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粮食增产的主要措施十篇粮食增产的主要措施十篇

粮食增产的主要措施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23:18

粮食增产的主要措施篇1

关键词:高粮价;政策;实施效果

中图分类号:F76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11)14-2995-04

thepolicyactionsofDifferentCountriesFacingtheRisingGrainpricesandtheirHeuristiceffectsonChina

weiSi-qi

(GraduatedSchool,HenanUniversityofeconomicsandLaw,Zhengzhou450002,China)

abstract:therecentcontinouslyrisinginternationalgrainpricenotonlyledsignificantincreasingoffoodcostsofnetimporter,butalsocausedtheincreasingofdomesticgrainpricesofnetexporterandnetimporter.thegrainproblemisabasiclivelihoodissueofacountry.withtheimpactonthenationalgrainmarketofhighgrainprice,everygovernmenthadtakenmeasuresaccordingtoitsnationalgrainproduction,consumptionandtradesituations.thepolicyeverycountrytookwasintroduced,andtheireffectswereanalyzed.

Keywords:highgrainprice;policy;implementationofeffective

1近期国际粮价上涨的基本情况

从2007年至2008年上半年,由于全球粮食供给数量相对短缺、国际原油价格持续攀升、运费上涨等因素共同作用,国际市场粮食价格出现了持续上涨的态势。联合国粮农组织有关资料表明:在2008年的前3个月里,所有主要农产品的国际名义价格达到了近50年的最高值,实际价格达到了近30年的最高峰[1]。2007年7月至2008年9月国际市场主要粮食价格的走势的具体情况见表1。

2各国应对高粮价的政策措施

2.1贸易方面的政策措施

各国政府为防止国际市场高粮价拉动其本国国内粮价的上涨,首先采取的办法都是及时修改粮食贸易政策(表2)。然而粮食净出口国和粮食净进口国在面对高粮价时采取的具体贸易措施是截然相反的。粮食净出口国在面对高粮价时,通常采取的贸易措施是:提高粮食出口税率或禁止粮食出口。通过采取这种措施,减少或禁止本国粮食的出口,保证国内粮食供给的绝对充裕,将世界粮食市场的高价隔绝于国门之外,以便降低甚至免除国际市场高粮价对本国粮食市场造成的冲击。

粮食净进口国应对高粮价通常采用的贸易措施主要有5点:①削减粮食类产品、农业生产资料和生产设备等产品的进口税。②免除粮食进口商进口粮食的税费。③对私营的粮食进口企业在贷款方面给予支持。④简化粮食进口商的通关手续,或提供“一站式”入关服务。⑤与粮食出口国签订粮食进口期货合同以保证中长期粮食的供应安全。这条措施是为了促使粮食净进口国的进口粮食的数量得到保证,避免因为国际市场粮食供应紧张,导致国内粮食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从长远看,该项措施是保证粮食净进口国国内粮价稳定的“稳压器”[3]。

2.2消费方面的政策措施

2.2.1税收政策一是降低或免征销售粮食的增值税和其他税。二是取消道路税。三是降低交通燃油税。

2.2.2市场管理政策一是对粮食进口商给予金融支持政策和财政支持政策,以扩大粮食的进口数量;二是出售国家储备粮。采取这类措施的国家有布基纳法索等。三是呼吁国际社会(如联合国粮食计划署)提供更多的粮食援助;四是利用宏观政策手段限制主要粮食的价格。采取这种措施的国家有津巴布韦、贝宁、喀麦隆、中国、厄瓜多尔、海地、墨西哥、俄罗斯和塞内加尔等。

2.2.3粮食安全网“粮食安全网”计划主要是发展中国家政府在高粮价压力的背景下,对本国贫困人口给予现金补贴或食物补贴,以帮助他们维持基本生活。具体补贴贫困人口的粮食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公共或私人的库存粮食、进口粮食和各类粮食援助。采取“粮食安全网”政策措施的国家有巴西、中国、埃及、埃塞俄比亚、印度尼西亚、墨西哥、莫桑比克、南非、斯里兰卡和突尼斯等。

2.2.4其他影响可支配收入的措施面对高粮价,一些国家采取了直接影响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政策措施。这些措施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增加政府公务员工资。虽然增加公务员的工资有利于稳定城镇地区在政府部门工作人员面对高粮价的情绪,但是这一政策不能帮助其他国民。事实上,一些国家认为这种“增加政府公务员工资”应对高粮价的措施是有害的,只有喀麦隆等少数国家采取该类措施。另一方面是鼓励消费者向银行贷款。这种政策是政府鼓励银行向消费者提供低息的消费贷款,减少消费者遭受高粮价的影响。这种措施也仅会对那些经济状况较好的群体产生效果[4]。

2.3生产方面的政策措施

2.3.1市场销售管理措施许多发展中国家在市场管理方面采取的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方面[5]:第一,建立国家粮食市场信息系统;该系统主要功能包括记录、和分析国内主要市场的粮价。有马达加斯加等国家采取该项政策。第二,鼓励农户与私营部门进行商业利润的谈判;第三,鼓励粮食购销商提前同农户签订购粮合同。第四,强制性采购措施;这种措施使得农民将一定数量的粮食以低于公开市场的价格出售给国家。这种措施可能导致产生粮食“黑市”,一些商人通过非法手段向农民收购粮食,然后高价卖出。仅有缅甸等少数国家采取这种措施。第五,对主要粮食实行最低收购价格,保证生产者的利益。对主要粮食作物实行最低收购价格可以降低粮食生产者的销粮风险,鼓励粮食生产者增加农业投入,提高种粮积极性。如我国就是采取的该项措施。

2.3.2支持生产的措施①对农业生产和灌溉给予直接支持。这个计划行动的构成包括:对农户购买种子和化肥给予小额的补贴;为农户的粮食生产提供技术指导;在销售方面向农户提供信息咨询。②对农户的农业生产资料投入实行优惠政策。农户可以从那些愿意参加该计划的农用物资经销商手中以优惠的价格购买农业生产资料,投入到农业生产中。这种支持计划的参与主体应包括:政府、捐赠者和非政府组织和农户。马拉维和埃塞俄比亚就采用了这种政策。③对农户在下一种植季节购买优质种子和高效化肥提供信贷计划。鼓励他们通过咨询机构提高耕作技术。对于参与这个计划的农户,不仅取得了贷款的优惠政策,粮食生产获得丰收;同时也会激发那些没有参与该计划的农户,在下一种植季节参与该计划的积极性。有许多国家采取了这种鼓励粮食生产的措施,如:布隆迪、厄瓜多尔、刚果、肯尼亚、尼日利亚、菲律宾、印尼、秘鲁、博茨瓦纳、莱索托、土耳其、阿尔及利亚、巴西、喀麦隆、突尼斯、摩洛哥、埃塞俄比亚和叙利亚等。④确保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的公平。以市场经济为基本方式,通过政府支持设立的组织机构的参与,确保零售商以公平的价格向农户销售种子、化肥和农用生产工具。受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资助,确保农业生产资料市场公平的国家有:莫桑比克、斯威士兰和莱索托等;另外还有一些国家得到了非政府组织(nGos)的资助。⑤政府向农户直接发放种子。当农户面临农业生产困难时,政府直接向农户免费发放种子。当时采取这项措施的国家有:埃塞俄比亚、坦桑尼亚、布隆迪、科特迪瓦、刚果金等。⑥其他方面鼓励生产者的措施还包括:鼓励农户采用优质种子;对使用化肥的农户给予补贴;建立政府资助农户购买农业生产机械的补贴资金;对扩大种植面积的农户给予资金和技术上的支持;建立高效的农业生产示范基地;降低农业生产使用机械的成本;加强病虫害的综合管理;限制占有耕地搞建筑项目等[5]。

本文为全文原貌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原版全文

3各国应对高粮价采取政策实施效果的预测分析

3.1粮食净进口国与净出口国互逆的贸易政策在短期内可能加剧提高国际市场的粮价

传统粮食净进口国在贸易方面采取的政策主要包括:减免进口关税、给予粮食进口商各种优惠政策鼓励粮食进口等措施;这些政策措施反映出的信息是国际市场粮食需求数量将大幅增加。然而此时,传统的粮食净出口国在贸易方面采取的措施是:征收粮食出口税(或提高粮食出口税率)、实行粮食出口配额制、禁止粮食出口等措施;这些政策措施反映出的信息是国际市场粮食供给数量将大幅减少。这样,粮食净进口国和净出口国采取的相反的贸易措施必然会导致国际市场粮食需求量远大于供给量,从而进一步加剧提高国际市场的粮价[6]。

3.2政府对本国消费者给予的粮食消费补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高粮价带来的影响

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政府在应对高粮价对本国消费者基本生活带来的较大影响时,采取了向本国消费者发放购粮补贴的措施,通过这种财政转移支付的措施改善本国消费者粮食支出增加的现状。但是,该措施对政府(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来说,无疑是一项巨大的经济开支。在持续高粮价的压力下,这种措施是不现实的,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高粮价带来的影响。

3.3各国政府对农业生产的支持政策是解决高粮价问题的有效措施

粮食作为基本生活消费物质,其需求弹性非常小。各国不可能因为高粮价而减少粮食消费的数量。联合国粮农组织分析造成2007~2008年高粮价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近几年全球粮食总产量增幅下降,全球粮食库存数量持续递减。为鼓励本国农民增加粮食生产应对高粮价,许多国家政府采取了向本国的粮食生产者发放种粮补贴、实施良种补贴和购买高效化肥补贴等支持政策。通过这些支持政策,充分调动粮食生产者的种粮积极性,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增加粮食产量,从而增加粮食供给量。这种对农业生产实行的支持政策是解决高粮价问题的有效措施。

3.4从长远角度看,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是保证粮食安全的根本途径

面对持续的高粮价,世界各国从粮食生产、粮食消费、粮食贸易等方面采取紧急措施加以应对。在短期内,部分政策可能会起到抑制高粮价对本国国内粮食市场的冲击的作用。从长远看,要从根本上解决高粮价对一国粮食安全的威胁,必须努力提高该国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只有一个国家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了,才会确保该国资源保障、物质装备、科技支撑、抗御风险和政策支持等多方面能力的提高,从而稳定该国较高的粮食生产能力,保证国内粮食市场充足的供应。因此,提高一国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是保证该国粮食安全的根本途径。

参考文献:

[1]Fao.SoaringFoodprices:Facts,perspectives,impactsandactionsRequired[R].Fao,Rome,2008.

[2]tRoStLeR.Fluctuatingfoodcommodityprices:acomplexissuewithnoeasyanswer[J].amberwaves,2009(6):11-17.

[3]姜长云.粮食加工业迅速发展对中长期粮食安全的影响[J].宏观经济研究,2007(4):44-49.

[4]林毅夫.入世与中国粮食安全与农村发展[J].农业经济问题,2004(1):23-28.

[5]陆慧.我国粮价波动的影响因素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1,50(6):1081-1084

[6]王士海,李先德.全球粮食危机与后危机时代的国际粮食市场[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3(4):146-150.

粮食增产的主要措施篇2

作者:吴桂月张亚丽郭世界张明宇王培豪单位: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河南省高校农业资源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全省水资源总量的年际变化特点与降水量基本一致,2030年在平水~中等干旱年情况下,全省总缺水量114.3~181.4亿m3,占总需水量的21%~31%。气候变暖对农业灌溉用水的影响,远远大于对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的影响。气候变化诱致农业灾害频发极端气候导致农业气象灾害频发,农业生产风险增大。在河南省农业气象灾害中,主要有干旱、洪涝、干热风、风沙、冰雹及与气象条件关系密切的病虫害。干旱是河南平原地区最普遍、最频繁的气象灾害,近50年来旱灾面积大767万hm2的年份有22年,频率达45%。河南省雨涝灾害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区域性及年际变化特点。全省春涝、初夏涝频率南高北低,平均雨涝成灾面积每年在80万hm2以上。各种灾害中,以干旱、洪涝灾害的危害最重,其造成的损失约占全部农业自然灾害损失的70%左右。2009年,河南全省小麦受旱面积达290.00万hm2,超过麦播面积的1/2,其中4.33万hm2小麦出现枯死现象。目前河南省农业基础设施依然脆弱,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低,粮食生产条件亟待改善。随着气候变暖,重大气象灾害具有“提早、增多、加重”的发生趋势,气象灾害造成粮食产量减产率由正常年景的10%左右将升至20%~30%,从而使粮食增产的限制性因素增大,对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与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气候变化导致粮食生产成本增加暖干气候导致作物生育期可利用水资源总量减少,为保障粮食稳产增产,势必增加了抗旱灌溉的支出。气候变暖后,土壤有机质的微生物分解将加快,造成地力下降。这意味着需要施用更多的肥料以满足粮食作物的需要,施肥量的增加意味着投入的增加。气候变暖和干旱将加重病虫害对农业生产的危害程度,特别是小麦锈病、粘虫、草地螟等的危害加重。各种病虫出现的范围也可能向高纬地区延伸,必将增加施用农药和除草剂,增大粮食生产成本。

河南省粮食生产气候变化分区根据《河南省综合农业区划》、《河南土壤区划》、《河南省农业气候区划》、《河南省水利区划简明报告》等资料,对河南省应对气候变化粮食生产措施进行分区,把全省共分8个区:Ⅰ豫北山区粮食生产气候区;Ⅱ豫北平原粮食生产气候区;Ⅲ豫西山地粮食生产气候区;Ⅳ豫中丘陵粮食生产气候区;Ⅴ豫东平原粮食生产气候区;Ⅵ南阳盆地粮食生产气候区;Ⅶ豫东南平原粮食生产气候区;Ⅷ豫南山丘粮食生产气候区。头脑风暴法简介头脑风暴法(Brainstorming)的发明者是现代创造学的创始人,美国学者阿历克斯•奥斯本于1938年首次提出头脑风暴法。Brainstorming原指精神病患者头脑中短时间出现的思维紊乱现象,病人会产生大量的胡思乱想。奥斯本借用这个概念来比喻思维高度活跃,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而产生大量创造性设想的状况。头脑风暴法力图通过一定的讨论程序与规则来保证创造性讨论的有效性,特点是让与会者敞开思想,使各种设想在相互碰撞中激起脑海的创造性风暴,是一种集体开发思维的方法[4]。头脑风暴法在应对气候变化粮食生产措施遴选中的应用议题:关于应对气候变化粮食生产措施遴选及排序。会前准备:根据河南省粮食生产气候分区及各区主要气象灾害,制定应对自然灾害各种农业生产措施清单,请专家综合考虑各措施(实施应用情况、存在问题、风险、安全性、可行性)进行优先排序。确立定人选:所请专家的专业范围包括作物栽培、农业气象、农田水利、林业、环境、农业经济等专业专家。实施过程:由主持人公布议题,安排各专家针对议题综合考虑各措施进行优先排序。时间实施:一个区大概10—15min讨论时间。最后汇总各个专家们意见措施,再进行粮食生产应对气候变化适应性措施综合分析,结果见下表。

合理分配自然资源、多途径进行节水保肥等技术和措施,对稳固我省粮食生产、推进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今后,河南省气候将继续向“暖而干”的方向发展,高温、干旱和强降雨等极端气候事件发生频率增大,而这些气候变化及其带来的影响是不可调控的。本文运用头脑风暴法针对河南省不同的粮食生产变化分区进行分析,并筛选出各个气候变化分区的适宜性应对措施。气候变化对河南省粮食生产的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交织,在时间和空间上呈现错综复杂的现象和结果,气候变化及其粮食生产的适应、减缓措施研究涉及因素多、影响方面复杂,各项应对措施的遴选应结合自然条件、气候变化规律和地方经济发展水平条件,统筹考虑,进一步细化和重组。

粮食增产的主要措施篇3

按照“量力而行、循序渐进;明确指向、突出重点;市场导向、遵循规则;协调配套、提高效能”的原则,现阶段我国构建以价格支持为基础、以直接补贴为主体的农业补贴政策框架体系,必须进一步创新农业补贴支持机制,探索新形势下强农惠农的新思路、新方式和新途径。为此,我们建议:

一、积极探索建立重要农产品价格稳定机制

建议对重要农产品实行稳定价格带措施,其基本作用机制为,当市场价格低于政府确定的最低保护价时,为维护农民利益、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政策执行机构按照最低保护价挂牌收购农民交售的农产品;当市场价格高于最高干预价格时,为保证市场平稳运行,政策执行机构将农产品储备投放市场,增加供给、平抑价格;当市场价格处在稳定价格带以内,政府对价格不采取干预措施,由市场机制自发调节价格。如政府掌握的储备不足,可以通过紧急进口等措施增加市场供给,使价格稳定在可控范围内。

二、稳妥推进差价补贴措施试点

由于大豆、油菜籽国内供需缺口较大,进口依赖严重,对外开放度高,现行临时收储措施的托市保价效果较为有限,难以有效保护农民利益。对大豆、油菜籽等油料产品的托市调控应把握好如下几点,第一,必须充分考虑其国内产需缺口大、对外开放度高的特点,注意防止出现进口抵消调控效果的“漏损效应”;第二,要尽可能减少对市场机制的扭曲;第三,补贴应合理适度,既要保护农民利益,又要财政能够承受;第四,要利用冬闲田资源,既鼓励扩大油菜生产,又避免与粮争地;第五,要符合加入wto的承诺。

三、研究设计针对重要产品、关键环节的专项补贴措施

第一,水稻专项补贴。建议以水稻作为试点,抓紧研究与农民种稻面积或交售商品粮数量挂钩的水稻专项直接补贴。可考虑采取如上所述的差价补贴,或价外加价(即在水稻最低收购价基础上,另外加价补贴农民)等办法,与已有的最低收购价、种粮补贴相配套,建立鼓励水稻生产的政策支持新机制,缓解水稻供需紧张矛盾。

第二,专业农户补贴。对粮食主产区经营耕地面积在一定范围内(如30—150亩),且主要从事粮食生产的农户,按粮食实际种植面积给予补贴。种植规模较大的商业化农户(如150亩以上),由于能够获得高于平均水平的利润,因此不纳入补贴范围。

第三,农业信贷利息补助。建议采取项目申请的方式,对专业农户用于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自主投资,给予定额的直接投资补助;对商业化种粮大户,给予信贷利息补贴或者提供低息贷款。

第四,农业环保补贴。以粮食主产区的专业农户为补贴对象,对采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产方式(例如,使用有机肥或根据测土配方施肥,减少农药使用量等)导致的损失给予一定补贴。

四、进一步完善现行补贴政策措施

对目前正在实施的补贴措施,要在系统评估政策综合效果、总结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政策机制与操作办法,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一)完善最低收购价政策

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实施以来,在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维护粮食市场稳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取得了显著成效。但面对最低收购价政策调整及执行过程出现的新情况与新问题,必须高度重视,抓紧完善。

第一,市场机制被弱化,粮食市场政策化趋向逐步增强。一方面,国家近年连续大幅度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水平,市场化的价格形成机制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另一方面,国家通过最低收购价等干预性收购掌握了市场上的大部分粮源,粮食市场供应依赖于政策性粮源的拍卖,形成了政府调控政策主导着粮食市场基本走向的格局。

第二,最低收购价政策的“溢出效应”引发不合理的市场预期,可能加剧粮食市场波动的风险。如近几年连续提高小麦和稻谷的最低收购价格,形成了粮价“只涨不跌”的市场预期,改变了农户、粮食购销企业、加工企业等主体的行为,农户惜售心理日益增强、售粮节奏出现明显变化,购销企业因为有最低收购价格托底敢于囤积居奇、待价而沽。而市场上的粮食流通量大幅度减少,导致加工企业对政策性粮源依赖加重,市场对调控政策变化越来越敏感,极容易引起恐慌性抢购等不利于粮食市场稳定的行为。

第三,2009年玉米临时收储以及2010年小麦与早籼稻最低收购价政策的设计,将单一执行主体调整为多元主体。其目的在于增强托市机制,减少托市收购对市场的扭曲作用。但政策实际执行表明,多元主体确实有利于强化托市机制,支撑粮价上行,但并没有减少市场扭曲,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对市场的控制,增强农民和下游企业的不稳定预期,提高政策执行与监督成本,增加宏观调控的复杂性。

(二)改进临时收储措施

2009年,采取多元主体参与临时收储措施,通过一次性运输费用补贴,鼓励和引导粮油加工企业到东北产区收购玉米、大豆,在南方油菜籽产区收购油菜籽。政策执行结果表明,部分参与临时收储的经营性企业,以盈利为目的,在市场价格低于临时收储价格时,并不进行托市收购,多是徘徊观望;而当市场价格回升到临时收储价格之上时,为获取国家的费用补贴纷纷抬价抢购,进一步推动价格快速上涨,形成逆向调控效应。由于流向多元主体的临时收储粮食,粮权不属于国家,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国家宏观调控能力。

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临时收储措施,首先,必须坚持“单一”政策执行主体政策,避免多元主体分化政策效果;其次,建立制度化的政策启动与退出机制,防止政策操作的随意性;第三,探索建立临时收储与调控储备一体化操作机制,强化政府宏观调控能力。

(三)加强和完善直接补贴措施

粮食增产的主要措施篇4

目前的直补政策虽然逐年变好,但同时也说明年年有变化,没有总体框架上的稳定性,农民对于政策的变化多少都有忧虑,不利于政策目标的实现。而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农业政策相比,我国的农业支持政策还必须做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在发达国家里,其农业支持政策和实现政策目标的措施都通过立法形式确定下来,较少靠行政命令。如美国的农业立法分为“永久立法”和“临时立法”,临时立法其效力在执行期内生效,当临时立法到期后,永久性立法将自动生效。而我国直补政策只以政策或部门的规章制度等文件形式出现,说明我国的直补政策缺乏法律规范。确保我国的粮食安全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落实工业反哺农业的政策也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而粮食直补政策则是落实这两个任务的重要政策之一,也应该是长期的、稳定的,而不应该是临时性的和阶段性的,粮食直补政策需要从行政领域上升到立法领域,使之法律化,以加强其长期性和稳定性。

对粮食生产的效应逐年下降

从2004年增长的9%到2008年的5.4%,增长的幅度明显下降了很多,虽然粮食增长的空间除受到耕地面积、单产水平的影响很大以外,但粮食直补政策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粮食实现连续六年增长,直补政策无疑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然而这种作用却在下降。据相关资料显示,农民考虑种粮或是否扩大种粮面积首先考虑的是粮食价格,其次是农业税,再次才是粮食直补政策。虽然现在我国已经取消了农业税,但粮食直补政策并不能成为农民种粮首先要考虑的因素。近两年,粮食生产成本进一步加大,如化肥、农药等粮食生产资料的价格一直走高,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抵消了粮食直补政策的效应。虽然直补政策进一步加大,但种粮食情况没太大的变化,而粮食直补政策刚实施时,粮食获得相当大的丰收,这两种前后的明显差别说明了粮食直补政策的经济效应在近年下降。

粮食增产的主要措施篇5

努力开创20__年粮食生产新局面

——在20__年粮食生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中共__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__x(20__年2月5日)

同志们:

县委、政府决定召开全县粮食生产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总结20__年粮食生产,分析当前粮食生产形势,安排部署20__年粮食生产,统一思想,强化措施,推进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

下面,我讲两点意见。

一、20__年粮食生产回顾

20__年,县委、政府深入贯彻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农民增收为中心,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重点,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稳定种粮面积,依靠科技,增加单产,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全面完成了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促进了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突出表现为“五增长、三到位”。

“五增长”

一是粮食种植面积稳步增长。二是粮食产量突破性增长。三是样板建设大幅增长。四是农机使用率不断增长。五是农业科技措施有新增长。

“三到位”:

一是惠农政策落实到位。二是农产品质量监管到位。三是种子市场管理到位。

二、紧扣目标,强化措施,全力抓好20__年粮食生产

20__年,粮食生产的主要目标任务是:完成粮食生产计划播种68万亩(小春14.6万亩),其中:玉米23万亩,水稻4万亩,薯类21万亩(马铃薯16万亩),小麦6.5万亩,杂粮13.5万亩;实现粮食总产19.1万吨,同比增长8.5%,其中:小春粮豆1.9万吨,大春粮豆17.2万吨。

各级各部门要紧扣上述目标,坚持“稳定面积、依靠科技、提高单产”的工作思路和“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夯实两个基础,抓实五项工作,努力推进粮食规模化、优质化、标准化生产,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夯实两个基础。

一是加强中低产田地改造。实施中低产田地改造,是省委、省政府结合云南实际,强化农业基础、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战略性、全局性、基础性的重大举措。我县坡耕地面积占全县耕地面积的95%,水利化程度低,中低产田地占耕地总面积的比例高达70%,三分之二以上的耕地只能靠天吃饭,平均每年农作物受旱面积占播种面积的60%以上。大力开展中低产田地改造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对于巧家来说显得更加必要和迫切。为此,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巩固好已改造的27万亩高稳产田地,继续整合农业、水利、国土、发改、农开、扶贫等项目资金,坚持治水、改土并重,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加强中低产田地改造。将中低产田地改造为能排能灌,旱涝保收的高稳产农田,不断增加高稳产农田比重、夯实粮食增产基础。今年务必完成1.35万亩的中低产田地改造任务。

二是稳定种植面积。稳定种植面积是确保粮食安全的关键。各级各部门要采取有力措施,千方百计稳定种粮面积,着力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各乡镇和县直有关部门要按照基本农田的有关规定,严格执行基本农田保护政策,坚决制止随意改变基本农田的用途,切实加强基本农田保护,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不下降”。要采取措施着力解决大量劳力外出务工后土地抛荒的问题,把工作重点放在制止全年性抛荒和季节性抛荒上。对已抛荒或可能抛荒的耕地,要摸清底数,确保有农民代耕代种或实行合理流转,做到土地不闲置、不撂荒,应种尽种。要进一步指导农民优化耕作模式,用好用足耕地,实行合理间套种,提高复种指数。要尽量做到早栽早播,保障大部分农作物在最佳节令内种植结束,严格保证粮食种植面积全面完成。

(二)抓实五项工作。

一是依靠科技,强化示范带动。第一,要强化良种良法,大力推广科技措施。优良的品种是实现粮食增产的重要条件,科技措施是粮食增产增收的有效手段。要结合实施农业科技创新工程和进村入户行动,大力推广农业科技,依靠良种良法,加大政策扶持、示范推广和指导服务的力度,千方百计提高粮食单产。一方面,要加强良种推广。全县计划推广杂交玉米21万亩,占玉米播种面积的95%;推广杂交水稻3.8万亩,占水稻播种面积的95%;推广脱毒马铃薯14万亩,占马铃薯种植面积的90%。同时,农业部门要积极开展新品种引进试验和示范,确保引进杂交玉米试验示范新品种10个、优质杂交水稻试验示范新品种5个,建立脱毒马铃薯一级种繁殖基地100亩、二级种繁殖基地20__亩,为粮食作物品种的更新换代打好基础。另一方面,要推广科学种植技术。今年,要把粮食作物生物多样性栽培技术作为科技推广的重大措施,完成生物多样性栽培38万亩。同时,要推广地膜玉米11万亩、地膜马铃薯3万亩、玉米单株密植16万亩、水稻旱育稀植3.8万亩、马铃薯双行垄作14万亩、测土配方施肥8万亩、实施以绿肥种植为主的“沃土计划”12.5万亩;此外,要加强有害生物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第二,强化示范带动,大力举办科技样板。要继续按照“县建科技示范园、乡建科技示范田、村建科技示范户”的思路,坚持“七统一”种植标准(统一良种、统一规格、统一行向、统一节令、统一施肥、统本文来源:文秘站一管理、统一防病),大力举办粮食高产科技示范样板,促进粮食生产技术推广由注重单项技术向系统集成技术应用转变,提高技术到户率和到田率,增强科技增收能力。今年,全县将建立市级样板12万亩、县级样板12万亩、乡级样板14万亩,分别建立玉米、马铃薯高产创建示范样板3万亩。县级挂钩领导、挂钩部门及各乡镇主要领导都要带头举办样板。各乡镇要结合样板建设任务提前规划和落实,农业部门要切实作好技术指导,保证县、乡、村层层有样板,让农民学有标准、干有榜样,通过大面积样板展示,辐射带动粮食生产,增强科技增粮能力。

二是推广农机,提高耕作效率。推广农业机械是减轻劳动强度,提高耕作效率的有效措施。各乡镇和农业部门要针对当前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紧缺的实际,加大农机推广力度。要抓住国家实施农机具购置补贴机遇,积极引进、试验示范适用可靠的农业机械,扩大农业机械应用领域。根据我县山区特点,以小型及微型耕耙、起垄、收获作业机械为主体,在部分乡村适度发展中小型耕耙作业机械。同时,大力培育农机专业服务组织和专业大户,拓展服务领域和作业形式,提高农机使用效率。今年,每个乡镇必须完成不低于1000亩的农机作业示范样板。各乡镇务必高度重视,加强领导,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农机作业真正发挥示范作用。

三是加大投入,落实惠农政策。首先,要落实好中央的惠农政策。惠农政策是党中央、国务院破解“三农”难题,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举措,关系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各级各部门要不折不扣地执行好中央扶持粮食发展的各项惠农政策,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一要宣传到位。要通过广播、标语、宣传单、电视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做到家喻户晓,积极营造强农惠农氛围。二要选准对象。各乡镇要加大工作力度,认真审核把关,确定补助对象,确保惠农政策发挥最大效益,确保农民种粮面积不减少,有增长。三要作好准备。各乡镇和涉农部门要从现在开始,抓紧做好方案制定、面积核实、微机录入及对象公示等前期准备工作,待惠农资金就位后,及时足额、准确地兑现到农户手中。四要严明纪律。惠农资金是高压线,管不好,容易出问题。相关部门和各乡镇要层层把关,严格资金拨付程序,强化资金监管,不折不扣地把各项政策落实到位、兑现到户,严禁任何单位或个人收取农户“一卡通”银行存折代领惠农补贴资金,抵扣或变相抵扣各类集资款及其他款项,切实保护农民合法权益,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务必要向群众公开,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接受群众的监督。纪检、监察、审计和财政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各项惠农资金及时、安全、有效地发放到农户手中,杜绝截留、挪用和克扣现象。其次,要用好县级投入。今年,县财政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将预算安排资金__万元和x%的农机购置补贴,主要用于新品种新技术引试示范、玉米核心样板建设、农产品认证申报、农产品标准化基地建设、农产品检测、农机购机补贴等投入。各乡镇、有关部门要用好这些资金,确保县财政投入资金落实到位,用在刀刃上,取到实效。县农业局自筹的资金,要加强向省、市农业部门的汇报,确保资金及时到位,努力形成促进粮食稳定发展的政策合力。

四是严格执法,增强服务意识。第一,要强化农资市场监管。各乡镇和农业、工商、税务、质监、公安、供销等部门要严格履行职责,以种子、化肥、农药为重点,采取日常管理、集中检查、重点调查以及突击检查等方式,深入开展农资市场打假专项整治,严厉查处各类坑农害农的假种子、假化肥、假农药现象,禁止各种乱涨价、乱收费行为,控制化肥、水稻种子等农资价格的过度上涨,净化农资市场,保障农民的正常生产。粮食部门要根据粮食供应形势和市场情形,及时粮食收购信息,出台优惠收购政策,认真落实保护价收购政策,保护和调动农民特别是种粮大户的种粮积极性。农业部门要设法调入适种品种,争取水稻种子可供量超过去年同期的一半以上。要加强技术培训,开展科技下乡和农技人员联系种粮大户活动,及时为农民提供政策、技术、信息服务,要发挥新型农民、乡土人才、科技示范户的示范带动作用,提升农民的整体素质,提高农业劳动生产力。同时,要培植粮食生产服务组织,以乡(镇)、村为单位,组织各类粮食生产服务性组织,积极为农户提供育秧、病虫防治等产前、产中、产后的一系列服务,以提高种粮农民的积极性。要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工作,尽最大努力减轻灾害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第二,要强化协调配合。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转变观念,加强协调配合,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共同促进粮食生产。农业部门要坚持开展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三直接”活动,指导农民科学种植,并充分利用测土配方施肥成果,逐步提高耕地质量。同时,要抓好县、乡科技人员的知识更新培训工作,提高科技服务水平,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服务;金融部门要积极筹措资金,为农民做好贷款服务,支持农业生产;供销部门要发挥在化肥等农资供应中的主渠道作用,及时组织就位农用物资;工商、质监、农业等部门要抓好农资市场监管,深入开展农资市场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制假售假等违法行为,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气象部门要根据天气变化情况,开展好天气预测、预报,为粮食生产防灾、减灾提供信息。同时,做好人工降雨准备,适时开展人工降雨。其他相关部门也要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共同保障粮食生产安全。

五是加强领导,落实工作责任。抓好粮食生产,对于保持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乡镇、各有关部门一定要充分认识粮食生产的重要性,着力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中继续加强农业基础,切实把粮食生产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高度重视,常抓不懈,一刻也不能放松。要落实行政“一把手”负责制,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要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是主要责任人,要具体负责抓落实。要及时研究部署,明确目标,拟定实施方案,细化工作措施,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会上县政府将与各乡镇签订责任状,会后农业局也要与各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签订责任状。年底严格按责任状进行检查和考核,对任务完成得较好的乡镇、部门及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进行奖励。县委、政府将组织粮食生产督查组,对各乡镇、各部门的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查,对工作进度和完成情况适时通报,并将督查情况纳入县委“争先创优”考核内容。年终,根据各乡镇、各部门粮食生产任务完成情况,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兑现奖惩。

同志们,为政之要,首在足食。抓好今年的粮食生产,任务十分艰巨,责任十分重大,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县委、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紧密结合全县粮食生产实际,精心组织,开拓创新,狠抓落实,确保20__年粮食生产目标的圆满实现,为推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粮食增产的主要措施篇6

刚才,国务院召开了全国农业和粮食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总理作了重要讲话,深刻分析了当前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和供求形势,指出了做好农业和粮食生产对实现国家宏观调控目标和应对国际农产品市场新变化,确保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平稳发展的极端重要性,提出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和粮食生产的扶持力度,充分调动和保护农民发展农业生产和种粮的积极性,促进全年农业和粮食生产发展。这充分体现了中央对做好农业和粮食工作的高度重视,为我省做好今后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为了迅速贯彻落实这次全国会议特别是温总理的重要讲话精神,现在省政府紧接着召开全省农业和粮食工作电视电话会议,部署做好我省当前农业和粮食工作。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这次全国会议特别是温总理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这次全省电视电话会议的部署,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努力确保今年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确保粮食安全。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农业和粮食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农业和粮食工作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也事关国家安全。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农业和粮食工作,并把它作为重中之重来抓。特别是今年以来,全省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农业工作的决策部署,努力克服年初雨雪冰冻灾害天气造成的不利影响,突出抓好农业灾后复产和春耕生产工作,全省春耕生产呈现起步早、行动快、措施实、进展顺的良好开局,春耕生产进度同比快于去年,初步赢得了工作主动。截至3月25日,全省已播种春种作物面积1710万亩,超过春播计划面积的一半。已育秧1420万亩,基本完成早稻播秧任务。已办田面积达到925万亩,早稻已栽插230万亩。特别是各地抓住天气回暖的有利时机,不断加强对早播农作物的管理,春种作物生长平衡,普遍长势良好,为全年粮食增产、农业丰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今年我省农业和粮食生产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恐怕是近年来困难最多的一年,形势不容乐观。一是农业受灾损失重。前段时间,受历史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袭击,我省农业和粮食生产损失严重。全省农作物和果树受灾面积达622万亩,成灾253万亩,绝收32.8万亩;畜牧业死亡禽畜676万头(只),倒塌栏舍7.44万平方米;渔业受灾面积175万亩,林业受灾面积540多万亩。全省农、林、牧、渔共损失78亿多元。这对我省粮食增产、农业丰收、农民增收和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造成了巨大而广泛的不利影响,加大了实现全年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目标的难度。二是粮食增产难度大。我省人多地少、耕地资源短缺的省情依然没有改变,全省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38亩,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1/3,不足联合国划定的警戒线(0.79亩)的一半。耕地资源短缺对我省粮食增产的刚性约束非常明显,依靠扩大种植面积实现粮食增产的空间十分有限。三是农业生产成本高。*-*年我省农用生产资料价格累计上涨18.8%。*年以来农资价格持续攀升,特别是肥料价格涨幅明显,创下了*年以来的最高位。今年以来,农资价格继续在高位运行,部分品种价格比去年同期大幅上涨,农业生产成本增加,直接减低了农业生产效益,严重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四是气候等自然因素存在很大的不稳定性。干旱、台风和洪涝等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潜在威胁依然较大。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我省热带气旋属正常略多年景,影响台风偏多,汛期内将旱涝互现。今年以来我省大部分地区降雨偏少,空间分布不均,粤西等部分地区已出现冬春连旱,春耕用水受到影响。与此同时,国际粮食安全形势十分严峻,国际国内农产品市场供应趋紧和不确定因素增加,对我省保障粮食和农产品市场供应带来很大压力。

为此,全省各级、各部门要客观分析和全面把握形势,充分认识当前我省搞好农业和粮食生产面临的各种困难,充分认识国际国内粮食和农产品市场供应面临的严峻形势,充分认识做好今年农业和粮食工作对实现国家宏观调控目标和确保经济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意义,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农业和粮食工作的决策上来,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和这次会议的要求上来,进一步增强做好农业和粮食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扎实有力的工作措施,确保实现全年粮食生产和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目标。

二、加大力度,突出重点,扎实做好今年农业和粮食生产工作

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迅速行动起来,狠抓政策落实,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加大投入,确保粮食增产、农业丰收。重点要在六个着力上下功夫:

(一)着力抓好政策落实,极大地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要深刻领会和把握国家出台一系列更加有力的扶持农业和粮食生产政策措施的重大意义,切实抓好政策实施和出台必要的配套措施,确保国家政策目标的实现。要进一步落实好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生猪奶牛良种补贴、能繁母猪饲养补贴等支农政策,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完善我省扶持农业和粮食生产、促进农民增收的政策措施体系。要尽快落实对种粮大县的奖励政策,支持粮食主产区发展粮食生产,让更多的农民得到实惠,充分发挥政策效应,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二)着力抓好春耕生产,打牢全年农业和粮食生产基础。一年之计在于春。抓好春耕生产对于推动全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至关重要。重点要做好五项工作:一是加快春耕进度。要高度集中人力、物力投入春耕生产,加快春种、春播和办田进度,力争全省“清明”节前基本插完早稻秧苗。要抓好春耕用水的管理,合理调配水资源,确保农业生产用水需要。二是加强春管工作。要有针对性地采取春管措施,加强春种作物管理,立足早管精管,确保农业和粮食生产有好收成。三是进一步优化生产结构。要抓住春耕的有利时机,着眼于满足市场需求、促进农民增收,发挥资源优势,科学引导农民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快发展特色效益农业,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四是强化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要切实抓好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工作,加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严防重大动植物疫病和农作物病虫害发生蔓延,保障农业生产安全。五是抓好春季植树造林和森林防火。要把植树造林作为春季农业生产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加快受灾损毁林木补植补造,提高造林质量。要加强火情监测,确保不发生重大森林火灾。

(三)着力抓好粮食生产,进一步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要把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作为增产粮食的重大措施来抓。今年全省粮食播种面积只能增加,不能减少。要正确处理农业结构调整与发展粮食生产的关系,千方百计扩大粮食播种面积。要切实保护基本农田,坚决遏止耕地撂荒。要继续增加粮食生产的投入,加快实施优质粮产业工程建设,推进粮食规模化、产业化经营。要广泛深入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认真办好高产示范点,加快主推品种和主推技术的推广步伐,提高粮食单产,增加总产。

(四)着力抓好“菜篮子”工程,确保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要认真抓好蔬菜、水果、油料、生猪、水产品等重要农产品生产,鼓励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农产品连锁经营,搞好产销衔接,保障市场有效供应。要扩大春菜播种面积,优化品种结构,增加花色品种,保证蔬菜均衡上市。做好春季畜禽补栏、水产补苗、保种育种等工作,努力做到畜禽和水产养殖不滑坡。大力发展生猪生产,稳步发展家禽,鼓励和支持规模养殖场健康养殖,提高畜禽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与此同时,要注重搞活农产品流通运销,认真落实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提高运输效率。

(五)着力抓好农业基础建设,切实增强农村防灾减灾能力。汛期将至,各地务必高度重视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快现有蓄水工程的清淤扩容、整修配套,尽快修复水毁工程,搞好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提高水利工程的防洪抗灾能力,确保安全渡汛。要抓紧修复农田灾毁排灌设施,整治农田渠系,保证农田灌溉需要。加强现代标准农田建设,扩大农田有效灌溉面积。

(六)着力抓好各项服务工作,提高发展农业生产的保障能力。要特别重视加大农业技术推广力度,组织科技人员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深入开展科技下乡活动,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要针对农村劳动力紧缺的情况,大力加强农业机械作业服务,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各有关部门要及时掌握农资市场动态,积极做好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调运和供应,加强电力调度和农用柴油储备供应。要加大农资市场监管和农资价格监控力度,积极开展春季农资市场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违法经营和哄抬价格的违法行为,严防假冒伪劣农资产品流入市场。

三、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把我省农业和粮食生产工作推上新水平

落实全国农业和粮食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全面夺取今年我省农业和粮食工作的新胜利,关键在于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对农业农村工作的领导。

(一)要切实把农业和粮食生产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把农业和粮食生产工作作为当前的急事、大事、要事来抓,做到思想不放松,精力不转移,投入不减少。要严格落实各级领导责任制,各级政府主要领导要对农业和粮食生产负总责,由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配合抓。要把任务分解到各级、各部门和各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保证领导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

(二)要加强各部门、各单位的协调配合。各部门、各单位要打破“农业工作是农业部门的事”的传统认识误区,树立一盘棋思想,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加强协调,密切配合,形成支农惠农的强大合力,共同推进我省农业和粮食生产工作。要根据农业和粮食生产工作的需要,结合部门实际,主动、及时为农业和粮食生产提供资金、物资、技术和信息支持。当前,特别要加快各项支农资金的拨付进度,管好用好支农资金,确保农业和粮食生产特别是春耕生产的顺利开展。

粮食增产的主要措施篇7

【关键词】粮食安全;农产品;外贸反应机制

一、引言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源。对于国家来说,粮食安全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对于世界来说,粮食安全是实现和谐世界的保证。据悉,全球饥饿人口在2009年首次突破了10亿,约占世界人口的1/6,粮食安全问题十分紧迫。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正处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加速推进的国家而言,确保粮食安全不仅是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条件,而且是促进社会稳定和谐的重要保障,从而建设我国粮食安全体系,特别是农产品外贸灵活反应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新中国建立以来,党和政府非常重视粮食储备工作,50年代建立了储备粮制度,作为应付灾荒和各种意外的用途;60年代建立了农村储备粮和战略储备粮制度,这一制度一直延续到80年代末;1990年我国粮食丰收后,为了解决农民卖粮难和保护粮农的利益,国家又建立了专项粮食的储备制度,特别强调专储收购价格,要能起到保护价的作用。几十年来的实践表明,上述系列制度在支持粮食生产,保护粮农收益,加强宏观调控,稳定粮食价格,促进总量平衡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我国粮食安全体系建设中农产品外贸反应机制是薄弱环节

1.我国粮食安全体系建设现状。一直以来,国内学者及政府官员一直致力于有关粮食安全的三大体系的建设:第一,粮食安全的高产、优质、高效、低耗的生产体系,以保证粮食增长目标的实现。具体措施包括:一是要继续保护好粮农的生产积极性,当前主要是坚持敞开收购农民的余粮政策。二是要切实保护好耕地和基本农田,增强农业的防灾减灾能力,通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保收系数,改善种粮效益。第二,粮食安全的调节储备体系,以保证粮食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基本平衡。建立充裕的粮食储备是保障粮食安全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手段,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可忽视。主要是确保中央和地方储备规模到位、风险基金落实,做到“管得牢、调得动、用得上”。同时,加大倡导民间储备,储粮于民。第三,全国统一的粮食市场体系,以保证国家宏观调控能力的有效发挥。我国加入wto以来,粮食的市场化改革步伐在日益加快,因此,大力培育和建设粮食市场,尽快建立起布局合理、结构完善、功能齐全、管理有序的粮食市场体系,不断强化对捏、外贸易的合作,充分发挥好市场在调节供求,提供信息,指导生产,引导消费等各方面的积极作用。

2.我国粮食安全体系建设中的农产品外贸反应机制。从往年的数据和资料可以发现,我们国家把大量的财力、物力、人力主要用在了粮食安全体系建设中的生产体系建设中,以确保粮食的供应和储备安全。但是,随着近年来的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及粮食用途的扩大,粮食进出口贸易在农产品贸易中占很大比例,随之而来的国家间的贸易摩擦也越来越严重。我国的粮食进出口贸易近年来一直严重遭受贸易保护主义和新贸易保护主义壁垒。而在当前,新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包括技术性贸易壁垒(发达国家都制定了完整的食品安全、卫生检验检疫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这些法律既规范着国内粮食产品的生产加工,同时也将不符合标准的国外产品挡在了国门之外,药物残留标准也要求越来越严,标签制度与包装要求越来越苛刻。),绿色贸易壁垒,包装和标签壁垒(发达国家借用环境保护和消费者健康的名义,对进口产品的包装材料、包装废弃物、包装容器进行了苛刻的规定。)等。在粮食贸易遭受贸易壁垒时,企业采取的主要措施主要是提交wto贸易争端解决机制,而这种措施不仅耗时、耗力,且成功的难度系数高,风险大。

由此可见,在粮食安全体系建设中,农产品外贸反应机制一直是薄弱环节,一方面,各部门不重视,把重点放在国内粮食市场上,没有重视国际市场上的粮食进出口贸易情况;另一方面,我国的粮食安全体系建设中的农产品外贸反应机制途径少,措施不健全,法律、法规覆盖范围小,粮食贸易争端难以得到有效地解决。

三、建立农产品外贸灵活反应机制的意义及作用

建立农产品外贸灵活反应机制对我国粮食安全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缓解粮食供需紧张,保障国内消费需求。灵活的农产品外贸反应机制,可以借助国际市场平台,一方面稳定粮食进口来源,另一方面提升国内粮食生产能力和产量。第二,提高粮食国内自给率,降低国际市场依存度。建立农产品外贸灵活反应机制,通过平衡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来提升自给率,降低国外依存度。第三,稳定国内物价。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价农产品进口到国内,在中国出现通货膨胀压力时,可能带来输入型通货膨胀,给国内稳定价格总水平和宏观调控带来困难。灵活的农产品外贸反应机制,能够抵制国际农产品价格剧烈波动,缓解中国增加进口时往往面临高价的局面。第四,提高粮食产品质量,保障消费安全。目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依然形势严峻、问题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质量安全事故频繁发生。据卫生部统计,我国每年发生的食品中毒事件近2500起,并且呈逐年上升的势头。其次,质量安全事故造成的损失与危害严重。第五,增加粮食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国际竞争力。目前,农产品中普遍存在“四多四少”的现象。农产品品种结构的不合理,农产品品质缺乏多样性和优良化,造成农产品产销的不平衡,带来农产品国际市场销售的波动,进而影响到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发展。

四、如何构建农产品外贸灵活反应机制

1.三方协作,建立我国农产品贸易摩擦应对机制。政府、行业、企业三方协作,建立全面应对农产品贸易摩擦的机制,完善国外对华反倾销的协调机制。充分发挥我国驻外商务机构的作用,促进对所在国反倾销法律法规的研究,时时跟踪我国出口农产品被西方国家反倾销机构立案调查的情况,并及时向国内传递相关信息,以有助于国内相关部门快速启动应对机制,联合行业商会与企业应诉;建立健全企业应诉的奖惩制度,加大其奖惩力度,以促进有效激励约束机制的完善。针对农产品贸易的歧视性技术壁垒,我国政府相关部门与农业科研部门联合,必须加强对国外技术壁垒的研究,加强对农业科学研究,依据科研成果,阻止其他国家对我国农产品进行歧视性限制,以保护其合法权益。

2.充分发挥和利用wto及相关协议的贸易争端解决机

制。一是DSU争端解决方式。当wto成员认为其它成员实行的贸易政策或者采取的某一行动违反了世界贸易的有关协议,就可以使用DSU来解决争端,而不应该采用单边措施。只要一成员方因争端未决而选择了申诉,另一成员方必须应诉,以双方都能接受DSU有关机构对最终通过的裁决或者建议执行情况的监督。二是SpS协议措施。wto实施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的协议(SpS)允许成员国确保国内消费者能够得到“安全”供应的食品进行消费。我国承诺将根据《SpS协定》的规定,仅在保护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命或健康所必须的限度内实施SpS措施。中国将不会以作为对贸易的变相限制的方式实施SpS措施。中国将在自加入之日起完全遵守《SpS协定》,并保证所有与SpS措施有关的法律、法规、法令、要求和程序符合《SpS协定》。三是特殊保障机制(SSm)。SSm是在新一轮谈判中,针对乌拉奎《农业协定》规定的特殊保障措施(SSG)主要为少数发达国家利用的不平等情况,广大发展中国家联合提出的建立一种专门为发展中国家使用的、在进口数量激增或进口价格下跌时可通过征收附加关税缓解进口冲击的救济机制。

3.不断完善我国农产品出口管理机制。一是农产品出口预警机制的建立与完善。建立农产品出口预警机制,形成由中央统一协调管理,地方分工合作的预警体系。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收集与农产品出口相关的信息,并对信息进行甄别,对不利于我国农产品出口的事件进行合理评估,提出相应对策,提醒外贸企业对农产品出口的各种限制做出应对的准备和预案,有利于规避和解决贸易摩擦。二是加快农业标准化建设,突破农产品绿色壁垒。长期以来,我国农业标准化建设滞后,对农产品贸易制约日益明显,我国农产品检验标准一直落后于发达国家,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证体系。因此,我国必须加快建立和完善绿色食品技术标准、认证和检测体系,按照wto协议中关于食品安全和动植物卫生健康标准的协议,积极研究和采用国际标准。三是建立出口农产品质量例行检测制度。通过建立和实施出口农产品质量例行监测制度,将农产品市场准入性检验,由生产或经营者委托检验形式转变为由政府出资的例行检查方式。这样既发挥了政府的监督作用,又降低了农产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成本,增强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在此基础上,建立产地农产品质量信誉等级档案。对经品牌认证的农产品实行免检制度。作为国家基础性、公益性事业,农产品质检机构应保持全额拨款,事业费不变,逐步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多元化的投入体制。

参考文献

[1]冯昭奎.世界粮食够吃吗[n].学习时报.2010(7)

[2]周光俊.食品安全与大众健康[J].西部粮油科技.2001,26(3):34~35

[3]陶家渠.大粮食安全观[n].人民日报.2010(7)

[4]王东.聚焦全球饥饿与粮食安全问题[n].学习时报.2010(2)

[5]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课题组.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研究——“十二五”我国粮食安全保障体系.2012,3

[6]郭航.中国农产品的贸易摩擦和对策研究[J].国际商行探索.2010(4)

[7]张晖.国际贸易摩擦新形势及对策建议[J].商场现代化.2010

[8]陈志刚,宋海英,董银果.中国农产品贸易与SpS措施贸易模式影响程度及应对策略分析[m].浙江大学出版社

[9]《对外开放与中国农业发展》系列研究报告之一.多边贸易谈判与中国农业发展[m].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11)

[10]杨胜利.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现状分析及对策[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1(5)

[11]赵勇,赵国华.食品供应链可追溯体系研究[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7(9)

[12]李建勇.从新贸易保护主义解析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困境和对策

[J].企业导报.2009(11):71

[13]周江燕,赵景峰.金融危机下国际服务贸易壁垒对经济的影响

[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9(1)

粮食增产的主要措施篇8

关键词:粮食安全;战略思考;调控措施

中图分类号:F76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5-00-01

粮食安全的定义指的是在世界范围内,所有的人,在任何时间,都能够买得到和买得起足够、安全和营养的食物,来满足其积极和健康生活的膳食需要及食物喜好。对于国家来说的粮食安全问题即是本国具有持续保障所有国民需要粮食的能力。我们应正确认识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及面临的挑战,探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战略意义及相关对策。

一、正确认识我国国家粮食安全问题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显得更为严峻,但现在人们对粮食安全问题还存在着很大的误解,主要存在以下认识误区:

1.中国地大物博,耕地的增加潜力很大。中国国土确实辽阔,但人口众多,人均耕地面积相对较少,另外,戈壁、沙漠、高山众多,很多耕地沙漠化、盐碱化严重,水资源短缺,耕地质量低劣,生产率低。可开垦耕地面积开发难度大,生产潜力有限;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城镇化建设的迅速推进,建筑用地、工业用地扩张严重,使我国的耕地面积逐年减少。

2.粮食产量减少主要是农民们不愿种粮,只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就能解决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工业化程度越来越高,人工的机会成本加大,导致农民大量有效劳动力都流入城镇,很多地方劳动力严重不足。物价上涨尤其是农资价格上涨造成我国种粮的收益减少,农民们不愿种粮。尽管国家先后出台了很多惠民政策,例如直补政策,粮食最低价收购政策等,但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有改变当前农业生产模式,变劳动密集型农业为资本、技术密集型农业,才能实现农民增收,从而保障粮食安全。

3.提倡通过国际贸易来解决国内的粮食问题。很多人认为,粮食问题应该依靠市场经济来解决,国际贸易现在越来越便利,可以将国内的劳动力及耕地资源利用起来,发展高附加值的花卉、水果等劳动密集型农产品。但是却没有认识到粮食是一种战略品,关系国家的稳定和民族独立,必须自给自足,在满足国内基本需求的基础上,可以从国外采购一些例如植物食用油之类的附加生活用品,这样才有利于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

二、我国国家粮食安全面临的挑战

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短期内没有问题,粮食有基本的库存量,再适当增加一点进口,可以满足国民的需求,然而,就长期发展趋势看,粮食安全问题非常严峻。

1.需求增加: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长,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均消费水平较以前有大幅度的提升,对粮食和其他农产品的需求也不断上涨,这种趋势是不可避免的。

2.生产方面:耕地面积逐年减少,水资源污染严重,生态环境恶化,农业扩大生产的潜力有限。在现有的基础上,增大粮食种植面积减少其他农作物的做法收效是微乎其微的,因此增加国内粮食的唯一出路就是提高单产,利用高科技手段在现有的土地基础上增产增收。

3.自然灾害,环境污染影响较大:我国是个多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主要有水旱、水涝、虫灾、地震、台风、冰雪等,这些灾害都给粮食造成了严重损失。例如2011年农作物受灾面积3247.1公顷,其中绝收289.2公顷。工业化进程的加快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废气废水的排放量超标,对空气和水资源的污染严重,受污染的水无法作为农作物的灌溉用水,干旱季节造成粮食的大量减产。

三、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战略与政策建议

归根到底,粮食安全的问题都是生产水平和生产能力的问题,我国粮食需求的主要压力不仅仅只在于谷物问题,也同样来自于对畜产品、水产品和加工业的需求。因此我们要保障粮食安全的问题要重点保障谷物生产,还要加大饲养业和食品加工业生产效率。多方面入手,全面实施调控政策,统一国内市场,取得粮食供求平衡。具体措施也要灵活实施,不能一刀切,每个地区因为自然和经济条件不同,优势也不一样,我们应该根据各地的自然和经济特点,发挥地区的资源优势,对我国的粮食安全有着重大的意义。

1.建立适合我国新时期国情的粮食发展新战略。未来我国农产品的需求结构将发生显著变化,在考虑到我国自然资源的限制和生产结构约束的情况下,建议调整我国粮食安全的战略目标,以应对我国新时期粮食安全问题。要实现从“粮食安全”观念向“食物安全”观念转变,认识到新时期的粮食需求,切实保障可能影响到我国粮食安全的大米和小麦的国内供应能力、畜禽产品国内生产能力,调整现有的农业生产结构,提高农业就业率和农民收入。总体目标为到2020年:我国食物总体达到自己率保持95%以上,大米和小麦自给率基本达到100%;作为饲料粮的玉米自给率保持在85%以上;肉蛋奶保持基本自给。

2.夯实粮食生产基础。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农业科技进步是提高粮食和食物安全的技术保障。要加大对农业科技方面的投入,推广农业科研成果,加速现代生物技术的产业化速度,使农业科技进步成为粮食和其他主要农产品增长的驱动力。

加大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提高农产品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保证农产品市场的稳定,加大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中低产田改造投入,也要投入粮食物流市场的基础设施和食品安全监管的设施。

3.改善国际粮食贸易环境,构建全球与区域食物安全治理机制。现阶段,我国于与国际市场的联系日趋紧密,通过改善国际贸易环境,合理利用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来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考虑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从国际市场上买入例如大豆和玉米等粮食,并签署中长期的粮食贸易协议。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加大对非洲粮食生产的技术和基础设施援助,在提高非洲粮食安全的同时,对我国的自身粮食安全保障也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粮食增产的主要措施篇9

4月22日,农业部部长韩长赋主持召开全国粮食稳定增产行动协调指导小组会议,交流各部门贯彻落实《关于开展2011年全国粮食稳定增产行动的意见》的工作进展情况,进一步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分工和重点工作,切实抓好增产行动各项措施的落实,进一步坚定信心,加大力度,扎实开展好粮食稳定增产行动,确保全年粮食产量在1万亿斤以上,全力以赴争取实现连续第八个丰收年。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今年粮食和农业生产,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开展2011年全国粮食稳定增产行动的意见》。按照国务院的部署和要求,成立了由农业部部长韩长赋任组长的全国粮食稳定增产行动协调指导小组,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水利部、科技部、国土资源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监察部、统计局、粮食局、气象局等部门负责同志参加,全力推动2011年全国粮食增产行动顺利开展。

会议指出,按照国务院的部署,各地各部门迅速行动,强化措施,粮食稳定增产行动正在有序推进。农业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全国粮食稳定增产行动具体实施方案,对增产行动涉及的重大政策、重点工作、重要措施逐项分解,明确了职责分工和工作要求;会同财政部落实了今年粮棉油糖高产创建资金,并对50个县(市、场)、500个乡(镇)整建制推进试点工作进行了安排;启动了科技服务大会战,组织万名专家和35万名农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开展技术培训和服务指导。国家发展改革委抓紧下达和实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项目。科技部组织实施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开展科技特派员、专家大院等科技服务活动。水利部组织防汛抗旱服务队伍,全力投入抗旱促春管保春播工作。国家气象局及时组织重大天气事件的会商,及早落实抗灾措施。其他部门也积极配合开展工作。各地在落实中央扶持政策的同时,加大投入力度,支持开展粮食稳定增产行动,结合实际,制定本地区具体实施意见,明确目标任务,把各项重点工作和重大措施落实到部门、落实到市县。各地区各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形成了迅速行动起来抓粮食增产的良好氛围。

会议强调,目前进入粮食生产的关键时期。各部门要通力合作,加强协调配合和上下联动,按照职责分工,明确任务和责任,逐项抓好落实,确保增产行动扎实有效开展。一是全面落实扶持政策,已经明确的政策,需要细化实施方案;尚未完全落实的政策,需要继续协调沟通;涉及多部门的政策,需要密切配合、推动落实。二是开展好科技服务大会战,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深入生产一线,蹲点包片,指导农民大力推广高产高效和抗灾增产技术,提高技术到位率。三是深入推进高产创建,落实责任,落实地块,落实人员,落实标牌,落实技术,尤其要搞好高产创建整乡整县整建制推进试点。四是切实抓好防灾减灾,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预警信息,及早做好抗灾资金、物资和技术准备。五是着力强化督促检查,在关键农时季节,及时派出工作组开展工作督导,重点联系夏粮、早稻和春耕任务重的省,直接指导,督导落实,帮助地方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六是加强宣传引导,尽快把中央重视粮食生产的信号传达到各地,使中央支持粮食生产的政策尽快家喻户晓,宣传各地抓粮食生产的好做法、好经验,营造全社会重农抓粮的良好社会环境。

粮食增产的主要措施篇10

为进一步挖掘粮食生产潜力,切实保障有效供给,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根据《*省人民政府批转省农业厅等部门关于开展小麦高产创建活动的意见和关于创建玉米亩产千斤省的意见的通知》(鲁政发〔20*〕10号)精神,确定在全市开展粮食高产攻关创建活动,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提高对粮食高产攻关创建活动重要性的认识

(一)开展高产攻关创建活动是确保粮食有效供给的迫切需要。近年来,*市粮食生产取得长足发展,截至2007年底,粮食单产和总产已连续5年实现双增。但总体看,粮食种植面积呈逐年下降趋势,且随着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粮食需求量呈刚性增长,尤其是畜牧、加工业等对粮食的需求量不断增大,供求矛盾日益突出。必须通过科技攻关,提高粮食亩产,实现粮食高产稳产,确保粮食有效供给。

(二)开展高产攻关创建活动是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途径。粮食生产是*市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小麦、玉米等粮食价格持续上涨,对农民增收的作用越来越明显。通过开展粮食高产攻关创建活动,进一步提高*市粮食生产水平,促进单产、总产较快增长,保证畜牧、加工等相关产业健康发展,将对农民增收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开展高产攻关创建活动是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内在要求。近几年,*市粮食品质提高较快,但从地区分布来看,产出水平却极不平衡。以玉米为例,*市最高亩产已达750公斤以上,但也有一些地块仅在300公斤左右徘徊,提高单产的潜力较大。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最有效的途径是推广先进实用技术,提高耕地质量。

二、明确粮食高产攻关创建活动的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

(一)总体思路。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保护和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稳定粮食种植面积;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单产,增加总产,保证有效供给;进一步优化品种品质结构,增强市场竞争能力;积极开展节本增效生产,推进产业化经营,提高种植效益;努力改善生产条件,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二)主要目标。到2010年,全市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650万亩以上;单产实现455公斤,超过全省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吨粮田面积达到200万亩以上。具体指标是:

1.小麦。20*-2010年单产年均增长2.5%以上。到2010年,种植面积稳定在300万亩以上,其中优质专用小麦面积达到250万亩以上;平均亩产达到410公斤,总产稳定在12亿公斤以上。

2.玉米。20*-2010年单产年均增长4.4%以上。到2010年,种植面积稳定在280万亩以上,其中优质专用玉米面积达到200万亩以上;平均亩产力争达到500公斤,总产稳定在14亿公斤以上,建成玉米亩产千斤市。

3.水稻。20*-2010年单产年均增长1.8%以上。到2010年,种植面积稳定在17万亩以上,平均亩产达到520公斤,总产稳定在8500万公斤以上。

三、落实粮食高产攻关创建活动的主要措施

(一)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政策扶持力度。认真落实各级扶持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粮食生产发展的政策支撑体系。落实好小麦直补、生产资料综合补贴等政策,进一步扩大玉米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测土配方施肥等政策实施范围和规模,积极推进政策性粮食生产保险试点。20*年开始,市财政加大对高产攻关创建活动的资金支持力度。各县(市)、区也要加大财政投入,安排专项经费,保障高产攻关创建活动顺利开展。

(二)依靠科学技术挖掘单产潜力。继续组织实施农业良种工程,培育一批优质高产主导品种。充分发挥省会城市的科技优势,加大对播量播期、肥水运用、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技术的试验研究力度,不断完善和集成粮食生产核心技术,做好关键技术的推广和普及,为粮食持续增产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加快农技推广体制改革,健全完善推广体系,增强基层科技人员服务水平,提高粮食科技成果转化率和普及率。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加大对农民的科技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水平。

(三)实施“2121”示范和攻关计划。按照省政府关于开展小麦高产创建活动和创建玉米亩产千斤省的总体要求,结合*市实际,20*年开始在全市实施“2121”示范和攻关计划,2009年、2010年进一步扩大实施规模和范围。具体内容是,全市重点抓好2个示范县、10个示范镇、20个示范村,以及小麦、玉米、水稻各10亩的高产攻关田,发挥示范作用,辐射带动全市粮食生产实现新突破。将高产攻关田及其辐射带动区域纳入良种补贴、秸秆综合利用、测土配方施肥等政策扶持范围,列入全市现代农业特色品牌基地核心示范区,实行重点倾斜。高产攻关田技术服务实行专家组负责制,将高产攻关指标落实到人头,技术落实到地块。实行统一供种、统一播种、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配方施肥、统一机械收获、统一秸秆还田的“六统一”措施,开展高产攻关,主攻单产,提高总产,力争将高产攻关田建成全省乃至全国的样板田。各县(市)、区要全面参与省“十、百、千、万”高产示范创建活动,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建立各自的10亩、百亩、千亩和万亩高产示范区、示范基地。乡镇要建立高产示范样板片、样板点。到2010年,示范县粮食平均亩产达到500公斤以上,示范镇达到550公斤以上,示范村达到600公斤以上;10亩高产攻关田小麦亩产达到700公斤,玉米亩产达到850公斤,水稻亩产达到750公斤;百亩高产攻关田平均粮食亩产达到750公斤;千亩攻关田亩产达到650公斤。

(四)改善粮食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着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和土地产出能力。高度重视高产稳产基本农田建设,充分发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管理优势和资金规模优势,集中力量建设一批规模大、标准高、效益好的生产基地。组织实施好沃土工程、测土配方施肥工程、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程、科技入户工程等项目,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大力推广玉米机械化收获,扩大秸秆还田面积,培肥地力。

(五)积极推进粮食产业化开发。积极培植和扶持粮食加工龙头企业,大力支持“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大市场连接起来,增强龙头企业对农民增收的带动能力,增加农民产后效益。通过市场信息、召开产销对接会等方式,搞好产销衔接。切实搞好玉米秸秆、玉米芯的综合利用,努力把生产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效益。

四、加强对粮食高产攻关创建活动的组织领导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将挖掘粮食生产潜力、提升生产水平、全面提高综合生产能力,纳入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市)、区要结合实际,分别确定高产攻关田,制定具体的高产攻关创建活动方案。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确保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发改、科技、财政部门要在项目安排、成果转化、创新奖励、资金扶持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推动粮食生产的科技研发、关键技术攻关和推广。农业部门要加强高产创建的协调和指导,加快新品种的选育、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要强化农机装备,不断提高机械作业质量。水利部门要切实搞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对中低产田水利设施建设要重点给予倾斜。粮食部门要加强产销衔接,搞好订单收购,大力推进产业化经营。新闻单位要大力宣传粮食生产典型,宣传高产攻关创建活动的重要意义,宣传粮食生产的重大技术措施,推进创建活动有序进行。市里将对照高产攻关指标,适时组织专业人员通过现场观摩、实地测产等方式,对创建活动进行检查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