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制药工程专业现状十篇制药工程专业现状十篇

制药工程专业现状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06:18

制药工程专业现状篇1

 

关键词:新工科;制药工程;工程设计

 

制药工程专业的主要相关学科是化学、生物学、药学(中药学)和化学工程与技术等。我国制药工程专业办学,分布在理工、农林、师范、医药等院校,覆盖广泛。在寻求现代化与传统相结合的模式,在中医药院校开办该专业要凸显本校特色,还要满足专业发展需求,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我校自2011年在设立的制药工程专业,目前已经有5届毕业生,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从发展的过程中来看依旧存在众多问题,尤其是在学生毕业后发展中有着突出体现[1],表现为学生的就业方向与专业培养的契合度不密切,工程设计能力不能满足现代制药工业的发展。

 

工程设计能力是指具有运用科学的知识及方法,有目标地进行创造工程产品和计划的过程,基本涉及到全部领域。2017年2月"新工科"建设理念破茧而出[2],之后从“复旦共识”,到“天大行动”,再到“北京指南”,新工科研究与实践要从新结构、新质量、新理念、新体系及新模式五个方面再出发[3]。从新工科角度分析当前中医药院校制药工程专业学校和企业需求的矛盾,有机融合中药传统与现代工科的特殊发展要求,为积极探索中医药院校制药工程专业的工程能力的培养的提供了新的思路。

 

1中医药院校工程设计能力的培养现状

 

1.1硬件及课程设置办学条件的限制

 

我校中药学等相关专业是龙头学科,制药工程专业受到传统教学的模式,以及药学和医学的影响,课程偏重理科,工科的培养特点无法突出。课程对制药工程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生产过程大规模管理和现代化控制过程的教学与培养相对薄弱,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医药工业企业的发展的需求。在2011级2015级培养方案中,我校制药工程专业开设了有突出中医药院校特色的中药方剂学、中药学等选修课程,一方面增加学生对中医药文化自信和增强学生综合素质,拓宽就业范围[4],但是另一方面削弱对学生工科能力培养。增加专业实验课程,如药物化学、药物合成、药物分析及制药工艺学等相关实验,增强了学生实验操作能力,更加凸显出了对理论教学的重视,整体上看对工程设计实践部分的培养是减弱了。

 

1.2教师专业素质结构不合理

 

制药工程专业对于我校来说属于新建专业,没有理工类院校工程背景的支持,所引进的教师中具备丰富工程设计能力背景的非常少,在讲授工程方面的课程时,不能完全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对制药工程专业工程设计的内容拓展较为欠缺。无法给学生打好扎实的工程基础课程的基石,尤其是对工程制图、仪器仪表自动化及化工原理等课程的学习没有系统性和整体性学习,对后续工艺车间设计的学习掌握等造成了影响。

 

1.3实践实训环节规范标准化的局限

 

学生的实习实践环节是人才培养方案上要求的必修环节,由于校内缺少仿真实验平台、实践模拟Gmp实训基地等,学校主要依赖企业实习完成的实践能力的锻炼,效果不尽人意。客观困难一是由于企业生产环境的需要,大部分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仅仅是在外包和物流质检等环节,进入Gmp车间困难。二是人才培养方案规定实习实践的具体教学时间,经常企业会飞行检查等各种特殊原因无法配合学校时间,临时更改实习实践地点及内容[5]。因此,对于实习实践的环节难以规范和标准化,不能对每届学生提出相同的要求,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和随机性。

 

2新工科背景下工程设计能力培养探索

 

2.1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增大实践实训环节比例

 

在我校工程背景不强的环境下,更加需要从各个方面突出制药工程的实践环节。因此,需要学生在实现理论框架的建构、基本概念清晰,以及基本理论知识先行引领的前题下[6],逐步开展专业的实践环节。首先,我校进行2019版人才培养方案调整,并在现有学分制培养要求下,将以前的18课时1学分缩减到16学时1学分,逐步精炼理论课时,增加相对应的实验和实践教学课时。其次,对制药工程专业的基础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进行整体上和系统上的规划。第三,对工程设计方面的课程的教学方式地行改革,例如,将实习过程中企业无法安排大量学生深入了解的工艺生产环节,争取企业同意后,录制实地教学视频,在课堂上进行系统和详细的讲解。随着现代互联网技术应用,进一步丰富工程课程方式,实地操作并录制视频分享到课后班级平台上,来拓展理论课程教学的资源,提高教学质量。

 

2.2丰富工程设计方式,增强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在培养工程设计能力中,需要采用多种环节、多种方式来全面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有实质的提升。第一,对制药工程专业必备的实践实训环节,如金工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化工设计和制药工程综合课程设计等,让学生在校期间更多了解企业及社会的发展需要,让学生个人对自己未来发展有更好的定位。第二,从课程理论学习直接到毕业设计环节,过程和衔接跨度较大,拆分不同的步骤来培养学生,分为从理论知识的掌握到实际独立完成工程设计等不同的环节,例如,将全班完成的一个设计题目,每组设计完成一个操作工艺,课堂上进行讨论。各个组完成不同设计任务,最后做到部分学生独立进行初步的工程设计。第三,利用全国性的竞赛平台,创造更多的参与可能性。对于制药工程学生,可以参加例如全国大学生制药工程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7]。我校积极创造条件,从2015年开始,每年均仿照制药工程专业设计竞赛的模式,举办院级竞赛,扩大学生参与度,进行设计能力锻炼。虽然在全国比赛中,我校还有很大的差距,但是学生在专业知识的拓展、综合归纳整理和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上有了稳步的提升。

 

2.3整合地方资源配置,培养复合型工程设计人才

 

在制药工程人才培养过程中,我校积极探索整合多个院校资源及社会资源,针对性的加强区域地方合作办学和企业的合作机会。首先,同一城市相关院校的制药工程专业可以联合共享校内的实践实训机会,我校同工程性较强的院校建立了联合的金工实习平台相互协商合作使用。其次,增加和各个实践教学基地的沟通,主动送本校教师进入企业实践学习,聘任富有实际工程经验的企业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定期的讲座及课程指导,或在生产过程中,录制实际生产过程讲解实例,从而弥补校内教师实际工作经验不足的缺点。

 

3结语

 

新工业革命对工程教育提出了新的需求和挑战[8-9],加快建设和发展新工科,培养引领未来技术和产业发展的人才,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中医药院校中的制药工程人才的工程设计能力的培养,更需要创造性的突出本校特色优势,并同当地其他的工科优势性学校加强交流合作,走出一条中医药复兴的现代化之路,为本专业建设的持续推进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姜洪丽,董建.新工科背景下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8(17):78-80.

 

[2]吕红梅,谷颖.新工科建设中的人文素质教育探讨[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9(01):66-70.

 

3]熊平.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对制药工程专业设计实践教学的思考[J].药学教育,2018(4):61-65.

 

4]仝艳,李晓飞,王宪龄.地方中医药院校如何建设制药工程专业[J].中国外资,2012(12):272-272.

 

5]陈宪,许小平,欧敏锐.基于设计竞赛的制药工程专业毕业实践教学改革[J].化工高等教育,2017(4):85-88.

 

[6]张良,袁永俊,陈祥贵.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生物工程类专业多学科交叉共建的探索与实践[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08):87-89.

 

[7]李亚楠,刘斌.新工科教育中化工与制药类专业的学术竞赛的探索[J].广东化工,2019,46(7):231,241.

 

[8]刘冬颖.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8(11):26-29.

制药工程专业现状篇2

自2014年以来,中国农药工业协会已连续两年举办“农药制剂加工分装技术专家诊断和提升”活动,主要目的是促进行业农药制剂加工和分装总体水平的提升,针对车间和设备布局、制剂生产效率、制造成本、产品质量、交叉污染管理、生产现场管理及HSe管理等问题进行专家诊断。截至2015年底,参与活动的企业已有15家,包括诺普信、潍坊润丰、中农联合、艾津农化、新农化工等等,均取得了较大的反响和较好的成绩。通过专家对企业生产现场诊断,并与企业面对面的开放式交流及近半年的持续跟进,“数据管理生产”的理念已经逐渐深入人心,并为企业带来了持续、显著的收益。

应广大企业的要求,中国农药工业协会决定2016年继续开展“农药制剂加工分装技术专家诊断和提升”活动,现将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主要内容和目标

“农药制剂加工和分装技术专家诊断和提升”活动旨在通过组织国内外知名专家团队对企业的农药制剂加工和分装情况进行诊断,帮助企业全面客观地了解与国际先进技术和装备的差距及存在问题,最终目标在于提高制剂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帮助企业实现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显著提升。中国农药工业协会将根据专家诊断结果,为企业量身定制切实可行的改进升级措施。

此次活动重在引导企业改善农药制剂加工和分装工艺、装备现状,提升管理和技术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并提高经济效益,推动农药工业发展。

二、时间安排

2016年2月启动“农药制剂加工和分装技术专家诊断和提升”活动并接收企业申请。选择国内有意向企业作为合作伙伴,2016年6月、11月进行专家现场诊断。

三、实施步骤

报名:各相关企业自愿申请参加活动(申请表见附件);

前期调研:中国农药工业协会农药工程技术中心与确定参加活动的企业共同做好农药制剂加工和分装现状的调查工作;

组织国内外专家进行诊断:中国农药工业协会将于2016年6月和11月组织农药制剂加工和分装、农药剂型研究、HSe管理、5S管理等方面的专家针对企业现状进行全面诊断,诊断内容包含工厂现场考察、工厂相关人员交流等;

提出专家诊断报告:根据专家实地诊断的情况,对存在的问题分析评估,现场提供“农药制剂加工和分装诊断报告”,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建议;

专家诊断结果跟踪:专家团队将持续跟踪,共同推进农药制剂加工和分装水平的提升,使企业得到收益。

四、专家团队

peterSouthgate中国农药工业协会特聘国际专家

冷阳上海农药研究所制剂工程专家

夏烽中国农药工业协会副秘书长HSe专家

刘广文沈阳化工研究院工程技术专家

吴学民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制剂研究专家

黄⒘中国农业科学院植保所制剂研究专家

丑靖宇沈阳化工研究院制剂开发专家

陈蔚林安徽省化工研究院剂型研究专家

本次仍将邀请跨国公司在华的制剂工程、质量管理、交叉污染风险控制和HSe管理等方面专家参与“农药制剂加工分装技术专家诊断和提升”活动。

五、联系方式

联系人:

齐武18101383008戴权13705690087

吕聪18512129416

邮箱:吕聪

传真:021-60932679

地址:上海市黄浦区局门路427号1号楼202室中国农药工业协会农药工程技术中心

制药工程专业现状篇3

1.1制药设备管理的意义

目前,Gmp已成为众多国家制药和食品等行业的规范标准,且对药品质量和人们的规范用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指导和约束作用。在制药过程中,设备与药品质量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这是因为设备是生产工艺的重要支撑,设备会与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等直接接触,一旦设备出现问题,极易导致生产错误或药品被污染。因此,药品质量由制药设备是否符合Gmp的要求直接决定。然而,现阶段我国在实施Gmp的过程中,制药设备是较为薄弱的环节之一,常因设备的材质、结构不合理而导致药品质量低下。药品质量不但是企业的支柱,更与人们的身体健康有着紧密的联系,而制药设备是药品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因此,做好制药设备的管理意义重大。

1.2理论体系和主要任务

制药设备管理的理论体系如图1所示。在制药企业中,设备管理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开展全面、正确和精细化的维护工作,从而在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周期的基础上,充分提高设备的综合性能。此外,主要任务还包括管理设备和操作人员,防止人为因素对药品质量造成影响。通过在设备管理的全过程中贯穿上述任务,并利用制药设备验证、评估药品质量,促进了企业制药设备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实现了经济效益最大化。

2加强制药设备维护的有效方法

2.1培养全体工作人员的质量意识

在生产药品的过程中,企业中的工作人员起着主导和决定性作用,员工的素质对设备的使用质量和产品质量具有直接影响。因此,企业可安排专业人员承担培训职务,培训企业的领导、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生产操作人员,并加大制药设备管理和维护知识的培训力度,从而促进全体工作人员质量意识的提升。

2.2大力开展制药设备的预防式维修

随着制药设备管理模式的提出和应用,企业设备预防式的维修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预防式设备维修是指采用先进的现代化技术和方法,实时检测制药设备的各个部位的运行状态,从而提前发现设备中存在的故障,并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与被动、事后处理的传统维修模式不同,预防式维修是主动的,能提前发现并有效排除故障,从而将损失降至最低。在制药设备实际的维护过程中,应严密检测生产过程中的设备个生产线等的运行状态,从而有效实施预防维修工作。

2.3加大对制药设备状态的检测力度

制药设备状态维修是指企业通过检测设备状态和分析故障获得一定的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对设备展开有针对性的维护。通常情况下,状态维修是在不拆卸设备的前提下进行的,同时,还可采用高科技仪器跟踪故障,进而确定维修时间。专业维修人员在开展状态维修时,应检测制药设备的状态,判断是否存在异常情况,仔细分析故障的类别、程度、产生原因和发生部位等,并确定解决措施,从而充分确保制药设备的顺利运行。

3结束语

制药工程专业现状篇4

关键词:高等中医药院校;护理专业;就业指导课建设;现状;对策

前言

作为单科院校的高等中医药院校中的护理专业,与其他综合性大学比起来,学生走进社会的就业面相对狭隘,虽然其专业性强[1]。且随着高等院校的招生规模逐年扩大,毕业生的就业现状越来越严峻。高等中医药院校护理专业就业指导课程是学校为了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意识,提升就业技能,依据职业资格对大学生素质的要求,以及社会对大学生的需要,通过能力素质培养、就业形势以及社会职业说明等教育内容设置的课程,对指导高等中医药护理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作用和意义。

一、高等中医药院校护理学专业就业指导课程设置现状与问题

高等中医药院校护理专业的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在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属于起步较晚的,专业的特殊性导致难以形成较为完善的就业指导长效机制,所以现在处于一个初步阶段,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没有起到明显的作用,这不仅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也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首先,就业指导课程中的方法不能与时俱进,中医药院校就业指导课程工作普遍都是开展动员大会,或者是采取讲座等填鸭式教学方法,根本没有针对性的专门的有效指导以及咨询,就使得就业指导完全表于形式,成为一句空口号。其次,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队伍不专业。当前,很多高等中医药院校也有设立专门负责毕业生就业指导的部门,但是,因为对毕业生就业指导的认知不够,且从事高等中医院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专职人员不够,一些工作人员很难有充裕的时间、精力来开展专业的指导工作。而且就业指导课程的老师,专业素质的良莠不齐,是很难达到有效的就业指导目的的。再次,院校职业规划课程不能系统化。由于职业规划是组织发展与个人发展相结合的活动。要从个人以及内外环境因素进行分析,在确定个人事业发展目标的基础上,选择能达到这个目的的岗位,并编制相应的培训、工作计划,对每一个步骤的相关因素进行有效的安排。

二、明确职业要求对就业指导课程的意义

社会对中医药人才的需要层次,随着高等中医药院校教育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也在不断的提高,所以毕业生的就业变得很艰难,因此,明确职业要求对就业指导课程的意义是非常重要的。就业指导课程在高等中医药院校护理专业中的开设,是加强院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工作手段,是一门相当重要的学科[2]。以往,在高等中医药护理专业中,学生的专业课程较多,课程紧,临床实践也多,且任务很重,总以为就业指导技巧、知识可以通过一些社会实践或者模拟应聘等方式得到学习,没有必要牺牲专业课程时间来开设这门就业指导课程。可是,学校忽略了在当前这样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就业指导课程会随着课程的发展,师资标准会越来越专业,知识体系会日趋完善,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就会越来越重要。所以高等中医药院校护理专业很有必要设置专门的就业指导教研室,并对就业指导这门课程给予重视。

三、中医特色护理专业就业指导课程与学科一体化建设的对策

(一)遵循中医特色护理专业就业指导与学科一体化建设理念。根据高等中医药院校的发展特点,在满足社会对护理专业需求的基础上,把人才培养策略,教材建设,就业指导课程建设以及师资队伍建设,护理技能中心建设等专业建设系统工程植入学院建设规划[3],并坚持教学和科研同等重要的学科与专业发展定位,全面考量专业、学科建设的各种内容,有条不紊的进行阶段分布,达到护理专业就业指导课程建设与学科建设的协调发展,并以中医药特色护理的社会职能为导向,来提炼护理研究方向。以此来使中医药特色护理就业指导课程在科研、人才培养以及服务社会等方面全面协调发展进入可持续循环。

(二)以现代护理特色为基础,对中医药护理的优势进行发展,并探求中医药专业就业指导课程特色教育形式,培养实用型高素质中医护理人才。在临床护理方面,将临床护理新技术的开发、应用以及中医特色专科护理研究作为重点。护理管理方面,应在护理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医院感染控制、临床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建立等方面着力研究。将中医护理技术规范化、作用机制以及临床效果的研究作为中医护理技术应用方面的重点工作,慢病管理和养生康复护理方面,应该从预防、防变以及防复这几个阶段来开展中医特色护理研究[4]。另外,循证医学理念以及医学方法是循证护理的护理实践依据。

结论

高等中医药护理专业,是具有中医特色的护理专业学科。而在中医院校护理专业中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对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的规划和高效就业是很重要的,这门课程的设置对每一位学生确立人生目标和增强就业竞争力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可是,现在很大部分的中医药院校的职业规划课程仅是一些简单的学过的课程和专业简介,内容枯乏与社会不能很好的衔接,难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5]。所以,为了满足社会和学生的需求,中医院校护理专业就应以多种灵活的方式开展就业指导教育,遵循专业与学科一体化建设理念,做好发展规划的优良设计,并遵循特色科学方向,来推进学科发展,培养出能适应社会发展的优秀中医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岳树锦,郝玉芳,韩丽沙等.高等中医药院校护理专业学生临床实践的现状分析[J].中医教育,2014,29(2):66-67,77.

[2]郝玉芳,王伟,牛慧君等.对高等中医药院校护理专业学科建设的思考[J].中医教育,2012,31(3):73-75,80.

[3]单亚维,岳树锦,晏利姣等.我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本科护理专业课程设置调查与分析[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5,(1):122-125.

[4]朱洁,申国明,汪远金等.高等中医药院校护理专业生物化学文理合班教学对策探讨[J].中医教育,2015,29(1):69-71.

制药工程专业现状篇5

关键词:中药专业;人才需求;专业调研;专业改革

中药专业系淄博职业学院2008年新上专业,为准确专业定位,完善人才培养实施方案,本院于2009年7月至2010年4月开展了为期10个月的专业人才需求调研。通过调研明确专业对应区域内相关产业发展现状和相关行业或企业的社会需求,明确专业服务面向;通过分析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和对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为开发课程和确定专业培养目标规格提供依据;掌握相关企业岗位设置及人才需求,确定专业服务岗位(群);推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行业背景

高职中药专业对应的行业为中药行业,涵盖中药研发、生产、销售、种植、鉴定及使用。根据有关部门的预测,“十二・五”期间,我国医药市场需求将持续保持旺盛势头。研究表明,中国医药市场将成为继美国、日本、德国和法国之后的世界第5大医药大国。其中中药产业是中国医药产业中最具发展前景的特色产业[1]。中药行业也是中国国内赢利能力较强的行业,产品利润率高。在整个医药行业内部,中国中药行业发展迅速,中成药和中药饮片的销售占国内医药市场的四成以上[2]。《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出台为中药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3]。

山东省是有着丰富的天然药物资源的医药大省,中药行业经过长期的发展,已形成了以中药材生产为基础、中药工业为主体、中药商业为纽带的中药生产流通体系,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一项具有较强发展优势和广阔市场前景的产业。

二、调研基本思路、方法及内容

为使中药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凸显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实践性和先进性,与用人单位需求实现“零距离”对接,我们深入与本专业联系较为紧密的行业、企业、医院等单位沟通,从宏观上把握行业、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及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现状。在此基础上确定专业教学改革思路、培养目标,提出专业改革思路和建议。

调研方式选择集体走访、调查问卷、个别访谈、电话访谈、座谈会、查阅文献等方式;调研范围主要选择本地区及国内知名的中药企业、各级医院、药品销售单位等;调研对象包括生产企业的一线工人、技术人员、营销人员,医院的药师、药剂科主任,医药药品销售单位的销售人员、销售经理以及用人单位人力资源负责人等。调研内容包括:行业企业对中药专业人才需求、人才结构现状;本专业典型工作任务分解调研;典型工作任务及知识、能力、素质要求调研;行业企业发展前景分析、衍生出的新岗位及新专业;企业对课程体系设置要求及建议;相关职业资格标准。

三、调研结果及专业建设建议

(一)专业培养目标与行业需求相适应

以行业需求为导向,确立培养目标。组建以中药行业专业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为主的专业顾问委员会,及时把握行业需求及变化,以此为出发点确立和动态调整培养目标,是进行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基础。

通过调研,我们认为高职生的培养目标应定位于“培养智能型的第一线工作者”,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需求和职业标准为依据,“以技能培养为主、理论教学为辅”。使学生真正成为具有稳定的职业思想、宽厚的文化基础、扎实的专业知识、熟练的专业技能,能在中药生产、销售、服务第一线从事中药生产、服务、销售、用药咨询及管理等工作,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知识型技能人才。

(二)专业课程设置与岗位需求相适应

目前,淄博职业学院正在进行课程设置的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课程设置仍以学科课程模式为主,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还需进一步改进。在中药专业专业调研、职业岗位调研的基础上,会同行业企业专家和兼职教师共同选取本课程教学内容,同时兼顾学生的独立意识和协作需求,通过师生合作、校企合作提炼共性,优化中药专业的专业设置。山东为医药大省,随着新医改方案实施和医院药房的剥离,本校中药专业学生在药店、医药公司等销售、使用领域就业会逐年上升,综合应用专业知识要求提高,我们从岗位的需求出发,将本专业涉及的职业活动分解成若干典型工作任务,以工作任务为引领,整合理论与实践课程,确定课程结构。同时应结合职业资格证书考证的要求,围绕所需掌握的职业能力,细化课程内容,针对相应的技能,设计相应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使设置的课程既能支撑专业教学,又能支撑职业资格证书考证,将学历教育与培训考证紧密结合。以就业为导向,结合国家劳动就业制度的规定,结合行业新的岗位设置方案,结合企业的实际需要,制定本专业的实施性培养计划,实现“双证融通”的目标和要求。

(三)开发具有职教特色的校本课程和教材

学院可根据具体情况开发中药专业校本教材,丰富教材形态(包括课程标准、课程设计、教材、教案、授课演示文稿、在线学习课件、实习案例、习题集、参考书等),建立具有明显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和教材体系。2009年中药专业建设团队打破传统的按照技术学科进行教材编写的模式,开发和推广与现代中药发展、应用密切联系的综合性实训教材,将原有若干科目(中药调剂技术、中药鉴定技术、中药制剂技术、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内容按照职业活动的特点和要求进行整合,形成综合性实训的课程。下一步课程开发亦可以完全打破学科体系,按照实际的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境组织课程,形成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使其具备实践性、系统性和前瞻性的特点。应按照中药行业的发展以及就业市场需求的变化情况,及时更新教材内容。

(四)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目前本院中药专业现有校内实训基地12个,校外实训基地13个。就现有实训基地情况,结合专业调研结果,我们认为校内实训室功能尚不完善,我们拟以原来的校内外实训基地为载体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初步方案有:(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模拟药店、模拟中药房等校内仿真实训基地,形成职业岗位环境的初步印象。(2)加快校内药用植物园“百草园”建设,由学生社团管理,作为补充常见植物药材的来源鉴定的辅助教学手段,同时美化校园环境,丰富学生社团生活。从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看现有实训基地多为和药学专业共享,下一步拟根据专业调研情况进一步拓宽中药专业的校外实训基地。开拓优秀本地企业淄博天乙中药饮片有限公司、山东鼎立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瑞阳制药等成为本专业的签约实训基地。

(五)加强专兼职师资队伍建设

技能型人才培养应采用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相结合的方式。现有专业教师要定期到对口企业学习和实习,学校为教师的企业实践创造必要的条件。要特别注意聘请企业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到职业学校担任兼职教师。联系有条件的中药生产企业、药品经营单位接收教师实践锻炼、提供技术资料等,不断更新教师的专业知识,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应新的教学模式要求,转换工作角色,努力成为学习过程的策划者、组织动员者和咨询者。

(六)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措施

结合专业调研结果我们拟采取以下措施更新中药专业相关职业能力课程授课方法,在打好职业基础能力的前提下挖掘学生的拓展能力。

1.在职业基础课程学习的前提下,通过假日俱乐部活动,组织学生到社会药店或药材市场见习,作为学习职业能力课和拓展课程的前提,每位学生必须进行社会药店见习3次。通过认识见习,让学生对天然药物有一个感性认识,对社会药店岗位有个初步印象。

2.以校内外实训基地为载体,重构课堂,进一步实现校企联动、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重构课堂,安排在专业实训室、标本室、“百草园”、校内外实训基地等,理论与实践交替进行。如利用模拟中药房等实训场所,制订“天然药物鉴定综合训练”等的教学方案;利用模拟药店和校外实训基地等场所,以药品零售服务和中药房药学服务两个岗位的职业活动为导向,制定天然药物药学服务咨询的教学方案等,达到提高学生岗位技能的水平。

3.以提升职业岗位素质为导向,充实理论教学内容,使理论服务于实践。一切以理论教学服务于实践、服务于职业岗位需求出发,根据教学内容知识点的出现,灵活穿插课堂互动、知识链接、实例解析、知识拓展等栏目。并且,多种教学辅助手段并用,在各门职业能力课程中安排专题讨论或调研,如“药材质量的调查研究”、“人参的市场调查”、“生物技术在药用植物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提升职业素养,将职业能力进一步开发为职业拓展能力。

(七)强化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加强就业指导

一是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在课程设置中除职业基础课和职业能力课程外,还应开发对学生进行中药学职业素养教育(如开拓精神、市场观念、管理技巧、团队精神)和开设行业规范、国际标准教育的相关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是培训就业技巧,规范就业流程。进一步健全系内的就业指导机构和兼职的就业指导员。加强对系内就业指导QQ群的指导工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有计划地、渐进地帮助学生了解社会、行业和企业的现状与需求,为学生就业打下基础。

三是提供就业渠道。进一步健全校企挂钩或校企结合的机制,在原有药学专业的基础上进一步形成适合中药专业特点和区域特色的学生就业推荐模式,建立和疏通学生就业渠道。

四是注重“创业”教育。结合行业的特点,本专业学生的培养,更应注重加强学生的创业意识教育和创业能力培养,使该专业学生毕业后能够很快适应市场需求,抓住机遇,主动创业。

参考文献:

[1]郭治昕,赵利斌,蒋建兰,等.中药国际化现状及对策[J].中草药,2003,34(2):97-100.

[2]顾海,雷婷.我国中药产业国际化战略分析[J].上海医药,2004,9(9):32-35.

制药工程专业现状篇6

【摘要】本文分析了大学本科制药工程专业现状,阐述了制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制药工程专业学生应用能力培养体系的优化措施及人才培养模式构想和建议。认为,当前要进行应用能力培养方案的优化,教学内容的优化,课程体系的优化,校企联合、校校联合培养、实验中心和实践基地建设方案的优化。同时,要把“3+1”培养模式拓展为“3+1+7”培养模式,以切实提高制药工程专业学生的应用能力。

【关键词】高校学生;专业认证;应用能力培养;体系构建;模式

近年来我国在人才供需上存在一个矛盾现象,一方面许多高校毕业生面临就业困难,另一方面,很多企业却招不到所需人才,高校的人才输出和企业需求脱节。究其原因,我国应用型本科生失业主要是由于毕业生专业能力和用人单位需求之间的错位以及毕业生专业能力与用人单位需求脱节造成的,制药工程专业毕业生也面临同样的窘境。为走出这一困境,各高校需进一步了解企业需求,加强校企合作,加强人才培养和输出工作,加快完善并实现专业认证制度,多角度多方位提高制药工程专业毕业生工程应用能力,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为企业提供所需优质人才。

本文通过网上调查的形式调查了有制药工程专业的13所山东省省内高校和14所国内高校,对制药工程相关院校的专业认证情况、制药工程相关教学内容和培养体系进行分析,研究高校制药工程专业学生应用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情况,并对高校制药工程专业学生应用能力培养提出了相关建议。

一、大学本科制药工程专业现状

制药产业是现代医药的支柱产业,制药工程是药学与医学、化学、工程学等学科交叉融合而发展起来的应用学科,是利用化学、药学、生物学、工程学、管理学及相关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实现制造药物的实践过程,既是工程技术的一个分支,又是生物学、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1]目前,制药工程专业是药学类(包括药学、制药工程、药物制剂学、临床药学等)专业办学院校最多、在校学生规模最大的专业。据统计,截止2013年6月,全国共有244所高校招收制药工程专业本科生,目前,制药工程专业所在办学院系分布大致为:药学院约占25-30%,工科w院(主要是化工或制药工程学院)占60%,其他约占10-15%(主要是生命科学,农、林学院等)。[2]

山东省目前开办制药工程专业的本科高校约有20余所,不同高校均有自己的办学与科研特色。如青岛农业大学制药工程专业依托农药学、省重点学科、新型农药研究所、兽药研究所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硕士点和农药学硕士点开办制药工程专业,该校药学专业侧重于农药,填补了我国药学专业农药方向的空白;烟台大学则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开展了校企合作办学(如:与绿叶制药等企业校企合作办学;校与校联合培养:烟台大学与中国海洋大学、军事医学科学院、天津药物研究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等院校进行校与校联合培养)。

目前山东省内高校制药工程专业普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各院校办学专业背景结构来源多样;办学师资学历、知识层次杂乱,工程(或药学)教育力量薄弱;专业特色和优势不明显,课程设置不合理、工程实践教育不足,整体水平不高等。国内各高校制药工程专业也存在这些问题,所以现在急需国家有关部门及人士尽快制定并完善制药工程专业认证制度,并对国内高校进行专业评估和认证。

二、制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重要意义

开展制药工程专业认证是推进我国药学类专业教学改革,提高制药工程教学质量,构建制药工程应用能力培养体系和专业认证体系,促进中国药学类教育的国际互认,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举措。[3]医药行业与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息息相关,制药工程专业作为药学类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医药产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制药工程的专业认证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发达国家,为了保证医药从业人员受过专业系统的教育,从业人员必须取得有专业认证院校的专业学位才能从事医药行业的工作。美国在1932年就有了药学教育的专业认证,现已逐步形成了完善的药学类专业认证体系。我国也正逐步从试点认证过渡到全面的专业认证。这种认证不仅能提高我国药学类专业院校的办学水平,为企业提供更多的优秀的专业人才,而且能推进我国制药类专业的国际化发展,实现药学类专业教育的国际接轨和专业资格的国际互认,扩大我国药学教育的国际影响力。

三、制药工程专业学生应用能力培养体系的优化措施

1、制药工程专业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现状

培养制药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要以工程应用能力为主导构建人才培养模式,试验中心和教学基地的建设是培养学生的工程行动能力的有力保障。[4]本文调查了有制药工程专业的13所山东省省内高校和14所国内高校,选取了一些有代表性的应用能力培养项目,并对各培养项目所对应高校的数量、各培养项目所对应高校数量占总调查高校数量的比例,不同项目百分比区间内所包含的应用能力培养项目名称、数量及各区间应用能力培养项目数占总项目数的比例进行统计和分析,详情如下表。

从表1可以看出,我国不同高校工程应用能力培养体系构建情况各不相同,不同应用能力培养项目在不同高校中存在情况以及不同高校工程应用能力培养项目数量和内容也都不相同,14种工程应用能力培养项目在所调查的27所高校中存在百分比大于等于60%的项目仅有3项,这表明不同工程应用能力培养项目在所调查高校中存在的百分比总体偏低。

表2中14种工程应用能力培养项目所占百分比的区间分布情况中大于50%的占比仅为42.85%,这也反映出我国高校工程应用能力培养水平较低。

2、制药工程专业学生应用能力培养方案的优化

针对制药工程专业应用能力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各大院校一直在努力,制药工程专业工程应用能力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也一直在进行,现阶段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制药工程专业工程应用能力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仍需进一步努力。下面从几个有代表性的具体方面对优化制药工程专业工程应用能力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探讨。

(1)应用能力培养方案的优化。应用型人才培养要重视主动式学习、互动式学习,突出应用能力的培养。[5]在传统的制药工程课程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尚有欠缺,而这些能力对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6]因此,高校在培养学生工程应用能力方面应从校企联合、校校联合培养、学术交流、科研平台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入手,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工程应用能力建设,致力于提升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为社会培养优质人才。

(2)教学内容的优化。优化教学内容是人才培养的主要落脚点,是教学改革的关键。在工程基本能力培养的过程中,依据专业认证标准中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以实践能力培养为导向,通过优化教学内容,改善课程教学方式,结合课堂、实验、实习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的改革,实现生产实践、理论学习、实验研究的有机链接,“产学研”同步发展,共同促进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在侧重于学生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构建时,虽然减少了理论课课堂教学学时,但通过对教学内容的优化,可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与企业、行业发展定位相靠拢,提升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3)课程体系的优化。课程体系建设是以工程学科知识为主干、工程应用能力为重点的培养过程和课程体系。在培养过程的中后期,增加“理论-实践”一体化的工程项目课程,其中应进行1-3次集中时间的以产学研结合为基础、以工程项目为载体的工程综合实训或练习,以巩固和深化工程行动能力。

通过调研山东大学和沈阳药科大学制药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可知,两所大学制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中实验课程较多,实验课和理论课的课时量几乎各占一半。我们同时也调查了其他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相对于沈阳药科大学和山东大学其他高校中大部分高校课时量相对较少、实验计划学时与实验开出率也相对较少。所以,在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各高校应学习和借鉴山东大学、沈阳药科大学等知名高校的课程体系,在进行课程优化时应尽可能多而全面的安排和专业相关的课程,同时也应尽可能多的为学生安排实验课程,努力培养全面发展并且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较强工程应用能力的优秀人才。

(4)校企联合、校与校联合培养、实验中心和实践基地建设(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方案的优化。实验中心和教学基地的建设是培养学生的工程行动能力的有力保障。我国许多高校在进行制药工程应用能力培养体系构建方面已经采取了校企联合、校与校联合培养的方式。例如,烟台大学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同时,与其他学校、机和企业进行密切合作,进行优势互补。我国许多高校在进行制药工程应用能力培养体系构建时也进行了实验中心和实践基地建设(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例如,沈阳药科大学与企业合作并和企业联合开设了实验中心和校内外实践基地,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提供了平台。

四、专业认证理念指导下的制药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构想和建议

我们在查阅多篇关于“3+1”培养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大学期间多次利用寒暑假进行实习的经历和心得提出以产业发展为导向的校企联动“3+1+7”培养模式。“3+1+7”培养模式的提出目的是为各高校提供一种构建工程应用能力培养体系的培养模式,“3+1+7”培养模式简单易行,期待此模式能为各高校构建工程应用能力人才培养体系和提升各高校教学质量增砖添瓦。

1、“3+1”培养模式介绍

现有的“3+1”培养模式即高校本科四年制学生在校系统学习3年专业课知识,最后1年到和专业相关的企业或实训基地实习,进入企业项目组,重点培养和提高工程实践能力。[7]校外实习包括8周的项目实习、8周的生产实习、4周的毕业实习和14周的毕业设计。通过企业学习和实践,学生增强了自身的工程实践能力,也提高了制药专业毕业生的企业认可度,使制药专业毕业生能够尽快适应社会和满足企业的需求。

2、实施“3+1+7”培养模式:寒暑假企业实习(学分制、带薪制)

我们在“3+1”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提出的“3+1+7”培养模式中的“3+1”和以往“3+1”培养模式内容大致相同,“3+1+7”培养模式中的“7”即本科生在校四年的7个寒暑假。高校可联合企业组织学生参加寒暑假学分制、带薪制企业实习。学生的实习可分别在学生在校四年的寒暑假进行,采用学校倡导和学生自愿相结合的方法,也可采用实习学分制和实习带薪制。

高校可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与制药企业联合,利用寒假、暑假,或是最后一年的实习时间,组织学生深入企业,真实地接触生产实践,全面了解生产过程,熟练掌握生产环节,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习学分制和实习带薪制可以提高学生实习的积极性,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见识和学识,学生又可挣得生活费,给父母减轻了负担;另一方面优秀的大学生进驻企业实习提高了企业的生产力并且解决了企业寒暑假期间的“用工荒”,给企业节省了成本,提高了效益,一举多得。

五、结语

对设置制药工程专业院校而言,制药工程专业认证是提升院校教学质量的新契机,其专业认证过程就是不断学习、不断提高、不断完善的发展过程。我们只有从制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角度出发,以专业认证的标准和要求作为指导思想,构建并完善高校的制药工程专业能力培养体系,才能提高我国制药工程专业院校的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为企业和国家提供更优质的专业性人才。

【参考文献】

[1]杨硕晔,胡元森.制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认识与思考[J].药学教育学科与课程建设,2016.01.22-23.

[2]樊陈琳,徐晓媛,吴晓明.对我国药学专业认证试点的探索与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2.30-41.

[3]刘冉,于奕峰,戎欣玉等.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的化工制药类专业个性化教育研究[J].科技创新报,2014.25.155-156.

[4]高林.以工程应用能力为主导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J].中国大学教学,2013.1.27-29.

[5]张翠英,温卫中.地方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2.154-156.

[6]张海龙,丁宏伟,王春玲等.pBL教学法在发酵工程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微生物学通报,2015.11.2251-2254.

[7]赵元勤,满立勇,崔正旭.建立健全实践教学基地着力培养学生工程应用能力[J].现代教育科学,2008.3.144-146.

制药工程专业现状篇7

【摘要】:临床药师是医院药师队伍中的新兴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保障患者的合理用药,解决用药过程中的各类问题起着十分重要且各类医师无法替代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国临床医师服务工作存在许多问题,各方面工作开展得不尽人意。本文分析了我国临床医师的现状和原因,希望与大家共同探讨。

【关键词】:临床医师现状原因

药师作为一种社会职业,一直是社会重视,个人自豪的职业。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全面推行,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推出以及医药分开管理,医院的药剂科将面临较大的调整。近年医疗卫生机构的改革浪潮都围绕一个主题,即:完成从“以疾病为中心”到“以病人为中心”的转形定位。临床药师的工作不再局限于“窗口的熟练操作技术”,这已成共识。纵观现今药品流通领域,无论是医院药房还是社会药店,药师们都是照方拿药,付药收钱,始终充当着被动的服务角色。现代药学的全新观念在呼唤着药师们走出药房,走向临床,走向社会,“药学监护”新理念的提出和实践就是证明。其真正意义就是要求药师对用药患者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护服务,以最大限度的保护患者,降低药物不良反应,为患者提出安全用药。下面将分析探讨我国目前临床药师的现状和原因。

1、临床药师的知识结构和水平不尽人意

目前各大型综合医院和社区专业临床药师严重不足。在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上,我国现有的临床药学教育以化学为主,缺乏临床诊断和药物治疗学、临床医学知识,缺乏药师下临床轮换科室培训制度。他们缺少必要的知识结构而缺乏与医师和患者交流的内容,缺乏对医师和患者的说服力。因此培养出来的学生绝大部分在科研院所、管理机构、医院药房或从事制药工业。这也就导致我国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临床药师。

2、临床药师下临床和社区开展工作很难

目前,我国临床药师开展工作只拘于药物血液浓度的监测、药学情报咨询、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等,深入临床为患者直接提供药学服务的项目很少,各何况是社区这个与居民接触面较多的地方,原因如下:①我国还未建立临床药师的培养制度,导致临床药师人才缺乏;②医院没有临床药师编制,无法进行角色定位,临床药师与医生、护士之间的关系不好处理;③临床药师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药师地位低,医生是临床的绝对权威,医院“重医轻药”的现象由来以久,而且十分普遍;④临床药师进入临床有其社会价值,但不能马上产生经济价值。当前,医药体制不分,药品收入一直是医院主要收入来源和补偿渠道之一,生产厂商亦最大限度地利用其产品的让利空间,使用不规范竞争行为进行促销。临床药师强调合理使用药物原则,反而不利于医院的效益和生存。可见临床药师下临床工作会碰到来自各方面的重重阻力。

3、临床药师缺乏专职性

我国目前还没有临床药师的编制、职称、待遇和工作职责等配套内容,医院临床药师多数为药剂部门兼职人员,缺乏专职性,而在社区,更无系统性,许多销售人员充当这药师的职能,或者药师们成为我们平时所说的抓药的。虽有“临床药师”提法,但没有被官方认可确定的名称。

在美国,患者在医院看了病后,不在医院的门诊药房买药,而是回到自己的住地附近,到自己熟悉的药店购买。这是因为,药店构药方便,药店的电脑里有顾客的病历档案,药店药师会代你打电话去问那个医生,了解病情。众所周知,美国是实行医药分业的。但是美国没有硬性规定医院不许开药房。这是因为人们都到社区药房购药,才使得美国的医药分业水到渠成,这也反映了,在美国的社区药房里,患者们能得到药师周到的服务,药师在患者用药方面可以给予任何必要的指导,免去了去医院排队等各种麻烦。

4、联合用药情况的增多

由于很多现代病的发生是多因素造成的,一种疾病往往需要多种药物联合使用才奏效,或者病人又常常同时患有几种疾病,疾病的发生变得越来越复杂,因此联合用药的情况明显增多。毋庸置疑,联合用药确有它独特的优势,如果用药得当可以很好地提高药物治疗水平和医疗质量。但其实际操作情况却不容乐观,药物的不良反应相当一部分与此有关。对于联合用药如何趋利避害,临床药师尤其是处在社区中的药师,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制药工程专业现状篇8

摘要:鉴于生物制药工艺学的重要地位,只有通过不断的总结经验,提出教学的新观点和新思路,不断的去实践和提高今后还将继续调整、改进和完善,以实现教学内容的合理配置,教学模式的合理采用,使教学真正适应高职生物制药专业培养目标的需要,真正培养出专业应用型人才。

生物制药工艺学是从事各种生物药物的研究、生产和制剂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在生物制药专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具备从事生物药品研究、生产与开发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职业院校是直接为生产、管理、服务等领域的第一线培养技术与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地场所,为企业培养蓝领一族。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的特点和学习现状,我们需要进行教学改革,优化教学内容,运用科学、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一、分析学生学习现状,找出问题所在

随着近年来高职院校学生生源数量的不断提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越来越清晰地显露出来。统计数据表明,学生对自身学习效果的主要影响原因基本归咎于:“学习兴趣”、“主观努力”、“教师教法”和“学习方法”等几个方面。学生在最初接触新课程时,首先会考虑这门课以后有实用价值吗,我要不要学;在学习过程中,有的学生在“上课能听懂”的情况下学习;有的学生则因“上课听不懂”而厌学;有的学生则把“课上教的内容”和“课上的学习方式”作为学习该课程的理由。在这种状况下,我们更应该重新制定培养目标,研究课程的设置,依据新的教学理念,实现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层次化;学习使用先进的教学技术,实现教学过程和活动设计的丰富多彩化,让学生听懂,让学生明确学习该课程的重要性。

二、改革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兴趣

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课程内容应突出职业学校教育特点,重视学生技能的培养,因此,按照应用型、实践性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对原有教学内容进行及时更新和完善是非常必要的。选用优秀的合适的教材在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有关生物制药的书籍和教材比较多,有的偏重于理论性研究,基本的技术操作较少;有的过于浅显,缺乏系统性、理论性的知识。大部分毕业后走向操作岗位,很少从事药物研究,通过对多种生物制药教材的反复比较,选用了与制药生产实践非常贴近的辛秀兰主编的《生物制药工艺学》作为基本教材,其他教科书、期刊作为参考书进行教学。课程内容的适用性与实用性关系到人才目标培养的正确性。由于《生物制药工艺学》内容复杂,教学和学习难度较大,学生基础又比较薄弱,因此学生初学这门课时兴趣不大,认识也不够深。针对这种现状,必须将本门课程的内容与其它学科领域的联系等内容展示给学生,使学生明确该课程的重要性。通过运用生动丰富的例子来介绍《生物制药工艺学》的重要地位、发展史、研究现状、发展趋势、研究的热点与难点及应用领域等,使学生对该课程有一个完整的了解。现代生物制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理论、技术不断涌现。需要对教学内容不断更新充实、优化调整,生物制药工艺学这门课开在高职第二学年,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已学习了基因工程、微生物、酶工程、发酵工程等课程,对生物工程技术有所了解。为避免教学内容重复,保持与已授课程紧密联系,在对生物制药工艺学的教学时,以教材内容为主体,结合出现的药物开发的教科研新成果,分门别类地穿插在有关章节中,尽量缩小生物技术原理的学习,以实验技术作为课程重点,强化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训练,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特色。

三、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

大多数学生由于缺乏在制药企业实践接触的机会,在学习生物制药工艺学课程各章节内容时,显得较为抽象,而直接书面讲授的方式,很容易使学生对工艺单元操作基本原理一知半解,兴趣不高。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力求形象生动。利用多媒体教学,图、文、声并茂,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特点,有利于扩充新的教学内容,使其直观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对生物制药工艺学知识的掌握,增强学习效果,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通过课件演示,形象生动地将工艺原理以及设备内容结构特点动态展现出来,在工艺学教学过程中形成理论知识与形象感受交叉互动,从而使课堂气氛活跃,达到了非常满意的教学效果。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强调启发式教学,使课堂教学从传统的单向传授变为双向共同的活动过程,每章节上课前布置思考题,其内容必须紧扣教学重点以及难点,在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的基础介绍生产的一般工艺过程。在课堂上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并注重调节课堂的气氛讨论式教学。每节课都给学生至少留出15分钟时间,鼓励学生提问、讨论与交流,以激发学生思维。案例分析是一种很好的提高学生兴趣促进学生理解的教学方法。在讲授发酵单元操作及发酵工艺过程之后,通过对具体的氨基酸、抗生素、酶制剂等案例进行分析讲解,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菌种选育、灭菌、发酵控制等概念,关键是让学生体会如何在实践中灵活运用理论知识。生物制药工艺学实验就是将生物制药的理论和技术融为一体并付诸实践的课程,在教学中我们更加重视实验课与理论教材的结合。实验课内容紧扣《生物制药工艺学》教材,共设置了50个实验,实验内容的选择以工业化大生产为依据,综合性强,将工艺方法融合在各实验当中,实验课时与理论课同步,并被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对学生进行实验技能培养和考核。主要内容包括抗生素的制备、多糖的制备、酶的制备及检测技术、Dna的抽提及检测等,综合运用了微生物发酵法、沉淀法、萃取法、离子交换法、高效液相色谱等生物制药工艺技术,以上均与理论课的相关内容紧密相关。每次实验课让学生先观看各种实验方法的教学录像、比较每种方法的优缺点,再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通过课前预习了解实验的目的、原理、方法并在预习报告中写明本组的分工合作计划。实验结束后,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实验结果,并提交完整的实验报告,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科研工作习惯和科学严谨态度,锻炼学生的科研写作能力。为提高专业实践环节教学,强化职业能力培养,我们确立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即到当地医药企业综合实训2周。通过实训使学生了解各岗位操作程序,熟悉各岗位工作环境与要求,尽快掌握相应岗位所需的基本技能与专业技术,取得实际工作经验,巩固、综合、强化实践能力,并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群体沟通技巧和组织协调能力等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高向东,刘煜,孙士霖,等.生物制药工艺学实验课教学改革.

[2]张茵.生物制药工艺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初步探讨.

制药工程专业现状篇9

提起农药,多数城市人对它的认知还停留在“蔬菜残留”上。事实上,从一日三餐的粮食、蔬菜延伸至日常所用的家具、衣被,农药无时无刻不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虽然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但农药却未引起人们的足够关注,它的技术创新状况更是不容乐观。一直以来,全球主要农药产品专利都掌握在6大农药公司手中,他们在全球重要的农药市场都进行了专利布局,并且占据了全球农药市场的大部分份额。而我国农药企业研发实力较弱,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为数不多。

未来5年,将有500多件国内外农药专利陆续过期。在我国农药产业核心竞争力较弱的情况下,有效利用国内外农药产品的过期专利,进一步提升我国农药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也不失为一种良策。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多种国内外农药专利即将到期,对于我国农药企业加强自主创新是个难得的机遇。农药企业可以通过改革创新,在原有农药技术的基础上,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推动中国农药产业的发展与提升。专家同时提醒,在利用过期专利技术进行创新时,还应规避知识产权风险,并特别关注其法律状态,比如专利到期的具体日期,从而避免侵权。

重磅专利即将到期国内企业抢抓机遇

在农药领域,国际市场呈现寡头垄断的格局,主要农药产品的生产技术被全球6大农药公司拜耳、巴斯夫、杜邦、先正达、陶氏益农、孟山都所掌握。近年来,6大公司的农药销售额占据了全球农药总销售额的80%。

在农药巨头的成长过程中,对全球市场进行专利布局是它们惯用的市场策略。因此,大部分和农药相关的专利都掌握在少数农药企业手中。资料显示,在环保农药领域,这6大农药公司在美国、日本、欧洲共提交5054件专利申请,其中,拜耳公司提交的专利申请数量超过2000件,排名第一,约占同期全球环保农药专利总申请量的50%。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化学发明审查部农业化学处审查员周宇一直关注农药领域的专利申请状况,他检索发现,2014年至2018年,中国市场将有大约500多件和农药相关的专利到期,专利到期的农药种类包括杀菌剂、杀昆虫剂、除草剂等。针对多件国内外农药专利即将到期的现状,有专家表示,国内企业要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即将到期的专利技术,在原有农药的基础上,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

“目前,我国农药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较弱,在农药领域的专利申请数量较少,国内自主研发的农药产品影响力有限,研发属于自己的农药专利技术才是提高竞争力的关键。”武汉武大绿洲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下称武大绿洲)知识产权总监胡家鑫表示,有效利用即将过期的专利技术进行改进,不仅可以快速提高国内农药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还可以降低研发成本和风险,不失为企业创新发展的一种途径。

专利产品品种单一合理运用防止侵权

虽然国内企业不断提升研发能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主要农药品种的专利申请方面,一直在“陪太子读书”。据周宇介绍,自2009年以来,我国相关企业每年提交与农药技术相关的专利申请达3000件以上,申请数量呈上升趋势。虽然专利申请数量在不断增长,但我国企业提交的关于农药品种的专利申请较少。据湖北省生物农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江爱兵介绍,目前,我国农药领域已提交过专利申请的微生物农药品种有30个,生物化学农药品种有29个,植物源农药品种有23个,天敌品种有2个,共84个品种,只占所有生物农药产品的13%。

有效利用即将过期的专利技术进行创新,加强国内农药企业在主要农药产品方面的专利申请,成为国内企业迅速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之一,但在业内人士看来,企业在进行技术创新时,还要注意规避知识产权风险。

武大绿洲一直致力于研发生物农药的新品种,已经研发出拜乐生物灭蟑饵剂、菜青虫颗粒体病毒杀虫剂等16个产品,并提交了菜青虫病毒杀虫剂制备方法、松毛虫病毒杀虫剂制备方法等8件发明专利申请。对于在创新中如何规避知识产权风险,胡家鑫表示,农药企业研发新农药的技术周期长、投资高、风险大,在原有专利技术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可以节省成本、降低风险,但在创新时,应该尽量选择和原有技术不同的农药合成方式、剂型和使用方法,以免侵犯原有技术的专利权。与此同时,企业还应避开在中间体、制剂和用途等各方面的专利,这样才能有效地规避侵权风险。

“根据我国专利法规定,在专利尚未过期时,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都不得使用其专利方法以及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依照该专利方法直接生产的产品,否则就会造成侵权。”周宇建议,企业在利用即将到期的专利进行技术创新时,应该特别关注专利的法律状态,比如专利过期的具体日期。

提高自主研发水平加强创新成果保护

有业内人士表示,我国农药产业的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国对农药技术的研发投入少,研发力量薄弱,国内企业长期处于模仿国外产品的阶段。若想提高农药领域的核心竞争力,还需加强创新。

湖北省生物农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一直从事生物农药的研究开发。江爱兵介绍,因为化学农药的创新难度较大、费用较高,建议国内农药企业从生物农药领域发掘农药新品种,并在已有农药产品的新用途等方面进行创新。同时,国内农药企业还应形成从化合物的发现到绿色超高效药物研制和制剂技术研究的生物农药链式研发体系。

通常来说,研制一个可工业化的农药产品需要高额的成本及较长的准备周期,这对于中小型农药企业来说,需要承担较大的风险。“在农药创新方面,受资金和科研实力的影响,国内农药企业在原药研发方面与跨国公司差距较大。目前,国内只有少数农药企业在本领域拥有自己的专利技术,大部分企业还停留在仿制国外产品的阶段。”周宇表示,从长远来看,国内企业要进一步加大资金和人力、物力的投入,尽早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药原药,以提高企业竞争力;从近期来看,国内企业可以扬长避短,在现有农药原药基础上加强农药剂型和农药复配的研发力度,打破跨国企业的垄断地位。

制药工程专业现状篇10

【关键词】新技术装备;中药工业;现代化

近年来,我国的中药在医药行业的地位逐渐显现出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了解和认同我国的中医文化。但要真正实现我国中药“走出去”的目标,实现中药与西药地位的平等,就必须要加快我国中药工业的发展,利用新技术装备提高中药的制药质量和包装质量,从而推进我国中药工业的现代化。

一、我国中药工业发展现状

我国中药工业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要想使我国中药走向世界,必须要研制出像西药一样保质期长、便于携带的中药药片或药丸,虽然现在已有部分中药能够被提炼出来,但仍有大部分中药只能采用现场熬制的方式,以维持其药性。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我国中药工业发展迅速,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制药机械生产国。但是,相比较而言,我国的制药机械创新性不高,很多生产厂家互相仿制,虽然机械的生产量居于世界前列,但却因为缺乏技术支持而摆脱不了沦为制造大国的命运。在技术方面,我国制造的很多制药机械技术含量不高,在药草清洗、中药提炼、药片烘干等方面仍旧存在着很大的缺陷,而这些都是我国中药工业发展缓慢的原因。

二、我国中药工业发展趋势

多年来,中药在我国医药行业都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其自身固有的调理性强、对肠胃刺激小、毒副作用小等优势使得中药在我国经久不衰。在西医没有流传进来时,中医一直起着主要的作用。虽然现在西医的发展迅速,相比较而言,中医的发展相对缓慢,但其发展前景是不可小觑的。我国政府正在加大对中医的扶持力度,通过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开发新技术装备等手段,努力发展我国的中药工业。

在不久的将来,我国中药工业的发展将趋向于集团化。而所谓集团化,主要是通过扩大企业的规模,使中药的制造更加专业化,更加规模化。目前,除了专门的中医院,其他正规医院一般是以西医为主的,而小诊所熬制中药比较普遍,但这种熬制方式耗时耗力,难以让中药行业得到规模化的发展。因此,建立规模化的中药制造厂,并打造出属于自己的独特的品牌,同时培养专门的高素质人才,促进中药制药工业的现代化和智能化,便成为了我国中药工业的发展趋势。

三、我国中药工业中可采用的新技术装备

要使我国的中药工业得到发展,最重要的还是研制出新的高科技的技术装备并投入使用。在中药制药过程中,怎样快速的清洗药草、怎样将药物充分提炼出来、如何将汤药变为药片并维持其药性、如何快速烘干药片,都是制药中比较重要的工序。

首先,在清洗药草的时候,传统的做法是人工采药并清洗,这种做法在小诊所比较常见。自己采药并清洗,能够保证药材不出差错。但是在大型的中药制药厂中,如果人工清洗药草会增加工厂的人工成本,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在需要清洗的药材量过大的情况下,这种做法是不现实的。而专业清洗药材的工具,如喷淋式转筒的产生,便解决了这一难题。当然这一工具也有部分不足之处。比如只能清洗药根,而不能清洗比较脆弱的药花。现在厂家对这一清洗工具有所改进,比如,将碳钢改为不锈钢,并增加水的压力,这样可以延长机器的使用寿命,并能将药材清洗的更干净。

其次,提炼药物是非常重要的一道工序。现在投入使用的有超声波提取技术和微波提取术。超声波提取不需加热,避免了中药常规煎煮法、回流法长时间加热对有效成分产生的不良影响,适用于对加热敏感的物质。而微波提取术有提取快、损耗小的优势。

除了直接在原材料中提取药物,也可以通过将原材料变为汁液而后将其蒸发浓缩的方式提取中药材中的精华。将提炼出来的精华素炼制成药片,一般是利用聚四氟乙烯板制成带刮板的搅拌器,这样不仅有利于传质、传热,提高蒸发速度,缩短浓缩时间,还能减少浸膏的粘底损耗,提高浸膏得率。

最后,烘干药片便成为了中药制作程序中的最后一道重要工序。我们现在一般采用的是微波真空干燥设备、双锥“三合一”干燥器和真空冷冻干燥器。微波真空干燥设备的原理为所提取出的浸膏直接吸收微波而整体加热,在真空状态下,微波的传递不受影响,浸膏中的水分容易排出,且需要的时间短,药物的有效成分损失小,最终炼制出的药丸药效较好。而双锥“三合一”干燥器的生产是全密闭式的,可以完全避免生产过程中药物对空气的污染,并能有效减少工作人员与药物的接触,从而降低药物对工作人员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相比较而言,真空冷冻干燥法是在低温低压下对提炼物进行干燥,有利于热敏物质保持活性,可避免药物在高温高压下的分解变性,同时保证药物中的蛋白质不会变性;且这一操作产品的封闭性强,可以有效避免在干燥过程中对提炼物的污染,保持药物最原本的药性。

结束语:

新技术装备在中药工业现代化中的运用,可以使中药工业得到快速的发展。虽然现在我国的重要工业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我相信,凭着中药自身所具有的优势,人们会逐渐认识到中药的重要性。国家在加大对中药工业的扶持力度的同时,也应当加强对中药的宣传力度,并培养专门的科技创新人才,加大对中药产业的技术装备的开发力度,从而使中药工业在新技术装备的助推下发展的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郭维图.新技术装备助推中药工业现代化[J].专稿与综述,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