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家政服务行业环境分析十篇家政服务行业环境分析十篇

家政服务行业环境分析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23:12

家政服务行业环境分析篇1

关键词:广告传媒、投融资、环境分析

中图分类号:F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2-0217-01

根据《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广告传媒属于“文化产业”。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的标准,广告传媒属于“商务服务业”大类中的“广告业”。因此,本文对广告传媒投融资环境的分析主要立足于文化产业与商业服务业,并观照广告传媒投融资环境的个性差异,加以综合分析。

一、广告传媒投融资的政策环境分析

政策问题是当前我国文化产业投融资的基本制约性问题。由于广告传媒同时率属于传媒文化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因此国家对这两个行业的政策也适用于广告传媒。

(一)行业投融资政策环境分析

2005年8月,国务院《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明确国家鼓励、允许、限制和禁止投资的产业目录;对我国文化产业领域的投融资作出了系统的规定和约束。2008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关于金融支持服务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加大对服务业发展的金融支持力度。2009年7月,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国务院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提出降低准入门槛、加大政府投入、落实税务政策以及加大金融支持四个政策措施。2010年3月出台的《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又进一步对《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中加大金融支持的内容进行了细化和落实。如上所述,近年来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使得我国广告传媒融资的政策环境日益优越。

(二)广告业自身投融资环境分析

中国广告业在1979年得以恢复发展,在2005年全面兑现wto的承诺、完全开放。其投融资政策环境也发生极大的改变。梳理1979年以来,中国广告业的发展历程,亦能展现广告业投融资政策环境的变化:1、从1978年―1991年,中国广告业进入恢复和初步发展阶段:这一时期,广告管理机构、行业组织逐步建立起来。2、从1992年―1997年,中国广告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这一时期,涌现出一批有实力的广告公司和大量专业技术人才,大大提升了广告行业发展水平。此外,中国的广告教育也得到蓬勃发展。3、从1998年―2002年,中国广告业进入多元发展阶段:这一阶段,中国广告业的开放,使广告活动主体日益多元化,广告企业组织形式多元化、竞争方式呈现多元化、国际化趋势,本土公司选择股份化、集团化转型。4、从2002年至今,中国广告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入持续稳定发展阶段:广告创意更加关注和谐主题、突出中国传统和现代文化元素的自我表现意识。伴随科技进步,网络等新兴媒体迅猛发展,中国广告行业的集约化程度迅速增强,涌现出一批超常规发展、具有较强竞争实力的广告经营单位。与此同时,广告业更加关注公益事业,公益广告有了长足发展,涌现了一批主题鲜明、内涵深刻,生动传神的公益广告作品,这些公益广告对提高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和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广告传媒投融资的经济环境分析

近十年是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十年,即使在2009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中也仍然能够保持稳定的增长速度;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也逐渐成熟起来;为各行各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经济环境;尤其是包括广告传媒业在内的第三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专家预测在未来的十年里,中国经济发展还有保持9%增长力的潜力,国内经济形势依然有利于广告传媒业的发展。

三、广告传媒投融资的金融环境分析

目前,我国金融环境的发展情况是:

第一,股票市场发展迅猛,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第二,中国债券市场快速发展,市场化程度逐渐提高;“2009年共计发行各类债券86,995.14亿元,同比增长19%。其中政府信用债券共计发行67,325.60亿元,占总发行债券的77.39%,政府信用债券占比依然较高。非政府信用债券共计发行19,669.54亿元,同比增长93.02%,增速较快;其占比也快速提高,由2008年的13.94%升至2009年的22.61%,债券市场融资结构更加合理”。第三,银行借贷目前仍然是各行业融资的基本方式,尽管现在融资渠道逐步多元化,但是银行对广告传媒业融资的影响还是不容忽视的。“银行业在货币政策和信贷政策的指导下,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把握信贷投放节奏,积极优化信贷结构,有力支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9.59万亿元,同比多增4.59万亿元。”经过了金融危机的洗礼,我国银行业对我国企业渡过危机、发展壮大起到了无法替代的作用。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我国广告传媒业融资的金融环境基本上已经完整,但是仍然有不够成熟和完备的地方。

四、广告传媒业融资的行业环境分析

一个行业的融资问题,其实说到底是这个行业内每一个企业的融资问题。本文将从广告业行业管理体制、行业发展方面着手分析广告业投融资的行业环境。

(一)广告传媒业管理制度

法律法规:目前,中国广告行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发展运营,该部法律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于1994年10月27日通过,自1995年2月1日起施行。2011年5月,国家工商总局已形成广告法修订稿并报送国务院法制办,修订稿将“在我国境内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者的其他广告人”,如个人代言广告,拟纳入管辖范围;并将更加关注新兴媒体将网络广告、手机短信广告等覆盖;并将更加注重执法的可操作性。

(二)广告传媒行业发展现状

中国广告业自恢复以来,一直保持着顽强的发展态势。2010年,中国经济开始回暖,企稳向好的基础逐渐稳固,这一势头带动了广告业的复苏。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寒冬”,中国广告业不仅挺过来了,而且迎来了发展黄金期。2010年,中国的广告开支为226.06亿美元。随着内需的拉动,中国将有机会从全球工厂转变为全球市场。面对空前广阔的市场,中国广告业也将迎来自身发展的春天。预计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将继续稳健增长,鉴于此,广告传媒投融资前景依然十分乐观。

作者单位:周珉江西师大传播学院

张燕萍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参考文献:

家政服务行业环境分析篇2

关键词:淮南市投资环境Swot分析对策

1投资环境分析的重要性

投资环境是投资赖以进行的前提,直接影响着投资效益。

投资环境,是指投资者进行生产投资时所面临的各种外部条件和因素。它既包括经济方面的,也包括自然、政治、法律,社会、文化和科技方面的。投资环境是各种条件和因素的一个综合体。对投资者来说,必须考察各国各地区不同的投资环境,把资金投向有利的环境中。对欢迎外来投资的国家和地区来说,要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各方面投资,以解决资金不足的困难,繁荣本国本地经济。

影响和决定投资环境的因素有很多,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社会政治因素。国家安定,社会稳定的地区,因为投资风险小,自然是吸引投资者的重要原因之一。二是市场因素。健全的市场、合理的价格体系、完善的市场结构与规模、良好的消费习惯等,都会对投资效益产生直接影响。三是资源因素。如资源的储量、开发水平、目前的利用状况等。四是交通运输通信因素。这是投资的循环和神经系统。五是资金因素。包括资金多少、来源、途径等。六是劳动力因素。主要是指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七是经营管理水平、吸收先进技术的能力、经营服务状况等。

招商引资是资源型城市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良好的投资环境是吸引外商投资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淮南市作为安徽的重要城市,国内的能源之城,起着承东启西的作用。所以有必要对淮南市投资环境进行Swot分析。

2淮南市投资环境的Swot分析

Swot(strengthsweaknessopportunitythreats)分析法,又称为态势分析法或优劣势分析法,用来确定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竞争劣势、机会和威胁,从而将公司的战略与公司内部资源、外部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我们也可以用Swot分析法对淮南市投资环境进行分析。

2.1淮南市投资环境的优势分析

2.1.1政策环境良好的政策环境是吸引投资者投资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引进外资,淮南市人民政府在积极改善投资硬环境的同时,也在努力改善投资软环境,提高办事效率,简化办事程序,制定了一系列投资优惠政策,为中外投资者提供便利、快捷的服务。

2.1.2自身基础与区位优势良好的自身基础为淮南招商引资提供了坚实保障。作为国家14个亿吨煤基地和6个煤电基地之一的城市,淮南煤炭资源极为丰富,煤炭探明储量153亿吨,远景储量444亿吨,是全国首个投产的亿吨煤基地。淮南着力形成以沿淮工业带、合淮工业走廊为主线,以现有的七个省级开发区为重点,以多园区为补充的“t”型产业布局。其中,舜耕山以南重点建设高新区和低碳区,舜耕山以北至淮河以南重点建设加工区和服务区,淮河以北重点建设重化工区。高新技术产业有所发展,循环经济成长良好,文化旅游业大有起色。淮南朝着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方向迈进。

2.1.3经济、社会、市场等宏观环境从经济环境看,淮南市结合现有的产业基础及未来产业发展导向,制定了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明确了重点培育和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节能环保、装备制造、公共安全、生物、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今后淮南市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了指导性意见。

从社会环境来看,目前淮南市已建立多个政务服务中心,为广大企业和市民办理各种证照提供便捷、高效的“一站式”服务,为经济建设开辟绿色通道,为优化淮南投资环境,促进转型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淮南市政府进一步提升政府效能,优化投资环境,一切从发展大局出发,从方便群众、有利于客商出发,以争创全市项目审批工作“手续最简、程序最少、时间最短、服务最优”为目标,着力打造服务效能型机关,扎实推进机关服务职能化。

从市场环境看,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之举,也是提升经济综合实力,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支撑,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长远保障。目前,淮南市正在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即以重大技术突破和发展需求为基础,引领和带动那些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意义重大,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

2.2淮南市投资环境的劣势分析

2.2.1经济总量较小,第三产业比重不高经济总量仍然偏小。淮南2013年GDp为819.4亿元,在安徽省17个市中排名11位;财政实力不强,面对经济转型、城乡建设、环境改善、民生保障、公共服务提升及其它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资金缺口较大。

三大产业中,第二产业比重大,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缓慢。“十一五”期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005年的35.63%下降到2010年的27.8%,下降了7.83个百分点。工业结构上,煤电工业比重大,其他工业比重小,全市煤电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006年的35.4%提高到2010年的46%,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83%提高86.5%,形成了全市经济过于依赖煤电工业的局面。

2.2.2环境承载压力大,经济发展方式亟需转变煤炭资源的大量开采、火力发电及粗放的经济发展,严重地威胁着城市生态环境安全;另一方面,随着城镇地域的扩展,配套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的使用及畜禽水产养殖污染物分散排放等对整个市域的水环境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然而,长期以来,淮南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进展缓慢,污水处理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目前淮南市政府正在进一步加快淮南市投资环境建设,转变以往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为集约型。

2.2.3城矿乡差异明显,民生保障亟需完善居民生活水平不均衡,城乡收入差距逐年扩大。2005年至2010年,当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高出5813元、7408元、8306元、8563元、9153元和9631元,呈逐年攀升之势。农村发展与城乡一体化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快,民生保障和公共服务等社会事业发展有待进一步改善。

2.3淮南市投资环境的机会分析

2.3.1国家战略机遇“两型社会”建设的大背景有利于淮南推进投资环境建设。2003年,安徽省启动了“生态安徽”建设工程,成为我国中西部地区首个生态省建设试点省。并于2004年将该工程列为省“861”行动计划六大工程之一。国家和安徽省强力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的行动,为淮南改善投资环境建设营造了浓烈的政策氛围。

2.3.2区域发展机遇淮南市距离合肥市、蚌埠市等都非常近,自身在工业、电力、交通、水利方面都具有优势,可以借皖江城市带之力、占合肥经济圈之机、拥合淮同城化之利,提升整体竞争力的重要载体,有利于促进淮南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2.4淮南市投资环境的威胁分析

2.4.1资源环境约束日益突出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与资源环境约束的矛盾日益突出。经济将持续增长,城市人口也将不断增加,“三大基地”与“六大产业”的发展,造成资源能源消耗量和污染物产生量的持续攀升,加剧城市环境压力,污染物总量削减任务艰巨。

2.4.2节能减排压力进一步增大“十二五”节能减排压力对淮南投资环境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安徽“十二五”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任务已明确,即:到2015年底,全省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16%、碳排放强度下降17%,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削减7.2%,氨氮排放量削减9.9%,二氧化硫排放量削减6.1%,氮氧化物排放量削减9.8%。

首先,面对四项主要污染物和碳排放强度减排的硬性约束,传统产业的排放、耗能、原料需求等方面将面临一定的挑战;其次,随着工程建设的总量和速度明显放缓,“十一五”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的工程减排的空间也已经很小。

2.4.3沉陷区综合治理难度日益加大随着大批现代化高产矿井相继投产和先进煤炭开采技术的快速应用,淮南市采煤沉陷区面积不断扩大。截止2013年底,全市采煤塌陷区面积约26.4万亩,占全市总面积的6.8%。从2011到2020年,全市需搬迁约42280户(约14.8万人)。因采煤导致地面农田和住房沉陷引发的矛盾日益加剧,影响了部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也给社会平安、和谐稳定带来一定隐患,综合治理难度日益加大。

3反思和对策

3.1转变思想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着改革开放的程度;改革开放的程度,决定着经济发展的速度。要创造一个开放的经济增长环境,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创造一种宽松的经济发展环境,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做好优化投资环境工作。

3.2改善政策改善政策环境对优化投资环境起根本性作用。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制定优惠政策并统一规划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特别是通过制定高新技术投资税收优惠政策,在一定期限内减免高新技术方面的税收,鼓励对高新技术投资,为外来投资创造好的政策环境。要提供超前的法律服务,创造一个具有投资吸引力的法制环境;要提高行政部门办事效率,创造一个具有投资吸引力的体制环境。

3.3加强领导,将淮南发展纳入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从宏观上把握淮南的发展方向,实行资源有偿、有限、有序开发的方针,形成长效发展机制。同时,要通过杠杆规范与整顿市场秩序,建立统一规范的服务标准和完善的市场竞争机制,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促进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3.4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建立完善的服务体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多元化的产品、道路与快捷、方便、安全的交通体系有效结合,加强城镇和景区通道的快速化、景观化建设。在出租车、公交车、主要购物商店和餐厅等窗口服务行业,推行双语服务。完善路牌、交通标志、公交站牌等公共设施标牌的中英双语,实现图文标识无障碍。

通过Swot方法对淮南市投资环境的分析,把淮南的优势展现给投资者,同时把淮南市所处的劣势解析出来,通过转化劣势为优势,打消投资者的顾虑。通过各种途径优化淮南市投资环境,这无疑对淮南市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敦富.论资源与持续发展资源资产化、价格化[a].中国地理学会六届二次理事会学术论文[C],2008.

[2]杨皖苏,严鸿和.安徽省旅游中心城市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人文地理,2007(06).

[3]沿淮城市群“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安徽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2007.03.30.

[4]丰年,吕森林.《淮南矿产资源与可持续发展》项目报告.淮南市地质矿产局,2009.11.

[5]糖风林,王艳.基于循环经济的资源型城市投资环境研究――以淮南市为例[J].当代经济,2009(03).

[6]张梅芬.转型期煤炭资源型城市投资环境评价研究[J].煤炭技术,2013(07).

家政服务行业环境分析篇3

关键词:饮食业环境管理对策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慈溪市饮食业由于选址欠妥、污染治理设施投入不足、运行管理不善等原因,造成饮食业生产经营中产生的油烟、噪声、污水等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环境管理已成慈溪市环境监督管理的热点、难点,本文结合实际提出一系列解决对策,以期为慈溪市饮食业环境管理工作提供借鉴。

1.慈溪市城区饮食业现状及环境管理

慈溪市城区饮食业具有规模小、数量多、分布广的特点,一些饮食业尚无合法运营执照。就餐饮业来说,城区共有餐饮店479家,其中有工商营业执照的226家,而且经过环保审批的仅有151家。这479家餐饮店中只有130家安装有油烟净化装置,大部分餐饮业废气、废水未经处理直接外排,且无隔音隔声措施,噪声很大,对周围居民生活环境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当前,慈溪市饮食服务业的“三废”和噪声污染已成为城市居民投诉的热点见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居民针对饮食服务业的投诉由2005年的121件上升至2007年的160件,增幅达到32.2%;所占城区比重由30.3%上升到35.2%,增加近5%。因此,饮食服务业环境管理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针对饮食业处理面临难度大、重复投诉率高、数量逐年上升的特征,近年来,慈溪市环保部门在严格执法基础上加大了处罚力度见表2。

从表中不难看出2005年饮食业的行政处罚数只有2件,而2007年则增至20件,罚款金额更是猛增至24万元,平均单件罚款由2005年的4000元/件上升至2007年的12000元/件。由此看来,环保部门加大了对饮食业的行政处罚力度和频度。

2慈溪市城区饮食服务业现状成因分析

2.1城区规划滞后饮食业选址不当

近年来,慈溪市城市化进程步伐加快,区域规划矛盾日益显现。城区外扩造成工业区与住宅区并存、商业与住宅混建等现象凸现,使得饮食业大多分布在繁华商业区、居民聚集区。由于饮食业不当,致使其产生的“三废”问题严重影响周边居民正常工作与生活。

2.2部门间协调不力审批把关不严

由于历史的原因一些饮食店工商、税务、卫生、消防等部门证件一应俱全,而无环保部门的批文。这些业主以为是合法经营,环保部门是否审批无关紧要。早在1995年2月,国家工商局和国家环保局联合《关于加强饮食娱乐服务业环境管理的通知》明令规定:“有污染的企业,在申请企业设立、变更登记时,应提交有关环境影响报告表(书)等”。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各部门之间缺乏协调造成审批把关不严,环保部门对饮食业的环境管理无法做到事前环评审批和“三同时”管理。

2.3环保法律法规不完善执法难

目前,我国现有的大多数环保法律法规未对饮食业的环境管理作出具体的规定,偶有有涉及到的其具体操作程序繁琐。如根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相关条例,饮食业业主如不服环保部门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可在2个月内申请行政复议或,通常法院在行政处罚决定75天后才会正式受理和安排立案执行,餐饮店业主往往会利用这段空档进行违法经营和排污。由此看来,由于对违法行为处理周期过长,加上行政执法的局限性,对饮食业环境管理难令群众满意[1]。

2.4环保宣传不到位环保理念淡薄

环保宣传力度不强、范围不广,相当一部分饮食业业主环保意识薄弱。饮食服务业布局比较集中,若有一家未进行环保审批,其余未经环保审批的业主则观望等待,饮食业环境管理耗时长,难于顺利开展。而通过了环保审批的饮食店,由于经济利益驱动,业主对废水、油烟等污染投入的治理设施不能保证正常运转,偶有运转也只是为了应付环保监察;环保治理设施疏于维护保养,有的干脆闲置,不能真正起到治理效果。

3慈溪市城区饮食服务业环境管理对策措施

3.1联合审批公众参与把好源头关

从源头上把好关,首先要严格控制饮食服务业的审批,各职能部门加强联系,建立环保、工商、卫生、消防、税务等部门联合审批机制;同时各部门要及时通报饮食业管理方面的信息,资源共享。政府应将环保审批作为饮食服务业申领工商营业执照的前置条件,实行环保审批“一票否决制”;其次实行环保审批公众参与机制,对饮食业项目的环境审批要充分体现公众意见[2],如实行审批公示或居民听证制度等,让公众参与讨论,提高公众监督力度。

3.2合理规划科学布局提升饮食业档次

规划建设部门要合理规划饮食服务业和居民住宅区域,在住宅小区建设中应对饮食服务业进行科学布局。饮食服务业的选址要符合城市功能区规划,如城区规划中可划定餐饮娱乐一条街;在设计建设中规划并预留具有饮食服务业功能的商业大楼等提升饮食业档次。

3.3加强宣传严格执法营造良好氛围

环保部门应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对城区内的饮食服务业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对未经环保审批的饮食业,能通过整改取得执照的,对其作出限期审批;对于群众反映强烈的,坚决停业关闭。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加强对环保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多渠道开展有关绿色饮食业创建活动,广泛宣传清洁生产的意义,提高饮食服务业业主的环保法制观念和社会公德意识,让他们充分认识环境保护的责任感。

4结论

本文以慈溪市公众投诉日益增多的饮食服务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饮食业环境的剖析,发现针对饮食服务业的投诉无论是绝对量还是相对量都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虽然环保部门加大了对饮食业的行政处罚力度和频度,饮食服务业环境管理面临的形势仍十分严峻。在此基础上,从规划、审批、宣传等方面对饮食服务业问题作了成因分析,并提出慈溪市饮食服务业环境管理的有效对策。

参考文献:

[1]卓扬.小城市饮食业环境管理对策浅析[n].中国环境报,2005-9-14(4078).

家政服务行业环境分析篇4

关键词:湖南;Gem;创业;服务环境

一、引言

所谓创业环境是指创业者周围的情况,是创业者及其企业产生、生存和发展的一个大社会体系,包括宏观环境、行业环境和微观环境。创业环境分析是发现创业机会的基础,是进行创业可行性分析的前提。随时变动环境,能给各行各业带来机遇,也能给各行各业造成威胁。创业者必须清楚宏观的、微观的、行业的等各种环境因素及其发展趋势对具体行业、企业造成的影响是限制性的还是促进性的,只有这样才能,创业者才能抓住机遇,避免严重的威胁,成功创业。根据各种不同的研究方法,创业环境又可划分为: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科技环境、自然环境、法律环境、服务环境、融资环境、市场环境等多种类型,本文主要研究创业的服务环境,根据Gem模型对创业环境的基本要素的划分,将服务环境细化为六个方面的影响因素:金融支持、政府支持、政府项目支持、商业环境和专业基础设施、有形基础设施、进入壁垒。

二、创业的服务环境分析

由国际上著名的英国伦敦商学院和在创业教育上全美排名第一的美国百森学院共同发起全球创业观察(Globalentrepreneurshipmonitor,Gem),旨在研究全球产业活动态势和变化、发掘国家创业活动的驱动力、研究创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作用机制和评估国家创业政策的一个研究项目。对于创业环境的研究,Gem开发出来的模型包括九个方面的因素:金融支持、政府支持、政府项目支持、教育与培训、研究开发转移效率、商业环境和专业基础设施、有形基础设施、进入壁垒、文化和社会规范,通过对这九个因素的分析,来对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创业环境进行评价。本文选取其中的五个因素作为分析湖南创业的服务环境的出发点。

(一)金融支持

创业服务环境中的金融支持是指新成立的和成长的企业可获得的在金融方面的资源,包括拨款和补贴,其主要来源为私人资本、创业资本、风险投资和二板上市融资等几个方面。Gem模型的调查内容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充足的权益资金提供给新成立的和成长的公司;第二,充足的债务资金提供给新成立的和成长的公司;第三,充足的政府支持提供给新成立的和成长的公司;第四,个人是新成立的和成长的公司的职员资金来源;第五,创业投资是新成立的和成长的公司的重要私人权益来源;第六,ipo是新成立的和成长的公司的重要权益来源。

湖南的新成立和成长型公司在权益资金和债务资金的可获性也不是很高,缺乏相应的政策和机制方面的支持,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在ipo上市融资方面,湖南的新成立和成长型公司的表现也较差,主要原因是我国目前还没有正式的二板市场,只有深圳证券交易所的中小企业板,但上市标准仍然是主板的标准,但也应该看到国内很多新成立和成长型公司在香港的创业板或国外的股票市场(如纳斯达克)成功上市,很值得湖南的企业借鉴。总之,金融支持是创业活动开展的前提条件,湖南的创业的金融支持主要来源还是私人资本,在政府提供的金融支持方面表现很较差,权益资金、债务资金以及ipo这三个方面表现极差,使得创业活动的起点低,规模小,以生存型企业为主。

(二)政府政策

创业服务环境中的政府政策是指新成立的和成长的企业可获得的政府在激励创业方面的政策,包括对创业活动和成长企业的规定、就业的规定、环境和安全的规定、企业组织形式的规定、税收规定等,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政策都包含在内。Gem模型主要调查的内容如下:第一,政府政策(如政府采购)对新成立的公司的优惠;第二,对新成立的和成长的公司的扶持是中央政府制定政策时优先考虑的;第三,对新成立的和成长的公司的扶持是地方政府制定政策时优先考虑的;第四,新成立的公司可否在一周内获得所需要的准许和许可证;第五,税务机关不构成对新成立的和成长公司的负担;第六,政府对新成立的和成长的公司的税务与其他管制是可预见的、稳定的。

根据以上六项内容对湖南的政府政策进行评估,湖南政府政策对新成立的公司扶持力度还远远不够,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政府采购主要偏向于国有大型企业;湖南的市县级政府在制定政策时一般会把新成立的和成长的公司放在优先考虑的地位,但省级政府和中央政府没有出现同样的情况;在新公司的审批这个环节上,不仅仅是湖南,全国都存在审批成本过高,效率低的现象;新成立的和成长的公司的税务负担以及税务和其他管制方面,我国的全体情况都是较低和稳定的,湖南也不例外,相对其他Gem成员,这是在政府政策上的仅有的亮点。但是,湖南的大多数创业政策还只是停留在行政层面,还没有上升到法律的高度,很难延续这些政策的作用,对新成立的和成长的公司持续支持力度还不够。

(三)政府项目

创业服务环境中的政府项目是创业环境的独立要素,是对政府政策的具体化,包括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的项目,政府为创业提供服务、支持和帮助的组织等。Gem模型主要调查的内容如下:第一,新成立的和成长的公司可以通过单一机构获得广泛的政府支持;第二,科技园和企业孵化器给新成立的和成长的公司提供了有效的支持;第三,由足够数量的政府项目提供给新成立的和成长的公司;第四,政府机构的工作人员能够胜任那些支持新成立的和成长的公司的工作;第五,几乎所有想从政府项目中获得帮助的新成立的和成长的公司都可以如愿。

湖南在政府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的项目方面存在较大优势,科技园给新成立公司帮助很明显,但是缺乏长期有效的一个机构协助新成立的和成长的公司获得政府项目;在政府为创业提供服务、支持和帮助的组织方面也处于劣势;政府工作人员的效率和政府项目的数量还不能满足新成立的和成长的公司的需要,他们还不能从政府项目中获益。而且在中国创业上发挥巨大作用的企业孵化器在湖南却没能发挥出相应的能量,给予新成立的和成长的公司有效的支持。

企业孵化器也叫创业孵化器(Business-incubator或innovation-Center),是一种新型的创业经济组织。它起源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由美国的乔・曼库索于1959年首次提出。通过提供低成本的研发、生产、经营的用地,通讯、网络办公等共享设施,系统的培训和咨询,政策、融资、法律和市场推广等方面的支持系统,使创业企业的创业成本得以降低,创业风险得以规避,创业成功率得以提高的,一种适于中小企业生存和成长的发展环境和发展空间。创业企业孵化器已经成为了培养成功的创业企业和企业家的摇篮和风险投资的理想投资场所。我国的成都、武汉、上海在创业孵化器中进行风险投资的探索均取得了成功的经验,详见表1。

在政府项目方面湖南的政府直接推动比较明显,见效快、力度大,但对于创业企业的服务不够,在法律制定和服务组织的建立上下的功夫还远远不够,还需要多学习创业活动较活跃地区的先进经验,如创业孵化器的建立。

(四)商务环境和有形基础设施

创业服务环境中的商务环境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新成立的企业能获得的资源,比如分包商、供应商、咨询机构资源等;新成立的企业能获得的服务,包括金融服务和非金融服务,如法律服务、会计服务和银行服务等;这些服务和资源是否在新成立的企业能承受的范围之内。Gem模型主要调查的内容如下:第一,有足够的分包商、供应商和咨询机构为新成立的和成长的公司提供帮助;第二,新成立的和成长的公司能够负担得起分包商、供应商和咨询机构的费用;第三,新成立的和成长型公司容易找到一流的分包商、供应商和咨询机构;第四,新成立的和成长的公司容易得到好的、专业的法律和会计服务;第五,新成立的和成长型公司容易得到好的银行服务(会计核准、汇兑、信用证)。在商务环境的三个方面,我国均接近Gem的最低水平,且与其它Gem成员国的差距较大。湖南在我国的商务环境中又处于中下游的水平,湖南的服务产业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其他发达地区,能给新成立的企业提供的资源和服务不仅少,而且昂贵,尤以金融和非金融方面的服务较少,非常不利于新成立的企业的起步、市场拓展、专业化等。

创业服务环境中的基础设施是指新成立的企业可以得到的相关通信、互联网、道路、公用设施以及水、电、气等基础服务,并且在其支付能力范围之内。Gem模型主要调查的内容如下:第一,基础设施(道路、公用设施、通信等)为新成立的和成长的公司提供了良好支持;第二,新成立的和成长的公司可以比较低廉地获得通信(电话、互联网等)服务;第三,新成立的和成长的公司可以在一周左右开通通信(电话、互联网等)服务;第四,新成立的和成长的公司可以负担得起水、电、气等基础服务费用;第五,新成立的和成长的公司可以在一个月左右获得公用设施服务(水、电、气等)。

湖南的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在全国来讲都是较落后的,特别是道路和公用设施方面,主要原因还在于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和政府重视程度不够。而在通信方面,由于市场化程度较高,新成立企业能以低廉的价格在短时间内开通通信服务,相对于发达地区,差距仍然十分明显,而且湖南省内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极度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京广线一带,其他地方还很薄弱,还需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改善整体的创业环境。

(五)进入壁垒

创业服务环境中的进入壁垒主要考虑国内市场开放程度,体现在新成立的企业在进入市场时是否存在行业壁垒,是否有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并且把市场的变化被当作反映进入壁垒的关键因素。Gem模型主要调查的内容如下:第一,消费品和服务市场每年的变化很大;第二,工业品和服务市场每年的变化很大;第三,新成立的和成长的公司能够很容易地进入新市场;第四,新成立的和成长的公司负担得起市场进入成本;第五,成熟公司没有设置不公平的市场壁垒妨碍新成立的和成长的公司进入;第六,反垄断方面的法律是有效的并得到了有力的执行。

从Gem模型有关进入壁垒的六项调查内容来看,湖南的消费品和工业品以及服务市场仍在成长期,还未出现能控制市场的企业,每年的变化比较大;除了一些初期投入成本较高和外在性较大的行业,其他的行业进入的容易程度和成本一般都较小;由于法律制度上的不完善,很可能出现一些成熟的公司设置不公平的市场壁垒,而政策法规还未考虑到的情况,而且一些地方政府为了保护当地企业,会设置一些不公平的壁垒阻止新成立的和成长的公司进入;在湖南,除了那些关系国计民生的行业,并未出现能垄断一个行业的企业。总的来说,湖南的市场目前具有增长率高、变化率高、产品更新快、产业成长和衰退快等,对于新成立的和成长的公司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机遇。

三、结论

根据Gem对我国创业环境做出的判断,我国的创业环境在所有成员中居于第23位,处于中下水平,在亚洲的成员国中仅高于日本和印度,属于产业环境水平低的国家。而湖南在我国属于创业活跃程度较低的地区之一,可想而知湖南的创业的服务环境的现状,原因在上文中已经大致分析了,总结起来就是政府的政策、经济实力、经济环境等因素,因此要改变湖南的创业环境就需要从这些方面入手,完善创业环境来加强创业的活跃程度。

参考文献:

1、罗伯特・赫里斯,迈克尔・彼得斯著;王玉译.创业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葛建新,周卫中,傅晓霞等.创业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3、姜彦福,高建,程源等.全球创业观察2002中国报告[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4、陈德棉,蔡莉.风险投资国际比较与经验借鉴[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5、曹明.基于Gem模型的中日创业环境比较研究[J].厦门理工学院学报,2007(2).

6、赵珍,池仁勇.剖析“浙江现象”的创业环境[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8).

7、蔡莉,崔启国,史琳.创业环境研究框架[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1).

家政服务行业环境分析篇5

外商投资软环境是一个地区经济成长能力的重要条件,也是对外开放竞争力的集中体现。近十几年来,福建省高度重视外商投资环境建设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不断改善外商投资软环境,为吸收外资创造了一个较为宽松的环境。但是,当前福建省外商投资软环境仍旧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急需解决的问题,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需要。加强外商投资软环境建设,是当前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1福建省外商投资软环境发展现状分析

为全面了解掌握福建省投资环境的变动情况,对各设区市投资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和量化考核,对涉外管理部门的行政效率和服务质量进行评价,福建省外资办从2001年起建立了外商投资环境监测评价工作制度,每年以问卷方式开展一次测评调查。测评工作以全省及九个设区市和有关涉外职能部门作为测评对象,通过考察外商对投资软硬环境及投资相关要素的评价,籍以衡量测评对象的投资环境现状和变化情况,并就各职能部门的施政行为进行满意度测评。本文借助测评调查数据,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从不同角度研究评估福建省外商投资环境的发展现状。

1.1对福建省外商投资软环境的总体分析

测评结果显示,外商投资企业对福建省投资软环境的满意度,2001~2007年期间整体呈现上升趋势。2001~2004年,得分区间在6.66~6.94。实施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战略以来,近三年得分均超过7分,表明福建省外商投资软环境建设跃上了一个新台阶。2007年全省投资环境总体满意度指数为7.12分,较前两年相比有所下降。其主要原因是存在一些全国性的客观因素影响,诸如人民币升值幅度较大、货币政策越来越紧、出口退税率连续下调、加工贸易政策调整力度较强、“两税合一”以及《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加之福建省业已存在的劳动力紧缺、用地紧张等老问题,对于多数以外向为主的外商投资企业来说,矛盾和困难比较突出。测评调查结果是在闽外商对现实困境的真实反映,同时也表明福建省外商投资软环境竞争力还有待于提高。

从投资软环境期望满足程度看,在全省九个设区市被访的外资企业中,认为目前本地区投资软环境已超过预期期望的占12.8%,基本接近预期期望的占67.7%,未达到预期期望的占19.5%,全省投资软环境期望满足指数为5.78,处于“基本接近期望”的水平。这表明,目前福建省投资软环境总体水平基本达到外商的预期期望。

调查数据显示,外商对福建省投资环境持续改善抱有信心,对海西发展前景表示乐观。在调查中,认为投资软环境会继续得到改善的占66.6%,有八成多的被访者对海西发展前景表示比较乐观,仅有1.5%的被访企业感到不太乐观。外商在闽继续投资的意愿较为强烈,有六成多的被访企业表示将会继续在本地区投资,有四成多的被访企业表示还会推荐亲友或同行来本地区投资兴业。

1.2对福建省外商投资政务环境的分析

政务环境是外商投资软环境建设的核心,其内容主要体现在政务工作的高效率、低成本、透明化、便民化。在投资环境测评中,对各设区市政务环境满意度的评价设置了6个项目,分别为办事效率、服务态度、廉洁奉公、政策稳定性、政策透明度、执行公平性,其中后三项为近两年新增评价项目。根据我们的分类,同时为便于跨年度的比较分析,我们以前三项作为政务环境的评判依据,而把后三项作为政策环境的评判依据。

测评数据显示,2001~2007年福建省外商投资政务环境满意度指数整体呈现上升趋势,2001年为5.74,2005年达到峰值7.11后,在高位整理,有所回调。具体分析近三年政务环境分项评价结果,外商对公务人员服务态度较为满意,对政务部门办事效率较不满意,办事效率满意度指数下降幅度比较大。对政府职能部门施政行为满意度进行分析,被访企业近几年普遍对外经贸部门、海关、对台部门、税务部门和侨务部门评价较高。在2007年全省9个设区市的政务环境评价中,总体满意度较高的依次为三明市、龙岩市和南平市。从总体上看,外商对内陆地区政务环境满意度的评价要高于沿海地区。

外商投资企业大多属于“两头在外”类型,因此比较关注通关环境的优劣,这是政务环境的一个重要环节。测评结果显示,近几年福建口岸管理部门高度重视环境建设工作,改善通关环境卓有成效。2003年以来外商满意度指数大幅提升,2004~2007年平均值高达7.43,比同期政务环境得分(6.86)高出8.3个百分点,也高于其他投资要素和条件的测评得分。2007年测评数据显示,6个设区市的通关环境满意度指数在各项可比测评数据中排名第一。

1.3对福建省外商投资政策环境的分析

外商投资政策环境是指各级政府制定的关于吸收外资的政策规定,诸如鼓励外商投资的财政税收政策、土地政策、金融政策、劳动人事政策等。这些政策规定是否适应外商投资变化的需求,其稳定性、透明度和执行公平性如何,则是我们考察的重点。

根据测评调查数据,2005~2007年福建省外商投资政策环境满意度指数分别为7.41、7.36、7.01,政策环境满意度指数在2005年达到阶段峰值后,开始出现下降趋势。相较而言,外商对政策稳定性的评价较高,对政策透明度还有疑义。主要原因是,福建省政府于2005年集中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推进口岸大通关建设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有利于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吸收外资的政策规定,其后政策出台力度则有所减弱。各设区市的情况也与此类似,近两年很少推出新的扶持政策。

从2007年各设区市政策环境评价结果看,满意度指数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依次为:三明、龙岩、宁德、漳州、南平、莆田、厦门。山区地市更加注重通过营造较好的政策环境,以增强对外商投资的吸引力。同时也一定程度上表明,条件较好的地方已经开始从“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过渡。具体考察政策执行公平性的满意度指数,尽管2007年全省平均水平略高于政策透明度,但有6个设区市满意度指数低于政策透明度,反映出大多数地方在政策执行方面还不尽人意。

1.4对福建省外商投资市场环境的分析

外商投资市场环境主要包括与外商投资行为相关的市场体系健全性、运行机制健康性、市场信用环境和资本市场的发育程度等。在投资环境测评调查中,2001~2003年指标设计为市场秩序,2004年采用市场开放性、竞争平等性、社会信用度三项指标平均,2005~2007年直接采用“市场环境”来衡量上述要素和条件。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在投资环境测评调查指标体系中,“市场环境”与“融资环境”并列作为调查内容。因此,本文所研究的“市场环境”并不包括资本及其他要素市场,而把这部分内容归并到“投资要素配套环境”。

由于我国市场环境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外商对市场环境的满意度指数呈现波动性较强的特征,2001年得分为6.06,2002年得分最低(为5.91),2006年为得分最高年份(得分7.1)。2007年,外商对市场环境的满意度指数为6.74,低于政务环境得分6.92、政策环境得分7.01,说明福建省在市场环境建设方面有所滞后。

分析比较各设区市的市场环境,2007年外商满意度指数除三明、宁德外的其它七个设区市比2006年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得分居前的厦门、泉州、龙岩的降幅较大。与国内宏观经济环境变化相一致,各地市场环境进一步趋紧,这一现象应引起重视。

1.5对福建省外商投资要素配套环境的分析

如上所述,我们把与外商投资行为相关的资本、土地、技术、劳动力等要素市场的条件统称为投资要素配套环境。为便于直观分析,投资要素配套环境主要考察土地供应、劳动力供应、资金供应(融资环境)、能源及原材料供应、产业及技术配套的变动情况。

根据测评调查数据,我们整理形成2005~2007年福建省外商投资要素配套环境满意度指数及其构成表(见表1)。由此可见,近三年投资要素配套环境满意度指数逐年下降,而且每一构成要素均呈回落态势。同时,外商最不满意的依次为劳动力供应、资金供应和土地供应,三个年度无一例外。特别是劳动力供应满意度指数仅6.17,是所有投资软环境测评指标的最低值,而且在6个设区市测评结果中排名倒数第一。

2007年测评调查还表明,目前影响福建省外商投资企业经营的几大难题分别是:人才招聘与稳定、生产经营成本过高、资金筹措困难等。其中人才招聘与稳定问题尤为突出,9个设区市的外商都把它作为最主要的问题。这从另一个侧面证实了投资要素配套环境测评结论的可靠性。

综上所述,近几年福建省外商投资软环境改善不力,既有自身在政务环境、政策环境、市场环境建设方面有所松懈的原因,但更多的是受制于国内宏观经济环境变动的影响,投资要素配套环境有所恶化带来的结果。因此,能否有效解决外商反映突出的用工难、融资难、用地难问题,必须引起各地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2改善福建省外商投资软环境的对策建议

改善外商投资软环境,事关福建对外开放竞争力的提升,事关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成效。因此,建议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外商投资软环境建设工作,进一步更新观念,突出重点,协调推进政务环境、政策环境、市场环境的持续改善,大力解决外商投资企业面临的用工难、融资难、用地难等问题。

2.1营造更加高效、便捷、规范的政务环境

2.1.1完善外商投资审批管理制度

以提高工作效能为目标,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要求,对现行外商投资管理体制进行重新核准定位和规范,从职能设置上界定各职能部门施行对外商投资企业的管理权限、管理事项和相应的操作办法。对能够通过市场机制和社会中介组织的自律管理解决的问题,可不设立行政审批,并要加快向中介组织转移有关涉外管理职能;对确需设立的行政审批、审核事项,也要明确条件,精简层次,缩短时限,强化服务,增加透明度。

2.1.2健全外商投资促进服务体系

以增强服务功能为目标,推行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项目跟踪服务制度,在项目选择、项目审批、企业设立、项目实施、企业经营、政策咨询等方面为外商当好参谋,主动帮助外商协调处理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有关问题。积极为外商提供便利的生产、生活、文化环境,建立健全人才流动和激励机制,改革劳动用工制度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为外商投资企业职工入户、就医、子女入学等提供方便。改进外商投资企业人员出入境的管理办法,简化审批程序,提高服务效率。

2.1.3加强行政执法环境建设

以规范执法行为为目标,建立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通过岗位责任制来明确工作职责、承诺制来明确管理和服务要求、公示制来推行政务公开、公开评议来强化民主监督、效能告诫来严肃工作纪律,切实转变机关工作作风,营造良好的行政执法环境。当前特别要进一步规范对外商投资企业的收费、检查、评比等活动,由各级政府纠风部门负责加强监督和管理。清理现行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推行“收费许可证”、“项目上网公示”、“一个窗口”收费等制度。各类检查必须实行检查报备、登记制和检查许可证制,严禁对外商投资企业进行同一部门多级重复检查或同项目重复检查,无正当理由及法定手续不得对外商投资企业进行突击检查。禁止对外商投资企业搞各种达标或评比等活动。

2.2营造更加统一、稳定、透明的政策环境

2.2.1清理调整涉外政策法规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清理现行的地方性涉外经济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保持政策的统一性,努力消除政出多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要从省里有关部门入手开展清理政策法规工作,做到政策规章条文明晰,表述准确,避免部门间交叉和矛盾,各地政府也要依据省里清理政策规章的要求,调整各地相关的政策规章,废止不统一、不规范的政策文件。新制定的涉外经济法律、法规及政策措施,必须和国家法律法规保持一致,特别要注重从制订实施优惠的激励性政策转向制订实施基于规则的规范性政策。

2.2.2落实兑现涉外扶持政策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切实落实兑现国家和省里出台的涉外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并最大限度地释放政策效应。对近年来福建省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扶持政策,除省政府已用正式文件作修订的条款之外,必须坚决贯彻执行,不得以任何借口拒不执行。对于有些与外资企业订立的合同条款,由于国家政策的调整而难以执行,或由于合同条款不严密、市场供求关系发生变化而产生矛盾的,必须主动与外商协商,采取过渡性措施或以其他方式予以补偿。加大执法监督检查工作力度,保证各项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在基层得到落实。

2.2.3完善政策信息咨询服务

成立专门的省级涉外政策咨询机构,统一国家和省里的涉外经济政策法规,并适时向社会提供涉外经济政策的咨询服务,促进政策信息更加公开、透明。各级政府与省直涉外部门要协同配合,建立相应的机制,交流信息,提供数据,为外商投资提供全面的政策法规和信息服务。各级政府部门所制定的影响涉外经济政策的法规和措施,要在指定刊物上予以公布,杜绝靠印发内部文件、红头文件来管理涉外经济活动的做法。

2.3营造更加公平、有序、诚信的市场环境

2.3.1建立健全公平竞争机制

加强市场自身建设,完善市场管理制度,强化市场监管,为外商和外商投资企业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着力消除地方保护主义和地区经济封锁,打破部门和行业对市场的垄断,纠正以任何行政手段歧视或阻碍外商投资的行为,建立统一、公开的市场准入制度。查处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尤其是垄断性行业和公用企业以价格或收费形式限制、妨碍公平竞争的行为。

2.3.2整顿规范市场秩序

继续严厉打击制假售假、虚假广告、商业欺诈、传销和变相传销、偷逃骗税、走私贩私、金融证券犯罪和侵犯知识产权等行为,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外商对市场环境存在问题反映强烈的地方,要组织开展涉及外商投资企业专项治理活动,维护外商投资企业的正当权益。规范中介机构行为,实行中介机构市场准入制度,加强对经济鉴证服务市场的整顿,严肃查处中介机构出具虚假资信证明、虚假评估、虚假鉴证等不法行为。

2.3.3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改善信用环境、规范信用秩序的治本之策。抓紧研究出台地方性法规和政策,理顺监管体制,积极培育和发展信用服务市场,依法规范信用服务行为,保护外商的合法权益。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加大组织协调力度,促进信用信息共享,整合信用服务资源,加快建设企业和个人信用服务体系。发挥商会、协会的作用,促进行业信用建设和行业守信自律,推动社会信用体系的商业化运作。完善信用监管和失信惩戒制度,依托“金税”、“金关”、“金质”等管理系统,完善纳税人信用数据库,建立健全企业偷逃骗税记录,推动企业产品质量记录电子化,形成失信行为联合惩戒机制。

2.4营造更加符合外商投资需求的配套环境

2.4.1强化人力资源保障

研究制定《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办法和有关配套法规,创建新型的人才流动和吸纳机制,加强对外商投资企业用工的指导。同时进一步加大对《劳动合同法》的宣传力度,使广大的劳动者和企业全面地、准确地理解和贯彻这部法律。在大力发展教育、科技的同时,积极构建若干人才制高点,着力培育若干吸纳人才的重点载体和人才创业基地。要把引资工作与引智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以项目为主体,大力引进留学生、海外学者来闽创业。加强与四川、河南等劳务输出大省和宁夏、重庆、新疆等对口帮扶地区的合作,建立劳动力市场信息交流机制,定期相互通报劳务合作计划,广泛引进经过当地职业技能培训的农民工。

2.4.2积极改善融资环境

推进金融市场的培育和发展,不断提高直接融资的比重,扩大企业债券、股票融资、风险投资的规模,为外商投资企业创造一个可靠和宽松的融资环境。金融业要牢固树立服务外商投资的经营观念,适时调整信贷策略,扩大外商投资企业的信贷规模。有关金融部门要围绕外商投资企业进行金融信贷创新,对具备条件的外商投资企业开展综合授信和循环信用业务,为其提供贷款、承兑、贴现、信用证等多种信用品种服务,推选各种金融中介业务,探索信贷市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有机结合的金融工具创新,并通过财政转移支付,资本市场直接融资、风险投资等多种渠道,为外商投资企业融资创造条件。改进信用管理,建立以企业、企业法人、中介机构为主体,以信用登记、信用评估、信用为主要内容的信用制度。各级政府要推动建立外商投资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担保资金可由地方政府出资,各类基金和私营企业介入,或采取向社会公共募集资金等多种形式。

2.4.3有效破解用地难题

福建省人均耕地仅0.6亩,不及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用地短缺问题尤其突出。目前,项目用地存量少和土地使用费大幅提高,直接影响到福建省外资项目的落地。各级国土部门要落实政策,对符合产业政策的外资工业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用地指标予以重点保证,同时设立省重大利用外资项目专项用地指标。规范地产交易行为,完善工作流程,实行全程制,提高服务水平。鼓励外商以收购、兼并、租赁、产权置换、特许权经营等参与国有企业的改造,鼓励外商采用Bot或tott基金方式投资基础设施以及投资证券业等,缓解用地的压力。引导外资项目向开发区和工业园区集中,推行多层标准厂房,努力提高土地容积率,提高外资项目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率。

参考文献:

[1]杨柳勇,等.中国市场化进程中的利用外资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191-199.

[2]杨先明.发展阶段与国际直接投资[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277-285.

[3]张蔚,徐晨,陈宇玲.国际投资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187-219.

家政服务行业环境分析篇6

关键词:限制开发区;禁止开发区;环境产业;swot分析

1限制开发区与禁止开发区产业政策

主体功能区产业政策主要针对区域产业选择和区域资源禀赋不协调、产业区际转移以及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存在障碍等问题,重在加强对产业转移的引导,确保不同区域的产业选择、产业发展规模、产业布局符合区域主体功能定位。

国家对于限制开发区以及禁止开发区的产业政策导向为引导发展特色产业,限制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产业扩张。通过对限制开发区以及禁止开发区的资源黄精状况进行研究认为以上两类区域应着重解决现存的环境问题并着力发展环境产业。

产生环境问题的根源在于人类的需求无限性、资源利用不合理和环境容量有限性的矛盾。一方面,随着人口迅速增长和生产力提高,对资源产生更大的需求和索取,排放更多的废弃物,造成更大的破坏;另一方面,人类拥有的资源和环境容量是有限的,一旦资源耗竭,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就会危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解决环境问题尤其是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的出路在于合理利用资源,大力发展环境产业,化害为利,变废为宝。

2环境产业的分类与运行机制

2.1环境产业的分类

环境产业可以分为资源再利用业和环境维护业两大类。环境再利用业根据对象不同可以分为物质、能量以及信息再利用业;环境维护业也可以分为三类,分别是环境污染治理业、环境保护、恢复和改善业以及环境服务业。

资源再利用业是以减少或避免对环境的污染为目的,将生产和生活产生的“废物”重新利用的生产及服务活动的总称。该产业的特点是将“废物”当做资源。

环境维护业是以治理污染物和修复与改善环境为目的,从事生产环境友好产品和修复与改善环境的生产以及服务活动的总称。该产业的特点表现在其功能上:一是使以破坏或污染的环境得到治理和修复;二是使环境不受或少受污染和破坏;三是使环境的功能和质量得到进一步完善提高。

2.2环境产业的运行机制

社会生产活动是政府、企业、公众三种行为主体综合作用的结果。在不同经济体制下以及不同类型的产业生产活动中,三种行为主体的作用不完全相同,对应产业的运行机制也就有差别。环境产业生产主体和直接服务对象不一致,分别是“人”和“环境”。而传统产业生产主体和直接服务对象一致,都是“人”,这是环境产业与产同产业的主要区别,也是两类产业运行机制不同的原因所在。

传统产业运行机制中环境仅仅起供应物质能量和接受废弃物的作用。资源被转变为传统产品后进入市场进行交易,废弃物被直接排入环境。在传统产业的运行中并没有综合考虑三类主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忽视了环境的承载能力及其对社会生产活动的制约作用,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环境产业的运行机制中考虑了环境的影响,增加了新的制约。公众作为需求主体同时监管各自的行为,政府作为保障主体制定出台有关法规并强制执行,企业作为执行主体将废弃物通过市场交易回收利用或处理成环境友好物后回归自然环境,从而取代了传统产业运行机制中三类主体各自的丢弃或排放行为。

3甘肃省环境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法是哈佛大学商学院的企业战略决策教授安德鲁斯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来的。swot分析即内外部环境分析,是strengths(优势)、weakness(劣势)、opportunities(机会)及threats(威胁)的统称,其中sw代表内部因素,ot代表外部因素。

3.1甘肃省环境产业发展的优势(s)

3.1.1发展基础良好

甘肃省环境产业已经初步形成了包括环保产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服务、结晶产品生产、自然生态保护等门类较齐全的产业体系。

根据《2000年甘肃省环境保护相关产业基本情况调查》,2000年甘肃省共有249家企事业单位专业或兼业从事环境保护相关的产品生产和技术服务等活动。其中,兰州市的环保产业企事业单位占了全部企事业单位总数的390%(97家),经济发展水平比较落后的临夏、定西、甘南和庆阳的环保产业企事业单位共32家。2000年环境保护相关的固定资产投资为2.08亿元人民币(2000年价),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0.57%,此外,全省本年度生态环境建设支出为15.55亿元,占财政支出的10.52%。2000年环境保护产品(2.73亿元)、洁净产品(0.56亿元)和资源综合利用(8.20亿元)三项环保工业总产值为11.49亿元,占全省国有和限额以上非国有企业工业总产值的1.37%。

3.1.2体制改革增强了企业竞争力

在抓大放小、有进有退、扶优扶强的国家政策导向下,甘肃省环保企业的经营机制正在转换,环保企业逐渐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

具体来说,对于国有环保企业,按照规范股份制的要求进行改组,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建立以资本为纽带的企业集团,坚持把改革和培育大企业、大集团结合起来,培育主导企业、改造传统工艺、淘汰落后生产能力,鼓励资金向高新技术环保企业和优势环保企业集中;对于个体和私营企业,采取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形式进行改组改造,积极发展多元投资主体的混合所有制经济。通过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理顺产权关系,提高其市场竞争力。

3.2甘肃省环境产业发展的劣势(w)

3.2.1发展推动力不足

(1)需求不足,市场容量小。

目前,甘肃省乃至整个西部地区的环境市场中,对环境污染防治、生态环境改善、自然资源保护和提高生存环境质量等方面的产品和服务的需求量严重不足,形成与实际需求很不对称的局面。主要原因在于:大众环境保护意识的形成和提高需要有一个过程;现有环保法律、法规和各种政策投入对环境市场的发育还未形成足够影响;整体发展相对滞后,人均收入较低,使之对环境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大多处于没有支付能力保证的潜在需求层次上。

(2)技术力量薄弱,创新能力不足。

目前,世界上普遍将环境产业视为高科技产业之一,而甘肃胡僧的环境产业技术总体水平不高,与东部地区相比还有不小差距,环境技术研发还停留在学习、消化先进工艺技术阶段,重复、模仿是主要的研发方式,缺乏原创性开发。例如电除尘、袋式除尘、各类污水处理工艺技术、垃圾焚烧、机动车污染控制等环保产业的主导技术领域就少有原创性。

甘肃省绝大多数环境企业的科研、设计力量薄弱,技术开发力量主要分布在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尚未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环境技术开发创新体系,同时,技术开发投入不足,建设进展缓慢,环保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不健全,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

3.2.2溶质渠道单一,投资不足

由于环境产业的公共性特征,个体投资于环保的积极性不高。研究表明,绝大部分的环境保护投资是政府和公共部门投入的,但是由于政府财政资金有限,导致政府现行的投融资供给能力不足,从而环境投资总体规模也明显不足。“十五”期间甘肃省环保总投入为91.98亿元,约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1.31%。2005年全省环保投资28.17亿元,比2000年的8.06亿元增加20.11亿元,是2000年投资额的3.49倍,环境保护投资指数达到1.61%,比2000年增加0.79个百分点。按照国际经验,当环保投资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1.5%时,可以控制环境恶化的趋势,当该比例达到2%-3%时,环境质量才有所改善。但是对于甘肃这样一个环境总体情况正在急剧恶化、投资效率不高的省份来说,这一比例在现有体制下可能要求更高。“十一五”期间,甘肃省计划实施环境保护重点工程项目177项,总投资144.08亿元,除去政府财政资金投入还存在很大的资金缺口。

3.3甘肃省环境产业发展的机遇(o)

3.3.1国家对环境问题的重视

“十一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被放在非常突出的位置上,政府必须完成的主要约束性指标中,资源环境方面的指标近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指出:“十一五”期间,国家将进一步加大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投资规模,计划环境保护投资总额约达14000亿元,约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1.23%,比“十五”期间提高0.1个百分点。甘肃省地处我国西部,是决定国家整体生态安全的关键地带之一,在加大环境保护投资的大环境下国家必定会对甘肃省环境产业的发展给予侧重。

3.3.2公众环保意识的提高

公众环保意识的提高,使人们对提高环境质量的支付意愿增强,对环保产业产品的需求就会增大;同时,各种环保组织通过各种方式对政府形成压力,迫使政府加大对环保产业的投资力度,使环保市场由潜在市场转化为现实市场;再加上环保意识的提高会使企业生产受到公众的监督,从而企业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购买环保产品的意识就会增强,加大对环保产业产品的需求力度。

3.4甘肃省环境产业发展的威胁(t)

3.4.1政府行为缺失或不到位

(1)政府对环境法律制度目的的认识仍然停留在环境问题“末端控制”的事后救济定位上。这种事后救济式的被动性制度局限于对现有环境问题的被动应对立场,预防优先的思想并未完全确立,未从根本上体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2)政府制定政策法规的出发点主要是改进企业和公众的行为,而对其自身行为的改进重视不够,出现执法监管不利和环境产业的现实市场向潜在市场转变的现象。

3.4.2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

环境产业的发展必须依托现代化的社会服务体系。甘肃省社会化服务体系社会化、专业化程度低,全方位的社会服务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对科学技术成果转化的支持作用很低。

3.4.3产业地区转移

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和民众环境意识的增强,我国很多地区对企业生产的环保要求日益严格,特别是在经济发达地区,这就造成很多高污染、高盈利产业向其他地区转移。包括甘肃省在内的广大西部地区环保标准相对较低,从而对这些产业形成吸引力,另一方面这些产业的高盈利对经济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同样具有很大的诱惑力,这样很容易造成高污染高盈利产业对环境产业的挤出效应,影响环境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凯.“十一五”规划战略研究(上、下)[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015.

[2]杨庆育,黄朝勇.省域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型经济研究[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7:3647.

[3]周宏春.变废为宝:中国资源再生产业与政策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2830.

家政服务行业环境分析篇7

物流企业赢得市场的途径是赢得客户,赢得客户的关键在于正确的物流服务营销观念,以及在物流服务观念下所体现出来的物流服务营销战略和市场定位,并通过物流服务的产品、定价、渠道、促销)等策略的制定和实施来获得。这些才是我国物流企业未来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和机遇。

【关键词】

物流;服务营销;战略;策略

一、引言年著名营销专家弗莱德e克拉克在其所著的市场营销的原理一书中,将市场营销定义为商品所有权转移发生的各种活动,包括物流在内的各种活动,从而将物流纳入到日常经营行为的研究范畴中。中国物流业自2006年后已经进入全球一体化框架下的自由经济时代。在自由竞争的市场环境下,我国物流企业如果仅从运输、、仓储、装卸、加工、分拣、配送等单一物流服务产品的角度去发展,很难取得成功。建立以市场为中心和顾客为导向的服务营销观念,充分满足顾客的需求为中心,采取具有竞争性的策略,是物流企业自身能否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二物流企业的服务营销战略分析物流与服务营销的关系密切物流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到接收地的实物流动的过程。因此,决定了物流服务包括了品质、数量、时间、地点和价格五个方面的营销内涵。

在实践中,物流缩短了生产商与顾客的时间距离和空间距离,加快交易,增加交易价值。因此,物流与服务营销的关系密切,不是单独存在的,它与服务营销的关系密不可分。

福建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物流企业服务营销战略分析、物流企业服务营销策略的制定和实施,首先取决于企业战略和市场定位。

物流服务战略分析营销理论认为,企业的战略受制于其所处的宏观和微观环境。物流企业制定服务战略时,一方面,必须考虑企业所在地的宏微观经济环境、政治法律环境、科技与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另一方面,更要着重进行企业微观环境分析,辨别在竞争中的优势和劣势,创造和获得成功的机会,避免或减少可能遇到的风险。有必要运用迈克尔波特五力分析法、Sw0t分析法和波士顿矩阵分析法进行分析。

作为供应链管理,,物流服务营销涉及太多的复杂环节,这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企业战略的制定。着眼于战略实施的细节,物流企业还是以增强核心业务的内涵发展为重点,明确企业的核心业务定位和市场定位,从品牌、文化方面给予相应的支持,否则,战略就是空中楼阁。

市场的定位及策略分析物流市场定位是指物流企业通过自身的物流服务创立鲜明个性,塑造出与众不同的市场形象,使之在顾客心目中占据一定的位置,从而更好地抓住客户和赢得客户。例如DHL的定位是:成为世界范围邮件通信、包裹快递、物流及财务领域的领头羊。Fedex的定位是无所不包,全面发展。

由于企业的资源有限,为了保持效率,企业必须划分、确定自己的目标市场并采取相应的策略。根据目标市场的范围不同,有无差异化营销策略、差异营销策略、集中营销策略和一对一营销策略可供选择,究竟采用哪种策略对企业比较有利,必须根据企业的自身情况进行通盘考虑。一般来讲,物流企业在选择目标市场营销策略时,必须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企业资源、物流服务产品寿命周期、的同质性、市场的同质性和竞争状况。例如,DHL推出高尔夫快递产品业务,实现差异化营销的策略。用户只需在旅行前后,将高尔夫装备交给DHL签约的高尔夫俱乐部或酒店的相关服务人员,即可轻松启程;与此同时,高尔夫装备也将穿着

中外运敦豪特制的包装,平安出入家门。

物流服务营销的策略分析从表层看,物流仅仅是产品货物的流动,从深层看,物流服务营销涉及产品、价格、分销渠道、促销、人员参与、有形展示和过程设计)等策略问题;因文章篇幅关系,只对前四项进行策略分析。

物流服务的产品策略分析从服务的角度看,产品策略是物流企业服务营销活动的支柱和基石,对企业的营销成败关系重大。而企业为了扩大销售,分散风险,增加利润,往往提供的产品不止一种,而是产品的组合,尤其是现代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多元化经营中目标市场越多,所需要生产经营的产品种类就会越多。例如,针对中国的生鲜农副产品在日本广收欢迎,中远集团推出中日绿色快航

产品组合。当然,企业还要根据自身物流服务产品所处的生命周期制定不同的品牌策略和新产品开发策略。

物流服务的产品定价策略分析价格是市场营销组合因素中十分敏感而又难以控制的因素。定价是直接关系着市场对产品的接受程度,影响着市场需求和企业利润的多少,涉及到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等各方面的利益,因此,无论是对物流服务的有形产品、无形产品,还是不同的市场,应该实行不同的运价定位,采取不同的价格策略。

由于物流企业与顾客之间的关系通常比较复杂,其价格是活泼的,是可以根据定价目标、市场需求、需求的价格弹性、企业自身运营成本、竞争者的产品及其价格和国家行业的方针政策等六个方面的因素变化,一般式使用成本导向定价法、需求导向定价法、竞争导向定价法制定企业的服务营销价格策略。

例如,中远集团集装箱运输公司实行的是随行就市的定价方法。就是对于不同的市场,实行不同的运价定位,采服务系统对农民使用化肥进行直接补贴则具有环节少、操作简便、便于监督等好处,可以减少以往补贴中种种环节对农民利益的侵蚀,有效保护农民利益,在此前提下彻底放开化肥市场价格,是我国目前可以重点采取的措施。从远景来看,则应逐步取销化肥补贴政策转而对农业种植进行直补。

其次,是建立与完善化肥储备体系。

化肥具有生产的常年性和消费的季节性这一特点,要解决化肥的价格问题,关键是要使市场上的化肥供给和需求总量处于一种基本平衡的状态。建立化肥储备制度无疑是化解这一供需矛盾的重要措施。继续加强2005年1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的《化肥淡季商业储备管理办法的施行,从政策上明确对承储企业淡季商业储备化肥给予信贷和其它方面支持。

家政服务行业环境分析篇8

关键词FDi环保产业

1引言

我国的环保产业始于20世纪70年代,随着环境问题突出和环保法规的不断完善,环保业进入较快发展。至今,我国环保业已初具规模。但是,从整体上看“局部改善,整体恶化”,刚过去的“十五”计划中环保任务未完成。2005年1月27日,评估世界各国环境质量的“环境可持续发展指数”显示,全球144个国家和地区中,中国位居第133位。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环保产业仍处于被动跟踪状态。在产值上,我国环保产业的总产值仅占GDp的2%,而发达国家为5%左右。在投资渠道上,政府为主体,民间和外资资本进入少。在技术发展上,缺乏系统的技术开发,基于国情的重大生态环境和关键技术缺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集成和环保成套设备不足。另外,缺乏与国际惯例接轨的环保产品开发及环境技术认证制度,环境咨询服务体系落后,企业环保意识薄弱。

FDi(国际直接投资)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2003我国位居世界引进FDi东道国的第一位。在FDi的投资重点上,明显倾向于东部地区的第二产业,而且部分跨国公司把污染产业迁移到中国生产。随着我国加入wto,FDi也面临着地区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国家在制定产业政策时倾向于吸引FDi向西部地区,向第三产业转移的趋势。

2利用FDi推动环保产业的市场化的动因分析

2.1环保产业市场化的客观要求

我国的环保产业是政府主导的行政管理型产业,政府的高投资引起的财政负担和产业低效率,即资金和技术的压力是环保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十一五”期间我国在环保产业的预计投资需求为1.4万亿元,并且随着国家环境保护法规的不断完善,“谁污染、谁付费”的制度约束会促使企业的环保需求增强。我国众多中小企业面临技术改进成本过高等困难,因此,呼唤具有规模效益和技术优势的环保服务部门进入。

2.2FDi进入环保产业的有利因素

从FDi自身的进入意愿来看,环保产业的高盈利性正吸引着更多FDi进入。我国政府承诺,入世后将逐步将现有的环保产品关税税率从13.4%调低到2008年的6.9%,大大激起了外资投资中国环保市场的热情。作为21世纪朝阳产业的环保业将成为未来我国引进FDi的重要领域,我国在《关于积极发展环境保护产业的若干意见》已经把其作为鼓励外资进入的领域,仍有巨大的市场前景。

从我国与发达国家在环保领域的发展差距来看,为FDi进入提供了有利条件。发达国家在绿色电力、绿色化工废物处理、环保汽车、绿色建材、生态农业、“3S”农业、卫星遥感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无土栽培等国内不能生产的污染治理设备都存在明显的技术优势,以色列的滴灌技术已经在我国西部干旱地区发挥作用。

从环保产业的国际性分析,由于世界环境的不可割裂性,环保产业本身就是国际化的产业。中国已与27个国家签订了20多项环境合作协定或备忘录。在国际上,有关治理污染和生态建设的贷款很多。发达国家的优惠贷款、技术援助资金、无偿援助资金、国际金融组织和非政府组织的国际援助等都是环保产业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

3利用FDi进行环保产业市场化的效应分析

3.1从技术转移和利用角度分析

从技术溢出角度看,引进FDi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最终目标是通过FDi进入的竞争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发展本地企业进入环保产业,形成市场化的良性运转。一方面,FDi能够对本地企业产生竞争效应、示范效应和学习效应。通过FDi与本地企业的合资、合作,可以有效增强本地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另一方面,本地企业的吸收技术能力将影响环保产业的最终发展,按照FDi的技术转移理论,当本地企业的技术能力比较高时,FDi进入能产生比较大的溢出效应,支持该产业的发展。形成本地技术进步——FDi引进——本地技术提高的良性循环。

环保产业作为高科技产业,技术是其最重要的市场要素,技术要素的市场流动是环保产业市场化的必要条件。应当积极建立环保技术的买方和卖方市场,向企业推销环保技术,发展环保营销。另外,一个健全的市场离不开中介服务机构,环保服务、咨询等中介机构是健全环保市场的重要媒介。中小企业污染占我国工业污染的80%,但是由于环保治理技术不高和成本过高而往往存在侥幸心理逃避环保任务,大企业也存在治理成本高、达标率低而对委托有需求。环保服务企业的规模效益,使企业与环保服务型企业形成污染治理的“委托——”需求。环保服务市场包括环保技术咨询服务、环保设施运营服务,环境投资风险评估服务向企业推销环保技术、环境影响评价、环境污染治理服务、环境信息服务、环境工程设计服务等。我国的环保服务市场和发达国家差距明显,存在着很大的技术转移空间,2000年我国环保服务业占环保产业的比例为年收入的38%,环保产业年收入为211亿美元;而1996年美国环保服务业年收入为1811亿美元,环保服务业为889亿美元,占环保产业的49%,美国在1994~1999年环境服务产值占了环保产业的半壁江山。

3.2从利用国际贷款角度分析

据统计,目前环保产业的70%资金由政府投入,资金的短缺和单一制约了环保产业的发展。《关于加快发展环保产业的意见》中指出,“要鼓励社会资本,外资投资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设施,拓展资金渠道,建立多元化的投资体制。”我国的FDi总量大,应发挥产业导向作用引导资金向环保产业等高科技化产业发展。

外国政府贷款作为对华援助的一种形式,以其贷款额度大、利率低、还贷期长而具有巨大吸引力,跨国公司与国际金融组织有着天然的联系,国际金融组织可以为跨国公司提供更全面、更具体的金融服务。在操作上,可以利用FDi与国际金融机构的天然联系和FDi企业的技术优势和项目管理经验,更好地利用国际贷款为本地环境建设服务。如采取FDi、国际贷款组织和本地企业三方联合的方式,FDi提供技术支持和项目的管理,本土企业在与外资合作中吸收、模仿外来技术,并负责FDi合作企业与本地的联合,满足FDi经营当地化的要求。

3.3从环保产业市场化的其他要素分析

在环保意识方面,割裂企业利益和环境保护的一致性是导致企业环保意识差的重要原因。只讲生产成本、不讲环境资源代价,生产技术落后是导致环境恶化、资源浪费的重要原因。很多跨国公司在环保方面注重企业的绿色形象和绿色品牌,以市场绿色为目标而自觉改进技术,减少污染。如宝洁公司、福特汽车、壳牌公司等优秀fdi企业在进入我国市场后通过技术设备更新和新能源开发上帮助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在这方面可以为本地企业起到示范作用。

从从业资质角度,环保产业的从业资质即职业资格,在发达国家中对企业从事环保产业有明确系统的资质考核和监测,而我国环保产业资质管理混乱和市场无秩。目前我国环保涉及的资质有工程咨询资质、专项工程设计资质、施工资质、环境影响评价资质、设施运营资质,存在着多部门分权管理,部分省市各自为政的问题。在引进fdi后可以利用跨国公司熟悉“绿色壁垒”,iso14000国际环境管理标准和其他国际环保指标的优势,加强我国环保产业与国际环保标准接轨。

4政策建议

4.1市场化的制度建设

我国环保产业应该按照环境资源有偿使用和污染者付费原则,建立引进fdi良好的制度环境。比起优惠的税收条件,fdi更看重东道国的制度环境,过去由于我国相应的环保市场规则不健全,以市场盈利为目的的跨国企业对预期收益率及风险指数的担忧使其望而却步。

制度环境建设主要以下几方面:从环境税费方面,主要是许可证交易制度、排污权交易制度、环境税收等和相关法规如环境标志、押金制度、环境损害责任保险制度等;从技术专利的保护方面,应明确跨国公司的专利技术和向本土企业转移的技术所有权;从企业资质管理上,严格按照《环境保护设施运营资质认可管理方法》规范环保服务市场,环保公司根据所提供技术服务的专业,应具备国家办法的相应专业资质,如工业污染治理设施专业化运营资质、环保工程设计和工程施工资质等和相应的从业规范;从产品价格支持上,规范环保技术的有偿服务,在研究不同行业,不同污染物的社会平均治理成本的基础上,制定指导性收费标准、收费渠道,并且对部分外部性强的环保产品提供国家统一收购价,按高于市场价格的价格购买其产品。

4.2产业导向

如果东道国技术和跨国公司相差太大,有可能抑制本地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在国家的政策引导上,应从以下两方面定位,一是加强引进fdi进入环保产业力度,给予国民待遇同时享受投资高科技产业的特殊优惠,如投资补助、贷款贴息、资本金补助、关税调节、税收优惠等,并鼓励fdi以独资、合资、贷款等多种合作形式,以资金、环保技术、环保知识产权、环保设备等出资方式投资于环保产业。二是对以本地企业为核心的环保产业的培育,从技术、资金、资质等方面,通过技术配套环境建设和产学联合培养本地企业的环保创新能力,并加大企业内部r&d投入,对这部分投入国家可给予部分贴息贷款。

4.3把fdi与国际环保贷款结合起来

家政服务行业环境分析篇9

关键词:体育产业;市场经营;经营环境;方法论

abstract:withtheliteraturematerialandthemarketanalyticmethod,havecarriedonthediscussionandtheresearchfromthemethodologyangletothesportsindustrymarketconditionofbusinessanalysis’sbasiccategoryandthemethod.Believedthatlookingfromthemacroscopicenvironmentandthemicroscopicenvironment,thesportsindustrymarketconditionofbusinessmainlyincludestheenvironmentwhichthepoliticalcontext,theeconomicenvironment,thelarge-scalesportseventbuilds(opportunity),thesportsconsumerenvironmentandthecompetitorenvironment5baseelements,andtothelawsandregulationsanalyticmethod,thelifestyleanalyticmethod,thefashiontrendanalyticmethod,theforecastlawandthesurveyprocedurehasmadethemainanalysis.

keyword:Sportsindustry;marketmanagement;Conditionofbusiness;methodology

1体育产业市场及其经营环境的涵义

1.1关于体育产业市场产业,是一个多义词,一般可泛指行业、部门、不动产业、动产业等。从经济学角度看,产业是同一属性的企业集合,其目的就是在某种市场中,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实行价值的最大化。市场则是指一切商品交换活动的总和,或者说,是商品供给和商品需求及其相互作用所实现的商品流通的总和。市场是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的产物,社会分工越细,商品经济越发达,市场规模与范围就越大。正如列宁所指出:“哪里有社会分工和商品生产,哪里就有市场。”

体育运动在全世界的普及,促进了体育消费的快速增长。各种以体育活动为主或密切围绕体育而开展的经济活动也迅速地兴盛起来,并不断地形成相应的企业、公司、俱乐部等经营实体,这些生产体育产品或提供体育服务以满足社会需求的各类行业就是广义上的体育产业。由这些体育产业所形成的以体育商品、劳务供给和需求及其相互作用实现的商品流通总和,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体育产业市场。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体育产业市场是实现体育商品和体育劳务价值、实现体育产业积累从而最终实现体育再生产的关键。由于体育产业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它又不断从外部造成一定压力,促使体育商品、体育劳务生产者和提供者不断改进生产、经营和管理,推动体育商品生产和劳务不断创新和发展。这一原理正如经济学所言:“任何商品生产都离不开市场,市场是商品生产的生命线。”

1.2体育产业市场经营环境分析的意义市场经营环境分析,历来是产业经营者保持强劲市场竞争力的关键环节。在产业经营者初步确定了发展目标或制定某一具体经营战略或实施市场营销时,首先必须进行市场环境分析。对于新兴的体育产业而言,当然也不例外。

第一,由于人们对体育的需求受居住地、性别、年龄、地形地貌、生活习惯、经济、文化等诸多环境因素的影响,体育产业经营者就需要准确把握不同时间、区域、人文、生活方式之间的差异,剖析直接的或间接的影响体育产业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因素,从而选择和制定出恰当的、行之有效的经营战略和营销策略。

第二,体育产业市场经营环境与其他产业市场经营环境有一定的共性,在某些方面我们可以应用其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但是由于体育产业市场在经营对象、产品、服务等方面又存在着很鲜明的个性,这就决定了我们又不能简单地把分析和研究其他产业经营环境的方法和理论照搬到体育产业市场经营环境的分析和研究上,而应探究出符合体育产业市场经营环境分析的基本要素和方法。对于这样一个理论性命题,棘手的是我们到底应该“分析什么、怎样分析”,也就是说体育产业市场经营环境分析的方法论问题。

第三,从发展的角度看,对体育产业市场经营环境分析的基本要素和方法进行研究,无论从为体育产业经营者和相关管理决策者提供有意义的借鉴和参考,减少和规避体育产业经营与投资的风险,使体育产业保持健康、快速、持续的发展趋势来看,还是从为体育产业研究者提供一个研究视角来看,无疑都有着一定的现实价值和理论意义。

1.3体育产业市场经营环境的界定一般说来,经营就是指为了促进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圆满完成交换过程的一系列活动。交换是指消费者根据个人的需要、享受或获得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同时支付相应费用的全部活动过程。具体到体育产业市场经营,则可以理解为能否通过对各种市场构成要素的分析,准确地把握体育市场环境,理解体育消费者的真正需要和欲求,从而开发出适销对路的体育产品和劳务的系统工程。生产体育产品和提供劳务的企业(包括俱乐部、公司)就必须对其所处的市场环境做出客观、准确、全面的分析和预测,这样才能有利于作出正确、合理、高效的经营战略和策略,才能在拥有稳定的体育市场基础上,不断扩大规模,拓展空间,发展潜在的消费群体,实现企业既定目标和持续发展。

我们可以把体育产业市场经营环境界定为:“从事体育产品和劳务经营的企业受外部影响的总和。”其中,包括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宏观环境是指给企业造成市场机会和威胁的主要社会力量,包括政治、经济、文化、人口、法律、科技等;微观环境是指组成企业基本经营系统的因素,如企业内部的供应商、中间商、顾客、竞争者等。然而,由于影响从事体育产品和劳务经营企业的外部因素有很多方面,其差异性和多变性也比较大,因此,企业为了应对这种环境就必须认真分析和研究基本的影响要素,掌握企业在体育产业市场中发展的主动权。

2体育产业市场经营环境分析的视角

在综合研究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的诸要素以及体育产业市场自身特性的基础上,笔者认为,体育产业市场经营环境分析应从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大型体育赛事营造的环境、体育消费者环境和竞争者环境5个基本角度进行。

2.1政治环境分析政治环境指分析体育产业市场经营的外部政治形势和状况给市场经营带来的或可能带来的影响。其中包括两个层面内容:一是国内体育政治环境分析,如了解和剖析党和政府的各项体育方针、路线、法规、条例以及政策的制定和调整等对体育产业市场经营的影响和深层含义。如我国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关于培育体育市场加快体育产业化进程的意见》、《1995-2010年体育产业发展纲要》等等。二是国际政治环境分析,主要指了解和研究国际上各国经营、管理和发展体育产业的具体做法和限制,尤其是对进口、外汇、劳工、电视转播、合同以及政治冲突的影响等的分析。如美国制定《谢尔曼反托拉斯法》等反垄断法对职业俱乐部地点、数量、运动员流动与分配、门票分配、电视转播、运动员工资等方面做的限制和约束等等。对于刚刚加入wto的中国来说,分析和研究国外各国在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中的政治和法规环境,借鉴其先进的发展经验和做法,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尤显重要和迫切。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国家特别是那些没有上市的职业体育俱乐部,由于其运行主要靠各级政府中的体育行政部门管理,有特殊的发展环境,并不遵循市场法则来发展,因此,它受经济环境的影响并不明显,相对地保持着一定的独立性和垄断性。所以,在分析和研究这些国家职业体育俱乐部时,首先要明晰其政治环境,然后再分析其经营环境的基本要素。

政治环境分析,一般说来主要围绕这些因素展开:(1)目前有哪些体育产业方面的法规?这些法规有哪些变化?这些变化对体育产业市场需求和供给有什么样的影响?(2)体育产业经营公司(企业)希望在某一国家或地区进行经营活动,存在着什么政治风险,有哪些具体限制?又有哪些具体的优惠条件?(3)本公司(企业)所从事的体育经营活动与该国家或地区有什么样的政治联系或关系?主要障碍在什么地方?对于这些问题,一般适合采取法规分析法并配合一定的环境监测和民意测验。

2.2大型体育赛事营造的环境(机会)分析大型体育赛事是指参与率较高、影响程度较大的体育竞赛活动。这里我们把它所营造的环境看成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机会和影响要素。由于这种赛事具有展示和宣传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拉动经济增长的功能,是体育产业市场环境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影响因素,也是其他产业无法比拟的部分。因而,分析和研究大型体育赛事带来的机会对从事体育产业经营的企业来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际价值。一般而言,大型体育赛事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影响面广,持续时间长。如奥运会从前期准备、申办、筹备到正式比赛,一般要经历8~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1964年,日本通过举办东京奥运会使竞技体育跃上了新的台阶,同时社会经济也得以腾飞;资料显示,1988年,韩国通过举办汉城奥运会获得了35亿美元的盈利,并且实现了“政治开拓,体育振兴、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据国定统计局预测,北京投资2800亿元人民币在2002年到2008年期间将拉动我国经济增长0.3~0.4个百分点,提供200多万个就业岗位,而且在举办奥运会之后还将有长期的积极影响,拉动相关行业的快速发展。(2)产业前后关联性强。重大体育赛事可以带动体育产业和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如2002年日韩世界杯足球赛,为两国带来了近60万个就业机会,游客超过百万,总收益达数百亿美元。我国男子足球队首次参加世界杯足球比赛世人瞩目,由此带来出境观看比赛的人数显著增加,为体育旅游业带来了较大的收益和商机。(3)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如我国申奥成功,极大振奋了民族精神,对我国政治、经济、科技将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在世界上也产生强烈的良好影响。大型体育赛事所带来的商业机会和所营造的环境是其他活动难以做到的,以赛事为契机,抓住大型体育赛事积极推广和宣传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认真分析和研究企业具体的发展战略和经营策略,是体育企业发展中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针对大型体育赛事所采取的主要研究方法有调查法、预测法和资料分析法。转2.3经济环境分析经济环境是指从事体育产业经营的企业的经营活动所面临的外部社会经济条件,其运行状况和发展趋势将直接或间接地制约着它们的经营活动。

众所周知,购买能力的大小将直接影响着企业市场规模的大小,而购买力又受经济发展阶段、消费者收入水平、消费者支出模式和消费结构以及消费者储蓄和信贷水平等经济因素的影响,所以,经济因素对体育企业或公司的市场发展潜力和创新能力有着决定性意义。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消费水平连年攀升并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GDp已经超过万亿美元,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了小康社会并积极地向富裕型小康社会迈进。在这一过程中产业结构将进行大的调整,即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将逐渐下降,第二、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将不断上升。其中,尤以第三产业上升最快、增长幅度也最大,体育产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织部分,必将在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可以预测21世纪中国体育产业也必将面临一个历史性的快速增长期。

因此,从事体育产业经营的企业就需要对某一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环境及其各要素进行认真、客观、科学的分析和研究,减少和避免盲目投入所带来的风险。经济环境分析,一般采用经济调查、预测和统计法,统计法包括定性统计和定量统计。

2.4体育消费者环境分析体育产品和服务的消费者是体育产业经营的最终对象,因此需要仔细研究和分析,以便更好地制定体育产业发展战略和应对策略。

一般说来,体育产品或体育劳务市场可分为体育用品市场(各种体育器材、设施、服装、鞋帽等用品)、体育健身市场、体育信息咨询市场(提供国内外体育书籍、报纸、期刊、情报、信息、音像、文件等信息服务)、体育人力资源市场(运动员、裁判员、教练员的流动、培训等)、休闲体育市场(户外运动、体育竞赛观看、体育旅游等)、竞赛表演市场(运作和经营各种体育比赛、表演等)、体育无形资产市场等7类。体育商品具有鲜明的文化商品的特点,它不是满足人们基本生存需要的必需品,而是为提高生活质量,满足更高层次需要的“奢侈品”。提高生活质量是每个人的愿望,这使得体育产品和服务有着巨大的潜在市场。但是人们对体育产品的需求是“非渴求”性的,因此最终能否形成购买行为,还取决于其他诸多因素的影响。

从客观方面看,文化因素(文化、亚文化、社会阶层)、社会因素(参照群体、家庭、社会角色与地位)、个人因素(年龄与人生阶段、职业、经济状况、生活方式、个性与自我观念)及心理因素(动机、感觉、学习、信念与态度)的影响尤为深刻;从主观方面看,消费者的体育休闲娱乐观念、意识、知识和兴趣爱好更是决定消费者购买行为的重要因素。从我国来看,资料显示,我国居民体育意识较为薄弱,体育知识水平较低,再加上刚从温饱迈进小康,经济水平还不高,闲暇时间也不多,这就使“花钱去参加体育休闲娱乐”的新观念不能马上付诸于实际行动,但是,由于竞技运动特有的影响力和观赏性以及其他功能的作用,我国居民参与和关注高水平体育赛事的热情很高,也舍得花钱。因此,开发我国的体育产业市场,可以考虑以体育竞赛业为主导产业,通过其影响引导居民建立体育消费意识、培养人们的体育消费习惯。

体育消费者市场,一般宜采取生活方式分析法和流行趋势分析法。生活方式分析法就是指对居民日常中的生活行为、特征进行剖析和研究,从而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和偏好。流行趋势分析法是指对当前社会中受多数人喜爱的、有代表该阶段发展方向的事物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找出实际需求和潜在需求的链接点。

总之,体育产业经营者在分析研究产品和服务市场时,应充分、详细地收集上述影响消费者体育消费行为的因素,并结合本企业的现状,客观、科学地分析各种显在的和潜在的消费群体,采取有效的执行策略和发展战略,尽可能规避盲目投资带来的风险。

2.5竞争者环境分析从消费角度看,分析体育产业市场中企业所面对的竞争者,主要是解决体育产业市场中同类经营者的市场密度、产品差异和进入难度以及影响程度4个方面的问题。

体育产业市场的密度是指同一类体育产业经营中卖主的数目。市场学认为,在市场需求量相对稳定时,这种数目的多少将直接影响到产业市场份额的大小和竞争激烈程度。因此,体育产业经营者要对当前该市场中同一类经营者进行详细分析,甚至花费一定人力、财力进行调查,摸清市场中竞争者的现状,采取合理有效的市场策略。如美国职业篮球市场1960年、1967年相继出现的美国篮球联盟(aBL)和美国篮球协会(aBa),都因美国职业篮球市场密度过高、在争夺观众和球员等方面处于劣势,失去与全美职业篮球联盟(nBa)竞争的优势而纷纷解体。为了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全美职业篮球联盟(nBa)在充分考虑了市场密度的情况下,目前仅保留了27支球队,从而使竞争者处于市场密度相对合理的发展环境之中。

体育产品差异是指不同企业生产和提供体育服务的差异程度。由于体育产品和服务存在差异,使得体育产品和服务各有特色、相互区别,从而使体育产业市场竞争加剧。如耐克公司生产运动服、运动鞋等用品与其他同类企业相比,在质量、市场定位、技术以及市场开发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竞争优势;而锐步公司在生产同类产品时,不但充分注意到了这一差异性竞争优势,而且还在此基础上开拓了符合青少年以及女性消费心理的、色彩鲜明和流行款式的运动服和运动休闲鞋,从而确立了适合本公司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战略,不但扩大了市场渗透率,而且还赢得了更加广泛的消费群体,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

进入难度是指加入某体育产业市场的困难程度。进入难度除了有上述两个微观方面的影响外,进入成本的高低程度以及政治、经济、技术和社会大环境的制约也是不可忽视的。

另外,在分析竞争者环境时应当注意职业体育俱乐部具有一定的垄断性,少数拥有从事经营所需的稀有资源如政策、人力、经济等人或团体对俱乐部有控制权,而他们在管理和发展俱乐部时往往并不遵循市场自由竞争原则,有很大的主观性。

3分析体育产业市场经营环境时应注意的问题

3.1有关体育产业市场方面的信息和资料必须客观真实任何科学研究都必须建立在客观真实的基础上,脱离和背离实际情况的分析和研究,不但毫无意义而且还会给企业(公司)的发展造成严重损失,甚至倒闭破产。这在国际体育产业市场上是有先例的。如iSL(国际体育休闲公司)公司,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在分析经营环境时,信息和资料来源不真实、不客观,而依据这样的资料和信息来研究公司的发展战略,显然必将导致决策层在投资F1赛车上判断失误,最终使这个国际上享有盛誉的体育产业公司一夜之间化为乌有,倾家荡产。

家政服务行业环境分析篇10

关键词:农民工;创业融资;模糊层次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9.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8153(2016)06-0042-04

一、引言

江苏省人民政府在2016年1月24日公布的民生十件实事中提出要组织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10万人和扶持农民创业3万人的目标。新生代农民工普遍具有文化水平相对较高、敢于冒险的特点,有创新的热情和创业的激情。特别是在苏北,面对相对落后的经济和生活方式,返乡农民工在上海、苏南等发达地区经过长时间的工作和生活,有一定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积累,对外面世界有较为强烈的感知,是苏北地区创新创业的生力军,也是未来搞活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中流砥柱。然而融资难已成为制约农民工创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这一问题尤为严重[1]。为破解这一难题,中央和地方政府陆续出台了多项创业惠民政策。2015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提出从减免税费、加大财政扶持和强化金融服务等5个方面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意见。然而,正规金融机构出于风险方面的考虑支持农民创业的意愿并不强,因此苏北各地基本以财政扶持为主,农民创新创业融资环境堪忧[2]。本文即按照上述意见精神的指引,以江苏省宿迁市为例,剖析苏北农村创业融资环境的影响因素,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进而为政府优化农民工“双创”融资生态环境提供决策参考。

二、相关文献回顾

1.关于创新创业的研究

熊彼特(1934)将创业定义为新产品、新工艺和新市场的组合,认为创业就是实现生产要素的新组合,柯兹纳(1973)从创业者的心理特性研究创业行为,认为创业者具有一般人所不具备的敏感性。后来,Low(1988)将其简单定义为新企业的创建。国内的研究者基本上都是从组织、资源以及主体等方面阐述创业的含义,认为创业是指利用所发现或创造的获利机会,创立新企业,实现生产要素重新组合的过程,包括最初的构思到形成新企业,即新企业创建阶段。

2.关于我国农村创业金融环境的研究

张亚丹(2008)δ暇┑拇匆祷肪辰行了深入调查,认为金融支持、政府政策等方面的不足限制了南京创业活动,并对如何促进南京创业环境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陈亚洲(2011)、赵静(2012)、张洋(2012)、王恩超(2014)通过不同地区的实证研究发现,我国农村正规融资具有成本高、手续繁、金额小、期限短的特点;民间借贷虽然灵活,但存在利率水平和风险水平双高的问题。林毅夫(2001)、吉林大学创业研究中心(2004)、石琳(2007)、李立(2013)、王恩超(2014)分别研究了不同类型的创业企业,研究发现,融资难是制约创业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认为创业企业由于自身实力和管理水平的原因,难以依靠常规融资方式获得发展所需的资金。李利(2013)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黑龙江省农业企业融资环境进行评价并给出了优化策略。张丹(2015)从健全信用担保体系、完善金融组织体系等方面对创业导向的小微企业融资环境进行优化研究。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对创业以及农村创业融资环境的研究成果非常丰富,这些理论指导农村金融实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国内理论界通常都从金融支持或者财政扶持的视角来考虑问题,将两者结合从构建融资生态环境角度进行研究的文献还比较少,因此,构建财政扶持和金融支持的良性互动机制,实现“财政补偿金融―金融扶植创业―创业促进财政金融增收”的良性循环或许是未来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3]。

三、实证研究

1.研究方法

已有文献对融资环境质量的评价多采用层次分析、主成分分析、灰色关联分析等方法,这些方法计量结果受专家意见影响较大,结果可能与客观情况存在一定的偏差。考虑到农民工特定的文化程度以及农村融资生态环境诸多影响因素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本文拟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力争使结果易于定量计量且符合客观实际。具体的研究思路为:首先采用德尔菲法确定影响农民工创新创业融资环境的主要因素,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讨论设置各因素的权重以示其重要性。然后通过构建多级模糊评价模型来量化评价指标并得到研究的结论。

2.构建农民工创业融资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首先邀请来自于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徐州)、宿迁市农委、财政局、宿迁市民丰农村商业银行的5位专家根据科学性、系统性、重要性和针对性的原则讨论影响农民工创新创业融资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结合苏北的实际情况,最终确定宏观经济、政策扶持、金融服务和社会服务等4个一级指标和15个二级指标[4],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然后根据上述指标体系设计调查问卷,指标的测量采用李克特量表的方法,利用语义学标度分为4个测量等级:好、良好、一般、差并将其量化赋值为4、3、2及1。所设计的评价标准见表2。

3.使用F-aHp评价苏北农民工创业融资环境

(1)构造评价对象集w。根据表1,显然评价对象集一级指标U={U1,U2,U3,U4},二级指标U1={U11,U12,U13},U2={U21,U22,U23,U24},U3={U31,U32,U33,U34,U35},U4={U41,U42,U43},指标集中各因素满足Ui∩Uj=

(i≠j)。

(2)构建评判等级论域(评价集V)。根据表2,建立评价集V={V1,V2,V3,V4}={很好,良好,一般,不好}。

(3)计算指标权重集a。根据萨蒂的“1-9标度法”,由上述5位专家将各指标两两比较,综合大家意见,构造各级判断矩阵如下所示:

(5)实证结果分析。根据计算结果对照表2的分级标准可得宏观经济环境、政策扶持环境、金融服务环境评价结果为“一般”属于e3级,社会服务环境评价结果为“良好”属于e2级,苏北农民工创业融资生态环境综合评价为“一般”属于e3级。在四个一级指标体系中,金融服务环境得分最低,说明被调查对象对该指标满意度比较低,金融支持农村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有较大的改进空间;宏观经济环境得分与预期情况一致,其得分情况说明苏北地区受经济周期影响比较明显;政策扶持环境得分相对较高,非常接近“良好”的标准,可能与苏北地方政府近年来出台的税费减免、财政免费创业培训等支持政策有关;社会服务环境得分最高,这意味着审计、法律、资产评估等中介服务水平的社会认可程度相对较高,这可能与江苏省在全国各地市场经济发展的程度是一致的。

四、结语

总的来说,苏北各地在扶持农民工创新创业的问题上都存在“重财政扶持轻金融服务”的现象,因而农村初创企业融资难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实证研究的结果也验证了这一判断。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就是财政扶持和金融支持互动效应的缺失,即财政部门在投入巨额资金建设创业园或者其他基础设施时,未考虑与金融机构联动,主抓“创新创业硬环境”而考虑“创新创业融资软环境”比较少。

基于上述分析,笔者认为优化农民工创新创业融资环境的重心仍然应当放在协调财政投资和金融信贷服务之间的关系上,即政府财政重引导和管理,金融机构重服务和支持,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积极引导创新金融产品,改善金融服务的质量[5];改变单一财政扶持的模式,寻求金融参与支持;整合农村非正规金融组织,如农民资金互助社等;出台积极的财政政策,创建农民工创业风险基金,构建稳定投融资环境[6];对于创业科技型企业,除推行“科技创新券”外还要通过金融部门打造农业农村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和风险分担机制。通过多措并举,最终创立一个“财政补偿金融―金融扶持业―创业促进财政金融增收”的良性循环体制。

[参考文献]

[1]钟洪涛,谢武林.让服务跟着农民走――做好农民工返乡创业金融服务的调查与思考[J].中国农村金融,2015(12):77-79.

[2]杨森,宋小彩.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困境及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01):52-54.

[3]陈亚洲.返乡农民工创业融资方式选择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

[4]唐礼智,曹路平.农民工返乡创业融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福建省龙岩市的调查[J].宁夏社会科学,2013(11):36-42.

[5]张兰.农民工返乡创业面临的融资困境及其破解路径[J].宿州学院学报,2015(12):48-50.

[6]史桂芬,刘欢.以财税政策助推农民工返乡创业[J].税务研究,2015(08):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