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初中道德与法治总结十篇初中道德与法治总结十篇

初中道德与法治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32:59

初中道德与法治总结篇1

一、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备课,精心选择教法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保证。在课前做到认真备课,多方面去搜集与教学相关的资料。我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堂教学。在深入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使每一节课都能做到“有备而上”。通过培养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达到愉快教学的目的,在教学中注重学生活动,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良好。

二、精心组织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上好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课堂教学中我尽量做到讲解清晰化、条理化;课堂语言力求准确化、情感化和生动化;教学思路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多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些,学生活动尽量多些;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努力实现道德与法治课的趣味化。思想品德课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与实际紧密联系,切实解决学生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学生在日常行为习惯、思想素质等方面有了较大改变。

三、加强课后辅导,提高教学质量

课后辅导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巩固。耐心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多与他们谈心;从赞美着手,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改变教师角色,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朋友,让他们敢说话,说真话,这样让学生感到你与他是平等的,那么他就能很好的去接受你的观点,从而转变自己的思想,改变自己的行为,从而真正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四、存在不足与今后打算

(一)个人备课有时针对性不强,特别是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往往是备好的课不得不进行必要调整。一方面,学生的学习基础相对较弱;另一方面,有的同学比较活跃,上课气氛积极,但中等生、差生占较大多数,尖子生相对较少。因此,讲得太深,没有照顾到整体,在备课时也没有注意到这点,从而使教学效果不理想。

(二)课堂教学纪律把握不够严格;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尚未转化成功。新课程的理念落实得不够到位,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成分还比较多。针对以上不足,提出下列改进措施:

1、加强备课的针对性,努力服务于课堂教学和学生。

初中道德与法治总结篇2

【关键词】初中政治德育渗透思想道德

初中政治又称为初中思想品德,顾名思义,就是对初中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科目。新时期,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出现了一些问题,尤其需要在初中政治课上加强德育渗透,改进学生思想道德问题,提高学生个人修养。

一、新时期中学生思想道德状况

新时期,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改革开放逐渐深入,国外的一些思想文化也随即进入到我国,对我国青少年的成长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虽然总体而言,中学生的道德品质与思想状况都是较好的,但总是有些学生身上存在着一些不容乐观的思想道德状况:一些学生受到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缺乏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缺乏远大的理想和信念;一些学生受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观念的影响,认为“学习无用”;一些学生具有极端个人主义思想,凡事以自我为中心,极少考虑他人的感受;一些学生心理素质较差,难以应对挫折和困难……这些不良的思想道德状况会影响到学生的个人素养,影响到校园氛围。为此,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需要渗透德育。

二、初中政治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

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有很多,本文中主要从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渗透德育、充分运用教材内容进行德育渗透、开展实践活动渗透德育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1.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渗透德育

氛围是影响人的潜移默化的因素,它可以大大地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营造一个良好的、正能量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这个氛围中感受到道德的力量,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比如,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到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使用礼貌用语,勇于发言,敢于承认错误,直面挫折……当学生都做到这些时,德育就会逐渐成为一种习惯,效果自然会事半功倍。

2.充分运用教材内容进行德育渗透

初中政治教材中包含了众多的德育素材,例如人教版初中政治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认识新自我》对学生进行了生命教育、青春教育和自我教育;第三单元《过富有情趣的生活》教育学生调控情绪,追求高雅,拒绝诱惑,保护自我;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做自尊自信的人》教育学生自我尊重,彼此尊重,教会学生扬起自信的风帆;第二单元《做自立自强的人》教育学生自立自强,告别依赖……这些都是很好的道德教育的素材,只要教师深入挖掘教材,发现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并对其加以强调,就能增强德育教育。纵观初中三年的政治教材,我们可以发现,对初一学生,要对他们进行良好心理品质、高尚道德情操和正确思想方法的教育,使他们懂得磨练意志,优化性格,培养健全人格;对初二学生进行法律常识的教育,是他们了解法律在治理国家中的重要作用,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培养学生的护法能力,帮助学生初步形成适应现代生活所必须的法律意识,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对初三学生进行社会发展常识和基本国情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增强社会责任感,立志做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些内容都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

3.开展实践活动渗透德育

道德教育不能只落实在口头上,还需要教师多开展一些实践活动,使理论付诸实践,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为此,初中政治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身心发展实际,设计一些实践活动,使学生走进生活,体验实践,提升道德修养。至于实践活动的形式可以有很多,比如班会、辩论会、升旗仪式、送温暖活动、法律小讲堂等。例如:在教学《珍爱生命》这一课内容时,由于学生年级尚小,对于“生命”的含义并不了解,于是笔者利用周末时间带领学生来到了医院产科,看望新生婴儿。学生看到新出生的婴儿柔嫩的小手、小脸,看到婴儿父母欣慰的笑脸和疲惫的身影,看到一切为婴儿操劳的医护人员、亲朋好友,忽然明白了生命的含义。他们不仅懂得了一个婴儿呱呱坠地,就意味着生命和责任的开始,父母养育婴儿是父母的职责,婴儿长大成人,照料父母更是一种职责,更懂得了生命的可贵与崇高,懂得了生命的独特。又如,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我结合学校每周一升旗仪式,组织学生开展“国旗下的讲话”活动,面对庄严的国旗,把自己心里想对祖国说的话,热情洋溢地说出来。

三、结语

初中政治不仅具有传播知识与文化的功能,还具有道德教育的职责。政治课上渗透德育,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我们只有将教材的德育点、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师的言传身教以及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丰富的时政热点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提高思想政治课德育的实效性,充分发挥思想品德教学的德育功能。

【参考文献】

[1]肖啸.探究初中政治教学和当今时政教育之间的关系[J].考试周刊,2014(92).

[2]徐忠志.探究初中政治教学与时政教育之间的关系[J].教育教学论坛,2014(33).

[3]杨太红.如何提高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效率[J].学周刊,2014(02).

初中道德与法治总结篇3

1.提高教师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推进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加强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就要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思想道德建设,提高教师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因为中学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教师的品德和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品德和言行,他们的道德修养和自身的品行素质将对学生的一生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虽然目前中学教师的整体素质不错,但是,我们不能不看到,社会上仍有一部分教师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经不起金钱的诱惑,形成了一切向"钱"看的时代观念,他们把这种思想带进了学校,带进了课堂,影响着自己的学生;还有的老师道德缺失,干出了一些令人震惊的事;还有的老师在课堂上讲着要孝敬父母,可是生活中却在虐待自己的老人,这一切都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的学生,所以加强教师自身的思想道德建设是加强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前提。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进一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从自身做起,不断学习,与时俱进,不断塑造自己完美的教师形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用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影响自己的学生,推进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2.充分利用思想政治课的学科性质,探索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新途径

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系统进行公民品德教育和初步的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以及有关社会科学常识教育的必修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思想政治课的这一德育性质决定了教育的内容:初一政治课主要是对学生进行良好心理品质,高尚道德情操和正确思想方法的教育;初二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法律常识教育,帮助学生初步形成适应现代化社会生活所需要的法律意识,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初三政治课主要是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发展常识和我国基本国情的教育,使学生理解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原因,明确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青年的历史使命,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增强社会责任感,立志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可见,初中三个年级的思想政治课都贯穿着公民的思想道德教育,我们的政治教师要充分利用本学科的德育性质,依托三个年级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从本地区、本学校的实际入手,探索适合中学生特点的思想道德教育的新途径,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比如我们清苑县在抗日战争中创造了举世闻名的地道战,我们就可以充分利用冉庄的地道遗址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增强学生民自尊心和自豪感;再如我们可以结合"神州五号"发射成功的事例让学生展开专题讨论,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自强不息、敢于创新、勇于奉献的民族精神。总之,我们要特别重视从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联系社会生活和学生的实际,从正在发生的活生生的实际中寻找教育源泉,选取鲜活的有价值的事例与学生共同讨论,引导和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结合中学生思想道德实际,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初中道德与法治总结篇4

   思想政治(品德)课是对中小学生进行公民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必修课程,是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它对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思想政治(品德)课的建设。在以往改革的基础上,原国家教委分别于1996年6月7日和1997年4月1日印发了《全日制高级中学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试行)》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试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并决定依据《课程标准》组织编写一套示范性试验教材。高中教材1997年秋季起在江西、山西和天津二省一市试用,修订后自1998年秋季起供全国高中学生使用;初中教材因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的需要,经报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同意,采取特殊的“审读”方式,提前一年于今年秋季起在全国试用。小学思想品德教材将于1999年秋季起在全国试用。同时,1992年国家教委印发的《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大纲(试用)》、《全日制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大纲(试用)》以及依据该大纲编写的教材停止使用。

   这次中小学思想政治课、思想品德课的改革,是本世纪末重要的一次政治课改革。

   一、这次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改革的原因和思路

   现行的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是1992年国家教委印发的教学大纲确定的,至今已使用了6年。教学内容和教材相对稳定,教师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积累了经验,改进了教学方法,促进了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的建设。那么,为什么还要修订现行两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原因。

   (一)国内国际形势发展的需要

   当前,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面临的形势与90年代初期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1992年10月召开了党的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要求“全党要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并且毫不动摇地长期坚持下去”。党的十五大进一步确定了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根据青少年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引导他们学习和了解邓小平理论的基本精神,是思想品德课特别是思想政治课的重要任务。国际上,苏联东欧剧变以后,两极对峙瓦解,冷战结束,多极的世界格局已基本形成。中国经受住了90年代初期西方敌对势力妄想把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颠覆的考验,广大青少年增强了对中国共产党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同时,世界经济正在发生一次深刻的变革。一场新的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已经在世界兴起,一种全新的经济——知识经济正在形成和发展,它对现在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包括教育都提出了新的挑战。1992年以来,国内外政治、经济、科技形势发展变化在实践和理论上提出的面向21世纪的重大战略问题,在新的课程标准和新编的教材中都需要正确反映。这样,我们的课程在指导思想、教学内容、教学要求上才不会脱离实际,才能具有活力。

   (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学生,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摆在首位,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是学校德育即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的根本任务”。同年,国家教委颁发《小学德育纲要》。1994年,江泽民、李鹏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要求“抓紧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同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接着又印发《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国家教委发出关于学习和贯彻这两个重要文件的通知。《若干意见》明确指出:“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中心内容。这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首要任务和根本措施”,要求两课教学要“根据当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基本特点和发展变化以及学生的特点,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内容体系,编写出相对稳定、具有规范性的教材”。1995年,国家教委颁发《中学德育大纲》,下达《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工作的意见》,对课程建设全面提出要求。1996年中共中央十四届六中全会作出《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定》。中央和国家教委制订和的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文献,向学校的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和整个德育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所有这些要求,必须在课程标准和教材中得到贯彻落实。

   (三)基础教育深化改革的需要

   基础教育深化改革,也向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提出了重要的新课题。一要研究和切实贯彻素质教育的精神。《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十分鲜明地提出:“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并且尖锐地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以德育人乃大根本,实施素质教育,如果忽视了德育,则是丢了根本。因此,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在素质教育的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处理好两课自身基础知识与育人功能的关系。二要考虑九年义务教育的要求,将初中学段与小学学段联系,统一考虑教育要求、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这是体制上的一个重大改革,要求统一安排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三要研究实行五日工作制、减少学时以后的新情况。由于总学时减少,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要求、实践活动等方面均需作相应调整,进一步贯彻少而精的原则。

   (四)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自身深化改革的需要

   1992年以来,按照中央和国家教委的要求,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改革取得较大进展,积累了不少新鲜经验。特别是在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国情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法律意识教育、心理品质教育等方面,许多好的、比较成功的经验都需要在课程标准和新编教材中得到反映。总之,为适应面向21世纪学校德育工作的要求,制订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并按照新制订的课程标准编写教材是必要的。这是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的发展。

   这次修订两课教学内容的基本思路是什么呢?

   根据中央《若干意见》,这次修订两课教学内容的基本思路是:整体规划,分层要求;总体目标,一以贯之。《若干意见》指出,学生的“五爱”(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情感,文明的行为习惯,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遵纪守法意识,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是一个通过教育逐步形成的过程。这里,既提出了德育的总目标(同样是政治课的总目标),又明确实现总目标是一个逐步形成的过程。《若干意见》还指出:“要遵循青少年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根据德育工作的总体目标,科学地规划各教育阶段的具体内容、实施途径和方法。”这就是说,既要整体规划小学、初中和高中两课的课程体系,又要针对学生不同年龄及学习阶段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有所不同,划分层次,具体确定这种教育内容的深浅和侧重点,逐步提高。因此,小学、初中、高中作为一个完整的教育阶段,需要将整体规划与分层次要求科学地结合起来,保证两课的总体目标一以贯之。

   原国家教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工作的意见》,确定了在现行两课教学大纲基础上,根据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总体目标,按照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和普通高中阶段,分别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总体思路,并具体将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再划分为一、二年级,三至五年级,六年级三段;七至九年级(即六三学制初中一至三年级)一段;共四个教育教学阶段。整体规划教学内容体系,确定教学目标。根据整体规划,小学、初中、高中的教学内容分别是以下几点。

   1.小学重点进行以“五爱”为中心内容的公民道德品质教育。以“五爱”为基本要求,确定小学思想品德课一、二年级和三至五年级的章节题目,以清晰地反映“五爱”教育在两个年级段中的循环上升、逐步提高的过程和教学的内在联系,解决现行品德课教学中内在体系不清的问题。六年级从个人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公共生活和国家民族生活等方面,进一步对学生进行“五爱”为基本要求的思想品德教育。通过典型事例具体指导学生分辨社会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道德现象的是与非,提高道德判断能力。小学阶段的“爱社会主义教育”是与“爱祖国教育”融合在一起的。小学阶段的“热爱共产党”的教育主要是情感教育,它是通过讲述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优秀共产党员的故事进行的。

   2.初中重点进行公民的健康心理品质和正确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法律常识教育、社会发展常识教育和我国基本国情教育。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使他们对社会的发展方向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情况能够有正确的认识,逐步树立起社会责任感。

   3.高中重点以邓小平理论为中心内容,简明扼要地讲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的基本观点,以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常识,帮助学生初步形成观察社会、分析问题、选择人生道路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步提高参加社会实践的能力,为他们成为具有良好政治思想素质的公民奠定基础。

   二、这次中小学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改革的意义和特点

初中道德与法治总结篇5

关键词:初中教学政治课堂德育渗透

德育教育是中学教育的重中之重,而思想政治教学这个课堂就是进行德育教育最好的方式。加强初中生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引导学生遵守基本的行为准则,并让他们学会追求更高的精神目标。在初中政治课堂上进行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弘扬和宣传,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等才是初中政治教学应该达到的目标,而不是单纯进行知识的传授。初中政治学教师要清楚地明白这一点,才能在政治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一、深度挖掘教材,培养学生正确的德育观

政治课有明确的价值取向的德育教育的目标,在教学中达到相应的目标就是初中政治学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初中的政治学课本就是一个很好的载体,是进行德育教育的很好凭借。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的内涵,理解课本中德育教育的内容,并把这些内容传达给学生,通过教材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

比如,在进行法制课程时,让学生在了解法律的基本知识的同时,让学生明白法律的重要意义,并引导学生在课下进行相关法律的深入学习,让学生树立起知法懂法用法的意识,形成遵守法律法规的观念。又如,教学民族精神的内容时,可以激发学生的正能量,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弘扬民族凝聚力,宣传优秀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政治理想,并在实践中践行。

二、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优化德育课堂教学

政治课的知识可能很难进行充分理解,有些德育教育的内容在短时间内也不容易明白它的深刻含义,因此,在初中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采取高科技手段渗透德育教育内容。将多媒体融入教学是符合现阶段初中思想政治的教学趋势的。多媒体及时出现并在教学领域进行运用是教学方式的一种创新,并对我国的教育事业起到很积极的作用。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作为一种辅助教学的工具,让学生更加直观感受到政治学要讲授的内容,要渗透的德育教育。但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要注意分寸,不能喧宾夺主。过多使用多媒体和在不当的时机使用多媒体也许会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

比如,在进行民族精神的学习时,我们就可以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技术。我们可以选择能够体现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实例进行视频播放。通过实例加深学生对民族精神认识的同时,视频中的人物也可以成为学生心中各个优秀品质的榜样,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也向他们学习。直观的多媒体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德育熏陶,提高自身素质,形成更好的人格。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升德育教育效果

在现阶段,学生反映思想政治教学缺乏乐趣的主要原因是在教学中学生的主动权不够,学生只能是被动参与学习,而不能主动学习。所以,我们要重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参与度。我们可以从归还教学的主动权给学生开始,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政治学内容的思考和总结,让学生自己主动学习政治学知识。这样的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多参与到思想政治学习中,而不是一个旁观者。而在自己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德育教育的内容就已经同时被学生理解和吸收了。要加强德育教育的效果就需要教师进行相应引导,让学生对政治知识中的德育内容清楚认识。

比如,在一次教学政治教学中,我提前让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预习,并且让学生查找体现相关价值的资料,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师:“昨天布置的任务大家完成了吗?”

全班同学:“完成了。”

师:“那么就请同学进行分享一下吧。”

a同学:“我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有一条就是敬业,我知道敬业模范罗阳的故事。我给大家分享。罗阳是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号的项目研发的总负责人,并在行任务时,突发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经抢救无效,不幸殉职。他的一生是航空报国的一生,他将自己30多年的全部精力和智慧都奉献在祖国航空事业的发展上,直至生命最后一刻,用身躯践行了航空报国的伟大宗旨……”

师:“的确,罗阳的故事很感人,他用他的敬业精神感动了我们。那么,a同学你在了解了罗阳的故事之后有什么感想呢?”

a同学:“等我长大以后也要向罗阳一样成为一个敬业的人。”

这样经过同学们自己查找资料,自己在课下学习的模式,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这样进行的教育将很有效果,而且可以提高学生自学能力。让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这些正确的思想价值观的影响,政治德育教育教学中,甚至是学生生活中的表现。在这样的模式之下,教师只要加以引导,就能取得很好的德育教育效果。

四、结语

学校教育,德育为首位。但在教学教育实践中,德育说起来首要,做起来不要的情况普遍存在。只有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教师主导作用,利用好课堂主阵地,课外活动主渠道,才能突出中学政治教学的主题,弹奏好中学政治课教学的主旋律――德育渗透。我们应遵循思想政治课的教育规律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积极捕捉政治教学中的德育因素,不断强化德育渗透功能,使政治教学既向学生传授知识,又成功地渗透德育内容,达到政治教学与思想品德水融的境界,使学生有双重收获。

参考文献:

[1]高建文.基于生活化思维下的初中政治教学模式探究[J].学周刊,2016(10).

初中道德与法治总结篇6

关键词:网络;初中生;思想政治教育

       21世纪是网络化的时代,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革命带给各行各业巨大的变化。因其的开放性、共享性和包容性,以及所带来的冲击力和渗透力,深深吸引社会上不同类型的群体,特别是当今的初中生更是网络受众的主体之一。网络与初中生群体越来越密切的联系,决定了网络是初中生德育工作的重要平台。本文结合实际的班主任管理经验,总结网络给班主任德育工作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探讨怎么利用网络开展班主任的德育工作以及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策略:

       一、加强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培养道德主体人格

       网络中的信息具有开放性和共享性,使得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信息、自由交流思想,这样的网络生活使初中生自主意识得到极大程度的唤醒,主体性得到加强。初中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积极利用网络的这种优势,将教学重点转移到发展初中生自觉的道德意识,从而培养初中生的主体人格。并且围绕这项教学重点,结合有形和无形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在学生不自觉的情况下向其传播正确的社会价值和道德观,促使学生自觉地运用自己道德的鉴别、判断、选择、践行等能力去应对繁杂多元的社会道德生活。

       而且为了让学生能够抵制网络垃圾信息对其的侵蚀,要注意弘扬传统美德,加强学生的自我修养,强化学生的自律意识,不断完善学生的自我人格,让他们能够做到知行合一,自觉防御网络劣质文化的对自身思想的侵害。

       二、以网络为平台,转变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

       传统的思想教育方式采用静态、抽象的方式,用单向的线性方式向学生传播知识,虽然从某些程度上来说可以完成知识和技能的教学任务,但是其所传播的抽象的道德知识没有办法让学生产生意义建构和态度情感的改变,导致知行不合一的现象广泛存在。但是在网络条件下,为初中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提供了创新的契机。充分网络这个平台,将抽象的理念化的学习转变为情境性的学习,利用网络的虚拟性创设情境演绎学生已有的思想政治内容,再现现实生活中可能发生的人际和社会难题,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使得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情境中能够做出正确的反应。

       例如,在班会课的时候,教师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工作,教师结合一些相关的法律条文,准备了一些青少年犯罪被判刑案例的视屏,这样学生就不会被抽象的法律条文而深感头痛,而且视屏中青少年罪犯的懊悔的画面对于学生来说更有冲击力。这样的德育教学方式更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加深记忆。

 三、班主任改变传统的封堵型德育观,转变为疏导型的德育观

       班主任传统的德育观是封堵型的,也就是一种像母鸡护小鸡式的德育观,因为害怕学生在网络上接触到任何一种不良影响,而在学生与网络间建立起了高高的“围墙”,以此为学生建立一种“纯”的生长环境。比如,某些班主任扣减学生每个星期仅仅一两节的网络教学课,或者是班主任联合网络课程的教师和家长让学生不能再网络课程上接触到网络。

       但是这种人为的封堵式教育又怎么能按住青春期学生的好奇心呢?特别是在网络普遍化的今天,只要学生想接触到网络班主任和家长的封堵又谈何容易呢?而一味的封堵只能导致学生叛逆性的反抗,爬墙偷偷去上网,而这种缺乏教师和家长的知道的行为更容易让学生成为网络的俘虏。因此,面对如今多元价值、道德观并存的网络环境,班主任的德育工作不如改变传统的封堵为疏导,主动教导学生正确的道德观。例如,班主任与网络教师一起,在开学之初集中一两节课给学生讲解网络安全的知识,这样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明白了在网

络上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面对一些不良的网络诱惑也就有识别及判断能力进行抵制了。

       四、将传统德育工作中的单向教育渠道变为双向沟通教育

       以往,班主任较之学生掌握了更多的信息,在德育工作中班主任往往处于一个权威性的地位进行单向教育渠道。但是如今学生凭借网络同样也接触到大量的信息,甚至在学生头脑中所掌握的信息比教师还要多,这就给班主任的权威性地位带来了威胁感,如果班主任还是采取传统的单向教育渠道已经没有办法满足学生的思想道德的需要,特别是不能满足网络的道德需要。在这种背景下,班主任只有转变教育的方式,由单向的变为双向的沟通教育方式,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道德互动,相互学习,相互了解,让班主任学会倾听,这样才能给学生留有充分表达的空间。

       例如,班上某个男生,性格十分内向,平时上课认真,作业细心,但是在一段时间内频频出现爬墙出去上网。一开始班主任只是在班会上进行集体教育,但是这位学生不但听不进班主任的教育,而且还变本加厉爬墙的次数更多了。后来班主任从其他学生了解到了这位学生在近段时间所遭遇到的打击:父母离异,爸爸另外组织了家庭,与他相依为命的爷爷奶奶也相继离世。又因为性格内向使得这位学生找不到倾诉的对象,于是沉迷于网络。后来班主任先后找来了他的父母谈了这位学生的情况,联合父母与学生进行沟通,在沟通的时候不单单是斥责其上网的行为,班主任针对学生内向的性格特点还提出与该名学生建立网络朋友的关系,在网上与学生进行交流,终于将这名学生拉回了正确的健康的成长道路上。

       综上所述,在网络背景下初中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结合网络和初中生群体的特点,扬长避短,开拓创新,充分发挥网络的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优势。

[参考文献]

[1]陆宝忠,网络背景下初中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讨[j].集美大学学报,2009年1月.

初中道德与法治总结篇7

关键词:学习兴趣初中政治素质教育思想政治教学

推行素质教育,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是21世纪教育的主要目标。初中思想政治课是对初中生系统进行公民品德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必修课,是初中德育的主渠道,它承担着培养初中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和创新意识的重任。因此,积极研究探讨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加强政治课素质教育实施显得至关重要。

一、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学习兴趣是创造能力发展的必要条件,浓厚的兴趣是一种巨大的动力,能吸收学生的注意力、思考力和想象力,驱使学生去积极思考、观察和研究。从实际情况看,学生对政治课感兴趣与否,将直接影响着思维的积极性。如果教学总是老一套,“一言堂”式的灌输,只会使学生感到厌烦,丧失对思想政治课学习的兴趣,这样的教学由于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因而难以达到培养学生素质的目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应富有创新意识,设计形象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那种强烈的探索欲望,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的思维状态,这样才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对于教材中比较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在教学中就要遵循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人类认识事物的规律,深入浅出,有形象生动的比喻去帮助学生进行分析理解,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在教学过程中应多运用录音、录像、幻灯片等多媒体直观材料,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使教学更生动、形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大大增加。如讲社会发展史中的生产力概念时,可用电教媒体展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工具,如石器----金属工具----铁制工具---机器大生产,让学生认识到生产工具的改进及广泛应用对不同社会生产的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使他们真正懂得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从而使学生更深刻地体验到创造在革新生产工具,促进生产发展及推动社会进步中的重要性。

二、初中政治课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初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指出:“初中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系统进行公民品德教育和初步的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以及有关社会科学常识的必修课,是学校德育的重要途径。”思想政治课同其他学科,同其他方面德育工作相比,无论从时间上、形式上还是任务上都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它对帮助中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发挥着它的德育功能。

同志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在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摆在重要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和削弱。要说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增强学生和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这一论述,把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初中阶段是学生理想、信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奠基阶段,而构建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是思想政治课的根本任务。我们必须在思想政治课中根据初中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积极探索新世纪、新阶段初中生思想道德建设的规律,以人为本,教育和引导初中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把他们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政治课和其他科目的联系

思想政治课的内容决定了它素质教育中的重大任务初中开设的各门课程都有某一个或某几个方面的素质教育任务,如语文、外语主要有文化素质教育并兼有思想、科学、美学等素质教育任务;数、理、化主要承担文化、科学素质任务;音、体、美汾别承担的素质教育方面多,任务重大。它的内容习定了要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政治思想素质,良好的道德素质,健康稳定的心理素质,高尚的美学素质,坚实的科学文化素质等,并且由良好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来推动和激励其他方面素质的健康发展。用通俗的说法就是,思想政治课的任务则要教育学生堂堂正正做人,兢兢业业做事。只有牢固树立堂堂正正做人的思想,才能由习心和毅力去学习兢兢业业做事的本领。通过兢兢业业做事,在将来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增砖瓦,才能体现出堂堂正正做人的思想道德素质。

四、结束语

总之,要实现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就必须更新教育、教学的观念、提高教师素质,优化课堂结构,活跃课堂气氛,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初中学生的素质,才能有机地把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结合起来,改变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现状,真正做到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贯彻实施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胡志英.初中政治课素质教育的实施[j].读与写(教师教育),2008(04)

初中道德与法治总结篇8

关键词:初中教学;思品课堂;素质教育

强化思品课教学中的素质教育,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推动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阵地。是提高学生政治、思想、道德觉悟的重要课程。它是一门知识性、思想性、政治性高度统一的学科。思品课这种特殊性决定了它的主要任务和素质教育目标是向学生传授政治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政治理论水平和利用政治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思想品质。具体地说,通过思品课教学,向学生传授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以及核心价值理念,让学生了解党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各项方针政策,学习政治经济常识、社会公德等政治理论知识,并通过与课本内容相联系的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进行自我教育,提高其理论水平,增强其道德意识、法纪意识、竞争意识、风险意识和创新意识。通过思品课教学,纠正学生的错误观念,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坚定正确的学习立场,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使他们树立崇高的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养成自尊、自爱、自强、自律的心理素养,成为“四有”和有奉献精神、拼搏精神的创造型人才。因此,上好初中思品课有着重大实现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现就初中思品课的任务和素质教育目标,结合社会实际和学生实际,谈几方面切实可行的思品课教学中强化素质教育的工作思路。

1提高认识,明确目标

作为思品课教师,必须提高在思品课教学中强化素质教育的认识,明确思品课的教学目标,把握该课程使学生明理(向学生传授政治理论和常识),用理(运用政治理论指导、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对学生进行导行(陶冶情操、指导操作),育德(培育道德风尚和思想品质)的核心作用,切实提高学生素养。思品课就是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等“五育”的培养,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五育”等几方面是互相渗透、互相依存、互相制约、互为条件的,但其中德育为首。德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纪教育、道德教育、心理教育。

2改革完善教材,发挥教材职能

思品课是德育工作的主渠道、主阵地。教材的编排,必须体现它的基本性质和主要任务,必须符合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结合各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想实际,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把材料的典型性、针对性、趣味性结合起来,把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品质教育结合起来,走出归纳法、演绎法编排教材的旧模式,杜绝盲目求全、求细的倾向,在具备一定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在可操作性上下功夫。既要编入对学生进行政治常识和理论知识教育的理论篇,又要编入与理论有密切联系的、有正反两方面典型事例的事例篇,还应编入供学生讨论分析,让学生回答和解决的相关问题,使他们从中得到教育的案例篇。并对编入内容的各章节提出知识、能力、觉悟的基本要求,对大纲教材进行一定程度的糅合,使教材既注重基本的政治理论教育,又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操作,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学到知识,看到榜样,吸取教训,运用理论,参与实践,进行自我教育。真正发挥教材的教育职能,达到素质教育的硬件要求。

3提高教师素质,优化教学方法

思品课能否收到良好的素质教育效果,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和以之相联系的教学的组织者和实践者,教师的学生观、教育观、思想觉悟、道德情操、行为习惯、自身人格形象等,自觉与不自觉地对学生起着示范作用,对他们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提高思品课教师素质,优化思品课教学,是抓好思品素质教育的关键。为此,思品课教学的选择使用上,要特别强调德才兼备。在此基础上,还要把好职前的教育关,切实抓好教师的政治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培训;把好在职教师的管理关,加强引导和管理,不断强化教师的为人师表意识,使教师的职业理想得到升华;把好教师职后的进取关,注意总结提高,及时纠正错误,大力推广先进经验,不断进取。要不定期地让教师广泛接触社会、接触实际、了解国际、国内形势,不断加强教师对社会发展理论升华的感性认识。在教育方法方面,要改革思品课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把思品课的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的教育陶冶结合起来,采取课上课下、言传身教等把学校教育和社会生产生活紧密结合,为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组织学生在实践中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培养他们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挥学生的创造才能。同时,要紧扣教材,结合学生实际,及时发现学生的缺点和错误,帮助教育他们,尽可能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法进行教学,使他们的政治理论水平,解决问题的能力,思想道德水准,创造才能等得到提高。

4改革评价方法,完善评价机制

改革应试考试的评价模式,是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关键。思品课的知识部分,可以通过笔试来体现;学生运用政治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才能得到验证。学生的道德品质、政治思想觉悟,又只能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反映和折射。加强思品课中的德育品质和思想觉悟教育,就必须首先排除来自应试教育的误导和干扰,取缔纯粹用考试分数来评价学校和教师德育工作,用考分来衡量学生思想政治好坏的错误做法。真正实现思品课的素质教育。学校和教师要加强学生的操行督导,建立学生测评档案,客观地评价和反映学生的日常操行情况。另外,教育主管部门应重新确立评价学校和教师德育工作的措施,制定一个用学生政治理论的考试成绩,学生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和学生日常行为品质相结合的科学、客观的评价制度,从而使评价机制对思品课的教学真正起到推动和促进素质教育健康发展的导向作用。

作者:何晓娟单位:长春市九台区第三中学

参考文献:

[1]马勇.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点滴谈[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5).

初中道德与法治总结篇9

关键词:初中政治;新课改;德育渗透教学

一、前言

在现代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作为一名学生的自我学习和管理能力越来越被社会注重。初中政治教学开展新课改下的德育渗透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初中生良好的文化素养与自我素质,为的是达到丰富他的德育方面积累的目的,为学生的将来更好的学习更深的初中政治知识打下比较好的基础基础。所以,初中政治的教学是人生中尤为重要的阶段,国家对于德育的渗透教育也是很注重这一块,它不断在推进政治教育体制的改革。德育是一种加强自我素质提高的方式,是当代学习政治的重要方式。新课改下的初中政治德育渗透教学作为一种基础教育需要这种新型模式,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新课改下的德育渗透教学深入我国教育的体制中。目前,运用新课改下的德育渗透教学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是当代教育体制改革的必然和必要趋势。新课改下的初中政治德育渗透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的理念是指在课堂上提供一种教学的氛围和环境,由于学生的记忆能力有限,单独情况下对于德育方面的内容和含义把握不清,整体上的新课改下的德育渗透教学质量不佳。目前新课改下的德育渗透教学仍在摸索阶段。

二、新课改下的德育渗透教学的含义和重要性

在现代的初中政治教育模式中,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强化和深入,在新课改下的初中政治德育渗透教学模式上也进行了部分改革,提倡了以新课改下的德育渗透教学的形式来进行教育方式的转变。所谓新课改下的德育渗透教学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着相同或相似的学习目标,都想要成为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为一个有自我修养与道德的人,并同时为这个目标采取共同的努力,采取分工协作或者资源、理念共享的方式,从而达到双赢。政治老师采用的“满堂灌”思想不再适用于现代初中政治教学的模式,所以,只有从学生自己的角度出发,以自己初中政治学习观念看待德育方面,将新课改下的德育渗透教学融入初中政治的教学中,初中生便有了很强的对于德育渗透教学兴趣,同时自身的素质得到了相当大的提高,这里并不是“1+1=2”的计算题,得到的结果可能是三或者是更多,从这里就能看出新课改下的德育渗透教学的重要性,使得学生能够以语言为自己所需要的工具,更加自由地、更加广泛地徜徉在知识的海洋中,不断的扩充思想,更加乐意和主动的接受人类的知识成果,从而发展自己的德育方面。

三、如何更好地在初中政治教学中运用新课改下德育渗透教学的理念

虽然我国初中已经开始慢慢渗透进德育的教学,但是,由于教学方面的种种不利因素,初中政治教学开展新课改下的德育渗透教学的方式还处于一种瓶颈阶段。初中生的新课改下的德育渗透教学量非常小,且基本属于独自完成,教师只注重表面的新课改下的德育渗透教学,诚然,这种反复的教学模式注重于初中政治基础知识的巩固,这对打初中政治基础的初中生而言非常重要,但是如果他们在机械式的初中政治学习中失去了对于初中政治的兴趣,或者是对今后的一些新鲜事物失去了好奇心和创造力,那可就得不偿失了。在进行德育模式的渗透学习过程中,学生们一定要明确学习的目标。同时,教师在初中政治教学中一定要帮助初中生树立一定的素质培养任务,并且根据学习德育素养和任务制定科学的方法,使得每个小组中的成员能够发挥各自的长处。并指导学生制定正确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以便更好的完成初中政治任务。同时,在德育教学模式下学习,学生之间更应该懂得倾听别人的意见,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去。教师在引导学生进入所安排的学习情景之后,在开始课堂前,学生被均匀的分成若干个小组。课堂上,教师先要求小组式的进行德育方面鉴赏,这是为了什么呢?为的是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使其对初中政治所表达的含义进行自我理解。在发现学生的普遍问题时,教师先让同学们进行讨论,在还没有讨论出任何头绪时,尽量不要去说出结果,应当学会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干,去自学,去欣赏他们本身所具有的自身素养。

四、促进初中政治教学领域渗透教育的对策

1、完善初中政治领域的教学方法

要想解决政治教学在初中教学存在的问题,就一定要寻求科学的政治教学的教学方法。科学的政治教学方法是让学校里的学生们早日掌握初中政治基础性学习知识的重要途径。当然在初中政治教学过程中,学校的老师要制定科学的初中政治基础性学习教学方案,及时的发现学习初中政治学生们的学习动态,严密观察初中政治基础性学习的情况,并且根据学员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对初中政治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系统做及时的更改与完善,从而不断提升教学方法带来的教学效果,这样也能够更好的促进政治基础性学习在初中教学方法领域中的渗透探究。

2、加强初中政治领域的渗透教学意识

在利用渗透教学开展政治教学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初中政治领域的教学意识,不断培养优秀的初中政治教学人员,从而促进政治基础性学习科学的发展。只有教学人员从意识上重视初中政治基础性的学习,才能够更加努力的培养初中政治基础性学习人才,也才能根据政治的基础性知识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从实际上对每一个学生负责。而且,只有教学人员更加重视初中政治基础性渗透学习的教学,才能够让他们不断渗透教育方法,从而促进初中政治教学领域的学习发展。

五、总结

总之,初中政治书本的知识传授完成不是代表着初中政治教学的完结,也不代表教师任务的完结,这只是一个新的开始,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德育,在未来能够走上社会。总而言之,新课改下的德育渗透教学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通过引入德育渗透教学模式,展开自己独特的德育探讨环节,营造新课改下的德育渗透教学的氛围、紧扣重点,促进初中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初中生的素质素养。

参考文献

[1]齐银圣.未来英才[J].上海.上海复旦大学学报.2016.

[2]张丽辉.科学中国人[J].中国教育出版社.2014.

初中道德与法治总结篇10

《实施意见》提出,为减少学生考试次数、减轻课业负担,发展学生关键能力,我省继续坚持初中毕业升学“两考合一”。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所设定的初中语文、数学、英语(含听力)、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以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信息技术等13门科目均列入学业水平考试范围。

初中语文、数学、英语、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9门科目学业水平考试实行全省统一书面闭卷笔试。体育与健康考试由各设区市教育局组织实施。物理、化学、生物3门科目实验操作实行现场操作考试,并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开展英语口语考试探索。

中招录取总分为800分,其中语文、数学、英语、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和体育与健康10门科目的考试成绩按原始分数、折算分数相结合方式计入中招录取总分:语文、数学、英语各150分,均按卷面原始分数计入中招录取总分;体育与健康满分40分;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科满分共310分,各科均以卷面分数科学合理折算后计入中招录取总分,具体折算方案由各设区市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