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企业缴纳失业保险的比例十篇企业缴纳失业保险的比例十篇

企业缴纳失业保险的比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26:35

企业缴纳失业保险的比例篇1

【选题策划】

近日,国务院副总理马凯表示,目前养老保险缴费水平偏高,“五险一金”已占到工资总额的40%至50%。如此之高的缴费比例让不少市民着实吃了一惊:原来到手的工资还不到工资总额的六成,而剩下四成多差额的去向自然也成为普通工薪族关注的对象……

我国社保缴费比例过高的问题是一个老话题。“五险一金”具体指的是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五种保险,以及住房公积金。其中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三种险是由企业和个人共同缴纳的保费,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完全是由企业承担。一方面企业反映缴费水平太高,一方面降低缴费水平又会影响当期的收入,这个两难矛盾怎么解决,被摆到了议事日程。

据了解,社保缴费系数的确定不同地区不同人群有所不同。步入2015年,全国已有天津、重庆、福建、江西等地执行新的社保缴费基数标准,与2014年相比,用人单位和职工需要缴纳的社保费用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涨。专家指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适时适当降低社会保险费率。我们急需广集民智、集中攻关,制定一个符合国情、统筹各方、切实可行的顶层设计。

近日,国务院副总理马凯表示,目前养老保险缴费水平偏高,“五险一金”已占到丁.资总额的40%至50%。如此之高的缴费比例让不少市民着实吃了一惊:原来到手的工资,还不到工资总额的六成。而剩下四成多差额的去向,自然也成为普通丁薪族关注的对象。

北京五险一金缴存合计费率达66.3%

“五险一金”占工资总额的40%至50%,这一比例意味着什么?如果你是工薪族,如果你工作在北京,如果你每月到手的工资(含税)6000元,那么你的雇主,要掏出10000元甚至12000元的真金白银。

社保缴费比例超过四成,这个数字显然让不少工薪族吃惊不小。实际上,对于不少初人职场的工薪族来说,对于“五险一金”本身是什么也并不了然。据财务专家解释,所谓社会保险“五险一金”,具体指的是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五种保险,以及“一金”住房公积金。其中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三种险是由企业和个人共同缴纳的保费,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完全是由企业承担,个人不需要缴纳。

而另有业内专家认为,社会保障的范畴还应包括企业年金。企业年金又称职业年金、企业退休金或雇主年金,指的是在政府强制实施的公共养老金或国家养老金制度之外,企业根据自身经济实力和经济状况自愿建立,为本企业职工提供一定程度退休收入保障的补充性养老金制度。武汉市社会保障学会理事董登新表示,在发达国家或成熟市场,社保养老只是一个底线保障,而真正让退休人员有安全感的养老保障还需要补充养老,在国外资本市场上,贡献最大的也是企业年金或职业年金而非公共养老金。从宏观层面来讲,企业年金是社保必不可少的有力补充。

作为雇员的法定社会福利,五险一金超过工资四成的比例是如何计算出来的?据了解,社保缴费系数的确定不同地区不同人群有所不同。北京市的相关规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三种险需由企业和个人共同缴纳保费,比例分别是养老保险:企业20%,个人8%;医疗保险:单位10%,个人2%+3元;失业保险:单位1%,个人0.2%;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则完全由企业承担,个人无需缴纳,两种险的比例分别是0.3%,0.8%。至于住房公积金,2014年北京市缴存比例为企业个人均负担12%。

由此可知,上述五险一金企业缴存部分占比达到44.1%,个人为22.2%,合计费率为66.3%。

税前万元工资企业实际支出14410元

对社保五险一金的构成明细,中央财经大学研究生客座导师、会计专家马靖吴以如下案例进行了拆解。假设你的税前工资10000元,在扣除各类社会保险及其所得税之后,每月能够拿到手的工资是7454元。缩水的25%是如此计算的:10000元工资,个人需缴养老保险8%,医疗保险2010外加3元,失业保险0.2%,合计22.2%,外加3元,即2223元。再扣除缴纳个税322.70元,剩下7454.30元。

至于你的企业,缴费比例要远远超过雇员。10000元税前工资,企业需缴纳的社保,包括养老保险20%,医疗保险10%,失业保险1%,工伤保险0.3%和生育保险0.8%,住房公积金12%,合计44.1%。由此可知,企业缴纳的社保金额约为4410元。

综合来看,万元税前工资,你拿到了7454元,企业实际支出了14410元,企业缴纳的社保金额约为4410元,个人支付2223元,两项合计6633元。单位和个人合计缴纳五险一金的数额6633元,占据税后工资7454元的比例为89%。企业需要负担的金额,几乎是个人到手金额的两倍。马靖昊感慨,拿工资时一定要想到企业为你发生的实际支出啊,都不容易。

小型餐饮业员工大多没有社保

如此之高的社保缴存比例,是否所有的企业都能接受并践行?记者近日采访多家企业的社保缴费情况,结果显示,并非所有在京企业都如出一辙地按照44.1%的比例缴存五险一金,不同的企业在缴费基数上大有不同。对于不少小微企业,无论是企业还是雇员,现实都很骨感,五险一金上还是不上,都是个问题。

京城某大型股份制企业,记者拿到一位基层员工的工资单,工资总额4860元,扣除的各项保险费872.43元,应交税金14.63元,实发3972.94元。其财务部人员解释,上述工资单实际不能体现企业缴纳社保部分以及个人具体缴存比例。各项社保的缴存基数,是以上一年该雇员的平均工资计算的。其随后提供的2014年12月缴费保险明细显示,五险一金缴存比例与北京市规定的一致,企业缴存部分合计为44.1%。

另一在京事业单位,某员工2010年至2013年连续四年的社保个人缴费信息对账单显示,四年来“申报的月缴费工资”一栏基本呈现逐年上涨趋势,由2010年的8585元升至2013年的9873元。其社保缴费金额也在千元以上,其中2014年前三个月养老金部分,每月单位缴费1974.60元,个人缴费789.84元。从缴纳比例来看,单位缴纳比例为44.l%,个人为22.2%+3元。

记者咨询其人力资源部工作人员,得知其五险一金缴费标准,同样是以该员工上一年度月均工资为基数“实缴”。不过该人员解释,并非所有人都是以上年度月平均工资为缴费基数,按照北京社保局的规定,北京市的社保缴费基数有上限和下限,2014年度社保基数上限为北京市职工月平均工资5793元的3倍的10%,即17379元。也就是说,该单位超过这一数额的,是按照17379元来申报缴纳社保的。社保基数下限,养老、失业两个保险的下限是2317元,其他三险下限为3476元,若低于这一金额,则按照2317元、3476元来缴纳社保。

某中小it企业的财务部人员对记者表示,其公司员工社保待遇,大致是按照北京市规定的最低缴费基数来计算的。这一点,是在员工人职时与之充分沟通的结果,究其原因,企业负担重是一部分,对于那些80后甚至90后的员工,也更在乎眼前的到手工资,因此宁愿放弃遥远而且隐形的社保,将部分金额折算到目前的薪酬中。

一家小型餐饮企业的老板直言,小型餐饮业的店员大多没有社保,“海底捞”这样的大型连锁除外。这个行业的员工流动性太大,上社保无论对企业还是员工都很不现实。部分小型餐饮企业,会代之以给员工购买商业保险。

五险一金让小微企业“涨不起工资”

在拆解工资社保构成的同时,马靖昊还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某一雇员目前月薪8000元,在扣除五险一金及其个税之后可支配工资收入6053.9元。某天雇主为之加薪2000,该雇员税前工资涨到了10000元,正式晋身万元水平。不过,如上所述,在扣除了杂七杂八后,该雇员每月到手工资为7454.3元,较之此前的6053.9元增加了1400.4元。而雇主付出的代价是,为了这1400.4元,须增加的用工支出,由此前的11528元增至14410元,增加2882元,是雇员到手工资增加额的2.06倍。

马靖吴称,按照上面的计算,很容易知道,只要雇员的工资收入翻一倍,单位用工支出就要翻二倍,这样,用人单位决定给员工加工资时的冲动就会逐步变得疲软起来。站在雇主的角度,给员工加工资显然是要下大决心的,至少企业还要非常赚钱。因为除了要承担看得见的工资支出之外,还要承担占比相当可观的额外支出。尽管为员工缴纳相应的“五险一金”和税负是用人单位不容推卸的责任,但负担太重,会让企业打消给员工加薪的念头。

据了解,我国社保缴费比例过高的问题,是一个老话题。各地缴纳“五险一金”的比例,虽不完全一致,但绝大部分省市的缴纳比例都在工资总额的40010以上。相关数据显示,在与125个国家的社保费率对比分析后,只有11个国家的社保费率超过40010,而且主要是发达的福利国家,目前中国社保费率高于德国、美国,也高于日本、韩国。但是,即便如此,就目前我国企业人员缴纳社保的效果来看,“养老替代率”却远远达不到预期效果,养老金数量明显低于不缴社保的公职人员,缴费过高的事实也便引发了越来越多人的不满。

企业缴纳失业保险的比例篇2

关键词:养老保险;制度创新;增收节支

一、前言

当前,国内企业社会保险基金的征收,以五险一金的形式存在,比较国外任何一个国家,这样的征收比例较高,严重影响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活力。当前国内外市场行情不好,如何给企业减负是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应解决的关键问题。那么“减负”与“增加保险金负担”势必相悖,这就给企业养老保险管理制度的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企业养老保险管理制度创新的影响因素

1.人口老龄化严重加大基金缴纳负担

自2000年中国即迈入老龄型社会,而在随后的几十年,老龄化的程度不断提高,截止到2019年,老龄化更是达到18.1%。人口老龄化的社会,直接增加社会养老金的支付金额,间接给企业养老保险金造成巨大的“缺口”负担。

2.不规范缴纳养老金增加企业支付风险

作为一项民生政策,享有养老保险待遇,必须要缴纳养老保险金。而且,按照现行制度的设计,一般至少需缴纳15年(含视同缴费年限),才能享有养老金的待遇。2010年前后,各地为集中解决部分群体未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不能享受退休待遇的问题,出台了各类补缴政策,超领补费、即补即退等现象带来一时基金收入猛增,同时带来更长时间的基金支出,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企业缴纳养老保险基金的支付风险。

3.企业养老金支付标准提标速度较快

进入新世纪,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政府财力的增强,居民的收入增长很快。为了维护退休职工的利益,使退休职工的收入增长和在职职工能够保持一致,我国从2006年起开始大幅度调整企业职工的退休工资标准。当年增长23.7%,以后每年都保持较快的增长,到2015年连续10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从2016年以后尽管增长幅度降为个位数增长,2016、2017年仍然保持6.6%、5.5%的连续增长。“以收定支”是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平稳运行的基础,持续的提标必然会出现“生之者寡,食之者众”的现象,造成养老保险基金的支付风险,影响养老保险制度的持续运转。

4.企业养老保险金配置存在区域差异

我国的企业养老保险基金实行的是省级统一调剂的省级统筹,地区经济发展和人口的老龄化程度直接决定养老保险基金的正常运行,使得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行各地不一,风险各地不同。一些老工业基地,原来的经济基础好,企业退休职工规模大、比例高,养老保险基金的支付困难就多,风险大,主要集中在我国的东北和西北地区;而一些新兴的城市,经济发展快而人口又年轻,退休职工的比例低,养老保险基金运行好,基金的结余也多,抗风险的能力就强,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养老保险的抗风险能力就强。

三、企业养老保险管理制度创新的建议

1.开源增加企业养老保险基金来源

(1)严格地方养老保险征收比例关于养老保险基金,企业需按一定工资比例缴纳,但是各地做法又有出入,有政府为减轻企业负担,有意调低征缴比例;有企业为规避缴纳金额,则调整标准。这些有意为之,直接影响企业养老保险基金的征收来源,造成企业养老保险基金支付的亏空。为此,为保证企业养老保险基金征收的严肃性,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要求:其一,各地统一养老保险金征收比例、统一养老保险金征收标准,统一规范要求,加大政策执行的严肃性、公平性。其二,政府做好监管工作,督促企业按标准缴纳养老保险基金。作为企业一方,要意识到:给员工缴纳养老保险金,关系到增强企业凝聚力,关系到己方的切身利益,必须要严肃认真对待。

(2)多渠道增加企业养老保险金来源为减轻企业经营负担,在保持企业缴纳保险金来源渠道的基础上,应着力于开辟多个路径增加征收源头。其一,按适当比例提取国有资本收益,以对冲企业缴纳个人养老保险金。随国企、私企改革的几十年,私企养老金缺失与国企制度改革不无关系。当前,到了国企还现的敏感期,有必要做出姿态,拿出适当比例的利润用于补充企业养老保险金。其二,酌情增加土地出让金比例,以增加企业养老金缴纳金额。国家有明确规定,地方政府应适当提取土地出让金,用于补充企业养老保险金。现阶段,考虑到大量农民失地进入企业务工,在提取土地出让金比例方面必须要较之前做出大幅度调整,以补充企业不堪重负的养老保险金缴纳比例。其三,提取适当比例的民政福利公益金,用于承担企业缴纳的养老保险。成立公益基金的目的,原本就是用于社会福利事业,那么,在公益金中提取适当比例,用于补充企业养老金的缴纳即有现实的必要性。为此,政府要做出表态,以政策引导将适当比例的公益金收益引流到企业养老金缴纳中去。

2.节流降低企业养老金支付增长率

(1)小步不停步提高养老金标准企业缴纳的养老金,关系到员工退休后的生活保障,与企业员工的利益息息相关。而缴纳养老金的标准,同样会跟进生活成本而逐年做出调整。而中国的养老金,也连续十几年做出提标,如果持续做出高幅度增长,势必会远远超过现有支付能力,诱发更大的政府财政风险。前不久发生的欧债危机,同样给我们以前车之鉴。对此,合理的提标,应做到与经济发展、物价水平相一致,坚持“不停步”、“迈小步”的逐步提标,以保障养老金支付,规避支付风险,维护企业员工的权益。

(2)延迟退休增加缴纳年限缓解养老金支付困难方面,延迟退休是不错的选择,一方面增加了个人缴纳的数额,另一方面推迟支付的年限,有利于增收节支。实际上,随着医疗水平的提升,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当前国民预期寿命普遍延长,切实为延迟退休创造条件,民众也开始慢慢接受。但是,延迟退休不能搞一刀切,所有行业一律延迟5年,社会层面恐难以全部接受,尤其那些特殊行业,比如:高空作业、地下作业等,建议暂缓推行、区别对待。除了行业外,性别也应该有所差别,区别对待。

3.增效规范企业养老保险管理制度

(1)正视缴纳养老保险金的义务规范企业养老保险管理,根源上,要重塑“权利义务对等”的理念。简而言之,缴纳个人养老保险金是企业员工应尽的义务,而退休后享有养老保险待遇则是应有的权利。这样,不履行缴纳养老保险的义务,也终将不享有养老保障制度的权利,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当前,城镇一体化发展,由此而造成的农民失地问题突出。对此,要意识到这部分农民对城镇化建设做出的贡献,在征地补贴方面有针对性增加养老保险基金的补贴力度,其余部分必须要足额交齐。绝对不能享有养老保险待遇,作为推进征地推进城镇化的政策工具。其他因国家政策调整要进入养老保险序列的,同样要以缴纳足额的养老保险基金为前提,绝对不能以权利、义务对接为跳板,将缴纳金的风险转嫁给企业。同时,考虑到人口老龄化的社会发展态势,今后还应逐渐延长养老保险金缴纳年限,以填补养老金要承担的交付缺口。

企业缴纳失业保险的比例篇3

就在今年6月初,人社部了下调企业年金缴费上限的新动态:由本企业上年度职工工资总额的“十二分之一”调整为“8%”,将企业和职工个人缴费之和的上限由本企业上年度职工工资总额的“六分之一”调整为“12%”。虽然目前个人部分尚未变动,但此前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北京的养老及失业保险费率均已下调。大势之下,工薪族将受哪些影响,我们有待观察。

借此,说一说我们关心的“五险一金”,上班多年,不少人都感叹“五险一金”占据着我们工资相当的一部分,那么这些钱是怎么算的?根据相关调查显示,超过半数的大学生都不了解什么是“五险一金”,不只是刚就业的大学生,工作多年的职场人士也未必全知道“五险一金”具体有什么用。“五险一金”看似简单,其实却暗藏玄机。接下来,将为你揭示真实的“五险一金”。

“五险一金”是什么

“五险”指的是五种保险,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一金”指的是住房公积金。其中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这三种保险是由企业和个人共同缴纳的保费,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完全是由企业承担的,个人不需要缴纳。这里要注意的是“五险”是法定的,而“一金”不是法定的。

“五险一金”缴纳基数计算公式:

月缴费额=月缴基数×缴费系数(注:月缴费额为当月缴纳保险金额,月缴基数为缴纳人税前工资,缴费系数根据每年国家规定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相应缴费系数。)

换工作了“五险一金”怎么转

准备换工作了,“五险一金”哪些保险需要办理转移,才能保证我们的保险不被中断。总结起来,所有需要迁移的保险基本上都可以分为三大步:一、开具证明;二、办理手续;三、资金转移。但是,不同保险有不同保险的证明和手续,因此需要您对手续进行更深一步的了解。

总理提出适当下调“五险一金”的缴存比例,这对于广大职工来说,是大利好。但如何调降“五险一金”的缴存比例是一个技术活,而且也要兼顾各地的实际情况。“五险一金”不仅仅是调降惠民,更应该将制度设定得更趋人性化,让更多的人愿意参与到缴纳社保基金的队伍中来,这才是根本。

你所知道或不知道的“五险一金”

1.养老保险-使用方法:单位缴纳比例20%,个人缴纳比例8%

一般要交满15年,到退休的时候才能终生享受养老金,所以想拿养老金的人请务必在自己退休前15年就开始交。如果到退休年龄交养老保险不满15年,那退休时国家会把你个人帐户上存8%的养老金全部退给你,单位为你交的钱全部交给国家。

你所不知道的真相:美好晚年,仅靠养老保险是不够的。如果在一线城市,养老金尚能维持退休后的生活,但在三四线城市的养老金只能满足老人的基本生活,老人在退休后的消费水平或许也会大幅下降。

2.医疗保险-使用方法:单位缴纳比例10%,个人缴纳比例2%+3元大病统筹

大病统筹只管住院,而那11%里国家每个月会往你的医保帐户上打属于你自己的2%。实际拿到的钱按最低基数×2%,可以直接刷卡去买药或者看门诊,剩下的9%国家就拿去算到医疗统筹基金里了。按规定,如果你从2008年1月开始缴纳医疗保险,那么从2008年2月起你就可以刷卡买药或者看门诊,从2008年7月起你住院的费用就可以报销了。

你所不知道的真相:社会保险只负责保障基本权益。整容、减肥、增高等医疗费用,医保不管。此外,如果不幸出了交通事故,或被歹徒伤害,这些也都不在医保范围内,只有在公安机关证明确实找不到加害人的情况下,才能由医保暂时核销。医保在异地使用上也有诸多限制。在国内非居住地突发疾病,需急诊抢救的可以先就近住院,但必须在3个工作日内,将住院日期、医院名称等信息报参保地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备案,病情稳定后需继续治疗的,应及时转至定点医疗机构就医。

3.失业保险-使用方法:单位缴纳比例1%,个人缴纳比例0.2%

要交满一年才能享受,一般交1年拿2个月,交2年拿4个月,但一辈子最多拿24个月。若合同到期或者公司辞退,你都可以按照一年拿2个月失业金的比例要求公司给你办。

但是如果你是合同没到期自己辞职走,那就算你交满了一年也享受不到失业保险。

你所不知道的真相:领取失业保险,有一大堆的手续要办。比如,应在离职之日起60日内,持职业指导培训卡、户口簿、身份证、解除劳动(聘用)合同或者工作关系的证明和照片进行失业登记,办理申领的手续。其次,你得在户口所在地办。按照目前标准,大多数城市一个月的失业保险金基本都不超过1000元,而且你最多领2年,这个还得要求你缴费10年以上。

4.工伤保险-使用方法:单位缴纳比例1%,个人不缴费

使用得少,如果在工作的时候或者上下班的时候出了什么事,这个险就用得上了。如果你下班的时候被车撞了,那应该赶快报警,让警察来调查记录并拍照采集证据。警察处理完以后会开个事故鉴定书之类的东西,就可以拿这个去单位要求报工伤了。

工伤还有个时效问题,如果出了工伤,须马上报告单位,把警察出具的证据和事故鉴定书以及你出工伤以后去看病或住院的病历交给单位,最好在一个月之内去鉴定中心做工伤鉴定。

你所不知道的真相:我国《工伤保险条例》第15条规定,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视同工伤。近年来,关于工伤认定的纠纷和诉讼一直不断。要认定工伤,不是那么容易。

5.生育保险-使用方法:单位缴纳比例0.8%,个人不缴费

各个地方政策不同,不过生育保险起码要交一年才能享受。

你所不知道的真相:生育保险要有单位挂靠,没有工作就很难享受到生育保险。因为生育险必须由单位统一缴费。也就是说,在家做全职太太就无法有生育险。另外,生育险要缴纳一年以上才可享用。而且生完孩子后还要继续缴费。

6.住房公积金-使用方法:单位缴纳比例12%,个人缴纳比例12%

企业缴纳失业保险的比例篇4

今年1月22日,国务院了《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和《失业保险条例》。两个条例的实施,是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点步骤,是维护广大职工合法权益的重大举措,为巩固两个确保提供了更有力的保证。为指导各地深入宣传贯彻好两个条例,我们编写了《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宣传提纲》和《失业保险条例宣传提纲》,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大力加强两个条例的宣传和学习。

一、要充分认识两个条例实施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宣传工作。要通过各种媒体,采用多种宣传形式大张旗鼓地开展宣传活动,使广大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充分了解两个条例的基本内容和参加社会保险的重要意义,真正做到广而告之,家喻户晓,促使全社会都来关心社会保险工作。

二、要确定宣传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活动。要突出宣传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加强社会保险费征缴工作的重要意义。要广泛宣传社会保险的强制性、公平性、互济性原则,宣传法律赋予广大职工的社会保险权利,宣传权利和义务对待原则,动员教育缴费义务人自觉履行缴费义务,依法享受相应的权利。要通过宣传,使用人单位及有关人员了解违反条例规定的处罚办法,促使其履行缴费义务;使广大劳动者了解自身的权利和义务,自觉监督用人单位的缴费情况,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三、要通过正反典型事例的宣传报道,充分发挥舆论导向和监督作用。要集中报道一批依法参加社会保险,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先进单位的典型事迹,同时也要通过新闻媒介曝光一批拖欠社会保险费,甚至拒绝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的单位,营造出一个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光荣,拖欠和拒缴社会保险费可耻的社会氛围。

两个条例的学习宣传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各地要精心组织,务求取得实际效果。各地在宣传贯彻中遇到的问题,望及时报告我部。

《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宣传提纲

1999年1月22日,国务院了《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总结了十多年来社会保险费征缴工作的经验,规范了征缴程序,明确了缴费单位和缴费个人在社会保险费征缴工作中的权利与义务,强化了征缴手段。《条例》的贯彻实施,对于扩大各项社会保险覆盖面,提高社会保险基金收缴率,增强社会保险基金的支撑能力,确保离退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和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维护缴费单位和缴费个人合法权益,进一步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为国有企业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一、《条例》的主要内容

(一)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

《条例》规定,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征缴范围包括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和其他城镇企业及其职工,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及其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的征缴范围包括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和其他城镇企业及其职工,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事业单位及其职工,民办非企业单位及其职工,社会团体极其专职人员;失业保险费的征缴范围包括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和其他城镇企业及其职工,事业单位及其职工。职工包括所有与用人单位有劳动关系的个人,即不仅包括正式职工,也包括临时工;不仅包括户籍关系在本地的职工,也包括户籍关系在外地的职工;不仅包括城镇职工,也包括农民工;不仅包括中国籍职工,也包括外国籍职工。

《条例》还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可以规定将城镇个体工商户纳入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的征缴范围,并可以规定将社会团体及其专职人员、民办非企业单位及其职工以及有雇工的城镇个体工商户及其雇工纳入失业保险费的征缴范围。

(二)社会保险费由一个机构负责统一征收。

《条例》规定,社会保险费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范围内由一个机构征收,具体征收机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确定,既可以由税务机关征收,也可以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按照国务院规定设立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征收。但无论由税务机关征收还是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征收,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都必须是一个机构征收;同时三项社会保险费也要集中统一征收,在征收后,实行分帐管理。

(三)建立社会保险登记制度

凡是依法应该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单位都应该在《条例》规定的期限内到所在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进行社会保险登记。缴费单位办理社会保险登记地就是缴费单位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所在地。实行社会保险登记,为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提供了有力的手段。

(四)建立缴费申报制度

缴费单位按月主动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报本单位及其从业人员应缴纳的社会保险费,并按时足额缴纳。对于本单位从业人员应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缴费单位要代扣代缴。建立缴费申报制度有利于树立缴费单位和缴费个人的社会保险意识,强化社会保险费征缴。

(五)改社会保险费差额缴拨为全额缴拨

缴费单位和缴费个人应缴纳的社会保险费以货币形式全额缴纳。禁止任何形式的协议性缴费。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能以任何形式减免社会保险费。严禁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直接从缴费单位征收实物。

(六)对违反《条例》规定的单位和个人将给予行政和经济处罚

《条例》对两种违纪行为规定了处罚措施。

其一,缴费单位未按照规定办理社会保险登记、变更登记或者注销登记,或者未按照规定申报应缴纳的社会保险费数额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特别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5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

其二,对缴费单位违反有关财务、会计、统计的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伪造、变造、故意毁灭有关帐册、材料,或者不设帐册,致使社会保险费缴费基数无法确定的,除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给予行政处罚、纪律处分、刑事处罚外,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暂按该单位上月缴费数额的百分之一百一十确定应缴数额(没有上月缴费数额的,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暂按该单位的经营状况、职工人数等有关情况确定应缴数额);迟延缴纳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或者税务机关按日加收千分之二的滞纳金,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及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5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的罚款。

《条例》还规定,缴费单位逾期拒不缴纳社会保险费、滞纳金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或者税务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征缴。

二、贯彻落实《条例》中的几个认识问题

(一)如何认识《条例》颁布实施的重要意义?

首先,《条例》的颁布实施为社会保险费的征缴提供了法律依据。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职工年老、患病、失业时的基本生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也是促进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措施。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养老、医疗保险制度,完善失业保险和社会救济制度,提供最基本的社会保障。目前,我国社会保险制度还不健全,规范社会保险制度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社会保险工作中的突出问题是社会保险费征缴难,一些单位瞒报、漏报社会保险费甚至拒绝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某些地区以改善投资环境为由擅自允许一些企业特别是“三资”企业不参加社会保险,不缴纳社会保险费,直接损害了职工的合法权益。社会保险基金征缴工作不到位,削弱了基金的保障支撑能力,对社会稳定产生了不利影响。《条例》的实施,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

其次,《条例》的实施为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均衡企业负担提供了法律依据。社会保险覆盖范围越广,分散风险的能力就越强。目前我国社会保险还远没有达到全覆盖的程度。以开展最早、比较成熟的基本养老保险为例,到1997年底,除国有企业参加率较高外,只有53.8%的集体企业和32%的其他所有制企业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基本上都没有参加进来。这就导致退休人员多、负担比较重的国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同时,覆盖面窄,不利于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的形成,不利于劳动力的合理流动,也不利于促进国有企业减员增效、深化改革。覆盖面难以扩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没有法律、法规依据。《条例》明确规定了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的征缴范围,为扩大覆盖面提供了法律依据。

第三,《条例》的实施为按时足额发放养老金,确保失业人员的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创造了条件。社会保险基金是社会保险制度能够正常运行的物质基础。如果社会保险费征缴不能到位,钱收不上来,不仅离退休人员养老金难以按时足额发放,失业人员和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也会受到影响。而《条例》的实施,将有力地推动社会保险费征缴工作,进一步增强社会保险基金支撑能力,为落实“两个确保”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第四,《条例》的实施为统一和规范各项社会保险基金征缴工作提供了保证。《条例》规定,各项社会保险费由一个机构合并统一征收,改变了过去多个机构向企业收钱,增加企业缴费事务的混乱局面,减轻了企业的社会负担,规范了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收费行为。

(二)为什么要实行社会保险登记?

社会保险登记是确保应参加社会保险的单位参加社会保险的重要措施。在办理社会保险登记时,缴费单位要提供营业执照或其他核准执业或成立证件、银行帐号证明、国家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组织机构统一代码证书、本单位从业人员基础档案资料等证件和资料,以便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能正确记录缴费单位和个人的缴费情况,为个人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个人帐户,并定期向个人发放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个人帐户通知单。通过社会保险登记,可以方便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和工商、税务等部门核查没有参加社会保险的单位和个人。社会保险登记也是维护职工社会保险权益的重要手段。参加社会保险的单位应向其职工告知本单位已参加社会保险,单位办理招聘职工和辞退职工手续时,也应向应聘人员和被辞退人员出示本单位的社会保险登记证。

(三)为什么要实行缴费申报?

缴费申报是社会保险费征缴的一个重要环节。实行缴费申报有利于树立缴费单位和缴费个人的社会保险意识,促进社会保险费征缴。

(四)社会保险费为什么不得减免?

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和基本医疗保险个人帐户是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和基本医疗保险待遇的重要组成部分,失业人员的失业保险待遇也要与本人参加失业保险的年限挂钩。所有这些都决定了社会保险费不能减免,也无法减免。如果允许减免社会保险费,个人帐户就无法记录,就损害了个人的社会保险权益;同时,如果允许减免社会保险费,就会损害其他缴费单位和缴费个人的权益,因而不利于社会保险费的征缴工作。

(五)为什么要改社会保险费差额缴拨为全额缴拨?

原来实行的社会保险费差额缴拨办法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弊端:一是人为地把缴费单位划分为“受益户”和“贡献户”。“贡献户”往往认为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是在做贡献,有损本单位的经济利益,因而不愿参加社会保险,影响了社会保险的国家强制性和严肃性,不利于社会保险事业的健康发展。二是实行差额缴拨无法保证社会保险金的按时足额发放。为一些单位挤占挪用社会保险基金提供了可乘之机。有些单位以优先保证在职人员工资、发展生产为由挪用本应用来发放社会保险金的资金,直接侵犯了受保人的合法权益。三是实行差额缴拨,把社会保险的大量事务性工作都交由用人单位负责,不利于减轻企业的社会负担,也不利于树立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良好形象。因此,只有改社会保险费差额缴拨为全额缴拨,才能有效保障参保职工的合法权益,实现社会保险金社会化发放和社会管理的目标,促进社会保险事业的健康发展。

(六)缴费单位和缴费个人在社会保险费征缴中有哪些权利和义务?

《条例》规定的用人单位和职工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按规定履行缴费义务。同时,缴费单位和缴费个人有依法参与和行使监督的权利,有查询本单位缴费状况和本人个人帐户记录情况的权利,在发现本人个人帐户记录有误时,缴费个人可依法要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予以更正。如果用人单位未按规定缴费,侵犯职工的社会保险权益,职工有权举报,或提请有关部门处理。

缴费单位在社会保险费征缴工作中有以下义务:向当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社会保险登记,参加社会保险;按月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报应缴纳的社会保险费数额并在规定的期限内缴纳;履行《条例》规定的代扣代缴义务;自觉接受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或者税务机关依法进行的缴费情况检查;每年向本单位职工公布本单位社会保险费缴纳情况,接受职工监督。

缴费个人有自觉缴纳社会保险费的义务,在单位履行代扣代缴义务时,不得干预或拒绝。

(七)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在征缴工作中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承担着社会保险的全部基础性、事务性工作。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要依法接受缴费单位的缴费申报并予以审核;如果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本地区社会保险费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征收,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要按时征收各项社会保险费。要及时正确地为缴费单位和参保人建立缴费记录并完整保存,每年至少向缴费个人发放一次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入帐户通知单。要定期向社会公告社会保险费的征收情况。在社会保险费由税务机关征收的地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还要向税务机关及时提供缴费单位社会保险登记、变更登记、注销登记以及缴费申报的情况,并将税务机关提供的缴费单位和缴费个人的缴费情况汇总报告劳动保障行政部门。

按照《条例》规定,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受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委托,可以进行与社会保险费征缴有关的检查、调查工作。

《失业保险条例》宣传提纲

失业保险制度是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实施,由政府负责建立失业保险基金,对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而失去工资收入的劳动者提供一定时期的物质帮助及再就业服务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

我国失业保险制度自1986年建立和实施以来,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为进一步做好失业保险工作,1999年1月22日,国务院了《失业保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的实施,对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保障职工合法权益,必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条例》的主要内容

(一)失业保险的范围覆盖城镇各类企业事业单位及其职工。

《条例》将失业保险的覆盖范围从以前规定的国有企业及其职工扩大到城镇各类企业事业单位及其职工。按照《条例》规定,城镇各类企业事业单位及其职工,无论单位生产经营状况好坏,职工失业风险大小,都必须参加失业保险。这是企业事业单位及其职工的一项义务,同时也是职工失业后享受失业保险待遇权利的前提。《条例》还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可以决定本条例适用于本行政区域内的社会团体及其专职人员、民办非企业单位及其职工、有雇工的城镇个体工商户及其雇工。

(二)失业保险费由单位、职工和国家三方共同负担。

按照《条例》规定,失业保险基金主要由单位、职工缴纳的失业保险费和财政补贴构成。其中城镇企业事业单位按照本单位工资总额的2%缴纳失业保险费、城镇企业事业单位职工按照本人工资的1%缴纳失业保险费(城镇企业事业单位招用的农民合同制工人本人不缴费)。在失业保险基金入不敷出时,为保证失业保险金正常支出,财政给予必要补贴。此外,失业保险基金存入银行和购买国债所得利息,也是失业保险基金收入的一部分,必须并入基金。

(三)失业保险基金首先用于保障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

按照《条例》规定,失业保险基金首先要用于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的支出,包括支付失业保险金,支付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的医疗补助金,支付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死亡的失业人员的丧葬补助金和其供养的配偶、直系亲属的抚恤金。失业保险基金在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的同时,可以部分用于职业培训和职业介绍费用补贴。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还应从失业保险基金中调剂部分资金用于保障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和代缴社会保险费。

(四)享受失业保险待遇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

《条例》规定,失业人员必须具备以下条件,方可享受失业保险待遇:即按照规定参加失业保险,所在单位及本人履行缴费义务已满1年;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已办理失业登记并有求职要求。具备上述条件的失业人员应及时到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失业保险金申领登记,经审核确认后,自办理登记之日起,按规定的数额和享受期限,按月领取失业保险金,并享受其他失业保险待遇。

失业人员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期限,根据失业人员失业前所在单位和本人累计缴费时间长短计算。具体规定为:累计缴费时间满1年不足5年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12个月;累计缴费时间满5年不足10年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18个月;累计缴费时间10年以上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24个月。失业人员重新就业后再次失业的,缴费时间重新计算,但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可以与前次失业应领取而尚未领取的失业保险金的期限合并计算,最长不得超过24个月。

《条例》同时规定,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符合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按照规定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国有企业下岗职工与再就业服务中心解除协议后,未实现再就业的,可申请享受失业保险待遇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五)必须确保失业保险基金安全与完整。

失业保险基金是失业保险制度正常发挥作用的重要物质保证。为保证失业保险基金安全与完整,防止挤占、挪用和贪污、浪费失业保险基金现象的发生,《条例》规定,失业保险基金必须存入财政部门在国有商业银行开设的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失业保险基金要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不得用于平衡财政收支。同时规定了对管理部门、经办机构、其他单位和个人挪用失业保险基金的处罚措施。为了加强对失业保险基金的管理和监督,《条例》明确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主管失业保险工作,并对失业保险费的征收和失业保险待遇的支付进行监督检查。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按照国务院规定设立的经办失业保险业务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负责具体承办失业保险工作,财政部门和审计部门依法对失业保险基金的收支、管理情况进行监督。

二、做好企业保险工作的几个认识问题

(一)如何认识《条例》实施的重要意义?

首先,《条例》的实施,是社会保障法制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步骤,为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切实保护失业人员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

其次,《条例》的实施,有利于推动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建立完善的失业保险制度,可以使失业人员和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得到切实保障,同时有利于促进劳动力合理流动,扩大就业渠道,对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实施减员增效、下岗分流和三年脱困目标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第三,《条例》的实施,有利于加快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就业机制。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争取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初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就业机制。失业保险既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形成市场就业机制的重要条件。没有完善的失业保险制度,社会保障体系就不完整;没有完善的失业保险制度,失业人员就难以顺利进入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合理流动和市场就业机制就难以建立起来。因此,贯彻实施《条例》,使城镇所有企业事业单位职工都能依法获得失业保障,对早日形成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市场就业机制必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失业保险制度建立以来发挥了哪些作用?

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建立和实施12年来,为促进深化改革和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首先,有效地保障了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通过实施失业保险制度,给付失业保险金,保障了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帮助他们渡过难关。特别是近几年来,使用失业保险基金每年救助的人员都在300万人以上,对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其次,促进了失业人员再就业。按照有关规定,先后从失业保险基金中支出部分资金,用于失业人员的生产自救、转业训练和职业介绍活动,帮助其中半数以上人员重新走上就业岗位,实现了再就业。

第三,支持了企业改革。实施失业保险制度,保障了从企业走向社会的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减轻了企业的压力,推动了改革措施的顺利出台和实施。许多地方还运用基金支持“关、停、并、转”企业妥善分流安置富余人员。1998年以来,各地认真按照财政预算安排三分之一、企业负担三分之一、社会筹集(主要从失业保险基金中调剂)三分之一的“三三制”原则,从失业保险基金中调剂部分资金用于保障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和代缴社会保险费用,推动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为实现国有企业三年改革和脱困目标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为什么要将失业保险覆盖范围扩大到城镇各类企业?

扩大失业保险覆盖范围,不仅是进一步发挥失业保险作用的要求,也是推动企业改革和建立规范、有序、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的迫切需要。过去,失业保险主要在国有企业及其职工中施行,而非国有企业职工失业后缺乏应有保障。这不利于企业间的公平竞争和劳动力的合理流动,也不利于广开就业门路,实现多渠道就业。将失业保险覆盖范围扩大到城镇各类企业,不仅可以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而且可以增加失业保险基金的承受能力,增强失业保险的保障功能。

(四)事业单位为什么也要参加失业保险?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事业单位也要调整人员结构,减员增效,降低成本,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创效益、图发展。因此,深化改革,转换机制,分流富余人员同样是事业单位面临的艰巨任务。为给事业单位改革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必须把所有事业单位都纳入失业保险覆盖范围,以保障职工失业后的基本生活,并帮助他们实现再就业。

(五)为什么要提高失业保险费征缴比例,并实行个人缴费?

企业缴纳失业保险的比例篇5

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采用的是“个人积累制”的模式,即个人帐户所积累的资金全部归职工个人所有,如果你是住房公积金的缴存者,你就在银行拥有了一个住房公积金账户,这个账户相当于你在银行开立了一个“存折户”,不管是职工个人缴纳的部分,还是单位贴补的部分,全部归集到你的账户中去,日积月累,形成了一笔可观的储蓄,因而企业归集住房公积金的多少涉及到缴存人的合法权益,笔者认为应对企业归集住房公积金的行为加强审计监督。

一、企业在归集住房公积金时存在的问题

住房公积金作为国家法定的由职工及其所在单位共同缴存、职工所有的长期储金,与养老保险基金、医疗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一样具有社会保障性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和改善住房公积金的征缴、筹集又是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

对企业归集住房公积金加强审计力度,可以进一步完善住房公积金管理,健全风险防范机制,维护缴存人的合法权益,确保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公平、合理、权威,充分发挥住房公积金制度的作用。

作为一种强制性社会福利的住房公积金,尽管与养老保险金、医疗保险金、失业保险金有着同样的“名分”,但是实际征缴情况却并不理想,企业归集住房公积金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为:

1.与企业的养老保险金、医疗保险金、失业保险金相比,住房公积金并没有覆盖同样的人群,有部分企业一直没有为职工建立住房公积金账户,属于“不建不缴”行为。

2.有些企业在缴纳住房公积金时采取不同的政策,对正式员工缴纳住房公积金,而对非正式员工不缴纳住房公积金;即便在缴纳了住房公积金的人群中,有的也只是象征性的缴了一二十元,甚至一些企业还经常拖欠职工的住房公积金,属于“少缴漏缴”行为。

3.有些企业超过规定的比例和标准缴纳住房公积金,甚至一些效益好的企业有意将各类津贴、补贴、福利等应税收入打入住房公积金账户,将住房公积金当作是第二份工资,属于“超标缴纳”行为。

4.有些企业在缴纳住房公积金时,将本应从职工个人工资中扣除的部分改为全部由企业全额负担归集,属于“全额缴纳”行为。

二、加强对企业归集住房公积金审计的建议

(一)审计人员在对企业归集住房公积金行为的审计监督过程中,审计的依据主要有:

1.《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1999年4月3日国务院令第262号,2002年3月24日修订)中规定:“职工和单位住房公积金的缴存比例均不得低于职工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的5%;有条件的城市,可以适当提高缴存比例。具体缴存比例由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拟订,经本级人民政府审核后,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

2.2006年6月27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6】10号文)(以下简称《通知》),明确规定了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的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其中明确规定:“单位和个人分别在不超过职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12%的幅度内,其实际缴存的住房公积金,允许在个人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单位和职工个人缴存住房公积金的月平均工资不得超过职工工作地所在设区城市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倍,具体标准按照各地有关规定执行。”该《通知》还规定:“单位和个人超过上述规定比例和标准缴付的住房公积金,应将超过部分并入个人当期的工资、薪金收入,计征个人所得税。”这些规定与建设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下发的《关于住房公积金管理若干具体问题的指导意见》(建金管【2005】5号文)的住房公积金相关规定协调一致,有利于政府部门统一执行。

(二)根据以上规定,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对不同情况应分别采取不同的审计处理方法:

首先,应审计企业在归集住房公积金时有无存在“不建不缴”和“少缴漏缴”行为,如发现有此类情况,应在审计报告中加以披露,要求企业按上一年度的月平均工资重新计算每一位职工应缴纳的住房公积金并督促其及时汇缴。

其次,对于“超标缴纳”和“全额缴纳”行为,审计人员应根据相关规定重新核算每一位职工应缴纳的住房公积金,将超过比例和标准缴纳的住房公积金进行税收调节,不但个人扣除的超标准部分要计算其应纳的个人所得税,企业为其缴纳的超标准部分也应并入职工个人工资、薪金所得计证个人所得税,还要求企业在所得税汇算清缴时将超标准部分进行纳税调整。

(三)针对企业在归集住房公积金对存在的问题,笔者建议:

1.由全国人大或人大常委会加快住房公积金的法律法规建设,从法律层面上解决住房公积金的管理部门与职责,以解决住房公积金在执法过程中执法手段不硬的难题。因为在现实工作中:一方面,《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虽然赋予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执法权,可以对企业进行罚款,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操作很困难,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轻易不会动用;另一方面,如有职工反映投诉企业在缴存住房公积金时存在违规行为,由于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没有上门稽核审计的权利,那么就无从核实企业执行的具体归集标准,更无从知晓每位职工到底应缴纳多少住房公积金,也就因取证不足而无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企业缴纳失业保险的比例篇6

当前,企业社会保障的社保财务科目涉及到基本养老险、补充养老险、基本医疗险、补充医疗险、生育险大额保险、工伤保险及商业保险等,员工个人和单位谁来负担这些保险?纳税服务司称,对于企业年金的个人缴费部分,不得在个人当月工资、薪金计算个人所得税时扣除。但企业缴费计入个人账户的部分是个人因任职或受雇而取得的所得,属于个人所得税应税收入,在计入个人账户时,应视为个人一个月的工资、薪金,不扣除任何费用,按照“工资、薪金所得”项目计算当期应纳个人所得税款,并由企业在缴费时代扣代缴。对企业按季度、半年或年度缴费的,在计税时不得还原至所属月份,均作为一个月的工资、薪金,不扣除任何费用,按照适用税率计算扣缴个人所得税。对因年金设置条件导致的已经计入个人账户的企业缴费不能归属个人的部分,其已扣缴的个人所得税应予以退还。各用人单位的社会保险实行“统一缴费险种、统一缴费基数、统一缴费办法”,即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险合一”;同时明确,用人单位如果不按规定缴纳各项社会保险,将承担相应责任。国家要要明确财政对社会保障的责任。近几年来,国家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投入力度在持续加大,但缺乏对政府承担社会保障责任的明确界定,具有一定的随意性,这对于社会保障这样一项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制度安排而言,显然是有严重缺陷的。加大宣传社会保险给居民带来的切实利好,并提高社会保险对居民的保,减少居民在社会保险的个人负担比例

二、在我国企业社会保险责任源于法律的规定,具有正当性与合理性

企业有责任为职工缴纳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保险费;提供解除劳动关系的证明以及办理社会保险登记。自08年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的社保体系经历了进一步的改革与发展。目前,我国社保基金存在着多级的管理形式,一般中央及省属的企业养老、失业保险是实行省级统筹,对于其他的险种多是实行市级统筹抑或县级统筹。现下企业依据政策展开社保项目,实施社保属地化的分级管理,作为补充保险基金的重要主体,企业社保基金财务运作管理的优异程度直接影响着企业社保基金的管理收付。但是,就目前我国企业社会保险责任的追究机制依然不够完善,完全不足以约束企业完全履行社会保险责任。企业在给员工缴纳社会保险费中关于个人与企业分别承担的部分账务处理,分为两种情况,其中一是企业当期缴纳社会保险费的账务处理;二是企业当期未缴纳社会保险费的账务处理。其中哪些费用是由员工个人承担?那些费用由企业承担?员工的个人所得税是在什么情况下需要交纳?根据国家相关政策规定,分别简述如下:

(1)养老保险费实行社会统筹,养老保险制度是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劳动者退休后能享受相应的保险待遇的一种制度,是对所有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按统一政策规定履行缴纳养老保险费的义务;

(2)基本医疗保险费用于参保职工的医疗补偿,由企业和参保职工按照一点的比例进行缴费,双方共同负担;

(3)大额医疗保险是一种互助共济的社会保险形式,是由个人缴纳的;

(4)生育保险费由单位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缴纳,不需要职工个人进行缴纳,它也是实行社会统筹的,建立生育保险基金;

(5)工伤保险费是利用社会统筹的方法,对用人单位的工伤保险费进行集中,然后建立工伤保险基金,使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遭受意外伤害或患职业病造成死亡、丧失劳动力的职工得到赔偿;

(6)失业保险费是属于社会保险体系之一,具有强制性、互制性和普遍性。基金是由政府建立,是对一些因为失业带来的生活来源暂时中断的劳动者提供物资帮助和促进再就业的制度。当前,我国企业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总费率为职工工资总额的31.3%,已经突破了国际上规定的25%的警戒线。缴纳比例如下:养老保险:企业交工资总额的20%左右,职工个人交8%;失业保险:企业交工资总额的2%,职工个人交1%;医疗保险:企业交工资总额的6%左右,职工个人交2%;工伤保险:企业按不超过工资总额的1%缴纳,职工个人不交;生育保险:企业按不超过工资总额的1%缴纳,职工个人不交;

三、关于财务对企业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处理

财务处理企业为职工缴纳各种保险的原则:

1.保险费从成本(费用)中的列支

被各企业列入成本(费用)的劳动保险费是企业为职工缴纳的基本社会保险费、补充养老保险(即企业年金,提取职工工资总额的4%以内)、补充医疗保险费(职工工资总额的4%以内)从应付福利费列支,应付福利费不足的也列入劳动保险费成本(费用)。单位从应付福利费中的列支是企业为职工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为职工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为职工缴纳商业保险费;为职工建立补充医疗保险费(职工工资总额百分之四以内);但不能出现应付福利赤字的情况。

2.保险费从应付工资中的列支

企业为员工提供更好的福利保证可以从工资中扣去部分金额企业支付部分购买商业保险,让员工从物质生活和精神邻域都得到最大的保证安慰。

3.由员工自己承担保险的费用

企业缴纳失业保险的比例篇7

为了推进我市的再就业工作,鼓励下岗职工主动地通过各种形式实现再就业,解除下岗职工再就业后在社会保险方面的后顾之忧,根据《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部门关于加强本市再就业工作若干问题意见的通知》(京政办发[1999]38号)的精神,现就下岗职工协议保留社会保险关系的有关问题提出以下意见:

一、协议保留社会保险关系(以下简称“协保”)是为了帮助年龄较大,有一定再就业能力的下岗职工解除在社会保险方面的后顾之忧,尽快实现再就业的一项措施。通过下岗职工与企业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将社会保险关系保留在原企业,离开再就业服务中心,实现再就业。

二、下岗职工中,1959年12月31日前出生的男职工、1964年12月31日前出生的女职工,经本人与企业协商一致,可以办理“协保”。

“协保”的期限比照劳动合同的期限确定。协议期满,经双方协商一致可以续签,一方不同意续签的,协议自行终止,双方应办理终止劳动合同手续。

“协保”协议签定后,再就业服务中心管理协议、劳动合同停止执行。

三、在“协保”期间,企业继续为“协保”人员办理参加各项社会保险手续;为“协保”人员保管人事档案。“协保”期满后,按规定将社会保险关系和人事档案转入指定机构。

四、“协保”人员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缴费基数,在本市上一年最低工资标准至本市上一年职工平均工资300%的范围内,由双方商定。缴费比例为25%,缴纳比例由双方商定,但个人须按不低于6%的比例缴费,今后个人缴费比例随北京市企业职工个人缴费比例统一进行调整。

五、“协保”人员的失业保险暂按本单位上一年职工工资1%和个人缴纳2元的标准,由双方商定负担比例,今后缴费比例待北京市新的失业保险规定出台后,再按新的标准执行。

六、已参加大病医疗保险的企业,“协保”人员的大病医疗保险按企业缴纳大病统筹费基数的7%,由双方商定缴纳的比例。今后缴费比例随北京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规定的缴费比例统一进行调整。

七、“协保”人员在协议期间发生疾病,属于大病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的,按大病医疗保险规定执行。大病医疗保险金支付以外的医疗费用,按照双方商定的比例负担。

八、下岗职工、企业按照以下程序办理“协保”手续:

㈠ 下岗职工按照自愿的原则,向企业提出办理“协保”的书面申请,并填写《北京市协议保留社会保险关系人员基本情况登记表》。

㈡ 企业接到申请后,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与下岗职工签订“协议书”(一式两份),双方各保存一份(协议书样本附后)。

㈢ 企业与下岗职工签订“协保”协议后,企业或再就业服务中心应在两周内,携带《北京市申请“协保”人员花名册》和“协保”协议文本、《下岗证》到区县劳动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总公司劳动部门登记,并注销《下岗证》。区县劳动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总公司劳动部门将登记的“协保”人员情况按月汇总、抄报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九、“协保”期满后,符合退休条件的,可由原企业按规定为“协保”人员办理退休手续。

十、下岗职工在再就业服务中心第一年与企业签订“协保”协议的,企业可将其在再就业服务中心第一年的剩余资金一次性发给“协保”人员。

十一、“协保”人员在“协保”期间到新的用人单位就业,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应与原企业解除“协保”协议,办理社会保险关系和人事档案的转移手续。

十二、“协保”期间,“协保”人员就业发生困难的,可以到户口所在地的街道劳动部门申请办理就业特困人员确认,由街道安排进入社区公益性就业组织实现再就业。并按本意见第十一条要求办理有关转移手续。

十三、“协保”人员在履行协议期间,原企业因分立、合并或被兼并、收购等原因发生变化的,由接收单位与“协保”人员继续履行协议。需要变更协议内容的,必须经“协保”人员同意后方可变更。

十四、各企业可根据本意见精神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和措施,经职代会审议。

附件:

1.保留社会保险关系协议书(样本)

2.北京市申请协保人员花名册(略)

3.北京市协议保留社会保险关系人员情况登记表(略)

附件1:保留社会保险关系协议书(样本)

甲方:××××××××(企业名称)

乙方:×××(下岗职工)

经双方协商一致,就保留社会保险关系期间和终结时双方权利义务达成如下协议:

一、期限:自年  月  日至年  月  日止;

二、养老、失业、大病医疗保险的缴纳:

企业按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为“协保”人员办理缴纳养老、失业、大病医疗三项社会保险手续。

1、养老保险的缴费基数为,乙方承担  ,甲方承担  . 

    2、大病医疗保险缴费基数为  ,乙方承担  ,甲方承担  .

     3、失业保险费缴纳 ,乙方承担  ,甲方承担。

三、医疗费用的承担:

乙方在协议期间患大病所发生的费用,除按本市大病医疗保险规定应由保险基金承担的部分外,其余费用甲方承担%,乙方承担%.四、协议期间,甲、乙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1、甲方承担乙方的档案保存;

2、当乙方与其它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时,甲方应帮助“协保”人员办理人事档案调转手续;

3、乙方应按协议向甲方缴纳社会保险应承担的费用;

4、甲方除本协议确定的给予乙方待遇外,不再向乙方承担其它义务。

五、本协议履行期间,乙方由于被判刑、劳改、劳教的,甲方可以解除本协议。

六、本协议履行期间,甲方发生兼并、合并、分立、被收购的,本协议由接收单位继续履行。

七、双方约定的其它事项:

八、甲方不按本协议约定履行义务的,乙方可向企业所在区县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诉。乙方不按本协议缴纳社会保险费的,不得享受社会保险待遇。

九、本协议一经签订,甲、乙双方签订的再就业服务中心管理协议即行解除;甲、乙双方签订的劳动合同停止执行。

十、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持一份。

企业缴纳失业保险的比例篇8

   1、每年交给医保中心的大病医疗保险,其中个人承担部分可否在计算个人所得税时扣除?

   2、如我市的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的三倍为6000元,我单位某位职工上一年度的月平均工资为2000元,缴付住房公积金比例为单位15%,个人15%.实际缴付住房公积金为:单位缴付300元,个人缴付300元。实际并未超过当地平均工资三倍720元(6000×12%)的扣除限额,超比例的3%是否还要缴税?我认为,单位缴付只能扣除240元,60元要缴纳个人所得税;个人缴付只能扣除240元,60元也要缴纳个人所得税。这样理解对吗?

   【解答】

   1、《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按照国家规定,单位为个人缴付和个人缴付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从纳税义务人的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6]10号)第一条规定,企事业单位按照国家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的缴费比例或办法实际缴付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免征个人所得税;个人按照国家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的缴费比例或办法实际缴付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允许在个人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

   根据上述规定,目前允许在个人所得税收入中扣除的保险仅限于上述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对于其他的保险一律不得从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

   2、《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6]10号)第二条规定,根据《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建设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住房公积金管理若干具体问题的指导意见》(建金管[2005]5号)等规定精神,单位和个人分别在不超过职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12%的幅度内,其实际缴存的住房公积金,允许在个人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单位和职工个人缴存住房公积金的月平均工资不得超过职工工作地所在设区城市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倍,具体标准按照各地有关规定执行。

企业缴纳失业保险的比例篇9

税收政策改革历程

所谓“三费一金”是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的总称,这些费用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因此,对其制定相关政策将会对每个人的生活质量以及社会和谐产生重大影响。在税制比较健全和完善的市场经济国家,在设计个人所得税制时,一般都会允许对企业及个人所支付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以及相关的住房支出在税前扣除,这体现了政府在普遍征税的同时,充分考虑了人们必要生活费用的开支,保证了人们不会由于纳税而使其可支配收入减少,从而保证了人们生活水平不至于降低,这也是世界各国通行的做法。

我国的个人所得税自1980年产生以来,经过不断的修改、合并和调整后,逐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个人所得税制度。但是,由于我国仍属于发展中国家,人们的收入水平相对较低,个人的纳税意识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个人所得税在整个税制体系中不占主导地位。基于这种考虑,为了便于征管,在个人所得税制度设计时,并没有向其他发达国家那样,在确定应纳税所得额时,规定过于复杂的扣除项目和标准,而只是根据当时的物价和人们的生活水平,确定了以每月收入额减除800元的统一扣除标准进行扣除(外籍人员和在境外工作的中国公民另外享受3200元的附加扣除,即扣除总额为4000元)。这种不考虑家庭支出具体情况的“一刀切”式扣除办法,虽然有利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和征管,但显然不符合税收的公平原则。

随着我国住房制度、医疗保险制度和养老保险制度等改革的不断深入,政府及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配合社会保障制度和住房制度改革的施行。1997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了《关于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金、养老保险金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明确指出,企业和个人按照国家或地方政府规定的比例提取并向指定金融机构实际缴付的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金、基本养老保险金,不计入个人当期的工资、薪金收入,免予征收个人所得税。超过国家或地方政府规定的比例缴付的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金、基本养老保险金,应将其超过部分并入个人当期的工资、薪金收入,计征个人所得税。同时规定,个人领取原提存的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金、基本养老保险金时,免予征收个人所得税。但是,企业以现金形式发给个人的住房补贴、医疗补助费,应全额计入领取人的当期工资、薪金收入,计征个人所得税。

2005年12月,国务院又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以法规形式明确了单位为个人缴付和个人缴付的"三费一金"从个人收入中扣除,不缴纳个人所得税。同时,考虑到物价水平和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等因素,对个人所得税的费用扣除标准也由原每月800元提高到1600元(外籍人员和在境外工作的中国公民另外享受3200元的附加扣除,即扣除总额为4800元)。然而,在实际工作中,职工本人一般不将单位所缴纳的"三费一金"作为个人收入,从工资单上很难了解单位为其缴纳"三费一金"的实际数额,这样对达到一定标准需年终申报,以及从两处以上取得收入的纳税人申报纳税带来一定困难,先将单位负担的"三费"计入收入总额再扣除的方式不容易操作。另外,对于经济效益水平不同的企业在“三费一金”的扣除标准上没有具体可遵循的依据,难以发挥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分配的功能。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为了增强个人所得税收入分配的调节功能,便于“三费一金”在实际工作中的可操作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的通知》,这项政策使税收的调节功能更规范、更具体、更具可操作性。可以说,这项新的税收政策与国家收入分配改革、启动内需相对应,是适时之作。

解析“三费一金”税收政策

从根本上说,“三费一金”税收政策并非政府的新举措,而只是在原政策规定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地具体和细化。对这一税收政策的理解,应着重把握以下几点:

把握有关“三费一金”免税与征税的具体范围首先,“三费一金”的免税范围主要指的是以下三种情形:一是企事业单位按照国家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的缴费比例或办法实际缴付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免征个人所得税;个人按照国家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的缴费比例或办法实际缴付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允许在个人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二是单位和个人分别在不超过职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12%的幅度内,其实际缴存的住房公积金,允许在个人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单位和职工个人缴存住房公积金的月平均工资不得超过职工工作地所在城市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倍;三是个人实际领(支)取原提存的“三费一金”免征个人所得税。

其次,要注意并非在任何情况下“三费一金”都是免税的。在下述两种情况下对超过规定部分的“三费一金”要征收个人所得税:一是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超过规定的比例和标准缴付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应将超过部分并入个人当期的工资、薪金收入,计征个人所得税。二是单位和个人超过规定比例和标准缴付的住房公积金,应将超过部分并入个人当期的工资、薪金收入,计征个人所得税。

正确理解“三费一金”的上限与下限在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时,对“三费一金”或类似费用支出进行必要的扣除是世界各国通行的做法。在实践中,各国政府在运用这项政策时通常要考虑两个问题,一是扣除比例的下限规定。也就是说,扣除数额要有一个最低标准,个人总收入在扣除规定的数额后才可征税。这种规定主要是为了减轻人们的税收负担,保证征税后人们的实际生活水平不会降低,避免由于征税对社会经济产生过大的负面影响;二是扣除比例上限的规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企业通常都要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税收筹划,降低实际税负从而实现税后利润最大化,因此,“三费一金”上限的规定主要是为了防止某些利润率较高的行业和企业以缴存高额保险费和公积金的方式替代工资发放,从而规避个人所得税。

在政策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我国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都没有做实个人账户,单位和个人的缴费情况与个人未来利益不直接"挂钩",各地基本按照中央和省级政府规定标准缴纳;而住房公积金已经做实个人账户,个人住房公积金账户可以有条件取款,而现行的《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只规定了单位和个人缴纳住房公积金的下限,上不封顶,这就会导致不同地区、行业、企业住房公积金缴存情况差距较大。经济落后地区、效益不好的企业甚至经常拖欠职工的住房公积金,一些效益较好的单位利用公积金免税的政策,有意将一些应税福利打入"住房公积金"账户逃税。因此,这次出台的个人所得税政策设定了统一的"三费一金"扣除标准,对于超基数和超比例多缴的住房公积金,应并入个人收入总额征税,这样,就可以起到更好地调节个人收入的作用。

理解“三费一金”税收政策所传递的信号税收是国家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三费一金”税收政策至少向人们传递了两个信号。

第一,进一步强化税收手段的调节功能,限制企业的避税行为,防止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三费一金”税收政策中对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超过规定的比例和标准缴付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就超过部分并入个人当期的工资、薪金收入,计征个人所得税。这一规定可以从两方面理解:一是对于原提取“三费一金”低于规定标准的企业或单位而言,可以选择把该比例提高至规定标准,从而提高职工福利水平;二是对于原提取比例高于规定标准的单位而言,可以选择把该比例降至规定标准,或者承担较重的税负。据媒体报道,广州、上海等地的电力、通讯、烟草、金融、保险等行业里,一些企业的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往往达到月收入的20%,因此,按照通知中的规定,企业或者把免税住房公积金比例降至12%,或对超过部分缴纳个人所得税。这样,可以起到调节收入分配、限制地区或行业间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的作用。

第二,政府通过公积金纳税起征点的调整,有助于配合房地产宏观调控措施。单位和个人缴纳的住房公积金扣除比例最高为12%的规定,也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其一,如果单位和个人原住房公积金的比例低于12%,那就表示国家将允许把免税比例提高至12%,说明政府借此有意鼓励职工买房;其二,如果单位和个人的住房公积金超过12%,则意味着最高免税比例应降至12%,这样,政府试图借此控制买房消费的意图便十分明显。

“三费一金”税收政策的效应

激励效应可以肯定地说,对“三费一金”免征个人所得税将是国家长期执行的一项税收优惠政策,这项政策对我国未来社会经济发展将会产生一定的激励效应。

首先,这项政策有利于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人们在年老、生病和失业时,如果能有充足的资金使其获得保障,则不仅有利于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也有利于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通过税收优惠手段对符合标准的“三费一金”实行免税,是政府对社会保障事业的支持,必将推动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全与完善。

其次,刺激消费,拉动内需。如果把“三费一金”的优惠与我国个税每月费用扣除额度综合起来进行考察,我国个人所得税费用的实际扣除额已经不止1600元,每月工资的个税扣除额度实际上调高了,这意味着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增加了。因此,从长期效应来看,“三费一金”税收新政必然会刺激人们消费,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从而实现社会经济的良性循环。这也体现了政府关于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

当然,如果从深层次上考察,这种激励效应对不同收入群体的影响会有不同。从总体上看,“三费一金”的税收政策对中等收入者相对有利,而对月收入相对低的地区以及低收入者的影响并不大。

规范效应一项政策能否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到导向作用取决于该政策是否具有可操作性以及是否规范。“三费一金”税收政策中明确规定了单位和个人允许扣除的标准,便于实际操作。同时,对于各地擅自将各类补贴、津贴纳入住房公积金账户,进行逃税的违规行为进行限制,增强税法刚性,这也使企业和个人根据具体政策规定进行合理安排,有利于规范其经济行为。

企业缴纳失业保险的比例篇10

实际上,这拿不到手的“一大块”内容丰富,分别包括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五险”,以及住房公积金——“一金”。其中的“五险”是国家法定要求用人单位必须给员工上的险种,不管你愿不愿意,正规单位都会主动给你办理。

“五险一金”不像个人所得税,交出去就没了;它也不是储蓄,能稳稳地躺在你的账户里不用操心。“五险一金”可多可少,有利有弊,关键看你是否真的了解它们。

比如,你可能不知道——“五险一金”里基本“没用”的要数失业险。

想领到失业金是件很不容易的事。首先,你必须连续缴纳失业保险满一年后被老板开除或者企业倒闭。然后,你要有坚强的毅力带上一大堆材料回到户口所在地,办上一大堆手续。此外,你还得积极参加街道举办的再就业招聘大会。最后,你才能领到一个月可能只有几百元的失业金。

而工伤险更有著名的“48小时”神规定——在工作岗位发病,并在48小时内死亡的,会被认定为工伤。如果是发病后超过48小时才死亡的,就不算工伤。

又比如,也有很好用的险种。

不必自己出钱上医院

医疗保险是“五险”中最实际最有用的,通常由单位缴纳10%左右,个人缴纳2%,这笔钱会进入个人医保账户。

每个上医保的人都会被发给一个医疗存折或者一张社保卡。你缴纳的医疗保险,还有你单位为你缴纳的医疗保险的一部分,会被存进这张卡里,以供你需要看病,又没有达到医疗费报销标准时取用。

而所谓的报销标准,各个地区都不同。北京就规定门诊费用1800元以上部分才可以报销,比如花了2300元,只报销500元的50%~70%(医院不同,报销比例不同)。当然,一些昂贵的进口药是不能报销的。

报销的手续非常简单,把医院的缴费单留好,交给单位即可。

但也不是每次上医院都能获得医疗保险赔付的。如果是人身意外还是得找肇事者赔;而整容、减肥、增高、精神疾病、在国外看病等等,医疗保险都不会管。

至于生孩子这样的大笔支出,医疗保险也不管,但生育险能管。

生育险是由单位全额缴纳的,基本涵盖了一切和生育相关的费用,报销范围包括生育津贴、医疗费用、计划生育手术医疗费用等等。如果你在公立医院通过常规途径生孩子(私立医院、特需病房不在此列),从产检到完成生育,只要你缴过一年以上的生育险,那么费用大部分都可以报销。

生育险不只和女性有关。上了生育险的男青年不仅能给没上险的妻子报销一半的生育费用,自己也能享受一定的假期和津贴。

买房、退休时——缴得多,拿得多

养老保险在“五险”中占比例最高。单位会缴纳高达个人工资20%的数额进养老统筹基金——就像单位存钱给你养老,个人则需要缴纳工资的8%进入个人账户——当然,不能只让单位出钱。

事实上,养老保险的确是缴得越多、得的越多。所以,你暂且不要抱怨这一比例是否合理,重要的是确保这笔钱能分毫不差地最终到手。单位为你缴了不少钱,你却没能用上的话,就太不科学了。

按规定,养老保险必须交满15年,到退休的时候才能终生享受养老金。如果没有缴满15年,退休时国家只会把你个人账户上自己给自己存的8%的养老金退给你,但单位为你缴纳的20%的钱就会被国家养老统筹基金继续、永远持有。

而和上述“五险”不同,“一金”并不是法定的。但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公积金管理条例》,所有国家机关、国企、集体企业、外企、私企和各种非企业单位,都必须为职工缴纳住房公积金——“一金”也同样具有强制力。

另一个不同点是,住房公积金不是福利保障,而是工资的一部分——只是国家规定了你这部分工资只能用于“”。

企业和个人会分别缴纳一定额度的公积金存入个人住房专用账户。在一些地区,企业可以自主选择缴费比例,比如,个人和企业各缴12%。但总的来说,个人缴得越多,企业缴得也越多。

准备买房的人可以申请公积金贷款,比普通的商业贷款利率要便宜好几个百分点。公积金贷款有上限,一般是80万元。超过的话就要申请“组合贷款”,将商业贷款结合进政策贷款——还是能省不少利息。此外,公积金还能用来还房贷。

而不打算买房的人则应该把公积金都提取出来。因为公积金是按照活期存款利率来获得银行利息的,最多也不会高于3个月的定期存款利率,利率非常之低。哪怕是把这笔钱转存到银行的定期账户上,也比原来收益高。

除了购房以外的其他“”——比如装修、交房租等都可以作为提取公积金的理由。单位出具证明并盖章同意后,公积金会定期打入你的账户。

“五险一金”能断档吗?

除了医疗保险,“五险一金”大都是可以中断的——在你需要跳个槽,来个“间隔年”时。其中,养老金中间随便中断都无所谓,它是累计年限的,能达到15年就行。当然,缴得越多,最后能得到的养老金也越多。住房公积金类似于存款,更是无所谓断档;而基本“没用”款的失业保险虽然必须要缴,但实际上断不断差别并不大。生育险也可以断,但请保证怀孕之前已经缴满了一年。

养老金需要打出转移单交给新单位以外;住房公积金需要先在新单位开账号,拿账号给老单位,让老单位把原来账号里的钱转入新账号。其余的办理转移都没有特别的手续,直接续上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