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会计电算化实务操作步骤十篇会计电算化实务操作步骤十篇

会计电算化实务操作步骤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06:17

会计电算化实务操作步骤篇1

鉴于在eRp一体化影响下的课程内容特征,我们采用“学教并重”教学系统设计模式:

一、教学目标分析

基于职业教育“实训”“应用”为特征的教育模式,本课程教学的重点应放在企业多种经济业务处理模拟上,让学生熟悉不同类型财务软件处理会计业务的全过程以理解电算化操作的工作流程,增强学生会计电算化核算岗位实战能力。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中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都是初中毕业,知识接受能力、电脑的应用基础较差,学习会计信息系统操作与应用有一定困难。

三、教学环节设计

为了让学生快速有效地掌握学习,教学设计的主要思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情境创设

eRp环境下电算化系统会计核算处理,比起单模块环境下有更严格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在每个情境下再设计若干个工作任务。如设计11个单项实训和2~3个综合实训,确立商品流通企业、制造企业、通信企业三个行业作为会计电算化项目,每个项目下包括会计核算全过程。

2.信息资源提供

进行系统和软件功能操作方法介绍时,教师可用多媒体和投影仪为辅助,用5分钟演示讲解操作步骤方法,10分钟引领学生一起操作,之后,10~20分钟学生操作练习。教学演示中要重点结合会计处理程序讲清操作流程,同时讲清各模块包含的逆返操作功能。

3.自主学习任务设计

以一个制造企业一个月的经济业务为例进行实训,要求学生电算化软件操作账务处理。子任务如下:数据资料准备、账套初始化任务、录入记账凭证、凭证查询、期间损益结转、生产成本结转、销售成本结转、本年利润结转、生成后的凭证必须完成凭证审核与记账、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自定义表的编制、打印报表、工资管理、员工数据录入、工资数据录入,工资系统日常使用初始化、业务处理、期末处理、数据查询统计、固定资产管理、固定资产原始数据分析录入、固定资产调拨、计提折旧、清查等处理,往来账初始化、往来系统使用、往来户档案管理、往来账查询与打印等。

4.协作学习环境设计

实训前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组成一个财务部,组员分别担任企业的会计主管、会计员、出纳员。老师根据实训资料布置工作任务,制定工作计划,由各小组自主完成。在实训过程中,学生相互交流、合作、主导学习,老师进行指导。

课前准备好相关材料,如凭证等。将学生分成若干组分组讨论项目,每组4个人,学生讨论分别担任出纳人员、账务处理员、会计主管、单位负责人。实施项目任务发放学习任务书,小组成员按照已确立的工作步骤和程序进行工作,教师根据学生的实施情况,提示学生操作顺序。

5.学习效果评价

在每个阶段的任务完成后,教师都应及时引导学生围绕自己的表现及作业质量进行自我评估。各组介绍自己的工作心得及存在的问题,相互点评。老师对整个项目活动的总结,通过对比师生评价结果,找出造成结果差异的原因。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检测、评估,评测内容包括:凭证是否正确,凭证整理装订是否整齐、完整。最后强化练习设计,将上述流程应用于其他行业企业,由学生自主重复操作。

课堂教学在会计电算化实训内完成,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教师的演示根据子任务分步骤来开展,对重点步骤重点讲解,强调易错易漏步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针对中职会计类专业学生的特点,在机房内利用广播软件进行直观的演示和讲解,让学生掌握操作要领。

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也就是完成实际工作的过程。一个个子任务,除了学习软件的操作技能之外,还涉及会计的专业知识及跨专业的知识,进一步巩固和丰富了学生的专业知识。教师定期对各个子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查。由于任务环环相扣,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达到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何金伟.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职业性研究.湖南大学硕士论文,2006(7).

[2]梁平.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设计.财会月刊,2010(10).

[3]何克抗.教育技术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0).

会计电算化实务操作步骤篇2

职业能力导向的会计电算化课程学习情境设计适应课程特点,强调业务和实际操作,以会计核算对象为情境载体,按电算会计工作流程确定各情境工作任务,利用涉及整个会计工作循环并具能力递进关系的两大项目,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完整的工作过程。

关键词:

职业能力;会计电算化;学习情境;情境设计

高职教育应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已成为共识,高职院校进行职业能力导向的课程开发与改革迫在眉睫。会计电算化是与财会工作岗位密切相关的一门课程,也是财会类专业必修课程。职业能力导向的会计电算化课程学习情境的设计应遵循职业能力形成的内在规律,以实际工作任务为驱动,以工作逻辑为主线,并融入工作全程。

一、会计电算化课程分析

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技术开展会计工作的能力,是会计上岗综合职业能力的养成课程。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是财务软件操作的基本知识、技能和素质。学习该课程前应掌握会计基本理论,具备基本的手工会计处理技能,这是学习该课程所必需的知识储备,如学生不具备这些能力将影响课程学习的顺利展开。学生学习完该课程后应能利用财务软件独立从事会计工作。课程的核心内容是财务软件的操作技能,涉及的理论知识主要是软件系统的构造及其操作原理,也会涉及相关会计基础理论知识,但这些知识是学生在前续课程中已掌握的,不应是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这门课程要学生将已学会计理论知识与财务软件理论知识相结合,用软件完成财务核算工作。因而考虑到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要求与课程内容,该门课程学习情境设计应以学生为主体,精心设计与实际工作岗位联系紧密的任务。任务设计应根据实际岗位工作进行整体化系统化处理,并将相关理论知识融入任务,让学生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熟悉完整的会计电算化岗位工作流程,掌握会计软件构造及操作原理。从笔者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经验来看,一方面,学生对纯粹的软件理论讲解提不起兴致,对尚未在操作中运用到的相关理论缺乏感性认识;另一方面,学生对软件操作比较感兴致,在操作过程中,通过讨论、交流解决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学生能深入理解软件操作相关理论。另外,为了激励学生,每个任务要有明确的成果,提升学生完成任务的积极性和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方便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二、会计电算化课程学习情境设计思路

职业能力导向课程设计的核心是学习情境设计。根据工作过程及职业特征,将课程分解为主题学习单元,把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与实际应用环境结合在一起,即学习情境。学习情境设计的关键是根据每门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作用与地位确定学习情境载体类型,如可以选择以问题、活动、产品、设备、生产性零部件制作等为载体。选择了学习情境载体即确定了按什么样的工作逻辑为主线来组织课程内容。选择载体之前需要考虑,期望学生在课程结束时能做哪些他们在学习课程之前不会做的事情。会计核算的对象是“单位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学完会计电算化课程,学生应能用财务软件对单位以货币表现的基本经济活动进行财务核算。因而会计电算化课程学习情境设计的载体可为企业基本经济活动的核算,包括总账核算、固定资产核算、工资核算、采购核算、销售核算和库存核算六大具有并列与包容关系的学习情境。各学习情境在核算内容方面具有特殊性,如固定资产核算主要内容是固定资产增加、减少,折旧计提以及进行固定资产卡片管理等;工资核算主要内容是工资的计算、计提和分配等。但与此同时,各学习情境在核算工作流程方面具有一致性,按照系统初始化、凭证的填制与审核、系统记账与期末处理、凭证账簿查询和报表生成与输出五个步骤开展工作。综合以上六大情境载体以及各学习情境在核算流程上的一致性,每一学习情境将按核算流程设计学习活动,即按核算流程设计学生需完成的工作任务。以上设计思路既考虑了企业各项基本经济业务的特殊性又考虑了会计核算流程的同一性,既有新的知识技能注入又可以不断地强化相关职业能力的训练。一方面,不同学习情境的不同核算内容能让学生较全面地掌握企业各项基本经济活动的财务核算,且六个学习情境的核算内容难度是递增的。总账核算情境涉及基本的记账凭证填制、审核和记账等内容,固定资产核算情境涉及资产卡片管理及计提折旧等特殊业务,工资核算情境会有工资计算、个人所得税计算与工资分摊发放等特殊业务,采购、销售及库存模块会涉及大量原始单据的结算及审核问题,一项业务的完成往往要运用软件的多个模块,形成较复杂的业务流转及勾稽关系。另一方面,由于每个学习情境工作流程的趋同,按工作流程设计的工作任务会在一定程度上出现反复或递进性,能让学生在工作任务的执行中强化训练核心职业能力,并在情境变换过程中培养相关知识技能的迁移能力。

三、电算会计各工作步骤的具体工作任务

电算会计工作流程五个步骤的具体工作任务如下。

(一)系统初始化

系统初始化的主要工作任务是管理账套,进行财务分工,设置系统及模块的基本信息、参数、数据等,包括进行系统级初始化和模块级初始化。系统级初始化包括建立、修改、引入和输出账套,增加、修改和删除操作员及其操作员权限,设置系统公用基础信息;模块级初始化包括设置模块控制参数,设置模块基础信息以及录入初始数据。

(二)凭证填制和审核

凭证填制和审核的主要工作任务是进行凭证的录入、修改和审核,进行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折旧计提和分配、设备管理,进行工资数据的收集、员工工资的核算、工资发放、工资费用的汇总和分摊,处理应收应付款项的收回、支付和转账,核算存货的出入库和库存金额、余额,确认采购成本、分配采购费用和确认销售收入、成本和费用。

(三)系统记账与期末处理

系统记账与期末处理的主要工作任务是对已审核的凭证完成自动记账;定义并生成各类转账凭证,包括进行自定义转账生成和期间损益结转;完成自动对账工作,包括总账和明细账、总账和辅助账、明细账和辅助账户核对;进行期末自动结账工作,包括计算和结转各账簿的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终止本期账务处理。

(四)凭证、账簿查询与输出

凭证、账簿查询与输出的主要工作任务是进行凭证查询;进行科目账的查询,包括总账、明细账、余额表、多栏账、日记账的查询;进行辅助账的查询,包括客户往来、供应商往来、个人往来、部门核算、项目核算的辅助总账、辅助明细账查询;进行查询凭证和账簿输出。

(五)会计报表生成与输出

会计报表生成与输出的主要工作任务是进行报表模式设置,包括定义报表尺寸、行高和列宽、画表格线、定义单元属性、定义组合单元;进行报表公式设置,主要是计算公式的设置;进行报表数据的自动生成;进行报表数据的保存与输出。

四、会计电算化课程各学习情境工作任务设计

根据以上设计思路以及每一步骤的具体工作任务,遵循工作任务编排的职业成长性原则,以及课程内容由简单到复杂、单项到综合的认知规律。为了将完整的工作过程融入课程,帮助学生形成对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整体认识,课程分为两个完整的工作过程。第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是企业财务链的核算,涉及总账、固定资产和工资的核算。三个学习情境将以某企业某月发生的前后连续的财务链经济活动核算资料为对象,完成一个完整的工作循环。从表1可以看出,学习情境一“总账核算”和学习情境二“固定资产核算”包含核算流程中的四个步骤,只有学习情境三“工资核算”包含完整的五个步骤,因为最后一个步骤意味着一个会计基本工作循环的结束。第二个完整的工作过程是企业供应链的核算,涉及采购、销售和库存的核算。这三个学习情境将以某企业某月发生的前后连续的供应链经济活动核算资料为对象,完成一个完整的工作循环。学习情境四“采购核算”和学习情境五“销售核算”包含核算流程的四个步骤,只有学习情境六“库存核算”包含完整的五个步骤,完成第五个步骤即结束了这一轮会计基本工作。遵循学生认识学习规律,第二轮完整的工作循环比第一轮更高一层。另外,根据教学设计原理,一是认知需要被强化,即任何知识技能均需经过反复练习才能被掌握;二是要进行教学迁移,即要借助多样化的项目任务让学生灵活运用已掌握的知识技能。因此,课程除了这两个完整工作循环的核算资料外,还将结合对应强化任务资料,促进学生巩固相关知识技能。

五、会计电算化课程单个学习情境设计

真正意义的教学是“有目的地安排外部事件以促进学习过程”。课程学习情境确定之后,要使课程目标落到实处,学习情境编排达成应有的效果,需制订学习情境目标、工作内容、课时、教学方法、教学环境、考核评价内容方法等,对各个学习情境进行具体设计。学习情境目标应该是整个课程职业能力目标的具体化,是能力导向的表现性目标,以学生学完该学习情境能做什么来进行描述。学习情境目标的达成通常需要许多节课的学习及嵌于其中的学习活动的完成,工作内容即为预期目标,在规定的课时内学生要进行的学习活动就是学生应完成的简明扼要的工作任务。这种不同于以往教学内容的工作内容描述是职业能力导向学习的一大特色,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这种学习方式不仅有利于高职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也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职业能力的培养。就教学方法而言,与职业能力导向教学设计对应,考虑学习者的特点,建议除了不得不讲授的内容外,多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包括项目教学法、模拟教学法、演示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实验教学法等。教学环境即实现情境目标、完成工作任务、运用相关教学法需要的硬件设施及软件条件等。考核评价方面需廓清评价的主客体和评价的内容。此外还需确定学生学习该内容需具备的知识技能,以及教师组织教学需具备的知识技能。对每一学习情境具体的设计可以通过对学习情境的描述直观地表现出来。根据以上观点,以学习情境一“总账核算”为例进行会计电算化课程学习情境的描述。其他五个学习情境的描述方法同上,不再赘述。对各个学习情境进行描述需重点关注各学习情境能力目标的特殊性和层次性、工作内容的职业针对性、教学方法的行动性、教学环境的适应性以及考核评价的多维性。

作者:谢英姿单位:湖南外贸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会计电算化实务操作步骤篇3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案例教学;注意问题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9-0000-02

案例教学法是行动导向教学法中的一种,它指的是围绕教学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对呈现的典型案例进行讨论分析、归纳总结,从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不仅要掌握会计专业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外,还必须懂得操作计算机。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日新月异,财务核算软件的品种繁多,功能也越来越多,这就意味这学生今天在学校学的最新知识,在明天可能就会成为陈旧的技术,今天所学的某一种财务软件,在将来不一定会使用到这种财务软件,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不能只着眼于现有知识的灌输,而应该把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作为重点。

这几年来,我在把案例教学法应用到《初级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时,刚开始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后来通过慢慢摸索、反思、总结,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在我就谈谈会计电算化案例教学法应用到实践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案例设计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符合学生实际情况

会计电算化核算软件包括总账、报表、工资、固定资产等子系统,各子系统是相对独立又互相联系的,可独立练习又可综合训练。在设计案例时,先根据各个子系统的内容单独设计案例,包括一个教学的案例,两个练习的案例,让学生在掌握单个子系统操作的基础上再进行综合的练习。对于综合练习的案例设计上也是由简到繁的,第一个综合案例是由一些最简单的业务构成的,比如没有外币核算、对会计科目较少辅助核算,对凭证的处理只是简单的制单、审核、记账等,第二个案例就加了很多特殊情况下的业务处理,如有外币核算,有些会计科目增加了个人往来、数量、部门等辅助核算,对凭证的处理就多了修改、删除、冲销等处理。接下来的案例再逐步加深,如增加业务量,由原来处理一个月的业务增加到处理两个月的业务。这样学生才能对知识的掌握逐步加深,对账务的操作也会越来越有兴趣。

2重视学生作业的修改,用学生上交的作业作为典型案例

在案例教学法中,选择案例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所选的案例必须既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又要具有现实性,是学生触手可碰的。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学习基础较差,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老师要求做哪几个步骤就做那几个,做对做错也不管。有些学生接受能力较差,课堂上老师对每一个操作步骤都已经讲得很详细了,但真正让学生做练习时,还是有小部分学生感到茫然,不懂操作或操作错误的,这时就需要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案例,将学生出现的问题和不理解之处及时记录下来。利用学生上交的作业作为案例,及时批改,但批改方式与传统的作业批改方式不同。

我是这样批改电算化作业的:打开学生所操作的账套,检查是否有错,如果没错,提出表扬;如有错,就把错误的地方用图片的形式剪切出来,指出具体错在哪里,是怎么造成的,然后用图片加文字告诉学生修改的一系列方法和步骤,这些都用word文档记录下来,再反馈给学生,然后在课堂上以某一个学生错误的情况作为典型案例进行讲解,并让学生根据老师的提示自己找出操作的错误并按步骤修改正确。

我有时还在课堂上利用下课前的15分钟,请学生们停止练习,交叉检查学生操作完成的账务,找出错误的地方,提出修改意见并进行修改。

通过以上批改作业方式既让学生加深掌握会计软件的操作过程,又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生独立完成每个案例的操作与分岗位操作相结合

在学生初学财务核算软件时,要求每一个学生独立、完整、系统地完成一整套会计资料的操作,即从建立账套、系统初始化、日常业务的处理到期末处理再到报表的编制,都由学生单独完成。这时候学生在操作时都属于比较陌生的阶段,所以在学生练习时,教师要及时巡堂,一方面督促学生上机操作,一方面了解并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务必让每个学生都能全面掌握会计软件的操作方法,避免有些能力差的学生无法完成操作,依赖其他同学,对学习失去兴趣。

在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用财务软件处理一整套账务流程后,可选用一、两套账务综合实训资料作为案例,给学生进行岗位分工,让学生根据各自的岗位权限完成各自的操作内容。

通过这种先独立后分岗位操作的方式,学生既能了解账务处理的整个流程,又了解了不同岗位的工作职责和权限,还增强的学生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4在运用案例教学时,可采用会计软件正式使用前的试运行阶段的“双轨”运行模式

会计软件的使用或者说从旧系统切换到新系统一般要通过试运行(或称双轨运行),让新旧系统并行地运行一段较长的时期。在这段时间中要求使用会计核算软件的企业手工账和电脑账必须同时进行,试运行必须同正式运行一样要求,即必须按软件规定的业务流程处理会计业务,从实际出发完成日常会计核算和管理的一切工作,还要经常关注计算机处理过程,检查是否有异常情况发生,比较计算机与手工双方的处理结果,保证运行的结果要核对一致,这样才能保证软件的可靠性,最终实现甩账,独立实施会计电算化。在实际案例教学中也可以尝试采用这种“双轨”运行的模式。

这种模式往往是在学生完成会计专业的理念学习之后,进行会计综合模拟实训时来进行的,即利用同一套账务的案例让学生进行手工做账练习的同时也进行会计电算化上机操作的实训。我们对二年级的学生就是采用这种双轨运行模式的,学生在做完实习前的财务会计综合手工实训后,要求以手工实训的账务为案例,完成电算化的操作,然后让学生把手工账与电脑账进行核对,检查双方处理的结果是否一致。这样一来,一方面学生通过手工会计的操作对以前所学的会计知识和会计数据之间的来龙去脉的关系有了深刻理解,并能弄清其内部的勾稽关系,另一方面学生通过电算化上机操作与手工账相比较,能非常清楚和直观看出地对这两者之间的区别联系和优点缺点。

5采用案例教学的同时,可尝试采用倒推法来检验操作的正误

目前《初级会计电算化》课程实践教学中,主要目标集中于培养学生理解和应用会计核算软件的能力,而对应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没有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学生基本没有能力去解决应用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倒推法就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倒推法是与人们的习惯相悖的,但正是这一特点,使得许多靠顺向思维不能或是难以解决的问题迎刃而解,并能让学生进一步深化对问题的认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它能更好地服务于学习会计电算化的目的,因此在教学中应用倒推法,可以实现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目标,提高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比如在登录财务软件时,发现用户名和密码都输入正确了,但却打不开任何账套或打开的不是正确的账套时,就要想到与之有关的权限设置是否有误?是否该人员对要求的账套没有设置好权限?怎么检查?到哪里去检查?如何改正?又比如,工资管理模块中,工资的变动数据、工资的分摊设置都正确了,为什么工资分配自动生成的记账凭证数据却有误,有些员工的工资不能生成在记账凭证中,这时就要思考是在哪里出错了?是人员类别没设置好,还是其他的什么原因导致的?这时就要倒回去检查变动工资中对部门、人员的设置等有没有错误,从而找出错误的原因并进行修改,直到生成正确的记账凭证。这些在正常的教学练习中都不能体现的,但这恰恰是实际工作能力的一种具体表现,倒推法刚好解决了这个问题。

会计电算化实务操作步骤篇4

1教学背景分析

该课采用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该讲课内容为其中项目六“直流稳压电源的制作”中的第一节内容―整流电路。

该次授课对象是轨道交通技术专业二年级学生。在知识技能方面,具备整流和半波整流电路的知识;会用电子实验箱搭接半波整流电路;对半波整流电路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在学习中存在逻辑思维能力较弱,分析能力不强、计算能力较弱的学习障碍。

在行为特征上,他们好奇心强,模仿能力强,善于动手实践,喜欢交流经验,并有很强地展现自我的欲望。

2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结合课程标准和学情分析,制订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桥式整流电路的组成;理解桥式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

(2)能力目标:能使用万用表、示波器完成桥式整流电路输入电压、输出电压和波形的测量;会分析桥式整流电路中常见故障对电路的影响;会运用桥式整流电路输入、输出电压的公式进行计算。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增强安全意识和爱护设备意识。

依据课程标准兼顾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改革职教理念确定教学重点,结合学生具备的知识和能力,设立难点和教学关键点。

(1)重点:桥式整流电路的组成;整流电路输出电压、电流的计算。

(2)难点:桥式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及故障分析。

3教学方法及教学环境

采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任务驱动教学方式,借助信息化技术,让学生带着任务进行合作、探究学习,突出“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教学特色。

实训环境:理实一体实训室。教学资源:学习平台、情境视频、任务单、电子电路仿真软件multisim、ppt、无线投影、在线练习题、录像设备等。

4教学过程设计

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项目。

教师展示半波整流电路的波形图动画并提出问题:半波整流电路的缺点。学生通过观察课件中示波器的波形,并参阅教材共同讨论回答。然后教师展示桥式整流电路的输出波形图动画并提问如果现在需要给手机充电,整流电路部分应选择哪一个?

学生观察分析后,阐述它们的不同点,从而引起学生兴趣,使学生的思维很快进入课堂学习状态,同时引入该次课内容。

环节二:分组操作实施任务。

教师讲解该节课的任务,确认桥式整流电路的实施方案。学生小组合作,接受学习任务,确定实施步骤。利用电子电路仿真软件multisim,模拟桥式整流电路的组成,绘制桥式整流电路图。

步骤一:搭接桥式整流电路,该步骤包含两个小活动。活动1:认识电路组成。学生在学习材料和动画中通过彩色图片,逐一将元件展示。二人合作,迅速将电路所需元部件在实验箱面板上找出,在任务单中记录操作时间。活动2:搭接电路。学生借助平台资源“桥式整流电路组成”,搭接电路。此过程中,教师强调电路搭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并即时录像学生操作过程,以备评价。

步骤二:测量整流电路输入输出电压。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完成桥式整流电路输入、输出电压的测量,填写任务单。通过实际的动手操作,强化理论知识,使学生熟练使用万用表测电路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在此过程中,教师对学生操作情况进行实录,以备评价。

步骤三:用示波器观察波形。借助平台资源中的示波器教学视频,学生组内合作,用示波器观察电路输入输出波形并记录在任务单上,教师即时录像学生操作过程。

步骤四:分析电路,该步骤包含三个小活动。活动1:分析电路工作原理。学生借助学习平台中的“电路原理”动画,通过动画分析u2正半周、负半周时桥式整流电路的工作过程,并填写学习任务单。活动2:计算输出电压和电流。学生观看学习平台动画并结合步骤二和步骤三的学习成果,理解并记住桥式整流电路的输出电压、电流计算公式,通过做习题进一步强化计算方法。这样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对该次课重点知识的掌握。活动3:故障分析。学生利用电子电路仿真软件multisim观察故障现象,分析故障主要原因。通过典型电路故障的原因分析,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桥式整流电路的组成,这是该课重点之一。对典型电路故障进行汇总,能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思考,理解桥式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提高学生电路分析能力。

环节三:展示交流效果评价。

整个学习过程采用过程评价、结果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等多种评价手段,使学生增强自信心,培养表达能力和评价能力。

环节四:巩固知识自测练习。

学生利用平台资源的自测练习环节,独立完成自测练习,巩固所学知识。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既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也看到不足,有利于下一轮教学的开展和课改思路的延续及深入进行。

环节五:课后调查拓展任务。

会计电算化实务操作步骤篇5

“微课”具有教学时间短、文件容量小、教学设计精、教学效果好等特点。在网络时代,随着信息与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随着移动数码产品和无线网络的普及,基于微课的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在线学习将会越来越普及,微课必将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

二、计算机专业操作课采用微课教学必要性

笔者在去年暑假参加骨干教师省级培训时,和其他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课教师进行了交流探讨,了解到学生很少利用微课资源学习,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大部分在计算机实训机房上课。教师利用极域电子教室等软件上课,先通过向学生机发送广播的方式讲解演示操作过程,再停止广播让学生操作练习,教师辅导。这种教学形式有利于教师完成教学任务,但无法满足学生的差异化需求。这样就造成了整体教学效果不好,教师不能两头兼顾的情况。现在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是实践操作性很强的课程,需要通过实践操作来掌握知识与技能,部分操作由于细节较多,学生在短时间内难以全部掌握。如果教师能将知识技能及操作步骤录制成微课,把微课存放在计算机或云教学平台上,就可以使不同知识基础、不同技能水平的学生各取所需,不再局限于教师面授、学生听课的模式,满足学生个性化、深度学习的需求,更有利于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三、计算机专业操作课微视频的设计和制作思路

由于计算机专业操作课微课的主要用途是帮助学生进行自主、个性化学习,因此,微课资源应统筹规划、设计和制作。为帮助学生开展个性化学习活动,微课中的微视频资源应是针对一个知识点及技能操作步骤进行完整讲解的视频。设计和制作微课,应控制在5分钟以内最佳。除了给学生提供学习的微课资源,教师还应提供教学设计教案、讲解或活动所需多媒体课件、练习测试等。教学环节要具备导入、新授、实践、评价、小结等环节,导入时间不能太长,最好不要超过20秒钟。用ppt呈现本节课的任务目标及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教师讲解并演示操作过程,总结重难点和易错点。讲授线索要清晰、教师语言要得体、课后小结要快捷、呈现方式要专业。在微课视频学习完成后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在微视频的支持材料中应提供适量的练习题,以巩固、强化知识技能。

四、适用于计算机操作课的微课类型及制作方法

会计电算化实务操作步骤篇6

关键词: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内部控制审计

会计实行电算化后,会计工作的职能划分、责权关系、稽核关系及会计文档的管理形式等会计业务关系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通过会计信息系统审计可以找出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制度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更新与健全,以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

1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特点

内部控制是被审计单位为了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以及对法律法规的遵守,由治理层、管理层和其他人员设计和执行的政策和程序。计算机引入会计信息系统后,使内部控制本身呈现出了新的特征:

第一,数据处理的集中性。在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中,所有的会计业务都是按照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组织起来的,所有的会计信息均由同一套电算化软件执行多项业务处理,改变了以往手工会计的职能分割和人员分工的内部组织控制。在手工操作业务中,每一项经济业务活动都可以划分为授权、主办、核准、执行、记录和符合等步骤,并把这些步骤分别交给不同部门或不同的人员来办理。但在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大量的工作都集中于电子数据处理部门,一些职能部门往往只负责原始数据的生成、审核、编码以及分析处理计算机输出的报告。原始数据从输入计算机到记账、报表输出都是计算机自动处理,全部的责任与数据都高度集中在电子数据处理部门。

第二,会计资料存储介质发生了变化。传统的手工会计信息通常被记录于纸质的凭证、账簿、报表上,而在计算机信息系统中,会计档案包括打印输出的各种账簿、报表、凭证和贮存在计算机软硬盘以及其它存贮介质中的会计资料、程序。这些存放在磁性介质中的会计档案,更容易被损坏、修改、仿造和复制,特别是资料涂改不易留下痕迹,不易实现签字盖章等具有法律效用的手段。而且磁性介质在受热、受潮、弯曲、强磁场等因素的影响下会遭到损坏,易造成会计资料的丢失。

第三,电算化软件设计中存在着资料保密性、安全性差的特点。财务软件上的资料是企业的商业机密,直接关系着企业的发展。只要电算化软件是连接网络进行操作的,就会有可能遭到非法的入侵,以致窃取公司的内部机密,如果系统一旦瘫痪,或者受病毒侵袭,或者在未保存状态下突然断电,资料很难恢复。另外,大量的内部数据被存储于磁、光等介质中,一旦发生了火灾、水灾、被盗之类的事情,便会造成数据的丢失或损毁等情况;同时磁、光介质的保存对环境的要求会比较高,不仅要防水、防火,还要防尘、防磁等,这些都增加了数据的脆弱性。

2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审计的内容

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活动一般可以分为一般控制和应用控制两大类。内部控制应该与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相结合,应用于会计信息系统所产生的特殊控制,以监督企业经营过程的持续有效的进行,是提供可靠和及时的会计信息的重要保证。

2.1会计信息系统一般控制审计

①实施组织控制的审查,建立恰当的组织机构和职责分离制度,以便形成相互制约与牵制,实地的检查业务处理中是否存在发生错误与舞弊行为的可能性。

②系统开发与维护控制的审查,为了防止会计信息系统开发阶段的错误和偏差,审计人员应该确保系统的开发及维护过程和内容符合相关标准与要求,在软件修改后有无经过测试便投入使用,有无对修改作出详细的文档记录等。

③系统安全控制的审查,会计信息系统应采用安全性能良好的数据管理系统和操作平台,审计人员通过实地的观察,查看系统的运行环境是否安全,是否只有经过批准的人员才可以接触到系统的硬、软件以及数据和文档资料。

④硬件和系统软件控制的审查,硬件与系统软件通常是由计算机厂商直接提供的,是预先在软件内部设计好的,其功能和控制是比较可靠的。

⑤操作控制的审查,通过标准的计算机操作来保证高质量的信息处理,审计人员应当先检查操作的管理制度是否完整,操作员的人数、口令、使用权限等是否有着严格的控制管理。

2.2会计信息系统应用控制审计

①业务流程的审计,一般较为完善的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应当有着明确的业务处理流程,审计人员不仅要向有关方面了解这些流程以及其执行情况,还应当实际跟踪系统的业务流程。

②输入控制的审计,数据输入分为数据采集和数据输入两个环节,这两个环节主要是对手工输入过程中如果计算机发生错误,而拒绝接受错误业务的改正和提交的控制。

③输出控制的审计,输出控制用于确保由已授权的人员将计算机处理的输出结果通过信息系统的打印、网络发送或拷贝输出准确无误、及时地提供给已授权的接收人员,审计人员对输出日志随机的进行抽查,并检查相关授权是否适合。

3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审计的步骤

首先,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进行了解,尤其是与会计信息相关的部分,包括电子数据处理的组织、管理、人员和经济业务处理过程等。

其次,对与会计信息相关的内部控制进行初步审查及测试,即对内部控制设计和实际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并对内部控制的设计和执行的有效性作出评价。

再者,对信息系统内部控制进行评价,一是要评价控制的设计,即考虑一项控制单独或连同其他控制是否能够有效防止或发现并纠正重大错报。二是要评价确定控制是否得到执行,即某项控制存在且被企业正在使用符合性测试过程中。

最后,出具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审计人员根据对内部控制的审计情况编制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并针对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4结论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不断的加速,企业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所面临的风险也逐渐加大。与财务报告相关的信息系统所生成的信息的质量,对管理层能否做出恰当的经营管理决策以及编制可靠的财务报告具有重大的影响。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不仅需要企业高层管理者的高度重视,还需要信息系统应用部门的积极参与配合,才能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服务。

参考文献:

[1]石景秀.浅析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J].现代会计,2006年第1期.

[2]宛玉敏.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环境下内部质量控制探讨[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2(4).

[3]唐如军.浅议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审计[J].审计月刊,2009年第1期.

会计电算化实务操作步骤篇7

一、会计电算化对内部会计控制的影响

(一)基于分工的内控机制失去了作用

在手工会计环境下,单位会计部门通常根据会计业务性质的不同,即核算内容的不同,分设若干个岗位并配备会计人员,分别主管会计工作的一个方面,职责分工明确。各职能岗位通过对会计业务的多重反映和相互稽核,自然地形成了相互牵制、相互监督的局面。在电算化环境下,由于原有岗位的大部分工作都由计算机完成,数据处理呈现出集中性的特点,建立在岗位职责分工基础上的内控机制显然失去了作用。

(二)审查复核机制削弱

在手工会计环境下,账务处理工作被分成填制凭证、记账、结账、对账、编制报表等诸多步骤,按一定的程序完成。任何一个步骤都是对前面步骤的审查与复核,前一个步骤中出现的错误往往可以在后一个步骤中发现而得以纠正。如凭证的错误可以在记账中发现,记账的错误又可以在对账中发现,对账中未发现的错误还可以在编制报表时发现等。在电算化环境下,账务处理呈现出“一体化”趋势,从输入会计凭证到输出会计报表,一气呵成,一切中间环节都在机内自动处理,手工方式下的各处理步骤不复存在,审查、复核等控制机制随之削弱,甚至消失了。

(三)电子数据的可靠性面临挑战

在手工会计环境下,会计信息被记录于凭证、账簿等纸张上,对于一项经济业务的每个环节都要经过某些具有相应权限人员的签章,其法律效力是被广泛承认的;并且一旦出现错误进行修改时,无论采用何种方式都会留有痕迹。而在电算化环境下,账户记录和纸介质已逐渐分离,完全不必使用纸张作为账户记录的唯一载体,凭证、账簿、报表等均可在计算机中以电子形式存放。对于电子数据不易实现签字、盖章等具有法律效力的手段,并且电子数据可被轻易修改而不留任何痕迹。另外,电磁介质易受损坏,所以会计信息丢失或毁坏的危险增大。

(四)系统的安全性受到更大的威胁

在电算化环境下,所有的会计数据和处理程序都保存在计算机中,一旦计算机系统由于某种原因而无法运行,如突然停电、病毒发作等都会造成数据丢失。特别是在网络会计环境下,其开放性、分布式的特点也给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提出了更加严峻的挑战。一方面,由于网络会计系统所依托的internet/intranet体系使用的是开放式的tCp/ip通信协议,它以广播的形式进行传播,存在着搭截侦听、口令字试探和窃取、身份假冒等安全隐患;另一方面,网络环境下的分布式操作使系统可能受到非法攻击的点增多,黑客(Hacker)侵扰、病毒感染等破坏性极大。

二、电算化环境下内部会计控制的措施

通过以上分析可见,建立在传统手工会计模式基础上的内部控制方式在电算化环境下已受到巨大冲击,我们需要结合内部控制所要达到的目的和现代信息技术的特点采取新的控制措施。

(一)职能分隔控制

通过建立恰当的组织机构和职责分工制度,以达到相互牵制、防止或减少错弊发生的目的。要将系统内不相容职务划分清楚,由不同人员负责不相容职务,划分时可参照手工会计中职能岗位的分工,同时要符合计算机处理的特点。系统管理员、制单人员、审核人员及维护人员的职权是不相容的,必须分工明确,不得兼任。例如,专职系统操作员只能使用经编译并加密的程序,不能再接触系统设计文件、程序流程图及源程序清单,不能兼任会计及审核工作;审核与制单不能是同一个操作员;系统软硬件维护人员不能担任系统操作和会计工作。

(二)授权控制

在电算化环境下,原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部分地转化为人与计算机之间的关系,这就涉及到计算机如何识别上机操作人员的身份以及权限控制的问题,即对上机操作人员能够使用的资源加以控制。具体来说,谁有权进入系统,谁有权打开和使用哪一些文件,谁有权录入、处理、审核、查询和保管系统数据等,都由系统管理员或账套主管授权,然后利用口令密码的措施加以控制。上机人员只有在正确输入系统要求提供的口令密码后,才被允许对相关的功能模块及数据进行作业。这样,既可以防止非指定人员擅自使用系统,也可以防止操作人员超越权限接触系统,达到明确责任的目的。

(三)操作日志控制

操作日志就是系统的安全监控程序,它用来记录用户运行应用程序和使用数据的活动,以便使所有的操作都能留有记录、有迹可寻,日志记录是计算机审计工作中常用的资料。因此,日志文件应妥善保管,应由专人进行经常性审阅。值得一提的是,这种监控程序通常应在操作系统下运行,不受应用程序的控制和影响,而且不应让用户感觉到它的存在。

(四)防错、纠错控制

在电算化环境下,输入环节是用户与计算机的接口,工作量大且容易出错,而输入数据的准确性又是保证运行数据和输出数据正确性的关键。如果输入的原始数据是错误的,那么不论以下的处理过程如何正确,程序设计得如何合理,都不可能得到正确的结果。因此,会计软件一般都要根据输入的每一种原始数据的特点加入了适当的防错、纠错控制功能,并通过程序化步骤进行有效性、正确性校验,主要方法有:二次输入、平衡校验、界限校验、类型校验以及代码校验位校验等。

(五)修改控制

由于电子数据很容易被不留痕迹的改动,因此会计软件一般都要提供修改权限与修改痕迹的控制功能,防止电子数据被非法篡改。如对已经登账处理的会计凭证,软件只能提供留有痕迹的更正功能;对计算机根据机内账簿生成的各种报表数据,软件无修改功能等。对于凭证的错误,一般要分以下三种情况处理:①凭证填写错误,数据还未输入计算机。录入人员不得更改,应退回凭证填制部门纠正后再进行输入。②错误数据已输入计算机,但还没有登记有关机内账簿。如果是输入错误,录入人员可以直接修改;如果是凭证出错,则应退回凭证填制部门纠正后再由录入人员进行修改。③错误数据已登记有关机内账簿,只能通过输入记账凭证的方法进行冲正或补充(即红字冲销法或补充登记法)。但不论在何种情况下,审核功能与输入、修改功能都不允许同一个操作员使用。

会计电算化实务操作步骤篇8

1.教材不规范

会计电算化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核心来设计课程体系,教材的知识体系要求理论与实践并重。然而当前市场流通的统编会计电算化教材尽管很多但真正适用于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却很少。一类教材的知识结构偏重于理论介绍,大篇幅讲述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概念、理论,实际操作指导很少,使学生感到厌倦,教学效果差。另一类教材的知识结构偏重于实务,以案例为主,讲述操作程序及步骤,实用性强。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比较高,似乎是符合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但此类教材会导致学生的理论功底差,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2.教学方式单一

在教学方式上,相当一部分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是介绍所用财务软件的使用步骤。教师在此无疑成了一种活化了的软件说明书,根本体现不了教师应有的业务水平和业务素质。此种教学方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实践性得不到提高,亦不具备很好的职业判断能力、创新能力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3.师资力量薄弱,缺乏专业实践指导教师

由于会计电算化是集计算机知识与会计业务知识于一体的复合型课程,且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需要教师既要具备会计专业知识又要掌握计算机操作知识。然而现阶段大多数高职院校从事电算化课程教学的师资力量非常薄弱。在我院,每次上电算化课只有一个主讲教师,上机实验一个老师带4050个学生,指导力量有限,难以一一对学生进行手把手的个别指导和检查。学生在操作中,遇到的无论是系统问题,还是操作问题,都不能得到及时指导,实践能力大打折扣,实验效果不理想。

4.实验室建设不健全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特殊操作技能课程,其对软件、硬件的要求以及所处环境要求都比较苛刻,因此需要学院为会计专业配备必需的专有实验室。我院在会计电算化实训室建设方面较为健全,现已建成了湖北省省级实训基地,基本能够全面满足教学需要。然而许多高职院校由于决策者的重视度低以及学院经费不足等原因,在专业机房建设及更新方面都比较滞后。

二、改进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建议

1.加强教材建设

建议高职院校在教材的建设上,应立足于自编为主购买为辅的原则,结合本校的教学特点,以特定企业的具体业务为案例编写讲义,在逐步完善的基础上再出版发行。教材在内容安排上应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原则,以会计电算化操作能力为基础,以系统管理和日常维护为核心,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2.改进教学方式

长期以来,在电算化教学中,我们对于激发学生思维、增强其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判断能力、促进学习的主动性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广泛利用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教学手段将具体案例制作成课件,采用多媒体教学法、演示法、实验法及开放式教学法等方式实现讲、演、练一体化教学模式,有利于教学形式的活跃、教学效果的提高。

3.提高师资队伍建设

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程要求指导教师要具有过硬实际操作技能、丰富的会计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以及计算机基础知识。因此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会计电算化的实践教师要定期接受软件公司的培训专业教师。只有深入软件公司接受针对性专业知识的培训学习,才能更好地进行教材的编写及实践课程的操作与指导。或是专业进修或是到企业进行挂职练习,充分了解电算化在企业中的实践应用情况。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组织实践教学,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

4.加大实训基地建设

在会计电算化专业机房建设方面应加大投入保证实验所需要的软、硬件的需要,也可采取校企合作以及学院与软件公司合作的方式进行建设。在机房建设中要切实、可行,不能流于形式。内部以局域网结构建立计算机配置尽量合理,能够满足相关数据库及财务软件的正常运行。同时机房还应配有投影仪等多媒体教学设施以便于教师边讲解、演示,边让学生练习。

会计电算化实务操作步骤篇9

如果在信息技术课上纯粹让学生打打字,玩玩游戏,那就严重丧失了课程设置的目的,只有明确教学目标,切实优化教学过程,才能上好信息技术课。学习word时,在学生基本学会文本编辑、文本框操作、图片插入、艺术字制作等技巧后,我出示一张图文并茂word小报,要求学生照样子学习制作word小报。当大家拿着用自己学到的技能制作出的一张张精制漂亮的电脑小报回家时,这心里就别提有多高兴了。

如在学习powerpoint的超级链接前,先让学生花时间制作一份《自我介绍》,目录可以为“自我推荐”“我的爱好”“我的作文”“我的……”等等,要求既要选用剪辑库的素材,又要有文字输入。

对于信息技术常识性的知识教学,如教学计算机的发展史、计算机的组成、计算机的日常维护和病毒预防以及计算机的用途等,以及计算机操作性知识的原理讲解和操作步骤的讲解都适宜用讲授教学法。

示范教学法是我在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一些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步骤都需通过教师的示范学生才能理解。如:讲windows操作基础时,讲文件夹的创建,其操作步骤为:1.进入到指定位置;2.文件一新建――文件夹;3.转换输入法;4.把鼠标移到新建文件夹,点右键,选重命名;5.输入文件夹的名字。

会计电算化实务操作步骤篇10

【关键词】调度逐项操作方案优化

1概述

随着电力市场的逐渐成熟,各项法律法规日臻完善,电力企业不仅要保障有电可供,而且必须不断提高供电可靠性和安全性。如何减少调度操作、方式调整过程中对用户的停电时间,是调度部门特别是调度运行专业需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本文中将济源电网所属王屋、苏岭、邵原三个西部山区变电站所构成的35kV供电网络简称为王、苏、邵系统,结合王、苏、邵系统方式调整操作的方案和步骤,讨论分析调度逐项操作过程中可以优化的一些环节。

2济源西部电网主要特征

济源电网西部山区电网结构薄弱,苏岭、邵原、王屋变电站供电方式非常薄弱,主要由35kV虎苏线和35kV白王线两道电源供电。同时,西部山区夏季雷电频繁,输变电设备经常出现雷击跳闸,方式调整的操作经常会发生。苏岭、邵原、王屋三个变电站所带负荷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小煤矿和小冶炼企业,多属于用电大户,而他们往往又没有完备的双电源系统,所以当发生停电故障时,迫切需要尽快恢复送电。因此,优化王、苏、邵系统方式调整操作方案,缩短用户停电时间,非常具有现实意义。

王、苏、邵系统接线图(曲线框内为王苏邵系统)如图1所示。

由图1可见,35kV虎苏线和白王线为王、苏、邵系统的两条电源线路,但由于这两条电源来自不同的220kV变电站,原则上不能合环运行。所以无论何种运行方式下,该系统在倒换电源、调整运行方式或电源线路检修时,必须停电操作,从而导致该系统内全部或部分用户的供电中断。

3影响操作方案的因素

3.1调度操作中把握的安全侧重点不同

部分调度员在操作过程中更重视电网和输变电设备的安全,而另一部分调度员则更重视所带用户的安全可靠供电,所以进行的操作方案就有了差别,导致操作步骤和时间不尽相同。在这类牵涉多个厂站的操作中,一般我们采用的都是调度逐项操作方案,其中的步骤先后顺序可以根据调度原则进行调整,只要不影响安全性都是可以的。

3.2操作时电网潮流不同

面对日益扩大的电网和负荷,负荷起伏潮流变化时刻都在发生。各站的负荷也在随时段不断发生着变化,虎苏线和白王线的运行方式同时还要考虑上级主变的负载情况。所以,运行方式的不同,也影响着操作方案的确定。但是,对操作方案而言,是按照调度规程和电网安全逻辑来制定的,操作顺序不会因此而发生大的变化。

4操作方案的优化

4.1分析和实施

针对我们分析的原因,依据有关规程,并结合王、苏、邵系统的负荷实际和正常运行方式,我们编制了以下的操作方案并讨论。

当前王、苏、邵系统正常运行方式:虎苏线运行带苏岭、邵原变,白王线带王屋变,王苏1开关冷备。

操作任务:虎苏线由运行转冷备用。

以调度操作命令票的格式列出各操作方案主要步骤,见表1、表2、表3。

由操作方案可知,断开虎苏1开关时间为停电开始时间,合上王苏1(王苏2)的时间为恢复送电时间,这其间为停电时间。显然,方案一为按部就班操作,方案一和方案二是我们常用的方案,对用户停电持续时间应该为最长,但相对最安全,因为避免了直接对线路和主变送电,对系统冲击最小,对电网设备也没有任何损坏。

方案三为适当进行了并项操作,对用户停电时间最短,但有直接对线路和主变送电的情况,对系统有一定的冲击,这种操作带来对空线路的冲击电流,主要是电容电流,按照0.03a/km计算,虎苏线、王苏线最长不过20km,最大充电电流为0.6a,经计算和验证,系统可以耐受,且不影响线路过流保护最末一段。因此方案三为我们最终的优选方案。

4.2实施后的效果

从6月下旬开始,调度人员对王、苏、邵系统和虎苏线共操作6次,均采用方案三。用户停电时间平均为18min;而以前采用方案一、二的停电时间往往在30min左右。如图2所示。

可见,使用优选统一方案后,停电时间有了明显缩短,平均缩短时间10min以上,提高了对苏岭变、邵原变用户的供电可靠性,特别是大大提高了所属高危用户的安全性。

5有待深化的问题

操作中冲击电流的问题,需要进行尽可能确切的计算,如果包括所带的变压器,则计算方法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不能简单用上述经验公式来计算。这需要归纳出相应电力系统的网络等值图,进行归算,鉴于本网络比较简单,而且主要冲击电流来源于线路充电电流,故暂未详述。今后针对不同的网络,应区别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