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村委会安全饮水应急预案十篇村委会安全饮水应急预案十篇

村委会安全饮水应急预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32:29

村委会安全饮水应急预案篇1

元旦、春节临近,为进一步强化监管,保障安全,按照要求,决定从即日起,在全街办范围内开展一次以“保两节食品安全、促社会和谐稳定”为主题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制定工作方案如下:

一、工作目标

进一步增强餐饮服务提供者的食品安全意识,落实餐饮单位主体责任,完善健全各项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规范原辅料、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的采购、验收、台帐登记及使用、加工制作和餐饮具及盛放直接入口食品容器清洗消毒等行为,消除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隐患,严防食物中毒事故发生;进一步加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强化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加大对餐饮单位的监督检查力度和频次,认真履行监管职能,保障两节期间餐饮服务食品安全。

二、整治时间

**年12月15日至**年2月15日。

三、整治范围及重点

整治范围包括全街办各类餐饮单位。重点为承接婚丧宴席、节日大型聚餐和“年夜饭”的餐饮服务单位,旅游景点餐饮单位,各类宗教聚集活动用餐场所,农村家宴,奶吧、茶座、饮品店等五类餐饮服务场所。

四、整治内容

(一)强化许可管理,严查无证经营

认真贯彻落实《食品经营许可管理办法》,依法规范行政许可,保证餐饮服务提供者符合法定条件经营。严格规范餐饮服务许可范围,严厉查处无证经营、超期限经营和超范围经营行为,严厉查处转让、涂改、出借、倒卖、出租餐饮服务许可证行为,严厉查处以不正当手段骗取餐饮服务许可证行为。

(二)落实索证索票,强化追踪溯源

进一步落实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采购索证索票制度,重点检查进货查验、索证索票制度落实情况,包括进货台账、供货商资质、产品合格证、检验报告和证明文件等。加大对采购的畜禽及其制品、食用油等重点品种专项抽查,严肃查处采购、使用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畜禽及其制品,加大对餐厨垃圾和废弃食用油脂处理的监督检查,严厉查处使用劣质食用油和废弃餐厨油脂、不合格调味品、非食用原料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等违法行为。加大对乳粉及乳制品采购使用的监督检查,严厉查处餐饮服务单位采购和使用劣质乳制品行为。

(三)突出整治重点,强化制度落实

重点检查餐饮服务单位是否持续符合场所环境和布局流程要求,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是否建立健全,从业人员是否经过培训并持有效健康证明上岗,硬件设备是否运行良好,凉菜配制等食品制作加工过程是否符合操作规范要求,餐饮具是否按照要求规范进行清洗、消毒和保洁,是否有消毒记录,一次性餐饮具进货渠道是否规范,严厉查处使用不合格餐饮具、自行消毒不符合规范等问题。对咖啡馆、酒吧、茶座的整治检查要同时突出差异性重点,认真核查其食品原料、半成品和成品贮存情况,对酒类、奶及奶制饮品、食用冰、果汁等冲兑用水和一次性餐具要作为监督检查的重点,包括凉菜、改刀水果、现榨饮料等制作有无专间或专用区域操作,有无餐饮具消毒设施;有无水净化设施;食品添加剂使用品种和用量是否符合相关要求并公示;食品原料清洗是否彻底,粗加工是否达到要求,是否生熟分开、冷热分开、荤素分开;是否存在交叉污染,果盘加工、餐饮具清洗消毒是否符合要求等;是否具有洗手、消毒、更衣设施和专用冷藏设施等。

(四)发挥技术支撑,加大监督抽验

加大对熟食卤味、盒饭、凉菜等高风险食品品种及重点风险环节的监督检查力度,提出预防和降低风险的防控措施,指导餐饮服务单位全面加强食品安全管理,预防和减少食物中毒。加大对餐饮具消毒,尤其是集中消毒餐饮具监督抽验频次,督促餐饮服务单位完善措施,确保餐饮具消毒效果。开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调查和评价,对潜在的食品安全隐患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理。

(五)健全应急机制,强化应急处置

制定完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应急预案,建立健全应急处理机制,强化开展应急培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完善食物中毒事故快速反应机制,确保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重大事故应急处置率达到100%。

五、整治时间安排与主要目标任务

(一)**年12月15日至**年12月25日为动员部署和自查自纠阶段。

各村(居)委会要结合实际制定整治方案,全面启动两节期间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根据方案排查自己辖区高风险场所和重大活动,确定工作重点,统筹安排部署,确保消除安全隐患,按时完成整治任务。

(二)**年12月26日至**年2月12日为整治检查阶段。

各村(居)委会对重点区域和重点餐饮单位开展全面、深入、细致的监督检查,消除安全隐患。突出重点,落实责任,强化餐饮加工环节各项食品卫生管理制度的落实,加大对熟食卤味、凉菜、海鲜等高风险食品加工过程监管和食品原料进货验收、索证索票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管力度。

(三)**年2月13日至2月15日为总结阶段。

各村(居)委会对本次整治工作进行认真总结,于2月10日前将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总结以电子文本和纸质文件形式报送至街办食药所,由食药所汇总上报县局。

六、整治工作要求

(一)增强意识,加强领导

食品安全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各村(居)委会从维护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充分认识食品安全面临的严峻形势,针对“节日”期间食品消费集中、聚餐次数增多及其他食源性疾病多发的特点,重在预防,科学监管,狠抓落实,做到早谋划、早动员、早安排。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意识,强化监管措施,强化沟通协调,切实抓好“节日”期间食品安全保障工作,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确保“节日”期间食品安全。

(二)排查隐患,突出实效。

结合《**县**年“四小”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及《**年元旦春节期间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具体要求,根据本地实际,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不搞走过场,扎实开展专项整治。通过专项整治,着力排除系统性、区域性食品安全风险隐患,进一步规范春节期间餐饮服务市场秩序,确保专项整治成果得到巩固。

(三)恪尽职守,处理迅速

“节日”期间,各村(居)委会要严格值班纪律,健全值班制度,严格按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要求,认真做好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准备工作。村负责人要保持24小时通讯畅通,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故,要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立即上报相关部门和组织人员奔赴第一现场进行处理,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及时妥善处置,最大程度降低事故损失,努力减轻不良社会影响。要严格按照食品安全事故信息报告制度,在规定时间内按程序报告,严禁瞒报、漏报、迟报。要进一步畅通社会诉求渠道,认真对待和及时处理群众反映的食品安全问题。

村委会安全饮水应急预案篇2

关键词: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思路

中图分类号:tU991文献标识码:a

一、上杭县基本县情

上杭县位于福建省西南部,地处汀江中游,建于宋淳化五年(公元994年),是客家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全县总面积2860平方公里,大致呈“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经济地理结构。现辖11镇11乡、343个村(居)委会,总人口约50万。境内交通便利,是闽西、粤东、赣南的交通枢纽和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县情特点可概括为:著名苏区、建筑之乡、黄金宝地、客家祖地、旅游胜地、冠军摇篮。2012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9亿元,财政总收入23.3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62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660元。

二、上杭县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情况

为促进和规范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2007年7月,上杭县被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水利部列为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示范县,实施年限为2007~2009年。三年来,在上级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上杭县严格按照《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示范县建设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创新体制机制,加大投入力度,在全县上下共同努力下,于2009年底全面完成了国家规划内21个乡镇合计10.1507万人的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任务,并于2012年7月被国家发改委、水利部联合授予“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示范县”称号,充分肯定了上杭县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工程规划、建设进度、质量、效益发挥和运行管理等方面取得的明显成效。

在此基础上,2011年,上杭县作为福建省唯一的农村饮水安全整乡推进工程建设试点县,要求通过二年(2011年10月--2013年9月)的努力,以乡(镇)为单元,实行整乡(镇)整村推进建设集中式供水工程的方式,基本完成全县31.231万农村居民和学校师生的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任务。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全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工作,精心组织,突破难点,按照“五个统一”(统一工程规划、统一水源配置、统一建设管理、统一资金运作、统一水质监测)的建设管理思路,全面完成了2012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安排实施的古田镇等15个乡(镇)的291个工程点和临城镇、旧县镇、南阳镇8所农村学校的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任务,解决了20.2553万农村居民和1.8152万农村学校师生饮水安全问题。项目总投资10405.5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8323万元,地方投资2082.5万元。2013年实施了临城镇等6个乡(镇)87398人农村居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总投资4265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3414万元、地方投资851万元。目前,6个乡(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均已开工建设,预计将于12月底完成。

通过实施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后,进一步加快了上杭县农村饮水安全建设步伐,新建了一大批净水设施,提高了水质,解决了我县广大农村居民和中、小学校师生的饮水不安全问题。

三、饮用水源地保护方面

1.城区饮用水源基本情况。目前,上杭县城区饮用水源地共有3处,分别是横滩饮用水源地、石禾仓饮用水源地和铁东水库。横滩饮用水源地取水口位于珊瑚乡的横滩自然村所在的汀江西岸,位于该地的兰地水厂于2009年下半年开工,2011年1月顺利竣工,总投资近2亿元,总规模为12万吨/日,近期为6万吨/日;划分有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面积分别为3.33平方公里和13.41平方公里。石禾仓饮用水源地位于临城镇黄竹村,距离城区约5公里,日供水量0.4万吨/日;划分为一级保护区,面积为7.64平方公里。铁东水库位于旧县镇铁东村,划分为一级保护区,是县城区的应急备用水源。

2.乡镇集镇饮用水源基本情况。全县共有20个乡镇(除临江、临城镇)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区,共划定23个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面积共50.02平方公里。

四、饮水安全监管方面

(一)城区饮用水源安全监管落实情况

1.加强监测。一是定期监测水质。每月对城区石禾仓和横滩水源地水质监测一次、对水源水质进行抽检2次,水质监测结果全部符合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ii级标准、国家饮用水取水标准。二是加强在线监控。投入了600多万元,在横滩水源地上游和下游分别建设了回龙水质自动监测站和三潭水质自动监测站,对水源地上下游水质的主要监测指标总铜、pH、化学需氧量(CoD)等进行在线监测,在线监控平台与省、市环保部门联网,实现远程实时在线监控。三是强化运行管理。认真落实水源地保护职责,实施横滩取水泵站24小时专人值班和每日水源地巡查制度,及时清理或打捞取水口周围漂浮物,确保源水水质卫生。同时,加强水源水质检测,做到日检测日报告,并编制应急预案,必要时将迅速落实应急措施。

2.加大整治。一是加强水源地环境整治。投入资金26万元建成2公里珊瑚横滩水源一级保护区隔离设施;投入资金65万元完成横滩码头搬迁,开展横滩村环境卫生整治,新建排污沟500米,铺设混凝土路面600米。根据《龙岩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重点集中式地表水饮用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龙政综〔2013〕79号)文件要求,有序推进横滩水源地一级保护区户数为4户17人、二级保护区1户5人的搬迁工作。二是强化水源地流域的污染治理。对横滩饮用水源地周围养猪场进行了规范整治,拆除2家、关闭2家、治理12家;取缔非法采砂场2家,矿山整治1家。关闭了横滩饮用水源地上游的2家矿厂,关闭辖区内5家水泥厂,引导2家水泥厂转产。三是抓好垃圾处理。分别在官庄村、回龙村各建一座日处理5吨垃圾焚烧窑。建立健全垃圾处理机制,增强垃圾处理能力,做到每村垃圾集中回收、集中处理、专人负责。四是开展河道保洁工作。县直有关单位和有关乡镇建立了水法律法规宣传和贯彻落实运行机制,形成齐抓共管的格局。采用定期、不定期和包片巡查相结合的方式,保证每星期至少巡查一次汀江(上杭段),对巡查中发现的问题记录在案,立即责令整改,并监督落实到位。五是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出台城区饮用水源地乡镇(官庄、珊瑚、旧县、泮境、才溪)生态补助资金政策,每年补助官庄、珊瑚乡各30万元,泮境、才溪、旧县各20万元,到目前累计补助360万元。

3.强化保障。一是制定出台文件。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制定了《上杭县饮用水水源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案的通知》、《上杭县汀江流域藻类暴发应急预案的通知》、《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和《上杭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杭县汀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等文件,为饮用水源监管和应急提供了相关依据。二是明确工作职责。根据《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和《龙岩市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管理规定》等有关规定,落实责任,要求环保部门对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按照各部门各司其责,各级政府属地管理原则,认真履职,确保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安全。三是加大宣传教育。利用“4·22”世界地球日、“6·5”世界环境日等环保纪念日,组织相关县直部门开展饮用水源保护及饮水安全知识普及活动;在集镇所在地和进入水源保护区的主要道口设立了水源环境保护大型宣传广告,利用短信平台、电视台及有关媒体,宣传环境保护、饮用水源地保护的重要意义,提高群众保护意识。

(二)乡镇饮水安全监管落实情况

1.加强农村水源地监测。我县农村饮用水源以地表水为主,地下水为辅,水源地主要有河道、水库及地下水等类型。我县对集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每年监测一次,对集镇供水厂每年检测二次,确保水质符合饮用水卫生标准。

2.强化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一是加强水源水质管理。出台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杭政综〔2011〕603号),对农村饮用水源、水质的管理作了明确的规定,每年设立200万元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护奖励基金,把水源保护好、水质检测到位作为申报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奖励补助资金的必备条件。二是加强水源地保护区划分。督促各乡镇政府按照有关规定,对乡镇集镇及村级较大型的供水水源地和供水工程设施划定明确的保护区,并设立明显的保护标志牌,制定水源地保护措施。

五、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三五”建设思路

村委会安全饮水应急预案篇3

饮用水源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关系到社会稳定。为进一步推进饮用水源保护工作,保障人民群众饮水安全,促进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特制定本工作计划,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一、合格规范化饮用水源地创建

完成临海溪口水库、三门白溪水库等2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创建工作。在去年开展农村饮用水源保护专项执法检查的基础上,结合今年我市农村环境保护试点工作,进一步开展农村饮用水源创建和保护工作,试行划定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完成黄岩西溪水库、天台龙珠潭水库等农村合格规范化饮用水源地的创建工作。农村合格规范化饮用水源地创建工作由各县(市、区)环保局(分局)组织相关单位进行验收,报市环保局备案。

二、饮用水源地水质保护

全面完成省饮用水环境质量自动站建设计划;完善水质监测;确保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各级合格规范化饮用水源地水质继续保持稳定。有效保障我市饮用水安全,为上海世博会顺利进行保驾护航。

三、保障措施

(一)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落实污染防治工作。落实饮用水源保护工作责任,落实饮用水源地生态环境功能分区管理禁止准入要求,严把饮用水源地周边及上游的建设项目环保审批关。加强污染防治,限期清理整顿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污染源和排污口,对有条件的饮用水源地,可在一级保护区建设围栏,实施封闭式管理。加强交通运输行业的污染防治工作,配合交通及海事部门,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区、准保护区内及上游地区油类和危险化学品运载、装卸和储存设施的监管,督促其完善防溢流、防渗漏、防污染措施。继续推进饮用水源地农业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对有条件的饮用水源地,可开展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生活污水的改道工程,将生活废水输送到饮用水源下游进行处理;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实施测土配方科学施肥,推广生物防治技术,加强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加强畜禽养殖监管,实施禁养区、限养区制度,推进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和资源化利用。

(二)进一步强化工作措施,落实水源监察监测工作。抓住上海世博会安全保障契机,加大饮用水源地环境监察执法力度,全面健全饮用水源地定期巡查制度,认真组织开展饮用水源保护专项行动,加强对可能影响饮水安全的医药、化工、造纸、冶炼等重点行业、重点污染源的检查力度,严厉打击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内的环境违法行为,对违法违规建设的项目,要责令停建或拆除,对排污超标的企业和单位,要责令限期治理,对逾期或整改不力的企业要严肃处理;加强对排污企业环境应急预案及应急措施落实情况督察,做到预防在先,工作在前,确保饮水安全。在3月15日至10月31日世博会期间实行周专报制度,各县(市、区)环保局(分局)要于每周五下午5点前向我局监察支队上报本周工作情况。各地要有针对性地制定饮用水源地环境监测计划,并完善监测数据的统计分析和报告制度,将存在问题及时通报相应监管部门处理及当地政府。完善饮用水水源自动监测、例行监测、巡查监测、应急监测和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抽查制度,推进水质监测网络体系建设向乡镇和村级饮用水源地延伸。在藻类高发时节,要加密水质监测工作,及时掌握水质动态,适时开展饮用水水源地水质109项指标全分析,防范极端事件,确保水质安全。鼓励环保技术人员开展饮用水源地保护及藻类防控科学研究,提升饮用水源保护的科技支撑能力。

(三)进一步加大投入,保护库区生态环境。完善饮用水源保护地内护栏、界碑、告示牌、警示牌等宣传设施建设和管理工作,对新创建合格规范化饮用水源地要严格按照《饮用水源保护区标志技术要求》设置和管理相关标志。严格禁止在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从事网箱养殖、旅游、游泳、垂钓或者其他可能污染饮用水水体的活动。进一步加强饮用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因地制宜地推进饮用水源地生态保护、修复和建设,加快实施水源安全防护、水源涵养等工程建设,进一步推进生态移民和退耕还林工作,减少水土流失,逐步改善城乡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生态环境。编制长潭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和利用中长期规划,勘测、分析、研究长潭水库底泥淤积现状,编制长潭水库底泥清淤可行性研究报告,根据《长潭水库瑞岩溪大型生态湿地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启动瑞岩溪大型生态湿地建设工作,进一步加强长潭水库水质保护工作。

村委会安全饮水应急预案篇4

市政府召开这次现场会议,主要任务是研究分析全市农村饮水安全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安排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动员全市上下迅速掀起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新热潮,确保农民群众喝上干净、卫生、安全的饮用水。刚才,大家参观了市几个很有代表意义的工程现场,很多经验和做法值得各地学习和借鉴;还听取了、诸城、滨海3个单位的经验介绍,同志通报了全市饮水安全工作进展情况。总的感觉是,各县市区、开发区对农村饮水安全工作高度重视,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加大投入,行动迅速,开局很好。下面,根据市政府对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要求和全市面上情况,我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农村饮水安全工作事关全局、意义重大

获得优质安全的饮用水,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关系到社会稳定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更是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促进全市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将其作为关乎广大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德政工程,进行统筹谋划、安排部署。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对解决农村群众吃水问题历来高度重视,“十一五”以来,通过大力实施村村通自来水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先后建成农村集中供水工程4300多处,受益人口达到640万人,极大地改善了农村群众饮水条件。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去年12月份,市政府又专门召开了全市农村饮水安全工作会议,对饮水安全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许立全书记在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上,提出了抓好饮水安全的工作目标。刘曙光市长在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把“继续实施农村集中供水工程,集中供水覆盖人口达到70%以上”列入了着力解决的民生十件实事之一。新一届市政府常务会议,连续两次都将农村饮水安全列入议题,专门研究部署。近期,市政府还印发了《关于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意见》,提出到年底前,全市集中供水工程覆盖人口达到70%以上,水质合格率达到90%以上的目标。此外,市政府已与各县市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签订了农村饮水安全工作责任书,这是必须完成的刚性任务。这一系列措施,体现了新一届党委、政府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的决心和信心,也为各级顺利开展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但是,我市农村饮水安全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一是集中供水覆盖率低。去年年底,全市农村饮水规模化集中供水工程覆盖率仅为52%,有些区域虽然管网已覆盖,但由于资金、人员、管理等方面原因,有些群众未接通供水管网;有的地区单村供水工程仍然占很大比例,个别村庄还没有实行集中供水,有的村庄村民甚至还在挑水喝或在家中打井取水喝等。二是管理体制不完善。农村饮水安全管理机构不健全,无专门机构、无专业人员管理的现象相当普遍,造成饮水安全工程建成后老化失修严重,不能发挥最大效益。三是农村水环境污染问题较为突出。去年9-11月,全市开展了为期3个月的农村饮水水质普查,结果很不乐观,水质合格率较低,反映污染性的检测项目指标超标严重;个别地区水质总硬度、硝酸盐、氟化物、菌落总数严重超标,水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形势十分严峻。当前,我市广大农民群众的生活,正在从要求满足基本生存向追求生活质量转变,对饮水安全的愿望十分强烈。饮水不安全问题,既是影响农村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也成为制约农民幸福指数提高的重要问题。对此,各级各部门务必高度重视,充分认识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将其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刚性指标、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完善农村公共服务的重要着力点去推进,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切实把这件民生大事抓紧、抓好、抓出成效,为全市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及“四个”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二、以建管并重措施,切实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总的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建设“四个”的要求,整合各类资源,以信息化建设为依托,全面加强农村供水基础设施建设,大幅度提高集中供水工程覆盖范围和覆盖人口,建立完善农村安全供水建管并重长效机制,实现农村饮水安全目标。具体任务目标是,到2012年底,全市集中供水工程覆盖人口达到70%以上,农村人口生活饮用水水质合格率达到90%以上;到2015年底,集中供水工程覆盖人口达到90%以上,基本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这项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想实现既定的目标,重点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科学规划,分类推进工程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前段时间,各县市区、开发区从实际出发,依据不安全人口的分布状况,综合考虑水源、水量、水质和周围环境等各种因素,统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布局,编制完成了各自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规划。大都以城乡供水一体化为目标,确定了合理的供水模式,重点是规模化供水。如这样的平原区实行“全县一网、同源同质”供水模式,确定统一技术标准,提高供水安全保证率;诸城、临朐、青州等山丘区,以水库或较丰富的地下水资源为依托,实行“一个流域一个供水网络”或者“一县几网、网间互通”;奎文、潍城、高新等城市近郊和城镇驻地周围地区,以城市自来水供水管网向周边村庄延伸辐射。从掌握情况来看,各县市区、开发区也都对年度任务进行了细化分解,有的细化到月,落实了责任人。下一步,各级各有关部门在对相关规划进行完善、提升的同时,要围绕年度建设任务目标,倒排工期,按计划科学组织施工,确保年度任务目标按期完成。对工期压力大的节点工作,要落实建管单位、责任人,实行挂牌督办,完成一个销号一个。要时刻把质量和安全作为工程的生命线,加强工程建设的管理、监理,确保工程质量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要加强安全监管,抓好安全生产,落实相关责任,继续保持工程建设安全无事故的良好纪录。

(二)明确主体,实行专业化管理。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工程建设是基础,管理是关键。从规划开始就要明晰工程产权,落实管理主体,由产权所有人确定经营模式和经营者。其中,由政府投资建设的供水工程,其所有权归国家;由集体筹资筹劳为主、政府依法予以补助建设的供水工程,其所有权归集体;由个人(企业)投资为主、政府依法予以补助,或者以股份制形式投资建设的供水工程,其所有权归投资者。对规模化供水工程,要按照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专业运营、安全高效的原则,组建具有法人资格的供水公司,实行专业化管理、公司化运营。对小型联村供水工程和单村供水工程,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因地制宜落实管理主体和责任人,按照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要求,实行专业化管理。要积极探索有利于供水安全的有效管理形式,可以是供水公司直接管理到村庄、用水户,也可以是“供水公司+乡镇水利管理机构+村水管员”模式,也可以由专业供水企业进行托管,积极创造条件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需要强调的是,为保证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凡涉及公共利益、公共安全的供水工程所有权不得拍卖。

(三)强化监管保护,严格水质和水源管理。水质安全问题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生命。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根本目的就是让广大农民群众吃上干净、安全、卫生的自来水。因此,必须切实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水质管理。一是严格执行供水单位卫生许可制度。对新建供水工程,供水单位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向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卫生许可申请,取得卫生许可证后方可供水。已建成但达不到卫生许可标准或条件的供水单位,要按标准进行整改,使所供水质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办理供水单位卫生许可证。卫生部门要加强卫生监督,促进供水工程规范化运行。对承担公益性任务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其日常运行费用要列入县级财政预算,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等给予补偿。二是所有集中供水工程都要安装符合标准要求的水处理设施和消毒设施。对净水设施不合规范、水质消毒设施不够完善的工程,要把安装水处理设施或消毒设备作为工作重点,进行彻底整改。同时,要加强水厂的运行管理,保证所有水质净化和消毒设施都要正常运转,不得中断。三是强化水质监测。要切实做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检测工作,特别是加强水源地、水厂、供水终端的水质监测。县级以上政府要定期组织有关检测机构对水源、供水水质进行化验、检测。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设立水质检测中心,负责县域内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日常水质检测。卫生、水利等部门要加强对监测数据的分析研究,当水源水质不符合饮用水卫生标准时,必须采取应急处理或深度处理措施,保证水质达到饮用水卫生标准。水质化验、检测所需费用列入本级财政预算,不得向供水单位收取,保证公共服务的公益性和公正性。四是保护好饮用水源。这是保证供水水质的重要基础。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很多是由于周边水源污染造成的。各县市区、开发区要加大饮用水水源安全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工作力度,依法严格实施饮用水水源保护制度。年底前,各县市区、开发区都要制定农村供水水源保护区管护方案。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严禁进行各类开发活动和排污行为。禁止在水源地附近发展高污染工业,坚决杜绝垃圾和有害物品堆放。要加大禽畜养殖环境管理力度,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从事网箱、围网等形式的水产养殖活动,控制农村面源污染,防止供水水源受到污染和人为破坏。要与供水系统同步建设生活污水排放处理设施,防止生活污水随意排放造成新的水源污染。对造成饮用水水源污染的企业应坚决搬迁或关闭,严禁新建、扩建影响饮水安全的建设项目。各县市区、开发区要定期开展集中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检查,对查出的问题要进行专项整治。

(四)健全机制,规范管护行为。一是加快设立农村供水管理机构。各县市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要按照《省农村公共供水管理办法》和《市农村公共供水管理办法》要求,建立健全农村饮水安全管理体制机制,确保监管工作有序进行。今年年底前,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单独设立农村供水管理机构,配备专门人员,做好农村饮水安全的规划、行业管理和监管工作,提高工程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二是建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供水有偿使用制度。供水价格按照补偿成本、合理收益、公平负担原则,实行农村居民生活用水和工业生产用水分类计价,农村居民生活用水按照保本微利的原则核定水价;工业生产用水按照成本加合理利润的原则核定水价。要按照促进节约用水、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可持续利用原则,适时合理调整农村公共供水价格。三是制定完善的供水安全应急预案。各县市区、开发区都要按照《市农村公共供水管理办法》要求,制定农村供水安全应急预案;各供水单位要根据工程情况,编制切实可行的安全供水应急预案。所有预案要做到简洁明了、实用、易操作。要定期针对性组织应急培训和演练,以此锻炼应急队伍实战能力,进一步明确部门职责,提高协作配合能力,确保一旦发现水源、水厂存在安全隐患,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努力把事故危害降到最低。同时,要完善重大事件值班、报告、处理制度,形成有效的预警和应急救援机制。四是建立信息化管理体制。到2013年,各县市区、开发区要全面建立县级农村饮水安全信息调度中心,所有新建供水工程都要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信息化管理系统,所有5万人以上的集中供水工程都要与县级信息调度中心联网,实现信息化与管理、调度、运行等各个环节的深度融合,达到自动检测、远程控制等管理目标,以信息化促进供水工程管理的现代化,提高行政监管能力、工程运行效率和水质合格率。

三、以时不我待的责任感,全面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抓好农村饮水安全,是政府之责,责无旁贷,义不容辞。县级政府作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责任主体,要建立健全工作推进机构。要成立以县市区长、开发区管委会主任任组长,分管县市区长、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任副组长,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饮水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要严格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和部门责任制,各级都要签订农村饮水安全工作责任书,层层落实工作责任,实行年度目标考核,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二)拓宽投入渠道。面广量大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投入是关键。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属公益性事业,各级政府要建立完善以县级财政投入为主、市级进行扶持奖励的投入机制,不断加大工程建设、工程管理、工程维护等方面的投入力度,为农村饮水安全工作顺利开展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同时,各级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大幅度提高本级财政对农村饮水安全的投入,市、县两级征收的水利建设基金要保证优先用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从今年开始,各县市区、开发区要设立农村供水专项资金,并逐年积累。各有关部门要争取更多的上级扶持资金用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要制定优惠政策,积极鼓励和吸引社会资金、慈善资金投资农村供水事业。要用好“一事一议”政策,“一事一议”项目资金要向建设农村饮水工程倾斜,搞好村内供水管网建设。此外,还要建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维修专项基金制度,用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日常维护。从今年1月1日起,各县市区、市属各开发区都要设立并计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维修专项基金。维修基金由水费计提和财政资金两部分构成,比例各占50%。维修基金专项用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维护。这项制度今年6月底前必须建立起来。

村委会安全饮水应急预案篇5

为进一步加强农村群体聚餐的管理,防止发生群体性聚餐引起的食物中毒,预防食源性疾病的流行,保障农村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和身体健康,确保广大群众度过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深刻认识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农村食品安全关系到广大农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由于农村群众的食品卫生安全意识淡薄,食品存放设施简陋,特别是农村红白大事的操办,存在诸多食品安全隐患,极易引发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各乡镇(街道办)、村和各有关部门,要以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抽选专门人员负责此项工作,做好事前防范,加强事中监管工作。要教育辖区群众提高食品安全意识,破除陈规陋习,坚持红白大事从简办理,移风易俗,从源头上杜绝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切实加强农村群体聚餐食品安全管理工作

(一)落实农村群体聚餐食品安全工作责任

各乡镇(街道办)要积极落实农村聚餐食品安全各项管理制度,建立完善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深入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和培训,认真做好辖区农村群体聚餐报告登记工作以及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和处置工作。

村民委员会要加强农村群体聚餐管理工作,深入开展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以及食品安全标准和知识的普及工作,增强村民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要严格落实厨师健康管理制度,负责农村群体聚餐的报告登记,协助做好食品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置工作。

各乡镇(街道办)要设立食品安全管理员,村民委员会应当设立食品安全协管员,负责农村群体聚餐登记,提供技术指导服务,报告食品安全事故,协助相关部门开展食品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置。

农村群体聚餐的主办者(承办者)以及承办厨师是食品安全的直接责任人。对于举办群体聚餐活动拒不申报登记造成食品卫生安全事故的,一切责任由未按要求申报登记的主办者和承办厨师承担。

卫生、农业、畜牧、质监、工商、食药监等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切实做好农村群体聚餐食品及其原料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二)加强农村群体聚餐的申报和管理工作

1、建立农村群体聚餐申报管理制度。村委会要向村民公布宣传农村群体聚餐申报事项。农村群体聚餐的举办者或承办者应提前3天或决定举办群体聚餐时向村委会报告,300人以上的群体聚餐由村委会向所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进行报告,500人以上的群体聚餐,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要向市级餐饮服务监督管理部门进行报告。

接到报告的村民委员会、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餐饮服务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对聚餐时间、地点、人数进行登记,并提供食品安全技术指导服务。

2、建立农村厨师持证上岗制度。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要加强对乡村厨师的管理,凡从事农村宴席操办的乡村厨师,由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进行登记,并按照食品从业人员的管理要求,督促其每年必须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和卫生知识培训,取得健康证和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后方可上岗。

3、落实群体聚餐现场技术指导服务制度。300人以下的群体聚餐由村食品安全协管员到现场进行食品安全技术指导和服务,300人以上500人以下群体聚餐由乡镇食品安全管理员到现场进行技术指导,500人以上的群体聚餐由市级餐饮服务监督管理部门指派监督管理人员到现场进行技术指导。提供现场技术指导和服务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4、落实加工场所和用具清洁消毒制度。农村群体聚餐场所应保持内外环境整洁,原料储存、清洗整理、烹调加工、餐饮具消毒等应相对分区,做到生熟分开。餐具、饮具和盛放直接入口的食品的容器使用前要进行清洗和消毒。

5、建立群体聚餐用食品及原料检查制度。农村群体聚餐举办者或承办者应采购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及原料,并索取购物凭证。使用自产食品及食品原料的,应符合相应的食品安全要求。农村群体聚餐现场加工食品禁止使用亚硝酸盐,禁止采购和使用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兽、水产动物肉类及其制品,禁止使用非食品原料和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加工烹调食品。农村群体聚餐每餐应按照品种留样,盛放于洁净的密闭容器内,在冷藏条件下存放不少于48小时,每个品种留样量不少于100克。

(三)强化宣传,提高群众食品安全意识

各乡镇(街道)、有关部门和村委会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认真履行职责,加强食品卫生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特别是加强群体聚餐卫生安全教育,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广泛普及食品卫生知识,引导群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卫生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大力倡导讲文明、树新风活动,破除陈规陋习,促使群体聚餐主办者提高自主申报意识和自觉接受监督意识。

村委会安全饮水应急预案篇6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目标,按照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镇的总体要求,通过树立典型,示范带动,促进各镇政府和镇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的落实。坚持政府推进与社会参与相结合、提高监管水平与创新监管方式相结合、宣传教育与制度规范相结合的原则,从政府、企业、社会三层面入手,结合实际,切实开展好“食品安全示范镇”创建工作。坚持以建设农村食品安全责任网、监督网、流通网等“三网”建设为重点,又好又快地发展地方经济;坚持自主创新,大力发展特色食品经济;坚持统筹协调发展,积极深入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和推进食品放心工程建设进程;坚持强化科学监管措施,提高公众食品安全的防范意识,进一步提升食品安全的保障能力和水平,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二、组织领导

为切实做好省级食品安全示范镇创建工作,成立**市创建广东省食品安全示范镇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指导和协调市食品安全示范镇创建工作负责创建活动的日常工作,办公室主任由李伟俊同志兼任。都斛镇政府也要成立相应的机构。

三、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

以健全的责任制及责任追究制为平台,积极探索和创新镇级食品安全监管机制,逐步建立靠制度管安全、监管促发展的长效机制。以加强食品从生产到消费各环节的专项整治工作为重点,按照“标本兼治,着力治本”的工作方针,突出源头治理,抓好日常监管,把整治与规范、打假与扶优、监管与自律有效结合起来,规范发展一批食品种养殖、生产加工、经营消费企业,着力构建“食品放心工程”。以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为契机,建设一批按照标准化生产规范进行种养殖、生产加工的食品产业示范基地。以实施食品安全市场准入制度为支点,促进食品产业的结构调整和产业的升级换代,发展一批当地名、特、优、新食品产业。以积极推行食品安全承诺制为切入点,打造一个以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自律信用为核心,政府监管、社会监督相结合的诚信体系。以全面推进农村食品安全监管责任网、市场流通网、群众监督网的建设,搭建一个以专为主、专兼结合、镇不漏村、村不漏点、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镇村二级食品安全监管网络,不断增强食品安全信息采编、报告及配合上级政府、食品安全监管部门食品安全预警能力的建设。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和依法行政能力的建设,培养和造就一支政治坚定、纪律严明、作风严谨、业务精良、廉洁高效的食品安全监管队伍。牢固树立“食品安全地方政府负总责、部门各负其责、企业为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意识,各方齐抓共管,确保不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确保人民群众饮食安全和身体健康,推进食品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二)创建目标。

通过创建,基本实现以下目标:

1.镇级食品安全科学监管格局基本形成,食品产业得到有效发展。农业经济增长率、食品产业总值逐年提高,地方特色食品产业比重不断增长,食品产业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势头,促进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2.食品安全示范镇具体工作列入政府议事日程,列入市政府督办事项,基本建立食品安全监管网络、食品安全诚信体系等科学合理的长效监管机制;食品企业基本建立和落实诚信承诺,食品安全责任体系建设得到进一步完善,各项监管措施得到进一步落实。

3.专项治理成效明显,食品深加工得到规范和提升,特别是分布在各行政村(社区)的小作坊、食杂店100%签订食品安全承诺书、100%建立食品购销台账制度。一般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率明显下降,无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突发性食品安全事件得到妥善处置。

4.种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得到大力发展,经济效应和综合效益明显增加;食品产业化结构进一步调优调强,能够使农业(水、畜)产品、特色食品经济显现出明显优势;结合“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形成大宗农业产品、龙头企业、种养殖农工商一体化产业显现出明显优势,促进富余劳动力就业,使当地农民增收致富。

5.农业标准化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畜牧业、水产品及农副产品的商品转化率大幅提高,切实转变食品产业经济的增长方式,不断增强食品产业对镇域经济发展的贡献。农副产品有毒有害物质残留量大幅降低,检验检测合格率逐步提高,推进食品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6.食品安全环境明显改善,各类群体性食品安全事故得到有效控制。农副产品批发市场100%纳入质量安全监测范围;食品生产加工企业100%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基本解决行政村(社区)的餐饮经营单位无证照经营问题;生猪定点屠宰率实现100%。促进当地饮食安全系数的不断提高,确保人民群众的食品消费安全。

(三)主要工作任务。

参照广东省食品安全示范镇考评标准,结合都斛镇经济发展规划,到**年底,努力实现以下工作任务:

1.食品安全监管网络进一步完善,镇(街)、村二级食品安全监管网络覆盖面达100%,镇政府对全镇镇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和各行政村(社区)食品安全工作考核率达100%,无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突发性食品安全事件得到妥善处置。

2.食品产业对当地经济起到带动促进作用。发挥“部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广东省粮食生产重点镇、省级万亩优质水稻生产示范点、**市千亩稻稻菜生产基地”优势,加强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

3.农业投入品使用得到有效规范,食品安全检测资源得到整合,鲜活农(畜、水)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5%以上。抽检各环节有毒有害物质指标均下降,检验检测合格率逐步提高。

4.生产加工行为得到有效规范,小作坊得到全面整治,食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5%以上,生猪定点屠宰率达到100%。

5.流通环节食品销售行为进一步规范。80%的行政村建立“食品安全示范店”和加快“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连锁店”建设,实现60%以上“食品放心示范店”食品统一配送,食品品种配送率达到80%以上。

6.农村餐饮店食品卫生抽检覆盖率达到100%,合格率达到95%以上,学校食堂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达到100%,农村宴席备案率(100人以上)达到100%。

7.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进货记录齐全,可追溯率达到100%。

8.制定食品安全信息收集、上报制度,协助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做好统一归集和食品安全信息工作。

9.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稳步推进,至少一个行业开展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建立试点企业信用档案,记录监督检查情况。

10.食品安全应急体系健全,应急网络覆盖面达100%。

11.食品安全宣传教育生动活泼,形式多样,公众对食品安全满意率达到70%以上。

四、工作措施

(一)健全食品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根据“食品安全工作政府负总责,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要求,继续强化覆盖各村(社区)、各职能部门和食品企业的食品安全责任网。一是要继续强化食品安全工作目标责任制管理,按照食品安全工作“三纳入”要求,严格实行食品安全工作责任追究制。二是要通过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等工作,不断加强企业自律,强化企业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意识,促进食品安全长效机制的建立。

(二)完善食品安全监督网。

在现有镇、村(社区)二级食品安全监管网的基础上,抓好监管网能力建设,重点是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镇、村(社区)食品安全工作制度,明确细化工作措施,规范工作管理,建立村(社区)食品安全协管员选拔任用制度,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应认真做好镇食品安全信息联络员和村(社区)食品安全协管员的工作指导及业务培训,保证镇、村(社区)二级食品安全监管网100%覆盖并发挥作用。

(三)深入实施食品放心工程。

都斛镇政府要协助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实施食品放心工程建设,各职能部门认真履行分段监管职责,加强协调配合,强化对省级万亩优质水稻生产示范点、**市千亩稻稻菜生产基地、鳗鱼养殖基地、四大家鱼和鳗鱼种苗养殖基地、米酒和水产品特色食品生产加工、食品经营、旅游度假区等餐饮消费环节的监管。同时做好对企业和农户的帮扶工作,重点做好农业标准化生产、食品生产企业质量管理认证、食品经营企业内部质量管理制度、“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等工作的推广,从源头把住食品质量和安全关,使全镇果蔬及食品安全水平得到整体提升,果蔬等食品产业得到整体发展,食品安全各项指标达到创建“示范镇”目标要求。

(四)扎实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

按照广东省及**市《**年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和《**市**年食品安全工作方案》的要求,根据都斛镇食品安全状况,认真抓好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整治工作以农村、食品企业集中地区为重点区域,以农产品种养殖、食品生产加工及小作坊、食品超市、农贸市场和餐饮企业为重点对象,以粮、肉、奶、蔬菜、水果、豆制品、婴幼儿食品等为重点品种,坚决打击各种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和有毒有害食品的违法行为,消除食品安全隐患,改善都斛镇食品安全状况。

(五)全力推进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

我市自2005年三月开展以“**市食品放心企业考核命名”为重要举措的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以来,已有15家食品生产加工、经营企业和餐饮企业完成了试点工作,并以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为重点,强基固本,从源头夯实了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的基础。为配合食品安全示范镇建设,今年从都斛镇食品生产加工、经营、餐饮行业中各选1家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进行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建立企业信用档案,记录监督检查情况,并进行“**市食品放心企业”考评,以促进都斛镇食品安全信用水平的整体提升。

(六)加强应急预警体系建设。

食品安全应急预警体系是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防范食品安全事故,降低事故影响和伤害的最后一道防线,必须切实加以重视。依照《**市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要求,市食品安全委员会要指导都斛镇进行应急预警体系建设,及时制定《都斛镇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和《操作手册》,并加强对镇食品安全信息联络员、村(社区)食品安全协管员的事故应急预警培训,把应急预警网络覆盖到村一级,发挥一线优势,及时发现、报告、预警、处置,积极防范并最大限度降低食品安全事故带来的损害。

(七)强化食品安全宣传工作。

一是各监管职能部门要结合日常监管工作,广泛宣传食品安全知识,宣传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企业的守法意识,增强广大群众的食品安全意识和食品安全防范能力;二是市食品安全委员会要有针对性地策划宣传主题,指导和帮助镇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制定宣传方案,牵头做好食品安全的系统宣传工作。大力宣传各级党委、政府对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视及相关职能部门开展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进展情况,特别要抓好《广东省食品安全条例》的宣传,形成全民关心、理解、支持、参与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良好氛围,为创建食品安全示范镇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五、职责分工

(一)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履行食安委办公室职能,组织开展创建工作。对创建工作进行督查调研,收集、通报创建工作动态和信息,协调解决创建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总结、推广工作经验,组织创建工作总结并初审。

(二)市农业局:负责食用农产品生产领域、生产环境、农业投入品使用和食用农产品安全以及与食品有关的植物病害的监督、监测、检疫、检验管理,深入推行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负责饲料、饲料添加剂、兽药生产和使用的监督管理,对动物产品中兽药残留量进行监测,负责动物防疫及动物和动物产品的检疫。

(三)市海洋与渔业局:负责水产品生产领域、生产环境、水产品生产投入品使用的监督、监测、检验管理。

(四)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日常监管,实施生产许可、注册、强制检验等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负责查处生产不合格食品及其它质量违法行为。

(五)市工商局和市经贸局:负责食品流通的行业管理、生产经营企业及个体工商户的登记注册工作,严把食品市场主体准入关,依法查处无照生产经营食品行为。加强上市食品质量监督检查,依法查处销售不合格食品及其他违法行为,查处食品虚假广告、商标侵权等违法行为。开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连锁店”和“食品安全示范店”建设,推进食品流通体制改革。监管生猪定点屠宰,酒类市场的行业管理,积极与相关部门配合建立食品信用体系。

(六)市卫生局:负责食品加工、流通环节和餐饮业、食堂等消费环节的卫生许可、量化分级和卫生监管。联合相关部门做好食品污染及食品安全事件的调查处理和受伤病员的救治工作。

(七)**检验检疫局**办事处:负责进出口食品的检验检疫,确保进出口食品卫生安全。

(八)市粮食局:根据有关粮食流通的法律法规、政策规定,负责粮食流通的行政管理、行业指导和监督管理。

(九)市教育局:开展好学校食品安全教育工作,协助相关职能部门抓好学校食堂的食品安全工作。

(十)都斛镇人民政府:加强行政区域内食品安全工作的领导,完善镇食品安全工作制度,细化工作措施,落实工作职责。重点抓好镇食品安全信息联络员和村(社区)食品安全协管员选拔、培养、管理工作,食品安全宣传、食品安全信息工作,集贸市场、农村宴席食品安全监管,在相关部门的指导帮助下落实行政区域内的食品安全工作。

(十一)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其他成员单位:配合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和都斛镇政府,根据本部门职能做好食品安全和创建食品安全示范镇相关工作(具体职责分工详见附件)。

六、时间安排

食品安全示范镇创建工作从**年5月起至**年11月止,分宣传准备、组织实施和检查验收、巩固三个阶段进行。

(一)宣传准备阶段(**年5月)。

召开食品安全示范镇创建工作动员会并开展培训、宣传发动工作,宣传创建“食品安全示范镇”的指导思想、重要意义,统一思想认识,营造良好工作氛围。

(二)组织实施阶段(**年6月—**年10月)。

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制定《都斛镇开展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镇活动实施方案》。各有关部门、都斛镇要对照工作目标,认真部署各项工作,落实创建任务,并及时向市食品安全委员会报告示范镇创建工作进展情况。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加强与相关监管职能部门的联系,及时掌握工作开展情况,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督促检查,及时总结经验,查找问题,以推动创建工作的开展。

(三)总结验收、巩固阶段(**年11月)。

按照《广东省食品安全示范乡镇考评标准》开展自查自评,认真总结工作成效和经验并书面报告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将于**年11月20日前按照《广东省食品安全示范镇创建活动考核标准》对都斛镇开展省级食品安全示范镇创建工作进行检查考核;11月25日前将检查考核情况上报**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并做好创建成果巩固工作,准备接受**市和省食品安全委员会考核验收。

七、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食品安全示范镇创建活动由市人民政府统一领导,市食品安全委员会组织实施,日常工作由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协调,各相关职能部门和都斛镇政府负责落实。

(二)强化协调配合。

各食品安全监管职能部门要严格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协调配合、加强信息通报、加强联合整治,努力消除监管盲区死角,齐心协力做好各项工作。

(三)抓好典型示范。

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要切实加强督查调研,及时总结好的经验做法,树立典型,及时推广,促进创建工作的整体推进。

(四)严格经费管理。

都斛镇要根据实际需要加大专项经费投入,在积极争取**市级经费支持的同时,我市财政给予一定的配套经费保障,市食安委要认真编制经费使用计划,报市人民政府审定后专项使用,确保创建工作顺利开展。

(五)创新监管方式方法。

各有关部门单位要解放思想,创新监管方式方法,在食品生产加工环节,要探索将小作坊式的食品加工厂组建成农民合作社,促使其成为规范化生产加工单位,规范其生产,从而使食品安全更加有保障,同时也做大做强品牌。在流通、餐饮环节,要进一步推进索证索票制度、台帐制度等长效机制的落实,严格按照《广东省食品安全条例》规定,要求批发商建立食品购进、销售纪录,提供证照、产品合格证、票据等给零售商、餐饮单位,并且规范票据格式。在餐饮环节,要探索取缔无证照流动食品摊档、饮食店的联动机制,引导其合法经营。要积极探索农村集体宴席管理模式,做到管得住、管得好,防止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发生。特别是对企业,要积极为他们出主意、想办法、搞好服务,实实在在把工作做好,改善都斛镇食品安全状况,确保食品消费安全。

村委会安全饮水应急预案篇7

一、全县农村人畜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基本情况

人多地少,山大沟深,干旱缺水,是我县的基本县情。长期以来,全县农村40多万群众普遍吃水困难,绝大多数干旱山区群众吃水要到几公里以外的地方昼夜等水,人担畜驮找水,农村人畜饮水困难成为制约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瓶颈”。近年来,我们从这一基本县情出发,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把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困难作为全县农村基础建设的重中之重,提出了“村村通自来水”的奋斗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弘扬精神,全民参与,苦干实干,全力实施农村人畜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2011年以来,全县累计完成人饮工程建设投资8018万元,其中国家投资3775万元,借贷1035万元,群众自筹及以劳折资3208万元,先后建成了南部人饮、中部人饮、北部人饮、洛水北调、梁河北调等“五大人饮工程”,今年又新开建了总投资1320万元的店峡南调人饮工程,实现了送水上山、引水入户,从根本上解决了18个乡镇、243个村、3.77万户、20.2万人、4.57万头大家畜的饮水困难,加上2011年以前利用小人饮、水窖等形式解决的8万人,目前全县累计已有28.2万农村饮水困难人口吃上了自来水,占全县34万缺水人口的82.9%。预计到今年年底,全县累计可解决31.2万人的饮水困难,占全县34万缺水人口的92%。事实充分证明,实施农村人畜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不仅让广大群众吃上了安全的、卫生的、干净的自来水,提高了农民特别是妇女儿童的健康水平,还减轻了农民找水、取水负担,极大地解放了农村劳动力,使得广大群众通过外出务工,发展庭院经济和养殖业、种植业,增加了经济收入,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为今后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赢得了广大群众的衷心拥护和上级组织的充分肯定。老百姓说是干了一件“祖祖辈辈想也没有想到的大实事”,省委书记苏荣赞扬“的人畜饮水工程是一件积德行善、造福百姓的事情”。

在人饮工程建设中,我们始终坚持“建管并重、以建带管、以管促建、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以规划为龙头,以项目为支撑,以科技为保证,大力度推进工程建设,配套落实管理措施,有效促进了人饮建设与管理的协调发展。主要做法是:

1、顺应民意,超常规谋划农村人饮工程。我县群众饮水相当困难,水资源分布严重不均,解决农村人畜饮水问题是广大群众最期盼、最迫切的事情。县委、县政府及时顺应群众的愿望,把人饮工程建设作为解决群众急需、事关长远发展的大事来对待,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谐社会的高度来认识,在深入调研、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立足县情、水情,果断决策,不失时机地把农业基本建设的重点从“坡改梯”转移到“旱改水”上来,抢抓国家实施人饮解困项目的历史机遇,大胆作出了利用3—5年时间实现全县“村村通自来水”的奋斗目标。一是在普查论证全县水资源及利用现状的基础上,立足长远发展,制定了《县农村人饮工程建设五年规划》,编制了年度实施方案,为彻底解决40.2万农村饮水困难人口的吃水问题绘制了蓝图。二是坚持从县情实际出发,依据地理状况,提出了因地制宜,有水源就近解决,无水源异地调水,大规模、跨乡镇、跨流域建设的基本思路,保证了人饮工程建设的正确方向。充分利用我县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自然地势落差优势和关山林区丰富的涵养水资源优势,建成了中部山区人饮、洛水北调人饮和梁河北调人饮等三个自流式人饮工程;利用水洛河浅层地下水,建成了南部山区和北部山区两个高扬程电提式人饮工程。三是科学论证,大胆实践,采取“异地调水、自流引水、集中供水、远距离倒虹吸”等多种工程措施,分步实施了一批工程规模大、技术含量高、受益范围广的大型人饮工程。特别是在洛水北调和梁河北调工程建设中,大胆采用倒虹吸技术,成功地解决了供水工程跨河跨沟、翻山越岭、进村入户的技术难题,降低了运行成本,走出了一条符合县情、水情的农村人饮工程建设新路子。

2、先干后要,靠项目支撑农村人饮工程。我县是一个农业大县,财政穷县,没有国家、省、市的大力扶持,没有项目上的有力支撑,要想建设大规模人饮工程根本无从谈起。多年来,我们牢固树立“项目就是生产力”的思想,本着“有钱要干,没钱也要干,群众急需的事再困难更要干”的决心,敢想敢干,真抓实干,紧紧抓住国家加大对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的政策机遇,千方百计向上争投资、上项目。2011年以来,先后实施了六大人饮工程,完成国家投资3775万元。在项目实施中,始终坚持两点:一是发扬“三干”精神,就是有钱要干、没钱也要干的“敢干”精神,先干后要、干中争取项目扶持的“先干”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苦干”精神,在全力实施人饮解困项目的同时,对列入国家投资规划的项目,经过科学论证先干起来,然后在干中争取,既为项目立项争取了主动,又加快了发展步伐。去年实施的梁河北调人饮工程,就是在国家投资尚未落实的情况下,采取借、贷、垫等办法,超前建设的人饮工程。今年开建的店峡南调人饮工程,目前国家投资也尚未落实,我们已经全面开建。二是多方筹资。在解决配套资金方面,我们采取了财政挤一点、群众拿一点、投工投劳省一点和占地不征用、青苗不补产、树木不赔偿、入户自己筹等多种办法,有效弥补了资金缺口,保证了项目建设。五年来,仅群众自筹及以劳折资3208万元,占总投资的40%。

3、实干攻坚,大力度建设农村人饮工程。在人饮工程建设中,我们按照“政府主导、群众参与、上下一心、同台唱戏”的思路,充分发动干部群众苦干实干,攻坚破难,超常规建设,强力度推进。一是每年都把人饮工程项目作为政府为民承诺的“十件实事”之一,在县人代会上明确向人民代表报告当年新建的项目、通水的乡村、解决的人数,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二是县上专门成立了工程建设领导小组,明确了主抓领导、配合部门和乡镇,落实了工作责任,并制定考核办法,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年底严格兑现奖罚。设立了项目建设办公室,由水务部门选派30多名工程技术人员蹲点抓实施,跟班搞质检。在项目建设中,围绕“建一流工程、建精品工程”的目标,把质量作为人饮工程的根本来抓,自我加压,严格把关,强化监管,全面推行招标制、合同制、监理制和项目法人责任制的“四制”管理办法,坚持实行施工单位自检、建设单位复检、上级部门终检的“三检”制度。聘请水利专家现场监理,实行质量终身负责制。这些措施,为工程建设优质高效奠定了基础,近年来工程的优良率达到了90%以上。三是发扬“用一分钱办十分事”的作风,采取宣传发动、典型带动、利益驱动的办法,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人饮工程建设的积极性。如在洛水北调、梁河北调等工程建设中,在项目投资有限,施工管道穿越森林、岩石等特殊地段,施工难度极大的情况下,沿途乡村社积极发动群众义务投工投劳,开挖、填埋管道2183公里,移动土石方143万方,折合资金567万元。

4、创新机制,高标准管理人饮工程。为了保证农村人饮工程能够长期、持久地发挥效益,我们采取边建设边管理、建设与管理同步进行、整体推进的办法,狠抓了以专管机构建设、群管网络建设、制度建设和供水服务为重点的建后管护工作,有力地促进了人饮工程管理向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迈进。一是及时建立了专管机构。按照“建管并重、以管为主”的原则,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就配备了管理人员,从而使工程管理从一开始就走上良性发展轨道。目前,全县共建立了8个人饮管理所,配备了近百名专业管理人员。今年我们又从加强统管的需要出发,成立了全县人饮工程管理总站,配备了7名管理人员,促使各个环节管理措施落实到位。二是健全群管网络。坚持“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让用水户直接参与工程管理。以受益乡村为单位,建立了县、乡、村、社、户“五位一体”的群管网络。选择群众代表参与工程管理,共建立群管小组258个,落实群管人员549人,积极探索出了一条群众参与式管理的新路子。三是建立健全了管理制度。2012年县上制定了《县人畜饮水工程管理使用暂行办法》,去年县上又出台了《县人畜饮水工程水源保护与污染防治暂行办法》;今年水务部门制订了《县人畜饮水工程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县农村人畜饮水工程群众参与式管理办法》,各人饮工程管理单位相应制定了《泵房、蓄水池安全管理制度》、《机电设备安全操作制度》等一整套规章制度,还与群管人员签订了《工程管理合同》,使人饮工程管理有规可依、有章可循。四是优化了供水服务。坚持在优化服务上下功夫,在一水多用上求突破。按照工程配套到位、用水计量管理到户的要求,对所有建成运行的人饮进户工程都采取一户一表、当月收费、现场开票、按户计帐的公开水费收缴方式,管理人员严格执行水费征收标准,定期上门开展服务,真正使群众吃上了明白水、放心水和满意水;对于富余水量,采取建立“用水示范户”的办法,引导、扶持受益户用自来水发展养殖业和庭院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达到了以水养水、良性循环的目的。五是狠抓水利队伍建设。多年来培养出了一支爱水利、懂技术、善管理,爱岗敬业,吃苦能干,以专业人才为主体的领导班子和技术队伍,一年接着一年干,年年都有新发展,为全县水利事业发展注入了不竭的内在动力。

二、市人大一届三次会议1号议案办理情况

今年在市人代会上,我县代表提出了“关于加大我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力度的议案”,被市人大一届三次会议列为1号议案。今年全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涉及7县区7.88万人,其中分解给我县2.28万人。为了真正把市人大一届三次会议1号议案落到实处,切实解决干旱山区群众长期饮用高氟水、苦咸水、污染水和普遍缺水的问题,年初在县人代会上,县政府把“农村人畜饮水工程建设”作为“十件实事”之一;在全县经济工作会议上,县委、县政府关注民生,自我加压,明确提出要把加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作为当前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件大事来抓,决定续建梁河北调人畜饮水工程,新开建店峡南调人畜饮水工程,集中解决农村4万人的饮水困难。在上半年开展的第一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县水务部门把加快农村人畜饮水工程建设作为“体现先进性、推动大发展”的具体行动,加大工作力度,超前完成了预定目标任务。为促进农村人畜饮水安全工程顺利开展,除县上统一组织多次督查外,县人大在7月份集中两天时间进行了专题视察,市政府闫市长在5月31日就市人大1号议案办理情况专门来我县进行了检查督办,进一步加快了我县农村人畜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在各级各部门的关心支持下,经过全县上下不懈努力,梁河北调人畜饮水工程已于6月底全面建成,今年解决了2.6万人的饮水困难,店峡南调人饮目前已经完成进户工程1500户,预计到年底可解决3万人的饮水困难,全年共可解决5.6万人的饮水困难,比市上下达任务超额3.32万人。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总体上看,我县农村人饮工程的建设与管理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实实在在地解决了老百姓生产生活上的一些具体问题,但是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相比较,与老百姓致富奔小康的迫切愿望相比较,还存在一定差距和问题。

一是工程建设任务重,国家投资缺口大。在工程建设方面,近几年我们虽然连续建成和开建了“六大人饮工程”,到今年年底,累计可解决31.2万人的饮水困难,但与40.2万饮水安全人口相比较,任务还很艰巨。在工程投资方面,由于我们工程建设超前,而国家的投资拨款滞后,造成资金缺口越来越大。

二是自动化、信息化管理的水平低。在工程管理方面,尽管我们采取了边建设、边管理和建管并重、以管为主的办法,但这种管理模式仅停留在简单、单一的人工管理水平上,与自动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的管理要求差距很大。这种落后的管理方法,不仅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加大工程运行成本,而且在水量调配、隐患排除、以及突发事件的应急抢险等方面造成被动。

三是“分工负责、分级管理”的管理办法还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工程管理的任务主要依靠专业管理单位,群众参与式管理的机制还没有真正形成。面对量大面广、点多线长的供水网络,只有十几个管理所和几十名管理人员,管理力量严重不足,影响着人饮工程的安全运行。

四、今后工作打算

今后,我们将重点围绕“人饮自供化”这个奋斗目标,紧紧抓住国家饮水安全项目的投资机遇,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力争在一、二年内实现“村村通自来水”的目标,使全县40.2万农村人口全部吃上干净、卫生、安全的自来水。

一是进一步加大农村人饮安全工程建设力度。去年底,国家在全面完成三年人饮解困任务之后,整个工作重点已经由人饮解困进入到饮水安全的转折期。这个转折既符合我县农村人饮工作的发展要求,也符合广大群众的迫切愿望。这个转变的重点是在水质、水量和取水方便程度三个方面上提出了新的标准。从去年12月份开始,我们按照国家饮水安全项目的规划标准,编制了农村饮水安全调查评估报告、“十一五”农村饮水安全规划和农村饮水安全总体规划,把全县剩余的25.2万农村安全饮水困难人口全部列入了规划本子,已上报省水利厅,争取进入全省安全饮水规划总盘子。围绕总体方案,我们将认真规划论证阳川人饮、河川人饮、水洛河川人饮和章麻河调水工程等一批骨干人饮工程,为实现“村村通自来水”目标提供项目支撑。同时,在今后的人饮工程建设中,切实抓好水污染的防治和水质的化验监测工作,确保水源水质完全符合国家农村饮水安全的标准要求。

村委会安全饮水应急预案篇8

食品药品安全是民生之本、和谐之基、安国之策,事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加强食品药品监管,保障公众健康安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认真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重要体现,是推动食品药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障。

去年,全县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各乡镇和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下,坚持以人为本,强化依法监管,加大整治力度,全县食品药品安全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全年没有发生重大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和药害事件,有效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县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战线的全体干部职工开拓进取、扎实工作的结果;是食品药品监管、卫生、工商、公安、质监、农业等部门和各乡镇严格执法的结果;也是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守法经营、优质服务的结果。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县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形势依然严峻。食品安全方面: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多、小、散、乱、差的状况在短时间内难以根本转变,生产工艺落后,加工设备简陋,从业人员素质低下,无证生产率高达80%;食品生产加工销售环境脏、乱、差,尤其是街头饮食摊点卫生条件差;食品市场以假充真、以劣充好的问题依然存在。药品安全方面:少数农村药店、卫生院、个体诊所、村卫生室还存在储存条件差、药品管理不规范的现象;假劣药品、过期失效药品、霉烂变质药品还在农村时有发现。这些问题充分说明,我县食品药品安全还存在突出问题和隐患,监管任务艰巨。食品药品安全无小事,一出事就是大事,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各乡镇和职能部门必须时刻绷紧食品药品安全这根弦,要从讲政治、保稳定、促发展的高度,认识再提高,工作再努力,措施再完善,要始终以民生为念,替百姓着想,为群众解忧,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确保群众饮食用药安全。

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扎实推进我县食品药品整治和监管工作

当前,全县上下正全面贯彻落实市委第三次党代会议精神,党的*也即将召开,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的任务十分繁重。任何地方、任何环节出现疏漏,都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各级各部门务必本着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把今年食品药品整治和监管工作当作一项政治任务,抓出声势,抓出实效。从本月开始,到10月1日之前,要在全县深入开展一次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各乡镇、县级相关部门要精心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并在6月20日前报县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办公室。

(一)扎实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确保人民群众饮食安全各乡镇政府、各食品监管职能部门要按照国务院关于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的要求,在认真总结和分析我县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成效和经验的基础上,本着“标本兼治、着力治本”的原则,切实抓好今年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要进一步强化“政府牵头、部门配合、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工作机制,围绕食品安全监管的重点环节、重点品种、重点区域、重点场所、重点时段,明确任务、细化目标、落实责任,加强领导与协作,形成整治合力,务求取得令公众满意的成效。应重点抓好四个环节的专项整治工作:一是种植养殖环节,加大农产品污染源头治理力度;二是生产加工环节,坚决打击黑窝点和使用非食品原料的行为,进一步完善食品和食品相关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建立健全不合格食品召回制度;三是流通环节,加大对各类食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小食杂店、小摊点的监管力度,下大力气解决无证无照、超范围经营食品,经销过期霉变、有毒有害和不合格食品等问题;四是消费环节,推进对餐饮企业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在餐饮企业和集体食堂推行原料进货溯源制度,防控食物中毒事件和食源性疾病发生。

(二)全面整顿药品市场秩序,确保人民群众用药安全

各乡镇和相关职能部门要按照全县的统一布署,加大对重点环节、重点区域、重点单位和重点产品的整治力度,严查薄弱环节,整改安全隐患,严管难点领域,强化综合治理,最大限度减少药害事件的发生。要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不断创新监管方式,加强对药品生产、流通、使用各个环节的监管,发现隐患,立即消除。加大对制假售假等性质恶劣的大案要案查处和曝光力度,形成净化市场的合力,确保公众用药安全有效。

(三)完善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应急体系,增强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要进一步加强食品药品安全应急机制建设,健全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完善应急预案和管理制度,逐步建立食品药品应急管理信息平台。要搞好应急演练,让相关人员都熟悉应急处置的运行程序,增强应急管理能力和处置能力,不断提高应急水平。应急预案要进社区、进企业、进基层,特别要进农村,横向到边,纵向到底,逐步形成全社会的食品药品安全快速预警与反应体系。一旦发生事故,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进行处置,消除危害。

(四)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严厉惩处食品药品违法犯罪案件

各食品药品相关监管部门要及时与司法部门加强衔接,该移送司法机关处理的要移送司法机关处理,不能以罚代刑,将涉嫌犯罪案件滞留在行政执法环节。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和行政监察部门要加大打击和执法监督力度,坚决纠正监管不到位、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以罚代管等行为,做到案情没有查清的不放过,责任人没有依法处理的不放过,内外勾结的机关工作人员没有追究责任的不放过,防范整改措施不到位的不放过。

(五)广泛开展食品药品安全宣传活动,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各乡镇和职能部门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以及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宣传食品药品安全方面的科普知识,向人民群众宣传食品安全知识、安全用药知识,使广大消费者树立维权意识、安全意识和防范意识。要加大对优质食品、优良品牌和优秀企业的宣传力度,增强群众消费信心。要深入发动群众积极参与打击制假售假行动,使制假售假行为在社会上无以立足、无处藏身。

三、把握政策,强化措施,积极稳妥地推进乡镇药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

按照全市的统一部署,我县乡镇药品安全监管执法改革工作将在本月30日以前基本到位。通过实施乡镇药品安全监管委托执法改革,明确乡镇药品安全监管职责,落实乡镇药品安全监管人员,建立“责任主体明确、资源配置合理、监督机制配套”的农村药品安全监管体系,切实解决农村药品监管执法缺位等突出问题,使农村药品市场秩序更加规范,合理用药水平得到提高,农村群众用药安全感普遍增强,实现农村药品安全状况的根本好转。

实施乡镇药品安全执法监管改革工作,是依法行政的重要举措,是行政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的具体措施。概括起来,今年我县乡镇药品安全执法监管改革工作的重点有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明确乡镇政府药品安全监管职责。通过县食品药品监管分局与各乡镇人民政府签订《药品安全监管委托执法协议书》,界定乡镇政府法定职责、规范委托执法职权、明确协助执法义务,解决乡镇行政执法权责不明、监管不力、执法缺位等问题,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增强乡镇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二是建立健全乡镇药品安全监管队伍。按照“一专多能、专兼并容”和不增加人员编制的原则,由乡镇人民政府在内设机构中选配2名以上与工作任务相适应的专(兼)职乡镇药品安全监管人员;三是实施药品安全委托行政执法。乡镇药品安全监管员经县法制部门考试合格,取得重庆市行政执法资格和行政执法证件后,依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委托的事项及权限履行行政执法职责。

乡镇药品安全执法监管改革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情况复杂,任务艰巨。各乡镇人民政府要严格按照市政府《关于改革乡镇执法监管强化公共服务试点工作的决定》(*府令198号)、市政府办公厅《关于改革乡镇药品安全执法监管工作的意见》(*办发[20*]27号)和《*改革乡镇药品安全执法监管工作实施意见》(*府办发〔20*〕55号)的规定,依照签订的《药品安全监管执法委托协议书》明确的职能职责,结合乡镇实际,务必认真组织实施。各乡镇人民政府主要领导要认真履行好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做到组织协调、工作力量、保障措施,责任落实“四个到位”,推动改革工作不断深入,取得成效。

对乡镇监管执法中越权、失职、渎职、、的工作人员要及时启动追责程序,认真追究相关人员的行政和经济责任;对落实不力或拒不执行《实施意见》要求的,要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并及时向县政府报告;情节严重的,县政府将按照《重庆市政府部门行政首长问责暂行办法》的规定追究有关单位负责人的责任。县委督查室、县监察局要加大督查力度,确保6月30日前改革工作全面实施到位。

四、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不断提高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水平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关键在于落实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要痛下决心,抓紧建立健全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生产企业作为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体系。

(一)乡镇政府要对本辖区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负总责

维护民生,保障本辖区的秩序和安全,是乡镇政府的重要责任。一个地方食品药品安全状况好不好,关键是看当地政府重视不重视,是否把老百姓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挂在心上,是真抓实干还是敷衍塞责。当前,各乡镇一是要定期评估分析本辖区的食品药品安全状况,找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研究制订相应的监控措施,狠抓落实并加强监督检查。二是要支持监管部门正确履行职责,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执法环境。三是要做好食品药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和案件查处工作,促进乡镇食品药品安全形势不断好转。

(二)食品药品监管职能部门要分兵把口、密切协作

在食品“从农田到餐桌”的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环节和药品的生产、流通、消费环节中,涉及农业、质监、工商、卫生、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各部门肩负着不同的责任。各职能部门间务必密切配合,相互衔接,加强食品药品安全信息管理和综合利用,构建部门间信息沟通平台,实现无缝式监管。对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整治、早解决。一旦发生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各有关部门要按职责分工迅速介入,尽量把损失和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

村委会安全饮水应急预案篇9

一、制定《松花江流域哈尔滨江段水污染防治实施方案》

年初,为进一步落实国家《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__-20__)》要求,我处组织制订了《松花江流域哈尔滨江段水污染防治实施方案(20__-20__)》,并经市政府同意印发。“十一五”期间,我市将通过实施饮用水源保护、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重点污染源治理、流域综合整治、环境监管能力建设等五项工程,强化松花江水污染防控工作,确保流域水环境质量有较大改善。同时,经过我处大量的调查摸底,健全了我市工业企业污染治理项目库。结合国家规划,积极配合省、市发改委,将哈尔滨气化厂等9个点源治理项目、朱顺屯等3个饮用水源地保护区综合整治项目及文昌三期等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报国家,争取国家资金支持。目前我市三大类24个项目已纳入国家流域治理规划中,总投资约22.5亿元,争取国债支持6亿余元。

二、进一步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

(一)组织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划界工作。经调查,全市共有35处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地表水和地下水)。目前,依兰、方正等县已经完成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划界工作,已报我处备案,其他各区、县(市)正在按要求进行划界工作。

(二)组织对饮用水源保护区内污染源进行整顿。四方台、朱顺屯两处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放牧点已被取缔,已对较大的度假村下达限期整改通知,目前度假村已确立治理方案,较小的度假村由道理区政府负责马上搬迁;程家岗垃圾处理场的整治方案正在进一步论证之中。西泉眼确定了21家存在环境安全隐患的单位,其中在坝里的11家餐饮服务单位已确定了集中治理方案,现正在落实资金;坝外的6家单位限期治理,其余的4家单位计划搬迁。磨盘山已形成了向市政府的汇报材料。

(三)继续开展湖库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宾县环保局多次组织有关部门及二龙山湖库内的单位去吉林市松花湖进行调研考察,并最终确定了由吉林市环科院负责对二龙山13家企业进行治理,目前正在制定治理计划。道里区正在组织对太平湖内的单位进行调查,7月初能够完成。

(四)组织饮用水源地污染源治理项目申报工作。朱顺屯、四方台饮用水源地、西泉眼水库、磨盘山水库等保护区内的污染源治理项目共落实了1.24亿的资金支持。

三、进一步加强工业企业污染防治工作

(一)继续抓好限期治理工作,巩固和提高工业企业稳定达标水平。年初以来,我们确定了包括哈尔滨气化厂、哈药集团制药总厂、哈尔滨华尔化工有限公司、蓝星集团哈尔滨分公司、中石油哈尔滨分公司等100家单位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改造项目。并依法对哈尔滨气化厂、哈药集团制药总厂等超标、不稳定达标排放废水的32家工业企业下达了限期治理通知,要求其在期限内限产、限排,安装、改造或完善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废水达标排放。同时,我们对哈航集团等50余家重点工业企业下达了限期治理通知,要求限期改造除尘器、型煤炉及清洁洁能源,实现烟尘达标排放,进一步提高除尘效率。

(二)加快推进工业企业的煤堆、灰仓等集中堆放场所扬尘防护设施建设。目前,哈药、哈啤、世一堂等灰棚建设工程已完成;哈热电厂已将粉煤灰储灰场建设工程列入机组扩建项目及除尘系统改造的整体规划中,并确定治理方案,报总公司审核通过后即开工建设;哈航厂外道线灰场已确定治理方案,正待集团审核通过后开工建设。其它企业灰棚、煤棚建设工程正在实施中。

(三)在医药、化工企业中开展环境行为评价试点工作。年初,我处组织22家市直管医药、化工行业企业召开工作会议,部署了环境行为评价试点工作,各企业已启动该试点工作。下步,我们将组织有关区县市环保局及相关企业参加国家统一组织的技术工作培训班。

(四)在流域及重点工业企业中开展环境安全大检查。根据国家、省有关要求,我处负责组织对流域、重点企业开展了两次大规模环境隐患排查工作。3月13日至17日按照省、市环境保护与安全生产工作紧急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组织市安全、城管、水务、供排水等部门成立了三个环境安全隐患排查组,集中力量深入到各区、县(市)和有关企业中开展环境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对77家存在问题的单位4月14日至4月26日,为进一步落实华建敏国务委员在我省考察批示精神,根据省委常委、市委

村委会安全饮水应急预案篇10

一、指导思想与工作原则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食品安全监管,继续坚持“政府统一领导和负总责、部门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社会广泛参与”的食品安全工作机制,坚持因地制宜、分类监管、防打结合、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集中整治与制度建设、严格执法与科学管理、打假治劣与扶优扶强相结合的原则,加大综合执法和联合执法力度,确保专项整治行动取得实效。

二、工作重点和预期目标

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继续以农村、城乡结合部和城市社区为重点区域,重点抓好面粉、食用植物油、肉及肉制品、蔬菜、奶制品、豆制品、儿童食品、水产品、畜产品、食盐、饮料、酒、瓶(桶)装水、散装食品、保健食品等重点品种的整治,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和有毒有害食品的违法犯罪行为。通过整治,使我区食品生产经营秩序进一步好转,食品安全事故明显下降,食品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食品消费安全感进一步增强。预期目标如下:

(一)蔬菜农药残留平均超标率下降2个百分点以上,瘦肉精平均检出率低于1%,饲料抽检合格率达到93%以上。

(二)13类食品生产许可证发放完毕。基本消除儿童食品违法使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食品生产领域食品质量卫生监督抽查合格率提高2个百分点,生猪定点屠宰率达到91%以上,定点屠宰检疫率维持100%。

(三)经营企业全面推行食品进货检查验收、索证索票、购销台账和质量承诺制度。在峡窝镇至少建立2个“食品安全放心示范店”。城区、农村市场食品合格率分别提高2个和3个百分点,面粉中增白剂平均超标率下降3个百分点。城乡市场奶粉抽检合格率达到95%以上,其他儿童食品抽检合格率提高到80%。

(四)全区范围内90%的餐饮单位(面积大于30平米)、100%的学校食堂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食品卫生抽检合格率达到90%以上,食物中毒人数减少5%,餐饮具消毒情况抽查合格率提高10%以上。

(五)积极推进散装食品标签规范化管理工作。在总结年散装食品标签规范化管理工作的基础上,力争年在全区的城乡连锁超市(商场、食品店)实施散装食品标签规范化管理工作。

三、主要任务与具体要求

(一)进一步加强农村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认真落实市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农村食品安全工作的实施方案》,切实加大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力度,突出抓好分散在广大农村的各类食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个体商贩、小作坊、小商店、小食店、小餐馆等的整治,有效遏制假冒伪劣食品流向农村市场的势头,保障农民群众的健康安全;积极探索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长效机制,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推进食品安全流通网、监管责任网和群众监督网建设,建立农村专兼职食品安全管理队伍,充分发挥农村食品安全协管员和信息员的作用,填补监管空白。

(二)进一步加强对初级农产品源头污染的整治。深入推进“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组织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绿色行动,开展对农产品产地环境的治理,防止工业排放物污染农产品产地;加大对农业投入品的监管,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农药,推广使用高效低残留的农药;加大农资违法案件查处力度,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资行为,启动“放心农资下乡进村”试点,推进农资连锁经营和信用体系建设,加强对农民的服务指导,提高农民科学选购和使用农资水平;完善“两级三层”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建设,强化农产品质量例行监测,建立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预警系统;继续开展种植业产品农药残留、畜产品“瘦肉精”、水产品“氯霉素”、“孔雀石绿”和液态奶复原乳等质量安全监测工作,促进农产品污染源头追溯。

(三)进一步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整治。继续实施食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百千万工程”,积极推进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工作。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厂、点)进行普查,健全食品企业档案,严格证后监管,严查无证生产;推进食品标准建设,提高企业标准化意识,组织开展强制检验和专项监督抽查,督促企业严格按照标准生产、严格出厂检验;加快实施食品包装材料、食品添加剂等食品相关产品的生产许可、强制检验等市场准入制度及使用食品添加剂的备案制度,规范食品标签标识,加强对非食品用原料的风险监测,严厉打击使用非食品原料加工食品的违法行为;大力整顿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质量安全,规范食品生产经营行为,加大无证查处力度,取缔非法生产加工食品的小作坊;进一步完善区域监管责任制,对食品安全问题做到早发现、早控制、早处理,积极应对食品安全突发事件。

(四)进一步加强对食品流通环节的整治。认真贯彻落实《省流通环节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省人民政府令第96号),加大食品安全专项执法检查力度,规范食品经营行为。全面清理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经营资格,规范食品市场准入和退市行为,严把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准入市场关;强化日常监管,以城市社区、农村和城乡结合部以及商场、超市、集贸市场和批发市场为重点区域开展专项执法检查,落实食品经营者进货检查验收、索证索票、购销台帐、不合格食品退市、食品质量责任、自查自纠等自律制度;建立健全食品质量准入体系,扩大食品日常监测和快速检测的覆盖面,完善食品安全监测数据直报点制度;加大食品违法案件查处力度,重点查处制售假冒伪劣食品、无证无照生产经营中使用非食品添加剂、虚假广告、商标侵权、假包装、假标识、假商标印制品等违法案件,建立健全重大食品违法案件逐级报告制度和案件协查与协作机制;认真组织开展散装食品标签标识的监督检查,严厉打击经销假冒伪劣、过期变质和有毒有害散装食品的违法犯罪行为,总结散装食品标签规范化管理工作经验,在乡(镇)、村开展散装食品标签规范化管理试点工作。

继续推进“三绿工程”,确保上市销售食品的渠道正、品质好、手续全。加强对畜禽屠宰行为的监管,严格生猪定点屠宰操作规程和检疫检验制度,严厉打击私屠滥宰和制售注水肉、病害肉等违法行为,开展屠宰企业资质等级评定试点工作;认真组织食品流通企业开展清仓查库活动;贯彻落实《酒类流通管理办法》(商务部令年第25号),开展酒类市场专项整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饮酒安全。

(五)进一步加强卫生监督许可及餐饮消费环节的整治。继续推进“食品安全行动计划”,贯彻实施《食品卫生许可证管理办法》、《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学校食物中毒事故行政责任追究暂行规定》,全面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严格食品生产经营和餐饮单位卫生许可方面的规范和要求;进一步规范食品生产企业的卫生许可证发放审核和监督工作,对婴幼儿配方食品、瓶(桶)装水、膨化食品、食用植物油等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和学生营养餐配送单位的卫生许可情况开展专项整治,对不符合要求的企业,依法予以查处;切实搞好农村食品卫生专项整治,强化对农村集贸市场和餐饮单位的食品卫生监督检查,清理不符合卫生条件的餐饮单位,严厉查处无卫生许可证生产、经营食品和开展餐饮服务的违法行为;继续加大《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卫生规范》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建立食品添加剂生产情况的动态监管制度,进一步规范食品添加剂生产经营及使用行为;开展以餐饮单位餐饮具消毒情况为重点的专项整治,认真落实餐饮具消毒卫生规范。

(六)认真开展重要节日期间的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结合“五一”、“十一”、“中秋”、“元旦”和“春节”等重要节日期间食品消费特点和存在的主要食品安全问题,扎实开展重要节日食品专项执法检查,依法查处假冒伪劣、有毒有害、过期霉变等食品(含清真食品),加强节假日食品市场监测,引导群众科学消费、安全消费,保证人民群众饮食安全。

(七)继续开展保健食品专项整治。认真落实《保健食品良好生产规范》,以调节血糖类、减肥类、抗疲劳类等3类保健食品为重点,建立保健食品生产情况动态监管制度,严肃查处未取得卫生许可证等违法生产保健食品行为;加强保健食品质量安全和广告监测工作。

四、保障措施及工作要求

(一)全面落实食品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区政府对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负总责,有关部门要按照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和责权一致、实事求是、客观公正、落实到位的原则,将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的具体任务和工作目标落实到位,并切实抓实抓细,抓出成效。

(二)加强食品安全信息工作。进一步落实《上街区食品安全信息及报送制度》和《上街区食品安全质量公报制度》,各部门应将工作开展情况及时报区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开展乳品、猪肉、香精香料、甜味剂、化妆品、面粉、植物油等重点品种的信息收集和分析工作。结合我区实际,选择重点品种和环节的重大危害因素开展食品安全调查和分析。

(三)健全食品安全事故应急体系。按照国家、省、市有关规定和《上街区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郑上食药安〔〕4号)的有关要求,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事故报告系统,完善事故应急处理机制,组织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的培训和演练。严格执行应急预案规定的各项措施,积极组织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对延误事故处理时机、行政不作为等行为要追究责任,严肃处理。建立和完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回访督查制度。

(四)加强对食品安全隐患和危害因素的监控。选择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品种,认真开展食品安全隐患的调查研究,总结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规律,建立健全危害因素的监控操作规范,提高预防控制能力,加大食品安全措施落实情况的监察力度;加大查办食品违法案件力度,尤其要抓好对大案要案的督办和查处,建立健全重大食品案件逐级报告制度和案件协查与协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