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光伏产业市场研究十篇光伏产业市场研究十篇

光伏产业市场研究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22:18

光伏产业市场研究篇1

【关键词】光伏产业贸易结构影响因素对策建议

本文以山东云凯光伏科技有限公司为研究对象,了解其光伏产业贸易结构的变化以及存在的问题。因其在光伏产业链上游存在技术壁垒,该公司现主要以光伏电池组件制造为主,还处于光伏产业链中游,而且未来光伏企业都不可避免的受到来自内部和外部的潜在进入者的竞争压力。但是该公司拥有自然资源及人力资源方面的优势;有丰富而低廉的劳动力市场,成产成本相对较低,对大量生产光伏产品和应用光伏产品有着先天的优势。机械自动化程度低,依赖人工劳动,生产效率低。

一、山东云凯公司光伏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光伏产品技术落后,人才短缺

在光伏产业发展过程中,生产技术成为制约企业光伏发展的关键因素。生产技术的研发需要高水平的研究人员,处于产业链上游的多晶硅的提炼技术,目前还不能自主生产高纯度的多晶硅,使得企业只能依靠进口晶硅材料维持产业链的发展。对此企业一直处于被动局面,企业进入低、产品差异度低等,产业间的竞争加大,因此企业利润会降低。

(二)出口市场不稳定

欧洲各国对光伏产业的补贴力度逐渐减少,对于本国的进口产品采取了谨慎态度,针对我国光伏产业的“双反”调查增加,开始减少光伏组件的进口,近几年,日本、德国等国家的光伏产业飞速发展,造成公司出口面临困境,产品积压。山东云凯光伏生产的光伏产品出口国外总量较低,对国内市场过度依赖,一旦国内市场出现政策或需求变动,光伏产品就会积压过剩,对企业发展造成极大危害。

(三)贸易壁局圃肌⒊隹诓品单一

虽然山东云凯光伏产品进出口逐年增长,但产品和市场集中。出口产品主要有太阳能电池及太阳能电站,对外贸易结构比较单一,其主要原因为产业链不完整,企业自身实力有限,企业竞争实力不强,产品的供应链和产业链没有达到系统性。

(四)处于产业链下游,企业供需失衡

山东云凯光伏还处于直接参与生产方面的阶段,包括光伏电池的生产和组装,组件的封装和系统集成,光伏系绕的安装和维护等,处于光伏产业链的下游,对光伏产业链最上游的晶硅原料的生产及设备制造技术还不具备,每年需从国外进口大量晶硅原料,在国内用进口原料进行光伏电池及组件的生产,与国外的企业形成产品互补,形成了光伏产业“两头在外”的现状。运用进口原料制备光伏电池,将电池出口,山东云凯光伏在国际贸易市场上只是“代工者”的角色,技术含量低。

二、推动山东云凯公司光伏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加大科研力度,培养高技能人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山东云凯光伏在光伏产品生产中,将“高耗能、高污染”留在了国内,而将“清洁、无污染”送给了国外,实际上只是国外的“代工车间”,究其原因就是尚未掌握高端技术,科研水平不足。企业应加大科研投入,积极引进和培养高技术人才,寻求政府在资金和光伏技术上的扶持,在掌握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提高自主研发能力,尤其是在生产多晶硅及其设备的生产上,早日摆脱“代工者”的角色,向高附加值环节发展。加大科研力度,在原有低成本优势的基础上,将产业链垂直整合,努力将低端制造向高端制造上面转变,形成垂直、完整的产业链。

(二)大力开拓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

近期,受全球经济形势影响,光伏产业出现了的较大波动,但这种波动只是暂时的,新兴能源取代石化能源将是必然的趋势。2016年,我国光伏电池新增装机便达30Gw仅占全球新增装机容量的3.5%,不到我国光伏电池产量的7.8%,国内市场需求与光伏产品的产量严重不匹配。欧美的国际市场需求萎缩,市场需求日趋饱和,增长速度减缓,占全球份额减少。光伏企业应努力寻求新市场,减缓市场单一风险。与此同时,非洲、中东和南美开发光伏产业力度加大,出现很多生产采购商。

(三)突破贸易壁垒,到光伏产品出口市场设厂

经过美欧“双反”我们可以看出,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在我国光伏产业将会持续性地面对国外贸易保护主义的束缚,针对这些问题,该企业可以通过资本、技术输出的方式到光伏产品主要出口国家或者有发展潜力的国家及地区设立生产和研发基地;还可与当地光伏制造商入股合作,从而突破贸易壁垒,减少贸易摩擦,为今后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进一步完善企业发展的各个环节,改变原有的发展模式,进行产业链整合,加强品牌意识、改进技术、提高优质服务。

(四)寻求政府的扶持,落实相关优惠政策法规

企业应积极寻求政府政策的扶持,向政府寻求金融方面的支持,企业想扩大规模存在着问题,国家应该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支持企业从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贴息或减息贷款,来增加资金的周转和使用的范围。寻求政府财政补贴,可以增加人们购买的欲望,从而刺激消费,增加企业的销售额,寻求税收优惠政策,税收优惠的对象包括企业本身和购买者,为企业的资金周转减轻压力。

参考文献:

[1]孙岳军中国光伏产业竞争力现状与前景分析[D].复旦大学,2009.

[2]凌捷.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光伏产业发展走向及战略选择[J].改革与战略,2012.

[3]王江.中国光伏产业国际化发展中的困境与应对之策[J].对外经贸实务,2012.

光伏产业市场研究篇2

2011年,桂林市顺应国内外能源发展新趋势,加快光伏推广应用与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12年是光伏产业发展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一方面,国际光伏产品价格在低位运行,“双反”调查压力较大;另一方面,国内太阳能装机计划由5Gw提高到10Gw,需求量增加。同时,桂林市光伏企业从初建阶段进入正常发展阶段,只有克服困难,抓住市场机遇,才能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

一、2011年桂林光伏产业亮点突出,发展形势喜人

全年产业克服了欧洲债务危机的影响以及国内生产能力过剩的不利局面,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运行态势。

(一)规模企业快速发展

据统计,桂林吉阳新能源有限公司2011完成工业总产值27.6亿元,同比增加1080.8%,全市2011光伏产业工业总产值达46.3亿元,同比增长826%。

(二)行业投资力度不断加大

全年光伏产业完成投资额15.4亿元,同比增长超过500%。

(三)行业技术研发及创新能力提升较快

桂林凯创光伏科技有限公司现正在与美国一家公司合作研发具有“微型”太阳跟踪功能的新型聚光光伏组件,不断的实现技术创新,提升产业的科技竞争力。桂林众阳光能科技有限公司积极开展技术创新产业化能力建设,计划投资8亿元新上年产300mw太阳能光伏电池建设项目,该项目已获得自治区级备案。项目核心设备采用国外结合国内流行的高科技自动化系统设备,通过其有效的管理方法有助于维护工艺稳定等从而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的转换效率。

(四)企业管理能力进一步增强

光伏企业及时建立和健全公司的信息管理系统,在技术、生产、供应、营销、财务、仓库等方面实现“eRp”管理,提高各部门之间物料信息传递效率和管理人员工作效率,为公司实行生产标准化管理提供必要基础。

二、2012年国内外经济制约因素依旧存在,影响产业发展速度

(一)欧债危机影响,产品出口市场形势严峻

欧债危机迫使欧洲主要光伏组件需求国大幅度削减光伏投资补贴,使光伏组件需求远低于预期,再加上美国对我国光伏产品的“双反”调查,造成国内光伏产品出口受限,供应大于需求。原生多晶硅、硅片、电池片、组件价格大跳水。原生多晶硅价格从2011年初的800多元/kg,3季度降到200元左右/kg;156多晶片从最高36元/片跌到13元/片,125单晶片从23元/片跌倒10元/片;组件出货价格由10年的每瓦1.3欧元降到0.5欧元。据测算,11年3、4季度生产硅片、电池片的企业几乎全部亏损。基于上述原因,桂林的光伏企业投资速度放缓,生产规模缩小。

(二)资金缺口较大,阻碍产业发展速度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缺口大。兴安县光伏产业园预计建设供水系统、污水处理系统、变电站、绕城路工程及征地等配套基础设施,资金缺口达48000万元。配套设施不完善,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二是企业生产资金缺口较大。目前,企业受市场影响,银行贷款非常困难,多数企业靠自有资金,发展速度较慢。光伏电池组件生产需要周转资金巨大,从购进电池片等原材料开始,到制成电池组件,再发到国外,对方验收(安装)回款,整个周期需要3-5个月,周转资金不足限制了企业的生产。

(三)技术及人才短缺,产业创新受到限制

桂林市光伏企业基本没有具备自主研发能力的研发机构,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高级研发人员稀缺,均靠从外部引进技术进行生产,加大了企业用工成本及技术创新能力。

三、政企合力,实现光伏产业发展新跨越

2012年是桂林市“十二五”规划实施的关键一年,为全面实现“十二五”规划,桂林市将加快打造以光伏产业为主的千亿元产业。政府引导,政企合力,推动光伏产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一)政府政策引导,强力推进产业发展

1.落实责任,做好任务分解工作

根据各部门不同的职能以及在推进光伏产业中发挥的作用,制定工作方案,细化工作任务,落实责任人,强力推动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

2.政策扶持,发挥财政导向作用

对光伏产业发展进行专项财政扶持,主要用于太阳能光伏产业公共技术平台的搭建、载体打造和企业技术开发、新产品开发的引导、应用示范工程补助等。

3.畅通融资渠道,解决企业融资困难

一是设立光伏企业信贷引导资金,鼓励和引导金融部门对光伏企业的信贷支持。二是要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推进银企合作,帮助重点企业和重大光伏产业项目与金融机构对接,加强对光伏企业的信贷支持。三是引导各类担保机构加大对光伏企业的融资担保服务力度,特别是国资类担保机构,要重点对光伏企业的融资提供专项担保服务。四是建立光伏产品出口信用保险合作机制。五是鼓励创业投资企业采取股权投资方式投资高新技术光伏企业,其投资收益享受税收减免或抵扣,鼓励企业在国内外上市。

4.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促进产业集聚

开展境外专项招商工作,推动与台湾、沿海发达地区光伏产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研究相关产业招商政策,在建立产业集群,延伸产业链上做好文章,积极采取窗口招商、产业链招商的形式,吸引国内外的资金、重点项目落户桂林,完善产业链,形成产业集聚。

5.开展示范试点,大力抓好光伏产品推广应用

实施光伏产品应用示范工程的落实,争取2012年底初步形成一定的太阳能光伏综合应用规模,并争取在自治区推广,带动产业发展。

6.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一是积极落实人才引进政策,采取上门招聘的方式,加大国内外专业技术带头人和高级管理人才引进力度,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先进、市场前景好的项目的创业人员给予奖励,对引进的各类光伏产业人才提供一定的生活补助,对企业高管人员和核心技术人才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作为奖励返还。二是企业引进人才家属根据本人意愿,由所在地劳动部门负责安置就业,子女由所在地教育部门负责安排就近入学,免收借读费。

7.建立光伏产业联席会议制度,保障光伏产业项目的推进和实施

每季度召开一次光伏产业联席会议,召集相关部们和相关企业,对当前光伏企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及时的沟通,对推进光伏产业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进行协商讨论,拿出解决办法,及时向上级部门汇报。

(二)企业以技术创新为抓手,实现发展新跨越

1.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工作,增强产业市场竞争能力

一是龙头企业建设太阳能光伏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提供工业设计、虚拟仿真、样品分析、检验检测等软件支持和在线服务。提高网络环境下的企业间协作配套能力和产业链专业化协作水平,企业积极参与。配套完善一批面向产业集群的技术推广、管理咨询、融资担保、人才培训、市场拓展等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

二是积极开展技术研发,推动高转换率薄膜光伏电池及装备制造技术、薄膜太阳能电池电极制备技术、薄膜蒸镀工艺及设备和电池激光刻蚀设备制造技术、低损耗逆变系统制造技术、大容量储电技术等产业链关键技术突破。

三是做好光伏领域的标准化和产品检测工作:1.龙头企业牵头组建自治区太阳能光伏产品检验检测中心;2.制定太阳能光伏产品的地方标准,使桂林市在华南和自治区太阳能光伏产业的质量标准体系建设中起到引领作用。

四是推进光伏领域的知识产权工作,建设太阳能光伏专利数据库,开展专利分析及预警。

2.组建行业协会,推进行业管理

光伏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市光伏产业行业协会,加强对光伏产业的指导、引导和协调,配合相关部门开展光伏产业的招商引资、引智活动;协调行业内外部关系,规范行业秩序,促进行业自律,推进资源共享,加强技术咨询,推动光伏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桂林市统计年鉴2000-2010.

[2]桂林市工业四十年.

[3]桂林市工业发展六十年.

[4]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王斯成.国内外光伏产业及市场发展趋势,2011(03).

[5]中国光伏产业发展报告,2011.

[6]中共桂林市委员会,桂林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培育发展千亿元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决定,2011.

[7]中共桂林市委办公室,桂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加快培育发展千亿元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实施方案》的通知,2011.

[8]王斯成,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现状和问题,2010(01).

[9]符黎明.中国光伏产业介绍,2009(02).

[10]光伏参考30-32期.

[11]太阳能光伏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12]赵建军,陈萍.“十一五”期间湖南省电子信息产业链构建研究.经济学研究.

[13]基于快速响应的产业集群与供应链系统集成效应研究.华东经济管理,2006(02).

[14]基于欠发达地区特征的工业园区发展问题研究:兼论安徽工业园区的发展.华东经济管理,2008(07).

[15]建设集群产业园区以增强区域创新能力研究.工业技术经济,2007(12).

[16]中国光伏产业发展报告,2007.

[17]21世纪太阳能新技术:2003年中国太阳能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18]光伏产业的近忧.中国经济和信息化,2011(12).

[19]2011年世界光伏市场方兴未艾.半导体.光伏行业,2011(1).

光伏产业市场研究篇3

摘要:“双反”调查严重地影响了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从而引发了对光伏产业安全的思考。文章梳理了中国光伏产业研究现状,分析了面临的产业安全问题。

关键词:光伏产业;产业安全;现状

一、中国光伏产业研究综述

从上世纪70年代起,中国光伏产业开始萌芽,到20世纪末,开始进入稳步发展阶段,其迅速发展始于2004年以后。由于国外市场对光伏电池的需求不断攀升、中国光伏产业也具备快速扩张的基础、地方政府对中国光伏产业的大力支持,自2007年,中国的光伏电池总产量名列世界榜首,成为最大的光伏电池产出国。但是在取得卓越进步的同时,中国光伏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其弊端不断显现,尤其“双反”调查,给中国光伏产业以重创,而且从目前来看,中国光伏产业只在数量上取胜。

目前,国内学者对光伏产业的研究焦点多数集中在对国内光伏产业现状的分析,从而提出光伏产业今后如何发展的对策。宇文旭(2009)从世界光伏产业概况及光伏产链结构的视角,剖析了中国光伏产业发展概况及其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今后发展的应对之策。李园红、高明(2010)基于产业链视角分析了中国光伏产业在光伏产业链的上、中和下游这三个环节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现状,认为中国在光伏产业产业链上游缺乏核心技术、国内市场受限且不稳定、供给与需求发展不平衡。马宁、董莉(2011)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探讨了中国光伏产业价值链存在的问题,认为中国光伏产业一直以来都存在原料在外、市场在外以及未掌握核心技术三个方面的问题,提出中国光伏产业该如何实现升级。有学者指出中国光伏产业迅猛发展,但是还未突破起步阶段,通过运用归属于产业组织理论的SCp范式总结了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现状和所处困境,进而基于法律、技术、财税和金融四个角度提出应对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的对策。有学者利用太阳能光伏产业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专业化之术和显示性竞争力指数来衡量中国光伏产业国际竞争能力,认为中国该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在不断强化,但是仍与世界强国存在较大差距,存在弊端,据此提出了增强中国光伏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建议.也有学者分析了中国光伏产业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发展现状,提出了相关对策。一些学者从高纯多晶硅、硅片制造、电池生产、太阳能电站建设四个方面分析了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现状,发现了中国光伏产业在其发展中存在一些障碍性问题,如产业发展高度对外依赖、国家长远规划受到对产业现状认识不统一的阻碍。也有学者把波特钻石模型作为出发点,认为中国光伏产业应该从技术创新、企业战略等方面提升光伏产业国际竞争力。

有些学者对引发中国光伏产业发展中出现问题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其中一些学者认为领先技术的缺乏和经济竞争力不足是困扰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的主要障碍。也有学者在分析了国际与中国光伏产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认为中国光伏产业发展面临困境是因为对抵挡技术过度投资、发展模式缺乏价值链两端。也有学者从国际竞争力角度研究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现状。

综上,鲜有文章从产业安全角度剖析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状况,本文从产业安全的因素来剖析中国光伏产业安全面临的问题。

二、中国光伏产业安全面临的问题

在产业经济学理论框架下,产业安全包括产业组织安全、产业结构安全、产业布局安全和产业政策安全。而从生产要素角度可以将产业安全划分为资源安全、技术安全、人口安全和市场安全。由于与光伏产业密切相关的有资源、技术和市场三个方面,人口对其影响甚微,所以文章从资源安全、技术安全和市场安全三个方面对中国光伏产业进行分析。

1.资源安全

光伏产业链由硅料、硅片、电池片、电池组件和应用系统五大环节构成。硅料的生产是后续环节能够继续的基础,同时也是光伏产业链上最重要的环节之一。由于多晶硅电池一直居于光伏市场的主导地位,在2007年,其市场份额超过了90%。但是用于制造多晶硅电池的原料需要复杂的技术、大规模投资和长周期建设的支持,导致其发展速度缓慢,落后于整个光伏市场的发展水平,这导致了硅材料紧缺的态势,而中国要面对的是更加严重的硅材料紧缺问题。自2004年到2007年,中国硅材料缺口一直在90%左右,有时甚至超过了90%。硅材料的缺乏几乎成为整个光伏产业发展的瓶颈,不但阻碍了增加多晶硅电池产量的步伐,而且制约了整个光伏产业链的有序发展。这是因为生产硅材料环节薄弱,导致出现光伏产业链上游小、下游大的局面,即生产链上游比下游薄弱的状态,上游和下游生产能力不匹配,会影响到整个产业的发展步伐。

2.技术安全

光伏产业要求硅材料纯度达到99.9999%以上,但是这对生产硅材料的技术要求很高。而中国主要向市场提供耗能高的粗硅(纯度在99.9%以下),以低价出口到国际市场,有外国企业提纯后在转销中国,加工成可以直接用于光伏发电的电池组件,其中超过98%又被出口国外。由此可以看出,生产高纯度的硅材料技术被外国企业所掌握,使得中国光伏产业发展受阻,导致中国光伏产业那以实现向市场提供低成本纯度高的硅材料的战略目标。而该项技术主要由美国、意大利和日本等国所掌握,这些国家以技术垄断取得高额利润。中国光伏产业一直未能掌握核心技术,有关技术的发展也多以跟踪模仿为主,难以突破现有生产技术,从而导致国多数光伏企业将生产集中在太阳能电池和组件环节,而该环节位于光伏产业链尾端,几乎趋于完全竞争。光伏产业发展的好与坏取决于是否拥有先进的技术,企业产品要想形成市场竞争力,那么企业要具有技术研发以及创新能力。

3.市场安全

中国光伏产业是一种典型的“两头在外”发展模式,不仅生产光伏产品使用的原材料绝大部分来自于从国外进口,而且对光伏电池组件的市场需求几乎全部来自国外市场,从这可以看出,中国光伏产业的主要面向的是国外市场,而且几乎完全依赖于国外市场,这使得中国光伏产业抗击国外政策以及国际金融等影响因素的能力弱化。2011年11月,美国商务部宣布对中国输美光伏电池展开“双反”调查。2012年9月初,欧盟宣布对中国光伏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9月下旬,欧洲光伏产业联盟向欧盟委员会提起针对中国光伏企业的“反补贴”诉讼。自“双反”调查事件以来,中国光伏产业生存面临危机,一些小规模、不具有生产成本优势的企业面临着倒闭风险。这是中欧之间最大的贸易纠纷,也是全球涉案金额最大的贸易争端。这些将对中国的光伏企业造成巨大的困难,若提高征收关税,那么中国的光伏企业的市场将大面积萎缩,诸多企业将面临破产。由于中国光伏产品生产成本高昂、还未形成完善的营销渠道,国内现有光伏产业市场极小,而且不稳定。

三、小结

综上,中国光伏产业安全面临着资源、技术和市场的威胁,要想该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可以从资源、技术和市场三个方面来考虑提升其竞争力。(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参考文献:

[1]宇文旭.光伏产业发展概况与产业结构分析[J].山西能源与节能,2009(3).

光伏产业市场研究篇4

【摘要】2014年以来中国光伏产业迎来了新的增长周期,然而由于对光伏产业认识的不全面和国内金融市场的不成熟,其融资存在

>>我国光伏产业融资问题研究我国光伏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我国光伏产业政策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我国光伏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应对策略我国光伏产业遭遇“双反”调查现状及对策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的风险及应对策略我国光伏产业发展遭遇的反倾销影响及对策我国光伏产业未来发展方向及主要的问题金融支持我国光伏装备产业健康发展的对策研究“双反”调查背景下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的对策探讨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现状及政策探析我国光伏产业遭遇双反调查原因分析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环境及其战略路径的Swot分析我国光伏产业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实证分析我国光伏产业遭受欧美反倾销案例分析基于因果关系图的我国光伏产业市场技术现状分析影响我国光伏产业市场技术内部因素分析我国光伏企业发展对策我国光伏产品出口问题研究我国光伏发电有关问题研究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l2016-01-05.

[15]谢冬冬.新能源产业融资困境及项目融资模式分析[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08):23-26.

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厅科研项目育苗工程人文社科项目资助“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外需主导经济增长模式转型”(2013wYm_0059)。广东省哲学社科共建项目“中国经济转型重塑东亚生产贸易网络的机制及效应”(GD16XYJ33).广东金融学院人才引进科研项目(2013RCYJ002)。

作者简介:张海霞(1981-),女,汉族,河南焦作人,广东金融学院经济贸易系讲师,暨南大学国际贸易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东亚经济贸易、光伏产业;通讯作者:孙旭(1981-),男,汉族,河南南阳人,广东工业大学管理学院讲师,中山大w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研究方向:管理心理学和产业经济。

光伏产业市场研究篇5

最近,中国光伏产业正在遭受前所未有的国际市场严重打击,整个行业几乎陷于濒临崩溃的绝境之中。首先是美国对中国光伏产品的“双反”调查和征收31%~250%的反倾销关税。经历这场让人心悸的贸易保护劫难,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光伏企业股票全线暴跌,很多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光伏企业遇到了严重的财务困境。前不久,德国的光伏企业又向欧盟提出对中国出口欧盟光伏产品的反倾销调查。由于中国几百亿美元的光伏产品出口,近六成以上是进入欧盟市场。一旦欧盟光伏市场大门关闭,将给中国光伏企业造成更加致命的打击。噩耗将至,中国大型光伏企业顿时风声鹤唳,中小型光伏企业更是一片哀鸣。

如何让中国光伏产业走出绝境,已成为中国发展新兴产业面临的一个紧迫问题。总理亲自到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光伏企业开展调查研究。受国家发改委委托,经济日报社组成调研组深入国内各大光伏企业探访问题根源。经调查发现,中国庞大的光伏生产能力90%以上用于供应海外市场,特别是供应作为发达国家的美国和欧盟市场。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欧美国家对光伏产品的需求大幅下降,中国光伏产品销路过度依赖海外市场的问题变得更加突出。中国2011年的光伏组件总产能已达30Gw,而未来几年欧美光伏发电装机年需求量预计只有20Gw,产能过剩问题十分严重。即便没有欧美国家的反倾销限制,预计国内被淘汰出局的光伏企业也将超过30%。如果不能有效启动国内光伏发电市场,一旦欧盟反倾销定案,中国光伏产业将会惨遭涂炭、一地狼藉。

拯救中国光伏绝不能就事论事,把摆脱危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如何与欧美国家打光伏贸易战上。中国作为一个对国际市场负责任的大国,也应当通过调整国内市场战略积极主动地调节国际市场的供求关系。回应欧美国家对中国光伏产品的反倾销发难,不能只靠以牙还牙的贸易战方式深化危机。挽救这一危局的根本出路就是控制光伏产品的出口,扭转中国光伏企业在国际光伏产品市场上的被动局面。为此,必须尽快启动国内光伏电力市场,加速消化光伏企业的过剩产能。一旦国内光伏电力市场大幅启动,国际市场上的光伏产品供需矛盾也将得到缓解,中国与欧美之间的光伏贸易战也将更加主动、胜券在握。

中国通过大幅启动光伏发电市场发展低碳经济和清洁能源电力的条件和时机已经具备。通过发展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等清洁电力,逐步改善我国的电力能源结构,是“十二五”确定的国家能源战略。经过严峻的市场历练,中国光伏产品的性价比已经达到适于国内推广应用的技术经济水平。过去十年,国产光伏发电组件产品从原来的每瓦6美元降到目前的1美元以下。光伏发电成本从每度电1美元降到每度电1元人民币。大幅度提升光伏发电在中国电力能源中的比重已经具备了必要的基础条件。祸兮福之所倚,欧美国家对中国光伏产品的反倾销危机,实际上也将成为中国加速启动国内光伏发电市场的战略良机。

目前,中国的光伏发电在整个电力能源体系中所占比重可谓微乎其微,在国内发展光伏发电的市场空间十分巨大。随着西部大开发进程的不断提速,地广人稀和日光资源充沛的西部地区自然会成为国内光伏电力市场开发的一个战略重点。但是,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和内地城市无疑也是国内光伏产品广泛应用极有潜力的销售市场。如何借鉴经济发达国家利用城市屋顶推广清洁能源电力的成功经验,加快我国经济发达城市和地区应用光伏产品实现分布式发电的步伐,更是值得重点研究的战略课题。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是政府主导的市场经济,在国内推广光伏产品不能只靠光伏企业旱地拔葱,各地政府要对光伏市场开发多给一些阳光雨露,发展低碳经济绝不能叶公好龙。

光伏产业市场研究篇6

【关键词】技术创新因果关系光伏产业

一、引言

目前,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规模和速度越来越快,太阳能光伏电池产量巨大,但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的技术、环境和市场等不确定性因素,低水平的发展将导致更少的光伏投资,这将延迟光伏技术的进步以及降低成本。一旦出现这个恶性循环,许多私人公司可能会退出光伏产业。此外,可再生能源政策激励措施,如健康和直接在一些国家的补贴,将进一步降低,鼓励私人公司进入循环。如果不考虑这些风险,政府和私人公司可能会造成更大大的pV投资损失。因此,考虑的关键因素和风险包括成本,研发投资,政策,应该分析光伏技术影响因素,为更准确地做出更好的R&D投资提供决策技术。

二、我国光伏产业发展规模经济特征

规模经济是指随着规模的扩大带来经济效益的增加,通过生产要素的集中程度扩大企业的经济效益。其优越性在于:由于产量规模的增加,随着产量的增加,导致企业成本的下降,然而规模经济追求的是最佳经济效益,而不是简单地追求产量规模的扩大;规模经济可以通过加大研发支出,提高技术水平,提升产能的同时提高产品品质。

2015年,全球m件产量大概是60Gwp,而我国组件全年产量超过43Gw,同比增长20.8%,产能利用率分化趋势明显,晶硅电池仍为主流,大多数企业盈利据统计显示:我国排名前11名的光伏组件厂家均为晶桂电池组件,其产量为26.5Gwp的组件,占全国产量的61.6%,pV产业的规模化经济已经形成。

2015年,我国多晶硅产量约16.9万吨,同比大幅增长25%,比2013年增长了约一倍。2015年季度产量逐步提高,一季度产量3.7万吨,二季度产量4.1万吨,三季度产量4.3万吨,四季度产量4.8万吨。单就总产量和总产能而言,2015年国内全年多晶硅产能利用率达到90.9%,其中第四季度产能利用率超过100%。预计未来几年内,随着我国光伏组件产量持续增加,中国光伏市场将会成为世界光伏市场的主体。

三、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干中学特征

干中学,是指企业在生产的过程中,随着生产经验的增加,获得到的知识技能,知识积累的外部性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技术外溢。近几年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快速,光伏产业链和产量不断发展和完善,但是,与国际光伏产业发展相比,目前我国光伏产业技术水平相对较低。产业的发展一直受到技术和市场的阻碍。

2013年我国光伏电池产量已占到全球总产量的40%,成为名副其实的光伏产品制造第一大国。由于政府的扶持及企业对研发投入的加大,使技术水平大大提升,专利申请也大幅增加,2014年的专利申请数相较是2000年申请数的23倍,这些研发使光伏发电成本大大减低。

四、我国光伏产业技术因果关系图

如前所述,通过系统动力学理论建立因果关系图,阐释了我国光伏的产业技术评估内外影响因素之间相互作用。在系统动力学模型中,系统的状态随时间变化而变化。因此在研究光伏发电产业系统动力学模型中,需假设其系统状态改变不少随机,而是连续性的趋势变化,是其他变量的因果循环关系导致的。

专注于光伏技术评价,本文建立明显的因果关系图,如图3-1所示。环境因素,包括Co2(二氧化碳)的排放,补贴,税收优惠,政策确定。由于在单位发电成本的差异决定着全国总能耗的比例,进而改变其大小和能源增长率。宏观经济学经济变量是受到这些变化的影响,从而导致不断变化,R&D投资与政府支持的更新,累积研发投资作为光伏的技术评估的一个内生变量。累计生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的支持。内部变量与外部变量通过反馈回路如图3-1所示。传统的方法不考虑这些因素,因此高估或低估的技术价值观,本文的方法减少这种偏见。

五、小结

本文在可再生能源相关学术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政策讨论等研究基础上,选择我国光伏产业作为研究的对象,考虑我国光伏产业技术创新不确定影响,应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构建出光伏产业因果关系图。通过我国光伏产业的技术特征描述。可以通过专业的因果关系图清晰的分析这些不确定性因素与光伏发电产业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其关系循环将为今后我国光伏发电产业的发展及实施提供有力的政策决策依据。

参考文献

[1]Kouvaritakisn,Soriaa,isoardS.modellingenergytechnologydynamics:methodologyforadaptiveexpectationsmodelswithlearningbydoingandlearningbysearching.intJGlobalenergyissues2000;14(1e4):104-105.

[2]CodyG,tiedjet.alearningcurveapproachtoprojectingcostandperformanceinthinfilmphotovoltaics[J].RecordofphotovoltaicSpecialistsConference,1996:1521-1524.

[3]HarmonC.experienceCurvesofphotovoltaictechnology.http://iiasa.ac.at

[4]isoardS,Soriaa.technicalchangedynamics:evidencefromtheemergingrenewableenergytechnologies[J].energyeconomics,2011,23(6):619-636.

光伏产业市场研究篇7

[关键词]后金融危机时代;光伏产业;贸易保护

[中图分类号]F12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36X(2012)06—0120-04

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的影响,全球光伏市场需求急剧缩减和光伏产业发展步伐严重放缓。而2011年10月美国又发起了对中国光伏产品的反倾销、反补贴调查(以下简称“双反”调查),至此,“两头在外”的中国光伏产业发展进人了“寒冬”时期。欧美光伏市场需求的缩减和“双反”调查带来的严重冲击反映出了中国光伏产业核心竞争力不强、产能过剩、市场布局失衡等问题。分析“双反”调查及由其引发的对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的影响,审视其制约因素,对确定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方向和应对策略,进而促进其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现状

中国光伏产业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进入稳定发展时期,21世纪呈现高速发展态势,成为了全球光伏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十一五”期间,中国太阳能电池产量年均增长率超过100%。2007-2010年连续四年产量居世界第一。2010年太阳能电池产量约为10Gw,占全球总产量的50%,出口额达到202亿美元;电池组件产能和电池组件产量分别达21Gw、8.7Gw,约占全球总产量的50%;多晶硅产能达8.5万吨,产量为4.5万吨,同比增长了100%;全国多晶硅进口量达4.75万吨,进口额为26.7亿美元,同比增长57.1%;中国光伏企业达500多家,在海外上市16家;全球光伏电池/组件产量、多晶硅产量前10家企业中中国均占据了4家。5家中国光伏企业进入2011年全球光伏组件前10强。形成了江苏、河北、浙江、江西、河南、四川和内蒙古等区域产业中心,100多个产业基地,涌现出了英利、保利协鑫、赛维LDK、尚德、天合、阿特斯和晶澳等一批知名光伏企业,涵盖多晶硅材料、电池片、平衡部件、拉单晶、铸锭、封装、系统集成、光伏应用产品和专用设备制造的较完整产业链基本形成。但是,近年来,由于金融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的影响,全球光伏市场需求呈现急剧下滑趋势,中国也因此受到严重冲击。2011年中国光伏行业利润率从139%下滑到20%,已经停产的中小电池组件企业超过了50%,30%大幅减产,10%至20%小幅减产或努力维持,并已开始不同程度裁员(马绍栋,2012)。全球6家光伏企业被列入危险指数评级企业,其中包括中国的尚德、赛维、阿特斯和晶科。

二、美国对华光伏“双反”调查对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的影响

2011年10月19日,德国光伏公司Solarworld美国分公司及其他6家美国公司匿名向美国商务部和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起调查申请,要求对中国75家光伏企业出口到美国的产品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并采取贸易限制措施。2012年3月21日,美国商务部宣布中国光伏反补贴初裁结果:税率为2.9%至4.73%。其中,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光伏反补贴税率为2.9%,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有关税率为4.73%,其他单独税率资格的企业税率为3.61%,并追溯90天征税。虽然这一结果低于美国太阳能制造商联盟提出的“向中国企业最高征收100%关税”的预期,但由其产生的连锁反应将会给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带来一系列深刻影响。

(一)中国光伏企业竞争力削弱,美国市场萎缩

成本低廉是中国光伏产品的主要竞争优势(目前中国大型光伏企业在美国销售光伏组件的成本约为0.75美元,美国平均价格为0.97美元),“双反”调查的裁定必将增加中国光伏产品成本和进入美国市场的门槛,再加上尚未裁定的反倾销税的影响,其对中国光伏产品在美国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份额将造成更大冲击。有业界人士指出,美国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的反补贴、反倾销综合税率可能达30%。该预测一旦成为事实,那么中国光伏产品在美国市场将面临成本优势尽失和市场份额被严重压缩的风险。事实上,美国已经成为中国光伏企业出口的第二大市场。2011年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光伏产品约19.5亿美元,2011年前三季度,中国的尚德、英利、天合和阿特斯四家对美国太阳能的最大出口商出口美国产品的数量已经分别达到总量的19%、14%、20%、10%。0按照2011年中国光伏企业向美国的出口量计算,仅反补贴一项,中国光伏企业就需多支付至少4.45亿美元,如果反补贴税再向前追溯90天,那么中国光伏企业将蒙受更大损失。正是考虑这一因素,中国部分光伏企业已经停止对美国出口光伏产品。

(二)加快中国光伏企业调整市场布局步伐

原材料依赖进口、产品主要出口“两头在外”,国内市场启动不足和产能过剩是中国光伏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中国太阳能电池产量虽已占据全球的半壁江山,但仍有90%以上产品依赖国际市场,其中欧洲市场份额最大,形成了极高的对外依赖性。由产业发展规划不合理和投资过渡所引致的产能过剩问题也已经成为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的又一制约因素。在金融危机和欧美债务危机的冲击下,一些光伏企业陷入了倒闭或破产的困境,由此英国、希腊、瑞士、德国、意大利和西班牙等多个欧洲国家已经相继停止或者削减光伏补贴幅度,欧美光伏市场需求严重缩减。更为严重的是,此次“双反”调查已经引发了一定的连锁反应:欧盟很可能会跟进美国的“双反”调查,近期德国太阳能经济联合会拟在欧盟对中国光伏产品提出申诉。在国内产能过剩、内需启动不足与欧美市场萎缩的“内忧外患”夹击的困扰下,调整市场布局将是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三)推动中国光伏产业转型

此次“双反”调查既有美国保护本土企业的因素,同时也暴露了中国光伏产品技术含量不高、竞争力不强和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一是产业结构不合理。目前中国绝大多数光伏企业主要是集中在获利最薄弱的技术含量最低、工艺最简单、劳动密集型和污染严重的太阳能电池板组装产品的制造及生产环节上,只能依靠简单加工组装来赚取微薄的利润。而高端原料、装备测试仪器设备制造企业规模、数量小。二是企业规模小,生产成本高。中国光伏产业起步较晚,基础薄弱,尚未形成强大的产业集群,企业整体规模小,技术水平落后,单位生产成本远远高于发达国家。以多晶硅企业为例,中国大型企业的成本高达35—50美元/公斤,一些中小企更是高达60~70美元/公斤。而德国瓦克、美国memC的生产成本仅有15~20美元/公斤。三是核心技术缺失,技术水平落后。中国光伏技术虽然在电池片和组件技术以及新兴电池的开发上具有相对优势,但太阳能电池及组件的效率和质量水平,新型高效的太阳能电池和高纯硅生产技术的研究开发仍然落后于发达国家,装备技术和原材料技术基本为发达国家所控制,许多装备主要依赖国外引进。在多晶硅提纯中也主要是采用非闭环改良西门子法,而美国、德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采用是技术更高、污染较小的闭环改良西门子法。由此可见,在贸易保护频繁、全球光伏产业发展竞争日益激烈的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光伏产业必须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增强核心技术掌控权,实现产业转型。

三、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光伏产业发展走向及对策

可以预见,由经济全球化的深化,金融危机、欧洲债务危机的蔓延导致的欧美市场光伏产品需求缩减的趋势还将持续较长时间,发达国家企图通过贸易保护手段实现保护本土企业发展和抑制国外产品进口的局面也还将延续,甚至还可能进一步强化和多样化。后金融危机时代,调整市场布局、促进产业转型和增强贸易保护争端解决能力将是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的战略转向。

(一)调整市场布局:扩大国内市场、巩固欧美市场、开拓海外新兴市场

欧美市场光伏产品需求缩减已经是不可回避的事实,这对于把欧洲作为光伏产品主体市场、国内市场潜力大而内需不足和产能过剩的中国光伏产业来说,实现扩大国内市场、巩固欧美市场、开拓海外新兴市场应该是其市场布局的战略指向。(1)扩大国内市场。中国光伏市场潜能巨大与应用市场启动不足是中国光伏产业发展面临的一大问题,如何加速启动和扩大国内光伏应用市场是中国光伏产业市场布局的核心命题。下阶段至少要解决好以下三个问题。一是在已经实施的光伏上网标杆电价政策、《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方法》、《关于加快推进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的实施意见》、“金太阳工程”等政策的基础上,继续完善和强化光伏产业、财税、金融、人才等扶持政策,增强各种政策之间的组合带动功能,加强政策实施监管,确保政策得到落实和发挥最大作用。二是加快光伏电站建设。以农村市场为重点,加强非并网式、离线式太阳能发电系统的研究应用,解决阻碍农村光伏市场发展的制约因素,促进农村光伏市场开发。三是加快上网定价,突破电网瓶颈。要尽快形成国内光伏发电上网电价管理机制,加强光伏并网发电、分布式应用、离网应用等技术标准研发并尽快出台。以并网为主流,分布式作为重要补充,离网为配套,通过上述三种方式的并用协同带动国内光伏市场的启动。(2)巩固欧美市场。一方面,适当鼓励和引导中国光伏企业到欧美国家投资建厂,规避“双反”调查制约,扩大光伏产品市场份额;另一方面,加强与欧美国家的光伏技术项目的研发合作,通过入股、并购等方式参与欧美光伏企业投资,增强与欧美光伏企业合作水平进而建立产业同盟,通过产业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增强中国光伏企业的竞争力和国际话语权。(3)开拓东南亚、印度市场等新兴市场。此次“双反”调查的目标主要是中国大陆生产的晶体硅电池片,如果将生产基地转移出国内生产再向美国出口就可以规避这个问题。东南亚、印度的光伏产业发展较为落后,而且具有劳动力成本低廉、运输成本较低的优势,将中国光伏市场向其转移既可以抢先占领市场,又可以解决中国光伏产能过剩而欧美市场需求缩减带来的相关问题。中国相关政府部门及光伏企业应加强与上述国家的沟通协调,研究上述市场需求及特点,完善相关激励政策,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发展战略,引导和鼓励中国光伏企业到其投资建厂。

(二)加快企业转型和产业整合步伐,增强市场竞争力

1加强技术研发,提升光伏产品核心竞争力。中国光伏产业“墙内开花墙外香”局面产生的根源主要在于光伏核心技术和国际话语权的缺失。加强核心技术研发,实现光伏产业由市场驱动向创新驱动,增强光伏产品的竞争能力是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的根本出路。要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完善产业政策、税收政策和金融政策等方式加强对光伏产业技术创新的扶持,重点推进以多晶硅节能降耗、副产物综合利用、太阳能电池高效高质和低成本新工艺技术及硅烷法、流化床法、冶金法等新兴高纯硅生产技术的研发;构建、完善光伏产业“产学研”结合模式,以新兴企业、科研机构与高等院校为基础,尽快推进部级光伏产业研发中心、检测中心、认证中心、信息中心和培训中心建设,搭建光伏产业技术服务平台体系,促进资源整合、共享和提高;加强与国外先进科研机构和企业技术交流合作及高技术引进、培养。

2科学规划,整合资源,构建完善产业链体系。坚持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加强行业统筹规划,调整产业扶持政策,结合国家能源开发、供给、利用、各地资源禀赋、发展基础、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等因素,重点扶持产业链完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知名度突出的骨干企业做优做强。推进资源整合,主动淘汰落后产能,鼓励和引导技术先进、竞争力强和具有规模效应的大型企业兼并改造技术水平低、生产效益差的光伏企业,促进资源高效配置和优化。坚持光伏企业内部纵向一体化和外部横向合作化相结合,推进光伏产业链建设。就企业内部而言,对于实力雄厚的大型光伏企业,把产业链向前和向后延伸,实行垂直一体化建设;从外部来看,重点是加强企业相互之间的分工合作,结合各企业的资源和技术优势,建立集产品研发、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产品加工制造、产品销售和售后服务等为一体的产业体系。加快以光伏产品及发电系统技术标准、光伏产品质量认证制度、光伏及相关产品质量标准的行业监管体系等标准体系或制度建设,提高光伏产品质量和竞争力,促进光伏产业市场和行业良性发展。

光伏产业市场研究篇8

一、光伏产业基本概况

(一)光伏产业的内涵

光伏产业是利用太阳能的光伏转换,使太阳光射到硅材料上产生电流直接发电,形成以硅材料应用开发的产业链条。一般来说,晶体硅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链主要包括原料硅生产、硅碇和硅片生产、太阳能电池制造、光伏发电系统以及技术研究等。由于不同环节的技术难度、生产规模、投资周期、要素密集程度不同,太阳能光伏产业链各环节的毛利润从上到下呈现“倒金字塔”结构,其价值形态呈现出从左上到右下倾斜的形状(见图2),区别于一般产业呈现出两头高中间低的“微笑曲线”形状。

(二)世界光伏产业现状

从太阳能电池的产量统计数据看,2000年,2008年底,全球太阳能电池产量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47%(见图1)。即使在全球金融风暴的影响下,太阳能电池产量仍然高位增长,总量突破10Gw达到10.4Gw,同比增长了57.6%;光伏装机容量保持40%的增速,发展势头不可阻挡。从产业链看,世界光伏产业发展状况具体如下:超纯硅材料的制造集中在美、日、德等3个国家7个公司的10家工厂手中,下游企业主要向这些国家生产企业进口原材料。中国90%以上的硅材料依赖进口。太阳电池制造,2007年以前,日本是世界光伏制造第一国,德国次之。2007年之后,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太阳能电池和组件生产国。光伏装机应用(见图2),46%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快速增长,但主要集中在欧洲市场。

(三)中国光伏产业现状

我国1958年开始研究太阳电池,1971年首次将光伏电池成功应用于东方红2号卫星,1973年,开始太阳电池地面应用。但是,由于成本高,2000年以前,我国太阳电池在地面应用并不广。2000年以后,随着国家发改委启动“送电到乡”项目、《可再生能源法》颁布实施以及国际光伏市场的强有力拉动,中国光伏产业迅速发展,特别是近几年,光伏产业投资出现“潮涌”,经历了爆发式增长。当前,国内光伏产业发展呈现出中间独大、两头在外的特点,企业多扎堆在利润较少的产业链末端。

1.光伏电池产量世界第一。2005年以来,中国光伏制造业迅猛发展,太阳能电池产量年均增长率高达126%,特别是2007年增长率达到218.9%。自2007年起,中国光伏电池产量稳居世界第一。全球10大太阳能电池企业排行榜,中国企业占了4家。无论产业规模还是生产能力,中国都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

2.光伏原材料短缺,90%以上依赖进口。受技术限制,当前国内从事高纯度硅生产的企业较少,加之下游产业对硅原料需求的急剧增加,供需缺口很大,国内光伏企业主要依赖进口获得硅原料。

3.光伏市场发展缓慢,90%以上出口。我国光伏装机应用速度及占全球的份额与光伏电池制造极不相匹配。2009年,在政府强有力的推动下,光伏装机虽有了大幅增长,达到270mw,较2008年增加93%,但占全球光伏市场的份额仍然较小,仅1.24%。2009年,中国光伏新增装机130mw,占国内太阳能电池产量的3.75%。这意味着,中国太阳能电池95%以上的需求都在国外。

4.光伏产业价值链基本形成,且以处于价值链低端为主。当前,我国光伏产业链除硅原料产量比较小外,从硅片—电池—组件—应用都出现了一些龙头企业,并带动了一大批大小企业的发展。但是,从企业数量分布看,以电池、组件环节的企业较多,且处于价值链低端。中国企业只能分得光伏产业链不到30%的价值,70%的价值被美、日、德等掌握硅材料提纯技术的国家取得。

二、湖北光伏产业现状及比较优势分析

(一)湖北光伏产业发展现状

经过几年的积累与发展,湖北光伏产业初具雏形,已形成了从硅材料、太阳电池、光伏组件、系统集成应用及技术研发等一系列配套相对完整的产业链,各个产业环节上涌现了1-2家实力较强的企业。硅片生产环节有宜昌南玻、随州金星、湖北晶星、大悟硅光电等多家公司,到2010年底,全省硅片生产能力约2500吨左右。太阳电池及组件生产环节已涌现武汉日新、珈伟、武汉兴隆源、湖北先行等多家公司,到2010年底,全省太阳电池及组件硅片生产能力约100mw。系统集成应用环节拥有一批技术实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的光伏企业,已成功实施了武汉科技学院新校区、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室扩建、湖北省发改委服务中心等多个光伏应用示范工程。技术研发环节已建成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武汉新能源研究院及湖北省光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平台,技术研发一直走在全国前列。

(二)湖北光伏产业发展比较优势分析

与湖北省外比较,湖北光伏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不论是产业规模、企业实力,还是政府支持力度,都落后于全国整体水平,产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发展劣势明显。一是产业规模小,在全国未有一席之地。从2007年起,我国就成为全球太阳电池及组件第一生产大国,而湖北产量占全国的比重非常低。2010年,湖北太阳电池及组件产量约为100mw左右,占全国比重不到3%,相当于江苏省的4%左右。短期内,湖北赶超江苏、江西、河省等光伏电池制造大省有难度。二是项目投资规模较小。现在业界公认硅片生产的最小经济规模为1000吨/年,最佳经济规模在2500吨/年。当前,湖北没有一家能达到最小经济规模的企业,上马项目投资过亿元的不多,难以形成有效的产业链和集群效益。最大的宜昌南玻公司也只有1500吨/年的生产能力,但受市场多晶硅价格巨烈波动原因,年生产量不足1000吨。三是地方政策扶持力度不大。与外省相比,湖北暂未出台支持光伏产业发展的专项计划与扶持政策,而江苏、浙江等省份都出台了加快光伏推广应用与产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性意见。江苏提出要打造光伏千亿元产业,江西南昌提出要打造“光伏”之都,上海策划了“十万光伏屋顶”计划,陕西投资200亿支持太阳光伏产业园建设。但是湖北光伏产业发展还是有一定的比较优势。一是光伏技术研究实力较强,湖北是有名的科教大省,研究平台与技术人才的优势十分明显。二是光伏系统集成应用起步较早,有些领域已走在全国前列。

三、湖北发展光伏产业的战略选择

(一)发展光伏产业的必要性

1.培育经济新增长点的有效选择。近十年全球光伏产业发展趋势已充分证明,光伏产业将是未来二十年全球经济新的增长点,也是各国抢占的新领域。湖北发展光伏产业是顺应国外产业发展新趋势,培育经济新增长点的有效选择。据统计,300mwp太阳能光电建筑一体化项目的实施,在建筑行业,将直接带动700多亿元的GDp增长(本指标是以建筑行业1:7计算所得;若以光伏产业为准,则带动GDp增长900多亿元),创造24万多就业岗位(人均收入以3万元/年计算)。

2.解决能源短缺矛盾的必然选择。“十一五”期末,湖北煤炭、石油、天然气的自给率将分别降低到9%以下。“缺煤少油乏气”的能源现实,对湖北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的制约将进一步突现,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成为湖北的当务之急。开发利用包括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核能、地热能等在内的新能源已成为湖北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然而,在可再生能源中,湖北水电资源虽然比较丰富,但开发率已超过85%,进一步开发的潜力十分有限;我国风能资源主要集中于中国的东南沿海、内蒙古、新疆和甘肃一带,湖北不具备风能开发利用的有力资源条件;核电由于安全原因受国家控制较严,尽管湖北已谋划多年,但还未实质性投产运行;生物质能利用技术商业程度很低,资源有限,不能大规模推广应用。相较而言,湖北发展光伏发电的潜力与可能性更大,全省大部分地区具有良好的太阳能资源,太阳总辐射大都在3200-4800兆焦耳/平方米之间,比较适合太阳能的应用。

3.发展光伏产业是响应国家节能减排额的科学选择。“节能减排、低碳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据测算,用燃煤火电机组发电,每发电1mwh,将排放相当于1.069吨二氧化碳的温室气体,但如用一座10mwp并网光伏电站取代燃煤火力发电站,每年减排温室气体的数量将达到1.8万吨(以二氧化碳计)。面对国家节能减排目标的巨大压力以及能源战略安全的需要,湖北必须尽快调整能源结构,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特别是随着近年来原材料价格不断回落,光伏发电成本不断降低,社会经济发展对清洁能源、多元化能源的呼声越来越高,积极培育发展光伏产业,对完成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的节能减排目标,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二)湖北光伏产业发展的定位

1.发展思路

短期看,湖北要综合考虑经济实力与发展任务、光伏产业规模以及全球光伏产业趋势等因素准确定位,建议暂不要把光伏产业做为支柱产业或者千亿元产业来扶持,避免省内各市一哄而上、遍地开花,低水平重复建设和同质竞争;而要从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全产业链、启动光伏市场、壮大企业、增强企业竞争力的角度,以市场换技术,以应用拉动产业,以光伏技术的推广利用为切入点和突破口,适度鼓励和扶持光伏产业发展。

2.发展目标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顺应国家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发展方向,把握未来5-10年国内外光伏产业迅猛发展的机遇期,充分发挥湖北比较优势,着眼光伏产业链上的研发与市场应用两个关键环节,在现有重点企业、重大项目的基础上,加强引导、促进创新、强化特色、做大规模,将湖北光伏产业发展成为质量效益好、增长速度快、带动效应强、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之一。力争到2015年,新建实现太阳能光伏发电总装机容量达300mw以上,占总电能的1-2%,将湖北省建成中国光伏技术研发大省、应用第一省。

3.发展重点

一是加快启动光伏市场,提高光伏安装率。从全国范围看,各省在光伏安装方面基本处于同一条起跑线上,加之湖北具备利用太阳光能的自然基础和现实需求,建议未来五年,加大对光伏安装的鼓励与支持,力争在政府办公建筑楼顶、大型展馆、体育中心、车站用学校、新建建筑、高速公路音障上采用光伏组件。二是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提高光伏应用技术。大力推进湖北省光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武汉市新能源研究院的建设,建立创新性光伏技术研究团队,建成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光伏中心和研究院,为湖北省光伏产业提供强大的研究平台和技术支撑。以高等院校为依托,以重点光伏企业为基地,建成光伏学院,技工、中专、大专到本科太阳能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三是培育壮大生产企业,提高产业链核心价值。以光伏建筑结合和光伏并网相关技术为核心,着重培育壮大光伏系统和光伏建筑设计公司,逆变器生产厂家,控制器、开关柜、升压设备及大型安装构件厂家和专业工程施工公司;以环保型低能耗高纯硅材料生产技术和关键核心装备技术为重点,鼓励现有电池与组件核心企业、光伏组件制造公司及太阳电池生产厂家,加大资源整合与协作互动,着力培植1-2个拳头产品,增强产业链核心价值。

(三)湖北光伏产业发展布局

湖北光伏产业发展布局应努力形成以武汉为主体,以宜昌、黄石为两翼的“一体两翼”格局,重点加强武汉、宜昌、黄石光伏产业基地的建设,推进湖北“沿江光伏产业带”的形成和发展。武汉城市圈太阳电池组件及配套产业基地,大力开展多晶硅工业化生产和太阳能电池制造的新工艺、新技术的研发,加快发展高效率太阳能电池及组件,重点发展光伏发电系统与配套产品,积极推进太阳能电池制造设备等规模化扩张,努力把武汉建设成为湖北光伏产业中下游产品的“核心区”。宜昌南玻硅材料基地要依托宜昌的水电、氯碱化工、硅资源等优势,重点发展多晶硅和单晶硅等光伏产业上游材料,适度配套发展硅片和太阳能电池及其组件等,努力打造成为湖北光伏产业上中游的“集聚区”。黄石低碳工业园太阳能光伏应用示范基地,要结合“两型”社会建设,引导投资发展光伏产业,打造特色和品牌,培育拳头产品和骨干企业,加快光伏系统的应用推广步伐,努力建成中部乃至国家光伏应用的“示范区”。

(四)对策与建议

1.加强太阳能光伏产业规划指导。国家政府应立足全球视角,从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出发,统筹考虑能源开发、供给、利用等多方面因素,编制出适合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的长远规划,确立未来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目标,提出解决制约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装备等思路、突破方向、发展路径,以及涉及太阳能光伏发电并网和运行管理行业标准、并网价格及系统维护等关键问题的方法和政策细则。在国家规划指导下,地方政府立足实情,编制出指导当地光伏产业发展的中长期专项规划,科学引导企业发展与市场投资。

2.培育完整的产业链体系。发达国家发展经验表明,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初期,基本都是从产业中某一特定环节切入,较快进入垂直整合阶段,形成完整的、垂直分布的产业链。当前,湖北光伏产业链上企业间协作关系松散,或自成一体,或各自为战,不利于光伏产业整体发展。政府应努力培育并构建相对完整、协调、健康的光伏产业链体系,引导上下游企业理性扩充产能、合理配置资源,进而提升国际竞争力。

3.构建技术创新体系,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以新型企业、科研机构与高等院校为基础,依据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培育与扶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知识品牌和持续创新能力的企业、科研院所,攻克当前制约产业发展的多晶硅制备的核心技术与装备,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

4.出台优惠政策,优化发展环境。一是尽快出台和落实促进光伏产业发展的政策法规。积极贯彻《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在技术及产品研发方面建立支持自主创新的政策,在产业做大做强方面建立经济激励的政策,在政府采购、并网发电等应用领域实施强制性支持的政策。二是出台税收优惠政策,优先将多晶硅及光伏产品生产企业列入高新技术企业,将相关产品列入高新技术产品和节能产品,使相关企业能够享受国家和省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三是出台电量电价扶持政策,对于有一定规模的多晶硅生产企业,由政府出面协调电力、电网、企业等相关单位,采取“软补”的方式,帮助落实电量和电价。

5.加强试点示范引导。深化应用是带动光伏产业发展的本质核心力量。在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的同时,通过多种措施、多种形式开发和拓展光伏产业在省内外的应用领域。建议以光伏产业应用示范工程为突破口,启动建设一批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示范点、一批公共区域及住宅小区景观灯示范点和一批并网发电示范点,积极拓展和创造应用空间。

光伏产业市场研究篇9

[关键词]光伏产业;财政支持;贸易制裁

[中图分类号]F812.2;F4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426(2013)12-0045-03

利用太阳能的最佳方式是光伏转换,就是利用光伏效应,使太阳光射到硅材料上产生电流直接发电。以硅材料的应用开发形成的产业链条称之为“光伏产业”,包括高纯多晶硅原材料生产、太阳能电池生产、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相关生产设备的制造等。

一、锦州光伏产业发展现状

作为新兴产业,锦州光伏产业2007年被列入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2010年被国家可再生能源学会批准为国家可再生能源学会光伏产业化基地,2011年国家科技部认定锦州硅材料及光伏产业化基地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锦州市现拥有阳光能源、奥克阳光、博阳光伏科技、新世纪、华昌光伏科技等34家光伏企业,具备从硅原料加工、单晶和多晶硅片、晶硅电池组件、薄膜电池组件、光伏发电工程以及配套高纯度石英材料、石墨、eVa膜、硅棒胶、切割液等配套企业的完整产业链。2012年锦州市光伏企业产值完成144亿元,主导产品年生产能力为:除硼多晶硅料4000吨、多晶硅料200吨、多晶铸锭220兆瓦、单晶硅1吉瓦、硅片800兆瓦(多晶200)、太阳能电池300兆瓦、组件250兆瓦,光伏发电工程16.8兆瓦。光伏企业已呈现出规模化、集约化、集群化的发展态势。

二、光伏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国内外在光伏产业领域的竞争数量不断增加,尤其是在国内,不仅民营企业,而且很多国有企业、央企也开始逐渐进入到光伏产业,加之西方国家的的限制(美国实施“双反”,预计我国企业对美出口将至少增加36%左右的成本,基本不再有价格优势),给我省光伏企业造成了越来越大的压力。

(一)从国际环境看,国际贸易制裁挤压市场生存空间

从2007年起,我国连续5年成为全球光伏电池生产的第一大国。2011年,全国光伏电池的产能占世界的75%,而国内对光伏产品消费仅占全球的8%。目前,国内80%光伏产品全部出口到欧美市场。

然而,光伏产业的战略地位,使得国外发达国家纷纷对我国采取遏制措施。继德国在2009年对我国光伏产品提出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后,2012年11月9日美国对我国光伏产品“双反”终裁落地,美国将针对我国相关生产和出口企业征收介于18.32%至249.96%的反倾销关税,以及介于14.78%至15.97%的反补贴关税;2012年11月8日,欧盟公告,称已对从中国光伏企业进口的硅片、电池、组件启动反补贴调查(此前欧盟已经对上述产品展开了反倾销调查?雪;据印度反倾销局称,2012年9月12日该局已收到印度业界申请,对原产于马来西亚、中国、中国台北和美国或从上述国家和地区出口的太阳能电池组装板或部分组装板进行反倾销调查。

(二)整体竞争力不强,抗风险能力比较弱

从光伏产业链来看,企业主要集中在产业链的中下游,虽然从上游的原材料到中游的电池组件再到下游的光伏电站的运营是处于一个产业链,但是这三个环节管理的模式和对企业能力的要求是完全不一样的,上游属于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中游属于劳动密集型,下游更多类似于传统的电力行业。

锦州共有光伏企业23家,包括独资、合资等。锦州阳光能源有限公司现有已达到国内、国际先进水平的单晶生长炉197台、线切割机40台、线切方机10台、开断机10台、切方滚磨机8台、梅耶博格BS805带锯1台、数控单晶硅专用磨床1台,原料处理生产线2条,检测设备3套。企业的主导产品是太阳能电池用Ф5.5″-Ф8″的硅单晶棒、硅片,年产硅锭2000吨,硅片5600万片,产品主要销往中国大陆、日本、德国、法国、西班牙、印度、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锦州华昌光伏科技有限公司现已建成电池片生产线4条,组件生产线2条,形成年产100mw电池片及50mw组件的生产能力。锦州博阳光伏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产品和生产能力有太阳能电池片150mwp、太阳能电池组件500mwp。锦州佑鑫电子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电弧石英坩埚系列产品,主要用于拉制太阳能单晶硅。目前是国内生产电弧石英坩埚的主要生产厂家之一。生产能力为年产电弧石英坩埚14″-18″15000只、生产12″-20″电弧石英坩埚30000只。锦州乃至辽宁光伏企业面临着如何解决全产业链或者多个细分的产业环节同时发展模式所带来的诸多管理问题的挑战。

(三)核心技术有待于提高

江西省新余市赛维LDK的高科技有限公司获批组建“国家光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乐山迈士通能源技术有限公司建设了“能源技术西部产业基地暨研发中心”,无锡尚德和保定英利等企业更是占据了国内光伏产业的龙头地位。与其相比,锦州企业甚至辽宁光伏企业的不足非常明显,虽然掌握了一些基本技术,但光伏产业技术发展很快,从单晶硅到多晶硅再到薄膜,不断有新技术和相关设备出现,企业面临着技术进步带来的巨大挑战。同时,企业单纯依靠成本优势来争取市场地位,在对客户影响能力、服务能力、产品质量、成本管理能力等无形竞争方面,与国外甚至国内处于领先地位的先进企业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就国内而言,江苏光伏产业在制造、研发和市场环境最具竞争力;河北产业链条完整并完善,在区域竞争力中排名位居前列;江西、四川等省突破了硅原材料的供应瓶颈,也形成了较强的区域竞争实力。无论是在国际市场,还是在国内市场,辽宁在这些方面还需进一步拓展自己的空间。

(四)光伏产业科技研发条件不足

科技是企业的生命力所在,更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生命力的基本保障,没有科技创新保证,新兴行业发展必然失败。一是光伏产业研究资金严重短缺。无论是锦州的光伏企业还是地方高校,都没有足够资金投入到科研当中。企业忙于应对生产的扩张,高校得不到省里的纵向课题和企业的横向课题经费支持,技术和管理创新是无源之水。二是锦州企业和高校都仅仅关注于基础材料或基础工艺的理论研究,对于短期内直接解决实际问题的技术应用和经营管理创新研究却极为忽视。三是高校与企业之间的连接缺乏有效的纽带。企业有了问题不知道找哪所高校的研究人员解决,高校则不清楚企业有什么具体的需求。四是辽宁工业大学和渤海大学相关专业学生尚没有毕业,辽宁光伏技术学院的基础建设尚未完工,影响了其在光伏产业建设中发挥各种社会服务功能。

三、光伏产业发展需要财政支持

锦州光伏产业正处于建设培育阶段,但由于整体市场价格大幅下降,已导致企业增量不增收,经营现金流萎缩,采取激进的高负债扩张策略的企业债务偿付压力较大。光伏产业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融资渠道的畅通与否对于产业的发展壮大至关重要,在当前光伏市场疲软,企业持续盈利能力受到影响的情况下,锦州光伏企业同样遭遇“融资难”的问题,银行对光伏企业根本不发放贷款,随着行业调整的逐步深入,新增融资渠道的收窄使锦州光伏企业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加大。

(一)支持光伏产业的财政总体思路

1.构建财政长期支持机制。新兴产业对地方经济和税收的贡献不会立竿见影,反而需要长期扶持。在产业发展初期往往面临很多问题,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不能因为光伏产业存在的短期问题而否定新兴产业路线。

2.构建以财政政策发挥导向作用的机制。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协调好政府与市场的相互关系。市场是新兴战略产业成长和发展的第一推动力量,作为财政政策的资金支持只能起到一个导向作用,不可能也不会统领一个产业的全部环节。

3.构建财税激励机制。重点是完善有利于企业创新、科技成果转化、高技术产业发展、风险投资的税收环境,给予企业税收激励。

4.构建财政资金综合作用机制。在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充分使用财政政策的财政补贴、财政贴息、财政担保和以奖代补等方式,放大财政资金的使用效果,引导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领域。

(二)支持光伏产业的具体财政手段

1.财政补贴。财政补贴政策是国际上使用较为普遍的一种支持产业发展的政策手段。财政补贴政策的特点是较为灵活,补贴对象既可以是生产者,也可以是下游的或终端的消费者。财政补贴一般分为投资补贴、产出补贴和消费补贴。应用技术研发和经营管理创新,属于高风险、高成本、高外溢性,需要政府财政补贴的强力支持,直接补贴研发者或研发单位,利于激发积极性。消费补贴因直接补贴给产品的消费者而非生产者,可利用市场选择机制,淘汰产品竞争力弱的企业,并刺激企业主动加强技术研发,提高管理水平来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

2.财政贴息。财政贴息是政府提供的一种较为隐蔽的补贴形式,即政府代企业支付部分或全部贷款利息,对承贷企业的银行贷款利息给予的补贴。财政贴息一般适用于新建或技术改造项目,政策的最初作用点是有效引导供给,降低供给的成本或风险,最终满足社会的需求。在具体执行时,可以采取适当延长贴息时间、提高贴息率,直接将贴息拨给贷款银行等措施鼓励银行提供资金融通。

光伏产业市场研究篇10

关键词:太阳能光伏行业;建议

去年下半年以来,受欧盟光伏政策补贴标准下调、美国“双反”调查影响,我国光伏行业发展遇到一些困难。为积极应对光伏产业面临的严峻复杂局面,促进产业健康快速发展,3月份,我们以问卷方式对全省太阳能光伏企业进行调查,了解重点光伏企业现状,征求意见建议,共发放143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12份,占总发放问卷的78%,主要涉及晶硅材料制造、光伏电池片、电池组件、终端光伏产品和光伏配套产品等领域。从调查情况看,我省太阳能光伏产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态势,但也存在一些发展隐忧,应当引起充分重视,及时采取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积极加以应对。

1、光伏产业发展现状

1.1 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基本概念。太阳能光伏发电是指利用太阳能光照射晶体材料后产生电子跃迁这一现象进行发电,是一种方便、清洁、安全的可再生能源。目前,普遍使用的光伏元件由硅材料制成,利用太阳光照射时硅元件内的点和分布状态发生变化而产生的电动势能和电流的效应发电。通常情况下,我们将基于硅材料应用开发所形成的太阳电池相关产业链称之为光伏产业。光伏发电产业链主要包括晶体硅原料生产-硅片切割-电池片制造-系统封装与应用四个主要环节。

1.2 太阳能资源概况。我省总体属于太阳能利用条件较好地区,太阳能资源理论总储量居全国第17位,具有较大可开发利用价值和节约常规能源潜力。全省三分之二以上的面积年日照时数在2200小时以上,太阳能可开发利用总量年折合标准煤超过1000万吨,其中,技术上可开发的光伏装机容量超过2000万千瓦,较为丰富的太阳能资源为光伏发电提供了广阔前景。

1.3 产业发展现状。“十一五”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将其摆上突出位置,不断加大措施,狠抓政策落实,各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全省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有力地促进了能源消费结构优化,为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一是政策体系不断完善。省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我省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促进新能源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和《关于扶持光伏发电加快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为光伏产业发展营造了良好政策环境。2011年,全省规模以上光伏及相关企业达到200多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71亿元,光伏电池及组件产量672兆瓦,同比分别增长19.7%和20%;太阳能光伏发电装机3.7万千瓦,同比增长94.7%。二是技术创新能力逐步增强。坚持将政策引导与市场相结合,通过引进外资和自主投资,光伏电池组件制造能力快速提升,技术创新不断加快。在硅材料、晶硅电池、薄膜电池、光伏电池组件、光伏发电系统、光伏逆变器、太阳能灯具、城市照明及景观应用等领域新上了一批项目,形成了以东营光伏、孚日光伏、力诺光伏、威海中玻光电等骨干企业为主体的企业集群。三是薄膜光伏电池实现突破。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五代太阳能光伏薄膜电池组件,大中型薄膜电池玻璃广泛应用于现代大型建筑装饰领域,进一步拓宽了太阳能光电建筑一体化应用领域。目前,薄膜电池产能已超过150兆瓦,产量和技术水平位居全国前列,薄膜光伏发电最高光电转换效率可达10%左右。预计到2015年,全省薄膜电池年产能将达到2000兆瓦。四是建成了一批光伏发电项目。目前,在建太阳能光伏电站54个,建设规模147.4兆瓦,建成太阳能光伏发电站43个,发电能力100.6兆瓦,同比增长110%。先后有20个项目被列为国家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装机容量30兆瓦。青岛、烟台、威海、德州等四市和沂水、即墨、兖州、垦利、巨野等五县先后列入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市,一批太阳能光电建筑投入使用。五是骨干企业保持较快增长态势。2011年,东营光伏公司电池组件产量220兆瓦,增长39.5%,主营业务收

入30.22亿元,增长58.49%;埃孚光伏电池组件产量50.88兆瓦,增长128%,主营业务收入5.17亿元,增长50.02%;商河晟朗、禹城汉能建设的光伏电池生产线,新增产能500兆瓦。今年1季度,全省光伏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1亿元,光伏电池及组件产量达到197兆瓦,同比分别增长16.7%和19.8%,光伏发电并网容量超过10万千瓦。其中力诺光伏公司产、销量分别增长10.07%、35.32%。

2、主要困难和问题

2.1 重点光伏企业生产经营逐渐出现下滑拐点。去年10月份,美国对我国输美光伏产品展开“双反”调查。受此影响,部分重点企业从12月份开始出口订单减少,后续负面影响正逐步显现。今年1季度,被调查光伏企业产品产量和销售量增幅明显回落,销售收入和利税严重下滑。光伏电池产量同比增长17.25%,增幅比上年回落4.1个百分点;光伏电池销售量增长24.9%,增幅比去年回落5.1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下降了48.5%,利润和税收分别下降了61.3%和31.7%,个别企业出现亏损。同时,土地、资金、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供给不足,银行等金融机构严控贷款规模,光伏企业融资难度加大。

2.2 光伏产品产能扩大与市场需求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随着一批中小型光伏企业发展壮大,光伏产品产能迅速增长。我省光伏电池片及组件产能由2010年的不足600兆瓦,增长到目前的1000兆瓦。由于太阳能光伏发电社会认同度低、发电成本高、技术标准建设滞后等原因,国内市场发育不成熟,部分企业市场开拓力度不够,导致市场需求不能适应产业发展需要。此外,针对光伏产品出口的贸易壁垒增多,受欧盟经济萧条、部分国家降低光伏电价补贴标准影响,欧州光伏市场需求逐步降低。继美国“双反”调查后,印度也提出对我国光伏产品进行“双反”调查,部分欧洲国家目前正在酝酿通过“双反”调查保护国内企业,给我省光伏产品出口欧美等传统市场带来严重影响,也不利于开拓东南亚、非洲等新兴市场。新能力不强。光伏电池的制造,是一项比较复杂的高新技术,对原材料、技术要求很高,涉及多门学科的综合技术。我省太阳能光伏产业起步较晚,对关键技术、工艺的研究基础比较薄弱。我省虽然已经有一定的产业规模,但多数企业仍停留在对光伏电池的制造和使用上,布局松散、规模较小、且缺乏统一规划与引导。光伏企业相对集中于整个产业链条的下游,与一些先进省份相比尚有差距。没有形成一整套完善的产业链和配套的技术服务体系,企业、研究院所各自为战,联合发展意识不强,技术发展层次、人才能力培养相对滞后,不能满足快速增长的光伏产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制约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关键设备没有获得应有发展。同时,光伏发电系统的配套技术还不成熟,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差。

2.4 促进光伏产业发展的政策标准有待进一步完善。89%的被调查企业认为,尽管国家和我省出台了扶持光伏产业发展的财税、价格等优惠政策,但光伏上网电价标准仍然较低,比欧盟国家低一倍多,光伏电站利润率较低,影响了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扩大产业规模的积极性。71%的企业认为,我省应加大对整个光伏产业链条发展的支持力度,目前的财政奖励政策,投入较少,而且主要集中在示范项目建设等终端应用环节,针对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实验室保障平台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的链条式综合扶持力度不够,在企业利润空间较小的情况下,仅靠企业自我造血投入进行基础研发能力建设,很难与欧美等光伏产业强国相抗衡,导致光伏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67%的企业认为,太阳能光伏产业标准和认证体系不健全、行业准入门槛较低,是造成产品质量低下,光伏市场无序竞争的重要因素,亟需加强光伏产业标准化和认证工作。由于我国的标准制定、产品认证和检测实验能力落后于国际水平,国内光伏市场的标准要求不如国外严格和规范,使国外低水平光伏产品进入中国市场,而目前我省光伏产品销售主要依靠国际市场,产品进入欧美市场须经过严格检测并取得认证资格,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3、政策建议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对温室气体排放的严格要求,可再生能源获得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从欧美等国的实践来看,光伏发电产业都是在政府实施了“强制回购”和“电价补贴”等政策措施后才得以迅速发展,德国、法国、西班牙、意大利等国的电价补贴均持续20年以上。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制定行之有效的鼓励措

施,是推动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3.1 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坚持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一起抓,更多地关注国内市场。抓住国家援疆、援藏机遇,组织光伏企业抱团开拓西部市场。稳定欧洲传统市场,大力开拓南非等新兴市场。建议各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引导光伏企业积极参加国内外太阳能展会,展示技术产品,提高市场影响力。开展“山东太阳能品牌创建活动”,提高企业营销创新和品牌培育能力。指导企业做好“双反”风险防范化解工作,积极在国外寻找代工,实现产地销,避开关税等贸易壁垒。

3.2 加大科技攻关力度。我省光伏电池生产中核心技术、设备和主要原材料依赖进口,不掌握核心技术和先进工艺将付出巨大的代价。应充分发挥各类专项资金引导作用,鼓励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开展产学研联合,支持企业在太阳能光伏生产技术、管理模式、运营方式、产学研结合等方面开展自主创新活动,争取在高效晶硅以及非晶硅薄膜电池研发应用关键技术方面实现突破。依托省太阳能行业协会,打造行业创新服务平台,建立行业专家团队,为企业提供咨询、诊断、评估、辅导、营销策划等一体化服务。

3.3 扩大光伏产品应用。我省日照条件好,但土地资源相对紧张,实施建筑光电一体化和建设屋顶电站能有效缓解这一矛盾。新建企业达到一定条件的,在厂房规划设计和施工阶段,应利用车间屋顶同步安装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同时,鼓励既有企业车间屋顶安装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电网企业按照固定电价全额收购光伏电站的上网电量。据测算,1.5万平方米的车间屋顶可建设1000千瓦的太阳能光伏电站,我省每年新建厂房面积超过300万平方米,如同步建设光伏电站,年发电量可达150万千瓦时。鼓励企业通过自筹资金、厂房租赁、合同能源管理运营和政府直接投资等多种形式建设屋顶电站。

3.4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完善财税、价格等政策,推动实施光伏研发应用项目。对利用重大创新技术建设的示范电站,提高电价补贴标准。拓宽太阳能光伏企业融资渠道,鼓励各类金融、担保机构和风险投资公司加大对太阳能光伏产业投入,建立多元化投融资长效机制。加强与世界银行、亚洲银行等国际组织的合作,引进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电网企业应积极为光伏电站并网发电创造条件,搞好电网规划和输电系统建设,增强电网输配能力,保障光伏电站稳定充足供电。

3.5 大力发展薄膜光伏电池产品。太阳能光伏发电主要依靠晶硅电池和薄膜电池两类产品,晶硅电池所使用的半成品材料在生产过程中能耗高、污染重,技术要求复杂,江苏、河北等省在晶硅太阳能电池制造方面已经形成了较大优势,我省优势不大。而我省在薄膜电池研发方面居于全国领先水平,产能保持全国前列,应用前景广阔,并且具有强大的发展后劲,这是我省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的优势所在。“十二五”期间,建议整合节能和新能源方面的各类政策,重点发展薄膜电池技术产品,巩固优势地位,增强国际竞争力,将我省打造成世界一流的太阳能光伏薄膜电池研发生产基地。

3.6 进一步加强行业自律。落实好山东省太阳能行业自律公约,探索建立光伏行业联盟,开展行业自律活动,积极参与国家和地方行业标准制修订工作,提高市场准入门槛、规范行业发展,严控行业盲目扩大产能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加快推行光伏产品认证工作,鼓励光伏企业积极参与国内外各类产品认证,提升产品质量,扩大市场影响力。强化企业质量诚信体系建设,抵制无序恶性竞争。

3.7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太阳能光伏产业不是局域性的单一产业,各级主管部门应从战略和全局高度,统筹考虑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的重要作用,认真贯彻落实相关法律法规,积极探索解决制约光伏产业发展的新思路、新方向。加强太阳能光伏人才队伍建设。强化中介机构作用,鼓励发展太阳能光伏工程建设、技术咨询、信息服务、人才培训等为主的中介服务。充分发挥省太阳能协会作用,加强行业指导和服务,推进企业间资源共享,加强技术交流,推动光伏产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余中东.《中国光伏产业现状与发展产业探析》[j].《河北学刊》,2010.5:144-146.

[2]孙婧.《山东阳光产业调查》[j].《商周刊》,2009.2:26-29.

[3]韩慧健、辛祝、陶续云.《山东省节能减排政府规制长效机制的构建策略》[j].《科学与管理》,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