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水路货物运输特点十篇水路货物运输特点十篇

水路货物运输特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21:36

水路货物运输特点篇1

【关键词】国际物流;管理;运输方式;选择物流

顾名思义就是货物的流动。运输是物流的基础,物流的目的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在保证货物质量的前提下,高效率、低成本的送往目的地。货物运输在运输方面所能选择的方式有很多,例如,铁路、水路、航空、多式联运等等,各种运输方式也是有利有弊,这就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针对不一样的情况和要求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是完成国际物流工作中的关键环节和基础保障。

1铁路运输及其特点与应用

1.1铁路运输的特点

铁路运输是在铁路上利用车辆编成列车载运货物、由火车头牵引的一种特殊的运输方式。铁路运输主要承担的是距离较长、批量较大的货物的运输,其中包括整车运输、零担运输和集装箱的运输。铁路运输主要选用敞车、平板车、凹形车、钳夹车、游车等运输工具。

1.2铁路运输的利弊

1.2.1铁路运输的优点

铁路运输最大的优点在于其运输量大,由于运输量的增大使得其运输成本相较于其他运输方式而言成本更低,铁路运输一般对于货物的包装要求也很低,由于铁路受天气影响很小,可以全天候不分季节的进行运输作业,铁路的铺设等都具有确定性,货物运输的时间、地点以及铁路之间的衔接性也有很大的准确性,安全系数大,风险比其他的运输方式小。

1.2.2铁路运输的缺点

铁路运输由于自身选择路段的确定性,也相应的减少了运输的灵活性,受到铁路网络的影响很大,同时,在铁路运输开始前对于相应运输路段,运输货物等各方面的准备工作也比较繁杂,为了控制铁路运输的成本,发车的效率比较低,由于铁路运输途径多站,经过每个站台都需要重新的编组,所以运输速度变得相对较慢,周期也比较长(除专列之外)。

1.3铁路运输的应用

针对不同的要求需要不同的运输方式,铁路运输的应用十分广泛。在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工程局有限公司哈萨克斯坦项目中,采用的是国际联运的运输方式,以KC31为例,始发站在中国廊坊在运输过程中经过不同的国家,经过大大小小的车站,经过多次编组,最后到达终点站恩巴;不仅仅是在国际运输中,在日常生活中,例如网上购物,在大部分的情况之下也是采用铁路运输的方式。

2道路运输及其特点与应用

2.1道路运输的特点

道路运输主要是指利用各种各样的车辆的载货运输的运输方式,运输数量相对较小,运输距离相对较短,但是灵活度相对于铁路而言更加灵活,可以抵达铁路、水路所无法触及的地方。

2.2道路运输的利弊

2.2.1道路运输的优点

道路运输的方式,主要依赖于道路和车辆,灵活性较高,只要有路就可以抵达大部分的地方,这是其他运输方式无法比拟的地方所在。道路运输可以实现“门对门”的直接运输,中间不需要像铁路运输一样经过大小站台和多次编组,不需要转运。

2.2.2道路运输的缺点

道路运输主要依靠车辆运输,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其载货量相对较小,受天气路况的影响相对较大,由于运输数量小,运输的成本也相应的提高,不适宜长途运输。对于超大的货物来说,需要提前考察路段、涵洞、限高等特殊因素的影响,经过多个城市时需要办理通行证。

2.3道路运输的应用

就公司老挝、缅甸的项目而言,目前公路运输确实是主要的运输方式。国内物流公司将老挝和缅甸项目所需要的货物分别集中在中国云南的磨憨口岸和云南的瑞丽姐告口岸,各段的货运办理好国内出关和境外进关手续后,通过道路运输将项目所需且已经在口岸的物资通过道路顺利运到目的地。

2.4道路运输的注意事项

道路运输的方式受到环境等各方面的影响相对比较小,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所需要考虑的问题还有很多,比如城镇政府为了保护路段的平整度,很多地方都会设置“限高”,不同的区域、省份之间如果车辆通行都是需要缴纳一定金额的过路费,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还因所运输的物品不同,对于车辆的折损程度也不尽相同,这些都会导致运输成本的增加,都是需要事先考虑的问题。

3水路运输及其特点与应用

3.1水路运输的特点

水路运输主要是以船舶、货轮等运输工具在海洋、河流、大江等载运货物的运输优势,运输货物的数量与其他同体积的运输工具相比是最大的,大型的船舶可以运输数万吨以上的货物。

3.2水路运输的利弊

3.2.1水路运输的优点

水路运输对比于其他运输方式而言,最大的运输方式在于运输能力和运输成本上,由于水路运输依靠的是现有的河流、海洋等,因此,在前期投入中成本就相对较低,另外,在运输过程中,货轮可以承受的装载数也在数万吨以上,运输能力、运输成本都处于优越地位。

3.2.2水路运输的缺点

水路运输依赖于海洋、河流等,由于这些自然因素的影响确实减少了前期的成本投入,但也恰恰是因为这些原因,水路运输的局限性也大大增加了。水路运输的主要缺点在于运输速度慢,受到港口吞吐货物能力大小的影响以及遇到恶劣天气无法进行货物输送等弊端的影响。

3.3水路运输的应用

在实际的应用中,水路运输主要分为集装箱运输和散杂货船运输两种运输方式。集装箱运输就是指以集装箱这种大型容器为载体,将货物集合组装成集装单元,以便在现代流通领域内运用大型装卸机械和大型载运车辆进行装卸、搬运作业和完成运输任务,从而实现货物“门到门”运输的一种新型、高效率和高效益的运输方式。使用集装箱运输,可以直接从仓库发货,运到收货人的仓库,避免中间货物装卸。散杂货船的运输主要应用大型的设备、散装的货物与材料等短距离的海洋运输。承运超大件的设备,大宗的散装货物和不适用于集装箱的货物,散杂船运输方式所运输的货物不受外形、重量的影响,可以选择较近的港口和适合自身要求的船舶承运。

3.4水路运输的注意事项

在水路运输的过程中,受到的“水汽”因素的影响比较大,也可能会使得所运输的物品受潮,因此,在运输开始之前就应当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对于潮湿度极为敏感的物品来说,就不建议选择水路运输的运输方式。

4航空运输及其特点与应用

4.1航空运输的特点

航空运输是以飞机为主体的载运货物的运输方式。如果采用直升机直达的运输方式则不需要很大的前期资金投入,如果采用民航机运输则除了需要修建跑道外,其他的前期资金投入很少。

4.2航空运输的利弊

4.2.1航空运输的优点

飞机在日常生活中是速度相对较快的运输工具之一,利用飞机为载体进行的货物运输可以提高货物的运输速度,降低货物运输所需要的时间,保证货物的质量,降低货物的损失。

4.2.2航空运输的缺点

在大多数情况下,一般不采用航空运输这一运输方式。飞机运输货物量比较小,并且运输成本也比较高。此外,航空运输对安全性的要求也比较高,对于易燃易爆、腐蚀性、放射性、磁性以及压力容器等较危险的物品都是不允许托运的,所受到的限制比较多。

4.3航空运输的应用

航空运输的优点是周期性短、时间快,对于一些急需的货物或者是保鲜期较短等类似鲜花、药品的货物而言是最佳的运输方式。比如:在国家大型的工艺建造中紧急需要一些体积小,密度高,价格高这样的器材,或者是药物的运输,使用航空运输的方式是比较合适的。

5多式联运及其特点与应用

5.1多式联运的特点

多式联运是指相关负责人把货物从指定的接货地点发往指定的收货地点的运输过程,采用铁路、道路等多种运输方式相互配合的运输方式,多式联运是一种较高级的、优化的运输方式,可以极大的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由负责人和托运人签订合同,实行一站式服务,全程负责货物运输。

5.2多式联运的利弊

5.2.1多式联运的优点

多式联运是一种以实现货物整体运输的最优化效益为目标的联运组织形式。它通常是以集装箱为运输单元,将不同的运输方式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构成连续的、综合性的一体化货物运输。铁路运输的受天气影响小,适合长距离的货物运输;道路运输的灵活度高,可以实现“门对门”的运输方式;水路运输的运载量大,成本低;航空运输周期性短,可以实现货物的快速运输。

5.2.2多式联运的缺点

多式联合运输的主要缺点在于各种运输方式选择的复杂性,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做好充分的前期工作,实现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保证运输的正常运行。

5.3多式联用的应用

多式联运已经得到国际的认可,并且在国际上也开始投入实施。比如:非洲尼日尔重油发电项目,其中发电设备等物资来自于欧洲,通过国际多式联运的运输方式就可以保证货物在最短时间内保质保量的抵达指定地点。

5.4多式联运的注意事项

多式联运的优点在于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并且保证货物在恰当的时间到达指定的地点。这就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具有很好的协调能力,确保各个环节不出现差池,只有这样,物流工作才可以高效顺利的完成。

6结语

综上所述,要做好国际物流管理与多种运输方式的选择和应用工作,就需要工作人员做好前期准备工作、运输优化方案和应急预险工作。应当全面考虑货物类别、时间、地点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满足多方面要求的前提下,选择成本低、效率高、安全系数高的运输方式。

[参考文献]

[1]付晓凤.集装箱多式联运物流安全管理及应急决策支持系统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13.

水路货物运输特点篇2

大件货物运输是指运用特殊运载工具运载大型物件的运输活动。其中大型物件是指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货物:

1.货物外形尺寸:长度在14米以上或宽度在3.5米以上或高度在3米以上的货物;

2.重量在20吨以上的单体货物或不可解体的成组(捆)货物。

二、我国大件货物运输的发展历程

70年代中期,我国新建了一批大型的石油化工厂,化工设备运输使得大件货物运输迅速发展。80年代初,随着中国基础行业(特别是电力、化工等行业)建设步伐的加快及国家相关政策的引导,各地大件货物运输企业纷纷抓住契机,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壮大。目前,中国大型的大件货物运输企业在硬性条件与行业管理方面已初具规模。尤其是中国加入wto后,国内大件货物运输行业更是加快了与国际市场并轨的步伐,纷纷与国外著名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国际著名企业的引进,不仅为我们带来了新的设备,更重要的是,同时也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技术、新的理念和新的管理体系。近十几年中,我国著名的几个世纪大工程进一步激发大件货物运输市场。比如三峡水电站电力机组、变压器的运输,云南景洪水电站厂房桥机主梁、机组座环、变压器等大件货物的运输等等,都是一个个持续数年的大件货物运输工程。

三、我国大件货物运输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的大件货物运输业几年来发展比较快,但是国家关于规范大件货物运输市场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市场还比较混乱,导致我国大件货物运输还存在不少问题亟待解决。

1.车辆回程空驶率高。由于大件货物运输信息平台的缺失,加上大件货物运输的特殊性,使得全国各地大件货物运输的信息不能得到及时交换,进而导致大件货物运输的组织和控制效率低下,车辆回程空驶率高达98%,造成运输成本过高,运输资源严重浪费;

2.运输过程通行困难。大件货物运输通常要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由于各地执法标准不一,一些大件货物运输车辆不得不在省界滞留或改装,甚至不得不绕到运输。由于大件货物运输的特殊性,液压轴线车的外廓尺寸、轴荷、质量限制没有国家标准,没有进入车辆目录公告,也就无法取得合法的营运牌照,“无牌上路”成为行业存在的普遍问题

3.通行费用高。在实际运作中,大件货物运输“通行费用高”的问题十分突出。一是路桥及收费站设计对大件货物运输的特殊需求考虑不多,比如运输时临时拆除、又重建收费站的情况屡有发生;二是路桥损坏补偿费奇高且各地标准不一,有的地方补偿费甚至超过了大件货物的总造价。

4.服务方式单一。在全球供应链的环境下,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的道路大件货物运输环节,已纳入其现代运输体系,能为顾客提供全方位的增值运输服务方式。而我国的道路大件货物运输业还停留在传统道路运输的层面,常常为单一的道路运输服务,不能实现现代运输的“一站式”的服务方式。

5.缺乏对大件货物运输企业资质的有效监管。由于大件货物运输的特殊性,往往具有超高利润,一趟的运输费用动辄几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所以不少中小运输公司甚至个体车主都投身到大件货物运输市场,他们往往在通过各种方式承包到一趟运输后,就通过临时采购或者租赁牵引车和挂车的方式进行运输。在市场竞争中他们用一半的钱往往能够拿下一些正规企业需要两倍价钱运输的业务,恶性竞争即导致了行业利润率的下降,又扰乱了大件货物运输市场的竞争秩序,亟待得到有关部门的有效监管。

四、我国大件货物运输问题的解决策略

大件货物运输体现了运输高级化的要求,包括方案设计、前期工作、程控、客户满意。大件货物运输过程一般需要精心设计,其作业细节直接反映了运输组织与管理的水平。因此,在大件货物运输过程中,细节决定安全、细节决定通畅、细节决定效益、细节决定成败。

大件货物运输问题的解决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建立统一、规范的大件货物运输行业标准。针对市场上的油价、设备价格的涨跌来合理制定大件货物运输的运输费率浮动标准,并详细规定不同规格的大件货物的具体费率和运输要求。

2.用信息化推动运输现代化。广泛运用先进的信息管理与实时通信技术,将对整个大件货物运输的管理建立在全新的管理信息平台之上,提高了对大件货物运输的控制力并促使运输管理技术更进一步的向现代化发展,建立全国性的大件货物运输管理信息平台。

3.发展专业化大件货物运输,提倡发展第三方运输。发展第三方运输能够提高制造企业的综合能力,提高供应链上各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整个供应链的盈利水平提高,发展大件货物运输为我国工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后盾。

4.建立供需平台,并出台相关标准。要想使全国大件货物运输市场繁荣发展,必须在广大大件货物生产企业、设备业主和大件货物运输企业中加强技术改进、提高生产效率,还要在他们之间建立一个快捷有效的供需平台,以达到降低成本,创造更多利润的目标。相关标准要尽快出台,软环境与硬环境建设双管齐下,重视运输路线的实地考察,合理制定运输方案,实现运输过程的安全、快捷。

5.促进大件货物运输的系统化、专业化。大件货物运输的系统化、专业化理念是大件货物运输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们在当前运输发展现状下的无论运输理论实践还是人才培养的一个必然选择,一方面,大件货物运输是一个系统化的理念;另一方面大件货物运输应该贯彻专业化理念。当前社会的分工越来越精细,作业也越来越专业化,因此,我们对大件货物运输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必须结合大件货物运输所依托的行业特性进行。大件货物运输专业化理念体现在:(1)以业务流程为视角,包含了运输方案策划、市场营销、业务运营管理等流程;(2)以流程中的物为视角,从物的特性入手,综合考虑各种大件货物的运输管理,即行业性的大件货物运输管理。

五、我国大件货物运输的发展趋势

大件货物运输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也对大件货物、重件、非标准件(几何中心或重心偏离)的运输提出了严峻挑战,大件货物运输未来的发展趋势将会呈现出以下特点:

1.多种运输方式并存的大件货物运输发展形式:(1)公路大件货物运输将在大件货物运输行业中逐渐呈上升趋势;(2)铁路大件货物运输由于运输量大特点,在今后发展中仍然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3)海上船舶大件货物的运输也将随滚装运输逐渐发展起联运体系。在不断优化运输方案的指导思想下,公路、铁路和水路三种大件货物运输方式联运也将成为一种选择。

2.承运对象继续大型化的大件货物。运输发展形式鉴于各国科学技术发展趋势,工业设备逐步向大型化、重型和超重型发展,所以,承运对象的继续大型化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之一。

总的来说,目前中国大件货物运输业机遇大于竞争,正是发展的大好时机,应打破地域性限制,将眼光放远,积极开拓全国市场,同时走出国门,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

水路货物运输特点篇3

【关键词】:西江;水陆甩挂;运输体系;思路构建

利用广西西江现有水陆资源发展甩挂运输体系建设,对当地经济建设、物流转型等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实现降低水陆中道路甩挂和水陆滚装组合成为西江区域建设的主要特点,不仅降低了空载率,还可以缓解交通拥堵,符合节能减排标准。

一、概述

甩挂运输是将具有动力装置的机动车借助牵引车将其拖挂到目的地,进行卸货,再将企业半挂车载回原地的一种交通运输方式。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挂车无动力装置,只能借助牵引车行驶;第二,一部牵引车需要配置两台或两台以上的挂车。牵引车与挂车之间没有固定组合,可以互相搭配。甩挂运输必须满足以下几种条件:首先,必须有适应的货源,简而言之,货源稳定,货运需求量大;物流服务对象和发货点固定;货物类型无明显差异;其次,适应车辆行驶的条件,必须保证列车通信的通常、稳定、灵活性;最后,具有合适的运输距离和装卸作业操作条件限制。

二、影响西江水陆甩挂运输体系建设的因素分析

(一)西江甩挂体系建设外部因素影响

第一,经济因素影响。在“十一五”期间广西地区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主要表现在“两区一带”协调发展,经济实例明显增强、广西地区在2012年全年生产总共GDp为13031.04亿元,第一、二、三产业均得到发展。工业增产总值较之前得到明显提升,规模不断扩大。物流行业得到了发展。第二,交通运输环境影响。广西具有非常便利的海上交通和陆地交通运输条件,水资源较丰富,西部开发的顺利实施,使得水陆交通和经济优势明显提升。随着交通运输网络的不断建设,各种运输方式开始不断融合,彻底解决了高速公路发展,在水运和陆运的结合下给东部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除此之外,广西实施的《关系北部湾经济发展规划》、《广西物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等政策的实施,导致广西地区必须快速建立体系引导交通运作。

(二)西江水陆甩挂运输体系建设货物种类和货运量

广西西江区域附加值较高的货物种类有陶瓷、白糖、低附加值水泥、焦炭和煤炭货物。主要货物是砂石、水泥、煤炭。李家庄港年吞吐量为8万箱,可再生工业设计300万吨,石头、板材等货物主要运往广州等区域;贵港港码头主要货物为粮食、建材、煤炭等,年生产水泥2500万吨。很多集装锌矿粉经由广东运往云南。经过分析发现,矿建材料货运量最大,水泥次之,水泥第三,其他货物一般。集装箱运输较多。经过对08年到12年货物种类分析发现,广西西江内河流榆树货物种类结构相对稳定,与去年相比有增长趋势,可以对货运量进行预测。

三、西江水陆甩挂运输体系建设

(一)水陆体系建设目标

建设西江水陆运输体系的时候,必须遵循高效性、完整性和可行性原则。根据西江流域特点和经济发展状况分析可知,西江水陆甩挂必须在传统河流运输基础上,重新对甩挂榆树模式、水陆运输资源和公路等进行整合,保证水陆高效稳定运行。首先,根据西江水陆甩挂运行状况建立转运借鉴,确定出网络结构层次,符合车辆行驶,建设具有保证的信息结果体系,提高整体运行效果。其次,可以先建立试点应用,然后再确定转运节点,完善现代化运输体系,实现优势互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二)西江水陆甩挂运输体系建设内容

第一,选择西江水陆甩挂运输节点。节点是城市各项交通运输集中区域的总称,可以根据物流特征将其划分为转运节点、流通节点、加工节点、综合和储存节点等几种类型。甩挂运输体系覆盖面较广,不仅要实现公路运输,还要实现水陆中转,各个节点之间的选择较困难。可以按照下图1方式选择。

第二,转运节点选址。选择转运节点选址时可以按照数学规划模型选择。模型主要由物流转运节点寻址、运输模型、货物单位选择、转运节点选取组成。模型范围如下图2所示。

第三,构建模型。本次研究将转运节点划分为物流运输成本(S)、转运节点固定投资(Q)和转运节点运营管理费用(t),可以将总函数表示为:

minZ=S+Q+t

具体函数为

其中Z表示榆树网络转运节点布局物流中成本;Xik表示货源从i到备选网点的k的货运量;Ykj表示从备选网点k到运往目的地j的货运量;wk表示备选网点k被选中的决策变量;Cykj表示从备选网点k到目的地j的单位运输费用;Cxik表示从货源i到备选网点k的单位运输费用;Fk表示备选网点k的固定投资成本;Ck表示备选点k到转货物的运营管理费用。

(三)西江水陆甩挂运输车辆技术要求标准

第一,对车辆替换和货运需求等进行分析;第二,满足货运新路道路桥梁通过需求;第三,符合经济速度和运到期限要求;第四,牵引力和制动距离必须稳定。经过分析发现西江水陆甩挂运输比较适合挂车和牵引车行驶要求。

(四)西江水陆甩挂运营组织

西江水陆系统建成具有很大复杂性、不确定性和动态变化性,必须根据西江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运输组织模式。具体组织管理模式如下图3所示。“一线两点”运行模式时比较适合运营组织模式使用;“循环甩挂”运营组织模式常用于零担运输客户,也可以是某运输范围内指定的客户。

(五)西江水陆甩挂运行体系建设的保证

政府部门必须加强信息管理,体现政府的监督和管理职责,实现甩挂运输的信息整合和集中,指定符合甩挂运输管理的制度和规划;企业需要建立全球集中化GpS西戎,、地理信息系统等现代化技术对江西水陆甩挂形容运行信息实施管理,建立符合江西甩挂榆树的发展规划制度。除此之外,还要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保证甩挂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结束语

本文主要对江西水陆甩挂运输体系构建思路进行分析。首先介绍了甩挂运输特点和条件,然后分析了影响江西水陆甩挂运输体系建设的因素,以及实施的体系建设,并提出保证水陆甩挂运行的措施,希望本文分析可以给相关部门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李亚茹.提高道路运输效率的有效途径―甩挂运输[J].公路交通科技,2014,(4).

[2]戴洪彦.山东省汽车甩挂运输运作模式与发展对策研究[J].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5):1-82.

水路货物运输特点篇4

[关键词]铁路运输交通需求发展趋势.

引言.

人类文明一路发展至今,伴随着生产力、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又催生了不同地区之间相互沟通交流的需要,交通的需求由此产生。随着十九世纪蒸汽机的发明与完善,困扰陆地交通运输的动力问题得到了革命性的解决,汽车、火车成为了路上交通的新霸主,水路运输亦得到了拓展,内河航运和远洋运输支撑起了大宗货物运输的骨架。工业革命后,技术的发展进步、汽油机、柴油机及石油工业的发展又催生了航空运输、管道运输等新兴交通方式。逐步构成了现在覆盖海陆空的立体交通格局。

回顾交通方式发展的演变过程不难发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交通的需求不断提高,速度、运量成为新交通方式不断追求的目标。水运特别是远洋运输更加注重效率、超大型原油运输船舶、大型集装箱船舶的发展使水运载运能力和效率大大提升;大型宽体式客机使得航空运输的速度与运距优势更加体现出来,在长途客运和高附加值快捷货物运输方面优势更加确立;陆路运输方面公路、铁路相互竞争态势加剧,公路不断拓展服务范围,提高服务灵活性,铁路则在速度、载重量等方面寻求发展,在陆路大宗货物及中长途运输领域巩固优势地位。

步入21世纪后,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工作、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交通需求发展迅猛,产生了大量新的交通运输组织方式,多式联运、专项运输取得了长足发展,以铁路运输为例,煤炭等大宗货物运输逐步向联合运输方式演变,公路、地方铁路、专用线集运,大能力专用铁路承运、港口疏解的煤炭集运模式成为了西煤东运的主要方式,大秦线年运量突破4亿吨,朔黄、候日通道等突破亿吨,在运量大幅增长的背后是煤炭集中、运输、疏解一体化联运组织方式的完善。繁忙干线迅速建成与之平行的高速铁路、客运专线系统,主要干线形成四线客货通道,客运专线发挥了高速度、大能力、高正点率的优势,成为我国铁路收入增长的新动力,短短十几年间使得我国铁路客运水平发生了巨大变化,一跃成为世界高速铁路运营里程、在建里程、技术装备水平最高的客运专线系统,这背后是客货分线、专线专用组织模式的成功应用。

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在总结过去数十年运输发展与社会经济关系的基础上,本文将对未来一段时间内交通运输业尤其是铁路运输的发展趋势做出一定的分析,以利于合理布局运输资源、发展运输产品,促进铁路行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1.国民经济发展态势及对交通需求的变化.

自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国内依托巨额内部基础建设投资,经济危机冲击影响不显著,而且基础设施的大量投资又促进了大宗货物如煤炭、水泥等的运输需求,借中央政府4万亿投资的东风,房地产业等迅速崛起,带动了钢材、水泥、建筑装饰材料等的需求,间接刺激了铁矿石、煤炭、焦炭等物资的运输市场。不过过分依赖投资的经济增长模式在步入2013年后开始显出了其弊端:房地产过热,大量空房闲置、高企房价与居民收入脱节、资金大量涌入基础建设,工业生产等投资放缓。受到基础投资减弱的影响,钢铁、煤炭、水泥等基础建设材料市场受到严重冲击,股市也连遭重挫。这种依靠投资维持高速增长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遇到了瓶颈,为维持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应将资金投入更多的引导向工业生产行业,将由基础建设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转向依托工业生产拉动经济增长,经济增速会适当放缓,这一系列变化会对交通运输行业产生新的影响,下面将从货运及客运两方面进行影响论证。

1.1货运需求变化.

铁路货运长久以来依托大宗货物运输市场。大宗货物的中长距离运输历来是铁路货运的强项,目前在铁路承运的货物中,能源、冶炼、建材等大宗物资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仅钢煤木油四大类能源、原材料物资就占铁路货运总量的3/4,其中煤炭运输已经达到铁路货运量的二分之一,全国煤炭产量的六成以上由铁路调运。大宗物资的货运需求将持续旺盛,也为铁路货运的增长提供了充足的货源。大宗货物运输有如下特点:

(1)运量大、运距长.

一般说来包括在大宗货物运输范畴内的煤炭、钢铁、石油等均是运输需求量大、运距长的货物,这类货物通常生产地与消费地之间相距距离长,跨越不同的地理区域,同时生产量及需求量都较大。

(2)货源相对稳定.

大宗货物需求长期稳定在一定的浮动范围内,如煤炭生产企业及消费地点在十年范围内的波动及变化并不明显,对于运输计划性很强的铁路运输而言,这种稳定性带来了运输组织上的便利。

(3)集疏运环节联系紧密.

由于大宗货物自身的特点,单独依靠铁路进行包括集运、疏解在内的整体运输过程困难很大,其中一般需要依托公路、地方铁路、厂企自备线、港口等各个环节进行集疏运的整体协调。

由于铁路货物运输具有运量大、运费低、路网分布广等特点,煤炭、石油、矿石、钢铁等大宗物资运输普遍采用铁路运输,过去二十年内因线路能力限制,国铁逐步增开直达列车、取消摘挂及小运转列车,间接放弃了中短途货运市场及小批量的零担货运市场。随着经济发展转型,2013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7%,一季度全社会共完成货运量、货物周转量分别为98.7亿吨和41056亿吨公里,同比增长8.9%和6.3%。其中,铁路货运量、周转量下降1.1%、1.3%。近期出现铁路运量持续下降的现象,一方面是因为国民经济结构调整,另一方面是由于铁路长期固守大宗货物运输,忽略、放弃了中短途运输及零担货物运输,而这两部分市场被公路运输占据后中小货源的汇集过程也导向了公路运输,同时铁路运输受计划性制约,运输灵活性较差,部分高附加值货物转向航空运输,铁路没有抓住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机遇。未来一段时期内大宗货物运输仍可能处在需求低点,快递物流业需求增长迅猛,货物运输市场对实效及运输准时性的需求将逐步提高。

1.2客运需求变化.

我国铁路在中长途旅客运输长期占据主导地位,但随着国民生活水平提高,旅客对于出行便捷度及送达速度的要求不断提高,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铁路中短途运输市场受到公路运输的极大冲击,中长途客运市场受到航空发展的挤压。

旅客对出行需求的要求考虑旅行时间、旅行舒适度、旅行时段、旅行成本等四方面:

(1)旅行时间.

除观光旅行外,通常旅客对于旅行时间的要求越短越好。狭义的旅行时间为乘坐某种交通工具的运行时间,广义的旅行时间包括乘坐交通工具、进站候车/候机、不同交通工具之间中转时间。对于高端旅客,对旅行时间的敏感度已经超过对旅行成本的敏感度,乘客要求在经济可承受范围内尽量缩短旅行时间,时间成本将越发高涨。

(2)旅行舒适度.

乘客对旅行舒适度的需求体现在对出行坐席选择的上,对普速列车而言,中长途旅客越来越多的选择卧铺旅行,大部分客流较好的中长途旅客列车卧铺销售情况远好于硬座,高铁由于旅行时间较短,二等座仍是旅行出行的首选,但已有部分商务旅客选择价格较高的一等、特等坐席,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将促使乘客选择舒适度更好的出行方式及席位。

(3)旅行时段.

在运输市场发展初期,由于运力资源的限制,旅客对出行时段的选择较少,旅客出行首先要求能走得了,再根据车次、航班的出发时间安排自身行程。运输资源的丰富使得乘客在出行时段上的选择增多,城际客流可能选择早晚出行高峰期出行,以期充分利用一天内的时间,运距稍长的乘客可能选择傍晚出行,清晨到达的“夕发朝至”时间段出行。

(4)旅行成本.

对收入较低的旅客而言,出行成本对出行决策的影响是排在首位的,国民收入的增长会影响到出行成本对于旅客出行选择的决策影响。随着收入增长,旅行成本对居民出行方式的选择影响度呈逐渐下降的趋势。

2.铁路运输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2.1铁路货运发展趋势.

大宗货物发送量的下降以及物流业的持续发展,铁路部门为保持自身市场份额、拓展新的运输市场应做出相应的应对。2013年6月份,铁路总公司推出了以“实货制”为核心的货运体制改革,迈开了货运改革的第一步,标志着铁路货运组织从计划性向市场性的转变。针对运输市场的变化,未来铁路货运组织应朝着巩固重点客户、恢复零担承运、积极开展快捷运输的方向发展。

(1)巩固重点客户.

对货源长期稳定的重点客户,与其积极沟通,做好运输计划,巩固大客户群体,构建铁路货源的主要框架。

(2)恢复零担承运.

因为既有线能力长期紧张,铁道部逐渐减少了零担货物的承运,摘挂列车的开行也逐渐取消。随着客运专线的投入使用,既有线能力得到部分释放,而且铁路货物承运量的下降使得线路及站场能力有所虚糜,在这种情况下研究恢复零担货物的承运及摘挂列车的开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货物发送量,扩大货运市场范围。

(3)积极开展快捷运输.

电子商务及现代物流业的兴起使得物流快递行业有了迅猛的发展,新时期物流快递对运输方式的需求是快速并且尽可能准时,传统货物列车组织方式受到铁路运输计划性、通过能力、站场能力等的限制,很难满足物流快递业的需求,公路运输、航空运输承担了绝大部分快递物流的输送工作,在客运专线成网运营、既有线能力得到释放、线路及装备条件不断强化的情况下,利用高速铁路区间确认列车的开行以及既有线开行特快行包专列承接快递物流业务,能有效利用铁路设备能力,扩大运输服务市场范围,在铁路货运量下降期是对铁路货运市场的扩展与补充。

2.2铁路客运发展趋势.

未来高速铁路成网运营后,我国将基本形成以高速铁路客运专线为骨干、既有线及高标准客货混跑线路为补充的快速客运网络,旅客对于安全、便捷、快速、正点的需求将促使铁路客运更加面向市场,突出重点,形成品牌。高速铁路面向高层次客流、商务客流,普速列车面对中低层次客流,在合理运行距离内继续推广夕发朝至列车等。综合考虑,新时期内铁路客运发展应朝向品牌化、差异化、精细化的方向发展。

(1)品牌化.

现代经济社会是一个品牌效应愈发明显的社会,作为企业,铁路部门也应树立自身独特的服务品牌,扩大自身品牌影响力,以吸引更多的客流选择铁路作为出行方式。品牌的树立应突出自身特色,明确服务目标及群体。在深度挖掘中国高速铁路(CRH)的品牌效应基础上,积极根据市场需求推出假日列车品牌、夕发朝至品牌等运输品牌,积极拓展以商务客流为主的高铁高端客流群体,采取适当的营销策略,推广品牌影响力,扩大品牌知名度。

(2)差异化.

针对同一线路上不同等级列车采取差异化运费,旅速高、硬件设施好的列车应与旅速低、硬件设施差的列车采取差异化收费策略,逐步将原有的固定运费率向浮动运费率转变,以便更加合理的利用运输资源,增加运输收入。

(3)精细化.

努力提高旅客列车正点率,在保证设备运用效率的前提下减轻主要客运站候车人员压力,针对客流量交大的车站逐步有计划的进行改造,明确信息提示牌、问讯处等信息咨询处所及职责;若采取浮动票价制需对现有售票系统进行完善,以便乘客能够明确余票及票价信息,合理安排行程。

铁路客运改革是一个面对市场化的复杂过程,铁路作为一个承担部分公益性运输的企业,过分强调市场化、利益主体虽然有利于自身发展,但会对国民经济发展造成不良的负面影响,在此过程中需针对市场需求及客流构成进行完善的调研分析,合理制定运输策略、完善铁路运输部门与旅客及社会的信息共享平台,使我国的铁路客运网络能够最大程度的发挥其安全、便捷、载运量大的优势,为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添砖加瓦。

3.总结.

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对运输产品的新需求,在这个过程中铁路部门应明确自我优势及不足,合理制定发展规划,充分利用客运专线、新建线路新增运能及既有线释放运能,促进自身发展的同时更好的服务国民经济建设。

参考文献.

[1]王艳艳,陈韬.铁路大宗货物运输物流化发展的探索[J].铁道货运,12,2008:8-10.

[2]何华武.中国铁路发展与科技创新[J].铁道工程学报,2007(7):1-11.

[3]李雪梅,阎玮.基于产业生命周期理论的我国铁路发展趋势分析[J].中国铁道科学,2011,32(1):127-129.

[4]陈京亮.铁路发展现代物流的市场定位[J].中国铁路,2013(2):36-38.

水路货物运输特点篇5

[关键词]物流;运输;不合理运输

[Doi]1013939/jcnkizgsc201623151

随着电商的发展和网络购物的兴起,我国物流产业发展得十分迅速。伴随着其发展,一系列问题日益凸显,其中在物流产业中尤为重要的有关运输的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运输环节几乎是整个物流链条的核心,在物流产业的成本中,运输占到了50%。它不但对物流行业的整体运行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决定着物流行业的成本以及利润的大小。有效地解决运输不合理问题会给物流业带来更加丰厚的利润,节约成本。

本文以实例研究物流运输中的不合理问题,并对其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提出有效措施,在保证运输货物安全及时的前提下尽量降低物流运输的成本,不但让物流企业成本最低化,也让物流业的消费者能以合理的价格体验到最迅速的物流运输服务。

1物流运输概述

1.1不合理运输的定义

运输是使用设施和工具,将物品从一个点向另一个点移动的物流活动。运输包含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及管道五种运输方式,它们各有自己的优缺点。

而不合理运输是在现有条件下可以达到的运输水平而未达到,从而造成了运力浪费、运输时间增加、运费超支等问题的运输形式。

1.2运输合理化的作用

(1)合理组织物品的运输,有利于加速社会再生产的进程,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的发展。

(2)物品合理运输能节约运输费用,降低物流成本。运输费用是物流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运输作业中所消耗的劳动占比例最大。

(3)缩短运输时间,加快了物流速度。运输时间长短决定物流速度的快慢,合理地组织运输,才能使运输时间尽可能缩短,从而减少物流在运输中的成本,也降低了货物损耗概率。

(4)可以节约运力,缓解运力紧张的状况,节约能源。物品运输合理化可避免很多不必要的资源浪费,节约运力,降低运输部门的资源消耗,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1.3不合理运输的表现

1.3.1返程或起程空驶

空车无货载行驶,可以说是不合理运输的最严重形式。在实际运输组织中,有时候必须调运空车,从管理上不能将其看成不合理运输。但是,因调运不当、货源计划不周、不采用运输社会化而形成的空驶,是不合理运输的表现。

1.3.2对流运输

亦称“相向运输”“交错运输”,指同一种货物,或彼此间可以互相代用而又不影响管理、技术及效益的货物,在同一线路上或平行线路上作相对方向的运送,而与对方运程的全部或一部分发生重叠交错的运输称对流运输。已经制定了合理流向图的产品,一般必须按合理流向的方向运输,如果与合理流向图指定的方向相反,也属对流运输。

在判断对流运输时需注意的是,有的对流运输是不很明显的隐蔽对流,例如,不同时间的相向运输,从发生运输的那个时间看,并没有出现对流,可能做出错误的判断,所以要注意隐蔽的对流运输。

1.3.3迂回运输

是舍近求远的一种运输。可以选取短距离进行运输而不选择,却选择路程较长路线进行运输的一种不合理形式。迂回运输有一定复杂性,不能简单处之,只有当计划不周、地理不熟、组织不当而发生的迂回,才属于不合理运输。如果最短距离有交通阻塞、道路情况不好或有对噪声、排气等特殊限制而不能使用时发生的迂回,不能称不合理运输。

1.3.4重复运输

本来可以直接将货物运到目的地,但是在未到达目的地之处,或目的地之外的其他场所将货卸下,再重复装运送达目的地,这是重复运输的一种形式。另一种形式是,同品种货物在同一地点一面运进,同时又向外运出。重复运输的最大弊端是增加了非必要的中间环节,这就延缓了流通速度,增加了费用,增大了货损。

1.3.5倒流运输

指货物从销地或中转地向产地或起运地回流的一种运输现象。其不合理程度要甚于对流运输,原因在于:往返两程的运输都是不必要的,形成了双程的浪费。倒流运输也可以看成是隐蔽对流的一种特殊形式。

1.3.6过远运输

指调运物资舍近求远,近处有资源不调而从远处调,这就造成可采取近程运输而未采取,拉长了货物运距的浪费现象。过远运输占用运力时间长、运输工具周转慢、占压资金时间长、远距离自然条件相差大,又易出现货损,增加了费用支出。

1.3.7运力选择不当

未选择各种运输工具优势而不正确地利用运输工具造成的不合理现象,常见有以下几种形式:

(1)弃水走陆。在同时可以利用水运及陆运时,不利用成本较低的水运或水陆联运,而选择成本较高的铁路运输或汽车运输,使水运优势不能发挥。

(2)铁路、大型船舶的过近运输。不是铁路及大型船舶的经济运行里程却利用这些运力进行运输的不合理做法。主要不合理之处在于火车及大型船舶起运及到达目的地的准备、装卸时间长,且机动灵活性不足,在过近距离中利用,不能发挥运输快的优势。相反,由于装卸时间长,反而会延长运输时间。另外,和小型运输设备比较,火车及大型船舶装卸难度大、费用也较高。

(3)运输工具承载能力选择不当。不根据承运货物数量及重量选择,而盲目决定运输工具,造成过分超载、损坏车辆及货物不满载、浪费运力的现象。

1.3.8托运方式选择不当

对于货主而言,可以选择最好托运方式而未选择,造成运力浪费及费用支出加大的一种不合理运输。

1.3.9无效运输

凡装运的物资中有无使用价值的杂质(如煤炭中的矸石、原油中的水分、矿石中的泥土和沙石)含量过多或含量超过规定的标准的运输。

2物流中不合理运输的案例分析

21案例背景

某公司目前主要的销售区域仍集中于南方,南北大致销售比例为7∶3(以长江划分南北)。由于生产的是低附加值的玻璃罐装食品(暂时只有小部分使用pet瓶),所以公司对物流成本一直比较注重。目前整体物流费用占公司销售成本的4%左右。a厂每天运输数量在300~500吨。省内配送主要使用汽运,而省外港口城市多使用海运集装箱再短驳至客户。省内配送也使用过一段时间的自由车辆,但考虑到成本较高最终也改用第三方物流车辆。

运输管理主要工作:监控运作质量、管理合同价格(价格谈判)、日常回顾、提供发货的信息给其他相关部门、运费结算:汽车运输价格设定,按不同吨位不同标准收取(例如,同一目的地1~3吨,3~8吨,8~10吨,10吨以上,计价单位元/吨),每天客服将订单通知车队(运输供应商),由供应商根据订单情况派出车辆到工厂装货,具体车辆调度由供应商完成(比如某车装哪几票货物,或者每票货装多少)。供应商根据每月发货情况跟客服部门对账确认运费。那么问题来了:公司如果想降低运输费用可以从哪些方面考虑或者关注点是什么?(目前主要通过每年跟供应商的价格谈判降低价格)

2.2不合理化问题分析

在这个案例中,作为物流部门管理者只是关注到了价格表面化的问题。如果只是通过单一的谈判方式来降低运输价格,效果是很差的。原因主要是企业很难清楚运输企业物流费用构成具体情况是怎样的,物流企业一旦咬定价格已经是最低,谈起来就会有一定困难。当然,企业可以参照其他物流供应商价格,但由于其他企业并没有操作过企业具体业务,对企业实际物流运作情况并不了解,报价也可能有偏差(比如,业务量、业务特点、线路分布、频率都可能影响到价格);另外报价还要考虑物流供应商的规模、运作能力及信用等能力。所以对外部价格的收集,对后备供应商的考察都是物流部门日常很重要的工作。

在案例中,我们留意到该企业的物流调度管理职能很弱,派单实际上是由供应商协助完成的,这样无疑丢失了价格管理的重要管理工具――订单管理和线路规划。订单由供应商分配,其结算方式无疑是按票结算,无法实现线路规划,更无法实现规模管理,订单被迫都按最小基数结算,这样企业就可能会吃亏(比如1个10吨车,装了3票货,其中1车25吨到中山、25吨到韶关、5吨到江门,这样的话就是用25吨中山+25吨到韶关+5吨到江门,有的都是价格表中相对较高的价格。而实际运作中,更多企业是用整车到最远一个点的单价加多点的计价方式,当然这些点之间距离不会太远,而且都是在一条线路上。以上方式不一定最佳,部分企业通过实践或与供应商沟通还会有所调整)。放弃调度主动权的同时,其实还有两个坏处,对于订单管理而言,控制订单大小、客户下单时间的目的没有完全达到;而对于运输时间控制难度加大。物流供应商考虑的最多的还是如何做会使成本最低,所以有时线路安排合理性考虑就少了。线路不合理,运输时间就可能因此而拉长。如果因物流企业线路规划不合理增加了运作成本却要企业承担,那这样的价格无疑更不合理。

3物流运输合理化的有效途径

各种不合理运输的形式都在特定的条件下显露出来,在进行判断时必须注意其处于什么前提条件下。只有系统考虑,才能准确判定其是否不合理。

3.1合理设计运输方式

运输方式作为物流中的重要部分,要求企业要合理地选择运输方式,同时要根据企业货物的实际情况选择。因为各种运输方式都有其不同的特征和不同的使用范围,所以在选择运输方式时应该系统全面地考虑,首先注重成本和运输的速度,其次要考虑运输物品本身包括运输的数量、运输的距离、运输的时间等,将双方的各种因素条件都考虑分明。全盘地考虑之后再进行各种车辆的调配、人员的调剂。这样既可以给自身节约资源,也可给客户带来优质的服务。再次,应该有个统一的系统,完善制度。最后,物流企业要紧抓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不擅长的可以寻找供应商,降低成本。

运输方式的适用范围方式适宜运输的货物铁路运输大宗、笨重、长途运输:如矿产、金属、牲畜等工农业原料及产品公路运输短程、量小的货物水路运输大宗、远程、时间要求不高的货物航空运输急需、贵重、数量不大的货品管道运输主要是原油、天然气、煤浆,以及其他矿浆

3.2合理安排运输工具

比如中短距离铁路公路分流,“以公代铁”的运输,这一措施的要点,是在公路运输经济里程范围内,或者经过论证,超出通常平均经济里程范围,也尽量利用公路。

这种运输合理化的表现主要有两点:一是对于比较紧张的铁路运输,用公路分流后,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从而加大这一区段的运输通过能力;二是充分利用公路从门到门和在中途运输中速度快且灵活机动的优势,实现铁路运输服务难以达到的水平。我国“以公代铁”目前在杂货、日用百货运输及煤炭运输中较为普遍,一般在200千米以内,有时可达700~1000千米。山西煤炭外运经认真的技术经济论证,用公路代替铁路运至河北、天津、北京等地是合理的。

3.3提高运输工具的实载率

实载率有两个含义:一是单车实际载重与运距之乘积和标定载重与行驶里程之乘积的比率,这在安排单车、单船运输时,是作为判断装载合理与否的重要指标;二是车船的统计指标,即一定时期内车船实际完成的货物周转量(以吨千米计)占车船载重吨位与行驶千米之乘积的百分比。在计算时车船行驶的千米数,不但包括载货行驶,也包括空驶。

配载运输也是提高运输工具实载率的一种有效形式。配载运输往往是轻重商品的混合配载,在以重质货物运输为主的情况下,同时搭载一些轻泡货物,如海运矿石、黄沙等重质货物,在仓面捎运木材、毛竹等,铁路运矿石、钢材等重物上面搭运轻泡农、副产品等,在基本不增加运力投入以及不减少重质货物运输的情况下,解决了轻泡货的搭运,因而效果显著。

3.4采取减少动力投入、增加运输能力的有效措施求得合理化这种合理化的要点是,少投入、多产出,走高效益之路。运输的投入主要是能耗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在设施建设已定型和完成的情况下,尽量减少能源投入,是少投入的核心。做到了这一点就能大大节约运费,降低单位货物的运输成本,达到合理化的目的。

3.5正确选择运输线路

尽量发展直达运输。直达运输是追求运输合理化的重要形式,其对合理化的追求要点是通过减少中转过载换载,从而提高运输速度,省却装卸费用,降低中转货损。直达的优势,尤其是在一次运输批量和用户一次需求量达到了一整车时表现最为突出。此外,在生产资料、生活资料运输中,通过直达,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和运输系统,也有利于提高运输的计划水平,考虑用最有效的技术来实现这种稳定运输,从而大大提高运输效率。

3.6发展特殊运输技术和运输工具依靠科技进步

例如,专用散装及罐车,解决了粉状、液状物运输损耗大、安全性差等问题;袋鼠式车皮,大型半挂车解决了大型设备整体运输问题;“滚装船”解决了车载货的运输问题,集装箱船比一般船能容纳更多的箱体,集装箱高速直达车船加快了运输速度等,都是通过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实现合理化。

3.7通过流通加工,使运输合理化

有不少产品,由于产品本身形态及特性问题,很难实现运输的合理化,如果进行适当加工,就能够有效解决合理运输问题,例如,将造纸材在产地预先加工成干纸浆,然后压缩体积运输,就能解决造纸材运输不满载的问题。轻泡产品预先捆紧包装成规定尺寸,装车就容易提高装载量;水产品及肉类预先冷冻,就可提高车辆装载率并降低运输损耗。

4结论

不合理运输对国民经济不产生任何效益与作用,而又相对增加运输工作量、运输费用或运输时间的运输以及没有很好利用各种运输方式和无谓浪费运输能力的运输。其原因主要由于工农业生产、路网与有关仓储站点布局上的缺陷,各种运输方式利用欠妥,物资调运安排不当,以及运输的计划、组织与管理不善等。

现今物流行业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开展合理化运输,降低运输上的成本,能为企业节约资源上的浪费,给企业带来更加丰厚的利润。

参考文献:

[1]严伟,刘秋庭中国物流未来发展对策[J].物流技术,2007(10).

[2]奉毅物流运输组织与管理[m].2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3]秦弘,赵启兰,王耀球企业物流及其发展趋势[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3(22)

[4]冯蔚然,刘巧生关于合理运输的研究方向和基本内容的探讨[J].上海海运学院学报,1982(4).

水路货物运输特点篇6

关键词:铁路货运;现代物流;拓展

引言

中国加入wto后,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国物流产业出现了加速发展的趋势,成为了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传统的铁路货运已不能满足现代物流发展的需要,必须向提供运输、仓储、包装、配送、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多种服务的现代物流业发展。这无疑对承担着我国重要运输任务的铁路运输业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面对机遇和挑战,传统铁路货运业必须加快向现代物流业转化的步伐,并把货运物流业作为铁路运输业发展的战略目标。通过资源整合,逐步使铁路从传统的、以运输为主的企业转变为规模经营、系统服务、现代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成为我国综合物流系统的中坚力量。

1.铁路货运向现代物流业拓展的必要性

1.1满足顾客需求的需要

目前,铁路运输业的顾客需求发生了重大变化,消费市场顾客需求已从“少品种、大批量、少批次、长周期”转变为“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短周期”。为适应顾客需求的这一重大变化,商流渠道发生大规模重组,带来物流渠道的重组。在物流领域出现了为顾客提供物流、配送服务的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传统的储存、运输、包装等服务在物流渠道的重组逐步为集成化、系列化、增值化的现代物流、配送服务所取代,新兴的非国有(包括外资)物流企业逐渐出现并正在逐步占领物流市场。如在珠江三角洲,铁路货运服务的对象90%以上为商。为此,铁路运输业有必要随着顾客需求的变化进行调整。

1.2铁路自身发展的需要

首先,现代物流强调的是对客户的全方位服务,而不仅仅是完成货物位移。因此,铁路货运向现代物流业的拓展,将给铁路货运业带来全新的经营思想和管理理念,极大地促进铁路运输服务质量与管理水平的提升。其次,现代物流业是一个基于信息化和网络化的高新技术产业,它所要求的物流信息交流和共享系统,微电子技术、自动化仓储和装卸系统、联运化和标准化,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通讯系统、条形数码、电子数据交换系统等技术,将极大地推进铁路运输特别是货运组织工作的进步,推进铁路的产业进步和产业升级。因此,向现代物流业拓展是铁路货运自身发展的需要。

1.3提高铁路货运在运输市场竞争力的需要

现代物流的运输组织主要方式是在集装箱的多式联运和门到门的运输基础上形成点到点的网络化物流运输,铁路货场能否成为网络化物流运输中的一个节点,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货场是否具备完善的物流服务功能,能否抓住现代物流网络形成的有利契机,促使我国铁路货运的竞争力能否提高的关键因素。铁路物流中心提供的换装、分拨、配送、加工、联运等一系列物流服务,能够保证将货场以最经济、快捷、准确、安全的方式送达下一级配送中心或是直接送达用户手中,发挥物流运输节点的作用。这是提高铁路货运竞争力的必要条件。

总之,随着中国加入wto,铁路企业在想方设法提高效率和效益,以保证有实力参与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开展现代物流服务是其增效的方式方法之一。加入wto后,服务贸易的自由化将使大型国际物流公司涌入中国市场,它们具有全球性的物流服务网络,完善统一的物流服务理念和管理体制,发达的信息服务系统及国际大客户间的长期服务关系,这一方面会使物流市场的竞争空前加剧,但另一方面,对铁路吸引和借鉴国外同类企业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快和推动物流服务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铁路应抓住这一契机,在进行货运体制改革的同时,开展物流化服务,无疑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铁路货运企业开展物流的优势及劣势分析

2.1优势分析

2.1.1外部优势

(1)政策支持。国家经贸委、铁道部、交通部等6部委在2001年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若干意见》,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政策基础,也说明国家鼓励已具备一定物流服务业务专长、组织基础和管理水平的大型企业加速向物流领域转变,尽快形成竞争优势,成为中国物流发展的领先者,而铁路就是具有此优势的大型企业。

(2)门槛较低。我国现代物流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整个物流产业受条块分割管理模式影响,物流中心没有规模效益,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加上物流业的大门还未完全对外开放,使铁路货运向现代物流业拓展的门槛较低。

(3)需求旺盛。我国境内的“三资企业”和跨国公司、国内新型大中型企业,国有大型企业急切地要求将原有的物流活动剥离出来,把物流活动交给专门的物流提供商,通过合同、物流、设施租赁多种形式获得及时性、准确性较高的物流服务。

2.1.2内部优势

铁路企业开展物流服务具有很多内部优势。

(1)具有完备的组织物流系统运行的基础物质条件。铁路拥有近7万km营业线路连接各主要水、陆口岸,并通过众多专用线深入工矿企业,形成了点多、线长、面广、基本覆盖全国的铁路运输网络,吸引了国民经济几乎所有行业中各个层次、不同类型的企业以及个人,具有最广泛的客户群;铁路拥有大量的货运站、货场及仓库,尤其是设置于港口和陆路口岸及大城市的货运枢纽站场,已具备实现包装、仓储、装卸、中转、配卸等物流服务的基本能力,具有发展成现代化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的有利条件。另外,还拥有较完备的装卸、搬运和存储系统。

(2)具有日渐完善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及网络。信息系统是物流企业生存的必要条件,某种意义上讲,拥有信息系统比拥有车队和仓库更为重要。铁路目前已形成了以光纤为载体、覆盖全路60%的有线传输网,覆盖14个铁路局1800个站点的数据网,覆盖14个铁路局及所属分局的卫星通讯网、电视电话会议网和机关计算机局域网。适应铁路现代化运输指挥的调度通信系统,铁路运输信息系统(tmiS)也已联网运行,调度信息管理系统(DmiS)一期工程已完成,4条主干线已全部开通。到2005年,将初步建立铁路电子商务体系,实现铁路各业务信息系统的综合利用和数据、信息共享。

(3)具有管理资源优势和品牌信誉优势。铁路运输业作为专业化的运输企业,对货物的性质和货物的保管、分类、储存、运输、配送以及客户需求、销售渠道等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经营管理制度,建立了一批专业人才队伍。1995年成立的中铁快运有限公司已经占领了铁路行包的物流市场,该公司业务量每年以20%~25%的速度增长,现已发展成为大型国有物流企业,为铁路全面开展物流服务提供了宝贵的经验。铁路的货物快运服务体系、集装箱运输体系、多式联运服务体系及铁路中转快运运输网络都在启动建设和日益完善之中,这些都将成为铁路运输新的经济增长点,并将成为铁路开展物流服务的切入点。

2.2劣势分析

2.2.1陈旧、过时的管理体制制约了铁路货运的发展

长期以来,铁路系统集"高度集中、大联动机、半军事化"特点于一身,计划经济色彩浓重,甚至被称为"中国计划经济体制的最后堡垒"。铁路运输的独家经营,使铁路上下习惯了以"老大"模样自居,降低了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物流活动效率。

体制的僵化反映在物流控制层面与作业层面的表现为:对物流服务不够重视,还在用同一物流服务水平对待所有的顾客,难以及时对物流服务进行评估,对市场形式、竞争对手状况等信息掌握较少,在整个物流系统与外界的互动中调整缓慢。

由于严重的政企不分,有资料显示在1987-1997年间,国铁系统的客货周转量仅增加62%,而运输总成本却上升了412%。

2.2.2铁路运输基础相对脆弱、仍处于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

第一,运输网规模总量不足,地区发展不平衡。目前,我国现有的运输网络密度低,跨区域干线运输通道不足,主要铁路干线运输负荷过重,运输能力不适应市场需求。

第二,结构矛盾突出。运输设施的统筹规划建设、运输装备的发展以及运输经营管理都尚未形成有机整体。铁路网络结构不尽合理,繁忙线路客货混行影响了速度的提高和效率的发挥。第三,技术装备水平与运输质量不高。我国铁路运输硬件设施的总体技术水平仍然很低,复线和电气化率不高,运营管理自动化等尚处于起步阶段。

2.2.3对现代物流发展的认识与准备不足

随着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那些适合铁路长距离运输的煤炭、矿石等大宗原材料、粗加工、半成品货源比重在下降,而一些个小体轻、产品附加值高、批量小、时效性强的货源比重在上升,这就要求随着物流市场中产品的特性和物流执行计划的变化来调整顾客服务水平。但是,目前铁路货运部门技术设备落后,不熟悉国际物流企业的运作方式,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健全,对现代物流发展的认识与准备不足,反应迟钝。比较其它竞争对手速度方面不如航空运输,灵活便捷方面不如公路运输,价格低廉方面不如水路和管道运输,在以产品定向和以客户定向的服务方面,都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物流需求。

3.铁路货运向现代物流业拓展需解决的问题

3.1要建立与物流业相适应的运输组织体系

要以安全、快速、准时、方便为原则,对现有运输组织体系进行优化,由粗放式管理向集约式管理转化。在安全上,要全力保证所运输货物的安全,并建立合理快速的赔偿机制,对客户发生的以外损失,能够即使予以赔偿,打造铁路良好的信誉。在快速上,对既有线路要进一步提速,特别加大货物列车的提速力度,并在运输组织上建立速度机制,一切以速度为中心。在准时上,要以时效为目标,对车、机、工、电、辆各个部门的作业建立相关的考核机制,要实现货物列车客车化,做到定点、定线、定编组,使货物列车按时刻运行,以保证到期限。在方便上,要改革目前的铁路承运和交付手续,调整窗口设置、简化办理程序、统一服务标识,并融合其他运输企业和其他运输方式,做到全程和门到门服务。

3.2要建立网络化的物流组织

铁路货运部门应按照物流原理和货主需求扩展其业务范围,延伸其运输产品、丰富完善其服务功能,使铁路货运业务向更高层次的物流网络转化。

(1)建立物流中心。a.以大企业为服务对象,利用专用线的连接优势,从该企业原材料的购买、运输、储存、供应到产品的储存、运输、销售进行全方位服务。b.以大型市场和货物集散地为中心,包揽商品的供应、运输、储存和商品的销售和发送。c.以各大港口为中心,围绕出港货物的销售、发送、运输进行服务。d.以各较大城市的货场为中心,围绕城市的物流中心、大型商场进行服务。总之,要坚持“抓大放小”的原则,以货物和商品的集散地为重点,建立物流中心,而舍弃那些管理水平差、服务不好、生产效率低的车站。

(2)各物流中心要以资本或业务为纽带,把依附的延伸服务企业和短途运输企业进行整合和重组,形成合力。

(3)对各物流中心进行集中和联合,以现代企业制度为模式,组成大型物流企业集团,形成高度集中、协调运转的全国性、规模化物流网络,以适应物流业集中化的要求。

(4)要与海运、空运、公路等运输方式建立协作关系,互惠互利,建立多种运输有机结合的运输体系,实现多式联运和门到门服务,共同建造现代物流服务。

3.3要加强物流业的现代化建设

反映快速化、功能集成化、服务系统化、目标广泛化、手段现代化、作业规范化、组织网络化、经营市场化、信息电子化是现代物流的特征。所以,要建成真正的物流企业,必须加强现代化的建设。

(1)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信息网络技术是构成现代物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物流服务效率的重要技术保障。应积极利用网络技术,建立网络信息系统、货物跟踪系统、电子数据交换、存货管理系统,通过网络平台和信息技术将营业站及经营网点连接起来,既可以优化企业内部资源配置,实现管理的科学化、系统化、数字化和对货物运送进行全程的跟踪监控;又可以通过网络与用户、制造商及相关单位联结,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用,对物流各环节进行实时跟踪、有效控制与全程管理。

(2)加快先进适应技术的推广应用。广泛采用标准化、系列化、规范化的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机具设施及条形码等技术。借鉴国际上比较成熟的物流技术和服务标准,加快对铁路货运物流服务相应技术标准的研究制定工作。

4.铁路货运向物流业拓展的思路及对策

4.1立足现有资源,拓展服务业务,积极变革转型

铁路目前的货运流程为:托运人与铁路签订货物运输合同,车站在货运合同上签订货物搬入或装车日期,货物装车后经铁路运输至到站交付。铁路与客户签订的货运合同一般有三种:形式:即整车大宗货物货运合同;其他整车货物货运合同;零担货物和经集装箱运输的货物货运合同。

铁路开展物流服务的第一步就应以运输合同内容为切入点,拓展服务业务。服务包括货代公司在发货点负责托运受理、上门服务、上门接货、代办托运手续、计算费用,以及开展为客户办理包装、流通加工、保管、进行分拣和配送等业务。进一步发展后,向上可延伸到市场调查与预测,向下可延伸到物流咨询、物流方案规划也制作、物流系统设计等。

(1)货物包装。物流研究认为,包装与物流的关系比包装与生产的关系要密切得多。包装应进入物流系统之中。包装可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运输包装,另一类是销售包装。目前,铁路在办理货物承运时,将运输包装作为托运人应尽的义务,要求托运人根据货物的性质、重量、运输距离、气候以及货物装载等条件,使用符合运输要求、便于装卸和保证货物安全的运输包装。今后,作为物流企业,铁路货运部门完全有能力开展运输包装业务,代托运人进行货物的运输包装。另外,铁路可根据客户的要求,开展货物的销售包装业务,实现这一环节的增值服务。

(2)货物保管。保管是物流各大环节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铁路货运站绝大多数的货场都有不同的类型的仓库,目前主要用于货物承运后至装车前的保管、货物到达卸车后至交付前的暂存以及零担货物的中转保管,仓库利用效率不高,造成资产的闲置浪费。若能将仓储保管的范围扩大,真正发挥现有资源的用,无疑将推动货运站作为物流结点的功能的建立。

(3)流通加工。流通加工是指某些原材料或产成品从供应领域向生产领域,或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流动过程中,为了有效利用资源、方便用户、提高物流效率和促进销售,在流通领域对产品进行的初级或简单加工,是物流工程中“质”的升华。流通加工主要包括以保存产品为主要目的加工,如易腐货物的保鲜加工、丝麻棉织品的防虫防霉加工、金属的防锈加工、水泥的防潮加工等;为适应多样化的流通加工,如钢材卷板的剪切加工、木材改制的加工等。另外,流通加工还包括除区杂质的加工、生产延伸的加工和为提高原材料利用率的加工。铁路在流通加工方面是一空白。铁路开展物流服务,应本着补充完善的原则,从客户的需求角度去创造流通加工这种物流需求。可先从有稳定货源并已长期合作了多年的客户入手逐步展开。

(4)货物配送。配送是从物流结点至用户的一种特殊送货形式,在全面配货的基础上,完全按客户要求(包括种类、品种搭配、数量、时间等)所从事的服务性工作,是一种“门到门”的服务。铁路货运站作为区域干线运输的结点,一直忽视物流结点应有的货物包装、分拣、保管、加工及配送作用,铁路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根据货运站所处的位置及货运量将某些货运站发展成为物流基地、配送中心,根据客户的需求,为客户提供运输、仓储、配送等一条龙服务,使物流环节最少,运力最省、运费最低,为客户提供优质的物流服务。

4.2整合现有资源,开展综合,向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

(1)发挥货运站作为物流结点的功能。在开展物流服务、完成第一步转变的基础上,应重点转向改革传统的货运站和货场的管理,将铁路货运作业、装卸、包装、保管、仓储、流通加工、配送等业务进行整合,将单一的、各自分散的、断续的业务整合成全程优化的、各环节之间无缝衔接的完整的供应链系统,确定每个系统货场、货运站的物流服务特性。对于中小货运站可以将物流服务定位于技术层次较低的简单物流服务;对于大型枢纽货运站可以将物流服务定位于需用电子化、信息化、机械化装备的现代物流服务。进一步可与公路运输货站、港口码头、航空货站集约成为有综合职能和高效率的综合物流中心,并与城市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很好得衔接、沟通、协调,分工协作,以实现更大范围的物流合理化。

(2)重视信息化建设。物流的信息化是指商品代码和数据库的建立、运输网络合理化、销售网络合理化、物流中心管理电子化、电子商务和物品条码技术应用等。当前,铁路首要的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建设统一综合的铁路货运物流化运营管理信息系统,提供一个经济运行的工具和平台,形成一个具有网上交易、物品追踪查询、密约提取、仓储管理、个性化服务、电子支付、客户管理、商管理等功能的一体化物流电子商务平台,使铁路货运信息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共享,有效地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在仓储管理上向智能化、信息化发展,通过计算机网络、条码自动识别技术、射频技术等,达到从计算机中快速查找各仓库的库存情况,帮助管理者对货物进行合理的管理和调配。在运输过程中,铁路可借助运输管理信息系统(tmiS),实现在途货车和货物的跟踪,也可利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随时监控和调度,及时获取有关货物运输状态的信息,如:货物的品种、数量、在途情况、交货期限、发货地和到达地、货主等,使货物的运输快速、准确。在信息的交换上应采用电子数据交换(eDi),达到加快文件的传递速度、避免文件的重复录入、减少差错的目的。铁路信息化的建设应根据实际逐步推进,使信息技术为铁路货运业的发展起到切实的作用。

(3)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现代物流设计多学科、多领域,而其中每一个领域都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这就要求必须加速培养造就一批高素质人才,尤其是高级复合型人才、高级软件开发人才。铁路企业在这方面要有自己的计划和目标,要营造吸引物流人才的氛围和机制,在实践中有意识地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吸纳一批精通运输、仓储业务,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手段,深谙物流运作规律的人才,建设好自己的物流专业队伍。

水路货物运输特点篇7

摘要:铁路是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基于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观,人们从资源和生态等角度,重新审视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发展前景。铁路占地面积少、能耗底、污染轻、能源利用的可代替性强、环境效益好等可持续特性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认同。大力发展铁路,是发展国民经济、增强国防力量、繁荣城乡经济、促进国土开发、增强民族团结和扩大对外开发的需要,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符合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在我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资源丰富的大国,铁路运输不论在目前还是在可以遇见的未来,都是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中的中坚。

关键字: 铁路,集装箱,物流,运输

一、铁路集装箱运输发展趋势

1.铁路集装箱运输的发展现状

新中国成立前,当时我国的铁路设备落后,标准杂乱,运输能力低,布局偏于东北和京广线一东的地区,西北地区几乎没有铁路。

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的铁路建设有了空前的发展,现以修成十几条铁路干线,我国铁路运输在现代化建设发挥着重要的先行作用。

2.中国铁路货物运输发展趁势

中国铁路货物运输普遍向集中化、重载化、集装化、直达化、快速化的方向发展。

1.集中化

货运业务集中化是铁路改善经营、与其他运输方式开展竞争的有效途径。国家铁路的普遍做法是重新调整路网的点线布局,封闭运量不足、经营亏损的线路和车站,将货运作业集中到少量大型货运站上进行,以利于发展重载运输、集装运输和直达运输。

2.重载化

 重载运输是世界铁路在大宗散堆装货物运输领域所取的重大技术成就,是铁路扩能提效的有效途径,是衡量一个国家铁路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重载运输以开行超常规的长大列车为主要特征,以提高列车牵引重量为重要标志,充分发挥铁路集中、大宗、长距离、全天候的运输优势,大幅度提高运输能力和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

3.集装化

各发达国家铁路在成件杂运输方面,对适箱货物普遍采用集装箱,对非适箱货物则采用集装化运输。集装箱和集装化运输方便承运、装卸、搬运和交付,能够充分利用车辆重力加速车辆周转,保证货物的运输质量,提高货物的运输效率,利于多联式和“门到门”运输,是实现铁路货物运输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4.直达化

直达运输以追求重车从发送地之间的运输全过程中,货车的装卸、调移、集结时间和途中中转停留时间以及作业的成本最小化为目标,是一种加速了车辆周转和货物送达,经济和社会效益非常显著。

5.快速化

快速货物运输适合高附加值货物的运输,不仅货物通过运输异地而产生较大增值,而且运输企业也从中获得更高的效益。在快速货物运输市场中,铁路具有速度比公路快、费用比航空低的优势。

二、铁路货物运输的特点

铁路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铁路运输是现代化运输业的主要运输方式之一,它与其他运输方式相比较,具有以下主要特点:铁路运输几乎不受气候影响,一年四季可以不分昼夜地进行定期的、有规律的、准确的运转;运输速度比较快。铁路货运速度每昼夜可达几百公里,远远高于海上运输;运输量比较大,远远高于航空运输和汽车运输;运输成本较低于汽车运输费用;运输安全可靠,风险远比海上运输小。另外,铁路运输各业务部门之间必须协调一致,这就要求在运输指挥方面实行统筹安排,统一领导。

三、铁路集装箱运输发展的制约因素

与国外铁路货物运输比较,我国铁路集货物运输在近几年快速发展,提高集铁路货物运输能力、技术装备水平和服务水平,坚定地走市场化、国际化信息化、现代化的发展道路,顺应世界铁路货物运输的大趋势。但我国铁路货物运量占全路货物发送总量不足3%,大量的箱货物仍以铁路整车等方式运输。而发达国家铁路货物运输占铁路运输的比重大约为20%~40%,制约我铁路发展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铁路行业的制约因素

(1)铁路运输缺乏危机感、服务意识和市场意识淡薄,从而导致了自身管理的滞后性和发展的模糊性,同时也导致了铁路运输企业在与其他运输方式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2)行政性的组织结构缺乏市场灵敏反应力。这一缺陷直接决定了铁路铁路货物的运输服务不能够完全走向市场,与其他运输方式产生脱节,客户服务及跟踪调查做得十分不够,导致了客户的流失。

(3)典型的垂直职能结构深切的制约着铁路运输的发展。因为这种基于严格职能分工和等级制的组织结构,造成了过时的管理特权和职责界限,很难实现紧密整合的以顾客为中心的运输服务,于是带来运输经营过程都会受到来自于铁道部和铁路局的限制。

(4)铁路货物运输的管理体制仍然是计划经济模式,带来的重生产、轻经营,生产与经营脱节;重投入、轻产出,投入与产出比例失衡。铁路货物运输的指标考核标准单一,为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铁路为此究竟付出多大的代价、成本有多高,有关部门缺乏足够的重视和相关的约束机制。

2.铁路货物运输核心-———集装箱运输体制的制约因素

(1)较长时期以来对铁路货物运输发展的认识不足,其技术装备、组织管理甚至是思想观念上都没有跟上铁路货物运输发展的步伐,与国外铁路货物运输的差距明显。

(2)运输管理体制缺乏创新,影响了集装箱运输公司的发展。专业运输公司的运营管理仍受制于铁道部原有办法的影响。

3.铁路货物运输的其他制约因素

(1)运价缺乏导向和信号作用。铁路运输的现有管理体制缺乏对成本的研究,无法控制成本和降低成本。手续费,再加上短途搬运费等都被列入集装箱成本中成为运价,加之我国铁路运价又肩负着调节分配的功能,,使得铁路在与其它运输方式的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这同时是丢失货源的一个重要原因。”

(2)基础设施薄弱,配套设施及组织方式落后。比如说我国的集装箱小型为主且积压严重。装卸的专用设施、专用车辆和办理厂站的设置欠缺,加之基础设施落后都不同程度制约着运输效率、提高着运输成本。另外组织方式落后使得中转环节多、送达速度低、单层装卸、运输量小,与其他运输方式协调不足,无法适应社会需求。

(3)主要通道运输能力紧张及运输时限不能保证。在春运、暑运、“黄金周”高峰时期,保客运、压货运、停开绕开,形成了新的货源转移流铁路运输能力的紧张,数量上和质量上的矛盾,客观上造成了铁路集装箱运输货源的转移流失。这种状况极不利于铁路集装箱运输的发展和参与市场竞争。

(4)信息管理、人力管理的落后。集装箱运输管理信息系统和电子数据交换系统尚未完全开发,许多业务信息交流无法正常进行,集装箱运输全程跟踪服务难落实处,这种状况难以顺应集装箱发展的国内外潮流,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铁路集装箱运输的竞争发展。企业不重视营销工作,员工素质较低,服务不上去,管理运输不成规模,直接导致铁路集装箱运输竞争力薄弱,与公路、海路的多式联运组织滞后,发挥不了“门到门”的运输优越性。

四、加快铁路集装箱运输发展的对策

1.提高货运集约化水平

通过引入现代物流理念,整合铁路零担业务,实现零担运输组织方式的更新换代,笨零纳入整车运输,停办危零货物,普零要与小件快运有机整合。目前我国铁路部分货运站规模偏小,分布分散,运力资源效率不高,通过整合运量小的货运站。进一步推进货运站的业务整合工作。通过建设18个集装箱物流中心、一批行邮运输基地,构建一批铁路现代物流中心,形成铁路快捷货运网络,发展铁路快捷货物运输,发展重载运输,发展直达运输等。

2.提高铁路集装箱技术装备水平

(1)加快铁路集装箱专业站点网络的建设,改变现有铁路运输管理组织体系的经营模式,使其专业运输业务从其分离出来,有利于集装箱运输业务的正常开展。

(2)根据市场竞争发展需要,加大资金投入,组织专门人员进行铁路集装箱管理信息系统和电子数据交换系统的研制和开发,争取铁路集装箱早日实现运输全程跟踪,缩小与国内外集装箱发展的差距,成为中国集装箱运输的生力军。

(3)针对铁路集装箱专用车种数量少,发展速度相对慢,集装箱型分布偏的现状,采取措施,加快专用车种和集装箱型的改造建设步伐,加快非国际通用集装箱型的淘汰力度和新箱更新,尽快适应国际、国内集装箱运输发展的需求。

3.加快扩大铁路运输能力

针对目前铁路干线主要通道运输能力紧张状况,继续采取果断措施,加大对铁路干线的改造和干线客货分线运营的步伐,尽快缩减铁路运输缺口,使货畅其流;加强与公路、水运的协调与合作,强化中西部地区与沿海主要港口之间的铁路集装箱运输通道建设,为铁路集装箱运输成为我国多式联运中重要一环打下基础;改变原有铁路运输生产组织管理办法,使新的办法与集装箱运输专业特点组织相匹配,从而达到提高铁路集装箱运输生产效率的目的。

4.采取灵活的运价政策

根据形势变化,调整运价政策与运价体系,改革现行收入清算分配办法,对于铁路集装箱运输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铁路部分要努力创造条件,设立专业化运输网点和体系,并将专业化网点和体系的建立与未来大规模多式联运相结合,使运输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减少浪费,有关部门尽快组织专门人员,进行新形势下运输经营管理办法的梳理修订,使其符合专业运输生产运营特点,促进专业运输公司生产的市场化进程,采取措施,对专业运输公司的运输成本进行专门的运输组织测算,为新的运价政策的制定和运价体系的调整做好相应准备。

5.加快信息化建设,完善相应的设施、设备

高效率的信息流动,设施设备的完善程度是提高整体作业效率的重要前提。这就要求铁路在所有的集装箱场站间进行数据的通畅传递,并为用户实时提供货物信息。虽然大多数站场间已经实现了信息联网,但是与站场内部作业系统的连接还存在很多问题,向控制中心的数据传输基本上还是依赖于手工录入,由于受人力物力的限制,效率普遍偏低。各级站场的相关部门一定要重视信息建设的重要性,加强相关投入,加大建设力度。

6.改进服务质量,增加延伸服务内容

向现代物流中心发展,提供完整运输产品,是铁路集装箱承运人应该向客户提供的服务。为了适应市场的需要和顾客需求,适应行业竞争加剧的形式,铁路集装箱场站必须想顾客所想,在完成集装箱运输基本服务的基础上,提供各种顾客需要的延伸服务,比如全程、配送、包装加工等,并且按照现代物流方式进行运作,承接为企业、客户量身定做全程运输服务业。

8.重视国际集装箱运输,积极发展多式联运

铁路在中长途集装箱运输上比其他运输方式更具优势,而国际集装箱一般都是中长途运输,铁路集装箱场站必须加强国际集装箱运输业务。在国外的铁路集装箱场站中,国际集装箱业务都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在从事国际集装箱运输时,要重视港口铁路集装箱场站装卸设备的建设。铁路集装箱场站要注意加强与其他方式集装箱场站、运输工具的紧密协作,实现“无缝”运输。

五、总结

随着经济发展到个性化消费时代,对于物流服务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运输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和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铁路货物运输会以崭新的地位拓印而出,一活力和十分具有发展潜力的运营方式,在未来国际贸易和经济中将发挥巨大能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武德春. 集装箱运输实务[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1)

[2]刘志学. 现代物流手册[m].中国物资出版社,2007(1)

[3]泰明森. 物流运输与配送管理实务[m].中国物资出版社,2006(1)

[4]武德春. 鲁广斌.集装箱运输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1)

[5]]彭玉兰.绿色物流与环境保护[J].中国环保产业,2004,(3):44-45.

[6]顾丽亚. 运输管理实务[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1)

[7]曾凡华. 集装箱运输业务[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1)

[8]解云芝. 物流运输与多式联运[m].中国物资出版社,2007(1)

[9]科特勒,凯勒.营销管理[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1)

水路货物运输特点篇8

关键词:内河港口;集装箱运输;铁水联运;协同理论

Doi:10.16640/ki.37-1222/t.2017.10.088

1集装箱铁水联运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最主要的的表现之一就是经济发展的地域性,例如产业集群的形成,或者是小企业的简单扎堆,大多数的出口型企业,就位于经济较为发达的沿海地区,这样生产地在地域上更加接近消费地,有利于产品的流通。基于这个原因,产供销链空间距离短成为了企业追逐利润,选择生产加工场所考虑的重点,这也给是公路运输承担大量港口集疏运创造了条件。但是,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占很大比例的外向型生产企业,将从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转移,这种环境下,产供销关系与其地域布局也将随之发生改变,由此,受影响最大的是出口货物,从出口产品的生产加工地点,或者是原材料的供应,到出口港口的运输距离延长,不但如此,起运地到目的港的运输方式也很难通过单一的运输方式完成。

在这种发展条件下,我国内陆地区,尤其是中西部地区与内河港口港口之间的运输距离大多超过1000千米,甚至2000千米,远超出了公路集疏运的优势运输半径,而进入铁路运输的优势运距,这为集装箱铁路运输的快速发展提供了稳定的货源条件。

我国铁路货物运输量增长缓慢,而且完成的主要货运量来自大宗散货,集装箱铁路运输所占比例小,而以集卡为主要集疏运交通工具的方式,由于集卡载货量小,与船舶载货量严重不匹配,导致港口货物的集散能力与集散速度偏低,港口城市道路运输存在诸多问题:

(1)运输环节,运输部门衔接缺乏协调,在运输组织过程中不协调的现象时有发生,各参与主体间的配合力度不够。例如,我国港口货运站车票转让方面,由于港站运输组织的过程复杂,造成局部物流效率低,物流成本居高不下。

(2)港口内货运铁路基础设施不完善,运输方式之间不能实现无缝链接,两种运输方式转换必须要依靠增加装卸装卸次数来完成,不能实现铁水运输无缝衔接。

2长江中游集装箱铁水联运组织模式

铁路-内河航运联运方式是铁水联运的重要组织形式之一。铁水联运还包括,铁路-海洋联运方式和铁路-沿海运输方式。铁路-内河航运联运方式是指待进口或者待出口的货物,由铁路运送到水运港口,直接由船舶运出离开起运港,或者货物先由船舶运达水运港,再换装,由铁路运出港口,即铁-水联运,或者水-铁联运。在整个联运过程中,实行货物一次性办理托运手续、铁水联运单一单到底、整个联运过程只收费一次,大大的缩短了办理货物进出口的手续。

我国的内河航运,主要有长江航运,珠江航运和黑龙江水系航运,铁路-内河联运相对应也主要围绕这三个地域展开。三大水系中,长江航运基础好,流经人口最多,长江航运是沿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基础和支撑条件之一。纵横交错、河网密布的长江干流和长江支流为流域内区域交通运输提供航运条件,为区域内人民生产生活创造了天然条件,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为铁路-内河联运提供了先天条件。目前,长江沿线主要的四大港口,包括上游的重庆港、中游的武汉港、下游的上海港和南京港,四大港口不仅是内河港口额中心,而且是长江流域最主要的区域经济中心,是沿江经济走廊和运输通道的重要物流节点和交通枢纽。长江流域内的大型工矿企业生产所需要的能源材料,如铁矿石、原油及成品油、煤等主要能源的运输,其中八成左右都是依靠长江水运输送到全国各地,水运已然是沿江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和沿江产业带形成的重要支撑,铁水联运的发展可将这些原料输送至长江沿岸区域经济腹地,可有效提高长江沿江物资运输效率和运输能力。

长江水系主要港口布局应以航运枢纽和重要物流节点的上海港、南京港、武汉港、重庆港为中心,以其他长江干线支线港口为主要物流节点,从而形成以长江港口为物流节点,铁路为主要物流线路的物流网络。

建立营运高效、服务完善的内河集装箱铁水联运系统,需要系统内各参与主体协同运作,各参与主体之间组织管理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较发达的内河水运港口。以内河港口为节点,吸引腹地分布于我国内陆地区的长江水系、珠江水系和黑龙江水系等内河水系、三大水系流域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可增大适箱货源种类。

(2)建立一个或两个铁路货运物流中心。物流中心铁路(或海运港)连接点中的水运和内陆运输形成“线――点――线”的运输路线,从而实现了水运向内陆经进入集装箱铁水联运系统的集装箱货物,通^铁路物流中心内陆直接或间接向内地的流动,这就是货物的集疏运过程。

(3)扩大港口物流服务的辐射范围。港口服务的范围可以从沿江港口辐射到沿江腹地的港口,进而辐射至腹地周边地区,港口企业可以办理一定量的内陆地区经由铁路(或道路)和内陆水运从疏运沿海港口的集装箱运输业务,或者是反方向的进口集装箱运输业务,从而扩大了港口物流服务的半径,提高了港口企业的服务能力。

3结语

内陆港铁水运输依赖内陆水运方便的自然条件,内陆港覆盖沿岸和内陆腹地,以铁路运输枢纽,网络和综合功能的铁路的物流中心为中心,借助水运和内陆铁路之间的水陆联络,提高货物的集装化水平,大力发展集装箱运输和集装箱铁水联合运输,是铁路货物运输发展的目标之一,将后就集装箱铁水联运内陆场站建设问题、环保效益问题方面做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王刚.内陆无水港建设与发展模式探索[J].港口经济,2009(3):28-30.

[2]吕昕红,张欢,.我国集装箱海铁联运发展研究[J].中国港口,2010(03):18-19.

[3]焦强.浅议我国铁路集装箱中心站[J].集装箱化,2010(03):26-27.

水路货物运输特点篇9

关键词:铁路货运;现代物流;拓展

引言

中国加入wto后,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国物流产业出现了加速发展的趋势,成为了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传统的铁路货运已不能满足现代物流发展的需要,必须向提供运输、仓储、包装、配送、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多种服务的现代物流业发展。这无疑对承担着我国重要运输任务的铁路运输业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面对机遇和挑战,传统铁路货运业必须加快向现代物流业转化的步伐,并把货运物流业作为铁路运输业发展的战略目标。通过资源整合,逐步使铁路从传统的、以运输为主的企业转变为规模经营、系统服务、现代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成为我国综合物流系统的中坚力量。

1.铁路货运向现代物流业拓展的必要性

1.1满足顾客需求的需要

目前,铁路运输业的顾客需求发生了重大变化,消费市场顾客需求已从“少品种、大批量、少批次、长周期”转变为“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短周期”。为适应顾客需求的这一重大变化,商流渠道发生大规模重组,带来物流渠道的重组。在物流领域出现了为顾客提供物流、配送服务的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传统的储存、运输、包装等服务在物流渠道的重组逐步为集成化、系列化、增值化的现代物流、配送服务所取代,新兴的非国有(包括外资)物流企业逐渐出现并正在逐步占领物流市场。如在珠江三角洲,铁路货运服务的对象90%以上为商。为此,铁路运输业有必要随着顾客需求的变化进行调整。

1.2铁路自身发展的需要

首先,现代物流强调的是对客户的全方位服务,而不仅仅是完成货物位移。因此,铁路货运向现代物流业的拓展,将给铁路货运业带来全新的经营思想和管理理念,极大地促进铁路运输服务质量与管理水平的提升。其次,现代物流业是一个基于信息化和网络化的高新技术产业,它所要求的物流信息交流和共享系统,微电子技术、自动化仓储和装卸系统、联运化和标准化,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通讯系统、条形数码、电子数据交换系统等技术,将极大地推进铁路运输特别是货运组织工作的进步,推进铁路的产业进步和产业升级。因此,向现代物流业拓展是铁路货运自身发展的需要。

1.3提高铁路货运在运输市场竞争力的需要

现代物流的运输组织主要方式是在集装箱的多式联运和门到门的运输基础上形成点到点的网络化物流运输,铁路货场能否成为网络化物流运输中的一个节点,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货场是否具备完善的物流服务功能,能否抓住现代物流网络形成的有利契机,促使我国铁路货运的竞争力能否提高的关键因素。铁路物流中心提供的换装、分拨、配送、加工、联运等一系列物流服务,能够保证将货场以最经济、快捷、准确、安全的方式送达下一级配送中心或是直接送达用户手中,发挥物流运输节点的作用。这是提高铁路货运竞争力的必要条件。

总之,随着中国加入wto,铁路企业在想方设法提高效率和效益,以保证有实力参与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开展现代物流服务是其增效的方式方法之一。加入wto后,服务贸易的自由化将使大型国际物流公司涌入中国市场,它们具有全球性的物流服务网络,完善统一的物流服务理念和管理体制,发达的信息服务系统及国际大客户间的长期服务关系,这一方面会使物流市场的竞争空前加剧,但另一方面,对铁路吸引和借鉴国外同类企业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快和推动物流服务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铁路应抓住这一契机,在进行货运体制改革的同时,开展物流化服务,无疑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铁路货运企业开展物流的优势及劣势分析

2.1优势分析

2.1.1外部优势

(1)政策支持。国家经贸委、铁道部、交通部等6部委在2001年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若干意见》,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政策基础,也说明国家鼓励已具备一定物流服务业务专长、组织基础和管理水平的大型企业加速向物流领域转变,尽快形成竞争优势,成为中国物流发展的领先者,而铁路就是具有此优势的大型企业。

(2)门槛较低。我国现代物流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整个物流产业受条块分割管理模式影响,物流中心没有规模效益,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加上物流业的大门还未完全对外开放,使铁路货运向现代物流业拓展的门槛较低。(3)需求旺盛。我国境内的“三资企业”和跨国公司、国内新型大中型企业,国有大型企业急切地要求将原有的物流活动剥离出来,把物流活动交给专门的物流提供商,通过合同、物流、设施租赁多种形式获得及时性、准确性较高的物流服务。

2.1.2内部优势

铁路企业开展物流服务具有很多内部优势。

(1)具有完备的组织物流系统运行的基础物质条件。铁路拥有近7万km营业线路连接各主要水、陆口岸,并通过众多专用线深入工矿企业,形成了点多、线长、面广、基本覆盖全国的铁路运输网络,吸引了国民经济几乎所有行业中各个层次、不同类型的企业以及个人,具有最广泛的客户群;铁路拥有大量的货运站、货场及仓库,尤其是设置于港口和陆路口岸及大城市的货运枢纽站场,已具备实现包装、仓储、装卸、中转、配卸等物流服务的基本能力,具有发展成现代化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的有利条件。另外,还拥有较完备的装卸、搬运和存储系统。

(2)具有日渐完善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及网络。信息系统是物流企业生存的必要条件,某种意义上讲,拥有信息系统比拥有车队和仓库更为重要。铁路目前已形成了以光纤为载体、覆盖全路60%的有线传输网,覆盖14个铁路局1800个站点的数据网,覆盖14个铁路局及所属分局的卫星通讯网、电视电话会议网和机关计算机局域网。适应铁路现代化运输指挥的调度通信系统,铁路运输信息系统(tmiS)也已联网运行,调度信息管理系统(DmiS)一期工程已完成,4条主干线已全部开通。到2005年,将初步建立铁路电子商务体系,实现铁路各业务信息系统的综合利用和数据、信息共享。

(3)具有管理资源优势和品牌信誉优势。铁路运输业作为专业化的运输企业,对货物的性质和货物的保管、分类、储存、运输、配送以及客户需求、销售渠道等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经营管理制度,建立了一批专业人才队伍。1995年成立的中铁快运有限公司已经占领了铁路行包的物流市场,该公司业务量每年以20%~25%的速度增长,现已发展成为大型国有物流企业,为铁路全面开展物流服务提供了宝贵的经验。铁路的货物快运服务体系、集装箱运输体系、多式联运服务体系及铁路中转快运运输网络都在启动建设和日益完善之中,这些都将成为铁路运输新的经济增长点,并将成为铁路开展物流服务的切入点。

2.2劣势分析

2.2.1陈旧、过时的管理体制制约了铁路货运的发展

长期以来,铁路系统集"高度集中、大联动机、半军事化"特点于一身,计划经济色彩浓重,甚至被称为"中国计划经济体制的最后堡垒"。铁路运输的独家经营,使铁路上下习惯了以"老大"模样自居,降低了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物流活动效率。

体制的僵化反映在物流控制层面与作业层面的表现为:对物流服务不够重视,还在用同一物流服务水平对待所有的顾客,难以及时对物流服务进行评估,对市场形式、竞争对手状况等信息掌握较少,在整个物流系统与外界的互动中调整缓慢。

由于严重的政企不分,有资料显示在1987-1997年间,国铁系统的客货周转量仅增加62%,而运输总成本却上升了412%。

2.2.2铁路运输基础相对脆弱、仍处于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

第一,运输网规模总量不足,地区发展不平衡。目前,我国现有的运输网络密度低,跨区域干线运输通道不足,主要铁路干线运输负荷过重,运输能力不适应市场需求。

第二,结构矛盾突出。运输设施的统筹规划建设、运输装备的发展以及运输经营管理都尚未形成有机整体。铁路网络结构不尽合理,繁忙线路客货混行影响了速度的提高和效率的发挥。第三,技术装备水平与运输质量不高。我国铁路运输硬件设施的总体技术水平仍然很低,复线和电气化率不高,运营管理自动化等尚处于起步阶段。

2.2.3对现代物流发展的认识与准备不足

随着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那些适合铁路长距离运输的煤炭、矿石等大宗原材料、粗加工、半成品货源比重在下降,而一些个小体轻、产品附加值高、批量小、时效性强的货源比重在上升,这就要求随着物流市场中产品的特性和物流执行计划的变化来调整顾客服务水平。但是,目前铁路货运部门技术设备落后,不熟悉国际物流企业的运作方式,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健全,对现代物流发展的认识与准备不足,反应迟钝。比较其它竞争对手速度方面不如航空运输,灵活便捷方面不如公路运输,价格低廉方面不如水路和管道运输,在以产品定向和以客户定向的服务方面,都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物流需求。(3)需求旺盛。我国境内的“三资企业”和跨国公司、国内新型大中型企业,国有大型企业急切地要求将原有的物流活动剥离出来,把物流活动交给专门的物流提供商,通过合同、物流、设施租赁多种形式获得及时性、准确性较高的物流服务。

2.1.2内部优势

铁路企业开展物流服务具有很多内部优势。

(1)具有完备的组织物流系统运行的基础物质条件。铁路拥有近7万km营业线路连接各主要水、陆口岸,并通过众多专用线深入工矿企业,形成了点多、线长、面广、基本覆盖全国的铁路运输网络,吸引了国民经济几乎所有行业中各个层次、不同类型的企业以及个人,具有最广泛的客户群;铁路拥有大量的货运站、货场及仓库,尤其是设置于港口和陆路口岸及大城市的货运枢纽站场,已具备实现包装、仓储、装卸、中转、配卸等物流服务的基本能力,具有发展成现代化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的有利条件。另外,还拥有较完备的装卸、搬运和存储系统。

(2)具有日渐完善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及网络。信息系统是物流企业生存的必要条件,某种意义上讲,拥有信息系统比拥有车队和仓库更为重要。铁路目前已形成了以光纤为载体、覆盖全路60%的有线传输网,覆盖14个铁路局1800个站点的数据网,覆盖14个铁路局及所属分局的卫星通讯网、电视电话会议网和机关计算机局域网。适应铁路现代化运输指挥的调度通信系统,铁路运输信息系统(tmiS)也已联网运行,调度信息管理系统(DmiS)一期工程已完成,4条主干线已全部开通。到2005年,将初步建立铁路电子商务体系,实现铁路各业务信息系统的综合利用和数据、信息共享。

(3)具有管理资源优势和品牌信誉优势。铁路运输业作为专业化的运输企业,对货物的性质和货物的保管、分类、储存、运输、配送以及客户需求、销售渠道等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经营管理制度,建立了一批专业人才队伍。1995年成立的中铁快运有限公司已经占领了铁路行包的物流市场,该公司业务量每年以20%~25%的速度增长,现已发展成为大型国有物流企业,为铁路全面开展物流服务提供了宝贵的经验。铁路的货物快运服务体系、集装箱运输体系、多式联运服务体系及铁路中转快运运输网络都在启动建设和日益完善之中,这些都将成为铁路运输新的经济增长点,并将成为铁路开展物流服务的切入点。

2.2劣势分析

2.2.1陈旧、过时的管理体制制约了铁路货运的发展

长期以来,铁路系统集"高度集中、大联动机、半军事化"特点于一身,计划经济色彩浓重,甚至被称为"中国计划经济体制的最后堡垒"。铁路运输的独家经营,使铁路上下习惯了以"老大"模样自居,降低了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物流活动效率。

体制的僵化反映在物流控制层面与作业层面的表现为:对物流服务不够重视,还在用同一物流服务水平对待所有的顾客,难以及时对物流服务进行评估,对市场形式、竞争对手状况等信息掌握较少,在整个物流系统与外界的互动中调整缓慢。

由于严重的政企不分,有资料显示在1987-1997年间,国铁系统的客货周转量仅增加62%,而运输总成本却上升了412%。

2.2.2铁路运输基础相对脆弱、仍处于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

第一,运输网规模总量不足,地区发展不平衡。目前,我国现有的运输网络密度低,跨区域干线运输通道不足,主要铁路干线运输负荷过重,运输能力不适应市场需求。

第二,结构矛盾突出。运输设施的统筹规划建设、运输装备的发展以及运输经营管理都尚未形成有机整体。铁路网络结构不尽合理,繁忙线路客货混行影响了速度的提高和效率的发挥。第三,技术装备水平与运输质量不高。我国铁路运输硬件设施的总体技术水平仍然很低,复线和电气化率不高,运营管理自动化等尚处于起步阶段。

2.2.3对现代物流发展的认识与准备不足

随着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那些适合铁路长距离运输的煤炭、矿石等大宗原材料、粗加工、半成品货源比重在下降,而一些个小体轻、产品附加值高、批量小、时效性强的货源比重在上升,这就要求随着物流市场中产品的特性和物流执行计划的变化来调整顾客服务水平。但是,目前铁路货运部门技术设备落后,不熟悉国际物流企业的运作方式,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健全,对现代物流发展的认识与准备不足,反应迟钝。比较其它竞争对手速度方面不如航空运输,灵活便捷方面不如公路运输,价格低廉方面不如水路和管道运输,在以产品定向和以客户定向的服务方面,都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物流需求。3.铁路货运向现代物流业拓展需解决的问题

3.1要建立与物流业相适应的运输组织体系

要以安全、快速、准时、方便为原则,对现有运输组织体系进行优化,由粗放式管理向集约式管理转化。在安全上,要全力保证所运输货物的安全,并建立合理快速的赔偿机制,对客户发生的以外损失,能够即使予以赔偿,打造铁路良好的信誉。在快速上,对既有线路要进一步提速,特别加大货物列车的提速力度,并在运输组织上建立速度机制,一切以速度为中心。在准时上,要以时效为目标,对车、机、工、电、辆各个部门的作业建立相关的考核机制,要实现货物列车客车化,做到定点、定线、定编组,使货物列车按时刻运行,以保证到期限。在方便上,要改革目前的铁路承运和交付手续,调整窗口设置、简化办理程序、统一服务标识,并融合其他运输企业和其他运输方式,做到全程和门到门服务。

3.2要建立网络化的物流组织

铁路货运部门应按照物流原理和货主需求扩展其业务范围,延伸其运输产品、丰富完善其服务功能,使铁路货运业务向更高层次的物流网络转化。

(1)建立物流中心。a.以大企业为服务对象,利用专用线的连接优势,从该企业原材料的购买、运输、储存、供应到产品的储存、运输、销售进行全方位服务。b.以大型市场和货物集散地为中心,包揽商品的供应、运输、储存和商品的销售和发送。c.以各大港口为中心,围绕出港货物的销售、发送、运输进行服务。d.以各较大城市的货场为中心,围绕城市的物流中心、大型商场进行服务。总之,要坚持“抓大放小”的原则,以货物和商品的集散地为重点,建立物流中心,而舍弃那些管理水平差、服务不好、生产效率低的车站。

(2)各物流中心要以资本或业务为纽带,把依附的延伸服务企业和短途运输企业进行整合和重组,形成合力。

(3)对各物流中心进行集中和联合,以现代企业制度为模式,组成大型物流企业集团,形成高度集中、协调运转的全国性、规模化物流网络,以适应物流业集中化的要求。

(4)要与海运、空运、公路等运输方式建立协作关系,互惠互利,建立多种运输有机结合的运输体系,实现多式联运和门到门服务,共同建造现代物流服务。

3.3要加强物流业的现代化建设

反映快速化、功能集成化、服务系统化、目标广泛化、手段现代化、作业规范化、组织网络化、经营市场化、信息电子化是现代物流的特征。所以,要建成真正的物流企业,必须加强现代化的建设。

(1)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信息网络技术是构成现代物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物流服务效率的重要技术保障。应积极利用网络技术,建立网络信息系统、货物跟踪系统、电子数据交换、存货管理系统,通过网络平台和信息技术将营业站及经营网点连接起来,既可以优化企业内部资源配置,实现管理的科学化、系统化、数字化和对货物运送进行全程的跟踪监控;又可以通过网络与用户、制造商及相关单位联结,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用,对物流各环节进行实时跟踪、有效控制与全程管理。

(2)加快先进适应技术的推广应用。广泛采用标准化、系列化、规范化的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机具设施及条形码等技术。借鉴国际上比较成熟的物流技术和服务标准,加快对铁路货运物流服务相应技术标准的研究制定工作。

4.铁路货运向物流业拓展的思路及对策

4.1立足现有资源,拓展服务业务,积极变革转型

铁路目前的货运流程为:托运人与铁路签订货物运输合同,车站在货运合同上签订货物搬入或装车日期,货物装车后经铁路运输至到站交付。铁路与客户签订的货运合同一般有三种:形式:即整车大宗货物货运合同;其他整车货物货运合同;零担货物和经集装箱运输的货物货运合同。

铁路开展物流服务的第一步就应以运输合同内容为切入点,拓展服务业务。服务包括货代公司在发货点负责托运受理、上门服务、上门接货、代办托运手续、计算费用,以及开展为客户办理包装、流通加工、保管、进行分拣和配送等业务。进一步发展后,向上可延伸到市场调查与预测,向下可延伸到物流咨询、物流方案规划也制作、物流系统设计等。(1)货物包装。物流研究认为,包装与物流的关系比包装与生产的关系要密切得多。包装应进入物流系统之中。包装可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运输包装,另一类是销售包装。目前,铁路在办理货物承运时,将运输包装作为托运人应尽的义务,要求托运人根据货物的性质、重量、运输距离、气候以及货物装载等条件,使用符合运输要求、便于装卸和保证货物安全的运输包装。今后,作为物流企业,铁路货运部门完全有能力开展运输包装业务,代托运人进行货物的运输包装。另外,铁路可根据客户的要求,开展货物的销售包装业务,实现这一环节的增值服务。

(2)货物保管。保管是物流各大环节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铁路货运站绝大多数的货场都有不同的类型的仓库,目前主要用于货物承运后至装车前的保管、货物到达卸车后至交付前的暂存以及零担货物的中转保管,仓库利用效率不高,造成资产的闲置浪费。若能将仓储保管的范围扩大,真正发挥现有资源的用,无疑将推动货运站作为物流结点的功能的建立。

(3)流通加工。流通加工是指某些原材料或产成品从供应领域向生产领域,或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流动过程中,为了有效利用资源、方便用户、提高物流效率和促进销售,在流通领域对产品进行的初级或简单加工,是物流工程中“质”的升华。流通加工主要包括以保存产品为主要目的加工,如易腐货物的保鲜加工、丝麻棉织品的防虫防霉加工、金属的防锈加工、水泥的防潮加工等;为适应多样化的流通加工,如钢材卷板的剪切加工、木材改制的加工等。另外,流通加工还包括除区杂质的加工、生产延伸的加工和为提高原材料利用率的加工。铁路在流通加工方面是一空白。铁路开展物流服务,应本着补充完善的原则,从客户的需求角度去创造流通加工这种物流需求。可先从有稳定货源并已长期合作了多年的客户入手逐步展开。

(4)货物配送。配送是从物流结点至用户的一种特殊送货形式,在全面配货的基础上,完全按客户要求(包括种类、品种搭配、数量、时间等)所从事的服务性工作,是一种“门到门”的服务。铁路货运站作为区域干线运输的结点,一直忽视物流结点应有的货物包装、分拣、保管、加工及配送作用,铁路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根据货运站所处的位置及货运量将某些货运站发展成为物流基地、配送中心,根据客户的需求,为客户提供运输、仓储、配送等一条龙服务,使物流环节最少,运力最省、运费最低,为客户提供优质的物流服务。

4.2整合现有资源,开展综合,向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

水路货物运输特点篇10

关键词:公路运输主要问题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F54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公路货物运输发展概况

伴随着商品经济的日益活跃,区域间经济交往和货物交流的日趋频繁和道路条件的改善,货物运输平均运距也有所提高。为了满足国民经济对公路运输新需求,公路货物运输生产方式和经营内容不断扩展,包括传统的整车运输、零担运输以及集装箱、大件笨重货物、危险品货物运输等不断发展和完善,快件运输、社会性储运服务等也暂露头角;运输市场的多元化和运力的快速发展,使得为车货双方提供配载、货运和货运信息的货运服务业应运而生;公路运输市场调控和管理体系已初步建立。

我国公路货运由于历史原因,从运输组织形式到经营管理水平,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甚至与国内其它运输方式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虽然自改革开放以来,一些高效的运输生产组织方式,如零担和集装箱运输等,为改变公路货物运输行业长期以来滞后于国民经济发展的现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客观条件和公路运输管理体制等主管原因的制约,汽车货物运输的机动灵活、运达速度高的优势仍一直未真正彻底体现出来。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我国公路货运业的现状分析,影响我国公路货运发展的诸多因素依然存在。

1、车辆结构不合理,技术状况较差

目前,我国运输车辆平均吨位低,多为中型车,大吨位及专用车辆所占比例极低,由于车辆结构的不合理,也使得运输企业失去许多货源。同时,由于运输行业的不景气,使企业无力进行车辆的更新换代,营运车辆老旧,车辆完好率、营运效率低下。

2、公路货运站场设施简陋、功能单一

货运站是进行货物运输组织的场所,目前,全国虽已有2500多个零担货运站(点),但多数为仓库式的,规模小、设施简陋、功能单一,且没有扩建余地,而且货运站绝大多数属于企业自有、自用、封闭型,没有向社会开放。场内搬运、装卸设备落后,不配套,生产作业及技术水平基本处于手工操作状态,无法向用户提供高效率、高质量的站场作业服务。

3、区域分割,体制封闭,运输效率低下

无论是公路快运还是普通货运,只要是运输生产,就会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地区。长期以来,我国公路运输业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是以区域企业为主,经营范围以区域为基础,受体制封闭等人为因素的严重影响,跨区域的长途运输回程空载现象十分严重,企业运输效率低下。

4、企业粗放经营,运输组织化程度低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不少国有和集体大中型汽车运输企业多采取了划小核算单位的措施,实行了以车队或班组为单位的经营承包、个人单车营收承包、单车风险抵押或租赁经营承包等不同的经营形式,加之大量的个体、联户及其它社会车辆参营,使得公路运输市场组织结构更趋分散,公路货物运输呈显著的粗放状态,运输的组织化程度降低。虽然公路货运服务业中的配载和组货机构和个体逐步应运而生,但由于缺乏有效的信息网络和组织手段,无法发挥更大的作用。

5、缺乏主导公路运输市场的大型运输企业,难以组织规模化和网络化的运输

公路运输市场放开搞活大大解决了货主运货难的状况,但由于种种原因,原有的大中型运输企业化整为零,缺乏能够主导货运市场的大型区域性或全国性的运输企业,过小的经营规模和营运区域、分散经营的状况导致公路货物运输机动、灵活、优质、高效、网络化、规模化的经营的整体优势难以发挥,与国外公路货物运输企业的经营水平和生产效率相差甚远,使运力资源发生了巨大的浪费,同时,企业的经济效益剧烈滑坡。

三、公路快速货运发展新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