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新生儿黄疸的护理重点十篇新生儿黄疸的护理重点十篇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重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23:08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重点篇1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中医护理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皮肤、巩膜及黏膜黄染的临床症状。在新生儿时期最常见,发病率高达 

34.94%[1]。新生儿黄疸包括生理性与病理性两种。生理性黄疸多不用治疗,而病理性则可能引起后果严重的胆红素脑病即核黄疸,导致患儿出现死亡或神经系统后遗症。我院对该病采取中医治疗、预防、护理,效果显著,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06年1月~2009年10月我院出生的全部新生儿黄疸病例,,共27例。其中生理性黄疸16例,病理性黄疸11例。根据临床表现,轻度黄疸15例,中度9例,重度3例。患儿住院天数最短5天,最长10天。27例患儿中,足月儿19例,早产儿8例;女婴12例,男婴15例。

1.2护理方法

1.2.1一般护理每天在护理时至少要测4次体温,观察是否有发热,若发热说明有并发症产生,应及时处理;嘱产妇及时给新生儿供给奶水,注意患儿吮乳情况,若患儿吮乳有力,进食量亦可,并多喂水保证热量供应。在护理时应注意脐部清洁,并每日勤换柔软的尿布。

1.2.2重点护理皮肤是重点观察项目,应注意观察其皮肤面目黄染的发生时间、颜色深浅,消退及加深时间等。若黄染的发生时间过早、过晚或时间过长,其颜色较深,或该退不退,均说明其黄疸为病理性黄疸,病情较重,应及早治疗。观察小便时,应注意小便的颜色深浅。

1.2.3辨证施护护理人员掌握好药物的性能与禁忌,根据不同分型辨证施治施护,如湿热熏蒸型选用茵陈蒿汤加味;感受邪毒型选用犀角散加减;寒湿阻滞型选用茵陈理中汤加味,瘀血内阻型常选用血腑逐瘀汤加减。

2.结果

2.1护理结果 全部病例均痊愈,无一例发生胆红素脑病。随访患儿均生长发育正常,无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

2.2护理疗效判定

依据高等医学院校4版教材《儿科学》新生儿黄疸诊断标准[2],足月儿血清胆红素>205/umol/L,早产儿>256umol/L为病理性黄疸;如小于以上数字则为生理性黄疸。痊愈:辨证施护后黄疸消失,血清胆红素降至正常(≤17.1umol/L);好转:肉眼观察皮肤黄疸消退,血清胆红素下降,但未降至正常值(≤17.1umol/L);无效:黄疸未消退,血清胆红素持续不降。

3.讨论

中医认为:黄疸的出现多由孕母感受湿热或寒湿传入胎儿,或小儿出生后感受湿热邪毒所致。无论孕母怀胎,还是小儿出生后,感受湿热或寒湿之邪而致病发病,皆有湿在其中。其治法为热则清之,寒则温之,湿则化之、祛之。临床常将其分为湿热熏蒸、感受邪毒、寒湿阻滞、瘀血内阻四个证型进行治疗。

祖国医学的精髓在于辨证施护,而中医护理的关键也是辨证施护,在本组患儿的治疗中,中药茵陈至为关键。茵陈具有清热利湿退黄的功效,是治疗黄疸的主药。由于其作用突出,故可配伍用于各型黄疸。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茵陈有明显的利胆作用,在增加胆汁分泌的同时,也增加胆汁中固体物、胆酸和胆红素的排出量。因此,茵陈在治疗黄疸时,是必不可少的药物。在辨证治疗新生儿黄疸要注意小儿年少,用药时宜轻宜小,中病即止[4]。虽然用药是医生的职责,护理人员也要掌握好药物的性能与禁忌,对临床观察病情、判断疾病的转归和预后很有帮助。

 新生儿黄疸主要表现为:皮肤黄、目黄、小便黄,大便颜色淡或呈白色,出现发热、拒食、精神不好、嗜睡、两眼呆滞等症状。因此在新生儿黄疸的护理中,皮肤是重点观察项目。应注意观察患儿皮肤面目黄染的发生时间、颜色深浅,其颜色是逐渐加深,还是逐渐消退,加深及消退的时间等。如果黄染的发生时间过早、过晚或时间过长,且颜色较深,或该退不退,均说明其黄疸为病理性黄疸,病情较重,应及早治疗。观察小便时,应注意小便的颜色深浅,闻尿味臊淡或重,如颜色深黄,尿味臊重,说明湿热较重;如颜色淡黄,尿味不大,说明其湿热不重。患儿大便的颜色为黄色味大,说明其热象较重;若为灰白,说明有瘀血内阻[3]。

总之,新生儿黄疸除给以及时积极治疗外,临床护理也非常重要,特别是辩证施护,更能有效地促进黄疸婴儿的康复,预防胆红素脑病的发生。本组27例新生儿黄疸经合理的护理,收到很好的疗效,说明辨证施护在本病中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高桂娥,综述,吴曙粤,新生儿黄疸的中医药治疗概况,广西医学,2007,11月,29(11):1732-1734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重点篇2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观察;护理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血清胆红素浓度增高而引起的皮肤、巩膜及黏膜等黄染的症状,可分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部分病理性黄疸可致中枢神经系统受损,产生胆红素脑病。笔者从2004~2005年家庭访视中,对20名新生儿黄疸进行观察、治疗及护理,均能尽快找出原因,及时治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20名新生儿黄疸,男婴15名,女婴5名,生理性黄疸13名,病理性黄疸7名。20名新生儿均在第1周家庭访视中,发现婴儿有黄疸,其家人均未发现,并向其家人讲解黄疸的相关知识,注意观察婴儿的精神状态,吃奶情况以及婴儿黄疸颜色、部位等变化。2周后家庭访视,13名新生儿黄疸自行消退,确定为生理性黄疸,7名新生儿仍有黄疸,颜色加深,婴儿一般情况良好,查血清胆红素均超过12mg/dl,通过询问病史、家族遗传史以及观察婴儿一般情况,考虑黄疸与母乳喂养有关,向其家人建议停止母乳喂养1周,改为人工喂养,3天后6名新生儿黄疸下降,3周后黄疸消退,确定为母乳性黄疸,1名新生儿仍然较重,再次与其家长沟通,发现家长未给予重视,没有停止母乳喂养,认为小儿吃奶正常,没有生病,同时害怕小儿营养不良,再三向其家长耐心地解释,打消顾虑,取得配合,停止母乳喂养,改为人工喂养,并来我院检测黄疸的指数仍然很高,开始配合光照疗法及药物退黄治疗,8周后婴儿黄疸消退,影响婴儿正常预防接种。

二、新生儿黄疸的原因分析

2.1新生儿生理特点

2.1.1胆红素生成较多由于新生儿红细胞数目较多,且其寿命短,短期内破坏多且快,每日生成胆红素约为成人2倍以上。

2.1.2肝脏功能不完善肝脏细胞对胆红素摄取能力差,肝细胞内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量及活力不足,形成结合胆红素的功能不足。

2.1.3肠肝循环特殊性初生婴儿的肠道内细菌量少,不能将进入肠道的胆红素还原成粪、尿胆原,加之新生儿肠道内βD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较高,能将结合胆红素水解成葡萄糖醛酸及未结合胆红素,后者经肠壁吸收经门静脉到达肝脏,加重肝脏负担。

2.2多种致病因素引起的病理性黄疸

2.2.1感染性因素主要有新生儿肝炎、新生儿败血症等感染性疾病,引起肝细胞受损伤,使肝脏结合胆红素的能力下降,导致黄疸加重。

2.2.2非感染性因素主要有新生儿溶血病,胆道闭锁、母乳性黄疸、遗传性疾病、药物性黄疸等。母乳喂养的婴儿可发生母乳性黄疸,而且发生率较多,达到1%左右。其特点是非溶血性未结合胆红素增高,常与生理性黄疸重叠且持续不退,婴儿一般状态良好,黄疸于4~12周后下降,停止母乳喂养后3天,如黄疸下降即可确定母乳性黄疸。

三、观察与护理

3.1精神状态观察新生儿一般精神状态良好,若出现嗜睡、反应差、拥抱反应减弱等,要注意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严重可致婴儿死亡。

3.2皮肤颜色观察观察新生儿黄疸的颜色、部位变化,可判断黄疸的严重程度。若新生儿黄疸从巩膜、头面部,逐渐扩散到四肢、手足心,且颜色加深,说明黄疸逐渐加重,应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

3.3喂养奶量观察生理性黄疸和母乳性黄疸不影响婴儿的饮食,这一点也是婴儿家长不重视的原因,认为小儿吃奶正常,身体没有病,其实是家长缺乏黄疸的相关知识,应引起广大婴儿家长注意。若婴儿出现拒乳、喂养困难、吮吸无力等,应予以重视,及时治疗,防止核黄疸发生。

3.4粪便、尿液观察观察婴儿粪便、尿液颜色的变化情况。尿液颜色变化,反映黄疸轻重变化,新生儿溶血病引起的黄疸,尿液呈酱油色;粪便由浅黄转为白色,应考虑胆道闭锁引起的黄疸。所以,粪便、尿液观察有助于查找病因及时诊断和治疗。

3.5生命体征观察观察体温、脉搏、呼吸等变化,判断有无感染以及有无核黄疸的发生。

3.6光照疗法用蓝光照射治疗时,婴儿双眼应用黑色眼罩保护,以免视网膜受损,除会阴、部位用尿布遮掩外,其余均,持续时间1~4天。光疗时不显性失水增加,应注意补充水分,注意保暖,防止发热、腹泻、皮疹等不良反应。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重点篇3

【关键词】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病因;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5.584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2857-02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与病理性两种,通常生理性黄疸对新生儿身体健康无危害,而因疾病引发的病理性黄疸可损害患儿的脑神经系统,诱发胆红素脑病,因此,总结病理性黄疸产生的原因、主要特点以及采取的护理措施对预防、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3年4月我院产科出生的88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探讨该疾病病因与特点、护理措施等,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随机选择2012年2月至2013年4月我院产科出生的88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3例,女45例,早产儿26例子,足月儿62例;自然分娩29例,剖宫产59例。所有患儿中,出现黄疸时间:24小时以内19例,1-2天45例,2-7天24例。胆红素功能下降者24例,胆汁排泄障碍者19例,胆红素生成过多者45例,所有患儿入住我院均多表现为面目局部皮肤黏膜黄染。

1.2检查方法与病因分析均对患儿行白蛋白、血清总蛋白、静脉血总胆、血常规、血培养、大小便常规及C-反应蛋白等检查。根据患儿具体情况,如若伴有溶血,需检测患儿家属的血型;为判断患儿是否为阻塞性黄疸,需行B超检查。患儿诱发黄疸的影响因素较多,不仅包括主观因素也包括客观因素,经我院检查后,总结病理性黄疸的相关因素,具体概括为以下:①感染因素37例。因素概括为,新生儿常见疾病肺、肝炎、脓疱疮及脐炎等[1]。②母乳性病理性黄疸25例。③溶血病病理性黄疸16例。④原因不明10例。

1.3治疗采用蓝光光疗治疗患儿黄染,时长8-12小时,直至患儿胆红素下降至7mg/L以内停止光疗。于照射前用黑布遮盖患儿双眼与生殖器,避免光疗对其造成伤害,光光疗。新生儿血溶病,采用静脉注入丙种球蛋白,剂量以500mg/(kg.d)为准。88例患儿经我院治疗3-5天后,病情均得到缓解,所有患儿均预后状况良好。

2护理

2.1健康宣教患儿入院后,医护人员向患儿家属展开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健康宣教,详解病理性黄疸的病因,包括客观因素、主观因素,让其了解该疾病对患儿身体健康造成的影响,从而提高认知度[2]。

2.2一般护理一般护理:①24小时内严密观察患儿面目局部或周身皮肤黄染状况。②详细记录患儿进食、排便时间。③判断患儿吸吮能力。吸吮能力较弱者,护理人员给予耐心、细心喂养,为患儿营养支持提供保障。④低血糖患儿需行静脉注入浓度为10%的葡萄糖溶液。

2.3光疗护理我们先采用医学仪器评估患儿病理性黄疸程度,后对其称重与检测身体体征,护理人员观察患儿排便情况。行光疗前,护理人员先对其实施周身清洗,后喂食、修建指甲,采用眼罩护眼及黑布遮盖生殖器,避免光疗对部位造成影响。均对患儿行蓝光光疗,箱内温度、湿度分别维持为28-30°C、55%-65%。为获取最佳光疗疗效,行光疗的位置至关重要,将患儿衣物去除,躺于床中央,调节患儿周身与光疗灯管的最佳距离。医护人员于患儿行光疗期间,每间隔2-4小时内需检测患儿生命体征,检测血压、脉搏、心跳以及体温等指标。尤其关注患儿的体温变化,根据体温变化调节蓝光箱内的温度、湿度,通常应保持患儿体温处于(36.5-37)°C以内。观察患儿黄疸程度是否出现变化,检查患儿周身皮肤,查看皮肤黄染状况,及时发现病情的恶化及早采取措施具有重要意义[3]。如:行蓝光光疗中,患儿周身皮肤是否干燥且有无发疹及发红等现象,为促进光疗顺利完成,护理人员给予患儿静脉注入营养液,为行光疗提供营养支持。此外,如有需要者,也可喂母乳。

3讨论

引起新生儿诱发病理性黄疸的因素既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因素呈现复杂化,但母乳性、感染性及溶血性是新生儿患病理性黄疸的主要原因。其中,母乳性病理性黄疸与新生儿的胆红素水平具有直接关系,分为早发性、迟发性两种,针对病发时间差异,产妇需采取我院建议的措施:①早发性。早发母乳性病理性黄疸患儿,建议产妇增加新生儿吸吮母乳的次数,提高其肠道蠕动水平,促进排便,进而降低新生儿胆红素的吸收率。②迟发性。建议产妇先暂停新生儿吸吮母乳3天左右,后行全面检查,针对主要病因采取治疗方法。

溶血性病理性黄疸患儿,护理人员24小时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并评估其发生溶血的主要因素。根据患儿具体情况,判断是否需行光疗治疗。而感染性病理性黄疸患儿,及时发现患儿已患肺炎、肝炎及早治疗为预防病理性黄疸奠定保障。

综上所述,我院88例新生儿诱发病理性黄疸的因素总结为:母乳性、感染性、溶血性及不明原因,其中,母乳性25例、感染性37例、溶血性16例及不明原因10例,所有患儿在治疗期结束,病情均得到缓解且预后状况良好,治疗获取令人满意的结果。因此,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临床观察与治疗、护理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陈佳.120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病因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0,10(12):102-103.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重点篇4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护理;蓝光治疗;抚触疗法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普遍的一种疾病,其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两种。①生理性黄疸:在新生儿出生24h之后肉眼可见的头部,四肢,虹膜发黄,在2~3d左右会达到峰值,两周时间即可退黄,足月儿生理性黄疸的血清胆红素不超过204μmol/L(12mg/dl),早产儿不超过255μmol/L(15mg/dl)。②病理性黄疸:黄疸是由于胆红素在体内积聚使得胆红素升高而引起的。然而红血球破坏过多,是间接型的高胆红素造成,它可以透过血脑屏障,对于头部脑部发育尚未成熟、本身具有先天疾病有遗传病史的或是早产儿来说,造成伤害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黄疸持续高值会使得脑部产生核黄疸,从而会影响脑部发育,胆红素脑病的病死率很高,并且也会伴随着严重的后遗症。因此对高胆红素血症必须加以重视,早发现早治疗。

1新生儿黄疸的症状

黄疸一般会从患儿的头部开始,常见于虹膜,面颈部,手足部位。生理性黄疸患儿轻者呈色泽轻,浅花色,2~3d后消退,5~6d后肌肤颜色基本能够恢复正常颜色,重者黄疸患儿颜色会相对较深,但皮肤红润,黄里透红,呕吐物及脑脊液等也有可能会黄染,黄疸时间在7d以上,个别早产儿可以持续到4w时间。黄疸部位多见于躯干,巩膜及四肢近端一般不过肘膝。

2新生儿黄疸的护理

2.1家庭护理妈妈出院回家后应当控制家里的光线,自然光为好,不能太暗,但也不能太过刺眼。如果在医院时患儿黄疸指数超过15mg/dL,医院会照蓝光,让胆红素由于光化的反应,使其结构变成不会对脑部造成伤害的结构。因为蓝光具有特定的波长,所以照射会对病情有缓解。由于自然光中具有任何波长的光,或多或少的会有些帮助,但是注意不要把直接患儿带到太阳光下进行直射,尽量避免紫外线对其造成的的不必要的伤害。然而若家中太暗的话会对宝宝吸收维他命D有影响。与此同时应尽量给患儿补充水分,适当的水分有利于患儿自身黄疸的排出。看新生儿的小便排便情况是判断新生儿液体摄入是否充足的办法,一般正常的新生儿一天会排出6~8次小便。另外应该尽早的排除胎便,一般新生儿的胎便会在出生后2~3d后全部排出,这样就能减少新生儿黄疸的程度,这也是小儿黄疸的治疗方法之一。同时要注意宝宝大便的颜色,在正常的情况下,经肝脏处理好后的胆红素会由胆管至肠道后排泄,但是如果在胆道闭锁的情况下,胆红素就会堆积在肝脏内无法排出,大便的颜色就会越来越浅,如果是肝脏胆道发生问题,大便会变白。在大便变白的情况下,患儿变黄的更严重,应该保留大便即使送往医院,由医生检查后进行有效的治疗。增加母乳喂养,勤吸奶会刺激分泌乳激素,母乳喂养对孩子和妈妈都有好处,有益于身体健康。

2.2新生儿黄疸的抚触疗法抚触疗法是通过对婴儿全身各部位的皮肤进行科学的、有序的、温和的按摩,将肌肤的刺激传导至中枢神经系统,产生良好的生理效应,促进婴儿健康发育,增强母婴情感交流的一项护理技术。应该在新生儿每天淋浴和进食后进行全身的抚触训练,并加强腹部和背部的抚触频率和力度,这样也可以促进患儿体内的胎便和胆红素的排出,降低体内胆红素的水平,促进患儿肠胃蠕动,有利于黄疸情况的缓解。新生儿黄疸与肝细胞摄取和结合胆红素能力低下、胆红素产生过多及排泄异常有关。新生儿肠腔内胎便总量约100~200g,其胎粪中含有大量胆红素,若胎粪在肠腔停留时间过长,就会增加肠道对胆红素的再次吸收回至胎儿体内。正常新生儿一般会在出生后10~12h内排胎便,出生后3~4d开始排黄便。胎便排出时间和变黄时间延迟是引起正常足月新生儿生后3~4d血清胆红素超出正常生理性黄疸范围的因素之一。根据新生儿肝肠循环的生理特点,出生6~48h抚触的重点应该是在腹部。腹部抚触应是根据结肠、直肠的解剖特点,按结肠蠕动的方向给予机械动力作用。新生儿出生时初步具有视、听等功能,其中触觉是最原始的感觉器官,皮肤又是面积最大的体表感觉器官,为中枢神经系统的外感觉器官。因此抚触训练对于新生儿黄疸有缓解的作用。

2.3新生儿黄疸的蓝光照射护理目前医疗水平来说,光照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一种简单易行,安全有效的方法。其原理是将未结合胆红素在光照的作用下会发生光化的反应,使得未结合胆红素由脂溶性的变成水溶性,然后有胆道到肠道或尿道排出。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的高胆红索血症普遍采用蓝光疗法。蓝光治疗的过程:①蓝光治疗前应该对光疗箱、开放式抢救台及蓝光灯管进行清洁、并且紫外线消毒,蓝光治疗室内应该配有空调,保持室温24℃~26℃、湿度55%~65%。另外应该根据患儿的体质量、日龄及实际情况适当调整箱温,保证患儿体温控制在36.0~37.4℃,体温过高时可暂时关闭蓝光或调节箱温。采用开放式抢救台光疗的患儿,应注意探头的固定,防止探头脱落反射性造成抢救台持续加热;②进行蓝光治疗时应用黑色眼罩来保护患儿眼睛,新生儿眼睛刚刚发育暂时不能够接受强光的照射,避免强光对眼部的损伤,另外由于长时间遮住了患儿的眼部,应密切观察其眼部有无炎症的发生,如果发现有炎症的发生应用以0.9%生理盐水擦拭眼部。用尿布包裹住患儿会阴及,还要保证患儿全身皮肤都能够充分地暴露在蓝光下,每1~2h变换1次;③蓝光照射疗法过程中容易引起患儿排便次数的增多及排稀便,粪便及尿液产生的氨类物质对新生儿皮肤会有很大的刺激,易引起新生儿臀炎。应在每次患儿排便后用湿巾清洁臀部,再用鞣酸软膏涂于臀部给予保护,另外还应该勤换尿片,保持臀部的干爽;④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黄疸的情况,肌肤颜色及大小便的颜色,每天每班护理人员都要准确的记录患儿大小便次数、出入液体量和生命体征等,观察患儿黄疸的程度,每日进行黄疸测定,及时与医生交流沟通;⑤患儿在出箱前,护理人员应该轻柔地摘取眼罩,保护好患儿的眼睛,不得有强光刺激患儿的眼睛,同时检查患儿全身皮肤是否有破损,与玻璃的擦伤以及有无皮疹的发生。给予患儿皮肤清洗擦拭,清洁后及时给患儿穿上衣服,避免着凉。护理人员还要继续加强巡视,注意观察皮肤颜色变化、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等情况,如有病情变化及时向医师。

3结束语

胎黄的发生通常是由于孕母体内的湿热侵入到胎儿体内造成的,所以在妊娠期间,孕妇应该注意自己的饮食合理搭配,少辛辣,生冷的食物,注意饮食卫生,调理好脾胃。若孕妇有肝炎史或者生育过有生理性黄疸的婴儿,就应该多多注意,做好产检,必要时可以辅以药物进行治疗,婴儿出生后进行实时观察,加强护理。如果父母双方的血型不合,特别是母亲的血型为o型,应该注意羊水检查,防止新生儿溶血的现象。另外新生儿注意保暖,也不能过热,防止生疹子,护理好皮肤,早起开奶。

参考文献: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重点篇5

新生儿黄疸的观察

观察黄疸的特点:生理性黄疸患儿的皮肤是浅浅的黄色或者是浅柠檬黄色,巩膜轻度有一点黄染,但黄染一般局限在面部、躯干部,一般不过膝不肘,而且大便颜色是黄的,小便不会把尿布染的很黄,即使有些黄,用洗衣粉洗之后可以恢复原来的颜色。病理性黄疸患儿的皮肤颜色黄得比较深,往往呈橘黄色或者是金黄色,而且黄疸会过膝过肘,有时候手心、脚心都是黄的,而且病理性黄疸的孩子巩膜颜色黄得非常重。小便的尿黄会染尿布,用洗衣粉洗完之后还是很黄的,很难洗掉,有时候大便颜色发白呈陶土便。

观察黄疸出现与消退的时间:如果是生理性黄疸,在出生二三天以后才开始出现;母乳性黄疸出生之后1周才开始出现。一般7天开始消退,2周左右大部分黄疸消退干净。有一些母乳性黄疸消退的时间稍微晚一些,1个月左右也有可能。病理性黄疸,出现的时间非常早,出生后1~2天之内就会出现,而且迅速加重,消退经常比较晚,或者消退以后又出现。

观察黄疸指数:生理性黄疸的血清胆红素足月儿不超过204μmol/(12mg/dl)早产儿不超过255μmol/L(15mg/dl)。但个别早产儿血清胆红素不到204μmol/L(12mg/dl)也可发生胆红素脑病,对生理性黄疸应有警惕以防对病理性黄疸的误诊或漏诊。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

喂养护理:停喂母乳会使血中胆红素下降,但会造成新生儿对配方奶的依赖,母亲也可能产生心理障碍,最终影响母乳喂养。可增加母乳喂养次数,少量多次哺乳,当血中胆红素升至256.5~273.6μmol/L时,暂停母乳喂养1~4天,改给配方奶使胆红素水平降至安全范围后恢复母乳喂养。

游泳护理:游泳可促进新生儿排出胎便,明显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由于游泳可明显增加新生儿体重和进食量,缩短胎便排出时间,从而加快胎便和结合胆红素排出,减少了小肠对胆红素重吸收。游泳在新生儿吃奶1小时后进行,每天1次。室温28℃,水温38℃左右;气囊分别充气约90%;贴好脐带防水贴。将患儿缓缓放入水中,协助患儿作肢体伸展活动,头颈始终保持在水面之上,并给予轻柔抚触;游泳时间10~15分钟/次。游泳后进行脐带护理,用消毒药水为脐部消毒、包扎。

抚触和按摩:患儿在安全舒适的环境下,对其头、面部、胸部、腹部、四肢、手腕、手指、足底、脚趾、背部进行全身按摩。新生儿出生时已具有视、听、触觉等各种功能,其中的触觉是最原始的感觉功能,皮肤是最大的感觉器官,抚触时信息可通过体表的触觉感受器及压力感受器,沿脊髓传至大脑,大脑发出信息使迷走神经兴奋性增加,从而使胃泌素和胰岛素分泌增多,增加新生儿的哺乳量,促进食物消化和吸收,缩短胎粪排出时间,加快结合胆红素排出,减少小肠对胆红紊的重吸收。病理状态下,如感染、缺氧、颅内出血、脱水等新生儿黄疽往往易加重,抚触可调节神经内分泌及免疫系统功能,有利于促进新生儿的儿茶酚胺、肾上腺素分泌平衡,提高免疫反应能力,减少病理状态时生理性黄疸对新生儿的危害。

光疗时护理:待箱温升到30~32℃,将患儿双眼用备好的保护用具遮住,会用纸尿裤裹好,男婴纸尿裤周围用黑遮光尿布将阴囊遮住,放于床中央的玻璃板上。光照时常规给予静脉补液,按医嘱口服酶诱导剂,补充光照时的液体丢失及增加尿量,促进胆红素从尿中排出。光疗过程中,可不间断用奶瓶喂奶(水),以补充水分和促进胆红素排泄,保持玻璃板透明度,及时擦尽尿液、呕吐物等,以免影响光疗。对特别躁动婴儿,可遵医嘱应用鲁米那等镇静剂,每30分钟巡视1次,注意观察患儿呼吸、精神、反应、面色、肤色,有无抽搐等情况。光疗过程中,如患儿出现低钙血症、抽搐、呼吸暂停、紫绀,应停止光疗。每小时测体温1次,体温一般维持在36~37℃。如体温超过37.8℃或35℃应停止光疗,报告医生给予处理后再继续光疗。对窒息患儿伴有缺氧、呼吸急促者,光疗时持续吸氧或箱内给氧,并可作心肺监护。光疗结束后,再次清洗或擦拭全身,并检查有无破皮及皮疹、炎症等。光疗总时间按医嘱执行,一般情况下血清胆红素<171mol/L时可停止光疗。

讨论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重点篇6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护理干预;早期护理;经验总结

新生儿黄疸在新生儿时期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病症。它是因为体内胆红素代谢出现异常而造成血液中胆红素持续增加而表现在皮肤黏膜等上的病理特征,可诱发新生儿神经系统遭到一定的损害,病理性黄疸严重的话,很有可能引发核黄疸造成新生儿死亡。所以,对新生儿黄疸进行前期的护理与预防至关重要。本文选取了2010年1月~2013年5月本院收治的68例新生儿黄疸患者并给予了常规的护理干预,受到了良好的成效。具体报道如下文所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的68例新生儿黄疸者都是在该院所收治的,而且都满足母乳性黄疸诊断所规定的标准要求。在这68例新生儿中,男婴为36例,女婴占到32例,他们在接收治疗时的出生日龄都保持在24h~35d,大致范围在(14.0±3.5)d,出生体重基本维持在2100~4500g,新生儿的胎龄的大致范围在(38.6±3.2)周。其中已足月的婴儿为62个,早产儿为六例。对这68例新生儿在刚入院期间对其各项指标进行检查,我们得知其胆红素(iBiL)196.6~490.8μmol/L,而血清总胆红素(tBiL)为222.0~538.2μmol/L。对新生儿黄疸出现的时间进行调查发现,在一天以内出现的只有一例患儿,一周以内的有30例患儿,两周之内的则为16例,15~28d时为21例患儿。临床表现为黄疸病情不断加重,新生儿的表面皮肤呈现鲜黄色,舌质通红,小便短赤等症状不同程度的出现。我们将这68例新生患儿分为两组,任意随机的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对这两组患儿的病因。性别、胎龄、血清胆红素各个方面进行比较,差异变化不明显的比较起来科学性也较强。

1.2护理方法

1.2.1治疗组:为他们先进行常规的护理之后,然后给新生儿的处注入5ml的开塞露,并将其周边的皮肤捏紧至一两分钟左右。每隔12h,给新生儿喂10ml、2.5%的葡萄糖溶液,每天喂三次,一共持续三天时间。对照组:为新生儿进行常规的护理方法,进行母乳喂养,每天定期为新生儿进行沐浴,对胎儿的全身进行抚触并持续20min左右,特别是婴儿的背部,抚触可在一定程度上刺激皮肤神经促使中枢产生兴奋感,使胎儿可以尽快的将胎粪排出体外。新生儿游泳的好处在于水中的导热性能强于空气中,新生儿在水中耗能多,胃肠蠕动也会不自觉的加快,食欲自然而然也会不断增加。对两组新生儿每次的胎粪排出时间与多少以及胎粪变黄时间进行观察与记录,在出生第四天后对他们进行黄疸含量的测定。

1.2.2黄疸测定由于从皮直接测黄疸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值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别,而从额部和胸部经皮测黄疸值与血清胆红素值比较精确。所以通过在测量时,选取额部与胸部的平均值进行比较。测量的最高值为22,最低读数为5,额部。胸部平均值保持在12,以此来断定新生儿黄疸的发生率。

1.3衡量疗效的标准

①显效:治疗5d后,患儿面部、全身发黄现象全部消退,而且吃奶、睡觉都表现正常,血清胆红素

1.4数据分析

通过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计算,其中计数资料都选取均数±标准差形式,组间计量资料使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比较使用χ2检验,p<0.05。

2结论

从以上调查我们可以得出:对于治疗组来说,在60min之内,新生儿都将胎遍顺利排出,并且首次的胎粪量明显比较多,而对照组中只有8例尽早排出了胎便。在第四天的黄疸指数测量中,对组照的新生儿的黄疸指数偏高的患儿明显多于治疗组。两组胎粪变黄时间与第4天经皮测黄疸指数,两组比较,p<0.01。治疗组护理干预5d后,干预组显效27例,有效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1%(33/34),明显高于对照组79.4%(27/34),χ2=3.2,p<0.05。

3讨论

新生儿黄疸发病率高,其病因复杂,按其病因可以分为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和母乳性黄疸。母乳性黄疸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仍不太清楚,多数学者认为系胆红素的肠-肝循环增加所致,主要特点是新生儿母乳喂养不久后出现的黄疸,多在出生后2~8d发生,无其他全身症状,近年来,母乳性黄疸的发病率也呈现上升趋势。母乳中含有较多的β-葡萄糖醛酸苷酶,且活性高,它能分解胆红素-葡萄糖醛酸酯键,产生未结合胆红素,迅速从肠道吸收,进入肠-肝循环,使胆红素不易排出,进而导致黄疸,一般无需特殊治疗,但一旦发展为病理性黄疸就会引发新生儿的神经系统损害。

在出现黄疸时,要耐心呵护,刚出现皮肤巩膜黄染时,即增加喂养次数,鼓励及指导母乳喂养,每日6~8次,再次喂养之间适当补充温热葡萄糖水,以增加大小便次数,从而加速胆红素的排泄。至于母乳性黄疸在停用母乳3d期间,母亲定时挤奶,仍保持乳汁通畅。新生儿则增加人工喂养次数,奶液的配制一定严格按配方稀释,防止奶液过浓增加胃肠负担而影响胆红素排出,奶液过稀会引起新生儿营养不良。

参考文献:

[1]王春兰.早期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1,32:63.

[2]罗文英.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3,15:115-116.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重点篇7

按照传统的观念,黄小姐在家老老实实地坐月子,一个月几乎没出过家门。小宝宝除了去医院检查外也没有出过门。为了保护小宝宝的眼睛,家里的灯都开得暗暗的。好不容易撑到满月,黄小姐迫不及待地抱着小宝宝到楼下晒太阳了。小家伙一露面,楼下的邻居都围上来看,婆婆妈妈们不失时机地向黄小姐传授着育儿经。后来小区里另外一位新妈妈说了一句:"这孩子皮肤怎么这么黄啊?看,比我们家小宝皮肤黄多了。"黄小姐和婆婆这一比较才发现自家的小宝宝确实比其他的小宝宝黄一些,连眼睛的眼白都是黄的。按道理,小宝宝的黄疸在出院不久就退掉了,怎么现在还这么黄呢?黄小姐来不及多想,和家人抱着宝宝再次来到了医院。又是抽血又是化验,黄小姐和家人焦急地等待着检查结果。结合询问宝宝的其他情况,医生推断小宝宝可能是母乳性黄疸,建议黄小姐先停几天母乳试试。可是停了5天母乳,再次化验小宝宝黄疸还是偏高。黄小姐纳闷了,自家宝宝到底是生理性黄疸还是病理性黄疸呢?需要治疗吗?

在临床中,我们发现,新生宝宝中有一半的孩子会发黄(足月儿60%,早产儿80%)。这样的孩子我们通常诊断为新生儿黄疸,黄是宝宝血中胆红素浓度升高所致,故我们又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这么高的发生率,是否都需要积极的治疗呢?

其实新生儿黄疸大部分是属于生理性黄疸的,也就是说是新生儿期特定发生的一种生理现象,俗话称"月窝黄",是不需要特殊治疗的。

那么家长可能会问,什么叫不需要特殊治疗?我怎么判断孩子是生理性还是病理性呢?

生理黄疸情况下,新生儿一般情况良好,足月儿生后2~3天出现黄疸,4~5天达高峰,5~7天可以消退,最迟不超过两周;早产儿的黄疸多于生后3~5天出现,5~7天达高峰,7~9天消退,最长可延迟到3~4周,同时新生儿每天血内的胆红素水平升高不是很迅速,总胆红素水平高于85微摩尔每升,而低于221微摩尔每升。这段时期家长必须要多多注意孩子黄疸的情况,一旦觉得孩子黄疸病情发展非常迅速,或者很长时间没有消退,就要及时去看医生了。

可能又有家长问,你说的这些过于理论,我们不可能在家里给孩子抽血化验吧,一点都不实用。怎么观察孩子黄疸问题呢?加重了怎么办?下面我来介绍一些简单实用的方法,供家长们参考。

1早开奶

产褥期的母亲要充分认识三早的重要性(早接触、早吸吮、早开奶):出生30分钟内开奶,开奶可使新生儿得到初乳,从而减轻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日常喂养中,注意按需给奶,在新生儿生理性黄疸阶段,保证新生儿能量及早充足的摄入,使胎粪较早排出,而且建立肠道的正常菌群,从而减少胆红素自肠道的吸收,有利于新生儿黄疸消退。同时必须保证水的充分供应,以防止血液的浓缩,造成胆红素水平的升高。

2多观察,勤测量

如果发现孩子出生3天后黄疸了,肉眼观察,家长可以在自然光线下,观察新生儿皮肤黄染的程度,如果仅仅是面部黄染,为轻度黄疸,可以在家继续观察;如果发现躯干部皮肤黄染,为中度黄疸;如果四肢和手足心也出现黄染,为重度黄疸。这时候需要到医院化验了。

3不一定抽血化验黄疸

一听去医院,很多家长最怕给孩子抽血。其实,很多时候,如果大夫感觉孩子黄疸不重,通常可以用经皮测胆仪(大医院一般都有这个仪器)粗略测一下(仪器碰一下皮肤就可以)。如果很严重,需要及时抽血化验。

4吃喝要注意

除了上面说的早开奶以外,生理性黄疸的孩子,我们通常这样建议家长:喂点葡萄糖水(如同放白糖的方法,没有严格定量,起利尿作用):给新生儿充足的水分,因为小便过少不利于胆红素的排泄。

喂点乳酸菌制剂(如妈咪爱,金双歧等):借助这些药物,可以尽早使胎便尽早排出。因为胎便里含有很多胆红素,如果胎便不排干净,胆红素就会经过新生儿特殊的肝肠循环重新吸收到血液里,使黄疸增高。

喂点中药(茵栀黄颗粒):也就是茵陈提取物12克、栀子提取物6.4克、黄芩甙40克、金银花提取物8克,可以利用中药起到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的作用。

这些方法,都很安全,对生理性黄疸的孩子都可以早期干预治疗。

5拉撒要观察

孩子黄疸了,除了吃喝,还要多观察大小便颜色;如果大便成陶土色,应考虑病理性黄疸,多由先天性胆道畸形所致;如果发现尿布被尿液染成特别黄的颜色,要抓紧时间去医院。

6护理要积极

孩子出生后,尤其是早产儿,很多新手妈妈不会喂养和护理。这些孩子除了吃好,要多抚触孩子皮肤,有条件的还可以让孩子游泳。研究表明:利用婴儿体表面积较成人大,皮肤娇嫩,皮下毛细血管丰富,通过游泳、水疗等运动能达到促进黄疸消退、缩短黄疸持续时间、减轻黄疸对机体的不良影响的作用。

7黄疸延长不恐慌

生理性黄疸阶段,一般是半个月到1个月左右,由于各种原因,很多孩子生理性黄疸时间延长了,这个时候,需要积极去医院让大夫检查。需要给家长说一点的是,黄疸出现是从面部出现,逐渐蔓延到全身,而消褪的时候,却是倒着顺序消退的。也就是说,孩子面部黄色最后才消退,所以很多家长只注意孩子露出的面部不消褪,心里很紧张。其实只要身体上基本退了,问题不大,有的孩子面部的黄要一个多月才能退掉。但是如果发现孩子依然全身都黄,一定要抓紧时间去医院了。

8病理性黄疸要重视

什么情况下,孩子黄疸是病理性的,要及时住院治疗呢?

病理性黄疸有下列特征:

①黄疸出现时间过早,于生后24小时内出现。

②黄疸消退时间过晚,持续时间过长,超过正常的消退时间,或黄疸已经消退而又出现,或黄疸在高峰时间后渐退而又进行性加重。

③黄疸程度过重,常波及全身,且皮肤黏膜明显发黄。

④检查血清胆红素时,胆红素超过12毫克每分升,或上升过快,每日上升超过5毫克每分升。

⑤除黄疸外,伴有其他异常情况,如精神疲累、少哭、少动、少吃或体温不稳定等。病理性黄疸严重时可并发胆红素脑病,通常称“核黄疸”,造成神经系统损害,导致儿童智力低下等严重后遗症,甚至死亡。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重点篇8

【关键词】早期护理干预;新生儿黄疸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6805(2015)33-0085-03

theobservationoftheefficacyofearlynursinginterventioninChildrenwithneonatalJaundice/ZHaoJian-qiong.//ChineseandForeignmedicalResearch,2015,13(33):85-87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clinicaleffectofearlynursinginterventioninneonataljaundice.method:86casesofneonataljaundiceinourhospitalfromDecember2013toDecember2014werechosen.86casesofneonataljaundicewererandomlydividedintotheearlyinterventiongroupandtheconventionaltreatmentgroup,and43casesineachgroup.theclinicalrelatedindicatorsweretakenforcomparisonandresearch.Result:(1)thedifferencesofthelevelofinterventionafter1dayoftheneonataljaundiceofthetwogroupswerenostatisticalsignificance(p>0.05).aftertheinterventionof2d,3d,4d,5d,theleveloftheroutineinterventiongroupwas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eearlyinterventiongroup,thereweresignificantdifferences(p

【Keywords】earlynursingintervention;neonataljaundice

First-author’saddress:thematernalandChildHealthHospitalofnanchong,nanchong637000,China

doi:10.14033/ki.cfmr.2015.33.040

临床相关研究表明:新生儿黄疸是属于常见的病症之一,由于患儿体内堆积了过多的胆红素,而引发的一种高胆红素血症,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病情加重,并引发严重的后遗症,严重威胁患儿的身心健康[1]。既往文献[2-3]报道中显示:针对新生儿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和方法对于改善新生儿黄疸具有重要的临床促进意义。鉴于此,本次研究为了进一步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患儿中的临床实际效果,以便为新生儿黄疸患儿的临床研究和实践活动提供依据,笔者所在医院在积极探索的实践过程中,对相关护理方案和措施进行了尝试,通过临床病例的验证,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本次研究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新生儿黄疸患儿86例,对其临床护理干预经验进行了如下总结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所涉及的病例均为2013年12月-2014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临床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儿。入选本次研究的患儿共计86例,男66例,女20例;平均体重(3.64±1.34)kg,最重5kg,最小2.5kg;患儿母亲平均(26.45±5.44)岁,最大34岁,最小21岁。采用随机表数字法将86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分为早期干预组和常规干预组,两组均43例。两组患儿一般基线资料见表1。

表1两组患儿一般基线资料比较

组别性别(例)

平均体重

(kg)患儿母亲平均年龄(岁)

男女

早期干预组(n=43)33103.66±1.3526.35±5.55

常规干预组(n=43)33103.55±1.3226.55±5.33

字2/t值0.00000.38200.1704

p值1.00000.70340.8651

1.2护理干预措施和方法

1.2.1常规干预组的干预措施和方法本组43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均给予常规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和方法实施护理:主要包括实行按需哺乳、母婴同室、母乳喂养,并采用多种不同的教育方式进行护理干预[3]。

1.2.2早期干预组的干预措施和方法本组43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在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的基础上,实施以下早期干预措施和方法:(1)当新生儿黄疸出现之后,应嘱咐产妇或亲人让婴儿晒太阳,来消退黄疸,与此同时,还应观察婴儿的大小便,若有问题,及时制定治疗方案;(2)反复评估,尤其重视喂养这一方面,应采用科学、适宜的喂养方式;(3)指导产妇及其家属正确的游泳、抚触、沐浴、臀部护理、脐部护理以及喂养方法等;(4)为产妇及家人进行演示、讲解,并发放图片资料,其内容包括科学的育儿知识、新生儿生理特点、母乳喂养知识、产后康复指导、饮食指导以及卫生指导等。同时,按照科学喂奶配方,在吸吮母乳后,对其进行抚触与游泳护理,若新生儿胎便排出较晚,则应按照实际情况给予其甘油灌肠;可进行适度的光照来消退黄疸[4]。

1.3观察指标

(1)两组患儿的黄疸指数;(2)两组患儿的第1次排便时间和第1次胎便转黄时间。胆红素测定采用经皮黄疸测量仪,每天上午洗澡后由经过培训的护理人员进行测定。测定的部位均选择在新生儿前额正中右眉上方0.5~1cm处。

1.4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软件工具均为pemS3.1forwindows软件包,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新生儿黄疸患儿不同时间的黄疸指数比较

干预后1d两组患儿的黄疸指数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干预后2、3、4、5d,常规干预组患儿的黄疸指数显著高于早期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新生儿黄疸患儿排便时间比较

两组患儿的第1次排便时间和第1次胎便转黄时间比较,早期干预组患儿的两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常规干预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3两组新生儿黄疸患儿排便时间比较h

组别第1次排便时间第1次胎便转黄时间

早期干预组(n=43)5.27±1.7128.34±1.11

常规干预组(n=43)18.77±3.2260.43±2.33

t值24.280981.5332

p值0.00000.0000

3讨论

在临床上,新生儿黄疸是常见的病症之一,由于患儿体内堆积了过多的胆红素,而引发的一种高胆红素血症,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病情加重,并引发严重的后遗症,给家庭及社会均造成严重影响[5]。所以,对于医学领域而言,降低新生儿的胆红素指数是亟待解决的难题。既往文献[5]研究和报道结果证实:早期护理干预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新生儿体内胆红素指数,从而有效的消退患儿的黄疸,并且相关临床护理操作方式极为简单,并无任何不良反应,效果极为显著,值得大范围的推广与应用。

对于新生儿黄疸患儿来说,胎便当中含有较多的胆红素,是正常新生儿的10倍。如果新生儿胎便排出较晚,那么则会增加患儿的胆红素,从而出现黄疸。早期干预组按照科学喂奶配方,在吸吮母乳后,对其进行抚触与游泳护理,让新生儿能够摄入足够的能量、蛋白与充足的营养,快速建立正常的肠道菌群,从而排出胎便。据相关临床研究和调查研究显示:与常规干预组相比,早期干预组新生儿第一次排出胎便及胎便转黄的时间更早,(p

进一步总结临床研究和报道结果后,发现,新生儿可通过游泳来消退黄疸。水温有促进细胞新陈代谢、血液循环、毛细血管扩张的作用,并且,还能够加速胎便的排出、促进新生儿肠胃蠕动[8],增加其食欲等,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新生儿体内的胆红素指数。

按照临床相关报道和文献[9-10]研究的结果分析:抚触是一种有效且简单的技术,通过对新生儿感官与皮肤进行良好、温和、科学的刺激,来增加新生儿神经的紧张性,来增加胰岛素、胃泌素以及肠道激素的释放量,加速肠胃蠕动及人体的吸收能力,降低胆红素指数。此外,通过对新生儿抚触,可促进其肠道菌群正常生长,增加尿胆原,来降低胆红素水平,消退黄疸。

综上所述,在临床针对新生儿黄疸患儿实施干预的相关实践过程中,与传统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相比较,采用早期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和方法可显著的改善患儿的黄疸现象,是临床应用于护理实践的理想选择之一。

参考文献

[1]朴梅花,张慧.重视新生儿黄疸出院前评估及出院后随访[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12,15(11):641-643.

[2]徐双云,王洁洁,郑武田.早期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全科医学,2013,11(2):218-219.

[3]柳文菊,黄娥,谢良才.新生儿黄疸尿液与母乳人巨细胞病毒-Dna配对检测结果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23):5206-5207,5213.

[4]胡江,李晓原.新生儿黄疸光照疗法研究进展[J].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2010,16(4):385-388.

[5]朱桂兰.新生儿黄疸178例中医抚触护理的效果观察[J].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2011,4(6):38-40.

[6]袁坤,孙静.外科弹力网状绷带在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15):1790.

[7]施旭红,林海芳.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30):3762-3763.

[8]高宗燕,钟丹妮,刘义,等.胆红素-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G71R基因型对广西地区新生儿黄疸程度的影响[J].中华儿科杂志,2010,48(9):646-649.

[9]刘义,杜立中.新生儿黄疸诊疗原则的专家共识解读[J].中华儿科杂志,2010,48(9):691-694.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重点篇9

【摘要】目的:新生儿黄疸采用蓝光照射治疗中的护理体会,总结护理经验,避免出现不良后果。方法:摘取84例黄疸患儿进行蓝光照射治疗,在蓝光照射治疗的同时,还要对黄疸患儿进行细心观察,再加以精心护理,观察治疗效果。结果:通过蓝光照射治疗,84例黄疸患儿的症状都能够有效改善,均痊愈出院,疗效满意。结论:蓝光照射治疗法能够将黄疸患儿体内的血清胆红素降低,在蓝光照射治疗过程中,再对患儿配以细心的观察以及精心、有效的护理,能够促进治疗效果,有效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治疗;护理体会

新生儿黄疸是由于患儿体内的胆红素代谢异常导致患儿血中的胆红素水平升高,从而导致新生儿黄疸,此病症一般出现于患儿的黏膜、皮肤以及巩膜,分为生理性黄疸以及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是指患儿在出生后两天或者三天内出现症状,在出生的四天至六天内病情达到高峰,第七天至第十天症状开始消退,除了会对患儿造成轻微的食欲不振,没有其他影响患儿的临床症状。病理性黄疸指的是患儿在出生后的24小时内疚出现症状,症状持续两至三周依然没有消退现象,甚至有病情加重的倾向,或者症状消失之后,又重复出现,或者出生后没有出现黄疸,但是出生的一周甚至是数周后,才出现黄疸。如果出现病理性黄疸,没有进行适当的治疗,后果不堪设想。本文对采取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进行观察,能够有效降低患儿血中的胆红素水平,疗效明显。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摘取84例黄疸患儿进行蓝光照射治疗,其中男性患儿50例,女性患儿34例。另外,选取的84例患儿中,足月儿有64例,早产儿有20例。有9例患儿是在出生后一天内发病,出生后一天只三天内发病的患儿有58例,出生后三天至一周内发病的患儿有17例。对所有患儿进行检查,导致黄疸的主要原因均为患儿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导致的。

对本文选取的84例黄疸患儿进行郎光照射法治疗,同时,在治疗的过程中结合精心护理,所有患儿都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全都治愈出院,没有一例患儿出现后遗症。

1.2治疗方法

1.2.1常规治疗方法

为黄疸患儿保暖,预防出现感染,同时,还要适当为患儿补充营养,防止患儿出现缺氧、酸中毒、缺钙以及失水等不良反应,同时还能够有效改善不良反应。另外,还要对黄疸患儿进使用酶诱导剂,使用酶诱导剂的同时,还要对患儿进行白蛋白以及血浆等的静脉滴注,治疗患儿黄疸。

1.2.2蓝光照射治疗方法

采取蓝光照射方法能够有效将患儿血中没有结合的胆红素进行转变,有效从iXai型转化为异物iXae型,iXae型能够通过胆汁排泄到患儿的肠道中,或者通过尿液的形式排出体外,从而能够有效降低患儿血清中的胆红素。

1.3护理体会

1.3.1蓝光照射治疗前的护理

第一,进行光疗之前,护理人员要针对家属的疑问以及心理顾虑,对患儿家属进行详细的心理教育思想工作,使患儿家属能够清楚了解蓝光照射治疗的优点,消除家属的不安情绪,配合治疗。

第二,光疗之前,医护人员一定要对光疗箱进行详细的消毒与清洁,特别是灯管的清洁与消毒,更换不亮或者超时的灯管。光疗箱要配置空调,使箱温能够保持在30-32℃之间,如果进行光疗的患儿体重较轻,并且日龄小,就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提高箱温,手术室的温度要在24-26℃之间,相对湿度要在55-65%之间。

第三,光疗前,温水给患儿洗澡,同时将尿布更换清洁,修剪患儿的指甲以及为患儿戴上特制的棉手套,避免患儿由于哭闹舞动将自己的皮肤抓破。进光疗箱之前,为患儿戴上会阴罩以及眼罩,使患儿能够更好地进行蓝光照射治疗。

1.3.2蓝光照射治疗时的护理

第一,由于蓝光照射的时间较长,患儿有可能在照射的过程中出现哭闹现象,护理人员轻柔抚触患儿并为患儿哼唱,消除患儿的恐惧感。对患儿的保暖以及护理等操作,应该要尽量在光疗箱中完成,保证患儿的正常体温,将光疗过程详细做好记录,以作参考。

第二,医护人员要定期检查箱温以及患儿黄疸消退的速度,做好记录,确保患儿安全。

第三,出箱之前,仔细检查患儿全身皮肤状况以及颜色的变化,做好清洁以及保温工作。动态记录患儿的病情,及时上报,保证疗效。

2结果

对患儿进行光疗的同时,还要进行精心护理,通过治疗与护理,患儿的症状都完全消退,并且血中的胆红素水平都恢复正常,均痊愈出院,并且治疗过程中,没有一例患儿出现并发症,疗效显著。其中,有9例患儿在治疗后的三天内症状消退,20例患儿在治疗后的两天内症状消退,在治疗后的12小时内症状消退的患者有55例。

3讨论

黄疸在新生儿中发病频繁,很多家属对黄疸认识度不够,重视度不足。医护人员应该要对患儿家属进行详细的黄疸知识宣传,并且还要向家属讲述光疗的优点以及治疗的相关事项,使家属能够接受蓝光照射法,支持配合治疗。

据调查,蓝光照射法治疗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也能够取得良好的疗效,但是,光疗过程中,有可能会导致患儿出现发热以及呕吐等副作用,所以,医生一定要熟练掌握光疗的操作方法,治疗过程中做好详细的检查,对异常情况及时做出应急处理,保证最佳疗效。

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姜玉燕,杨晓丹,朱岩,等.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蓝光治疗的护理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14(13):181-183.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重点篇10

Q 什么是新生儿黄痘?

a 新生儿黄疸是指宝宝出生后第一个月内出现皮肤、眼球结膜发黄的病症。新生儿黄疸是由体内胆红素过多引起的。胆红素是一种胆汁色素,呈橙黄色,当体内胆红素过多时,它就会随着血液的流动将身体的皮肤和眼球巩膜染黄。造成胆红素异常的主要原因是:一方面胆红素生成过多,宝宝未出生前处于低氧环境下,需要红细胞携带氧气供给胎儿,当宝宝出生后,低氧环境改变,不再需要红细胞供氧,这时大量的红细胞就会被破坏,然后生成很多胆红素;另一方面,刚出生的宝宝肝脏功能发育尚不完善,处理胆红素的能力有限。

Q 如何判断宝宝得了黄痘?

a 得了黄疸的宝宝轻者面部、颈部、四肢、躯干、巩膜呈黄色,手心脚底不黄;严重者除了全身染黄,还伴有精神恍惚、恶心呕吐、饮食不振、舌苔薄白、尿液深黄、大便颜色淡如陶土等症状,一般一周内肤色就会恢复正常,如持续时间在2周以上,应到医院检查。

Q 什么是生理性黄痘和病理性黄痘?

a 生理性黄疸是指非病态的黄疸,是由婴儿特殊的生理特点引起的。一般在宝宝出生2~3天内出现,3~4天里达到高峰,足月产的宝宝一周后黄疸开始消退,早产的宝宝2周后消退。生理性黄疸除了皮肤会有点发黄以外,一般不会有其他异常情况。

病理性黄疸一般是由某种疾病引起的,如新生儿肝炎、胆道畸形、溶血性疾病、胎粪排出受阻或延迟等。病理性黄疸发病急,宝宝出生后24小时内就会出现;颜色加深快,有时一天内皮肤的颜色也会加深很多,严重时皮肤还会呈金黄色或桔黄色;持续时间长,两三周都不消退;具有反复性,消退后还会再次发病。病理性黄疸根据不同的致病原因可分为:感染性黄疸、阻塞性黄疸、溶血性黄疸等。

Q 母乳喂养会导致宝宝得黄痘吗?

a 由于母乳中含有的葡萄糖醛酸苷酶会促使宝宝体内的胆红素被重复吸收,所以部分宝宝在吸食母乳后很有可能会出现黄疸症状,即母乳性黄疸,也有专家认为母乳性黄疸与哺乳次数少和热量摄入不足有关。母乳性黄疸有时会持续1~3个月,单纯的母乳性黄疸对宝宝的身体并无损害,所以不必刻意中断母乳。如母乳没了,人工喂养后就会恢复正常。

Q 黄痘对宝宝的身体有什么影响?

a 生理性黄疸属于正常现象,对宝宝的身体没有什么影响。但如果宝宝得的是病理性黄疸,且没有及时治疗的话,体内胆红素不断积聚就会引发高胆红素血症,会影响宝宝的智力和听力。更有甚者还会引发胆红素脑病,即核黄疸。核黄疸患者严重时会造成死亡,存活者大部分也会留下不可逆性脑损害如脑瘫、眼球运动障碍等后遗症。所以爸爸妈妈对待新生儿黄疸不可掉以轻心,要给以足够的重视,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Q 新生儿黄痘可以预防吗?

a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是由婴儿特殊的生理特点引起的,对身体无损害,所以无需预防。但病理性黄疸则不同,对婴儿的身体危害大,所以妈妈们要做好充分的预防工作。首先是怀孕期间准妈妈要注意饮食有度,做到不过饥不过饱,不食生冷辛辣、不喝酒,保护肝脏脾胃,防止病毒感染。尤其是孕早期,要特别注意防止弓形体、风疹病毒的侵害;如果以前有过胎儿黄疸病史的准妈妈,要及时向医生反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坚持采取预防措施。宝宝出生后,必要时要注意防止败血症,并及时接种乙肝疫苗。

Q 如何护理黄痘宝宝?

a 注意区分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如自己分不清楚最好选择去医院请医生判断,以免耽误治疗。帮助宝宝尽早排胎粪,因为宝宝的胎粪中有很多胆红素,如不及时排出就会被重新吸收,从而加重黄疸。多给宝宝补充水分,体内水分充足有利于促进胆红素的排泄。保护好宝宝的皮肤,做好臀部、脐部、面部的清洁工作,防止破损。另外,注意观察宝宝肤色、尿液、大便、精神状态和胃口,稍有异常就要马上送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