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高三电工基础知识点十篇高三电工基础知识点十篇

高三电工基础知识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50:09

高三电工基础知识点篇1

关键词:复习方法;电工基础;方法

江苏省对口单招是使职高生能像普高生一样,通过统一考试,进入高等学府深造的一条重要途径。电工基础是电子、机械、机电专业学生大综合考试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为了让学生学得好又学得轻松,高三电工基础的复习课怎么上才好?是在枯燥乏味的重复中煎熬,还是在漫无边际的题海中挣扎?这些问题都是每位高三电工教师所关心和思考的问题。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高三复习,要研究教学内容,更要研究教学方法。下面我就结合教学实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狠抓基础知识。类比分析,深入了解,巩固提高

我认真研究了今年的对口单招大纲,认为其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和运用这些知识、技能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促进创造性思维能力。根据教学大纲,结合学校的教学条件和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实际情况,我对教材内容进行了知识体系结构的分析,把教学内容分为基础知识、基本概念、重难点知识。在复习过程中,首先注重的是紧紧地抓住书本上各个知识点,使学生了解各知识点的本意,让学生知道它的内涵和外延,做到深入理解、牢固掌握。这一点是整个复习过程中的前提和基础,万丈高楼平地起,基础可谓是关键。下面就以“复杂直流电路”专题复习为例,谈在基础知识中如何培养学生系统分析和思维能力。“复杂直流电路”专题有三条主线:(1)以“基尔霍夫定律”为核心的支路电流法,进一步扩展到回路电流法和节点电位法;(2)化复杂直流电路运算为简单直流电路运算的“叠加原理”,可以延伸到不仅电流可以叠加,电压也可以叠加,但功率不可以叠加;(3)以“等效思维”为核心的戴维南定律和电压源、电流源的等效变换。讲些实用性的典型的题型,使学生能有序地掌握基础知识,再通过对比分析,得出各种方法的特点、优劣,进而巩固知识点,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二、梳理知识点。形成系统知识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各知识点后,教师应指引学生对这些知识进行梳理和串连,使其连接成线,使零散的知识点串成一个整体。这样可使学生灵活分析,综合运用。比如第六章电磁感应的现象,先讲感应电流的原因和条件,再讲感应电流方向的判别,再讲感应电动势(即电磁感应定律),最后讲电磁感应的两种特殊现象――自感、互感。

三、将系统知识板块化,从而形成几大专题

把整本书的知识纵横联系,将不同的知识经过移动,形成一个个知识板块,进而形成专题讲座。让学生系统化了解,使其达到知其所以然的能力目标,同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长期记忆。这一阶段是在前两个阶段复习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学生对知识形成条理化、系统化、完整化、深化理解的关键,也是学生能否取得对口高考优异成绩的关键。根据复习的情况和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规律组合,构成不同的专题。

高三电工基础知识点篇2

关键词:《电工基础》渗透习题意识

在《电工基础》教学中渗透“习题意识”,是指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按知识的系统性、规律性,有目的、有意识地结合教材内容,适当编制习题让学生去解答,克服做题的盲目性、随意性,使教学趋向量化和定向化。同时,在《电工基础》教学中渗透“习题意识”,也能有效增强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笔者多年来一直担任计算机对口单招班《电工基础》课程教学和高三复习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经过总结和提炼,认为在《电工基础》课程中渗透“习题意识”应切实从下列三个方面去做。

一、讲清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的同时,注意渗透“习题意识”

对于基本概念,一般都应使学生理解它的含义,了解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如在讲授“电压和电位”的概念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理解电压的“绝对性”,即电路中两点之间的电压与所选择的参考点无关;理解电位的“相对性”,即电路中某点的电位取决于所选择的参考点,参考点改变,该点的电位也随之改变。在讲清这些概念的同时,教师应及时设计一些习题让学生思考,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例如,讨论某电路中a、B两点之间的电压(分别选择a点和B点作为参考点),验证a、B两点之间电压的“绝对性”;讨论该电路中a、B两点的电位(分别选择a点和B点作为参考点),验证a、B两点电位的“相对性”。

对于基本定律,在讲解时教师应注意通过实例、实验和分析推理过程引出,应使学生掌握基本定律的表达式(包括文字表达和数字表达式)和适用范围。如在讲授“部分电路欧姆定律”时,笔者要求学生理解该定律的文字表达:“通过电阻的电流与加在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掌握该定律的数学表达式i=U/R。在理解和运用该定律时学生要注意以下几点:①R、U、i必须属于同一段电路;②不可把三个量间的因果关系与数量上的联系混为一谈:从电流形成条件的角度来分析,导体两端存在的电压是因,而导体中形成电流是果。欧姆定律揭示了由导体两端电压决定导体中电流的规律性。U、i之间的这种联系是因果关系。在运用欧姆定律来解决具体问题时,已知三个量中的任意两个量,即可求出第三个量。这仅仅是利用了三个量之间数量上的联系。③运用欧姆定律计算电阻时,即R=U/i。这仅仅意味着利用加在电阻两端的电压和流过电阻的电流来量度电阻的大小,而绝不意味着电阻是由电压和电流的大小决定。无论加在电阻R两端的电压取何值,电压U和相应的电流i的比值总是不变的。这时,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判断题和选择题,通过习题来巩固该定律,辨析相关的表述。

因此,教师在传授电工基础知识时,要探索处理问题的方法,理清研究的思路,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推理能力和想象能力。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应按知识重点、学生的知识水平及知识的“转化”规律,编选一些有利于巩固知识、掌握知识的基本练习题。这些习题,尽可能包括计算题、问答题(所学知识定向说明和解释电现象的题目)、选择题(目的性较强的题目)、证明题、思考讨论题和引申题等。

二、选好习题,上好习题课,通过例题渗透“习题意识”

题目的选择直接影响习题课的质量。教师必须精心选题,习题的选编要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概念和知识的理解,以及对解题方法的掌握,通过例题的讲解和作业题的练习,达到明确概念、掌握方法、启迪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因此,在选择电工基础习题时,教师要注意目的性、典型性、延伸性、针对性和综合性。习题教学是将知识转化成能力的过程,在习题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采用“多变、多析、多问、多解”的导向法。“多变”就是对一道题改变叙述方式、增减或隐蔽条件,增设“干扰量”或“比较量”,进行纵变、横变、纵横变,让学生在分析、比较和判断中拓宽思路。“多析”,就是让学生对一道题从不同角度入手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多问”,就是对一道题从不同角度提问,使原题“开花”形成程序题,这样做既可以拓宽思路,又可以使学生把知识学活。“多解”,就是对同一题从不同角度启发、诱导,让学生用多种方法去解答。这样做不但可以发展学生思维,而且可以让学生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可见,在习题教学中通过“四多”导向有助于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教师应通过讲例题渗透“习题意识”,让学生注重习题的变通性,强化对问题的多维思考,以便充分发挥例题的示范、开发、导向等功能。

三、搞好复习,以“考”代“练”,强化“习题意识”

复习是电工基础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复习的本身就渗透着提高。复习的重点应放在系统地掌握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上,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上。教师努力从如下三方面去做,才能实现复习所要达到的目标。

1.在概念和规律的复习中,教师要向学生介绍知识结构,注重挖掘知识的内在联系,搞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务必使学生把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立体化。

2.教师应结合各知识点编选习题,对典型题深入剖解,解题强调“四多”,即“多变、多析、多问、多解”,使学生通过解典型题,达到触类旁通的学习效果。

3.教师要搞好训练,精选题目,以“考”代“练”,单元过关。“练”是关键,“考”是手段。为此,教师要注重理解能力的考查,进行鉴定性测试、形式性测试和总结性测试,在形成性测试后,及时进行反馈、矫正、补缺、提高。同时,教师要瞄准对口高考试题的题型和考查方向,强化规定时间内的仿真适应性做题训练,从而提高学生做题效率,强化“习题意识”。

从上述几个方面可见,在电工基础教学中巧妙渗透“习题意识”是符合教学规律的,它与搞“题海战术”截然不同。渗透“习题意识”跟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是有机的结合,它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这个过程是一个以“用”促“学”,学用结合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巧妙设计习题(或题组),能给学生提供一个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实习”场所,有效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转化”效率。值得注意的是不能以习题代课本,因为习题在很大程度上只能体现知识的点,体现不了知识的面,但习题有导向作用,所以教师对习题的选编要紧紧围绕掌握知识、发展智能这两个基本点,使习题有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高三电工基础知识点篇3

关键词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探索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7)14-0035-02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是高等学校电类和非电类专业的通用基础和专业核心课程,其显著特点是量大面广,教学内容几乎涉及电气电子信息学科的各个领域,在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电路分析基础课程在教学上具有定理概念多、理论内容层次复杂、实验教学环节薄弱等特点。其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在掌握电路相关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熟悉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电路分析计算能力以及培养学生从事相关基础研究的能力和科研归纳能力。鉴于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特点及其教学目标,学生对于此课程的学习具有一定的难度及强度,本文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从教学实践出发,针对目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针对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提出一些建议与想法。

一、课程教学内容

以周围教授主编的《电路分析基础》为例,该教材具有知识体系完善,涉及知识点多、逻辑性强等特点,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大学物理和高等数学等多门前置学科的基础知识。依据教学大纲,电路分析基础课程从内容上主要分为基础电路知识与分析方法、线性网络分析方法、交流电路及元件分析、线性电路频率响应特性等四个主要部分共七个章节教学内容。《电路分析基础》第一至三章是基础电路知识与分析方法,在介绍电路基本元件及基尔霍夫定律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基于单口网络的等效变换方法。第二部分是线性网络的各种分析方法,包括电路分析基础的重点,戴维南等效定理与诺顿等效定理。第三部分内容主要是动态电路瞬态分析、正弦稳态电路分析及耦合电感与变压器知识的介绍。最后第七章是线性电路的频率响应特性。课程知识点结构及层级较多,对授课教师要求较高,需要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注重新知识、新技术的引入,理论与实验相结合,才能使学生较好地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

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存在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传统的课堂讲述及ppt演示教学存在一定问题,原因是电路分析基础课程较多的教学内容,丰富的知识结构体系使得课程学时较为紧张。此外,课程理论性强,各种概念较为抽象,学生难于理解;而作为传统理论基础课,n程也缺乏实践实验环节支持。

为了让学生能较好地掌握电路分析基础中涉及的理论及模型,需要在传统教学内容和方法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就教学手段而言,除了充分利用ppt等多媒体工具外,可构建交互式课程资源共享平台,使教学逻辑思维形象化,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这样直观且形象的知识讲解有利于改变教学内容的注入方式,使学生能够牢固掌握相关知识要点。教学方法上,需要改变灌输讲授的方法,对于关键知识点,多采用引导、启发式的教学方式讲授。首先引出问题,再以问题讲解为核心,注重实践环节,注重理论分析和实际实验设计相结合的教学理念。

三、考核方式改革

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客观评价是课程教学考核的重要环节,为了能够更加客观、科学地考核学生,获得课程教学达成度数据,针对课程特点,从关注学生解决问题实际能力、理论掌握度及平时学习达成度等多方面入手,对考核方式作如下尝试:(一)针对关键知识点,在教学过程中设计随堂小测试,进行相应课堂问题讨论,从而增强学生上课积极性及独立思考能力;(二)根据学生平时作业情况,及时分析获得相关知识点达成度结果,及时解决学生学习疑问,使学生在自学为主的基础上对课程有更深入了解;(三)建立eDa实验随堂示例教学设计,将平时学生需要完成的实验设计,例如戴维南定理验证、正弦稳态电路分析等列为随堂示例内容。引入ewB,matlab等计算机仿真手段,使相关知识点的讲解更直观,简明,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学习效果。

四、结束语

电路分析基础是电子电工、通信等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能够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理论基础。本文针对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提出一些课程教学改进的措施与建议,以期能够有助于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与深度理解,能够促使学生及教师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实验相融结合,通过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工程实际素养而达到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邱关源.电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高三电工基础知识点篇4

[关键词]电工基础教学方法研究性学习现代教育技术

《电工基础》是职业学校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是高职高专各专业培养人才必须具备的理论基础。该课程要求学生获得必须的电工基础理论、电路分析计算能力及电工测量等基本知识与实践技能。因此该课程具有理论性强、内容抽象、与实际联系紧密等特点。

一、《电工基础》的课程特点

1.理论性强

《电工基础》课程的理论性首先体现在概念多、基本知识点多、单位制较复杂上。如“磁场与磁路”这部分内容,基本概念有磁力线、磁感应强度、磁通、磁路等,概念多而且较抽象;基本知识点有磁场的性质、安培定则等;单位制有特、韦、高斯等,不常用,易遗忘。其次要有一定的数学功底,“电工基础”中公式繁多、复杂,解题的方法较为灵活,电路逻辑性较强,扎实的数学基础是学好此课程必要条件。另外其内容有较强的整体性,例如“单相正弦交流电路”知识分为两个层次,层次一是层次二的前导和基础,层次二是层次一知识的继续和深化。它们是逐步展开和逐步深入的,且脉络清晰,共同组成一个密切相关的整体。

2.与实际联系紧密

《电工基础》的实验课是学生对事物认识的实践环节,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技能的基本训练部分。学生通过实验获得感性认识,验证和巩固所学的基本理论,加强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的理解。通过电路实验环节,使学生掌握一般电量的基本测试方法和调试方法及能正确使用常用电工仪表与设备等。

二、《电工基础》教学方法

1.演示实验教学法

电工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是该课程不可缺少的重要教学环节。通过实验,可以加强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验证理论的正确性和巩固所学的课堂知识。在讲授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内容时,运用演示实验这一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用语言、板书、板画等方法把难以描绘的内容展示出来,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帮助学生理解和牢记知识。

2.对比教学法

对比教学是引导学生发现教学中一些相似或相反的规律,从而达到识别、理解、运用的教学方法。电阻、电感、电容是电子电路的基本元件,掌握好三个元件的基础知识,可为学习交流电和电子技术课程打下基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对电阻元件比较容易理解,而对电容和电感的性质很难掌握,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运用对比法,让学生发现其中的类比性。电阻的定义公式为R=U/i,电感为L=ψ/i,电容为C=Q/U,U、L、C都是外部的因素,通过实验得到了R、L、C的定义公式,这三个公式具有很好的类比性。而R、L、C都是反映其本身的特性,而不随外界的电流或电压的改变而改变,由此推出三个与其本身性质有关的公式,学生通过对比,就很容易接受和理解了。

3.研究性学习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注重对学生的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的培养。新课程理念的核心就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通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来挖掘学生的潜能,从而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因而它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是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学习过程,是师生围绕着解决问题,共同完成研究内容的确定、方法的选择以及解决问题相互合作和交流的过程,因此,它体现了新课程理念。故我个人认为,职业高中的教学也应引入研究性学习。下面是笔者在电工基础教学中尝试研究性学习的办法。

(1)结合教学内容,设置研究课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为了充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一改过去教师讲、学生听、记的方式,采用让学生自主学习的形式,通过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使学生真正体会到“获得真理”的乐趣。如在学习电阻串并联知识时,我让学生根据所给电路,通过自主学习、分组讨论的方式归纳出串、并联电路的特点。课后布置这样一个课题:如何根据串并联电路的特点来扩大电表(电压表、电流表任选其一)的量程?要求:①明确扩大电表量程应确定哪些数据?②如何确定这些数据?③实际用电表与你所计算的理论数据是否相符?为什么?④你能否制作一电表(可能的话)?并用所制作的电表进行测量?⑤如何尽可能地减小测量误差?等等。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结合学科特点,设置研究课题,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电工学是基于实验基础上的一门学科,很多概念、规律都与实验有关。课堂教学中若能正确、适时地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能化解难点、理清思路,更好地让学生掌握概念、规律等。如在学习楞次定律时,由于该定律在本章中是一个重点、难点内容,从多年的教学情况来看,学生不易理解定律的含义,特别是不易理解定律中“阻碍”这两字的含义,因而也就不能很好地应用定律去解决问题。基于这些原因,我在教学中改演示实验为学生探索性实验,通过学生的探索、讨论,很快弄清了诸如磁铁极性的变换与检流计指针偏转方向的关系;磁铁插入(或拔出)的快慢与检流计指针偏转角度之间的关系等问题。

4.多媒体教学法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电脑的广泛普及,多媒体教学已得到广泛运用,要善于利用多媒体课件促进教学改革。多媒体课件交互性强,教师在演示时能灵活机动,迅速方便,轻松省时,使课堂教学容量增大,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电工基础中好多传统演示实验可用课件代替,例如可制作课件模拟日光灯的启动原理、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左手定则和右手定则的应用等。多媒体课件应用文字、图像、色彩、声、乐等对学生的视听觉进行多样化刺激和诱导,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多媒体课件突破教学难关。因此课程的内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教师用语言不易描述。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使传统教学手段难以讲解清楚的内容变得直观生动。如电场与磁场在实验中是看不到的,学生感到很抽象,如采用多媒体三维动画技术模拟该过程,学生就能够很清楚地看到电场线、磁感线的整体分布及动态变化过程,变抽象为形象。

《电工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为了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就必须以现代的教学思想为指导,从实际情况出发,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设备条件,选择一种或几种最优的教学方法,综合加以运用。

参考文献

[1]俞红.电工基础.学科中创建探索性学习活动的教学模式[J].职教通讯,2003,(7):23-24.

高三电工基础知识点篇5

电工技术课程体系由基础知识、应用技能、综合测试和课程评价四个模块组成。其中,基础知识模块包括电工技术的最基本内容,其主要功能是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应用技能模块包括实验、基本技能实训和电路仿真等与电工技术理论内容相配套的重要实践环节,其主要功能是培养学生扎实的基本技能与应用能力;综合测试模块包括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结合《国家职业标准——维修电工》的要求,注重考核学生掌握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的能力;课程评价模块包括学生、任课教师、专业教研室等对本课程的意见和建议。

二、重组理论内容,夯实理论基础

电工技术课程所包涵的内容较多,各专业对本课程的要求也存在差异,给课程的教学带来了较大的困难。通过与相关专业沟通、研究专业培养目标对本课程的需求,结合维修电工考试对基础知识的要求,电工技术基础知识模块按内容属性分为直流电路、交流电路、磁路和变压器及电机电器四个教学单元,每个教学单元下设若干个基本课题。各专业可结合专业培养目标的需求组合出适合本专业的电工技术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各基本课题的内容要简练、实用,避免过多的理论推导。同时要贴紧实验和基本技能实训内容;贴紧维修电工考证的内容,力求达到基础知识、应用技能、电工考证的高度统一。

三、整合实践内涵,提升应用能力

1.实验教学,以仪表使用为主。电工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许多知识必须通过实验手段才能正确建立,实验教学环节在电工技术教学中至关重要。实验内容安排上力求做到以电路基本元件、基本电路及仪器仪表使用为主线合理安排,弱化理论验证性实验,强化应用性实验。通过实验巩固电的基础知识,熟练掌握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其内容包括电位、电压测量及基尔霍夫定律验证、常用阻容元件识别与测试、日光灯电路及功率因数的提高、三相电路负载、单相变压器特性的测试和三相异步电动机测试与使用。

2.基本技能实训,注重打好基本功。电工技术应用能力的落脚点就是岗位的工作能力,基本技能实训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其内容包括安全用电和基本操作技能训练;电工仪表的使用;照明系统图和平面图的识读及照明电路的安装;低压控制电器的拆装;电动机的拆装;电气控制图的识读及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电路。通过基本技能实训使学生逐步积累电工基本知识和实用技能,不断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为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3.开设虚拟实验,拓展学生视野。实验教学中引入eDa技术,一是解决了由于实验信号存在时间过短,常规仪器难观察得到的问题。二是解决了实验场地不足的问题。学生通过仿真实验,既预习了实验,又学习了电子设计自动化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活跃思维,锻炼提高实践技能。为其今后设计电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改革考核方法,理论、技能并重

考核是对学生知识、智力和技能的一种测量、也是对教师教学工作的检验。综合测试模块包括基础知识考核、实验考核、基本技能实训考核三个单元。基础知识考核含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两部分。过程考核主要考查学生课堂发言、完成作业及单元测试的情况,占40%;结果考核要围绕教学大纲,贴紧中级维修电工考核标准,贴紧实验、实训教学内容,通过建立试题库,以客观题(填空、选择、判断、画图、计算)为主。内容的选择要体现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合理考核,占60%。实验考核含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仪器仪表使用的能力、实验报告完成情况。注重实验过程的考核。基本技能实训考核以实训课题为基本单元进行考核。将考点及评分标准告知学生,在实训过程中要紧密围绕考点进行练习,注重实训结果的考核。

高三电工基础知识点篇6

关键词:《电路》、《电工技术》、课程优化、开设方案

1引言

随着时间的推移,信息技术经历着更新与换代,新技术、新事物层出不穷。对于电类专业的教学来说,教材也再经历着新旧交替,以满足新时期对教材的更高要求。为了更好的做好教学工作,进一步规范教学要求,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提升电类专业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掌握知识、技能、技术的能力和素质,提升竞争力、促进就业,最终使学生受益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教学层面来说,就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一个好的教材,有一个适合学生学习的教材。本文就电类专业《电路》与《电工技术》两门课程的开设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简单探讨,为课程的优化和教学打下坚实基础。

2课程开设现状

2.1教材使用现状

对于《电路》与《电工技术》来说,市场上的教材不下百种。首先,随着技术的更新,教材内容更新慢,过于老化;另外,作为任课教师,往往使用的是教务部门下发的教材,部分编写教材者的水平有限,拼凑成册者居多;部分教材商务性较浓,为了更快推向市场,印刷错误较多;又因为教学课时有限,就给教学质量造成了极大的影响[1][4]。

2.2《电路》课程的开设状况

《电路基础》是电类专业职业基础课课程群的第一门职业基础课,可称为基础课的基础。通过该课程教学,应该准确、清晰传授给学生有关直流电、交流电的最基础、最重要和最常见的概念、定律、最重要的结论和处理方法;告诉学生这些知识与后续课程及以后的技术应用的关联。目前的实际情况是该课程教学安排在入学第一学期,学时短,大致十三周讲课,50学时左右教学[2]。

从目前使用的教材来说,包含有电路的基本概念、电路的分析方法、单相正弦交流电路、三相交流电路、互感电路、非正弦周期电路、磁路与变压器、异步电动机等课程[3]。

2.3《电工技术》的开设状况

《电工技术基础》是电类专业职业基础课的第二门职业基础课,电工技术是所有使用、利用日常电力工作的岗位人员都应具有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技术,其知识、技能掌握的好与差是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学生专业入门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水平高低的标志。该课程覆盖的知识面宽,实用性强,特别是对动手能力、实际使用,甚至是实际观察实物都应有必要的要求;该课程主要要求学生对交流电的图象要清楚、交流电路的连结、仪器仪表使用的规则、方法要正确[4]。

对于《电工技术》教材来说,也包含有电路的基本概念、电路的分析方法、单相正弦交流电路、三相交流电路、互感电路、非正弦周期电路、磁路与变压器、异步电动机等课程[5]。

2.4二者之间的关系

通过教材的章节内容,可以发现《电路》与《电工技术》造成了电路的基本概念、电路的分析方法、单相正弦交流电路、三相交流电路、互感电路、非正弦周期电路、磁路与变压器等内容上的重复。给后期《电工技术》课程的开设造成了影响,造成教学内容的重复;另外,由于内容安排上的不合理,就造成了《电工技术》教学重点的偏移,也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掌握[1]-[6]。

3课程开设方案

3.1总体思路

根据教学的要求,将教材中的《电路》与《电工技术》交叠的内容分开。要求《电路》以培养学生对电路基本知识的分析、处理方法为主,以及解决一些简单的工程应用;《工技术》以突出技能型、实用型技术能力的培养为主。

3.2《电路》的开设

从《电路》的教学要求出发,《电路》学习后使学生掌握必需、够用的有关电路分析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基本分析方法和最重要的结论。强化学生在电路分析中的工程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为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综合素质及能力的培养打好必需、管用的知识基础。

我们把《电路》分为五个部分[1]-[3]:

(1).直流网络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基本定理和基本分析方法。

(2).单相正弦交流电路的两种表示及各要素意义,基本元件的电压、电流关系。相量形式的基尔霍夫定律及利用相量图和相量分析方法处理一般正弦交流电路问题。

(3).三相交流电路的概念,电源及负载的Y型、形联结;相量分析得出的两种联结情况下线/相电压、电流关系;三相电路功率、功率测量及安全电常识。

(4).互感耦合电路、谐振电路、磁路的电路特征及主要应用。

(5).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线性电路过渡过程的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

3.3《电工技术》的开设

《电工技术》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电工的基本知识;掌握安全用电常识、照明电路的装配等的职业技能常识;掌握异步电动机、单相变压器的简单操作使用和故障判断;掌握基本电工器件的识别与检测,以及常见电工仪器的使用;能够进行简单的电气元件的安装与检修;使学生能够独立运用所学电工技术知识,分析解决后续实验、实训课及生活中出现的电气方面的简单问题。

本课程分为六部分,内容如下[4]-[6]:

(1).三相交流电路及安全用电。

(2).磁路与变压器。磁路的连接方式、特点及电与磁的相互作用,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分类及变压器绕组极性的判断等。

(3).异步电动机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其控制。

(4).低压电器及电路,包含低压电器器件的图形及文字符号的意义,控制电器和保护电器的组成、结构、动作原理及控制作用以及应用;电器控制电路的原理图与接线图[6]。

(5).常用电工仪器仪表及其使用,包含电工测量的基本知识、万用表的使用、电压、电流与功率的测量,电感、电阻与电容的测量,常见的电工测量仪表;

(6).常用家用电器简介,包含电视机、VCD的工作原理;电扇的安装与故障排除等。

3.4推荐遴选教材

根据对课程内容等的优化后,接下来就是做好推荐教材的遴选。教材的选取在内容上有侧重的前提下,以“注重前沿、实用性、技能型”为主,进一步优化章节内容;在此基础上进行新的教材的编写。

4结论

经过对《电路》和《电工技术》在内容上的改进,会使教学目标、侧重点更为明确,为教材的遴选提供了依据,也为今后进一步搞好教学、优化学科内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其他职业基础课程的建设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1]《电路基础》(第二版)王慧玲主编,2008年,高等教育出版社

[2]《简明电路基础教程》李树雄主编,2007年,高等教育出版社

[3]《电路基础》沈玉梅主编,2007年,高等教育出版社

[4]《电工技术》黄军辉等,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年

高三电工基础知识点篇7

【关键词】电工电子技术;说课;课程;建设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的说课,主要包含课程标准、教学资源、学情与学习方法指导、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程序设计五个方面。通过明确的课程定位,进行科学教学内容和课时分配,根据实际学生学情实施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使用多种教学手段,并且通过教学程序设计为例,说明现阶段的课程建设。

1课程标准

1.1课程定位: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这门课的教学是职业技术基础课,授课对象为我系的数控专业、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以及机电一体专业。开课时间,均为大二上半学年。该课程的定位为:高职数控、机电一体化、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三个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具备高等职业技术人员所必需的电工、电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为学习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从事实际工作准备一定的基础。

1.2课程目标

该课程目标有三个,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

通过课程的学习,要让学生完成相应知识的学习,包括: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定理;直流电路、正弦电路、三相电路的分析计算;基本放大电路、逻辑电路的运算等知识。

现代化教学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特别强调的是理论实践的结合,要能够用理论知识分析电路,解决实际问题。最终能够养成良好的素养,对于学习和实验都能够细心,认真,遵守实验室制度,提高对专业课的兴趣,拥有较好的自学能力。

1.3课程衔接

该课程作为职业技术必修基础课,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先导课程:高数和专业课概论为电工电子技术,奠定了一定知识和专业的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主要讲解了基本电路知识,让学生学会实际电路的分析计算,正确使用电工仪表完成电路的测量,简单排故。这就为后期电机与电气控制、数控机床故障诊断和维修等专业核心课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实现了课程之间经历衔接的配合。

1.4教学内容分和课时安排

在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上,教学内容要和实验紧密结合。总课时为64课时:主要分为4个大块:电路基本定理、线性网络共24课时;正弦交流电路、三相电路共18课时;放大电路、逻辑电路共22课时。

1.5重难点

课程的重点和难点主要是:戴维南定理的灵活应用、正弦电路的分析计算、放大电路的分析计算、典型逻辑电路的分析应用。

解决方案:(1)注意知识点的衔接、由浅入深简明透彻、淡化难点,重在结论的理解和应用;(2)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图文并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教学资源

2.1教学团队

我系授课教师团队高级职称占34%,初级和中级各占33%。

2.2.1教材与教学参考:

本课程的教材依据:①时代性;②实践性;③适宜性。选择由周少平和李严主编的《电工与电子技术》。该书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为全国高职高专教育精品规划教材。

实验指导书为校本自编教材:电路分析基础实验指导书。

学生的学习基于课本,又要高于课本,所以,适当的教材参考书是非常必要的,对此,我们简绍了相应参考书,供不同层次学生的选择。

2.2.2网络参考资源

多层次化的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和书本,我们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利用网络资源,学习精品课程,及时对课上内容进行预习复习。

2.3实验室硬件设施

我校拥有较好完善的电工实验室,实训室,以及相关的中级工实训室、自动化生产线实训室

3学情与学生学习方法指导

3.1教学对象

本课程作为职业技术基础课,教学对象为:数控技术、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

3.2学生学情

现阶段学生的学情主要为:理论基础薄弱;自主学习能力不强;自我驱动力及学习兴趣不足;对课程的需求:能用、够用、实用。

3.3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对于学生学习方法指导主要有以下方法:交流学习,产生兴趣,建立自信;勤学活用,理论实践并行,敢于动手;观察生活,学以致用,创新思考。

4教学方法和手段

4.1讲授启发法

抽象的理想电路元件及其组合,近似地代替实际的器件,从而构成了与实际电路相对应的电路模型。就难度来讲,学习理论性的知识抽象的概念比较多。所以,在教学方法上面就要更加用心设计。由于理论知识比较多,本课程采取讲授法,使用多媒体教学,讲授相关理论知识,启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的学习,如图在讲电路模型的时候,可以由学生所熟悉的实际电路,用代替实际元件的方法自然的引出电路模型,让学生容易接受的同时,印象深刻。

4.2多媒体课件教学,提高课程的生动性

比如:pn节的讲授。使用多媒体教学,丰富教学手段,提高课堂的生动性,比如,关于pn结的形成,其内部的多子,少穴的游动,学生很不好理解,但是,通过动画,播放,学生能够通过动态效果图,加深理解,印象深刻。

4.3实例教学法

教学特色:讲练结合。

学生预习,教师讲授,归纳总结,实际演练,结果对比,问题讨论。在教学过程中,还采用了实例教学方法,将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在课堂通过学生预习,老师讲授,总结方法,让学生实际演练操作运算,最后把同学验算结果进行对比,最后对于疑问的地方进行讨论,在讨论中加深学习。

4.4理实结合,培养能力

将理论和实际结合,理实一体化,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4.5学生成绩考核

考勤和课堂表现占10%,实验成绩和课堂作业占20%,期末成绩占50%。

5教学程序设计

例如:电路的等效变换。如何将多个电源的等效电路等效为简单电路呢?

5.1时间安排:2课时(90分钟)

5.3重点定义原理讲解

1)支路:电路中的每一个分支。

2)节点:3条或者3条以上支路的交点。

3)回路:电路中任意一个闭合路径称为回路。

4)网孔:回路平面不含支路的回路。

5.4核心定律,多媒体动画演示定律

5.5学习成果

学生能够解出相关习题,并且做出相关实验。

5.6课程不足

实验室的条件、设备有待进一步提高;课程理实一体化改革,有待进一步加强。

高三电工基础知识点篇8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电子技术基础;难题;对策

目前江苏省的职业中学还存在对口单招升学班,这是一条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除了通过参加全国统考进入高等学府学习的另一条重要途径。笔者从事计算机专业对口单招方面的“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已有几年,经过反复的思考和分析,总结出计算机专业“电子技术基础”教学上的难题所在及其对策。

一、教学上的难题分析

1.知识系统性不完整,知识较零碎

根据江苏省普通高校对口单招计算机类专业综合理论考试大纲的要求,《电工基础》只要教学前四章直流电路部分,虽然内容还相对比较集中,知识的单元性也比较完整,但大纲要求的知识点只是整本书(共十四章)的一小部分,学生很难对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形成具有专业性特点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这是教学上的难点。另外,《电子线路》的内容较零碎,有些学生有时候很难找到要考的知识点。

2.缺少实验操作环节

在电子技术基础的知识考查中还包括实验内容,虽然是以理论和试题的形式来考查实验的内容,但是理论和实验的学习是相辅相成的。通过学习理论可以预知实验的方法、步骤,以及实验结果,而通过实验可以证实理论,并更好地理解和巩固理论。但是目前的教学中就缺少实验训练,只分析讲解理论,因而缺乏直观和形象的学习,学生很难透彻地理解理论,进而牢固地掌握理论。

二、解决难题的对策

1.编写计算机专业“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校本教材

根据大纲的要求,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只需掌握《电工基础》的直流电路部分和《电子线路》的部分内容,我们把这些内容整理和补充完整,并按结构化和模块化编写。全书分三部分:①直流电路、电子线路以及实验操作,直流电路仍然包括电路的基本概念,简单直流电路,复杂直流电路和电容四个章节;②电子线路包括晶体二极管和二极管整流滤波电路,三极管和反相器,组合逻辑电路,触发器和时序逻辑电路;③实验的内容包括万用表和示波器的使用,电阻、电容器、二极管、三极管的检测,电压、电位的测量。这样计算机专业“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就只需一本教材,使用方便而且降低了成本。

2.采用“教学案一体化”模式提高课堂效率

在教学设计中,要求教师精心准备教案,也就是结合教学内容,把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案写出来,内容包括教学课题、教学目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过程的详细计划。在电工基础的实际教学中发现,利用将教案和学案合为一体的教学案来辅助教学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案的编写要体现出学生学习的特点,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在内容上它一般包括以下五个部分:学习目标、学习内容、课堂例题分析、方法总结、巩固练习等;在结构上还应注意要使学生在课前、课堂和课后三个时间段上都有所兼顾。

3.精选题目,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选难度各异的题目

不论是平时教学案上的例题和练习题还是章节的练习题都要有一定的难度差异,一般要分两类,基础题和提高题,基础题是对所学知识的直接练习、应用和巩固;提高题是对所学知识换种思路来考查或是对之前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增加了一定的灵活度和综合性。

4.利用多媒体课件,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由于大多数中职生基础知识差、学习热情低、自觉性差,单纯用传统的教学手段给学生上课,很难激发起学生热情。利用多媒体,则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特别是在介绍万用表和示波器的使用方法的时候,借助多媒体学生就能直观、形象地了解,而不是听得一头雾水却找不到正确的使用方法。也可以现场演示一下仪器设备的使用,使学生更直接地了解。

中等职业学校的一些专业课的教学上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弊端,这就需要教师善于发现教学中的弊端,并总结出有效的应对策略,只有如此,才能提高教学效果,为学生的成才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高三电工基础知识点篇9

关键词:提高;电工基础;教学质量;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7-0-02

电工基础是技工学校电工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培养学生专业学习能力的学科,是技工学校培养高技能人才必须具备的理论基础。学好电工基础课有利于学生今后专业课的学习和毕业后的就业。但是现在的技校生,文化课的基础差异很大,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基础偏差,认为电工基础难学,以至于产生厌学情绪,影响了学习兴趣。因此,提高电工基础教学质量是技工学校电类专业课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改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采取以下教学策略提高电工基础课教学质量,效果较好。

一、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笔者常用情境教学法提高教学效果。所谓情境教学,是指教师运用直观形象的具体材料,创设问题情境,设障布疑,激发学生思维积极性和求知需要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往往借助新异的教学手段,以培养学生兴趣为前提,诱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使教学过程变成一种不断引起学生兴趣、向知识领域不断探索的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悟性和理解能力。

教与学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采用顺向思维求拓展、逆向思维出新意,引导学生领悟、创设情景、动手动脑相结合。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会给学生的行为、思想以较大的自由度,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学会独立思考,促进自我发展。

运用情境教学法,要求教师注意循循诱导,层层深入,灵活的创设问题情境和活动情境,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如:“电磁感应现象”一节,开始教师设疑:既然电能产生磁场,那么磁能生电吗?接着进行演示实验,指导学生观察。实验具有鲜明的特点,学生在感觉层次上感受,但要掌握知识,形成技能,重要的是思维层次上的感受,实现具体向抽象的提升。教师一环扣一环地提出问题,设计疑问如下:

提问1:实验观察到灵敏电流计G指针偏转,表明了什么?

提问2:磁铁插入线圈内,线圈中存在什么特殊物质?

提问3:磁铁插入线圈中不动,线圈中也有磁通量,为什么不产生电流?

提问4:线圈回路中产生电流的起因究竟是由于磁铁和线圈的相对运动,还是由于线圈内磁通量的变化呢?

教师将有关材料分成若干个有机组成部分,灵活地提出一个又一个问题,所提问题有针对性、有坡度、富有启发性,作适时的点拨、提示,唤起学生的解答欲望。同时教师在课堂上坚持“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快反馈”策略,使学生层层有进展,处处有成功。

二、重视学法指导,发挥主体作用

科学而合理的学习方法,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的主要途径有四条:一是专门的学习方法训练,比如用尝试记忆法去识记基尔霍夫定律。二是融学习方法于知识中,通过知识的教学使学生不但学到知识,而且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三是寓学习方法于教法中。教师应该把良好的学习方法,有意识地融进教学方法中,比用空洞的概念化的学习方法交给学生效果好很多。四是在归纳总结中提炼学习方法。例如,教会学生从整体上全面把握教材,使学生轻松学习。

(一)掌握电路的“两个定律”及“三个元件”的电压电流关系。电路的“两个定律”是指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三个元件”是指电阻元件、电容元件和电感元件。两个定律和三个元件的电压电流关系是分析计算各种电路的基本依据,所以要熟练掌握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以及电阻、电容、电感这三个元件的电压电流关系。

(二)掌握磁与电磁的“两手定则”及“三个定律”。两手定则是指左手定则和右手定则,三个定律是指磁路欧姆定律、楞次定律和电磁感应定律。

(三)掌握各种类型电路的定义,选用正确的解题方法。电工基础课分析的电路有直流电路、正弦交流电路、三相正弦交流电路、非正弦周期电路。

直流电路分为简单直流电路和复杂直流电路两种。简单直流电路用欧姆定律和电阻串联、并联、混联的知识来进行分析计算。复杂直流电路用基尔霍夫定律和等效变换法、网络方程法和网络定理法来计算。分析和计算正弦交流电路,主要是确定电阻、电容、电感电路中电压与电流之间的数值关系、相位关系及功率。三相正弦交流电路要掌握线电压和相电压的关系,线电流和相电流的关系,特别是负载作星形联结和三角形联结时电压和电流的关系。分析非正弦周期电路,要应用正弦交流电路的基本定律,把非正弦周期电路转化为正弦交流电路和线性电阻电路来分析计算。

三、运用信息技术,突出媒体优势

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或计算机网络等媒体进行教学,是电工基础课教学手段发展的必然趋势。多媒体课件应用文字、图像、色彩、声、乐等对学生的视、听觉进行多样化刺激和诱导,直观、形象、富有感染力,可以增大课堂的信息容量,也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多媒体教学,能突破教学难点。既节省了板书和画图时间,又使得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微观的物质宏观化,静态的效果动态化,平面的图形立体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比如在“电动势,闭合电路欧姆定律”这一节教学中,电动势的形成是学生最难接受的知识点。仅仅依靠教师的口头叙述和传统挂图,学生普遍感到难以理解。非静电力移动正电荷这一难点,通过课件演示正电荷在电源两极间移动的速度和数目,运用电路动画的手段,逼真地模仿出电源两极建立电场的全过程。正电荷运动的立体动画,形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加深学生对微观世界的创新认识和真实理解。

四、强化实用技能,培养实践能力

对于技校生来说,不仅要有一定的理论知识,还要有很强的实际操作能力,要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并能解决生产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教师在教完课本的某些章节后,在学生掌握某些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增加学生应用这些基本知识的基本技能的教学,会大大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上完单相交流电路后,增加单相交流电路常见故障处理(如断路、跳闸、导线的连接等基本技能)的教学;在上完三相负载的连接后,增加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星形连接、三角形连接的实物连接图和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连接的教学等。

电工基础的理论知识很多可以和实际相联系,成功的实验往往能使学生增强自信,促进创新能力的培养。比如,自感的学习就可以放在实验室进行,在讲解自感原理后,指导学生动手安装日光灯电路。在操作过程中,让学生来比较镇流器接入与否的实验现象,进一步理解镇流器的作用:由于自感产生瞬时高压,使日光灯导通发光。学生在自己接线安装过程中会全神贯注,满怀期待,当实验成功时,他们会满心喜悦,勃发自信,进而探索新的知识。

因此,电工基础课要多安排实验课,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和实用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实验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五、采用分层教学,促进个性发展

由于技校生生源的层次差异较大,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也可以分层次教学,不能以同一要求来衡量学生,否则基础好的吃不饱,基础差的吃不了。要做好班级学生的分层教学,首先教师应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先讲基本概念及重点,让全班都能掌握,之后引入难点,深入浅出。讲解例题先易后难。作业布置也要分层,一类根据大纲,全体学生必须做好的“必做题”,另一类是有一定难度的“选做题”,让学有余力的同学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以最大限度满足各层次学生的要求,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各层次的学生达到较满意的目标。

总之,在电工基础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优化教学活动的策略,开拓思路,寓教于乐,以学生为中心,以技能为本位,把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紧密结合,应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真正提高教学效果,从而提高电工基础的教学质量,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合格人才。

高三电工基础知识点篇10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电工基础;教学浅见

1教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由于地域限制,我校的中职教育生源文化基础普遍较差,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相对薄弱,学习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不浓厚,学校实验设备陈旧,先进的模拟教学用的实验设备还停留在观望阶段,硬件条件有待改善。通过实验设备辅助教学还不能有效开展,针对这一情况,教学实践中如何激发学生兴趣成为重中之重。

1.1结合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比如:电源部分的学习中,我巧妙地将学生“手机不离手”的这一现象放到课堂上与学生交流,智能机耗电快,如何补充电能———充电宝成了学生必备物件,但充电宝也有无能为力的时候,它的电用尽了,怎么办?给充电宝充电。这个期间,充电宝既作了电源,又作了用电器。将电源的相对性这个概念提出,同时也告知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很多,手机也是其中之一,但不能过度依赖手机。

1.2运用联系比较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电工基础中有“电位”和“电压”这样一对概念,很容易引起学生混淆,在教学中把这一对抽象、枯燥的概念与“高度”与“高度差”这对概念进行联系比较。例如:分析电位时,学生对参考点的含义不理解,但教学中把“电位”问题与“高度”问题相联系比较,把“电位差”与“高度差”相联系比较,因为学生对“高度”和“高度差”有深刻的感知认识,通过已知事物联系比较未知事物,电位的相对性特点,电压的绝对性特点便能够变得具体、直观,易于学生理解掌握,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减小了教学难度,使枯燥的知识兴趣化,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教学内容直观、易懂、易记。

2善于整合,勤于梳理,形成清晰的知识体系

电工基础课作为计算机专业不可忽略的基础性课程,是学生更好学习、理解相关专业知识的保障。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点梳理、整合是学生得以形成清晰思路、便于理解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以直流电路与交流电路的学习为例:

2.1直流电路的特点

直流电路就是指电流方向不发生变化的电路。我们从初中物理中已经接触过,欧姆定律是其精髓,搞清电路中各元件的串、并联关系是关键,这主要适用于简单直流电路;而对于复杂直流电路中,不仅会运用到欧姆定律,还有重要的基尔霍夫两大定律及其典型应用———支路电流法;而叠加定理及戴维南定理,是复杂直流电路转换为简单直流电路的理论依据。

2.2交流电路的特点

交流电路就是指电流方向在发生变化的电路。而正弦交流电路是电流的大小、方向都在发生变化的电路,根据负载性质不同,交流电路中不仅有电压、电流之间的大小关系,而且还有电压、电流之间的相位关系。因此交流电路的学习不同于直流电路,要用新的思路去分析电路、认识电路,而基尔霍夫定律仍适用于交流电路。为了体现交流电路中的相位,运用了数学中的相量概念,而交流量的求和也用到了物理中的矢量求和———矢量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因此交流电路的学习更需要数学、物理知识的辅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