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城市设计的内容十篇城市设计的内容十篇

城市设计的内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25:08

城市设计的内容篇1

关键词:生态城市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1、生态城市建设与规划的原则与内容

1.1生态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

生态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有:

a.尊重规律和因地制宜相结合;

b.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调和;

c.长期性与阶段性相结合;

d.前瞻性和可操作性有机统一;

e.政府市场调控、社会共同参和与投资主体多元化相结合;

f.以人为本,人居环境的改良和生态环境建设相结合。

1.2生态城市规划与设计的内容

a.城市生命支持系统包含:水资源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规划、能源规划、交通规划与生态绿地系统规划;

b.空间发展战略规划;

c.生态人居环境规划;

d.生态产业规划生态产业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生产体系之间的系统耦合,使物质、能量能多级利用、高效产出,资源、环境能系统开发、持续利用;

e.远景规划它要求展望更远的时间空间,审视普遍的地区空间,透视更深的内部空间,从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思考城市化的全进程,预见城市增加到稳固态的进程。

2、生态城市规划的主要内容

2.1生态要素的调查。主要目的是调查搜集规划区域内的自然、社会、人口、经济和环境的资料和数据,包含历史资料的搜集、实地取证、测试、社会调查和遥感技术应用等,为充足了解规划区域的生态特性、生态进程、生态潜力和制约提供基本。

2.2生态分析和评价。主要目的在于运用复合生态系统的观点与生态学、环境科学的理论和技术方法,对评价区域的资源和环境的性能生态进程特性、生态环境敏感性和稳固性进行综合评价分析,以认识与了解评价区域内环境资源的生态潜力与制约。生态分析和评价首要包含下面几个方面:生态进程分析;生态潜力分析;土地质量与区位评价;生态敏感性分析;生态合适度评价。

2.3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与规划目的的研讨。生态城市规划的工作中,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与规划目的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里面包含社会、经济与环境3方面的内容。

2.3.1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是描绘与评价某种事物的可量度参数的集合,应依据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特征,采取系统工程中的德尔斐专家咨询法与多目的决策法,在参考与吸收传统指标的同时,结合城市生态系统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特征,从调和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着手,充沛施展人对繁杂系统的辩识能力,建立一套科学、综合、简洁、完备的评价指标体系。

2.3.2规划目的与年限。确定生态城市规划的总目标、近远期目标与年限,应同城市总体规划近远期目标与相应的年限一样,以利用同步、调和、可比、互为运用。

2.4生态功能区划和土地利用布局。

2.4.1生态功能区划。生态功能区划是进行生态城市规划的基本,依据城市生态系统结构特征与其功能,划分为不同类型的单元,研讨其特征、结构、环境污染、环境负荷以与承载力等问题,为各生态区提供管理措施。区划的方式可采取数值聚类法等。具体操作时,可将土地利用评价图、工业与居住用地合适度等图纸进行叠加,并结合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综合分析,进行城市功能分区。

2.4.2土地利用布局。城市土地利用的空间配置直接影响到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好坏,故无论是新建城市或改建城市的生态规划都必需因地制宜地进行土地利用布局的研讨。在生态城市的规划中,应综合研讨城市用地状态和环境条件的关系,依照城市的规模、性质、产业结构与城市总体规划与环境保护规划的要求,提出调整用地结构的建义与科学根据,促使土地利用布局趋于合理。

2.5人口合适度规划。人类的生产与生活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生态城市规划的编制工作中,必需通过研讨人口分布、规模、自然增加率、机械增加率、男女性比、人口密度、人口组成、人口流动等根本情形,从而确定近远期的人口规模,提出城区人口密度调整意见、加强人口素质措施以与实施人口规划措施。

2.6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规划。产业结构是城市经济结构的主体,影响着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城市产业结构不仅表现在3个产业的比例关系,还有生产工艺合理没计的问题,即在功能区(工业区)中要设计合理的“生态工业链”,推行清洁生产工艺,促进城市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调整、改良老城市产业布局、搞好新建城市产业的合理布局,是改良城市生态结构、防治污染的重要措施。

2.7生态绿地系统规划。在生态城市的规划工作中,必需充足认识到城市绿化的重要性,将治污和绿化、美化相结合,依据城市的地形地貌、河湖水系、气候、环境特性等,合理组织绿地,制定出城市各类绿地的用地指标,合理安排整个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结构与布局形式,研讨维持城市生态平衡的绿量(市区绿地覆盖率、人均绿地、人均公共绿地等),合理设计群落结构、选配植物,并进行绿化效益的估算,形成一个点线面结合、绿地、水面自然相融的城市生态绿地系统。

3、生态城市的设计

通过科学、合理的生态城市设计,充足体现不同城市的人文环境、生态环境、城市特色与城市形象。在设计生态城市的进程中应主要斟酌下面3个方面的内容。

3.1城市景观设计

生态城市景观设计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依据不同城市的特色环境,对城市各类自然生态景观加以规划并进行适当的人工处置,构建城市自然生态系统;另一方面建立由建筑、园林等为主的人文景观。在设计建筑景观时,应在做好建筑景观平面规划的基本上,重点设计空间天轮廓线,尤其是在城市的主干道上,对低层建筑和高层超高层建筑进行优化布局;在设计园林景观时,应重点斟酌城市广场、城市公园的景观设计,并且增强城市溪、河、湖、江周围的林带与草地建设,使城市的人文特色、生态环境与现展理念完美交融,从而进步城市的生态效益、景观效益与共享性。

3.2城市产业设计

设计城市产业时,应学习发达国家设计生态城市产业的先进经验,并结合国内相关国情,在全面客观地分析城市产业的基本上,建立以循环经济为特色、以绿色环保为宗旨、以高效节能为目的、以高科技产业为主导的生态型工业体统。同时,城市还应注重文化、医疗、教育、信息、旅游与物流等产业的投入力度,慢慢调整与革新目前已有的不足产业,努力实现城市产业的生态转型。加大清洁生产的审核力度,建立环境信用评价系统,让企业接受全社会的监视,从而促进城市产业迅速发展。

3.3城市住区设计现状

合理应用生态建筑原理,科学设计城市住区。首先,对城市住区进行合理布局。依据城市发展目的与长远规划,综合斟酌城市生态环境,选择城市居住区的最佳区位,并对住区进行合理规划;其次,保持节能低耗无污染的原则。通过对建筑物之间的距离、建筑物的朝向等问题的合理设计,解决建筑物的采光、透气、保暖等问题,从而下降由于取暖与采光等造成的能源消耗。

4、结束语

建设生态城市要求整个城市都生态化建设城市大生态,这是城市文明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必然要求。城市功能从最初的只用于交换与防御,发展到越来越多地重视文化的要求,人们愿望不仅是居者有其屋,并且愿望该生活、工作的环境在心理与生理上的舒适水平达到最优化,城市设计由此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重。建设生态城市应该说是城市设计追求的基本目的;而生态城市的建设也必需通过增加城市设计来实现,二者一个是目的,另一个是手段。

参考文献

[1]郭新志.加强生态城市建设的思考[J].前进论坛,2010.

城市设计的内容篇2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关系

建筑是一个城市建设的关键性因素,建筑行业的发展可以促进城市建设,建筑行业与城市的发展是离不开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设计的,这两者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关系,建筑设计可以让城市规划设计更加完善,对城市规划的内容也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城市的建设中一定要重视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只有将这两者结合,才能够让建筑行业为城市的发展贡献力量。

1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

1.1主要内容

首先,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设计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要想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就要对城市规划设计的概念有着一定的了解,城市规划设计实际上就是对城市的空间结构、基础设备、功能建设和环境类型等进行规划,将这些因素合理结合,这就是城市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城市规划设计对整个城市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在城市发展中,需要对城市进行规划,只有将城市规划好,城市才能够从建筑、交通、产业分布和规模投资上获得效益,加快城市的发展,让整个城市的建设都处优化当中,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非常有利的,可以提高城市建设的质量。

其次,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离不开建筑设计,建筑是城市风貌的体现,需要良好的建筑设计来促进城市的发展,建筑行业要想发展是离不开建筑设计的,建筑设计在建筑行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m行建筑施工的时候需要根据具体的设计图纸进行施工,但是现在有很多人对建筑设计还不能够完全理解,建筑设计涉及的知识是非常多的,有设计知识、建筑知识、地理知识等,其实建筑设计就是建筑施工中的技术、质量、功能、结构、风格和标准等内容,这些内容构成了建筑设计,建筑设计就是将这些元素进行完美的展现,让宏观的知识具体应用到建筑中,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需要将建筑工程与周围的环境结合起来进行整体的规划,这样的建筑设计才是有意义的,在进行建筑设计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的问题,但是只要施工人员能够准确把握建筑设计者的设计理念,建筑物的建设就不会出现问题,建筑物也能够满足空间性、美观性和功能性这几大要求,这样的建筑设计才能够为社会作出贡献。

最后,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是有着紧密的关系的,在进行城市规划设计的时候需要考虑到建筑设计,到但是这两者都是独立的个体,仅仅是在设计的内容上有着联系,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需要考虑到整个城市的设计理念,这样的设计才能够为城市规划做出贡献,在进行城市规划设计的时候,也需要考虑到建筑设计,因为建筑是城市的组成部分,在进行城市规划设计的时候需要考虑到建筑设计的内容,因此,可以说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设计是密不可分的,这只有将这两者结合,城市的建设才是完整的。

1.2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之间关系分析

1.2.1从学科内容上看

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设计从科学的角度来说就是一种设计工作,在设计理念上也有着共同的特点就是都要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进行城市规划设计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建筑设计,从以人为本上可以看出,城市规划设计与城市建筑设计在内容上是有相互依托和配合的关系,城市规划设计离不开建筑设计,建筑设计也不能够脱离城市规划设计而存在。

1.2.2从设计内容上看

从设计内容上可以看出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相关内容都包含了空间性、结构性以及相关设施设备等具体内容,同时建筑设计的内容还需要依靠城市规划设计的内容作为相应的设计基础,建筑设计的内容也需要充分的考虑到城市规划设计中的某些要求和规则,因此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事实上是存在着v彼此独立但又可以作为整体设计的联系的。

1.2.3从发展趋势层面上

从发展趋势层面上,城市规划设计已经逐渐朝着立体化、精细化、全面化和系统化的方向发展,而建筑设计则逐渐朝着环保、和谐、整体、地标等等方向发展,这种情况下城市规划设计的内容将逐渐朝着建筑设计的设计优点靠拢,而建筑设计则正在朝着城市规划设计的优点靠拢,因此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事实上是存在着彼此靠拢的联系的。

2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之间的措施

2.1将城市规划设计作为两者设计上的方向

上文中关于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两者之间的关系已经有了全面的分析,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建筑设计应该始终将城市规划设计作为两者设计上的重要方向去看待,也即建筑设计应该始终将城市规划设计内容作为自身设计过程中的服从要素,这样才能充分保证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设计的整体和谐型,不至于出现建筑设计过于突兀,完全不适合当前城市规划设计实际内容的现象,建筑设计应该失踪将城市规划设计作为自身设计过程中的指导内容,保证建筑设计过程中能够对城市规划设计的资源进行全面充分的利用,促进城市规划设计内容的有序发展。

2.2加强对建筑设计相关内容的吸收与借鉴

城市规划设计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建筑设计相关内容的吸收与借鉴,建筑设计在作为与城市规划设计完全独立同时又保持密不可分关系的设计工作,其自身在结构创新、空间创新、功能创新以及设备创新上的设计内容是非常值得城市规划设计借鉴吸收的重要经验,因此城市规划设计应该将建筑设计作为单独设计内容来重点考虑,在兼顾整体设计方向的同时鼓励建筑设计的创新与个性化。

2.3建立完善的建筑设计方案标准评审制度

建筑设计方案标准评审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是针对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之间重要关系进行考量的一种评审标准,城市规划设计单位应该针对建筑设计的相关内容建立标准、系统、创新以及个性化的评审制度,保证建筑设计方案评审制度的公平、公正、公开以及评审内容的专业、全面、细致和标准,同时建筑标准评审制度还应该充分考虑到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设计之间的协调性,进而保证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设计之间的关系得到充分的协调与发挥。

3结论

对建筑工程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是降低工程造价,提升工程质量的有效措施。建筑设计的企业如果想要提升自己的建筑水平,就一定要重视设计质量、适应城市发展、完善城市设计方案,在竞争中获得优势,促进建筑事业的发展,使之取得良好的设计效果,有效的发挥建筑设计在其中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城市设计的内容篇3

关键词:总体城市设计背景与内容,现状与问题,对策与趋势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在城市形态与空间塑造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千城一面,城市毫无特色与魅力,城市环境污染,公共空间破碎同时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缺少时效性等。都成为总体城市设计提出的重要原因。

总体城市设计理解为,以城市整体为研究对象,研究城市总体布局,形成良好的,具有特色魅力的城市形象,用以指导下一层次的规划设计,保障城市良性发展【1】。其编制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针对城市历史文化及地理环境特点,提出对城市风貌的总体设想;确定城市整体空间结构;构建城市空间景观体系,包括确定城市标志性景观、景观走廊及控制区;形成丰富韵律的城市天际线、确定城市各分区建筑高度;构建城市公共空间体系,包括安排配置各级公共绿地、公园、广场等。

二、我国总体城市设计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难以兼容。在编制法定规划时,规划师更善于从经济社会发展的视角进行编制工作,以城市功能作为主要标尺,缺少在用地布局引入设计思维,缺乏塑造城市空间的意识,难以指导实际的城市建设活动。

总体城市设计缺少系统性理论研究。在城市规划的研究过程中,人们侧重于从经济、社会、功能等宏观层面研究城市问题,而较少进行总规层面的城市设计研究。加上当前学界对城市设计的认识尚存在差异,对城市设计研究缺乏关注。系统性理论研究的缺乏导致城市规划体系发育不够健全。

总体城市设计“泛化现象”【2】严重。总规层面上的城市设计对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指导不足,导致编制与实施脱节。在总体城市设计的开展过程中,比较容易出现一种过于求大求全的倾向,称为城市设计“泛化”现象。这种“泛化”现象容易导致将有限的资源分散到过于复杂而庞大的巨系统中,导致在分析时对重点问题的忽略和在表达时对关键解决方案解释的含混不清。

市场条件下,投资主体多样性导致城市建设的不确定性增强,成为总体城市设计实施中的障碍。总体城市设计的目标涉及整个城市,因而在理论上会与所有开发主体有关。同时城市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如果没有法定程序的约束,总体城市设计的目标一经确立,并不能保证其延续性。

三、我国总体城市设计中问题的原因分析

总体城市设计工作的独立性减弱。总体城市设计师在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建立的,不能独立存在。同时两者的内容有很多的交叉点,导致城市设计只能充当“配角”,处于城市总体规划补充、从属的地位。

决策者的意识干预与主体参与者的认识不统一。在城市规划编制的实施过程中,不同主体对总规层面的城市设计的认识存在较大的差异,导致总规层面的城市设计陷入可有可无的尴尬境地。其中规划师与建筑师对城市空间的认识就有巨大的不同。

城市设计的核心指标体系没有完全建立。在当前的城市设计实施中,多采用城市导则的形式加以体现城市设计意图。在导则中,常以色彩、材质、天际线等感性的指标体系为主要的构成内容,这些指标通常难以量化,更难以形成有效的指导,造成城市设计成果难以有效实施的尴尬。

在各种利益博弈中处于劣势。我国目前的城市建设涉及到政府、开发商、居民三者的利益。“土地经济”是当前许多政府在城市建设管理中的主要经济活动,开发商更多地关注经济利益,而居民更多的是关注自身的生存空间,以及有关环保、生态等公共利益。而在这三类利益的冲突和协调过程中,城市设计的非刚性指标要素通常被迫作出无奈选择。

四、我国总体城市设计的对策与趋势

构建具有统一认识的城市设计学科体系。加强对工作内容统一性的理解。应着重从宏观尺度下城市整体形体环境设计和公众利益平衡两个角度去理解总规层面的城市设计的工作内容。整体形体环境设计主要从城市景观特色、山水环境、形象特色、生态环境、城市形态结构、城市交通等要素入手把握城市的整体风貌特征和城市空间格局。

城市设计融入现有城市总体规划体系中。通过纲要的形式,可将总体城市设计纳入城市总体规划文本。通过对城市整体风貌、空间形态和公共空间等三维要素的设想、确定和设计来弥补传统总体规划偏重于二维土地使用规划的不足。并在总体规划中引入城市设计的理念,将二维平面与三维空间相融合,公共空间网络与公共资源分配融合,空间形态特征与土地利用结构融合【3】。

强调总体城市设计对次一层控规的指导性。明确城市管理的主要依据依然是控规。因为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国家法定规划,具有法律效应。但控规在编制过程中,对用地性质规定过于单一,对各类用地指标的规定缺乏弹性【4】。内容过于平面化,缺乏形象内容等问题,应以城市设计为依托确定各类规划用地性质与指标,同时编制相应控规地区的城市设计导则,强化总体城市设计对控规层面的引导性。

开发与管理模式的调整。通过完善的法律规定,鼓励开发商提供为全体市民服务的公共空间与设施,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通过开发与管理模式的创新,合理引导开发商的市场土地开发行为,逐步减少对城市公共空间产生的负面影响,从而促进城市空间形态的良性发展。如推广容积率补偿与奖励制度。

强调总体策划,加强城市设计实施的保障性。在总体城市设计中引入总体策划思维,有利于平衡各方利益,提高城市设计的科学性与可实施性。总体策划是把建设意图转换成定义明确、系统清晰、目标具体且富有策略性运作思路的系统活动,产物是计划或大纲【5】。通过基本目标决策、可行性研究、项目基本策划、全面预测评估和拟定工作计划的程序,进一步论证项目的可行性为下一步的实施打好基础。

五、结语。

本文回顾了我国总体城市设计的现状与主要问题,对问题梳理分析,提出应对策略,同时由于总体城市设计在我国的城市实践不长,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与统一的工作内容,因此,留给城市规划工作者更多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陈宇刘立宇刘海波.浅谈上海庙镇总体城市设计.山西建筑,2010,7月,

[2]李欣瑞,周国艳.总体城市设计方法探析.工程与建设,2009,第6期,

[3]张敏,伍敏.城市总体规划中的三维空间观――浅析城市设计空间理念介入总体规划的动力及方法.城市发展研究,2008,5,

[4]赵,张馨予.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革新之路――谈控制性详细规划与城市设计的融合.城市规划,2009,10,

[5]刘宛.总体策划――城市设计实践过程的全面保障.城市规划,2004,第7期,

作者简介

城市设计的内容篇4

关键词:城市设计;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控制

1引言

当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城市建设活动日益频繁,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数量日渐增多,城市规划的控制和引导变得十分重要。随着社会发展以及经济模式的转型,城市规划领域的大环境以及政策形势也不断发展变化,这就客观上决定了城市规划本身也要进行相应的变革。既需要有总体上的把握,保持法律的刚性;同时还必须考虑到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个体不同需求,保证市场的灵活性、包容性。

08年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把控制性详细规划提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作为法定规划,在整个规划体系中相当于实施性规划,与具体建设活动密切相关。而控制性详细规划涉及城市设计的内容较多,如确定规划区域的空间结构骨架、各地块的用地功能风貌和道路绿化系统等。我们可以在控规中从城市设计的角度考虑不同空间序列的关系,形成城市设计总体概念与结构,以“城市设计概念图”加以表达将空间形态、建筑风貌的要求以指标的形式确定下来,来指导修建性详细规划及建筑单体设计。由于当前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缺乏城市设计研究,国家尚未出台有关城市设计层面的相关规范。造成了控制指标制定不尽科学、控制手段执行不力等问题。这种状况不仅阻碍了控制性详细规划的顺利实施,同时对城市空间环境也造成了诸多不良影响。因此,研究体现城市设计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具有很大的实践意义。

2控制性详细规划与城市设计关系

现代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两者之间有明显的不同,同时两者又是相互交融与互补的,在区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修建性详细规划中都包含了城市设计的内容,按国标《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GB/t50280-98)中城市设计定义是对城市体型和空间环境所做的整体构思与安排,贯穿于城市规划的全过程。

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的城市设计主要是对城市局部地区的空间环境作进一步控制与整合,将同地与空间转化易于限定和控制的符号、文字、数字,用分析和规划控制引导指标形成对不同层次间的界定与表达,并要近远期结合,针对不同地段的城市空间做时序上的统筹安排,并提出不同的控制意见,同时由于控制性详细规划用地地块划分较为机械,小地块之间互联不够,运用整体城市设计的手法可解决控制性详细规划系统内部无法克服与协调的病端。

控制性详细规划与城市设计在内容上的密切联系。控制性详细规划所采用的规定性指标与城市空间环境密切联系;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形成建筑外观特征的引导性指标与建筑体型环境紧密联系。城市设计研究内容与控制性详细规划内容具有很大程度的同一性,控制性详细规划内容的科学性建立在城市设计研究的基础之上,城市设计研究对促进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完善和深化有着重要的作用。城市设计成果不仅包括城市空间形态设计内容,同时更加强调制订城市设计准则、指导纲要等管理控制性要求。

3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城市设计的研究内容

控制性详细规划内容的科学性建立在城市设计研究的基础之上,城市设计研究是控规工作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对促进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完善和深化有着重要的作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的几乎所有控制指标都与城市设计有关,深入的城市设计研究能对控制指标做出有效指导和起到完善作用,具体以下为例。

3.1城市沿河、山、街的规划设计

沿河开辟一定深度长度的带状公园,不允许有任何的高层建筑及占地大的建筑,但可布置隧道出入口、地铁。桥坡等交通设施,布置体育场地、森林公园、儿童游戏场地等。沿河考虑亲水性设计,分为沿河道路、人行道、绿化区、亲水性区、河流五大部分。建筑区仍以绿化为主,建筑要相对集中,构成高层群或一组建筑群等,并用快车道联络,多立交,以确保交通畅通。严禁在江边建设板式建筑,考虑把沿河建筑物高度轮廓线放在城市设计的首位。破坏河流自然环境,使建筑凌驾于河川自然环境之上是不可取的。有些地方水面较小,可采用“伸爪”式的设计理念,扩大水面,开辟海河两岸带状公园。树丛、草坪、水面融为一体,体现江河的自然性,并扩大了视野。沿山建筑物或构筑物压低比例尺度体量,其高度不高于山脊线的3/4,突出自然景观的主体。沿街建筑必须考虑视线通廊,由外向内慢慢提高,结合城市结点系统,局部做些变化,使得城市天际线丰富,沿街建筑退后道路必须留有足够的建筑后退红线,若仅把道路仅当作建筑间距,会不利于交通和居住。

3.2城市设计与城市交通

在城市交叉口的建筑不能阻挡司机的视线,建筑物应建在视距三角形以外。严禁建筑物在交叉口区域设置进出口。地块出入口离交叉口至少大于70米。城市规划师有时要综合各种因素对十字形交叉口建筑布置应做协调平衡工作,如建筑物挖角,保证通车视距(交通工程师要求);突出建筑物,加强建筑物在交叉口处的地位(建筑师要求)等。做好道路横断面设计及布置附属交通设施如公交站、路边停车带及出租汽车专用路边停车场地也是城市设计的具体体现。

3.3城市设计与高层建筑

城市设计就是城市形象设计。直接影响城市形象的就是高层建筑,高层建筑是多点视线范围的焦点。围绕高层建筑的周围,要有视线通廊的设计考虑,让它的周围在不遮挡的情况下即使距它很远,也能见到它。因此设计高层建筑不单单是建筑设计问题,而是城市设计范畴内的问题。在古代,我国的古塔和西方的教堂往往成为城市的中心,它们的高度成为本地区的限高。在现代,高层与环境、高层群之间的调和问题应放在首位。现代高层建筑要防止两个倾向。一是建筑形式单调,建筑风格雷同,单调乏味;二是毫无表情,没有建筑文化内涵等。观赏建筑的空间十分重要,即人的视线范围。从城市设计角度,除了近景、中景、远景外,还有借景、框景、背景、底景、对景、静景及活动景均要考虑。

4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城市设计指标控制的主要内容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控制体系的内容可分为以下几类:

(1)城市用地指标控制:用地性质、用地面积、土地与建筑使用兼容性,居住用地根据地块开发需要,最多可兼容10%的商业建筑面积。

(2)城市环境容量指标控制: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人口容量。

(3)城市建筑形态指标控制:建筑高度、建筑间距、建筑后退红线距离、沿路建筑高度、相邻地段的建筑规定。

(4)城市交通控制内容: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位(面积);建筑设计引导及控制。

(5)城市配套设施控制: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公用设施、交通设施布置和管理的要求。

在以上控制内容中的前四项属地块控制指标,可分为规定性和指导性两类。规定性指标是必须严格遵照的指标;指导性指标是参照执行的指标,其目标是贯彻发展规划和开发控制的意图,将控制要素具体布置为布局引导。为修建性详细规划与建筑设计提供依据,引导城市建设有序进行。城市设计的研究成果,应通过抽象、概括转译成控制指标体系,具体落实到相应的建设地块上进行控制,以便作为土地招议标底条件和融入修建性详细规划,在建设中付诸实施。

4.1城市用地指标控制

规划地块内有大量可建设用地,地块划分以保持用地性质的完整性和唯一性并有利于详细规划的编制和土地出让为原则,地块界线一般依据道路红线以及土地权属界线,同时结合现状的土地使用情况和规划需要进行调整和确定。实施过程中根据具体情况按以下方式解决。

4.2城市环境容量指标控制

4.2.1容积率控制。

在城市设计指导下进行容积率分区控制。控规应以成熟的城市设计方案或设想为根据,确定容积率指标。不同区域根据不同的城市设计构思,就会有不同的容积率分区。在城市滨水或靠山等环境景观要求较高的区域,需要将容积率控制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在城市传统保护区或有保留价值的城市旧城区域,由于考虑保护规划区城市肌理和整体空间格局的需要,也需要将其设定为一个容积率较低的区域;对于城市中心区域,由于大型商业服务设施、文化娱乐设施用地较为集中,可以将其设定为容积率较高的区域。

4.2.2建筑密度控制。

在常规的操作下,一直是以二维平面建筑密度的限定来控制城市三维实体空间,忽视建筑空间密度的存在,且常以这样的一条规律作为建筑密度界定的依据之一,即在容积率确定的情况下,建筑层数越高,建筑密度越小;建筑层数越低,建筑密度越大。但关键是,当建筑物垂直投影总面积确定下来时,建筑密度就己经成为定值,不会因为建筑层数的改变而变化。

这样的规律只有在建筑的各层平面不发生面积变化的情况下才适用。我们所要控制的建筑空间密度与建筑的平均楼板面积有关,即建筑空间密度=平均楼板面积/用地面积。且建筑密度和建筑空间密度控制内容没有必要在整个规划区域内强求统一,用地性质不同,控规的控制重点和两者的控制力度应该允许有所区别。商业金融应该严格控制建筑空间密度,适当放宽对建筑密度的限定。文化娱乐用地面积上相对充裕,只控制建筑密度就可以满足城市空间的要求。

4.2.3绿地率控制。

深化地块绿地率控制,规定地块绿地率控制标准和要求,提供绿地一般的植被配置参考,根据不同用地性质地块公共空间和景观的需要,提出特定的绿地布置要求及绿化建设的时序原则。如城市滨水地区地块强调通过绿地建设将自然水景引入规划区域;城市中心区地块则应考虑绿地布置结合城市开敞空间、道路系统的建设,提高使用的舒适性。

4.2.4人口容量控制。

即规划地块内部每公顷居住用地的居住人数,通常以上限控制。另外还有居住户数、建筑形式与体量及风格要求,其他环境要求。

4.3建筑形态指标控制

4.3.1建筑高度控制

1)从街道空间角度控制建筑高度。在街道空间D/H值控制研究中,日本建筑师芦原义信认为1≤D/H≤2是空间的最佳比例,这是个值得借鉴的经验数值。在高层建筑投影面积控制研究中,上海市的作法值得借鉴:

a≤L×(w+S)

其中,a-建筑以1:1.5的高度角在地面上投影的总面积;

L-建筑基地沿道路规划红线的长度;

w-道路规划红线宽度;

S-建筑后退距离。

2)街道空间宽高比与建筑最佳高度协同控制。街道空间宽高比与建筑最佳高度协同控制的方法是:先通过城市设计整体研究,对规划区进行分地块建筑高度控制,提出各个地块建议的建筑最佳高度。然后,将地块建筑最佳高度值与沿街建筑高度控制值进行比较,修正沿街建筑高度控制数值。

4.3.2建筑体量控制方法。

对于低层、多层建筑的体量进行控制,首先需要明确与建筑体量相关的控制要素。控规可通过建筑最大外墙面宽分类控制的方法实施小尺度空间格局地块的建筑体量控制。

对于高层建筑体量主要在以下三方面进行控制:第一,高层建筑塔楼外墙控制线;第二,高层建筑塔楼平均楼板面积和建筑高宽比;第三,高层建筑裙房的位置及高度。

4.3.3建筑形式和色彩控制指标

1)选定参照建筑。参照建筑的选择,有以下几个原则:艺术性原则,要丰富城市空间环境;代表性原则,它应是某一时期特定风格的代表作;历史性原则,它应在城市建设发展史上具有一定的历史地位或与重大人物、事件相联系;延续性原则,它的存在应使周围环境具有一种历史沿革上的延续感。具有以上特征的这类建筑是城市特色的载体,可对其周围一定范围内建筑的形态设计产生影响。

2)分级确定控制区域。控规对建筑形式和色彩的控制要求,不能一概而论,应在规划范围内根据不同的用地性质和所处的不同位置有区别的对待。根据控制对象的重要性差异,可进行如下分区:重点控制区,它要求控规对建筑形式和色彩做出较详细要求,并严格执行;一般控制区,在整体统一协调的前提下,由下一层次规划或建筑设计自由决定;自由选择区,控规对这类区域在建筑形式和色彩方面无具体控制要求,设计可自由发挥。

4.4交通引导性指标

4.4.1机动交通组织。在城市总体交通规划的指导下,控规中合理组织规划区域的交通线路,包括货物装卸线、公交线、市政交通线,保证人们集散方便、货物顺畅运输,并能满足消防、防震等抗灾应急的需要。此外,城市面临自行车、自备车、外来车、公交车的停车问题,控规中需要保证数量充足的停车泊位,同时注意停车场库设施使用的方便性和视线掩蔽。

4.4.2步行交通组织。在控规的相关图纸中需清晰表达重要步道系统的具置和宽度设置。步行交通组织还需重视交通转换点的设置,包括自行车与行人、公交车与行人、地铁与行人的交通转换以及不同高度层面上的步行交通的衔接。

4.4.3道路交通设施控制。在控规中加强交通设施无障碍设计控制,突出以人为本的观念,交通设施与人行活动相关的部分应具有人性化的尺度。加强交通设施绿化建设,在交通设施上设计一定的绿化空间,对改善城市环境和交通设施形象大有益处。

4.5配套设施规划布局引导

规划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布置主要依据规划人口分布,同时综合考虑周边人口分布及公共服务情况。规划以提供方便快捷的公共服务,完善区内各项配套设施为目标,采用集中分布的原则,分级构建公共服务体系。例如必须综合考虑(1)教育设施:学校、幼儿园;(2)行政管理设施:社区服务中心、居委会社区、警务室;(3)医疗卫生设施:社区卫生服务站;(4)文体设施:文化活动站;(5)商业设施:肉菜市场;(6)市政设施:公共厕所、公交车首末站等等的合理规划。

5结语

值得说明的是,本文研究的重点为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城市设计技术层面的研究内容及指标体系,但面对经济、政治因素对控制性详细规划顺利实施的种种干扰,仅仅依靠技术层面上的更新是不够的,还需要关注更多经济、管理、实施上的内容。在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只有创造良好的规划局面才能推动开发建设的健康发展,保证各方面利益的均衡。未来的规划工作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夏南凯,田宝江.控制性详细规划[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

城市设计的内容篇5

关键词:城市设计;修建性;规划;区别;关系;优化

abstract:inrecentyears,withthedevelopmentofcity,cityconstructionprojectsarealsograduallyincreasing.therefore,detailedplanningandconstructionofcityplanninganddesigntheoryofattention.thispaperbasedonthebasicconceptsofcitydesignandconstructionofthedetailedplanningoftheexposition,brieflydiscussesbetweentheinherentconnectionanddifference,andputforwardthecorrespondingimprovementmeasuresfortheexistingproblems,inordertoimprovethepresentstageourcountrycityplanningscheme,agoodlivingenvironmentforpeopletocreate.

Keywords:citydesign;construction;planning;difference;relationship;optimization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前言:

现阶段,在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及先进的思想价值观也逐渐融入我国,但是,社会上有一些学者,总是认为城市设计可以取代修建性详细规划,甚至于,将属于修建性详细规划的项目确认为是城市设计,比如,居住区城市设计、中心区城市设计、校园城市设计、道路城市设计以及广场城市设计等。下面本人就对城市设计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关系,做简单的探讨,仅供同仁们参考。

一、城市设计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的概念

1、城市设计的概念。城市设计又被叫为都市设计,研究设计工作的对象是城市,往往介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之间的一种设计工作。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相比,具有图形性和具体化的特点;城市设计为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参考。城市设计的基本要素是城市体型和空间环境,也就是包括建筑物、自然地形、绿地、道路等,城市设计规划的是城市空间和整体形象,比如,庭院空间、城市广场。城市设计的复杂就在于,它是将城市的居民心理健康和实体安排相结合,并以其为考虑的重点,通过对景观标志和物质空间的正确处理,为城市居民营造一种愉悦的大环境,是居民居住的快乐,从而为整个城市的发展提供良性的目标。

2、修建性详细规划的概念。修建性详细规划的依据是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属于城市详细规划的一个方面,往往具体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设计和施工。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就是为了对建设项目做出规划设计和具体的安排,来满足上一层次的需求;同时,修建性详细规划为下一层次市政工程设计、建筑设计、园林设计提供参考。修建性详细规划是整个城市规划体系里最具体、最实际的设计过程,真正落实了上一级规划的规定,真实的反映规划的整体思路。修建性详细规划就是研究具体的空间、环境、型体及各功能的组成,解决具体的交通组织和功能分区的规划设计和实施。

二、城市设计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区别和联系

1、城市设计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区别。城市设计是一种物化的劳动,是一种设计的成果,一般情况下是在电脑的存储设置里,应该属于一种商品,城市设计是设计人员的劳动成果,是城市进行规划管理的法定依据。可是在城市规划的成果体系里,却没有以城市设计为单独的成果形式。而在法定的城市规划体系中,却将修建性详细规划加以明确的规定。在详细规划的内容里有如下的规定:对规划内的用地,按照不同的性质进行规划界限,确定适合用地的建设;对于各用地建筑的密度和高度,以及绿地率的各项指标进行确定,对于建设用地的公共设施配置、停车泊位以及出入口的交通方位,都作出一定的规定;对于各用地建筑的色彩、体积和体量,这些城市设计问题,也做出一定的指导性原则规定。

由此可见,城市设计存在于详细规划之内,假如想将城市设计单独的分离出去,就会遇到一些麻烦,如在修建性详细规划中,若把城市设计从列单内容中分出,就会失去法定的效力,没有法律的规定,作为城市建设规划的编体主体政府,就没有了法律的依据,这样去进行城市设计,岂不是就属于违法行为。另外,城市规划强调的是各方面之间的协调和综合,如果把城市设计抽离出去,怎么会出现美化城市的现象呢?尤其是,现在的城市规划一再强调,不能仅仅拘泥于单纯考虑物质空间的设计,还要重视城市居民的精神界面,考虑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问题。因而,城市设计和修建性详细规划之间,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的。

城市设计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的联系。

城市设计的核心和重点任务就是对城市主体人的研究。城市设计的研究成果不是具体型的设计方案,而是以概念性设计、指导性设计、思维方式和设计法则表现出来的,具体包括了建筑设计、城市规划、环境艺术设计和景观设计等领域。城市设计一般研究的内容,往往是关于社会文化、美学以及心理学等领域的理论基础应用。修建性详细规划是指根据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内容,对具体的地块建设提出设计和安排。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里,对修建性详细规划有明确的规定。比如,对住宅建设、医院建设、学校和托幼建设等建筑进行日照的分析;详细估算工程量、拆迁量和总造价,进行投资效益的分析;以及分析建设的条件和综合技术方面的经济论证等。城市设计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工作内容,从分工的粗细来看,城市设计侧重的内容是思想构建层次,而修建性详细规划侧重的则是工程实施界面;假若从思维方式来看待城市设计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属于感性思维,而修建性详细规划则是理性思维;若从法定立场来看,城市设计的内容,还没有法定的规定,而修建性详细规划则是属于法定规划内容。因而,有的学者就提出了城市设计和修建性详细规划是属于相同内容的设计,因而提出广场城市设计、居住区城市设计、道路城市设计、中心区城市设计和校园城市设计,细想一想,广场、居住区、道路、中心区和校园等,这些都属于城市的研究区域,并不能等同于城市,城市设计是属于特定的专门设计,与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分区规划一样。修建性详细规划的设计内容,都是有可遵循的法规规定或者有章可依的规则,比如,广场修建性详细规划、校园修建性详细规划以及居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等,这些规划内容,都是可以具体实施的。

三、城市设计和修建性详细规划进一步完善和优化

当今社会,是一个经济大发展的时代,经济的全球化、信息化和城市化,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也给我们提供了新的研究课题,当然了,新型的专业和学科分类,也使我们有了新的研究理论和方法。我们现在城市所处的大环境是开放、多元的,在这种宏观的环境下,现代城市建设理论才被人们所重视和采纳,新的学科理论是随着社会、文化和经济的不断发展而不断更新的,只有正确的看待学科专业领域的分类和互补问题,才能使新的学科在实践中不断地改进和完善。现在,我国的城市设计体系还能够适应城市建设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的实际需要,但有一些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比如,现在比较符合我国国情的规划阶段主要有四个基本层面,也就是: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今天,本文探讨的就是这四个基本工作阶段的重要环节———修建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是进行合理的安排城市具体建设项目,进行规划设计,考虑的内容有建设的经济状况、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和进行开发设计的强度,因而,修建性详细规划是从属于规划范畴内的设计工作,绝不是简单的设计就可以代替的。其实,学科、专业之间设互补互利的关系的,可以彼此制约,也可以彼此扶持。修建性详细规划存在着内容方面的欠缺,需要进行补充和优化,城市设计的思维和法则正好可以弥补修建性详细规划的一些不足。同时,要想实现城市设计的人性化,正需要在其他相关规划和设计方面进行城市设计思维和法则的应用,这些城市设计思维和法则的应用,正好可以使规划和设计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和完善。

结语:现代社会的城市设计唤醒了人们对城市主体———人的关注,也就是在营造城市和设计城市领域中,时刻不忘了对城市中人的研究,关注人与城市之间的互动,思考人如何去影响和塑造城市的问题。修建性详细规划本身是有缺欠的,在实际的工作中,如果应用了城市设计的思维和法则,就会解决自身的不足,

而以积极的工作态度和方法进行具体的规划和实施,在保证法定规划前提下,加入了一些城市设计考虑的观点,比如,分析行为需求、分析设计色彩、分析设计夜景和分析空间尺度等,在完善、优化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同时,实现了城市设计的人性化目标。

参考文献:

城市设计的内容篇6

[论文摘要]本文从教学的角度出发,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城市规划专业《城市工程系统规划》课程的特点和教学现状,在充分总结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结合专业特色,提出了教学中的改进方向。

仲恺农业技术学院于2003年起,开设了城市规划专业。该专业依托林业、风景园林等专业开设,课程设置具有以园林绿化景观规划设计与建筑学设计课程相互兼顾的特点。

设计类课程作为我校城市规划专业的核心课程,在城市规划所开课程中所占比例较大。设计类课程教学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毕业生的技能水平、综合素质和就业方向。因此,在设计类课程教学当中如何使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结合起来,是老师必须面对和经常思考的问题。

1.《城市工程系统规划》课程的特点

本课程是城市规划专业的一门重要的设计类基础课程,也是我校城市规划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我国城市建设日新月异,迫切需要城市规划向广度和深度发展,以便科学而有效地指导城市建设,所以城市规划人员具备城市各专业工程规划的基本知识和综合规划能力是非常必要的。《城市工程系统规划》就是系统的阐述城市工程系统规划的范畴、规划设计原则和方法的一门课程。作为我国城市规划专业首创的综合性跨专业课程,它具有以下的一些特点。

(1)全面性。根据城市工程专业的需要,课程涵盖了除交通工程外,几乎所有的城市基础设施部分的系统规划,其中包括供电、燃气、供热、通信、给水、排水、防灾、环境卫生、管线综合规划等单项工程系统规划,覆盖面广。

(2)系统深入性。知识内容完整且深入。以城市给水工程系统规划为例,其内容涉及到用水量的预测、城市给水水源选择、城市给水工程设施规划、城市给水管网规划等内容。内容除体现规划的思想外,还具有一定的深度,例如在管网等部分的细节规划中涉及很多数学计算。

(3)规范性。课程的内容多来源于相关规范。是诸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和相应专业工程的法规、技术规范等与城市建设实况和需求的有机结合。

(4)实践性。课程的所涉及到的每一个单项工程系统规划,都配有相应的设计题目供学生完成。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高。同时课程又是城市规划专业中其它设计类课程的基础。

2.《城市工程系统规划》课程设置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校的城市规划专业是新办专业,招生时间短,教学管理和教学实践的经验有限,并受到办学条件、师资等客观条件的影响,故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1)课程安排不当。由于本课程涉及内容多,学生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消化和理解。其它院校一般用70左右学时进行理论的讲解,并在其后开设的设计类课程,如居住区规划设计、控制性详细规划设计、城市设计、城市总体规划和毕业设计等课程。这样的安排使得学生对本课程的理论知识得到了更好的理解和应用,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我校本课程理论学时少,只有30学时,使得内容讲解不详细,并且其开课学期靠后,课程的规划思想不能够在一些设计类课程中得到体现。

(2)师资、专业教学资料缺乏。我校的城市规划专业是新办专业,专业基础相对薄弱,师资力量储备不足。由于课程内容覆盖面广,为了保证课程的专业性,需要不同专业、方向的老师互相配合讲解课程。由于学校在该门课程上的师资的不足,特别是城市电力系统和城市防灾系统两部分的教师力量薄弱,教学的专业性下降。转贴于

另外,本课程由于刚刚开设不久,在专业资料上的储备略显不足。专业资料的齐备,不仅可以作为供学生参考、借鉴和超越的目标,对培养学生的工程设计思维,丰富学生的设计经验,形成专业传统和良好的学习氛围也是至关重要的。

(3)实践性教学条件不足。课程配有综合性比较强的设计,工作量大,耗时长,需要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故需要配备固定的设计专用课室,以方便小组进行交流、讨论。这有助于学生之间的互相提高,并能够培养学生的工作热情和工作习惯。但是学校的设计专用教室数量少,同时配备有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设计专用课室更少,这导致设计类课程教学手段单一,课程的连贯性差,教学效果不明显。

3.课程教学中的改进方向

基于的各点分析并结合本校的工科基础情况,我认为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应该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优化课程设置。该课程涉及内容多、系统性强,教学体系是一个比较庞大的内容,很难在一门课程中的课时中得以全部展开。故建议适当将此课程开设的时间提前,使学生能够在后续的课程设计中运用本课程的内容。这样不但能够巩固本课程的内容体系,课程中所讲授的“相关知识”还可以在后续的设计类课程中发挥作用,使学生的方案具有细节表现力和深入性。

(2)明确本课程的规划性和规范性并以此开展教学。①突出课程的规划性。本课程选用的教材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同济大学戴慎志主编的《城市工程系统规划》。以其城市给水工程部分为例,其内容中第四部分给水管网规划中涉及到比较多的水力计算,计算步骤麻烦、学生难懂。故在讲解的过程中,要从规划的角度出发组织授课内容,使学生重点掌握管网的规划方面的内容、知识;对于涉及到的复杂的水力计算的内容,则要求一般掌握即可。

②课程讲解中强调规范性。课程中的规范性特别明显,授课中的很多内容都是由规范中演变而来的,而且工程设计也都是在规范允许的范围进行的。但是一些学生对于城市工程系统的规划设计规范、技术指标表现出冷漠的态度,对规范缺乏应有的重视。所以,在课程的案例分析的讲解中,要从规范的角度出发,对设计进行点评,并且让学生养成自觉了解规范、尊重规范的习惯。

③进行师资团队建设和专业资料建设。本课程内容全面,需要一个课程教学团队,只有团队成员互相配合,才能把课程上好。团队各专业课教师应该注意自身素质的建设,多接触工程实际以积累经验,多同有经验的工程人员交流;同时注意教师间的经验交流。

本课程涉及大量的专业书籍和相关规范,为了丰富教学,还需要相关工程实际案例供学生课上和课后进行分析、讨论和借鉴,所以在平时应该注意专业资料的积累和整理,逐步完善本课程的专业资料建设。

城市设计的内容篇7

关键词:色彩表达;景观建筑;色彩搭配;重要性

景观建筑是体现一个城市精神文明的重要建筑,代表着城市发展的程度和城市的形象,景观建筑的色彩又是建筑的重要表达形式,所以,色彩的搭配必须要能够体现出城市的发展特色。色彩表达是景观建筑一直在强调的重点,但是还是有很多的景观建筑的色彩搭配上不是很合理,也不能很好的体现出城市的文明建设,这就要求景观建筑在设计色彩搭配的时候,设计师一定要对城市的发展有充分的了解,在其基础上表达色彩的内容。

一、色彩表达在景观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

1.1是景观建筑设计内容的体现

在景观建筑的过程中,色彩的表达是整个建筑的灵魂部分,可以体现出设计师想要表达的设计内容,由于景观建筑的色彩表达是直接影响到人们对于景观建筑的视觉观赏和内心的观赏感受,所以色彩的表达上就一定要合理的搭配,这样才可以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使人们可以深切体会到设计师想要表达的情感。景观建筑的设计内容是体现其建筑的价值的,色彩表达要掌握好建筑的材质和建筑的外观,以便很好的诠释景观建筑的设计内容。

1.2是城市精神文明的体现

城市的景观建筑是可以体现出这个城市的精神文明发展的,城市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在不断加大其发展精神文明的力度,提倡大家共建和谐的城市生活。在城市的精神文明的建设过程中,景观建筑的建筑内容也是体现其文明文化的重点,景观建筑的色彩搭配作为构成建筑的重要部分,是直接影响着城市的精神文明发展的。色彩在景观建筑中的合理表达,可以使观赏的人充分的了解到这个城市的文明发展,是提高城市形象的重要措施。所以,景观建筑的设计师在色彩表达上面一定要具有专业的设计知识,结合城市发展的特点,建筑出独一无二的景观建筑。

1.3是提高景观建筑水平的重要措施

我国的景观建筑虽然在不断的发展和提高,但是还是有很多城市的建筑没有达到景观建筑的标准要求,作为城市文化的重要体现,景观建筑的设计一定要符合城市的生活环境。很多城市的景观建筑在色彩表达上总是一味的从城市的规划和建筑的要求出发,设计师不能对整体的景观建筑有充分的理解,使得其想要表达的设计理念也被分隔了,这样就不能表达出建筑的特点和特色。所以,设计师在进行色彩搭配时,一定要从宏观的建设出发,掌握好建筑外形特点的同时也要着重表达出设计的理念,使景观建筑可以达到光美和形体的全面体现。

二、色彩表达在景观建筑设计中还存在的问题

2.1色彩在表达上缺少特色

城市的景观建设要结合城市的整体发展来进行建筑和色彩搭配,之前我国城市的景观建筑在色彩表达上,总是过分的追求色彩的颜色而忽略了城市的整体色彩形式,使得城市的建筑在色彩的表达上非常没有逻辑,整个城市的建筑色彩也被破坏了。在城市的规划要求下,要求我国景观建筑在色彩表达上要与城市的发展保持一致,这就对建筑设计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计师在设计的过程中既要考虑建筑的外观又要结合城市的文明发展,使得很多设计师都争相模仿欧美的建筑风格,即使做出了改动,但还是缺乏了自己城市的特色。我国是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的,设计师只要不断的探索和研究就一定能摸索出我国景观建筑的特点,从而建筑出表达自身文化的建筑,欧美城市建筑的色彩表达可以作为参考,设计师也可以学习其建筑色彩的表达方式,但是不能按部就班的模仿,要在欧美建筑的色彩表达形式上找到能体现我国建筑风格的色彩搭配方式。

2.2景观建筑缺少艺术创新

在景观建筑的设计过程中,设计师要合理的与艺术相结合,通过艺术手段来表达建筑的设计理念,目前我国的很多建筑设计不能很好的依据建筑的性能和所处的地理环境进行合理的色彩表达,使景观建筑失去了艺术表达的部分,有些建筑为了显得突出,总是采用红色、黄色等鲜艳颜色进行色彩的表达,以便得到人们的注意,但是这样反而降低了景观建筑的整体水平。所以,设计师在进行色彩表达时要结合建筑所处的地理位置合理的运用艺术手法来为建筑搭配色彩,在现有的艺术表达基础上,设计师要不断对色彩表达进行创新,使其更完美的与艺术相结合。艺术是提高景观建筑水平的重要方面,有了艺术的体现,景观建筑的色彩表达才能更加具体和形象,给人们带来视觉上和感受上的双重体验,是提高我国景观建筑水平必不可少的技术要求。

2.3无法完美的与城市发展对接

城市在建造景观建筑时,总是急于表现出一种特有的建筑风格,使得其景观建筑不能很好的与城市的发展对接,景观建筑设计内容也脱离了城市的精神文明发展。我国的很多城市都有其独特的建筑色彩,比如:北京、青岛等城市,都通过其建筑的色彩表达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影响,这就使有些城市的建筑过于想突出自己的色彩表达,但是往往很多景观建筑的设计都是失败的。所以,城市的景观建筑建造一定要切合城市发展的实际需要,不要为了追求城市特有的建筑色彩,而失去了自身的建筑风格,相关景观建筑设计师也要提高其色彩表达的理念和创新,从城市的需求出发,有目标、有标准的进行色彩表达。

总结

色彩表达在景观建筑设计中是非常重要的,是体现城市文明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城市景观建筑不断提高的表现,色彩表达不仅是设计师的个人思想,更是一个城市的建筑色彩发展过程,是景观建筑的灵魂所在。城市的发展离不开景观建筑,在建造景观建筑时,城市要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不要盲目的追求数量而忽略了质量,在色彩表达上要结合具体的环境,不要一味的为了突出建筑而使其失去了本身的色彩艺术价值。我国城市的景观建筑中还是存在着很多的缺点和不足,景观建筑设计师要响应城市的需求,不断创新自己的色彩表达方式,使色彩表达更能体现出景观建筑的内容。

参考文献:

[1]邱建,冯月.提高城市建设品质、加强新兴学科建设――西南交通大学景观建筑设计专业概述[J].四川建筑,2010,10(18):63-65.

[2]哈罗德.林顿.建筑色彩――建筑、室内和城市空间的设计[m].谢浩,张根林,译.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1,13(23):102-106.

[3]林瑶,刘琮晓.走进诗意建筑――比较安藤忠雄和路易斯.巴拉干的作品[J].华中建筑,2011,45(46):145-146.

城市设计的内容篇8

【关键词】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场地设计;影响

城市规划工作,主要是就是对城市区域内的各个区域空间进行协调性的分析、设计,也就是对人们各个活动区域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应的协调,从而使得城市的运转能够更加的顺畅。建筑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其中的一个根本目的就是能使得建筑的内部空间能够充分的满足人们的需要,并且建筑的美观性和经济性也能够达到人们的要求。并且建筑自身的外形必须要具有这个城市自己的风格特性,同时还和整个城市的人文、历史、环境相融合,达到一个完美的协调。

1、建筑设计中的场地设计

场地设计是现代城市规划中的一项必要工作,同时也是隶属于建筑设计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场地设计的主要目的是要让施工建设场地能够满足建筑项目的施工要求,让建筑施工场地的各方面条件都能与建筑项目、周围环境的要求相吻合,并能共同构建成为一个和谐的、统一的整体上,让城市空间气氛变得更加融合与融洽。

此外,建筑设计中进行场地设计的另一个目的是为了充分的满足场地中所存在的各个要素,特别是建筑物体自身要能够和各个方面的环境因素能够形成一个融洽的整体。

从设计工作内容上来看:场地设计中包含了除建筑主体设计以外的所有外部设计,详细来说,这其中主要有:场地竖向、工程施工、交通设施、绿化景观、建筑物等各个方面总体性规划,以及除建筑主体建筑以外的各个方面详细设计。

从建筑工程建设的流程方面来看:通常情况下,都是业主先对一个建设项目进行确立,并且开始用地规划并且取得用地,之后再聘请专业的建筑工程设计师来对整个工程项目进行设计,而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展开就是依据业主的工程设计以及施工场地的各方面条件来展开。建筑设计人员在进行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对各个方面的细节和重点进行完善,避免设计出现错误。而在细节化方面,务必要对详细配置项目中所存在的各项组成内容进行细化,同时对其中所涉及到的个别内容规模、形式等各个方面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明确的规定,在设计出现变动之后,还需要和业主对变动内容进行探讨,从而使得双方的意见能够达到一致性。

城市规划对场地设计的要求: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场地设计不仅是建筑设计施工中的内容,还是城市规划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结合我国国情,我国现代城市规划对场地设计的要求相对较高,主要体现在用地发展方向以及控制性详细规划上。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城市规划对于场地设计的要求是极为严格的,不仅要求场地设计要对城市用地计划、建筑布置等各方面内容要求作出反映,在实际设计时慎重考虑这些条件因素,还要求其在考虑过后,要拿出行动和实践,要将具体动作如实反映场地设计工作中。城市规划对场地设计的要求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要对建筑用地的性质、用地的范围进行控制,对于性质不明、范围过大的建筑用地申请不予审批;2)场地设计时,要严格控制好场地的容积率、绿化覆盖率、建筑面积、建筑高度等等;3)要做好建筑周边环境的控制,要明确建筑交通出入口的方位,做好出入口设计等等。

对用地性质的规划:具体建设项目的选址上,控制性详细规划限定这一项目只能在某一允许区域内选择基地地块;对用地进行开发的场地设计,控制性详细规划限定该地只能做一定性质的使用。

对用地范围的控制:规划是由建筑红线与道路红线共同完成的。对用地强度的控制:是通过容积率、建筑覆盖率、绿化覆盖率等指标来实现的。对容积率、建筑覆盖率最大值及绿化覆盖率最小值来限定,可将基地使用强度控制在一个合适的范畴之内。

2、我国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研究

在城市的总体规划工作中,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城市规划工作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对城市进行规划管理的一个重要依据,同时也是土地是否能够能够有偿使用的一个重要前提。在当前经济受到不断冲击的情况下,城市规划的控制力也在这一过程中受到了较大的挑战。在我国的经济改革开放之后,经济发展速度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但在城市加快建设规模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大量的失控现象,而导致这方面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

(1)建筑开发商以及工程施工单位在建筑工程进行建设的过程中,一味的经济利益,从而不断的对建设用地进行更改,并且加大了建设的密集程度。

(2)部分行政领导能够能够吸引大量商业投资,开始对城市规划工作进行强制性的干扰。而美国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典型的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产物,规划法规系统比较完善,值得我们借鉴。

美国的区划。美国地方规划管理工作的三种控制手段:区划法、土地细分法、和设计指导原则。

其中,区划法和土地细分法是真正的法规,设计指导原则只是一种引导性的控制手段。

国外的区划以“保护公众的卫生、健康和福利”为出发点,其结果是对土地经济利益的严格控制。区划包括:①允许的用途。②地段的设计要求。③建筑设计要求(限高、层数、建筑面积等)。这些区位、用途和开发强度等因素,直接影响着地价,关系到房地产所有者和地方政府的利益所在,因而只能遵循公开的法定程序来决定。

我国控规传统做法忽略了经济规律。目前,我国控规典型的做法是由规划师在指定的大街区或几个大街区内,参照甲方提供的容积率(密度),摆房子,即在保留部分现状的前提下,追求空间体量的美学关系和视觉效果。然后以此来分割地块、分配楼板面积、指定建筑红线,以供将来批租土地之用。

我国城市规划的误区。历史上由于种种政治经济因素的影响:我国的规划设计与大型公共建筑项目的设计之间一直难以区分,这种现象造成我国的控规地从美学和视觉效果出发,缺乏对土地经济体制的全面认识。

3、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建筑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城市规划能够对其产生极大的影响,甚至于引导了整个城市建设建设的走向,从而达到城市区域协调的目的,避免城市部分区域出现运转不畅的现象。但在城市规划实际执行的过程中,务必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来对各个方面进行周密的规划,防止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疏忽而影响到建筑设计以及城市的和谐型,这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来说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成,陶花明,陈岚.城市规划对建筑设计的影响[J].科技资讯,2008(22)

城市设计的内容篇9

【关键词】城市公共艺术;园林景观设计;探究

为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园林景观设计人员,应始终坚持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应用城市公共艺术,以构建和谐生态的园林城市为己任。基于此,以下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就城市公共艺术的园林景观设计做出以下几点探究。

一、浅谈城市公共艺术特点

就城市公共艺术特点来看,主要的特点就是公共性,其体现的社会价值与其自身的艺术价值要显得更加重要,其体现出现共性比其体现的个性也要重要得多,因而在园林景观设计中体现的城市公共艺术应体现其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和谐化。与此同时,开放性也是城市公共艺术的主要特点之一,因而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公共艺术的开放对现代人的生态环保意识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此可见,城市公共艺术的公共性和开放性是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核心所在,这也是构建和谐生态园林城市的基本特点。此外,公共艺术的地域性、文化性与参与性也是城市公共艺术的主要特点。就地域性来看,就是在城市的特定区域之内的所有自然环境与社会文化因素形成的组合体,注重的是公共艺术品的规划与分析,并将整个城市的整体低于规划到城市发展中来,尤其是加强城市独有文化的延续性保护。而公共艺术的文化性来看,注重体现的是城市文化艺术的展现,通过城市园林景观公共艺术的设计将城市的文化魅力展现在世人面前,这对设计人员的设计水平有着较高的标准,而参与性则是在城市公共艺术设计中通过增设城市公共艺术评价机制,引导和鼓励公众参与到城市公共艺术设计之中,将城市公共艺术的参与性表现出来。

二、分析城市公共艺术的园林景观设计面临的问题

公共艺术作为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必不可少的艺术元素,通过公共艺术体现出园林景观设计的艺术品位。虽然当前我们认识到了构建和谐生态园林城市的重要性,但在城市公共艺术的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面临很多问题。尤其在生态园林城市的构建与城市公共艺术的体现的矛盾尤为突出。

第一,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公共艺术体现的生态性和整体性以及和谐性较低,城市公共艺术并没有纳入城市的生态元素,很多时候体现出来的公共艺术的艺术性差,而整体性的缺乏则是在设计过程中没有考虑周边因素和整个城市的环境氛围,和谐性的缺乏则是园林景观环境与城市生态环境的协调性低,对构建和谐而又生态的环境的作用甚微。

第二,设计过程中缺乏整体的规划,往往由于局部微观的开发对宏观的城市生态环境的构建使得产生负面的影响,很多时候人为因素的原因还使得本应设计的园林景观设计所体现的城市公共艺术与生态环境的构建相违背,尤其对可持续地发展理念的融入更是难上加难,而这也是城市公共艺术的园林景观设计面临的主要问题,这不仅会影响和谐生态园林城市的构建,还会对设计机构的经济效益产生影响。更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三、基于城市公共艺术的园林景观设计探究

(一)园林景观设计中着力体现城市公共艺术的核心所在

新时期背景下的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应将公共艺术体现出来,并将其作用发挥到最大化。这就需要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着力体现城市公共艺术的核心所在,但在城市中并不可能在每个公共空间都存在公共艺术,加上公共艺术的欣赏需要更多的人去欣赏,才能将公共艺术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因而在园林景观设计中体现城市公共艺术时应分别在成绩的休闲文化区域和文化生活区域,如在广场、道路、公园、街道、社区等区域中以公共艺术的形式进行设计,因而必须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着力体现城市公共艺术的核心。

(二)基于城市公共艺术的园林景观设计内容

基于城市公共艺术的园林景观设计内容包含了植物、水体、小品、道路、广场等方面的设计,而设计的目的旨在将各种设计内容进行有机和完美的结合,形成亮丽的风景线。园林设计作为多种艺术形式的有机结合体,所涉及的公共艺术能将城市环境进行有机的结合,虽然说公共艺术是园林景观设计的手段,是通过园林景观设计才能将公共艺术更好的展现在公共空间,但公共艺术也是园林景观设计的主要内容。

(三)园林景观设计中城市公共艺术的应用

园林景观设计中,城市公共艺术的应用已经十分广泛,很多公共艺术已经是园林工程中的主要景观。尤其是很多雕塑作品已经将周围植被环境进行了有机的结合,已成为园林设计之中的经典,更是公共艺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应用的主要体现。

(四)对城市公共艺术和园林设计的追求与期待

应该说城市公共艺术在将来将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园林设计当中,以此不断丰富园林设计的内容和风格,这是公共艺术和园林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当前的共公艺术应该主要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深入挖掘内容和形式,从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中寻找灵感、寻找突破,以宣传中国传统美德、宣传和谐社会为主要内容,尽量不要选择太过于抽象的,除了“好看”老百姓想不出来其他内容的艺术形式。对于园林设计应该向着更加生态化、更加人性化、更加文化的方向发展,要重点突出公共艺术功能和作用,在不破坏原有生态系统的基础上自然且系统地修护与改造,达到园林设计的目的。

四、结束语

总之,探讨城市公共艺术的园林景观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园林景观设计人员,应在着力提高自身专业技术水平的同时结合实际,根据城市公共艺术特点与园林景观设计内涵和城市公共艺术的园林景观设计面临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措施着力体现城市公共艺术的核心所在,加强城市公共艺术的应用,着力提高园林景观设计水平和能力,为构建和谐生态的园林城市贡献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董奇,戴晓玲.城市公共艺术规划:一个新的研究领域[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03).

城市设计的内容篇10

[关键词]建筑设计;城市规划设计;重要性;探讨

随着国际竞争的不断展开,城市竞争现在俨然已经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无论是内容还是性质上都已经发生了一定程度上的改变,所以城市规划的地位也显得尤为突出。对于任何一个城市来说,建筑是构成城市景观的重要环节,能够反映出城市的整体形象和构造情况,同时也是城市建设情况的代表,所以建筑对城市的影响和意义十分重要,当然二者如果能够相互完美配合,可以达到相得益彰的效果。反之,如果二者无法进行有机协调,那么最终城市建设的效果必将出现混乱的情况,严重影响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所以新时期建筑设计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重要性问题,是我们当前必须进行全面探讨的,只有真正了解建筑设计的重要性,才能从科学合理的角度上进行建筑与规划的沟通和协调,保证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效果,最后达到社会与经济的全面协调,在国际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

1.建筑设计的定义

随着我国经建设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质量不断提高,所以对于城市建筑的要求也相对严格起来,不但要满足使用功能还要满足美观要求,追随时展的潮流趋势,之所以出现建筑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人们对于建造的多功能要求,例如使用要求、观赏要求等多方面进行统一后来进行的设计。通过对建筑的设计,使得物质材料通过技术加工最后生成实际对象的产物,不但要满足使用,还要满足审美。建筑设计将建筑的内部使用功能在实用、美观、经济的基础上进行了有机的划分和设置,使得各个城市的规划在空间以及地域结构上得到了真正的落实。同时对于城市建筑的外观来说,美观与时代接轨是必不可少的,要反映一个时代的特点,所以对建筑进行合理的设计,不但要满足这些需求,还要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掌握时展的风格,最终达到城市建筑与城市规划相互协调一致的结果。

2.探究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设计之间存在的联系

2.1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设计相互独立存在

我们知道,建筑设计是为了满足人们对建筑物多功能的要求而进行设定的,同时要保证建筑设计以城市规划设计为前提依据,根据相关单位下达的建设任务、要求以及能够提供的工程技术手段和条件等,来对城市建筑进行全面设想和划分。不但要解决建筑室内的使用要求,还要满足建筑室外的美观要求,根据整个建筑的具体使用功能将建筑物涉及到的尺寸、标准要求等进行空间上的完美组合,同时要保证城市建筑设计要与城市的发展历史相融合,拥有属于自己的文化特色。而对于城市规划设计来说,其中最为重要的目的和任务就是对整个城市活动提供必要的空间结构划分,保证城市活动的健康有序进行。城市规划设计涉及到的内容相对较多,例如整个城市的外观形态、社会发展现状、城市相关政策、城市性质以及相关企业的合理布局情况等多方面内容,在实际工作进行中有着相对独立的工作方法和原理。

2.2建筑设计要依附于城市规划设计

对于一个正在逐步建设中的城市来说,城市规划是以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原则在对城市进行的一种动态性的有机规划,其中包括对城市中各个建筑中之间的联系、建筑的形象以及建筑的使用效益等,用一种发展的眼光来着眼整个城市的未来,所以对于城市来说城市规划设计所发挥的作用不可估量。而建筑局设计作为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必须依附于城市规划来开展工作,因为就算是好的建筑也不能够脱离凯城市而单独存在,那样建筑就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而对于城市规划工作来说,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建筑设计问题,所以在进行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要与城市发展的环境相适应,做到与城市规划设计相依附。

3.建筑设计的重要性探讨

3.1建筑设计控制城市规划场地设计

建筑设计最明显的特点就是会涉及到场地设计问题,场地设计包括建筑物、交通设施以及绿化设置等多方面内容,根本任务是要使整个城市设计中的各个要素之间进行有机统一。我们知道建设的工作流程是在建设者确定了建设项目以及建设用地之后,交由设计师按照设计要求以及设计任务进行的设计工作,所以要求设计者在进行设计之前要做好详细的调查工作,包括整个项目的主体内容,同时要详细了解内容之间包含的相关数据规模,在此基础上才能展开城市规划设计工作。

3.2建筑设计促进城市规划设计

我们知道建筑设计是一个城市的主体,建筑设计的好坏都将直接决定城市进程的发展前景,所以在对建筑进行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设计的因素。首先,要结合城市环境。作为城市建筑要与城市中其它的建筑相适应无论是在结构层次上、色彩搭配上还是高低摆放上都要经过协调,这样在进行对比时才不会出现美观反差的不良效果,为人们观赏的心理得到最大的满足空间。其次,要注重建筑的造型问题。每一个城市建筑都要有属于就自己的独特风格,切勿让人感觉到杂乱无章的现象。最后,要注重科学合理规划。在对城市进行规划设计时,要坚持以人为本,将整个城市规划控制在人们所能感受到的范围之内,同时要保证设计的秩序问题,满足人们从各个观赏角度进行欣赏的目标性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