之美在环境设计中的体现过程,如何将具体的美感和功能性相结合,利用虚实、错落、层次等表现手法,利用不同的材料,营造不同风格的空间,同时提升空间中的艺术品质。

关键词:空间之美;环境设计;体现

引言

美在中国的语言中是一个含义非常宽泛的概念,它所讲述的是一种通过亲身体验才能够描述出来的欣赏。一般来说人对美的知觉是具有一定规律性和客观性的,比如建筑环境空间设计的过程中可以展现出一种规律又均衡的意境美,而这种意境美,就是人类所追求的建筑境界的空间之美。空间之美与空间中的环境设计息息相关,体现了在环境设计的过程中,设计方法与审美高度的重要性。在实际的空间营造过程中如何进行更好的设计,空间设计如何虚实结合、错落有致、层次分明等等,对空间环境设计的美感体现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1空间之美的概念和设计目的

关于空间之美最早的概念是源自西方发达国家对于一种舒适品位、休闲情趣的追求,或者说是对不同的空间设计风格或严肃或轻松的表现方式。空间之美的设计理论概念,实际上就是指一种以视觉传达和空间设计槊浇槭侄危通过环境设计主题的设计过程,起到了传递美感的作用。它在设计的过程中涉及到很多的学科领域,运用科学范畴的理性思维更加合理的划分空间中不同功能区域,再加以人机工程学等理论使空间设计理性与感性相结合,使用不同设计领域的综合概念和技法,对各种风格的空间整合,并且进行综合的体系化建设。

若想在空间环境设计的过程中展示空间之美,不能仅仅进行简单的空间设计,而是需要在整个空间设计中营造一种氛围和意境,能给使用者带来视觉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以及与心灵的互动所带来的美感,使之进行有效的交织体会。通过不同的设计手法和各种设计风格的表现淋漓尽致地展示空间之美,让使用者体会出无限的美感,在空间中得到艺术的熏陶和身心的放松,最终达到一种环境之美与心灵之美的融合,这才是空间之美表现的目的所在。

2空间之美在环境设计中的重要性

作为一种设计的内在需求,这种空间的美感和所营造的意境具有各种不同的表现风格。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会运用到各种不同的设计手法。在实践中通过现代、复古或其他多种风格的设计,给人一种浓厚的艺术美感,形成一种空间之美。这种空间之美对环境设计欣赏者的重要性在于它是建筑设计和建筑存在及建造的灵魂。

因此在实际的环境空间布置中,应当尽可能的简化空间中繁琐的部分,在布局上应该更加合理和具有秩序感,利用空间去表达美感,充分的考虑到不同空间的具体风格定位及巧妙的运用隔断划分空间,更加具有功能性、私密性、舒适性及美感性。

3空间之美在环境塑造中的表现

美是一种带有意境和生活情趣的概念,这种美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一种客观的存在。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要体现出空间的层次感和轮廓性,这种空间的美感和意境的美感就是人类建筑设计和环境设计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在园林景观的设计和表现过程中,虚实结合的空间之美就是空间布置的设计点之一。例如,中国苏州四大名园,巧妙地把有限的空间虚实结合,组合成变幻多端的景致,在园内更是运用框景、借景和层次设计等手法巧妙地表达了中国园林古朴的美感。中国的古建筑虽已加上了时间的符号,可它设计的思路与设计的方式直至今日仍留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其空间层次的美感也通过不同的设计手法展现在观者面前。而这种空间的美感与环境设计之间的贯穿,正是提升使用者审美品位的主要因素。时间虽在变,可人们崇尚的经典却依旧是心中不变的永恒。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空间之美的设计应当落实在建筑的不同范围和涉及区域,进行单独的个性化设计。比如说同一个建筑的不同区域,其空间属性不同,那么对于空间之美的设计也有不同的需求。因此在进行空间创作和美感设计时,应该使空间属性与空间意境的要求进行一一对应。有时某一个区域的空间之美有可能和功能性结合得非常特殊,或者在与功能性结合过程中表现出一个空间多个功能需要的体现,因此每一个实用性与空间之美都有着不可分离的一种对应关系。

4结语

在研究空间之美对于环境设计的重要性的过程中,通过展现环境设计中不同的意境强化空间之美,也运用艺术美感为使用者达到生活品位的提升,使人们对于空间之美与环境设计之间有更多的认识和了解,提高了审美能力。环境设计中的艺术展示要具有舒适性和创新性,使其达到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赵力.论空间抽象因素在装饰环境设计中的应用[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2):105-108.

作者简介:

环境设计中的空间概念篇4

[关键词]空间展示设计人性化

展示设计是一项强调空间环境和道具形式的独立设计职业,它是一种空间形态的构成。展示环境分为室内空间和室外空间。室内空间是以展品本位为出发点,在展示道具形式作用下的空间形态。本文就针对展示环境中的室内空间设计所涉及的一些问题做相关的探讨。

一、展示设计中的空间概念

展示艺术与空间是密不可分的,甚至可以说展示艺术就是对空间的组织利用的艺术。从展示设计的概念,展示设计的本质与特征,展示设计的范畴以及展示设计的程序,我们可以发现,“空间”这个概念是贯穿始终的。展示设计是一种人为环境的创造,空间规划就成为展示艺术中的核心要素。所以,在对空间设计进行探讨之前首先明确空间的概念是非常必要的,也是每一个设计师需要把它当做“理念的基石”铭记在心的。

1.空间的两重性

空间这个概念有着相对和绝对的两重性,这个空间的大小、形状被其围护物和其自身应具有的功能形式所决定,同时该空间也决定着围护物的形式。“有形”的围物使“无形”的空间成为有形,离开了围护物,空间就成为概念中的“空间”,不可被感知;“无形”的空间赋予“有形”的围护物以实际的意义,没有空间的存在,那围护物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2.空间的时间性

在展示设计中我们所说的空间是四维的,在此给通常意义上的三维空间加上“时间”这一概念。空间是可见实体要素限定下所形成的不可见的虚体与感觉它的人之间所产生的视觉的“场”,是源于生命的主观感觉。而这种感受是和时间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人们在展示环境中对展品的观赏,必然是一种动态的观赏,时间就是动态的诠释方式。

3.空间的流动性

在展示环境中,空间具有流动性是必然的,是由展示空间的功能特点决定的。展示空间是一门空间与场地规划的艺术,是在特定的空间范围内用一定的表现手段向观众传达信息,它使观众犹如置身于一个巨大的艺术雕刻中,用陈列手法的动态表现,规划上有意识的引导,使观众在三维空间中体验时空产生的第四维效应。

二、展示空间设计的一些基本原则

1.采用动态的、序列化的、有节奏的的空间展示形式

前面提到展示空间最大的特点是具有很强的流动性,所以在空间设计上采用动态的、序列化的、有节奏的展示形式是首先要遵从的基本原则,这是由展示空间的性质和人的因素决定的。人在展示空间中处于参观运动的状态,是在运动中体验并获得最终的空间感受的。这就要求展示空间必须以此为依据,以最合理的方法安排观众的参观流线,使观众在流动中,完整地、经济地介入展示活动,尽可能不走或少走重复的路线,尤其是不在展示的重点区域内重复,在空间处理上做到像音乐旋律般的流畅,抑扬顿挫分明有致。使整个设计顺理成章,在满足功能的同时,让人感受到空间变化的魅力和设计的无限趣味。

2.在空间设计中考虑人的因素,使空间更好的服务于人

展示设计需要满足人在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需求,这是在进行展示空间分析时的基本依据。人类需要舒适和谐的展示环境,声色俱全的展示效果,信息丰富的展示内容,安全便捷的空间规划,考虑周到的服务设施等,这些都是人类在精神上对展示设计提出的要求。这就需要设计师仔细地分析参观者的活动行为并在设汁中以科学的态度对人机工程学给以充分的重视,使展示空间的形状,尺寸与人体尺度之间有恰当的配合,使空间内各部分的比例尺度与人们在空间中行动和感知的方式配合得适宜、协调,这是最基本的空间要求。同时人们应该是在一个舒适的环境中进行活动,如果不能创造一个给人以心理上亲近温暖感觉的空间,那即便是利用了最先进展示手段的环境也只是冷冰冰的机械组成的没有生机的躯壳。一个充满人性化的展示空间才是一个“合情”、“合理”的设计。

3.以最有效的空间位置展示展品

展品是展示空间的主角,以最有效的场所位置向观众呈现展品是划分空间的首要目的。逻辑地设计展示的秩序、编排展示的计划、对展区的合理分配是利用空间达到最佳展示效果的前提。因此,设计师中必须将空间问题与展示的内容结合起来进行考虑,不同的展示内容有与之相对应的展示形式和空间划分。给展品以合理的位置是展示空间规划首要考虑的问题,也是能否做成一个成功的展示设计的关键。

4.保证展示环境的辅助空间和整个空间的安全性

在一些大型的展示活动中,可能包括各种仪器、机械、装备及模型等需要消耗能源的设备。这些设备的运行大都需要一定的动力支持,如电力、压缩空气、蒸汽等,这些辅助设施也都需要占据一定的空间,而且必须考虑将这些设备的空间与展示环境隔离开,以防止噪声、有害气体的污染,并做好安全防范。考虑好对这些辅助空间的处理是顺利完成整个展示活动的保障。

在空间设计的过程中,观众的需求是第一位的。所以必须重视展示空间的安全性。如设想到各种可能发生的意外因素,如停电、火警、意外灾害等,必须考虑到相应的应急措施。

三、结语

展示设计是一个有着丰富内容、涉及广泛领域并随着时展而不断充实其内涵的课题。以上我们讨论了展示设计中所涉及的空间的问题,可以得知空间在展示设计中处于灵魂地位,展示活动需要传达的信息必须通过空间展现在公众面前,空间为我们的感知活动提供了场所,没有空间,我们将无法获得信息也无法和人交流。总之,正确处理好空间的问题是展示设计中的精髓;正确认识空间与展示设计的关系是做设计的前提和基础;较好的运用“空间”语言则可以赋予一个设计以实质的意义和生命力。

参考文献:

环境设计中的空间概念篇5

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的首次提出是1987年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这一报告中出现的,指的是人类社会的发展既要满足与现代人的需求,也不能损害后代子孙的满足需求的能力,从淡水、海洋、土地、森林、资源等几个方面进行合理的规划。其思想的核心是人类应该全面的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关系,人要与自然和谐相处,认识到我们在发展的过程中对于人类社会和自然所应付的责任。可持续发展由两个关键的部分组成,一是人类发展的需求,二是对于这种需求的限制。对于这两种组成部分具有重大影响的因素有三个方面:一、收入再分配,确保自然资源不会在短期内被迫耗尽;二、提高贫困人口对于遭受自然灾害或者是经济危害的能力;三、全面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满足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为全民提供平等发展的机会。可持续发展具有三个基本的原则,一是公平与原则,包括代内公平、代际公平以及对有限资源的公平划分;二、持续性原则,人来社会发展不能超过环境的承载能力;三、共同性原则,世界各国不论发展水平和文化的差异,都要进行可持续发展[1]。

2住宅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设计中的发展趋势

2.1住宅可持续发展

住宅的可持续发展主要理念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于居住者的人性化设计,二是更加的注重对自然环境的关心。在人性化的设计方面,是基于人类在住宅中的时间超过了整个生命周长的1/3,有必要提供令人满意的居所。人性化的设计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一个方面:一、以自然的设计手法尽可能的设计出适宜人类居住的温度和湿度环境,保持住宅的舒适度,同时减少能量的消耗;二、在声音环境上建造一个安静和谐、适宜居住的环境;三、在采光上要尽可能的利用自然采光,同时搭配良好的照明系统,营造出适宜的光环境;四、对空间布局进行合理的规划,以多效灵活的理念对房间进行设计;五对于住户进行全面的考虑,特别是对于老人、残障人士进行合理的关心,在设计中予以体现;六,增强住宅设计的抗灾能力和建造质量,加长其使用寿命。在自然环境方面的注重是建筑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在对建筑的设计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在建筑的场地上予以重视,包括建筑物的朝向、布局、对于地形的设计、植被的覆盖等;二在能源方面要进行材料、能源等利用率的提高,从整体上降低能耗,注重与节能减排思想的结合;三;在建筑的设计与布置中要注重对于自然资源的利用,比如说太阳能、自然采光、自然冷源等;四、在使用的过程中要注意有害物质的排放,减少住宅的声污染与光污染,同时在建筑过程中尽量使用当地的资源,减少建筑的成本。

2.2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核心的住宅设计

对以上内容进行全面的概括主要就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建筑设计的考量:综合环境概念、多元空间概念、建筑文化概念、节约能源概念、经济效益概念。住宅的设计主要分为外部环境与内部空间环境两个方面。从住宅的外部空间来说,主要分为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两个方面。从人文环境上来说建筑的设计要满足人们的心里意向,能够展现独特的心理品质和精神关怀。所以,以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要注意建筑的设计要融入当地的文化历史环境,并能够强化当地的历史文化概念。这一理念主要分为三个方面,首先是对于当地的历史继承,包括对于具有历史景观的保护、运用现代科技对于传统民居的保护与再生、当地传统建筑技术的利用;其次,要与整个的城市设计相配合,在城市的设计轮廓中和街道设计中予以体现,有机的结合当地的交通、土地等各种资源,并与城市固有的景观进行结合,突出整个城市的特色,还可以利用公共的活动空间设定进行城市文化景观的多重利用;最后要全面与居民的生活相结合,在设计中充分的考虑原有的生活和工作习惯,并保持原有居民对于城市的认知形象。这一理念的代表作是吴良镛先生设计的北京菊儿胡同新四合院。在自然环境方面,主要考虑的是建筑景观的规划设计要与自然景观相统一。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一是要发挥原本住宅环境中的有利因素,比如远山、地形和湖水,尽量的保持原有的地理条件;二、对绿化进行分级设计;三、全面的考虑住宅的朝向、风向等因素;四、针对油烟等污染物的处理进行合理的设计,保持住宅区的空气质量和整体环境;五、合理的规划住宅区的人力以及车流,减少噪声的污染在能源方面要尽可能的利用再生资源,比如太阳能和风能,比如以色列对于建筑中太阳能的利用非常的多。同时对于自然要循环进行利用,比如现今流行的水循环系统以及垃圾回收系统[2]。

2.3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室内设计发展

在室内设计方面,首先是在通风方面予以着重的考虑,要尽可能的利用自然通风对建筑内的空气进行交换。在这一方面,目前主要是利用自然风压和热压来实现的。自然风压方面,就是当风吹响建筑物的时候,迎风面形成正压背风二形成负压,这是气流就可以从正压区的开口流入,由负压区的开口流出,形成自然风的自然通风;热压自然通风就是利用建筑本身的热压进行通风,也就是烟囱效应。热空气从建筑的上风口排除,冷空气从建筑的底部进入。这一设计与室内和室外的温度差异正相关。这一设计的理念要注意对过堂风、门窗位置、通风层的设计安排,尽量减少风的阻挡设置。在采光方面,要注意对自然采光的利用,减少人工采光,同时可以进行遮阳板与反射面的设置,避免室内的直射光。在这一方面,可以利用棱镜玻璃、遮阳板与反光隔片以及调光板这几种技术对建筑的采光予以控制。棱镜可以改变光线的室内照度;遮阳板可以避免太阳光线的直射,造成室内光线太过明亮,同时反光隔片可以调整室内的照度,营造舒适的采光环境。而调光版可以进行调节室内的照度,避免室内照度的不均匀。在环境方面要注意绿化的设置,植物能够使城市的温度下降1°C,树荫下的温度可以比周围环境的温度低2°C,对于整个环境的影响都非常的重要,能够吸附灰尘、减少噪音,所以当代建筑的可持续化发展要注意绿化的设置。在室内空间的设置主要是立体化的设置。立体化的设置包含着阳台、平台和屋顶的绿化,这一绿化可以通过植物来蒸腾水份,提高整个室内湿度,降低建筑物的温度。这一方面要注意对于植物的选择,有些植物可以再7cm厚的砾石和沙土中存活,而许多的蔬菜只需要20cm厚的土壤[3]。

3结语

环境设计中的空间概念篇6

关键词:建筑设计;生态系统;空间置换

abstract:thisarticledrawontheecologist'sunderstandingoftheestablishmentofanoverallarchitecturalconcept,analyzinganddiscussingtheecologicalbuildingdesign.

Keywords:architecturaldesign;ecosystems;spacereplacement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从生态学角度认识建筑系统

建筑系统是建筑师主要关注的问题,生态系统环境是生态学家主要关注的问题。分析比较建筑师和生态学家对两种概念的不同认识,有助于把握注重生态的建筑设计所应该解决的基本问题,以及可能采取的相应的设计策略。

如果回顾现代生态建筑的设计理论和实践,直到西姆提出了“整合设计”的概念,建筑师才进一步从生态学的角度,对注重生态的建筑进行了相对全面的研究。

如果从生态学的角度理解建筑,生态学家不仅将建筑系统视为地球生态系统中各种不同的能量和物质材料的临时的组织形式,而且需要确定建筑系统全寿命过程的各个环节中,与生态系统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不仅包括组成建筑系统的各个建筑元素的安装和制造,还包括建筑系统的使用、建筑元素的弃置和重新利用等。

因此,注重生态的建筑设计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第一,将建筑的全寿命过程看成是一种与能量和物质材料支配相关的过程。建筑师将地球上的能量和物质材料(生物和非生物组成部分),组装成临时的形式,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最后拆除。拆除之后的各种建筑元素要么重新在其他的建筑系统中利用,要么被自然生态环境所吸收。

第二,是一种对建筑系统的预期性研究。建筑师应认识到建筑系统在全寿命过程中,会对地球资源和生态系统产生不利的影响。建筑师必须全面考虑其中的各种不利影响,将消除和减少这些负面影响作为建筑设计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2、建筑师和生态学家对环境和建筑概念认识的差异

对于注重生态的建筑设计而言,建筑师应该从建筑师这一职业要求的角度出发,了解生态学的一些基本概念,例如,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等。因为从生态学理论中寻找影响设计过程、设计决策和建筑系统自身的内容,才是建筑师借鉴生态学理论和方法的目的,而不是简单地照搬生态学概念。

(一)认识环境概念的差异

建筑师和生态学家之间的一个明显差异是二者对环境的理解不同。

生态学家认为系统周围的环境对于系统本身非常重要,例如,早在1956年,保罗・西尔斯就已经指出,地球上的每一个生命系统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周围环境的状态和稳定性的影响。

如果建筑师将环境概念简化为建筑系统所在的空间区域,例如,一个特定的设计地段和地理上的空间方位,而没有认识到特定的设计地段所固有的生态和生物系统的存在,那么,他对注重生态的建筑设计所强调的环境的认识就非常片面。对于注重生态的建筑设计而言,环境的概念不仅包括建筑的物质环境(无机环境),还包括建筑的生物环境(有机环境)。

为了吸收、消化生态学家的环境概念,并且将其纳入设计体系,建筑师需要了解的一个最为基本的生态学概念是生态系统,因为生态系统是生态学研究的重点之一。

(二)建筑师应该借鉴生态系统的概念

1935年,英国生态学家坦斯利首次明确提出了“生态系统”的概念(虽然这个概念本身的产生,无疑要早得多),认为环境中的生物要素和物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一个空间单位,这个空间单位被称为生态系统。比较权威的生态系统的定义由尤金・奥德姆在1971年给出,他认为生态系统是一个单位,就是“包括特定地段中的全部生物(即生物群落)和物理环境相互作用的任何统一体,并且在系统内部,能量的流动导致形成一定的营养结构、生物多样性和物质循环(即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物质交换)。”

哈沃德・奥德姆将生态系统分成很多种不同的尺度,例如,湖泊生态系统可以包含很多的子系统,每一个子系统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独立的生态系统(图2)。对于建筑师而言,这一研究的意义在于:建筑系统同样既可以看成是范围更广的生态系统的子系统,也可以看成是独立的生态系统。

如果接受生态学家的生态系统概念,那么,建筑师就应该不仅将特定设计场地视为一种空间的概念,而且将其视为一个活跃、具有一定功能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应该遵循自然过程中的相互作用而整体地考虑。

当然,注重生态的建筑设计还需要分析建筑系统自身。这种分析可以通过一种假设的方式进行:假定建筑系统是经过建筑师的设计,有意识地“嵌入”到特定场地的生态系统中,以便预测建筑系统对自然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这种“嵌入”的影响程度还受到其它因素的作用,像生物多样性、特定场地的生态稳定程度、地理区位、特定场地开发的历史和引起不良后果的行为等。例如,郊区比再开发的城区具有较高的生态多样性和复杂性,因此,也就具有较高的生态承受力。

(三)认识建筑概念的差异

如果说建筑师和生态学家对环境概念认识的差异是由于二者理解的深入程度不同所造成,那么,二者对建筑概念的认识则存在着本质的差异。

从通常的观念来看,作为专业人士,建筑师对建筑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美学、场所、空间使用、形式、结构、建筑元素、颜色和阴影的利用等方面。

生态学家是以一种生态系统的观点来理解建筑概念的。例如,哈沃德・奥德姆解释生态系统的不同尺度概念时,只是将建筑系统作为更大范围生态系统的子系统来理解。

生态学家所关注的是由于建筑系统的“嵌入”所导致的周围生态系统中各种条件的变化,例如,地球生态系统和资源的开发、改变和增加。任何可能引发上述变化的建筑系统都被视为具有生态影响的建筑。

生态学家认为建筑系统应该与周围的生态系统融为一体,而不是对立和分离,人类和建筑环境是生物圈中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建造行为首先被生态学家看做是一种生命体的行为,然后,才是这一行为的实际作用――建造房屋。对于注重生态的建筑设计而言,必须借助于生态系统的概念分析建筑系统:建筑系统不仅包括物质结构,而且包括人的行为和设计成系统的机械次系统的运作以及生物组成部分,这些可以视为建筑系统的子系统,它们之间同样存在着各种相互作用的关系。当然,通常而言,建筑系统中占据主导地位的组成部分是非生物的组成部分。

(四)建筑系统的生物组成部分的作用

由于建造过程的影响,特定设计地段原有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组成部分,往往被一种简单化的、人造的和均质化的非生物环境所替代,例如,混凝土、沥青路面和不透水的铺地材料等。

在为了适应极端环境条件而进行的微型生命维持系统的设计过程中发现,人们必须与地球保持一种类似“脐带”的维系关系,或者闭合于一种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基本过程进行复制的环境中。为了延长生存的时间,必须引入与陆地生态系统相一致的生物结构。

建筑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生物结构存在着一些类比关系,在许多方面,完全隔绝的人造微型生命维持系统(例如,宇宙飞船)生存所遇到的难题,与人类在生物圈这样一个“全球生命维持系统”中持久的生存所遇到的难题非常类似。正像对自维持住宅的研究一样,这样的生命维持系统面对的问题也是控制和监测空气和水污染、提供足够的食物营养供应、处理逐渐增加的有毒废弃物质、以及为上述的一切行为提供充足的能量供应等①。一种“维持生命的系统”必须包括地球生态系统中的三种基本的生物组成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使生产、消费和分解等各种生命必需的过程,保持平衡状态。

建筑系统不可能脱离周围生态系统,独立维持其运作,而是与周围的生态系统保持着相互依存的关系。因为占据一个特定的设计地段之后,建筑系统已经成为更大规模的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行使着生态系统子系统的功能。

3、依托整体生态观和开放系统观建立整体的生态建筑设计观念

尤金・奥德姆指出:“任何一个层面上的发现,都有助于另一个层面上的研究,但绝不能完全解释那一层面发生的现象。但是,要理解一棵树,就必须研究树所构成的树林和构成树的细胞和组织。”、这些论点都可以看成是一种典型的整体论观点。很多持整体论思想的生态学家,像奥德姆、罗伯特・麦金托什等人认为:必须整体地看待生物圈中生态系统相互依赖的关系。而生态思维的一个最为重要的特点是强调整体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与坦斯利对生态系统的定义是相符合的。阿维尔进一步指出,在生态系统之中和不同生态系统之间存在着一个表示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的网络模型,其中系统每一部分的变化都会影响系统整体的运作。

如同生物体一样,维持建筑系统运作需要稳定的输入,同时,会产生相应的输出,而输入的来源和输出的终点都是周围的生态系统环境,即建筑系统是一个开放系统,是地球生物圈中能量和物质材料流动的一个环节。而由于所有维持建筑系统的能量和物质材料的生产过程都会导致生态系统环境的变化,所以,建筑师需了解维持建筑系统的能量和物质材料的输入状况,例如,种类、数量等。

通常意义下,建筑师将建筑系统视为一种相对静态和不可变的实体,而整体的生态建筑观则具有以下两个方面的特点:

一方面,作为一种次级系统,建筑系统是生物圈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生物圈中连续的能量和物质材料流动的一个环节和阶段。

另一方面,作为一种独立的开放系统,建筑系统自身具有一定的能量和物质材料输入和输出,可以追溯其中的每一个元素的来源和流动的路径:从产地到建筑系统,最终重新返回到周围的生态系统环境中。

综合上述两个方面,整体生态建筑观要求建筑师在建筑全寿命过程中,关注建筑系统中的能量和物质材料流动路径。这种关注的目的主要有两个:第一,从建筑系统作为生物圈中的一种能量和物质材料的流动环节而言,寻找周围生态系统和建筑之间合适的关系,整合二者,尽可能地保护本地资源;第二,从建筑系统作为一个独立的开放系统而言,节约资源,限制可能的不利生态影响。

如果深入比较生态学家和建筑师所具有的建筑概念的差异,那么,可以发现整体生态建筑观所体现的时间因素的影响。建筑系统是更大范围生态系统中,能量和物质材料流动过程的一个环节,而这种流动是处于动态之中,随时间变化而变化,因此,需要整体地研究建筑元素中所蕴涵的能量和物质材料的流动。

生态建筑要求建筑师理解建筑系统内部存在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相互作用,以及建筑系统对周围生态系统环境的全寿命过程的影响。为了减少输入和输出的总量,建筑师可以采取相应的设计策略,例如,利用灵活性设计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减少建筑系统全寿命过程中所耗费的资源和排出的废弃物等。

如果深入比较生态学家和建筑师所具有的环境概念的差异,那么,可以发现整体生态建筑观体现出的空间因素的影响。生物圈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而建筑系统是一个开放系统,与外部生态系统环境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这些相互作用是以一定的空间范围为基础,而不是仅仅局限于特定设计地段以内。这种空间因素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第一,对周围生态系统的空间置换影响;第二,对周围生态系统的空间影响具有一定的范围。

环境设计中的空间概念篇7

在现代社会中,室内环境设计与人们的生活关系越来越密切,不敢是家庭还是办公室,都离不开合理的室内环境设计。为了减轻人们的生活和空间压力,舒适和轻松的现代简约风格居室室内环境设计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到现代室内设计中。在对现代简约风格居室室内环境设计定位和具体要求进行探讨之前,我们首先应该对现代简约风格的概念有更深入的了解。

现代简约风格设计的概念

简约风格室内环境设计的主要思想概念就是简约主义,简约主义最早可以上溯上上世纪初期。作为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的重要流派之一,其一直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变化。“少而又少”是很多设计师和学者所认为的简约主义核心内容。简约主义谁崇尚简化,无论是原材料还是照明亦或者色彩等各种设计元素都最好简化到不能再简化为止是最好的。因此,很多简约主义设计在设计元素上极其含蓄内敛,没有绚烂和繁琐的设计元素,都是以少和简取胜。简约主义风格设计从概念上来说就是一种对繁琐与复杂加以摒弃的设计,在设计风格上追求简洁和明了。人们对简约主义目前的定义是以后总对事物最本质价值寻找的思想,通过对空间布局的比例设计达到化繁为简,能够很好的剔除阻碍人们欣赏的元素,让空间和形式以最简单直接的面貌展现在人们的眼前。现代简约风格的重要设计理念是细腻、精准、简单,通过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设计将简朴的淋漓尽致将材料等最最原始本真的状态表现出来。

现代简约风格居室室内环境设计定位和具体分析

现代简约风格在居室室内环境的设计定位上主要是让身在其中的对象能够获得一种不被环境包围的解放和释然,使人与家具等环境要素脱离空间的概念实现和谐相处。现代简约的居室环境不能是浓妆艳抹过于花哨的,而应该以宁静利索为主。在用色的定位上虽然不是说只采用一种颜色,但通常来说主题颜色最好要少之又少,至于点缀颜色最好不要“喧宾夺主,只需要在整体设计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就好。至于装饰材料最好是天然的,无需过多的修饰和艳丽的色彩,整体的设计以横平竖直为主,对材料的本体加以还原。现代简约风格居室室内环境设计中大理石、花岗岩等天然石材和天然木材是比较常用的,这些来自于自然的材料,能够更好地拉近人与材料及自然地距离,使空间环境更加亲切和极简。根据现代简约风格设计的概念和定位,室内环境设计具体可以从以下要点入手。

1.客厅的设计要点

客厅是居室中招待客人和日常休闲生活的主要区域,对整个居室环境有很大的牵制作用。其家具摆放设计应该以人流方面为主,尽量使其显得更加开阔。在现代简约风格下,客厅必须尽可能低简洁大方,但大气中还应该透露出一些家庭的温馨。在背景颜色搭配上可以选择米黄色,装饰上则可以选择黑色胡桃木等,这样能够显现出更加多元化的审美观,使其空间环境更加活泼一些。客厅的墙壁装饰应该以简约为主,可以装饰少量的装饰画,根据主人喜好选择的装饰品能够使主人心情更加愉悦。在色彩和比例的选择上,应该着重整体的协调,尽可能地规划出一个全家人都喜欢的居家风格,这样才能让客厅成为全家人都喜欢的聚集场所。

2.卧室的设计要点

卧室主要以睡眠为主,所以在设计上应该着重其睡眠功能的发挥,充分满足用户睡眠功能的要求。在房间比较充裕或者客厅较大的条件下,为了使卧室空间更大,可以拆除卧室原有的卫生间。不管怎么说,卧室是人们从工作学习状态进入睡眠状态的过渡场所,在设计上必须要让人感受到温情和休闲以及舒适、愉悦等氛围。再对卧室的美化过程中,应该巧妙地选择暖色调的色彩和光影效果,也可以加入一些单色的绿化点缀和织物装饰,使卧室空间环境既具有稳定性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将各种干扰因素减少到最小,保证居室主人能够感受到卧室的休息和睡眠氛围。

3.餐厅的设计要点

餐厅作为吃饭的场所,其总体布局应该结合整个房间的流通空间、使用空间和工作空间等要素,将这些要素完美结合起来,共同创造出一个和谐的整体。餐厅的设计首先应该与家人接待客人和家人与客人方便用餐相符合,其次还应该对审美与艺术价值进行追求。从空间设计的原则来说,餐厅在总体的平面布局上没有一种必须的真理和必有的规律可遵循。但是基于现代简约风格居室室内环境设计的理念,餐厅内部的设计应该从其空间面积出发,家具的样式应尽量简洁、颜色应该以淡雅为主,过于复杂的样式和颜色只会给人一种拥挤和繁复杂乱的感觉。

环境设计中的空间概念篇8

关键词:建筑;环境设计;设计思路

1引言

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更加重视生活质量,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建筑环境设计不仅仅是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更重要的是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建筑环境设计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程,涉及到暖通、建筑、电气等多个专业,由于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建筑规模也在日益增大,导致建筑环境设计项目更加复杂。

2建筑环境设计的新观念

2.1模糊概念

模糊概念和精准概念是属于对立的关系,模糊概念中没有清晰的界限。模糊概念是艺术品质中的一个重要特性,通过艺术形式给人们展现模糊性,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加广阔的想象空间,让建筑环境设计更具内涵。在建筑环境设计中,利用模糊概念可以将建筑环境的复杂性,采用形式多样的朦胧美展现出来,从而更好的满足公众的环境需求,将空间的景观更好的表达出来[1]。

2.2生态理念

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不断增强,生态理念在建筑环境设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传统的建筑环境设计中,一味的选择个性化和豪华的设计风格,最终导致人与自然的相处不和谐。而将生态理念运用到建筑环境设计中,注重人与环境的协调统一,在环境设计中通过对空间环境的合理配置,有效减少了能源的消耗,在环境设计中也突出了生态价值观和生态美学观,让人们在利用环境的同时也承担起保护环境的责任,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让人们可以更好的尊重环境和自然,在打造优美建筑环境的同时可以确保生态平衡。

3建筑环境设计中的空间利用

3.1空间组合

建筑环境设计中的空间组合包括对比设计、流动处理、序列组合和过度引导等多种形式。空间对比设计是运用明暗对比、高矮对比、大小对比、形状对比、虚实对比等各种组合形式来增强环境设计的表达效果。例如在环境设计中,可以通过做到虚实比例的恰当,尤其应该留意环境设计的虚处,让人们看到建筑的同时可以产生无限的联想,从而产生意境,达到环境设计之外的虚境。流动处理就是利用空间的起承转合来增加建筑环境的流动感,例如在建筑物的外部环境中,在入口处留下空白的空间,充分利用封闭的空间和开敞的空间的对比以及光影的变化来营造出流动变换的艺术效果。序列组合是按照特定的内容组合合成序列,例如动物园按照动物的品种来安排设计。过渡引导是一种处理空间的重要方法,例如柱廊、檐廊等的运用。

3.2空间分隔

空间分隔就是将建筑中的大空间分成多个小空间,空间分隔又包括实隔、虚隔以及渗透等手段,例如在公园里,通常通过植物、景观、建筑、山石等将整个大空间分为若干个小空间。在居民建筑的室内环境设计中,就是根据不同的功能将整个大空间分隔成很多个小空间。虚隔主要是将交通隔开,而并不隔断人们的视线,让人们可以隔圆相望。实隔是从视线上和交通上同时隔断,例如密林、天井的设计等。渗透是在不同的空间之间通过艺术手法处理透和围的关系,例如室内室外空间的相互渗透等,不仅丰富了建筑环境设计的层次感,还增加了趣味性[2]。

3.3空间改造

在建筑环境设计中,色彩对室内空间具有改造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空间规划的功能和空间调整的功能。在室内设计过程中,色彩的搭配可以根据室内空间的功能不同来进行规划,不同的色彩具有不同的情感倾向,在进行室内空间改造的时候可以充分发挥色彩的情感倾向,从而更好的实现室内不同区域的功能。这样不仅可以节约时间和人力,同时还更加经济方便,最后需要对不同的功能区域进行调色,使不同功能的色彩与整体空间的色彩进行有效的结合。家庭住宅中的卧室,私密性比较高,如果选择鲜亮的色彩,会使人的精神处于亢奋阶段,不利于人们的休息,所以应该选择淡雅的色彩。针对办公区域,需要保持人们的头脑清醒,同时集中人们的注意力,所以可以选定纯度较低的活跃色彩,绿色和蓝色就是很好的选择,可以保持人们大脑的活跃。对于餐厅来说,可以选择橘黄色等暖系色彩。

4建筑环境设计中的色彩效果

4.1色彩烘托

在环境设计中,色彩发挥最大的作用便是烘托作用,尤其是在建筑外部环境的设计中,色彩不仅会影响建筑环境的整体效果,也会影响建筑的整体造型。合理的搭配色彩可以将色彩和室内的空间协调,很大程度上可以改变空间的设计面积,从而影响人们的视觉感,改变人们视觉中的空间大小。色彩不仅可以装饰建筑物本身,也可以装饰用户的心情。色彩对人们的心理会造成较大的影响这是众所周知的,在进行室内设计的时候,设计者就可以充分利用色彩调节人们心理的原理来进行设计,通过色彩的搭配来调节不同性格的人的心理,从而为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3]。使用黄彩的搭配,可以营造一个温暖活波的居住气氛,让人觉得心情明朗,给人带来华贵的感觉。红色系列给人温暖、大方的感觉,紫色给人高贵、烂漫的感觉,给人一种神秘感,绿色系列给人自然、清晰的感觉,可以使人心情愉悦。

4.2色彩调和

在建筑环境设计中,还应该注重色彩的整体调和性。背景色是室内设计需要考虑的最主要问题,一般背景色的选定应该考虑到室内设计的整体风格。室内设计的背景色包括了天棚、地面和墙体的颜色,所以背景色的设计在选用了这三者的颜色之后,还应该考虑这三者颜色的协调与否,注重的是整体协调,而不应该过于重视某一个方面的背景设定。地面合适的色系不一定适合天棚或者墙体,所以在室内设计过程中也不应该过于使用某一种色系。家具色彩同样是室内设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家具色彩的确定和背景色的确定是一样的,应该服从整体,家具色彩的搭配应该和室内设计的背景色相协调。在确定了整体装修的背景色之后,接下来需要考虑的就是装修色彩,室内设计的装修色彩主要包括门窗颜色、通风孔、壁柜和墙裙等地方的颜色使用,装修的色彩应该是和家具色彩以及背景色彩相协调的,在选定装修色彩的时候一般不建议根据自身的喜好在确定,而是更应该注重其与整体的协调。

4.3色量运用

色量是指建筑设计中运用色彩的面积和用色的纯度。色彩具有调节光线的作用,而不同的色彩调节光线的力度也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不同的色彩的反射率是不一样的,其中白色的反射率最高,在70%-90%之间,其次就是灰色系的反射率,最后是黑色,黑色的反射率在10%以下。在进行建筑室内设计的时候可以根据楼房和房型的不同用途来进行色彩的合理搭配,使用不同的色量达到不同的效果。对于建筑的外部环境来说,色量的运用以简单为主,彩度以淡雅为主,明度以明亮为主[4]。

5建筑环境设计的艺术风格

5.1情感表达

建筑环境的艺术设计还应该关注用户的情感需求,情感元素是艺术的生命,但是情感艺术是无法精确的表达出来的,所以需要借助艺术形式将情感更好的表现出来。不同的室内空间由于色彩搭配的不一样、空间造型的不一样以及功能的不同都会给人不同的情感感受和心理体验。空间的整体感应该和进入这个空间环境的人们心理定势产生积极的情感融合,只有这样人们在进入这个空间环境之后才能产生愉悦的情感。如果环境的设计和人们的心理定势相违背,那么人们就会产生消极的情感反应,甚至会感到压抑和讨厌。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的所有元素在进入人们的感觉系统之后,构成了人的感官体验,人们对室内环境的认知是由听觉、视觉、嗅觉等共同完成的,通过动态的组织空间设计元素让人们在生活的过程中得到满足,让人们感受到更好的艺术魅力。

5.2审美取向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追求个性化,个人的丰富性慢慢就转化为物的丰富性,人们在追求新奇、个性化的东西,最终都会转化为物的形态,也就是说物是人们需求的载体。设计师往往和用户有着不同的意识形态和审美价值,这就要求设计师在设计的时候应该对用户的审美价值取向提出更高的重视。由于人们的主体审美价值取向不尽相同,用户的差异化、个性化越来越明显,设计者在进行室内设计的时候已经不能将其看成为自己个人的表演舞台,室内环境设计已经不能是设计师的自我表达[5]。用户的审美价值取向受到文化、生活经历、年龄、性别和职业等的影响,所以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应该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只有这样环境设计出来的最终效果才能与用户的审美取向相和谐,从而被用户接受和感悟。

5.3地域风格和传统元素

地域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和艺术风情,在建筑环境设计中,巧妙的运用地域文化,不仅可以突出设计师建筑环境设计中独特的风格和鲜明的个性,同时还更统一获得当地人民的喜爱,也可以让外地的人们感受到当地的独特文化。通过开敞通透的布局,可以让建筑形式更加轻巧优雅,表现出一种和谐统一、自然的意境。在建筑风格中,还可以注重中西文化的结合。如图2,就是兼备中国传统元素的现代建筑设计图。文化具有非常强的传承性,在建筑环境设计中充分利用传统元素,可以让人们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精华。在利用传统元素的时候,并不是简单的对传统元素进行复制和模仿,而是通过对传统元素的转化和重构,对其进行重新诠释,用现代的审美观念和艺术表现手法对传统元素进行重新的演绎和创新[6]。

6结语

建筑环境设计中的环境是指室内空间环境、物理环境、视觉环境和建筑物周围环境等,从自然方面看,应该是客观环境和建筑内外环境的有机融合,具有非常明显的社会属性。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通过对建筑物形状、色彩和风格对建筑环境进行设计,为了设计出更符合人们审美的建筑环境,设计师需要不断升华自身的设计理念,提高建筑环境的设计水平,为人们打造一个舒适、优美的环境空间。

参考文献:

[1]徐伟.环境艺术中的模糊性思维探究[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5(5):124-125.

[2]李抒音.环境艺术设计中空间艺术的运用[J].大众文艺,2013,21(8):9-11.

[3]金娟.建筑环境中的色彩艺术设计研究[J].文艺生活,2012,32(8):215-216.

[4]于洋,刘剑虹.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人文关怀与人文精神的表达与呈现[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4,34(05):93-95.

[5]周成广.域网建筑协同设计平台安全性与适用性研究[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10,36(2):16.

环境设计中的空间概念篇9

  关键词 绿色设计 绿化设计 良性循环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生态环境意识的进一步觉醒,绿化设计将成为现代室内设计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什么是绿色设计?在公众乃至业界的理解却不尽相同。我们有必要从现在起对绿色室内设计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一、“绿色室内设计”的提出

随着环保、节能、低碳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的日益普及,人们对”绿色”的渴求已迅速渗透到各个领域,发展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绿色室内环境更是其重要内容之一。于是,绿色设计便被提到亟待解决的议题上来。不少设计师转向更深层次上探索室内设计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力图通过设计活动,在”人一社会一环境”之间建立起一种协调发展的机制。这种尝试性的设计创新。标志着室内设计发展的一次重大转变,于是”绿色设计”的概念应运而生,成为当今室内设计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

二、“绿色室内设计”的概念及内定

绿色设计从本质上来讲是宏观的战略概念。绿色室内设计是指能给人们提供一个环保、节能、安全、健康、方便、舒适的室内生活空间的设计,如室内布局、空间尺度、装饰材科、照明条件、色彩配置等都可以满足居住者生理、心理、卫生等方面的要求,并且能充分利用能源、极大减少污染等等。

“绿色设计”,其核心就是符合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设计系统。室内设计仅作为微观的绿色设计之一,如何才能做到真正的“绿色室内”,不是简单的使用环保的材料、用点所谓的“绿色建材”就能达到的,它涉及到设计的理念和思想、室内空间与气氛的营造、各种材料的选择及搭配、通风和温控、采光与照明等多方面的因素。

首先应从空间的概念进行实质的分析。任何一个空间都是三维的,而室内设计的基本着眼点永远是在期间生活、工作、活动的人。因此,室内设计的空间概念应该是四维的,而不是简单的二维的界面概念。空间和功能是室内设计的前提,室内空问是建筑空间的延续和发展,同时也是对空间组合的再分配。空间的尺度和均衡关系是室内设计需考虑的首要因素。而功能决定了空间,不同功能的空间有着相应的比例关系,处理好这些关系是室内设计的第一步。

材料与室内设计的关系密不可分。不同的材料可以代表不同的时代特征;不同的材料可以造就不同的空间样式;不同的材料可以营造不同的装饰风格;材料甚至可以左右设计的流行时尚;作为绿色设计的战略目标,在现阶段也只有从材料寻求突破。

材料的环保概念包括两个层面的含义:第一是材料自身的环保性,即材料的内部构成物质不存在危害环境的成分;第二是材料的再生性,即材料能否循环使用的性质。

在室内环境种尽量采用自然光源,合理的考虑室内环境的通风和温控,尽量利用小环境中的自然物理环境,同时处理不同光环境下的室内空间,根据人的不同活动方式和生活习惯,有针对性进行采光和照明设计。尽量减少大面积隔断,这样一来既节约了成本又增加了室内空间,且室内空间的通风更好,增加室内的清新空气。

色彩的搭配要合理,不同的色彩搭配能产生不同的空间氛围,给人不一样的愉悦感,不要使人产生烦燥、疲劳等感觉,色彩运用的主次要分明,不要使人眼花缭乱。

二、“绿色室内设计”实施的原则

室内“绿色设计”有别于以往形形色色的各种设计思潮,更不同于以”人”的需求为目的而凌驾于环境之上的传统室内设计理念和模式。其设计原则可遵循以下三点:

提倡适度消费原则。

在商品经济中,通过室内装饰而创造的人工环境是一种消费,而且是人类居住消费中的重要内容。尽管室内”绿色设计”把创造舒适优美的人居环境作为目标,但与以往不同的是,室内”绿色设计”倡导适度消费思想。倡导节约型的生活方式,不赞成室内装饰中的豪华和奢侈铺张。这体现了一种新的生态观、文化观和价值观。

注重生态美学原则。

生态美学是美学的一个新发展,其在传统审美内容中增加了生态因素。生态美学是一种和谐有机的美。在室内环境创造中,它强调自然生态美,欣赏质朴、简洁而不刻意雕凿;它同时强调人类在遵循生态规律和美的法则前提下,运用科技手段加工改造自然,创造人工生态美,它欣赏人工创造出的室内绿色景观和与自然的融合,它所带给人们的不是一时的视觉震惊而是持久的精神愉悦。因此,生态美更是一种意境层次的美。例如:eduardoarroyo最新设计的一个项目——位于埃斯科里亚尔住宅就是其中其一。他对别墅周围的自然环境给予了最大限度的尊重,尽量保持了原始森林及周边环境的原貌,设计的叛逆往往会成为创意的源泉。

倡导节约和循环利用。

室内”绿色设计”强调在室内环境的建造、使用和更新过程中,对常规能源与不可再生资源的节约和回收利用,对可再生资源也要尽量低消耗使用。在室内生态设计中实行资源的循环利用,这是现代建筑能得以持续发展的基本手段,也是室内”绿色设计“的基本特征。

三、室内绿化的功能及作用

室内设计的基本目的一方面要达到使用功能,合理提高室内环境的物质水准,美化室内环境;另一方面又有净化空气和调节室内小气候陶冶情趣的作用,使人从精神上得到满足,提高室内空间的生理和心理环境质量。

室内绿化是达到室内设计基本目的重要手段,其功能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分隔空间的作用。

空间的分隔与联系是室内设计的重要内容。以绿化分隔空间的范围是十分广泛的,如在两厅室之间、厅室与走道之间以及在某些大的厅室内需要分隔成小空间的,如办公室、餐厅、旅店大堂、展厅,此外在某些空间或场地的交界线,如室内外之间、室内地坪高差交界处等,都可用绿化进行分隔。某些有空间分隔作用的围栏,如柱廊之间的围栏、临水建筑的防护栏、多层围廊的围栏等,也均可以结合绿化加以分隔。

对于重要的部位,如正对出入口,起到屏风作用的绿化,还须作重点处理,分隔的方式大都采用地面分隔方式,如有条件,也可采用悬垂植物由上而下进行空问分隔。

2、联系引导空间的作用。

联系室内外的方法是很多的。如通过铺地由室外延伸到室内,或利用墙面、天棚或踏步的延伸,也都可以起到联系的作用。但是相比之下,都没有利用绿化更鲜明、更亲切、更自然、更惹人注目和喜爱。

绿化在室内的连续布置,从一个空间延伸到另一个空间,特别在空间的转折、过渡、改变方向之处,更能发挥出整体效果。绿化布置的连续和延伸,如果有意识地强化其突出、醒目的效果,那么,通过视线的吸引,就起到了暗示和引导作用。方法一致。作用各异,在设计时应予以细心区别。

3、突出空间的重点作用。

在大门入口处、楼梯进出口处、交通中心或转折处、走道尽端等,既是交通的要害和关节点,也是空间中的起始点、转折点、中心点、终结点等的重要视觉中心位置,是必须引起人们注意的位置,因此,常放置特别醒目的、更富有装饰效果的、甚至名贵的植物或花卉,使起到强化空间、重点突出的作用。

布置在交通中心或尽端靠墙位置的,也常成为厅室的趣味中心而加以特别装点。这里应说明的是,位于交通路线的一切陈设,包括绿化在内,必需以不妨碍交通和紧急疏散时不致成为绊脚石,并按空间大小形状选择相应的植物。如放在狭窄的过道边的植物,不宜选择低矮、枝叶向外扩展的植物,否则,既妨碍交通又会损伤植物,因此应选择与空间更为协调的修长植物。

4、装饰美化居室的作用。

根据室内环境状况进行绿色植物布置,这种布置所充当的是桥梁作用,它将个别的、局部的装饰组织起来,以取得总,体的美化效果。经过植物布置,室内装饰将更为生动。居室中的色彩常常左右着人们对环境的感受,倘若室内没有枝叶花卉的自然色彩,即使地面、墙壁和家具的色泽再漂亮。仍然缺乏生机。所以,室内观叶植物对室内的绿化装饰作用不可低估。

5、改善室内生活环境的作用。

室内观叶植物枝叶有滞留尘埃、吸收生活废气、释放和补充对人体有益的氧气、减轻噪音等作用。同时,现代建筑装饰多采用各种对人们有害的涂料,而室内观叶植物具有较强的吸收和吸附这种有害物质的能力,可减轻人为造成的环境污染。

四、“绿色室内设计”的实施

1. 存在的问题

目前设计的价值概念尚未在社会完全确立,知识产权得不到应有的保护,设计市场尚未完全建立,表现于设计中的普遍的简单的抄袭现象和以施工代设计的所谓“免费设计”运行模式。在具体的实施方面,能源的浪费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最容易做到而又最难做到的一点。小到随手关灯、随手关水龙头;大到设备选型、定制标准。贪大求全、讲排场、莫虚荣、喜炫耀成为滥用能源的病根。另外,由于业主与设计者单方或双方的艺术修养达不到应有的水准造成的过度装修的问题,将追求美观悦目空间效果的装修愿望理解为表象豪华的社会观念,无法从总体上把握空间扭转的创造,过度装修纯粹是材料的堆积,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讲都是有违于绿色设计观念的。还有一个就是缺少人性的关爱,设计的本质在于对人性的关爱,也是绿色设计的基本出发点。室内设计中的见物不见人和以偏概全的手法是对人性关爱的漠视。体现在对老龄人群、残疾人群、特殊职业人群生活环境的设计,也体现在设计者专业技能基本素养的缺失。

2. 绿色室内设计的手法

将室外的元素引人到室内,使室内更加自然化;尽可能将阳光引入室内,发挥阳光杀菌抗霉的作用,同时也节约了能源;在室内设计用运用自然造型艺术,即有生命的造型艺术:室内绿化盆栽、盆景、捅花等,在卧室应尽可能少摆些绿色植物,因为有些植物夜问排出的气体含有有害成分。严重影响健康;避免居室用光不当而造成不良的视觉刺激,强烈的眩光同样会造成光污染。

用绘画、书法等艺术手段在室内创造出山水、自然景观,如风景壁画、植物花卉、云天水色、墨宝匾额等,既有把大自然引进室内的效果,又产生浓郁的诗情画意,增加了室内艺术氛围。

在室内设计中强调自然材质肌理的应用,让使用者感知自然材质,回归乡土和自然。设计师对表层选材和处理十分重视,强调素材的肌理,并暗示其功能性来形成一种突破,大胆地原封不动地表露水泥表面、木材质地、金属等材质,凿意显示装饰素材的肌理和本来面目。

节能问题始终是个重要的课题:利用自然能源;减少能源的消耗;开发新的自然能源和乡土材质等。室内设计师回顾历史,从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惊奇的发现可以借鉴传统建筑的构建方式来探索解决能源问题,如”黄土窑洞”的穴居形式、”构术为巢”的巢居形式等将再度成为室内以及建筑设计的研究和设计疗向。

环保设计的另一个方面就是色彩的搭配和组合,恰当的颜色选用和搭配可以起到健康和装饰的双重功效。

五、“绿色室内设计”的展望

按照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融会的程度来区室内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以界面装饰为空间形象特征的第一阶段,开放的室内形态与自然保持最大限度的交融,贯穿于过去的渔猎采集和农耕时期;以空间设汁作为整体形象表现的第二阶段,自我运行的人工环境系统造就了封闭的室内,形态,体现于日前的工业化时期;以科技为先导真正实现室内绿色设计的第二三阶段,在满足人类物质与精神需求高度同意的空间形态下,实现诗意柄居的再度开放,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

绿色室内的发展需要全社会的一致行动。首先应该在社会观念上形成共识,建立相应的道德价值观和”绿色”的美学观;其次应在业内围绕着”绿色”的室内理念进行全面的考虑,作为一种基本的设计方针贯穿到设计与施工的各个环节。另外我们不应该只注意到硬件的设计,忽视了弹性件的破坏、恶化和减少,甚至忘掉了软件(隐形)的部分,即忘记了室内设计的目的而造成建筑装饰中对生态平衡的问接性破坏,避免脱离经济基础的高消费,高标准和单一模式。

1. 真正敞开自己、融人大自然

在人类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只是在工业化之后我们的室内环境才趋向于封闭。正是因为封闭才产生了诸多的环境问题,环境因素成为人类生存利益的主体,打破封闭使室内再次走向开放,摆脱人工气候的控制,创造融会于自然环境的建筑内部空间,成为绿色室内设计的关键因索。

2,建立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

自然环境本身就是一个生态循环的系统,建立与地球生态系统相适应,能够良性循环的室内生态系统,这是室内环境绿色设计的基本点。

现在生态建筑方面已有初步的成果,如德国的生态建筑一德国国会大厦太阳能穹顶与自然通风系统。建筑是室内环境的载体,只有伴随着生态建筑的发展,绿色室内设汁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而要实现绿色室内设计,首先要在三个方面实现室内环境系统的技术改造:空间的形式、朝向、采光、通风等方面的优化:太阳能开发与智能系统利用;自然循环的可再生天然材料。再如即将展现在世人面前的上海世博会,绿色、低碳成为了这次盛会的设计理念。其中最为吸引人眼球的日本馆同样采取了2008北京奥运会“水立方”的膜结构,在白天尽量采用自然光,从而降低室内照明的使用。同时透明的膜结构能收集屋顶的雨水,通过水循环的力式来减低室内由于参观者众多而产生的温。

3. 营造与“绿色”相符的室内环境氛围

环境设计中的空间概念篇10

关键词:低碳节能;建筑设计;社会经济效益

低碳概念的逐渐深入人心,也使得低碳建筑开始出现在持续、高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中。在当下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逐渐增强以及对人居环境提出更高要求的背景下,低碳建筑不仅是环保理念在建筑实体上的物质载体体现,而且也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必然抉择。而切实有效地将低碳环保理念付诸于建筑构筑的实践中,是实现价值理念物质化的最直接的方式。

一、低碳概念的基本属性

低碳建筑是一种基于生态环保理念而衍生出的建筑实体。其倡导从建筑材料以及技术设备的制造上选择环保生态型原料;而在具体的施工建造和建筑消耗的系列进程中,最大限度地减少传统能源的使用,从而降低排放出的二氧化碳等化学气体对生态环境的污染损害程度。

低碳建筑设计则是把全新的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等元素进行调整优化,重新组合,融入具体的建筑实施初期设计、实体建筑、后期物业管理等。其秉承的理念就是合理有效地降低对传统材料能源的依赖度和消耗量,通过减少其有害化学气体的排放量,从而达到保护环境、节约能源的目的,最终营造低能耗、低碳量的环保型人居环境。

低碳建筑的概念起源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欧美,是在其城市化遭遇瓶颈困局和生态环保理念深入人心后的结合的产物。我国在本世纪初开始兴起低碳建筑概念,但是具体化的应用表现还是“次低碳概念”下的一系列节能建筑,其与低碳理念下建筑构建的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当然在广义的概念界定下,以及基于当下国内产业发展和社会经济的衔接度而言,节能建筑也是低碳建筑的一个子系,在实际的设计构筑中,也是适中务实的选择。

二、低碳模式的核心理念与价值要求

低碳建筑的核心理念是实现能源材料的调整优化,重新组合,其次通过一系列低碳节能设计技术的具体应用,从而将能源材料所释放的有害化学气体最大限度地减少,最终实现人居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协调双赢。而在具体的建筑实施中,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侧重。

首先,低碳理念始于设计。建筑实体来源于设计理念,理念的指导性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建筑群体的最终定位。所以在设计初期,建筑师们秉持的理念至关重要,坚持最基本的可持续发展观和遵循非扩张性开发的原则,从城市规划开始就贯穿低碳的理念,贯彻保护自然、利用自然的设计策略,加强新能源技术设备的实践应用,提高土地资源的使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开发带来的环境冲击,从而为建设项目的稳定协调实施打下生态环保的架构基础。

其次,环境分析与设计施工的契合统一。低碳建筑的环境分析包括室内环境与室外环境。其中室内环境的细节分析主要涉及室内的声环境、光环境、空气质量等因素要件;而室外环境的细节分析则涉及绿化用地设计、公共设施集约化设计等;而在实际的建筑施工中,我们所秉承的这种相对理想化的设计理念可能会与现实的既存环境系统产生抵触,所以需要相关的设计师和施工管理人员进行切实合理的转变和调整,不要闭目塞听,削足适履。

第三,可再生能源的深层次应用。在传统能源的开发利用和输送链条出现瓶颈困境的背景下,同时基于低碳概念的实际应用,笔者认为可以另辟蹊径,充分挖掘可再生的非化石能源的经济效用和生态环保价值,可以在当下全新的科技技术的整合下,深层开发诸如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等等一系列可再生的清洁能源,不仅可以缓解当下能源阶段性短缺的建筑进程被限制的窘况,而且也为低碳概念下的新能源开发利用提供了试金的契机。

三、低碳建筑的可行性探索以及具体化实施

3.1绿色新型材料的进一步应用

建筑、装修材料以及设备管材向来是建筑工程中的“耗能大户”和“排污主力”。由于传统能源材料在建筑实体上的大规模应用,其产生的诸如氡气,甲醛等大量具有挥发性、传递性的有害气体,不仅加速了建筑实体的老化程度,而且也极大地污染了城市环境。而在目前国内的建筑行业中,普遍采用的都是钢筋混凝土结构,而水泥是高耗能、高污染的建筑材料,其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的排放量都是同类建材中的“个中翘楚”。

在当下节能环保观念深入人心的社会背景下,合理切实地选择使用可再生、可循环利用的建筑材料,譬如在外部装修上可以选取内含能源低的材料,诸如基于生物能源提炼而成的轻质干挂式外墙挂板,这种建材的加工制作过程无需煅烧,污染很小,而且可以循环利用;而在内部装修材料的选用上,可以选择一些简便有效、能耗较少的清洁型材料,诸如在欧美比较流行的高精度钛铝合金建材以及生态型液体墙艺,此类材料不仅具有生态环保的基本属性,而且可以通过释放氧气调节改善区域小环境。

3.2建筑形式与区域气候的契合统一

合理适宜的建筑形式不仅可以有效节约能源,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量,而且可以通过区域气候的湿度和降水等因素营造循环再生的环境系统。光和热是气候的两大基本要素,而窗户的采光效用则是对以上两个基本要素的直接反映。实际的建筑施工中,在满足标准的采光的前提下,适宜采用较小的窗墙和橱架,并适配隔热玻璃、铝制窗框等材料设备,从而有效地降低能耗和废气释放量。

另一方面,选择合理适度的遮阳散热方式,不仅可以改善建筑表体对外部气候资源的利用,从而为建筑内部空间提供良性畅通的气候回流循环环境。遮阳散热的具体应用模式相对较多,也比较开放化,比如可以利用建筑体的阳台、外廊等形体的凹凸变化形成的遮阳状态进行细化改造;利用植物、建筑物之间相互遮挡、透光的散热遮阳立体面进一步设计安置人工型遮阳构件等等。

3.3能源材料的集约化应用

首先,实现建筑表体与室内设计的统一协调,这样可以减少建筑构建系统的组件要素,从而减少赘余无用的原材料,最终降低建筑物的使用能耗;其次,充分利用新型材料的科技属性,合理有效地将材料性能与建造施工无缝衔接起来。比如轻量型、可再生的钛铝合金结构构件,此类建材不仅便于拼装搭建,减少施工环节与施工周期,节约施工成本,而且由于其高利用度,也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施工建设过程中的材料浪费,从而进一步降低废弃材料形成的环境污染。

3.4底部空间的低碳化布局

底部空间作为建筑实体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果充分挖掘其潜在的效用,不仅可以起到点缀装饰的感官作用,同时也会有效节约建筑实体的整体能源消耗和预算成本。

而在具体的建筑构造中,注重底部空间的多层次、多元化设计利用,控制建筑物内部主要空间面积的铺展,从而为底部空间腾出更为宽泛独立的空间。基于底部空间自身的衔接过渡性,可以通过层次叠加的设计方式进一步使得室内空间与空间、建筑与建筑之间的关系更为协调,同时将一些环保低碳的物质元素诸如太湖石、水藻群、盆景花树引入这个过渡空间,从而最终实现底部空间的低碳设计理念和人居环境的环保生态化相融合。

四、结语

低碳建筑的营造模式是一项细致复杂的实施工程,一方面不仅需要从构建理念上进行低碳、节能的初期设计,而且也需要在具体的工程实施之中去坚持贯彻,而不是构筑一座空中花园;另一方面,在具体应用尖端科技技术设备上,必须秉承经济、契合的原则,真正去将低碳的理念融入建筑构筑上,营造实用集约的生态建筑环境,从而最终实现社会经济效益与低碳建筑设计理念的协调统一。

参考文献:

[1]曾旭东.低碳节能概念的具体化施行[J].新建筑,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