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绿色化学工艺的案例十篇绿色化学工艺的案例十篇

绿色化学工艺的案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02:54

绿色化学工艺的案例篇1

一、重视案例教学,增强学生对制药工艺绿色化的感性认识

采用绿色工艺、实行清洁生产是制药工业的发展趋势和必然选择。为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授课中可以适时引入几个经典案例配合理论方面的讲解,以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美国女生物学家RachelCarson1962年出版了题为SilentSpring的专著。她告诫人们,DDt等农药的使用导致鸟类数量急剧下降,使万物复苏的春天居然听不到鸟鸣,成为“寂静的春天”。该书揭示了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吹响了环境保护的号角。为了从化学和化工的源头防止污染,以原子经济反应为核心的绿色化学应运而生。本案例可以让学生体会传统制药业忽视污染控制、破坏生态环境,竟成了催生绿色化学、绿色过程工程的重要因素;绿色化学是化学发展的必由之路,绿色过程工程是过程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从而产生学习绿色过程工程原理与技术的自觉性。1984年12月3日凌晨,作为农药生产原料的光气溢出到印度博帕尔市(Bhopal)的人口密集地区,导致32万人中毒、2500人直接死亡的严重后果,业界由此得到一个减免使用剧毒原料的警示信号。调查显示在事故发生时,冷却系统、温度指示器、燃烧塔都不能起作用,这表明事故还与设计错误、疏于管理等有关。此案例让学生体会到要提高工业过程的绿色度,一方面要采用无毒、无公害的合成或天然原料,从源头上尽量减少甚至杜绝污染和危害;另一方面,必须从工艺和设备两方面着手,大力研究和开发从整个工程链中消减污染的绿色工程技术,并强化生产系统的优化管理,提升员工素质。20世纪50年代,沙利度胺曾作为镇静剂用于缓解孕妇妊娠反应。1961年发现服用外消旋的沙利度胺(反应停)的孕妇产下了四肢呈海豹状的畸形儿,累计致畸案例多达17000例,成为20世纪医药界最大的药害事件。后来的研究表明,沙利度胺的致畸性是由(S)-异构体引起的。此案例能让学生体会产品的绿色化是绿色过程工程的重要指标,绿色化工产品应对人类和环境无毒无害;若对映体具有不同的药理活性,开发单一旋光异构体药物符合绿色过程工程原理。

二、用绿色过程工程原理引导学生改变传统的工程观念,培养学生的“当代工程观”

工程观念的强弱和趋向直接决定着研究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实践能力,教学中应加强学生的工程观教育,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工程思维。工程观是人们关于工程活动的基本理念,是认识和进行工程活动的指南。在当代学科交叉渗透的趋势下形成的当代工程观是对传统工程观的扬弃和超越。[4]传统工程观以科学理性和技术理性为主导,而对人文理性和生态优化较为忽视。当代工程观把工程理解为生态循环系统中的生态社会现象,视生态环境为工程活动的内生因素,工程活动不但受生态环境的制约,而且应按照生态规律重塑生态活动的方式。[4]这与绿色过程工程的内涵一致,强化绿色过程工程教学,有利于贯彻当代工程观教育,有助于培养对可持续发展具有强烈责任意识并具有良好创新素质的未来建设者和管理者。化学制药工艺学是研究、优选符合大规模药物生产的工艺路线和工艺条件,从而以最安全、最经济、最切实可行的方式完成药物制备的一门学科。生产工艺研究按研究阶段可分为实验室工艺研究、中试放大研究和工业生产工艺研究。该课程与生产实际紧密相关,适宜强化工程观念教学。朱宏吉、元英进等指出,[5]制药工艺学可指导学生完成制药工程课程设计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即工艺计算和工艺流程的组织,使学生将符合Gmp要求的制药车间工程设计基本原则、制药设备选型与设备结构的设计结合起来。笔者认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还应该学会按当代工程观的要求,根据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环境友好的原则,选择、优化药物及中间体的制备工艺。实践表明,强化绿色过程工程教育,对学生在制药工程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毕业论文中选择、设计绿色工艺具有非常突出的指导作用。据众多学习过本课程的毕业生的反馈信息,不论他们是否从事制药业,都能自觉运用绿色过程工程的观念开展工程项目的开发、评价和实施,学生毕业后体会到了学习绿色过程工程原理的更大收获。

三、强化绿色过程工程教育的教学设计

经过多年的摸索,绪论部分教学中引入生命周期评价(LCa)、[6]原子经济性(ae)、[7,8]环境因子(eFactor)、[8-10]环境商(eQ)四个概念是必要的和可行的。[8-10]生命周期评价(LCa)是一种评价产品、工艺或活动,从原材料采集,到产品生产、运输、销售、使用、回用、维护和最终处置整个生命周期阶段环境负荷的过程,是从“摇篮”到“坟墓”的过程。它首先辨识整个生命周期阶段中能量、物质的消耗以及环境释放,然后评价这些消耗和释放对环境的影响,最后辨识和评价减少这些影响的机会。生命周期评价是实施绿色过程工程的重要工具。掌握生命周期评价的概念有助于学生从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综合思考新产品设计、新工艺开发和旧工艺改造,生命周期评价的概念为在授课过程中灌输、剖析绿色过程工程原理提供了线索。传统化学采用收率作为评价某化学反应过程或某一产品合成工艺优劣的标准,这种做法已沿用了上百年。只注重收率往往会忽略合成中使用或产生的不必要的化学品,收率指标难以反映废物产生数量的多少,不足以完全反映原料的综合利用效率。欲充分利用资源和消减废弃物排放,只有使反应物分子中的原子尽可能多的进入目标产物中。B.m.trost于1991年提出了原子经济性(ae)概念,[7]为评价化工过程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原子经济反应处于绿色过程的核心地位。R.a.Sheldon提出了e因子和环境商(eQ)两个概念分别用于快速评价反应过程中废物产生的数量和废物对环境产生的潜在影响。[9]R.a.Sheldon给出了传统制药业的e因子范围常在25~100kg/kg,[8]远高于炼油和大宗商品生产行业,这说明制药业实施绿色过程工程技术任重道远且正当其时,强化绿色过程工程教育是制药业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绪论部分在介绍绿色过程工程内涵的基础上,着重辨析上述四个概念,生命周期评价为绿色过程工程教学提供了线索,其余概念则可直接服务于每一部分教学。依据制药工艺学主要讲授内容,总体教学设计如图1所示,绿色过程工程教育是一个线索分明、重点突出的有机的整体。期望学生能够学会科学的研究方法。例如,热力学以经验概况的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为基础,经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建立了几个热力学函数,通过“状态函数法”,即在相同的始终态间,能动地设计可计算的过程,解决了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问题。理想气体、理想溶液是实际气体、实际溶液的理想化模型,实际气体通过逸度、实际溶液通过活度进行相应校正,可以简单地解决热力学、动力学问题。

(一)通过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物理化学课程公式繁多。对于有代表性的公式,授课中用板书逐步推导,一方面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另一方面能教会学生处理问题的方法,培养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在化学热力学公式的推导过程中,每一步都可能引入限制条件,这种条件也是该公式的适用条件,使用过程中必须注意。在授课过程中,我强调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注重学生思维的梳理。

绿色化学工艺的案例篇2

[关键词]祥云火炬;形式美;工艺美;材料美

[中图分类号]J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1)36-0042-02

1引言

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祥云”,是全球化时代由中国企业主导的,跨文化背景、多专业协同设计的一个成功范例。这种成功的设计范例,对于如何从绵延千年的华夏文化中汲取创新灵感,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论文从形式美、工艺美、材料美三个方面对北京奥运会的祥云火炬进行了美学分析。

2祥云火炬的美学分析

2.1祥云火炬的形式美

形式美基本原理和法则是对自然美加以分析、组织、利用并形态化了的反映。从本质上讲就是变化与统一的协调。它是一切视觉艺术都应遵循的美学法则,贯穿于众多艺术形式之中。祥云火炬整体造型线条流畅,以银红两色为主色,上部以银色为主,下部以红色为主,形体优美修长而略显弯曲。其设计主要通过以下四个方面传达其基本理念:云纹、漆红、人本、科技。云纹是华夏文化的符号特征;漆红是千年的中国印象;人本是细致的人文关怀;科技是艺术与技术的完美结合。

祥云的文化概念在中国具有上千年的时间跨度,其所代表的“渊源共生,和谐共融”的意象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化符号。它是轻盈飘逸、神秘,又能够穿透人心弦的线状形象,是一种不同于西方体量感的艺术元素,富含东方韵味。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漆红色的、预示着“祥云升腾”的云纹铭文被雕刻在火炬上半部分银色的铝合金表面上。这些云纹不仅作为千年华夏文明被抽象出来的符号,使整个火炬凝练了厚重的中国文化特色,而且给整个奥运火炬注入了几分轻盈和灵性。

火炬上下按比例均匀分割,祥云图案和立体浮雕式的工艺设计使整个火炬高雅华丽、内涵厚重。它采用了类似纸卷和画轴这一极其富有中国特色的别致造型,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纸融入到奥运火炬设计中。灵动别致的纸卷造型的奥运火炬背后蕴涵着千年华夏文化的内涵和对奥林匹克精神的诠释,它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巧妙地表达了借奥运火炬向世界传递中国文明的美好心愿,也完美地契合了追求和平、文明、进步的奥林匹克精神,突出了设计的人文主义关怀,传达了一种真实而感人的意愿。

2.2火炬的工艺美

祥云火炬长72厘米,重985克,燃烧时间长达15分钟,在燃烧稳定性与外界环境适应性方面达到了新的技术高度,能在每小时65公里的强风和每小时50毫米雨量的情况下保持燃烧,真可谓是工艺先进、设计巧夺天工,是我国高科技的浓缩。其工艺美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加工过程中的精确度、安全性和符合人体工程学。

火炬分为上下两部分外壳、燃烧器和燃料罐几个部分。从正面看是云形,从截面看却是一个心形。这在工艺上是极其微妙复杂的,要求极高的精确度。火炬采用铝合金切削加工薄壁整体内外表面成型,在切削时不允许出差错,如果稍有偏差,缺口就无法弥补。其二是云纹加工程序。设计人员对于云纹加工程序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求加工表面没有杂色和污点,图案腐蚀前的遮蔽工艺不能有问题,否则纹样就会走样、变形。加工好图案后要对图案进行酸碱处理,其后是模具蚀纹工艺。

在20世纪初,英国人泰罗设计了一套研究工人操作的方法。研究怎样操作才能省力,高效,并订出相应的操作制度,人称泰罗制,这是人体工程学的始祖。现代,人体工程学在设计过程中已成为设计师自觉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这种方法更具科学性,更重视与舒适感相关的各种心理和生理问题。设计可以从人们日常的知觉感受、认知感受、情绪感受出发,分析各种审美需要。

祥云火炬设计中很多地方考虑到了火炬传递者不同的情感需求。通过火炬上的图案、色彩、材料的不同搭配,使得他们产生心理共鸣。因为要满足和适合人体的要求,在祥云火炬设计中充分考虑到了人的因素,首先是尺寸合适、高低合适、方便使用,设计和制作更考虑到安全、效率。例如这个奥运火炬重约985克,而这个重量对火炬手来说是比较适合的,这是因为设计师对它的重量有过深入的分析,不能太轻,拿在手里没有分量,但也不能太重,否则火炬传递者容易感到疲劳。火炬内壁设有隔热层而外面金属表面则喷涂了高触感橡胶漆。经过人机工程学考虑的握柄,使举握舒适的火炬在每一设计细节中诉求着东方文化的特征――细致的人文关怀。再如祥云火炬由于燃料罐里面的燃料是液体,变成气体需要吸收大量的热,使自身温度降低,很容易结冰,甚至冻伤火炬手的手。所以设计了导热棒,把火炬上端火焰产生的热量传导下来,防止燃料罐过冷,这是由于火炬在燃烧时使上热下冷而温差悬殊。

2.3祥云火炬的材料美

近年来随着地球环境的逐步恶化,人们面临越来越严重的环境危机,绿色设计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绿色设计是20世纪80年代末出现的一股国际设计潮流。在20世纪60年代末由著名的工业设计师及教育家维可多•佩帕尼克提出。其观点是我们周围的事物都是由设计师创造的,设计师在满足客户和用户要求时不能够仅仅停留于美化作用,更应肩挑起培养和引导人们社会伦理价值及道德的重担。每一个有良知的设计工作者都应该在自己的设计中融入绿色设计的理念,用自己的作品向全人类宣传绿色环保的设计理念,引导大众理性消费,让环保的理念深入人心。而祥云火炬的设计在这一方面无疑是一个成功的典范。

祥云火炬外采用铝合金,通体采用高品质铝合金自由曲面延展成型,这种材质延展性强、重量轻而且光泽度好,经济而又不失现代感。火炬外部表面喷涂了橡胶漆,这种材料多用于日常生活用品,用于火炬尚属首次。火炬的燃料为丙烷,这是一种价格低廉的常用燃料,其主要成分是碳和氢,燃烧后只有二氧化碳和水。以上两种材料都是绿色环保的材料,不会造成污染。它们充分体现了维可多•佩帕尼克提出的绿色设计的理念,表明了我国政府对待奥运会认真办事、节俭筹备的指导思想,体现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的主题。

3结论

绿色化学工艺的案例篇3

关键词:绿色理念;环境艺术;艺术设计

环境恶化已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一大难题,在环境污染持续恶化的今天,如何更好的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已成为急需我们解决的重点问题。绿色设计理念是基于生态、可持续、创新角度提出的新型设计理念,积极探究绿色理念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1绿色理念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原则

1.1节约性

节约性原则是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所需遵循的重要原则,在具体设计过程中,设计者应在坚持设计主题性、艺术性的基础上,简化、优化设计方案,尽可能减少方案中不必要的资源浪费,通过优化设计更完美的展现艺术设计的内涵。

1.2自然性

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应遵守自然界的发展规律,遵循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以及人与生态环境之间的自然和谐规律,在充分利用、开发生态环境的同时,对其进行合理保护,更好的促使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1.3舒适性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人们对生活舒适性的要求大幅度增加,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设计者应在绿色理念的指导下,分析人类对环境、健康的需求程度,全面提升艺术设计的舒适性,为人们提供舒适、优美的生活环境,更好的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

1.4安全性

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设计者应在绿色理念指引下强调安全的重要性,通过多方面的艺术设计,更好的保证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安全,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贯彻到实处。

2绿色理念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渗透

2.1提高设计的和谐性

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设计者应充分考虑人文、自然、污染之间的关系以及自然与艺术之间的关系,上述问题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均会影响到绿色理念的合理应用。例如,我们单独分析一下艺术设计的内部空间问题,在具体设计中,需要深入研究室内空气质量这一指标,若室内存在大量的有害气体,则必须进行开窗通风。其次,设计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掌控能力,全面分析装修材料的放射性,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工程设计、建筑施工等存在的各种问题。在设计过程中,还需要较多的考虑空气流动、室内采光等指标,在保障室内采光的基础上,通过合理设计,全面提升室内空气流通效果,保证室内设计的舒适性。在尽可能降低资源浪费的基础上,促使自然环境与艺术设计方案融为一体,促使两者形成互相促进、相互发展、和谐共存的关系。

2.2提高资源利用率

能源资源短缺是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新形势下,设计者必须重视能源短缺问题,通过合理的设计方案,全面提高资源利用率。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我们也应重点强调资源利用率这一问题,从光线采集、节约用水、温度控制等角度入手,优化设计,全面降低能源资源耗费。例如,在进行居民住宅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门窗的空间位置以及数量,这会直接影响采光以及温度控制。例如,苏州博物馆就是充分利用天光的典型著作,设计人员设计了顶部侧面进光的方式,极大发挥了自然光照性能。与此同时,怀旧木构架以及金属遮阳片的应用不仅能有效过滤了光线强度,还能充分显示光线变化的层次性,独具匠心。

2.3积极应用绿色材料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绿色材料兴起并得到广泛应用。绿色材料的使用,能有效降低工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依赖性,能在有效降低材料消耗基础上,全面提升材料使用效果。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设计者应积极使用绿色材料,用绿色材料规避传统建筑装饰材料的不足,并为绿色理念的应用提供重要保证。在绿色理念的指导下,坚持循环利用、高效的原则,优化各项设计环节,积极采取自然、舒适的装饰。与此同时,在资源能源利用方面,也应积极选择清洁能源、可再生资源,在降低环境污染的同时,更好的满足人们居住需求。绿色材料有着传统材料无可比拟的优势,绿色材料的环保属性与绿色设计概念相吻合,积极应用绿色材料也是拓宽绿色理念的有效方式。

2.4全面提升设计人员设计技能

全面提升设计人员专业技能,是践行绿色理念的重要步骤。具体可从如下方面入手:①设计人员应充分利用自身经验与专业素质,积极创设自然感的空间,提高内外空间环境的配合性,充分利用空气、阳光等自然因素促使建筑内化形成完整、统一的整体。②室内造园。通过室内造园方式,全面提升室内绿感与自然生态环境。③增添自然趣味。在具体设计过程中,应注重自然趣味,积极关注材料、颜色等组合,将绿色概念与环境设计有机结合。

3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以绿色理念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原则为切入点,从绿色设计、资源利用率、绿色材料、人员素质等角度入手,详细论述了绿色理念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渗透,多方面入手,旨在全面提升现代环境艺术绿色设计质量。

作者:张更峰单位:德州学院

参考文献:

[1]张杰.绿色设计理念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实践应用[J].中华民居,2014(1).

绿色化学工艺的案例篇4

【关键词】民间美术造型拼布装饰画主要材料配色技法制作工艺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5C-0168-02

拼布艺术是国际上流行的历史悠久的古典唯美手工艺术。它起源于13到14世纪之间,最初盛行于英国,当时的英国人为了保暖利用零碎的布料拼在一起,制作成各种各样御寒的被褥。拼布文化是人们热爱生活、勤俭节约的体现。本文的拼布载体形式是装饰画,运用民间美术造型设计来表现劳动人民勤劳、善良、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它不仅可以作为环境美化的装饰品,也可以丰富民间的民俗活动。它不仅代表着民族团结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具有手工、手艺的传承性质。本文试分析民间美术造型拼布装饰画的艺术价值,介绍民间美术造型拼布装饰画的主要材料和配色技法,并提出民间美术造型拼布装饰画的制作工艺,以促进民间美术造型拼布装饰画的再设计,实现这一艺术的不断传承、发展、创意、创新。

一、民间美术造型拼布装饰画的艺术价值

很多手工艺术作品作为商品进行销售时,往往价格偏低。这是因为人们的认知问题。很多人觉得布艺产品就是由几块布料制作出来,并且似乎难度并不高,因此,应按照他们的心理价格来进行销售。布艺手工作品标以较高的价格时,往往并不为大多数人们所接受,人们更愿意购买某些品牌的工业化产品。所以手工艺术作品的价格往往被压得很低。设计师往往得不到应有的报酬。这其实是一个普遍的现象。这一现象说明,手工艺术的文化价值没有被体现出来,而且没有形成一定的品牌,被认可。如何提高手工艺术作品的认知价值,下面就从几个方面来探讨民间美术造型拼布装饰画的价值。

(一)精神文化的传承

民间美术造型拼布装饰画,是在民间美术造型的基础上进行设计与制作的,以民间美术图案为原型。民间美术图案来源于人们生活当中的劳动记录、生活记录,人们在劳动的时候,把劳动的过程记录下来,是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又或者是对幸福生活的祈祷与向往的记录,一代传一代,每一代生活习俗、风土人情、生活地域的不同,又孕育了不同风格的画案。这些图案其实是历史,也是风情。我们通过对这些美术造型的收集与整理,不仅了解我们祖祖辈辈的优秀文化传统,了解他们的生活,而且继承他们的优良传统。就比如“中国梦”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明和谐、敬业诚信等一系列的图案,也是民间美术造型其中的一部分,它激励我们团结和谐,爱国,奋进努力,是我们精神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所以民间美术造型不但具有美好的传承性,也是非文化物质遗产中的一部分。

(二)手工艺术的独特性

民间美术造型拼布装饰画是通过手工制作出来的装饰画作品,它不同于机器大批量生产的纺织产品,具有整齐、一致性的特点。每款装饰画因为人工缝制与制作而成,都带有一种手工性的拙感,让人一看到成品就可以感觉到制作人的一针一线的质朴感。就是因为这种笨拙的感觉,才会让它这么吸引人。民间美术造型拼布装饰画图案及色彩的复杂性,决定了它只能用手工来制作。

拼布是一项复杂的过程,不像绘画,在纸上描绘就可成形。它的制作工序繁琐,复杂。拼布的大致流程是,首先在纸上绘制图案,再用拷贝纸拓印,再把图案通过得复写纸描绘到不同色彩布料上,配色、剪布、缝制等。这一系列耗时耗精力的过程,全部是通过人工手工完成,都是手工的原生态。而且每个人制作出来的因为手艺的原因、色彩搭配的原因,没有一个是相同的,具有独特性,独一无二。

(三)审美的艺术性

民间美术造型拼布装饰画,在民间美术图案的基础上进行设计与制作,不是对民间美术图形的复制,而是对其进行再设计,增加图形或者删减,又或是用不同的技法来表现,进行再设计的图案会比之前更精细、更丰富,并且使用现代材料进行制作。现代拼布材料不再像以前,很多是使用穿过的旧衣服来进行设计与制作,存在怀旧感,但也存在不卫生的情况。现代拼布较之以前,有更多更好的选择,从布料的材质、色彩、手工缝纫线、配件等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与选择,这为民间美术造型拼布装饰画的创作配备了更好的表现介质。在审美的艺术性方面多了更多的色彩表现、材料表现机会。再加上引入日本、美国、印度等的布料,拼布装饰画更具国际时尚性与民族特性。

二、民间美术造型拼布装饰画的主要材料

民间美术造型拼布装饰画作品主要以平面设计为主,有时也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立体制作。最后运用辅助画框来进行装饰作用,使得作品更加平整以及艺术感更强。

一幅拼布装饰画需要准备的工艺材料和工具主要有画框、“先染布”、“印染布”、铺锦、布用双面胶、针线、剪刀、拷贝纸、水消笔、熨斗、尺子等。以上材料都是我们平时常见的工具及材料。民间美术造型拼布装饰画的传承不会因为材料或工具的难找而失去学习者,学习起点较低,人人都可以学会,方便文化传播,这正是拼布画的魅力所在。

旧时以往的民间拼布,以节省为原则,以用过的旧衣或者旧布作为原始材料,讲究实用性,所以拼出来的被子或者手工作品,都带着一股纯朴的、怀旧的味道。到现代,随着工业化的发展,拼布原始材料花色及面料越来越多,不同的环境下可使用不同的材料来进行设计。但作为民间美术造型的材料使用,讲究纯朴感及怀旧感。在这样的条件下产生了一种叫做“先染布”的布料。

“先染布”也叫作“色织布”。这种布料因为织法的原因,所以比较适合用来做手工布料,其他的棉布织得比较紧,手工制作会比较费劲。“先染布”大多数是大地系色系,色彩低调,比较适合表现民间美术造型的质朴感,所以用它来做主要拼布布料再合适不过。

另外一种主要拼布布料,叫做“晕染布”。顾名思议,就是布料是通过“晕染”的方式来进行着色。这种布料的色彩就比较鲜艳。一般在纯白棉布上进行晕染,布料的密度比“先染布”较紧密。但色彩却比“先染布”要鲜艳得多,一般分为蓝色系、紫色系、绿色系、黄色系、红色系五种。没有一块“晕染布”是相同的,因为每一次在“晕染”的时候,色彩在布块上的表现都是随机的。这种随机性正好符合了拼布的独特性,也为拼布画带来各种各样的随机惊喜。

“先染布”与“晕染布”两种布料的搭配使用,是民间美术造型拼布装饰画的一种创新,把民间美术的纯朴与艳丽都充分地表现出来,是材料艺术上是一种新突破。

三、民间美术造型拼布装饰画的配色技法

“先染布”和“晕染布”都有自己的色彩体系。在拼布装饰画需要多种色彩搭配的情况下,遵循规范的色彩搭配可以使得拼布装饰画更加多彩多姿。民间美术造型拼布装饰画主要有以下几个配色技法,其他配色也可以参考以下配色方法。

我们从360度的12色相环的色相上,可以把色彩搭配分成以下七种配色:

第一种,互补色配色。在12色相环当中180度方向,即180度水平直线相对的两个颜色的配色,也叫作两色对比,例如:黄色与紫色、绿色与红色等都是在同一条直线上,两两相对,这样的色彩就叫做互补色配色。

第二种,三角色配色。在12色相环当中,呈120度角的三个点上的色彩,称之为三色对比配色。例如我们最常见的红黄蓝三色,正好处在120度的点上,还有黄橙色、蓝绿色、红紫色等,也是一组三色对比配色。

第三种,四色组配色。在12色相环当中,90度上的四个点可以构成一组配色。例如红色、蓝紫色、绿色、黄橙色这四个色为四色组,或者黄绿色、橙色、红紫色、蓝色这四个色为四色组。

第四种,相邻色配色。在12色相环当中,相邻的三个颜色可以进行色彩的搭配使用,例如蓝绿色、蓝色、蓝紫色三色为一组相邻色配色,或者紫色、红紫色、红色三色为一组相邻色配色。

第五种,相邻三色加上其中一种颜色的互补色配色。例如红橙色、橙色、黄橙色为一组三色相邻色,我们选择其中的一个色彩,如橙色,它的互补色是12色相环当中180度的蓝色,来进行配色。那么这一组配色就会有红橙色、橙色、黄橙色和蓝色四种色彩进行搭配。

第六种,分裂互补色配色,补色分割,12色环上互为补色的任何一侧颜色。例如红色和绿色互为补色,那么红紫色或者红橙色是红色的左侧和右侧颜色,红紫色、红和绿三色为一组配色。

最后还有冷色、暖色配色之分。

以上是使用“先染布”和“晕染布”进行色彩搭配的基本方法。色彩搭配方法的多样性,也决定了作品色彩的多样性。根据色相环进行的搭配,是根据色彩的自然规律来进行的,有一定的规律性,当然也有局限性,因为布料的色彩与色相环还是有一定的差别。因此在进行色彩搭配的时候,还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搭配。

四、民间美术造型拼布装饰画的制作工艺

民间美术造型拼布装饰画的制作工艺主要以拼布及暗缝为主。制作流程为:首先在白纸上绘制好民间美术造型图案,然后把图型轮廓描绘到先染布料上,接着进行布料的配色,并把布料剪成与图型大小一致的小布块,注意剪布料的时候,要注意留下0.5厘米的缝份,最后用暗缝的方法,把布块依次缝制到底布当中。缝制结束,在整个作品之后熨烫铺棉,使得作品更加厚实,装裱完成。

整个流程看似步骤简单,但每个步骤都需要设计制作者花费心思考虑民间美术的形态、色彩的搭配、缝制的手工艺等等。一整幅作品下来,凝聚着设计者的心血结晶,是劳动人民智慧的体现。

五、结语

绿色化学工艺的案例篇5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生态强区建设为重点,以“最清洁城区”创建活动为载体,进一步加快推进城乡统筹,积极优化城乡环境,通过开展“美化家园工程”和做好“艺术节”工作,全力提升人民群众环境生活品质,展示美丽城区风采,提升美丽指数,为打造首善之区,共建共享全国最美丽城区提供一流的环境支撑。

二、工作目标

区“美化家园工程”和“2011中国杭州首届艺术节”是大力提升城乡“四化”水平,积极筹备“首届西溪花朝节”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项目实施力争将更多的绿色和鲜花引城入乡,统筹城乡环境与自然绿色空间的有机联系,进一步建设多样化、高品质的绿化美化系统,形成“见缝插绿”、“开门见花”、“四季有花”的城乡景观生态化和人文化,积极实施特色街区、居民小区、窗口单位和家庭美化工程,提升全区绿化艺术性和观赏性,努力实现美化环境品质走在全市前列。

三、实施原则

(一)体现地方特色。实施“美化家园工程”要发挥优势,突出特点,彰显特色。重点要结合“花朝节”活动实施生态建设,从“增彩”、“增色”入手,体现我区绿化的特色和个性,因地制宜的开展示范点建设,按照“一点一景、一街一品”要求,努力做到建设一个项目、打造一个精品、增添一个亮点,大力提高城市绿化的景观效果。

(二)丰富四季色彩。按照四季有花的要求,增加球宿根花卉、四季花灌木、秋色树木及时花等植物,以不同植物的季相变化形成丰富多彩的景观效果,使生态效益与观赏功能和谐统一,进一步增强园林绿化的艺术美感。

(三)创新配置模式。按照绿化、美化、彩化的要求,在构建乔、灌、藤、花、草相结合的复合式绿地理念指导下,创新配置模式,通过悬挂、攀爬、缠绕、摆放、生态墙建设等多种形式,积极开展墙面绿化、栏杆绿化、灯柱绿化、棚架绿化、阳台绿化等立体绿化,增加绿视率,扮倩城市立体空间。

(四)增添科技含量。要加大对新优绿化植物品种的引进筛选,推广滴灌、微喷技术应用,提高规划设计、工程施工、栽培养护等方面科技含量,加快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推广应用,以最少资源和资金投入,实现城市绿化最大综合效益。

四、组织实施

(一)实施步骤

1、第一阶段:完善方案设计阶段

时间:2011年7月至8月25日。

工作内容:一是完成“美化家园工程”示范点设计方案审查、完善;二是完成“美化家园工程”示范点施工图纸的设计工作;三是落实“美化家园工程”四问四权,确保方案科学性、可行性、示范性。四是组织“艺术节”方案设计工作。

2、第二阶段:方案招标实施阶段

时间:2011年8月26日-9月31日。

工作内容:一是进行“美化家园工程”示范点施工招、投标;二是加快推进“美化家园工程”示范点施工;三是确保“十·一”前完成“美化家园工程”示范点建设工作。四是实施“艺术节”方案评估和确定工作。

3、第三阶段:工程验收布展阶段

时间:2011年10月1日-12月30日。

工作内容:一是迎接市有关领导和专家对示范点项目的验收;二是参加市“美化家园工程”领导小组召开的现场经验交流会,巩固试点成果;三是全面做好“美化家园工程”工作总结和推广工作,及时规划下一阶段实施方案。四是组织“艺术节”景点施工、布置和展出及参加评选工作。

(二)具体内容和实施主体

1、“特色街区”—省府路,由区城管办负责实施,北山街道配合;

2、“居民社区”—翠苑一区和二区,由区建设局负责实施,翠苑街道协助;

3、特色“家庭”共三户,分别由区建设局指导、辅助,家庭自行实施;

4、“窗口单位”—西城广场,由区建设局负责实施,文新街道协助。

5、“2011中国杭州首届艺术节”区景点布置由区建设局负责实施,我区参展的项目为“室外景点”,占地约250平方米左右,位于杭州植物园七号点(市统一组织抽签确定)。

五、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美化家园工程”和“艺术节”工作任务重、时间紧、要求高,为切实加强工作领导,确保完成任务,建立区工作领导小组,在西溪花朝节组委会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由分管城建的副区长担任组长,区政府办联系城建、城管的负责人和区建设局局长担任副组长,区委宣传部、区财政局、农业局、风景旅游局、建设局、城管办、城管执法局、爱卫办、教育局等单位及有关镇、街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建设局),办公室主任由区建设局局长担任,区建设局、区城管办分管负责人为副主任。区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负责对已确定“美化家园工程”的特色街区、居民社区、窗口单位、家庭的试点项目和展参照景点布置,进行统一指挥和协调,各相关单位要加强配合、相互协作,积极推进方案设计、专家会审、组织实施等各项工作。

2、强化管理。为确保工程质量,区绿化部门应加强对工程全过程的监督管理,注重整体景观效果,重点把好工程进度、施工质量、竣工验收、决算审计关,确保工程安全、有序、高效、优质。原则上每半月召开一次工作例会,研究、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保障“美化家园工程”进度,确保如期完成目标任务。

绿色化学工艺的案例篇6

在对祁阳石雕刻艺术的图案研究中,通过逻辑归纳、现象还原与图像分析的方法探究了祁阳石雕刻艺术最为典型的图案包括四种符号系统,即点线面的抽象符号、传统书法的文字符号、植物花卉的图像符号与人物故事的叙事符号,建立祁阳石雕刻装饰图案的系统性,作为当代祁阳石雕刻造型艺术的参照。旨在使珍贵古朴的祁阳石雕刻艺术焕发出新时代的光辉,同时让祁阳石资源得到更好的开发和保护。

关键词:

图案装饰艺术雕刻

祁阳石雕刻艺术品是纯手工技艺创造出来的,它的图案非常丰富。因为每一块石头的纹理、色泽通常都不一样,雕刻出来的图案需要因石而异。这对雕刻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即雕刻者必须拥有丰富的经验和大胆的想象,能够利用石头的天然纹理色彩,设计出精美的图案。

一、紫袍玉带:点、线、面的抽象图案

点、线、面的抽象形式符号形成的图案,在祁阳石雕刻造型艺术中占据重要地位。其最高成就是明清以来的紫袍玉带祁阳石砚,其图案特征如下图所示。

如图1所示的清代紫袍玉带祁阳砚。该砚石色为红紫,砚中间有一苍绿色石层环绕周身。该砚的审美价值与名称依据都主要来自于红紫石料天然夹有的苍绿石层所形成的审美效果。其造型大方周正,为了凸显石料自身的紫绿层理纹饰,而放弃了整体造型上的精细图案雕刻,只是在正面与背面,用线刻与浅浮雕的手法,分别雕刻鸳鸯戏水图案与春蚕食叶图案。后两种自然纹饰的图案是辅助图案,并未喧宾夺主地破坏主体抽象石层纹理的抽象图案装饰效果。

图2为紫袍玉带淌池砚。从造型到装饰上都是抽象的线条与块面结合效果。该砚器型是比较少见的大器型紫袍玉带砚。砚堂与砚池通为一体,为斜坡状,并且石质温润清雅。砚体四边一圈绿带自然天成。与图一相比,图二的紫袍玉带砚没有具象图案雕饰,将几何造型与玉带环绕的紫石以最简练的方式表达出来。

图3也是一方清代的祁阳石玉带砚。但是与前面三方砚台不同,它的玉带并非环绕砚腰,而是在靠近砚的首尾两端处,各环绕一圈玉带。并且两圈玉带的颜色有深浅差异,分别是浅绿色和苍绿色。工艺人在雕刻砚台时,也是舍弃了任何细节图案的雕饰,使这首尾两圈玉带的色彩装饰成为形式美感的主要来源。

二、书之章彩:传统书法的文字图案

以书入石,在中国雕刻艺术中是比较普遍的工艺,传统碑刻一直都承载着传承伟大书法家的创作成就与纪念书法艺术家的重要使命,同时也能起到很好的装饰效果。

图4为董其昌书法祁阳石砚板,尺寸为26cm×16.5cm×3.5cm,该砚板温润秀雅,利用紫绿套色突雕董其昌书唐代诗人张籍的七言绝句《与贾岛闲游》:“水北原南野草新,雪消风暖不生尘。城中车马知无数,能解闲行有几人。”雕琢的字画排列宽松舒畅,婉转有力,风格洒脱,充分显示了制砚人高超的技艺和文学修养。该砚板是祁阳石雕刻中紫绿套色雕刻技法比较典型的表现,通常也只有祁阳石这一类比较特殊的板页岩的岩性层理结构与色彩结构,才能达到此种巧雕效果。

图5为米芾书法祁阳石挂屏。上面铭刻北宋书法家米芾的三首诗作,值得注意的是,石板所刻的第三首诗并不完整,可能是受石板尺幅所限,或为追求书法空间布局的审美效果而舍弃了诗作的完整性。由此看来,书法作为文字图案进入到祁阳石雕刻艺术中时,它的章法与整体构图被人们看作是最重要的。

图6为雕刻有清代乾隆皇帝御题诗的祁阳石插屏。诗作雕刻在插屏的一面,另一面为巧雕的山水图景,配紫檀托架。此类以山水人物与书法分别装饰于插屏正反两面的装饰方法,在祁阳石插屏中是比较典型的形制。

在祁阳石雕刻造型艺术中,我们经常看到传统书法的文字图案。它的最高成就是利用祁阳石的页岩特性与色彩层理结构,形成紫色背景下凸出的绿色文字,看似染就,实则天成。

三、万象生辉:天地自然的物象图案

根据原石的皮色、层纹、多色石层,进行巧妙构思,设计出精美的自然物象图案,用作不同种类石雕工艺品的装饰,是祁阳石雕刻造型艺术比较突出的特征。

图7是明代嵌麒麟凤凰纹祁阳石大漆描金座插屏,该插屏在大漆描金的木制底座中间镶嵌有祁阳石板,上面雕刻的图案充满生气。石板中心神采奕奕的麒麟回首张望,麒麟上空飞舞着羽翅华冠的凤凰,与之相应,画面虽无声,却传递出天地间生灵神兽的应声。山川与祥云采用的是样式化与象征化的表达方法,通过相同单元的反复出现,形成一定的气势。从雕刻工艺上看,该石板是利用了祁阳石的岩理特性中有多层色彩的物理特性,将第一层的紫红石层雕成各种景致与生灵,将第二层的褐色石层作为背景色,这样形成视觉形象突出的浅浮雕效果。图8是清代的江中楼阁仙鹤纹祁阳石插屏,该插屏雕刻为紫绿套色突雕,以紫色石层为背景,浅绿石层形成浮雕图案。画面中为一三面环水的楼阁群,近景为江中层层波澜,中景为主体,是沿阶而上、巨石散落其间的仙山,拾级而上,经过松衫夹道渐向山顶,终看到一翘角飞檐的小亭,四周云气氤氲,有仙鹤盘旋近旁。这是典型的中国传统山水图景在石板雕刻中的转化。在雕刻工艺中,原始皮色被保留在每一单元水波的外轮廓、山中巨石,以及楼阁屋顶的装饰,原石皮色的巧妙利用是值得称道的地方。

如果说图7、8都是比较宏大的山水物象构图,那么图9、10、11则为花鸟小品在雕刻中的表现。图9是祁阳石巧雕“竹报平安”砚屏,为紫绿套色突雕,保留原始皮色,雕刻为嶙峋涧石,旁有绿竹,地下散落三两苔藓植被,最妙处为右上方天空悬挂的一弯新月。整个雕刻图案意境空灵,配有镂空雕刻如意纹的底座,很是古雅。图10是清代的祁阳石葡萄砚,该砚利用不同石色,以一巨叶作砚堂,葡萄藤缠绵交绕,砚台四方的满雕与中间砚堂的虚空形成强烈的反差,有无动静之间,意趣纷呈。图11是祁阳石巧雕梅花纸镇,其巧借祁阳石石色雕“梅花诗文”图,画面梅花凌寒绽放,似有淡淡幽香袭来。整器取材精良,设计新颖,画面布局疏朗有致,镌雕精巧细致。

石头原本是天地间的灵性存在物,人们热衷于在其装饰图案的构思中,也将自然景象引入其中,使之从材质到装饰图案都能更好地建立起人与自然的精神沟通。在祁阳石雕刻造型艺术中,有全景的自然山水图案,也有精致的花鸟小品图案,有珍禽瑞兽,也有仙山楼阁。图案的设计以石材的特性为出发点,并且追求气韵生动的审美理想。

四、神采飞扬:人物故事的叙事图案

在祁阳石上雕刻鲜活的人物故事,表达各种深刻的寓意,是祁阳石雕刻艺术的装饰图案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这些图案往往根据民间传说的语言记忆,用直观的视觉语言讲述出来,在人物设计、背景设计、空间安排等方面都体现出较高的工艺水平。

图12是祁阳石刘海戏金蟾小坐屏,刘海戏金蟾是湖南一带古老的民间传说,说的是天性善良的刘海借助金蟾的力量,得道升仙的故事。祁阳石板雕刻的刘海肩披布衣,袒胸露乳,赤足站立在石头上,正挥动穿着银钱的绳子,低头逗弄一只三足金蟾。石边以云纹雕饰象征云气飞动,金蟾雕刻形象充分利用原石皮色。为了突出故事主题,人物上方舍弃了关于背景的全部细节雕刻,刀工简致,生动传神。图13是祁阳石魁星红木框插屏,魁星点斗的图案素来是读书人比较喜爱的吉祥图案,寓意美好。石板所雕的魁星在海中,一脚立于鳌上,一脚翘起,左手拿砚,右手执笔,直指身后北斗七星的星宿图。与上图一样,石板雕刻为突出人物主题而放弃上半部分的细节雕刻,水纹的起伏波动的象征化表达与魁星一带的飞舞,增添了整个图案的动态效果。图14是祁阳石八仙人物板,所刻图案为八仙祝寿图,该图案人物众多,姿态各异,整体设计来看,图案布局生动,且对石材的色彩利用非常巧妙,用褐色、深绿、浅绿、紫色、白色分别雕刻了人物、松叶、树下草地、树下石块以及寿星鹤发。层次分明,色彩活泼,更呼应了主题的热闹喧哗。

在祁阳石雕刻艺术的人物故事图案中,我们看到,它并不拘泥于人物、山水、景物的正常比例关系,可以为了凸显主题,而放大图案的中心人物。这种自由的想象赋予了祁阳石雕刻造型艺术以民间艺术特有的活泼气息。

五、结语

通过对祁阳石雕刻图案典型案例的分析,该艺术的图案特征在解释中得到理解。其总体表现为多元化,既包括抽象的几何纹饰、书法符号,又包括具象的山水景致、花鸟小品、祥云瑞兽以及人物故事。应该说类似的特点在其他的石雕艺术中也都出现,但受材质与工艺的约束,祁阳石雕刻艺术呈现出独特的面貌。同时,祁阳石的层理结构与色彩结构对于其装饰图案的构想与设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决定作用,几乎每一个经典的作品都是充分依循材料的结构特征进行的设计。尊重材料是祁阳石获得艺术生命的基本规律,如果违背了这一规律,再高明的工艺也无法创造出属于祁阳石的灵性生命。

绿色化学工艺的案例篇7

摘要:目前,伴随着环境问题的日趋严重,各行各业都开始对“可持续性设计理念”给予了较高的重视。基于此,本文针对茶染技术在女装服饰领域中的应用展开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同时结合笔者的自身经验总结出了几点可行性较高的创新方法,即茶染套色艺术效果的设计、茶染图案艺术效果的设计以及茶染质感艺术效果的设计等,以期能够对我国传统服饰文化的顺利传承带来一些具有参考性的意见。

关键词:茶染;女装服饰;服装设计

在最近几年来,“绿色产品”与“绿色消费”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是在能源紧缺与人类健康问题愈发凸显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将目光锁定到了天然染料中。天然染料之所以会受到人们的关注,主要是由于通过它所制作出来的染织物或服饰的颜色非常淡雅自然,同时还带有着大自然浑然天成的独特气息。此外,天然染料并未添加染色剂,还具有着抗菌保健与保护肌肤的作用。本文的研究重点茶染料就是天然染料中的一种,它是利用茶叶的汤色来对纺织物和服饰进行染色,制作出来的染布不仅充满了古色古香的典雅气质,而且还带有令人心旷神怡的茶香味道,一经问世就受到了大众的喜爱与追捧。

1茶染在服装领域中的应用

利用天然色素来染色,不仅可以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同时还可以达到保护环境的作用。天然染料具有着安全无毒、色泽饱满、气质淡雅等特点,这些都是人工合成染料所无法企及的。此外,天然植物染料中含有很多的中草药成分,在相互的作用之下会达到不同的药理效果,例如,艾蒿内含有丰富的维他命和叶绿素,具有消炎杀菌、止血止痒等作用;茶叶则具有着清神醒脑、降火消食等功效。茶叶为山茶科山茶,源于我国。我国拥有着种类繁多的茶树资源,主要在浙江、云南、贵州、四川和福建等南方省份种植。茶叶中含有多种化合物,例如矿物质、有机酸、茶多酚、胡萝卜素、咖啡因、皂素以及不可皂化物等,其中儿茶素是茶多酚的重要色素物质。在我国源远流长的茶文化中,茶染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分支部分,也是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制造工艺。事实上,利用植物来染色衣物在早期曾被很多人质疑,他们认为这种颜色太过于朴素,无法满足于他们对艳丽色彩的追求。然而,伴随着自然新风尚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赞叹植物染色的天然色泽,这种沉稳且柔美的色彩是与生俱来的,人们在穿上由茶染制成的服饰时,不免会产生一种返璞归真的奇妙感受。

2茶染料的提取及其染色原理

2.1茶染料的提取

一直以来,为了能够提高茶染料的提取效率,国内的众多科研工作人员相继做出了多种尝试,笔者从中挑选几个进行简要介绍。黄旭明等人运用如下两种方法来提取茶染料:首先,将5克茶叶放入500毫升的蒸馏水中加热,持续沸煮状态3小时,待冷却后放置15分钟,以此来获得茶染液;其次,将5克茶叶放入烧瓶中,加入100毫升80%乙醇,利用索氏提取器提取3-4小时候将乙醇蒸馏去除,烘干即可得到茶染料。李峰燕等人通过将茶叶磨制成粉末状,按照1比100的比例来配制出混合液,将其放置到100摄氏度的锅中萃取1小时,取上清液为茶染液。

2.2茶染料的染色原理

茶多酚主要是由花青素、黄酮类、儿茶素以及酚酸这四类物质所共同组成的,其中,儿茶素是决定茶叶色香味的最主要成分,占据了总量的七成以上。儿茶素为可溶性色素,其具有着结构复杂、分子差异大等特点,其中包括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以及表没食子儿茶素等,是茶染色的最主要染色成分。

3茶染在女装服饰设计中的创新应用

3.1茶染套色艺术效果的设计

3.1.1同红色系染材搭配套染。如今,民族风格的女装服饰再一次成为了时尚界的宠儿。对于中华儿女来说,红色永远都是象征着团结与希望,在中国人心中是首屈一指的“正色”地位。在现代服饰中,女装服饰与儿童服饰经常会运用到红色,给人带来一种积极向上且充满热情的感觉,在植物染色中,红色系的染色材料同茶染之间所组成的套色染,能够得出略带橙黄和肉粉的颜色。此外,由于红色系染材料的稳定性要远低于茶染,因此可以在染色的过程中根据颜色需求来适当地调整红色染材料与茶染的比例,以此来得到满意颜色的同时达到提高色彩稳定性的目的。3.1.2同黄色系染材搭配套染。黄色在中国古代是皇家贵族的象征,只有高高在上的人才可着黄色服饰。自古以来,关于黄色的染材料提取与染色技巧的运用均有比较详细的记载,比较常见的黄色系染材料包括大黄色、黄连色、槐花黄色、姜黄色以及栀子黄色等等。由茶叶染出的黄色属于棕黄色调,因颜色同黄色系的色彩并无太大区别,因此在进行套染的过程中应当尽可能地选择高明度、高纯度以及高饱和度的色彩来进行搭配,以此来调节茶染在色彩暗沉上的弊端。

3.1.3同蓝绿色系染材搭配套染。蓝色所代表的是广阔无垠的天空,绿色所代表的是生机盎然的草地,因此蓝绿色系总会给人带来一种自然亲切之感。其中,靛蓝色是蓝色系染材料中的代表颜色,它距今为止有了超过三千年的发展历史,因此在染材提取与着色技术的应用上已经比较娴熟。然而,在植物染领域中,绿色系染材料比较少见,目前市面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绿色系染材料即为洋葱皮,在搭配铝媒和铜媒等染剂时,能够得出比较正宗的军绿色或墨绿色。除此之外,洋葱皮中含有比较丰富的色素,如果采用低温染色的方式将会得出艳丽明亮的染色效果,此时再搭配同样具有较高稳定性的茶染,即可得到气质庄重且明艳高雅的绿色系染色。

3.2民族技艺在茶染图案设计中的应用

3.2.1扎染。扎染又可被称之为“绞缬”与“扎缬”,在我国的民间有着非常悠久的发展历史,至今为止已经被誉为是我国的“国粹织染”,并且被正式纳入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名录中。扎染主要利用棉线或绳子等工具,来对织物进行捆绑、打结以及缝制处理,而后再将紧固完整的织物放到茶染液中进行蒸煮处理。正是由于扎染的外力作用,从而使得织物的茶染色变得不均匀,在成品上呈现出艺术感十足的奇特花纹。

3.2.2蜡染。蜡染同样也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染色技艺,它主要应用的是蜡的防水特性,先在想要染色的织物上利用蜡笔绘制出图案,而后再将织布放入茶染色中进行着色。由于蜡具有着较强的拒水性能,因此茶染液将无法接触到用蜡笔绘制的图案部分,待清洗掉蜡质图案后,织物上就会出现事先绘制好的花纹。蜡染图案的制作可以分为两个部分,首先,采用不同形状的模具来绘制出蜡质图案后再进行染色,通过此种方法制成的织物具有着图案精美且着色均匀的特点;其次,通过手绘的方式在织物上进行蜡笔绘画,通过此种方式制成的织物给人带来一种不拘小节且不羁粗狂之感。

3.2.3手绘。手绘在我国古代又可被称之为是“敷彩”,所指的即为利用绘画工具和颜料在织物或服饰上绘制纹路。当印花技术尚未被研究出来以前,人类服饰上的图案所采用的均为此种方法,相较于印染的图案来看,手绘技术会显得更加灵活且富有个性。手绘大致可以被分为涂料手绘与染液手绘两种,而茶染液手绘则属于是染液手绘的其中一种,设计人员可以根据女装服饰的面料与图案需求来选择直接手绘或防染手绘。首先,直接手绘需要设计人员事先在心中打好绘制草稿,必须要做到一气呵成。由于茶染液具有着色泽清淡且明度较低的特点,如果采用稀释过的茶染液来进行手绘创作,那么所绘制出来图案则会如同水墨画一般的充满意境,比较适合中国风类型的女性服饰。此外,如果想要绘制一些具象化的图案,设计人员可以在茶染液中适当地加入木薯粉,以此来减缓茶染液的晕色速度。其次,防染手绘是通过在织物上面铺垫一层防染介质的方式来进行绘制的,目前比较常用的防染介质为隔离胶,设计人员可以在隔离胶上将图案的轮廓绘制出来,而后再利用茶染液将轮廓的留白处进行填色。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是在丝质的服装服饰面料上进行茶染液手绘时,一定要保证茶染液的pH值呈酸性状态,并且在绘制完成后需要单独进行固色与蒸化处理。

3.3茶染质感艺术效果的设计

3.3.1现代混纺面料。现代混纺面料所指的即为利用化学纤维和天然纤维相互混合制成的纺织产品,比较常见的混纺面料为涤棉布料、低毛华达呢料等等。就目前来看,混纺面料的优势就在于它不仅能够充分地保留化学纤维的时尚感,同时也可以彰显出天然纤维的舒适感,即使是在科技水平高度发达的今天,混纺面料仍然是女装服饰的宠儿,并且在服饰款式与种类的选择上也是层出不穷。通过上文的介绍可知,茶染更加青睐于天然纤维,因此在混纺面料上进行茶染之后,就会出现天然纤维色彩饱和度强、化学纤维上色弱的情况,此种特性会为女性服饰带来更多具有现代感图案设计。笔者认为,通过茶染后的混纺面料女装服饰,不仅具备了中国茶文化的端庄典雅,同时还拥有着现代科技的时尚绚烂,这种古今与新旧之间的碰撞赋予了女装服饰以独特的韵味,从而衬托出女性的魅力与智慧。

3.3.2现代印花面料。伴随着我国纺织工业化速度的不断加快,印花技术的应用也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是从前的丝网印花到当下的数码印花,还是从前的复古印花图案到现在的后现代主义印花图案,女装服饰的设计风格与整体面貌均随着印花技术的革新而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在茶染技术不断创新的过程中,现代印花面料即使在运用合成染料染色完成的情况下,同样也可以再利用茶染液来进行复染,为原本清晰明亮且张扬不羁的现代印花图案赋予朦胧之美、含蓄之美。值得一提的是,在应用茶染技术的过程中也要尽可能地选择主要成分为天然纤维的印花面料,并且要为茶染的二次复染预留出一定的空间。

3.3.3现代肌理面料。现代纺织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一方面为现代面料赋予了更多图案的选择,另一方面还为女性服饰面料提供了更多的肌理选择。目前,现代肌理面料在市场中有非常多的选择种类,此类面料不仅可以造型松散随意,而且还能够制作出风格华丽的女性服饰,在视觉上具有着非常强的冲击力。此外,现代肌理面料在运用茶染技术后,会令其稍显单一的色彩变得更加丰富,在褶皱的织物上形成美轮美奂的光影效果。

参考文献

[1]柯桂珍,于伟东,徐伟林.药用植物染料的特征和功能实现:药性、颜色与染色[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13(1):43-46.

[2]姚丹丹,王春霞,褚立群.云南植物染料的提取及其对真丝织物的媒染性能[J].印染,2014(22):8-16.

[3]张晓丽,王青,刘淑芳等.茶叶色素在阳离子改性棉织物上的染色研究[J].染料工业,2014(4):182.

[4]张弛,崔永柱,何梅.国内外天然植物染料的应用及发展现状[J].针织工业,2014(5):74.

绿色化学工艺的案例篇8

1竹材料的特性

1.1竹材料的优越性

竹材料产量丰富,面积约500×104hm2,约占全国森林总面积的4%,约占全球竹林面积的25%[2]。竹子种类多,分布广阔,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具备材质坚韧美观、舒服耐用、密度高、防静电防辐射等优点。而且,竹子自身收缩量小,具有高度的割裂性、弹性和韧性以及突出的顺纹抗压力和抗拉力。运用传统竹材料即可建造廉价的实用型建筑,也可用于建造快捷、拆装方便、造型精美的临时建筑。竹材料自身绿色环保生态、节能低耗可持续的特性符合绿色生态建筑设计理念。最有代表性的实例是由哥伦比亚建筑师西蒙•韦雷(SimonVelez)为汉诺威世博会主持设计的ZeRi厅。同样,有研究也表明:建造相同面积的建筑,竹材料的能耗是混凝土能耗的1/8,是木材料能耗的1/3,是钢铁能耗的1/50[2]。竹子的主要机械性能如下:抗拉强度100~400mpa;抗压强度25~100mpa;弯曲强度70~300mpa;弹性模量10000~30000mpa。

1.2竹材料的局限性

相比现代新型建筑材料,虽然竹材料有它自身的优点,但是由于现代构造技术的对材料的高要求,导致传统竹材料的应用前景堪忧。竹材料自身的缺陷如耐久性差、易燃烧、易霉变等在运用中同样是不可忽视的突出问题,这也对建筑师在方案设计中就竹材料的构造、技术处理、设计施工及与其它材料的结合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

2竹材料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原则

2.1构思的整体性原则

竹材料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要符合整体性的要求,即尊重竹材料特性,使竹材料在建造过程中真实地表达。然而,竹材料的运用还会受到许多不可控因素的影响,如经济发展水平和制造工艺等,因此竹材料的应用也需结合所处的时代背景。

2.2设计的创新性原则

随着建构理论的多元化,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发展也呈现出千变万化的发展趋势,因此,竹材料与现代可持续的发展、因地制宜的创新、娴熟的技术手段、本土自然环境、简洁设计手法相互融合,并以此作为竹材料迎合时代进步的一种可行性策略。例如,在2005年的日本爱知世博会上,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表达鲜明的生态理念的是长久手日本馆(图1)。长久手日本馆建筑物(长90m、宽70m、高19m)全部用环保材料———竹子编成的360°无缝笼子覆盖,远看去好像是一只茧横躺在地上。在这里竹子起了遮挡夏日阳光、降低馆内温度、减轻空调负荷的作用。日本馆除了以罩竹茧的方式来调节室温以外,还采用了墙面绿化的技术,就是把种植了植物的盆栽于竹筒里侧过来堆砌,形成一道绿意盎然的土墙,这也是一种竹材料新的建筑利用方法。

2.3表现的诗意性原则

勒斯巴热(DavidLeatherbarrow)和莫斯塔法(mohsenmo-stafavi)在2002年出版的新书《表皮建筑学》中提出,建筑表皮具有“物质—本体和精神—表现两个基本属性”。综合考虑人是建筑设计过程的主体,现代建筑设计通过竹材料的诗意性表达,将人的感情有效的由外及里的融入到建筑内部。竹材料作为一种具有独特中国文化特色的典型的传统建筑材料,表皮装饰在设计中体现了更明显的意义,典型实例如日本建筑师隈研吾设计的位于长城脚下的竹屋(图2),方案中设计的一面竹墙,就像长城一样沿着基地斜面的一层竹子,将长城的特质运用到居住行为上。这样一来房子被称作“墙”而非“房屋”。竹材料制作的墙体还兼有坚固耐用、排除眩光、促进室内的通风的优点。然而,诗意作为一个模糊的表达方式,建筑设计中很难明确对其定义,在具体的建造过程中更是难以把握。因此,提出在当代建筑和本文研究范围内成立的理解诗意的几个辅助条件:第一,个人情感、设计创意与建筑完美融合;第二,具备较高的审美价值、艺术价值的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第三,充分体现人文价值。所谓人文价值主要可以从两个层面进行理解,从建筑使用者角度而言,是人们根据所处地域的生活习惯和审美情趣对建筑物的判断;从环境角度而言如何将地域文化和建筑有机结合。

3竹材料在现代建筑中的创新运用

3.1竹材料与新材料的结合

竹材料与新材料的创新性结合,使得竹材料被赋予了现代艺术的气息,同时,也体现了现代建筑强烈的传统情感,弥补竹材料的局限,实现与人居环境潮流的融合共生。以“德中同行之家”为例(图3),竹艺展馆集现代化、多功能与艺术性为一体,体现了自然与高科技的完美融合。它是一座覆膜全竹结构的二层环保建筑,屋面面层采用pVC膜覆盖,整个屋顶构造都是由原生巨龙竹管的柱子作为支撑,底部将高强度混凝土通过特殊的做法与竹管连接,结合一套钢节点的嵌套固定体系,使得钢节点可以调节高度,最终两层展亭的高度可以得到非常精确的定位和可移动性。通过钢铁、竹子和立面屋顶膜结构的联系以及天然原生竹管和竹集成材的联系,“德中同行之家”向世界展现了一种以自然材料作为主要构造材料的高科技建筑,也体现了可持续和环保的理念。

3.2竹材料与新技术的统一

“技术是一把双韧剑”,它即可以让传统竹材料被摒弃淘汰,同时,也可作为传统竹材料进化的工具。建筑领域随着纳米技术的引入,传统竹材料变得更耐久、更坚固,而且不会长虫子,不会进水,也不会发霉。以碳化纳米传统竹材料为例,它经过无氧高温碳化纳米技术制作而成,具有防变形、防开裂、韧性强的优良特性,使用寿命是普通木材的2倍,可达30年之久,即环保又可净化室内空气。

3.3竹材料与新加工工艺的结合

在新工艺、新理念的支持下,我们要坚持传统竹材料在现代建筑中可持续性和生态主动性。然而,具有很多生态特性的传统竹材料如何以现代生态材料提倡“4R”(Renew、Re-cycle、Reuse、Reduce)原则,即可更新、可循环、可再用、减少能耗与污染为依据,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主动性的道路来呢?新的加工工艺的处理过的传统竹材料,质感、重量等性能发生了变化,使得传统竹材料的色彩、光泽、纹理更能在现代建筑中发挥一席之地。西班牙马德里国际机场(图4)天花板项目,它是竹刨切板应用量最大的第一个案例。传统竹材料的防火、防腐技术难题被中国的技术人员一一解决。特殊加工工艺处理过的竹刨切板,不仅通过了欧洲最严格的防火要求,而且完全符合建筑用材料标准。

4结束语

绿色化学工艺的案例篇9

关键词:植物幕墙;室内设计;设计手法;综合评价

中图分类号:tU238文献标识码:a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7.02.026

abstract:toinvestigateapplicationeffectanddesignmethodsofplantcurtainwallintheinteriordesign,theresearchontheinteriorspacedesignoftheplantcurtainwallwascarriedoutfromfiveaspectsoftheartofcomposition,thecolorofplants,thetextureofplants,theplantformandartisticconception.analyzingthedesignmethodsofinteriorplantcurtainwallofHangzhouDragonHotel,fromthreeaspectsofdesignidea,plandesignandplantselection.throughtheinfluencefactorsofthecomprehensiveeffectofindoorplantcurtainwall,theresultsscreenedout3firstleveland14leveltwoindexes,byusingtheaHp-comprehensiveevaluationmethodtoconstructthecomprehensiveevaluationmodelofindoorplantcurtainwall.

Keywords:plantcurtainwall;interiordesign;designmethods;comprehensiveevaluation

植物幕墙常被称作绿墙、生态墙,是指在模拟自然界立体植物群落的基础上,在室内外的立体表面覆盖绿色植物,由绿色植物、栽培设施、基质共同组成的一种薄层轻质的无土栽培系统[1-3]。其由于具有独特的装饰性和功能性,成为室内设计环保理念的重要体现方式,从而营造一种适宜人类生存的室内环境。

目前,国内外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植物幕墙的建构方式、基质的选择及植物生长状况等方面[4-5],而对植物幕墙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手法、应用的综合效果尚未见报道。笔者对植物幕墙的设计手法、植物种类的选择、应用的综合效果进行初步研究,以期进一步了解植物幕墙的应用形式。

1植物幕墙在室内的设计手法

在进行植物幕墙设计时必须依照美学的原理,通过艺术设计,明确主题,合理布局,分清层次,协调形态和色彩,符合整体风格,充分考虑生态因子的影响,创造出稳定的立体植物群落[6]。根据人对周边环境的空间形状、空间尺度和空间私密度的需求和感受,运用色彩、材料、光线等不断地丰富室内空间,使之能够在满足使用者实际使用需求的同时,为使用者提供一个美观、舒适、放松的生活和工作环境[7-8]。

1.1构图艺术原理及室内空间形态

植物幕墙的构图艺术手法主要包括重点与衬托、协调与统一、比拟与联想等。同时,还要注意构图比例的问题。在室内植物幕墙构图设计时,使用大的构图可使幕墙画面提前,室内空间相对缩小;反之,室内空间相对放大。

1.2色彩与室内环境氛围

在植物幕墙设计中,色彩的搭配原则包括单色组合、对比色组合和邻近色组合[10]。在植物幕墙的色彩搭配中,一般以绿色的植物为主、其他色相的植物为辅,合理搭配,调和出丰富多彩的氛围。

1.3植物质感与室内空间性质

在植物幕墙设计中,选用细质型植物作为基底,粗质型植物作为景观的重点,中质型植物作为过渡[11]。其中,细质型植物通常叶片整齐小巧、枝干细小柔软,如苔藓、铁兰、青叶碧玉;粗质型植物通常枝干、叶片粗大,如龟背竹、罗汉松;中质型植物居于二者之间。营造有特色质感效果的植物幕墙,不仅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还能增加垂直景观的趣味性[12]。

1.4植物形态与室内空间

在植物幕墙设计中,局部植物单体的形态应注意与群落整体形态的协调。以株形小巧玲珑的观叶植物和观花植物为主,适当点缀株形奇特挺拔的植物,注意各种形态间的合理搭配。

1.5意境营造与室内空间

在植物幕墙设计中,意境美通常是利用植物的生态属性和构图寓意,同时与水流、景观石、灯光等巧妙组合,创造出特定的氛围,引起人们的共鸣和遐想[13]。

2植物幕墙在室内环境设计中的应用案例

2.1概况

杭州市黄龙饭店是五星级标准的豪华酒店,是杭州接待国内外重要嘉宾的首选之处。饭店室内植物幕墙总面积约200m2,饭店要求植物幕墙有很高的观赏性、安全性以及与室内装饰的协调性。

2.2设计理念

黄龙饭店室内植物幕墙设计以“回归自然”为主题,把大自然延伸到室内,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使室内空间充满生机和乐趣。满足现代人们对大自然的向往和热爱,给人们提供一个休闲、娱乐、交流的舒适空间。

2.3设计方案

过道植物幕墙构图以图案式为主,利用每种植物板块交替种植,组成一幅美丽的植物画卷(图1)。贵宾室内植物幕墙以自然式构图为主,凤尾蕨、紫背竹芋、绿萝、青~碧玉等植物自由搭配,同时,配以景观石,以营造优雅的环境(图2)。

2.4植物种类的选择

考虑到室内植物幕墙植物群落的持久性,选用观赏周期较长的多年生观叶植物,适当搭配观花的植物[14],最好选择能吸收室内有害物质的植物。同时,适当配置一些芳香植物,可使室内芬芳四溢,还有利于身体健康[15]。FoSteR[16]、ViRGinia等[17]、冯磊等[18]通过试验证明,植物能够吸收室内环境中的甲醛、二甲苯等有毒物质,并且能吸附空气中的微粒,增加室内相对湿度,净化空气。

杭州市黄龙饭店是共享型、经营型室内空间,要求植物幕墙既能改善空间、美化环境,同时又能吸引顾客,故在植物种类选择上侧重于观赏性、空气净化能力及欢迎氛围的营造。该植物幕墙的植物配置如表1所示。

3植物幕墙在室内设计中的综合效果评价

为科学建立室内植物幕墙设计综合评价体系,合理确定各指标重要性并使之数量化,运用层次分析法求出综合效果评价各指标权重,建立室内植物幕墙的aHp评价模型,从定量、定性角度研究植物幕墙在室内设计中的综合效果评价。

3.1室内植物幕墙综合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确立

在参照国家现有规范标准和景观评价研究[22]的基础上,以室内植物幕墙设计的相关理论为依据,分析大量优秀室内植物幕墙案例,归纳出重要影响因子,根据评价指标选取原则,结合专家的意见,最后筛选出3个一级和14个二级因子作为具体评价指标(表2)。

3.2指标权重集的确定

通过对市民和相关专业的学者进行问卷调查,根据12位景观、植物、美学等方面学者的赋权意见,采用萨蒂(Saaty)的1~9标度法表示[23],建立判断矩阵,最大特征根及对应的特征向量应用excel进行计算,然后进行一致性检验,得出各评价因素权重。重复以上步骤同样计算出各评价因素下属的评价指标权重,最终指标权重计算结果如表3所示。

从表3可以看出,因素层权重值中空间环境质量最高,景观效果次之,说明在室内植物幕墙设计中,更多注重的是植物幕墙的生态效益、观赏效果和装饰性方面的要求。

3.3室内植物幕墙综合评价等级的确定

在分析相关案例资料的基础上,依据政府现有的室内植物幕墙的有关规范[24],借鉴其他评价领域的成果[25-30],结合专家打分法,制定了室内植物幕墙综合评价指标等级表(表4)。

4结论

本研究结合植物造景、景观设计、植物生态学等方面的知识,从构图艺术、植物色彩、植物质感、植物形态、意境营造5个方面全面总结了室内植物幕墙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手法。从设计理念、植物选择、方案设计3个方面详细分析了杭州市黄龙饭店的室内植物幕墙。室内植物幕墙设计在满足功能性的前提下,植物的选择不仅要注重植物本身的观赏性,同时也要具备一定的环境效益。在室内植物幕墙案例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室内植物幕墙设计的基本原理,运用层次分析法,从景观效果、空气环境效益、功能性3个方面,系统地构建了室内植物幕墙的的应用效果评价体系,为植物幕墙应用效果评价体系的正式确立提供参考。

5讨论

在建筑室内空间设计中,将植物融入建筑内环境,可以有效增加城市绿量,同时通过植物小气候效应调节建筑内环境,改善建筑室内环境质量。植物幕墙是将多种植物进行组合,达到一定数量后形成的植物景墙,这与室内绿化设计的原理一致[31],需要考虑荷载、防水、层高、植物合理搭配等问题。但是植物幕墙所使用的植物材料主要是草本,乔灌木植物仅在个案中使用。将草本植物与乔、灌木合理搭配,将是今后植物幕墙设计的一种方法和趋势[32]。

大面积的草本植物应用可以很好地吸收室内空间中的甲醛、苯、灰尘,一定程度上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根据建筑室内空间特性合理选择植物,使植物小气候效应、景观效应与改善环境功能发挥更大作用。再根据植物的生长、生理特性,对建筑室内空间平面、剖面进行调整,将植物完美地融入到室内设计中,使室内空间变得丰富生动,为室内空间提供更好的空气质量,有效提升建筑室内的空间品质。

参考文献:

[1]赖齐贤,包志毅,符秀玉,等.植物幕墙及其制作方法:中国,200910502895X[p].2009-09-18.

[2]赖齐贤,包志毅,符秀玉,等.植物幕墙基质布:中国,200920196999.6[p].2009-09-08.

[3]KinGHoRnmH.Verticalgarden:USpatent,4295296[p].1981-10-20.

[4]白三平.观赏植物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J].绿色科技,2011(11):49-50.

[5]苟欣荣.植物景观设计的美学原理[J].现代装饰,2011(15):27.

[6]符秀玉.室内植物幕墙设计及植物材料选择[D].杭州:浙江农林大学,2010:35.

[7]CHanGCY,CHenpK.Humanresponsetowindowsviewandindoorplantsintheworkplace[J].HortScience,2005,40(5):1354-1359.

[8]伍硕秋.浅谈环境心理学与现代室内景观设计[J].现代园艺,2016(8):92.

[9]高娜.室内植物色彩对人类心理影响的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3:24-25.

[10]诺曼・K・布恩.风景园林设计要素[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9:108-111.

[11]王淑芬,苏雪痕.质感与植物景观设计[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1995,21(2):41-45.

[12]赵爱华,李冬梅,胡海燕,等.园林植物景观的形式美与意境美浅析[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4,19(4):170-173.

[13]孙小娇.浅谈室内垂直绿化[J].山西建筑,2011,37(14):187-188.

[14]贺晓波.垂直绿化技术演变研究及植物幕墙设计实践[D].杭州:浙江农林大学,2013.

[15]woLVeRtonBC,woLVeRtonJD.plantsandsoilmicroorganisms:re-movalofformaldehyde,sylene,andammoniafromtheindoorenvironment[J].Jmississippiacadsci,1993(38):11-15.

[16]FoSteRD.tropicalplantscleanuptheair[J].thirdindoorairquality,1995(6):7.

[17]LoHRVi,peaRSon-mimS.particulatematteraccumulationonhorizontalsurfaceininteriors:influenceoffoliageplants[J].atmosphericenvironment,1996(14):2565-2568.

[18]冯磊,胡希军,金晓玲.居住区景观环境适宜性评价体系研究:以新乡市新建住区为例分析[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8,23(1):190-194.

[19]胡红波,李景广,沈嗣卿.室内植物对空气的净化能力的研究[J].室内外环境与检测,2011(1):44-48.

[20]熊缨,苏志刚.五种常见装饰植物对甲醛的吸收比较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34(1):45-47.

[21]王彦靖,解娇,高海,等.9种室内观赏植物对苯的净化能力[J].福建林业科技,2014,41(1):60-62,107.

[22]赵焕臣,许树柏,和金生.层次分析法:一种简易的新决策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6.

[23]魏],张维亚.aHp和excel在空调冷热源方案选择中的应用[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08,5(2):38-40,56.

[24]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GB/t50378―2014,绿色建筑建筑u价标准[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

[25]张扬汉,张召平,孙海周.屋顶绿化综合评价与优化研究:以漳州屋顶绿化为例[J].闽南师范大学学报,2014(4):72-77.

[26]张公保.北京居住区室外园林景观评价指标体系初探[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8.

[27]龚云丽.上海市河道绿化评价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

[28]刘滨谊,王云才.论中国乡村景观评价的理论基础与指标体系[J].中国园林,2002,18(5):76-79.

[29]史凯.生态小区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及其在生态工业园中的应用[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05.

[30]朱云辰,毛一平.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浙江大学紫金港东区植物景观评价[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13,39(4):452-459.

绿色化学工艺的案例篇10

在科尔沁方言中,粉色被称为“珲敦”。如今的科尔沁蒙古族刺绣工艺不但传承了传统的调色习惯,也开始搭配使用鲜艳的颜色。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现今的蒙古袍正逐步失去其实用价值,而蒙古袍上的刺绣也变成装饰性和象征性的部分,颜色的过渡与处理也变得简洁。服饰刺绣工艺中的颜色搭配习俗也随着服饰的发展而在不断演变。正如钟敬文所言“每个民族的服饰,都随着历史发展和文化变迁而不断产生变化。但服饰的变化与其他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不一样,它有发展演化的独特轨迹,即当各民族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日趋丰富复杂的时候,服饰的演变却走着相反的道路,愈来愈变得简便、大方。”[1](90)科尔沁蒙古袍的刺绣工艺中粉色的大量使用与莲花有密切关联。清朝时期,佛教的影响渗透到蒙古人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科尔沁刺绣工艺中也开始大量出现佛教里象征纯洁的莲花图案。这一刺绣工艺从清朝初、中期的视觉刺激较温和、低调的混合色的调搭使用,到清末也有了很大的改变。科尔沁人绣莲花时通常使用先画后绣的方法,颜色则选用鲜艳的粉色,而不会绣出佛教典型的白莲花图案。莲花叶子图案则选用象征着繁衍、生机、发展进步而备受尊崇的鲜绿色。如今,科尔沁女式蒙古袍、黑色坎肩、蒙古靴及其他服饰上的刺绣通常以粉色花朵为主,绿色叶子作为衬托。这样的调色手法,从艺术的角度来说,两种颜色反复交替使用,给人以鲜明的视觉刺激,粉中带绿,绿中有粉,紧凑而不凌乱。不但凸显了花卉的娇艳,更体现着刺绣师的简单、明快的审美趣味。粉色在蒙古族其他大部分地区不会被使用到刺绣工艺中,只在以科尔沁为中心的地区称粉色为“珲敦”,并将这一颜色频繁搭配使用。即使在与科尔沁接壤的阿鲁科尔沁草原地区,粉色也被认为是不端庄的颜色;在喀尔喀等地区,粉色同样不被使用到刺绣工艺中。在科尔沁蒙古族的认识中,鲜艳的粉色和绿色是给人以乐观、亲切和富有生机的颜色。如今的民间艺人更多的是依赖于个人认知、喜好和构思想法,而不再像清朝时期受到文人画作和其他民族刺绣工艺的影响。这也是科尔沁蒙古人大胆革新和发展传统刺绣工艺的体现。

金黄色和银白色的搭配习俗中,要根据花纹的原图来选色搭配,主要与花纹原图的选择和定位有密切关系。在科尔沁刺绣工艺中,金黄色、银白色的搭配主要指把龙凤图案及自然景色图案的原图用金黄和银白色的线盘花和绣制的工艺。这一刺绣工艺在民间口语中也称作用金、银线压花。蒙古人推崇黄金、白银,所以在刺绣工艺中用金、银线绣制也不叫“刺绣”或者“盘花”,而是说用黄金、白银在压制,以表达尊重之意。金黄和银白色的搭配手法主要源于元朝金、银线的盘花刺绣盛行的历史。元朝时期,蒙古族的王公贵族们珍视金、银,并普遍使用在日常生活器物和服饰中。例如,一种在绸缎里夹杂金丝,被称作是“纳琪德”的珍贵面料被普遍使用,并有“赐贵族和武官们除服饰之外,每人获有精美金线刺绣的皮腰带一条,靴子一双”。[2](312)等记录。科尔沁蒙古服饰的刺绣工艺中,金、银色的线多被用于帽带,肩带,长袍和坎肩的主体部分的刺绣当中。用于刺绣龙凤图等尊贵图案及用金、银线盘花的手法制作的自然景色图案,则象征着使用珍贵材料以及富贵之意。

清朝时期的蒙古族刺绣工艺中,主要使用的是混合色的搭配手法,而不推崇鲜艳的撞色搭配手法。混合色中包括许多种颜色,这一手法主要使用合成色的相互搭配,在视觉上给人以清新、谦逊、柔和、端庄的印象。颜色的转变也不是突然的,而是由深入浅,缓慢降色。两种不同颜色的搭配中,非常注意颜色的深浅度,通常选择相近的两个颜色来调搭。这一工艺手法的主要特点是要求极高的艺术素养和以颜色的和谐变化表达深层寓意的能力。科尔沁蒙古服饰的刺绣工艺中混合色的搭配使用形成明显特点,有其多种社会原因。在当时的科尔沁地区,大众尊崇文人。清朝时期,科尔沁蒙古人极度重视教育和文化素养。蒙古人主要在“私塾,寺庙学校(宗教学校)和清政府主办的公立学校”[3](336)接受教育,形成了重文化的社会风气,当时的科尔沁蒙古人中盛行文人的端庄儒雅。与此同时,文人色彩浓厚的宫廷刺绣和山东刺绣工艺的普及也影响了科尔沁刺绣工艺的风格。宫廷刺绣工艺是当时具有最高艺术价值的工艺技术,从花纹原图的构思,到绘制、上色等全部过程都有众多宫廷文人、画家、工匠及名家的参与;山东花鸟图案的刺绣工艺也直接影响了科尔沁刺绣工艺鲜明的文人儒雅风格的形成与推崇。这一时期已受浓厚的佛教思想影响,关于服饰色彩的禁忌繁多。以黄色来说,黄色在中原地区是皇权的象征。黄色“自被唐代规定位为‘贵色’以来,一直为统治者所专用。”[4](344)满族入主中原以后,宫廷服饰的规定中也沿用了汉族服饰等级的规定,禁止随便穿着黄缎衣服和五爪龙图服。与此同时,蒙古人也从元朝开始不能随便使用黄颜色。元朝“规定微职者或平民须穿着深红或棕色等谦虚颜色衣物”。[5](157)除以上原因外,随着藏传佛教的盛传和发展,颜色的禁忌也越来越多。黄帽派①的喇嘛们为使自己区别于红帽派,②推崇穿着黄色衣物。科尔沁蒙古族自信奉佛教之后,黄色被认为是佛家颜色,而形成了普通俗众从服饰到刺绣中都不再使用黄色的习俗。由于这诸多因素,清朝时期的科尔沁蒙古袍的刺绣中不推崇使用过分明艳、鲜亮的颜色。

可见,科尔沁蒙古族服饰刺绣工艺中过渡色搭配习俗中,金黄、银白色的搭配习俗以及混合色的搭配习俗在清朝时期较为普遍。而粉,绿色的搭配习俗则是现代科尔沁刺绣工艺改革和演变的结果。(本文作者:明兰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民族艺术学院)