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计算机视觉培训十篇计算机视觉培训十篇

计算机视觉培训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31:49

计算机视觉培训篇1

关键词:设计艺术;设计教学;手绘训练;计算机绘图;视知觉

中图分类号:J50文献标识码:a

SignificanceofFreehandSketchinginDesignteaching

XUQing

(SchoolofDesign,JiangnanUniversity,wuxi,Jiangsu214122)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软件教学在设计教学中的广泛应用,绘图软件的高效性和便捷性,对于教学中的手绘训练,产生了重大的冲击,有观点认为用计算机绘图的方式完成设计练习会更容易,色彩搭配和替换的也更直接。持此观点的人不理解甚至否定了手绘在设计练习中的必要和意义,希望练习作业用绘图软件来绘制,而不是手绘。这种观点是十分错误和有害的。

计算机的出现是科技改变生活的一面镜子。它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使衣食住行都发生了惊人的变化,工作的速度和效率得到空前提高。但是,如果简单地把计算机当作人类改造世界的工具来看待,就太小觑它的影响力了。计算机作为自然科学的产物,关注的是物的清晰性、稳定性和运动性规律,力求通过排除具有差异性的偶然因素,获得世界的普遍性和确定性本质。而包括设计在内的人文科学,关注人的认识和思维活动的全面发展,认为把世界静态化和程式化处理是虚假和有害的,因为一旦它得以确立,就很容易因特有的便捷性和可操作性使人放弃对世界的真实领会,而人对世界的真实领会是人认识自身和世界的源头。然而,在当今追求“功能―效益”的工业文化主导的社会,计算机在社会学习和工作中的广泛应用,正对人的认识和思维活动的全面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在设计教学中,主张放弃手绘训练,而中意计算机操作,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

主张“以计算机绘图取代手绘”的人认为,设计创作的流程是:观察事物―提炼形式―形成语言―转换语言―进行创作。其中,手绘和计算机绘图都只是转换语言的手段而已。既然计算机绘图效率更高,为什么不用呢?

可是,计算机真的是我们可以随心使用的工具吗?关于计算机,要记住的基本事实是,其研究方法只依靠严格的线性逻辑方法。它的程序只是类似于人的认知过程而已。这种过程是计算机力量的根源。在物质世界的逻辑分析中,计算机以比人更强的记忆和精密分析着日常世界。这就给人一个错觉。在认知过程中,我们点击鼠标就像手持画笔一样,可以自由地将自己的感受和视知觉形象由内而外地转换出来。然而,这里出现了一个人们难以发现的、却意义重大的差异,即手绘时视知觉的表现与操作计算机时的视知觉的转化是完全不同的。手绘时,视知觉处于一种感悟过程,而计算机绘图是一个对视知觉印象浏览和跳读的过程。前者是视知觉经验在纸笔间留下印记、在世界与智慧之间取得一致的过程;后者是在程序操作技巧和速写之间,取得形式上的秩序的过程。计算机绘图使得人的视知觉表达机械化(事实上,在学习计算机程序时,学习者的感觉和思维就被要求必须依附于逻辑化、机械化的程序操作模式)。计算机绘图有着明显的流水线工作流程,忽略这种程序化的流程对视知觉表现的不利影响,是那些主张“以计算机绘图取代手绘”错误观点的症结所在。

计算机绘图程序在个别事物之中猎取那些具备普遍意义的东西,把人视觉经验轮廓化,建立起概括性很强的形式(造型与色彩元素)模型。计算机无视人的视知觉感悟世界的天赋,与自然科学关注“物”的文化取向有关。人的视知觉是对世界的一种能动的把握,不是人在感知事物的个别成分之后,再将这些成分在脑中机械拼凑或相加而成的。它是知觉活动在对外部事物整体的瞬间把握中建构的产物。“它是有高度选择性的,不仅对那些能够吸引它的事物进行选择,而且对看到的任何一种事物进行选择。”[1](p.49)

当人观看世界时,自然事物或内心世界中的任何变化,都会令人产生充满激情的视觉感知。鲁道夫・阿恩海姆说:“所谓‘观看’,就意味着捕捉眼前事物的某几个最突出的特征……这些突出的标志不仅足以使人把事物识别出来,而且能够给他一种生动的印象,使人觉得这就是那个只是事物的完整形象。”[1](p.50)诸多形象和色彩混乱、偶发并积极地结合,尝试着构建出一种视知觉的形成。这种形成是人对观看对象的总体结构特征的主动把握。阿恩海姆认为,人的视知觉具有思维的一切本领。他说:“人的视觉决不是一种类似机械复制外物的照相机一样的装置。它不像照相机那样仅仅是一种被动的接受活动,外部世界的形象也不像照相机那样简单地印在忠实接受一切的感受器上。相反,对于人来说,他总是在想要获取某件事物时,才真正地去观看这件事物。这种类似无形的‘手指’一样的视觉,在周围的空间中移动着,哪儿有事物存在,它就进入哪里,一旦发现事物之后,它就触动它们、捕捉它们、扫描它们的表面、寻找它们的边界、探究它们的质地。因此,视觉完完全全是一种积极的活动。”[1](p.48-49)

在视觉艺术创作中,视知觉的功能被有意识地使用和扩大了。当一个艺术家“观看”事物时,他对事物的视觉构建有独特的方向,他比一般人更努力地捕捉和表现“视觉形象的表现性”。这种“视觉形象的表现性”体现为视知觉对“力”的感知。“我们发现,造成表现性的基础是一种力的结构,这种结构之所以会引起我们的兴趣,不仅在于它对拥有这种结构的客观事物本身具有意义,而且在于它对于一般的物理世界和精神世界均有意义。”[1](p.620)视觉艺术家在努力寻求一种视觉判断上“力”的平衡。一切事物都存在于时间和空间中。它们都是流动、偶发、短暂和矛盾的。力的平衡,就是感知事物时所经历到的视觉力的基本性质――扩张与收缩、上升与降落、前进与后退、扭曲与径直等方面――都在达到其极短暂的、静态时所特有的一种“力”的分布状态。对于造型来说,就是形状、位置、方向、色彩等诸多“力”的表现要素“都达到了如此确定的程度,以至于不允许这些要素有任何些微的改变。”[1](p.17)“在实际上,在任何一个具体的艺术品中,都是通过……各种力的相互支持和相互抵消而构成整体的平衡的……由这些力的关系所造成的复杂性,对于造成一件艺术品的生命力来说是至关重要的。”[1](p.26)这种视知觉中“力”的平衡瞬间建构,会改变或歪曲物质世界的形式和色彩,确立一个具有强烈节奏性的新的创造性视觉形式。在这种创造性视觉中,实物或印象中物象本身似乎消失了,从先前具体的、个别的、混乱不清的各种形与色的关系中,浮现出肯定而明晰的线条与色彩。这种形式,线条和色彩各方面,对人而言,不是对外界事物一种忠实的复制,而是充满生动的、形与色的和谐律动的世界,是一种形式美的世界。

人的感知与知识不同,它在与世界进行接触的过程中根本不需要以概念为中介。从纷繁复杂的变化世界中,捕捉事物之间力的平衡,并塑造新的创造性视觉形式,是十分困难的。但是,对于一个准备成为视觉艺术家的人来说,这种能力是一个必须掌握的专业素养。视知觉是一种既具体又抽象、既清晰又模糊、既完整又片面的自相矛盾的感知。创造性视觉的最终形成,是一个经过无序和漫长的阶段,和无数次的力的调节和踪迹的抹擦过程,是一个不同物到另一个不同物,一个对立项到另一个对立项的位移和摇摆不定的延异(雅克・德里达语)。事物的差异和位移的永恒存在的,而力的平衡只是在延异过程中的瞬间的状态,也是手绘者最终寻到力的平衡时候的视觉形式的表达。

海德格尔说:“在每一件手的作品中所包含的每一个手的动作都贯穿着思的因素,手的每一举措皆于此因素中承载自己。一切手的作品都根植于思。”[2](p.21)手绘最大特点就是,它将视知觉经验的迅捷过程呈现为稳定不变的、沉思与分析的力量。在设计教学中,手绘设计表现必须被重视。它对激发视知觉感悟能力,增强对造型空间、细部结构的力的把握,都有重要作用。手绘训练,既培养了学生的视知觉能力,增强对造型艺术的敏感度和审美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艺术思维方法,让设计思想和设计表现更加活跃。而计算机绘图另辟出一系列与设计创作完全不同的心智习惯,若是以这种方式进行设计教学,危害甚大。首先,计算机绘图软件程序的理性逻辑与模块使用,是无视视知觉捕捉事物之间力的平衡的创造,将严重降低学生视知觉能力的培养;其次,计算机的程序操作迫使学生将勉强抓住的点滴视知觉经验转化为机械语言,具有活力的视觉感悟被降解至枯燥无趣的点线面的拼凑;此外,当学生惯用计算机形式化语言后,图像和色彩的复制粘贴就立刻因效率高而被大量运用,可以想象的结果是,学生不再尝试形式创造,而是热衷于模仿抄袭。

手绘训练是设计教学中一项重要基本技能培养。计算机绘图不能替代手绘对世界的感悟。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给予了我们工作和生活的许多便利。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绘图软件,实现一些纯技术化的操作,能节省许多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当代很多优秀的设计师,他们的创意都喜欢用手绘的方式进行表现,用手工设计完了,再由电脑辅助设计师来用电脑完成设计图。在设计教学中,手绘训练能培养学生视知觉敏感性的训练,通过切实感受到事物的灵韵,触摸媒材的颤动,更深刻地体验到设计的艺术魅力。“以计算机绘图取代手绘”的观点是不妥当的。在当前的设计教学中,手绘训练不但不应该取消,反而应该加大训练力度。(责任编辑:贾明哲)

参考文献:

计算机视觉培训篇2

一、严格教学要求是前提

教学大纲在计算教学上要求达到三个层次,具体地说,就是根据每一部分所占的地位、作用区别对待,对一位数的加减法、表内乘除法等最重要的口算要求达到熟练;对于除此以外的基本口算,万以内的加减法和用一两位数乘、除多位数的笔算,要求达到比较熟练;对于三位数乘、除多位数的笔算只要求会算。在小学阶段,特别是小学中低年级,是计算教学的重要阶段,必须过好计算关。

二、讲清算理是关键

大纲强调,“笔算教学应把重点放在算理的理解上”“根据算理,掌握法则,再以法则指导计算”。学生掌握计算法则关键在于理解。既要学生懂得怎样算,更要学生懂得为什么要这样算。

三、思维训练是核心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要教学生学会。并促进会学,就“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计算教学同样要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核心,重视并加强思维训练。

1.提供思路,教给学生思维方法。过去计算教学以“算”为主,学生没有“说”的机会。现在稍微重视“说”的训练,但缺乏说的指导。因此必须给学生提供思路,教给思维方法。

2.加强直观,重视操作、演示,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思维是在直观的基础上形成表象、概念,并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起来的,在操作时要让学生看懂,并把操作和语言表述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发展学生的思维。

3.探求合理、灵活的算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学生掌握基本算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探求合理、灵活的算法,尽快找到计算捷径,形成灵活多变的计算技能。

4.重视估算,准确判断,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在估算教学中,要认真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进行准确判断,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

四、培养认真、刻苦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根本

1.校对的习惯。计算都要抄题,要求学生凡是抄下来的都校对,做到不错不漏。

2.审题的习惯。这是计算正确、迅速的前提。

3.养成仔细计算、规范书写的习惯。要求按格式书写,字迹端正、不潦草,不涂改、不粘贴,保持作业的整齐美观。

4.养成估算和验算的习惯。这是计算正确的保证。验算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习惯。首先要掌握好验算和估算的方法;其次要把验算作为计算过程的重要环节来严格要求;再次要求学生切实掌握用估算来检验答案的正确程度。

五、加强训练是途径

计算能力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长期训练逐步形成的。训练时要注意:

1.突出重点,在组织训练时必须明确为什么练,练什么,要求达到什么程度,只有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计算机视觉培训篇3

教育和培训

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教育培训工作,寓教于乐,内容直观而生动活泼,往往会给教育培训对象以深刻的印象而取得很好的效果。事实上,多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上的应用实际上是将多媒体技术引入到Cai系统之中。传统的教育培训方式,在教材上以文字内容为主,配有简单图片及表格。而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Cai后,可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将文字、图像、声音、图形等各类信息进行有机组合,综合地利用计算多媒体形式表现相应教学内容而使得教学内容生动化、有趣化而更易于为受者所接受。可以说,多媒体Cai突破了传统上“死板”的学习和阅读方式而能给受者以一种全新的感受。学生可以在视觉、听觉以及动手三方面并行而更加有效地理解和记忆学习内容。第二,多媒体Cai寓教于乐,寓乐于教,教乐兼顾。这里所说的“教”,包括了智育、德育、美育,甚至体育。而施教的内容往往也不仅仅是知识,还包括了各种技能等。多媒体Cai另一个显著的特点在于它提供了极强的交互能力,比如在外语教学时,学生可以将自己的发音录下与标准发音相比较进而得以很好的纠正。由于网络的介入,名师还可以通过计算机授课,而学生可以在家通过网络的计算机系统进行学习与完成作业,并可以与名师通过网络“面对面”地讨论问题。基于这一点,可以说,多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为实施远程教育培训提供了一种重要的技术手段。

娱乐游戏

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的DVD、eVD等放像机,正在冲击着传统的视频盒式放影机。音像节目可以加时间码,可以任选歌曲、影视作品及画面,很好地适应了现代化娱乐的需要。随着技术的深化应用,eVD与DVD相比,用于娱乐的效果更加完美。游戏也由过去的简单动画效果向声像图文并茂、实体模拟方向发展。基于多媒体技术的游戏更富有真实感而更令人兴奋、激动,可为开发人的智力提供良好的环境。现在,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很多游戏都已向多媒体计算上转移,很多游戏厂商在多媒体计算上开发出了具有三维动画和高保真声音的电脑网络游戏。

通信领域

当下,我们处在信息化时代,在这个社会中,我们人类活动所需要的各种信息就是以现代通信技术为基础的。多媒体技术与通信技术的结合,可视电话与电视会议系统的普及会改变整个社会通信的观念。目前的技术已可实现音频、视频信号的二进制数据结构的交换。以太网和综合业务数字网可以实现全动态或半动态视频传输,而普通电话可以达到每秒1—2帧的传输速度。这个速度虽然能支持用户使用多媒体软件,但无法支持整个网上的用户都使用多媒体软件。在广域网中,传输的速率是1.544mb/s的t1线路虽然能够同时传送12路高质视频信号,但对于多媒体技术应用来说仍远远不够。针对这些矛盾,人们正致力于研究高速网络以满足多媒体通信系统的需要。这也就是当前高端智能手机等“多媒体电脑”发展所需要努力的方向。

仿真

计算机视觉培训篇4

关键词:虚拟现实技术教师培训网络研修社区

一、教师培训模式改革与技术创新

教育领域的改革一般是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创新而不断发展的,但新技术介入教育教学领域中,会影响并改变着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现阶段虚拟技术应用于教育领域,比较成熟的主要是虚拟校园,但是大部分学校只提供校园全景式360度浏览,还没有真正实现与用户的深度互动。在虚拟教学方面,主要采取演示、探索和游戏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主要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提供的模拟真实环境,建立教学模型,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计算及辅助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1]

在教师培训领域利用信息技术方面,现在已经发展到了第三代,第一代主要是通过卫星、录像或电视等把已经制作好的培训资源传送给有需求的老师,供其进行学习。计算机和网络介入教师培训之后,成就了教师培训的第二代,即培训资源在线学习模式,在信息化背景下成为教师远程培训的主流模式,但现阶段主要是传统的网上学习,教师培训机构提供资源和平台教师进行学习。第三代主要是基于网络的远程培训社区模式。现在提的比较多的是网络研修社区,利用研修社区,组建学习共同体,通过集中与远程、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培训,比较好的解决了社区化、专业化、常态化和个性化培训,但是也决定了这种模式互动性不强、沉浸性不够等现实问题,跟真实情景有较大的差别,不能有效调动教师的参训积极性。笔者认为,基于VR技术的网络研修社区,将会是教师远程培训模式的第四代,能比较好的实现较强互动,沉浸在真实情景的教师培训,在未来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2]

二、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网络研修社区的构建

1.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及最新进展

虚拟现实技术,简称VR,主要分为三种:

(1)桌面式:这是当前阶段比较实现的一种,通过系统开发程序,通过仿真3D,放在网络社区相关学科资源中,参训老师就能够操作,尤其是理科,包括物理、化学、生物以及地理等,能够感受到比较真实的情景。

(2)沉浸式:需要较高的资金,教师需要穿戴。提供帽子、设备等,感觉、直觉等联系一起。

(3)分布式:当然如果应用于教师培训平台,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用户体验,每个体验随着投入的不断增加而增加。

2.基于VR技术的教师远程培训社区

VR技术应用于教师远程培训社区,可以预见的优势是教学内容视觉化,学习中的交互性好,沉浸感真实感强。针对教师远程培训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虚拟现实技术能够运用计算机对现实世界进行全面仿真,为教师提供生动、逼真的学习环境,从而教师能够成为虚拟环境的一名参与者,并直接、自然地与虚拟环境中的各个对象进行交互,同时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参与到事件的发展和变化过程中去,进而获得最大的控制和操作整个环境的自由度,这对调动教师的学习积极性,突破教师培训模式和内容的重难点,培养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3]

虚拟现实技术的特点在虚拟远程培训中表现的比较突出。虚拟现实技术的深沉浸性和强交互性以及浓重的角色感,使得教师全身心的投入学习,不受外界其他环境的干扰,这有利于解决教师专注感不强、自觉性不够、培训吸引力不足等弱点,提供教师教育教学技能。在教师研修社区中,虚拟现实技术主要有以下创新应用:

(1)虚拟研讨:互动交流比较高的一种,以前的教师研讨,主要是在网上以文字的形式或是通过视频或语音的方式进行,这是网上最基本的互动方式,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在网上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进行问题或案例的交流和演示,为学习者提供一种全身心的投入方式。[4]

(2)虚拟实验:虚拟技术是解决现实教学实验仪器不足,高危险性、高价格的有效手段。可以利用最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设备,可以替代常规的教学仪器。规避风险真实实验或操作往往会带来各种危险,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虚拟实验,教师在虚拟实验环境中,可以放心地去做各种危险的实验。

(3)虚拟现实资源:虚拟现实技术提供了全新教学手段和学习场景,教师不再是基于计算机,背景是文字或是视频等资源的形式,还有可能是虚拟现实资源,这些资源有可能是教学场景、学校场景或是教学实验设备等的三维模型,更加逼近现实,使教师的学习和培训的积极性大大的增加,好奇心也大大地增强,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5]

三、虚拟现实技术遇到的挑战与展望

基于虚拟现实的教师培训模式,提倡人机互动-人与人互动,是下一代的主要方向,虽然现在面临着许多的问题,比如价格昂贵,开发难度大,但是虚拟现实在其他行业中的应用已经超出教育,尤其是在教师培训方面。虚拟现实作为一门新兴的科学,目前也尚有诸多因素限制它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但我们可以肯定地说,VR技术将会是继多媒体、计算机网络之后,在教育领域内最具有应用前景的技术,它将使新世纪的教育与培训事业发生质的变化。它的多个优势特点,不但非常有利于教学人员构建一种全新、多变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手段,而且为学习者提供了一种可以进行交互、直观、自主探索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法,在多方面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和效果。因此,我们应该尽快认识到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价值,尝试在各个教育和培训领域开发它、使用它。[6]

参考文献

[1]张获.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远程教育在电力系统仿真培训中的应用[J].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

[2]朱锋,夏阳.基于VR的网络教育研究与应用[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5

[3]郭根生.走进虚拟现实[J].多媒体世界2000.12:75.

[4]刘锋锋,胡晰.虚拟现实与教育[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计算机视觉培训篇5

1立足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创造活动是在灵活的思维方式下产生的,过于单一的训练必定导致思维的僵化和墨守成规。心理学的研究证实了这一点:知识的操作和自动化将损伤知识运用的灵活性,常表现为受长期知识经验的影响,人对某类问题的认识形成错误的思维定势,不能灵活的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珠心算”的训练过程也是如此,训练时间长、形式单一,不能灵活训练,把学生禁锢在枯燥乏味的套子里,就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新课程标准下的珠心算珠心算的学习中,一道自然数连加如20到120;儿童往往要经过几十、几百遍才能又快又准。在这个过程中,儿童百折不挠的练习,向目标努力,他们一定厌倦过、想过放弃,但是,通过调适情绪、心中高度责任感激励、促使他们最后获得成功。这个过程是一个自我克制的过程,是一种成功的享受,这无疑将使他们获得自信,使他们相信,只要不懈努力,一定会获得成功,这个过程也是对儿童意志的一个考验。珠心算学习要求一快二准,长期学习逐步培养了学生细致、认真、一丝不苟的态度和作风,从而培养了他们高度的责任感。培养了持之以恒、刻苦、奋进、追求效率、质量的意识,在实践中促进学生良好学习态度、习惯的形成。

拨珠活动使儿童手指肌肉的运动增加,手指是“智慧的前哨”,适度的增加其运动量,也可以促进大脑的思维活动,真可谓手巧促心灵,心灵手更巧。并且“珠心算”教学通过听数、看数、记数的训练,数译珠、珠译数的训练,在此特殊的环境中,在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的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2注重合作和交流能力的培养

当前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改革教学过程中过分注重接受、记忆、模仿学习的倾向,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改进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数学课程标准》认为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即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要引导儿童乐意与同伴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索性。而在传统的珠心算学习中,多数时间要求儿童必须外静内动的独立心算,在多数时间要求学生进行独立拨珠以形成珠像,客观上减少了儿童合作和交流的机会。许多时间学生都是独立的进行计算,这种学习方式缺少与同伴交流的客观条件。如果长时间这样学习,对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是不利的。现在,由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已渗透到教育的各个方面,因特网、校园局域网、多元化的现代远程教育网以及视频点播技术等的普遍应用,增加了相互交流的机会,现代教育技术为基础的教育正取代一些传统的教育方式和方法,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珠心算教学的整合将是珠心算教学发展的趋势。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这一丰富的资源库来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主发现,新课程标准理念下,提倡教师与学生的多项交流,将有利于形成一种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情境。如在课堂教学中穿插自由讨论、小组活动等形式,给学生一个自由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从而更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这里,学生可以自由的表达观点,并且采取一定操作主动验证想法的正确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始终兴致盎然的投入到训练中去,克服了天天打算盘、想算盘这种枯燥乏味的事情,不断地激发兴趣,诱发了积极训练的动机,形成了相互作用的情境,有了和谐、自由的课堂气氛。这样,让每一个学生感到“珠心算”的乐趣,积极投入。当师生间建立起亲近融洽的良好关系,课堂上注重合作、交流时,良好的课堂气氛自然“水到渠成”。

3在体验中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想象力

珠心算教学通过对儿童的培养,使他们计算速度不断提高,从而使儿童思维敏捷性品质很明显的改善。实践证明:一年级学生稍加训练可达到每秒计算3-6个数字,这是数值计算的训练,但智力活动具有辐射、迁移性,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对其它活动有同样的效应.。在珠心算的教学过程中,儿童的手、眼、耳、口不仅配合协调,且左右两个半脑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也交替运用,非常有利于学生的智力的开发。儿童双手拨珠,在拨、看、听训练中,要求动作规范、准确、迅速、力度适中,不仅锻炼了手,也达到了心灵手巧,耳聪目明,提高了触觉、视觉、听觉的灵敏度。而且学习珠心算还利于丰富儿童的想象力。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珠心算学习通过大量想珠、心算,使儿童想象力明显提高,实践证明:在语言学习中,珠心算班学生回答问题更有新意,课堂气氛更活跃。珠心算学习中,儿童手、眼、耳、口和左右脑同时运用,促使了儿童思维锻炼,加强了儿童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敏捷性、促使儿童整体智力水平得到提高。

4在实践中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智慧的心理因素机能可以分成两个系统。即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系统。后者包括动机、兴趣、意志、情感、性格等。它对智力因素可以起到动力和调节机能,这对儿童今后的学习和成长是极为重要的。美国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研究认为:人成功的因素中20%归功于智商,而80%归功于其他因素。而其他因素中的关键,即情感智商――自我激励、百折不挠、控制冲动、调适情绪、充满希望、具有高度责任感等。戈尔曼研究认为:对于智商,经验或教育对它的作用不大,而对人生至关重要的eQ却完全能从童年学得和提高。

计算机视觉培训篇6

教学资源指一切可以用于教育、教学的物质条件、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教学媒体是教学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下面我就自己在多年的教学调研经验,从以下几方面谈谈教学媒体与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

一、教学媒体可以大致分成以下几类:

(一)根据使用媒体的感知器官分类

视觉媒体:指发出的信息主要作用于人的视觉器官的媒体。如印刷品、图片、黑板、教科书、挂图、标本、幻灯、投影……

听觉媒体:指发出的信息主要作用于人的听觉器官的媒体。如口头语言、录音机、广播……

视听觉媒体:指发出的信息主要作用于人的视觉器官和听觉器官的媒体。如电影、电视、计算机……

交互多媒体:指使用多种感官且具有人机交互作用的媒体。如多媒体计算机。

(二)根据教学组织形式的需要分类

课堂展示媒体:投影、录象、黑板……

个别化学习媒体:印刷品、录音带……

小组教学媒体:图片、投影、白板……

远程教育媒体: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

(三)按媒体的物理性质分类

光学投影教学媒体:包括有幻灯机和幻灯片、投影机和投影片、电影和电影片等。这类媒体主要通过光学投影,把小的透明或不透明的图片、标本、实物投射到银幕上,呈现所需的教学信息,包括静止图像和活动图像。

电声教学媒体:包括有电唱机、扩音机、收音机、语言实验室以及唱片、磁带等。它将教学信息以声音的形式储存和播放传送。

电视教学媒体:主要有电视机、录放像机、影碟机、录像带、视盘、学校闭路电视系统和微格教学训练系统等。它的主要特点是储存与传送的是活动的图像和声音信息。

计算机教学媒体:包括有计算机和计算机课件等。它能在各种教学活动中实现文字、图表、图像、活动图像等教学信息的传颂,储存与加工处理,与学习者相互作用,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

网络:它可以实现基于网络的远距离教学,并且可以开展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等教学模式。

此外,按历史发展可将学习媒体分为传统媒体和现代媒体。传统学习媒体如黑板、挂图等;现代学习媒体如录像、多媒体计算机等。

二、我认为常用媒体的教学支持作用有以下几点:

1.应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

2.应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可以多方位地提高学习效果

3.应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切实解决课时矛盾

4.不能片面夸大计算机的作用

三、我在教学中常用的教学资源及其检索和获取方法

网上教学资源的获取主要是通过信息查询和检索的方式,常用的获取方法是借助于搜索引擎。搜索引擎其实就是一个网站,按其工作的方式分为两类:一类是基于关键词(Keyword)的检索,这种方式用户可以用逻辑组合方式输入各种关键词,计算机根据这些关键词寻找用户所需资源的地址,然后根据一定的规则反馈给用户包含此关键字词信息的所有网址和指向这些网址的链接;另一类是分类目录型的检索,把因特网中的资源收集起来,根据资源的类型不同而分成不同的目录,再一层层地进行分类,人们可按他们的分类一层层进入,最后就能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

四、合理利用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应该是教学中有利于教学的物力、财力、人力等因素。同时也包括一些学生等的非智力因素、老师的道德修养、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教学模式的因素。对这些因素的有效的开发利用,可以促进我们的有效教学,提高我们教学的效果。下面就多媒体的开发和利用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目前初中,尤其是农村初中多媒体教学存在很多问题,我想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解决现实问题。

(一)转变观念、加强培训和教研工作

针对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不强的问题,笔者认为,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1.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各中小学领导的选拔和培训,要使一把手和学校领导班子提高认识、转变观念,高瞻远瞩,站在为孩子的终生发展及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强化服务意识,鼓励教师、学生积极利用已有的多媒体教育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学习活动,本着“宁可用坏,不可放坏”的原则,尽量避免资源浪费的现象。

2.努力加强对教师运用多媒体教育技术的培训,从教育观念和技术层面上解决教师不愿用和不会用的问题。培训要面向所有教师,采取集中培训和校本培训相结合的培训模式,重点解决教师用不好的问题,特别是教学资源的搜集与整理、课件的制作与使用等教学实际问题。

3.创设浓厚的教学研究氛围,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教育方法和手段,学校应当加强对多媒体教育技术应用领域的研究,鼓励教师阅读相关资料,参与学校组织的听评课、课题研究,撰写教学设计、研究报告或论文等,以调动广大教师应用多媒体技术的积极性。

(二)加大管理和维护力度

学校对每学期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情况要加以督促和检查,并建立激励机制,对工作表现优异的教师应予以适当奖励,调动关大教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教师经常有效地使用多媒体教学。学校还可以以制度形式量化教师备课中体现使用多媒体设备的次数,并且要求与多媒体使用记录以及自己上报的教学课件数量保持一致。

学校要配备懂技术的教职工专职负责教育设备的日常管理和维护,确保机器设备的正确操作。

计算机视觉培训篇7

【关键词】培养数学教学计算能力基础知识计算习惯计算训练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所必备的基本素养。而计算能力是我们每个人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就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

就目前而言,作为数学基础的计算能力,随着计算机时代的到来,独立计算能力越来越被师生所忽视。要迅速有效的提高学生计算能力,更好的发展学生的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就必须加强计算教学,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使学生的计算既准确又迅速,从而达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熟练程度并使计算方法合理灵活。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就成了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的重要问题。我认为,应从一下几方面入手:

1前提——牢固基础知识

小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由于各个方面的原因,往往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有时候看错或写错数字,有时候用错公式,忘了进位或退位等等。很多家长和老师认为孩子不认真,粗心大意。其实这只是原因之一。实质很大程度上是孩子在有关计算方面能力的欠缺。比如运算法则、运算性质、运算定律、计算公式等基础知识没有掌握,或者不能够合理灵活的运用这些知识所造成。所以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够急于求成,而是要帮助学生找出原因,查漏补缺,扫清障碍,为进一步学好计算做好基础工作。

如在算理教学时,可以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感悟知识的形成。法则教学可以进行尝试探究,总结定律,计算公式可以探索推敲等等,学生通过自己体验,经历过程对这些基础知识必然印象深刻,从而牢固掌握。

2关键——培养计算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在计算教学中,我们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要让他们爱上计算,乐于去计算。只有这样,我们的计算教学才是成功的。为此,我们在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寓教于乐,使枯燥的计算教学富有生机。

如:可以借用多媒体、卡片以及其他可以利用的学具、教具等,对学生进行视算、听算、抢算、游戏中计算、计算竞赛、自编计算等方式训练,充分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由厌计算转变为爱计算和乐计算,逐渐形成一种持久的计算兴趣。

3保障——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而在做计算题时,往往有的学生有轻视的态度,一些计算题并不是不会做,而是由于注意力不够集中、抄错题、运算粗心、不进行验算等不好的习惯造成错误。所以在计算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也很重要。

教学中,要想方设法使学生养成计算时精力集中,认真演算,仔细抄写,自觉检查、自觉估算和验算的习惯。另外,教师还要加强书写格式的指导。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帮助学生防止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减少出错的机会,能很好的提高计算准确性。

4法宝——要加强练习

子曰:“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说明了练习的必要性。只有在掌握了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加强练习,才能够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才能够悟出计算的诀窍,从而全面提升计算的能力。当然,应该讲究训练策略和训练方法的多样性,以免造成学生的枯燥情绪。

例如:训练内容要有层次:基本训练(目的是掌握法则、运算定律、运算性质、计算公式等);针对性训练(目的是纠正学生最容易出差错的地方);特殊训练(目的是通过强化记忆牢记常用计算数值来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如:圆周率近似值3.14与一位数的乘积、分母是2、4、5、8、10的最简分数与小数的互化等。)训练的方法要多样,如:竞赛式,可以提高速度;游戏式,可以提高兴趣等。训练的手段要多种:如:借用多媒体;借用简单的教具和学具(自制计算卡片、计数器、扑克牌等)。

5捷径——加强口算训练

口算是计算的基础,口算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学生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所以我们应该重视口算能力的培养。首先课堂教学应避免呆板与单一。可以多种形式进行口算的训练。比如:低年级可以采用游戏的形式:如“开火车”、“找朋友”、“找门牌号”、“送信”、“对口令”、“夺红旗”、“闯关”等;中年级可以采用口算板、口算表、卡片、幻灯片或游戏进行训练;高年级训练的方式可以是指名答、抢答、齐答、听算、视算等;如果用以上不同形式的训练方法,在可能的情况下,坚持每节课前适当的进行口算训练,我相信一定能够很快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6鼓励学生把口算运用到生活中去,这是提高学生口算能力必不可少的途径

我们要鼓励学生把计算知识用到我们的生活中,学有所用,使学生产生成就感,获得愉悦,这样,会促使学生更加重视计算,重视数学,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我们知道:计算在我们生活中应用最广泛,教师可以取得家长的配合,经常让学生有意识的参与购物、坐车、旅游等费用的计算,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口算应用意识,又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真是一举双得。

当然,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项复杂而又细致的工作,需要结合教学实际长期进行培养和训练。因此,只有我们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持之以恒,才有可能见到实效。

计算机视觉培训篇8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行政管理工作

一、计算机技术在行政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随着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创新,互联网技术的到来等等,计算机技术在生产生活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不断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习惯,深刻的改变着我们的工作方式。在行政管理工作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更是体现了其独特的优越性。例如,office、photoshop、音频视频软件、internetexplorer浏览器、文档存储、通信软件等等,贯穿着我们日常工作的边边角角,提升了工作效率,提高了工作质量。可以说,计算机技术已经成为了我们的习惯,就像人类时刻都离不开空气。虽然,计算机技术已经在行政管理工作中得到了极大的应用,但是否就意味着没有更大提升空间了呢?笔者认为:答案是否定的。当前,行政管理工作中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还只是冰山一角,甚至说仅仅是皮毛而已。

二、计算机技术在行政管理工作中存在不足的原因

在行政管理工作的实践中,我们发现使用更多的是word、excel、浏览器搜索等软件,而ppt、photoshop、音频视频、通信等其它的计算机应用软件使用并不多,即使是常用的word、excel也仅仅是文档编辑、表格制作等基本功能,涉及到的函数、图表、公式、超链接等工具大部分基本上不会使用,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

2.1工作人员专业知识的欠缺

在现代行政管理工作中,大部分是起草文件、制作表格、加减乘除运算等,这就导致了很多工具被非专业人员所熟知,或者是慢慢的被遗忘,自然也就无从谈起在日常工作中熟练使用各种办公软件,进一步提升工作效率,提高工作质量,让计算机技术更好的服务工作。

2.2计算机技术应用培训不到位

近年来,进入行政事业单位工作的年轻人基本都接受过大学教育,各大高校基本上都将计算机应用技术作为必修课程之一,新进的工作人员都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这就导致了工作单位有意或无意识的忽略了在岗继续培训的重要性。加之,在各单位还有很多的60、70年代的老同志,大多从事管理岗位工作,他们有的只是在10年前,或更早之前接受过简单的培训,仅仅局限在文件打印、格式排版等极简易的计算机操作,无法适应当前快速的计算机技术更新换代。

2.3行政资源的过渡分散

当前,我国行政管理一般采用“纵向+横向”的模式,上下级之间呈现了“金字塔”式的行政管理架构,平行单位之间却没有直接的隶属关系,这样一来,各单位会根据上一级领导部门的要求,严格落实工作任务,但平行单位之间在落实工作任务中,往往就会出现重复和浪费的现象。例如,我们经常可以在网络上看到各种各样的“僵尸网站”,特别是一些基层政府部门的网站,信息更新缓慢,网站内容不全,群众办事不便等现象,经常被广大网民“吐槽”。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建设政府网站的过程中,下级部门为了完成上级部门的工作任务,在没有统筹考虑的情况下,简单的找家网络公司,把要求一说,就自行建设开通,没有充分考虑资源整合、网站后期维护、信息更新及时等等一系列的工作,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严重损害了行政管理部门的形象。

三、提高计算机技术在行政管理工作中应用的思考

3.1不断学习提升能力

在日常工作中,工作人员要不断的适应新的形势变化,自觉学习计算机技术应用知识,通过阅读专业书籍、报刊杂志、网络课程、工作实践,以及向专业人员请教等方式,学习办公软件的使用,学习最新最前沿的科技创新成果,拓宽自身的专业知识的广度,做到精益求精,熟练掌握各种计算机应用技巧,提升专业能力,提高工作效率。

3.2重视业务知识培训

招录单位要高度重视业务知识培训工作,在招录人员之前,要充分考虑计算机技术的培训工作,制定岗前培训计划,邀请大中院校的专业教师对新进人员进行培训。用人单位要完善在岗培训制度,制定培训计划,定期邀请高校专业教师或具有专业资质的培训机构,针对不同岗位、不同业务,定期不定期开展有针对性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工作人员使用计算机技术应用的能力。

计算机视觉培训篇9

一、视觉传达基础课程不受重视的原因

1、市场经济竞争激烈,急于求成的观念盛行。学生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缺乏正确的认识,误以为该专业可以带来丰厚的经济回报,而没有认识到其实质内涵。部分学生才学了点皮毛,就以为自己已经掌握了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急于求成,希望立即获得经济回报,而步入社会找工作。这种急功近利的思想同样会影响到那些原本潜心学习的学生,从而使得这部分学生也慢慢发生动摇,进而改变其学习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初衷,也提前进入社会“实现价值”去了。

2、教学过程中忽视理论基础教学,片面注重实践。很多艺术专业的学生没有认识到理论课程的重要性,加上盲从心态作怪,刚开始的时候学习还比较用功,没有多久由于受到不良学风的影响,很多学生也像高年级学生那样热衷于社会实践工作,对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失去兴趣。另外一方面,艺术专业的教师在教基础理论课程过程所运用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缺乏教学互动环节,也没有营造一种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很难激发学生对于基础理论课程的学习兴趣。如果教师仅仅将课堂教学当作一项任务来完成的话,其教学效果肯定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使得学生只是应付了事,仅仅是完成作业以及通过考试成绩,对于理论部分没有深入理解,也就不可能调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了。

3、当前由于电脑艺术设计得到十分广泛的运用,各种运用软件相继出现,比如“CorelDRaw""adobephotoshop”等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进一步提升了设计和制作速度与效率。各个高校也都设置了一些软件学习课程,学生对于电脑的重要性却过分依赖,片面地认为运用计算机软件工具什么设计都可以完成,事实上这种观点非常片面甚至是错误的,创意、创造、新意都是通过人脑想出来的,电脑仅仅是一种工具而已。因此,掌握扎实的基础和理论知识才是根本,否则的话,如果基础不牢固,即使电脑技术再过硬,在设计过程中仍然会显得无所适从。比如最普遍的现象都不知道从何入手,运用电脑也无法进行造型,而是盲目堆积现有的素材,通过大量的素材内容来代替设计灵感,从而使得设计工作非常被动,这样是不可能设计出优秀的作品。

二、视觉传达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1、教材课程内容的完善与改进

教材的内容才是教学的重中之重。然而目前大部分高校视觉传达基础课程教材的内容都存在较大问题,培养人才的目标并不明确,所编制的教材内容没有结合各院校的具体实际,使得教材内容与培养综合职业能力、综合素质高、直接服务生产、技术以及管理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相违背。学校如果对办学层次以及教学的基本素质没有一个清醒地认识的话,只能照搬其他院校的教学模式,从而使得教学工作陷入被动局面。因此,必须进一步健全教学体系,在充分了解本校办学层次以及教学对象基本素质的前提下,制定切实实际的教学内容,使得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之间变成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比如平面构成课程,合理的教学大纲课程内容应当集中在重复、近似、群化、渐变、特异、发射、密集、空间等。这些课程内容犹如骨骼与基本形态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将这些课程内容进行有效组合,增强其课程的规律性。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增加课程的练习内容,让学生加深对平面构成的概念、特征以及作用的理解,掌握并巩固创造基本形态以及形态的组合方式。如果学校的教学大纲在培养学生设计能力方面不重视的话,所安排的教学课时量很少,而且单纯地安排理论课程,将会影响到教学效果,不利于学生设计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因此,应适当增加这方面的课时量,并将形态构成的要素、形态的创造以及各种形态之间的组合方式作为平面构成重中之重,同时还应注重掌握并巩固美的形式规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训练。以培养并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审美意识。

2、视觉传达思维教学方法的改进

(1)从“复制”形式训练转变为抽象思维训练

对视觉思维过程训练首先就必须对形式本质的抽象思维进行训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对形式本质的复制训练,比如通过素描的方式对物体的形状、体积、空间的相互关系等准确描绘,训练并提升学生对形式的视觉感受能力;第二,对物体形式本质进行抽象处理,比如,尽可能减弱物体体积以及空间的形式要素,注重对物体形状进行训练,深入分析物体形状之间的相互关系,高度重视提升学生在形状、体积以及空间等形式本质等方面的抽象思维能力。

(2)注重形式表象要素的视觉训练

视觉体验训练的另外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对形式表象要素的视觉训练,是主要包括光影构成、质感模拟以及色彩构成训练等三个方面的内容。光影构成训练的重点是有关光影表现以及画面中各元素的构成关系;而通过质感训练有助于将触感转化为视知觉,使得学生的视觉体验更加丰富;通过色彩构成训练从而使得学生不再局限于形式本质,突破了形状、空间、体积等限制,可以深入探索色彩世界中丰富多彩的视觉体验。

(3)运用视觉思维拓宽设计语言训练

通过抽象思维训练和形式表象要素训练,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视觉体验能力,从而将自身的体验与信息传递有机结合,并在此基础上训练视觉归纳能力。比如,确定一个主题由学生自由涂鸦、自由发挥、自由创作,并充分运用延展、复制、拼贴等艺术手法,使得自由涂鸦变成一幅完整的设计作品。学生由于不再受到技巧的限制,自由涂鸦、自由发挥可以充分传递学生自己对主题的理解。通过这种视觉思维的训练,其目的并不是让学生构建一个统一的视觉思维训练过程,而给学生自由创作、自由想象、自由发挥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会,并充分运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获得自身的视觉体验,从而提升学生视觉归纳的能力,进一步拓宽学生的思维模式以及语言表现能力。

计算机视觉培训篇10

一、培养学生口算的兴趣。

为了培养学生对口算的兴趣,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认识口算在数学学习和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意义。,教师可以通过种种有趣味的实例来说明这个道理,从而使学生对口算练习发生浓厚的兴趣。口算枯燥乏味,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倦情绪。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口算兴趣是尤其重要的。教师要改变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想学”。另外,口算的形式要注意多变:听算、抢答、接力赛等数学游戏、计算竞赛等方式,引发练习兴趣,刺激学生的争胜心,调动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提高训练效果。当学生的口算能力提高了,计算起来就感觉不吃力,学习的兴趣也会浓厚,计算的速度、准确率自然跟着提高。口算的训练在生活中也是随处可见,可以鼓励学生把口算知识用到我们的生活中,学有所用,使学生产生成就感,获得愉悦,这样,会促使学生提高口算的兴趣。

二、注重算理教学

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要经过一个懂理、会算、熟练、灵活的过程。懂理即是使学生懂得正确的口算方法;不懂算理只是机械训练就无法适应千变万化的具体情况。会算就是通过一定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口算的方法;如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充分运用直观教学,让学生操作学具,动手摆一摆,拼一拼,剪一剪,贴一贴,画一画,量一量,数一数,说一说,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同具体的实物结合起来,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熟练即是经过反复的练习,不断训练,尽量做到人人过关。100以内加减法,100以乘除法就是计算的基本功,重点训练长期训练,致力培养学生口算的快、准、活。如在应用题教学中,采用数目较少的题目,既可训练学生的分析应用题的思维能力,又可训练口算能力使学生对基本口算能算得又对又快。虽然多练是提高计算能力的方法,但一味地注重数量,只会损伤学生计算的兴趣,最后得到的是适得其反的效果。因而练习一定要有针对性,针对那些易错、易混的题目进行练习,让学生在辨析中真正提高计算能力。设计出不同的题型,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计算的能力,也可以使学生灵活掌握所学知识。灵活就是使学生能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灵活地解决问题。很多计算题都有它的规律可循,让学生掌握这些规律,既可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提高计算的速度,又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推理的能力。

三、持之以恒养成良好习惯,保持口算的正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