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概念十篇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概念十篇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概念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15:57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概念篇1

【关键词】建筑工程;结构施工图;设计;问题;改进方法

建筑行业近年来发展很快,随着建筑工程数量的增多,施工质量问题以及缺陷逐渐暴露出来,造成了极大的安全隐患,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管理人员需要从施工设计环节入手,针对结构施工图设计方案中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的措施与方法。

1、建筑工程结构施工图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1结构设计总说明方面在建筑工程结构施工图设计工作中,很多设计人员容易忽视建筑安全等级,尤其是局部构件的安全等级,需要与整栋楼的安全等级进行区分。建筑安全等级一般会影响到建筑承载力表达公式,这项等级需要明确在设计文件中标示出,如果出现漏掉的情况,则会引起严重的后果。在一整栋楼中,有的局部构件甚至比整栋建筑的安全等级还要高,所以设计人员忽视了对局部构件安全等级的标示,则会影响对整栋建筑安全等级的评价。对于砌体结构的建筑,很多设计人员容易忽视施工质量控制等级,这一等级是根据不同建筑施工材料的力学性能指标进行确定的,设计人员忽视对这一重要内容的考虑,则会影响砌体抗压强度的正确划分。在基坑夯实工作中,有的设计人员并未注明夯实要求,这会导致地面出现开裂现象,无法保证地基回填土的密实度。

1.2结构计算及设计方法1.2.1抗震概念设计不足。结构概念设计是保证结构具有优良抗震性能的一种方法,包含极为广泛的内容。从方案、布置、计算到构件设计、构造措施每个设计步骤中都贯穿了抗震概念设计内容。有些设计人员对建筑抗震理念缺乏深入的学习,存在抗震概念设计不足的问题,概念设计是建筑抗震设计的重要影响因素,如果设计人员不熟悉抗震设防的相关标准或者原则,就不能全局性的把握结构的特点,不仅会在无形中增加工作的强度,还会出现错误的设计。不同的抗震水准则对建筑结构的承载能力有着不同的要求,利用概念设计的相关理念,可以根据抗震思想及原理将其应用在实际设计工作中,这一概念设计法对建筑结构施工图设计提出了较多的要求,设计人员需要掌握规则性要求、构筑多道结构抗震防线的要求等,这样才能保证建筑结构具有良好的吸能能力。

在遭遇地震等自然灾害时,建筑结构会出现严重的变形问题,为了降低地震的损失,设计人员应保证建筑不会因为塑性变形而导致整座建筑倒塌,建筑结构构件还应具有一定延性,很多设计人员为了保证建筑的美观性,会设计出较宽的窗口,还会选择新式材料,没有考虑构件变形问题,而且没有做好网架与建筑主体的连接工作,这会导致砖混结构的建筑部分位置出现断开等严重的质量问题。很多用户为了美观性,还会选择中间层抽柱,这些理念其实并不符合概念设计的要求,设计人员如果一味的听取住户的不当意见,则会降低建筑的抗震指数以及安全等级,会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在选择构件时,设计人员应结合防震缝的处理准则,还要在整个设计中融入抗震思想,强化概念设计的意识,否则建筑的抗震性能则无法满足实际要求。

1.2建筑构造方面建筑构造设计也是结构施工设计中重要的环节,根据多年工作经验,在这一设计环节,经常会出现梁上部钢筋的净距不满足相关规范要求的情况,尤其是住宅阳台挑梁的设计图纸中,容易出现钢筋的实际直径往往都超出了规范标准,这会给后期混凝土振捣带来较大的麻烦,容易降低混凝土的质量,在施工的过程中,往往会采用双排筋或者加大梁截面的方式进行处理,这在无形中增加了施工的难度,并且带来了一定安全隐患。

2、建筑工程结构施工图设计改进方法

由上可知,建筑行业虽然发展较快,但是在一些细节问题上还是存在较大的缺陷问题,比如在施工图设计工作中,有些设计人员对施工工艺不是很熟悉,导致有些设计图纸施工中较难实现或者施工成本过高,这些虽然不算设计错误,但是还是会影响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建筑工程结构施工图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说明:设计人员在平时的工作中不够细致,对建筑设计相关规范与条例不够了解,对计算机软件等技术没有做到灵活掌握,而且缺乏设计的经验,这些都影响了设计人员的设计水平,必须采用有效的措施进行改善。

2.1增强设计人员的责任感设计人员在进行建筑工程结构施工图设计时,一定要做好认真细致,但是很多设计人员自身责任感不强,不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影响了其设计水平的提升。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建筑单位平时一定要重视培养设计人员的责任感,使设计人员认识到加强基础知识学习的重要性,还要增强其敬业精神,在平时的工作中注意活学活用,正确理解相关设计方面的知识。在学习时还要有一种吃透的精神,遇到设计新问题,还要多参考其他资料,并且在实际设计工作中灵活应用,从而充分的理解知识。

2.2加强管理与审核建筑单位管理人员还要加强管理与审核,在建筑工程完工后,要根据iSo9000系列质量体系对工程的质量进行检查,对建筑工程结构施工图设计方案进行仔细的核对,只有加强管理工作,才能对设计人员起到一定督促作用。在对施工图设计文件进行审查时,也是把好一道重要的技术关,根据建筑工程建造的实际要求,对建筑工程结构施工图进行对照检查,一旦发现缺陷或者设计不合理的地方,应要求设计人员重新修改,直到设计方案完全通过审核,才能正式投入使用。

2.3加强对设计人员的技术培训为了保证技术人员掌握最新的技术与能力,建筑单位还要定期组织设计人员参加培训,这样才能准确应用设计软件和相关设计规范。为了提高设计人员的设计水平,管理人员平时还要加强对设计人员的思想教育,使其重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保障,提高其质量意识,切不可因为时间紧张而缩短设计的时间,这会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

3、结语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看出,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与结构施工图设计质量有着密切关系,只有提高设计人员自身的设计水平,设计出既满足设计规范又符合施工工艺的施工图,才能消除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隐患,保证建筑工程顺利完工。建筑工程结构施工图的设计是一项繁琐的工作,设计的质量关系着住户的生命财产安全,设计人员需要首先把设计质量放在第一位,不能因为任何原因降低设计方案的质量,这既是结构设计人员的职业操守,也是从源头上保证工程质量的最好方法。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概念篇2

建筑工程施工专业。

二、入学要求与基本学制

应届初中毕业生,3年。

三、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从事建筑工程施工专业领域的施工操作和基层技术管理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初级应用型技能人才。

四、职业(岗位)面向、继续学习专业、考证要求

1.职业岗位面向: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建筑施工、工程监理等单位从事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建筑施工操作、预决算、质量检测、CaD绘图、测量放线等工作。

2.继续学习专业: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工程监理。

3.本专业学生资格证书要求

五、综合素质及职业能力

1.职业素养

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职业素养、竞争和创新意识;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团队协作能力及健康的心理;具有通过不同途径获取信息、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具有运用计算机进行技术交流和信息处理的能力;了解行业的法律法规和技术发展动态,以及人文、社会方面的基本常识。

2.知识结构及要求

具有识读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建筑工程设备施工图等的基本知识;具备建筑材料、建筑制图基础、建筑构造、房屋设备、建筑电工、建筑工程测量、建筑结构、建筑施工技术与机械、建筑施工工艺、建筑工程预算、施工组织与管理等的基本知识;具有安全文明生产、环境保护、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3.能力结构及要求

具有比较熟练的建筑工程施工操作岗位的基本技能;具有从事建筑施工、预算、质量、材料等基层技术与管理工作的实际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立业创业能力,并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取得CaD、测量及相应工种的初级职业技能鉴定证书。

六、课程设置和教学要求

(一)课程设置和教学要求

1.建筑工程图识读

教学内容:制图基本知识,正投影的基本原理,剖面图与断面图的绘制,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的绘制与识读方法。

教学要求:掌握点、线、面、形体正投影的基本理论与作图方法,掌握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的绘制与识读方法。

2.建筑力学

教学内容:静力学公理,约束与约束反力,物体及物系的受力分析,平面力系(平面汇交力系、平面平行力系、平面一般力系)平衡条件的应用;空间汇交力系平衡条件的应用,力对轴的矩,空间平行力系、一般力系的平衡条件简介;四种基本杆件的内力、应力计算及强度分析,四种基本杆件的变形计算与刚度分析,压杆稳定性分析;杆件结构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静定杆件结构受力分析,简单超静定结构受力分析;相应的力学试验。

教学要求:能进行结构受力分析,掌握静定结构和简单超静定结构内力计算及内力图绘制方法。

3.建筑材料

教学内容: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常用建筑材料及装饰材料(石材、水泥、混凝土、钢材、木材、沥青、防水材料及建筑塑料、玻璃、涂料、面砖等等)及其制品的主要技术性能、用途、质量标准、检测试验方法、保管要求、建材试验。

教学要求:掌握常用建筑材料、装饰材料及其制品的主要技术性能、用途、质量标准、检测试验方法、保管要求。

4.建筑测量

教学内容: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丈量及直线定向,水准仪、经纬仪等仪器设备的操作实践,测量误差基本知识,小区控制测量,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建筑施工测量。

教学要求:能熟练操作水准仪、经纬仪等仪器设备,掌握建筑施工测量的方法。

5.房屋建筑学

教学内容:建筑设计程序及原则,民用建筑构造,民用建筑施工图,工业建筑构造,工业建筑施工图。

教学要求:掌握常见建筑构造的原理与典型做法,能识读和理解民用建筑、工业建筑施工图。

6.土力学与地基基础

教学内容:土的物理性质及工程分类,地基土应力及变形计算,土的抗剪强度及地基承载力,土坡稳定性验算,浅基础设计,桩基础,基础施工图,土工实验。

教学要求:掌握岩土的工程分类,并能在现场识别常见岩土,掌握特殊土地基的处理方法,掌握基础的类型及构造,能识读和理解基础施工图。

7.建筑工程施工

教学内容:土石方工程、桩基工程、砌筑工程、钢筋混凝土工程、预应力混凝土工程、结构安装工程、防水工程、装饰工程、冬雨期施工、大模板施工、滑模施工、升板法施工等的施工方法、施工工艺、质量标准、主要安全措施以及主要施工机械设备,高层建筑施工。

教学要求:掌握各主要工种工程和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法、施工工艺、质量标准和主要安全措施,掌握冬雨期施工的方法与技术措施,能正确选择和使用施工机械。

8.监理概论

教学内容:工程建设监理的基本概念,监理工程师,建设监理单位,工程建设项目监理组织及程序,工程监理信息管理和风险管理基本知识,工程建设监理技术文件。

教学要求:掌握工程建设项目监理组织及程序,熟悉工程建设监理技术文件。

9.施工组织

教学内容:进度控制的概念,施工组织与网络计划技术,进度计划实施中的监测与调整方法,设计阶段的进度控制,施工阶段的进度控制,物资供应的进度控制,施工组织软件应用。

教学要求:掌握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和各阶段进度控制的方法。

10.建筑质量与安全管理

教学内容:工程质量概论,工程建设各阶段的质量控制,工程质量事故分析与处理,iSo9000标准简介,安全控制。

教学要求:掌握工程建设各阶段质量控制的方法。

11.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

教学内容:投资及投资控制的基本概念,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额,建筑工程费用,建筑工程计量,建筑工程计价,建筑工程竣工结算,造价软件应用。

教学要求:掌握投资控制的基本概念,能进行建筑工程计量和计价。

12.建设法规

教学内容:工程建设法规概述;建筑法,合同法,招投标法,城市规划法,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工程建设程序管理法规,建筑市场法规,工程建设监理法规,工程建设经济纠纷解决的途径,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建设工程委托监理合同管理,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合同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管理,其他合同管理,FiDiC合同条件。

教学要求:熟悉工程建设主要法规,掌握各阶段合同管理的内容,能运用有关法规分析、处理一般纠纷。

(二)专业教师任职资格

具有中等职业学校及以上教师资格证书;具有本专业三级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应技术职称。

(三)学校应具备的本专业相关实训(实验)场室

建筑工程施工图绘图实训室,建筑材料检测实训室,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实训室,建筑工程测量实训室,建筑工程检测实训室,钢筋翻样与加工实训室,建筑施工管理技术综合实训室,工种实训中心(砌筑、抹灰、木工等)。

七、课程设置及教学时间安排

1.教学活动时间分配表(单位:周)

2.技能训练项目时间分配表

3.课程设置与教学时间安排表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概念篇3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概念设计;结构措施

中图分类号:tS958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概念设计与结构措施至关重要。设计是建筑工程的基础,而概念设计则是在工程建设中体现先进思想和规范精神的关键。一个优秀的设计师,在对建筑结构进行设计时,除了依靠经验外,还要能够运用整体概念设计方法将建筑结构自身、建筑结构与外部环境两者之间的结构布局、相互影响等完全融入到总体设计方案之中,并能有意识地处理构件与结构、结构与结构的关系,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结构概念,深入、深刻地了解各类结构的性能,并能有意识地、灵活地运用它们,才能更好的促进概念设计及结构措施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完美应用。

一、建筑结构设计与概念设计分析介绍

1、建筑结构设计

在建筑概念领域中,建筑结构设计主要是指将建筑本身所要表达的内容以结构语言的形式进行体现的设计过程,其中,结构语言实际上也就是指结构元素,通常建筑物以及构筑物中的结构体系就是通过众多的结构元素构筑实现的。一般情况下,建筑建设设计中,建筑结构的设计主要包含三个设计环节,即建筑结构方案的设计以及建筑结构计算、建筑结构施工设计等。其中,建筑结构方案的设计主要就是进行建筑结构形式的确定,而建筑结构形式的确定需要结合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以及建筑工程本身的重要性与作用意义、建筑抗震等级、施工建设相关资料、施工场地的类别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与确定实施。在此基础上可以根据确定实现的建筑结构形式,结合建筑设计建设的相关要求,进行建筑结构承重体系以及支撑、受力构件的设置,从而完成建筑结构方案的设计确定。

2、建筑结构概念设计的涵义

建筑结构概念设计就是设计师根据业主的建筑要求,运用一系列的设计方法,进行有序的,有组织的,有目标的设计过程,从而形成符合业主要求的概念建筑产品。它的形成以功能优越、造型美观、技术先进的总体方案为目标,一般有建筑方面的概念设计和结构方面的概念设计,两者相互影响、相互协调、相互结合。

3、建筑结构概念设计的地位

建筑结构概念设计所形成的建筑产品,是先于建筑初步设计的整体计划方案,为初步设计提供总体概念格局和基本框架,并为规划、建筑、施工、环境等因素提供统一的设计成果。由于概念设计先于初步设计,先于建筑施工,因此,概念设计在建筑中占有统领和协调地位,是建筑结构设计的灵魂,在建筑结构设计和施工中起到重要的协调作用、检验计算、辅助设计优化作用等。因此,建筑结构概念设计在整个建筑中地位不可动摇。

4、建筑结构设计与概念设计关系分析

结合上述对于概念设计含义内容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建筑设计建设中,对于概念设计来讲,结构设计是一个逆向设计过程,它是根据概念设计的思想要求以及原理方法完成建筑结构的设计,而建筑结构设计本身也是一个定量设计发展成为定性设计的设计过程,其中,定量设计是指建筑结构内力以及配筋、稳定性、结构变形等的设计。而对于建筑结构设计来讲,概念设计是一种先进设计思想的体现,而建筑结构设计实际上就是在特定空间内以概念设计的整体概念思想实现建筑结构设计的过程,因此,对于建筑结构设计来讲,有效运用概念设计能够实现建筑结构整体安全性的保障,而概念设计本身则是建筑结构设计的重要一部分,两者在建筑设计建设中具有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作用关系,不可或缺。

二、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概念设计与结构措施

建筑结构设计中,对基础、柱、梁、索等结构构件进行概念设计,并对其进行优化配套,提高建筑结构的质量和稳定性,提高其抗震性能,降低受力变形程度。因此,建筑结构设计需要从总体概念设计出发,将建筑结构分成若干个阶段进行概念化优化,从而在总体上掌握建筑本身结构,建筑空间结构和建筑与环境所形成的结构,才能使得建筑结构在安全适用的基础上得到整体性能的提升。

1、协同工作概念与结构体系

协同工作的概念在工业产品的设计与制造中已经有较为广泛的使用,目的是将内部结构体系能够高效的进行优化配合,实现其设计寿命。现阶段,轻型钢结构的应用就是协同工作概念与结构体系完美结合的案例。轻型钢结构以其质轻、价低、施工进度快、受施工环境影响较小、抗变形,抗震能力好等优点在工业厂房中不断得到应用。由于轻型钢结构的抗拉强度比普通混凝土的强度要高出25倍左右,而且不产生裂缝,在建筑结构中具有较好的结构性。另外,钢结构具有较好的塑性变形特性,当某种原因导致其它结构断裂时,同时发生在钢结构上则只是表现为塑性变形,而且变形具有缓冲期,能够为安全撤离提供充足的时间保障。因此,在协同工作概念下轻型钢结构作用发挥出色。如某钢结构厂房,设计为门式轻型钢结构,总跨度为36m,长度为100m,柱距18m,屋面坡度为1:15,设计使用年限50年,抗震设防烈度为八度。在应用概念设计时,首先要明确门式轻型钢结构厂房各构件的最大负荷,为了增加稳定性需要设置支撑体系,保证厂房的使用寿命达到设计使用年限。单层厂房轻型钢结构一般由横向钢框架、屋盖钢结构、支撑体系、吊车梁和制动梁以及墙架等构成。在某些单层厂房钢结构中,由于工艺操作上的要求,还可能设有工作平台[6]。然后,再对结构受力进行有效的分析,以保证同层各柱在相同的水平位移时,能同时达到最大承载能力。

2、钢混结构

钢管混凝土在当下建筑施工中是时常应用的,是一种将钢材和混凝土进行混合,达成充分发挥二者性能的新型模式,能够让刚度和建筑稳定性有一定程度的提升。应用钢管和混凝土相结合主要应用的原理有两个方面可以体现。

(1)外部钢管能够较好的对内部混凝土有所约束,让混凝土强度可以有所加大,对变形的几率能够有效减少。钢筋混凝土中的结构促使建筑物中的抗震能力不断加强,合理的解决了高层底层柱轴压比超限的问题。

(2)内部混凝土能够对外部钢管有力支撑,钢管和内部混凝土能够有效结合,从而构成具备一定优势的互补型效果,让自身的优势都可以显现出较好的补充,所存在的缺陷也能够互相弥补,让承载力有所加大,相互结合之后的承载力是两者承载之和的18倍左右。

3、悬索结构

悬索结构所用的全都是拉杆,这就使材料的利用率以及结构的应力水平都变得相当高,可以充分的利用高强度的材料,还可以施加预应力,同时也包括与悬索结构相结合的一些结构模式等,所以悬索结构就比较适合应用于跨度非常大的建筑结构中。例如浙江省人民体育馆的屋盖设计就是概念设计中悬索结构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应用的较好案例。其悬索结构由索网、边缘构件组成。为了得到较好的稳定性,在概念设计时,将预应力分别加在承重主索和稳定性副索上,使其形成稳固的双曲鞍形索网。在边缘构件设计上应用了概念设计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环形梁,应用预应力锚将悬索固定在环形梁上,并在副索底座上设计承受水平拉力以减小环梁弯矩,极大的提高了悬索结构的刚度支撑和稳定性,保证了屋盖的设计安全。

结束语

综上所述,概念设计及结构措施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能够优化结构设计,提高结构承载力和稳定性,使其寿命达到甚至超过设计使用年限,并且建筑结构能够与周围环境有机的融合,提高了建筑的使用价值。因此,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应用概念设计及结构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沈云鑫.浅议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概念设计及结构措施[J].《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2013,(1).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概念篇4

近些年来,城市化正在迅速推进;面对新的形势,建筑行业的整体规模也在逐步扩大。在整个的建筑项目中,针对建筑物本体结构有必要进行全方位的概念设计,这是由于概念设计构成了整个建筑结构设计的关键。近些年来,与结构概念设计密切相关的各项设计技术都获得了显著的改进,这种现状有助于优化建筑物本身的概念设计,同时也在完善了整个建筑物的内部结构。为此针对现阶段的建筑结构设计而言,作为设计人员有必要明确概念设计的基本特征及其内容;结合概念设计运用于建筑物设计的真实状况,探求可行的完善措施。

关键词:

建筑结构设计;概念设计;结构措施

建筑物的本体结构类似整个建筑物的支架或者骨骼,建筑结构不仅关系到建筑物表现出来的外在形态,同时也与建筑物稳定性以及安全性密切相关。从本质上讲,概念设计构成了整个建筑设计的基本前提,而概念设计的核心与关键应当落实于建筑本体结构[1]。实质上,概念设计包含了较复杂的流程和内容,因而与之有关的设计流程和设计模式也具备较高复杂度。针对概念设计有必要从全方位的角度入手加以完善,在此过程中密切结合建筑基本结构、建筑材料以及工艺措施。作为概念设计的负责人员,应当意识到概念设计在整个建筑物结构中的价值所在,在此基础上依照因地制宜的思路来完成概念设计。

1概念设计的基本内容

针对特定的建筑结构应当完善概念设计。从本质上讲,概念设计指的是设计人员密切结合最基本的建筑物需求来构建整个建筑的结构模式。由此可见,结构概念设计密切结合了建筑本身的特性以及设计需求,在此基础上表现为很强的目标性与组织性。通过全面进行概念设计,应当能获得性能更好、科学性更强以及更加美观的新型建筑结构。通常情况下,建筑设计都会涉及到结构设计与概念设计,二者应当是密切结合在一起的,两类设计之间具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2]。进行概念设计的基本目标在于给出整体规划,通过这种措施来布置建筑框架并且完善整个建筑格局。因此可以得知,概念设计有利于明确建筑结构的基本构思,从而密切结合了结构规划、建筑施工及其他环境要素。从概念设计的角度来讲,概念设计本身应当构成后期施工的基础和前提;如果缺乏适当的概念设计,那么很可能将会影响到全过程的建筑施工。相比于结构设计,概念设计本身具有更显著的宏观性,通过运用这种设计措施来优化建筑架构,对于参与建筑设计及施工的各方也进行了协调。

2对于建筑结构运用概念设计的重要价值

在建筑整体结构的设计中,概念设计构成了其中的核心与要点,概念设计关键就是拟定整个的结构方案。作为设计人员来讲,应当从宏观角度入手,对于整个建筑物涉及到的结构与建筑模式进行全面判断,密切结合自身具备的概念设计经验。由此可见,概念设计应当融入全过程的建筑结构设计,对于概念设计在整体设计中占据的关键地位也要进行明确。在完善了整体概念设计的前提下,才能进入后期的结构设计[3]。目前的状态下,与概念设计密切相关的设计模式与基本理念正在逐步改进,这种现状也在客观上推进了概念设计层次的提高。概念设计应当能为结构设计提供基本思路与宏观引导,通过这种原理来弥补设计模式以及设计流程中的缺陷。通常来讲,在概念设计中有必要密切结合多项要素,在这其中涉及到建筑构架、建筑材料选择、整体方案的布置、抗震等级与安全度等各项要素[4]。设计人员在密切结合地质状况及气候要素的前提下,就可以选择适合用于本次设计的模式。经过全方位的概念设计后,针对设计好的建筑方案还应当予以验算,以此来验证整个建筑物具备的受力特征以及结构性能。概念设计应当占据基础性的地位,这项设计也直接决定着后期开展的其他建筑设计。因此,结构设计不能缺少最根本的概念设计,通过运用适当的措施来提供后期结构设计的支持,这种措施有助于弥补设计流程的缺陷与弊病。针对不同类型的建筑物来讲,作为设计人员有必要选择最适合此类建筑结构的模式,进而完善宏观性的建筑概念设计。

3具体的结构措施

通常情况下,建筑结构设计都不能缺少最根本的概念设计,概念设计因此构成了整个结构设计的支撑。完善现阶段的概念设计,关键就在于密切结合各项设计要素,进而从整体角度入手来优化建筑物的配套设计。通过运用特定的结构措施来辅助概念设计,确保消除建筑构架的受力变形,对于构架的稳定性也进行了全面提升。具体来讲,如果要完善现阶段的建筑概念设计,那么有必要运用如下的结构措施:

3.1选择适当的建筑结构体系

对于各种类型的建筑来讲,结构体系都应当构成建筑设计中的核心要素。依照协同设计的基本原理来完善结构体系,关键就在于优化各项要素,在此基础上实现各项结构要素的配合。由此可见,针对结构体系应当依照协同工作的基本理念来完善设计,确保建筑构架的各个部分都能协同配合。从现状来看,概念设计与结构设计都应当依照协同工作的基本原理,进而在最大限度内延长建筑物的年限,加快建设进度并且消除外在环境对其构成的不良影响。例如针对轻钢结构的大型建筑物而言,建立于协同工作基础上的建筑概念设计就具有很强的适用性,通过运用协同概念设计的模式就能提升轻钢建筑物本身的抗震性与抗变形性能[5]。

3.2优化钢混结构设计

目前较多的中型或者大型建筑都选择了钢混结构。相比于传统混凝土结构,钢混结构具备独特的结构优势,有利于增强整个建筑物的荷载性能。针对新型的钢混结构具体在开展概念设计时,应当密切结合各项结构要素。具体来讲,混凝土与建筑外部钢管应当紧密衔接,确保消除建筑构架的变形隐患,同时也提升了抗震性[6]。此外,建筑外部布置的钢管结构也不能缺少内部混凝土作为支撑。由此可见,设计人员有必要选择适当的混凝土与钢筋比例,确保两类建筑材料之间可以构成互补优势,以此来增强整个建筑构架具备的承载力。

3.3提升建筑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概念设计应当能美化整个建筑外观,然而最核心的设计宗旨仍然在于保障建筑物安全性。这是由于,建筑结构一旦丧失了稳定性,那么将会遭受外界影响进而引发塌陷等事故。在情况严重时,建筑结构出现的事故还可能威胁到居民安全。为此在概念设计中,设计人员有必要借助先进的措施来保障结构安全性,对于结构整体的承载力以及坚固程度进行全面提高。例如在布置悬索结构时,就要致力于确保屋盖安全。

4结束语

建筑概念设计以及结构设计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二者应当密切结合为整体。具体来讲,针对整体结构开展的概念设计应当致力于优化建筑物性能,延长建筑物可以承受的时限并且提升建筑本体的承载性能。与此同时,做好结构设计也有助于从根源上消除建筑结构的潜在安全威胁。截至目前,多数设计人员已意识到了概念设计与建筑结构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此基础上也开始尝试着运用多样的设计措施。然而从整体角度来讲,针对建筑物进行的各项概念设计仍然有待加以完善。具体在完成建筑设计时,作为设计人员有必要密切结合多项设计要素,通过运用适当的措施来提升建筑结构具备的稳定性,进而为居民安全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景毅.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概念设计及结构措施[J].科技风,2014(18):161.

[2]张磊.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概念设计与结构措施研究[J].低碳世界,2015(31):116-117.

[3]梁明钊.探讨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的概念设计及结构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12):137-138.

[4]李芳.概念设计及结构措施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J].城市建筑,2013(20):58.

[5]赖武.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概念设计与结构措施[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13(04):117,140.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概念篇5

关键词:住宅结构;设计;问题分析;对策

abstract:intheresidentialdesign,therearestillmanyproblemsthatwedonotpayattentiontherewillbemistakes.withtheauthormanyyearsofworkexperience,thispaperputforwardthethinkingofanumberofissuesinthedesignofresidentialstructures.Keywords:residentialstructure;design;problemanalysis;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F287.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0前言:

住宅工程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安全。住宅质量的好坏主要由设计质量和施工质量两个方面来衡量。相对而言,住宅设计是一项繁重而又责任重大的工作,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安全、适用、经济和合理性。但在实际设计工作中,常常发生住宅结构设计的种种概念和方法上的差错。我国自2000年全面推行建设工程施工图设计审查制度以来,通过施工图设计审查发现并纠正了不少违反《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及其他一些违规设计问题,对规范设计市场秩序,确保设计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本文结合笔者多年参加施工图设计和审查的工作经验,对住宅结构设计质量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提出了住宅结构设计满足结构设计规范要求应注意的问题,并重点论述了住宅结构概念设计和地基设计,以避免或减少上述类似的情

况发生,确保住宅设计质量能上一个台阶。

1住宅结构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1.1防火设计问题比较突出

一些设计人员对防火规范、规定不熟悉,对建筑物分类有错误,导致在设计中对防火标准执行有误,消防处理不当,存在许多安全隐患;一些重要场所的安全疏散出口、疏散门开启方向不正确,影响安全疏散;有些设计中的防火分区面积过大,防火间距过长,设计存在随意性;有些消防设施设计不合理、不配套,建筑物一旦失火,消防设施将不能有效发挥作用。

1.2部分结构设计不合理,安全隐患比较多

如《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第7.1.8条(强制性条文)规定“底部框架-抗震墙结构,上部的砌体抗震墙与底部的框架梁或抗震墙应对齐或基本对齐”。有些设计把底层设计成大空间,抗震墙很少,上部砌体抗震墙大部分与底部的框架梁或抗震墙不对齐,造成结构体系不合理,传力不明确;有些设计中抗震分类、场地类别选用错误,导致整个结构设计错误。一些混凝土构件,特别是悬挑构件的最小配筋率达不到要求,有的相差一半,有的甚至一半都达不到;有些设计中荷载取值没有按规范要求来确定,存在漏算错算现象;有些结构设计与提供的计算书不一致,结构强度远远低于计算结果,设计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1.3设计深度达不到规定要求

一些设计人员制作图纸“偷工减料”,设计粗糙,过于简单,施工图中应有的系统图、大样图、相关剖视图漏缺;一些重要的、应该用图纸反映的内容只标注“见图集”、“由设备厂家确定”等,施工图设计表述不全,细部大样不详,不能反映工程的全貌;一些重要的设计依据、设计参数、工程类别、安全等级、耐火等级、防火消防处理等在设计总说明中没有标明或交待不全。

这些问题的产生,有的是由于设计人员没有对一般住宅尤其是多层住宅设计引起高度重视,盲目参照或套用其他的设计的结果;有的则是由于设计过程中对设计规范和设计方法缺乏理解;还有的是由于设计者的力学概念模糊,不能建立正确的计算模式,对结构电算结果也缺乏判断正确与否的经验。

2住宅结构设计的规范要求

为避免出现上述结构设计问题,在住宅结构设计时首先必须从结构计算和构造上满足规范的相关要求。

2.1结构计算应注意的问题

(1)免荷载计算的错误。诸如漏算或少算荷载、活荷载折减不当、建筑物用料与实际计算不符,基础底板上多算或少算土重。

(2)底框砌体结构验算。底部剪力法仅适用于刚度比较均匀的多层结构,对具有薄弱层的底层框架混合结构,应考虑塑性变形集中的影响,通常对底层地震剪力乘以1.2~1.5的增大系数;底层框架混合结构的剪力分配不能简单地按框架抗震墙的方法。因为底层框架结构中只有底层框架抗震墙,应采用双保险的方法,抗震墙承担全部剪力,框架按刚度比例承担剪力。刚度计算时,框架不折减,抗震墙折减到弹性刚度的20%~30%;应考虑底层框架柱中地震作用产生倾覆力矩所引起的附加轴力。

(3)避免楼板计算中方法不正确。连续板计算不能简单地用单向板计算方法代替;双向板查表计算时,不能忽略材料泊松比的影响,否则由于跨中弯矩未进行调整,将使计算值偏小。

(4)对电算结果的正确性作出有效评价。目前结构计算大多采用结构设计计算程序进行计算,如何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评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因此必须根据工程设计的经验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判断,根据其正确与否,决定能否作为施工图设计的依据。

2.2构造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构件最大配筋率和最小配筋率的限值。尤其是在抗震设计中既要保证建筑结构在地震发生时具有一定的延性,又必须满足最小配筋的要求。

(2)严格按照规范要求,保证钢筋在各个部位所需满足的锚固、延伸和搭接长度,材料选用也必须满足强度要求。

(3)为了防止屋面温度应力引起的墙体开裂,必须采取有效的通风融热措施。

(4)按抗震构造要求设置的构造柱,应在整个建筑物高度内上下对准贯通,上至女儿墙压顶,下至浅于500mm基础圈梁,或伸入室外地面以下500mm的构造柱与圈梁、楼板和墙体的拉接必须符合规范要求。

3住宅结构设计的概念设计与地基设计

3.1必须及早介入建筑结构的概念设计

住宅设计无论是多层砖混或框架剪力墙结构,都不同于以往的静力设计,必须从抗震的角度,采用二阶段设计来实现三个水准的设防要求。为此,结构设计人员必须及早介入建筑结构的概念设计,否则将会导致建筑结构设计的不合理,给以后的结构设计带来难度。住宅结构的概念设计是指一些在计算中或在规范中难以作出具体规定的问题,必须由工程师运用“概念”进行分析,作出判断,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例如结构破坏机理的概念、力学概念以及由震害试验现象等总结提供的各种宏观和具体的经验等。这些概念及经验贯穿在方案确定及结构布置过程中,也体现在计算简图或计算结果的处理中。住宅结构的概念设计在整个设计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幢建筑物的设计,如果没有事先经过全盘正确的概念设计,以后的计算模式再准确、计算再精确、配筋再合理,也不可能是一个经济、合理的优秀设计工程。因此在建筑物的方案设计阶段应正确把握建筑结构的概念设计,对不同形式的住宅建筑掌握各自概念设计中容易疏忽的要点。

(1)对一般多层砌体住宅结构,应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要求做到优先采用横墙承重或纵横墙共同承重的结构体系:纵横墙的布置宜均匀对称,沿平面内宜对齐,沿竖向应上下连续;楼梯间不宜设置在房屋的尽端和转角处;不宜采用无锚固的钢筋砼预制挑檐。

(2)对钢筋砼多、高层结构住宅,力求做到结构布置尽量采用规则结构。对复杂结构,可以设置防震缝,把它分割成各自规则的结构单元。结构布置以少设缝为宜,一旦设缝,则应使防震缝的设置与伸缩缝、沉降缝相统一;框架与抗震墙等抗侧力结构应双向布置,以便各自承担来自平行于该抗侧力结构平面方向的地震力;框剪体系的各抗侧力结构要形成空间共同工作状态,除了控制抗震墙之间楼、屋盖的长宽比及保证抗震墙本身的刚度外,还需采取措施,保证楼、屋盖的整体性及其与抗震墙的可靠连接。

3.2加强住宅地基结构设计

为防止或减少由于地基沉降或不均匀沉降引起的构件开裂或破坏,可以从建筑措施、结构措施、地基和基础措施方面加以控制。诸如:避免采用建筑平面形状复杂、阴角多的平面布置;避免立面体形变化过大;将体形复杂、荷载和高低差异大的建筑物分成若干个单元;加强上部结构和基础的刚度;同一建筑物尽量采用同一类型基础并埋置于同一土层中等一系列措施。地基的结构设计应分别就高层建筑与多层建筑考虑不同的设计。

(1)对高层建筑来说,由于需要一定的埋置深度,从经济的角度考虑,基础一般采用桩箱或桩筏结合的形式。此时应保证箱体的整体刚度,群桩布置的形心应与上部结构重心相吻合;当土层有较大起伏时,应使用同一建筑结构下的桩端位于同一土层中,并应考虑可能产生的液化影响。

(2)对多层建筑而言,从经济的角度考虑,一般不愿意采用长桩的方案。但对软土层覆盖层厚度较大的地区,一般都需要经过地基处理的方式来达到控制建筑物沉降的目的。常用的软土地基处理方式类型较多,但在选择地基处理方案前,必须认真研究上部结构和地基两方面的特点及环境情况,并根据工程设计要求,确定地基处理范围和处理后要求达到的技术指标,以及各种处理方面的适用性。同时综合考虑处理方案的成熟程度及施工单位的经验,进行多方案比较,最终选定安全实用、经济合理的处理方案。地基经处理后,还必须满足规范所规定的强度和变形要求。

4结束语

总之,建设工程是一种特殊商品,工程投资大、建设周期长,其工程设计质量不仅关系到工程的投资效益、使用要求,而且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抓好设计质量管理工作显得非常重要。针对当前设计质量状况,设计单位应加强内部的质量管理,设计管理部门要加大对设计质量的监督管理,结合施工图设计审查、专项检查、质量抽查等工作,加强对业主、勘察、设计单位的市场监管力度。特别是设计单位在进行住宅结构设计时必须在满足国家设计规范要求的前提下,加强住宅结构的概念设计和地基设计,才能提高住宅结构设计水平,确保住宅设计质量不断提升,以使住宅的结构设计工作做到更安全、更合理。

[参考文献]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概念篇6

关键词:建筑造价施工管理有机结合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

前言

每一个建筑工程的施工和建造,都要科学地进行施工管理,高效地运用现有的资金,从而实现项目工程的效益最大化。建筑造价的管理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也是建筑施工管理的核心内容。施工管理和建筑造价的有机结合是项目工程开展的重要保证。本文对现有的建筑施工管理和工程造价管理之间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为了使建筑造价和施工管理更好地结合,针对结合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保障建筑施工按期完成,从而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施工管理和建筑造价概念

1、施工管理的概念

施工管理从概念上可以分为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施工管理的狭义概念就是工程建设的施工方在施工阶段所进行利益管理行为和服务于项目整体利益。一般来说,狭义的施工管理目标主要包括施工质量目标、施工进度目标、施工成本目标等三个方面的内容,涉及建筑工程设计准备阶段,建筑施工设计阶段,动用前准备阶段,保修阶段等四个阶段。施工管理广义的概念是指建筑工程从施工开始到项目工程完工,所有工程项目的参与者(包括施工方)通过工程项目开展和策划,使质量目标、进度目标、费用目标能够得到实现的管理行为。广义的施工管理也可以理解为为了达到目标,对项目进行管理行为的总和,作用于项目的全过程,主要包括协调和组织、信息管理、合同管理、质量管理、进度控制、投资价格管理、安全管理等。无论是哪一种施工管理概念,都会对建筑工程建设的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与作用。

2、建筑造价概念

建筑造价可以简单地说就是建筑工程从筹划到完工整个工程所花费的所有费用。从建筑工程性质来看,可以将建筑造价分为建设项目总造价、单项工程综合造价、单位工程造价等三大类。而从工程资金费用在使用的工程部分不同可以将建筑造价分为税金、预备费、工程建设其他费用、设备工具购置费、建筑安装工程费等。对于施工企业来说,都是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因此在建筑造价方面,要认真进行全面的测算和评估,对工程施工费用进行计算。在实际的工程建设中,要开展竣工决算、施工图预算、项目概算工作。

二、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与建筑造价之间的关系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和工程造价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密不可分的。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与建筑造价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建筑工程造价科学合理的确定是将施工技术和经济管理相统一

建筑工程造价科学合理的确定是将施工技术和经济管理相统一,也属于工程管理的范畴。认真做好施工管理也是建筑工程造价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施工管理与建筑造价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业主方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要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同时还要加强对工程结算管理和合同内容管理。因此,建筑造价的科学管理对于施工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2、科学有效地进行工程造价是建筑施工管理的重要部分

很多专家都认为要对项目施工前期部分进行科学地监控,随后采取限额设计的方法,这不但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还对工程造价的控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属于技术经济问题。施工者的目的就是建筑非常实用的建筑,因此,要明确监督人员的责任以及设计人员的责任,这样就避免了因责任人不明确所造成的一些利益损失,也有利于对相关责任人的责任追究。

3、对建筑工程造价进行有效地控制

对建筑工程造价的控制应当从多方面采取综合性措施:从经济上对实际支出资金与计划资金进行比较,严格按照施工设计进展情况进行施工方案和设计的调整,对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各种支出费用进行严格的审查;从技术方面来说,应当认真研究节约资金、减少投资的方式,对设计方案的审查可以采取技术经济的概念,同时还应当对施工的各阶段进行科学严格的监督;从组织方面来说,将工程各部分的造价确定专门的负责人,明确具体任务以及建筑工程造价部门,明确项目组织的结构。

4、对建筑工程造价控制需要注意的两个方面

需要将施工技术和经验、自身的设备设施、现场施工的具体情况、施工图纸和合同、投标文件等结合起来,制定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案一旦确定就尽可能地不要进行更改,如果实际情况需要进行一定的修改,应当对修改后的施工方案进行经济、技术分析,确定施工方案合理后才能进行具体的实施。在施工过程中,建筑工程造价人员应当把机械管理员、材料、施工的技术人员联系起来,遵照经营管理的核心理念加强彼此沟通,从而真正实现节约成本的目的。其次是积极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方法,该方法是采取所有工程量由投标人完成后所需要的全部费用,这些费用主要包括税金、其他项目费、措施项目费、各项工程费等费用进行估算。工程量清单计价方式是招标人委托相关中介机构或者自行编制工程量清单,以此来反映措施性消耗和工程实体消耗状况,投标人以此作为依据进行自主报价。建筑造价的控制和管理是属于一个动态的过程,建筑工程造价人员要将施工、监理、设计等各方面密切配合,紧密联系起来,为项目的把关而共同努力,业主方对工程造价的监督要贯穿于施工项目的整个过程,在工程施工建设的不同阶段,要优化工程施工管理,加强造价管理,避免建设资金的不必要的浪费。要认真把握施工管理和建筑造价之间的关系,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抓住工程的关键阶段,达到降低工程造价的目的。

三、施工管理与建造造价进行科学有效结合的方法

通过对施工管理和建筑造价概念比较,对施工管理内容以及施工管理与建筑造价的关系分析,可以发现施工管理与建筑造价始终都在工程项目的全过程发挥着作用。施工管理和建筑造价有着非常重要的密切关系,建筑造价可以对施工管理提供一些非常重要的参考数据。同时施工管理科学有序地开展可以验证建筑施工造价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也有利于建筑造价目标的实现。基于上述认识,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实现施工管理和建筑造价的有效结合。

1、将建筑工程的统计和收集工作放在重要环节

建筑工程应当对工程特点、地质环境、地理环境等情况,了解施工的基本知识,能够理解和运用《施工合同》和《工程招标书》中的工作标准和工作内容,并且对预算有关的知识要认真掌握。只有做好上面的工作,认真与预算人员做好密切的配合,一旦发现可以索赔的因素,就要认真做好统计工作。

2、要努力构建优秀的造价管理系统

造价管理部门还要与其他部门认真做好配合,生产计划安排、施工方案、技术交底、工程变更、发票复印件、材料采购清单等资料要做到准确及时向造价管理部门进行递交。然后再由造价管理部门进行认真比较分析,然后进行定期核算,一旦发现实际用量与预算用量有很大差别时,就应当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并且从施工管理和预算管理两个方面找出解决办法。

3、认真做好施工管理和建筑造价的互相监督工作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一方面,施工人员要将建筑造价内容认真掌握,将实际施工与建筑造价相结合,同时进行科学的验证和对比,如果存在阻碍施工进展或不符合实际施工的情况,要设法保留一些相关的证据,通过内部申述或者仲裁进行自身权益的保护。

4、认真做好技术和经济的科学有效地结合

技术与科学属于两个不同范畴的完全不同的学科,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经济与技术能否进行科学有效地结合,对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影响。施工单位要认真做好保证建设工期和提升工程质量,同时还应当注重建设单位的经济效益,如果不考虑经济效益,就很容易出现亏损状况,甚至还要面临生存的危险,技术的发展也得不到保证。

结束语

总之,控制工程造价,不仅要防止投资突破限额,还要促进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及设计单位加强管理,合理使用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在施工阶段,必须重视造价管理的重要性,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造价管理。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与施工质量、工程进度,材料和人力的合理利用密切相关,需要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协力合作,才能实现工程的顺利进行,控制好工程造价。

参考文献

[1]唐晖.建设工程造价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探讨[J].中国住宅设施.2010(01)

[2]常建.建筑施工企业如何加强工程造价管理[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29)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概念篇7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效率;施工安全;措施

1引言

随着建筑规模的扩大和人们需求的提高,对建筑行业的技术要求更加严格,并且由于施工环境的多变性,施工安全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话题。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不仅关系着施工效益,更影响家庭和谐甚至社会安定,如何提高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效率,是未来建筑工程行业健康、稳定、快速发展的前提。

2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内涵

建筑行业是一种高危行业,极易出现安全事故和财产损失。因此,加大对建筑行业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是关系人们生命、财产安全以及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安全管理的内容是全方位的,包括从项目的动工到最后的验收工作结束,都离不开安全管理工作。安全事故一般是多种不安全因素同时发生而造成的,其中,施工技术不规范、施工材料、设备不合格、生产要素不安全是导致建筑施工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然而,这些安全事故的发生也和安全管理效率低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采取科学、有效的安全管理方式是提高建筑施工安全的一个重要手段[1]。减少安全事故和安全损失,需要施工单位、业主以及监理机构等有关部门对建筑施工项目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在国家建设部门的监督下直接管理建筑施工项目。

3建筑安全管理的特点

建筑工程施工项目因其自身特点,使其在安全管理方面也存在独有的特性,总体概括为以下几点。

3.1流动性

建筑施工具有流动性,使施工人员根据共组需要不断地变化工作地点,这也导致施工安全管理具有流动性。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建筑工程根据需要会对工程项目分成不同的工作面,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会在不同工作面进行流动作业,使施工人员长期处于不同环境中,这种施工地点不同的状况使施工人员流动性较大,导致安全管理的流动性,增加了不确定因素;(2)施工阶段不同导致的流动性,由于施工方案、施工进度以及施工方法的不同,施工现场处于动态变化中,导致施工环境和安全隐患也在不断变化中,从而引起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流动[2]。

3.2复杂性

我国土地面积辽阔,地形复杂、南北环境差异较大,导致不同地域的建筑施工条件差异较大。由于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习惯、生活理念不同而对建筑的要求不同,造成了建筑施工的复杂性;除此之外,由于不同地区发展不平衡,建筑施工企业的水平也相差较大,包括企业的资历、规模、技术水平以及人力物力等方面的差异。地区差异性导致我国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复杂性,并提出挑战。

3.3法规新

我国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在国家宏观法律的约束下,因地区环境存在差异性,其管理手段和管理形式并不统一,表现出一定的自主性以适用于企业发展,这就导致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会出现漏洞。然而,建筑施工安全工作是面向社会的项目,不应有地域的限制,应建立一套系统的、完整的法律法规进行指导、管理建筑工程安全施工,使安全管理工作更具法规定。

4提升建筑安全管理效率的措施

不断提升安全管理效率,完善管理制度,是进一步降低建筑施工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减少安全损失的重要手段。针对现有管理效率不足的现象,提出以下措施。

4.1完善施工安全管理制度

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是确保提高管理效率的前提,管理体系包括管理方针、管理策划、管理实施运行以及管理检查等。建立完善的管理方针,要求施工企业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建立一套具体的安全管理方针,使全部的建筑施工工具能普遍适用,并作为企业安全管理的纲领性文件;建筑工程的策划和实施应专门进行审查,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人员应制定详细、规范的审查方案,工程的策划和实施过程中出现偏差或重大问题时,应及时进行修整;工程最后的检查工作是安全管理的最后一道措施,要求安全管理者必须严格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进行审查,确保建筑施工的质量。

4.2将安全管理工作贯穿整个施工过程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工作不仅存在于工程的施工阶段,而是贯穿整个施工过程,包括工程设计阶段、评审阶段、施工阶段以及验收阶段。施工设计阶段的质量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决定施工过程的安全与否,设计阶段对工程信息掌握比较准确、设计比较详细、考虑比较周详,这样可以提高施工和施工安全管理的效率。对于工程设计评审也是如此,评审得越详细,施工的安全性也就越高。假如在建筑工程设计、审核过程中没有考虑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一些问题或危险,很容易引发安全事故。

4.3贯穿安全管理理念,执行奖罚责任制

贯彻安全管理理念是将管理工作细致化、层次化,以提高安全管理效率为基点,将安全管理贯穿到建筑工程的每一个阶段,细致分析、评价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隐患,并形成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理念,时刻将安全管理工作放在工程施工项目的前列;其次,制定奖罚分明的制度,对施工方、安全管理部门以及相关责任人实施责任考核制,并按考核结果制定薪资待遇,通过这种奖罚分明额制度,让安全管理者对建筑施工安全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确保安全管理者以最佳的状态执行工作,保证建筑工程管理工作高效完成。

4.4其他措施

为进一步提高建筑安全管理措施,还应采取以下措施,例如根据工程需要及施工阶段的不同制定提高管理效率的计划;管理工作重点控制与全面控制相统一;以工程整体安全为基础进行规划和控制等。

5结论与展望

建筑工程项目作为带动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一种高危行业,为确保建筑行业稳定、快速的发展,需要大力提高建筑安全管理效率,以建筑工程安全施工为前提。本文通过对建筑工程行业的特点进行讨论,提出了提高建筑安全管理的一些措施,包括完善施工安全管理制度、将安全管理工作贯穿整个施工过程、贯穿安全管理理念及执行奖罚责任制等。随着建筑行业安全管理工作不断被重视和完善,建筑行业将会迎来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文松,张明玉.一个评价企业管理效率的熵模型[J].技术经济,2003(2):52-54.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概念篇8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6S管理理念;施工现场管理;应用措施

一、6S管理的概念

6S管理中的“6S”是六个单词: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标准化(SeanDaRDiZe)、素养(SHitSUKe)及安全(SeCURitY)。因为这六个单词在日语中以S为开头,所以又被企业简称为6S。6S的管理理念是规范人与物,通过改变人思考与行为方式,提高人的思想品质来强化企业的现场管理,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整理是指将工作场所中必要的物品存放好,将不需要的物品放在其他地方,保证工作场所的干净整洁。整顿则是指将整理后留下来的必需品放到指定位置,排放整齐,从一定程度上提高工作效率。清扫的含义是指将工作场所的垃圾打扫干净,保持工作场所的干净。标准化是指维持整理、整洁与清扫工作,并制定相关的工作标准加以规范,保持工作场所的干净整洁。素养的要求是让每位工作人员养成良好的工作生活习惯,在工作过程中遵循一定的规则,提高工作积极主动性。安全则是指在工作过程中要以安全生产为第一准则。企业要能够对安全生产提高重视,要能够加强安全教育工作,为员工提供一个安全的生产环境,确保生产工序安全可靠。

在建筑施工现场实行6S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施工现场通过整理、整顿、清扫、规范化、素养、安全等六种活动的开展,能够为提高建筑施工行业的现场管理水平,在保证施工现场安全的同时规范施工技术,提高施工人员的职业素养,培养施工人员安全生产的意识。在施工现场实施6S管理理念,能够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社会形象,能够提高工作人员的归属感;能够促进施工技术的规范化;能够减少施工现场资源浪费现象,提高施工效率;能够保证安全生产,提高建筑物的质量;能够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总之,6S管理理念的应用范围比较广泛,能够满足各种行业企业现场管理的要求,能够提高企业的现场管理水平。

二、施工现场应用6S管理的具体措施

(一)提高员工职业素养

现代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高低主要受企业人才的影响,如果企业人才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那么就会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建筑施工行业中,不仅仅那些高学历的人员可以称之为人才,那些有较强的专业素养、团队合作意识高、敬业精神高、学习能力强的员工都可以成为人才。提高人员职业素养、培养人才的主要途径是对员工进行专业培训。在施工现场管理工作中,基础管理人员需要培养安全生产意识、节约成本意识、管理意识;基基层的施工人员需要树立安全生产意识、提高专业施工技能。建筑施工企业需要对员工进行岗前培训、在职培训及定期培训,通过培训活动来增强员工的6S管理理念,让员工在生产过程中遵守6S管理条例。另外,建筑施工企业还要能够在了解工作人员特征的基础上,制定出不同的培训方案,让工作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实现自己的价值,这有利于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生产效率。

(二)加强施工现场设备管理

施工现场设备是建筑施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运转的基本保障,设备的性能好坏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项目的工期进度与生产质量。保持建筑施工设备性能良好能够有效地缩短项目工期,加快施工效率,使建筑施工企业又好又快地完成项目工程,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建筑施工企业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加强施工现场设备管理。首先,建筑施工企业需要做好施工设备的选择工作,确保施工设备的安全运转。其次,建筑施工企业需要建立施工设备维修与保养制度,让员工养成定期保养、维修的习惯。最后,建筑施工企业需要建立维修机制,制定维修方案,当施工设备发生故障的时候,要能够做出快速反应,以保证在最短的时间里解决故障,将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

(三)加强施工现场材料管理

在施工现场材料管理工作中,最常出现的问题就是材料的利用率较低,浪费现象比较严重,预算的材料量与实际施工过程中的消耗量直接悬殊太大,实际使用的材料有效利用率又过低,这就导致企业的生产成本过高。施工现场材料堆放杂乱是常有的现象,这就导致建筑施工人员难以快速获得自己需要的材料。加强施工现场材料管理需要做好下面几项工作:首先建筑施工企业需要做好材料核对工作;其次,要能够严格执行材料领取制度;第三,要能够根据材料消耗记录找出材料管理工作的问题所在;最后,需要提高建筑材料的有效利用率,杜绝浪费现象。

(四)树立安全绿色施工意识

在施工现场管理过程中,安全管理是最为重要的一项工作。安全管理工作就是在施工过程前期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风险隐患。安全管理不仅仅是保证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还要能够保证生产设备的安全。建筑施工行业需要在施工过程中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第一,要能够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为施工人员安排定期体检,以预防职业病的发生。第二,建筑施工企业需要保证施工设备的安全正常运转,将建筑施工企业损失尽可能降到最低。建筑施工企业需要建立健全安全施工制度,并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保证建筑施工企业高质量地完成工程项目。另外,随着科学发展观的发展,绿色施工意识深入人心。绿色施工能够提高建筑材料的利用率,降低碳的排放量,保持施工环境生态平衡。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要能够树立节约意识,节约资源与原材料,在保证建筑质量的基础上保证成本投入最低化。建筑施工现场需要将建筑施工对环境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在和谐的环境里完成建筑施工任务。

总而言之,只有保证施工现场环境的整洁,树立安全高效生产的意识,才能够保证工程项目的高质量。在施工现场管理过程中应用6S管理理念,才能不断创新施工手段,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素养,提高施工现场管理水平,规范施工技术,保持施工现场整洁,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6S管理制度一定要与施工企业文化相结合,与施工现场管理制度结合,才能提高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李文.6S管理在施工现场管理中的应用.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12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概念篇9

【关键词】建筑工程建设;建筑管理;工程质量监管;概念与内容;具体的措施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建筑行业的发展空间更大,如何建设高质量的项目成为建筑企业和人们关注的问题。在建设主体多元化和建设程序规范的新时期,建筑企业要加强工程质量监管工作,在行政管理、技术管理和质量监督管理制度上有所创新,不断的完善各种监督手段和措施,发挥工程质量监管工作的功能,全面促进工程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1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监管的概念与主要内容

1.1建筑工程质量监管的概念。建筑工程质量监管是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主要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为保证建设工程使用安全和环境质量,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的标准,对责任主体和有关机构履行质量责任的行为以及工程实体质量进行监督检查,维护公众利益的行政执法行为。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日益完善,建设工程质量监管体制也逐步的建立并完善,为我国建筑行业的质量提供保障。

1.2建筑工程质量监管的主要内容。建筑工程质量监管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涉及到了工程项目建设的每一个环节,因此我们要全面的把握工程质量监管工作,拿出高质量的建筑工程,为企业赢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信誉,促进企业的发展。建筑工程质量监管包括:登记和资料汇总、质量监督体系的建立、图纸的审核工作、材料质量控制、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监督、工程验收监督等几个主要的方面。登记和资料汇总是工程质量监管的一项重要内容,为工程质量管理提供依据。在实际的工作中,要对施工单位提供的质量申报进行登记,同时对质量监督站所提供的合同、施工图、地质勘测报告、设计图纸的审查报告、建立合同等相关的资料进行汇总,如果相关的资料不齐全,监督人员有权停止施工。

2建筑管理中加强工程质量监管的措施分析

从整个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来看,建筑工程质量监管要在每一个阶段进行管理,因此在实际的工作中,工程质量监管要分段进行,也就是从施工前的质量监督管理、施工中的质量监督管理和竣工后的质量监督管理三个方面进行全面、具体的质量监管工作。

2.1建筑施工前的质量监管工作。施工前的质量监管主要是对施工的准备进行监管,为具体的施工做好准备工作,为具体的施工打下基础,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1)对施工所需要的文件进行整理。主要是对施工前的各种文件进行审核整理,避免出现违规行为,保证为工程提供数据的各种有效的工数据和文件。(2)对施工招标工作进行监管。在监管时将市场监督和质量规范结合起来,对参与投标的单位进行资质的审核和评价,通过竞争的机制来保证市场化的良性筛选。(3)对施工合同进行监管。在施工前对合同内容进行深刻分析,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2.2建筑施工中的质量监管工作。建筑施工中的质量监管是工程质量控制的关键。在施工中的质量监管要以工程的重点为中心,根据工程建设的实际,采用各种手段进行质量管理,确保工程质量管理的有效性。(1)有重点的进行质量监管工作。在实际的工程中有三个重点工程需要特别的注意,包括:基础工程、主体工程和施工环境,将这几方面的工作进行有效监管,就能够有效的监管整个工程的质量。通过有重点的进行质量监管工作,可以使工程质量监管变得相对简单化。在对重点工程的监督和管理中,要严格按照规范标准执行,保证各项工程规范进行。建筑施工正式开始后,监管工作就进入了关键时期,在具体的监管中要确保现场检测控制工作的质量,保证科学技术和设备的工作效率,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和说服力,进而保障了现场质量监管的权威性。同时在对重点工程的监督和管理中,要增强规范标准的执行和贯彻,从而保证工程的各项规范得到实施。(2)加强对工程建筑技术的监管。建筑工程的技术管理也是一项重要内容,在监管中一定要从技术工艺上入手,确保此类技术工艺适合建筑的需要,保证建筑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在对现场质量监管时,确保硬件条件符合规范的要求;对重点项目竣工检测的结果进行严格的审查,确保资料的准确性;对现场形成的质量保证文件机进行检查和评价,将质量监管工作在生活中体现出来;对工程中的重点项目进行实地的测量和检查,确保关键点的质量。同时我们要注意到,在对关键点的监管时,要以统一的标准来进行衡量,实现了监督的有效性和权威性。(3)采用先进的技术,提高科学管理的水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管工作要采用先进的技术,将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等融入到质量监管中,实现质量监管的网络化、信息化,有利于提高监管的质量和效率。

2.3建筑施工后的质量监管。施工后的工程质量监管,要保证工程质量符合建筑合同的标准,不合格的建筑不能投入使用,这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避免建筑存在安全隐患。同时注意对后续工程的监管,避免对前期主体工程造成不必要的破坏,影响工程质量监管的成果。

3结束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城市建设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建筑行业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建筑项目的质量是建筑企业的生命,是良好信誉的外在表现,因此我们要不断的加强对建筑工程质量的管理。建筑工程质量监管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涉及到了建筑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一旦有哪一方面做的不好,都会影响到建筑工程的质量。我们要深刻的认识到质量监管工作在工程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避免因质量不好造成的群众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朱孟朋.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中的若干问题分析[J].科技资讯,2009,(07).

[2]陈瑞物.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探讨[J].科技资讯,2009,(05).

[3]王振江.浅谈现代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04).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概念篇10

【关键词】钢结构;建筑;绿色施工;问题

0.前言

钢结构具有自重轻、强度高、抗震性能好、隔音、保温、舒适性好等特征在建筑工程中得到良好的运用,标志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完善,钢结构的生产也有了质的飞跃,钢结构具备绿色建筑的条件,有利于保护环境、节约能源的建筑,其实顺应时展与市场发展的需求的,成为中国建筑的主流,同时也为住宅产业化的全面实现奠定基础。

1.钢结构的优势及应用的必要性

钢材是是钢结构的建筑的主体结构,一般情况下是由型钢与钢板等钢材组成的各类建筑构件,以钢梁、钢柱为形式呈现出来的,并采用焊缝、螺栓、或者铆钉的连接方式将其拼装在一起,然后配以轻质钢板或者是节能砖等材料作为墙体建造成的。

目前,我国大力提倡构建和谐社会,提倡建造节能型住宅,实现住宅产业化,尤其是在一些大中型的城市,面对人口与土地矛盾的激化,如何满足人们对生存环境的需求及舒适性的要求成为当今建筑相关部门所关注的,除此之外,还必须要注重到建筑的美观性及设计的独特性。同时,低碳经济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必须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在这一大背景下,钢结构凭借自身的独特优势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钢结构成为解决异形建筑问题的最佳选择,钢结构建筑承载力较高,密闭性好,而且用料省、容易拆除,而且可回收,同时,钢结构建筑的以节能砖、防火涂料等材料为主,大大降低了钢铁污染带来的高风险,符合国家绿色环保、节能减排的发展理念,与我们所提倡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一直,缓解了人口与土地的矛盾,拓展了生存空间,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2.绿色施工概述

不可否认,建筑施工对我们所生存的环境是具有一定的破坏性的,近年来,各行各业对环保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在低碳建筑的时代,人们的绿色意识日益强烈,绿色意识要贯穿建筑施工的每个环节,包括材料的选择,施工管理、使用阶段,要尽量降低能源的使用,提高能效,降低污染物的排放,这已经成为建筑行业的主流,而钢结构是其最佳的选择。

与传统的活动相比,绿色施工是延长建筑生命周期的关键,随着绿色建筑概念的普及,绿色施工在建设中要以质量、安全为前提,利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最大程度地节约资源,减少施工的负面影响,满足节约土地、节约水、节约材料的目的。绿色施工与绿色建筑相同,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体现。

3.钢结构建筑的绿色施工

绿色施工不是说说而已,首先要有完美的设计的方案,然后根据绿色施工的要求,结合施工的环境与条件,不断地优化方案。绿色施工是由施工策划、材料的采购、现场施工及验收等都要加强管理与监督,保障施工活动的顺利开展。

3.1进行资质的审查

首先要对组织的设计进行审查,尤其是现场拼装、吊装与安装,重点身缠施工吊装机具起吊能力施工技术措施、垂直度控制方法与架外形控制措施、特殊的吊装方法要有详细的施工方案,同时要对施工单位的焊接工艺报告、合格证等证书进行审核,要确定工艺准确,方法合理,位置精确。同时要禁止无证上岗、尤其是焊接工必须要具备全位置的焊接证书、一般的证书严禁上岗。

3.2建筑设计是基础

在钢结构设计的整个过程中必须要强调“概念设计”,其在结构选型与位置阶段特别重要,在钢结构设计中药依据整体结构体系与分体系间的力学关系、震害、破坏机理、试验现象与工程经验中获得设计思想,对部分难以做出精确理性分析或者没有规定的问题,要从全局的角度来控制结构的布置与细节的管理。除此之外,设计中药尽量使结构布置与规则相符,并作除弹性设计外的弹塑性层间位移验算。设计时可依据前期的计算机设计程序,将其各部分构件按生产标准进行后期制作拼装,将设计与生产完美结合,在丰富建筑风格的同时也提高了施工效率。

3.3做好成本预算工作

成本预算最主要的目标是降低材料的损耗,保证材料的高效利用性,避免材料的不合理性而导致材料浪费;同时要进行定额管理,在施工前做好项目的预算,然后在施工中严格遵循预算执行,要将经济效益与职工的劳动的紧密结合,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

3.4选择正确的施工方法

在安装与防护钢结构的工作中,药建立科学高效的保障体系与操作规范,在施工中,要保证钢构件全部安装,使其有足够的空间刚度与稳定性。在开始安装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报考清理现场,道路修建,运输构件及使构件就位、拼装、加固等等。同时,还要特别注意钢结构的测量,这是最主要的程序,直接影响测量的质量。测量的主要内容是:土建工序交接的基础点的复测和钢柱安装后的垂直度控制;沉降观测。

3.5加强安全管理

要在国家劳动保护政策的指导下严格执行相关的企业安全、文明施工规定,明确施工责任,贯彻“谁施工,谁负责安全”的任务,落实责任,切实将安全施工落到实处,加强安全施工宣传,在施工现场的显著位置挂标语,警示牌等等,提升施工人员注意安全,施工人员进入到施工现场必须要配备安全措施,对施工机具、机械要定期检查,尤其是一些特殊的安全设备,必须要及时检查,保证完好。

3.6选用最合适的设备

建筑施工单位要尽量选用一些性能好、噪音低、污染少的设备,在施工区域与非施工区域建立间隔设施,施工现场所采用的热水锅等要用清洁燃料,在市区的施工,禁止使用柴油冲击桩机、振动桩机、旋转桩机与柴油发电机,避免高噪音噪声污染,要充分利用废物燃料,尽量减少光、气等污染。

3.7注重环境保护

为了实现绿色施工的目的,关键是要按照规划部门的要求获得相关的手续后方可搭建活动房屋,要保证所采用的原料符合施工的规范,在工程结束后,要选择有合法的资质的拆除公司将临时设施拆除;其次,建设单位或者施工单位要采取有效地方法,隔断地下水进入施工区域,限制施工降水。最后,还必须要控制好施工扬尘,保证建筑环境的和谐。除此之外,施工单位还要做好渣土绿色运输、降低声、光排放等,保证建筑活动符合绿色要求。

4.结束语

作为建筑业落实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手段与重要环节,业内人士已经人士到绿色施工的重要性,但是到目前为止,却仍然没有出台相关的绿色施工管理体系,缺乏有效地指导标准衡量施工企业的绿色施工水平,这对绿色施工的推广与管理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作为建筑施工的单位,必须要打破传统的观念,不断地学习、探索、穿心、发挥钢结构在绿色建筑的优势,做好钢结构的绿色施工,推动我国建筑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春生.钢结构的耐火特性及钢结构防火涂料的应用.广东建材,2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