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口腔组织病理学总结十篇口腔组织病理学总结十篇

口腔组织病理学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40:41

口腔组织病理学总结篇1

【关键词】口腔组织病理学;教学;教学方式

口腔组织病理学是口腔基础医学与口腔临床医学之间的纽带。口腔组织病理学是研究口腔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阐明疾病本质的学科。在实际教学中,学生不但要对疾病的病理变化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同时也需要能阐明疾病的发生、发展的规律。为学习口腔临床医学打下理论基础。笔者对病理学的教学进行了探讨,现报道如下。

一、教学方式应生动活泼

口腔组织病理学的教师要想教好口腔组织病理学这门课程,其自身不但要在专业知识上有一定的造诣,还要能用精炼、准确的语言将其表达出来。在授课的过程中要对语速、语音有所控制,不得使用平铺直叙、尖利生硬的语言,不应太快要使学生有时间思考、消化知识。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把相近的知识点相互联系,使用对比的教学方法,便于学生能很好地理解口腔组织病理知识,使其养成分析、归纳、推理、判断的能力。教师在课堂讲课的过程中,要对难点、重点等进行重点讲解,同时也要学生之间互动。对于口腔组织病理知识中的难点、重点,学生难免会产生疲劳,这时教师通过适当的病例让学生相互讨论,这样既可以避免学生产生疲劳,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教学质量得以保证。

二、课程设置要合理

作为基础学科,口腔组织病理学是以口腔组织病理形态下的组织形态。只有熟悉掌握了口腔组织正常状态下的形态,才能更好地理解口腔组织在病理状态下的形态。但是,现在的高中口腔医学班的课程安排根本没有遵守这一规律,口腔组织病理学和大多数口腔课程几乎同时安排。这使得教师在讲解口腔组织病理形态时,要花费大量的精力讲解口腔正常组织的形态。这既增加了教师的教学量,也使学生不仅要理解口腔组织病理的状态,也要了解正常情况下的形态,加重了学生们的学习负担,影响了口腔组织病理学的教学质量。所以,口腔组织病理学的课程应该安排在学习完基础学科之后再开课。

三、理论课和实验课的有机结合

口腔组织病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和理论性都较强的学科,在口腔组织病理学中最重要的实践就是口腔组织病理学这门实验课。在口腔组织病理学的实践课上,大体标本还是显微镜下的微观观察都会激发学生们的积极性。在口腔组织病理实验课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观看大体标本和显微镜下观察切片,这让学生通过观察大体标本和显微镜下的切片而对口腔组织病变特点进行记忆和掌握理论知识。在实验课上,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们的实际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并使他们可以将口腔组织病理知识和口腔临床知识有效地连接起来。这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过程,使学生们不但加深了对口腔组织病理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增强了观察口腔组织病变的能力,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四、教学方式的多样性

口腔组织病理学是从形态学上来描述口腔组织病变及显微镜下的微观变化。对于教师来说,已经掌握了挂图、黑板板书等传统的教学方法,还可以通过一组口腔组织病理的变化的挂图来详细讲述各种口腔疾病的组织病理变化和疾病在临床上的发生发展规律,使学生能紧紧跟着教师的思路来理解口腔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现在,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它们在教学中也越来越得到广泛应用。在口腔组织病理教学中,有些口腔疾病的组织病理变化用语言是很难描述清楚的,而传统的教学方式由于其形式固定单一呆板很难详细地描述和表现口腔疾病的组织病理变化;而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可以使用大量的口腔组织病理切片、图片、音频等,可以把口腔疾病组织病理变化形象、生动表现出来,使学生直观的了解口腔疾病的组织病理变化,这易于学生理解,也提高了其学习积极性。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的教师选择了多媒体的教学方式。近年来,随着pBL教学法的广泛报道和应用,在口腔组织病理学的教学中也得到应用,这种以问题为导向、学生为中心、教师引导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有更大的学习欲望。

五、结语

为了提高口腔组织病理学的教学质量,教师应不断地提高自身能力。在口腔组织病理学的教学中使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理论课和实验课的有机结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去汲取知识,从而也提高了口腔组织病理学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马宝华,张庆莉,康敏等.关于医学院形态学数字化实验教学切片的研究与思考[J].中国数字医学.2011,6(4):86-88.

口腔组织病理学总结篇2

【摘要】目的探讨眼生素局部治疗RaU的作用机制,同时评价眼生素局部治疗RaU的实用性和有效性。方法用眼生素局部治疗32只家兔口腔粘膜人工溃疡并按照实验设计作组织病理学研究,并以地塞米松作为对照药;同时以8只家兔口腔粘膜人工溃疡自然愈合的组织病理学研究作为空白对照。临床上用眼生素局部治疗68例RaU病人的溃疡作为实验组,用常用药物地塞米松局部治疗40例RaU病人的溃疡作为对照组。结果局部使用眼生素治疗兔口腔粘膜人工溃疡,其促进溃疡临床愈合状况和组织病理学愈合状况与局部使用地塞米松治疗兔人工溃疡的效果极为相似;临床治疗RaU,实验组取得94.2%的总有效率,对照组取得95%的总有效率,经卡方检验,二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存在(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动物实验还是局部临床应用,眼生素与地塞米松一样,均能缩短口腔溃疡的自然愈合病程,疗效较好;且副作用甚小、药物价廉、易得。眼生素是一种可推广应用的治疗RaU的新生物制剂。

【关键词】复发性阿弗它溃疡;人工溃疡;局部治疗;眼生素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mechanismofocustillainthelocaltreatmentofrecurrentaphthousulcera(RaU)andtoevaluatethepracticalityandeffectiveness.methodsocustillawasappliedinthelocaltreatmentof32rabbitswithartificialoralulcersandahistopathologicalstudywasmadeaccordingtothedesignoftheexperiment,dexamethasonewastakenasthecontroldrug;thehistopathologicalstudyof8rabbitswithnaturalhealingfromartificialoralulcerswasmadeasblankcontrol;inclinic,68cases,astheexperimentalgroup,weretreatedwithocustillalocallywhile40cases,asthecontrol,weretreatedwithdexamethasone.Resulttheeffectoflocaltreatmentwithocustillawassimilartothatwithdexamethasoneinhealingstateinclinicandinhistopathologicalstudy;inclinicaltreatment,thetotaleffectiverateofexperimentgroupwas94.2%whilethatofthecontrolwas95%,andchi-squaretestshowednoobviousdifferencebetweenthe2groups(p>0.05).Conclusionsanimalexperimentandclinicallocalapplicationbothsuggestthatocustillaissimilartodexamethasoneinshorteningthenaturalhealingcourseoforalulcerswithgoodcurativeeffect,anditisoflessside-effect,lowpriceandisworthyofwideapplication.

KeYwoRDSrecurrentaphthousulcerartificialulcerlocaltreatmentocustilla

本文是作者系列研究《复发性阿弗它溃疡致病因素及针对性综合治疗临床应用研究》的第五部分,目的是通过对用生物制剂眼生素局部封闭治疗32只家兔口腔粘膜上人工溃疡的组织病理学研究,探讨和研究眼生素局部治疗复发性阿弗它溃疡(RecurrentaphthousUlcera,RaU)的作用机制;同时对将眼生素用于局部治疗68名RaU患者的1~3个较大溃疡后的疗效进行分析,以评价该疗法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1动物实验研究

1.1实验动物选用体重2~4Kg健康雄性家兔42只作为实验动物。

1.2人工溃疡形成方法以1~2mm大小naoH晶体置于家兔双上唇及双口底粘膜上10s,每只兔双唇及双口底分别各形成平均直径为3~5mm深达粘膜下层的1个人工溃疡。

1.3分组(1)正常对照组:2只兔,口腔粘膜在正常情况下处死,取其上唇和口底粘膜作为正常对照。(2)空白对照组(自然愈合组):8只兔。每只兔双上唇及双口底粘膜分别各形成1个人工溃疡,不用任何药物,观察和记录溃疡愈合情况,并在溃疡形成后24小时、3日、5日、7日、9日、11日、13日、15日分别处死1只兔,取其4处溃疡及周围组织标本,光镜下观察溃疡组织自然愈合的组织病理学变化。(3)实验组:共32只兔,分为8组,每组4只,每只兔同空白对照组一样,形成4个人工溃疡。

1.4实验组用药方法

1.4.1药物(1)实验药物:眼生素2ml+2%普努卡因1ml混合液。(2)对照药物:地塞米松5mg+2%普鲁卡因1ml混合液。

1.4.2用药方法每组4只兔编号分别为1#、2#、3#、和4#。每只兔口内4个溃疡,一个用眼生素局部治疗,一个用地塞米松局部治疗,另外两个不用任何药物作为空白对照。注射药物时,在无菌操作下,将药物用5号针头,从正常粘膜进针,多点注射,到溃疡基底发白为止。

1.4.3用药次数Ⅰ组局部注射药物1次,Ⅱ组2次,Ⅲ组3次,Ⅳ组4次,Ⅴ组5次,Ⅵ、Ⅶ、Ⅷ组均用药6次。每次用药间隔24小时。根据设计要求,Ⅰ~Ⅵ组2#和4#兔均在用药24小时后处死,取溃疡及周围组织以待镜检。Ⅰ~Ⅵ组1#和3#兔则待溃疡临床愈合后(8~10天)处死,取溃疡及周围组织以待镜检。Ⅶ组4只兔于第11日处死,取标本待镜检。Ⅷ组4只兔于第13日处死,取标本待镜检。

试验过程中,每日下午观察实验兔口腔粘膜人工溃疡用药反应及组织临床愈合情况。

2实验结果

2.1肉眼观察

2.1.1空白对照组(自然愈合组)在人工溃疡形成后6~8天,溃疡明显变浅、缩小,渗出物减少,轻度充血,可见假膜,周围组织红肿减轻,出现愈合趋势。约在13~15日,溃疡面消失,创面发白,有瘢痕形成,触之不出血,与周围正常组织有较明显界线,达到临床愈合。实验组中作为空白对照的人工溃疡愈合过程同上。

2.1.2实验组局部用药2~3次后(即3~4天),溃疡面明显缩小,水肿和渗出减少,充血环不明显,假膜存在,出现愈合趋势。用药4~5次后(即5~6天),溃疡面变浅,缩小,触之不出血,充血环消失。用药6次后(即7~9天),溃疡面消失,创面发白,有瘢痕形成,与周围正常组织有较明显的界线,达到临床愈合。10~13天,癍痕稍软,与正常组织仍有界线。眼生素同地塞米松促进溃疡愈合的过程无明显差别,用二者局部治疗人工溃疡,可缩短自然愈合病程4~5天,用药次数与缩短病程时间关系密切,即在一定时间内,用药次数越多溃疡愈合越快。

2.2组织病理观察

2.2.1空白对照组病变早期为淋巴,单核细胞浸润;溃疡发展,表面有坏死组织,中性多核白细胞出现及纤维素渗出,组织间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血管内白细胞充盈或玻璃样血栓形成,血管周炎细胞呈套袖状浸润,胶原纤维溶解消失,溃疡面周围上皮下方胶原纤维明显水肿,少许玻璃样变,很多组病变已累及腺体或肌束。9日后,炎性渗出物明显减少,部分上皮修复,有炎性肉芽肿形成。11~13日,排列紊乱的少许上皮增生覆盖创面,其下为肉芽组织和增生的纤维结缔组织。15日,排列紊乱的薄层上皮增生,其下为成熟的肉芽组织和增生的结缔组织。实验组中的空白对照溃疡的病理愈合过程同上。

2.2.2实验组早期病变同空白对照组相似,6~8日后排列稍乱,明显增生的上皮覆盖创面,其下为肉芽组织和增生的纤维组织,其间有散在的炎细胞浸润。9~13日后,见明显上皮增生,其下为成熟的肉芽组织和增生的纤维结缔组织。眼生素同地塞米松促进溃疡愈合的病理过程无明显差别。两者均可使溃疡病理愈合过程提前3~4日,用药次数越多,愈合越快。

3临床应用研究

3.1临床资料

3.1.1观察对象选择RaU患者108例,其中男性41例,女性67例,年龄15~58岁。病变部以唇内侧粘膜、颊粘膜、舌尖区为多;溃疡数目为1~3个,直径在0.2~2.2cm之间,一般2~3月内反复发作,间歇小于3周者。

3.1.2分组及治疗方法将10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8人,对照组40人。治疗组用1m%利多卡因和2ml眼生素混合,在溃疡周边及溃疡基底注射,剂量以粘膜发白为度,每日一次,一般2~3次为一疗程。对照组采用1ml%利多卡因和5mg地塞米松混合,方法和疗程同治疗组。

3.1.3疗效评定标准显效:用药3~4天疼痛基本消失,溃疡周围组织粘膜充血消退,溃疡面愈合,半年内无复发。有效:用药5~6天疼痛明显减轻,溃疡周围组织粘膜充血消退,溃疡面愈合,半年内复发次数减少。无效:用药7天后,病情无改变。

3.2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病人均观察半年以上,两组治疗效果,见表1。表1治疗组和对照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总有效率经卡方检验,表明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

4讨论

眼生素是一种主要用于治疗青少年假性近视,角、结膜炎等眼科疾病的生物制剂,为猪牛羊鱼眼内容物提取的灭菌等渗溶液,含甘、谷、胱、赖、亮等17种氨基酸、多肽、核甘酸及较多维生素C、糖、磷、钙等。有生物催化作用,能补充眼病变组织营养的需要,促进其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功能,促进角膜上皮组织再生作用[1~3]。考虑到眼生素的上述功能,作者将其用于局部注射治疗32只家兔口腔粘膜的人工溃疡,观察其促进兔口腔溃疡的临床愈合情况并作组织病理学研究。实验观察发现局部注射眼生素3~4天后,实验兔口腔溃疡明显缩小、水肿和渗出减小、充血环基本消失、出现明显愈合趋势。与实验兔口腔溃疡空白对照组7~8天组织愈合情况相似。局部使用眼生素7~8天后,溃疡面消失,创面发白、有瘢痕形成,与周围组织有明显界线,达到临床愈合。光镜下见排列稍乱、明显增生的上皮覆盖创面,其下为肉芽组织和增生纤维结缔组织。其临床愈合和组织学愈合情况与空白对照组11~13天临床愈合和组织学愈合情况相似,表明局部使用眼生素治疗兔口腔人工溃疡,可缩短自然愈合病程4~5天。作者还观察到局部用药次数越多,病变愈合越快的临床现象,估计多为病变部位眼生素浓度聚集较高所致。将地塞米松作为对照药物来局部治疗兔口腔人工溃疡,其促进溃疡临床愈合状况与组织病理学愈合情况与局部使用眼生素得到的观察结果极为相似,也能缩短兔口腔溃疡自然愈合病程4~5天。上述研究结果表明,用眼生素治疗兔口腔人工溃疡能明显缩短溃疡的愈合时间的机制,可能与眼生素生物催化和促进溃疡及周围组织的新陈代谢、增强粘膜上皮再生能力及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生物特性有关,推测眼生素还可能具有地塞米松类似的抑制炎细胞、巨噬细胞和白细胞在溃疡部位的聚集,减少溶酶体的释放和炎症介质的合成和释放,减少炎症反应作用[4,5]。

作者用口腔界常规使用并公认有效的地塞米松[5,6]作为对照药物来局部封闭治疗40例病人的RaU,取得95%的总有效率,得到与曹学军、乐福媛等局部使用地塞米松治疗RaU相似的疗效[5,7]。用眼生素局部封闭治疗68例病人的RaU,获得94.2%的总有效率。治疗组和对照组疗效经卡方检验,两者无显著性差异存在(p>0.05)。临床局部应用眼生素治疗RaU,可使RaU自然愈合期10~14天缩短到一周左右或更短,与动物实验得到的观察结果相似,表明用眼生素局部治疗病人单个或2~3个较大的RaU是十分有效的,在临床应用有广阔的前景。

局部应用眼生素加速RaU愈合的机制应与动物实验得到的结论基本相似,即它的生物催化和促进溃疡及周围组织的新陈代谢,增强粘膜上皮的再生能力,提高局部免疫功能,抑制炎细胞在病变部位的集聚,减少溶酶体和炎症质的合成和释放,减少炎症反应,加速RaU愈合。当然病因众多的RaU比在口腔粘膜上造成的创伤性溃疡的愈合机制复杂得多,要进一步搞清眼生素促进RaU的愈合机制,还需在搞清RaU病因基础上深入作更多的研究,才能得到更准确的结论。

作者的系列研究表明,免疫调节生物制剂眼生素无论全身应用治疗发作频率,多种方法治疗无效的RaU,还是局部应用治疗单个或2~3个面积较大的RaU均能取得较好的疗效[8],而且药物价廉、易得,副作用甚微,是一种可以推广应用的治疗RaU的新的生物制剂。

参考文献

[1]徐淑云.临床用药指南修订版[m].合肥:安徽科技出版社,1997.1336.

[2]陈新谦.新编药物学[m].第1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599.

[3]兰太富.简明实用药物手册[m].成都:四川科技出版社,1996.912~915、1082、1086、1087.

[4]乐福媛.醋酸地塞米松贴片治疗口腔粘膜糜烂溃疡的临床疗效评价[G].第四次全国口腔粘膜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1998.45.

[5]李秉琦.实用口腔粘膜病学[m].成都:四川科技出版社,1987.105.

[6]四川医学院.口腔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360.

口腔组织病理学总结篇3

【关键词】口腔粘膜白斑;临床分析;治疗

口腔粘膜白斑(oralleukoplakia,oLK)是口腔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和癌前病变[1]。经组织学证明,为上皮异常增生并具有癌变可能,尤其当出现顺粒状肉芽肿、溃疡、硬结及疼痛时危险性更大。迄今为止,其发病原因尚不明确,普遍认为白斑癌变与理化因素长期作用、致癌剂损伤、遗传物质以及免疫功能不全有关[2]。至今尚无针对口腔粘膜白斑的治疗方法及药物,其传统治疗方法包括预防、药物、理疗和手术治疗[3]。其中,药物治疗是最被认同和探讨最多的常规方法,而手术切除治疗是对可疑恶变病例治疗的主要手段。笔者收集了近几年在我院治疗的口腔粘膜白斑患者资料,统计分析了一些与口腔粘膜白斑发病相关的因素,并根据患者情况采取了不同的治疗方法,以期为口腔粘膜白斑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一定的临床资料。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72例病例经临床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符合口腔粘膜白斑的诊断标准。伴有口内不适感、粗糙感和干涩感。其中,男148例,女24例,年龄21~72岁,平均52.6岁。病程1个月~23年。

1.2诊断标准及分型

根据wHo[4]口腔粘膜癌前病变协作中心对白斑的定义“白斑是白色斑块,不能被擦去,在临床组织学上不能诊断为其他的疾病。”临床上oLK可分为以下几型:a均质型:白色斑块平或略高出粘膜表面,表面光滑或略有粗糙,无明显疣状;B疣状型:白色斑块厚而高起,表面呈疣状或结节状突起,质硬而粗糙;C溃疡型:白斑区有充血发红的溃疡面,局部疼痛;D颗粒型:白斑呈结节状颗粒突起,表面粗糙不平,触之较硬,有刺痛。

oLK以颊部最好发,且有的病变涉及两颊。其次为唇、腭、舌,而口底及咽部较少见。临床常见为几个区域联合发病。172例oLK患者414个病损区发病部位及分型见表1。表1172例oLK患者414个病损区发病部位及分型(略)

1.3病理资料

对颗粒型、溃疡型、疣状型白斑及发生在口底、舌腹、舌缘的白斑取组织活检。共63例93个病损区,结果如下:①口腔粘膜单纯增生型白斑32例:即上皮表现为单纯过度角化不全,棘上皮增生肥厚;②表现为上皮不典型增生13例:即上皮表现为轻度不典型增生,上皮细胞基底层过度增生,累及上皮全层的1/3以上,上皮脚延状,上皮细胞排列层次紊乱;③表现为上皮重度不典型增生的有10例:即不典型增生累及上皮2/3以上但尚未全层受累;④表现为口腔粘膜原位癌的有6例:3例在咽腭复合区,1例在舌缘,2例在颊部;⑤表现为口底粘膜鳞状细胞癌2例:符合鳞状细胞癌病理特征。

1.4治疗方法

根据治疗方法把患者分为预防治疗组、西药治疗组、中药治疗组和Co2激光治疗组。其中,预防治疗组34例,西药治疗组53例,中药治疗组49例,Co2激光治疗组36例。各组治疗方法如下:

1.4.1预防治疗组

去除刺激因素,如嘱患者戒烟,调磨尖锐牙尖,修复不良修复体,调整咬合关系,纠正喜食烫、酸、辣等刺激性食物的不良习惯等。服用维生素a2.5万u,维生素e0.1g/次,每日3次。4周为一疗程,治疗3个疗程。

1.4.2西药治疗组

口服维甲酸,10mg/次,每日2~3次。4周为1疗程,治疗3个疗程。用药期间均除去局部刺激因素,如戒烟戒酒,拔除残冠残根、避免辣烫饮食等。

1.4.3中药治疗组

中药处方:党参15g,白术18g,防风15g,茯苓15g,丹参30g,红花12g,连翘6g,车前子15g,怀牛膝15g。水煎服,1日2次服用。4周为一疗程,治疗3个疗程。用药期间均除去局部刺激因素,如戒烟戒酒,拔除残冠残根、避免辣烫饮食等。

1.4.4Co2激光治疗组

在2%利多卡因加1∶2000000肾上腺素(禁忌证者不加肾上腺素)局部阻滞或局部浸润麻醉下应用Co2激光治疗机局部进行凝固炭化。分层次凝固炭化至全部病灶野,分层次炭化后,以生理盐水棉球揩去覆盖的炭化层。炭化深度以肉眼观察应是粘膜深层的结缔组织为准。治疗后以口泰液漱口,口服抗生素3~5天。

1.5疗效评判标准

痊愈:粘膜病损完全消失;显效:病损面积缩小30%以上;无效:病损面积缩小不足30%。

1.6相关因素分析

按年龄段、性别、吸烟、饮酒这4个方面进行统计,探讨oLK与年龄、性别、吸烟及饮酒之间的关系。

2结果

2.1oLK与年龄、性别、吸烟、饮酒的关系

2.1.1oLK与年龄的关系

172例oLK患者中,最小的21岁,最大的72岁。将患者按将患者每增加5岁分为1个年龄段,其中21~25岁3例(1.7%),26~30岁5例(2.9%),31~35岁11例(6.4%),36~40岁17例(9.9%),41~45岁21例(12.2%),46~50岁29例(16.9%),51~55岁36例(20.9%),56~60岁28例(16.3%),61~65岁12例(7.0%),65~70岁7例(4.1%),大于70岁的3例(1.7%)。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oLK患者主要集中在40~60岁(66.3%),其中,51~55岁发病率最高。

2.1.2oLK与性别的关系

172例oLK患者中,男性148例(86.0%),女性24例(14.0%)。男女比例为6.1:1,男性患病率大大高于女性的患病率。

2.1.3oLK与吸烟的关系

男性吸烟者120例,不吸烟者28例,两者之比4.3∶1;女性吸烟者13例,不吸烟者11例,两者之比为1.2∶1。烟龄达10年的5例(3.8%),20年的25例(18.8%),30年的27.8(27.8%),40年的43例(32.3%),达50年以上者23例(17.3%)。吸烟数量1~10支/d15例(11.3%),20支/d74例(55.6%),30支/d36例(27.1%),40支/d8例(6.0%)。从以上数据分析可知,吸烟年限越长,吸烟数量越多,患oLK的几率就越大,因此可以推论,吸烟是诱发oLK的原因之一。

2.1.4oLK与饮酒的关系

经常饮酒者93例(54.1%),平均100~200ml/d。经常饮酒者均为男性,占男性患者的62.8%;偶尔饮酒者65例(37.8%),平均10~100ml/d;从不饮酒者14例(8.1%)。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饮酒量越大,患oLK的几率就越大,可以推论,饮酒是诱发oLK的原因之一。

2.2各组疗效

本院收治的172例oLK患者,根据病情,经过不同方案的治疗,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各组总有效率均高于85%,其中Co2激光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7.2%。疗效见表2。随访1年发现,预防治疗组复发率为23.4%,西药治疗组复发率为17.7%,中药治疗组复发率为15.3%,Co2激光治疗组复发率为10.1%。表2各组疗效比较(略)

3讨论

口腔粘膜白斑(oLK)是由匈牙利皮肤科医生ernoSohuimmer于1887年首先命名。百余年来,有关口腔粘膜白斑的研究不断深入,对该病的定义也几经反复。1996年瑞典Uppsala国际口腔白色病损会议研讨的最新定义为“发生在口腔粘膜上,不能被诊断为其他疾病,以白色损害为主的疾病,某些病例可能转化为癌”。由于口腔白斑与wHo1972年公布的癌前病变概念相符[4],因而被公认为口腔斑纹类疾病中最具典型性的癌前病变之一,受到医学界广泛关注。临床上口腔粘膜白斑的发病率比较高,且有5%的平均癌变率,但目前其发病原因还没有得到确定,治疗也是以预防、药物、理疗和手术为主。其中又以药物治疗最为常见。

本次观察结果显示,oLK在中老年人群中较为多见,其中40~60岁的患者占了66.3%,51~55岁发病率最高,占20.9%。172例oLK患者中男性占86.0%,女性占14.0%,男女比例为6.1:1。男性的患病率高于女性,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5]。

在口腔粘膜白斑的发病因素中局部刺激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6]。本次观察结果也显示,吸烟和饮酒的量及时间对于oLK的发病率具有很大的影响,oLK的患病率随着吸烟和饮酒量的增加而升高。从统计中还可看出,男性由于吸烟、饮酒者所占的比例较大,其oLK的患病率也高,因此可以推论,吸烟及饮酒是诱发oLiK的重要因素。

我院采用了预防、西药、中药和Co2激光疗法对oLK进行治疗。其中,预防治疗即采用去除口内刺激物及改变不良习惯加维生素补充的方法。这一疗法主要适合于病情较轻的患者,但是复发率较高(1年复发率23.4%)。我们对34例患者采用了此种疗法,总有效率达85.3%。

维甲酸(retinoticacid,Ra)是体内维生素a的代谢中间产物,主要影响骨的生长和促进上皮细胞增生、分化、角质溶解等代谢作用。主要用于治疗寻常痤疮、银屑病、鱼鳞病、扁平苔癣、毛发红糠疹、毛囊角化病、鳞状细胞癌及黑色素瘤等疾病,本院用维甲酸来治疗oLK取得了一定的疗效,总有效率达92.5%。

中医学认为双颊粘膜属脾胃[1]。虽然舌为心苗,但舌为脾之外候,舌中属脾胃,舌缘属肝胆。所以脾气旺盛是使舌体、口味正常的关键。脾与肝经关系密切,大部分患者伴有土虚木乘或木旺犯脾土之症状。故调理脾胃和肝胆,使升降正常,肝脾调达是治疗口腔粘膜白斑的主要法则。本院根据这一治则选择中药配伍治疗oLK,总有效率达93.9%。中药和西药疗法主要适合中度oLK患者,经组织活性检查其癌变率不高。对于经检验发现癌变倾向较大的患者就应采用手术治疗。

Co2激光照射生物组织时,生物组织吸收了激光的能量后,将光能转变为热能,当热能增加的速度超过了生物组织散热的速度时,该生物组织迅速升高,达到数百度,可使蛋白质凝固、坏死、炭化、气化[7],从而起到治疗的作用。其具有出血少、手术时间短、破坏组织少、术后感染少等优点。本院采用Co2激光手术治疗oLK,总有效率达97.2%,且与其他方法相比,其复发率较低。

目前为止,对于oLK的治疗还没有一个确定的疗法,大多数治疗后都还有复发的情况发生。因此,在临床治疗上应该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嘱咐患者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减少局部刺激,并定期做检查,以防癌变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李培英,石爱梅,王桂英.中西医结合诊治口腔粘膜白斑的临床观察.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9,19(9):564.

2许国祺,李秉琦,李辉.口腔癌前病变-白斑与扁平苔藓.第1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2,67~68;81~91.

3周曾同,张水龙.口腔粘膜白斑研究概况.中华口腔医学杂志,1999,34(6):382~384.

4wHoCollaberatingCentrefororalprecancerousLesions.Definitionoflenkoplakiaandrelatedlesions:anaidtostudiesonoralprecancer.oralSurg,1978,46:518~539.

5岳松龄,主编.口腔粘膜病.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375.

口腔组织病理学总结篇4

关键词蝶窦鼻息肉鼻内镜术

孤立性蝶窦病变是指原发于蝶窦并且局限于蝶窦内的疾病,没有侵犯周围的毗邻结构。李庆忠等认为蝶窦部位深在[1],局限于蝶窦腔内的病变无特定症状和体征,并且蝶窦后鼻孔息肉发病率极低,如果耳鼻咽喉科医师对该病的认识不足,术中未能彻底清除位于蝶窦口周或窦内的根蒂,极易造成该病的反复发作。该病临床比较少见,对3例蝶窦后鼻孔息肉患者行鼻内镜下手术,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例1:患者,男,16岁,以“左侧鼻塞6年”为主诉入院,患者6年来左侧鼻塞,渐行性加重,轻微头痛,无黏脓涕、无涕中带血等,右侧鼻腔通畅。体检及鼻内窥镜检查:左侧鼻腔可见一巨大灰白色荔枝肉样新生物,柔软,占据中鼻道,总鼻道,向后经后鼻孔垂向鼻咽部;右侧鼻腔未见明星异常。鼻窦冠状位Ct扫描示(图1,2):左侧鼻腔全长、左侧蝶窦及后鼻孔鼻咽部可见软组织密度影,双侧上颌窦、双侧筛窦、双侧额窦、右侧鼻腔未见确切异常。纤维鼻镜示:(图3)鼻咽部见腺样体,左鼻腔总鼻道见息肉样新生物,向后脱出至后鼻孔。

例2:患者,男,10岁,以“鼻塞流涕5个月”为主诉入院。患者五月来鼻塞伴有流涕,右侧重,无头痛,无涕中带血。查体:右侧鼻腔见暗红色息肉样新生物,向后垂向鼻咽部。鼻窦Ct扫描示(图4)。

图4

例3:患者,女,20岁,以“头痛半年”为主诉入院,半年来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枕后钝痛,同时伴有鼻塞。行头颅Ct发现鼻窦软组织密度影,转入我科。查体:左侧鼻腔见红色息肉样新生物,质软。进一步查鼻窦Ct示左侧蝶窦软组织密度影。

手术方法:患者于全麻下行鼻内镜下蝶窦后鼻孔息肉切除术:鼻内镜下切割吸引钻经鼻腔口腔切除息肉,在中鼻甲内侧后上方1cm左右,找到蝶筛隐窝,扩大蝶窦自然口至1.0cm×1.0cm左右,用切割吸引钻开放蝶窦前壁,边吸引边切割,清除病变,插入不同角度内镜观察窦内病变及蝶窦各壁,彻底清理蝶窦内息肉及蝶窦底壁内的根蒂,以避免复发。术中见1例根蒂位于蝶窦底壁为囊肿样组织,术中摘除。2例根蒂位于蝶窦开口处。窦内黏膜光滑。术毕,海绵填塞。术后48小时撤海绵。

结果

3例患者均一次性手术治愈,无手术并发症。术后随访6个月,术腔整洁,黏膜光滑,均无复发。术后病理均提示:息肉。

讨论

鼻息肉的形成原因可能不一样,其发展过程中受各种因素的反复刺激,其作用机制也较为复杂。李长青等对上颌窦后鼻孔息肉和鼻息肉的病理学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2],发现上颌窦后鼻孔息肉纤维型较多,而鼻息肉浸润型较多,认为上颌窦后鼻孔息肉与变态反应关系不大,偏重于炎性过程。由于蝶窦后鼻孔息肉较罕见,对其病理研究比较少。ShinSH等认为蝶窦后鼻孔息肉的组织病理学特性是以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3]、聚集,并且由于蝶窦后鼻孔息肉经过狭窄的开口悬吊于鼻腔、后鼻孔或鼻咽,息肉营养血管的缺血受压可引起局部血管反复闭塞和梗死,最终坏死或成为血管瘤样息肉。与本组两例患者鼻腔新生物局部呈暗红色坏死样改变相吻合。

蝶窦后鼻孔息肉主要表现为单侧鼻腔渐进性鼻塞,伴有头痛、流涕等鼻窦炎症状本组3例患者均符合上述症状。

单发后鼻孔息肉大多起源于上颌窦,此外尚有少部分起源于中鼻甲以上的鼻腔外侧壁及额窦,起源于蝶窦极少。1892年Zuckerkandle首先报道了蝶窦后鼻孔息肉病例以来。近年来,随着鼻内镜及Ct等影像技术的发展,报道病例逐渐增多,其已成为确定单发后鼻孔息肉根蒂起源的最主要方法。

Ct鼻窦冠状位在显示上颌窦口时较轴位优越性明显,因为后鼻孔息肉大多来自上颌窦,故确定后鼻孔息肉根蒂起源多行冠状位Ct;对于蝶窦后鼻孔息肉,行轴位则更好,后者可清晰显示蝶窦自然口,对判断根蒂是否来自蝶窦有其一定的优越性。然而鼻窦Ct在辨别根蒂来自蝶窦或中鼻甲以上的鼻腔外侧壁有一定难度。蝶窦后鼻孔息肉为根蒂部经嗅裂后段向上与蝶窦开口处相连,蝶窦腔内可见充满软组织密度影或见与窦口软组织密度影相连的局限性(多不呈液平面样)软组织密度影。除极少部分因为蝶窦后鼻孔根蒂堵塞狭窄的后段嗅裂而妨碍后组筛窦引流导致同时有后组筛窦软组织密度影外,其余鼻窦多未见软组织密度影。中鼻道及上颌窦口无根蒂。郭玉德认为起源于中鼻甲以上的鼻腔外侧壁的后鼻孔息肉为根蒂部经嗅裂后段向外上与鼻腔外侧壁如中鼻甲[4]、上鼻甲、上鼻道、后组筛窦等处相连,后组筛窦可见软组织密度影,少部分蝶窦腔内亦可充满软组织密度影或液平面。中鼻道及上颌窦口无根蒂。由于嗅裂区极狭小,后鼻孔息肉根蒂较肥大(尤其是后组筛窦及蝶窦引流同时受阻),较易于蝶窦来源的后鼻孔息肉混淆。此时术中充分收缩、酌情祛除阻碍视野的相关病变后的内镜检查方法是区别两者的最准确方法。因此术前鼻窦Ct及详细鼻内镜检查是确定单发后鼻孔息肉根蒂起源的最主要方法,是提高临床诊断的关键。

由于蝶窦后鼻孔息肉术后复发的原因主要是病变清除不完全、引流不畅,因此鼻内镜手术的关键就是术中鼻内镜下认真观察窦内病变及蝶窦各壁,彻底清理蝶窦内息肉及蝶窦底壁内的根蒂,扩大蝶窦前壁引流孔,较少复发。如伴有鼻窦炎、鼻中隔偏曲等病变时可同时手术处理。蝶窦开放时根据术中视野情况决定是否行中鼻甲后端切除以扩大视野,本组3例患者均未行中鼻甲后端切除。蝶窦后鼻孔息肉压迫周围组织压,蝶筛隐窝会相对变宽一些,顺着息肉蝶筛隐窝处的蒂部可较易探及蝶窦开口。同时在行蝶窦后鼻孔息肉切除时,清除蝶窦内病变时一定要谨慎,术前须仔细研究Ct表现,了解有无解剖变异,避免损伤颈内动脉、海绵窦、视神经等重要结构,以防引起大出血、视力下降、脑脊液鼻漏等严重并发症。

总之,充分认识孤立性蝶窦后鼻孔息肉的组织病理学特点,术前辅助Ct和鼻内镜检查,有助于临床医师鉴别及明确诊断,提高诊疗水平。经鼻窦内镜下经行孤立性蝶窦后鼻孔息肉手术,具有照明好,能放大,视野清晰,能准确辨别病变组织及周围重要结构等优点,增加手术的安全性及准确性,减少术中致死性并发症的发生率,清除病变彻底,术后不易复发,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李庆忠,王荣光.孤立性蝶窦病变的诊断与治疗[J].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2001,25(2):88-91.

2李长青,金春顺,文莲姬.上颌窦后鼻孔息肉病理学及临床特征的研究[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03,9(3):171-173.

口腔组织病理学总结篇5

关键词:口腔牙周病;心理护理;常规护理;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856.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4-0022-02

口腔牙周病是指发生在口腔牙支持组织的疾病,包括牙龈组织的牙龈病及深层牙周组织的牙周炎两类疾病,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口腔疾病,也是引起成年人牙齿丧失的主要因素之一,对人类牙齿及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究心理护理在口腔牙周病治疗中的应用。抽取我院治疗的口腔牙周病患者,共14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具体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于我院治疗的140例口腔牙周病患者,选取对象均符合口腔牙周病诊断标准。将患者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25例,年龄20-41岁,平均年龄(32.1±1.3)岁;疾病类型:牙龈炎40例,牙周炎30例。对照组男性患者46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20-40岁,平均年龄(32.8±1.5)岁;疾病类型:牙龈炎41例,牙周炎29例。两组研究对象在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等方面对比上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排除智力障碍及精神类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知悉本组研究的方法和目的,并被详细告知研究过程,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治疗措施包括手术治疗并配合相应的药物治疗,术前详细了解患者疾病史,了解患者全身疾病及过往疾病史,配合医师做好全身检查,仔细检查口腔情况,了解患者药物禁忌情况,做好皮试。做好口腔消毒工作及器械消毒工作,减少感染现象发生率。叮嘱患者按时按量服用药物,严密观察患者患牙恢复情况。介绍手术治疗过程,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实验组患者增加患者心理护理,向患者强调良好的心理状况对病情恢复的影响。①治疗前心理护理:多数患者希望在短时间内能看见治疗效果,患者进行治疗时,经过漫长等待之后见到医师希望能更全面了解自身病情,希望医生能能详细的告知疾病及治疗措施,消除内心疑虑。因此,根据患者心理特征,做好治疗前的心理护理,对年长者及疼痛较为厉害的患者优先治疗,除了耐心、爱心及责任心外,还需要掌握扎实的护理技术,根据患者情绪变化,做好相应的心理辅导,让患者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治疗时抱着乐观心态,提高疾病的治愈率。尽可能满足患者合理要求,减少患者陌生感,提高患者依从性。将手术治疗方式及预后护理多与患者沟通,让患者了解病情发展,缓解患者及家属紧张情绪,树立治愈疾病的自信心,营造温馨的住院环境,利于患者后期恢复。②治疗中的心理护理:大部分患者对病情的了解有限,多数有紧张、焦虑及恐惧心理,针对患者不同性格特征,采取适当的措施,例如性格内向的患者,可以多与其交流,多鼓励患者,部分患者治疗时可允许其家属陪同;对于自尊心强的患者,耐心对待,患者的疼痛忍受力不一样,不可采用过激的语言伤害患者自尊心,引起护患矛盾。患者稳定的情绪及心理能增强疼痛的耐受性,医护人员在治疗与护理中,动作轻柔,采取局部麻醉的方式,进行无痛治疗。③治疗后的心理护理:治疗结束后,告知患者注意事项,稳定患者情绪,告知患者恢复期间不可咀嚼硬物,避免对牙周组织产生伤害。进行口腔健康知识的宣传工作,叮嘱患者定期复查,养成良好的口腔习惯。

1.3评价标准

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口腔疾病得到有效控制,未出现牙齿丧失现象;一般: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口腔疾病基本得到控制;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变化或恶化,出现牙齿缺失现象。总有效率=(有效+一般)/本组患者总人数。

1.4统计学方法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组问率对比采取x2检验;计量资料采取(x±s)表示,对比以p

2结果

实验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牙周病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早期症状不易引起重视,使得牙周组织长期慢性感染,炎症反复发作,不仅损害口腔咀嚼系统的功能,还会严重影响健康。其主要临床表现主要为:牙龈出血、炎症、牙周袋形成、牙齿松动、咀嚼无力、严重者会出现牙齿自行脱落现象,导致牙齿拔除,影响美观及咀嚼功能,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影响。

口腔组织病理学总结篇6

【关键词】老年人口腔修复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78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2)1-390-02

1前言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基础代谢逐渐降低,器官功能也逐渐减退,口腔疾病成为影响老年人健康的重要因素。相关研究表明,现在的大部分老年人都在承受着各种牙齿疾病的困扰,生活质量大大降低。因此,为了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做好老年口腔修复显得至关重要[1]。

2我国老年人口腔健康问题现状分析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社保医保不健全、老年人口素质较低,并且已进入老龄社会,老年人口超过10%。几乎每个老年人都存在口腔健康问题。其中牙体结构的破坏,特别是牙列的残缺给了很多老年人带来了正常生活的不便。步入老年之后,年纪越大,导致牙结构出现破损的情况也越加重,并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因此需要对牙体进行修复。但由于大部分老年人从小缺乏较好的口腔知识,平时口腔护理做的不到位,所以年老时各种口腔问题都不约而至,但在进行口腔治疗时又不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导致牙齿问题没得到很好的治疗,造成我国老年人牙齿修复率低于外国老年人牙齿修复率的现象。可见,我国老年人的牙齿修复状况不容乐观。

3造成我国老年人口腔健康问题的因素

3.1生理因素:老年人各组织器官随着年龄增长发生较为明显的退行性变化[2]。

3.1.1随着年龄增长,牙釉质的釉板组织会出现裂痕,同时其裂痕间隙内的水分丧失,最终会导致牙齿的裂开。与此同时,牙釉质的颜色会改变,且渗透性降低。

3.1.2牙本质的变化。牙本质在老年时期容易变成硬化牙本质,且牙体脆性系数变大。同时,随着牙体的髓腔空间变小,会造成拔牙的难度增大,使根管治疗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3.1.3牙周组织的变化。老年后,牙周组织的细胞活性降低,会出现牙周组织的萎缩的现象。同时,牙周膜腔变窄,血管的形态出现异常。有些甚至出现牙的颈部及根部的分叉,造成压根暴露在外面,使牙体出现松动。

3.1.4颞下颌关节的改变颞下颌关节盘及髁状突关节区的各种纤维在老年时会出现分布紊乱的现象,如成纤维细胞变少而胶原纤维明显增多。导致皮质骨的吸收增大,从而改变关节的正常面的结构。

3.1.5口腔粘膜的变化代谢功能的衰退容易导致老年人口腔粘膜组织的变化。如:黏膜细胞萎缩。而黏膜组织脱水会降低组织张力和弹性,引起黏膜组织逐渐变薄及缺乏水分。同时,血管分布的降低,会导致损伤的组织修复时间长,从而引起其他的口腔相关疾病的发生。

3.2行为习惯因素

3.2.1龋病多好发于没有良好的饮食习惯、平时口腔卫生及护理较差及机体营养不良等的人群,而龋病中发生率最高要数根面龋和颈部龋。

3.2.2牙周病大多是由老年人的平时口腔卫生观念较差、饮食时食物嵌塞、及伤及牙周组织的创伤等因素引起。

3.2.3长期不良的生活习惯,如:抽烟较多、过度饮酒、习惯进食较烫的食物等,会导致老年人的口腔黏膜出现白斑。当然,牙颌组织的改变及口腔修复物本身的不良作用等也可导致白斑的发生。

3.3社会环境因素

我国薄弱的经济基础,导致很多老年人尽管知道自己存在很严重的口腔疾病却无法承担昂贵的治疗费用,从而导致生活质量日趋下降;老年人口整体文化素质较低,加之口腔卫生宣教不普及,使得很多老年人口腔保健知识相对短缺,自我保健意识缺乏,从而导致个人口腔卫生较差;某些人由于心理因素的影响、或由于对当前医疗水平的不信任等原因而不愿及早进行口腔修复治疗,从而导致了我国老年人整体上口腔疾病发病率较高。

4老年人口腔修复治疗临床观察经验总结

4.1老年人口腔修复的类型和特点

4.1.1固定修复活动修复是以前较常用的修复类型。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如今口腔修复多以固定修复为主。固定修复能有效利用残根残冠,增强口腔的咀嚼功能。

4.1.2活动义齿固定义齿能用于一部人老年人,当牙齿缺失量较多时,活动性修复是主要修复方法。在进行活动性修复设计时,应从修复对老年人所带来的灵活性和稳定性考虑。如:复杂义齿的设计要使用弹性较好的钢丝卡环,同时,也可使用联合卡及延伸卡,以成分利用口腔内剩余牙齿支持其稳定的作用。在设计活动义齿时要保持连续性的思维模式,即为方便以后的义齿修复维护,应在设计时多设计便于以后使用的备用卡环。

4.1.3种植义齿种植义齿被誉为人类的第三付牙齿,近年来,由于各种牙齿材料及修复技术的不断更新,使种植义齿得以广泛运用于口腔、颌面部及耳鼻喉等的器官问题的修复治疗。以前种植义齿在老年人的口腔修复中一直受到限制,但是近年来,种植义齿的口腔修复方法越来越得到人们的接受,并取得了很好效果。

从修复的目的进行分类,口腔修复又可以分为美学修复、功能性修复和治疗性修复。其中,功能修复的内容为牙体、牙列方面的修复以及缺损颌面部的修复;而治疗性修复册则对牙周病和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矫正治疗。

4.2老年人口腔修复特点

作为医务人员,在对老年人进行口腔治疗时,应针对老年人不同的口腔特点,采用适合老年人生理和心理适应水平的修复方案,使该方案遵循生理学和生物学的原则。并做好对老年人口腔修复前及修复后的的相关健康教育,使其重视口腔卫生,降低口腔疾病的发生。

4.3老年人口腔修复治疗方案的制订

口腔医生在制定老年人口腔修复方案时,要做好对病人的全方位检查。即在对老年人进行口腔检查时,除了常规检查外,还要对老年人牙齿的其他情况做全面检查,如:老年人旧义齿使用的基本情况、口腔余留牙的健康状况、牙槽嵴的变化情况、牙周组织及黏膜组织的损伤状况、上下牙槽嵴间跟颌间的位置是否正常以及相关的口腔肌肉的使用情况等。在充分了解病人的口腔疾病状况的前提下,才能制定出合理的修复方案。制定好修复方案后,要做出适合老年人不同口腔特点的修复设计,还需要从其全身的健康情况及经济条件等方面考虑,采用与这些方面相对应的修复设计。其中最常使用的修复是固定义齿修复及种植义齿修复。当然,修复也要因人而异,如病人牙齿缺失较多、牙间隙过大,就应该考虑可摘义齿联合修复或可摘局部义齿等。同时,口腔医生应结合老年人口腔修复前牙齿检查、详细的病史及生活习惯的询问等方面的情况,尽可能多地了解病人的与口腔疾病相关的行为习惯,结合老人现阶段生理、心理状态因地制宜为每一位老人制订口腔修复方案。同样,根据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全口义齿修复、人造冠修复、固定义齿修复、种植义齿修复等不同修复类型确定具体修复方案。此外,老年人随着年纪的增长,其生理各方面的功能都在不断地下降,机体免疫力降低,使口腔疾病的发病率也越高。所以,口腔医生在进行口腔疾病的诊疗和修复时,除了要具备口腔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其他的相关临床及营养等各方面的知识及技能。这样,才能在对病人进行专业的口腔检查的同时,充分结合病人的全身状况,作出全面的口腔诊治及教育病人做好口腔的防治工作。最后,考虑到老年患者在经济及心理上的条件限制,应对其加强相关的宣传教育及适当的心理辅导,以达到有效治疗病人的目的。

4.4修复过程

由于老年人正处于生理和心理的某个特殊阶段,其渴望得到应有的尊重和人文的关怀。医生及护士应让其充分知情同意,并能够在和谐的气氛中顺利接受治疗。许多研究表明,健康的心理和愉悦的心情是可是治疗很多种疾病的,因此,让接受口腔修复治疗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对医生信任,对医疗环境满意,对医疗技术满意就显得尤为重要。

4.5老年人口腔修复效果的维护

为保证口腔修复治疗的效果,应对进行口腔修复的老年人及时进行健康教育和口腔保健知识的宣传,培养其正确的口腔护理意识,并及时发生口腔问题,积极配合口腔牙齿的修复治疗[4]。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及生活质量都得到了不断提高,步入老年行列的人也不断地增加。他们的健康问题成为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系数的主要因素。而口腔卫生问题是老年人健康问题中的一大问题,对此,我们要给老年人在口腔的修复上提供帮助和支持,研究出适合不同类型的口腔修复的方法。在宣传上,要采用广播、电视、报纸及及宣传册等形式对其进行相关的宣传教育,培养其树立正确的口腔卫生观念,帮助其建立合理的口腔护理行为,以降低口腔疾病的发生。在医疗方面,为其制订个性化治疗和修复方案;经济上采取某些优惠措施,以保证某些存在经济困难的老年人能够及时获得口腔修复治疗。这些方面的努力,将有效改善我国老年人的口腔修复状况。

参考文献

[1]苏凤丽,娄清玲.常见老年口腔修复问题的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学,2007,6(9):112.

[2]李建虎,孙诛逸,张圃等.颈阔肌肌皮瓣修复口腔恶性肿瘤术后软组织缺损[J].现代肿瘤学,2007,15(2):163-165.

口腔组织病理学总结篇7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手术;开腹手术

近年来,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此病患者约占妇科疾病患者总人数的10%。目前,保守疗法和手术疗法都是临床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主要方法。研究表明,与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进行保守治疗的效果相比,对其进行手术治疗的效果较为理想[1]。为了探讨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效果,笔者进行了本次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根据收治时间的不同将在某院进行治疗的8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进行分组。其中,将2008年4月至2009年6月期间收治的43例患者设为对照组。这些患者的年龄为21~65岁,平均年龄为(39.73±2.14)岁;其体重为41~92kg,平均体重为(58.86±2.23)kg。将2014年5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43例患者设为观察组。这些患者的年龄为24~67岁,平均年龄为(42.13±2.44)岁;其体重为47~89kg,平均体重为(57.26±2.13)kg。本次研究已征得患者的同意,并签署了自愿参加本次研究的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的开腹手术[2]。具体的手术方法是:在患者下腹部的正中处做一个纵向切口。逐层切开此处的皮肤及皮下组织。对患者的盆腔进行全面的探查。根据aSRm分期标准对其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情进行评估,分离其盆腔发生粘连的组织。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身体状况、生育要求)为其制定手术方案。对盆腹壁内膜异位结节体积较小的患者进行电凝术;对盆腹壁内膜异位结节体积较大的患者进行切除手术;对单纯的卵巢囊肿患者进行卵巢囊肿剥除术,术中使用可吸收缝线对其囊肿的剥离面进行缝合止血;对于卵巢囊肿体积较大的患者,先对其囊肿进行穿刺吸液后,再进行囊肿剥离术;对合并盆腔粘连的患者进行粘连松解术,以恢复其盆腔正常的解剖结构;对于年龄大于45岁、病程较长、症状较严重的患者,可根据其个人意愿对其进行子宫全切术或双附件切除术。对观察组患者进行腹腔镜手术[3]。具体的手术方法是:对患者进行麻醉,为其取臀高头低位。在患者脐轮的上缘做一个1cm的横向切口。刺入气腹针,注入C02,使患者气腹的压力维持在12~14mmHg之间。取10cm的套管针刺入患者的下腹部,置入腹腔镜。在腹腔镜的引导下对患者的左下腹和右下腹进行穿刺。对患者的盆腔进行探查。分离其盆腔内粘连的组织,以恢复此处正常的解剖关系。在腹腔镜下切除或电灼盆腔内的异位病灶,并进行止血。患者输卵管的远端若发生阻塞,可对其进行输卵管造口术。进行手术后,冲洗患者的盆腔,洗净其盆腔内残余的组织和液体。

1.3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术中的出血量、进行手术的时间及住院的时间。

1.4疗效判定标准

1)显效:患者盆腔疼痛、痛、痛经的症状基本消失。2)有效:患者盆腔疼痛、痛、痛经的症状均有所缓解。3)无效:患者的上述症状均未明显改善。总有效率=(总例数-无效例数)/总例数×100%。1.5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两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体重、术中的出血量、进行手术的时间及住院的时间用均数±标准差(sx±)表示,采用t检验。其治疗的总有效率用百分比(%)表示,用χ²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

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显效率为39.53%(17/43),治疗的有效率为53.49%(23/43),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02%(40/43)。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显效率为74.42%(32/43),治疗的有效率为23.26%(10/43),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67%(42/43)。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但二者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的比较

对照组患者术中平均的出血量为(256.41±23.61)ml,其进行手术的平均时间为(65.41±10.31)min,其住院的平均时间为(16.71±2.61)d。观察组患者术中平均的出血量为(112.51±15.81)ml,其进行手术的平均时间为(45.61±9.21)min,其住院的平均时间为(7.21±1.51)d。观察组患者术中平均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患者,其进行手术的平均时间和住院的平均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0.66;p=0.001)。

3讨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子宫内膜组织在子宫体以外的其他部位生长的一种妇科疾病。此病患者的年龄多在30~40岁之间。此病的发生会对女性的激素水平、月经周期产生严重的影响。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会出现异位内膜周期性出血的症状,其异位内膜的周围组织会出现纤维化的表现,从而形成异位结节。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会发生痛经、慢性盆腔痛、月经异常和不孕症。此病可波及患者盆腔内的所有组织和器官,以卵巢、子宫直肠陷凹、宫骶韧带等部位最为常见,也可发生于腹腔、胸腔及四肢等部位。目前,临床上治疗此病的方法包括药物疗法和手术疗法。相关研究表明,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进行药物治疗的效果不佳。因此,临床上对此病患者通常进行手术治疗。腹腔镜手术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优势。首先,此手术能够保证在相对封闭的腹腔内对患者进行手术,以免使其腹腔内的器官长期暴露在空气中而发生感染。此手术能够避免滑石粉和纱布对患者盆腔内的血管和组织造成刺激和损伤,从而有效地减少其盆腔组织粘连的发生,提高有生育要求患者术后受孕的几率。此外,术中使用的腹腔镜能够发现患者腹腔内微小的病灶,并及时对病灶进行处理。此手术的视野清晰,不易损伤病灶邻近的器官,可对病灶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4]。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效果较为理想。

参考文献

[1]王冬梅.浅析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影响及治疗措施[J].世界临床医学,2016,10(2):232.

[2]戴翔,曹建国.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及预防措施[J].中国现代医生,2016,54(10):47-49.

[3]乌日其其格.浅析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70):51-51.

口腔组织病理学总结篇8

关键词:儿童口腔急诊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尤其是对儿童的健康,家长们更加重视,因此儿童口腔夜间急诊已成为口腔科临床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掌握口腔科夜间儿童急诊的常见疾病及病因,本文通过收集2008年7月~2012年5月夜间我院口腔科接诊的儿童病例,归纳分析儿童口腔夜间急诊主要病种及其病因,为预防和诊治儿童口腔夜间急诊疾病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收集2008年7月~2012年5月我院口腔科夜间儿童急诊病例874例,年龄为0~12岁之间,男孩486例,女孩388例,对所收集病例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口腔颌面部外伤:包括牙外伤、口腔颌面软组织外伤、颌骨或牙槽骨骨折及复合性损伤,共367例,约占儿童急诊总数的42%,男孩多于女孩,最多见软组织损伤,唇及唇周软组织、颏部皮肤为主,其次为前牙区牙及牙槽突损伤或同时合并口周、牙周软组织及外伤,偶见颌骨骨折。

2.2牙痛:包括龋病、牙髓炎及根尖周炎,共306例,约占儿童急诊总数的35%,男孩、女孩病例数接近,多为乳磨牙、六龄牙龋坏引起的牙髓炎或根尖周炎,乳前牙、恒前牙少见。

2.3颌面部感染性疾病:包括间隙感染、牙槽脓肿、淋巴结炎、流行性腮腺炎、化脓性腮腺炎等,共166例,约占儿童急诊总数的19%,以牙源性感染最多见,流行性腮腺炎也常见。

2.4其他疾病,如口腔溃疡、异物嵌塞、拔牙后出血、过敏性疾病等,共35例,约占儿童急诊总数的4%,均为较少见的儿童急诊疾病。

3.讨论

目前口腔夜间急诊越来越受重视,我院为本地区唯一设有夜间口腔急诊服务的综合性医院,夜间口腔科急诊业务量逐年增长,其中有不少儿童病例,经对本组病例的统计分析,儿童夜间急诊疾病谱有其自身特点,主要以外伤及牙痛为主,而又不乏其他方面疾病,要求值班医生具有口腔全科知识及实践技能,才能应对业务的发展,为本地区儿童提供优质的口腔医疗服务。因此,年轻口腔科医师需落实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委以值班任务,避免出现医疗差错。

本组病例中口腔颌面部外伤所占比例最高,尤其是1~2岁幼儿期儿童,探讨其原因,幼儿期儿童自我保护意识尚未形成,对周围事物好奇及好动,而初学走路步态不稳,容易摔倒致伤,因此多为口周软组织、前牙及前牙区牙槽骨的损伤,损伤程度不重,与国内陆东辉[1]、赵宁报道的病例相似;损伤较重的情况,如颌骨骨折,多由于车祸、高处坠落、户外活动或运动等原因造成。颌面外伤后导致的疤痕、前牙缺失等对儿童的美观、发音、咬合、生理和心理发育都有着直接的影响。为预防儿童颌面部外伤,应对家长们及儿童针对儿童颌面部外伤的特点进行宣教,包括外伤的原因、地点、好发部位等,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及外伤发生后的应急处理措施,从而降低儿童口腔颌面部外伤的发病率。

牙痛也是本组病例中所占比例较高的夜间儿童就诊口腔科的原因。牙病是牙痛最常见的原因,以龋病及其进一步发展而来的牙髓炎、根尖周炎等最为常见。分析引起龋病的原因,多为儿童喜好甜食及较粘食物,替牙期牙间间隙增大容易出现食物嵌塞,而儿童口腔卫生清洁意识薄弱,进食后多不漱口、刷牙,家长们亦不注意督促儿童进行口腔清洁,往往认为乳牙迟早会脱落,发现龋病后也不及时带儿童到医院治疗,以至很快形成龋病并发症,增加患儿的痛苦,也增加了医生的治疗难度,甚至影响乳恒牙交替继而引发恒牙牙体畸形及错牙合畸形等不良后果[3]。因此,需对家长们做好儿童口腔保健宣教,家长们应该敦促儿童做好口腔卫生清洁,同时做好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健康教育工作,减少儿童龋病的发病率,从而可减少由牙病带来的牙痛,减少儿童的痛苦。

颌面部感染性疾病在研究中也有不少病例,一般分为细菌性和病毒性感染,细菌性感染多为牙源性感染,由根尖周炎、牙周炎、冠周炎等发展而来。因此,预防这类感染还是做好口腔卫生清洁,注意口腔保健,减少牙病的发生。而病毒性感染最多为流行性腮腺炎,其次为手足口病,这些患儿有很大一部分会先来口腔科就诊,因此,口腔科医生需要作出辨别,做好转诊工作,建议隔离患儿;预防这些传染性疾病,需教育儿童做好手卫生,同时避免与此类患者接触,患儿患病期间作隔离,如休学、避免到公众地方等,降低传染给其他人的机率。

综上所述,我们通过对儿童夜间急诊病例的统计,并进行病因分析,为广大的家长们及口腔科医生提供了参考,旨在减少儿童口腔急诊的发病率,使儿童健康茁壮成长,同时提醒口腔科值班医生需具备口腔各亚学科的诊治技能,才能为儿童提供优质的夜间口腔诊疗服务。

参考文献

[1]陆东辉.儿童颌面外伤630例分析[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6,20(6):349—35l.

口腔组织病理学总结篇9

 

一、药事管理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工作总结

1、2015年共召开**市药事管理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工作会议3次,建立**市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质量体系,设定质控指标60多项;建立**市静脉药物调配中心的质量控制体系;开展**市民营医疗机构的专项培训与督导检查。

2、组织开展**地区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规范化管理培训,对**地区医疗机构药学人员、管理人员培训500人次。

3、2015年4月16日-19日,举办了2015年部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全程质量控制规范化培训》暨全市医疗机构药房负责人及骨干药师培训班。全市73家市属医院、县区医院及民营医院的150多名医务人员参加了培训。培训完成后发放了学分和培训合格证。

4、2015年10月23日,举办了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药品风险管理与临床用药安全研讨》暨“汇聚药师爱的力量”安全用药科普骨干培训活动。全市20余家市属医院、县区医院及民营医院的100多名医务人员及骨干药师参加了本次培训,有效促进了我省药品风险管理,为建设一支稳定的具有较高水平的药学科普骨干队伍,以及我省各基层医疗机构能够开展常态化的安全用药药学服务奠定了扎实的专业化基础。

5、2015年12月2日下午-12月4日,举办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等级医院评审—药事和药物使用管理与持续改进培训班》暨医院发展人才培养项目药事管理专业人才培训班,共有近30家市属医疗机构,120余名相关专业医、药、管理人员及其他从事药学工作的相关人员参加。

6、组织**地区优胜杯药师技能大赛参赛选手遴选工作,派出优秀青年药师参加省级、部级竞赛工作。

7、组织专家对**地区静脉药物调配中心建设预评估、审核验收工作。2015年共完成5家医疗机构静脉药物调配中心建设预评估、审核验收工作,分别是:**市儿童医院、石林县人民医院、富民县人民医院、禄劝县中医院、**昆钢医院(**市第四人民医院)。

8、完成**市卫计委委派的指令性活动,组织专家参加等级医院评审指导工作,多名专家到基层医疗机构进行专项培训和指导。

9、初步建立了**市静脉药物调配中心质量管理控制体系。

10、为更好的促进**地区医疗机构合理用药、提升管理水平,为卫生行政部门提供决策依据,质控中心承担并完成**市科技计划项目《**市区域性药事管理质量控制监测管理平台建设及应用拓展项目》。

11、完成质控中心日常管理工作,如:(1)**地区麻醉药品电子印鉴卡管理。(2)**地区麻醉药品使用情况月报表报送管理。(3)**地区民营医院抗菌药物采购目录备案管理工作。(4)**地区医疗机构合理用药调研工作。

二、医院感染质量控制中心工作总结

1、召开市质量控制中心工作会议。

2、与全国儿童医师协会、市延安医院、市儿童医院联合举办医院感染培训班。

3、汇总总结2014年组织的市县区医院现患率调查及结果分析及反馈。

4、组织市县区医院、部分民营医院开展2015年度现患率调查。

5、授市卫计委委托参与市医管局组织的埃博拉、禽流感传染病医院感染预防控制专题培训。

6、参与市医管局组织的市、县区级等级医院追踪检查工作。

7、参与市医管局组织的市、县区级改善服务行动计划的检查工作。

8、参与市医管局组织的医院现场验收工作。

9、参与市血透质量控制中心质量管理标准制定。

10、参与完成市卫计委委托**市民营医院人才培养项目系列培训班工作。

11、授云南省**空港经济区社会事务管理局委托做**空港经济区医务人员感染知识培训。

12、联合市药事质量控制中心参与静脉配置中心验收工作及质量检查工作。

13、组织并联合市护理质量控制中心完成对富民县区域《富民县基层医疗机构基层人员医院感染防控技术培训班》。

14、组织完成《呈贡县基层医疗机构基层人员医院感染防控技术培训班》。

三、临床病理质控中心总结

(一)主要完成工作

1.全面开展并分级完成全市各级医院年度室间质控评价工作。

2.积极加强全市各病理科室间联系,加强上级医院对地区医院的指导与监督。

(二)存在问题

 1.少量单位和科室领导依法行医、依法执业理念仍淡薄,对病理科的整体管理不足。

 2.**市各病理科普遍存在科室房屋面积严重不足,很难符合三级医院≥500㎡,二级医院≥250㎡的标准,直接影响到科室生物安全布局与有毒、有害试剂的存放,同时造成病理科从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及科室财物的安全存在隐患。

 3.各级医院病理科人材短缺、人材难求或人材难留现象仍不同程度存在,尤其在基层县级及以下病理科更为突出,需要各级领导加强关注和支持,使病理科的人材培养和梯队建设落到实处。

四、病案质控中心工作总结

1、2015年质控中心组织对全市所辖医疗机构(病案管理现状和病案信息统计水平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全市病案质量控制和病案信息利用现状。

2、通过QQ联络平台转发病案管理新进展、相关规定标准、评价情况等信息,同时答疑解惑,增进各医院间的联系交流,进病案管理水平的提升。

3、2015年借卫计委等级医院复审的东风,对寻甸县人民医院、东川区人民医院、晋宁县人民医院、晋宁县二院、西山区医院、五华区医院、石林县医院、宜良县医院、宜良二院等9家医院进行了病案首页填写质量、病案管理质量、统计数据质量等方面进行了检查,并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4、为**市卫生信息中心信息平台建设提出病案管理相关要求和建议,为信息平台涉及病案管理指标的建立提供帮助。

5、在**市卫计委的领导组织下完成了对民营医院进行的病案管理专业的授课培训任务。

6、2015组织举办市继教项目“病案管理质量提升与病案信息利用”培训。

7、市质控中心成员作为督导检查专家,参与了省卫计委组织的病案首页填报质量督导检查,为提高病案首页填写质量,推进DRGs工作取到积极作用。

8、延安医院作为**市病案管理质控中心的挂靠单位,对我市多家医院提供了学习培训条件,本年度接受了市辖区内的6家医院的参观学习,对1家医院进行了现场人员培训。

 

五、超声诊断质量控制中心工作总结

1.质控中心自身建设情况

2.质控中心活动开展工作情况及承担政府委托相关工作

3.科研工作及其他工作

六、传染性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工作总结

1.申报云南省传染性疾病诊疗质量控制中心

2.完善规章制度,扎实推进中心工作

3.积极开展各类学术活动

4.开展对基层医院的对口帮扶工作,提高基层医院传染性疾病的诊疗水平

5.积极开展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演练和医疗救援工作

七、护理质量控制中心工作总结

1.健全组织管理体系

2.积极参加**市卫生计生委组织相关工作会议,认真完成指令性任务

3.承办继续医学教育

4.履行监管职能,积极配合卫生行政部门对省市医院进行检查、验收及指导

5.发挥医院专业技术和人才优势,强化对口帮扶,支持基层医院共同发展

6.设计调查问卷,积极开展护理科研

八、急诊医学质量控制中心工作总结

1.召开质控中心成员会议,讨论健全急诊医学质量控制体系和质量控制工作制度。

2.成功举办《**市第二届危急重症诊治新进展暨急诊护理安全培训班》

3.邀请省级医院急诊专家共同探讨急诊急救质量控制体系的完善,加强与省级质控中心和市内各级医院的联系

4.定期由高年资医师到县区级、民营医院进行急诊急救专业知识讲座、技能培训。重点对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脑卒中的相关指南和急救流程进行具体培训和指导,保证患者在基层医院得到准确、及时的救治。

5.召开质控工作研讨交流会,探讨现有急诊医学质量控制体系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6.不足之处:对我市二级以上医院急诊科现状调研工作,急诊科人员、设备、技术、制度、规范、科研等情况的数据统计尚未完成,需在下一年继续完善。

九、口腔疾病诊疗质量控制中心工作总结

1.组织本质控中心成员不定期学习贯彻执行医疗卫生有关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规章、技术规范、指南和标准,同时对口腔疾病诊疗新技术进行学习和交流。

2. 参照“《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口腔医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年第1版”和“《临床诊疗指南-口腔医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第1版”, 组织**市口腔疾病诊疗质控中心成员继续完善制订与修订口腔医学专业临床诊疗指南和技术操作规范,为**市区域内口腔疾病诊疗的规范化开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3. 2015年3月举办部级医学教育项目1项(现代根管治疗临床实战,参会学员近百人)促进了**区域口腔临床医生对现代根管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

4.2015年8月举办省级继续教育项目1项(咬合功能与美学修复统一的合学研讨会,参会学员百余人),介绍与修复紧密相关的临床咬牙合风险管理问题,包括前牙磨耗的美学修复方案,种植修复的美学重建,颞下颌关节的临床检查,鼾症、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临床诊疗,修复中的咬合设计及影像学防控咬合风险,影响椅旁系统修复疗效的因素,提高了参会口腔临床医师对修复相关牙合学重要性的认识水平。

5.2015年8月与常青藤培训合作举办了“日本口腔咨询师论中国口腔医疗机构发展及未来”培训班,内容涵盖了“中国口腔医疗市场的分析报告、Cptp口腔机构管理体系说明”等内容,参会学员近70人,使学员在口腔机构管理水平方面得到了提高和进步。

6.2015年9月,我中心根据市卫生局工作安排和要求,制定了2015年**地区民营口腔医院(诊所)疾病诊疗质量控制培训方案;2015年11月,受市卫生局委托,为了进一步提高民营口腔医院(诊所)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推动民营口腔医院(诊所)加快发展,我中心于2015年11月30日至12月1日举办了**市民营医院发展人才培养项目口腔疾病诊疗专业人才培训班。

十、临床检验质量控制中心工作总结

1.继续推进了“依法依规、规范临床检验质量控制与管理”工作。重点培训国家的规范性文件和技术指南、等级医院标准等,提高对临床检验质量控制的管理和技术知识与认知,实训质量控制操作技术。

2.开展了部分综合性二级甲等和三级甲等医院检验科的临床检验质量现场调查和实地指导工作

3.为科学规范管理检验质量并得到有效的持续改进,中心2015年积极开展检验质量指标管理软件平台,由于所涉及的管理范围广,内容多,目前该平台建设基本完成了比较难的室内质量控制数据的自动提取与与自动分析模块的开发,处于试运行阶段。下一步将进入国家卫计委要求的其它质量指标管理模块的建设。

十一、临床营养质控中心工作总结

1.对**市第一人民医院、**市第三人民医院、**市儿童医院和**市延安医院临床营养科的医院定位、人员基本配备、肠内外营养及饮食管理及营养科会诊、查房、门诊等情况进行调研分析,完成了**市临床营养科现状调查报告,针对我市营养科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

2.编制了《**市临床营养质控中心手册》,完善了临床营养专业的质量控制标准和技术操作规范,改进了临床营养专业质量控制,督查方案,制定方案实施路径。**市临床营养质量控制中心在对每一个医疗单位临床营养工作进行管理和质量控制及业务指导、技术培训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从而使**市临床营养工作逐步规范,促进了临床营养工作的发展。

3.2015年9月通过讲座培训方式,对临床营养从业人员及食堂管理人员进行了六步洗手法培训。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介绍,使工作人员学有所用,为今后医院食堂质量控制打下良好的基础。

4.2015年12月召开了年度成员会议。完善本年度中心工作制度及实施路径,进一步明确岗位职责,人员分工。并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质控对象、中心成员汇报本年度质控中心工作,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中心工作。

十二、内分泌疾病诊疗控制中心工作总结

1.成立并完善质控中心专家组

2.协助**市其它医院内分泌专业建设,有效促进内分泌疾病诊疗水平。并加强技术队伍人才建设,全面实施开展各项技术培训工作。

3.**市内分泌诊疗控制中心为加强对基层医院支持,全面有效开展内分泌科科的质量控制工作,定期派专家到基层医院指导协助工作。对**市内分泌科的管理、质控、运作进行调研,采用多形式进行现场督导检查。

4.在修订质控标准方面,建立内分泌科专业医疗、护理方面各种诊疗常规、规章制度和工作职责,并不断修订完善;落实执行有关的技术标准、准入制度和操作规范,严格执行手术分级授权制度;目前已完善的有2型糖尿病诊疗的质控标准。目前已开展临床路径(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Graves病)和单病种管理,规范医疗行。

十三、眼科疾病诊疗质量控制中心2015年工作总结

1、已经召开质控中心成立大会,正式任命质控中心成员并发放聘书,组织学习《**市医疗质量控制评价中心建设实施方案》,明确本中心的定位和职责,制定《**市眼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工作制度》;

   2、积极准备建立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眼科医疗质量监控网络和信息点,准备进行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眼科现状调研工作,制定《**市眼科医疗机构现状调查表》,对全市范围内眼科进行摸底调查,根据调研结果书写**市眼科专业医疗质量评估报告,提出客观的建设意见,并上报医院管理局。

3、积极准备本中心信息数据上报系统(拟设立群QQ号或微信号),准备开展本专业数据及资料的建立工作,准备做好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眼科人员、设备、技术、制度、规范、科研等情况的数据统计,制定《**市眼科医疗质控分析表》。定期向市医院管理局上报质量分析评估情况并同时向各医疗单位反馈,通报全市眼科医疗质控情况。

口腔组织病理学总结篇10

【摘要】目的探讨霉菌性副鼻窦炎的Ct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霉菌性副鼻窦炎的Ct表现。结果单侧副鼻窦发病18例,双侧副鼻窦发病2例,全部病变均累及上颌窦,累及2个以上副鼻窦腔8例,病变侵犯后鼻孔2例。霉菌性副鼻窦炎的Ct表现主要为:病变窦腔内密度增高,不均匀,病灶内出现点状、条状钙化灶,窦腔骨壁增厚伴破坏,窦腔缩小。结论霉菌性副鼻窦炎的Ct表现具有单侧发病为主,窦腔内点状、条状钙化灶,窦腔骨壁增厚伴破坏,窦腔缩小等特征,Ct可做出正确诊断。

【关键词】霉菌性;副鼻窦炎;断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Ctfeaturesoffungalinfectionparanasalsinusitis.methodsCtfeaturesof20patientswithfungalinfectionparanasalsinusitis,provedbysurgeryandpathology,wereretrospectivelyanalyzed.Resultsin20patients,thereare18caseswithunilateralparanasalsinusitisand2caseswithdoubleparanasalsinusitis.alllesionswereinvolvedinmaxilla,8casesinmorethan2paranasalcavityand2casesinposteriorportionofthenasalcavity.Ctfindingsoffungalinfectionparanasalsinusitismarkedlywasshowedasfollows:paranasalsinusespresentedheterogeneousopacificationwithsmallcalcifiedareas;thelocalizedboneofproliferationcirrhosismadesinusdwindlingandlocalbonedestructions.ConclusionCtoffungalinfectionparanasalsinusitishascharacteristics,whichishelpfultoacorrectdiagnosis.

[Keywords]fungalinfection;paranasalsinusitis;tomography;X-raycomputed

霉菌性副鼻窦炎并不少见,与一般炎症、肿瘤有相似的临床表现和Ct征象,但治疗方法相差较大,因此,对二者的鉴别诊断十分重要,收集我院自2004年5月~2007年1月收治的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霉菌性副鼻窦炎,进行回顾性分析,目的在于提高对该病Ct特征表现的认识。

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本组20例患者,男8例,女12例,年龄25~71岁,病史15天~10年。主要临床症状有鼻腔流涕12例,鼻塞9例,头痛7例,鼻涕带血5例,面部疼痛4例,溢泪3例,眶周胀痛2例,间断鼻出血、后吸鼻涕带血、牙痛、嗅觉减退、鼻中排出干酪样物、眼球胀痛各1例。鼻腔检查鼻中隔偏曲15例,鼻腔内脓涕12例,中下鼻甲肥厚12例,鼻腔、总鼻道内息肉生长8例,鼻腔内可见灰黑色肿物4例。本组1例病人伴有糖尿病,1例病人曾因上颌窦囊肿行根治术,所有病例未见有肿瘤及免疫缺陷等疾患。

2.Ct检查方法采用pHiLipS公司tomoSCan型扫描机扫描14例,采用toSHiBa公司aquilion(tSX-101a)型多层面Ct扫描机扫描6例,20例均行副鼻窦Ct冠状位平扫,扫描线与听眦线垂直,扫描范围从额窦至蝶窦后缘,层厚5mm,无间距,用骨窗和软组织窗观察病变位置、形态、范围、骨质破坏及累及单窦、多窦和周围结构的情况。

1.Ct表现1.1病变部位单侧上颌窦9例;单侧鼻腔、上颌窦、额窦、筛窦、蝶窦4例,其中2例尚侵及后鼻孔;单侧上颌窦、筛窦3例;单侧鼻腔、上颌窦1例;单侧上颌窦、筛窦及蝶窦1例;两侧上颌窦,单侧鼻腔、筛窦、额窦1例;两侧上颌窦、两侧筛窦1例。

1.2病灶密度和形态上颌窦内软组织密度影充满整个窦腔呈铸型改变者7例,未占据整个窦腔者13例,其中2例含有液平面,软组织密度Ct值以40~80Hu居多;所有累及鼻腔、筛窦、额窦及蝶窦的病例,软组织密度影均未完全占剧鼻腔或窦腔。单侧上颌窦腔内斑点状钙化7例,单侧上颌窦开口及鼻腔内斑点状、条形钙化2例,单侧上颌窦开口部、筛窦、蝶窦内斑点状、条形高密度钙化灶2例(图1),上颌窦开口处小团块状高密度影或斑点状钙化灶各1例,单侧上颌窦、筛窦条形钙化或斑点状钙化各1例,两侧上颌窦开口及右侧鼻腔内可见斑点状钙化1例,钙化灶Ct值可达150Hu。

1.3窦壁和窦腔改变上颌窦自然窦口扩大8例,窦腔周围骨密度增高14例,窦腔缩小12例(图2),内侧壁骨破坏7例,上壁骨破坏并可见软组织影突入眼眶下部3例(图3),外壁及后壁骨破坏各1例。

2.手术所见本组20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19例行鼻内窥镜手术,1例行上颌窦根治术)。上颌窦腔内黏膜增厚12例,脓性分泌物9例,息肉样变5例,囊肿1例;筛窦内黏膜息肉样变1例;上颌窦内灰黑色霉菌块13例;上颌窦及筛窦内灰黑色霉菌块2例,黄白色干酪样肿物2例。

副鼻窦在正常情况下是无菌的,任何原因引起的流出道狭窄或阻塞,改变了副鼻窦腔内的正常环境,使之温暖湿润,有利于霉菌滋生,如遇患者抵抗力下降或免疫力下降,可造成霉菌性副鼻窦炎的发生,本组仅有1例既往有糖尿病史(1/20)和1例行上颌窦根治术史(1/20),而大多数病例伴有鼻中隔偏曲(15/20),中下鼻甲肥厚(12/20),鼻腔、总鼻道内息肉生长(8/20),本组资料表明无论任何原因导致副鼻窦口引流不畅,是本病发生的关键因素。霉菌性副鼻窦炎一般分为四型:非侵袭型、侵袭型、曲霉菌型、变态反应型,其病理改变包括黏膜及黏膜外病变。黏膜病变取决于霉菌的感染性,主要为充血血肿,出血坏死,血管栓塞,进而引起窦壁骨质破坏,并侵犯周围结构。黏膜外病变取决于霉菌的腐物寄生性,主要是形成霉菌球,成分为菌丝、孢子、坏死组织及钙磷、含铁血红素沉积。

本组病人病程长短不一,临床表现或具有鼻腔流涕,鼻塞,头痛等与慢性副鼻窦炎相似的症状,或具有鼻涕带血,间断鼻出血,面部疼痛,眶周胀痛等与上颌窦癌相似的症状,仅1例有鼻中排出干酪样物史(1/20)。从上述情况看临床早期诊断较为困难,误诊率极高。

霉菌性副鼻窦炎的Ct表现除具有普遍鼻窦炎表现外,具有以下特征:(1)文献报道绝大多数病例为单侧发病,好发于上颌窦,可同时累及其它副鼻窦[1],本组所有病例均累及上颌窦,累及同侧鼻腔和或其余副鼻窦18例(18/20),累及双侧副鼻窦2例(2/20),与文献报道相符;(2)副鼻窦腔内斑点状、砂粒状、条状的钙化灶或软组织团块影是霉菌性副鼻窦炎的特征之一,文献报道占51%~90%[1,2],本组位于窦腔内钙化灶约占55%(11/20),而本组中位于鼻腔或上颌窦开口处钙化灶或软组织团块影约占35%(7/20)相关文献报道较少;笔者认为当见到上述形状钙化灶,位于窦腔中央,与窦壁无关或位于鼻腔及上颌窦开口处时均应想到霉菌病的可能,其形成机制主要是因窦腔或鼻腔黏膜慢性炎症及菌丝团块的形成、特别是霉菌块中富含磷酸钙,霉菌球内重金属盐沉着及黏膜出血、坏死,含铁血红素沉着等所致;(3)受累窦腔骨壁全部增厚或单侧骨壁增厚使窦腔缩小、增厚骨壁伴有破坏为霉菌性副鼻窦炎另一特征[3],本组窦腔缩小占60%(12/20),内侧壁骨破坏占35%(7/20),上壁、外壁及后壁骨破坏占25%(5/20),以文献报道的霉菌性鼻窦炎骨破坏好发于内侧壁相符。

与之相比,普通细菌性鼻窦炎双侧多见,并可累及多个鼻窦,常见黏膜增厚及液平存在,钙化很少见,约占3%,且常位于病变的周围,是鉴别要点,窦壁偶见骨质硬化,但程度较霉菌性上颌窦炎轻,无骨质破坏[4];上颌窦癌可见窦腔软组织团块影较局限,密度相对均匀,病变钙化少见,多为大条片状、环状,窦腔扩大变形,各壁均可发生骨质广泛溶骨性破坏,可有残存骨片,无骨质硬化病变且可侵犯邻近结构及发生远处转移[5]。

综上所述,霉菌性副鼻窦炎临床表现与普通细菌性副鼻窦炎及上颌窦癌不易鉴别,绝大多数单侧发病,窦腔内密度不均匀增高伴有点状、条状钙化灶、窦腔骨壁增厚伴破坏、窦腔缩小是霉菌性副鼻窦炎的Ct特征。

参考文献

1.俞肖一,朱杰敏,崔全才,等.霉菌性副鼻窦炎Ct表现和病理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1999,9(1):4-6.

2.FatterpekarG,mukherjiS,arbealeza,etal.Fungaldiseasesoftheparanasalsinuses[J].SeminUltrasoundCtmR,1999,20(6):391-401.

3.Blitzera,Lawsonw.Fungalinfectionsofthenoseandparanasalsinuses.otolaryngolClinnortham,1993,26: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