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护理老年人的培训十篇护理老年人的培训十篇

护理老年人的培训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25:52

护理老年人的培训篇1

【摘要】目的了解上海市老年护理医院护理人员的教育现状和教育需求,为老年护理医院的护理人员教育培训提供依据。方法使用自行设计的老年护理医院的护理人员教育现状及教育需求量表对徐汇区5所老年护理医院的32名护理人员进行调查。结果81.5%的调查对象在校期间学习过老年护理课程;68.8%的调查对象曾参加老年护理岗位培训;96.9%的调查对象希望参加老年护理岗位培训。结论老年护理在校课程需要调整课时,提高实践比例,岗位培训需要增加培训内容,丰富培训形式。

【关键词】老年护理教育需求现状调查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平均预期寿命普遍延长。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为全球老年人口的1/5[1]。近年来,上海市人口老龄化现象也日益加剧,2009年沪籍人口中60岁以上人口占23.4%,65岁以上人口占17.1%,高于国际公认的老龄化标准;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等年龄相关的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居高不下[2]。因此,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必然给社会、家庭、医疗保健带来巨大的压力,同时也对老年护理事业提出了新的挑战。本研究通过对徐汇区5家老年护理医院中护理人员的教育现状及需求进行调查,为推进老年护理教育的发展提出建议。

1对象和方法

1.1调查对象

上海市5所老年护理医院32名护理人员。

1.2调查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共发放问卷32份,收回32份,问卷有效率100%。

1.3调查内容

在查阅大量文献和结合研究目的的基础上形成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三部分:护士一般资料、教育现状、教育需求。

1.4统计学方法

资料采用SpSS13.0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分析,所用统计方法包括描述性分析和X2检验。α值取0.05作为检验水准,p值为双侧概率。

2结果

2.1调查对象的一般资料

调查对象32名护理人员均为女性,平均年龄(36.8±10.7)岁,最小年龄24岁,最大年龄59岁。职称:护士7人(21.9%),护师16人(50%),主管护师9人(28.1%)。学历:中专12人(37.5%),大专15人(46.9%),本科5人(15.6%)。从事老年护理工作年限:1-25年。

2.2老年护理教育现状

2.2.1在校教育情况:81.5%的调查对象在校期间学习过老年护理课程(包括职后学历教育),其中23.1%的是通过自学考试,76.9%的是参加函授或夜大。她们普遍认为在校教育对掌握老年护理知识理论及操作技能有帮助,但由于缺少实践的时间,因而知识理解不全面,掌握不牢固。

2.2.2岗位培训:68.8%的调查对象曾参加过岗位培训,其中77.3%的人员参加过区级及以上的培训。参加培训人员认为通过培训,对掌握老年护理专业理论知识和老年护理专业操作技能有帮助,对培训的内容、方法均表示满意。但63.6%的人员认为培训时间太短,课程内容太多,针对性不强。

2.3老年护理医院护理人员的教育需求

表1显示了老年护理医院护理人员相关知识的需求情况。在调查中96.9%的人员认为对老年护理医院的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很有必要。其中,对心理护理的相关理论和技巧有100%表示需要,对老年护理的先进理念与方法有96.9%的人员表示需要。93.8%的人员认为参加相关知识的培训是为了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和工作的需要,96.9%的人员愿意参加老年护理知识培训,并希望通过培训方式获取更多的老年护理知识最新的医疗信息。81.3%的人员希望培训方式是专题讲座。面对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的现状,为了满足时展的需要,学校作为培养医学人才的基地,应重视和加强老年医学教育,尤其是老年护理人才的教育,尽快为社会准备知识层次较高、理论较为系统的老年护理的人才[3]。

3讨论

3.1老年护理教育现状与趋势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对老龄事业十分关注。中华护理学会倡导要发展和完善我国的社区老年护理。老年护理教育是老年护理发展的基础,目前,在我国高等教育中,老年护理学陆续被全国多所护理高等院校列为必修课程,部分护理院校正酝酿开设老年护理专业,护理研究生教育中也设立了老年护理研究方向[4]。在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老年护理事业发展非常迅速。2003年,美国卡罗莱纳洲北方大学护理学院就开设了3年的老年护理课程。2007年,澳大利亚福林德斯大学护理学院与5个老人护理机构进行老年护理教育合作关系的课程研究[5]。

3.2老年护理知识在校学历教育需得到重视

老年护理教育包括在校学历教育与岗位培训两方面,而当今在校学习各层次护理专业教育中没有专门的老年护理教育,只在临床护理专业中开设了几十个学时的《老年护理学》课程[6]。本调查中,老年护理在校学历教育中接受过老年护理教育的占9.4%,毕业后参加继续教育接受过老年护理培训的占84.4%,其中62.5%是护理专业函授(夜大),她们所接受的教育是以课堂教育为主,课程安排不尽合理,学习效果不明显。因此,建议在校学历教育中进一步重视老年护理知识的教育,老年护理教育工作者应该结合国内外经验,研究适合我国国情的老年护理发展之路,积极进行课程改革,加大老年护理师资培训,推进老年护理继续教育,加强我国护理人员老年护理能力的培养。

3.3老年护理培训需进一步加强

关于老年护理在岗位培训方面,本调查中,68.8%的调查对象曾参加过岗位培训,但岗位培训的内容与实际需求之间存在一定差异。虽然岗位培训内容涉及范围较广,但是被调查者认为岗位培训次数太少,培训时间太短,而且方式单调,内容有限。随着老年护理工作的深入普及,护理人员认为,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水平,以满足老年护理工作的需求。本研究中调查对象对岗位培训的次数有更多需求,96.9%的调查对象希望参加老年护理岗位培训,而且希望培训形式多样化,如进行专题讲座后,组织参观学习、提供实践的机会等;希望培训内容增加心理护理的相关理论和技巧、常用的康复护理技术与方法、老年护理的科研方法、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相关理论、方法等技能。因此,在老年护理教育参差不齐的情况下,制订出系统的培训计划,采取多种形式、多种层次及不同专题内容的岗位培训,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从而达到提高护理人员老年护理水平的目的。

4结论

为保证和提高老年护理服务的质量,满足老年患者日益增长的护理需求,加速老年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是当前一项重要工作,单纯的医疗护理已经不能满足老年人精神、心理、生活等多方面护理的需求。培养合格的老年护理人才,积极应对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满足老龄社会的护理人才需求,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因此,在老年护理的发展中,应重视在校学历教育,并有一定的实践课程安排。在岗位培训方面,应注重培训的内容和形式,提高护理人员的知识和技能水平,从而保证老年护理的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杨杏英.新形势下人口老龄化与老年护理对策[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9,29(11):830-831.

[2]徐汇区居民健康分析.上海市徐汇区健康报告[R],2010,20.

[3]张雪霞,朱丹.北京地区养老院服务和管理现状[J].护理研究,2006,20(8):1985-1986.

[4]刘慧,沈军,何红燕.我国老年护理发展现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8(16)2219.

护理老年人的培训篇2

【关键词】长期照护;培训;养老问题

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尤其是快速增加的老年高龄人口,对在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医疗保健、长期护理及文化娱乐等方面的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从而增加了老年服务提供的难度[1]。在这个群体中,70%的老年人患有2种以上的慢性病,尤其是高龄失能老年人则需要更多的医疗设施、场所、人员以及相应的服务体系来应对,因此长期照护服务是至关重要的[2]。

长期照护服务是指由经过教育培训的照护服务人员为完全或部分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老年人提供长期照料服务,其显著特点是保健护理与生活照料的结合,为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照料提供了专业性援助,有效的提升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我国目前的长期照护服务的专业化发展尚处于探索阶段,上海、浙江、北京等省市都进行了各种形式的尝试,并取得了一些效果。尤其目前机构照护压力增加及家庭经济负担加重,使得居家照护服务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同时老年人也更愿意居家获得照护服务,但正式护理资源不足[3],使得非正式照护在长期照护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对长期照护人员的培训需求研究是人员培训工作基本程序的关键环节,是保证培训的内容方案、教学方法和培训效果的关键步骤。

1长期照护服务人员现状

我国目前的长期照护人员数量较少并且素质不一,目前居家养老照护服务的现状是一方面高龄失能老人本身护理难度大、家属对护理质量要求高,另一方面收入偏低、精神压力大、社会地位低等因素,导致目前从事这个行业的人群特点是,大多年龄在40岁~55岁之间、文化程度相对较低[4],大多数来自农村务工或下岗人员,上岗前接受的相关培训甚少,基本上是边干边学。

有研究显示,照护者对日常照护常识不了解[3],使得长期照护服务普遍缺乏专业性,而长期照护与一般老年照料或家政服务的区别就在于它的专业性[5]。基于目前这种现状,加之长期照护基本上都是一些低技术服务(Low-techservices),对这些人员进行规范化、多层次的培训已被国外和国内的经验证实具有可行性。定期进行相关技术方面的培训,可以使他们能够掌握更高的日常照护的知识和技能,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另一方面因技术的提高,也可相应提高其工资待遇。

2长期照护人员的培训现状

2.1长期照护人员的需求及影响因素

长期照护人员由于大多数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接受的岗前培训少甚至没接受过系统的岗前培训,除给予老年人日常生活的照料外,对护理技术操作了解不多,很难满足服务对象快速增长的护理需求[6],导致她们在很长时间内工资待遇较低,社会地位和自我认同感较低的处境,而长期照护人员为了提高自身的护理水平,同时也能增加经济收入,更加愿意接受相关的培训。

影响培训需求的因素主要有年龄、学历、工作时间等[7],部分长期照护人员年龄偏大,在学习的过程中感觉吃力、集中力很差、记忆力下降,会明显降低培训的意愿。大部分长期照护人员学历层次偏低,对培训内容理解力差,导致自信心下降,也会降低培训的意愿。还有小部分因为工作时间与培训时间相冲突,对自我的认知还不够充分,部分长期照护人员仅仅将其视为自己的谋生之路,轻易的放弃培训的机会。基于上述的原因,导致长期照护行业发展滞后,长期处于较低的水平。

2.2长期照护培训现状

目前从事长期照护培训的机构和人员不一,如劳动保障部门组织的下岗无业人员的照护岗前培训,以培训初级长期照护人员为主;经济发达地区由政府牵头建设的养老照护培训基地,也有部分医疗机构和护理院校组织的不定期培训等,培训内容以最基本的照护知识为主,但取得养老照护培训资格证上岗的人员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3建议

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引起社会疾病的负担加重,将成为社会发展的障碍,我国长期照护服务的专业化发展尚处于探索之中,如专业化发展问题、服务的连续性问题、政府的政策及规范化管理问题、培训的方向和内容等。

(1)建立规范的长期照护制度,即可缓解日益增长的机构长期照护供给与需求的矛盾,又可起到推进老年人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目的,整合社区老年人服务资源,引进专业护理力量,建立长期照护服务平台,促进正式照护与非正式照护的对接。

(2)建立完善的长期照护培训体系,明确培训目的、方法、时间。应将传统的讲授法和情景模拟法相结合,增加其实践操作的机会。除了提高其基本的知识和技能,也应重视塑造其个人的品质、职业道德。还应根据其文化水平、年龄差距、时间不同安排不同的培训类别,以满足更多人的需求,提高长期照护人员的总体水平。其次强化监管的制度,大力发展养老服务行业。应建立培训评估的体系,以监督和评价培训的效果,量化各种所需的指标,测试是否达到培训的标准。还应加大财政的投入,鼓励养老机构和职业培训学校积极的开展长期照护人员免费培训的业务,适当给予其经济补贴,以减少长期照护人员的流失。长期照护服务人员自身应加强学习,提高自身要求,这是素质提高的根本途径,长期照护人员只有充分认识到自我素质的重要性和工作的价值,才会采取切实的行动积极的配合。

(3)建立有资质的长期照护培训机构。基于目前长期照护人员的服务能力现状,不论是专业、半专业或非专业的工作人员,必须接受教育及定期的在职训练,才能提升长期照护的服务质量。建议进一步完善培训机构的资格准入制度,从培训时间、培训项目、资格认定、认证上岗等方面规范了照护人员的培训,逐步建立规范化的培训机构,为高龄失能和残障人员提供更有品质的长期照护服务。

【参考文献】

[1]张友庭.人口高龄化趋势及长期照护制度研究:以上海为例[J].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56-60.

[2]徐新鹏,王瑞腾,肖云,等.冰山模型视角下我国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服务人才素质需求分析[J].西部经济管理论坛,2014,1(25):84-88.

护理老年人的培训篇3

【关键词】?老年痴呆,护理干预,干预者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日益提高,人均寿命逐渐延长,老年性痴呆的患病率也逐年增高,6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约5%,8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约20%[1]。老年性痴呆亦称阿尔茨海默病(aD),常发生在50岁以后,占65岁以上老年疾病的8%[2]。目前大多数老年痴呆患者住院期间的生活护理多由陪护工完成,居家期间的生活护理多由家属或保姆承担[3],以上人群缺乏对疾病的相关医疗知识和生活护理干预技能,使大多数老年痴呆患者不能得到专业规范的生活护理干预,从而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因此加强老年痴呆患者生活干预者规范化培训,以促进患者生活自我管理能力,延缓病情进展有着重要意义。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择2010年9月至2010年12月在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老年病房陪护工和敬老院陪护工共19人,男3人,女16人,平均年龄:45.5岁;文化程度:高中6人,初中9人,小学4人;陪护工龄:工龄10年及以上6人,5--9年3人,5年以内10人。

1.2?方法?

1.2.1培训内容

以老年痴呆专业陪护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工作模式为依据,设置专科知识和护理技能等培训内容,使陪护人员达到具有老年性痴呆专业陪护的基本能力为目标[4],对19位生

活干预者(陪护工)进行为期3个月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每周二次。由总护士长、病房护士长等护理人员组成的培训小组执行培训计划。

1.2.1.1理论培训

①培训内容:包括老年痴呆概念、临床表现、进展、预后、护理等方面;与老年人沟通交流和增加亲和力技巧等。②培训方法:a.对文化程度较高的干预者和家庭陪护人员发放护理培训资料,鼓励其自学,护理人员定期指导并检查实施情况。b.集中授课培训:由本中心培训小组承担对干预者和家庭陪护者的培训,并聘请相关专家进行疾病的讲解和咨询。

1.2.1.2操作培训

①培训内容:日常生活护理干预操作流程与细则。②培训方法:采用个别指导与集体授课相结合,由培训小组承担干预者的操作技能培训,每周两天下午在患者病房进行面对面指导、教授护理技巧,如有需要随时帮助指导。每周三下午陪护者及老年痴呆患者一起参与集体操作指导培训。

1.2.2?针对病情进行个体化指导?

根据老年痴呆患者实际病情,对干预者和家庭陪护人员进行细化的护理操作讲解。尤其是对文化程度较低的干预者,把规范培训知识制成通俗易懂的健康处方样式进行耐心讲解,在护理技能操作要制成易于掌握的操作流程图。?

1.2.3加强心理护理

老年痴呆是一种不可逆病症,发病机理与环境及心理因素密切相关。①患者早期表现为记忆力减退、健忘,进行各项干预训练时多鼓励患者,使患者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②掌握沟通技巧,采取诚恳、通俗的语言、恰当的肢体语言与患者建立有效交流。

1.3干预者生活护理各项操作技能训练细则

1.3.1对患者自我照顾能力的训练

干预训练要循序渐进,尽可能给患者自我照顾的机会,参与自我管理,尽可能延长日常生活能力,延缓智能衰退。

1.3.2对患者日常生活功能的训练

选择患者熟悉且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从简单到复杂的日常功能进行干预训练,先协助患者完成训练,再指导患者依照程序完成,最后检查患者独立完成情况,及时给予肯定和赞许,鼓励患者积极参加集体训练活动。根据干预情况逐渐增加有难度的日常生活功能训练:购物、打电话、能够叫出医生、训练者姓名等。

①进食训练:使用轻便,易于拿取、安全设计的餐具以减低患者使用的难度。食物温度适宜,每次入量适合,缓慢进食,充分咀嚼,每次吞咽后嘱患者反复做几次空咽运动,以防噎食及呛咳。成效:能够使用筷子、勺子和餐具,能够独立进食。

②按时服药训练:早期老年痴呆患者常忘记吃药或服药过量,采用特质药盒,上面注明“早”、“中”、“晚”,初始训练时干预者要严格管理药物以防患者服用过量。闹钟铃声提醒患者按时服药。成效:患者按服药时间独立自行服药。

③穿脱衣服和鞋子训练:按相应季节准备衣服,简单易穿的开衫,弹性裤带的裤子,不用系带的鞋子,干预者要简单、清晰告知患者穿着的步骤,采取等待方式,不可催促患者。成效:患者能正确穿脱衣裤、穿鞋时间较前缩短视为有效。

④肢体协调性训练:对早、中期的老年痴呆患者进行协调性技能训练和手指功能训练(有资料报道以上训练对延缓老年痴呆有效)。如:站立行走、分拣彩豆、捏橡皮泥和定点投球等娱乐活动。成效:完成动作时间较前缩短,准确率提高均视为有效。

⑤大小便训练:掌握老人排泄规律,按时提醒入厕。尽量穿弹性裤腰的裤子以便穿脱,对于顽固性便秘的老人,饮食适量增加纤维素,给予润肠通便药物。成效:独立完成大小便,不发生尿床和便溺均视为有效。

1.4考核时间、内容及方式?

培训前、培训结束时各考核一次;内容以老年痴呆专科护理知识,与患者语言沟通技巧和护理干预操作流程;采用笔试、口试和护理操作演练方式进行考核。

2结果

规范培训后陪护工理论知识和操作成绩比较都有显著提高(见表1)

讨论

3.1帮助干预者及家庭陪护者及早重视老年痴呆疾病,通过有效的日常生活功能训练和护理干预,提高社区老年痴呆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延缓病情发展,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5】。

3.2陪护工经过规范培训后理论知识和操作成绩明显提高,系统学习老年痴呆病程演变过程和相关护理知识,巩固和强化了陪护工的理论知识;通过操作训练规范了陪护工的护理操作技能;通过集体娱乐活动加深陪护与患者之间情感交流与语言沟通,同时也使陪护工之间相互交流,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能力得到充分发挥,从而提高陪护工的理论水平和操作能力。

3.3充分关注干预者和家庭陪护者的心理压力,这些人群老年痴呆护理知识相对缺乏,加上繁重的日常生活护理给他们带来巨大的身心压力,通过动态的护理技能规范化培训,有效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向他们讲解老年痴呆的临床表现、心理特点及与老年人沟通交流技巧,较好缓解了他们的心理压力,取得积极配合,对提高老年痴呆患者的生命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

3.4老年痴呆目前尚无根治的药物和途径,护理干预网络尚未建立【6】。借鉴国外社区老年性痴呆患者的护理经验,运用科学的护理干预训练对老年痴呆患者生活干预者(陪护工)进行系统培训,使他们掌握科学、有效的护理技能和方法,通过患者自我照顾能力的训练,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贾建平.重视心脑血管疾病与aD关系的研究[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2,10(35):261263.

[2]王维冶.神经病学[m].第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266-270.

[3]卢少萍,符霞,徐永能,等.早中期老年性痴呆病人的家庭健康指导[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6):403-405.

[4]程双云,杨苏萍.对照顾老年痴呆患者的护理员的培训方法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09:11(9)58-59

护理老年人的培训篇4

关键词介护基础护理技能培训需求调查

中图分类号:R47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533(2013)16-0030-02

杨浦区引入老龄化社会的“介护”工作概念,以患有疾病且生活不能自理或行动不便的居家老人家属和为老服务者为对象,提供居家老人基础医学护理技能培训,使其更好的承担起老年人居家护理和生活照料的责任,提升居家老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适应上的健康享受[1-2]。本培训工作纳入了杨浦区2012年的政府实事项目,实施前延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了“介护”居家护理服务需求度调查。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延吉社区有常住人口74777人,65岁及以上的人数为15825人,占21.16%;80岁及以上的人数为4448人,占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28.11%,远远高于周边平凉社区的6.22%和大桥社区的9.74%[3]。卫生服务中心于2012年6月结合病史和入户调查,确定100户家有患病老人、生活不能自理或行动不便的家庭,免费提供居家护理技能培训。100户老人中,由子女和配偶照顾占56.00%,保姆和护工、志愿者照顾占44.00%。

1.2方法

使用杨浦区卫生局社区卫生管理中心编制的“介护”培训《需求咨询表》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老人基本情况、日常生活能力评定、患病情况,家属或保姆希望得到哪些居家护理技能的培训项目等。发放问卷100份,收回100份。

2结果

2.1居家养老者的疾病构成

居家老人中居首位的是脑卒中后遗症,占45.20%;其次为心血管疾病,占39.60%;糖尿病占15.20%。2种及2种以上的慢性疾病患者占58.60%,有46.30%的患者有肢体障碍。

2.2日常生活能力评估

100名居家老人中,13项日常生活能力判定,完全自理平均为14.77%;有些困难平均为38.50%;需他人帮助平均为23.20%;完全依赖他人帮助平均为23.50%(表1)。

2.3培训项目需求调查

“介护”技能培训必授项目,需求度最高的为扣背按压、预防压疮、协助床上更衣;选择性项目最高的为口腔清洁、床—轮椅患者转移单人操作、床—轮椅患者转移双人操作(表2)。

3讨论

“介护”式居家护理服务模式很受欢迎,有多种慢性疾病、肢体障碍的患者家庭对“介护”培训有很高的需求[3]。我中心自2012年6月开展此项培训宣传以来,在广大居家养老患者家庭引起了很好的反响。本次调查样本主要挑选有肢体障碍和困难家庭作为优先考虑对象,因此调查结果中,需要依赖他人部分帮助和完全依赖他人帮助的患者比例有所上升[4]。家庭医生服务制是社区医疗工作的发展方向,“介护”式居家养老模式丰富了家庭医生服务内容,为居家养老的老人提供了更为便捷、科学、精心的护理模式,是值得在社区进行推广的。

调查显示,患者家属及陪护更加愿意学习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护理操作。肢体障碍患者因为长期卧床,容易发生褥疮等疾病,对贴近实际需求的基础护理操作培训有较高的需求。这些应当成为“介护”培训重点考虑的内容。上海延吉社区老龄化程度较高,进行“介护”技能培训,是应对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金其林,王颖丽.日本老年人介护模式及其理念的借鉴与思考[J].上海医药,2012,33(2):23-24.

[2]王君俏.老年介护发展现状与我国介护事业的关键问题[J].护士进修杂志,2006,21(1):18-20.

[3]孙伟,钟宁,蒋中陶,等.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护理需求度调查分析[J].上海护理,2011,11(4):27-30.

[4]王颖丽,金其林,崔明,等.老年人“介护式”居家护理服务需求度调查[J].上海医药,2012,33(2):25-29.

护理老年人的培训篇5

【关键词】初级养老护理员培训成人学习理论

中图分类号:D523.2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深化,社会对于养老事业也越来越关注,对于养老护理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人才匮乏也更加突显。根据初级养老护理员培训学员的特点,结合成人学习理论,在培训中针对对不同模块的培训内容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初级养老员的综合职业素质和能力。

一、成人学习理论

成人学习理论学者Knowles的理论核心概念认为成人是一个独特的学习群体,具有以下特征:成人具有责任感、自我控制力和独立性;积累了丰富多样的知识和经验;学习动机是基于自身发展和对现实生活的责任,且为内在动机所驱动;学习目的常常是以问题为中心;渴望知道学习内容的作用。

二、养老护理员职业要求及现状

养老护理员是指对老年人生活进行照料、护理的服务人员。2011年民政部修订的《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对其职业道德和应掌握的基础知识都做了要求,在工作要求中根据初、中、高不同等级给出了具体的要求。初级技能要求为一些最基本的生活照料和技术护理,如给药仅限协助口服给药和协助口服药的保管。文献回顾发现养老护理员普遍存在:文化程度偏低,医学基础知识匮乏,专业技能,缺乏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而对已经进行的养老护理员培训经验总结中,有研究者指出养老机构中的养老护理员的素质现状表现为思想道德素质不高、业务素质比较低以及法制观念淡薄,基本上也未受过专门的养老技能培训,缺乏一定养老护理基本常识。

三、成人学习理论在培训过程的应用

在培训中为了达成较好的培训效果,培养学员的工作能力,根据学员学习的特点,结合岗位要求组织教学。培训内容根据初级养老工作过程划分成:模块一职业道德、法律法规知识;模块二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及护理;模块三清洁卫生;模块四营养需求、饮食与排泄;模块五安全保护;模块六老年人常见疾病及观察、给药;模块七消毒隔离;模块八冷热应用;模块九护理记录。教学中选派富有教学经验的教师,根据成人学习特点采取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1、注重职业道德塑造

在培训中帮助学员正确认识自己的工作和未来发展的前景,养老护理对于社会的价值,明白自身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到工作的对象的特殊性,多一些耐心、细心和爱心,及时发现老人的不适与需求,给予恰当的处理,在工作中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技能,建立服务社会的社会主义职业精神准则,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

2、典型案例讲解,树立法律法规意识

针对学员法制观念比较淡漠,对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不熟悉的特点,在介绍老人权益保障法时结合一些现实生活中的典型案例,帮助学员加深对老年人权益的认识,使其在工作中能够保障老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在介绍医疗事故处理办法常识时,结合案例着重讲解严格执行规章制度,防止工作过程中出现差错、事故,保障老年人的安全。结合学员工作生活介绍劳动法知识,使其认识到自己在工作中的合法权益,能有效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3、贴近工作生活,采用多种教学形式,活化基础知识培训

养老护理员基础知识中不少是医学基础知识如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护理,知识专业性较高,而学员的接受能力有限,且学时有限。学员在初次接触专业的医学知识时会产生畏难情绪,认为太复杂了记不得。若是教师照本宣科,则很容易引起学员的抵触情绪,认为老师教的理论性太强,不实用,学习没有太大效果。事实上,初级养老护理员培训并不是要求学员将每个知识的细节掌握,而是要学员为后续的知识和技能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设定合理的目标,根据目标完成教学内容的转换,二次开发教材,最后根据学员的学习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如在讲解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和护理特点时,并没有按照教材的顺序先讲解剖生理,再讲老年人生理特点和护理特点,而是分系统逐一讲解各个系统的解剖生理、老化改变、护理注意点及其原因。培训过程采用学员容易理解的生活化的、通俗的语言讲解,帮助学员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常识与专业知识之间建立连接,大量运用图片、实体模型,三维动画帮助学员建立感性认识,进而采用案例教学、体验式教学、参与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深化其理性认识。

4、仿真模拟训练强化技能培训

仿真模拟训练是在预先根据工作任务设定的案例中,运用仿真模拟人,完成一个完整的技能训练项目。根据初级养老护理员的岗位要求设计标准案例和考核标准,在教学中结合多媒体教学、视频展示、操作演示、讲练结合,既直观地展示了技能操作的流程和要点,又有效地提高了学员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练习环节还设置了提问、讨论环节,以pBL教学法深化学员的知识和技能。教师会根据各项操作的注意事项设置问题,由学员讨论后回答;或者学员根据自身的工作经验提一些问题,教师根据问题的普遍性给予个别指导或集中讲解,有效地达成技能培训的目的。在培训职业技能的同时,通过案例中设置的反思环节,进一步深化职业道德和法制意识,完善学员的职业素质。

四、培训效果

通过培训结束后的调查反馈,学员普遍反映培训内容实用、易懂、且有助于自己在工作中的应用。培训考核结果显示,多少学员都能达到初级养老护理员岗位要求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护理老年人的培训篇6

【关键词】医疗护理员;培训体系;研究进展

1国内外医疗护理员培训体系

1.1国外护理员培训体系

(1)日本。作为世界上老年人寿命较长的国家之一,照护在日本最早兴起并逐渐被重视,目前已形成系统规范的体系。日本介护士即我国护理员,介护的对象与国内的延续护理服务对象类似,主要针对失能或半失能老人、儿童及残疾人士,介护职责涵盖生理、心理及社会需求等各方面。介护士的来源较广,包括全日制学校介护专业的毕业生、非介护专业但经过正规培训的其他专业的大学生。截至目前,日本专门的介护培训学校已发展至500所,学校配备有专职的老师、统一的教材[4],一名合格的介护士需要修习的课程不仅包括针对介护对象开展的障碍者福利论、老人福利论、社会福利援助技术、形态别介护技术娱乐活动元素法等,还包括必备的基础课程例如伦理学、法学、心理学等课程。培训时间为2~3年,修习理论、实践在内的总计1650学时,完成培训后须通过理论与操作考试并取得国家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5-6]。已经获得认证的介护士在修习完相关课程后还可以继续申请更高级别的认证。根据患者失能程度及病情严重程度分级,给予不同侧重点的照护服务,不同级别的介护士培训学时也不同[7]。(2)德国。在德国的5级护士制度中,后2级是经过短期培训后即可参加工作的护士,相当于我国的护理员。德国与日本相比,培训课程重在一般的护理操作技能,如翻身、拍背、床单位的整理等,其次是对护理员基本素养的培训,强调一些沟通技巧的掌握、仪容仪表的要求及职业道德。培训学制为1年,总学时为1600,实践课占较大的比例为1100学时,理论500学时。培训结束后由各州组织笔试、口试和操作考试[8]。(3)美国。美国的护士辅助人员(certifiednurseassistant,Cna)相当于我国的护理员,工作内容主要涉及患者的生活起居与个人卫生,主要集中在清洁照护及简单的生命体征测量。美国对护士辅助人员的准入要求较低,一般只需要4年级以上的阅读能力,修习实践100学时、理论50学时的课程,最后通过红十字会组织的相对较简单的操作考试取得证书,即可上岗工作,但是上岗后机构还需对护士辅助人员进行至少每隔12个月1次的评估,评估内容主要是实践技能及患者满意度,针对不合格者在后期会加强其薄弱环节的培训[9]。针对护理员的培训美国还开发出了独具特色的StaR体系[10],该体系主要针对学历较低、年龄偏大的护理员,展开注重实践操作技能、沟通交流和社会适应等具有普适性特点的内容,强调培训内容的实用性及与后期工作内容的有效衔接。(4)英国。作为最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之一,自上世纪80年代末英国政府就已经将卫生保健助理引入了卫生工作中,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即为护理辅助人员。这部分工作人员主要从事一些低级别的工作,以便注册护士有更多时间来满足患者相对高级别的需要。2016年,英国起草过关于助理护士的实习培训框架,明确指出助理护士能做和应该理解的工作内容,包括从事护理照顾、照护主要职责、沟通交流能力等8个领域[10]。英国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nVQ)对此职业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包括1~5级的课程,但没有具体时间限制,可以在数年内完成,不同级别的护理员需要掌握的知识和能力水平不同,拥有的责任和权利亦与层级对应,“能级对应的原则”使得英国的护理员对自身的照护权限与职责有着更明确的认知[11]。

1.2国内护理员培训体系

1.2.1培训体系

台湾的护理助手上岗前必须完成由公立或私立照护机构组织的或者劳动局规定的培训内容,一般包括50学时的理论课程及40学时的实践课程[12],上岗后主要从事技能较低及一些非临床任务导向的工作。一般由护士对上岗后的护理助手进行工作督导,主要从护理助手的技能操作、沟通能力、社会关怀等方面进行评价。然而,由于准入标准、实践机会及统一的岗前培训标准的缺乏,培训质量也大打折扣[13]。同时,由于护理员的岗位职责、工作内容等未进行明确的界定,使其在工作中对自己所拥有的权限和责任无明确的认知。因此,长期照护所需的护理员与完成培训后待上岗的护理员无法进行高效匹配。有学者[14]通过对149篇我国护理员培训和管理的文献内容进行分析,发现关于护理员的研究大多为与护理员相关的院内感染及职业暴露等方面,而关于护理员的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教师资质及培训考核认证的研究甚少。汪亚琼等[15]基于养老护理员核心胜任力要求构建适合养老机构的培训课程中提到,养老护理员培训知识体系包括职业态度和法律法规、老年人安全知识、生活照顾、基本救护技能、常见疾病护理、心理护理、临终护理7大培训项目,48项培训内容,基本涵盖了1名合格养老护理员产生优秀绩效的胜任力总和。我国学者朱红燕[16]在相关文献中提到建立以岗前培训、实习培训、继续教育系统培训及定期考核为主要内容的护理员教育培训体系。其中,岗前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职业素质教育、职业安全教育、护理员岗位知识教育、护理员技能基础培训、护理记录单书写5个部分。实习培训期间,经过“看”“学”“跟着干”“自己干”“顶岗”5个过渡时期。理论和实习培训结束后均需参加考试,考核合格者颁发护理员资质证书并予以留用。留用后的护理员采取边上岗边继续教育的持续培养教学模式,通过6个月的系统培训。张玲等[17]对临床护理员应对突发事件专业知识培训的方法及应用效果评价中提到应该将突发事件应对加入对护理员的培训及管理中,不断完善培训计划。石金武[18]指出,能力本位课程模式应贯穿于整个培训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糅合淡化两者界限。周锦萍等[19]对培训护理员的效果分析中建议在护理员培训过程中采用护理员管理机构和科室联合针对薄弱点进行侧重点培训方式,将护理员技能操作培训内容与临床患者实际生活护理相结合,达到护理员生活照护技能专业化。王涌等[20]的研究中也涉及到护理员的培训计划,内容包括岗前培训、上岗考核、专科再培训、教师及培训形式以及培训内容,但其岗前培训也只持续2周的时间。代敏等[21]的研究中提到,采用多媒体授课、情景模拟、动态病例模拟等培训方法后,护理员的合格率有了明显的提升。张允荷等[22]认为首先应该制定护理员工作质量标准、护理员职责、护理员服务项目等制度,并逐步编写了《护理员培训内容手册》,护理员的培训也按其内容进行。方水芹等[23]曾组织各个领域的护理专家对居家护理员管理模式进行深入探讨,借鉴企业先进培训模式,构建了家庭医生制度下居家护理员的impaCt管理模式,即组建管理团队-界定管理对象-实施impaCt培训。impaCt培训模式包括6个步骤,即i(identify),确定能力培养、培训需求;m(map),定义培训目标和培训项目;p(produce),产生培训工具库;a(apply),采用先进培训技术;C(calculate),计算可衡量的结果;t(track),跟踪培训效果,找出并分析影响培训效果的主要因素,提出对策,不断修订并持续改进培训计划。

1.2.2现状分析

宋继苏[24]的研究中提到,培训不规范已经成为这支队伍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他们调查发现近一半的护理员在上岗前未接受过培训教育,或者只进行过一些规章制度、一般流程的培训,间断且不规范。就连护理员管理较为规范的上海也不例外,其护理员的培训工作主要由护理员中介公司负责,由上海市护理学会委派专家使用上海市护理学会编制的《护理员上岗培训手册》展开为期2周的培训,存在着培训效率低下、培训时间不足等问题。赵军兰等[25]关于护工从业依从性差的原因分析及对策中提到应当扩大并规范有能力培训护理员的培训基地,建立强大的培训阵容,统一培训标准,明确责任,落实培训经费,确保培训工作正常进行,合理下达培训任务,督导检查培训基地工作,及时总结经验,加以推广,切实提高护工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引领护工培训工作健康发展。王涌等[20,26]以天津市、江苏省南京市、湖南省长沙市和重庆市作为现场调查地区,共调查三级甲等医院8家(494名护理员),二级甲等医院2家(44名护理员),合计538名护理员。其中参加过职业资格培训的护理员占31.4%,未参加过职业资格培训的护理员占68.6%。王燕等[27-28]的研究中也建议尽快制定统一的培训教材与培训大纲,明确界定护理员准入条件、工作内容与职责、考核标准等内容,同时加强专职师资队伍的培养,逐步优化培训内容,多元化培训模式,开展和完善护理员职业培训和考核体系等工作。宋文娟等[29]建议建立定期复训制度,可以参照教师或护士继续教育培训制度,结合护理员日常表现,对其进行定期评价并针对薄弱环节参加专业复训,不断提升其照护能力。同时发挥行业内部协调与激励机制,加强对培训学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规划教育,组织相关讲座,并为其提供心理疏导、权益保障,激发其学习和就业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其荣誉感和职业归属感。

护理老年人的培训篇7

关键词:民办养老;护理;康复;措施

中图分类号:C91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1-0102-02

一、泰州市民办养老护理问题的提出

在现实生活中,养老方式可以分为两类,首先是家庭养老,其次是机构养老。照料老人尤其是照料身体患病的老人已成为新的社会难题。中国的老人不再满足于长寿,而是希望活得有尊严。在传统的国家福利养老之外,老龄产业正在萌芽,市场提供的养老产品将给老龄化日益严重的中国带来更多的养老模式。这样,养老护理作为一门新兴服务性行业便应运而生,作为家庭养老的补充,机构养老目前已成社会关注热点。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养老服务的主体发生了变化,许多民办养老机构也纷纷建立,并参与养老市场的竞争。但无论是家庭的孝道型养老还是机构的供给型养老都没有客观地认识护理的重要性。其实,养老护理产业在国际上发展已经超过100年,是国际上公认的一个专业。养老护理有专业的知识体系、独特的工作方法和技巧,以及被国际社会认同的职业准则。对此我国有很多院校纷纷响应和开设了相关专业,专门培养和教育具备老年社会工作、老年护理保健、老年服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熟悉老年方面的政策法规,能胜任老年人服务与管理工作岗位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二、泰州市民办养老机构护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1.民办养老护理服务人员待遇和社会地位偏低

目前,泰州市民办养老机构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为公益性色彩,给从业人员提供的待遇偏低。护理人员的每月工资普遍在1000―1500元,远低于从事一般服务业的人员,比如医院护工、餐厅服务等。同时由于传统社会认为养老护理服务是伺候老年人的工作,社会地位较低,泰州民办养老机构还处于数量稀少、层次偏低的程度,主要提供的是照顾老人吃饱睡好的所谓“保姆式”服务,以生活上的照料为主要内容,养老护理需求数量大,但是低层次、专业技术含量几乎为零的护理工作也决定了从业人员社会地位的提升具有很大的难度。所以经过培训的养老护理从业人员能坚持专业工作的只占一小部分,更不用说经过高校培养的专业人才在择业和就业过程中承受的一些负面的影响。相较而言,具有较高素质和技能的养老护理专业人才难以发挥专业优势作用,经过专业培训的从业者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都不能得到有效承认。

2.民办养老护理服务从业队伍素质偏低

在泰州民办养老机构护理中,存在一些护理素质比较差的情形。比如养老护理员事业心、责任心不强,工作热情不高,缺乏敬业精神和认真负责的科学态度等等。从泰州民办养老护理从业人员队伍的建设状况来看,职业化和专业化的进程很不乐观。当然,现在相关职能部门已经注意到了这点,开始加强对养老服务人员,特别是护理服务人员的培训,开始了推进养老服务化的进程,这是可喜的,但是整个队伍建设和整体素质还是偏低的。据测算,在泰州市民办养老护理服务人员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15%左右,近年来,招收聘用下岗女工及农村进城务工人员也占了很大一部分。因此一定要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布的《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作为一个强制性的职业认证的标准,在整个养老职业队伍当中通行开来,这些都应该从行业规范的层面上加以改进。

3.护理服务人员专业技能和培训力度薄弱

养老护理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在泰州市民办养老护理中存在着养老服务的专业性要求与职业培训不到位的问题。一个合格的养老护理员应该具有爱心、细心、耐心、责任心的职业素质,具备基本医学知识、护理常识、心理疗养知识和良好的沟通意识及交流能力,这些都必须通过系统、科学、专业的职业培训来实现。而在现实中,严重供不应求的就业情况造成养老护理员的职业准入门槛降低,全市很多民办养老机构因为人手匮乏,原本的社工被迫兼职或转行做护理员;而部分养老护理机构和从业人员培训意识薄弱,往往制约了养老专业化服务的深入发展。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自2002年7月成立以来,在该所通过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鉴定的泰州市养老护理员比例堪忧,而在连续开办的职业技能培训班中,全市报名入学的学员不足1/8。报名培训的更是以单位、团体居多,个人报名者更是少之又少。

4.养老护理服务功能单一

目前泰州市民办养老机构的护理服务还停留在关注老人的基本生活需要方面,老年人身体精神文化生活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需求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忽视。在精神和心理方面,老人有非常丰富的内心需求,如对增长个人才艺的需求、了解社会发展、追随时代进步的需求以及情感需求等现在难以满足。泰州市民办养老机构收养的大部分是生活半自理老人,老年人有心理护理诉求的占多数。但是护理人员接受过心理护理知识培训的只占极少部分。

三、推进泰州市民办养老机构护理服务的对策措施

1.加强民办养老护理人才队伍建设

养老护理人才应是集大成者。从业人员应是具备一般护士的指导、咨询和支持能力,能确保护理、照料和治疗方面的质量安全,可以提供健康和营养咨询,能给老年人独立生活及社交活动提供保障,有听取和采纳老年人家属等护理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的能力。然而,目前养老护理从业者存在非专业、非职业、非行业、非本土的情况。由于缺乏准入门槛,养老护理从业者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开始从业年龄偏大,更谈不上专业性。从业人员以外来打工者居多,与国外“让具有相同文化背景的人照护老年人”的目标相去甚远,养老服务岗位的流动性也很大。泰州市应通过大力兴办能够培养养老护理服务专门性人才的培训机构,从根本上改变目前由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等为从业主体的局面。其次为鼓励年轻人和城市居民从事养老工作,不妨借鉴国外经验。护理培训机构的学员本人不需要交纳任何费用,费用由政府承担,学员学成后需从事养老护理工作,通过为政府提供服务抵扣相应的学费。再次还应注意挖掘和吸收我市高等院校培养的护理专业的毕业生,特别是男生生源,丰富人才结构,比如泰州职业技术学院的护理专业毕业生有着较好的社会口碑;应该大力鼓励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开展养老、护理、医疗、保健、康复等方面的培训,充实合格养老人才队伍,在这方面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医学技术学院就做出了很好的示范。

2.加强养老护理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工作

泰州市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养老护理员的持证率较低,大多数没有配备专业护理、老年心理学、法律咨询、社会工作等方面的专业人员,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多样化需要。在养老护理工作中应注重规范化服务。首先,护理工作要注重工作程序,护理的岗位是在老人身边,老人的生活护理就是照料老人的日常个人起居、清洁卫生、饮食、洗洁、大小便处理甚至到一块尿布、一根约束带的使用,都要有详细的流程,对哪一级别的护理要求提供哪些服务、内容都有明确规定,都要实事求是、不折不扣地完成,白天晚上一个样,有家属无家属在一个样。其次,要注重个人事情处理程序。对某些事情有些看法是正常的,有些思想情绪也是正常的,但是绝不可带着情绪工作,任何事都要按章办事。最后,要注重和家属沟通的程序,家属来院探视一般都会直接和工作人员沟通了解老人生活情况,这就要求我们把握好度,该讲的就讲,不了解的就不要讲,严禁私下打电话或以其他形式联系家属。从护理员本身来看,一是培训与工作的矛盾,从短期来看,安排培训必然影响工作;二是护理员队伍老化及文化程度低,记忆力和学习能力逐渐减退,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应加强养老护理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工作。

3.加强心理护理教育,转变护理模式

老年人由于社会角色的改变,身体日渐衰老,常出现孤独、抑郁等一些特殊精神心理变化,影响着其老化过程、健康状况、老年病的防治和预后。但在对泰州市民办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的调查中发现,接近90%的养老护理员自认为可以发现老年人的心理问题,并给予了有效护理。可见这与老年人的实际心理状态是不符的。这就表明,目前护理人员的知识技能水平难以满足老年人的心理需求。

4.加强保障机制的构建

泰州市应建立健全老年社会福利制度,发展适度普惠型的老年社会福利事业,推行政府为特殊老年困难群体购买服务;要进一步完善老年人优待办法,坚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原则,积极为老年人提供各种形式的照顾和优先、优待服务;要求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向高龄老人、困难老人发放高龄养老津贴和养老服务补贴,促进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切实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不断完善老龄法规体系,推进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制化进程,联合开展执法检查和普法教育,做好《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修订、宣传和落实工作,增强全社会老龄法制意识;做好老年人法律服务工作,重点在涉及老年人医疗、保险、救助、赡养、住房、婚姻等方面,为老年人提供及时、便利、高效、优质的法律服务。目前泰州市民办养老机构的社会保障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机构内养老专职工作者应享有我国《劳动法》规定的休息、休假的权利和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只有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机制,才能够促进民办养老服务的发展。

“养老问题”已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问题,探索科学合理养老方式和社会服务模式已经刻不容缓。民办养老机构,是泰州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发展尚不完善、公立养老机构发展和服务难以满足社会养老需求的状况下,采取积极有效措施,鼓励和扶持民办养老服务机构的发展,对缓解当前养老的矛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了解民办养老护理人员工作及生存状况,通过各种形式进行专业化培训,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落实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培养切合实际、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已经迫在眉睫。相信有了政府的大力支持,通过政策、法律、制度和保障体系的建立,泰州市的老年护理事业必将有着美好的前景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刘红,张妍蕊.对我国民营养老机构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的探讨[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8(2).

护理老年人的培训篇8

论文摘要:目的探讨模拟微格教学训练法在新护士教学技能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提高新护士的教学技能。方法将2007年7月入院的新护士85名为观察组,2006年7月入院的新护士83名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培训方法,观察组采用模拟微格教学训练法进行教学技能培训。结果观察组除演示和板书技能外,导入、教学语言、提问等8种教学技能评分及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

微格教学(microteaching)形成于美国2o世纪6o年代的教育改革运动。此教学方法是在“角色扮演”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利用摄录像设备实录受训者的教学行为并分析评价,以期在短期内掌握一定的教学技能,后来逐步完善形成了一种微格教学方法。微格教学是建立在教育教学理论、科学方法论、视听理论和技术的基础上,系统训练师范专业学生和在职教师课堂教学技能的理论和方法,它是通过指导老师带领学生在有控制的条件下对各项教学技能逐一进行学习和训练,从而集中解决某一特定技能的教学行为。微格教学系统从构成看,它基本上是一个专门化的小型演播室,尤其对摄录像设备要求较高,不利于其推广。鉴此,笔者采用模拟微格教学训练法对我院2007年7月入院的85名新护士进行为期一年教学技能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6年、2007年人院新护士168人,男21人、女147人,年龄21~25岁,平均22.7岁。学历:专科92人,本科76人。在校期间除了学习医学基础课程、护理专业课程外,还系统学习了《护理教育学》、《护理心理学》等课程。将2007年7月的新护士85名作为观察组,2006年7月的新护士83名作为对照组。两组性别、年龄、学历、学习课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教学技能培训方法观察组采用模拟微格教学训练法,即采用微格教学方法,但不采用摄录像设备,具体为:第一步,受训者在老师指导下学习微格教学理论、教学设计、教学技能分类、课堂教学观察方法等。同时指导老师说明教学目的和任务,安排训练程序,说明评价标准。第二步,微格教学理论有导人、教学语言、提问、讲解、变化、强化、演示、板书、组织、结束10种技能。以导入技能的培训为例说明,讲解的题目为《原发性肝癌》,指导老师先上台示范。在讲课的开始展示一张图片,如著名影视明星傅彪的一张剧照,老师开始提问:这位明星大家可能都见过,我也很爱看他演的作品,可惜他已不在人世了,那他到底是患什么病去世的呢?预想新护士的答案:肝癌。老师接着说:为什么肝癌如此厉害,竞能夺走一名当红明星的生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疾病。指导老师给大家示范结束后,每位受训者轮流上台进行导人技能的示范。然后,其他受训者和指导老师给出评价,导人技能训练的评价标准是:①能引起学生兴趣,集中其注意力;②能自然引入课题,衔接紧密、恰当;③与新知识联系密切,目的明确;④将学生引入学习的情境;⑤讲话感情充沛,语言清晰;⑥导人时间掌握得当,紧凑;⑦能面向全体学生。如果评价结果显示该受训者导人技能合格,则该名受训者可进行下一个教学技能的学习和实践;如果不合格则根据反馈评价的结果重新修改教案。进行微格教学再实践,反复训练,达到充分掌握教学技能,直至合格。第三步,当1o种技能全部训练完成后,组织受训者进行试讲,试讲必须综合运用之前学习的1o种技能。做到对各种教学技能熟练运用,融会贯通,真正学到当老师的本领。培训周期为1年,前1o个月进行1o种教学技能的训练,最后2个月进行试讲。培训时间为每月月中和月末的一天下午,时间为3h。指导老师为护理部选取的各科理论知识扎实、教学技能丰富的护士、护士长、科护士长等。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培训方法,即先进行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学习,然后试讲,老师再进行综合点评。培训时间与观察组同。

1.2.2评价方法两组培训结束后进行试讲,试讲内容为各受训者所在科室的常见疾病,肘间为lomin。由理论知识扎实、教学技能丰富并长期从事临床及理论授课的护理部主任、科护士长、护士长、带教老师30名对两组进行教学评价。评价表为学校编制的教学评价表,内容包括我国规定的十大教学技能的评价标准,每种教学技能的满分为10分,总分为100分。所有评委的平均分为该名受训者的最后分数。

1.2.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软件行t检验,检验水准a一0.05。

2结果

培训后对照组教学技能总分为(79.3±3.7)分,观察组为(94.6±2.9)分,两组比较,t一29.87,p

3讨论

我院是一所综合性的教学医院,护理部每年承担大量的理论授课及临床教学任务,需要大量理论知识扎实、教学技能丰富的老师。临床护士既要承担理论授课和临床教学,扮演老师角色,平时又要应付繁重的临床工作,比较注重专科理论及临床知识的学习和积累,但教学技能的培训欠缺。而教学技能是提高课堂教学和临床教学质量的手段之一。新护士是医院未来进行护理教学的生力军,其理论知识扎实,但教学技能缺乏,只有通过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对其进行培训,才能从源头上解决问题,从根本上提高护理教学质量。一名护理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主要由教师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所决定。知识的掌握在于临床长期的积累和自己不断的学习,教学技能则是一个在短期内可以改变的因素。

护理老年人的培训篇9

【摘要】目的:对新进护士吸氧操作集中培训后,操作考试的效果观察。方法:对30名新进护理人员集中培训吸氧操作后,进行操作考试观察效果。结果:本组人员的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分散培训组,整体护理理念明显高于对照组,优质护理服务高于对照组。结论:集中培训护理操作技术值得推广。

【关键词】吸氧操作集中培训考试

2010年11月,我们对2010年30名新进护理人员采取集中培训吸氧操作技术后,进行操作考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60名护士均系2010我院新进人员。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名。分散培训组年龄20~26岁,平均23岁,大学专科26名,大学本科4名,有工作经验且工龄2年内的4人,集中培训组年龄19~25岁,平均22岁,大学专科28名,大学本科2名,有工作经验且工龄2年内的3人,

1.2方法:医院护理部统一制定操作评分标准并附带操作时语言沟通模板,对带教的6名老师集中培训合格后,随机选3人为一组,对两组进行分别培训。

分散培训组:分散组的30名护士分为三个小组分布在三个护理单元,每周一至五下午下班后由3名带教老师按照评分标准对三个护理单元的护士进行分别培训。先由老师操作演示讲解易错环节,再由护士操作练习,老师最后做点评,每天练习一小时。

集中培训组:集中组的30名护士分为三个小组每周六下午,在医院示教室由3名老师各带一个小组进行培训,教学方法一样,练习三小时。

2结果

经过一个月的培训,于2010年12月15日护理部对60名护士进行吸氧操作考试。

分散组:平均成绩86分,5名护士操作前对病情评估项目不全,护理诊断不准确,导致护理措施不到位。(如对病员鼻腔评估不到位,以至于鼻导管选择不合理)。4名护士对氧气瓶吹尘操作未告知病员,让病员惊慌失措,4名护士取下单道鼻导管后未给病员擦拭胶布痕迹,优质护理不到位。

集中组:平均成绩95分,2名护士操作中对环境评估欠缺,护理车放置位置不恰当,导致操作不方便。4名护士取下双腔鼻导管后未解释可不需擦拭胶布痕迹。操作时间明显快于分散组,熟练程度高于分散组。

3讨论

要求护士严格掌握吸氧操作步骤,吸氧时先开流量表,再安氧气管,停氧时先取氧气管,再关流量表,并结合医院病案先例加深印象。集中组在一起培训可取长补短,共同讨论各人的优缺点,有者改之,无者加冕。把各科室整体护理、优质护理服务都集中在这一项护理操作中。另一方面,大家在一起培训能调动主观能动性,激发积极向上,争当第一的拼搏精神。分散组每日训练,耽搁休息时间,心理上不接受,加之本科室人员,操作练习时的缺点和错误不愿言语,导致操作技术不能提高和完善。

4结论

我院经过这次采取不同培训方式,考试成绩截然不同,以人为本、爱伤观念在操作中真真体现,大力推广对临床护士的三基培训采取集中培训,已由护理部牵头组织了“护士培训中心”,对低年制的护士进行三基、心理、沟通等方面培训。

参考文献

护理老年人的培训篇10

一、调查背景及目的

我国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养老”成为社会关注热点,养老服务需求量大已经成为社会共识。但养老服务行业整体不景气,专业人才不足,服务能力低下,造成需求与现实的种种矛盾。而养老护理员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技能直接关系到被照护老人的生活品质和安危,以及养老机构经营效益。绵阳市作为我国唯一的科技城,是重要的国防科研和电子工业生产基地,成渝经济圈区域中心之一,获得过联合国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全国文明城市等荣誉。截至2017年年底,绵阳市常住人口中60岁及以上占21.3%,65岁以上占14.7%,已达高龄化程度。这里的养老护理员状况在一定程度可代表我国西南部地区养老护理员的现状。通过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提出完善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与发展的对策建议,为改善从业环境、增强养老机构服务能力提供参考。

二、调查对象和方法

(一)调查对象

绵阳市民政局2017年年底统计数据表明全市拥有各类养老机构249家(其中公办12家、民办19家、乡镇敬老院218家)。以多阶段抽样方法,抽出20家养老机构(含乡镇敬老院13家)共134名养老护理员进行调查。

(二)方法

以自编问卷和访谈法进行调查,包括基本情况、持证及培训、工作现状、薪资福利等方面。考虑到护理员文化水平差异,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协助填写问卷。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34份,回收134份,问卷回收率100%,有效100%。

三、调查结果

绵阳市养老机构护理员现状

(一)年龄大,文化程度低,本地就业为主,人员流动性大

绵阳市养老护理员男女比例约为1:2.5,平均年龄48.5±5.3岁,以本市人员为主,多为初中以下文化。平均工作年限3.08±1.1年,侧面反映出人员流动性较大,访谈中了解到每年的流失率超过10%。但与北上广一线城市的养老护理员主要来自于外来务工人员(95%)、女性超过九成且年龄多在50岁以上有所不同。在分析年龄与文化程度关系时发现,年龄越小,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所占比例越高,反映出护理员队伍逐步有专业人才进入。

(二)专业化程度低,持证率低,专业培训少,医护知识缺乏

绝大多数养老护理员来自于务农、家政及其他行业,将近1/3的养老护理员从没接受任何培训,一半以上的仅接受过单位内组织的以生活照料为主的岗前培训。反映出该行业入职门槛低,从业人员专业技能明显不足。在工作后很少有机会再次接受培训。护理员大部分知识来源于生活经验,知识结构单一。

(三)劳动强度大,劳累感明显,收入偏低,上升空间不足

超过6成的养老护理员同时照顾5个及以上的老人,而且以半失能和失能老人为主。57.5%的护理员感觉疲惫或非常疲惫。收入偏低,一半以上护理员月收入低于2000元。59%的护理员觉得没有上升空间,9.7%的一直想变换工作。

四、对策分析

(一)加快专业养老护理员的培养

养老护理员普遍缺乏心理疏导、康复保健、医疗急救等专业护理知识,导致养老机构严重缺失康复护理功能,大多只能解决老人的生活照料,这与很多文献一致。要鼓励各高职院校广泛开设养老护理专业,尽快弥补行业人才缺口。调查发现,同时具备爱心、耐心和责任心的服务型人才是养老机构最紧缺的人才,所以要着重培养护理员的服务意识和责任心,这跟专业技能同样重要。其次,在课程设置上要特别加重医学常识、老年护理技能和交流沟通类知识的比重。

(二)加大对目前在岗护理员的培训

短期内培养大量专业护理员并不现实,因此需要对目前在岗的护理员继续培训,定期进行专业资质认定。考虑其普遍年龄大、文化低,对理论知识可以放低要求,让其掌握常用的老人护理技能就好。提高对老人生理和心理问题的识别能力和给予临终关怀的能力。应根据岗位需求,以多元化的培训,如专题短训、理论实践相结合、技能比赛等方式,使护理员可以在生活护理基础上发挥一定的康复保健、疾病护理、心理慰籍作用,提高老人生活质量。同时,结合国外养老经验,应整合社会资源,建立健全的志愿者服务体系,让全社会投入到养老工作中。向社会招募医务人员定期到养老机构中为护理人员举办相关讲座,或直接为老年人提供医学支持、心理干预及康复指导等工作。

(三)增加投入,提升养老护理员薪酬水平,稳定护理员队伍

当前社会对该行业认识不足,加之行业收入低,难以吸引优秀人才。最终形成低收入、低素质、低质量的恶性循环。根据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工作状态的好坏取决于“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的共同作用。工作条件和工资等属于“保健因素”,有助于保持员工的积极性,维持工作现状,而成长机会和晋升等属于“激励因素”,可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员工尽可能表现得最好。因此,如果政府提高养老护理员工资和福利待遇,消除不满意因素,就可以稳定护理员队伍。同时政府要大力宣传、倡导改变养老观念;教育机构加强职业认同教育,共同提升养老行业的内在价值与成就感,吸引高学历和高素质人才进入养老机构工作。还要让护理员有机会接受更高级别的专业培训,或建立更大的职业上升空间。多管齐下,共同打破恶性循环,带动养老行业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