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智慧医疗的优势十篇智慧医疗的优势十篇

智慧医疗的优势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40:46

智慧医疗的优势篇1

智慧医疗行业5G应用分析

当前5G在智慧医疗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一是基于新型智能终端的远程操控类场景,例如机器人远程手术等;二是基于高清视频、影像的远程指导和诊疗类场景,包括远程查房、远程会诊、远程急救指导、远程教学和远程超声诊断等;三是基于医疗健康传感器和设备数据的远程监控类场景,包括患者实时定位和体征采集、远程输液监控等;四是院区医护人员、医疗设备管理等。综上分析,5G在智慧医疗中的4类应用包括远程设备操控、目标与环境识别、超高清与XR(包含VR/aR等)播放、信息采集与服务。5G智慧医疗以移动通信技术为依托,在充分利用有限的医疗人力和设备资源的同时,发挥大医院的医疗技术优势,在疾病诊断、监护和治疗等方面提供远程化和信息化服务,创新智慧医疗业务应用,节省医院运营成本,促进医疗资源共享及下沉,提升医疗效率和诊断水平,缓解患者“看病难”的问题,协助推进偏远地区的精准扶贫。5G引领智慧医疗数字化转型传统医院通常采用专业的医疗设备管理软件进行设备资产管理,以提高工作效率并保证账目登记的准确性,还通过系统提供各类账薄、报表等对单位的固定资产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估。5G智慧院区管理利用5G海量连接的特性,构建院内医疗物联网,将医院海量医疗设备和非医疗类资产有机连接,能够实现医院资产管理、院内急救调度、医务人员管理、患者体征实时监测、院内导航等服务,提升医院管理效率和患者就医体验。目前医疗系统主要应用包括piS视频、运行监控、实时通信、紧急等。5G作为新一代移动宽带通信技术,其传输效率远高于4G网络,并且可以很好规避Lte-m系统的频段资源限制。5G通信技术具备低时延、大宽带、广连接的特性,可以从本质上解决智慧医疗业务的通信速率及质量问题;同时5G网络频谱可以满足智慧医疗多项业务的并行通信需求,实现各类通信服务的高独立性与安全性;5G通信网络的高连接密度,结合物联网编码技术有助于实现对智慧医疗运营的全量数据感知与传输,为智慧医疗的数字化转型提供技术基础。

5G+行业应用解决方案

中国移动充分发挥运营商5G和云网优势,为医卫行业重点打造“1+1+1+n”产品体系,如图1所示。“1”张5G医疗专网,包括院内专网、远程专网。在新型网络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借助网络切片与UpF分流等技术,叠加mep算力能力降低业务时延,提供面向医疗行业的专属网络服务,提高生产效率,提供高品质、高可靠的网络服务,满足医卫行业终端、平台和应用的高速、可靠、安全互联。“1”朵云边新型基础设施,包括院内医疗边缘云、区域公有云。针对应用上云、监管上云、边缘云定制等需求,提供从机房托管到iaaS、paaS、SaaS一体化的产品服务体系,为医卫行业用户提供完整的上云解决方案,并提供托管式边缘云,抢占医卫行业云计算市场。“1”个平台底座,即中国移动自研oneHealth平台。融合5G切片、边缘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整合集成自研和生态应用,提供符合医卫行业应用与服务需求的基础平台能力,满足医疗行业用户业务、连接、计算、安全等需求,构建医疗机构统一的门户、账号、权限、认证管理等体系。平台包含四大核心组件:综合接入网关实现多网融合接入;边缘云平台提供应用管理、服务管理等平台能力;弹性资源池提供基础的计算、存储等资源;态势感知平台是整个专网及边缘云态势的展示平台,可提供网络带宽、安全态势等感知。“n”个业务领域创新特色应用,主要包含智慧医院、远程医疗、区域医卫、智慧康养、智慧药监和智慧医保六大领域。以5G智慧医疗云平台为基础,打造以移动医护、5GVR探视等创新应用为核心的智慧医院体系,以远程诊疗、互联网医院等新兴应用为核心的远程医疗体系,以应急救援等特色应用为核心的区域医卫体系,以智慧康养平台等主流应用为核心的智慧康养体系。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5G+智慧医疗”项目案例

智慧医疗的优势篇2

【关键词】互联网+智慧城市机遇

关于“互联网+”是由总理于2015年3月首次提出的,旨在将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与现代传统行业进行结合,为传统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动力,促进产业新的发展。智慧城市正是基于互联网技g,将城市中的日常生活例如水、电、气等公共服务同互联网有机结合起来,建设智能化的城市形态。互联网+正是基于同样的发展理念,通过互联网+技术与城市发展建设相集合,为建设智慧城市的发展带来更好的动力和发展机会。

1关于“互联网+”

“互联网+”是基于互联网背景技术提出的新的发展新理念,是指将我国传统行业同现有的互联网技术结合在一起,包括经济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结合,结合互联网技术的优势,对现有传统行业进行资源整合和配置优化,提高传统经济行业的整体活力,从而在整体上带动我国的经济发展,提升我国的经济实力。通过结合“互联网+”技术,带动整体行业的创新能力和整体经济能力,实现依托互联网平台的经济发展新形态。“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整合在一起,带来新的创新驱动力,实现新的产业变革。

2关于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是一种新兴的概念,目前全球已经有多个区域在发展智慧城市,不同的城市都结合其自身的特点进行发展。智慧城市是以互联网、物联网、电信网、广电网、无线宽带网等网络的多样化组合为基础,以智慧技术、智慧产业、智慧人文、智慧服务、智慧管理、智慧生活等为重要内容的城市发展的新模式。智慧城市主要有这几种形式:其一是以建设智慧基础设施为中心,让城市建设成为一座感知城市;其二是结合城市自身特点,结合互联网技术,发展城市新型产业结构,建立新型的城市发展产业;其三是围绕现今的环境问题,建立环保型城市,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我国关于智慧城市的建设始于2013年,我国将智慧城市建设作为重要发展战略,结合“互联网+”、云计算的新型模式,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实现智慧城市建设。智慧城市建设涉及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医疗健康、公共卫生、教育服务等多方面,通过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为核心的新一代网络信息,实现城市生活的智能化,使人们的生活更加智能便捷。智慧城市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通过着眼于城市基础建设,利用互联网建设,优化城市的资源配置,推动智慧城市的发展。

3“互联网+”为智慧城市发展带来的新机遇

智慧城市是基于互联网数字技术背景发展起来的,利用互联网技术将传统实体行业同互联网技术结合在一起,实现行业的便捷性,同时利用互联网的大数据等特征,为经济发展、城市管理和公众提供各种智能化的服务,从而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捷。互联网+理念正是基于此,为智慧城市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3.1互联网+下的智慧城市内涵

互联网+是发展智慧城市的基础,通过利用互联网中的大数据分析,将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同互联网技术结合,实现日常生活的智能化。智慧城市建设正式依托于互联网技术,通过互联网技术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同通过网络来进行完成,实现互联网+教育,互联网+交通,互联网+医疗等新模式,互联网+技术为智慧城市的发展带来了很好的发展机遇。

3.2“互联网+”带来新的经济增长

“互联网+”主要是讲传统行业同互联网线上技术结合在一起,这一点最突出的体现就是对传统零售业的重新洗牌,互联网+中最为常见的线上支付方式,很大的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互联网提供海量的同类产品和服务的价格、规格、颜色、尺码以及供应商等相关信息,人们只需要在网上进行点击就可以买到自己需要的物品。互联网+技术利于其数据服务功能,将各种资源进行整合。“互联网+”作为一种依托互联网平台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新业态,在整合和优化配置资源、变革商业模式、创新产业组织和培育国家创新能力等方面,具有其无可比拟的优势。互联网+将社会中的经济体同网络结合在一起,提升产业效率,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3.3“互联网+”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互联网+”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结合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带动传统行业的产业升级,实现新的商业模式变革,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产业效率,并且打破了传统服务业、工业和农业的产业界限,改变传统产业业态。“互联网+”对服务业的影响是所有产业当中最广泛最深刻的。互联网与服务业相结合,给传统服务业产业结构、组织方式、成本分布、营销方式等带来深刻的变革,催生了金融、远程教育、智慧医疗等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推动服务业资源的整合与优化配置。例如基于网络发展的网络购物、网络游戏、在线打车、远程教育、智慧医疗等服务业新态的产生,这都为建设智慧城市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3.4“互联网+”驱动智慧城市之医疗

“互联网+”将传统医疗搬到网络上,实现网络医疗平台,居民可以在网上进行挂号问诊,极大缩减病人的排队时间,能够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也能够减少医院的不必要的花销。通过在网上实现挂号看病,医院通过网络平台对病人进行病例管理,极大降低医院人工对病人病例管理的成本费和人力费,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智慧医疗的建设。医疗健康问题是每一个社会人都会面临的问题,对此,建立智慧医疗具有极大的便利。

4结束语

综上,智慧城市正是基于兴起的互联网技术而发展,智慧城市借助互联网中的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将传统产业同互联网技术结合在一起,实现生活智能化,让人们的生活更加智能和便捷。“互联网+”正是基于互联网的优势,将传统行业同互联网线上技术进行结合,正是发展智慧城市的基础,为此,互联网+技术为发展智慧城市带来了新的机遇,能够推动智慧城市的逐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坚.智慧城市背景下的智慧企业发展[J].现代企业,2014(1):7-8.

[2]王夏娴.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中国乡村发展的新机遇[C].//第十七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015:1-5.

[3]侯纪勇.郭为.中国智慧城市专家[J].中国民营经济与科技,2011(10).

智慧医疗的优势篇3

医疗信息化现状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重点建设部级、省级和地市级三级卫生信息平台;加强信息化在公共卫生、医疗服务、新农合、基本药物制度、综合管理五项业务中深入应用;建设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两个基础数据库;建设一个医疗卫生信息专用网络;逐步建设信息安全体系和信息标准体系。

2010年末,财政部又新增119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医改,其中27亿元直接用于卫生信息化建设。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80%以上的亿元采用了HiS系统,95%以上的医院采用财务管理系统,至少13个以上的地市开始调研或正在筹建区域医疗信息化,全国提供医疗软件的厂家不少于500家。中国目前每年的医疗it消费约为150亿元,并保持25%的以上的增长速度,预计到2015年将达到290亿元的规模。

同时也应该看到,各医疗机构在推进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往往以眼前需要为出发点进行系统选型和建设,导致系统功能单一、应用独立、布局分散。这样的建设格局很难满足医疗发展的需要,维护系统升级,安全难以保障,重复建设和重复投资的问题日益严重。

抓好标准化工作是医疗信息化的基础性工作,是实现医疗协同和医疗资源整合的前提。国家已经开始认识到标准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并开始着手制定。卫生部自2011年起修订了超过120条标准,正式的接近80项,内容包括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区域卫生平台、医院信息平台等技术标准,为我国卫生信息化建设打下了比较好的基础。

但是,目前的医疗标准体系还不够全面,仍有空白的领域,比如与医疗通信有关的标准就较欠缺,医疗标准体系的操作性和实用性还有待观察和完善。此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医疗机构和it厂商对医疗标准的重视程度和应用程度较低,没有很好地贯彻和执行,这种现象在前几年尤为明显。

构建以电子病历、居民健康档案为基础的区域医疗信息系统,实现区域医疗资源的整合和共享是医疗信息化未来发展的趋势。从2009年开始,国家选定了13个地区作为区域医疗试点,这13个地区大部分正在论证或已经启动了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

然而,在我国区域医疗信息化发展中尚存在顶层设计缺失、投入不足、新一代信息技术利用不够、医疗机构信息化发展不均衡、技术和人才匮乏等众多问题。这些因素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区域医疗信息化的发展,需要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

医疗信息化的发展需要从医疗体制、it安全和标准化等方面提供保障和支撑。

我国政府已经在医疗体制改革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比如药物配给制度、合作医疗制度、医保制度等为医疗改革和发展打下了基础。但是分配体制还需要进一步深化和明确,不然“看病贵”、医生拿回扣等问题仍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

在应用安全上,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必然需要新一代的安全手段或措施来保障,如云安全等,这也是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医疗信息化发展趋势

目前的医疗资源分布极不平衡,大型医疗机构和城市的医疗机构在设备、人才、技术等各个方面拥有很大的优势,然而规模较小和地区偏远的医院机构留不住人才,无力购买先进的医疗设备,导致医疗资源严重失衡,这种现象是造成目前大型医疗机构人满为患、挂不上号,小型医疗机构门可罗雀、少人问诊的根本原因。因此,构建区域性的医疗信息化大平台,整合医疗资源,实现“初诊在社区,看病在医院,康复回社区”以及“双向转诊”等新型医疗模式是未来医疗信息化发展的方向。

智能和高效是整个社会发展的趋势,也是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趋势。例如,突发疾病自动报警、药品运输自动跟踪、医疗数据自动获取等,都需要智能化设备和软件来完成。此外,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提高医疗效率,使卫生机构在固定的时间内提供更多的医疗服务。比如在挂号、建立病例、化验、诊断、配药、缴费等环节采用信息化技术,医疗效率较传统做法将有革命性提高。

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一直是我国医疗事业的重心之一。我国的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形势并不令人乐观,近期社会上医疗投诉和医疗事故频发就说明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的迫切性。未来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方面,将更多采用信息化的手段和技术,在医生行为管理、卫材管理、医药管理、临床化验等方面做到规范化,标准化和透明化,减少人为失误,大幅提升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随着经济、社会、it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我国的医疗事业呈现出一些新的发展趋势,比如移动医疗、家庭智能保健和远程医疗等,这些新型的医疗形式在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广泛应用,中国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迅速。

1.移动医疗

移动医疗是基于移动计算、智能识别和无线网络等新一代it技术及通信技术,实现移动查房、移动护理、药品及标本智能识别、人员和设备实时定位、病人呼叫无线传达等功能。

2.家庭智能保健

老人是容易患病的高危人群,再加上居民对疾病预防和日常养护的重视,家庭保健受到广泛的社会关注。家庭智能保健就是利用物联网的相关技术,通过感应装置、监测装置、报警装置、求助系统等便携式医疗设备,不仅可以使居民能够实时获取本人的健康指数,而且远在医院的医生也可以对居民的健康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并对居民的保健和护理给出合理化的建议。

3.远程医疗

远程医疗就是利用远程通信技术、影像处理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等,发挥大型医学中心(比如三甲医院)的人才、设备、技术优势,向医疗卫生条件较差的医疗机构(比如社区医院)或处于特殊环境下的患者提供远程医疗诊断、专家会诊、医疗咨询、培训和其他医疗服务。

智慧医疗总体架构

智慧医疗体系有应用层、云计算平台层、数据层、物联网技术层和保障层。

1.应用层

智慧医疗应用层主要包括门户类和业务类两类系统。

医疗门户应用系统通过web方式,使医疗事物的参与者,比如患者、医生、护士和行政监管人员等,通过终端设备随时随地参与医疗事务,真正达到了应用网络化、应用终端化、应用实时化,最大限度地将智慧医疗的效果落到实处。这类应用通过自助服务类门户、医疗业务类门户、医疗监管类门户三类典型的门户网站来实现。

自助服务类门户系统。居民通过登录自助服务门户网站,可以实现网上健康信息查询、网上医保信息查询、网上购药、网上挂号、网上健康咨询、网上培训等。

医疗业务类门户系统。医护人员通过登录医疗业务类的门户网站,一方面,可以调取和查阅病人的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实现与病人的互动;另一方面,医护人员可以登录相关的业务系统,完成日常医疗工作,比如医生工作站、护士工作站等典型的应用。

医疗监管类门户系统。医疗监管人员通过登录医疗监管类门户网站,可以及时对医疗事务进行监督和管理。例如,对于院长等医院管理者来说,可以及时监管到医生的出诊情况、床位使用情况、挂号情况和收费情况等;对于卫生局局长等行政管理人员来说,可以了解全区的医疗卫生资源的分布情况和使用情况、患者的投诉情况、突发卫生事件的处理情况等。

医疗业务类应用系统是以“患者为中心”,围绕医生、护士、急救人员、医疗监管者等如何为患者提供智能、优质、高效、安全的医疗服务为主线来进行规划、设计和安排的。覆盖公共卫生业务、医疗服务业务、医疗保障业务、医药供应业务四大方面,以及行政监管和综合管理等业务应用。

2.云计算平台

云计算平台的显著特点是具有强大的计算能力,支持网络化存储和系统快速部署,能够根据客户或业务的需要按需定制,投资回报率高、后期运营维护成本低。这些特点刚好为智慧医疗平台的建设提供了绝佳的技术支持。

云计算平台层是整个智慧医疗体系运行的心脏,能够根据需要向不同的应用主体,和不同的业务系统提供可定制的计算服务、存储服务和网络服务。

3.数据层

数据是智慧医疗的核心,整个体系就是围绕着如何获取医疗数据,如何加工医疗数据和如何使用医疗数据展开的。

要从全局的高度来规划医疗数据,在规划时要严格遵守标准化的原则,这是整个平台能否成功的关键。

此外,从安全的角度考虑,要对医疗数据进行分类管理,制定不同的安全策略,最大限度地保障医疗隐私。

4.物联网技术层

物联网具有全面感知、实时传递和智能处理的特点,这些特点可以满足智慧医疗体系对医疗数据的获取、传输、应用的需要。

对智慧医疗来说,就是通过智能内衣、智能胶囊、测量设备、成像设备、RFiD设备、扫描设备、GpS跟踪仪等实时获取与医疗有关的数据和参数,为医疗管理和医疗服务提供第一手资料。

智慧医疗所采用的网络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网络方式和手段,而是广泛采用了三网融合技术和移动互联网技术,医疗信息不再局限于某个网络内流通,而是可以在三个网络之间跨网流通。

智慧医疗的典型应用

我国大部分地区存在“看病难、看病贵”的社会问题,智慧型区域医疗是解决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缓解这一问题的最佳途径,这点已经得到社会的广发共识。

正是在政策引导和现实需要的双重推动下,全国各地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势头迅猛,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至少有20个以上的地市已经启动了智慧型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

区域医疗建设广泛采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搭建“区域医疗大平台”,通过平台向区域内各医疗机构提供“公共云”服务。

区域医疗的业务涵盖了居民医疗自助服务、医院医疗业务及管理、其他机构医疗服务及监管三个方面,主要功能和目的是实现医疗协同。

医疗协同主要包括一卡通系统、转诊系统、区域paCS、区域LiS、远程会诊、疾病预防、区域临床路径等。该业务需要在卫生主管部门的行政干预下,各医疗组织共同参与,协同配合,行动一致。

居民医疗自助服务是指通过自助服务门户,居民可方便快捷地获取医疗服务。

医院医疗业务及管理主要体现在医院管理和临床管理两个方面。

其他机构医疗服务及监管主要指卫生厅、药监、血液中心、急救中心和疾控等部门通过监管系统、急救系统、血液系统、药品流通系统等开展各自职责范围内的工作。

智慧型医疗服务,从其应用的形态来看有两个显著的标志:一是将以物理形态存在的“物”自动转化为医疗信息;二是这些医疗信息能够以最便捷的方式传递给医疗事务参与者。从这个角度讲,物联网、三网融合和移动通信等技术在医疗业务中广泛采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举例来说,在联合会诊中,通过医疗成像设备、电子感应设备和检验检疫设备,能够将病人的体征参数、血液/尿液的化验结果、医学图像等数据,通过网络传递和移动终端设备,传递给每个参与会诊的医生,医生据此会诊并给出具体的治疗方案。

信息技术已成为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医疗服务质量和医疗工作效率的有力手段,通过信息化能促进医院各项改革措施的落实,推动医院改革的深化。

(本文摘自《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两化深度融合中的应用》一书,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

?未来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方面,将更多采用信息化的手段和技术,减少人为失误,大幅提升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范。

智慧医疗面临诸多挑战

■临床信息系统建设相对滞后

大多数医院临床信息系统仅侧重医生工作站、护士工作站等面向临床应用为目标,比较侧重于医护人员日常的医疗文书处理等工作;而与医院临床业务密切相关的,更为专业化、智能化的信息系统,比如在护理信息管理、多媒体智能化的电子病历、患者生命指征监护、手术室监控、临床实验室检查报告、医学影像诊断报告处理、功能检查信息管理、病理图片及报告、血库管理、营养配餐管理、临床用药咨询等系统的建设应用广度和深度不够。

■信息孤岛

目前医院信息系统开发和生产厂商各自为政,很少考虑到用户集成的需要,有些子系统集成困难,难以形成一个完整的、统一的医院信息系统。医院内部存在着各种信息孤岛。

■集团化管理和区域医疗建设问题

怎样实现医院内部各个部门之间和跨医疗机构之间的临床信息共享和交换,实现“以病人为中心”的临床信息统一管理?已建成的大量电子病历信息可利用性低,无法很好地支持病历数据科研分析与临床质量控制,成为困扰医院科研及管理部门的难题。

■标准不统一

智慧医疗被广泛应用于急救医疗调度体系中。看似简单的无线解决方案,实现了急救调度的流程再造,使各方得以协同工作。

实际上,各医院间也没有遵循统一的标准。欧美医疗信息化遵循相对统一的HL7卫生信息交换标准,但由于历史原因,国内不同医院的HiS、paCS系统由不同的方案商开发、实施,标准、接口并不统一。

因此,如果想建设一套联接急救中心和各大医院的应急指挥和救治体系,各大医院如何开放其信息接口?通过何种方案实现无统一标准的接口信息交互?这些都是对医疗方案商的挑战。

■如何盈利

以智慧医疗在急救体系的应用为例。按传统买卖的模式,方案商将解决方案销售给用户,并实现盈利。在智慧医疗体系下,这种方式还可延续,但也会有方案商希望探索联合运营模式,改变盈利方式。

智慧医疗的优势篇4

关键词:智慧医疗卫生体系;智能化;信息化

1智慧医疗卫生体系构建概述

智慧医疗卫生体系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医药卫生领域的深入应用和实践,体系从单一的医院信息化系统建设到区域卫生医疗信息平台的构建,从疾病治疗走向健康预防。智慧医疗是指具有物联网感知、信息移动、信息互联共享、决策高度智能化的医疗服务体系。智慧医疗通过更深入的智能化、更全面的互联互通、更透彻的感知和度量,实现市民与卫生管理部门、社区保健机构、医务人员、专业医疗机构、医疗设备之间的互动,构建基于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新技术集成应用的,覆盖国民健康全生命周期的医疗服务与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充分体现“以人为中心”的医疗卫生服务理念。相关研究结果显示,2014年医疗卫生行业的信息化投入规模达到275.1亿元人民币,比2013年增长22.5%,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2014年医卫行业信息化建设中,电子病历系统、移动医疗、区域卫生医疗信息平台、远程医疗、paCS系统是重点,其投资加速增长。2014年国家大力推广电子病历系统的建设,这无疑促进了医院电子病历建设的进程。大中型医院的信息化建设中心已逐步转至以病人和临床为中心的数字化医院建设,并将对paCS系统和电子病历系统、移动医疗的搭建和应用进行重点投资。

2智慧医疗卫生体系的组成

智慧医疗卫生,是面向预防、医疗、护理、康复、养老等多个方面和维度的大健康体系。它以市民为中心建设全社会健康和疾病预防体系。以患者为中心构造医院智能化+信息化的诊疗服务和管理云平台。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核心建设区域医疗服务的信息标准化互联互通。面向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建设突出“医”和“养”相融合的养老服务智能化综合管控平台。智慧医疗卫生体系建设一共需要构建七大体系,包括专业化的卫生业务应用体系、科学化的卫生监管体系、便捷化的医疗服务体系、人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体系、规范化的卫生标准体系、高效化的信息支撑体系、常态化的信息安全体系。智慧医疗卫生信息化平台由三部分组成,分别为智慧医院子系统、区域卫生子系统、以及家庭健康子系统。

3智慧医疗解决方案

3.1智慧医疗概念框架

从技术角度分析,智慧医疗的概念框架包括基础环境、基础数据库群、软件基础平台及数据交换平台、综合运用及其服务体系、保障体系等五个方面。

3.1.1基础环境

通过建设公共卫生专网,实现与政府信息网的互联互通;建设卫生数据中心,为卫生基础数据和各种应用系统提供安全保障。

3.1.2基础数据库

包括药品目录数据库、居民健康档案数据库、paCS影像数据库、LiS检验数据库、医疗人员数据库、医疗设备卫生领域的六大基础数据库。

3.1.3软件基础平台及数据交换平台

供虚拟优化服务器、存储服务器及网路资源;提供优化的中间件,包括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门户服务器等;包括应用、流程和信息服务。

3.1.4综合应用及其服务体系

包括智慧医院系统、区域卫生平台和家庭健康系统三大类综合应用。

3.1.5保障体系

包括安全保障体系、标准规范体系和管理保障体系三个方面。从技术安全,运行安全和管理安全三方面构建安全防范体系。3.2智慧医疗技术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媒体等新兴技术的发展,其在智慧医疗行业中的应用越来越普及。采用的新兴技术主要包括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等。

4应用前景

智慧医疗是以先进的物联网感知技术、信息集成技术做为依托而打造的智慧型医疗信息大数据平台。这些数据包括医院、社区、家庭等健康医疗机构的数据以及医疗事故的数据、病人的数据等,可实现医患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之间的信息互通,使得医疗服务真正迈向智能化,从而提高预防疾病、看病诊断效率,临床研究可靠性、协作性将得到增强、医院的互联性,以及医院的便捷性。智慧医疗应用普及之后既可满足患者高效挂号、远程看病、远程诊断的需求,还可促进各家医院、医生间以及医生与病人间的交流,缓解医患紧张关系,减少医患纠纷事件的发生。

5总结与建议

智慧医疗的优势篇5

neC与汇晨养老集团共同开发的智能老年公寓管理系统是一个针对老年公寓入住老人的服务流程管理、自理/护理业务管理、老年公寓运营管理以及信息化办公管理的应用软件平台。此外,neC还提供了4000台平板电脑,用于老人的房间、医务室以及老年公寓的各个管理层面。汇晨养老公寓不仅是智慧养老的一个成功范例,而且还是智慧城市的一个缩影。它充分运用了脸部自动识别、RFiD、云计算、移动计算等多项技术,集中体现了neC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的成就和技术领先性。

中国市场是战略重点

“包括中国在内,neC的智慧城市解决方案已经在全球遍地开花。南非政府将neC的指纹识别技术用于数字化身份证;在北美,neC与飞利浦公司合作开发了癌症诊断支持系统;在意大利,neC与eneL共同研发了下一代智能电网;在印度尼西亚,neC的技术被用于智慧微波网……”在7月6日举行的一年一度的neC创新解决方案展上,neC全球总裁远藤信博介绍说,“neC很早就开始了物联网以及智慧城市的相关研究工作,并于2011年10月正式推出了智慧城市解决方案。我们已经把智慧城市业务当作一个战略重点来推进。”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正在不断加快,同时中国也正在步入老龄化社会阶段。中国的许多城市在平安城市建设、交通与物流、绿色环保、养老与区域医疗等方面有着迫切的需求。正是基于这些观察,neC将中国作为推广其智慧城市解决方案的重要市场之一。“neC中国有一个专门的部门负责调查和研究用户的需求。经过细致的调研,我们最终选定了安心安全、医疗保健、节能环保和交通物流四个领域作为突破口。一方面,这些领域的客户对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有迫切的需求,另一方面,在这四个领域,neC有领先的技术、解决方案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及很多成功案例。”远藤信博表示。

中国的云计算市场发展速度之快让远藤信博感到有些意外。但他同时也观察到,中国很多人在谈论云计算、智慧城市,而且也搭建了许多基础设施和平台,但是实际能落地的应用比较少。“neC智慧城市的建设目标是实现安心舒适的居民生活,人类与自然的共生、共存,促进整个社会安全、持续、高效的发展。”远藤信博表示,“智慧城市在建设过程中必须因地制宜,因时而变。neC智慧城市的目标不是在某一个时间段设计一个最佳的智慧城市样板,而是提供一个弹性的能应对未来变化的结构。neC选定中国作为智慧城市业务的战略重点区域后,将不断投入优势资源,同时依托在物联网、云计算方面的技术实力和多年的智慧城市建设经验,为中国的用户提供符合其实际需求的解决方案。”

增长50%

远藤信博明确表示,neC不会将在日本得到成功应用的智慧城市解决方案直接搬到中国市场上来。neC一定会在仔细了解中国用户需求的基础上,为中国用户提供定制化的能满足其个性化需求的解决方案。远藤信博举例说:“为了给汇晨养老公寓提供定制化的智慧养老解决方案,neC的技术人员在汇晨养老公寓生活了三个月,与老人、医护工作者和公寓的管理者同吃同住。”

neC凭借自身在iCt领域的技术优势,可以提供包括传感器、网络、通信以及后端海量数据云处理平台在内的端到端解决方案。远藤信博表示:“从方法论的角度看,无论是先搭建一个统一的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平台,然后再丰富其上的应用,还是先建立智慧医疗、智慧电网、智慧交通等应用,然后再将这些应用系统统一管理起来,都是可行的。其实,智慧城市的核心还是信息,如何准确、实时地收集信息,然后高效地处理和分析信息,并为智慧城市的应用提供支撑才是最重要的。”

智慧医疗的优势篇6

随着医院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及医院智能化技术的逐步深入,数字化医院建设已经成为国内外医疗领域的共识。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医院信息化建设也在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上不断的推进。作为部级高新技术企业,福建恒锋电子有限公司是医疗数字化和公共建筑智能化的领航者,智慧城市倡导者与建设者。

携手智能科技,立足企业发展

上世纪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大潮的袭来“智能建筑,在中国大陆上,得以真正的普及和推广并兴起于沿海地区。1995年在美丽的榕城(福州)一个新生的智能化企业-----“福建恒锋电子有限公司”诞生了,公司在成立之初定位在专注于智能建筑、数据中心和计算机信息系统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以“科技让生活更美好”为愿景,让科技信息技术服务于人类,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以“不断创新、不断超越自我、永续经营……”为发展目标,致力于民族科技品牌长久发展。17年来福建恒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始终以智能科技为根本立足本土不断的发展壮大经过不懈努力,公司已发展成为国内优秀的持有“甲级智能建筑系统专项设计资质、一级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一级建筑智能化专业承包资质”的“3甲”企业。公司荣获中国智能建筑分会“2011年度完成工程额前50强企业”,2010、2011年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机房设备应用分会“中国机房工程企业30强”,2011年福建省软件骨干企业。

继往开来,深耕智慧医疗

针对各种不同功能的建筑对智能化系统技术的要求逐渐专业化,如医院、政府办公大楼、金融机构、空港、体育建筑等由于具有不同的专业用房、设备和不同的使用功能而对智能化系统对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在医疗建筑中,智能化系统是为人服务、为管理服务的,并确保医院内日常的医疗任务的顺利进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包括医院在内的医疗机构和医疗设施的建筑设计以及配套设施的设计给于高度的重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化医院的建设,必须通过建筑智能化技术提高医院的医疗水平、减少医疗差错和事故、降低成本、节约能源,创造“人性化”的就医环境。

新医改以来,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许多医院正进行改造或新建(扩建),这些医院正面临智能化系统建设问题,而且新建、改建的医院大楼本身功能多样、系统复杂,有中央空调、冷热水、多种照明、集中供氧、电视广播等。大量的建筑设备给日常维护管理带来了许多问题,靠以往的常规管理已无法保证其正常运行,因此,也提出了智能化新的要求。福建恒锋电子有限公司在欧霖杰总经理带领下紧抓市场需求,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在医疗服务整个环节里实施协同和整合,从而建立高效、惠民的智慧医疗体系,解决医疗行业所面临的问题。并成功应用于重庆肿瘤医院、中国人民174医院、厦门中山医院、重庆西郊医院、邢台第三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福建省人民医院、福鼎市医院、三明市第一医院等、龙岩市第二医院等国内数十家医院智能化、数据中心设计施工和信息系统集成项目。

顺应行业发展,注重产品研发

恒锋电子长期致力于为中国医疗事业提供最佳技术支持和行业实践。秉承不断创新的精神,恒锋电子为中国医疗行业信息化的不断演进提供着强大支持。针对医疗行业的特殊性恒锋电子开发了智慧医疗解决方案,包括医疗协同平台和基于云计算网络环境的智慧医疗。医疗协同平台即统一医疗协作平台提供各种医疗机构的人员及系统的集成与协作环境。通过对各种医疗资源系统的整合,为医生提供了实时的、集成的、可操作的数据,从而为患者提供准确诊断,降低成本,减少医疗事故。该平台同时提供了以医疗机构的业务信息为核心的信息功能,为病人方便获取医疗服务和健康知识提供工具,包括:个人门诊服务预约、个人健康档案及管理、健康咨询、网络心理咨询和健康常识等。

基于云计算网络环境的智慧医疗是以领先的云计算平台为支撑,将医疗机构的系统和设备通过互联网或专用网络互联起来,大幅度减少运行成本,并提高医疗资源的使用率。通过软件服务(SaaS)的创新模式向医疗机构和个人提供一整套在线服务,包括电子健康档案,注册预约等,大大缩减医疗机构的投资,并为病人提供便利。云计算等尖端科技亦将为医疗未来的美好图景贡献其智慧。

医疗行业一直是恒锋电子关注的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行业。无论是对研究开发的持续投入,还是通过对医疗行业合作伙伴的深入合作,‘智慧医疗’的宗旨就是使医疗行业真正实现更加互联互通、更加可量化和更加智慧,这种更加智慧、惠民、可及、互通的医疗体系将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恒锋电子将与各级政府、医疗单位和相关行业共同努力,携手推动医疗领域信息化,打造高效、便捷、以人为本的医疗服务体系。

品行天下,致誉万里

智慧医疗的优势篇7

2014年5月,支付宝和温医一院就“支付宝钱包服务窗接入”等相关的合作模式和事宜达成了合作意向。5月27日,支付宝在小范围内宣布将启动“未来医院计划”,在这个计划中,挂号、候诊、缴费、查看检验报告以及医患互动等环节,都可通过支付宝钱包的“服务窗”完成。5月29日,“温医一院”支付宝服务号完成上线,开创了国内先河。

研究院里,项目进展神速

据温医一院信息处处长潘传迪介绍,研究院成立后,工作重心确定为对“智慧医疗”理念的细化和模式创新,当时已初步有引入第三方支付平台进一步改善患者就诊体验的设想。这与支付宝的“想法”不谋而合,很快支付宝和研究院高层领导达成了正式合作意向,“联想智慧医疗研究院支付宝项目”成为研究院诞生以来的“第一把火”。

研究院组织了一个包含温医一院信息处人员及联想开发人员的团队进行开发和实施。与此同时,支付宝方面也积极投入了一支专业队伍(包括产品经理,技术支持等)全力配合这个项目。

任务紧、时间短、模式新,这些对研究院来说,都算不上压力。通过迭代式开发的方法论,在短短一周时间内,研究院团队完成了第一期功能(主要包括就诊卡绑定、充值、预约等核心功能),并且在接下来的三周时间内,完成了第二期功能(主要包括多卡绑定、退费、报告单查询、费用查询等功能)。目前“联想智慧医疗研究院支付宝项目”在做阶段性的监测和稳定工作,随后研究院将规划项目第三期。

研究院实现了国内信息化领先的温医一院与国内最富影响力的it企业联想集团这两个优质资源的一次整合,而“联想智慧医疗研究院支付宝项目”又结合了第三方支付最领先的支付宝资源,潘传迪表示,有信心、有实力成为落地支付宝“未来医院计划”的一个排头兵。

有好底子,还有专注

毋庸置疑,项目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温医一院信息处多年的积累。温医一院自主开发的HiS系统本身具备很好的架构设计,支持多种支付方式(现金、多银行卡等),对支付业务来说,优秀的架构设计为快速引入“支付宝钱包”提供了根本性保障。由研究院负责推进“联想智慧医疗研究院支付宝项目”,相比单独靠信息中心推进,主要区别在于认识高度和执行力度。

首先是认识高度。研究院的定位决定其所有任务都以“智慧医疗整体解决方案”为角度出发。据潘传迪介绍,相关领导很早就意识到医疗行业信息化的变革、整合化的趋势,此次“吃螃蟹”,在信息系统中整合第三方支付平台优化流程,是医院在研究和定型智慧医疗整体解决方案的一个既定步骤。

其次是执行力度。研究院在原有信息处班底的基础上,借由联想集团投入的资金支持和人力资源,“战斗力”有了质的提升。新鲜血液的注入,加上认识高度的提升,使新成立的项目小组可以不需承担过多信息处原本必须承担的医院各种业务系统的日常维护,可以很快地开展工作,使得执行力度大大增强。

智慧医疗的优势篇8

关键词:远程监护;社区医疗;数据监测

一、研究的目的、意义

近年来,智能医疗的应用推广突显出政府主导、实施规模有限、标准缺乏等特点,但也展现了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应用推广的趋势。通过对“互联网+”战略及我省医疗信息建设的调研分析,通过和社区医院合作,设置监测设备及终端应用与医疗管理系统相结合的经营模式,为老年人、慢性病人群提供优质的健康管理、医疗指导和服务,达到方便群众就医,减轻费用负担,建立和谐医患关系的目的。

二、社区智能健康医疗服务发展现状及趋势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互联网+健康医疗”的概念也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公众了解和接受,一些国家和地区率先提出了建设智慧国家,智慧城市,智慧医疗的发展战略。目前,尽管各大厂商已竞相布局互联网+医疗,但是我国目前还属于发展初期,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各个模式也处于探索时期。

基于互联网的社区智能健康医疗服务系统主要是通过建立智能社区健康医疗服务平台进行健康医疗的系列服务,在一个宽松、自然的环境下持续监测社区民众的健康状况,并结合病历及健康档案相关数据对其提供医疗指导和服务。

三、项目实施基本思路和方法

(一)社区智能健康医疗服务系统实施基本思路

社区智能健康医疗服务系统项目由线上线下两部分组成。

1.线上:主要由居民健康管理系统、随身携带监测设备、移动终端app和医疗监测评估系统四部分组成。

(1)居民健康管理系统:通过该系统社区医生可以同时管理辖区内的病人,系统主要包括慢病管理,高血压病、血脂异常、糖尿病、中医体质管理等几大模块。

(2)随身携带监测设备:目前市面上有很多类似手环、手表之类的监测终端,通过这些终端家人可以实时了解老人身体情况,一旦发生意外,可以第一时间通知家人或医院采取急救措施。

(3)移动终端app:通过app让家人及时了解患者或老人的身体状况。

(4)医疗监测评估系统:通过医疗查询和评估自身的健康状况。

2.线下:依托离居民较近的社区中心医院和综合性医院为慢病患者及老年人提供健康监测、数据采集及进行康复指导。

(二)实施方法

通过设置患者随身监测设备及家庭监测工具全程对其身体状况、药品使用情况进行跟踪,将监测和跟踪的数据结果回传到数据库分析系统进行分析,将分析结果及时通知家属和医护人员,便于家属及时了解病人情况和医护人员及时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同时根据建立的居民健康管理系统,整合患者医疗信息,利用互联网与社区医院及大型医疗机构互联互通,进行在线预约和双向诊疗,整个操作过程实现全程监控,保障患者资料保密性,做到“小病进社区,大病到医院”,有效为患者节约时间和经济成本,减轻医患负担。

四、方案实施模式

社区智能健康医疗服务系统在部署上分为两部分内容,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部署和居家部署2部分。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部署。工作用电脑;医疗服务综合平台(包括日常诊疗、会诊、转诊等);数据库系统和数据仓库;智能分析、数据处理系统;测量仪、体检设备;远程接收器(如电子腕带接收器);老年人综合服务平台。

居家部署。居民健康浏览器;家庭健康监测手机;贴身监测装置,用于特殊人群(如腕表);呼叫装置;老人异常行为监测装置和报警器。

系统功能与服务:智能社区健康医疗服务系统可提供全套的医疗管理和全过程医疗服务,它具有如下功能:健康查询和咨询服务;数据监测搜集;健康体检、评估和预警;服务选择和传递;应急救护;双向转诊;意见征询:定期组织客户回访,结合客户的反馈意见不断提高服务的水平,提高医护人员的绩效和积极性。

社区智能健康医疗服务系统除能提供上述医疗服务外还可以提供养生保健、疾病预防知识等提醒服务、监测老人活动轨迹对老人日常及生理出现异常情况的报警服蘸驼攵岳先伺阋剿驼铩⒕神抚慰的亲情服务等服务。

社区智能健康医疗服务系统的实施,实现了网络与医疗服务的有效结合,有效保证了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同时缓解了医院压力和患者看病难的现状,为社区居民及弱势群体提供了更好的医疗服务。

智慧医疗的优势篇9

《白皮书》首次摸清了北京人工智能产业底数。综合清科、winD、it桔子、蓝海巨浪等公开数据及投资机构定向采集数据,由课题组整理,截至2018年5月8日,全国人工智能企业4040家,北京市人工智能企业1070家,占比26%;全国拿过风险投资的人工智能公司合计1237家,北京市拿过风险投资的人工智能企业431家,占比35%。从融资阶段看,北京人工智能企业一半以上仍处于初创期,在a轮之前的企业占比达56.97%,具有创新发展潜力。从企业成立时间看,北京人工智能企业2015-2016年呈现出爆发性增长,人工智能快速增长特征明显。从区域看,60.96%的人工智能企业注册在海淀区。中关村成为我国人工智能创新高地。

同时,《白皮书》不仅绘制了北京人工智能全产业链图,而且针对智慧医疗、智能家居、智慧城市、智慧零售和无人驾驶等5个特色鲜明的领域绘制了分领域产业链图。《白皮书》总结了北京人工智能产业在政策、人才、创新、软件研发、专利等5个方面的优势,以及在原始创新、高端芯片等4个方面面临的挑战,并给出了大力发展核心技术、超前布局原始创新等6项策略。北京将以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为契机,抓住新机遇,施展新作为,将北京打造成引领全球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高地。

本文从几个角度介绍这部白皮书:

一些关键数据:北京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情况。

ai在医疗、自动驾驶、零售等重点领域与实体经济融合。

北京发展人工智能产业还有哪些策略?

国内外人工智能行业发展的情况。

北京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白皮书(2018年)目录

第一章国内外人工智能行业发展概况

1.1人工智能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

1.2人工智能成为国家战略制高点

1.3it巨头抢滩人工智能产业

1.4人才是人工智能竞争关键要素

1.5人工智能专利的中国机会

第二章北京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情况

2.1北京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概述

2.2北京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特点

2.2.1北京重视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多重政策支持

2.2.2北京有优质学术和人才资源,研发优势明显

2.2.3北京人工智能创新创业活跃,资本推动创新

2.2.4北京人工智能软件优势突出,位居全国先列

2.2.5北京重视人工智能专利保护,数量列居前位

2.3北京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第三章北京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重点领域介绍

3.1智慧医疗产业

3.2智能家居产业

3.3智慧零售产业

3.4无人驾驶产业

3.5智慧城市产业

3.6人工智能专利概况

第四章北京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策略

4.1大力发展核心技术,超前布局形成原始创新重大突破

4.2重点支持人工智能新兴产业,形成高端产业集群优势

4.3推动人工智能广泛应用,建设智能社会和智慧城市

4.4加快推动产业智能化升级,发展科技服务业

4.5建设多层次培养体系,吸引人工智能尖端人才

4.6构建公共平台和服务体系,完善行业生态体系

附录27

(一)北京部分重点领域人工智能企业名单

(二)人工智能重点投资机构名单

智慧医疗的优势篇10

智慧城市前景良好

智慧城市发展已经进入了一定的发展阶段,市场规模已经初步呈现,各方也都比较看好智慧城市的发展前景。

智慧城市产业的理论框架和产业链条已逐渐成型。智慧城市是一种区域经济发展新模式,由于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突破所引发的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转型是可持续的。同时,由于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带来了产业链价值的整体提升,传统的电子信息产业在这些新兴技术引入后发生了新的变化,我们将这一发生变革的产业称之为智慧城市产业。智慧城市产业是新兴的产业概念,它是伴随着智慧城市的建设而出现的;智慧城市产业是一个融合的产业概念,不仅包含了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还融合了传统的电子信息产业。智慧城市产业是围绕智慧城市建设和运营而产生的产业主体和产业生态环境的总和,指围绕智慧城市产品提供、解决方案和运营服务提供的相关产业。智慧城市建设需要智慧城市产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伴随智慧城市建设的逐步推进和持续运营,智慧城市产业将对城市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和经济社会全局、长远发展等产生重大引领带动作用。智慧城市建设与智慧城市产业发展相辅相成,最终打造智慧城市产业链与生态圈,形成良性发展态势。

智慧城市应用为产业发展开拓了巨大的市场空间。随着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城市管理和服务对信息化应用需求不断发展和创新,中国各级政府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城市信息化建设,截止到2011年底,开展智慧城市建设的城市已达40余个;到2012年底,这一数量已经达到69个,增长了72%。统计数据表明,2012年中国智慧城市投资规模已逾千亿元,未来5年内智慧城市投资规模还将不断增大,为智慧城市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大规模的建设落地以后,大规模的应用和持续的运营也将立刻被提上日程,市场空间将进一步被放大。关联产业的高速发展,已经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智慧城市产业注入活力。物联网、3G和4G移动宽带、云计算、超级计算、存储技术等多种新兴产业与智慧城市产业有交叉和涵盖关系。这些产业多处于发展初级阶段,创新性强,研究机构和新兴产业众多,国内外大企业争相布局相关业务。

智慧城市产业发展政策环境进一步优化。国家大力扶持新兴信息产业的发展,国家发改委出台《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工信部了《“十二五”产业技术创新规划》、《电子信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及系列子规划,财政部、工信部联合印发《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同时住建部出台了《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并开始推动国家智慧城市的试点申报工作,工信部制定了《智慧城市评估指标体系》并开始征求意见,相关标准制定的工作,推动了智慧城市健康发展,同时也为智慧城市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环境。

智慧城市是一场产业革命

展望未来,智慧城市产业在政府、企业、市场多方的持续关注和投入下,在产业链各环节的共同推动下,将迎来更加蓬勃的发展。

业内估算,“十二五”期间用于建设智慧城市的投资总规模将可能高达5000亿元,各地智慧城市建设将带来2万亿元的产业机会。在货币政策整体平稳的背景下,智慧城市成为拉动投资的又一突破口。

智慧城市在“十二五”期间将发挥拉动消费、扩大和优化投资、改善民生的多重效应;而建设智慧城市将是改善民生、促进社会转型升级,从而推动新型城镇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选择。截至目前我国提出智慧城市建设的城市总数达到了154个,投资规模预计超过1.1万亿元;而在“十二五”规划或政府报告中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的地级以上城市共有41个,其中副省级城市10个,直辖市中北京、上海、天津均提出了智慧城市建设。其中,与民生联系最为紧密的医疗信息化、绿色建筑和智能交通等领域有望获得更为确定的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

据国际数据公司(iDC)的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医疗行业it花费是146.3亿元,同比增长28.9%,增速比2010年提升了3个百分点;预计2016年我国医疗行业it花费市场规模将达339.9亿元,2011至2016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8.4%。医疗信息化应用将在提高诊疗效率、降低病人看病成本、医疗行业监管和政府管理等方面发挥效用。

我国的能耗结构中,建筑占据了大约1/4;用电结构中,建筑用电也占据了约1/4。今年1月,住建部《“十二五”建筑节能专项规划(征求意见稿)》,目标是到2015年城镇新建建筑执行不低于65%的建筑节能标准,城镇新建建筑95%达到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的要求。由此可见,未来智慧城市所带来的能源消耗将促进绿色建筑的长远发展。

智能交通作为近年来兴起的改善交通拥堵的技术措施,将使交通模式变得更加智能、安全、节能和高效,也越来越受到城市管理部门的重视。《2012―2020年智能交通发展战略》提出要建成能够基本适应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需求的智能交通体系。目前国内从事智能交通行业的企业约有2000多家,政策将直接驱动市场对视频、安防、监控、收费等设备的需求,2020年国内智能交通领域的投入有望达182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