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促进消费的建议十篇促进消费的建议十篇

促进消费的建议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32:57

促进消费的建议篇1

目前福建最终消费率偏低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经济高速增长,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但最终消费率尤其是居民消费持续走低。根据钱纳里的“标准结构”理论,在人均Gnp为1000美元左右时,居民消费率应在62.4%,而政府消费率为14%。福建早在1997年人均Gnp已超过1000美元,但居民消费率仅为41.7%,政府消费率为12.8%,最终消费率为54.5%。全国同期的居民消费率仅为46.5%,政府消费率为11.7%,最终消费率为58.2%。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统计,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20年中,世界实际平均的最终消费率78%~79%。由此可见,福建的最终消费率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差了20几个百分点,与全国平均相比,也相差5个百分点。

近几年由于扩大内需政策启动,福建政府消费节节攀升,政府消费率已超过“标准结构”;而居民消费率继续下滑了近5个百分点,目前福建最终消费率比全国平均水平低5个百分点,福建最终消费率偏低主要是由居民消费率偏低造成的。最终消费率偏低是福建省“十五”时期经济发展中一大隐患。

福建省消费率的基本情况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的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66.37亿元增加到2003年的5161.95亿元,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增长12.05%;居民消费支出从1978年的44.52亿元增加到2003年的1859.6亿元,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增长9.3%;而政府消费支出从1978年的8.5亿元增加到2003年的823.16亿元,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增长13.04%。显然,居民消费支出的增长速度低于经济的增长速度;政府消费支出的增长速度高于经济的增长速度。

1978~2003年,福建省居民消费率基本上呈现出一种单边下降的趋势,只在1982年和1983年有所上升,且与全国居民消费率相比,下降较快,居民消费率基本以平均每年1.24个百分点的幅度持续下降,从1978年的67.08%降至2003年36.03%的水平。但从总体上看,全国居民消费率的波动性相对较小,福建居民消费率与全国居民消费率于1993年达到相同水平之后,全国居民消费率有所回升,而福建省居民消费率继续单边下降。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政府消费率基本上呈现出一种先降后升的趋势,政府消费率的波动性较大。1978~2003年之间福建省的政府消费率在9%~16%之间波动。在实行扩大内需政策以来,政府消费率节节攀升,近期增长幅度较大,已经超过曾令华(1998年)提出的我国政府消费率不宜超过15%的上限。福建的政府消费率2003年已达到15.95%,比全国政府消费率的11%~14%波动幅度大,且近几年福建省政府消费率比同期的全国政府消费率高2~3%。福建政府消费增长过快,高于经济增长速度,应该有所控制。政府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不宜过快上升,同时应当保持大体稳定,以免影响居民消费率的提高。

福建省各种需求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定量分析

我们利用福建省1978~2003年的统计资料建立经济计量方程来测定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总投资)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1978~2003年,居民消费每增长1%,会带动国内生产总值平均0.77%的增长,政府消费每增长1%,会带动国内生产总值平均0.09%的增长,总投资每增长1%,会带动国内生产总值平均0.26%的增长。从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在消费对福建省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中,居民消费占主导地位。将样本区间分成1978~1990年和1991~2003年两段分析,1978~1990年期间,居民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很大,居民消费、政府消费和总投资增长1%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带动作用分别为0.94%、0.08%和0.08%,但1991~2003年期间,居民消费、政府消费和总投资上升1%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带动作用分别为0.5%、0.17%和0.36%。根据投入产出模型测算,2003年全省经济对消费、投资、出口三大需求的最终依赖程度达到36%、34%和34%,消费依赖度比1987年下降14个百分点,投资依赖度提高8个百分点,出口依赖度提高10个百分点,经济由“消费依赖型”成功转型到消费、投资和出口三大需求的“混合依赖型”,并有向高级形态“出口依赖”转型的迹象。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波动较大,总体上居民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降低,而政府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波动较大。“九五”期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之比平均为1.65:1,而2002年和2003年上升到1.92和1.99,同期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和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之比也从“九五”期间的1.72上升到2002年和2003年的1.90和2.0。显然,收入增长缓慢是农村居民消费增长缓慢的基本原因。同时,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也影响了福建省总体消费需求的增加。

福建省促进消费需求的对策建议

一、大力发展消费信贷。要提升福建省居民消费率,使之回升到与国民经济发展目标相适宜的水平,可以从改善分配制度、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发展消费信贷等多方面进行改革。福建要大力支持发展消费信贷,积极引导消费观念的转变,倡导信用文化,引导和推动居民消费观念从储蓄型消费向信贷型消费的转变,提倡适度负债和超前消费,促进消费结构升级。为此,信贷机构应加强服务创新和服务功能完善;健全完善消费信贷的风险防范机制,在贷款品种上要以住房、汽车、旅游、教育贷款为重点,且重要定位在中等客户,以降低居民的消费成本。同时,还可以将消费信贷业务引入福建广大农村,设立农业发展基金,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农田水利,农村公路、电力、通信等领域,从而进一步开拓农村消费市场。

二、促进居民收入特别是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同时提高中等收入者的比重。近几年,农民收入增长率却持续在低水平徘徊,导致城乡市场分割加剧,所以当前实行消费启动的重点是稳步提高农民收入。同时要调整不同收入居民的结构,除了增加中低收入阶层的居民收入以外,还要采取措施提高中等收入者的比重,而中等收入者无论消费倾向还是消费层次的提高,都有相当大的空间。

促进消费的建议篇2

关键词:信息经济时代信息消费力因子分析

内容摘要:本文在以往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信息消费力大小的测评建立了因子分析模型。主要选取了人均可支配收入、信息消费倾向、电话普及率、互联网发展水平以及社会的教育水平五个因素进行了因子分析,最终得出信息消费的客体因素比主体因素对信息消费力的贡献更大的结论。文章选取了北京、上海和广东三个地区对信息消费力的因子模型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与实际相符。

关键词:信息经济时代信息消费力因子分析

参考文献:

1.徐德云,徐海俊.论信息消费及其函数决定[J].经济理论问题,2003(1)

2.肖婷婷.我国城乡居民信息消费比较[J].经济问题,2010(2)

3.朱琛,孙虹桥.我国城乡居民信息消费的比较:基于1992-2008年的实证分析[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0(12)

4.郑英隆,王勇.我国城乡居民信息消费的结构差异成长[J].经济管理,2009(1)

5.胡琪君.我国信息消费力指标体系构建[J].商业时代,2007(17)

6.肖艳,马哲明.消费主体对信息消费的影响分析[J].情报科学,2009(7)

7.崔建华.信息消费力几个理论问题研究[J].消费经济,2006(4)

8.朱红.信息消费水平测度方法研究[J].情报科学,2006(2)

9.吴钢华,杨京英,闾海琪.信息消费系数及其测算方法研究[J].图书情报知识,2007(2)

10.沈小玲.影响信息消费的主体因素分析[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8(6)

促进消费的建议篇3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不断坚定“四个自信”,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扣《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实施方案》主题,围绕社会主要矛盾变化,顺应居民消费提质转型升级新趋势,以消费环境改善和市场秩序规范释放新空间,以有效供给扩大和品质提升满足新需求,不断提升居民消费能力,切实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二、促进实物消费提档升级

(一)推动传统商贸转型。积极发挥开通大路周围商业综合集聚区的辐射带动作用。着力推动商贸业态创新升级,引导兴东商都、康乐购物广场等重点商贸企业创新转型,抓住年末岁初的有利时机,由商品销售为主向“商品+服务”转变,打造立竿见影的体验式、综合型消费场所。借助兴东商业区、原开通大路百货大楼等商业街区优势,拓宽节假日消费空间,指导兴东充分利用商业街开放性空间,开设节假日步行街、周末大集等常态化消费场所。(牵头负责)

(二)改造升级传统商圈。拓展兴东、康乐、老市场等商圈新型服务功能,完善商圈配套设施,规范管理运营,优化商圈现有业态,突出商圈特色。推动传统商圈转型升级,全面提升商圈整体发展水平,增强消费经济发展活力。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全力推进兴东步行街升级改造项目申报工作,力争年底前完成步行街改造项目审批工作。积极向省商务厅争取县老市场商圈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和信息化提升项目,重点围绕瑞丰商贸城进行市场升级改造,努力实现传统农贸市场向信息化市场转型。(牵头负责)

(三)发展壮大绿色消费。联合市监局开展“绿色商超”创建工作,以繁华大型购物中心、康乐超市为重点,开设绿色产品销售专区,逐步扩大绿色产品销售规模。拓宽绿色、生态产品线上线下销售渠道,丰富城乡市场供给,扩大农产品消费。(配合)

(四)升级农村居民消费。联合电商中心加快农村吃穿用住行等一般消费提质扩容,鼓励和引导农村居民增加家电、汽车等消费,鼓励商超抓住元旦、春节等契机,利用农村集市等实现生活必需品消费向农村全覆盖,畅通城乡双向联动销售渠道,鼓励和支持商超将“网约配送”等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向农村市场拓展。(配合)

三、推进服务消费提质扩容

(五)规范发展家政消费。随着人口老龄化、二孩政策全面放开等多重因素,社会对家政、康养等服务从业人员的需求不断增长,为规范发展家政消费,联合发改部门围绕加强诚信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工作目标,开展规范性家政服务消费,促进全县家政服务业规范化、便利化发展,推动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配合)

四、打造特色消费

(六)培育汽车消费热点。组织汽车销售企业开展“双11、双12销售团购会”、“惠动全城,让利百姓”等系列活动。引导县内大型的汽车销售企业开展以国产汽车品牌为主的汽车销售下乡巡展,收集有意愿购车客户,加大国产品牌汽车的覆盖面,加深乡村客户对国产品牌汽车的印象,刺激农村购车消费,全面有效拉动汽车市场消费。(牵头负责)

(七)优化汽车消费流程和设施。积极引导宝友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完成一站式(新车销售、二手车市场、机动车回收拆解)服务建设。指导一汽丰田宝友4S店等汽车销售企业在瞻榆、兴隆山等乡镇建设城乡一体的汽车销售和售后服务网点,积极开展装潢、清洗等服务,挖掘汽车后续市场潜力。(牵头负责)

(八)创新绿色食品销售方式。积极组织本地企业赴省内外参展。按照县政府的要求,全面展示和推介我县知名企业产品,搭建企业开拓市场交流合作的平台,支持本地名优特产品“走出去”,帮助企业在省外建立销售平台。组织康乐继续开展“第五届新春年货节”特色促销活动。继续在大型商业区域设立一批优质特色农产品专营店和商超专柜。(配合)

(九)建设绿色食品产地市场。联合农业农村部门,积极落实部省、省市、市县共建机制,以市场为核心,结合我县特色产品产地等区域优势,积极推进瞻榆镇辣椒交易市场,杂粮杂豆交易市场的选址、前期建设工作。(配合)

(十)发展绿色餐饮。推动绿色餐饮发展,是贯彻国务院促进消费、提高品牌质量和效率的重要举措,更是落实党的提出的“要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的有力举措。通过引导餐饮企业开展绿色餐饮行动,向市民发放宣传单张,引导市民树立绿色环保、健康文明的饮食习惯,在碧水东城商业街通过悬挂条幅的方式进一步宣传践行绿色消费理念,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顺应消费升级趋势,推广绿色消费产品,规范消费行为,培养简约适度消费习惯,营造绿色消费新环境。(牵头负责)

五、健全质量标准和信用体系

(十一)提高消费产品和服务质量。联合市监局等部门指导商贸企业加强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开展消费品和服务品牌培育,指导企业开展消费产品和服务质量标杆评选示范活动,营造品牌发展氛围。(配合)

(十二)提升品牌影响力。引导企业参与重大经贸交流等活动,推广宣传企业产品品牌。组织商贸流通领域企业参加国际国内各类展览会、洽谈会,为企业提供展销平台,充分展示我县特色农产品,进一步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助推我县特色农产品走出去。联合电商中心帮助企业借助互联网进行推广,提高企业品牌知名度,开拓线上销售渠道,加快推动农产品线上线下同步销售。(配合)

(十三)完善消费领域信用信息公开和共享共用机制。加强消费领域信用信息采集,聚焦重点消费品、家政、养老等服务消费,及时将消费领域信用信息依法在“信用中国()”网站、“省商务诚信公共服务平台”上向社会,为公众提供信用信息“一站式”查询,实现及时归集和有效共享。(配合)

(十四)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在涉及商务领域企业中建立红名单认定诚信制度,制定行业承诺书。对诚信良好的企业在日常检查、专项检查中优化检查频次;健全惩戒和约束失信行为机制,建立失信“黑名单”,对商务领域失信行为企业实施联合惩戒。(配合)

(十五)强化安全消费保障。保障元旦、春节期间市民生活必需品消费安全,督促企业严把上市生活必需品质量关,加强监测分析,及时掌握市场动态。安排专人及时做好汇总、分析,按时向县政府领导统计上报监测情况。(配合)

六、放宽服务消费领域市场准入

(十六)推动养老产业市场化发展。短期内规划一个养老服务产业项目、培育扶持一个养老服务企业,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融合发展”的思路,依托社会力量,逐步探索市场化、社会化、商业化的养老服务产业,推进市场化方式发展养老服务业,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配合)

(十七)拓展家政服务领域。

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家政从业人员素质;着力发展员工制家政企业,推动家政服务业转型升级;落实省级服务业资金、项目支持政策,增强家政服务有效供给;加快推动“互联网+养老”模式,积极开展智慧养老;推进家政进社区,促进居民就近享有家政服务;加强信息平台建设,健全家政服务领域信用体系;推进服务标准化,提升家政服务规范化水平:继续培育以洁百丽家政服务公司为示范标准的家政企业,推动家政行业和企业健康发展。(牵头负责)

七、优化促进消费的配套保障

(十八)完善有利于促进居民消费的财税支持措施。利用省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对电子商务进社区和商务部门统一组织实施的促销活动给予支持,因素法分配省级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中重点支持改善流通基础设施、鼓励各类商品市场创新转型;支持保障民生类农产品交易市场基础设施升级改造、信息化提升;搭建消费促进载体,鼓励企业扩销增销;培育商贸流通主体,对新增限上企业给予补助。做好跨境电商政策的宣传和解读工作,指导企业用活、用足、用透海关通关监管政策和税收政策。(配合)

八、加强消费宣传推介和信息引导

(十九)加强消费领域统计监测。进一步掌握消费市场监测的主动权,及时了解区域商业发展变化情况,做好“元旦、春节节日经济”监测数据的整理分析,深入了解掌握全县商业企业节日期间的发展走势情况,了解其对全县消费市场的影响带动作用,并与统计数据进行相互验证,打牢基础数据质量。加强与企业沟通交流,为做好相关领域分析及预判工作打下基础。在部门联动主动性、互动对接精准性、动态监测实时性上持续发力,做好消费市场分析研判工作,进一步增强消费市场的预警预判能力,为县领导决策提供更强有力的数据支撑。(配合)

(二十)打造促进消费的平台载体。组织企业参加“第五届新春购物节”、“全省消费促进月”、“全省千企促销专项行动”、“年货大集”等促销活动。引导企业通过借助“年货节”、“年货大集”等平台,在“元旦”促销的基础上接连开展“春节”促销活动,以达到规模化促销。围绕特色开展促销活动,引导家电、汽车、餐饮、家居、服装等行业企业开展促销活动,增强浓厚的特色促销氛围。引导培育热点,推动节日消费升级,鼓励商超开设高端消费专区,满足部分有高端消费需求和服务的市民,引导兴东商都、康乐购物广场引进有影响力、有实力的高端消费品牌,打造高端消费载体,留住高端消费人群在本地消费。(牵头负责)

促进消费的建议篇4

居民消费结构随着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受到政府和学者的关注,消费结构关系到国计民生。一方面,消费结构关系到居民消费水平、消费质量以及未来的消费趋势,与民生密切相关。消费结构不断完善,能够使得国民生活质量提高;另一方面,消费结构对经济增长、产业升级、收入分配都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国家今后着力于扩大内需,其经济效应会更加凸显。因此,对居民消费结构的研究将为各项政策的推行提供现实依据,让消费结构变化与经济增长、产业升级、收入分配等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良性机制。税收是政府调控经济最重要的政策工具之一,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我们应该要充分发挥其作用,如何运用税收工具促进居民消费结构优化升级成为研究的热点。“营改增”是为促进结构性减税进行的税制改革,其正处于逐步试点,不断完善的阶段,这一政策的实施对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如何值得探究。本文旨在研究“营改增”对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进而提出促进居民消费结构优化的“营改增”政策完善建议,探究了财税理论对现实经济社会问题政策扶持作用,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

2.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2.1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对比分析

通过历年的食品消费支出数据可以看到,一是城乡食品消费支出都在稳步缩小,国际上将食品消费支出所占的比重来衡量一个国家的贫富水平,食品消费支出比重越大,说明居民生活越贫困,我国城乡居民食品消费支出不断缩小,说明城乡居民生活水平都得到了逐渐的改善。二是城乡居民食品消费支出所占比重差距在不断缩小,由最大差距11%下降至4%。这说明农村居民基本生活水平提高速度略快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的贫富差距在逐步缩小,这与国家实现共同富裕的理想相吻合。三是近五年城乡居民食品消费支出比重下降的幅度明显小于1996-2000这五年的下降幅度,其中的原因可能有以下两点: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在数量上的需求限制性没有以前那么强,这间接会造成居民食品消费数量的增加;另一方面,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人们更加重视食品的质量,增加了对一些优质产品的消费,这使得食品消费支出增加。

2.2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变动分析

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动,是指各项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比重的变化。消费结构的变动趋势,直接反映了一个国家居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国际经验表明,居民消费结构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会呈现出由低层次到高层次的发展轨迹?。通过居民消费支出比重的研究,可以发现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满足基本的消费结构发展趋势,由低层次发展到高层次。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经历了温饱阶段、小康阶段、富裕阶段三个过程,食品、衣着发面的支出不断下降,医疗保健、交通通讯、教育文化娱乐支出比重不断上升。为更深层次的研究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动,了解各项消费具体的变动情况,现进行以下分析.

3.“营改増”对居民消费结构影响的理论分析........19

3.1“营改增”调节收入影响居民消费结构......19

4.“营改増”对居民消费结构影响的实证分析..........23

4.1“营改增”影响消费结构的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23

4.2"营改增"对各行业税负影响的初步分析...........24

4.3"营改增”对各行业税负影响的进一步分析.......26

5.政策建议.............37

全文总结...........40

5.政策建议

5.1积极推进“营改增”的开展,扩大营改増范围

至于如何扩大营改增范围,本文建议采用分步推进的方式。首先,根据本文对模拟的将营改增范围进一步覆盖到建筑业和邮政电信业营改增方案的测算,实施这一方案对其他行业的政策影响与目前试点的方案没有太大区别,但是却使得建筑业税负明显下降,同时避免了目前建筑业存在的严重的重复征税现象。因此,下一步应该稳步推进建筑业和邮政电信业的营改增改革。其次,根据本文模拟的将营改增覆盖至全行业的方案的研究,营改增覆盖全行业后,文化教育娱乐行业的税负下降明显,这将拉动居民对文虎教育娱乐消费的需求,建议尽快制定简易的征收办法,将更多的行业纳入增值税范围。

5.2制定更加合适的“营改増”税率,完善“营改増”行业増值税进项抵扣制度

“营改增”行业(交通运输业和其他部分现代服务业)的税负变化方向则不确定,取决于“营改增”前后税率和“营改增”后可抵扣进项税额的比重等因素。行业产品间接税负的变化将影响商品价格,产生收入效应和价格效应,最终影响居民消费结构。本文模拟了三种营改增方案,使用投入产出方法和实际税制计算了各相关消费行业的税负变化,并运用相关测算方法,研究了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状况。本文发现,三种“营改增”方案对居民消费结构都有影响,“营改增”后各项消费价格普遍下降,但交通通讯消费价格上升,这主要是由于“营改增”后交通运输业实行较高税率,行业实际税负上升,使得最终产品的价格上涨。通过本文的测算可知,可以作为进项抵扣的中间投入比例越大,行业实际税负就越低,目前,“营改增”行业中许多中间投入项目还未被纳人增值税进项抵扣范围。例如,一些服务企业的燃油费、过路费、修理费、人工、交通、房租、物业管理、邮电通信等。

......

全文总结

促进消费的建议篇5

关键词:白酒寒冬;白酒营销创新;白酒行业转型

一、白酒行业面临的宏观背景的变化

(一)转型前的白酒行业概况

2002年到2012这十年期间内,被业内认为是白酒行业发展的黄金期。期间内,白酒的价格也是一涨再涨,许多白酒企业开始大肆的进行产能扩张,在这一背景下,催生出了更多的酒厂。白酒企业销售额与利润逐年大幅增长,某些大型酒企更是创造出巨额税收,成为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比如贵州茅台集团所在的仁怀市茅台镇和习酒公司所在的习水县习酒镇,已经成为当地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白酒企业由于能为地方财政创造税收,带动就业,拉动地方经济发展,因此许多地方政府鉴于这样的情况,也是不余遗力地帮助酒企取得更好的发展。

(二)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以及对白酒行业的影响

“三公消费”是指政府工作人员因公出境经费、公务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招待产生的费用,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三公消费”促进了中国白酒行业发展一路高歌猛进,即使白酒行业产能严重过剩,但白酒价格却一直居高不下,但是随着2012年12月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以及后来中央《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的实施,在国家限制“三公消费”等政策影响下大多数白酒企业面临产品销量下降、价格下跌、利润大幅下滑等问题,加上2014年国内经济疲软,近几年由于白酒行业不合理的发展,导致白酒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国内白酒行业由此进入深度调整期,白酒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进一步加剧,国内大多数白酒企业发展遇到瓶颈,许多白酒企业发展举步维艰。

(三)转型背景给白酒行业带来的启示

随着白酒行业寒冬期的到来以及消费者消费行为的越来越理性,越来越多的白酒企业都在积极探讨转型,只有转型才能让酒企变得有活力,虽然目前白酒行业发展困难,但在中国传统文化里,白酒作为国人传递感情的纽带,逢年过节白酒还是普通消费者送礼的首选,虽然国家限制三公消费和中央八项规定的出台给国内白酒行业造成巨大打击,但是由于白酒行业发展的十年黄金期内,三公消费推动白酒价格的不合理增长,使得许多普通消费者“望酒兴叹”,而此次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使白酒价格回归理性,更多的普通消费者更容易接受,民间消费也能得到进一步激发,这也给众多白酒企业带来发展机会。

二、宏观背景变化为白酒行业带来的机会

(一)价格回归理性

三公消费对国内白酒价格不断上涨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如今国家限制三公消费以及中央八项规定的出台,让白酒价格回归理性,真正实现让市场起主导作用。白酒价格回归理性后,消费者更注重白酒产品的性价比。

(二)市场建设的精耕细作

而在过去的白酒行业黄金期期间内,国内白酒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又导致白酒市场供大于求,必然导致白酒价格的下降与酒企之间的竞争进一步加剧,在这样的背景下,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而积极探讨转型正是许多白酒企业的当务之急,通过转型,实现精耕市场,加强基础市场工作建设,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通过转型,可以有效促进国内某些白酒品牌从“名酒”到“民酒”的转变,体现出白酒的实际价值,为应对当下行业寒冬以及白酒品牌自身的长远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三)中低端产品需求依然旺盛

如今的白酒行业已进入深度调整期,高端白酒发展受限,但中低端白酒的市场需求依然旺盛,许多白酒企业的中低端产品系列在行业寒冬期都实现了逆市增长。

(四)周边资源的整合

在新形势下大多数知名白酒企业的发展受阻,同时规模不大,实力不足的中小酒厂由于品牌张力不足,产品质量不过硬,消费者认知程度低,发展也受到影响,甚至面临倒闭的危险。这对处于二线阵营的白酒品牌来说是一大利好,中低端白酒可以通过兼并机会整合比自己实力小的濒临倒闭的酒厂等资源,率先走上转型之路,采取适当的转型措施,就能突出重围,进行弯道超车,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

三、品牌白酒转型期部分营销策略建议

(一)渠道策略建议

越来越多的白酒厂商关注电子商务,开设自己的网上商城以及天猫、京东旗舰店,除了综合型电商平台外,还应该充分利用国内大型白酒电商的垂直渠道平台,如酒仙网和购酒网等知名白酒电商,加强与上述电商的合作,除了上述电商自身举办的购酒促销活动外,也可以考虑将线下促销活动与线上活动结合起来,在不损害自身品牌形象和经销商利益的前提下,给消费者带来更多实惠,并实现销售渠道的扩大与销售量的增加。

(二)促销策略建议

针对白酒行业向更广阔的大众市场转型开展捆绑促销活动,例如针对婚宴消费者,买一瓶相应习酒即赠送一包香烟、一瓶饮料和二瓶啤酒,以此类推,从而实现婚宴市场促销的一条龙服务,不仅给消费者带来极大实惠,也节约了消费者的时间,使消费者感受到习酒是设身处地为消费者考虑,真正做到站在消费者立场开展促销活动,而并不是一味的采取降价策略实现促销目的,一味的采取降价策略无异于“杀鸡取卵”,不仅会加剧白酒行业激烈的竞争,引发局部价格战,最终还会损害白酒品牌价值以及酒企自身利益,给酒企造成的长远发展造成威胁。除了开展买赠活动以外,还建议针对批发商开展一系列促销活动,比如出台相关政策,当批发商进货达到一定数量时进行一定奖励,比如组织核心批发商旅游,旅游线路为以该白酒品牌为核心的地域性旅游路线,并带领批发商参观该白酒公司,让批发商了解白酒生产工艺并见证厂家实力,最终坚定市场信心,共同把市场做好,还建议针对批发商的的促销活动时结合批发商的动销能力,出台合适的促销政策,不要一味地采取压货式增长措施,减轻批发商库存压力,使批发商轻装上阵促进批发商的动销,提升批发商对经营品牌白酒的积极性,实现良性循环,最终实现渠道各个环节的共赢。(作者单位: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

参考文献:

[1]肖明超.白酒的细分市场策略.中国营销传播网,2004.

[2]唐桥.白酒企业的责任与转型升级路径.新华网四川频道.2015,3

促进消费的建议篇6

为充分发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不断优化消费环境,更好服务X追赶超越发展,根据《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开展放心消费创建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原则

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X省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同、企业自治、社会监督”工作方针,以消费“安全放心、质量放心、价格放心、服务放心、维权放心”为创建内容,细化“企业自治、行业自律、社会监督、政府监管”消费维权新机制的工作标准和工作要求,全方位提升企业自治和行业自律水准,社会监督水平、政府监管效能和群众消费信心,着力推进消费维权协同共治,创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切实保护广大消费者合法权益,服务全县追赶超越发展。

二、创建目标

按照突出重点、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从现在起到2020年末,利用三年多时间基本实现放心消费创建活动全覆盖,努力建成一批放心消费先进(示范、品牌)单位、示范行业,力争建成放心消费示范县,形成一套符合X实际的放心消费创建活动各个环节、不同层面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一个渠道畅通、反应快捷、运作高效的消费维权机制,消费法律法规知识更加普及,消费环境更加和谐,市场秩序更加规范,诚信体系建设更加完善,消费保障民生、促进发展的作用充分显现。

(一)全民消费维权法治意识普遍增强。通过广泛深入宣传《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食品安全法》、《价格法》、《广告法》、《X省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生产经营单位诚信守法经营意识显著增强,政府部门依法行政和监管效能持续提升,社会各界依法监督水平不断提高,广大消费者依法维权意识和能力大幅提升。全县消费者消费维权法律法规知晓率达到82%以上。

(二)消费维权工作机制更加健全高效。生产经营单位的消费纠纷和解机制更加完善。市场主体消费维权第一责任人的职责意识进一步强化,一定规模、重点行业、电商、景区和放心创建示范街区建立健全商品质量和服务规范承诺、不合格商品退市召回、受理和处理消费者投诉、消费纠纷和解等制度并向社会公示,消费纠纷和解率达85%以上。市场监管效能不断提升,消费者投诉方便、快捷,行政调处机制更加高效,行政调处与司法调解有机衔接。消费争议仲裁制度不断完善,仲裁解决消费纠纷作用发挥更加明显。消费者协会等社会组织维权机构机制健全,消费纠纷调解更加有效。消费者、新闻媒体、社会团体的监督参与机制全面形成。全县各类投诉站受理消费者投诉处理率达到98%以上,消费者对投诉处理的满意率达到90%以上。

(三)市场消费环境进一步改善优化。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行业自律作用不断凸显,主管部门履行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职责落实到位。消费环境的源头治理进一步强化,重点领域和突出问题的监管执法和规范治理有力有效,消费维权工作体系协调联动、运转高效。消费环境安全度、经营者诚信度、消费者满意度持续提升。企业示范引领、行业自律规范、社会广泛监督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

三、创建内容

通过逐年深化、持续拓展的方法,充分发挥生产经营单位的主体作用,创建一批放心消费先进(示范、品牌)单位,落实商品和服务质量承诺、首问负责、先行赔付、缺陷产品召回等制度,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以放心消费先进(示范、品牌)单位为基础,逐步向放心消费示范行业和放心消费示范县推进。

(一)消费安全放心。督促生产经营者提升安全生产、安全经营水平,防范和杜绝安全事故发生。落实市场主体消费安全责任,引导经营者牢固树立安全意识,严格执行消费场地场所、设施设备、环境秩序等方面国家安全标准,及时排查安全隐患,确保消费场所设施设备的安全运行和维护,保障消费者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组织和指导经营者制定切实可行的人体健康、生命安全保障制度,确保安保措施具体到位,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科学得当。

(二)消费质量放心。积极开展打假扶优,严厉查处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行为,提升商品质量合格率。指导生产经营者建立消费品质量追溯制度。规范和监督商品质量和市场计量行为。引导市场主体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并严格执行经营商品的进货检查验收、停止销售等商品质量管理制度,切实保证产品质量。严格落实瑕疵、缺陷、不合格商品处置制度,全面执行“三包”和“召回”规定,妥善处理消费者投诉和建议,及时有效处置质量应急突发事件。

(三)消费价格放心。加强市场价格行为监管,依法规范和管理经营者价格行为。督促经营者严格执行政府定价、指导价以及价格干预措施、价格紧急措施等法定价格措施,按公平、合法和诚信原则制定实行市场调节价的商品和服务价格,落实商品和服务明码标价,倡导明码实价。依法严厉查处操纵价格、价格垄断、低价倾销、哄抬价格、价格欺诈、变相提压价、强迫高价交易等价格违法行为。

(四)消费服务放心。严厉打击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行为,督促和指导经营者完善消费服务和售后服务体系,落实消费服务和售后服务承诺,确保服务的内容、质量、价格符合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及时履行商品修理、重作、更换、退货、补足商品数量、退还货款和服务费用或者赔偿损失等义务,不得以格式条款、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

(五)消费维权放心。建立健全消费维权网络,建立投诉快速处理机制。引导经营者自觉履行消费纠纷和解第一责任人责任,力争消费纠纷不出店门。消费者协会等社会组织切实履行法定职责,有效调解消费纠纷。行政主管部门完善消费维权机制,协调联动、依法高效处理消费纠纷。指导仲裁机构依法依规从事消费纠纷仲裁业务,公平、公正、快捷、高效仲裁消费纠纷。建立健全消费纠纷案件诉调衔接工作机制。

四、工作步骤和方法

以经营者为点,行业(市场)为线,镇(街道)为面分类制订创建达标标准,统一安排部署,广泛宣传动员,分步组织实施,有效推进放心消费创建工作。到2020年末,经过考核验收和社会测评,创建指标值基本达标。

(一)树立典型。各级各有关部门结合各自工作特点,引导维权成效好、消费者认可度高的企业、行业、区域作为创建重点,分类制定创建标准,按照标准筛选部分行业、市场主体、街区、景点等作为创建放心消费单位,重点指导,精心帮扶。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引领,采取工作现场会、经验交流会等方式,打造放心消费示范样板,培育一批放心消费先进单位,完善放心消费创建指标体系。

(二)全面推进。在典型引路的基础上,扩大放心消费创建示范单位。按照创建标准,完善创建举措,围绕食品药品、交通工具、家用电器、商品房等重点商品,汽车维修、餐饮住宿、文化娱乐、通信、互联网等重点行业,非现场购物、预付卡消费、投资理财、旅游出行等重点领域,农村、城乡结合部、景点景区、校园周边、车站等重点区域,全面推进放心消费创建工作。

(三)考核验收。创建工作按照每年分解下达主要创建任务,落实工作责任制。放心消费创建工作办公室每年组织成员单位对参创企业、行业、镇(街道)进行考核验收。对达到放心消费创建标准的,授予“放心消费示范企业(个体户)”、“放心消费示范行业(市场)”、“放心消费示范(镇、街道、景区)”等称号;对达不到放心消费创建标准的,不得纳入文明单位、文明市场、文明诚信经营户、“守合同重信用”单位等推荐对象。

五、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为加强对创建工作的领导,建立县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以下简称联席会议),县政府分管领导担任召集人,统筹推进放心消费创建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暨放心消费创建工作办公室)设在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负责贯彻落实联席会议的各项决策部署,统一组织协调、检查督促、指导通报各地各成员单位创建工作,及时协调解决创建工作中的问题。

(二)广泛宣传。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围绕“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科技之春、宪法日等重大活动和专项整治等重点工作,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微信、微博、互联网等载体,多角度、多层次宣传创建工作的意义、内容和目标,做到放心消费创建宣传教育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增强经营者的法律意识、诚信意识、责任意识以及广大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维权意识,扩大放心消费创建活动的影响,提升消费者对开展放心消费创建活动的认同度和参与度。

(三)整体联动。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主导作用和相关部门的职能作用,加强成员单位对放心消费创建工作的指导,各职能部门要按照“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职能法定原则,统筹协调,各司其职,协同作战,共同开展放心消费创建活动,努力形成多创共赢的局面。针对行业和区域存在的突出问题,联合开展专项整治,不断规范经营行为。建立健全信用监管和联合惩戒工作机制,形成“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社会氛围。

促进消费的建议篇7

关键词:带薪休假;扩大消费;供给侧改革

一、引言

我国《劳动法》规定,国家实行带薪年休假制度,并从2008年开始实施《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2015年7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要求各地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并推动挖掘旅游消费新热点。在2016年的全国“两会”上,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上再一次提出:落实带薪休假政策,加强旅游交通、景区景点、自驾车营地等设施建设,规范旅游市场秩序,迎接正在兴起的大众旅游时代。

随着广大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我国已经迎来了大众旅游的时代,传统“走马观花”式的跟团旅游形式已经不再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唯一选择,自由行、自驾游、家庭游等新的旅游形式已经成为了常态,国民旅游的休闲意识和旅行消费习惯有了新的提升,但目前假期少而散的现状制约着旅游消费的发展。若能合力推进、加快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广大群众既可以选择错峰出游降低旅游费用,也可以存在多种选择,深入体验旅游文化,与此同时,对于促进旅游和消费的稳步发展,也大有裨益。但从各地推行带薪休假制度的总体情况看,目前尚存在诸多问题。

二、带薪休假政策落实中存在的问题

(一)带薪休假制度在不同单位落实情况“旱涝不均”

从我国实施带薪休假制度以来,各地的落实情况和广大干部职工的总体反映来看,该制度的实施还存在诸多急需破解的难题。自《条例》实施以来,机关、事业单位、外资企业和部分国有企业员工基本能享受带薪年休假,或能享受到未休年假工资补偿。而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则几近为带薪休假制度落实的盲区,多数员工无法享受带薪休假待遇。部分行业劳动力结构性、季节性过剩现象突出,劳动者在劳资关系中往往处于弱势地位,带薪休假制度基本难以落实。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一项调查显示,目前全国带薪休假落实率仅约50%,一些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的落实情况更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一项针对3913人的调查结果显示,74.3%的人认为私企带薪休假实行情况最差,其次为个体工商户。

(二)部分职工“不敢休假”,带薪休假变为“纸上福利”

不同单位在落实带薪休假制度时差别较大,有的单位工作繁忙,竞争压力大,部分员工尽管内心渴求带薪休假,在行动上却做出逆向选择。原因之一是员工更愿意以工作换取收入,而非以收入换取休假;另一个原因在于部分员工除了有平时工作量大担心休假导致工作积压,更担心休假影响个人工作业绩连续积累及由此引致的晋升机会,只好“主动”放弃休假。国家统计局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因“担心休假影响前途”,42.4%的职工会选择“不休或不休完带薪假”。

(三)节假日安排不合理,难以激发假日消费需求

现阶段我国假日、休假安排不尽合理,造成了假日旅游休闲“扎堆”现象。一方面“黄金周”、“小长假”到处人满为患,景区、高速公路和机场航班甚至出现大面积长时间拥堵,严重影响着游客的旅游感受,降低了出游热情和假日消费需求,制约了旅游消费升级。同时,多数景区存在季节性、结构性和地域性旅游资源不均衡的矛盾,非假日时段游客稀少,造成资源闲置。另一方面,为落实带薪休假政策,部分单位采取“一刀切”的办法,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员工假期出游消费休闲的积极性。

三、落实好带薪休假的对策建议

(一)实现带薪休假常态化

在现如今高速运转的社会当中,每个人都承受着各种压力,适当的休息不仅对工作没有损害,反而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建议各级党委、政府尽快出台带薪休假实施细则,要求各级领导和部门负责人带头落实带薪休假,让休假成为常态,不休假成为特例。领导干部带头落实带薪休假的制度,可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不仅对行政机关也对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甚至私企都会起到了示范效应。与此同时,可以探索将带薪休假执行情况与单位考核、评优工作挂钩,加强宣传与监察力度,督促各级各类企业按照法律规定要求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带薪休假制度的落实,不能仅靠“领导带头”,只有形成普遍的社会共识,建立常态机制,才能让带薪休假制度落地生根。

(二)探索带薪休假区域联动机制

建议各地采取个人按需休假时间段和集中休假时间段相结合的方式,上下半年各选一个月作为机关事业单位员工建议休假时间段,并积极探索带薪休假区域联动机制。鼓励各省(区、市)之间搭建区域合作平台,结合自身旅游资源,各省区错峰休假,同时鼓励员工带薪休假与“小长假”、“周六日”、“民族节日”等相结合。并在此基础上,推出有质量、有特色,对周边省区有吸引力的短线休闲项目与长线精品旅游项目;采取减免景区门票、高速公路通行费、特定物品购物补贴等方式,鼓励旅游消费。既可以缓解景区、酒店和交通压力,又可以挖掘旅游消费新热点,促进服务业发展。

(三)加强旅游目的地城市建设

在落实好带薪休假制度的同时,各地也要抓好旅游目的地建设。一方面,要加强旅游资源开发,提高各省区旅游品牌提炼和品牌传播运作能力,完善旅游专用设施、旅游基础设施配套,结合旅游宣传活动,打造一批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另一方面,要深入挖掘县域旅游和乡村旅游社会人文内涵,开发县域旅游和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对受广大群众欢迎和热议的旅游现象深入研究,深层次开发客源市场。将各个县域旅游和乡村旅游景点打磨成靓丽的“珍珠”,利用“黄金周”、“小长假”、“周末游”等“金线”将各个小景点串联起来,采用互联网思维、自媒体社区、体验式消费的“妙手”,将其打造成吸引国内外游客旅游消费的“王牌”。

四、结语

休假权是每个劳动者都应享有的基本权利,同时也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应当通过落实带薪休假让每一位员工充分感受到职业尊严,不折不扣地落实带薪休假制度,有利于提升国民的整体生活质量,增进民生福祉,亦可提高工作效率。从社会管理角度看,带薪休假能促成公众均衡的横向流动,对于培养有序消费习惯,实现拉动内需常态化,促进服务业发展,推动新常态下的经济转型大有益处。

参考文献:

[1]宁立标.论我国带薪休假权保障立法的完善[J].法商研究,2016(02).

[2]刘英团.落实带薪休假要有“硬”措施[J].紫光阁,2015(09).

[3]刘志攀,黑亚青.关于“十三五”期间宁夏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建议[J].改革与开放,2016(03).

促进消费的建议篇8

为了做好2012年“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纪念活动,引导科学消费、普及维权法律知识,××市消费者协会计划用一个月时间,围绕中消协确定的“消费与服务”年主题,深入宣传《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侵权责任法》等法律法规,在全市开展系列宣传活动,制定活动方案如下:

一、活动目的

通过对年主题的广泛宣传,促使全社会共同关注扩大消费与服务广大消费者、服务经济发展和服务社会和谐的关系,努力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改善消费者的消费预期;切实加强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增强消费者的消费信心;倡导科学、合理、健康、文明的消费模式,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组织领导

为加强此次活动的领导,成立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纪念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朱乃振(市委常委、副市长,市消协名誉会长)

副组长:武成义(市消协会长、市工商局局长),石毅(市消协副会长、市工商局副局长)

成员:市工商局、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市卫生局、市药监局、市物价局、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局、市烟草专卖局、酒类专卖局、市司法局、市广电集团等相关单位领导。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消费者协会,高虹同志任办公室主任。

三、活动主要内容

(一)召开市消协第三届十三次常务理事会议,对消费维权工作进行总结和部署。2月5日召开××市消费者协会三届十三次常务理事会议。会议主要内容:

1、传达省消协工作会议精神;

2、总结市消协2009年消费维权工作,部署2012年消费维权任务;

3、审议通过“诚信维权单位”名单;

4、审议通过优秀消费争议和解单位名单和优秀消费争议调解员名单;

5、审议通过××市消费2012年“3.15”纪念活动方案;

6、审议通过有关消协职务调整事项。

(二)做一期“消费与服务”年主题公益广告宣传。为了使“消费与服务”年主题便于消费者理解,市消费者协会和××广电集团联合制作年主题公益广告,在××电视台滚动播出,播出时间3月1日至3月15日。

(三)举办一次“3.15”专场文艺晚会。3月10日,在市政府会议中心举办“3.15”专场晚会。晚会内容:

1、副市长朱乃振就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作专题讲话;

2、市消协推荐“诚信维权单位”,表彰优秀消费争议和解单位和个人;

3、省消协有关领导和市工商局长为“诚信维权单位”、消费维权先进单位和个人颁奖;

4、市消协开通8666315电话短信投诉受理服务活动;

5、“和谐消费,服务生活”文艺演出。

(四)开展一次商品安全专项检查。春节前,由市工商局、质量技术监督局、卫生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物价局、进出口商品监督检验局开展一次节日食品安全检查,牵头单位市工商局。

3月5日至12日,市消协将组织工商、质监、卫生、药监、物价、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等部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以食品、药品、烟酒、副食、农资等为主要内容的“打假治劣”活动,并于13日上午将相关“问题”商品在八达垃圾处理场集中销毁。以大造声势,震慑违法违规经营者。

(五)消费维权公益信息8--10万条。“3.15”期间,市消协制作一批公益性消费维权短信,通过手机向广大消费者宣传维权常识和科学消费知识。3月5日、3月10日、3月15日分三次向全市手机用户(消费者)8--10万条公益性消费维权短信。利用现代化手段开展消费教育,提高广大消费者的维权意识,拓宽受理消费者诉求渠道。

(六)做一期电视讲座。由市消协会长就如何服务于全市经济发展、服务广大消费者,履行好社会责任,做一期电视讲座。

(七)组织开展维权服务下乡活动。市消协将编印维权宣传资料,内容涉及年主题、消费警示、维权知识等2万份,通过基层消协及消协分会免费送到消费者手中;各县区消协联合12315执法部门专车下乡开展流动宣传、流动受理申诉、投诉,把农民消费者维权作为服务重点。

(八)公布一批典型侵权案件。在媒体公布2009年10件消费维权典型案例;全社会共同参与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氛围,推进消费维权社会化。

(十)、开展有奖征集消费警示活动。作者可以依据个人消费经历和维权故事撰写消费警示,要求题材新颖、主题鲜明,警示性强。全文不超过500字。

四、3月15日当天主要活动

百货大楼、新玛特购物广场和劝业场等各大商场、市场等以及诚信维权单位,在各自门前设立彩虹门和“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纪念活动服务台;各县(市)区工商局指导当地商家开展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纪念活动。

五、活动要求

2012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造成的不利影响,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关键年。组织开展好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3.15”纪念活动是推动消费维权工作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也是市消协及各基层分会进一步做好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重要举措,更是各理事会成员单位提升部门影响力和树立良好社会形象的重要途径。为此,市消协对各理事会成员单位及基层消委分会提出四个方面要求:

一是要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工作组,突出主题,创新思路,围绕消费维权中心,认真组织开展“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纪念活动;各基层分会要积极争取地方领导的支持和参与,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务使活动取得实际效果。

二是要广泛宣传动员,提高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新闻媒体和消费者参与的积极性,扩大活动影响。

三是要加大宣传力度,活动期间做到全方位、多角度、大篇幅宣传消费维权,通过新闻媒体宣传,营造浓厚的活动氛围。附件:“3.15”纪念活动宣传词

××市消费者协会

二o一o年二月

附:“3.15”纪念活动宣传词:

“3.15”——我们共同的事业;

倡导诚实守信,共铸消费和谐;

认真贯彻落实《消法》,全面建设和谐社会;

保护消费者权益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改善消费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做好消费指导工作,增强消费者维权能力;

树立先进的消费观念,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健全消费纠纷和解机制,共创和谐放心的消费环境;

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和商业欺诈行为;

认真履行市场监管职责,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促进消费的建议篇9

日至4月1日,商务部在京召开加快内贸流通创新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消费专项行动暨全国市场秩序工作会议。商务部部长钟山出席会议并讲话,副部长房爱卿、部长助理王炳南出席会议。

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落实《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分析形势,提高认识,部署内贸流通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消费工作。

钟山指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内贸流通工作,、总理多次作出重要批示指示,国务院印发一系列促进内贸流通改革创新的重要文件,召开会议部署加快内贸流通创新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商务部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会同12部门部署开展加快内贸流通创新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消费专项行动。近两年,内贸流通在推进改革、创新模式、促进消费和优化环境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成效明显。2016年,全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14.9%,同比下降1.1个百分点;商贸流通业增加值达9.6万亿元,占GDp的比重达12.9%;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64.6%,比上年提高4.9个百分点,创2001年以来的历史新高。

钟山强调,内贸流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先导性产业,做好内贸流通工作,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的需要;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有效供给、解决供需错配问题的需要;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吸纳就业、助力精准扶贫工作的需要。

钟山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级商务主管部门要以内贸流通扩消费专项行动为抓手,着力“优商品、通商路、减商负、立商信”,促进消费需求扩大和消费升级,在扩消费稳增长方面再做新贡献。要践行商务为民理念,深入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等工作,助力精准扶贫,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再做新贡献。要加大市场整治力度,加强商务诚信体系建设,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在改善营商环境方面再做新贡献。

促进消费的建议篇10

“中国制造”要加快走向“精品制造”

会议提出,各级政府要着力完善政策,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围绕消费者多样化需求,推动消费品工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一是完善市场准入,取消不必要的审批及目录和不合理收费,严格安全、环保、能耗等条件,支持企业在创意设计、提高科技含量和性能等方面下大功夫,促进大众消费品创新和有效供给。二是培育和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引导企业树立质量为先、信誉至上的经营理念,立足大众消费品生产推进“品质革命”,推动“中国制造”加快走向“精品制造”,赢得大市场。三是营造公平竞争营商环境,推进国内消费品与国际标准对标,引导企业加强从原料采购到生产销售的全流程质量管理,推行产品认证和第三方质量检验检测,严格实施缺陷产品召回制度。推动中华老字号传承升级,支持企业培育新品牌。四是强化监管,全面推开“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方式,建立企业黑名单、惩罚性巨额赔偿等制度,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严打假冒伪劣,防止劣币驱逐良币。以质量持续提升,不断增强大众对国产消费品的品质信任度和品牌认可度。

据统计,目前我国生产的消费品中,有100多种产品产量居全球首位。其中,家电、制鞋、棉纺、化纤、服装等产能占全球的50%以上,轻工、纺织出口占全球的30%以上,是名副其实的消费品制造、消费和出口大国。产业规模如此巨大,但却难称制造强国,消费品有效供给不足的缺陷日益凸显,品种结构、产品品质、品牌培育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不容回避。

另一个不可忽视的现实是,中国正在兴起一个规模可观的中产阶层,其消费需求正从“有”向“优”升级,从温饱向小康转变。当巨大的产业规模不能与庞大的消费群体完全对接,就会出现一方面低端产品产能过剩,另一方面追求中高端品质的消费流向境外。总理多次提及老百姓出国购买电饭煲、马桶盖等事例,其中所含的隐忧不难理解。

从就任总理之初力倡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到提出中国经济要迈向中高端,再到今天正式提出“品质革命”,的发展创新理念可谓一以贯之。基于此,本次会议针对当前我国消费品工业的突出短板和发展需要,首次提出了推进“品质革命”。因为,工匠精神的本质就在于通过树立质量为先和信誉至上的经营理念,切实履行以客户为中心的发展观念,不断提升消费品品质和客户满意度,进而推动消费品工业的转型升级。

推动“品质革命”唯有靠改革

“品质革命”当然首先是市场的事,工匠精神要落实到一家家具体的企业身上。这一点常务会上说得很明白:充分发挥市场作用。也就是说,电饭煲的有效供给,还得靠企业,政府不该直接管。政府应该也必须管的,是政策和制度环境的有效供给。

一言以蔽之,推动“品质革命”,唯靠改革。当政府以工匠精神谋划和推动“放管服”改革,创造和守护良好的市场环境,有效降低制度易成本,企业方能以工匠精神专注于产品,“品质革命”方能渐成大观。其实,古人讲的境界有极高明的一条:“致广大而尽精微”。中国经济要迈向中高端,可谓“致广大”。要实现这一目标,对于政府而言,改革要“尽精微”;对于企业而言,产品要“尽精微”。

随着消费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一个是同质低端的产品竞争,产能过剩。另外一方面,消费者需要的高品质、安全有保障的产品又得不到满足,所以他们到境外去消费。此外,消费的前景非常广阔,从去年至今的各项数据来看,消费已经成为重中之重。所以要想拉动消费,第一是要让大家安心消费,以此来确保经济和收入的增长。另外,通过推动“品质革命”提升消费品的质量,也是要让大家更安全地消费,同时“品质革命”将有力提升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有利于企业同时拓展国内国外两个市场。

提升消费品质量是“新消费”要求

一直以来,进出口、投资和消费是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在投资和进出口动力不足的情况下,“第三驾马车”就备受关注。只是稍稍不同于以往,在当前中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大背景下,近来跃入舆论视线的热词是新消费。所谓新消费,新是在老百姓有了消费新需求后,更进一步增强了对产品质量的需求,他们期盼市场提供更多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从而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质。

这种新的消费需求,将会倒逼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和档次,改善供给,同时也新在利用新技术、新业态等创新消费品,然后通过新供给反过来催生新需求。当然,新的消费需求,也新在以改革创新破除制约消费扩大的体制机制障碍,优化消费环境,这无疑需要生产企业集中力量、攥成“拳头”,会同社会各方面力量,组织开展好产品质量品牌提升行动,通过技术创新提升消费品质量。

2015年11月10日,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提出,要“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同年11月11日,总理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以消费升级促进产业升级,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扩大内需”;11月23日,国务院了《关于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11月22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生活业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的指导意见》……这一系列的重要讲话和部署,其核心和关键是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实现更有质量和效益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