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线上课程计划方案十篇线上课程计划方案十篇

线上课程计划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48:15

线上课程计划方案篇1

关键词: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广告理论与实务

1《广告理论与实务》课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分析

1.1课程分析

《广告理论与实务》课程是高职市场营销专业的专业核心课,主要培养学生从事市场企划工作所必需的广告调查、广告策略制定、媒体计划、广告创作、广告效果监测等知识及相应技能。该课程2010年被评为襄阳职业技术学院院级精品课,2012年转化为网络课程。目前该课程已被制作成智慧职教云课堂,并向学生开放。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广告理论与实务》课程采用校企融合项目化教学模式。本课程以麦德龙有限公司襄阳商场(以下简称“麦德龙”)广告企划为载体组织和安排教学活动。以麦德龙促销广告策划与实施真实项目为载体,进行教学项目的组织和安排,真实展现广告工作的内容和流程。学生通过完成麦德龙促销广告真实工作任务来习得广告策划技能。

1.2学情分析

本课程的教学对象为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二年级学生。他们有以下特c:在认知方面,形象思维能力优于抽象思维能力;创造性、逻辑性思维方式初步确立;思维独立性开始形成。学习状态表现为注意力、集中力集中时间短;实践兴趣大于理论学习;动作性、技能性兴趣高。在媒体操作能力方面,能熟练地运用搜索引擎获取所需信息;能熟练运用QQ、微信等新媒体。在知识基础方面,通过在麦德龙“厂中校”学习,学生对麦德龙企业性质以及客户对象特点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通过前期课程的学习,学生对各种媒体的优缺点已有一定的了解。

1.3教学内容与教材分析

《广告理论与实务》课程设计为五个项目:广告调查、策略制定、媒体计划、广告创作、效果监测。制定媒体计划属于项目三中的任务。媒体计划作为现代营销的重要部分,在《广告理论与实务》课程中占据重要地位。市场竞争,要求企业有效地运用广告媒体。完善的战略规划和好的广告创意,需要合理的媒体选择及恰当的媒体组合来支撑,否则广告传播效果势必大打折扣。

本次教学任务安排学生在麦德龙“厂中校”实践3学时,校内课堂教学1课时。选用的是高职高专十二五规划教材。

1.4教学目标与重难点分析

依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经过毕业生跟踪调查、课程组教师经验总结和行业企业专家座谈确定了制定媒体计划任务的知识目标为了解媒体计划的原则、掌握媒体计划书的格式、理解选择广告媒体应考虑的因素、媒体组合的原则;能力目标为能根据麦德龙的客户对象特点、广告宣传目标、经费预算,结合媒体特点及报价制定麦德龙万圣节促销广告媒体计划;态度目标为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从教学目标出发,确定教学重点是媒体计划书的格式;难点是广告媒体选择应考虑的因素、媒体组合的原则。

2教学策略

制定媒体计划任务采用校企融合项目化教学模式,综合利用智慧职教云课堂、微视频、微信等信息化教学手段,采用任务驱动、案例教学、小组讨论、讲授等教学方法相结合,实行师生之间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学生在麦德龙“厂中校”实践过程中,根据工作任务要求,为任务实施完成以下资源的自学:

通过互联网了解万圣节的由来及节日主题,为完成工作任务储备主题文化知识;进入麦德龙微信公众平台了解麦德龙万圣节促销活动信息,为选择合适的广告媒体做准备;登陆广告网了解广告媒体报价,为经费预算做准备;登录智慧职教云课堂手机app,学习媒体计划案例,掌握媒体计划书的格式;通过云课堂自学媒体计划理论知识并完成在线测试,为完成工作任务做知识储备。

学生完成以上资源自学后,以小组为单位协作完成任务――麦德龙万圣节媒体计划书并上传至云课堂,团队之间开展互评(见图2课前学生自学)。

图2课前学生自学

在课前自学过程中,学生有任何问题可以通过云课堂-课堂互动中的讨论功能,与同学、老师、企业导师交流讨论。

在此期间,教师完成以下工作:检查学生自学情况;通过云课堂讨论功能参与交流答疑,进行线上指导;批阅学生提交的工作成果,收集学生在课前自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开展课堂教学做准备。

课前教学环节,师生利用智慧职教云课堂、微信等信息化手段突破时间空间限制,随时随地进行线上教学,学生在做中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3.2课中教学

课中教学包括六个环节:教师检查课前学生自学情况;新课导入;教师点评学生课前提交的工作成果并分析问题,指导解决问题;学生修改完善,再次提交成果至云课堂;连线企业专家,实施远程在线点评;课堂小结。

3.2.1检查学生课前自学情况

教师检查学生课前自学情况:点评云课堂理论知识在线测试结果;公示媒体计划案例下载量;提问万圣节的主题、麦德龙万圣节促销活动内容、广告媒体报价。以此来检查学生课前自学效果。

3.2.2.新课导入

播放天猫“双十一”各种新旧媒体广告,信息化时代引导学生使用新媒体。

3.2.3.点评成果,分析问题,指导解决问题

教师点评学生提交的工作成果,分析存在的问题,以案例展示、小组讨论的方法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指导学生解决重难点问题。为学生完善工作成果提供理论支撑。

3.2.4.修改完善,提交成果至云课堂

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和其他团队成员的意见,修改完善自己的工作成果,再次提交成果至云课堂。

3.2.5.连线企业专家,实施远程在线点评

在课堂上,教师联系麦德龙企业导师,通过云课堂视频功能发起多人视频群聊,请企业专家点评学生的工作成果。

3.2.6.课堂小结

在课堂结束前教师进行小结,梳理本次课的知识点、技能和重难点。

3.3课后教学

课后学生完成以下工作:根据企业导师的评价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自己的工作成果,形成定稿,上传至云课堂,为完成后续工作任务做准备;登录云课堂手机app,完成制定媒体计划线上作业,并预习广告创作理论知识的课件和教案。

课前教学环节,以学生为主体,师生通过线上教学,学生在做中学,初步习得制定媒体计划技能;课堂教学环节,教师线下指导,学生在学中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的媒体计划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3.4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由课前学生自学完成情况(30%)、学生互评(20%)、教师评价(20%)和企业专家评价(30%)四方面组成。(见图3教学评价)

图3教学评价

4教学反思

本教学任务将企业真实工作任务融入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真正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本任务综合运用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实现了师生课上课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实现了学生、教师、企业多元化的学习评价体系。

线上课程计划方案篇2

探讨了案例法在物流规划与设计课程中的应用,较详细地介绍了案例选择的原则、不同章节案例的作用,对运用案例教学完成物流工程的专业课程教学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案例法;物流工程;系统规划

一、引言

中南大学物流工程专业是自2002年起,在交通运输工程学院的交通运输本科专业中开设物流工程专业方向的基础上,于2008年经教育部批准单独设立的,同年开始招收物流工程专业本科学生。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课程是物流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同时也是对物流专业的毕业设计在方法上与实践上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物流系统的规划与设计有一个全面深入的认识,并能运用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原理、方法、技巧对企业的物流系统进行合理的规划与设计。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是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是一门理论与实务相结合的课程[1,2]。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理解和掌握有关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主要内容,对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基本原理与基础知识有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掌握其在物流实践中的运用,具有解决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领域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为学生将来能够快速适应物流工作和开展有关物流方面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2]。因此课程不仅仅要讲规划理论,还要注意务实,应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加以解说、分析,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二、案例选择

在物流规划教学中,生产物流系统、仓储与配送系统、运输系统、信息系统设计与规划是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子部分,而且这些部分的规划内容既牵涉到较难理解的数学模型和规划理论,又包含了规划的实际实施方法和新行的科技技术[3-5]。因此,各部分的案例选择应该能同时体现以上两方面的内容,以便学生学到规划理论方法的同时掌握规划实行的技术,有利于学生在将来工作中的实际应用。我们分理论方法案例和实际技术对几个部分的案例进行选择和分析。

1.生产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①洗衣机生产区域布局规划。理论方法学习采用洗衣机生产系统规划为案例,分析其厂区物流系统。应用SLp方法,确定各作业单位之间的物流和非物流强度关系,从而确定各作业单位的综合相互关系,绘制作业单位位置相关图和面积相关图,根据物流合理化原理对厂区重新布置,为厂区的设施规划提供了科学的分析,并最终确定厂区的规划方案。②上海通用生产系统标准化。实践技术学习采用上海通用生产系统标准化的案例,说明精益生产方法的实际应用。上海通用汽车公司对生产装配工作场地采用精确的物流量和非物流量分析,标准化场地布置方法,并采用可视化的生产作业流程,采用不同的颜色和标识进行视觉化管理,使生产工人可以迅速、快捷地确定生产装配工具、物料的位置、生产线边物料量的多少、是否缺货,并对工人拿取工具、零配件的时间、装配机器的动作时间进行统计和分析,以明确生产过程的瓶颈在何处。同时,公司对生产现场采用5S管理,消除浪费,改善作业环境,减少线边的库存。

2.仓储与配送系统规划与设计。①超市配送中心选址。选址理论学习以超市配送中心选址为例。某公司在某新地区经过一段时间的广告宣传后,得到了8个超市的订单,由于该新地区离总部较远,公司拟在该地区新建2个配送中心,用最低的配送成本来满足该地区的需求。经过一段时间的实地考察之后,已有4个候选地址。从候选地址到各个超市运输成本、每个超市的需求量都已知,选择其中两个候选地作为仓库地址,使总运输成本最小,应用p中值法建模求解。②电子设备生产企业的中心仓库规划。以湖南某家电子设备生产企业实际运作情况为案例,以“高效、低成本精益物流快速响应精益生产”为基础,以“产能规划、生产工艺流程、工位布局、生产节拍”等为依据,通过对仓库内物流节点(入库暂存区、高位立体货架、拣货配送集结区、工位暂存区等)布局优化,对入库口装卸作业能力、库房仓储能力、物流流动路线流量分配、分拣配送能力的定量测算,对“物料入库装卸、物流流动路线、拣货方式、配送节拍”等各环节进行综合整体优化,提出涵盖“库内物流量测算、物料节点布局、各种可行分拣、配送方案效率测算分析和选优,入库卸货能力优化进行库内点位和面积的规划设计。要求实现物料的收发、存储、分拣配送以及成品的存储、过程搬运等职能,中心仓库系统要与生产工艺流程及订单执行结合起来,处理物流作业与生产、配送之间的无缝连接,重点涉及物流系统与生产系统衔接的系统化搬运分析(SystemHandinganalysis,简写为SHa)和物流中心规划(DistributionCenterSystemplanning,简写DCSp)。

3.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①运输航线航班设计。理论方法学习采用运输航线航班设计案例,某公司承担4条航线的运输任务,公司如何配备船只以满足所有航线运输的需要。将船由多余船只的港口调往需用船只的港口为空船行驶,应采用合理的调度方案,以使“调运量”最小建立运输问题。用表上作业法求解这一运输问题。②湖南省衡阳祁东县凯迪生物质电厂燃料运输方案。以湖南省衡阳祁东县凯迪生物质电厂为对象,计算生物质燃料从收购站到电厂即次级运输的最小碳排路径。祁东凯迪生物质发电厂项目座落在湖南省祁东县经济开发区工业园,由武汉凯迪控股投资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占地面积250亩,总建设规模为2X12mw机组,配2台48t/h生物质锅炉。该项目2007年12月经湖南省发改委评审核准,它利用稻壳、秸杆等可再生资源为燃料进行发电,年运行300天,年运行时间7200小时,燃料来源是祁东县所管辖的乡镇,燃料为稻壳、稻秆。祁东县辖19个镇、4个乡,包括:洪桥镇、白鹤铺镇、金桥镇、鸟江镇、粮市镇、河洲镇、归阳镇、过水坪镇、双桥镇、灵官镇、风石堰镇、白地市镇、黄土铺镇、石亭子镇、官家嘴镇、步云桥镇、砖塘镇、蒋家桥镇、太和堂镇、马杜桥乡、凤歧坪乡、城连圩乡、四明山乡。采用物流运筹学的车辆路径问题原型建立生物质燃料的运输调度方案,使运输的总距离最小。③快递企业运输调度规划。伴随着件量的增长及产品驱动,快递的陆运网络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对于运输中出现的空驶问题,通过运筹学建立最优化工具,实现“短途单边集合+长途对开”模式,降低空驶距离。从物流规划的角度来说,即找一组环路(route),每个route可以是从任何一个节点为起点(也就是多depot的问题),并且满足物流运输时间衔接的约束,从而使车的空载率达到最低,车的空载率用空载的总行驶距离为衡量指标。规划内容为各个节点发出哪些车,每辆车何时发出,并且走哪些边。单程干线到车时间与下一环节的衔接原则形成对开或循环的多条单程干线,需在对开或循环所关联干线的发车时间前,提前4个小时以上到达(特殊情况除外),便于车辆及时装卸货后继续行驶。

4.信息系统规划。由于物流信息系统理论学习开设有专门的课程,这里只选取物流信息系统规划使用新兴技术案例。大数据在物流行业拥有广阔的机会,物流信息系统的规划也应随之升级。大数据技术目前还可以广泛应用在快递路线的规划、货物的跟踪、跨境电商平台等领域,甚至连物流行业其实最关心的配送司机健康状况问题,也能通过大数据进行监测和管理,相关实践案例是RateLinx企业研发的大数据分析软件。RateLinx的大数据分析软件可以帮助实现物流管理的深度化和精确化。其大数据的全部潜力显著降低运费支出通过基于数据分析的物流软件来实现,利用收集的发货数据建立预测引擎。其大数据功能有:(1)数据收集。RateLinx创建了功能强大的数据集,具有了标准化的实时性,这是运用大数据力量的关键。ShipLinx运输管理系统(tmS)软件工具集成与企业eRp/wmS外的数据收集,结合企业的运费发票与tmS数据,通过RateLinx运费支付和审计,以提供一致和全面企业供应链评估。(2)诊断。通过包含在ShipLinxtmS,可定制的仪表板测量和监控企业的策略的实际利率,数据从仪表盘提取并带入物流优化建模环境,形成综合智能运输方案。(3)综合货运信息。在建模环境中,强大的数据引擎从仪表板的数据分析开始,并考虑现实世界的约束,充分利用企业的历史货运数据进行预测。通过评估和测试,预测分析揭示如何优化货运方案。这种综合航运智能反馈到ShipLinx和载波数据,因此可以在仪表板视图它作用于优化的机会,因为他们来了,在现实的时间。这些分析可以提高效率,降低运营商的定价风险。

三、结语

利用案例法教学可以让课程中的许多抽象概念形象化,对复杂原理理解更加直接灵活。通过对物流规划课程中关于生产物流系统、仓储与配送系统、运输系统、信息系统规划的理论和实践案例的选择和编排,有利于系统的学习物流规划原理和复杂理论,培养学生系统设计和分析能力,有利于专业教学效果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姜燕宁.物流系统规划课程内容探讨[D].广州大学,2005.

[2]孙宇博.基于应用型的《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课程改革探讨[J].物流科技,2014,37(7):20-22.

[3]熊萍.基于项目的物流系统规划教学实践研究探讨[J].电子设计技术,2013,(11):127-127.

[4]周敏.物流系统规划课程设计教学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4,(10):272-272.

线上课程计划方案篇3

abstract:productionplanningandControlisaspecializedcourseforlogisticsengineeringspecialty.thispaperstudiedtheconstructionandapplicationofrelevantresearchpracticeteachingsystemfromtheperspectiveofteachingcontentofproductionplanningandControlcoursedesign.throughtheeffectiveintegrationofsimulationsystemsandprofessionalcoursedesign,thequalityofcoursedesignisimprovedandtheprocessofcoursedesignisoptimized.anditdiscussedtheimprovementoftheimplementationmethodofthecoursedesigntoprovideadviceandhelpforthecoursedesignandconstructionoflogisticsengineeringspecialty.

关键词: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设计;em-plant

Keywords:productionplanningandControl;coursedesign;em-plant

中图分类号:G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9-0233-02

0引言

课程设计不仅是高等学校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在进行课程设计之前,大学生应当掌握坚实的专业基础理论、广泛的专业知识以及基本的实验方法,不仅对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初步形成科学研究的综合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更是增强学生职业意识以及巩固所学理论知识的重要途径。

《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之所以被列为高校物流工程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那是因为其具有实践性强以及紧密联系生产实际的特点。但是目前的国内高校受到各种限制已经形成了纸上谈兵的教学形式,并且对学生掌握生产系统规划设计方法的要求随着企业信息化的发展提出了较高的实践操作能力要求。由于在目前的教学体系中缺乏能力培养的环节,从而达不到企业的用人要求。

本文重点从提高《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设计教学内容角度对实践教学系统的建设和应用情况进行研究,旨在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在生产物流课程设计方面主要分为解析方法和仿真方法两种。虽然解析法具有悠久的历史、应用广泛且是一种成功的方法,但是由于其过于强调数学抽象,因此,此方法可以求得最优解但是却不便于分析实际的系统,并且随着不断扩大的现代物流系统规模,使得这种方法在求得最优解过程中变得十分复杂甚至求不出最优解。而仿真法则是根据系统的实际结构和组成利用已经对系统调研分析获得的数据建立的动态模型进行分析,由于此模型不仅对物理特性和逻辑特性进行了很好的表达且贴近实际,因此便于分析系统。因此,运行一次仿真模型只是对系统的一次抽样的模拟,因此,仿真方法不是一种优化方法并不求出最优解,但是可以根据模型的运行效果进行参数修改,经过反复仿真以求得最优解。因此,随着我国制造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仿真规划将会得到越来越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1基于em-plant仿真的《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设计方案研究

1.1《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设计建设目标当学生完成一门或多门专业课程教学后,综合利用所学知识以及查阅相关资料从而完成方案构思或方案设计计算实践性环节即《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设计。此设计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并且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既动手又动脑且理论结合实际的机会。本文的目标是:解决课程设计教学模式单一且缺乏仿真模拟实践教学环节的问题,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1.2基于em-plant仿真的《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设计的内容本课设根据企业生产现状及生产流程的分析,运用所学的先进生产物流管理模式,对其进行总体规划,以满足柔性生产的要求。

①首先以生产系统为研究对象,提出生产线平衡理论与系统仿真技术相结合,通过对生产线的调查,收集整理生产线的相关数据。数据主要包括产品的Bom(物料清单),年产量,每种产品的工艺流程,每个工序的加工时间以及工人的人数,生产物料的种类、重量和尺寸等信息。物流工程专业开设了物流装备和一些机械相关的课程,学生可以根据生产物料的种类、重量和尺寸确定物料搬运的设备及生产设备。根据产出量指标确定生产的规模,实现预期的生产目标。根据产成品的种类来设计柔性生产线(也叫混合生产线),能够成批生产彼此不相关的产品,使得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成为一种高效率的生产。要求学生绘制生产线的工艺流程图。

②然后,对混合生产线进行启发式平衡设计,采用Jit技术实现对生产节拍的控制从而达到生产平衡。Jit准时制生产方式作为一种独特的生产管理技术,即通过生产流程化、作业标准化、生产均衡化、资源配置合理化。Jit准时化生产系统是只在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产品生产的需要,通过程序控制、库存管理和生产,使生产库存系统达到最小。

③在此基础上,根据生产流程的种类和生产工艺对总体生产设施应用原则布置方法进行设施布局,主要采用产品原则布置(生产线布置),工艺原则布置(机群式布置)和成组单元布置。对于厂区物流单元布局可采用SLp(系统设施布置)方法设计,最终达到节约物流量搬运成本尽可能低的目地,使生产效率最高,并且要求绘制出生产流程的物流布局图和装配工位设计图。

④再应用Johnson启发式算法(两台机器)、palmer算法(三台及以上机器)、遗传算法或其他算法进行车间的生产排程。这部分设计内容如果课程设计的时间不够,可以不做。

⑤最后,在对生产线进行仿真实体抽象的基础上,利用面向对象的离散事件仿真软件em-plant,建立能够满足柔性生产要求的仿真模型。仿真模型与物理车间的区别在结构上是相似的,在功能上是同等的,区别在于它并不消耗真实的物质和能源。3D可视化地展现生产系统运行效果,验证方案的可行性,并分析仿真结果。这部分与前面工作的工作量各占一半。

1)仿真内容包括生产系统仿真模型的建立,人机作业分析的仿真,设施布置仿真,生产排程的仿真,设备数量的仿真,设备调度的仿真,暂存区的仿真,生产系统仿真的输出,仿真结果分析及优化,最终提供优化设计方案。

2)参数设定包括决定设计的决策变量(如机床失效率、设备布局、零件加工工序)、工作负荷(如原材料到达规律)和运行规则(如先进先出)等内容。仿真软件将这些数据转换成制造系统模型,这个模型包含制造系统中各模块的相互关系,并且是系统内随机现象的统计模型。用户仿真时,首先确定初始状态(如暂存区容量、设备加工时间),从初始状态,仿真软件以时间为自变量按照模型的规则运行,跟踪所发生的各种事件(如零件传送、设备故障)。

3)最后设置多次运行设定不同的仿真情形、仿真运行时间和仿真前的热身时间等信息,仿真软件会输出仿真结果,包括产出量,仿真时间,空闲时间,加工时间,设备利用率,零件通过率等统计性能参数。仿真结果分析包括加工时间波动、故障率和暂存区容量变化对产出率的影响,对象参数优化,瓶颈分析,对生产线平衡前后的重要指标进行比较,以达到生产线的平衡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生产率得到较大提高的目的。

通过计划和控制生产物流从而对企业的生产物流系统进行优化,从而使得企业的物流畅通无阻,不仅可以保证生产过程的物料需求,又可以保证生产的正常运行。具体方案如图1所示。

1.3基于em-plant仿真的《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设计的实施在课设过程中,学生每人一题,每人上交一份研究报告和仿真模型。为了使得生产系统能够满足制定生产率的要求,学生应当通过对实际生产系统进行分析建模并给出生产纲领,对构建生产系统的设备进行合理选择,从而优化各种参数以及平衡负荷,此外,还要对设备进行合理布局。研究目标是使生产线布局合理,物流顺畅,生产线平衡率在85%以上,且具有较高的柔性。不仅满足现有生产线的需要,为未来的扩展留有足够的空间。

课设成绩由平时成绩(包括课设答疑情况,设计进度),研究报告(包括内容全面),仿真模型(包括复杂程度,与实际系统接近程度等),答辩成绩(包括自述,回答问题)四部分组成。研究报告内容包括背景描述,仿真研究的目标,收集数据定义模型(包括精确数据、来自客户或建模者的推断),建模过程,对象的参数设置,编写控制程序,设计仿真实验(说明每种设计所需要的仿真次数、每次仿真的时间长度和初始状态等),运行仿真程序,输出仿真数据,仿真结果分析,模型优化分析。

2结束语

本文研究的《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设计是生产管理模式与仿真技术在生产系统规划设计中的应用。本课设内容涉及到《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和《物流系统仿真技术》课程的主要知识点,以及《物流装备》课程和《系统设施布置》课程的相关内容,这种以《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为主体综合四门课的理论知识应用实践,有更重要的意义,使学生对这四门专业课融会贯通。课设应用了《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的一些重要的知识点——生产线平衡、生产排程、设施布置、柔性生产线,解决实际生产系统中典型问题,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针对获得的生产系统的规划方案运用物流仿真软件em-plant建模验证,实现在工程数据的驱动下,优化设计方案。3D动画显示,给用户直观展现生产线的工作过程,以更直觉、更生动、更精确的方式给出生产车间的生产过程仿真结果,形成对生产线特征的准确理解与直观评价,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参考文献:

[1]蒋祖华,苗瑞,陈友玲.工业工程专业课程设计指导[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2]陈荣秋等.生产运作管理(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线上课程计划方案篇4

根据《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网上教学工作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要求,结合学校教学工作实际情况,制定该计划。

一、工作目标

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我校疫情防控工作任务,针对疫情防控工作实际,充分发挥“互联网+教育”的作用,统筹利用各种网络教学平台和教育教学资源,实施在线授课(听课)、资源点播和线上辅导、讨论、答疑等活动,加强防控期间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指导,落实“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工作部署,坚持防控期间“教学标准不降,教学质量不减”的工作要求,在全面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基础上,有条不紊地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实现学生身心健康和有效学习两不误。

二、工作安排

(一)准备阶段

1.落实制定新学期教学工作方案

各学科教师认真梳理各专业新学期教学任务,做好疫情防控、延迟开学情况下新学期教学任务落实方案。

2.合理调整和安排教学计划

根据批准的方案,按照“理论课、必修课、全程课”优先的原则,各教学单位配合教导处做好课程筛选,指定课程负责人和任课教师,制定课程表,并及时通知各课程负责人和任课教师。

3.完成在线选课和线上班级组建

各任课教师利用空中课堂、微信、钉钉群等平台、系统工具,组织学生在线学习和在线班级组建工作,并将教学计划调整情况通知到每一位学生。

(二)延期开学阶段(2月10日至正式开学)

1.分类推进线上教学

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微信、钉钉等交流平台开展授课、辅导答疑等教学活动,分类推进线上教学。调整体育课教学计划,待正式开学后适时开展体育课教学,体育组要做好课程教学准备工作和学生居家健康锻炼的指导工作。

2.加强学生学习过程管理

各班级要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效果。任课教师要充分利用课程学习平台和群组织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料,推荐优质在线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线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确保每周至少向学生布置学习任务2次,安排学习作业2-3次,开展集中辅导答疑1次,加强对学生在线学习过程的记录与管理。

(三)正式开学阶段

1.开展学业评价和学情分析

通过调研调查、专题汇报、作业检查、考试分析等途径,充分了解、掌握学生学习成效,指导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2.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根据学生学情,统筹调整新学期课程教学任务,并以此次延期开学为契机,加快对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加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统筹管理

学校成立由分管教学副校长任组长、教务主任任副组长、相关教师负责人任成员的教学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负责教学计划编排和教学内容安排,健全相关配套措施,并根据教学实效对相关教学方案进行优化调整。

(二)提高认识、压实责任

开展网上教学活动,实现“延迟开学不停教、不停学”,是做好当前疫情防控工作的迫切需求。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站在保护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维护国家和谐稳定的高度,及时、全面落实教学工作。要切实履职尽责,加强本单位教学工作的领导,要亲自部署、亲自检查,确保压紧压实责任。

线上课程计划方案篇5

 一、前言

“机械工http://程基础”课程是非机械类专业大学生了解机械工程知识的重要课程之一,随着全世界对机械工业的重新认识,该课程得到了全国范围内各大院校的重视。但是,由于该课程涉及面非常广,如有机械识图、机械制图、工程材料、材料热处理、冷加工和热加工等内容,且受课程学时限制,课程内容设计比较难于让学生接受。经过相关的调研,该课程的内容设计存在的如下的不足:(1)课程内容模块化划分不够明显。该课程内容涉及的知识点内容繁多,目前的课程实施情况是没有对各个知识点内容进行有效的分解,结果给学生造成了课程内容繁杂和难以接受的现象,也就难以在42学时内完成相关的教学任务。例如课程包括的机械识图和机械制图,工程材料和热处理等,都没有进行有效的划分,这些问题都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2)课程每块内容内部没有进行有效地梳理。例如工程材料部分内容知识,金属材料宏观、微观结构和铁碳相图等知识点更是相互交错,没有明显的主线;例如热处理部分内容知识,等温冷却转变曲线和过冷冷却转变曲线等,更是无法清晰的描述。因此,对本课程内容进行有效地梳理是非常有必要的。(3)课程的核心知识点不够明确。没有对核心知识点的明确,就会给学生形成一个错误的引导,从而又会导致学生更加的抵制本课程。因此,课程的核心知识点明确也是非常重要的。本文针对目前本课程内容设计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每个内容模块核心知识点的“机械工程基础”课程内容设计方案,通过近三年的实际教学应用,得到了大学分学生的认可。

二、具体教学内容设计实施方案

具体教学内容设计方案,采用理论讲授、实践演练和相关知识点视频相结合的形式,以“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目标为准绳,探索一套能提高学生机械工程实践能力的课程内容设计方案。具体实施方案包括:课程内容模块划分、模块内容内部知识点梳理、核心知识点明确和强化三部分。

1.课程内容的模块化划分。针对本课程内容囊括机械识图、机械制图、工程材料、材料热处理、冷加工和热加工等诸多内容,可以将课程内容模块化划分为机械制图模块、工程材料及热处理模块和冷热加工模块。(1)绪论。该部分说明学习本课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2)机械识图与制图。该部分说明机械工程图纸的具体过程。(3)工程材料及热处理。该部分说明机械工程材料的性能优化方法及过程。(4)冷加工和热加工。该部分说明获得具体机械产品的方法及过程。

2.课程模块内容内部的知识点梳理。针对课程内容的模块化设计,具体44学时的课程模块内部内容的知识点梳理如图1所示。第一部分“绪论”,主要讲述机械工程学科知识的涉及范围以及相关的实际应用意义,共2学时;第二部分“机械识图和机械制图”,主要讲述机械结构零部件图纸的绘制基础知识,平面图纸的识图看图方法,12学时,cad计算机制图基础知识,3学时,该部分共15学时;第三部分“工程材料及热处理”,主要讲述金属材料的晶体结构和结晶过程等微观结构3学时,金属材料宏观力学性能及结构3学时,铁碳相图6学时和奥氏体转变图6学时,共18学时;第四部分“冷加工和热加工”,主要讲述相关的压力成型加工方法及设备3学时,铸造方法及相关设备3学时、焊接方法及设备3学时,共9学时。

转贴于http://

3.课程核心知识点的明确和强化。有了课程内容的具体梳理,课程内容核心知识点还必须有所突出,以保证学生对本课程的重点了解。(1)核心知识点一:机械识图。该知识点主要培养学生的看图和图纸设计表达能力,即便是对经济管理类等非机械类学生来说,也是非常实用的。它既可以拓宽学生的工程识图及制图方面的知识面,又可以为学生提供机械工程专业的专业背景知识,从而提高不同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2)核心知识点二:三条曲线。该知识点由应力应变曲线、铁碳相图和热处理c曲线组成。这三条曲线覆盖了整个工程材料及热处理课程内容,既可以拓宽学生的工程材料方面的知识面,又可以为学生提供工程材料专业的专业背景知识,从而提高不同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模式改革后的效果http://

线上课程计划方案篇6

关键词:经济应用数学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设计物流管理专业

课题:本文系2016年度山东省青年教师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经济应用数学教学改革实证研究――以物流管理专业为例》(编号:16SDJ014,主持人:孙少平)阶段研究成果。

一、物流管理专业教学现状分析

物流管理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的核心课程为:物流概论、物流企业会计、物流系统与信息技术、仓储与库存管理实务、采购实务、配送实务、运输管理、国际物流、物流企业管理、物流企业财务管理、供应链管理、物流管理软件操作、运筹学、市场营销学、物流电子商务等。要求学生要掌握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了解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具备物流管理的应用程序操作能力,具备物流信息组织、分析研究、传播与开发利用的基本能力,能进行物流系统分析、设计、规划,具有物流行业管理的基本能力。

运筹学用数学方法研究各种系统最优化的问题,应用数学模型来求得合理运用人力、物力的最优方案,为决策者提供科学决策的有关信息。仓储与库存管理实务课程内容包括:库存管理概述、需求预测、库存控制系统、库存控制的定量分析方法与模型、生产物料控制、生产计划、能力需求计划、供应链中的库存管理与控制、库存管理绩效与标杆管理等。物流企业管理是以物流企业管理思想和原理为主要框架,综合研究物流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对物流企业管理的系统观念、管理基础、组织机构、市场研究、决策和计划管理、企业文化、作业管理、质量管理、物资管理、设备设施管理进行专门的研究。

笔者从工作岗位、相应的职业活动、应该具备的数学能力、对应的数学知识四个方面分析物流行业人员应具备的数学能力。物流信息处理员具有信息的梳理与处理、数据处理和分析预测能力,需要用到数据拟合、预测方法以及极限的知识。商品流通加工员能够制定商品的加工、原材料的采购和管理方案等,能制订最优生产及采购方案,用到线性规划、动态规划、导数及应用的相关知识。物流配送业务员具有制订装箱、运输路线方案,制订最优物资装配、流通运输路线的能力,需要运输问题、图与网络的知识。物流仓储业务员具备原材料进购、库存管理,制订采购、存储方案的数学模型能力,利用导数应用的知识。物流市场营销员具备市场开发、业务承揽、价格谈判,判断业务成本、收益和利润的变化、走向及合理定价能力,需要极限、导数应用的相关知识。企业管理员具备企业管理决策、最优化企业管理、决策方案制定的数学建模能力,需要学习导数及应用、积分及应用、线性动态规划、运输问题、图与网络等知识。

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教学设计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整体教学设计,包括以下10个宏观的方面:课程信息(代码、学分、学时、授课对象、课程类型、课程性质),课程整体目标设计(总体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课程内容设计(项目名称、学时、子项目编号、名称、知识/能力/素质目标、实施方式、手段及步骤、可展示的结果),课程进程表(周次、学时、单元标题、项目编号、知识/能力/素质目标、师生活动、考核内容、教学方法),第一节课及最后一次课梗概(着重介绍课程的目标、项目任务、考核方式,利用典型的案例、实例、问题和操作引起学生的强烈兴趣),考核方案(课程组集体研讨确定),教学材料(教材或讲义、参考资料、仪器、设备、教学软件等),需要说明的其他问题,常用术语中英文对照,课程整体设计体会。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具体课程教学设计,高职经济应用数学课程分为两个学期来实现,共68学时。第一学期,1~5单元,16周,每周2学时,合计32学时,教学内容包括:经济活动中的函数关系分析,极限与变化趋势分析,经济最优化问题分析,边际与弹性分析,经济总量问题分析。第二学期,6~11单元,18周,每周2学时,合计36学时,教学内容包括:销售与市场、生产作业计划安排、配送与运输、物流中心选址和车辆配装、指派问题和旅行商问题、物资调运问题的图上作业法。

笔者以第4单元的第2节“边际分析”为例,具体说明课程单元教学设计的流程。能力目标:能够掌握边际成本、收入、利润的概念;能够求出成本、收入、利润等经济函数的边际值和边际函数;能够掌握边际分析模型的应用;能够对经济生活中常见的商家提价和降价的促销手段加以分析。知识目标:边际成本、收入、利润;成本、收入、利润等经济函数的边际值和边际函数;若干边际分析模型。素质目标:深刻思维能力、团结协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能力训练任务:任务1,理解边际的概念和边际函数;任务2,掌握成本、收入、利润等经济函数的边际值和边际函数;任务3,学会边际分析模型的应用。案例分析及知识讲解:案例1,麦穗问题;案例2,边际利润问题1;案例3,边际成本问题;案例4,边际收入问题;案例5,边际利润问题2;案例6,最大利润问题――边际分析模型。还有课堂操练实训任务和课下实践作业,以及课后教师教学的反思体会。

三、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模式

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教学设计分为5个模块(情景):公司经营和生产情况分析,公司生产和产品的边际分析及弹性分析,公司总量经济模型的建立,公司决策规划的最优化模型,公司生产管理及质量管理。

8个知识目标:掌握需求、供给、成本、收入、利润等经济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理解函数的极限概念,掌握求函数极限的方法;理解导数及微分概念,掌握求导数及微分的方法;理解微分的经济意义,掌握微分近似计算的方法;理解不定积分及定积分的概念和几何意义,掌握求不定积分及定积分的方法;了解线性方程组的结构,掌握求解线性方程组的方法;掌握线性规划问题的初等解法;理解概率与统计的概念及性质,掌握其基本方法。

15个能力目标:能够分析典型的、常用的经济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应用其分析和解释经济现象;能用极限方法确定贷款和投资方案;能进行边际与弹性的计算,明确其经济意义和做出实际分析;能用导数的方法解决边际成本、边际收益、边际利润等问题;能用函数的极值和最值,对常用经济函数的问题做出最优决策;能利用利率、现值、终值和贴现之间的关系进行计算;能分析在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变化时,边际产量、平均产量、总产量之间的经济关系;能用积分的方法计算在经济变量的边际变化条件下,经济变量的积累变化、总量及平均量;能用表格表示的经济量之间关系的计算;能利用线性代数方法对实际问题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能合理的获取数据资料,并作出估计和检验;能计算产品的合格率;能对随机事件、随机变量问题建立有效的数学模型;能预测连续或者离散变化的经济现象的状况及其发生的可能性;能进行相关的数据统计和分析。

以基于工作过程的六步教学法(明确任务、制订计划、做出决策、实施计划、检查控制、评估反馈)为指导,以物流管理专业学生为教学对象,课堂教学内容为“国美商场”商品采购与库存控制的最优化方案设计,课下作业为“国美商场”商品营销的最优方案设计。利用经济案例,开发实际的数学模型,应用案例驱动教学法,作为现实经济环境的仿真,是很适合高职学生的应用教学的。在案例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衬托数学知识的经济背景,有意识地从经济案例量化分析中汲取建模思想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拨开经济迷雾、捕捉关键信息、洞察内在规律的敏感性和判断力。下图即为数学建模、案例分析的基本线路图。

四、课程改革实证研究的结果分析

笔者以物流管理专业为研究对象较早开始了课堂教学改革,探索出经济应用数学课堂生态化、项目化、系统化教学模式;编辑项目化课程,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和单元教学设计;研究实训实验课教学项目,编写数学建模课教案及竞赛练习册。

笔者在两个学年度(四个学期),在所任教高职学院经管系物流管理专业6个大专班级进行了实践,以2个物流卓越技师班作为实验班,其他4个普通班作为对照班,以下是实证研究的结果分析。

根据表1和表2的数据分析得知:卓越班期末成绩比入学成绩均值增加了18.7分,增幅为29.03%;普通班期末成绩比入学成绩均值增加了9.8分,增幅为18.56%;卓越班比普通班的入学成绩均值高11.6分,但是期末成绩均值高20.5分,增幅为76.72%,差距拉大了;根据表1和表2入学和期末成绩计算的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951和0.873,这说明相关性很强。由此可以证明卓越班所采用教学改革,对提高高职学生的学习效果确实有明显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学习领域”――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模式[J].职教论坛,2004(8).

[2]姚成龙.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教材编写探索与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29).

[3]程德蓉.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教材建设[J].教育与职业,2014(7).

线上课程计划方案篇7

坚持“以引领性与普适性相结合,建设省内全面、先进、实用、开放、持续更新的专业教学资源库”的项目建设方针,以课程资源开发为核心,以教学改革为主线,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为目的,以行业企业为依托、“工学结合”为途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方法,全面带动课程开发、教学改革,并深层次辐射带动相关课程群的发展。建成基于网络运行、开放式管理与教学改革有机结合的数字化共享课程教学资源库。[2]具体共享型课程教学资源库包括:教学手册、教案、教学课件、教学录像、网络课堂、习题库、知识点、案例集锦、学习参观、特色教材、学生作品、影视资源、电子书箱、参考网站等。

二、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方案

(一)课程资源整体架构方案课程资源整体架构方案包括以下四部分:(1)空间课程导航。包括空间学习指导语、空间任务列表及链接;(2)空间化教学资源(不少于100个)。包括课程教学标准、授课计划、任务书、教学手册、教案、ppt、课程视频集;(3)空间教学实施。上传教师上课录像、学生实训录像各5个,学生作品40个,教师作品10个;(4)空间自主学习平台。分成案例集、手把手教学区和交流区3个区域,案例集按各模块分开整理,手把手教学区包括文字区、视频区、习题库和训练库,按任务顺序分开整理,交流区包括空间群组、学习反馈和考核评价3个部分。(二)资源细分、集成方案按照“项目———任务———流程———知识点”的顺序分解营销策划的教学内容,收集与营销策划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深化细分。(三)授课方案按照任务驱动教学方法设计授课方案。学生先领取空间任务和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知识点,进行初步设计;然后,师生互动,讨论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教师指导学生,学生自主完成任务;由部分学生展示设计的作品,交流共享;直至所有学生能完成任务。(四)考核方案空间考核方案为:空间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40%,根据空间作业、学生留言、群组发贴、学习反馈等情况进行打分,空间作业占总成绩的25%,其他3项均占总成绩的5%。(五)师生互动方案在大学城空间设置班级交流群组和学习反馈区,每次任务前后教师要上传交流主题,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在学习反馈区,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问题予以答复,以提高学生反馈的积极性。

三、建设特色

(一)资料齐全,查找方便,便于学生自主学习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库资料齐全,包括课程教学标准、授课计划、教学手册、教案、教学课件、习题库、案例集锦、知识点手册、在线作业、特色教材、电子书箱、教学录像、实训录像、学生作品、学习参观、影视资源、参考网站等,一应俱全。资源库资料查找方便,可以通过大学城和学校精品课程网查找,并且网站首页简洁,说明详细,方便学生自主学习。(二)知识点细分,易于集成,便于教师开展空间教学按照“项目———任务———流程———知识点”的顺序分解营销策划的教学内容,收集与营销策划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深化细分。(三)课程结构模块化,方便因材施教,便于开展分层教学和学习完全按照企业营销策划的流程和要求,从任务的提出到项目实施计划等,全部按照行业企业的要求执行,并提供丰富的案例资源,便于开展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四)注重过程考核更加注重过程考核,平时考勤占10%,空间学习占40%,期末考试占50%。在空间学习考核方面,重点考查学生浏览资料的记录、空间任务的完成质量、空间交流的积极性和质量等。

四、“营销策划”课程教学资源库的系统架构

线上课程计划方案篇8

[关键词]课程建设混合教学mooCSpoC

[中图分类号]G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5)10-0161-02

一、引言

SpoC是英文SmallprivateonlineCourse的简称,按照字面意义理解为“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其中,small和private是相对于mooC中的massive和open而言。“small”是指学生规模一般在几十人到几百人;“private”是指对学生设置限制性准入条件,达到要求的申请者才能被纳入SpoC课程。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阿曼德・福克斯教授指出,当前mooC对大学实体课程的影响很小,而这原本应该是大学的最初目标和出发点。也许正因如此,哈佛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全球顶尖名校开始跨越mooC,尝试一种小而精的课程类型――SpoC。

21世纪的大学应该培养具有全球化视野的创新人才,目前多数高校的课堂学习现状远不能满足这样的需要,这种形势迫使我们寻找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并进行有效的高校教学改革,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势在必行。曾任耶鲁大学校长的施密德特说“青年必须用文明人的好奇心去接受知识”。一所真正的大学,应该创造知识,而不只是传递知识,是“教育产出”而不是“教育输入”。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采用了以“能力为导向”,以“服务学生为核心”的基本原则,体现了以“培养能力”为核心,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

软件项目管理这门课程是与实践结合很紧密的课程,我们多年逐步进行课程改革,借鉴CDio工程教育模式,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进行学习,使学生获得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充分体现“做中学”、“基于项目教育和学习”的理念,增强了自学和解决问题以及团队工作和沟通的能力。

本文介绍了软件项目管理课程组在课程教学方面的探索研究,结合最新教学理念,进行课程创新和课程建设。通过“爱课堂”平台进行了SpoC课程建设,在校内教学中进行课堂与在线混合式教学改革试点,在课程设计、学生评价等方面探索在线课程教学规律,研究在线课程的质量规范和标准,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过程和特点,推动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方式的提升,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

二、软件项目管理的混合教学模式

软件项目管理是iBm-教育部精品课程,本课程开课10年多,教学团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已经随堂录制2次。本课程在实践中经过多次的改进、完善,也经历了网络课程实践,基本实现了面向软件学院学生的SpoC授课模式,同时体现了混合教学过程,而且也不断总结经验,提供了可以推广的教学模式。本课程参考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SpoC模式,基本模块如下。

(一)学习前提

本课程是面向软件工程专业高年级学生或者研究生的专业必修课,他们基本掌握了开发语言、数据库等软件开发的一些工具,同时,学生需要遵守相关的网上学习要求,完成项目实践。软件项目管理课程将CDio工程教育模式引入课堂教学中来,实现“做中学”和“基于项目的学习”,学生们通过做项目来学习课程。在实践中分组进行,5人一组,需要课前对学生进行分组。

(二)学习资源准备

本教学团队在原有教学平台http:///Spm/JSp/index.jsp的基础上,借助“爱课堂”平台,建设了课程的线上资源。它们内容丰富,使用方便,互动教学便捷和频繁。平台包括课程主页、课程介绍、教学大纲、网络课堂、在线测试、课程实践、课程小组、交流互动、课程案例分析、课程资源等等,其中网络课堂不但有课件,也包括了教学视频,课程实践不但包括了实践指导书、实践提交结果,也包括了学生的讲述视频等。

为了方便学生观看视频,将每章的教学录像按照知识点给出视频片断,视频时间基本控制在5-10分钟左右,最长的40多分钟,方便使用。

本课程2007年建立了课程教学网站http:///Spm/JSp/index.jsp,而且此网站也经历了多版本更新,2014年借助“爱课堂”平台又进一步得到完善。网上教学资源,尤其课件、视频、教材是经过多年多次的不断磨合、修订完善的结果。

教学团队出版了《软件项目管理案例教程》《软件工程案例教程》《软件过程改进案例教程》等多本教材,其中《软件项目管理案例教程》《软件工程案例教程》在实践中得到了广大教师和学生的好评,近百所高校采用这个教材,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软件项目管理案例教程(第2版)》是“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2011年获得北京市精品教材。《软件工程案例教程》获得“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本课程的教材《软件项目管理案例教程》自从2005年出版到目前已经出版了3版。

(三)学习计划和实施要求

本课程有16个教学周、2个考试周,学生可以按照教学计划,在线学习课程内容,完成在线测试。在线测试是自动评分的,及时得到反馈,可以验证学习结果。在线学习过程中,学生们可以在线提问,参与讨论,通过博客发表自己的想法。此外,学生线下分成5人一组的团队完成实践项目,按照实践指导书完成项目,之后在线提交项目,在指定的期限内可以随时修改提交内容。在课堂教学上实现了师生混合授课模式:对于学生,按照要求讲述对章节知识点的理解,同时讲述和展示相应项目实践过程;对于老师,课堂上总结重点、难点,回答学生的问题,评价学生的项目实践。

在课程的16个教学周内,学生按照教学计划,结合自己的节奏、进度和方式随时随地地通过网络学习基础内容,课堂时间更多地用来进行师生间的深度互动,讨论重点和疑难问题。每章的在线测试是自动评分的,自动评分功能允许学生多次提交作业,在获得更高分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每个实践小组根据自己的情况,开发并管理项目,成功完成后可以随时网上提交结果。

(四)学生成绩评价

学生成绩由线上、线下以及团队合作项目等评价组成,对于学生的成绩评价是综合性的。

1.在线学习评价

学生在线学习时间、发表的帖子、博客内容都是评价的依据。

2.课堂讲述评价

每个团队在课堂的讲述也是评价的指标。

3.项目实践评价

每个团队在线提交项目实践结果,包括项目文档,程序,运行结果,针对每个团队的实践结果,采取自评、互评、老师评价、专家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其他的团队也可以给予建议或者批评。这些都可以作为评价的基础。

4.期末考试

当然,为了适应学校的要求,期末也有试卷考试评价。

三、结束语

针对软件项目管理课程实现了基于SpoC的混合式翻转教学模型,在实践中得到了一定的认可。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服务的理念,通过重构学习流程、学生在线参与、自主学习、互动讨论与协作、课堂讨论、即时测试、反馈和评价等形式,激发了学生参与课程学习的热情,改善了教学质量与效果,创新了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康叶钦.在线教育的“后mooC时代”―――SpoC解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4(2).

[2]徐晓飞.抓住mooC之机遇促进计算机与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14(1).

[3]罗九同,孙梦,顾小清.混合学习视角下mooC的创新研究:SpoC案例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4(7).

线上课程计划方案篇9

关键字:跨校修读学分、教学方式、项目导向、任务驱动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6(a)-0000-00

2014年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共计1267项,其中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研究专项103项。辽宁何氏医学院主持的《现代企业管理精品资源共享课跨校修读学分的教学模式改革》项目,在项目负责人市场营销教研室孙茹云老师的主持下,本学期已经进入到第二轮教学。

1授课对象

第一轮教学的授课对象是市场营销专业大二的学生。考虑到现代企业管理课程中的很多章节对于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而言都是已经学习过的课程,比如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管理、库存管理、物流管理、财务管理等,为避免理论知识的重复讲解,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降低,产生学习逆反心理,本轮教学我们更换了授课对象,选择了对企业管理相对陌生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2教学方式

上一轮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建课方教师在网上讲授理论知识,提供学生所需各种课程相关资料,包括课件和习题,参考资料等。线下由使用方教师带领学生巩固、运用理论知识和考察知识掌握情况来进行,具体做法是:以使用方教师帮助学生设计学习计划,在线上监控学生学习进度。线下由使用方教师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做练习题,进行案例分析,答疑,用考核的方式对学生理论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审核,对问题进行新一轮汇总,再课上进行总结讲解,以此形成两性循环。但是,这样的教学方式,它的缺陷确越来越多地显现出来。无论是线上线下的教学都是以理论知识的传授为核心,把学生看成是接受知识的容器。线上学习由于网络速度以及平台问题有时延缓了正常的学习进度,有时学生为了追赶学习计划,需要长时间连续学习,加之对着冰冷的屏幕,毫无生气,难免导致学习比较枯燥。按照上述方式进行教学,虽然重点突出了教学效果,但学生却不是主动接受知识的,没有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与立项初衷相悖。因此,革新教学方式势在必行。

本轮教学过程中,从让学生乐学、活学的目的为出发点,努力营造高效和谐的课堂氛围,重新更改了教学方式,具体如下:

2.1项目导向型

针对于营销管理这一章节的具体知识点,结合双十一的时间背景,设计了一个项目,要求学生策划天猫双十一的促销活动。以完整的策划方案为作品,要求学生完成主题、创意、文案的全部设计。辽宁何氏医学院地处相对偏僻,学生日常购物多来自于网络,天猫是学生们特备喜欢的电商,以此作为学生研究对象,深受学生喜爱。教师首先组织学生进行历届双十一天猫活动资料,以及其竞争对手京东的相应资料,组织学生进行历届活动优缺点的研讨。在此基础上,用头脑风暴法激发学生设计出具有创新的促销主题以及活动方案。当学生完成全部策划案的时候看着自己的作品,小有成就感。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2任务驱动型

在生产管理线上理论知识完成之后,带领学生参观蒙牛企业沈阳分公司的工厂。通过实地参观,让学生真正了解线上章节的具体理论知识点。在参观之前,给学生布置任务,在参观过程中要善于发现问题,通过现场提问,了解企业解决问题的具体做法。回来之后,结合我们所学理论知识,为企业提供更加可行的问题解决方案,以论文形式进行上交。

2.3角色扮演教学法

《人力资源管理》这一章,线上理论知识主要围绕企业人才选育用留四大部分展开进行讲解。线下,使用方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地模拟,主要对面试这个环节进行实际操作。学生两两一组,一个扮演面试官,一个扮演面试者,让学生设身处地、身临其境的感受所学知识点,提高学生的职业操作能力。对于这种方法,学生非常乐于参与,一个方面让学生非常生动的感受了所学理论知识点,而另一个方面使学生更加真切的了解社会情境,富于感情,使学生真正热爱人力资源工作,有意向投入企业人力资源部的工作当中。

2.4案例分析法

全部课程结束后,让学生自主搜集自己相对感兴趣的企业案例。线下课堂上让大家进行分享,并且进行问题诊断。大家就发现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最具可行性的方案。大家在共同探讨中,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其中案例研究对象有外资企业和国内知名企业,主要供我们学习其成功经验。而针对一些中小企业的运营,主要是进行诊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所学知识点,进行活学活用。

上一轮的教学,因为保持着相对陈旧的教学方法,线下教学时间,利用率不够紧凑,每堂课都会有所剩余,让学生自己总结或者提问。本轮教学,学生都是在相对比较快乐的氛围中度过的,我们不再是“忍耐”着前行,而是非常积极主动的学习。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都有所提升,这些教学方法的利用,大大提高了本轮教学效率。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进一步提升利用率。

3教学效果

本轮教学最大的进步在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在任务、案例、项目等的驱动下,学生会非常主动的登录平台进行网络课程的学习。学习效果非常好。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也都有所展现。

参考文献

[1]王鹏,中小企业管理有效性研究,2012

线上课程计划方案篇10

综合课程设计群是在《物流工程》SLp法课程设计的基础上,如图1所示,在适当环节加入设施选址模块、产品物流需求计划和能力计划模块、产品质量控制模块、装配车间设计模块、工作地人因设计模块和仓库设计与管理模块,具体内容如下:

1.1设施选址模块SLp法给出了工厂建厂地址的初始条件,可把该已知条件作为未知条件求解。引导学生该地块是怎么来的,怎样进行设施选址。在《物流工程》授课过程中,已学习了设施选址的几种方法,如重心法、保本分析法、因素评分法、运输模型法、p-中值选址法等。可进一步划定一些初始条件,如原材料产地、运输成本、距离等,直接以具体地名为目标,这样可借助电子地图来确定距离和原材料产地等选址的基本因素,使设计的内容更接近实际情况,同时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2产品物料需求计划和能力计划模块《生产计划与控制》是后续的专业课,该课程中的物料需求计划是重要的知识点,可添加进变速箱总厂的生产运行中开展课程设计,以增加学习效果。学生对变速箱的结构已非常清楚,根据原SLp法的课程设计设定的年产量,给定变速箱厂的销售数据,可制定相应的物料清单(Bom表)、主生产计划、粗能力计划和细能力计划等,进一步分析该厂的生产运行情况。

1.3产品质量控制模块《现代质量工程》课程设计可加强学生对产品质量控制的认识,让学生在该模块的实践中,学习企业对产品质量控制的基本方法和措施。可根据变速箱的生产过程,运用质量功能展开理论,虚拟顾客需求,并转化为产品技术需求、关键零件特性需求、关键工序控制需求、关键工艺及质量控制参数需求等。针对变速箱某一工序作产品质量分析,制定该工序产品质量抽检措施和合格率,同时利用鱼骨图、直方图、控制图等方法,找出提高产品质量的途径,并运用minitab软件进行综合实践。

1.4装配车间设计模块装配车间是生产企业里最重要的部门之一,《物流工程》课程里已介绍了生产节拍和装配线平衡等知识点,需要对这些知识点进行综合应用。在SLp法的课程设计里,已经确定了变速箱总厂装配车间的位置和面积,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成装配车间的设计。装配车间设计模块包括根据物流量设计搬运方案、装配线组织设计等。搬运方案的设计可参照物料搬运系统设计(SHa)方法,而装配线组织设计则是重点内容,包括确定生产节拍、工作站数、装配线平衡、传送带速度、运输工具、人员及工作班制等。

1.5工作地人因设计模块根据《人因工程学》的课程设计要求,可选择变速箱总厂某一工作地进行人因工程学的设计与改善。例如选择装配车间的装配线,在装配车间设计模块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虚拟条件和要求,完成工作地桌椅设计、灯光系统设计、作业环境改善设计、人机系统评价等。工作地桌椅设计要求学生设计出一套基于人因工程学的适用于变速箱装配的桌椅,灯光系统设计包括照度的计算、灯具的选择及布置、等照度曲线图的制作等,作业环境改善则包括职业危害因素分析、噪声改善、通风改善、颜色警示标识改善等。而人机系统评价与优化则从作业空间、作业方法、环境影响、作业组织、机能的负担、信息的转入与输出等方面进行分析与优化。

1.6仓库设计与管理模块库存是生产物流优化的关键环节,是企业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进出口管理部门,需要根据年产量和销售需求确定库容量,开展库房设计,包括仓库货架设计、通道设计、搬运设备配置、库存控制模型选择、存储策略选择、拣选策略选择、库存成本分析、经济订货批量的确定等内容。

2课程设计管理与考核

构建基于SLp法的综合课程设计体系,需要各高校根据自身教学资源状况、办学特色、区域经济的特点和不同类型人才培养目标等情况,自行编写课程设计指导书,特别是对课程设计初始化数据要合理制定。建议设立半开放式的初始化条件,即一方面对各设计小组给定不同的基础参数,另一方面保留一些参数让各小组根据工厂实际情况和自身理解自行虚拟,这样可以保证课程设计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另外,对指导教师的要求比较高,指导教师要熟练掌握各门专业课课程设计的内容和要求,能引导学生在初始化数据基础上向各门专业课知识点方向扩展,把各门专业主干课的知识点融会贯通,这就要求指导教师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宽广的知识面。

在课程设计的过程管理和结果考核,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①在过程监控中采用“任务为驱动”的模式,指导教师把课程设计内容分成多个具体的任务,列出所有任务的进度表,在某一时间段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等问题做出明确的规定。各课程设计小组根据任务表来完成课程设计,指导教师负责检查进度和掌控项目总体进度。②加强引导和进度检查。课程设计小组以3人一组为佳,这样两个班有近30个课程设计小组,一般安排两位指导老师。而课程设计一般安排学生在宿舍完成,因此,怎样加强引导和进度检查,就成了课程设计管理的关键问题。我校采取每天随机抽查的制度,利用excel表的随机数功能,产生四分之一的组进行进度检查和引导,并记录抽查成绩作为平时成绩之一。抽查当天公布随机产生的第二天抽查小组,如需要答疑的小组可安排在抽查结束后进行。

这样,既避免了因每天花大量时间检查浪费了学生自主做课程设计的时间,又使学生有一种紧迫感和未知的新鲜感,促使学生按质按量完成课程设计。③通过答辩来确定课程设计小组的成绩。答辩是评价各小组及小成成员对课程设计完成效果的最佳方法。由于课程设计是以小组为单位的,所以为避免组内分工不平衡,在开题时就应该强调,课程设计的内容要分工明确,结合上述的任务进度表把任务分解到每一位同学,但又要兼顾课程设计的整体性要求,每一位同学都要熟悉课程设计的全部内容,答辩时所提问题不限于某位同学负责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