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高中生物基础概念十篇高中生物基础概念十篇

高中生物基础概念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14:47

高中生物基础概念篇1

论文摘要:在新课程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中,笔者探索了学案导学模式下的课堂预设与生成,很好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重点介绍高中历史基础知识中历史人物概念的预设与生成策略。

“中学历史知识属于基础知识,是学生学习其他科目所必不可少的,更是他们一生发展中必可少的知识。……信息加工心理学家大多数同意把广义知识分为两大类,其中一类为陈述性知识,该类知识主要用于关于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是北京’等。这类知识一般通过学习与记忆便能获得并加以保持。21世纪高中历史教育‘三维目标’中‘知识与能力’的知识要求,就属于陈述性知识。另一类为程序性知识。”

历史基础知识蕴涵着丰富的能力培养因素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提升方面的因素,因此对其进行精心的预设促进其动态生成就显得尤为重要。

历史概念是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本质的反映,反映了历史现象本质的、内在的联系,是历史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历史思维的细胞。学生只有在充分认识了该事件或现象的本质时,才能对其有较深的理解。按照所反映历史事物的内容不用,历史概念可划分为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名物、历史现象四类。

历史人物概念是指那些在历史发展中起过重要影响,在历史长河中留下足迹,对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物。

策略一:角色扮演

是指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一定的角色,让学生假扮某位历史人物的身份,运用方方面面的知识来分析问题,从而作出正确的抉择。角色扮演是促成非预设性生成的好方法,不但可以引导和促进学生理解历史人物概念、提升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同时可以从历史人物成就、失败、人品等方面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当教材中的某一历史人物角色或者某一时期的一群历史人物角色(历史剧),体验历史情境,形成历史表象,掌握历史知识,并通过具体场景的体验,激起积极的情感,进而达到培养历史思维和科学创新能力的目的。“角色扮演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同学观看并提出质疑,如果观看角色扮演的学生不能提出质疑,教师就要及时纠正这些错误,这种纠正并非是简单地说明学生哪个地方出错了,而是要还原出学生出错的过程,即学生是如何通过自己的思维而构成一幅错误的历史画面。”

因而角色扮演可以打破静态预设,促成动态生成。

譬如,我在执教高中历史必修Ⅲ《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的内容时,在“自主学习”环节预设的内容,就是让学生为“课堂展示”中的角色扮演准备材料,这种设计就使得学生的展示带有生成性。这种设计旨在让学生弄清历史人物的基本史实,包括时间、主要事迹、成就、思想主张、正确评价等。采用了“以人带事”的方法(就是以介绍历史人物为主线,带出主要事迹,并给予评价的方法)。故事和图片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历史课的趣味性;“诸子百家名言擂台赛”以及“角色扮演”,能指导学生理解巩固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学生运用诸子百家的观点来解决现实问题,使学生积极参与整个思考过程,懂得学以致用;“观点争鸣”环节能教给学生“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答题技巧,让学生在争鸣中理解“争鸣”,在多元的思想中,感受诸子百家思想中体现的人文精神,体会人类优秀思想对后世惠泽千年的影响;整个导学案的设计能够让学生感受先代哲人关于做人、处世和立国的智慧,同时能够从诸子百家的观点中获取有助于解决现实问题的有益启发。这些环节的编制是属于开放性的,在课堂上能够导致并促成动态生成。转贴于

此处需要注意的是,角色扮演是为了神入历史人物,切忌“戏说”,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全面认识历史人物,提高自身素养,防止“愤青”的出现。

策略二:撰写历史人物小传

历史人物小传的突出特点是“小”,要求短小精悍,同时必须具有传记文学的特点,即记述历史人物生平的主要活动。撰写历史人物小传“可以提高学科能力水平,尤其是提高学生的自觉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系统思维能力和求异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

当学生展示撰写的历史人物小传时,教师可以结合其表述,尤其是暴露的史实错误,进行新的教学内容,这就是非预设生成。由于撰写历史人物小传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教师需要作重点指导。

以李鸿章为例,我通常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点拨:

第一,选题。鼓励学生自己选题,教师指导学生选题宜小不宜大,更不宜用一些空洞或华丽的题目。如《李鸿章:中国近代化的第一人》。

第二,搜集史料。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到学校阅览室或上网查阅,广泛收集、整理尽可能多的资料,以便于从中甄选、辨别。弄不清楚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或向教师请教,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如撰写《李鸿章:中国近代化的第一人》时,要大量搜集洋务运动的史料,江南制造总局以及北洋舰队都是很好的实例。

第三,构思。学生在材料大致齐备后,往往感到无从下笔,不知道写些什么和怎样写。我就在导学案中规定基本要求,如短小精悍、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等。

第四,定稿。指导学生搜寻准确、鲜明的观点,迅速整合资料,把所思、所想呈现给大家。“写完后,不要急于修改,先放置几天,认真琢磨自己收集的材料,再重新酝酿、求索,待有一些‘灵感’后,再重新分析、判断自己所写的内容,加以润色、考虑详略,使文章具有条理性、系统性和逻辑性,以达到‘谋篇’新颖、巧妙的目的”。

实行此策略,尤其要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独立作用:撰写历史人物小传是学生掌握知识兼写作技能和培养各项能力的综合性、创造性活动。应以鼓励为前提,不要限制得太死。只要学生自己构思、独立完成、有自己特色的小传都应予以表扬,不必介意水平高低、观点强弱、文笔优劣等。”

参考文献

[1]徐育.生成,在科学预设与教学智慧发挥之中[J].中学历史教学研究,2008(Z1)

高中生物基础概念篇2

一、我国高中阶段生物教学存在的缺陷 

(一)教学效率较低 

在高中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整体教学质量相对较低,因为高中生物课程本身涉及的内容较初中时期,已经变得更广了,内容上更加丰富,知识也更偏向于微小生物周期等的研究,并且知识点相应也增加了很多。如果单纯按照教学目标和课本内容依次讲解,对于学生的理解是有一定难度的。根据生物课程的特征来说,内容交叉相关的也很多,另外生物课程本身的抽象性,给教师和学生都带来了一定难度,所以,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需结合一定的教学方法以促进教学。 

(二)重视课程进度,忽视教学本质 

对于现阶段而言,教育行业在我国的社会地位也是很高的。对于高中教育阶段更是教育的重要阶段。所以对于教师来说,对生物教学课程的安排相对来说相对紧凑,往往按照教学重点顺序进行授课,从而忽略了生物课程的学习是一个完整的过程,除了对重点知识的学习,还应加强生物基础知识的学习,并且在实体课堂中构建适宜的学习氛围和教学方法,以促进后期生物的学习。对于高中生物的教学本质不只是让学生掌握生物圈的发展进程,更是了解生命存在的意义。通过生物的基本概念的学习,了解生物课程中知识点的内涵,从而继续后期的学习。 

二、高中生物概念教学方法的引入 

(一)高中生物概念教学的含义 

生物概念教学法指的是在生物教学中以生物课本的基本概念知识为基础来进行生物知识的扩展学习。生物概念是生物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概念体现的是对自然界以至整个生物界中具有相同特征的物体或者生命体的集合。生物概念的出现也体现了生物科学家和研究人员的伟大成果。 

(二)高中生物概念教学的引入背景 

根据2011年修改后的《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要求的,课程标准要求课程要凸显科学本质,需加强并重视概念知识的学习,在课标内容标准中筛选并呈现了50个重要概念。这也体现了生物概念学习的重要性。在现今,高中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深入学习也带动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对生物概念教学的引入也是提高生物教学效率的必然发展要求。 

三、高中阶段生物概念教学的相关研究 

(一)高中阶段生物概念教学的教学关键点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为加强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理解能力则需加强概念教学。但是在生物的教育过程中,涉及的知识点很多,所以在生物教学过程中需注意以下关键点。 

1.相似名词概念的区分 

高中生物中相似名词的内容和知识点很多。例如,“囊胚”与“胚囊”的区分,从概念上来区分,囊胚是指在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受精卵通过有丝分裂,细胞增多,而形成空腔的球状胚,则为囊胚;而胚囊是由植物的胚珠大孢子母细胞通过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形成的。所以需通过实质概念进行区分,否则会造成知识的混杂。又如,“半透膜”与“选择透过性膜”的区别,半透膜是指某些物质可以透过,而另一些物质不能透过的多孔性薄膜(如动物的膀胱膜,肠衣、玻璃纸等)。它只能让小分子物质透过,而大分子物质则不能透过,透过的依据是分子或离子的大小。不具有选择性,不是生物膜。选择透过性膜是指水分子能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的生物膜。所以概念间的关系是有关联也有差异的。 

2.教师的适宜讲解 

在实体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重要的主体,教师起引导作用,学生应多思、多辩才能取得相应教学目标。在生物课程中也是如此,将概念教学的引入时,教师作为引路人,应先让学生初步理解,然后教师为辅进行教学沟通,要避免教师全盘讲解而使学生失去兴趣,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并强调基础概念的重要性,以便促进后期生物教学。 

(二)高中阶段生物概念教学引入的意义 

生物概念是对事物的观察和实验后总结出来的科学性的结论,生物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概念教学,生物概念教学是生物学的基础,学生只有对概念有了正确的理解才能够牢固的掌握知识,才能够了解到概念的本质,概念需要学生在思维的不断升华中去慢慢理解。因此,高中阶段生物的教学模式分为三种:第一种是课堂教学;第二种是多媒体课堂;第三种是实验教学。不同方式的教学都是为了加强学生的学习效率,通过生物基础概念的学习使学生能在不同的教学氛围中迅速掌握知识点。 

高中生物基础概念篇3

【关键词】高中物理核心概念教学应用和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156-02

我国教育部门明确指出,物理教学的目的,要让学生通过学习物理能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掌握核心概念。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的开展体验式教学,培养学生的物理实践能力和学生能力,提高物理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核心概念教学的相关概述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核心概念主要是指是对一些物理现象和客观存在的抽象事物的总结,是物理定律、原理以及公式形成的前提条件,是学好高中物理的基础。对于提高高中物理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核心概念教学的作用

核心概念教学对于高中物理来说非常的重要,不但能够帮助学生夯实物理基础知识,还能帮助学生完善物理知识结构,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成绩和教师的物理教学质量。

1.夯实基础知识

核心概念作为物理学习和研究的基础,物理教师只有通过加强核心概念的教学,才能有效的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物理基础知识,从而能够更好的应用物理公式、物理原理以及物理定律。由此可见核心概念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夯实基础知识,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的进行物理学习,为高中学生的实践能力打好基础。

2.完善知识结构

所谓的核心概念主要就是指对物理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有不断的加强核心概念教学,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让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了解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由直观的认识上升到抽象的认识、由分散的认识上升对系统的认识,完成知识的转变。而且还能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理清物理知识的顺序,完善学生掌握的物理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成绩。

3.提高学习效率

物理教师在核心概念教学中,通过核心概念教学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了解物理现象和物理原理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对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能够用物理知识解释出来。并且通过核心概念教学实现物理知识的联想和迁移,让学生通过掌握核心概念知识,联想到更多的物理知识,实现物理教学事半功倍的物理学习效果。

(三)核心概念教学的理论基础

高中物理的学习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有意义学习、一种是机械式学习,而核心概念教学就是以有意义学习理论为基础,尽最大可能的进行有意义的教学。教师应该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其在吸收原有知识的前提下,掌握新的物理知识,如可以以现有的前概念作为固定点,来教授学生如何寻找新知识和旧知识的联系点,进一步扩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因此如何掌握物理知识,取决于学生掌握的相关概念,由此可以看出核心概念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要给予极大的重视。

二、高中物理核心概念教学应用

我国目前高中物理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因为高三面对着高考的压力,使得教师将物理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如何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方面,忽视了学生综合性发展的教学目标。不但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还没有将教学跟生活实践联系在一起,所教授的知识,都是让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来掌握。因此应用核心概念教学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一)明确核心概念

核心概念教学能够能整体让学生掌握物理概念知识,然后在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最后给出明确的核心概念。如在讲解万有引力定律、轨道定律、面积定律、以及周期定律时,首先让学生掌握这些整体的定律,然后在其进行逐一的渗入分析,分析其概念的重点语句,如轨道定律中主要是说太阳处在一个椭圆的焦点上,所有行星所绕的轨道都是椭圆。面积定律主要是说,对于每一颗行星来说,太阳和行星的连线在相同的时间内扫过的面积是相同的。而万有引力定律主要是说自然界中所有的两个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引力的大小跟它们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由此可以看出这些定律的核心概念就是万有引力定律。

(二)分解核心概念

在高中物理核心概念教学的应用中,教师一般都会对核心概念进行分解,分解成下位概念,即将抽象的大概念转化成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基本概念。如在讲解万有引力定律时,可以将万有引力分成第一宇宙速度、第二宇宙速度以及第三宇宙速度等三部分,因为这三个基本概念都比较容易懂,如第一宇宙速度主要是指物体在地面绕地球匀速运动的速度、第二宇宙速度是克服地球引力,离开地球的速度、第三宇宙速度主要是指挣脱太阳引力、飞到太阳系之外的速度,让学生首先掌握第一、第二以及第三宇宙速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万有引力的定律。

(三)切实执行学位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高中物理核心概念教学的应用,进一步的将物理的基本概念,转换为基本问题,有效的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精心为学生设置物理问题,从而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的认知。

三、高中物理核心概念教学的反思

高中物理应用核心概念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物理教师一定还要不断的反思核心概念教学的方法,以此来完善核心概念教学的应用,实现核心概念教学目标。

(一)实施趣味教学,营造良好氛围

上文中我们提到,很多高中院校的物理老师采用的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为学生营造了气氛压抑的课堂环境,让核心概念知识变得更加死板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更加的费劲,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开展趣味教学,从学生的兴趣入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趣味教学不但可以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还能拉近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对物理知识产生兴趣。如在讲解牛顿第三定律,可以利用多媒体来播放牛顿第三定律的相关动画视频,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的方式,来了解到力和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真正的掌握牛顿第三定律。避免生搬硬套,让学生进行死记硬背的讲解方式,即增加了趣味性和实效性,还有效的激发了学生对于物理知识学习的兴趣。

(二)实施启发教学,引发学生思考

我国教育部门提出的新课标的教学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实践性人才的教学目标。因此为了满足新课标的教学目标,在应用物理核心概念教学过程中,要本着启发性的教学原则,通过培养学生动手和动脑的能力,来获取更多的物理知识。让学生在思考和实践过程中体验物理知识、应用物理知识、实现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共同发展。如在讲解动量守恒定律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实验室进行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过程、实验结果以及实验数据来进行小组讨论,以此来掌握动量守恒的概念及条件。避免在教学过程中,直接给出动量守恒的概念和条件,让学生死记硬背知识,要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和思考的积极性,要用启发引导的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这样采用实验的方式,让学生掌握动量守恒的概念和条件,不但能够激发学生学概念的积极性,还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在提高核心概念教学的同时,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三)实施迁移教学,发现内在联系

高中物理教学跟语文和英语教学不同,其看似独立的模块,其实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因此在核心概念教学应用中,教师必须实施迁移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发现不同模块之间内在联系,发现核心概念和普通概念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理清物理知识脉络,完善物理物理知识结构,有效的实现了物理知识的迁移。并且教师还应该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新的核心概念,学习更多的核心概念知识,让学生能够总结物理规律和物理学习方法。如在讲解动量守恒定律概念时,教师首先可以引入前期学过的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概念和能量守恒定律的概念,组织学生对这三个定律的概念进行分析,让学生在分析过程中掌握三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有效的实现物理知识的迁移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理解和接受新的物理知识的同时,还能巩固和学习旧的物理知识,最重要的是通过迁移教学有效的帮助学生掌握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物理的奥妙和规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物理的兴趣。

(四)实施生活教学,拓宽学习渠道

物理跟其他学科一样具有极强的实践性,我们平常所学的物理知识都可以应用到实际的生活过程中,因此在物理核心概念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的开展生活式教学,利用学生周围的生活环境,将核心概念教学跟其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实现拓宽学习渠道、深化物理概念学习的目的。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物理核心概念教学的应用非常的重要,不但能够夯实学生的物理基础,还能完善学生的物理知识结构,对于学生的生活和未来的工作都会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在物理核心概念教学应用中,教师首先应该改变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采用趣味教学,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物理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对于物理学习的兴趣。其次还要采用启发性教学,引发学生进行思考,以此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还要实施迁移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物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掌握物理的奥妙。最后还要实施生活教学,以学生的日常生活为例,将生活和教学有效的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了解物理知识的同时,自主的研究其他的相关物理知识,从而有效的拓宽学习物理的渠道。以此来提高高中物理核心概念教学效率,推动物理教学的改革,实现培养综合性人才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李海洋.生活化情境在高中物理核心概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高中数理化,2015(10):31-31.

高中生物基础概念篇4

关键词:初中生物学概念教学理性思考

概念是指以最简洁的语言概括事物的本质属性。生物学概念是反映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本质属性,是对生物的结构、生理乃至一切生命现象、原理及规律的阐述。生物学概念是生物学的基础,也是初中学生物教学的重点、难点。搞好生物学概念教学是中学生物教学成功的关键。新版《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50个重要概念,要求关注重要概念的学习。笔者在认真学习《标准》的基础上,对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重视凸显重要概念传递进行了一定的思考。

一、影响学生形成正确生物学概念的原因

1.前生物学概念影响。前生物学概念是指学生在学习生物学以前已经在生活实践中形成的生物学概念。由于现在的学生接触自然、接触生产、生活实际的机会太少了,生活空间有限,缺乏对复杂生物学现象的观察与思考,又没有正确的指导,使他们对生物学形成片面的、不准确的,甚至是错误的概念。例如八年级上册中的生活在陆地上生活的动物“鸟类”,有很多学生潜意识中已经把它认为是会飞翔的动物,这样的错误概念对我们今后学习会产生很大影响,是学生接受正确概念的障碍。

2.日常概念和生物学概念易混淆:日常概念是我们生活中对一些生物学现象习惯性的概括和称呼,这些概念是不科学的、错误的。例如鲸鱼、娃娃鱼、墨斗鱼等都认为是鱼,这些日常概念对我们生物学概念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3.抽象概念本身的影响:有的概念比较抽象,有的概念比较具体,具体的概念容易掌握,抽象的概念不容易掌握。如染色体、基因、细胞、光合作用等概念,抽象不容易掌握。

4.感性认识欠缺的影响:学生由于生活经验不足,对事物的本质认识会存在一定的难度。如扦插、嫁接、胚、胚乳、种皮和果皮等概念学生理解起来非常困难。

5.旧知识的影响:部分概念间有递进的关系,最基本的概念不清楚,必然会影响其他概念。如种群、群落、生态系统三个概念,如果种群不清楚就会影响群落、生态系统,只有掌握了种群、群落才能更好的理解生态系统这个概念。

二、初中生物学重要概念的教学意义

1.可以强化学生学习基础。当学生把教学内容与自己认知结构联系起来时,意义学习就发生了。所以,学生的认知结构、学习基础对他的后续学习很重要。50个重要概念的提出,要求学生平均每周掌握1―2个,免除了学生对大量孤立事实和知识的学习、记忆和耗时,切实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负担,使学生在教师重要概念教学设计下有时间加强对重要概念的深入理解,获得扎实的初中生物学科知识,为将来学习高中的生物核心概念打下良好的基础。

2.有助于学生知识迁移。由于生物学重要概念处于学科中心,对学生学习生物学和相关科学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学好生物学重要概念,有利于巧妙地运用、知识的迁移,使学生学得更加灵活、主动、有成就感。如学生了解了植物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这两个重要概念的内涵后,对布拖的土豆为什么特别好吃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比较等问题必然能做出正确的思考。这样既使学生在做题中深化了对相关重要概念的理解,又切实体会到能活学活用、学习知识的乐趣和意义,从而又更加愿意去学习、去探究、去关注生命科学、去完善自身,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3.衔接学生初高中生物知识。凸显50个重要概念的教学夯实了学生学习基础,学生掌握了较低层次的规则,获得了较强的生物知识迁移能力,有利于重新组合成较高层次的规则,即利于初高中生物知识的衔接,使高中生物教师的教学负担减轻许多。如学生在初中时对呼吸作用的重要概念记忆清晰,在学习高中生物学“细胞呼吸”这一核心概念,可以直接深入到分子水平。

4.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50个重要概念有助于学生把理论知识运用到现实社会、生产、生活中,去积极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能对所学知识灵活运用,与社会生活密切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提高初中生物教学的质量。如学生掌握了呼吸作用的重要概念后,会知道:萝卜放入盐水中浸泡会变软,如何去让摘下的水果、蔬菜保鲜;如何去让粮食合理贮存;如何降低夜间蔬菜、水果的呼吸作用以增产增效……能正确解释身边发生的生物学现象,表现出学生较高的生物科学素养、具备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做好重要概念教学的一些方法

高中生物基础概念篇5

关键词:生物学概念概念教学教学策略

生物学概念是在生物学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是生物学知识和学科思维的基本单位。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命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自然学科,其基本原理都是建立在生物概念的基础上,因此生物学概念是生物学领域最基本的语言表达单位,也是思维的基本单位,生物学概念学习是意义学习中最基本的类型。新课程把课程的具体目标分为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部分。知识是能力形成的基础,是实现其他目标的载体。技能的形成是以掌握概念和规则为基础的,而规则中包含了概念,一条规则总是由若干概念通过一定关系形成的。因此,对概念和规则的掌握与运用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是核心问题。

生物的概念教学是生物学科建立和发展的基础,它能深刻体现生物教学过程中最本质的特征,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指导学生正确理解生物概念,是学好生物学知识的基础,搞好生物学概念教学也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而且近年来高考命题特别重视考查学生对概念的掌握情况。通过对近年来高考试卷的分析发现:考生失分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基本概念不清。

1.高中生物概念的教学现状

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及课时紧张、升学压力等原因,在生物教学中常常会采用一些不符合教学规律的做法,这些做法影响了教学效果,其表现在以下方面。

1.忽视概念的发生与发展过程,常常将学生视为“真理”的被动接受者,而不是主动的建构者。只是一味地向学生不断灌输知识,结果导致学生只是机械地记住了概念与定义,并不理解其含义,使原来不科学的概念不能发生转化。

2.忽视概念教学的内涵与外延,将概念教学与习题隔离,甚至对立起来,大搞题海战术、习题分类,结果只是学生占用大量时间做习题、背题型,影响概念教学的实施,也没有很好地形成应用概念的能力。

3.忽视概念教学阶段性,不是采取循序渐进逐步完善的方法,而是急于提高和深化,人为地将难度增加,面对太多的信息,学生无法一次性全部消化吸收,不利于形成扎实的生物概念。

正是这种忽视概念的教学,造成学生不能正确理解概念,不能把握准概念,不能灵活运用概念,从而使学生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严重影响生物教学质量的提高。

2.概念教学方法的实践研究

2.1构建模型方法

2.1.1概念模型

概念模型是对生物学中某个问题或事物进行描述,概念模型包括:中心概念、内涵、外延。在新课程生物教材中,概念模型通常以概念图的形式出现,表达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体现知识的网络构架。通过概念模型的构建,有利于对概念知识的理解和联系。

2.1.2数学模型

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或者说是为了某种目的,用字母、数字及其他数学符号建立起来的等式或不等式。我们可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加深学生对核心概念的理解,例如: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等,都可以用坐标图的方式进行表达。

2.1.3物理模型

物理模型就是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地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在学习细胞结构时,我们可以让学生用橡皮泥或一些废旧材料自己动手制作细胞三维结构的物理模型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细胞这样的微观世界。

2.2类比、迁移方法

生物概念不是孤立的,教师应从有关概念的逻辑联系和区别中,引导学生理解相关概念,从而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个比较完整准确的概念体系。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范围之内时,学生更容易获得成功,这种成功感可以有力地保证学生不会因过多的失败而放弃他们的努力,失去发现的机会。同时,应用类比法,可以促使学生回顾旧知,尝试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发现新结论,构建新知识,可以有效实现旧知识在新内容中的正迁移,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突破教学难点,降低教学难度,这也符合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例如,Dna的复制和转录过程都是比较抽象的过程,其中有一定的相似性,在考查的时候学生很容易混淆,所以可以用表格进行比较,加深记忆。

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如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染色体等,通过这两种表达方式的转换,从不同角度加深学生对概念内涵、外延的理解。

2.3实验、探究方法

高中生物基础概念篇6

一、运用多媒体表现概念的本质

现代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为课堂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为课堂教学改革带来了重要契机。多媒体集图片、图像、文字、音频与视频于一体,与以黑板加粉笔加教材的传统教学相比,多媒体教学更具趣味性、直观性与形象性,尤其是在生物概念的教学中更能显示出巨大的教学优势。概念是抽象的,学生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但是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我们可以为学生形象直观而动态地展现与概念相关的各种表象,具有化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形象,化微观为宏观,化无形为有形,化深奥为浅显的特点。这样的概念教学更具趣味性与形象性,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学生的精力,使学生对概念本身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学生可以从多媒体所呈现的大量形象事物中获取感性认识,经由思考与思维从而由感性认知上升为理性认知,从而使学生达到对概念的本质认识。

如基因,这个概念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处于基础地位,只有深刻理解基因这一概念,才能更好地学习遗传与变异的相关知识。而这个概念相对抽象,采用单一的语言描述与阅读教材,初中生不易理解。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综合分析与动态模拟功能来向学生形象动态地演示细胞、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将动画视频来表现转基因超级鼠、转基因水果等的产生过程。这样的设计环节将原本抽象、深奥、微观的基因概念与形象可感的事物、具体可视的画面结合起来,学生更能从中获取大量形象可感的直观信息,从而为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让学生透过事物表象达到对基因这一概念的本质理解。

二、在实验操作中学习理解概念

生物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是生物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探索生物世界的研究方法,也是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学习方法。实验对于概念的教学同样重要。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实验,要改变以往不重视实验教学,讲实验、画实验的教学法,要积极开展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在实验操作中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相关的概念。

1.重视教师演示实验。演示实验是初中生物实验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现象明显直观的特点,可以辅助文字来进行表述,这样更利于学生的理解与掌握。脱离演示实验的概念教学就会变得苍白无力,以演示实验为基础进行概念教学,可以再现概念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将过程与结果、现象与本质结合起来,从而加深学生的理解与记忆。

2.加强学生探究实验。初中生有着很强的操作能力,这为进行学生实验提供了条件。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学生探究性实验可以为学生提供宽广的学习平台,实现了学生动手与动脑的结合。现行生物教材中探究性实验占有很大的比例,我们要为学生提供与创造更多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充分运用所学生物知识,发挥自身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来展开自主探究。

如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做“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这一实验,以帮助学生理解绿色植物这部分内容的核心概念。学生参与实验的热情非常高,积极制定各种实验方案来探索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学生积极地收集各类种子,不断地进行实验,细心地进行观察与记录。经过一段时间,实验结果出来了。我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并给予必要的启发与指导,从而使学生在大量实验、思考的基础上总结出种子萌发需要水份、温度、空气等。在亲自动手操作中学习更富有趣味性,符合初中生的特点,能够激起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同时真实地再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样更便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可以说,学生探究性实验集趣味性与有效性于一体,学生学有乐趣,学有成效。

三、与生活联系起来学习概念

生物学科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极密切的关系,生物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现实生活。而初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与阅历,这些都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生物的重要资源。生物概念是抽象的,是通过众多的表象抽象概括得来的。我们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生活现象来搭建起通往概念的桥梁,让学生将抽象的概念与丰富的生活结合起来,这样既可以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唤起学生相关的生活经验,与生物概念建立直接联系,让学生结合具体的表象来理解抽象的概念,这样更便于学生理解,更能加深学生对这些概念的理解与运用。这就需要教师做一个有心人,不仅要用好教材,还要将教学与当地学生的实际情况联系起来,在抽象的概念与现实生活间找准最佳切入点,以学生所熟悉的各种生活现象、生活事物来导入概念的学习,由浅入深,由一般到规律性认识。这样的学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与生物学习特点,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在兴趣中形成概念,同时可以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生物知识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可以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树立好好学习生物、为生活服务的学习观。实践证明,将生活与概念教学结合起来,更能帮助学生理解,更利于学生的深刻理解与灵活运用,更能激起学习的激情,使学生真正爱上生物学习,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彻底转变,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中生物基础概念篇7

一、重视物理概念的引入

引入新概念的方法和途径很多。可以创设情境设疑引入,也可以采用演示实验直观引入等。但是不管采用什么途径引入概念,都必须使学生认识到引入新概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新知识的愿望。这是教好物理概念的重要环节。

二、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概念、规律教学

教学过程既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领会方法、提高能力、接受熏陶的过程。而无论是掌握知识,还是领会方法、提高能力,都不可能一蹴而就,都要有一个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逐步积累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安排和习题的筛选等方式方面,都应充分贯彻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渗透,分步到位。

比如,“加速度”的概念是高一物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内容,让学生正确理解“加速度”的概念,将会对其以后运动学及动力学部分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而要真正理解“加速度”的物理意义及定义公式,学生必须具有较高的抽象思维能力,而这时学生才刚步入高中不久,多数学生的思维水平仍处在形象思维阶段,抽象思维能力不高,这就给“加速度”这一概念的学习造成了较大困难。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能操之过急,应分阶段逐步进行。在第二章初次学习“加速度”时,只要求学生在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概念的基础上,知道加速度的定义公式a=(vtvo)/t中各个符号的意义及a的单位、读法;对于“加速度”的物理意义,在这里只要求学生理解类似如下情形:火车出站时a=o,3m/s2表示火车的速度每过1秒均匀增加0,3m/s;汽车刹车时a=-2m/s2表示汽车的速度每过1秒均匀减小2m/s;即: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a的-大小反映的是物体速度大小变化的快慢;然后再依据公式a=(vtvo)/t,结合实例引导学生弄清式中(vt-vo)和a的区别和联系,知道a的大小是由(vt-vo)和t两个因素决定的;至于a的方向,可以告诉学生等学习了“牛顿第二定律”之后就明白了。在第三章“牛顿第二定律”的学习中,结合演示实验使学生理解F=ma的物理意义,知道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物体的加速度与合外力成正比,与质量成反比;a随着F的变化而变化,当F恒定时,a也是恒定的,此时物体的运动就是匀变速运动;a的方向与F的方向一致,若以vo的方向为正方向,则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a为正值;在匀减直线运动中,a为负值,从而使学生对加速度的方向及实际中采用的正负号有了正确的认识。在第四章学习“匀速圆周运动”时,通过“向心加速度”的学习,使学生对“加速度”的理解进一步扩展和深化,知道在匀速圆周运动中,加速度是描述线速度方向变化快慢的物理量。至此,学生对加速度的物理意义:“加速度是用来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就从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两个方面有了全面正确的理解。

三、重视概念、规律建立过程的学习

在物理概念、规律的教学中,一定要重视概念、规律的建立过程的教与学。这就要求教师要在认真研究教材内容,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认识特点和思维水平的基础上,创设情境,设问引思,让他们真正参与到形成概念、得出规律的过程中来,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切身体会、感悟,理解物理概念,掌握物理规律,尤其是弄清物理规律的“来龙去脉”。这样以来,学生就会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概念、规律的定义、公式及物理意义、适用条件等,从而能够熟练的应用它们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四、及时消除概念、规律形成过程中的观念干扰

学生在学习某些物理概念、规律之前,已根据自己的切身感受和生活经验在头脑中形成了一些观念,这些观念中有些是正确的,可以作为形成概念、得出规律的基础,加一应用。但其中有些观念则是片面的或错误的,它们对概念的形成和规律的建立会产生一定的干扰。因此,在概念、规律教学过程完成之后,应及时通过巩固练习消除这些错误观念。

高中生物基础概念篇8

【关键词】重要概念传递;初中生物;重要概念教学

最新的生物学课标中要求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要注重重要概念的教学,并提出了五十个重要概念,这一明确的指示为初中生物教学提出了新的理念。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凸显重要概念的传递是中学教师要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1、重要概念教学的概述

概念主要由四个方面组成,即名称、内涵、外延和例证。一个概念的名称往往是一个名词,内涵则表明的是事务的特有属性,外延是特有属性的全部事务集合,例证则是在外延里选取具体的事务来支持概念的。重要概念教学的着重点是对概念内涵的传递。而生物学重要概念包含了对生命基本现象、规律及理论的理解,它对于学生学习相关知识有着重要的支持作用。

2、凸显重要概念传递对初中生物重要概念教学的意义

凸显重要概念的传递对初中生物重要概念教学的意义主要表现在可以更好地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来确定概念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以切实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并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有助于学生基础的养成和迁移,有利于学生在生物学习中养成发散思维,拥有良好的学习素养。如初中“概述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中重点是“调节的基本方式”而有关“反射弧及其5个环节”的内容不包括在初中的基本要求,应作为高中的“概述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的基础内容,这样有关“神经调节”的概念在初高中生物学中得以螺旋式的发展。

2.1有利于打好学生的生物学基础

学习就好比盖房子,没有良好的地基做基础,就不可能盖出高楼大厦。初中生物课本中有很多的生物名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重点可把握,给学习带来了很大的不便。而新的课改标准提出了五十个的重要概念,就给学生大大减轻了学习压力。

2.2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形成

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学生在日常生活之中可以应用。重要概念的出现,给学生的学习打下了一个架构,学生可以在这个架构下自己进行添砖加瓦,学习就更有娱乐性。例如在将病毒、真菌和细菌的不同时,学生们会自发的联想到感冒有病毒性感冒等等,他们更愿意主动的去探究,而不是由老师督促着去学习。都知道,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们在学习中有了乐趣,就能更好的发挥主观能动性。

2.3有利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

重要概念的凸显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了轻重缓急之分,这对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重要概念的学习,让学生可以在以后的学习甚至生活中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调配学习和生活的关系,是学生一辈子的财富。

3、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凸显重要概念

在教学中凸显重要概念可以通过教学情景的设置以及改变教学方式来实现,主要可分为:

3.1场景引入凸显

通过教师合理的设计,在教学中自然的引入重要概念。主要可以通过实验场景引入、实践场景引入、问题情境引入等方面。实验场景引入指的是教师可以通过实验让学生发现其中出现的现象,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从而引入重要概念。例如在讲到光合作用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这个实验来加深学生对产物和原料的理解。实践场景引入则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践,让学生明白其在生物学中的深层次原因,由表象到本质,由一般到深入,由感性到理性。例如在讲到食物链的时候,可以通过“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成语,给大家揭示食物链的关系。问题场景引入则由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从而提出重要概念的过程,例如在讲到蒸腾作用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实验,让学生发现塑料袋上的水珠,然后通过对塑料袋内壁上水珠由来的提问开启学生的思考。

3.2情景分析凸显

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比较情景,在此基础上来分析不同概念的区别和联系。创设强调情景,利用重要概念里的关键字加深学生对重要概念的记忆。例如在宣讲相对性状的时候,同种生物同一形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相对性状,教师可以对“同种”“同一”进行强调,加深记忆。创设问题情景,通过引导学生自由参加讨论来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增加学生们的互动,以达到凸显重要概念的目的。

3.3历史发展凸显

每一个历史阶段对生物的理解都不同,生物科学的发展史就是无数的学者孜孜不倦探索的过程。因此教师在凸显重要概念传递时,可以给学生讲解学者们探索的过程,让学生了解到前辈们探索的不易,激发学生们的感情共鸣。例如在讲到隐性基因和显性基因时,教师可以给大家讲解孟德尔怎么样从豌豆实验开始然后发现两者不同的,通过这些,让学生对遗传历史有个大概的了解,从而培养学生大胆创新,勇于探索的精神,增加课堂教学的乐趣性。

4、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生物重要概念教学中凸显重要概念的传递,可以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好处。初中教师应该认真研读新课标的内容,体会其中的精神,通过增加和学生的互动,培养学生热爱思考,喜欢学习的兴趣,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保证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汪忠.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初中生物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7-18

[2]吴洪.初中生物重要概念教学中的概念图策略例谈[J].长三角(教育),2012(08):184-185.

高中生物基础概念篇9

【关键词】高中物理概念教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2B-0132-02

物理概念不仅是物理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成物理规律,建立物理公式和完善物理理论的基础和前提。物理概念是抽象的,传统的物理教学,教师对物理概念的教学只是单纯的“记忆-使用”,学生对概念的构成不了解,这导致在运用概念时,学生常常无从下手,其实,物理概念可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因为一个短短的句子背后凝结着许多科学家的付出,因此,让学生体会物理概念的形成与构成,对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提高物理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创设趣味课程导入,营造概念氛围

好的课堂导入课堂也就成功了一半。教师在进行物理概念教学时,可以设计趣味的课程导入,让学生在课程导入时就融入到课堂中,提升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分子的大小”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多媒体观看一个视频,视频讲述的是一位学者在郊外捡到了一片叶子,然后将这片叶子不断放大,看到叶子中的细胞,由此让学生初步感知物体是由分子组成的这一概念。学生观看完视频后,教师可向学生提问:既然我们知道了物体是由分子组成的,那么,我们如何对分子进行测量?由此引导学生学习“分子的大小”。在之后学习“分子的热运动”时,教师结合上一堂课学生理解的分子的大小,在课堂中放置一个香薰灯,香薰灯在开启的过程中会喷出细细的喷雾并带有香味,这一小小的道具让课堂瞬间充满喜悦,通过香薰灯,教师让学生联想,分子之间是否会存在运动。在这一轻松有趣的导入下,学生也会更热情地学习。

物理与生活息息相关,教师还可以利用生活中的例子进行课程导入,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例如高一物理,学生对“加速度”这一概念把握不准,如果教师只是抽象地和学生讲加速度是速度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学生会对这一抽象的概念理解困难,无法感知什么是加速度。但教师可以以生活为例,例如:普通轿车0到100km/h用时20s;动车0到100km/h用时500s,让学生建立起“速度变化相等时变化有快慢”的初步概念。接著再给出四种不同跑车的加速时间对比:兰博基尼跑车0-100km/h的加速时间是4.0s;麦克拉伦跑车0-100km/h的加速时间是3.2s;宝马Z4跑车0-60km/h的加速时间是3.2s;F1方程式赛车0~300km/h的加速时间是15.6s。让学生分析:兰博基尼跑车和麦克拉伦跑车速度变化相同,如何比较其变化的快慢?麦克拉伦跑车和宝马Z4跑车变化的时间相同,如何比较其变化的快慢?麦克拉伦跑车和F1方程式赛车速度变化不同,变化的时间也不同,如何比较其变化的快慢?通过这样的比较,学生在探究中逐渐形成速度变化快慢的基本概念,并掌握了如何比较的方法(控制变量法)。

这些与生活有关的例子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直观理解物理概念。

二、对概念进行剖析,促进学生理解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是由教师将物理概念告诉学生,让学生记住,然后通过大量的题目让学生学会解题的方法。但是这种教学模式只能够让学生解决记住的题目,对物理概念没有深刻的理解,在遇到复杂的题型时只能“望题兴叹”。新式的教学方法应该是以学生理解物理概念为先,在深入理解概念的基础上,就能够自然的理解复杂物理现象中蕴含的基本物理概念。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展开探究,让学生在交流与实践中掌握概念。

例如在教学牛顿运动定律时,教师提问“影响物体运动的因素有哪些?”让学生通过实验进行分析可能影响物体运动的因素,学生通过实验得出可能与推动物体的力量和物体受到的摩擦有关系,这时候老师又可以提问学生“如果物体不受到摩擦呢,物体又会怎样运动”“如果物体不受到推动或其他的力量时,物体又会怎样运动”,通过实验和问题的相结合,让学生找到物体运动中存在的规律,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的物理概念。

三、增加学生的实践性

实验教学也是高中物理的重点,但传统的实验教学教师总是将实验步骤与实验结果都写在黑板上,学生只需要重复教师写的步骤就行,这样对学生理解物理实验概念毫无帮助。教师要让学生理解物理实验概念,就要在实验教学中增加学生的实践性,让学生学会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动手过程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例如在进行电阻实验时,为了证明电阻率会根据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如果只让学生阅读教材,学生不能够很好地理解教材中的知识点,为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以下实验:将灯泡灯丝取出,然后与上一个实验中的小灯泡、电流表串联在稳定电源上,在正常闭合开关时,灯泡能够发亮,将灯丝用钳子夹住,使用酒精灯加热。学生能够明显感觉到小灯泡颜色变暗,而将灯丝放入水中降温,灯泡又能够变得明亮。通过实验,将教材中抽象的知识点变得更直观、也更容易理解,从而让学生提升学习物理的兴趣。

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生活化的实验,因为只有简单的材料,才能够增加学生的熟悉度,学生也能够更容易理解实验所表达的物理概念。例如在进行“链式反应”实验时,如果用专业的器材可能让同学不能够很好地理解实验内容。教师可以选用生活中常见的火柴替代进行实验:将火柴棒连成树形,将火柴一接二、二接四的进行实验,然后在实验过程中,点燃边缘的一根火柴,其他的火柴也被相继点燃。像这样运用简单的器材更能够让学生快速理解实验的内容。同样的也可以使用生活中的塑料瓶、乒乓球等来进行一系列的物理实验,让实验更具生活化,更方便学生的理解。

四、对概念进行引导应用

通过课堂探究、课堂实验等方法能够让学生加深对物理概念初步理解,但此时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还不够深入,为了让学生更全面的理解物理概念,教师还要注重让学生对概念进行引导应用。在传统的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的概念引导应用方式都是通过练习让学生加深理解,但课堂练习的方式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部分学生基础好,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就能够解出教师设计的题目,觉得没有挑战性,部分基础差的学生通过一堂课的学习还不会将概念运用到具体的题型中。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分层教学,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提高。

例如在学习“重力加速度”时,笔者准备了一道课堂例题:在距离地面高为h=50m处,将小球a以初始速度v0=12m/s水平抛出,与此同时,在a正下方有一个小木块B也以相同的初始速度沿水平方向活动,B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素为0.4.a、B均可视为质点,空气阻力不记。求a球落地时的速度大小与a球落地时,a、B之间的距离。

针对这样的题型,笔者让基础好的学生完成所有的题,并尝试利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解答,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只需要完成第一问的解答就可以了。这样能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对新学的概念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从而更好地掌握概念。

同样的,教师布置练习时,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物理基础与学习能力,布置不同难度、不同题量的习题,针对基础较差的学生,以基础题为主,并布置少量的题型,让这部分学生能够在习题中一步步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对于基础好的学生可以让他们挑战物理难题、竞赛题,激发这部分学生的挑战欲。

不同的物理概念有不同的学习方法,因此教师应该把握不同概念的特点,选用不同的适用于该概念的教学方法,才能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充分理解概念的内涵,把握概念的实质,为灵活运用概念打下坚实的基础。概念教学不是简单地将概念灌输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使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形成概念、掌握概念,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同时,也能有效地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亚锋.高中物理概念有效教学的策略[J].理科考试研究(高中版),2015(9)

[2]郑淳,郭定和.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物理概念课的有效教学策略[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11)

[3]徐国亮.高中物理概念有效教学的优化策略[J].新课程导学,2013(14)

高中生物基础概念篇10

【关键词】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直观;思维

我们知道,初中化学的概念很多,也很零碎,让学生死记是不可取的。化学概念教学,是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如果学生对化学概念掌握的不好,不仅影响到对选择题、判断题的解决,还会影响到对实验、计算题的掌握。如果对化学概念掌握的比较好,那么他们就能灵活解决各种化学问题。怎样有效的对化学概念进行教学,并取得满意的效果呢?结合五年的初中化学教学经验,在概念教学方面提出自己的做法:

一、运用生动的直观形象,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

充分利用直观教学手段,因为概念的引入是以生动的直观为基础,从学生的感知开始的。直观的教学手段有实物、实验、图表、电脑多媒体、语言直观等教学方式。

如在讲“酸碱指示剂”时,可以选用实验引入的方法,做“食醋、石灰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对同一“酸碱指示剂”作用的实验,学生所观察到的现象是用原有知识无法解释的,这就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积极性,实验起到了很好的激疑作用。另外,以可通过原有的化学知识生活经验提出问题,用问题引入。如:“食醋、石灰水溶液中主要含什么物质?”“对酸碱指示剂有什么作用?”“生活中有什么用处?”等等。这种问题引入的方法,接近生活,学生易于接受,学习积极性高。总之,加强直观教学,引入新概念要自然,问题要有一定的知识坡度和难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内容不能过多,时间不宜过长。

二、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准确缜密地理解概念。

概念时大脑思维的结晶,没有学生的思维活动,是不可能形成化学概念的。因此,在概念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化学事物特征,边分析,边诱导,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在头脑中加工、整理,形成概念。而不能把概念的定义硬性的灌输给学生。当学生初步形成概念之后,教师要帮组学生准确、缜密理解概念。如在讲“催化剂”的概念时,要正确理解“改变”两字的含义,它包含了“加快和减慢”两层意思。另外,要正确理解“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化学性质一定不变,而物理性质可能改变。

三、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把握、充实基本概念。

概念的内涵,就是概念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它是从质的方面阐述概念。概念的外延就是概念所反映的那一类事物的总和,它是从量的方面限定概念。如在讲“化学变化”这一概念时,它的内涵是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它的外延是具有这一属性的各类型的一切化学变化。刚开始学习化学的学生,对这一概念的理解是朦脓的,常会提出“什么叫生成了其它物质?”“究竟哪些是化学变化?”等问题,这时,教师可以利用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明确其它物质就是变化后所生成的不同于反应物的哪些物质,然后再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正确理解化学变化的涵义。

四、准确掌握教材内容的深广度,逐步深化和发展概念。

在化学概念教学中,教师必须深入学习和钻研课表和教材,掌握好教材的深度和广度,不可随意加深和拓宽教学内容。九年级的学生刚学化学,受知识的限制对某些化学概念的理解显得很粗略,因此,在概念教学中要给学生留有余地,随着知识的积累,对概念的理解会逐步加深。例如九年级的学生在刚学完“元素”概念时,只知道“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对“类”的理解是肤浅的,进而学习了“离子”的概念之后,才知道元素也包括一些简单的离子。到高中学生还要学习“同位素”的知识,会进一步知道元素还包括一些不同种的(中子数不同)原子等等,在初中化学概念教学中这里就要留有余地。

五、科学地编制习题和作业,帮助学生强化、巩固概念。

教师在教学完概念之后,如果不加巩固,学生很容易忘记,所以,教师要根据所教学的内容科学地编好、选好、组织好化学习题,帮助学生强化、巩固化学基本概念。例如在学习了“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之后,针对此知识点可让学生做以下习题:

1、有以下几种物质:①海水;②硫粉;③液氧;④净化后的空气⑤铁;⑥加热高锰酸钾后的固体;⑦稀有气体;⑧氧化铝;⑨冰水混合物。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属于纯净物的是();属于化合物的是();属于纯净物的是();属于氧化物的是();属于单质的是()。

2、有以下物质:①混合物;②纯净物;③单质;④化合物;⑤氧化物;水属于:()

a、①④B、②⑤C、②④⑤D、①⑤

通过这两个习题的巩固,大部分学生对这几个概念基本能掌握,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总之,在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的过程中,要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思维能力,尽可能做到通俗易懂,通过对实验和事实进行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形成概念。另外,在运用传统教学手段的同时,还要用好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信息网络等。把基本概念运用到解题和生活实践中,这样就能不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使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