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学前儿童卫生保健重点笔记十篇学前儿童卫生保健重点笔记十篇

学前儿童卫生保健重点笔记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14:44

学前儿童卫生保健重点笔记篇1

【关键词】社区;1岁儿童;儿童保健

【中图分类号】R72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183(2013)11-0034-02

婴幼儿时期是儿童体力和智力发育的关键时期,现代社会愈加认识到儿童早期保健的重要性,而且保健观念上也从单纯体力保健转为身心保健兼重[1]。随着现代医学和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社区健康服务的推广为婴幼儿的早期保健提供了有力支撑。笔者在此随机抽取我社区2011年及2012年的参与儿童保健的1岁幼儿的相关资料,总结其社区保健方法及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所选120例幼儿均来自我社区2011-2012年登记的新生儿,记为保健组。所有新生儿均身体健康,无先天性疾病或先天畸形案例。其中男66例,女54例,120例幼儿自出生起均接受为期1年的系统的儿童保健。另选取同期未参与系统保健的1岁儿童120例记为对照组。2组幼儿均在社区建档,主要指标包括:身高、体重、胸围、听力、智力评价、常见幼儿疾病记录等。

1.2社区保健方法:对照组仅接受幼儿家属的健康咨询,组织幼儿的免疫接种,组织具有普适性的婴幼儿保健宣教活动等,不对幼儿进行系统、针对性强的保健。保健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由社区提供系统的早期儿童保健服务。其要点包括:①每月上门为家长提供专业指导和服务2次,对家长进行育儿知识、常见婴幼儿疾病预防、智力启迪、母乳喂养、饮食指导等全面知识的指导工作;②定期为家长发放专业读物,指导家长对幼儿进行专业保健护理;③同家长一起干预幼儿智力和身体发育,依据发育规律,结合幼儿身体特点对幼儿进行侧卧、爬行、站立、直走等运动训练;④通过色彩识别、播放音乐等对幼儿进行超前的视、听训练。指导家长与幼儿进行专业的语言、手势、表情交流,指导其进行幼儿的兴趣培养,以促进幼儿的智力发育[2];⑤为家长进行专业心理疏导、营养保健等知识宣教。

1.3数据处理:采用SpSS16.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计数资料用%表示,用卡方检验,α=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幼儿智力及身体状况

2组幼儿6月及1岁时智力比较智力发育指数(mDi)及运动发育指数(pDi)结果见表1。1岁时的身高、体重、头围状况见表1

2.2家长保健知识掌握度及社区服务满意度,见表2。

3讨论

后天环境因素在婴幼儿成长发育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3岁以下的婴幼儿来说,此段时期可塑性最强,大脑发育最为快速。儿童早期的综合发展至关重要,营养供给、智力开发、卫生保健、父母与孩子间情感的构建及父母育儿知识的普及等每一个模块都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此外,这些模块共同构成一个整体,共同决定孩子的成长质量[3]。

我国近年来公共卫生服务的快速发展及社区保健服务的推广恰恰为婴幼儿保健工作提供了很好的保障,使得婴幼儿早期保健的推广变得切实可行且高质高效。以社区为单位,由社区医务人员和社区卫生组织开展社区内婴幼儿保健的组织、指导工作,一方面可以强化父母为婴幼儿早期教育和保健的重视,另一方面,专业化的干预和指导能达到理想的儿童早期保健效果。以本文研究结果为例,保健组参与社区儿童早期保健的1岁幼儿的身体和智力发育程度明显优于仅进行常规保健的对照组,且保健组父母的婴幼儿早期保健知识掌握的更为全面、准确,这对婴幼儿的成长来说非常重要。从社会效益上来看,保健组父母对社区保健服务的认可度更高,保健服务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综上,笔者认为,系统、全面的社区婴幼儿早期健康保健服务能够给婴幼儿的早期成长发育提供高质、高效的指导和干预,从而促进幼儿的健康发育,且社会效益突出,应当在我国社区中积极予以推广。

参考文献

[1]林群,陈群利.浅谈社区健康服务对儿童早期保健的影响[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18):23-24.

学前儿童卫生保健重点笔记篇2

通讯作者:张继伟

【摘要】目的了解本地区学龄前儿童龋齿发病的年龄分布特点,口腔保健与儿童患龋率的发生关系。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调查方法对德阳市851例学龄前儿童的龋患情况和口腔卫生习惯进行调查,对各年龄段患龋率、龋均、口腔卫生习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地区学龄前儿童患龋率为41.83%,龋均0.46,随年龄增加龋患情况逐渐加重。仅有39.8%的学龄前儿童坚持每天清洁牙齿,但开始刷牙年龄较晚。结论口腔卫生保健是防止儿童龋齿的主要方法,应加强对口腔卫生知识的指导,培养儿童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餐后漱口,保持刷牙习惯和正确的刷牙方法,避免睡前吃零食等不良习惯,能够有效地防止龋齿的发生。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龋病;流行病学调查

thesurveyaboutcariessituationofpreschoolchildreninDeyangZHanGJi-wei.DeyangHospitalofintegratedtraditionalandwestern,DeYang618000,China

【abstrac】objectivetounderstandpre-schoolchildrenintheregionfeaturesoftheagedistributionoftheincidenceofdentalcaries,oralhealthandcariesratesofchildreninarelationship.methodsoralexaminationandquestionnairesurveywasconductedamong851preschoolchildreninDeYangtoaquiretheircariesconditionandoralhealthhabits.Cariesprevalencerate,dmft,oralhealthhabitsofeachagegroupwerestatisticallyanalyzed.ResultsCariesprevalencerateofpreschoolchildreninDeYangwas41.83%,anddmftwas0.46.Cariesconditionwasaggvagatedwithageincreasing.only39.8%preschoolchildrenpersistedincleaningteetheveryday,andpreschoolchildrenofDeYangbegancleaningteethatanolderage.Conclusionoralhealthcareistheprimarymethodtopreventdentalcariesinchildren,shouldstrengthentheguidancefororalhealthknowledge,trainingchildreningoodoralhealthhabits,postprandialmouthtokeepteethbrushinghabitsandthecorrectwaystoavoidbedtimesnacks,etc.Badhabitsthatcaneffectivelypreventdentalcaries.

【Keywords】preschoolchildren;Caries;epidemiologicalsurvey

龋齿是口腔常见病、多发病之一,被国际卫生组织(wHo)列为重点防治的三大疾病之一,也是危害儿童口腔健康最常见的疾病【sup】[1]【/sup】。龋齿是一种多因素疾病,患病率高,继发病多,不仅对儿童个人局部和全身造成危害,而且对家庭和社会都有影响。龋齿的发生与细菌、宿主、食物等因素有着密切关系。宿主的口腔卫生健康行为与龋齿的关系一直为学者们所关注。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是预防龋齿发生的一个关键环节。为了进一步探讨口腔卫生与学龄前儿童龋齿发生的关系,笔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2010年1月~2011年1月在本院健康体检的学龄前儿童,共851例。其中男485例,女366例;年龄3~6岁,平均4.27岁。

1.2方法

1.2.1临床检查由同一医生完成,另一名医生记录。对研究对象进行口腔检查,记录其龋失补牙数(dmft)和龋坏牙位。检查器械为探针、口镜和镊子,在自然光下进行视诊和探诊。参照wHo口腔健康调查基本方法第3版的龋齿诊断标准【sup】[2]【/sup】:牙齿的窝沟点隙或光滑面有明显的龋洞、明显的釉质下破坏或明确的可探及软化洞底或洞壁的病损。使用Cpi探针来证实咬合面或颊舌面视诊所判断的龋坏。

1.2.2口腔卫生问卷向所有受检学龄前儿童家长发放自拟定问卷。内容为餐后漱口、每日刷牙、睡前吃零食;由谁清洁牙齿、清洁牙齿的频率(每天、偶尔或从不)、如果每天清洁牙齿,则记录每日清洁的次数等。

2结果

2.1各年龄组龋患情况各年龄组患龋率、龋均等数据见表1。最常见的龋坏乳牙牙位依次为上颌中切牙、下颌第二磨牙、下颌第一磨牙、上颌第一磨牙、上颌第二磨牙、上颌侧切牙、上颌尖牙、下颌尖牙。

2.2各组口腔卫生习惯儿童患龋与餐后漱口、睡前吃零食均有关系,见表2。

表1各年龄组龋患情况(n,%)

表2口腔卫生问卷情况(n)

2.3各年龄组口腔卫生习惯执行情况见表3。

表3各年龄组口腔清洁情况n(%)

3讨论

龋病是牙菌斑导致的疾病,是最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它影响咀嚼,导致患者消化吸收功能下降了,不仅影响面容、发音,引起患者社交困难和心理障碍,还可以产生疼痛、感染,引发全身疾病,降低生活质量。学龄前儿童是龋病的高发人群,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3岁以上儿童即可出现龋齿,随年龄增长,患龋率和龋均呈上升,总患龋病率达41.83%。与同期其他地区同年龄段儿童相比,本研究调查对象的患龋情况总体而言不算十分严重【sup】[3]【/sup】,与1998年德阳市儿童龋齿患病情况的调查结果相比,本研究3~6岁年龄组所得患龋率、龋均均较低。排除样本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近年来,德阳市儿童口腔健康状况有所改善。但是相较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2010年5~6岁儿童无龋率达到90%【sup】[4]【/sup】的目标仍有很大差距。

通过本组口腔卫生问卷可以观察到,正常儿童具有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如睡前不吃甜食、餐后漱口、每日洁牙等;而龋齿儿口腔卫生明显差于正常儿童,不良习惯较多。睡前不吃甜食及餐后漱口对于预防龋病较重要,各种含糖较多、食物纤维成分少、质软、黏稠的精致食品,容易在牙面滞留并发酵产酸;同时儿童睡眠时间长,睡眠时口腔处于静止状态,唾液分泌减少,自洁作用差,有利于细菌繁殖,加快龋齿的发生。另外通过自我每日洁牙清除牙菌斑是预防龋病的有效措施【sup】[5,6]【/sup】。儿童开始刷牙的年龄、刷牙频率、清洁彻底与否和龋病患病情况息息相关。本调查研究对象中,仅有39.8%的人坚持每天清洁牙齿,4岁以下儿童绝大部分没有养成每天清洁牙齿的卫生习惯,直到4岁以上年龄组,才有超过半数的儿童每天清洁牙齿,但不能保证每天清洁2次,而且绝大部分孩子清洁牙齿时缺少家长帮助。这一结果表明,德阳市家长的口腔保健意识仍有待加强。调查中发现许多家长存在认识误区,如“孩子牙齿没长全前不能刷牙”,“乳牙坏了没有关系”等。这需要预防保健工作者更广泛深入地进行口腔卫生知识宣传,促使大家重视口腔健康,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口腔卫生保健是防止儿童龋齿的主要方法,应加强对口腔卫生知识的指导,培养儿童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餐后漱口,保持刷牙习惯和正确的刷牙方法,避免睡前吃零食等不良习惯,能够有效地防止龋齿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全国牙病防治指导组.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59-62.

[2]胡艳丽,舒丽梅.焦作市5635名2-6岁儿童患龋相关因素分析.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3):1787-1788.

[3]高永梅,颜雨春.乳牙患龋因素流行病学研究进展.安徽医药,2009,13(6):672-673.

[4]陈川碧,陈海琼,邢存乔.三亚市2354名2-6岁儿童龋齿患病情况调查.中国妇幼保健,2008,23(30):4330-4332.

[5]安利平.2009年固原市学龄前儿童乳牙龋病调查分析.宁夏医学杂志,2010,32(12):1263.

学前儿童卫生保健重点笔记篇3

[关键词]儿童;龋齿;患病率;调查

[中图分类号]R788+.1[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8(a)-184-02

龋病是在以细菌为主的多种因素影响下,牙体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1]。在我国大约有半数人口患龋齿,龋齿数约10亿个。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已将龋齿排在心血管疾病和癌症之后,列为世界需要重点防治的第三种疾病。我国学龄前儿童龋病发病率近年来呈持续上升的趋势[2],已引起家庭和社会的普遍关注,是一种危害儿童口腔健康最常见的疾病。为掌握龋齿的发病规律和提高学生的口腔保健水平,更好地开展龋齿防治工作,笔者于2008年12月对漯河市艺术幼儿园进行了龋齿患病情况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2008年12月以漯河市艺术幼儿园1~4班3~6岁儿童140例为调查对象,男生71例,女生69例;年龄最小的3岁,其中,3.0~3.9岁1例(0.71%),4.0~4.9岁71例(50.71%),5.0~5.9岁65例(46.43%),6.0~6.9岁3例(2.14%)。3周岁以后到入小学前为学龄前期[3]。

1.2调查方法和内容

按照《全国学龄前儿童体质健康状况调查研究检测细则》进行。由专职社区医师及经过统一培训的儿童口腔保健医生进行现况调查。依班级顺序逐人检查。在室内充足光线下,受检儿童面向采光面,端坐,由调查者使用平面口镜、牙镊、探针进行视诊、探诊、计数。按上、下、左、右颌位进行龋齿统计登记。同时,采用统一制订的表格,逐一逐项,对儿童口腔卫生行为习惯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刷牙次数,吃甜食、零食习惯等。

1.3诊断标准

按国家龋病统一标准规定,凡是牙齿表面或齿沟处有色、形和质三方面改变的即诊断为龋齿[4],凡恒牙龋、失、补和乳牙龋、失、补均作龋齿统计(正常乳牙脱落除外)。

2结果

2.1学龄前儿童患龋率及龋均数与性别的关系

140例儿童中有76例儿童有不同程度的龋齿,患病率为54.29%,男童龋患率为50.70%,女童龋患率为57.97%,从性别统计龋齿率分析,女性略高于男性。见表1。

表1不同性别龋患率与龋均数比较

2.2学龄前儿童患龋率及龋均数与年龄的关系

乳牙患龋率随年龄的增长而递增。龋均数也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年龄与龋均数呈正相关。但龋齿充填率极低,见表2。

2.3学龄前儿童龋齿与牙位的关系

下颌第一、二乳磨牙患龋齿最多,其次为上颌中切牙及上颌第一、二乳磨牙,下颌侧切牙、下颌中切牙及乳尖牙最低。上颌牙列龋患呈中间高两侧低,而下颌牙列呈中间低两侧高的现象。见表3。

2.4儿童龋齿原因调查

对140例龋齿儿童进行社会调查,包括儿童平时吃甜食、零食习惯,刷牙次数等。调查中发现,龋齿的发病不仅与卫生习惯有关,而且与饮食习惯更为密切。见表4。

3讨论

龋齿俗称蛀,是中小学生最常见的一种疾病。龋齿如不及时进行修复治疗,可引起牙龈炎、根尖炎、齿槽脓肿等各种并发病,影响儿童食欲、咀嚼、消化和吸收,同时可成为慢性病灶,引起全身性疾病。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3~6岁儿童患龋率为54.29%,患龋率及龋均数在3~6岁随年龄的增长明显增高,以6岁组达高峰。与姚应水、金岳龙等[5]所调查的学龄前儿童龋均及总患龋率为51.72%及韩莉[6]所调查的学龄前儿童龋均数及平均患龋率为59.60%相近。其中患龋率6岁有所下降,此与有关文献报道不一致[5],可能与病例太少有关。有调查报道,小学生男女间患龋率有显著性差异,女生高于男生[7],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见表1,女童与男童相比患龋率较高。下颌第一、二乳磨牙患龋齿最多,与磨牙担负的咀嚼功能较重,咬牙合面和邻接面窝沟、隙多,食物残渣易滞留,儿童难以通过刷牙保持清洁有关。

表4表明患有龋齿的学生,饮食多过于精细,甜食多,再加上日常的口腔卫生不好,以致食物残渣停留在这些牙齿表面,时间长了发展成龋齿。防治龋齿主要是注意口腔卫生,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合理饮食,所以学校要认真开好健康教育课,教育学生注意口腔卫生及保健,坚持早晚二次刷牙,并使用含氟牙膏进行正确刷牙,保护牙齿,6岁时第一恒磨牙萌出后应及时做窝沟封闭,防龋齿效果良好[8]。预防乳牙龋齿发病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儿童要有良好的口腔卫生和饮食习惯,家长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是关键。

[参考文献]

[1]樊明文.牙体牙髓病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

[2]余燕萍,陈敏,黄小励,等.六所幼儿园学龄前儿童口腔保健成效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4,12(5):455.

[3]王慕逖.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

[4]崔英,李默宇.2004年灵武矿小学生龋齿患病情况调查[J].预防医学论坛,2006,12(2):252.

[5]姚应水,金岳龙,施六霞,等.城市社区学龄前儿童龋齿患病的现况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07,34(23):4471-4476.

[6]韩莉,卢进.海安县学龄前儿童龋齿患病情况调查[J].江苏预防医学,2008,19(1):54-55.

[7]魏国英,陈秀红,张民.2003年平阴城乡部分中小学生龋齿患病与充填情况调查[J].预防医学文献信息,2004,10(3):283.

学前儿童卫生保健重点笔记篇4

【关键词】公共卫生;服务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R19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945-0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利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库尔勒市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5家社区服务站为调查对象。

1.2资料来源:查阅近年来卫生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厅有相关文件资料及统计资料。现况调查资料:库尔勒市5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标准化调查问卷。

1.3调查方法:现场问卷调查、个人深入访谈。

1.4统计分析方法:资料分析主要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

2结果

2.110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开展情况

1、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慢性病人等人群为重点,逐步在全区统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并实施规范管理,目前已建立城乡居民健康档案336534人。对35岁以上人群实行门诊首诊测血压,对确诊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定期随访和用药、饮食、运动、心理等健康指导。2、为全市适龄儿童(含流动人口)接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疫规划九种疫苗每月接种数据报告及时率和完整率达100%,免疫规划九种疫苗基础免疫接种率和加强免疫接种率均达98%以上,九种疫苗免疫程序合格率达96%以上,适龄儿童建卡建证率达98.1%,卡证相符率达94%,卡痕率达90%以上,群众免疫规划知晓率达93%以上。加强传染病的发现、登记、报告和现场疫点处理工作,提高结核病、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的追踪随访到位率和规范治疗管理率,逐步降低传染病总发病率。3、为孕产妇做产前检查2271人和产后访视2158人。产前检查率90.28%,产后访视率77.09%,孕产妇住院分娩率99.86%;孕产妇系统管理率63.1%;高危孕产妇管理率98.84%,孕产妇死亡人数3人。开展3岁以下婴幼儿生长发育检查。全市3岁以下儿童体检13696次。全市出生婴儿2158人次;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44%。

2.2存在问题

2.2.1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展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质量较差

目前我市共有社区卫生服务站45家,都为民营。由于服务设施、医疗设备、技术力量等方面限制,加之医疗保险等政策制度不完善,“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的就医模式和流程还未形成,社区服务机构与大医院的双向转诊机制还未真正建立起来,影响了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健康发展。随着医疗保险政策放开、慢病管理放开、个体医疗机构准入放开、药品价格放开,其原享受的政策优势逐步弱化,生存压力逐年增大。出于生存压力与逐利本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公益服务没有得到充分体现,药品零差率销售未能惠及社区居民,应承担的公共服务职能未完全到位。

2.2.2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没有完全纳入定点医保。目前,我市45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仅有10家(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家社区卫生服务站)纳入州医保定点。现有6家社区卫生服务站正在申请办理医保,其余均未纳入州、市医保定点,居民得不到就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制约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深层次的发展。

2.2.3精神卫生人员缺失

重型精神病是基层10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一项内容,库尔勒市只有一个精神病院,而从事公共卫生服务人员没有精神卫生人员,那么在精神病的管理、健康教育,用药指导和随访评价上就存在问题。

2.2.4基层专业技术人员和医疗硬件设施匮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城市“预防保健网络”的中枢,自产生以来,其职责担负的是城市居民的预防保健、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管理。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存在医务人员业务水平低、年龄偏高、学历偏低、专业技术人才短缺的现象。由于社区卫生服务人员来源渠道较窄,加之工作强度较高、待遇相对较低、绩效工作难以开展,致使整体卫生专业人才不足、人员不稳,极大的影响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

2.2.5辖区居民服务不同

辖区内的居民一大部分是本地户口,也有一小部分是外地户口。由于户口的不同,所得到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也不同,除了一些疫苗免费接种外,对外地户口居民的慢性病、老年保健、重性精神病等,并没有提供卫生服务,不能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均等化。

3结论

目前我市已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个,社区卫生服务站45个,拥有社区卫生技术人员215多名,房屋和设备配置基本到位,经费投入不断加大,硬件配置不断加强,服务功能逐步拓展,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体系基本建立。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力资源不足、服务能力低、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公办民营性质,成为制约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关键问题。

4对策与建议

学前儿童卫生保健重点笔记篇5

随着人们对儿童健康教育越来越重视及学前教育研究和发展的科学化,毫无疑问,学前健康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将进一步深化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幼儿的健康教育。”笔者认为幼儿健康教育不仅是帮助幼儿实现‘’身体理想”的重要途径,也是使其他教育理想成为现实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活动。针对这一理念我们幼教工作者该如何将健康活动内容融入到一日生活的每一个环节中呢?

一、日常健康行为教育

幼儿健康教育重视健康习惯的培养,幼儿期的健康行为习惯不仅奠定了未来健康的基础,而且有益于今后生活、学习、工作的条理性和逻辑性的提高。

1、自理能力培养:《纲要》中指出“‘根据幼儿的需要,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蛊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由此,我们根据幼儿的不同年龄特点设计了不同的教育活动。例:小班午睡后孩子穿衣服、裤子很慢,都坐在床上等着老师帮忙,于是笔者想到用儿歌激发幼儿自己穿衣、裤的兴趣:“小朋友来穿裤,就像火车钻山洞,呜呜呜出了山洞真高兴。”孩子们边说儿歌边完成了穿衣、裤的动作,这样把游戏运用到生活中,孩子们又高兴学得又快。

z、卫生习惯培养:殃及全国的“·非典”留给人们的启示之一就是提高国民的公共卫生意识。所以,在生活中笔者和孩子们一起争当“环保小卫士”,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乱扔果皮、纸屑,保持环境卫生,并设计了主题活动..争做健康的孩子”,提高孩子们的环保意识。

3、争当健康宝宝:卢梭认为“教育的核心是怎样看待饮食”。儿童的饮食必须符合儿童体质,要培养幼儿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有意识的向幼儿灌输一些饮食制作及营养价值,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认识到偏食的危害。孩子在进食时往往只图美味,于是笔者把很多蔬菜、水果‘·艺术化”后介绍给孩子们。例如:我们班的吴展宇间食不吃水果,笔者就把橘子剥开,告诉他你看橘子多象小船呀!让小船划进他们的海洋吧!这种方法不仅让吴晨宇开心的吃完橘子,其他小朋友也纷纷效仿。为了帮助幼儿改进偏食的毛病,笔者还设计了’‘争当健康宝宝”的主题活动,看看哪个宝宝的脸色最好、身体最棒,让幼儿了解饮食对身体成长的重要性。

二、安全常识教育

根据《纲要》提出的密切结合健康教育,提高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的要求,我园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活动,如:教师在美术活动中提供剪子、小刀等工具时,知道幼儿怎样正确使用,并告诉幼儿工具的可伤害性。组织幼儿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安全标志:安全出口、禁止吸烟、行人止步、危险等。我们还组织幼儿进行“安全疏散演习”活动,让幼儿了解最近的求生路线。带领幼儿体验交通警察的工作,认识斑马线,了解常见的交通标志等许多生动、直观的活动.将幼儿的安全教育渗透到幼儿的一日生活的每一个环节之中。

三、心理健康教育

幼儿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使孩f身心健康和谐发展,而健康教育包括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两方面。幼儿的心理健康是指心理发展达到相应年龄组幼儿的正常水平,情绪积极、性格开朗、无心理障碍,对环境有较快的适应能力。未来社会需要有个性特色的创新人才,为此《纲要》特别强调“要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个体取向,主要是培养健康的自我,但由于个体的发展存在差异,心理发展的特点与速度也有着较大的不同,常常表现出不同的个性倾向。在对个体的观察中笔者发现儿童个体也经常出现的问题并不是智力问题,也不是道德品质问题,更多的是其自身在成长过程中碰到的一些心理问题。人的个性、性格、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都是在一定的教育影响下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幼儿时期受到的教育和影响,常常会在一生中留下印记。不少有心理、行为问题的成人,究其原因常常可以追溯到童年时代.如在冷漠、甚至虐待中长大的儿童,往往有着强烈的自卑感。性格孤僻或暴躁,富于攻击性,被溺爱的儿童往往以自我为中心,自私不爱劳动等。而在幼儿期如果受到良好的教育,就能够形成许多好的行为习惯和符合社会要求的行为规范,如:爱清洁、‘懂礼貌、爱学习、爱劳动等。现在,幼儿健康教育被视为整个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许多家庭过分溺爱.造成部分幼儿冷酷、缺乏同情心,习惯接受别人的帮助,而不知道应该关心帮助他人,于是笔者制定了几个爱心教育活动:

1、通过关心爱护动植物培养爱心:笔者班级的植物角养了金鱼和许多花,孩子们在给小动物按时喂食和为花浇水、施肥并做观察日记等操作活动,萌发了爱心和责任感。

2、每周进行一次周小聚活动,通过游戏活动大班孩子能亲身体验到帮助小弟弟、小妹妹的乐趣,而小班的幼儿也在大哥哥、大姐姐身上学到许多生活经验,他们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同伴关系,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

3、开展每天做一件好事评比活动,让幼儿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

4、利用文艺作品来培养幼儿的爱心:引导幼儿欣赏、理解优秀文学作品,挖掘其中蕴涵的人文精神.让幼儿体验关爱、亲情、分享等良好的情感。如儿歌《弟弟摔倒我扶起》、《学习雷锋叔叔的故事》,作品中处处都体现了帮助弱者、富有爱心的情感。

5、与家长密切配合,共同帮助幼儿克服心理障碍。笔者班级的吴最宇小朋友刚来园时性格特别孤僻,不合群,不喜欢参加体育活动,体质弱爱生病。他的家长告诉笔者,孩子在家和家人也很少交流,生活圈比较窄.很少与外界接触,所以造成他性格自闭,对别人不信任,胆小、不喜欢与别人交流等一系列心理问题。针对他的这种现象,笔者先从亲近他开始.把他拉到身边问他:你的衣服很漂亮,是妈妈买的吗?从一些简单的生活话题开始,他开始和笔者聊天,并产生信赖感,每次和他聊天笔者都会鼓励他,比如:“吴聂字今天帮老师收玩具了,表现真好,谢谢你!下次还帮老师好吗?”孩子在表扬和鼓励下特别高兴,慢慢地开始主动说话,告诉笔者他看到和听到的事情,性格也变的开朗了。由于他喜欢看书,知道许多兵器方面的知识,因此,笔者经常让他给小明友介绍他了解的兵器,小朋友特别爱听,对他特崇拜,从吴最宇的眼神中笔者看到了自信和骄傲.他与小朋友的交流也越来越多。为了扩大他的活动范围,笔者经常让他去其他班级取教具和教学用品,这样锻炼了他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与陌生人说话的勇气。三年过去了,孩子的进步特别快,时常能听到他开心的笑声,体育活动中看到了他矫健的身影,家长对教师的辛勤工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为了及时了解到孩子们的心理情绪,笔者组织了“心情预报墙”活动,让每个幼儿把自己的心情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为幼儿提供一个展示自己、释放自己的机会和环境。教师可以根据“预报墙”及时的了解和帮助幼儿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使他们都能快乐、健康的生活。

四、体育活动中的健康教育

1.注重幼儿身体素质的提高

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是幼儿体育活动的重要目的,幼儿身体素质的提高主要是体质的增强。而科学的、适合幼儿的体育活动是增强幼儿体质最积极、有效的途径之一。因此,教师应以增强幼儿体质为核心,并充分考虑幼儿的身体特点,安排强度适中、不损害幼儿健康的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来增强幼儿的体质。

2、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态度

学前儿童卫生保健重点笔记篇6

二、主要生命指标

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25/十万以内

婴儿死亡率控制在13‰以内

全县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控制在15‰以内

全县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控制在1‰以内

三、主要服务指标

1、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农村达85%以上,城镇达95%以上

2、儿童系统管理率达60%

3、产妇住院分娩率达95%以上;高危孕产妇筛查率达**0%;高危孕产妇管理率**0%

4、剖宫产率县级医疗保健机构控制在40%以内,乡镇控制在25%以内

5、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HiV检测率达95%,其中HiV早孕检测率达80%

6、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全县铺开,筛查率达90%

7、妇女病普查率60%,普治率90%

8、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率达到**0%

四、主要工作措施

加强领导,加强基层督导,强化乡村保健网络职责。

一是妇幼保健工作是大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公益性,将妇幼卫生工作纳入重要工作内容,明确责任,任务落实到人,实行目标管理、量化管理。二是进一步加强完善保健网络建设。每个级镇要稳定1-2人专职从事妇幼保健工作,待遇不得少于同级同类专业人员水平,不得下达经济任务,对个别确属人口少、服务范围小的乡镇,要向卫生局写出报告,经批准后保健人员可适当的兼职,但要以保健工作为主;村村要有村级保健人员抓保健工作,消灭空白村。三是卫生院要按季度对村卫生室进行考核,并作为兑现村卫生室补助的依据,四是全县统一实行村级报表制度。县保健院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出村级报表表样,由乡镇参照以规范村报表。五是县保健院要固定督导人员,实行责任制管理。对20个乡镇实行联片包院责任制方式管理,督导面达**0%,督导行政村占**%以上,重点乡缜每季度不少于4次,一般乡镇一年不少于2次,大型督导一年不少于4次。六是强化督导反馈质量。县保健院要制定督导质量考核管理规定,纳入保健质量控制标准,按季实行联片包院责任制工作汇报和考核,乡镇卫生院领导、防保人员相应要对辖区行政村进行包村责任制划分,制定责任制考核标准。对于督导不力的保健人员要及时进行调整,对于督导在限期内整改不到位、行动缓慢的乡镇,县保健院要上报县卫生局,并在季度例会上通报批评。

加强降消项目质量管理,进一步提高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率。

一是加强与计生联系工作制度,结合**县20**年符合政策生育名单、新婚人群、流动孕妇“五个一”管理、育龄妇女花名册等做好孕妇筛查工作,提高孕妇筛查率,二是要按照《孕产妇保健系统管理细则》,加强系统孕产妇系统管理,早发现、早检查、早确诊、早管理,重点是高危筛查率要达到**0%,早孕检查率达95%,产前检查5次以上达95%,产后访视一次以上达95%,三是杜绝家庭接生。四是以孕产妇保健手册为载体,保健与临床形成有机结合,做到定期跟踪检查、定期随访、及时为高危孕产妇提供有效服务和指导,五是严格执行分级分娩制度,严禁高危截留,对造成孕产妇死亡的,年度评先实行一票否决制。六是县乡助产技术服务机构要严格执行《县卫生局关于严格执行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平产(顺产)免费实施意见的通知》(**卫字[20**]76号)文件精神,七是加大产科建设规范力度,县保健院加强对乡级产科建设质量的规范性指导,加强“三基”考核,规范服务流程,努力为广大孕产妇住院分娩营造温馨、便捷、安全、有效的服务。八是加强孕产妇急诊急救工作,进一步发挥孕产妇急救中心功能作用,加强急诊急救领导小组的职责,县乡助产技术服务人员要在急诊急救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加强“三基三严”的学习,认真做好学习笔记,不断提高业务工作能力,孕产妇急救中心要配足人员,设备时刻处于功能状态,急救药品品种数量齐全,无过期失效,司机、车辆随叫随到,确保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急救任务,九是加强产、儿科人员培训,提高县乡产、儿科整体服务功能。县保健院要制定好县乡产、儿科人员培训计划,采取有计划安排产、儿科人员到上级医疗卫生单位进修,请上级医疗卫生单位产、儿科专家来我县讲课,进行封闭培训。十是对边沿、信息闭塞的乡镇加大贫困特困孕产妇救助。

20**年全县妇幼卫生工作继续贯彻落实妇幼卫生工作方针,坚持保健与临床相结合,充分履行保健公共卫生职能,加强基层督导,狠抓降消项目工作存在的不足,拓展母婴保健技术服务,巩固爱婴医院成果,加强托幼机构管理,启动妇女健康行动,积极开展二级优秀保健院创建,全面完成妇幼卫生目标任务。

二、主要生命指标

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25/十万以内

婴儿死亡率控制在13‰以内

全县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控制在15‰以内

全县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控制在1‰以内

三、主要服务指标

1、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农村达85%以上,城镇达95%以上

2、儿童系统管理率达60%

3、产妇住院分娩率达95%以上;高危孕产妇筛查率达**0%;高危孕产妇管理率**0%

4、剖宫产率县级医疗保健机构控制在40%以内,乡镇控制在25%以内

5、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HiV检测率达95%,其中HiV早孕检测率达80%

6、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全县铺开,筛查率达90%

7、妇女病普查率60%,普治率90%

8、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率达到**0%

四、主要工作措施

加强领导,加强基层督导,强化乡村保健网络职责。

一是妇幼保健工作是大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公益性,将妇幼卫生工作纳入重要工作内容,明确责任,任务落实到人,实行目标管理、量化管理。二是进一步加强完善保健网络建设。每个级镇要稳定1-2人专职从事妇幼保健工作,待遇不得少于同级同类专业人员水平,不得下达经济任务,对个别确属人口少、服务范围小的乡镇,要向卫生局写出报告,经批准后保健人员可适当的兼职,但要以保健工作为主;村村要有村级保健人员抓保健工作,消灭空白村。三是卫生院要按季度对村卫生室进行考核,并作为兑现村卫生室补助的依据,四是全县统一实行村级报表制度。县保健院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出村级报表表样,由乡镇参照以规范村报表。五是县保健院要固定督导人员,实行责任制管理。对20个乡镇实行联片包院责任制方式管理,督导面达**0%,督导行政村占**%以上,重点乡缜每季度不少于4次,一般乡镇一年不少于2次,大型督导一年不少于4次。六是强化督导反馈质量。县保健院要制定督导质量考核管理规定,纳入保健质量控制标准,按季实行联片包院责任制工作汇报和考核,乡镇卫生院领导、防保人员相应要对辖区行政村进行包村责任制划分,制定责任制考核标准。对于督导不力的保健人员要及时进行调整,对于督导在限期内整改不到位、行动缓慢的乡镇,县保健院要上报县卫生局,并在季度例会上通报批评。

加强降消项目质量管理,进一步提高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率。

一是加强与计生联系工作制度,结合**县20**年符合政策生育名单、新婚人群、流动孕妇“五个一”管理、育龄妇女花名册等做好孕妇筛查工作,提高孕妇筛查率,二是要按照《孕产妇保健系统管理细则》,加强系统孕产妇系统管理,早发现、早检查、早确诊、早管理,重点是高危筛查率要达到**0%,早孕检查率达95%,产前检查5次以上达95%,产后访视一次以上达95%,三是杜绝家庭接生。四是以孕产妇保健手册为载体,保健与临床形成有机结合,做到定期跟踪检查、定期随访、及时为高危孕产妇提供有效服务和指导,五是严格执行分级分娩制度,严禁高危截留,对造成孕产妇死亡的,年度评先实行一票否决制。六是县乡助产技术服务机构要严格执行《县卫生局关于严格执行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平产(顺产)免费实施意见的通知》(**卫字[20**]76号)文件精神,七是加大产科建设规范力度,县保健院加强对乡级产科建设质量的规范性指导,加强“三基”考核,规范服务流程,努力为广大孕产妇住院分娩营造温馨、便捷、安全、有效的服务。八是加强孕产妇急诊急救工作,进一步发挥孕产妇急救中心功能作用,加强急诊急救领导小组的职责,县乡助产技术服务人员要在急诊急救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加强“三基三严”的学习,认真做好学习笔记,不断提高业务工作能力,孕产妇急救中心要配足人员,设备时刻处于功能状态,急救药品品种数量齐全,无过期失效,司机、车辆随叫随到,确保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急救任务,九是加强产、儿科人员培训,提高县乡产、儿科整体服务功能。县保健院要制定好县乡产、儿科人员培训计划,采取有计划安排产、儿科人员到上级医疗卫生单位进修,请上级医疗卫生单位产、儿科专家来我县讲课,进行封闭培训。十是对边沿、信息闭塞的乡镇加大贫困特困孕产妇救助。

20**年全县妇幼卫生工作继续贯彻落实妇幼卫生工作方针,坚持保健与临床相结合,充分履行保健公共卫生职能,加强基层督导,狠抓降消项目工作存在的不足,拓展母婴保健技术服务,巩固爱婴医院成果,加强托幼机构管理,启动妇女健康行动,积极开展二级优秀保健院创建,全面完成妇幼卫生目标任务。

二、主要生命指标

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25/十万以内

婴儿死亡率控制在13‰以内

全县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控制在15‰以内

全县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控制在1‰以内

三、主要服务指标

1、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农村达85%以上,城镇达95%以上

2、儿童系统管理率达60%

3、产妇住院分娩率达95%以上;高危孕产妇筛查率达**0%;高危孕产妇管理率**0%

4、剖宫产率县级医疗保健机构控制在40%以内,乡镇控制在25%以内

5、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HiV检测率达95%,其中HiV早孕检测率达80%

6、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全县铺开,筛查率达90%

7、妇女病普查率60%,普治率90%

8、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率达到**0%

四、主要工作措施

加强领导,加强基层督导,强化乡村保健网络职责。

一是妇幼保健工作是大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公益性,将妇幼卫生工作纳入重要工作内容,明确责任,任务落实到人,实行目标管理、量化管理。二是进一步加强完善保健网络建设。每个级镇要稳定1-2人专职从事妇幼保健工作,待遇不得少于同级同类专业人员水平,不得下达经济任务,对个别确属人口少、服务范围小的乡镇,要向卫生局写出报告,经批准后保健人员可适当的兼职,但要以保健工作为主;村村要有村级保健人员抓保健工作,消灭空白村。三是卫生院要按季度对村卫生室进行考核,并作为兑现村卫生室补助的依据,四是全县统一实行村级报表制度。县保健院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出村级报表表样,由乡镇参照以规范村报表。五是县保健院要固定督导人员,实行责任制管理。对20个乡镇实行联片包院责任制方式管理,督导面达**0%,督导行政村占**%以上,重点乡缜每季度不少于4次,一般乡镇一年不少于2次,大型督导一年不少于4次。六是强化督导反馈质量。县保健院要制定督导质量考核管理规定,纳入保健质量控制标准,按季实行联片包院责任制工作汇报和考核,乡镇卫生院领导、防保人员相应要对辖区行政村进行包村责任制划分,制定责任制考核标准。对于督导不力的保健人员要及时进行调整,对于督导在限期内整改不到位、行动缓慢的乡镇,县保健院要上报县卫生局,并在季度例会上通报批评。

加强降消项目质量管理,进一步提高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率。

一是加强与计生联系工作制度,结合**县20**年符合政策生育名单、新婚人群、流动孕妇“五个一”管理、育龄妇女花名册等做好孕妇筛查工作,提高孕妇筛查率,二是要按照《孕产妇保健系统管理细则》,加强系统孕产妇系统管理,早发现、早检查、早确诊、早管理,重点是高危筛查率要达到**0%,早孕检查率达95%,产前检查5次以上达95%,产后访视一次以上达95%,三是杜绝家庭接生。四是以孕产妇保健手册为载体,保健与临床形成有机结合,做到定期跟踪检查、定期随访、及时为高危孕产妇提供有效服务和指导,五是严格执行分级分娩制度,严禁高危截留,对造成孕产妇死亡的,年度评先实行一票否决制。六是县乡助产技术服务机构要严格执行《县卫生局关于严格执行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平产(顺产)免费实施意见的通知》(**卫字[20**]76号)文件精神,七是加大产科建设规范力度,县保健院加强对乡级产科建设质量的规范性指导,加强“三基”考核,规范服务流程,努力为广大孕产妇住院分娩营造温馨、便捷、安全、有效的服务。八是加强孕产妇急诊急救工作,进一步发挥孕产妇急救中心功能作用,加强急诊急救领导小组的职责,县乡助产技术服务人员要在急诊急救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加强“三基三严”的学习,认真做好学习笔记,不断提高业务工作能力,孕产妇急救中心要配足人员,设备时刻处于功能状态,急救药品品种数量齐全,无过期失效,司机、车辆随叫随到,确保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急救任务,九是加强产、儿科人员培训,提高县乡产、儿科整体服务功能。县保健院要制定好县乡产、儿科人员培训计划,采取有计划安排产、儿科人员到上级医疗卫生单位进修,请上级医疗卫生单位产、儿科专家来我县讲课,进行封闭培训。十是对边沿、信息闭塞的乡镇加大贫困特困孕产妇救助。

依法开展母婴保健技术服务。一是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管理工作20**年全县仍实行“卫生保健合格证制度”,县卫生监督局、县保健院要加大落实《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管理办法》指导和检查力度,进一步规范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工作,二是出生医学证明管理严格按照出生医学证明管理办法规范运行,从20**年1月1日起,出生医学证明实行计算机打印,不能落实的单位县保健院停发该单位出生医学证明,三是加强三级预防,减少出生缺陷发生。所有有助产技术执业资格的医疗卫生单位要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实行月报表制度,同时结合“两大”系统管理,加大对出生缺陷调查,并要及进上报,四是加强儿童保健系统管理工作,儿童系统管理要按照《儿童保健系统管理实施细则》开展儿童系统管理,各医疗卫生单位要配备1名兼职儿保医生,配备婴儿秤、体重秤、软尺等必备设备,散居儿童结合儿童冷链运转等形式定期开展儿童保健系统管理;集居儿童要定期进行集中体检,对筛查出有疾病的及时建议家长治疗,并给予喂养指导。五是开展妇女(围)绝经期保健(即更年期保健),拓展保健服务领域。县保健院积极筹建(围)绝经期保健门诊,开展(围)绝经期保健服务,探索(围)绝经期保健服务管理。

启动妇女健康行动工作。根据《**县妇女健康行动计划(20**~20**年)实施方案》,以提高妇女健康水平和出生人口素质为中心,实行政府主导,部门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做好启动妇女健康行动工作。一是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实行政府牵头,卫生、妇联、财政、民政、广电、计生等部门组成工作领导小组,县医院、县中医院、县保健院抽调医疗业务能力强、责任心强的人员成立技术指导小组,明确职责,以乡为单位落实好妇女病免费普查工作。二是加强宣传,鼓励广大妇女积极参与。利用报纸、电视、墙报、宣传册、标语,会议等形式进行大力宣传妇女病免费普查的现实意义,提高广大妇女的保健意识。三是县保健院要认真组织师资力量,加强对《湖北省妇女病普查普治工作规范》的学习,培训好妇女健康行动技术小组人员,四是合理安排普查时间,确定好普查流程,以乡为单位开展妇女病免费普查,对查出妇科病患者进行治疗的,按照新型农合或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规定进行报销,切实完成好妇女病免费普查工作。

以项目管理方式加强对流动孕产妇管理科研。20**年对化龙、军店、门古三乡镇试点,采用项目管理方式,实行卫生、计生、民政、公安联合,通过育龄妇女花名册、符合政策生育名单、新婚人群等,提高孕产妇检出率,加强孕产妇系统管理,探讨我县流动孕产妇管理方式方法,进一步推进孕产妇系统管理工作

加强妇幼卫生统计信息管理工作。妇幼卫生统计信息要加强报表质量的真实性、准确性、逻辑性,及时收集、上报、分析,利用信息的可量化性积极为领导当好参谋。妇幼卫生信息工作主要要抓好孕妇筛查、活产数漏报、HiV检测早孕检测、新筛等工作的信息沟通与反馈。

(七)巩固爱婴医院成果,进一步促进母乳喂养。爱婴医院课题核心是保障母乳喂养的实现,提高母乳喂养率,为此,县卫生局成立专班,对全县已授牌的爱婴医院进行复查,进一步促进母乳喂养十条措施的落实。

(八)加强领导,提高保健服务能力,保证二级优秀保健院通过审评。创建等级保健院的核心是规范管理,提高保健服务能力。县保健院要总结上年创建经验,通过健全管理体系,落实规章制度,抓环节质量,与保健工作相结合、与临床工作相结合,力争顺利通过评审。

(九)加强宣传,提高降消项目政策、新生儿疾病筛查、自然产、开展听力筛查的好处等主要妇幼保健核心知识知晓率。县保健院要制定好完善的健康教育工作计划,统一健康教育内容,将健康教育内容印刷成册、页,通过乡、村保健人员向目标人群发放,加强督导,对没有向目标人群发放造成浪费的单位和个人,给予严厉处罚,同时要继续利用电视、报纸、标语、面对面宣传等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宣传过程中要避免有盲区、死角。

学前儿童卫生保健重点笔记篇7

关键词:健康;心理需要;欣赏;满足

中图分类号:G63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3)30-0020

健康儿童是国家宝贵的资源,心理健康是促进幼儿快乐成长的关键。如何保持幼儿心理健康,促进幼儿快乐成长呢?通过多年的幼儿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要突出“四个特别注重”。

一、特别注重了解孩子的心理需要

大多数孩子的行为都是基于想满足自己某种单纯需要所致,但如果大人们对他们的行为缺乏敏锐触觉,则可能引起不良的行为问题,如能周全考虑,则有助于了解他们的心理。每个孩子都有能得到别人的赞赏的心理需要,在家里在幼儿园有地位的心理需要。有些孩子会利用好的行为表现来取悦父母教师得到赞赏,从而满足其心理需要;但有些孩子不能做到此点。当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便会以不适当的行为作为补偿。孩子需要得到教师的注意,才会感到自己被教师重视。记得在我们班的一节英语教学活动中,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来争取参加游戏,而我们班的王子尚小朋友则在一边拼命地跺脚并动手打旁边的小朋友以引起笔者的注意。当笔者看到这一切并让他回答问题时,他得意洋洋地还向旁边的小朋友挥动拳头以示庆贺呢!从这件事笔者知道一位负责任的教师应以友善和严谨的态度,给予孩子选择自由,同时让孩子亲历此抉择的结果,以培养幼儿丰富、深厚的思想感情。

二、特别注重欣赏孩子并让孩子学会与同伴交往

1.学会欣赏孩子

想让孩子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教育者首先必须要有正确的教育理念,要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一定要学会欣赏孩子。幼儿的心是稚嫩的,需要我们小心呵护,他们有得到教师认可的需要,他们需要我们能够欣赏他们的成绩,分享他们的快乐。而且孩子最相信教师的权威,最相信教师的评价。他们还不能明辨是非,教师要一分为二地对他们的行为做出正确的判断,不吝惜一句表扬话语,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孩子积极的响应,有利于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师要经常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并在幼儿缺乏自信时给予开导、支持和鼓励;更重要的是,教师不要以自己的需要、要求代替幼儿的需要和要求。做到前者是容易的,但往往也给幼儿造成一种“上对下”的心理压力;做到后者是不容易的,因为教师只有成为幼儿的“朋友”而非“权威”,才能平等地接受幼儿的观点和态度。为了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教师应该采取“不加判断”的态度。当幼儿有某种经验、反应、感受时,教师必须把它看作是一种现实存在或真实现表现加以接受,并鼓励他们坚持自己的观点。教师只有真正接受幼儿的现实,幼儿才有可能接受自己,并认为自己是有价值的人,是值得被注意和接受的。在此基础上,幼儿才能形成乐观的、积极的对自我的态度和信念。当然,当幼儿的经验、反应、感受存在明显的错误时,教师也应该采取客观的态度,提请幼儿重新考虑和探索。在此过程中,教师不能以“权威”压制不谙世事的幼儿,而要以“朋友”的身份提出个人的意见,这对帮助幼儿建立自信心是极为重要的。

2.让孩子学会与同伴交往

幼儿健康的自我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形成的。教师应帮助他们以满腔的热诚、富于同情与仁爱之心走向人群,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使爱成长的唯一方法是给予更多的爱。因此,教师在与幼儿相处时,要熟练地掌握和运用爱的策略。首先要善于向幼儿表露自己的喜怒哀乐。成长的情感世界一般比较内隐、含蓄,幼儿的情感表达则直接而外露,这就要求教师将自己的情绪体验充分地表露在幼儿面前,以达到交流的目的。其次,教师不仅要善于真诚地向幼儿坦露心迹,表达自己的一些内心感受,使幼儿看到一个有血有肉的真实的教师形象,从而进一步强化彼此的情感联系。再次,教师对幼儿的爱需要贯穿于各类活动的始终,切忌忽冷忽热,喜怒无常。教师要以自己的爱和真诚鼓励幼儿学习爱和真诚,建立良好的充满爱的集体,让幼儿感受到爱与温暖。

孩子在交往过程中会肯定遇到小的矛盾和冲突。对孩子来讲,这能促使他们慢慢地了解“自我”与“他人”的关系,知道蛮横、不讲理、任性和霸道,在社会上是行不通的。并从中学会与人相处、妥善处理问题的方法。学会原谅别人,这是“小皇帝”进入幼儿园的必修课。它有利于克服“自我中心”意识,知道“我”与“他人”的含义;有利于人际关系的和谐,培养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与合作精神;能帮助孩子学会宽容、忍让,为别人着想;促进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

三、特别注重创设良好环境,为幼儿心理健康成长提供一个拓展的空间

《纲要》强调“以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为依据进行循序渐进,科学有效地开发环境,呈现生活性、趣味性、创新性的特点,满足幼儿生理、心理的需要”,幼儿能在良好的环境互动中互相学习,就能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就能获得各方面的发展,释放出最大的潜能。笔者在各活动区根据幼儿本身的需要、兴趣、经验和能力,投放不同的材料,满足幼儿主动学习的需要,让幼儿能找到适合自身发展水平的游戏情景,耐心引导,鼓励幼儿在环境对话中摆弄操作材料,亲身体验,获得经验。

幼儿教育的内容也是全面的,《纲要》把它们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在这诸多的教育内容中,健康被放在了第一位,对幼儿的健康教育提出了具体要求,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同时还强调“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但是,从目前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现状来看,由于传统教育观念、文化等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四、教师健全的心理促进孩子心理健康成长。

教师就像一面镜子,本班幼儿的说话语气,举手投足都模仿着我们,这是教师的魅力所在。孩子最崇拜教师,我们的言行举止会给他们留下深刻的烙印,会对他们一生的心理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教师是否具有高尚的人格、规范的言行显得尤为重要。我们本身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去从事工作。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不顺心的事,我们一定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切忌让坏心情影响孩子的情绪。更不能把气撒在孩子身上,转嫁情绪。任何不理智的行为都会使孩子幼小的心灵造成严重的创伤。因此,教师要学会调整与控制,在走近幼儿前梳理好自己的心态。

四、特别注重家园合作,共育美好心灵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体化是指幼儿园、家庭和社区共同关注,形成合力,开张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幼儿园是生态环境中学前教育子系统的支柱,对学龄前儿童的教育起着导向作用。幼儿园应该主动与社区沟通,优化社区的教育环境,使幼儿从自然的、社会的、规范的环境中,心理得到健康发展。家庭是幼儿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组织,家庭环境的教育功能会影响儿童的健康发展。我们深知问题表现在儿童身上,根子在家庭。因此,我们依托社区优化教育环境,开展心理辅导,提高家庭的教育作用:1.家长学校开设有关幼儿和家长心理的讲座;2.开展亲子活动;3.开设家庭心理咨询;4.周日串门子活动;5.对有问题儿童的家庭上门治疗、送教;6.开展学习化家庭建设活动;7.开展“社会模拟活动”,让小区中的中小学生定期来园与孩子们一起游戏活动,或到社区中参与社会活动。通过与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性格的人交往,可以解决独生子女的任性、自我封闭、不和群的问题;8.实现时空开放,积极利用社区心理卫生资源,努力形成一体化的教育网络,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综合能力。

除此之外,家庭是儿童健康成长的摇篮。双亲俱在幸福美满的家庭,是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最重要的条件。缺父或缺母的家庭,对儿童身心发展往往产生不良的影响,使儿童心灵遭受创伤,严重的会使儿童精神偏异,危害终生。因此,家长和教师都要重视缺损家庭儿童的心理卫生,要了解缺损家庭儿童的心理特点,运用正确的方法对儿童进行教育引导,使他们能与其他儿童一样健康地成长。

学前儿童卫生保健重点笔记篇8

农村人口是遭遇上述疾病风险的主要群体,例如,70%~80%的艾滋病、结核病和疟疾患者是15~49岁的农村青壮年劳力。然而,农村恰恰是疾病预防和健康教育的薄弱环节(卫生部,2001b)。为了保护农村劳动力,中央政府于世纪之交开始发动9亿农民健康教育运动。在这一背景下,本项研究不仅关注农村基层预防服务随流行病模式的转变做出调整的情况,而且试图确认公共支持(注:这里的“公共支持”指的是政府在卫生服务和健康保险领域所采取的公共行动,例如,通过财政手段投资于公共卫生项目、运用法规和政策调节市场,以及援助贫困群体,等等。)对预防服务和健康教育覆盖面的影响。以下将首先介绍研究中使用的基础数据;其次,通过描述统计说明农户获得公共卫生服务的情况;再次,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估算健康知识传递到户的可能性;最后,根据统计结果归纳结论。

一、抽样调查和数据

1993和1998年,卫生部曾分别组织了两次全国卫生服务调查。本项研究涉及到的农村宏观层面的卫生筹资、服务供给和利用状况方面的信息,大多引自这两次调查结果和卫生部公布的年度统计。然而,卫生服务调查包含的村庄和农户层面上的社会经济信息有限,不足以用来判断农户的社会经济环境对其健康风险管理的影响。因此,笔者从农户健康风险管理的角度组织了专题抽样调查。

我们的抽样调查借助于农业部农村政策研究中心的社会经济调查系统进行,样本为该调查系统的子样本,涉及6个省34个县。每个调研县一个样本乡,每个乡一个样本村,34个村共包括样本户2505个。调研省中,江苏和广东省属于发达地区,吉林和河北省处于中等发展水平,四川和甘肃省属于欠发达地区。省内的高、中、低收入地域,分别由1~2个样本县代表。样本乡和村的居民人均收入大致相当于所属县的中等水平。样本户都是调查系统通过随机抽样方法筛选的长期记账户。自1985年以来,样本村每年都填报社会经济状况调查表。我们得到的村庄和农户社会经济数据,即来自有关这两个层面1999年情况的常规调查表和记账结果。为了本项研究的目的,笔者还设计了县、乡、村、户四级专题问卷,随同农业部的常规调查问卷一起发放。经数据清理获得的有效问卷为:县问卷31份,乡问卷32份,村问卷29份,农户问卷2008份,包括7848人。此外,笔者还在上海、浙江、山东、安徽、江西、云南和陕西等地组织了一系列个案研究,作为抽样调查的补充。

二、几项重点预防服务的覆盖面

预防服务(预防科学研究、健康教育、营养干预和传染病防治等)的作用在于降低公共健康风险,类似国防一样具有明显的外部性,故而毫无争议地被视为纯公共产品(Stiglitz,1988),并因此而被归为公共卫生服务。我们对公共卫生服务状况的评估没有依赖政府或卫生部门提供的数据,而是基于农户的报告。在农户问卷中,有关公共卫生服务获得状况的问题有5个:(1)“是否有乡村医生和卫生工作人员向您宣传过有关疾病防治和保护健康方面的知识”;(2)“您家是否能喝到清洁水(包括自来水和消毒处理过的水)”;(3)“您家是否参加过‘改造厕所’、‘垃圾处理’和‘修建沼气池’一类的卫生项目”;(4)“您家3岁以下的小孩是在哪里出生的”;(5)“您家3岁以下的小孩是否打过防疫针或服过防疫丸药”。在对这些问题做出回应的样本户中,对第一、二、三个问题做出肯定回答的农户,即算作被这些卫生项目所覆盖。第四、五个问题设有多种选择答案,小孩在乡卫生院或医院出生的案例均归入“住院分娩”类别;小孩既打过防疫针又服过药丸的,被视为完整地参加了儿童免疫项目。

对农户回应的描述统计如表1和表2所示。这两个表分别反映不同收入水平和不同地区的农户获得服务的状况,其中有如下信息值得讨论。首先,在人均年收入低于1000元的贫困户(注:20世纪末,全国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平均水平约为2200元左右。当时,国务院扶贫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国家统计局将农村贫困线设定在农民家庭年人均纯收入625元的水平上(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总队,2001)。此类贫困户在我们的样本中仅占4%。由于我们从田野调查中获知,贫困地区的县乡政府将人均年收入在1000元以下(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45%)的农户都视为贫困户,本文便使用了这个标准。)中,这几项公共卫生服务的覆盖率均低于非贫困组。这表明,贫困人口面对健康风险处于最为脆弱的地位。其次,儿童免疫在所有公共卫生项目中覆盖率最高,即使是在欠发达地区或贫困户当中,获得免疫服务的儿童也达到了96%以上。这与10年前农村儿童免疫率徘徊在85%左右的情形相比,显然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再次,住院分娩率在江苏省已经接近94%,但在大多数省份或收入组,这个比率还不足77%。与儿童免疫项目由政府免费提供疫苗不同,产妇分娩的费用全部由农民家庭自己负担。因此,严格说来,目前农村的住院分娩服务实际上还算不上公共卫生项目。只不过卫生机构以消费者预付形式推行孕产妇保健计划,提供整套的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住院分娩”才被视为这些公共干预活动中的一个环节。根据笔者在云南、四川和陕西等地贫困县所做的个案调查,促使产妇在家分娩的原因,主要是交通不便、住院费用较高(一般相当于当地农民家庭年人均现金收入)和传统习惯所致。

表1公共卫生服务覆盖率(样本户按1999年人均纯收入分组)%

附图

注:(1)本文未注明数据来源的表格,出处皆为笔者的抽样调查。

(2)各单项公共服务的覆盖率=获得服务的户数/有效样本数×100%。

(3)这里的有效样本是指那些对问题做出回答的农户。

(4)回答有关住院分娩和儿童免疫问题的农户只限于那些有3岁以下儿童的家庭。

表2公共卫生服务覆盖率(样本户按所属省份分组)%

附图

注:除分组方式外,统计方法与表1相同;“—”表示没有可供使用的数据。

至于饮水设施和农户卫生设施改造项目,一般都能够体现政府或村委会通过改善生活条件来预防疾病的意图和努力。近20年来,农村安全饮水项目一直包含在中央政府的扶贫计划中,主要在贫困地区实施。在非贫困地区,多半由村委会投资或组织农户参与修建安全饮水设施。在表2的统计中,江苏省农户的安全饮水覆盖率低于我们的预期,这可能与当地农户只把自来水而不把压水井和水井供水视为安全饮水有关。农户的厕所改造,常常是在新建房屋时自行解决。沼气池项目虽然有改善环境卫生的作用,但主要是在那些养殖业发达而且能源缺乏的地区修建,它原本就不属于普及性的公共卫生项目。有关农村垃圾处理的事务,在各地都还没有引起政府和公众的充分注意。从表1和表2可以看出,卫生设施改造项目在绝大多数调研省和收入组的农户覆盖率都达不到50%。在这几种卫生服务中覆盖率最低的是健康教育,仅为37.6%。这表明,农村基层预防服务尚未适应流行病模式的转变(注:根据卫生部2000年对农村健康教育现状的调查,14%的村医没有开展过健康教育,大多数没有接受过健康教育专业培训;48%的学校没有健康教育课程;48%的村没有健康教育经费(参见:)。)。

三、影响健康知识传递到户的因素

健康教育与儿童免疫和产妇住院分娩这一类医疗型预防措施不同,它的作用在于通过知识和信息的传播,影响乃至改变个人行为,减少健康风险因素,因此,属于非医疗型预防项目(phelps,1978)。健康教育的这种特性,使它能够在预防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肝炎、性病、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方面发挥关键作用。此外,由于这些疾病给患者家庭和整个社会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负担极为沉重,故而健康教育的作用不仅在于降低家庭风险,而且还能防范公共风险,这就赋予它以低成本高效益的特点。

健康经济学家们几乎都注意到个人受教育程度和健康状况的正相关关系,并对此做出诸多解释。其中有一种解释是,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比较容易接触健康知识,也容易与医生交流,从而能主动寻求健康信息(Fuchs,2000;Grossman,1999)。在中国农村多数人口受教育程度低、文盲比例依然较高的情况下,如果预期或等待人们去主动搜寻和学习健康知识,就会错过预防当代流行病的有利时机。因此,以健康教育的形式把疾病预防知识和信息传递给农民家庭特别是贫困人口,可以说是当前公共卫生管理措施中的一项最佳选择。

出于这种理解,我们认为有必要通过统计分析手段,专门探寻那些显著影响健康知识传递到户的因素。表3的Logistic模型就是统计分析的一个结果。模型中的被解释变量,是样本户户主对于“是否从卫生工作人员那里获得健康知识”这一问题回答构成的。这其中隐含的一个假设是户主会把获得的健康信息传播给全家。支持这个假设的事实,是包括卫生部门在内的政府系统重大信息,一般是借助于行政村或村民小组会议的形式传达到农户。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会议都由户主代表各户参加。此外,如果农户成员患病,有关就诊方面的决策往往也是由户主做出的。

表3健康知识传递到户的可能性估算(Logisticmodel)

附图

注:被解释变量为农户是否获得卫生工作人员宣讲健康知识的服务(是=1,否=0)。

*表示在1%的置信水平上显著。

模型中的解释变量分为县乡政府的行为、村委会的影响、农户收入、户主特征及行政村和农户区位这样几种类型。Logistic回归的结果看起来有些出人意料。我们的假定是政府预防支出和村委会给予卫生员的补贴越多、乡卫生院组织预防活动的次数越频繁,农民从卫生人员那里获得健康知识的可能性越大。计算结果显示,对这几个解释变量系数的统计检验都在1%的置信水平上显著,但是,除了乡健康教育支出与农户获得健康知识的可能性有正相关关系,其他几个机构变量的影响都是负的。隐藏在这种结果背后的原因首先在于乡村基层预防工作的重点依然是防范传染性疾病,而不是开展健康教育,二者在实际的预防活动中不仅很少发挥相辅相成的作用,反而在公共卫生资源分配中处于竞争状态。其次,根据我们的案例调查,县乡财政预防支出主要保证预防人员工资的发放,预防活动经费微乎其微(注:1998年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分析报告指出,1994年政府对农村卫生防疫站的资金投入占防疫站收入的份额为40.2%,1997年这个比率下降到34.8%(卫生部,1999:192)。)。大多数地方的防疫站和村卫生员对预防服务(如儿童免疫和孕产妇体检)收费,但对健康教育却难以收费,因此,缺少传播健康知识和信息的积极性。在这种情况下,获得村补贴的卫生员并不必然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我们在案例调研中还注意到,基层卫生人员除了在医疗机构张贴宣传画、出售健康教育小册子外,极少主动地向农民讲解健康知识。因此,看到这些宣传品并向卫生人员咨询的群体往往是患者或陪同家人看病的人。这就不难理解,老人和育有10岁左右儿童的年轻人相对于其他年龄组、女户主相对于男户主、小学以上文化程度的人相对于文盲,更容易接触健康知识。只不过在我们的模型中,这些变量在统计上并不显著。不同收入组的农户在获得健康教育服务方面的差别是显著的。这一结果反映出如下事实:一是非贫困户对医疗服务的利用比贫困户要多一些,因而可能会更多地从医生那里获得健康知识。二是非贫困户对信息的敏感程度一般高于贫困户。村庄区位的影响,可以作为对这些情况的一个补充,即村庄距县医院越远,健康知识传递到户的可能性越小。

农户收入变量的影响曾使我们以为,在收入越高的地区,农户获得健康教育的可能性越大。然而Logistic分析表明,相对于甘肃省,广东、河北和四川省的农户获得健康教育的可能性较小。这种现象的背景在于近20年来扶贫项目从经济部门扩展到社会服务领域,一些贫困地区很可能由于来自中央政府和国际组织的卫生干预行动而在健康教育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例如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世界银行的卫生援助项目,几乎都包含了改善信息管理和强化疾病预防的内容。这些项目一般由国际组织和上级政府联合资助。1999年,甘肃省1/2以上的样本县都获得了上级政府的卫生项目拨款。其中,获得拨款数额最高的是徽县,达到2816万元。这个县的公共卫生服务覆盖率也明显高于其他样本县,例如,该县样本中有96.8%的农户曾经获得健康教育。这个结果也许恰恰支持了Dreze和Sen的看法,即公共卫生服务的供给并不仅仅取决于国家或地区的收入水平。在低收入地区,政府通过收入再分配和公共支持,完全可能实现较为广泛的服务可及性(DrezeandSen,1989)。

四、结论

从以上描述统计和分析统计结果可以归纳出这样一些结论:(1)在农村预防服务中,儿童免疫项目取得了高覆盖率的成就,但健康教育依然是薄弱环节。这表明,农村基层预防服务尚未适应当前流行病模式的转变。(2)个人变量对健康知识传递到户的影响并不显著,但是,贫困户与非贫困户相比获得健康教育服务的可能性较小。在享受其他公共卫生服务方面,贫困户的覆盖率也低于非贫困户。这些都显示出贫困人口属于健康风险较高的群体,或者说属于脆弱群体。(3)在个别低收入地区,由于上级政府的收入再分配和卫生干预行动,实现了较为广泛的公共卫生服务覆盖率。(4)县乡政府的预防支出、村委会提供的补贴和乡卫生院组织的预防活动,对卫生人员开展健康教育还没有形成有效的激励。因此,改善健康教育现状的起点,是变革对基层卫生人员的激励机制。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国家卫生服务研究——1998年第二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分析报告》,1999年,第181~192页。

2.卫生部(2001a):《中国农村主要卫生问题及相关背景》()。

3.卫生部(2001b):《卫生事业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4.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总队:《中国农村贫困监测报告》,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年,第8页。

5.Stiglitz,J.e.:《政府经济学》,曾强、何志雄等译,春秋出版社,1988年,第114~115页。

6.Fuchs,VictorR.:《谁将生存?健康,经济学和社会选择》,罗汉、焦艳、朱雪琴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82~86页、第94~95页、214页。

7.DrezeandSen(1989),Hungerandpublicaction,pp.206~210,Clarendonpress,oxford.

8.Grossman,m.(1999),theHumanCapitalmodeloftheDemandforHealth,nBeRworkingpaper

Series().

学前儿童卫生保健重点笔记篇9

大家好!

我叫xx,大专学历,中级职称,主管护师,年至年在中医院药疗中心担任副护士长工作两年。年到保健科从事公共卫生工作至今。自年来到保健科,每年多次参加各种公共卫生项目学习,先后获得计算机中级合格证,网络直报员资格证,免疫接种资格证合格证书。并不断地自学各方面的知识,扩充自己,提升自己,业务能力不断提高。为了让大家对我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借此机会,向在坐的各位简要介绍一下我竞聘的有利条件和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一、竞聘的有利条件

1.我热爱公共卫生工作。

公共卫生与普通意义上的医疗服务不同。公共卫生是通过评价、政策发展和保障措施来预防疾病、延长人的寿命和促进人的身心健康的一门科学和艺术。也是一门正在逐步完善新的科学体系。我个性喜欢挑战新事物,也能迅速接受新事物,所谓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是干好工作的基础。

2.能熟练运用计算机和网络知识进行工作。

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资源共享,网络安全管理都是我科必须熟练掌握的课题。特别是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要求我们全部采用无纸化办公,各项工作都只能通过网络直报形式进行,每天每月每季的工作量统计报表等等数据直接进入国家数据库,它要求非常娴熟的操作能力及严谨的工作态度。几年来我一直认真学习,虚心求教,已经能胜任现在的计算机和网络工作,通过再努力和加强学习我一定会做得更加出色。

3.有较为丰富的的工作经验和相关知识。

我在保健科工作了七年,主要承担已经开展的公共卫生项目的管理,上传下达并组织完成上级要求的各项工作任务,对科室同事进行新知识的培训,对外联系各大体检单位、所辖社区、居委会、学校、幼儿园及疾病控制中心对应科室的各项业务,具备较强的公共关系能力。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传染病管理的法律法规,突发公共卫生的应急处理,儿童保健知识,孕产妇保健知识,老年人保健知识,慢性疾病管理,死亡病例网络直报等等。不断地扩展自已的知识面,提高业务水平。由于一直从事这方面的工作,深知公共卫生科工作的性质,职能,工作要求,任务和规范;清楚公共卫生科工作人员所必备的素质和职责,悟出了一些搞好公共卫生工作的方法与策略,我认为我可以胜任主任的工作。

4.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人到中年,无家庭锁事牵袢,可以全身心地投入自己热爱的工作。我的敬业精神比较强,工作认真负责,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因为深知我们工作的责任重大,时限严谨。常常加班加点超额度完成工作任务,多年来节假日一直全程值班。没有出现过差错事故。

当然,公共卫生科的快速转型,在这稚嫩的时期,当好公共卫生科主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公共卫生科不再是以前那种打预防针,接待体检那种简易的工作模式了。公立医院改革,首先要履行公共服务职能,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对公共卫生科有了更高的要求。国家每年不断地加大对公共卫生的投入,让每位公民均等享受公共卫生服务,在不断地完善过程中,知识、政策在不断地更新。现有九大公共卫生项目,而我们至今仅仅启动了传染病防治,预防接种,而老年人保健,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及健康宣教仅仅开展其中一小部分,而且是与医院各科室协作共同完成。而慢性病管和重症精神病管理,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工作都还没有开展。所有这些工作都需要懂专业知识,有较强地协调能力、***能力,有全身心为人民义务服务理念及责任心的队伍。在我科人员配置短缺的情况下,要怎样当好公共卫生科主任呢?

二、下一步打算:

1.人员匹配:将每项公共卫生项目责任到人,每人具体管理一到两个以上的项目,同时要求全科室人员对九大公共卫生项目的工作熟练掌握,提高工作的协调协作能力,做到分工协作的和谐统一。充分调动科室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增强凝聚力。

2.加强业务学习:公共卫生知识与政策在不断地更新,不断地完善,如果不及时跟进,根本无法开展工作。要带领们向复合型人才发展,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要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公共关系学的知识学习。要求每月集体组织学习业务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知识两次以上,各责任人自觉自学专业,并有学习笔记。

3.加强网络知识培训:公共卫生第一要求无纸办公,资源共享,网络直报,所以没有扎实的网络知识,没有严谨的工作态度,每上报一个数据,直接进入国家数据库,各部门资源共享,每个小错误都能上升到政治角度,它不仅仅代表科室或者医院的声誉,甚至更高层的责任,所以要求人人拿到计算机合格证。

4.培养大家的综合素质,提高服务意识:公共卫生科的转型带动大家思想意识形态的转变。要培养大家团结合作、协调统一的工作作风,培养关心国家大事的习惯,提前掌握社会公共卫生信息,要有与政府、社会、民众融合一体开展工作的能力。要主动走进社区入户调查登记掌握所辖社区居民基本资料,与所辖社区、居委会、学校建立了良好的互动关系,用我们的真诚与笑容及娴熟的专业知识赢得民众的配合与依赖。

5.迅速开展并完善各项公共卫生项目:

1)加强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由专人负责收集记录管理辖区居民健康档案,统一编号、统一归档,一户一档,并在开展预防、医疗、康复、健康教育等工作中及时更新,并逐步纳入计算机系统管理。

2)做好妇女卫生保健的工作。掌握辖区内人口、育龄妇女、孕产妇等基本情况,掌握辖区内人口出生、孕产妇死亡、围产儿死亡等情况,掌握妇女病防治开展情况,定期与相关部门进行核实。开展相关内容的健康教育,提高服务对象主动保健的意识。做好妇女保健相关基础信息的采集、登记、统计与管理。

3)做好儿童保健工作。掌握辖区内0-6岁儿童基本情况和健康状况。与妇产科医生协作完成辖区内新生儿访视工作。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体检结果,有针对性地对家长进行母乳喂养、辅食添加、智能发育、疾病预防等方面知识的宣传。

4)做好传染病的管理工作。及时收集登记上报传染病报告卡,认真核对各项内容,保证资料的正确率及完整性,定期统计核查反馈传染病信息。

学前儿童卫生保健重点笔记篇10

建立城乡社区居民健康档案,跟踪城乡社区居民健康状况,是促进城乡社区居民身体健康的重要抓手。全国第四次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显示,2008年全国慢性病总病例数达到2.6个亿。专家预测到2020年,慢性病死亡比例将上升到85%[1]。实践证明,有效的健康服务管理是降低慢性病死亡率和国家医药费支出的有效手段,是各级政府及卫生行政部门制定政策的参考依据。为推进城乡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卫生部制定了工作目标,到2011年底,居民建档率农村要达到30%,城市要达到50%。到2020年,初步建立起覆盖城乡科学规范的居民健康档案,更好地为城乡居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2]。就此,卫生部出台了《城乡居民健康档案服务规范》、《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基本数据集标准》等一系列制度规范,推动了健康档案工作深入发展。为进一步了解我省城乡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现状,研究其管理水平,促进其健康发展,2012年初,笔者随辽宁省卫生厅组织的调研组,深入辽宁省的沈阳、大连、鞍山和盘锦四个城市,即我省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新医改的试点城市,每个城市抽取四家城乡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展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情况调研。

二、我省城乡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现状与水平

根据2011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辽宁省总人口437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占62.10%;乡村人口占37.90%[3]。调研的4个城市中,共有社区卫生服务站228个,乡镇卫生院320个,分别占全省53.8%和32.9%。

1.取得的成绩

(1)建档率较高。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到2011年底,上述四个城市为城乡居民建立健康档案达60.21%,为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居民的建档率为30.03%。沈阳市118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健康调查”任务,96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入户为每位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其中,于洪区陵西卫生服务站,在全社区64983人口中开展健康档案管理工作。他们通过义诊、入户走访、门诊、住院患者信息记录、孕妇产前检查、儿童体检、预防接种等多种途径,在街道、派出所、防保站等部门协助下,建立健康档案61146份,建档率达94.1%;其中,高血压人数11400,建档率31.7%;糖尿病人数3409,建档率56.38%;残疾人数642,建档率98.13%。

(2)内容丰富。居民健康档案主要由个人基本信息表、健康体检表、接诊记录表、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卡等组成[4]。个人基本信息除了有居民个人血压、血糖、身高、体重等信息外,还有既往病史、遗传病史、生活习惯(抽烟、喝酒)、家庭成员等记录。对18岁以上的糖尿病、高血压、精神病以及残疾人、孕产妇、儿童等有特殊的健康档案。还有卫生服务站人员对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居民合理用药指导记录,有为孩子预防接种、孕产妇定期检查提醒记录。

(3)分类管理。健康档案分为儿童保健、妇女保健、疾病控制和医疗服务等档案。这些卫生服务站将若干份健康档案进行有机的分类,管理规范。其中,儿童保健档案含有出生登记、新生儿疾病筛查、儿童健康体检、体弱儿童管理等;妇女保健档案含有婚前保健服务、妇女病普查、孕产期保健服务、产前筛查等;疾病控制档案含有预防接种、传染病报告、结核病防治、艾滋病综合防治、职业病报告等;疾病管理档案含有高血压病、糖尿病、肿瘤、精神病等管理记录;医疗服务档案含有门诊及住院的诊断与治疗、健康体检资料等。

(4)有数据分析。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四个不同城市的16家卫生服务站都有资料分析记录。儿童计划免疫“四苗”接种率,2009年至2010年1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的1—6岁儿童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卡介苗平均接种率达90%以上,达到规定要求。其中,兴隆台区卫生服务站对居民健康资料分析详细,即2009年至2010年妇科病资料统计显示,生殖道感染性疾病占妇科患病例数78.67%,宫颈类感染占65.43%,外阴阴道炎占25.65%,盆腔炎性疾病占9.26%,妇科恶性肿瘤检出率为1.98/10万,子宫脱垂率为1.85%。疾病管理资料分析,高血压病发病率为27.13%,糖尿病发病率为5.64%,恶性肿瘤发病率为0.95%。

2.建档质量与水平

目前我省相当地区质量差、水平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质量不高。目前,城乡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卫生站人员上门建档与体检,这种形式采取的机会并不多。我们调研组随卫生站人员走访了一栋居民楼。这12户居民中只有3户人家“放行”,另9户不是家中无人应答,就是拒之门外,有的还冷言相对。二是坐等上门形式建档,即依托居民到卫生服务站就诊时建立健康档案,但由于居民就医愿意到大医院,也造成卫生服务站档案覆盖率较低。三是借助大专院校学生寒暑假上门建档,学生未经专门培训,也是影响档案质量的因素[4]。

(2)不能共享。在实地调研中我们发现一些居民健康档案只是一次性输入,成为只能反映当时社区居民健康状况的“死档”,资料并不能及时更新与添加,对慢性疾病的追踪、随访,甚至居民个人进行的体检以及住院治疗等所产生的数据不能及时输入。与公安、街道、计生、民政等部门的软件互不兼容,服务站与居民家庭、服务站之间、服务站与大医院之间没有联网,不能达到资源共享。

(3)利用率低。各种不同版本的居民健康档案,特别是各自为政的电子健康档案管理系统,不但维护费用高,而且利用率低。在调研中我们看到,有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将高血压疾病管理软件设计成动态管理,专门聘用人员将社区医师追踪、随访的资料添加到该软件中,而对这项管理的社区医生既不会使用该软件,也不能很好地利用信息化软件去分析病情,仅仅作为一种摆设供上级领导视察与观摩,使管理与实际相脱离。

三、原因分析

造成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建档质量不高,不能共享,利用率低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

1.不能双向交流。居民健康档案建立仅着眼于历史数据和当前数据的管理,不能与internet融为一体。健康档案的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互相隔离,只能进行有限的调查和被调查,居民由于得不到有价值的健康卫生信息和有效的基本卫生服务而失去了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和热情。

2.信息成为孤岛。社区卫生服务站医务人员费尽千辛万苦,走访入户进行档案信息采集,将这庞大数据输入和整理,才形成居民的健康档案。而未与当地大医院的医疗信息系统或体检信息系统相嵌,居民看病或体检信息收集不到,造成动态管理虚设的尴尬局面。没有让居民的健康档案“活”起来,更没有使健康档案发挥保证居民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改善健康护理、推进病人康复的作用。

3.经费不到位。卫生部明文规定,2010年按常住人口人均不低于15元的标准进行专项补助,且资金必须专款专用,要求在每年农村居民基本公共卫生工作开始之前预拨当年经费的70%。我们在调研中发现,有的县区直到2011年1月才预拨了2010年经费的30%。就是这30%中也有部分变成了乡镇一级的督导检查伙食费和劳务费。

4.保密性不强。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包括遗传病史、既往病史等个人隐私。但目前好多卫生服务站对居民健康档案的保密做得不够,健康档案不密封保存,结果查询系统也不锁定,没有这方面的规章制度,任何工作人员都可以随时查阅,造成居民隐私外露。

四、改进建议

要想扎扎实实地作好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为居民提供健康服务,就要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1.提高全民健康档案意识。通过宣传使居民认识到健康档案对其健康的重要性和依从性,使之积极配合卫生服务站搞好立档工作,并及时把自身体检资料、到医院就医信息反馈给卫生站医务人员。还要提高各级领导对居民健康档案的意识,使各级领导认识到居民健康档案潜在价值,健康档案是制定卫生政策的重要依据。

2.增加政府投入。为保证居民健康档案工作的顺利进行,应加大资金方面的投入。一是对居民健康体检费用的补助,可结合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新农合给予一定补助。二是对卫生站健康档案工作人员补助,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三是要在设备上加大投入,要将卫生站信息化管理纳入发展规划中,依托大医院HlS系统,建立全面、动态、对接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网络。

3.培养高素质人才。要高度重视健康档案人员的培养,加大培训力度。一是对居民健康档案内容、管理制度进行培训,要进行信息学和计算机等知识培训,使其提高管理能力;二是对人员进行医学知识的培训,或到高等医学院校进修,提高其解决问题的业务能力;三是引进相关高校毕业生来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